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要善于学习

2024-08-10

校长要善于学习(精选8篇)

校长要善于学习 篇1

荀子在《劝学》中说, 假舆马者, 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这说明只要善于借助外力, 就可以实现一个单位的快速、跨越发展。学校处在社会环境中, 与党政机关、兄弟学校、学生家长、周边社区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校长, 除了借助班子成员、师生员工等校内力量外, 还有善于从外部“借力”, 为学校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一借政策调整之“力”

学校必须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按照教育规律和上级政策办学。因此, 上级政策的调整对学校的发展影响巨大。高明的校长, 十分注意学习, 不仅注意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 而且注意分析上级的政策走向, 从而抓住机遇, 促进学校的发展。某乡镇学校校长两年前还十分苦恼, 原因是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到镇上学校就读的学生急剧增加, 一方面增加了学校的人气, 另一方面却因为学生上学路远增加了安全隐患。该校长为了消除隐患, 准备新修学生宿舍, 并想方设法筹集到了部分资金, 扩征了土地, 但建设资金却远远不够。正在这时, 他了解到国家将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于是, 他及时到县教育局, 咨询具体政策, 汇报学校设想和前期准备, 提出具体建议。很快, 学校第一批建起了学生宿舍和食堂。

二借领导关心之“力”

现在, 各级党政领导对学校都比较重视, 经常过问、关心教育方面的事情, 并在教师节、儿童节、甚至开学时到学校视察。校长应该抓住这些有利时机, 将平时一些自己无法解决, 找有关部门拖而不决或一个部门无法解决的情况向党政领导汇报, 争取得到圆满解决。某学校的周边环境治理是个难题, 交通堵塞影响学生出入安全, 小商小贩云集危及学生食品安全, 网吧游戏有害学生健康成长, 校长虽然与交通、工商、卫生、城管等许多部门进行了沟通, 但治理效果总不理想。“六一”儿童节, 县委书记到学校视察, 对学校的各方面工作十分满意, 予以了充分肯定。当问到学校工作面临的困难时, 校长趁此机会将周边环境整治的问题提了出来。县委书记当即责成负责综治工作的常委牵头, 召集有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 拿出具体方案, 务必短期内收到明显成效。

三借高校研究之“力”

目前, 许多学校提出了“科研兴校”的口号。应该说, 这是学校发展的一个方向, 特别是在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新形势下, “科研兴校”显得更为重要。科研工作搞好了, 不但可以尽快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 而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打造“高效课堂”。但是, 不少学校的“科研”还是停留在口号和低水平上, 既没有科研实力, 也不懂科研方法, 辛辛苦苦研究出来的成果, 却可能是别的地方多年前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 校长要多方争取, 借助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雄厚的科研力量, 聘请他们作为学校科研工作的顾问, 或者直接参与学校的科研工作, 为学校科研工作指明方向, 帮助学校科研工作选择课题, 培训学校教师, 这样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借外校经验之“力”

近年, 各地学校在改革中不断探索,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 涌现出不少知名学校, 创造了许多宝贵经验。校长既要善于反思自己的管理实践, 总结自己的办学经验, 也要“两眼向外”, 虚心学习借鉴兄弟学校, 特别是知名学校的办学经验, 促进学校更好更快发展。作为校长, 要通过参观学习、实地考察、报刊阅读等多种途径, 学习先进经验, 并与自身学校进行多方面对比, 找到适合学校实际的科学方法, 促进学校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成才。

五借社区服务之“力”

学校与所在社区的关系最为紧密, 学生家长基本都是社区居民, 学生校外时间基本在社区内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 学校办学是为社区服务, 社区各项工作也直接或间接为学校服务。因此, 学校必须与社区搞好关系。我们最近在北京考察, 参观了中关村中学。中关村中学地处中关村, 学生家长多数是中关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企业的从业人员。学校借助这些力量, 创办的动物标本室都是实体标本, 许多专业的标本室都没有这样的水平;利用100多位院士为学校的题词建起的“院士题词室”, 对学生是无声的教育。学校虽是新建学校, 但借助这些力量迅速崛起, 很快成为在海淀, 乃至北京有影响的学校。

