浅谈农机节能的现状与对策

2024-08-16

浅谈农机节能的现状与对策(精选10篇)

浅谈农机节能的现状与对策 篇1

淄川区农机培训的现状与对策

淄川区通过全区农机系统干部职工的努力,农机化事业有了较快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农机的科技含量,农机化综合实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对农机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家都明白,参加农机培训学习,是基层农机工作人员干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只有掌握一定的业务知识,掌握一定的工作技能,才能得心应手地去做好具体工作,培训工作抓好了,对于管好、用好农业机械、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近一段时间,淄川区农机局组织人员对农机培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应对措施进行了调研,查阅了有关资料,也征求了有关同志的意见和建议,下面就这方面的问题,总结以下自己的看法,比较粗浅,不当之处请指正。

一、农机培训的现状:

(一)农机培训的服务范围

我们农机局自成立以来,农机培训的重点是拖拉机驾驶员、农业机械常识的培训,在很早以前还包括与农机工作相关的统计、财务管理、农机修理工的培训,98年99年也举办过中专班,近几年,在重点保证驾驶员培训的同时,逐渐把农机化新技术培训工作作为一个重点。比如:播种机械、还田机械、联合收获机械、保护性耕作技术等。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相对来讲,对农机培训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近几年,由于受多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参加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的人数大幅度下降,从资料上看,1978年至1985年参加驾驶员培训的人数每年大约在400人左右,2000年以前大约在260人左右,而现在近几年参加培训的人数约在100人左右,就这100人参加驾驶员培训也是在加大安全检查力度的前提下来完成的,如果没有安全检查,这个数字也会大打折扣。

在农机新技术培训方面,则是根据全局的总体安排、工作实际需要,举办有关的农机培训班,着重是开展送技术下乡活动,“三夏”“三秋”深入基层,提供技术指导和科技咨询,现在从面上了解的情况来看,农机手对农机化新技术、新知识了解的较少,只是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对机械正确操作密切相关的保养、调试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的不是很全面。

(二)农机培训的方式、方法

多年来农机培训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举办科技知识培训班,二是开展送技术下乡活动。目前,在全市、全省面上基本上是这种情况,当然科技知识还包括一些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现场会、演示会等,通过以会代训的方式进行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送技术下乡活动主要是通过赶科技大集,向农民宣传有关的惠民政策,农机法律法规,对农机化新技术进行科技咨询,“三夏”“三秋” 农机田间作业期间,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现场进行作业的农机操作手进行技术指导,解答机手提出的有关问题。

现在拖拉机驾驶员培训学习,主要是通过培训班与学员自学相结合,采取随到随学、随学随考的办法进行,学员也认同这种做法。

(三)农机培训工作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是培训基层农机化管理干部,通过学习培训、发放有关的学习资料,使基层农机化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国家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农机化新技术,掌握一般的农机管理常识。二是为我区培养了一大批拖拉机驾驶员和各类农机操作手,这些人员主要从事农田作业和运输作业,在农业生产中,特别是在“三夏”“三秋”期间发挥了主要作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劳动强度,而且还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二、农机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管理体制问题。目前,我区村级农机化管理不健全,从报表上看,有一半的村庄没有明确专人负责或兼职农机化管理工作,全区的农业机械几乎全部是个人所有,分布在农村进行个体经营,在这种情况下,对有计划的组织操作手参加学习培训难度很大。

二是现在绝大多数农机手学历低,学习意识淡薄,大多数人不想学,也不愿学。

三是我们从事培训工作的人员对农机化新知识也掌握的不够全面,实际经验和感性认识不足,这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农机培训的应对措施

(一)明确目前情况下农机培训的工作方向

一是要确立培训对象,重点是拖拉机驾驶员培训以及农机具操作人员、基层农机管理人员,现在应着重抓好与农机化新技术相配套的新型机具操作人员的培训。二是明确培训的主要内容,对于乡镇农机化管理人员来讲,要提高正确理解国家政策、坚持依法办事、增强引导服务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能力为主,同时也要及时掌握农机推广、安全监理等方面的新知识。对于农机操作手来讲,培训的主要内容应该是机械的正确操作、调试、保养与安全常识等,其目的就是发挥机具的最大效能。对于拖拉机驾驶员的培训应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和安全意识的培养。三是培训的方式要结合实际情况,重点同样是举办技术培训班和开展送技术下乡活动,也可以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有重点的编写相关的技术资料,内容要简明扼要,便于理解和掌握,注重培训的实际效果。

(二)具体措施和办法

1、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作为培训服务机构,要想把工作做到位,首先应当是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认识不到位,就不能保证培训效果,这是干好工作的前提。

2、进一步强化培训队伍的业务素质。要提高培训质量,工作人员首先自己应该是内行,因此说,从事培训工作的人员要根据工作的需要,积极参加相关知识的培训,要加强自学,自我充电,提高业务水平。同行之间也要进行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借鉴他人的知识经验来提高自己,适应工作的需要。

3、要完善工作机制。一是完善培训工作岗位责任制,制定工作计划和任务目标,分解细化,落实到人。二是对培训工作要及时调度。三是要适时开展调研活动,要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听取机手的呼声,听取基层农机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在政策和能力允许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为基层服好务。

4、要突出培训的重点。首先要保证拖拉机驾驶员培训,按照农机校规范化建设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在保护性耕作技术、玉米联合收获、秸杆综合利用方面要同研究所密切配合,要让农机手了解基本原理,掌握实际操作要领。

5、也可以考虑利用现在农村正在积极建设的乡村文化大院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为其提供相关资料。

6、积极争取政策扶持,要多渠道搜集信息,及时掌握国家政策,争取上级部门的扶持,以促进培训工作。

7、农机校要同研究所、监理站及其他科室搞好协作配合,开展培训过程中,许多方面的工作是相互联系的,驾驶员培训要靠监理站安全检查,新技术培训需要研究所的大力配合,要分工不分家,这一点很重要。

浅谈农机节能的现状与对策 篇2

1 黟县农机推广发展的现状

2010~2015年, 黟县农机推广在中央惠农政策的扶持下, 农机装备有了长足的发展, 总量进一步增长, 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机总动力达到5.2万kW, 其中变拖220台, 小四轮260台, 手扶拖拉机2 800台, 茶叶加工机械4 206台 (套) , 水稻插秧机4台, 水稻收割机22台, 茶叶修剪机530台, 小型农产品保鲜库32座。截止到2014年底, 全县农民购机总投入达568万元, 购机农户749户, 购机数量达785台, 全县农机化水平大大提高,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新型技术和各种农机具的推广应用, 优化了资源配置, 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快了全县农业机械化进程。但在推广水稻插秧、油菜收割等农业生产机械明显偏少, 发展不平衡。2015年全县通过租赁、转包等方式流转土地, 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个人流转50亩以上承包地的大户有33户, 合计4 900亩。其中, 种殖业25户, 4 487.9亩;养殖业8户, 412.1亩。在种植业中, 只有水稻插秧机4台, 水稻收割机22台, 油菜收割机1台。农机运输、收割、脱粒占大多数, 而排涝、耕种等生产方面的机械化程度差。

