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司管理制度的建议(精选9篇)
对公司管理制度的建议 篇1
关于对集团管理制度的建议
煤化工项目部成立八个月来,在集团领导的正确的领导下,响应集团企业文化精神,执行集团各种管理制度,较好的完成了集团公司下达的各项任务。
纵观煤化工项目部今年的工作业绩,发现在工作执行过程中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等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相关 具体事情的执行上,有关制度条款制约了工作的有效执行和办理。对此,集项目部全体智慧,提出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希望能给集团管理制度的完善填加一片绿叶。
1、员工培训力度不够,尤其新录用的人员,没有一套标准业务规范作为指导,导致新聘员工一时难以适应公司的工作要求。
2、集团各单位的绩效考核是否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如我煤化工项目部绩效考核采取工程建设绩效考核制度。
3、现有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导致加班日多,希望建立一种务实的奖励机制,以激励员工,鼓舞士气。
4、公司外省籍人员的增加,致使长时间不能回家人员增多,应建立一种灵活有效的探亲制度,加强人性化管理。
5、公司外聘人员渠道不一,导致员工保险参加难度加大,以稳定人员流动,各类保险参加可否考虑多元化。
6、财务报销办理可否有时间限制,各种报销规定能否详实明了,执行规范及流程清楚,以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7、集团公司各种管理制度以书面形式下发各部门及单位,OA平台上传电子版各种规章制度,以便促进集团公司的制度化管理。
8、公司薪酬管理制度可否与岗位实际工作量挂钩,即使同一个岗位,由于部门不同工作量也会有很大的差别。
9、在绩效工资中可否拿出一部分进行适当的奖励措施。
10、集团公司的后勤保障制度方面,要考虑社会实际情况,如伙食补助和实际物价相结合等。
对公司管理制度的建议 篇2
从我国1993年《公司法》关于注册资本、出资制度、资本变更等的规定上看, 那时的公司资本制度应该被划入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定资本制模式之中, 这都取决于我国当时所处的特定的经济和法律背景。然而十几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立法思想的转换, 原有的公司资本制度已不再适应我国现在的国情状况。具体来看, 主要体现在:
1.构成对公司设立主体的限制。
1993年制定《公司法》时, 公司设立的主体绝大多数为国有企业, 其资产实力相对雄厚, 再高的最低资本限额对它们也不是问题。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也开始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过高的最低资本限额, 却使得私人投资者在公司设立时望而却步。
2.影响到证券市场的正常发展。
我国旧的公司资本制度将上市公司的最低资本数额定在5000万元以上, 这使得相当一批业绩较好的中小公司因不具备这一资本数额, 而失去组建立市的机会。
3.造成公司设立效率的低下。
过高的门槛, 繁琐的程序, 设立过程中不能开展业务的规定, 使得公司设立时间被人为地拉长, 既严重地削弱了投资者设立新公司的积极性, 又大大降低了公司设立的效率。
4.造成公司资金的闲置浪费。
公司成立时, 资本一次性募足缴付后, 使得很多公司积聚了庞大的社会资金, 但因公司成立在短期内没有大量的业务要开展, 使得部分资金无法有效地立即予以运用, 造成了这部分资金的闲置, 且不少上市公司在无项目可投的情况下, 只好挪用这部分资金进行炒股票、买债券、投资房地产或委托放贷等, 增加了公司运营的风险。
5.“虚假出资”及“抽逃出资”情况严重。
注册资本一次缴足到位, 促使欲设立公司者采用借钱办公司的做法, 领到营业执照后再归还借款, “虚假出资”或公司设立后“抽逃出资”, 其结果不仅导致公司设立中不正之风泛滥, 更为严重的是人们往往把对方营业执照中注册资本数额的大小看作是其承担责任的依据, 似乎一个公司只要注册资本雄厚, 就可以顺利地进行融资和经营活动。这样便严重地侵害了债权人的利益, 导致立法者保护债权人利益和维护交易安全的立法初衷无法实现。
二、2005年《公司法》公司资本制度修改的效果评价
通过考察2005年《公司法》有关公司资本制度的内容后, 发现新法对原有的公司资本制度作了不少突破。总体而言, 基本达到了修订效果, 具体而言, 2005年《公司法》对公司资本制度的突破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 新《公司法》有关条文规定了我国在公司设立时, 不必再遵循过去严格的法定资本制, 取而代之的是当今世界普遍流行的折衷资本制。这表明, 在设立公司时, 章程中确立的资本总额不必一次全部发行完毕公司就可成立, 但在公司成立前由发起人和认股人认购的股份总额须达到一定法定比例, 其余部分资本可以授权董事会在公司成立后一定期限内根据公司实际需要而随时发行, 从而提高了公司成立的效率。
其次, 新《公司法》明确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三万元;法律、行政法规对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有较高规定的, 从其规定。由此可见, 新《公司法》调低了有限责任公司法定资本最低限额的标准, 由原来的最低十万元统一降到现在的三万元;对于股份有限公司, 新法第八十一条第三款也把原来的最低资本限额一千万降到了现在的五百万。显然, 这些修订是十分有利于降低公司设立门槛, 使设立公司更加简便, 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创业。
再次, 新《公司法》规定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三十。笔者认为, 该条文虽然只是规定了货币出资的最低比例, 但言下之意却是表明了新法不再强制规定无形资产的出资比例了。这点修订, 十分适应并满足了当代知识经济时代公司对蕴涵大量知识和技术的无形资产的迫切需求。另外, 新《公司法》也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 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与旧法相比, 显然, 新法把过去的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的出资形式用知识产权全部涵盖进去了。
再后, 首次确立了“揭开公司面纱”制度或者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 有利于完善公司资本维护机制, 最大限度保障公司资本的安全以及股东、债权人的利益, 修订效果与笔者期望相符。
与此同时, 新《公司法》对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也作出了明确规定, 明确公司的控制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违反规定进行关联交易, 给公司造成损失的, 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一规定确立了规制关联交易的法律基础和原则, 填补了以往的法律空白。而针对不少验资中介机构出具虚假的验资证明、评估报告等材料, 新《公司法》对此也作出了明确规定, 承担资产评估、验资或者验证的机构提供虚假材料的, 由公司登记机关没收违法所得, 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并可以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责令该机构停业、吊销直接责任人员的资格证书, 吊销营业执照。法律同时规定, 承担资产评估、验资或者验证的机构因其出具的评估结果、验资或者验证证明不实, 给公司债权人造成损失的, 除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外, 在其评估或者证明不实的金额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笔者认为, 上述规定更加明确了验资机构及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特别是过错民事赔偿责任, 显然是大胆借鉴了西方国家的相关立法经验的结果。