六借媒体宣传之“力”

过去, 我们信奉的是“酒好不怕巷子深”。现在, 社会已经发展到信息时代, 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 除了口耳相传外, 更多的是依靠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形式。这些媒体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 是以往任何媒体都无法企及的。学校要生存、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借助这些媒体的宣传。不少专家已经把与媒体打交道作为领导培训的重要一课。作为新时代的校长, 必须要学会与新闻媒体打“交道”, 利用新闻媒体为学校发展服务。

俗话说, 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作为校长, 不能固步自封, 夜郎自大, 必须开门办学, 广交朋友, 集思广益。这样学校才能迅速捕捉最早最好的发展机遇, 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校长要善于学习 篇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溪流有阻碍,才有歌声;人生的乐章因为有了各种困难、挫折,才变得壮美。

雾,像爱情一样,在山峰的心上游戏,生出种种美丽的变幻。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无论什么事总有它的过渡期,当把最难熬的那段日子走过后,就会发觉,其实所有的事都可以放下。 我用一种青春的爱情爱它,有些紧张,但非常热烈。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能让命运使我屈服。 我们往往被一些虚设于心的石头所绊倒,而那些横在路上的真正的绊脚石,却都能很自如地踏过去。

我们的战斗来创造战斗的年月,我们赋给日子以力量,战斗的青年。 我们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要比从成功中学到的东西多得多.

一个人光溜溜地到这个世界来,最后光溜溜地离开这个世界而去,彻底想起来,名利都是身外物。 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首先取决于他在什么程度

上和在什么意义上从自我中解放出来。

一个人的欲望如果只是追求金钱或权势,他便永不能获得满足,而不满足便不能快乐。一个人的愚蠢,是另一个人的`财产。

一个人的缺点仿佛是他的优点的继续.如果优点的继续超过了应有的限度,表现得不是时候,不是地方,那就会变成缺点,

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

一个人当他浑然忘却了自己年龄时,才是最健壮的时期。 一个人不是为了活才生,而是为了生才活。一般的老百姓只想着如何打发时间,有才识的人却考虑如何利用它。 业精于劝,荒于嬉。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要当心对财富的无节制欲望。再没有什么比爱钱更显示心灵的狭隘和渺小的了。

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 要成就大事业就要趁年轻时代。

炎黄子孙德才兼备建伟业,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展宏图。 言语简寡,在我可以少悔,在人可以少怨。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和希望。

幸福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为难能可贵。 幸福和厄运,各人令人难忘之处,不管我们得到的是什么,都不必张狂与沉沦。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 心灵的土地上一旦落下谎言的雨点,就会长出尖利的荆棘。

笑是力量的同胞兄弟。 想起了沙漠就想起了水,想起了爱情就想起了你。

校长要善于缓解教师职业倦怠 篇3

教师职业倦怠成因

1.教师工作压力大。中小学教师担负知识传播者、家长代理人、班级管理者以及学生成长促进者的多重角色,他们负担普遍过重。农村学校分散,规模过小,实行教学包班制,一个人要教几门课程。城镇学校班额过大,每天要批改近二百本作业;初高中毕业班的教师,每天要筛选大量的习题,辅导几十名学生,可谓是“两眼一睁,干到熄灯”,每天工作远远不止八小时,甚至节假日还要补课、家访、参加培训,超负荷的劳动让他们身心疲惫、心力交瘁。

2.学校管理欠科学。有的学校光有约束机制、没有激励机制,仅凭教学成绩一把尺子考核教师,采取末位淘汰制;有的学校激励机制不健全,受中、高级职称限额聘任,一些教师晋升无望,学校又没有其他激励措施,教师缺乏上进心;有的学校节假日不能休息,学校领导长官意识强,作风专断,管理缺乏人性化。当教师的合理建议不被采纳、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时,自然在情绪上产生低强度的递进反应,逐渐形成职业倦怠。