2 制约农机发展的因素

2.1 山区耕地小而散

山区农户的田地大都比较小而且分散, 农户自己购置农机成本高、不合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后, 农户承包土地通过租赁、转包等方式, 流转给专业种植大户、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 目前还在发展起步阶段, 大多数农户购买的主要是小型排灌设备等。

2.2 农机发展资金缺乏

目前大型农机具价格都较高, 需要投入较多资金, 农机结构装备不合理, 粮食生产机具较多, 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型机具少, 动力机械多, 配套机械少, 小型机械多, 大型机械少。资金的短缺制约了农机机械化的推广应用, 导致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不高, 农业还停留在粗放型生产阶段, 如水稻机插秧的推广慢, 一时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变。

2.3 农机推广经费短缺, 农机售后服务不足

作为农技推广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农机推广经费不足、人员少, 特别是在乡镇基层, 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要求从政策宣传、部门协调、组织实施、示范演示、技术培训、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给农民提供方便和服务, 需要大量的工作经费, 但因农机推广服务机制的不健全、经费有限, 人力不足等问题,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普及推广, 农机管理、保养维修、安全监理等许多工作不能落实到位。

3 对策与建议

3.1 积极探索适合山区特点的农机推广方式

破解山区农机推广难题, 要因地制宜引导农民使用各类农机化新技术。农机化新技术推广是开路先锋, 只有在政策扶持、部门推动、市场导向下, 把先进的、节本增效的技术和机具推广开来, 农机装备总量才会进一步增长, 农机装备结构才会进一步优化, 农机化发展才会发生质的变化。

3.2 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农机购置补贴是国家强农惠农政策, 要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 加大购机补贴投入力度, 提高补贴资金投入总量。要有重点地加大对科技种植示范大户、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 积极向农户宣传推广使用适合地域条件的农业机具, 及时将购机者信息在镇公告栏、政府网站、村务公开栏公示, 按照公开、公正的原则, 搞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 提高农民对购机补贴政策的知晓率, 方便社会监督。

3.3 精心组织, 着力做好农机服务工作

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 对农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生产需求的扩大, 也为农机化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因此, 在农机装备总量增长, 跨区作业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 农机作业服务市场扩大, 农机技术干部要显著增强服务能力, 开展下基层技术服务活动, 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宣传、农业机械保养使用指导、农机安全生产知识、农机技术培训、农机执法和市场检查等。要针对农机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展专项技术业务指导工作。

3.4 加快引导、培育和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建设

要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 进一步抓好科技示范大户、农机使用大户的服务工作。引导农民通过自愿、互惠原则组成农机服务队, 形成农机互补的合作优势, 在农忙时相互调剂, 及时互相帮忙耕种, 忙完了自家农田里的农活之后还将农机对外出租。通过农机服务队机械化操作, 插秧机、旋耕机、收割机等部分农业机械的使用, 做到“五代一防”, 从代育秧、代旋耕、代机插秧到代收割、代烘干及病虫害防治、农田管理等方面, 不仅可以帮助那些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劳力不足的农户耕作, 还可以增加农机户的收入, 真正走出一条富有黟县特色, 符合自身实际的农机发展之路。

摘要:由于安徽省黟县地处皖南山区, 农业基础条件相对较差, 农机发展缓慢已成为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通过总结黟县农机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 分析今后农机推广与农业产业相结合的发展方向, 积极探索适合山区特点的农机推广方式, 提高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水平, 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浅谈农机节能的现状与对策 篇3

关键词;农机维修;质量管理;解决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农村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得农民对高新农机具的要求与日俱增。尤其是大中型拖拉机及先进农机具的大量应用,这就要求农机经营者迫切需要高质量、专业化的农机维修技术服务,确保农机的正常运作。由此可见,很有必要进一步对农业机械的故障维修质量管理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分析,从中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维修措施,对农业机械的正确使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1.我国农机维修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

A.农机维修网点人员专业素质低

调查显示,我国许多地方的农机维修点的维修人员专业素养低,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甚至大多是子承父业的,既没有获取相关文凭,又没有经过有关农机维修的专业培训,从而专业知识和修理技能更新慢,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并且根本解决不了高新农机具的修理业务。

B.农机维修设备简陋

许多农机维修点还是使用几十年前的农机维修设备,无专用的检测和维修设备,也无意引进当今的先进设备。在农机维修过程中,农机维修人员通常是凭眼观耳听和经验来判断故障,从而使得故障排除和修理质量检测缺少技术手段。

C.部分維修网点无证经营

由于缺乏足够的成本和缺少融资渠道,使得有一部分维修网点不得不采取别的方法来维持生存,例如存在无技术等级证经营或者是修理工无职业资格证书,无证上岗等现象较多。由此可见,农机具的维修质量难以保证。

D.农机维修配件市场质量管理难

因为,农村的农机维修点往往存在点多、面广的特点,并且农机维修配件门市部经营分散,不利于进行统一管理,使得管理相对薄弱,假冒伪劣配件容易融入到农机维修市场中,同时质量纠纷时有发生。

2.加强农机维修质量管理的对策

A.强化技能培训提高维修质量

因为,在农机维修管理体系中,相关农机维修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与农业机械的维修质量管理息息相关,并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很有必要加强对农机维修人员的技能培训。这就要求国家相关部门结合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对从业人员定期进行农机维修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切实地提高农机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进而提高农机维修的质量。

B.大力宣传农机维修法规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机械维修开业技术条件》和《农业机械维修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从而更好地体现出我国政府对农机维修管理工作的支持与监管。在此大背景下,更需要地方农机主管部门必须大力配合中央的工作,要采取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方法,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农机维修相关规定,从而确保农机维修人员的维修工作能够更好按一定的规定进行,并提高农机维修的技术水平。

C.抓好设备更新配件管理

在我国农机维修质量管理过程中,把好农机维修设备技术检测工作的关,能够切实地提高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检测水平,并保证农机维修的高效进行。同时,还要求农机维修监督管理技术人员必须要定期地对维修网点的维修设备进行相应的检查,并督促业主经常自检。还规定有关检测设备尽可能地定期送有关部门检验,然后,由维修主管部门对修理网点的设备每年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维修设备或者是超过报废年限的配件,必须要禁止使用并及时更新,从而为提高我国农机维修质量提供可靠保障。