三、2005年《公司法》公司资本制度修改的完善建议
诚然, 2005年《公司法》对公司资本制度的修订基本符合笔者乃至学界和大众的期望, 但依然有个别地方存在着可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第一, 出资制度完善——倡导多元化出资
笔者在此特别关注的是, 新法并没有允许人力资本作为出资的一种形式, 笔者认为这是新法的一处“败笔”。知识经济时代的公司发展, 人力资本与知识产权一样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 既然新法允许以知识产权出资, 为何又把人力资本排除在允许的出资种类之外呢, 实在令人感到遗憾!所以, 笔者在此借鉴西方国家的立法理论和经验, 强调把人力资本作为出资种类。
第二, 注册资本制度完善——降低注册资本限额
改革后的公司资本制度是实行分期缴纳的资本制度, 股东可以分次缴纳所认购的资本, 它使有限公司的设立人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 减少了资本的闲置和浪费。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额为 500万元人民币, 但还是偏高。《欧盟第二号公司法指令》第六条要求成员国在确定最低注册资本的时候, 不得超过两万五千欧元, 相当于二十五万元人民币。可见, 我们的最低注册资本是欧盟的二十倍。日本在 2005年出台的《公司法》之前, 股份公司按照《商法典》的规定, 最低注册资本是一千万日元, 相当于人民币八十三万元, 日本新的《公司法》则取消了最低资本额限制。虽然取消最低资本制度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但是我国在目前情况下还不宜实行, 但是进一步降低注册资本限额却十分有必要。
第三, 公司法人人格否定制度完善——细化公司法人人格否定制度
关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公司法没有给予明确具体什么情况适用此规定, 理论上讲, 主要应该包括三个方面:股东和公司之间出现业务混同、组织机构混同、财务和资产混同等。因此, 此条的法律具体适用还需要通过司法解释给予细化。以真正平衡公司、股东及其相对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维护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和社会的交易安全。
第四, 配套制度建设完善——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和信息披露体系
在配套规则的建设中, 核心问题之一就是要有充足的手段对公司的资产状况进行考察, 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制度建设:其一就要完善相关的财务会计制度和审计制度, 建立合理的信用评价体系。其二, 必须建立系统的信息披露体系。公司相关利害关系人只有及时准确地获知相关信息, 才能对交易中的风险做出合理的判断, 从而做出理性的决策。此外公开的出资评估体系、效率的出资验收体系等都有待建立。只有相应的配套制度得以建立和完善, 新公司法放松管制, 促进效率的目标才能真正地达到。
第五, 转投资制度完善——保留转投资限制
个人认为应该保留或修改原《公司法》第 12条第 2款规定。如果对于转投资不设限, 完全留给公司章程, 给控制股东留下了可以任意操作的空间, 对小股东权益保护反而不利。建议灵活规定转投资的比例, 但不应删除此规定。
参考文献
[1]冯果.现代公司资本制度比较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
[2]常纪文.市场经济与我国环境法律制度的创新和完善[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4.
[3]沈宗灵.法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4]李友根.人力资本出资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5]顾功耘.公司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6]江平.商法全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5.
[7]卞耀武.当代外国公司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6.
对厦门太古公司人才战略的建议 篇3
关键词:人才战略价值;薪酬体系;岗位轮换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1-0145-02
厦门太古飞机有限公司在未来五年的基本战略是:集中发展基地维修(Base Maintenance);包括波音B747-200、B747-300和B747-400的客机改货机。在保证基地维修稳步发展的基础上,与美国波音公司携手,适度(试探性)介入航空制造业。根据这一战略,结合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未来五年内公司在人才战略上应该着重培养和留住一线技术人员(包括一线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以及能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的业务主管,同时培养和发掘高层继任者。为此,本文作者提出以下八点建议:
1 盘点现有人才
按人才对公司战略价值的高低和目前该人才在市场上的稀缺性对公司的现有人员进行分类盘点,并对不同类别的员工采用不同的雇佣和留人方案,如图1所示。重点留住那些公司想留的人,即目前市场上稀缺、对公司的战略价值高的人才,见图1的(2)所示。公司目前的员工如持牌工程师能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的业务主管或者是深受客户敬重的一线员工,都属于这一类人。
(1)低战略价值、高稀缺性的人才尽量外包,以减少成本。
(2)高战略价值、高稀缺性的核心人才尽量内部培养、内部提升,以形成企业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并经常与其沟通、交流,不断加强关系。
(3)低战略价值、低稀缺性的辅助性人才主要确立外包或短期合同等方式。
(4)高战略价值、低稀缺性的通用人才主要通过劳动契约确立劳动关系。
2 建立“内具公平性,外具竞争力”的薪酬体系
进行职位评估和薪酬的市场调查,建立“内具公平性,外具竞争力”的薪酬体系。薪酬市场调查重在解决薪酬的对外竞争问题。目前公司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公司的长期战略要求有大量的中高层次的技术人员(包括一线工程师、工程设计人员、懂技术的一线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薪酬设计就要能吸引市场上的这批人才。公司这几年的人才主要流向下列两类企业: 第一类为有竞争关系的企业 (如国内的飞机维修企业及各航空公司);第二类为无明显竞争关系的外资企业(如GE公司、戴尔公司)。公司可以考虑委托专业的咨询公司对上述两类公司进行调查,数据应包括薪酬结构、奖金和福利情况、不同职位和不同级别的薪酬、薪资增长情况、长期激励措施以及薪酬走势分析等。
根据以上的对内评估和对外调查的结果,调整和重构公司薪酬体系,建立“内具公平性,外具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对于“核心人才”如持牌工程师,目前给他们支付“牌照津贴”,等到这种人才在市场上不再紧缺或者企业认为他们已不再那么重要时,再停止支付这种特殊津贴。
3 为员工提供不同的职业通道