3.社会期望值过高。就业竞争导致的升学竞争,使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转变为对教师的企盼,教师承担着过高的社会期望;学生主张个性张扬却缺乏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理想崇高却好高骛远,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脆弱、虚荣、甚至叛逆,问题学生越来越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职业道德要求教师既不能体罚、也不能惩戒,甚至不允许有一点差错,教师处于两难境地。

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办法

1.尊重教师、依靠教师。校长要善于经营教师,经营师心,把行政命令式的领导转变为协调服务式的指导,建立分散型领导机构,下放领导权限、让所有组织成员参与学校管理,让教职工分享权力与决策,让教职工参与学校制度建设,参与学校管理过程,拥有更多的知情权、审议权、决定权和评议监督权,从而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体验学校发展的历程、分享成功的喜悦,营造有制度、有温情,有竞争、有合作,有民主、有集中的工作环境,调动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

2.建立科学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教师评价是杠杆,具有导向作用,必须全面客观、公平公正,切忌以成绩论英雄。把师德修养、教学过程、教学业绩、专业技能、后进生转化、特长生培养、教研成果等内容纳入评价范畴,建立科学而详细的指标体系。既进行不同学科间、同一学科教师间的比较性评价,又进行同一教师的发展性评价,实行全程的动态评价。让教师根据前后评价结果的对比,明确目标、增强信心和工作动力。让教师参与自身评价过程,提高教师对评价制度及其结果的认可程度。充分利用评价结果,建立多元激励机制,把评价与评优评模、晋职晋级挂钩,对于评出的优秀教师,校长要适时表扬、适度奖励,并逐级推荐为师德标兵、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乃至劳动模范,让教师干有奔头,学有榜样。

3.改善工作环境,关心教师生活。校长既要重视校园的硬环境,进行硬化、美化、绿化,让人感到环境幽雅舒适;又要重视学校的软环境,精心布置文化石、文化墙和文化长廊,让每一面墙都能说话,每一个空间都能育人。不仅要重视教师的工作环境,购置必要的现代化办公设备、饮水机、图书、文体器材等,让教师学习、工作和健体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且要重视教师的生活环境,知教师冷暖,给教师关爱,忧教师所忧,乐教师所乐,让教师感到学校管理的人性化。积极帮助教师解决和改善居住环境,让学校始终充满人文关怀,教师取得成绩道一声祝贺、节日里有一声问候,创设出一个让全体教职工发挥其潜能的氛围,让教师在学校感到温馨、和谐,工作着并快乐着。

4.对教师进行专业引领,丰富学校文化生活。校长是师者之师,通过与教师谈心、专题讲座、听课评课、主持课题研究、开展校际交流等活动,推广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构建书香校园,引导教师不断地从书中汲取养分,积极钻研现实中突出的问题,助推教师走专业发展的道路,切实提高教师的内在素质。不断丰富学校的文化生活,适时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组织岗位练兵、专业技能竞赛,组织教师旅游、参观考察,选送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等等。通过活动让教师张弛有度,身心快乐;增进了解,促进友谊;增强凝聚力,培养团队精神,促进学校发展。

校长要善于“投资” 篇4

资金的投入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资金,这里的关键是资金的投向问题。有的校长好大喜功,在本来能保障学校教育教学顺利开展的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再“大兴土木”,以此来提升学校“品位”。其实,学校品位的高低,不在于你有没有豪华的大门,不在于你有没有高标准楼房,也不在于你有没有塑胶跑道。一些研究成果表明:当没有基本办学条件时,改善教学设施,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当基本教学条件配好后,再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则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不明显,因此,在具备了基本的能满足教育教学所需要的办学条件,特别是硬件建设后,校长要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学校的“软环境”的开发建设上。诸如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等,一切都要为师生的心灵能得以净化、情操能得以陶冶、素质能得以提升而服务。另外,不管是硬件建设,还是软环境开发,校长都要有超前意识,切忌为图一时之利或一己之功而大兴土木或应付过关。