D.加强农机维修市场监督力度

要确保我国农机维修模式高效、有序地运作,必须要加强网点证照的管理力度,对维修人员无资格证或者是无证经营的要按照《农业机械维修管理办法》给予行政处罚,或勒令其停业整顿。同时,还要及时处理农机维修质量问题,对发生的农机维修质量和服务纠纷,必须通过专业技术人员来进行相关的技术鉴定,根据鉴定结论确定质量责任。此外,相关管理部门还应及时向维修经营者提供新的修理技术信息和工艺规范,督促农机维修网点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以便更好地适应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从而促进我国农机维修水平不断提高。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农机维修工作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这就要求国家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农村农机维修的质量监督管理,还要求维修网点务必定期配合工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抽检配件质量,加大假冒伪劣农机配件的打击力度,把好农机维修配件的关,杜绝不合格的配件流入农机维修市场,保证农机具的维修配件质量。只有这样,从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采取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并且加强农机维修规定的实施和相关政策的出台,才能实现我国农机维修网点专业化和规范化管理,并提高农业机械维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立岩,韩玉福.农机维修市场管理工作的措施及对策[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8.03

[2]袁守斌,徐 莉.依法推进农机维修管理工作健康和谐发展[J]山东农机化.2007.12

[3]李光辉,张 敬,张 杰.农机维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J]中国教育期刊学会,http://www.jiaoyu68.com/chuanmei/class/;2009.07

浅谈农机节能的现状与对策 篇4

培训工作

中存在的问题与对

时间:2009-6-29发件人:枝江市农机学校 孙曼丽人气:1172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且指出要实现全国的小康,而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农业机械化的使用等直接影响到农村小康社会的进程,这同时也给农机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农机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的竞争。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其主力军应该是农村劳动力,也就是说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但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农民小富即安、满足现状等传统观念仍然束缚着农民的思想,相当一部分农民思想保守,逢事喜欢走老路、按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和求知欲望。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严重束缚着机械化发展的进程。因此,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科技知识的教育,特别是农业机械技术教育刻不容缓。

农机化技术培训工作属于农村初级职业技术教育的范畴,是科技兴农、提高农机化水平的载体,是对广大农民进行农业机械化知识教育的阵地。因此,农机培训工作的成效将直接影响到农机化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当前农机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各种新型农具和新技术的投入使用,以及农机专业大户的不断涌现,给农机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机遇,理应农机培训工作要有不断发展,但现实状况并不如此,当前农村培训工作存在有哪些问题呢?

1、农机培训领域不宽,办学方式不灵活

现在农机培训机构主要培训的业务大多停留在培训拖拉机驾驶员上,由于拖拉机培训随着农业、农村经

济的发展变化而不时变动,其培训单一性和不稳定性,制约着农机培训机构的生存与发展。2004年6月25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此法明确规定拖拉机培训要实行社会化,也就标志着农机培训区域垄断的现状将被打破。社会竞争的出现,将会对农机培训机构带来一定的影响,将促使农机培训走向多元化,从这一意义上说,要尽快地扭转以往的办学方式不灵活、单一性的局面,否则,农机培训工作将会陷入僵局。

2、师资力量不足,再教育缺乏。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各种机型应运而生,但目前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薄弱,远远满足不了农机培训发展的需要。在师资队伍中,大多数学校教师专业知识比较单一,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不足,知识老化问题突出,缺少专业性的进修,对新式农机状况知之甚少,掌握的知识明显落后于新时期农机培训工作的要求。

3、培训机构硬件设入少,设施比较落后。

由于受各方面的影响,特别是资金的限制,长期以来,农机培训机构缺少必要的投入,致使基础设施步伐不快,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比较差,教学设施陈旧,现有的教材、教具等不能满足培训需要。

4、宣传力度不够,主动占用市场的意识不强。

搞拖拉机驾驶培训时购机者为了领取牌证,进校学习成了必经之路,在动员学习方面不用费力。而其它机械的使用者,培训机构如果仍然处于“等”、“靠”、“望”的状况,不主动占用市场不加强宣传力度,那么工作就会处于被动的局面,农机培训多元化的思路将无法实现,培训机构也会失去市场竞争力。

5、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在即,培训机构的经费预算管理形式,有的还是属于差额拨款单位,事业经费不

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职工的人心浮动,也制约着农机培训机构的生存与发展。

三、强化农机培训,促进农机化事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面对新形势下农机培训机构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事业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呢?笔者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农机教育培训的工作人员,就农机培训工作谈一下自己的浮浅见解。

(一)拓宽农机培训业务,建设多元化的农机培训体系。

农机化培训要正规化,要拓宽农机培训业务,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农机培训机构培训业务不能仅仅是拖拉机培训,我们应针对本地区所有农业机械使用人员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比如在我市农村,现在掀起购置联合收割机的热潮,对于新购置的机手来说,如果不进行系统的培训学习,是无法了解联合收割机的特性、操作、保养、维护等知识的,如果盲目地操作,势必会造成经济损失,影响服务质量。农机培训机构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可以在农忙之前举办“联合收割机技能培训班”,通过培训让机手了解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帮助机手增加效益。在办学形式上,要根据不同业务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可以采用“走出去教”与“请进来学”相结合的方式。“走出去教”就是培训机构的教学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会农机操作手技术,帮助他们解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请进来学”就是把农机操作手定期集中到农机培训机构里进行比较正规的系统培训学习,提高他们自身理论水平与实践操作能力。也可以采用“下乡联办、短期讲座、跟踪服务、现场示范”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来推动农机培训事业的发展。

(二)要坚定为农服务思想,提升培训机构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

农村改革以来,面对联产到户的实际情况,农户变成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他们一方面盼望学到新技术;另一方面,机手都是户主,有很重的家庭负担,他们把短期经济效益看得很重,放弃劳动时间学习已有损失,若再摊上什么费,大部分人就不会参加。因此,此类培训应以求社会效益,提倡服务精神为主。同时农机培训工作要与目前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所推行的“阳光工程”相结合,“多为农民着想”,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要树立“机手就是上帝”的服务理念,更好地为他们服务,用事实让他们得到“实惠”,让他们学到过硬的技术。

(三)搞好宣传,广造舆论,调动农民学习农业机械技术的热情。

农机培训工作是培训的主体,而另一主体即农民往往被忽略,应该说农民是农机培训的直接参与者。现在的农民由于信息不灵、科技文化素质低、科技意识淡薄、思想比较保守、接收新生事物慢、种田观念陈旧,所以仍然习惯于传统的精耕细作,长期下去,农村实现农业机械化将无法实现。为了转变农民的观念,调动他们学习农业机械技术的热情,这就要求我们农机培训机构,要本着坚持“向社会宣传农机,让农民了解农机”的原则,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送科技下乡活动等形式,加强对农机培训业务、农机新技术的宣传,让全社会认识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了解最新农业机械技术,支持农业机械培训工作,使农机培训机构在社会上有影响,在农民中有威望,因势利导农民,用科技知识武装农民,改变他们小农经济的思维惯性,激发他们学农机的兴趣和欲望。