解决好“当官”与“当专家”的问题。前者注重于技术难度与创新能力,后者注重于管理难度与综合能力,这可以对企业中处于不同职位中的员工营造不同的竞争环境和人才激励模式, 为企业针对不同层级不同工作类别的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奠定基础,为员工核心技能及专长的提升指明方向和提供标准,也为企业按能力与业绩回报员工创造公平公正的价值提供基础 (如图2所示)。
4 设计适合员工需要的福利项目
完善的福利系统对吸引和留住员工非常重要,它也是公司人力资源系统是否健全的一个重要标志。为鼓励员工长期稳定地在太古工作,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除了按国家规定的福利项目外,公司已经设立了“企业补充养老金计划”,以提高雇员的福利待遇,保障员工晚年的生活稳定和幸福。作为员工福利的一部分,该项福利是对长期服务于公司的员工的一种奖励,在一定的程度上有利于增加老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但对新员工的激励没有很明显的作用。基于目前公司现状,除了该福利计划外,公司可以根据员工的特点和具体需求,列出一些其他福利项目,如旅游、健康检查、俱乐部会费、 带薪假期等,并规定一定的福利总值,让员工自由选择,各取
所需。
5 招聘“合适”的人才而不是“一流”的人才
其实企业没有必要给所有的岗位配备一流的人才,如果能把目光转移到那些能够胜任工作但劳动力市场对其需求又不是很高的人身上,公司也许能够保护自己免受市场力量的影响,从而减少人才的外流。公司的某些岗位如“工卡录入人员” 、“仓管人员” 、 “图书管理员” 、“一线技工”等,没有必要从四年制的精英院校招聘,宜转向从三年制的大中专院校或技工学校招聘。
6 岗位轮换
采用在多个岗位上对员工进行交叉培训的方法,使员工具有多种技能,这样在某一员工离开时就能迅速从内部找到合适的人顶替其原来的岗位,以减轻公司对任何单一员工的依赖。
7 从其他公司“借调”技术人员
公司将介入多个项目,有机会成为某些项目的“总包商”,如波音B747-400客机改货机,这是较大型的项目,需要有多个公司的合作才能完成。很多零件可能会由另外的“分包商”设计并生产,然后交到太古,由太古将这些零件组装成更大的模块并装到飞机上,最后将改装后的飞机交到航空公司手中。因为这种项目是阶段性很强的工作,为了减少人员的雇佣,公司可以考虑让“分包商”的关键技术人员跟着零件一起到太古,在这阶段成为太古的员工并和太古员工一起协同工作。
8 发掘和培养企业将来的继任者
为了使企业将来在继任者上有更多的选择,应及早从企业内部培养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候选人群体,为将来的接班问题的顺利解决打下伏笔。对继任候选人的培养可以采取多种方式:(1)正规教育,创造机会让继任者接受先进的正规教育,系统地接受包括财经方面的专业训练;(2)行业内的工作经历,让潜在继任者到本企业以外的本行业的一流企业(如香港国泰航空公司、香港飞机工程有有限公司、美国波音公司等)获得更多的工作经验,这可以让他们既得到宝贵的行业经验,又可以作为普通工作者得到磨练,同时建立更好的“人脉”关系;(3)创造舞台,塑造授权环境,让候选人自我学习与成长,除了要有早期的基层工作体验外,还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舞台,让他们独当一面,以帮助他们更快地成长;(4)创始人的亲自辅导,企业创始人一手创下了企业,不仅对本企业了如指掌,而且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管理经验。如能将这些宝贵的无形财富传给继任者,无疑将有助于该继任者更快地
成长。
9 结语
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实施一系列的人才战略措施,厦门太古飞机有限公司一定能继续保持快速的发展态势,延续辉煌。
参考文献
[1]彼得·F.德鲁克.知识管理(哈佛商业评论)精粹译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Nonaka.I.A dynamic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creation [J].Organizational Science,1994,5(1):14-37.
关于对公司质量管理的分析与建议 篇4
对于公司的产品质量一直以来困扰着我们每一个生产企业,下面我就产品质量问题向各位同仁提出我个人的分析和建议,如有不足之处希望各位同仁给予批评与指正。质量管理部不同于一般的管理部门,它是所有生产企业部门中最为关键的部门,是公司保证产品质量,生产过程控制和质量体系运行并持续改进的部门。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它涉及到生产技术与过程控制、原材料与产成品的检验验与分析、客户技术咨询与服务、市场潜在需求研究、产品的改良与开发、标准和项目资料的编写与申报等,因此它是一个技术型的管理部门,部门经理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相关丰富的管理经验和高度的责任心及服务意识,而这也正是我一直以来所追求的价值所在。
人无完人,事事在变化,不同的事物都在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质量管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需要我们去不断的总结与改进。目前我们需要改进的关键有:
一、是内、外沟通。内主要表现在与公司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上,这容易造成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障碍和工作缺位,我们今后必须推陈出新,热情、主动、积极的去与各部门交流与协作,把工作共同做好,因为我们是一个团队;外则主要表现在与客户的沟通和交流上,这是缺乏质量服务意识的表现,作为质量管理我们除了要对生产进行控制、质量监督与管理与分析外,客户的满意和需求也是我们重要的工作,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需,与客户的需求赛跑才能赢得市场,这才能体现出质量管理的价值,这才体现出这个组织存在的意义。
二、是缺乏创新思想。这么多年来我们的产品一直都没有什么大的改进,老是默守成规,不去寻求进步,因而一直没有什么新的产品出来,记得前年我去参加合肥展会,当客户询问我们公司今年推出什么新的产品时,我无言以对,这事对我的触动很大。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推出新产品呢?质量管理也需要创新,一个产品全新的形像设计、全新的品质性能提升,全新的质量服务理念和技术服务咨询、分析客户现在的需求、想法以及将来潜在的需求等都需要我们去深入的思考。
三、质量管理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含盖了生产、检验和服务质量的管理。生产质量管理是指对生产过程的工艺管理与控制,包括技术指导和教育培训,如对开发出来的新产品从生产工艺、设备操作等足一的对生产、检验、销售和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直到每位员工能独立熟悉各个生产工序和检验操作的各个环节;检验质量管理是也称符合型质量管理,是以检验为中心的一种质量管理,检验人员根据产品质量标准对产品的生产过程和产品的符合性进行检验,符合标准的合格,不符合标准的不合格;服务质量管理是指对公司内部,外部进行质量跟踪,技术指导、事故解答与处理、需求分析和主动沟通与协作等系列化服务。因此我们要逐步的建立起质量教育培训机制,对员工、生产和与生产相关的人员甚至销售人员定期进行质量方面的知识培训,提高全员质量意识,让全员参与,共同监督、共同管理,从而提高顾客满意,最终保证公司的产品质量和质量体系的良好运行与持续改进。
四、组织有组织的目标,部门有部门的目标,质量管理的目标是要体现“组织存在的价值”,即我们的组织要由“市场引导的被动生产”向“引导市场、引导消费者的主动生产”方式转变,从而让我们站在消费与时尚的顶端。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加强沟通与协作、对销售出去的产品进行质量跟踪、技术服务,摸清客户现在需求与将来潜在的需求,从而去改进、设计、研发我们的产品,使我们的产品从满足客户的需要提升到客户需要我们产品阶段。