精力的投入

在学校管理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校长整天忙忙碌碌,话没少说,路没少走,精力投入可谓不少,但学校的管理却难见成效。而有的校长似乎很清闲,但学校工作却有条不紊。这里就涉及到校长的精力投向问题。是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还是提纲挈领,“牵一发而动全身”?很明显,前者胡子眉毛一把抓,不但会苦“心志”,还会劳“筋骨”,且易于因干预下属工作而压抑挫伤干部职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而后者则变“微调”为宏观调控,做到“识大体,弃细务”,重在用人、协调上投入精力,这样必能极大地调动下属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夫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刘邦之言,做校长的当思之。

情感的投入

组工干部要善于提高学习能力 篇5

“吾生有涯,而知亦无涯”。世界在发展变化,我们的认识永无止境。提高学习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迫切要求,也是组工干部的重要职责。

勤学习。勤学习是组工干部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渠道。“学海无涯苦作舟”,要有挤和钻的精神,勤读书、勤思考。鲁迅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需要挤才会有”。组工干部所承担的职责、所从事的工作往往较重,要善于挤“八小时以外”时间来学习,学会忙里偷闲,每天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把空闲的时间利用起来,让读书学习成为工作的一种放松状态,作为静心的一种调适方式,这样学起来才会入心入脑。学习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把学习作为履职尽责的需要,作为一种习惯、一种爱好、一种追求,以活到老学到老的韧劲,坚持不懈地学习,实现知识不断更新,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具有多方面知识和应用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讲方法。读书和做事一样,同样得讲究方法和技巧。组工干部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学习掌握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各种知识,多读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规则的书。同时要边学边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是学习的深

1化。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所以,读书要带着问题,联系实际,开动脑筋,灵活运用。要把学习的出发点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把学习的体会和收获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上,把学习的成果体现到推动科学发展的具体成效上来,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

教师要善于让学习充满愉悦 篇6

要达到这一境界,我们当前首先要做的事情是为学生减负。包括教育主管部门简化教材内容、学校减少作业时间、教师优化教育教学内容三方面。现行的新教材内容已经简化,减少作业时间是学校举手之劳的事情,优化教育教学内容的责任在教师。

如何优化教育教学内容?一方面,教师应钻研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每一课、每一章、每一节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非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应细讲,哪些应略讲,哪些应不讲,哪些应拓展,哪些应补充,教师应了然于胸;另一方面,教师要用心备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道德表现以及家庭情况等,目的是为教师选择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服务。对牛弹琴,是因为方法不当。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所以说,教法得当是教育教学成功的开始。

其次,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一切学习方法中,经常复习是一种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研究发现,人们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经常复习,能克服人们的这一记忆缺陷。在生活中,还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有些事情,我们虽然没有有意去记忆,却经久难忘;有些事情,虽然动过一番脑筋,后来还是忘掉了。哪些事情是我们经久难忘的呢?我们不难发现:是那些对我们的大脑刺激较深的事情。因此,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表演教材、开展小游戏、编写顺口溜等方法使他们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缩短学生学习时间。即使一台机器,运转时间久了,也会发热,甚至损坏,何况正处于身心发展都不成熟的孩子们?一味地靠消耗时间抓成绩,实在是一种愚笨的做法,不论出不出成绩,你是以损害学生的健康和自身的健康为代价的。可以说,无论何时,死揪的时间也不等同于成绩。因为,成绩来之于课堂学习效益,课堂学习效益来之于学习方法和技巧。愿每一个教师、学校领导及教育主管部门领导都不要再犯这个低级的错误。