(四)加强培训学习,更新思想观念,提高队伍建设。

农业培训事业的发展自始自终离不开培训机构教学人员技术素质的提高,只有具备相应农机知识的人才能教好用好农业机械,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农机培训工作要想生存与发展,首先必须重视对自身素质的培育。现今的科技日新月异,各种农业机械推广快,更新快,比如栽植机械、收割机械等,如果我们的教学人员不加强对业务的学习,就不能满足培训新技术的要求。我们提倡教学人员一岗多能,能教能用。因此,农机化培训工作为了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必须将农机培训队伍建设入在首位,大力培育复合型、适用型的人才。

(五)加强硬件投入,夯实基础。

农机培训工作是农机化事业的基础,是推动农机服务产业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径。因此,农机培训机构的发展壮大,除自身努力建设外,还要积极争取政府对农机培训事业在资金和硬件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除此之外,我觉得农机培训工作还要主动与各相关部门和个人合作,比如与监理部门合作,搞好多种形

式的安全教育;与科技推广部门协作,搞好新机具操作手培训与宣传工作;与管理部门协作,搞好岗位培训和业务培训,提升管理人员、教学人员的素质等等,还可以建立机手培训档案,依托农机大户,带动更多的农民朋友学农机,用农机。

浅谈农机节能的现状与对策 篇5

为进一步促进农机化科学发展,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我与有关同志一起到东昌府区道口铺、湖西办事处,深入村户,通过走访座谈,深入分析全市农机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就下步发展对策与建议与基层进行了深入探讨。现汇报如下:

一、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市农机化一直保持了强盛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十五”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对农机化的投入大幅增加,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一个即快又好的发展阶段,农业机械已成为农民手中最值钱、最直接和首选的生产致富工具,为我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农机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2008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985万千瓦,农机总值达36.3 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和4.9%。全市各类拖拉机达65633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达19429台,增长11.1%,高出全省平均增长水平6个百分点。小麦联合收割机达8140台,增长10.5%,玉米联合收获机达1333台,增长60.1%。小麦免耕播种机达1039台,翻了一番。各类设施农业机械及农副产品加工机也取得较大进展,其中田园管理机达2209台,电动卷帘机达3377台。

(二)农机化作业水平显著提高。小麦生产实现了全过程机械化。2008年全市小麦收获机械化水平达98%以上,全市636万亩小麦收获仅用了7天时间,小麦耕播机械化水平均达到95%以上。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迅速提高,全市玉米机播、机收和秸秆还田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69%、20%和70%,分别提高5个、8个和7个百分点,实现小麦保护性耕作面积41.8万亩,连续两年在全省位列第一,全市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

(三)农机管理步入法制化轨道。近几年,国家和地方相继颁布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山东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等的法律法规,明确了农机管理部门对农业机械的管理职能,省市政府也确定了农机部门的执法主体资格和行政许可事项。我市各级农机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农机法律法规,大力开展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农机安全集中整治和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2008年,全市共核(换)发拖拉机、收割机号牌5137 付,新办驾驶证2372个,检验车辆21940台,全市未发生大的农机事故,保障了安全生产。

(四)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壮大。近几年,各级农机部门重点抓好基层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和农机专业户发展。通过发展壮大各种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把松散的农机户组织起来走向市场,实现了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农机服务大市场的有效对接,较好地起到了科学配置农机资源,促进共同利用,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2008年底,全市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达

60处,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人员达561名。农机户达38.03万个,农机从业人员达42.56万人,其中农机专业户11972个,拥有农机总值20万元以上的农机专业户521个,50万元以上的农机专业户29个。2008年农机经营收入达12.5亿元。同时不断加强完善农机推广、教育培训、农机维修、农田作业、信息服务等服务网络,农机社会化服务功能逐步增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不断提高。尤其自1997年开始三夏小麦机收以及近几年开展的三秋玉米收获、机播、机耕、机械还田跨区作业,为农民开辟了一条重要的增收渠道。2008年三夏,全市共派出小麦联合收获机1850台,完成作业面积96万亩,为全市农民增收4800多万元。三秋期间,全市共组织200余台玉米收获及秸秆还田机械赴淄博、济南等市进行作业,为机手增收300多万元。我市自97年开始组织农机跨区作业以来,已累计为农民增收6亿元。

(五)农机补贴政策激发了农民发展农机化的积极性。近几年,中央和省财政对农机化的投入逐年增加。2009年,我市争取中央和省农机补贴资金达5460万元,掀起农民发展农机化的新高潮,预计可带动农民投入资金1.6亿元。据统计,自2004年实施农机补贴政策以来,全市已争取落实各级农机补贴资金达8950万元,带动农民投入资金2.6亿元,农机补贴效应放大了3倍多,共发展各类大型高效机械6000多台套。

二、存在问题

一是农机化发展不平衡。在农机装备发展方面存在着“四多四少”的不平衡现状,即:小型机械多,大型机械少;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种植业机械多,农村其他各业机械少;传统作业机械多,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少的;在不同作物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如目前我市小麦生产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作为主要粮食作物的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还很低,玉米收获目前基本上还是人工作业,已成为我市农机化发展的瓶径。另外,经济作物如蔬菜、花生、薯类等机械化水平也很低,不适应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二是对农机化的投入仍显不足。其一农机补贴规模难以满足农民需求。近几年,国家农机补贴力度不断加大,特别今年全国增加农机补贴资金达到130亿,但仍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的实际需求。仅从我市的农机购置补贴实际来看,去年能够享受农机补贴的农户仅占报名数的十分之一。其二市区县政府缺乏明确具体的农机投入管理机制,地方财政农机投入严重不足。其三作为农机投资主体的农民自我积累能力弱,农机产品价位较高,农机作业季节性强、投资回收期长、利润低,制约了农民对农机的高性能机械的投入。

三是基层农机管理推广组织不健全。乡镇农机管理推广组织是农机系统为“三农”服务的前沿阵地,承担着农机管理执法、推广服务等行政性、公益性的工作任务,是搞好农机工作的关键,但就目前情况看,全市约有1/4的乡镇已无场所、无资产、无专职人员。由于乡镇农机人员工资归乡镇发放,人员受乡镇政府支配,不少乡镇名为农机站人员,但却常年围绕乡镇政府中心开展工作,使农机推广、管理服务工作不到位,直接影响了农机化的发展。

四是农机安全生产隐患严重。由于目前农机经营的主体是农民个人,大量的机械分散在千家万户,而基层农机管理组织又比较薄弱,给农机管理带来很大困难,而且有的地方政府对农机工作不理解、不支持,把农机依法管理视同“三乱”加以限制,使正常的管理工作难以开展。由于农机执法被限定在田间场院、乡间道路和作业现场,农机人员只能进村入户抓源头管理,管理难度很大。目前全市约有1/3的机手没有办证,年检率不足1/4,机手安全意识淡薄,无证驾驶违章操作现象时有发生,给农机安全生产带来严重隐患。