五、对于产品改良与新品的开发,我认为这不是某个部门或某个人的事,这是一件大事,需要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并为之努力和奋斗,从而提高公司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我们必须去想、去创新,这样才有进步,结合公司目前现状:领导作用未发挥,过程方法待完善,全体未参与质量管理,管理系统的执行力,员工质量意识差、检验人员的专业能力待加强、设计开发系统的诊断能力、供应链的管理稳定及发展,业务处理异常的合理性等等都是我们公司提高产品质量的突破点。我个人认为公司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质量提升:
一、发挥质量管理体系的系统规划能力,以其作为基础,对各环节进行细化和量化,重点、关键过程的明确、规范化、流程化。
二、公司应确定质量定位,处理好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酿造公司质量文化。
三、积极协助采购部建立供应商辅导机制,实施激励惩罚措施,降低公司质量风险,降低质量成本。
四、以质量策划为重点进行预防控制,结合事后检验分析、追踪功能,持续改进。
五、参与产品设计验证、打样、试投的预防控制,推动实施可靠性评估,使风险量化,六、质量目标的建立及各部合理的分解目标,对目标进行绩效考核。
七、内部质量成本的控制,如健全质量记录,明确各岗位职责、权限,参与工艺改善,提高检验人员能力,合理编制人力资源,对不合格品的有效管控,提高对仪器的监控能力。
八、以质量为主线,落实建立顾客拜访,与客户共同商讨质量改进,做好客户关系。
九、导入新思想,学习新的管理方法,注重过程方法等。
十、崇尚执行文化。
下面就以每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质量管理体系
1、质量管理体系的宗旨 内部管理
从信息输入信息输出管理活动中可以分析得出:质量管理体系应发挥领导作用,实现全员参与,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注重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建立与供方互利的关系,实现持续改进,也就是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必须明确重点、关键过程的要求,使其成为制度化、流程化。
各部的职责和权限应明确、规范,使各岗位都知道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必须做,什么不该做。
提高部门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也就是目标管理,可分为管理制度、规范与量化目标相结合的考核奖惩办法。
提高公司竞争力的前提应先提高公司执行力,那么要提高公司执行力,应建立绩效考核及奖惩。
二、质量定位
公司高层把质量的定位放在什么位置,质量部门就可以产生不同的作用。总体来说公司应该实施强势质量,当有不合格品出现时,应以质量部门的判定结果为主线,因为她的作用是一个监督部门,如果质量部门连监督行使权力都没有,那又何必设立这样的部门,且质量部门的直接上级应为最高管理者,这样的话才能充分行使其监督权力,她的作用与管理部、财务部的作用都是行使监督权力。就利润角度分析,如果质量部门纳入生产系统管理的话,那么她的权力反而会促使生产成本的增加。质量成本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就公司目前状况分析,质量成本在生产成本中占有份量不那么突出,理所当然就会成为生产成本过高的替罪羊,也就是说质量部门发挥不了她应有的作用。
如果质量部门能够独立行使监督权力的话,她的目标也就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在有限的范围内争取最大的利润,风险系数很小,争取成功的机会也很大,为什么不去争取? 既然公司走精细化管理,那么必然要改变生产领导一切的局面,注重重点、关键细节管理,实施量化考核。重视质量管理应为快速发展的成功因素之一。
三、做好供应链的质量管理
提高供应商产品质量,前提条件必须是保持供应链的稳定和开发供应商的有效性。建立与供方互利的关系,在供应商获得利润的基础上猛降采购成本,在降低采购成本的区域内质量管理应成为其一部分,实施质量激励、惩罚措施巩固供应链、淘汰不合格的供应商,保持供应稳定。对有发展潜力或存在较大利益关系的供应商采取积极协助采购辅导供应商,降低公司产品使用质量风险、降低采购成本。
四、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
质量策划的目的是降低生产风险、降低不必要投入的成本,进行预防控制,这也是质量管理的重点,质量策划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成本的投入大小。
质量控制的目的是查出质量策划中的缺陷,纠正质量策划中的不足地方,减小质量风险,主要为建立合理的控制方法、配置必要的检验仪器、人员、基础设置,下放适当权力,最终的目的还是提高质量保障能力。
质量改进的目的是修订质量策划的缺陷,提高质量策划的保证系数,预防不合格产品,统计技术手法进行质量改进。
五、批量生产前的质量控制
由质量技术工程师参与产品设计验证,采用可靠性评估,降低设计风险,进一步通过产品打样、试投进行分析改进,使设计风险量化,改进量化。
工程设计、模具制作的质量保证能力应考虑采用适当的考核方法。实施标准化作业规范、严格按照流程进行作业。
六、质量目标
将公司质量目标分解到各相关部门,由各部门合理分解到各岗位和各单位,实施绩效考核办法,实现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七、内部质量成本控制
切实做好、做实质量记录的填写及时性、完整性、规范性、真实性,明确质量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利益关系,提高检验队伍的专业素质,合理编制人力资源,提高监控能力,对不合格品有效控制,质量部门参与工艺改善,提高对异常情况处理的反应能力。
八、以质量为主线,落实建立顾客定期拜访制度并有效管制,质量改进的范围扩大到与客户的合作,搞好客户关系。
九、导入新思想、学习新的管理方法,注重过程方法等。
十、崇尚执行文化,改善执行力,推行质量文化。
鉴于公司生产的油烟机经常出现的问题特制定本烟机检测作业指导书。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我公司生产的系列吸油烟机的生产和出厂检验 引用标准:
GB4706.1-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通用要求
GB4706.28-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吸油烟机的的特殊要求 GB/T17713-1999吸油烟机 GB1019-89家用电器包装通则
YX/QG01-2009企业标准(吸油烟机成品检验标准)三检测项目及要求 抽检方法
供应商送货至本公司,首先检测员必须到达送货货车处按国家标准GB2828.1-2003特殊抽检检查一次抽样方案:S-Ⅱ水平在待检货物的不同位置指定抽取送检品数量送至公司检测中心进行检测。包装检查
首先检测吸油烟机的包装应安全、牢固、美观、外包装袋应包裹良好;封箱口没有经两次以上的封箱胶封箱;包装箱外应标明产品名称型号、颜色、产品编号、条形码、出厂日期和厂名,包装箱上应有“小心轻放”、“请勿倒置”、“防潮”、“堆码层数”等字样或图形。然后解开包装带从包装箱的底部打开包装取出内部主机及附件;包装箱内应有安装说明书、保修卡、合格证(合格证上应印有检验员、生产日期)、挂钩及相关配套螺钉等产品附件,且核对是否与装箱清单内容相符。3.外观
首先将烟机表面所有的复膜纸撕干净;检测外观应无毛刺、无明显划痕、压痕,点焊处应无焊穿现象,接口应平顺;塑料件的外露表面应光滑、色泽均匀、不应有明显斑痕、划痕和凹陷;涂敷件的表面保护膜应平整光滑,色泽均匀,牢固,其主要表面应无明显的流痕、皱纹和脱落等缺陷;电镀件的镀层应光滑细密,色泽均匀,不应有明显斑点、针孔、气泡和脱落等缺陷;标志的图形符号和字迹应清晰、正确、齐全;要求丝印的先用普通胶纸对丝印粘扯三次,再用干布沾洒精对丝印拭擦5S不应有脱落或模糊现象;装饰板右侧应粘贴有对应型号耐久性铭牌、使用注意事项、3C标贴、产品编号及出厂合格标贴,接线盒上应贴有“注意事项”。