第四,善于运用学生的力量。常言道:“有智不在年高。”如我们熟悉的“曹冲六岁称象”、“仲永五岁写诗”的故事。作为教师,你什么时候也别把学生当做简单的容器,你应该看到,他们是一群有头脑、有思想、有智慧且充满青春朝气和活力的人。同成年人一样,他们身上有优点,也有缺点;有长处、也有短处。他们知道的事情,老师不一定知道;他们能做的事情,老师不一定能做。所以,在学习上,学生通过自学或者讨论能掌握的内容,老师就一定不教;在管理上,学生能够自我管理的事情,老师就不必插手。这样做,既可以提高学生充当学习主人翁的意识和学习、管理的能力,又可以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利人利己,可谓两全其美。

如果我们当教师的,在优化教学的同时,能在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上多花点功夫,多想想如何能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如何让学生掌握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如何为他们科学地安排作息时间,如何充分调动他们求学的动机与学习的主动性,那么,我相信,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的现状一定会得到改变,享受教育、享受学习也不再是一句空话。

(作者单位:河南嵩县田湖镇第一初级中学)

校长要善于团结中层干部 篇7

第一, 要按照分层管理的原则办事。教务主任、政教主任、总务主任、年级主任等中层干部, 各自具体负责学校某一方面的管理工作, 各人有各人具体的责权, 校长不要随便“批条子”、“下指令”, 越级指挥工作。越俎代庖, 就是不尊重别人的职权, 不信任别人, 必然会挫伤中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而且长此下去, 养成了事无巨细, 必得校长点头“说了算”的家长式独断作风。所以, 校长要对中层干部“简政放权”, 要善于调动中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使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有职、有权、有责, 尽职、尽力、尽责。

第二, 要经常互相交换意见。校长由于统管全局, 掌握的情况较多, 应及时向有关领导成员通报。互相交换意见, 沟通信息, 是为了使大家取得共同语言。如果工作中没有共同语言, 就容易产生意见分歧, 就可能影响团结。校长要善于引导大家把意见摆到桌面上来, 求得互相谅解, 互相支持。为了增进友谊, 联系感情, 在工作之余, 校长还应该经常主动找中层干部聊天谈心, 共同参加一些娱乐活动, 并且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第三, 要精诚团结。俗话说得好:“团结就是力量。”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必然是一个精诚团结的领导集体。信任和尊重就是团结的基础。作为校长, 首先要心胸宽广, 能容人, 有度量, 有涵养, 能听得进不同意见。要本着“疑人不用, 用人不疑”的原则, 对中层干部充分信任, 放手使用;要站在他们的角度, 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 充分理解他们的处境和难处。其次要尊重中层干部。理解是双向的, 尊重也是双向的, 要互相尊重。你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 你就首先要尊重别人。知识分子的性格就是这样的, “士为知己者死”, 你敬他一尺, 他就会敬你一丈。千万不要自以为你是校长, 别人就应该尊重你, 而你尊重不尊重别人却无所谓, 这种想法和做法是幼稚可笑, 甚至是狂妄无知的, 只能充分说明你这个校长的素质太低。

校长要善于学习 篇8

看来, 如何管理好教师的确是一个令许多校长头痛的事情。那么, 在校长无法以一己之力去改变教师的那些特点 (国家干部身份、公务员性质) 的情况下, 是否意味着其对教师的管理就无能为力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虽然在教师管理中存在众多矛盾和困难, 但对教师的管理也无外乎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两个方面, 因此问题的关键是, 校长如何寻找制度管理、人文管理的“平衡点”, 去更好地化解矛盾、避免冲突、形成合力, 实现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的双赢。

一、制度管理的“平衡点”——管理者带头遵循规范

当前, 大多数学校对教师的制度管理都趋向于选择企业式的量化管理模式, 把学校计划、过程组织、控制决定做到条款化、数字化。然而学校不是生产产品的工厂, 而是育人的乐园, 这样的制度管理是以牺牲人性为代价的。对教师的师德和职业行为作出明确的要求和规定是必要的, 这有益于好的团队作风的形成, 但将这些要求和规定无限细化, 往往会物极必反。特别是把教师日常庞杂的工作量化、细化, 并附之以不等的分数, 这样不仅无法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反而使教师工作越来越消极。如果让教师的工作都围绕着考核指标转, 实际就是否定了教师工作的创造性, 把教师独特的工作, 简单化为单一机械的劳动了。再细化的制度管理都只能管住教师的身, 管不了教师的心, 教师工作具有独特性、多样性、创建性, 不能单靠制度管理来约束教师, 可以说制度越细, 矛盾越多, 造成“管不断、理还乱”的恶性循环。