五是农机组织化程度较低。目前,全市农机服务组织很少,而且市场化、专业化程度很低,运作不规范,绝大多数农机户分散经营,参与市场的意识不高,能力薄弱,农机的利用率不足,社会化服务水平较低,直接影响了农机的经营效益。

六是农机与农艺不相适应。农民受传统的种植习惯影响较深,农作物的种植品种,规格不统一,相邻地块不能同时连续收割,尤其是地块零散,经营规模小,直接影响了大型机具作业,大机械与小地块的矛盾仍十分突出。

三、下步发展对策

(一)进一步提高对农机化发展重要性的认识。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加大对农机化的重视支持力度,切实把发展农机化置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来考虑,置于发展现代化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要素来对待,真正将农机化摆上应有的位置,列入重要工作议程,各级有关部门要关心农机化、支持农机化,为农机化的发展提供更加宽松有利的外部环境。

(二)进一步加大对农机化的投入。农业机械一次性投资较大,回收期较长,多数农民想买而经济实力不足,国家和各级政府应给予政策扶持。对我市来说,各级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农机补贴项目,及时落实配套资金。同时,市县财政要逐年增加农机专项补贴资金和项目管理推广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在资金的投放上,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机具,严格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确保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进一步优化农机发展结构。牢固树立“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按照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着力抓好新农村建设急需,农民群众要求迫切的机械化问题,“十一五”期间,我市要在巩固和提高小麦全过程机械化的基础上,重点突破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大力推广应用精量播种、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秸杆综合利用等节本增效技术,积极推进花生、薯类、设施农业等经济作物机械化,对大型高效农机发展给予重点扶持,示范引导农机化健康发展。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市玉米收获机械化达到70%,适宜地块实现保护性耕作,全市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

(四)依法加强农机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农业技术推广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实施对农机的有效管理和宏观指导。

一是加强乡镇农机管理推广站建设。按照《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要求,乡镇农机站是“国家设立的基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机构,应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无偿提供公益性的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服务”,最近,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合理配置基层农机推广机构,理顺管理体制。建议将人、财、物划规县农机部门管理,以便使其真正履行农机管理、推广、服务的职责。

二是依法加强农机安全监督管理。《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了农机部门负责农用拖拉机的登记、检验和核发牌证等安全监督管理职能。职能法定,责任重大。各级政府要重视农机安全工作,将安全管理主要指标纳入政府考核内容,今年市安委已将农机安全指标列入考核内容,建议各县市政府也要将其列入考核乡镇的重要工作目标,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农机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抓好乡村道路的检查和进村入户源头管理,纠正查处违章行为,加强队伍建设,严格依法行政,保证农机安全生产。

三是抓好农机市场秩序整顿工作。农机与工商、质检部门要密切配合,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和坑农害农行为,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是进一步抓好农民农机技术培训工作。通过送教下乡,集中分散相结合等形式,努力提高农机人员的技术素质和操作水平,使其真正成为懂技术、善经营、能致富的农机科技带头人,更好地为农机化发展服务。

(五)加快新型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建设。实践证明,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是连接农机作业市场与农机户的重要纽带和中介要素,在解决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与统一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农机作业组织化程度和规模效益,增强机手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优化农机技术、人才和装备资源等要素,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国家已颁布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我们要结合本地实际认真抓好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建设,加大投入,规范运作,强化指导,创新机制,抓好典型的总结与推广,推动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快速健康发展。

浅谈农机节能的现状与对策 篇6

单位名称:湖南浏阳沿溪中学 姓名:谢继承 职务:教师 职称:中一

联系电话***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导致这种状况的种种原因,针对这一现状提出我们应该面对现实,力求创新,结合农村的特点,让农村初中生的作文写出农村特色,化不利为有利,以提高农村初中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农村 初中 作文教学 现状 原因 对策

笔者从1996年毕业以来,一直在农村任教初中语文,深知作文教学成了困扰广大初中语文老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希望能通过对目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对其产生原因的分析,从中获得启示,并找到相应的对策。

一、当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观念陈旧,认识模糊

中学作文教学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是为单纯应付考试,教师规定许多条条框框,只准这样写,不准那样写,理由是按照固定格式写,不会丢分,最少可以及格。学生作文一般都是三段式,记叙文开篇点 1 题,叙述经过,结尾扣题;议论文提出论点,举例论证,归纳点题。一是放羊式教学。老师将题目往黑板上一写,学生就根据题目自由写作。而作文题多是节日见闻、难忘的人和事,一篇“六一见闻”从小学抄到中学,竟然可以得到七八十分。教师只求数量,一学期完成七八篇,应付学校检查,放任自流,不管质量是否提高。

(二)学生写作兴趣不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好一门功课的前提条件和无形动力。而学生学习兴趣不是自身固有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老师一点一滴的加以培养。多少年来,教师上作文课都是一支粉笔打天下。作文教学的程序无非是作前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三部曲。作文题目老套的为数也不少。有的作文题目学生从小学做到初中,只字未改,“涛声依旧 ”。教师关在校园教作文,学生禁锢在教室里写作文,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抒情、说明、议论,周而复始地练,其结果收效甚微,学生越练越没劲,越练越厌恶写作文。

(三)作文内容枯燥、千篇一律

一个生活安逸、经历平平的人;一个麻木冷漠,没有激情的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遗憾的是,当今的中学生,他们的生活大都单调而乏味:每天都是宿舍、教室、食堂的生活。就本人所处学校而言:白天安排七节正课(上午四节,下午三节)此外,还有早读一节,晚自习三节。学校为了便于统一管理,实行全封闭式管理,把学生完全 2 限定在校园内,就连中午学生也得在教室自习。这样的生活,叫他们去哪里找写作的素材,又如何获得写作的激情?因此,当今的农村初中生,十之八九害怕写作。要他们写一篇出色的作文,真是难于上青天。那种会笔下生花,写起作文来如行云流水,且能把写作当乐趣的学生只是凤毛麟角。写起作文来,内容枯燥,千人一面,也就不足为奇了。在这种疲劳战的猛烈进攻下,除了个别对生活特别富有观察力且特别多愁善感的学生外,其余的大都对生活抱冷漠的态度,而且用冷眼看世界,觉得什么都“没意思”,什么都与自己无关。这样,写作和生活断轨,如何能更好的积累写作素材,又如何能写出好文章?