4.关键零部件3C核对
首先将主机折至其零部件可查看参数的程度,每一个关键零部件与有效3C零部件清单的零件型号、参数、3C证号进行逐一核对,不得出现误用情况。5.安全性能检测
首先将主机插头插入安全性能检测仪(烟机检测参数调至220V电压下功率偏差+16%、-20%之间;泄漏电流1.15倍额定电压下,电流≤0.75mA;电气强度调至1800V,50HZ,5mA历时1S;低压启动设置为187V;接地≤0.1Ω电流25A),再把检测钳夹到主机金属外壳,按下检测键(绿色按钮);
检测仪将会自动检测设置项目,自动检测完毕后,把检测数据记录到检测报告中,记录完后按下仪器关闭键(红色按钮)关闭仪器。6.功能检测
接通电源按动或触摸其功能按键,其应具有和它注明的吻合功能,检查其高低速应有明显变化;应有独立的照明开关,并功能是否正常,并有明显面板的标志,左右照明灯或LED灯光线照射均匀,不能出现个别灯珠不亮。7.空气性能检测 8.总结检测结果
综合以上各项检测流程,若各项检测合格方可在送货单上签名以示检测合格可以入库并把检测记录填写完整;若在某个检测环节出现质量问题应马上出示《不合格检测报告》将检测问题附图如实描述上报给上级领导批示处理意见,并不可在送货单上签名令其入库,待处理意见批示后再作处理。
首先将检测机放置到风量测试装置的检测台上,接好通风管,插好电源先开启烟机20分钟,再对其进行风量、风压参数检测。检测完后,将烟机搬至温升检测台放置烟机30分钟使烟机电机冷确,然后拆开烟机的电机连接线,分别对烟机电机的快、慢(部分烟机含中档)进行温升检测,是否达至规定标准。(此项检测半年抽检一次)。
对公司管理制度的建议 篇5
问题一:虚代开发票,申报收入不实。运输企业不同程度存在帮他人代开虚开运输发票的嫌疑且有不实申报的现象。一是鉴于地税部门对运输企业的自开票门槛较高,且成立运输公司相对费用较大,使得一些社会运输车辆在发生运输业务收入后,到有自开票资格的运输企业代开运输发票,再将其发生的加油费、过桥过路费用交给运输企业冲减成本,然后交纳一些开票费用。二是由于运输发票的特殊性(不仅是发生费用的所得税扣除凭据,亦为一般纳税人增值税进项抵扣的凭据),一些企业为了能取得较多抵扣凭证,要求运输企业超过其真实的运输金额多开运输发票以少缴增值税,更有甚者,一些没有发生运输业务的企业故意去运输公司虚开运输发票供自己抵扣增值税以达到少缴增值税和冲减利润少缴所得税的不法目的。三是运输企业对不需要开具发票的业务不作收入申报纳税。
问题二:成本费用列支不实。运输企业的成本费用中,占绝大部分的是驾驶员工资、租车费用、汽车运输中消耗的汽油费、过桥过路费以及汽车维修费用和汽车折旧。运输公司对这些费用列支大做文章。一是尽可能多的虚增驾驶员人数多列工资开支费用,这和大多数工商业企业的手法基本一致;二是虚增汽车租赁费用,或是接受被租用单位拿来的其他发票如联运发票代替租赁费发票入账;三是收集非本公司的过桥过路费入账、收集他人汽油柴油发票或虚开汽油、柴油发票入账;四是成本费用前移,如运输公司在加油站购买的油卡(一般金额较大)费用在当入账列支,预缴的下养路费、保险费用在当列支等等。
问题三:财务核算和管理混乱。具体表现为:将没有写明单位名称的汽油、柴油发票、招待费发票入账;所有一个月甚至几个月发生的收入集中在一两天开具发票,所有一个月甚至几个月发生的成本费用集中在一天两天入账,导致运输企业的运输收入和运输成本核算无法一一配比;一些企业甚至因为运输成本费用的原始凭证过多而不按规定装订在记账凭证中,另单独捆绑后堆放在箱子中。此外,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或者不专业,也引起财务核算的不规范。当前,真正掌握或精通运输企业财务核算的专业会计较少,一些开票金额达几千万的运输企业甚至还是聘请兼职会计代为记账。
上述问题的产生,我们认为根源主要在于以下两点:
一是运输企业交纳的主税种之一的营业税和运输发票均在地税部门征管,国税部门平常基本不接触该行业的纳税人,一般不纳入日常管理,最多也只是责任区管理员在每个季度受理企业所得税申报时才有所接触,平常更多的关注工业、商业企业的增值税和所得税,导致对运输企业的所得税管理不够深入细致,或是力不从心,或是难以兼顾。
二是运输企业法人代表法制意识淡薄,加之本身因利益最大化等原因,因而采用多种手段尽量减少账面利润,以及利用国地税部门所得税和营业税管理上的相互脱节,尽可能少缴企业所得税。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深化对运输企业所得税的日常管理。一是要对运输企业的法人代表和财务人员多作税法宣传,提高企业纳税意识,增强企业税法遵从度,以促进企业如实申报、如实交纳企业所得税。二是要加大对运输企业的巡查力度。定期下企业实地调查巡查,重点关注和及时掌握企业的运输车辆的增减情况、企业调度员的派工单上的人员、车辆、运输起止地和账面上的收入、发生的运输成本费用是否配比等动态涉税信息,不断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对企业每个季度所得税纳税申报进行事前预测、事中审核比对和事后分析,强化对其纳税申报的全程监控,不断提高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四是严格把握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减免政策。对无法正确核算收入和成本费用的企业,一律不得采取企业所得税查账征收方式,改为核定征收或核率征收等其他征收方式。同时不允许其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或者取消其享受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对已经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应补征企业所得税。五是实施多税联评,并从“定位准、评审细、举证实、查处严、移送快”等五个方面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切实发挥纳税评估“以评促管、以评促收”的作用。
2、加大对运输企业偷税的打击力度。通过稽查部门(国地税)的个案处理处罚,对运输公司虚开代开发票、虚列成本费用、偷逃企业所得税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大稽查打击和查处力度并予以曝光,警示其他运输企业,维护运输企业的正常税收征收秩序。
3、密切国地税以及其他部门的协作。通过部门联动,扩大管理效应,推进社会综合治税。一是针对每一个运输企业,在实施一户一档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国地税各自的税收管理员要加强企业信息的互通共享,在巡查、评估、检查及汇缴等工作中共同协作管理。二是加强和交通运管部门、公安部门的联系,掌握运输企业的运营车辆数量,掌握企业租赁外省县车辆数量和雇佣外来驾驶员的真实性等等。
4、提高税收管理员的专项管理能力。一是有针对性加强相关财会基础知识的培训。通过引导干部自学、互学和聘请专业人员授课等形式,弥补干部自身存在的薄弱环节,提高干部税收管理的基本财会能力。二是加强税收政策培训。培训立足于基础性、实用性、及时性,提高干部的执法管理能力。三是加强日常工作流程培训。针对操作层、应用层,按规范化、标准化要求对专项工作的操作流程进行培训,提高干部的实际运用能力。通过学习培训,学以致用,促使税收管理员综合业务能力、实际管理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不断提高。
对公司管理制度的建议 篇6
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马头烟花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紧紧围绕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行业标准,执行、管理、生产、贮存和运输,公司建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和员工操作规程,层层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了各种保障措施,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了“安全生产,警钟长鸣”。
