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学习心得:过度规划人生是一种病

2024-06-13

校长学习心得:过度规划人生是一种病

校长学习心得:过度规划人生是一种病 篇1

1

这次研修中印象最深刻的,仍是真人图书馆带来的“集体群像”,值得再次回味:

茅卫东,本次活动的召集人,教师——记者——教师——编辑;

邱华国,公办学校校长——民办学校校长;

林夕媛,做生意——开发网游——经营书屋——佰特公学——儿童性教育;

杨庆,“摇滚心”——儿童心理咨询和治疗老师;

王胜,书店销售员——软件开发——博士生——教育在线——经济公民教育;

梶原修平,丹麦剑道国家队教练——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机有限公司总经理;

史金霞,公办教师——开办网络学校;

孙媛媛,日本留学——职业学校校长——创办朝阳义塾日本国际高中。

这组群像有个共同的特点:人生之路变幻莫测。恰恰因为“多变”,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每个人的生命都那么饱满、丰盈,回味无穷。离开,不断去寻找自我,用茅卫东老师一句话大概可以概括他们“不安分”的原因——并非想折腾,只是爱自由。

2

人生的发展可以规划,但有时却不可预设。

很多的时候,不是规划好了前行方向,而是一直在前行,走下去,慢慢就有了方向。

曾经有人生规划方面的公司极力游说我,大谈职业规划对学生的益处,希望学校能够引进职业规划课程,据说这个很流行,受到很多大学和中学的欢迎。

但被我婉拒。

基础教育,立足于为人生扎根,很大程度上就是要给人提供未来发展的更多的可能性,至于将来那根枝、那片叶、那朵花成为哪片天空的风景,又有什么关系?

过早的给人划定一条道路,显然不可取。

有一个家长跟我交流,把儿子的未来规划得清清楚楚:读哪所高中,考哪个大学,读什么专业,将来在哪里工作,甚至什么时候结婚,要娶的媳妇应该从事什么职业,是什么类型的女孩,都有非常细致的想法。

我听了瞠目结舌。

只在规定好的路上去走,能见到意料之外的风景吗?

3

不能否认,未来是变幻莫测的,没人能先知先觉。

1985年之前,我只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孩子,完全不知道自己将来会干什么。而中考之后,人生却迅速定向:读师范,当老师。但这个定向不是源于理想,也不是出于热爱,非常简单,是贫穷的家境,让我选择了承担责任,尽快“自给自足”,就是这样一个理由,决定了自己的未来。

之前,我以为我的人生已经定型,在一个狭窄逼仄的区域里,做着再熟悉不过的事,再无跌宕起伏,更无波澜壮阔。但短短三年多的时间,我却从那个北方的小城跳出来,来到了江南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这些,我又怎么可能规划得出来吗?

通用公司的执行董事理查德·瓦格纳在杜克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说到:

从我的切身体验中,我能给出的最重要建议就是:不要过度规划你的生活。虽然规划未来很重要,但万事皆在变动,无法预料的各种机遇将不断出现在你面前。因此,现在你能做的就是尽量把手头上的事做好,并且在机会出现时保持一颗开放的心。

从他身上,我看到了大智若愚。从通用公司的一名小职员发展成为执行董事,他也是历经挫折,远离家乡,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去生活,一步步走了过来。这绝非理查德·瓦格纳认真规划的结果。大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从来都是着眼于现在,不会有太多怨言,踏实做事,遇到困难就去一步步努力解决掉的人。就像这次培训“真人图书馆”中的人物,个个属于此列。这一点让我很敬佩。

没有人能够确定自己的未来会怎么样,人生因为变化而丰富多彩。未来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可以不断跳槽的社会,在职业上的“从一而终”未必现实和值得推崇。唯一要做的,就是一点点努力,一点点积淀,自然而然就会慢慢达到一定的高度,水道渠成。

为选择打好根基,才是关键。

4

当然,这里要强调“过度”二字。中短期计划,可以减少行事的盲目性,使人少走弯路,并且有助于自检、调整和完善,有着积极意义。

但凡事过犹不及。想起上学时的一个同学,太善于规划了,总拿个小本子,按照规定好的时间做事,一丝不苟。一开始,他让我们钦佩不已。但直到有那么一天,我们发现了一个奥秘:他连每天上厕所的时间都规定好并严格执行,顿时,大家哄堂大笑,崇拜感荡然无存。

过度规划是一种病,得治。规划,如果是以牺牲自由为代价,那换来的很可能就是悲催的人生。

上一篇:思想方面个人工作总结精彩下一篇:大学毕业证书英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