(四)学生不得要领,作文久练无长进

作文教学过程不完整,作文评改方法失当,教师岸上教游泳,学生不得要领,作文评改久练无长进。作文教学过程。一般有“作前指导——学生习作——作中指导——学生修改——评讲赏析”等五个环节组成,而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只简化成“指导——习作——批改”三个环节,即使这三个环节,也没有完全落实好,仍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批改时,只要文中主题正确都给及格分,评语是无关痛痒的话,哪篇文章都通用。难怪学生拿到作文看一下分数便放臵一旁。

二、造成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原因

(一)小学教育的不重视。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作为母语的作文教学必须从小学抓 3 起。然而遗憾的是95%以上的小学教师不重视也不会教学生作文。笔者在农村某小学毕业考试作文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作文不分段,60%以上的作文一段到底,且内容空洞,中心不明,书写也极差,更不用说语言表述了。更为惊人的是每年农村乡村小学毕业学生中语文总成绩低于30分的占10%左右。就是这样一批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庇护下轻松的走进了初中,这也许可以视为目前初中作文教育现状存在的原因之一。

(二)农村初中作文教育中的恶性循环。

面对这样基础的小学毕业升入七年级的学生,如果语文老师不分析具体学情,不从学生实际基础出发确定作文教学的目标,选择作文教学的方法,必然会使作文教学陷入恶性循环的泥潭。正如有老师感叹曰:作文,我没少教,学生没少写,可效果就是不好?究其原因如下:

其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表现出严重的功利性。如前所述,农村学生因为基础差,升学压力更大,而且家长与社会都把目光紧紧盯在升学这一点上,把“有几个学生升入重点高中?”当作评价选择学校、老师的唯一标准,在这样的环境中“素质教育”的呼声显得异常苍白,而作文便首当其冲成了“牺牲品”。在他们看来,课文教学才是考试的关键,倘要没教完教好那些课文,一旦在考试时出现相关内容,学生就会一筹莫展,难以应付,考不了高分。因此,他们把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都放在了语文课文的教学与标准化习题的演练上,在他们看来多教几次作文,少教几次作文都无妨。因为考试时,作文不 管出什么题目,写什么文体,每个学生总可以写一点的,因而也总可以拿到一些分数。它不像教课文,做客观题,对不上“参考答案”就会“颗粒无收”。正是在这样强烈的功利性的使然下,中学老师得出一个普遍的结论:平时花大力气教学生作文于考试得分是划不算的。初中作文教学就这样被他们越推越远。

其二,作文教学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与盲目性。每到开学之初,教师总会对自己的学科教学拟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然而作文教学却在计划之外。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作文教学没有预先的全盘考虑,作文课上,随手拈来一个题目就让学生写,或是零星的讲点作文技巧让学生练,至于下一次作文课要做些什么,就只好“到时再说了”。这样使得作文对于学生来说成了“水中月”、“镜中花”。

其三,重视写作方法,轻视生活体验与语言积累。在目前农村中学少数重视作文教学的老师中,存在往往只注重写作方法的教学而轻视学生的生活感悟与语言积累的现象。在仅有的几堂写作指导课上,教师经常大讲如何“开头、过渡、结尾”;如何“审题、立意、构思”;如何“描写、议论、抒情”并根据自己的教学总结出若干经验,如开头的“悬念式”、“开门见山”、“回忆式”、“引用古诗名言式”;结尾的“总结式”、“展望式”等。依此对学生进行大量的机械重复训练,结果不但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就像一个窑里烧出来的规格统一的红砖。目前农村初中藏书量少,可供学生阅读的书籍匮乏,学生无书可读。笔者在对自己所任八年级两个班90多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有90%以上的学生没有完整的读过“中国四大名著”中的任何一部。同时,由于家长老师的不重视,往往把课外阅读当成是看闲书而加以制止,导致农村中学生真正受到的文学熏陶少得可怜,成了文学的“贫血儿”。显而易见,这种重视写作方法,轻视生活体验与语言积累的作文教学只能成为目前农村作文教学恶性循环的继续。

其四,作文讲评的严重畸形。农村中学相当数量的语文教师,似乎都明白多写、勤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捷径。他们每周都让学生作文,还要求学生天天写日记,遇到重要的节假日,还要特别安排相关作文训练。可是他们却相当地忽视对作文的讲评,以“作文是写出来的”为理论依据。对于学生的作文,要么采用几个作文本轮交轮改的办法缓冲教师“改”的压力,要么根据作文篇幅打上一个等第,写上一个日期,算是批改。日子久了,教师对自己学生的作文水平“心中无数”,学生对教师的作文教学也“了无兴趣”。

三、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对策

利用学校现有条件,开展与作文教学相关的各种有益的语文课外活动。

(1)搞校内宣传活动,反映新人新事,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作文的乐趣。搞校园广播、体育运动会宣传、创办宣传窗、演讲会等活动,动员学生全员参与,积极写作,学生总是乐在其中。特别像演讲会,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写作热情等得到最大限度的融合和张扬,让其真正感受到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对作文教学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

(2)创办黑板报,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黑板报能够直接反映学生生活,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学生亲自参加撰稿、编辑、排版 等工作,在酸甜苦辣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提升水平。

(3)举办作文竞赛活动,在竞赛中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教研组还可以在教学处的统筹安排下,适当搞一些作文活动,比如创新作文竞赛、拟写班级广告语和校歌歌词评比等等,能够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写作潜力,促进作文教学的发展。

开展走出校园活动,让学生在写作中寻根探源。写作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不竭之源。学生直接走进社会,亲近社会,以自己的心灵去体味生活,感悟人生,用手中的笔描述眼前的一幕幕动人画卷,是一件令人激动的事情。

细化作文教学的操作目标,让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沿着正确的轨道迈进。有些农村初中教师认为作文教学内容形式过于灵活,无章可循。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正如其他教学一样,作文教学应该存在自身的规律,只有依循这种规律,进行科学有序的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考的作文发展,作文题目由原来的约束型逐步向现在的开放型转变,作文教学也由原来合乎文体规范逐步向现在的作文创新转变。因而也有许多教师认为现在的作文教学完全可以让学生随意地张扬个性,放飞思维,高兴写什么就写什么,高兴怎么写就怎么写,教师完全不必去管。其实这种认识同样也是错误的。事实上,实现作文教学的变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应该建立在学生写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巧的牢固把握之上。所以,在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中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写作基本功。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细化作文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地进行,使作文教学不偏离正确的发展 轨道。

在初中整个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文体把作文教学内容分成记叙、议论、描写、说明和应用等五个单元。考虑到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实际,我们按照不同年段,将训练点有侧重地分别加以落实,七年级以记叙和应用为主,八年级以描写和说明为主,九年级以议论为主。这样做,既分解了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使各个训练点落实到位,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和科学性,为学生作文创新铺垫了坚实的基石。