在全员上下齐抓共管,共同努力下,通过不断地学习、培训,再学习,极大地增强了领导与员工安全生产的责任心、自信心,保证了公司无一例事故的发生。
尽管如此,但在日常生产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今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引起重视,防患于未然。
一、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企业安全生产运行情况,在于企业的常态化管理和动态式重点抽查,这也是企业领导在巡查、督查安全生产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条件,是杀隐患的保障。
企业安全隐患的消除,在于企业全员对安全知识的掌握,岗员对正确操作规程的掌控、手势动作和对危险物品拿捏程度。
常言说:细节主导关键。在巡查中,药物生产线、造粒区部分员工往往忽略了,在安全生产过程中,而应注重的细节(操
作规程,手势动作,对危险物品的轻拿轻放),衍生了某些难以预测的隐患。
因此,对员工业务知识与安全知识的培训,是企业安全生产与稳定的生存法则,也是企业这巨轮,行稳致远,所难系生命通道。
要真真正正地从员工的教育学习与培训做起,决不能只走过场,流于形式,真正学为所用,学以致用。
建议公司领导,在着眼于发展的同时,筑牢安全这道防线,切实担当学习与培训的责任,必定安全生产重于泰山。
二、加大隐患排查,确保安全稳定
“快快乐乐上班、平平安安回家”。朴实的两句话,守里行间里透着温馨,语重心长,“快乐,平安”诠释着员工们的那份责任,那份担当。
针对这方面情况,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加强对药物生产工序隐患排查(包括用药星、存贮星、中转星、正确操作规章等)。
2、对用电线路,装置的集中排查
检查用电路线的绝缘强度,危险场所的接线盒、插座、防水防尘型开关、壁龛灯线路,是否失效,位置安装是否合理,接触状态等。(在巡查中发现,三里井造粒区1—11#、12#、13#开关位置装上室内,应移置外墙,已整改到位)。
3、集中对防雷,接地装置的隐患排查
①检查危险场所的防雷电接地装置,防静电积聚接地装置; 检查危险场所,有可能积聚静电的金属设备,管道及其它导电物的接地情况;
检查危险场所自动开关瞬时或短延时电流脱扣器的工作情况;
④检查正常运行和操作时可能产生电火花或产生高温的设备;
⑤检查各种消防器材的状态(消防检、水池、少、干粉灭火器等)。
总之,安全生产是企业稳定的基石,企业的安全生产只有常抓不懈,企业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淀放异彩。只有本着“处处有危险、时时想安全”,企业的安全之帆才能驶的更远。
公司薪酬管理制度的改善建议初探 篇7
关键词:薪酬管理,职位晋升制度,绩效考核
公司薪酬制度设计合理与否, 直接关系着公司员工的能力发挥水平。而在多数的公司薪酬制度之中, 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一些薪酬管理问题, 譬如缺乏规范的薪酬体系、报酬福利形式单一、薪酬制度缺乏员工认同、薪酬制度透明化不足等问题。而这些薪酬问题的最终彻底解决, 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围绕公司薪酬管理制度的改善建议来进行阐述, 旨在使公司员工能够得到公平的薪酬回报。
一、制定激励薪酬
公司激励薪酬的制定, 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潜力, 促进公司快速发展。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之中可以运用以下方式进行:一是增加员工可享受的福利待遇种类, 以便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二是注重支付薪酬的技巧, 反对一成不变地长期适用同一薪酬方案。三是通过减少奖金发放的额度来缩短奖金发放的周期;同时, 可以适当将定期奖金的发放转移到不定期的临时奖金方面, 以便让员工能持续地享受到奖金激励的刺激。四是注重对优秀团队的整体奖励。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唯有通过团队的融洽合作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和公司业绩目标。五是公司要有行之高效的绩效管理方案和流程, 形成一种良性的“高工资、高回报, 快发展”的公司发展模式。
二、建立科学的职位晋升制度
职位晋升往往与员工的薪酬有着直接关联。而一个科学可行的晋升制度, 不仅使得员工有预期的发展愿景, 而且通过员工职业发展的空间性和可能性来促进公司的长足发展, 能够达到公司和员工的双赢效果。这就要求注意以下方面事项:一是职位体系设计要相对科学和完善, 不同职位和价值体现要予以对应。二是薪酬结构可以按照员工的责任感和贡献度予以设计和双重评定。三是绩效管理体系设计公平有效, 可以对公司和部门实施平衡记分卡来考评绩效成绩, 对高层管理人员和普通管理者可以分别通过实施年终考评、年薪考评和季度考评的方式予以进行。
三、建立可行的绩效考核系统
绩效考核可以确定薪酬、奖金的发放标准, 较为客观公正地评价员工的业绩表现, 持续帮助员工转变工作方式, 实现职位和人才的相对配比, 达到员工和公司的双赢。为此, 需要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 特别是要制定良性的绩效考核循环流程。其中, 注意以下事项:一是考核指标的设计具备科学性, 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予以兼顾。二是考核周期设置要合理化。过长和过短的考核周期都不利于员工较差的工作方式的及时调整, 过长的考核周期则会影响考核的准确性, 过短的考核周期则会徒增成本支出而难以收到预期效果。三是建立完善的绩效反馈制度, 以形成良好的绩效管理者与绩效受制者之间的互动, 使得绩效受制者的能力切实得到提高。四是全员参与制度的制定。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实现, 必须以公司的全部员工为考核对象, 这样能增强绩效考核制度的执行效果, 保证公司每个决策的真正落地和实施。
四、制定合理的薪资水平
薪资水平的确定, 要考量岗位设置、公司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同行业劳动力市场情况等情形, 同时也要考量员工的收入和付出比率, 使得薪资收入具有公平性和合理性。薪资待遇在公司内部而言具有公平性, 在公司外部而言具有竞争力。而薪资水平与公司的成长阶段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在公司的每个阶段都必须注意制定好合理的薪资待遇, 并在公司的薪酬制度中尽量设置具有普惠性的福利, 以便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避免员工频繁离职和大批离职。
薪酬水平除了要考量满足员工对公司的贡献度, 还要考量薪酬激励的个体差异性, 以便最大程度地激励员工努力工作。一般而言, 员工由于性别差异、年龄差异、文化差异等方面对于薪酬水平有着明显的区分:性别差异方面, 女性相对男性而言更为注重薪资报酬, 男性则往往关注自身在公司的发展;年龄差异方面, 未结婚的年轻员工更为注重公司的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 对薪资水平不是十分关注;文化差异方面, 低学历的员工往往倾向于物质财富的增长, 也就是对于薪酬水平关注度高, 而高学历员工则往往倾向于精神财富的增长, 特别是自我价值的实现程度是工作的目标之一。
五、结语
当今, 公司之间的竞争最为主要的还是薪酬待遇等方面的角力。而薪酬管理制度的好坏关系着公司的发展方向, 是公司能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衡量标准之一。为此, 需要不断地对公司薪酬管理制度予以完善。而在上述文中提及的完善措施以外, 还有其他一些措施能够使得薪酬管理制度趋于完善, 诸如建立健全薪酬文化、建立健全监督和沟通机制等。
参考文献
[1]张翼, 梁斌.浅谈企业的薪酬管理制度[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5 (2) :52-54.