彼得·德鲁克给管理下过这样的意义:“管理是一种实践, 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 而在于成果, 其唯一的权威就是成就”。这句话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那就是管理的好与坏、水平的高与低、处理问题的对与错不在于制定了多少制度, 不在于制度有多么严密, 而在于管理者有没有真正地深入实践, 付诸于行动。也就是说, 作为学校制度管理并不是通过制定的条款一一对照检查而知晓, 知晓了怎么办呢, 如何处罚?因为无论处罚与否都会严重挫伤教师的情感, 挫伤教师的工作激情。因此, 制度管理不一定要细化, 关键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一起照着做, 形成规范就行了。因此, 制度管理的“平衡点”就是管理者在教育教学行为中带头遵循规范。

二、人文管理的“平衡点”——管理者以教师为本

制度弱化后, 许多学校管理者一定会提出疑问:在以前那么严的制度下都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 现在如果制度宽松了, 教师的心会不会散了?学校工作目标是否能按要求达到?学校正常工作是否能得到保证?笔者认为, 制度管理的抽象化并不是不管, 学校这个特殊的环境里最重要的是人文因素。学校的人文管理也是一种制度管理, 它是一种没有用文字阐明的规则, 这些未阐明的规则通常是以众多个体共同的感觉、知觉的形式存在的, 如关心教师身心健康, 关心教师成长, 关心教师家庭疾苦, 尊重老教师等, 这都是一种无法文字化的制度, 它需要管理者在“行”中把握, 这就是笔者认为的人文管理。它要求学校管理者在规范时应做到几个方面。

1. 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理念。

我们在教师管理中要学会完整地理解教师, 强化教师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感觉到学校是大家共同的家园, 让每一位教师的个人目标都能在学校的发展目标中找到切入点, 使之能在共同的利益下统一起来, 与学校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让教师在实现个人目标的同时实现学校发展的目标。这样教师感受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 自我管理意识增强, 自主意识增大, 便能以主人翁精神进行教学和管理活动, 这就需要我们管理者首先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意识, 并自觉付之于行动, 在日常工作中努力学会尊重、理解教师。

2. 了解并满足教师正常的心理需求。

满足个人需要是激励机制的核心。激励应是管理者常用的一种管理方法, 我们应给教师提供充足的机会来满足其个人发展专长、爱好和事业的需要。作为管理者应多顾及教师的利益, 关心每一名教师, 关注每一名教师的价值和奉献 (不论奉献大小) 。对青年教师要多给他们提供学习、提高、展示的机会, 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 帮他们在学生中、在社会上树立一定的威信;对于个性鲜明的教师, 我们要尊重张扬其个性, 理解他们的的行为, 发现其长处, 正确引导, 让其有发展的良好空间;对于中老年教师, 要尊重他们, 多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肯定他们为学校发展作出的贡献。

3. 关心教师身心健康, 做教师的贴心人。

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 要充分认识和了解教师的劳动和心理特点, 激活其创造力和潜能。如何做到管而有度, 理而有序, 处事有情呢?我认为管理者应切实把为教师服务, 关注教师身心健康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 如经常与教师交流谈心, 经常组织教师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丰富多彩的活动, 了解教师家庭疾苦, 教师家里出现红白喜事, 重病等情况, 学校管理者主动、及时组织人员提供帮助, 并给予适当的慰问。教师家里有了不顺心的事, 做好教师心理疏导工作, 及时上门谈心, 出谋划策。对于教师福利待遇尽学校所能, 能争取的竭尽全力争取, 时刻想到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上一篇:照明电路实训下一篇:儿童肺功能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