活化作文教学的评价体系,给农村初中作文创新以自由宽松的心理空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摇篮。”根据最近几年的中考作文命题及评分标准,作文教学尤其崇尚创新。作文教学要有个性,要有创新,必须具备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而作文教学评价适当与否是决定心理环境的重要因素。目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评价忽视了作文教学的人文发展和学生个体发展的特征,往往会束缚作文教学的手脚,扼杀了作文教学应有的活力。因此,改革和完善作文教学的评价体系,实现农村初中作文创新教学显得尤为必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采用开放的作文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作文教学评价的多元指标。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给学生作文更多的人文关注。

总之,由于客观的原因,农村初中基础设施较差,社会环境不够良好,语文教学面临的困惑不少,希望社会能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使农村初中教学走出困境,让我们的整个基础教育更加健康,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伯石主编《写作与作文评改》 高等教育出版社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农机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篇7

1 农机管理工作重要性分析

农机管理工作主要就是农业机械的相关主管部分严格根据法律以及相关行政法规等规定对农业机械以及农业机械的驾驶人员进行的一系列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农机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众多的农业机械的拥有者、使用者和农业机械驾驶人员的切身利益, 关系到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 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 农机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

2.1 农机管理面临的困境

2.1.1 现行农机安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农机安全管理体制来看, 存在着执行主体地位不明确的显著问题,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的道路交通法由此走上了法制化和规范化的道路, 但是农机管理工作却从此迎来了新的挑战, 没有统一的着装, 没有上路检查的权利, 农机管理工作究竟如何才能正常的开展呢?如果现行的管理体制不尽快完善, 这种状况恐怕很难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2.1.2 农机管理工作开展所必需的经费没有保障。

虽然农机管理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但是在现实中, 农机管理工作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这就给农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正是因为如此, 农机管理工作不被农民所理解, 而对这项工作投入经费的不够更导致很多工作没有办法顺利的开展, 管理装备差、效率低, 都与此有着很大的关系。

2.1.3 农机管理没有实际执法权。

农机管理无权对上道路的拖拉机和驾驶员实行动态监管, 农机管理人员工作硬了怕违法, 软了怕安全责任难解脱, 其在思想上有顾虑, 工作力度大打折扣。

2.1.4 诸多客观的因素制约, 导致农机管理工作的难度增大。

由于很多乡村等经济条件相对落后, 农机驾驶员违章载人的现象较为突出, 而且广大机手文化技术水平较低, 法制观念淡薄, 对机车使用管理不善, 加之安全意识较差, 不愿意积极配合, 逃避管理, “黑车非驾“现象越来越多, 造成农机管理难、执法难, 每年的年检、年审工作难度大, 年检率和年审率逐年下降。

2.2 农机管理工作对策分析

从上文的论述中, 我国农机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实施的确面临着一些困境。如果不能够及时解决的话, 势必会对未来工作的开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 笔者认为,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2.2.1 全面提升相关人员的综合素养。

关于职业道德素养。作为管理站的工作人员, 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进而能够以主人翁的身份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去。为此, 管理站一定要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 让员工们深入、全面、客观了解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 同时要树立服务意识。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做好各项工作。

关于专业素养。在21世纪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里, 作为管理站的工作人员, 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素养, 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文化知识, 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2.2.2 完善相关制度, 落实农机管理机构的主体性地位。

要想真正保证农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就必须要尽快落实农机管理工作的主体性地位。为此, 要尽快制定和实施统一的农机安全管理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尽快建立起一个权力与责任相统一、义务与权利相协调的高效、廉洁、可靠的农机安全管理网络, 为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和农民群众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同时, 要争取政府资金上的支持, 搞好管理装备, 加大管理工作方面的宣传, 争取得到政府领导的重视和农民的理解。最后, 管理执法人员自身要坚持学法、懂法, 增强法制观念。

2.2.3 加快推进信息化管理步伐。

为了进一步适应农机管理事业发展的需要, 要加大计算机技术在农机管理档案管理的应用力度, 加快推进信息化管理的步伐。为此, 要尽快组织制定、开发先进适用的档案应用软件, 争取早日实现区、市、县三级联网, 实现档案资源共享, 逐步提高全区农机管理管理水平。

2.2.4 做好宣传工作。

农机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众人的支持, 为此, 一定要做好宣传工作, 让广大民众了解这项工作, 理解这项工作, 进而能够支持这项工作。为此, 我们应该让农机管理宣传工作走进千家万户, 可以通报板报宣传、标语宣传以及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 将农机管理工作真实、生动地展现给大家, 营造一个良好氛围, 为农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当然, 农机管理的工作人员们也要真正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 真诚为大家服务。只有这样, 才能建立起农机管理工作者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良好关系, 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 我们不难看出, 农机管理工作对于农业机械发展以及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由于诸多相关因素的影响, 在现阶段, 农机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实施遇到了一些困境, 迫切需要解决。为此, 我们一定要首先树立先进的农机管理工作理念, 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 进而不断研究, 不断探索, 不断创新, 开创农机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为真正发挥出农机管理应有的积极效用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隋世锋.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 2014, (11) :118.

[2]施立波, 王以汉, 李风良.走出误区实现农机管理规范执法[J].山东农机化, 2002, (6) :13.

贺州市农机安全生产现状与对策 篇8

关键词:贺州市;农机安全生产;理念;监管机制

引言

长期以来,我市十分重视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特别是近年来,各类机械设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产品播种、管理、收获的质量和效率,极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是,我市的农机安全工作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较大,且存在诸多问题,给农民生命健康带来了威胁。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我市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不断提高农机安全生产水平,这对保障农民人身安全、推动我市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当前贺州市农机安全生产面临的困境

1.1.农机安全生产意识还不强

虽然我市很多地方都比较重视农机的推广和应用,但是完全忽略了农机安全生产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政府重视不足,政策约束不够,在农机管理工作中,缺少对农机安全方面的政策规定,无法有效约束农机工作者。加之,农机工作者对于农机的安全生产工作认识不到位,并未注意农机生产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问题。二是安全意识淡薄,农机操作人员普遍存在一种错误认识:农机操作环境简单,技术含量不高,不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但事实上,据调查农机作业的事故率远远高于普通的道路运输交通事故,并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波动性。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部分政府机构和普通民众存在错误观念,忽视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

1.2.农机安全生产监管乏力

众所周知,随着农村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农机作业必然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如何加强监管,有效规范农机工作,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已经成为贺州市政府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地广人多,农机的分布也呈现出农村为主、数量多、种类杂、战线长等特点,加之管理组织网络不够完善,农机监管机构存在权责不一的问题,限制了监管机构职能的有效发挥,这使得农机安全监管工作难以全面实施。