[2]丛永进.浅谈现代企业的薪酬管理制度[J].财经界, 2013 (4) :253.
对公司管理制度的建议 篇8
关键词:上市公司 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1 理论综述
1.1 国外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研究综述 著名的AFSB(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从会计信息质量的考评指标方面对此项工作做了大量研究,并且拥有大量研究成果,譬如《财会公报》等。杰森·迈克尔等人又从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之间的关系出发,进行了大量研究,得出管理层拥有企业股份时,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经理层修改会计信息的风险。
1.2 国内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研究综述 曾颖和陆正飞(2006)的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披露质量会对股权融资成本产生积极影响,信息披露质量越高,边际股权融资成本越低。蔡传里和许家林(2010年)得出研究结果,认为高质量的信息披露可以帮助市场中的投资者更好地处理各类企业公开信息,从而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的参与到股票市场的活动中来。
1.3 相关理论 ①有效市场理论。有效市场理论(EMH: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是西方主流金融市场理论,又称为有效市场假设,该理论是预期学说在金融学或证券定价中的应用,是现代金融学理论的重要基石,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套利定价理论(APT)以及期权定价模型(OPT)都是在有效市场假设之上建立起来的。②信号传递理论。西方财务学家的研究表明,在信息不对称下,公司向外界传递公司内部信息的常见信号有三种:a利润宣告;b股利宣告;c融资宣告。与利润的会计处理可操纵性相比,股利宣告是一种比较可信的信号模式。③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由三位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乔治·阿克尔洛夫和迈克尔·斯彭斯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市场中卖方比买方更了解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可以通过向信息贫乏的一方传递可靠信息而在市场中获益;买卖双方中拥有信息较少的一方会努力从另一方获取信息;市场信号显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经济的弊病,要想减少信息不对称对经济产生的危害,政府应在市场体系中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2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的问题
2.1 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 其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重大事件公告不完整。二是定性的信息披露和绝对值的信息披露较多,定量的信息披露和相对的信息披露较少。三是不及时披露重大事件。
2.2 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 推迟信息披露是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违规类型的主要形式,上市公司推迟信息披露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形:一是隐瞒公司重要信息(如巨额担保、重大诉讼、关联方交易等临时公告);二是定期报告披露时间较为宽松。
2.3 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上市公司为了一些特定的目的,利用相关会计制度上的漏洞,生成一些不真实的会计信息对外披露。②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还表现在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中。
3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对策
3.1 完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法规体系 通过立法和司法解释细化证券违法行为的民事责任,对诸如原告被告资格的确定、损失范围规定、赔偿金额计算、举证责任、偿付方式等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加强和细化对证券民事责任方面的规定。对社会审计在执业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2 加强信息披露监管力度,处罚违法违规行为 加强信息披露监管力度,严格处罚违法违规行为,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必须做到真实、全面。监管机构要树立全局观念,详细拟定合理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监管人员能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准确了解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准确评估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的合规性。
3.3 追究会计信息披露者的法律责任 ①切实保证中小投资者的集体代位诉讼权。一旦持有大部分控股权的大股东、董事会成员以及公司管理高层侵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时,他们有权利通过法律进行维权。具体做法是依照一定的法律途径与程序对代表公司的领导阶层提出诉讼,要求执法部门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以此来保证自身权益不受侵害。②上市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各项法律责任有明确的了解,并且熟悉各项民事责任赔偿的范围。这样做不仅能切实维护上市公司的自身利益,也能具体落实公司人员的相关责任。③对于参与制作以及鉴定披露文件的相关部门人员,对出现的夸大披露、虚假披露以及误导遗漏等问题要承担一定的连带责任。在对制作以及鉴定披露文件的相关部门人员进行责任追究时应该对他们采用的工作程序进行调查,证明其工作是否与规定的工作程序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在实际调查中这种差异的证明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
4 结论
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是否完善直接影响到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投资者对信息的掌控,进而影响到投资者的利益。所以必须要完善会计信息皮披露制度,加强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进而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
[1]钟世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简析[J].金融会计,2007(01).