1.3.农机车辆违章问题较为突出

农机事故率居高不下,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无牌无证驾驶较多、疲劳驾驶、超载、年检率较低等。首先,据统计数显示,全区手扶拖拉机无证驾驶率高达到60%左右。这些无证驾驶人员中,可能因为驾驶技术较差,不能应对紧急情况,大大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其次,在农机作业时,一些人为了省时省力,将一些重物放在机器上面,造成严重超载,这非常容易导致制动失灵和方向失控,也会加大事故发生率。再次,疲劳驾驶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因为工作量大,所以驾驶员都是超负荷的工作,精神状态极差,极易造成事故。另外,手扶拖拉机年检率不到20%,用拖拉机超负荷载人现象比较普遍,这也是目前农机生产中存在的不可忽视的问题。

2.强化贺州市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措施

2.1.牢固树立农机安全生产理念

农机安全生产已经成为我市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它不仅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所以要通过多种途径,牢固树立农机安全生产的观念。一是政府监管部门扩大宣传,可以利用电视媒体、网络、广播、以及宣传车等手段,将农机安全生产的相关知识宣传到各个角落,让人们逐渐重视安全工作。二是借助合适时节,组织开展创建“平安农机”活动,通过集中的标语宣传和图片展示,加上法律手段辅助,让人们清楚的认识到,哪些行为违章,哪些是不合法的,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工作。

2.2.加快健全农机安全监管机制

目前,我市农机安全生产监督队伍力量薄弱,监督不到位,必须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监管机制。一是提升农机监管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逐步强化其职业道德建设,进一步树立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为宗旨,做到无私奉献,尽职尽责,严格按照要求开展监管工作。二是要完善监管制度,目前我市关于监管的政策法规不完善,无法对现存问题进行有效规范,将为群众服务和科学监管有效结合起来,以监管带动服务,以服务促进监管,提高农机监管的总体水平。

2.3.改革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政府机构要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将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一是完善和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法》,加强对道路车辆的管理,对于各种农机上路,必须制定出详细科学的规定,并紧抓落实;二是制定和完善《驾驶员考试工作规范》,严格进行资格审查,对于资料不全,存在缺陷,以及情况不实的人员,要坚决禁止参加考试;严格按照考试程序和纪律执行,坚决杜绝一些驾驶员通过非正常途径获得资格证。三是改革上户办证制度,坚决执行“五必须”:车辆检验必须合格,培训考试必须合格,机动车交强险必须缴纳,必须使用本人身份证原件,驾驶员体检必须合格。通过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改革和落实,确保农机生产安全,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结语

提高农机安全生产水平,对于农业生产发展至关重要。农机安全生产,是农业生产的关键一环,关系到农民的人身安全,关系到一系列农业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关系到我市农业建设的大局。我们必须以牢固树立农机安全生产理念为前提,以加快健全农机安全生产监管机制为保障,不断改革和完善农机安全管理制度,从多个方面保证农机安全生产。面对新形势下我市农机安全生产存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必须细化我市农机安全生产的条例细则,增强其针对性、可操作性,认真落实我市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农民三者之间的有效协作和良性互动,保证上下一致,推动农机安全生产相关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保障农业机械设备的合理、安全使用,为加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发展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田国红.突出“三抓”力保农机安全生产[J].湖北农机化,2013,(6)

[2]和建勇.农机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9)

富阳市农机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篇9

富阳市农机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标志.没有机械化,就没有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条件和手段的现代化.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生产条件和手段,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才能得以实施.在美国工程技术界评出的20世纪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最大的20项工程技术成就中,第7项就是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机械化是不可取代、也不能跳过的发展阶段.在新世纪中,继续应用农业机械化技术不仅可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农业劳动强度,而且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适应现代化农业的新形势,满足农村、农业、农民的需求,是我们农机人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作 者:张建达  作者单位:311400,富阳市农业局 刊 名:浙江农村机电 英文刊名:ZHEJIANG RURAL ELCETROMECHANIZATION PERIODIAL 年,卷(期): “”(2) 分类号:F32 关键词: 

浅谈农机节能的现状与对策 篇10

德胜镇工会

孙丹丹

随着国家财政政策不断改革、工会工作不断创新、工运活动不断融入新的元素,工会预算管理作为工会财务工作的中心环节,也需要得到相应的加强和改善,使工会财务工作真正落实“三服务”方针。本文试图从当前乡镇工会预算管理工作的现状出发,探讨加强乡镇工会预算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

一、当前乡镇工会预算管理工作的现状。

1、对工会预算管理的认识存在偏差。目前乡镇工会预算管理基本上处在一种应付的状态之中,认为预算编与不编一个样、编多编少一个样、编好编坏一个样,忽视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和严肃性。

2、工会预算编制的随意性太大。乡镇工会预算编制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状态:科目选用太粗,只有简单的收支预算数,没有预算形成的明细数据,很多甚至是照抄照搬上的预算,这样的预算完成没有执行力,直接影响了工会经济活动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

3、乡镇工会预算的执行脱离实际。目前,乡镇工会在执行预算时随意性很大,基本不按照预算来执行,不受预算的约束,往往到年底编决算时来想起预算来。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成为两码事。

4、乡镇工会预算监督乏力。工会预算的监督主体仍然锁定在本级工会的经审、财务部门,而经审部门侧重于事后,财务部门侧重于事中,并且乡镇工会的经审、财务人员往往身兼数职,预算监督工作往往难得开展或象征性的开展,严重影响了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和公信度。

二、加强乡镇工会预算管理的对策

1、提高对工会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乡镇工会要经常组织工会干部,尤其是工会领导干部和财务人员学习《工会法》、《工会财务制度》等相关法律和制度,提高对工会预算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树立依法治会和科学理财的观念,对工会预算管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使工会预算管理工作深入人心,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才能从组织上、思想上得到根本的保证。

2、科学合理地确定预算收支计划,细化预算编制。掌握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程序和方法是做好工会预算的一个大前提。本人认为可以借鉴财政的“零基预算”,即以零为基点,不以上年的预、决算为基数,像对待决策项目一样重新评估审议各项支出是否合理必要,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确定预算费用,这样可以克服以前预算的简单粗糙,较好地解决一些已经到期过时的支出因素,对预算的各项支出额度都根据实际情况审核确定,体现预算编制的科学、公平、合理和可操作性。

3、严肃预算的执行,加强预算的约束力。工会经费预算经有关会议和上级工会批准后生效,即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都要严格遵守,特别是乡镇工会的领导对预算管理负有重要责任,要坚持依法办事,不搞临时动议,不乱开口子,支持财务部门严格按照预算办事。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工会财务部门要加强信息反馈工作,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调整偏差,定期向上级工会汇报执行情况,让预算的执行不偏离轨道。

4、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是做好工会预算管理的保障。对工会预算执行情况纳入工作目标和财务经审工作竞赛考评内容进行考核,与评先挂钩,使工会预算从编制、执行到结果评估形成一个程序规范、执行严格、监督到位、奖罚分明的有效运行机制,保证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保证工会预算收支的执行和完成。

上一篇:oracle第一次总结下一篇:永久的生命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