[2]刘美华.构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体系的设想[J].财政监督,2008(23).
[3]施彩梅.浅议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监管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师,2009(06).
对单位公司的建议 篇9
其次,是沟通的建议。沟通不仅仅是为了传达语意,更传达着思想、情绪和心态,沟通可以增强信任、加强理解。企业内部沟通包括纵向沟通(上下级)和横向沟通(各部门间)。实际上沟通形成一种体系,沟通体系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管理体系,沟通渠道是否通畅?管理层之间的沟通、下属和上级的沟通、员工之间的沟通是否及时有效?都直接影响着工作的效率、完成的质量以及风险的规避。在我们身边就存在这样的现象,公司的每个部门都有部门经理,作为部门经理的其中一项工作就是统筹协调合理安排本部门每个人的工作,有时候会出现公司的其他领导直接越过部门经理安排人员做一些部门计划外的工作,通常情况都会拖延计划内的工作,有些情况部门经理是知道情况的,可以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重新做安排,而有些时候是不清楚情况的,甚至部门经理都不知道人去哪儿了。在重大装备网站改版的项目中,页面的制作应该在半个月之内完成,但是由于中间穿插太多的其他事情,导致页面制作延迟至2个月的时间才算告终。所以建议公司,涉及到项目组有项目组的领导、部门领导和有紧急事情需要立即处理的领导彼此沟通商榷后,在对工作进行合理安排。目的是能顾全大局,对工作进行统筹安排,防止总是被动的出现状况才去补救,避免顾此失彼。
再次,是公司在评选年终优秀员工方法的建议。首先要感谢公司领导组织的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优秀员工评选活动,为我们营造了朝气蓬勃的良好工作氛围。在评选方法上有这样的建议,经过一年的工作的锻炼和生活的磨练,只要用心观察,每个人在不同方面或多或少的进步和成长,如果即使再小的进步都能被
关注,那么将来会变成更大的成长。根据每个人进步的方面设置不同的评选奖项,比如:最大进步奖,最吃苦耐劳奖,新员工最快成长奖、最无私奉献奖,最佳销售奖,最佳口才奖,最具活力奖,最认真负责奖等等,也许每个奖项后面都有让人触动的故事,这样评选可以使每个人的优点突出化,更具影响力。这种获奖的意义远远超过了获奖本身,让每个员工都能感受被重视的感觉,对于每个员工都有一个客观的评价,进而成为一种无形的动力。
再次,公司的岗位制定和岗位职责制定。建议公司,站在公司发展战略的高度对岗位进行制定,在公司制定岗位职责的同时建议具体岗位的员工也参与制定。不仅可以使岗位职责更加完善,也可以让员工在思考的同时更加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项目小组在成立之初也应该制定岗位及岗位职责,以便小组成员明确职责所在。而通常项目小组应该由以下成员组成:
对比目前公司成立的项目小组,除了技术执行经理缺岗,其他人员虽然基本能到位,但是仍然没有按岗位职责来做,究其原因在于项目管理的混乱,首先,需求分析确认没有相应的文档,导致需求分析确认不断做大的改动,致使项目没有阶段性的进展。其次,没有详细的项目开发计划,更没有具体的时间安排,导致项目无限期延长。最后,项目组内沟通不顺畅,使软件开发不断遇到阻碍,导致项目不能顺利进行。因此建议公司,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各种文档不可缺少,程序和文档的版本编号应妥善管理。项目开发应该严格按照项目计划安排实施,并做项目例会会议记录,会后进行总结并归档。项目管理人员的安排应合理到位,由项目经理跟踪项目进度,出现问题应及时作出调整,以减少项目风险。
最后,软件开发人员参与市场调研。项目成立后,各路人马到位,通常由管理咨询部门做前期调研,做需求分析确认和软件概要设计。根据公司目前状况,管理咨询对业务非常熟悉而对软件设计方面却略逊一筹,对软件开发技术更不了解,在做软件概要设计方面就很难做合理的设计,并且在与软件开发人员的沟通
上也会存在一些障碍,使软件开发人员不能很明确的理解用户真正的需求。所以,建议公司让具体项目的软件开发负责人参与市场调研。
【对公司管理制度的建议】推荐阅读:
关于对公司明年管理重点的几点建议10-04
对i公司目前的管理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10-05
对公司的意见建议08-22
对公司的建议意见08-27
对子公司管理的探讨及建议10-21
对工作及公司的建议08-08
对公司的意见及建议10-17
对控股公司的财务管理05-19
对圆通速递公司提的建议06-16
关于优化公司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议要点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