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善于和敢于创新

2024-09-27

要善于和敢于创新(共10篇)

要善于和敢于创新 篇1

为人民服务要善于和敢于创新

————学习“三敢精神”心得体会

许玉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形势,为人民服好务,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善于和敢于创新。我的认识是:

首先要打牢创新基础,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这既是创新的前提,更是保证创新不偏离正确轨道的关键。作为人民公仆惟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才是应对万变的根本。学习是为创新积累底蕴,储存能量。只有具备了丰厚的知识,掌握了多种技能,才能厚积薄发,见微知著,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必须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刻苦钻研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准确地领会其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提高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确立创新思维。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不同的行为 1 过程和工作水平,也决定着不同的工作效果。如果思维方式上做不到破旧立新,创新就是一句空话。人民公仆必须在创新思维方式上发挥先导作用。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指导、创新思维方式,努力做到变封闭思维为开放思维,变保守思维为开拓思维,变滞后思维为超前思维,变静态思维为动态思维,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大胆开拓新思路,寻找新视角,提出新的创见。思维创新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是对自我、对过去的否定。要学会能动地、灵活地认识问题,做到勤于思考,敢于否定,勇于创新。

三要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破旧立新、推陈出新的过程,肯定有阻力和风险,也可能会遭遇挫折甚至失败。因而,人民公仆必须培养敢为人先、志在进取的创新精神。要以强烈的革命事业心、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以敢于超过前人、永不满足现状的拼搏精神,以敢闯、敢试、敢冒风险的大无畏勇气,以无私无畏的高尚境界和宽广胸怀,战胜前进中的一切困难,应对复杂形势。创新精神源自对党和人民的高度负责,源自坚强的党性和崇高的人格。只有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重,时刻牢记历史赋予的使命,才会有非凡的胆略和勇气,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创新局面。

四要运用创新方法。创新不是空谈,要结合正在变革的社会实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首先工作要有新思路。思路新,就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就能增强工作的指导性和主动性,就能更好地驾驭全局。因此,必须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 把握大势,在吃透“上情”,摸透“下情”,掌握市场“行情”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作出超人一步、高人一着的决策,形成既着眼长远、又顾虑当前,既发挥优势、又利用劣势,既有前瞻性、又有指导性的好思路。其次,不能简单照抄照搬过去的经验,更不能实行本本主义。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新形势下,关键在创新,出路在创新,希望也在创新。

2011年7月3

要善于和敢于创新 篇2

1.准确定位, 教学目标要更新。在小学英语复习课中, 课时目标的确立不能只是对新授课课时目标的简单叠加, 而应该引导学生对新授课所习得的英语知识进行系统地梳理与盘点, 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终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2.改变形式, 教学过程要新颖。一是巧妙整合, 寻找“新载体”。复习单元的课程内容是由很多个单元的知识点综合起来的, 这些知识点散乱甚至毫无联系, 那么, 怎样使这些零散的知识点变成为一个学习整体呢? 这就需要创设一个新的载体。这个载体可以是人物或者文本, 能将散乱的知识点串接起来。二是循序渐进, 设计“新情境”。小学生的自制能力差, 注意力容易分散, 而上复习课是重复相关的知识点, 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创设“新情境”, 设计注重结合语言形式、语言意义及语言功能多功能, 形成合一的教学内容。

3.精心设计, 复习课练习有新意。对于复习课程中的习题设计, 应该着重对知识进行梳理、归纳, 把零散的知识点串起来, 系统化地进行学习。由于都是熟悉的教程, 学生不会有太多的新鲜感, 因此, 教师在编习题时, 应该有技巧的导入, 着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要善于和敢于创新 篇3

最近,由银润传媒出品、承制的青春偶像剧《爱情碟中谍》在湖南卫视青春进行时周播剧场一经播出,马上创造了全国网同时段收视第一的好成绩。陈向荣说:明年会拿出至少10个亿来打造精品电视剧,比如自己钟爱的超级大IP《莽荒纪》,比如石康的另一部小说《晃晃悠悠》。另外《御姐驾到》《不婚女王》《男护士长》等剧目都在孕育中,力求打造现象级电视剧。

从1997年涉足电视专题栏目的制作发行,2004年进入电视剧领域,2009年触电电影产业,陈向荣将银润传媒逐步发展成为拥有7大事业中心、13个制片人工作室和3个策略联盟的团队,涵盖了电视剧事业中心、电影事业中心、影视文学中心、演艺经纪事业中心、影视制作管理中心、品牌宣传推广中心、新媒体事业中心和影视节目营销中心,是国内极具影响力的海派民营影视传媒企业。与其说陈向荣率领银润每次业务拓展,点都“踏”得很准,不如说是审时度势、运筹帷幄,正如他所说:“这是一个IP时代,必须顺势而上,用新的概念打造新的作品。”

深挖IP价值,聚焦用户需求

系列化精品原创IP自20世纪80年代民营影视企业出现至今,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诸多较具独特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的民营影视企业。银润传媒作为众多民营影视企业中的佼佼者,把控全局,细分领域,在IP的“拿来主义”上眼光独到、步步为营,打造出了一系列优秀作品:“现在是一个IP时代,所以以IP为基础的作品也是当下最火爆的。”陈向荣说。从成立至今,银润传媒一直聚焦观众。其中,不同代际的观众因年龄产生的差异尤为突出,80后至00后,每代人对IP的认知和需求都各不相同。譬如,年轻观众更希望通过IP表达自我主张及存在感,彰显个人特色。中年观众则会更加关注IP的主题、内容和思想,这就使IP必须找准代际观众。

陈向荣带领银润在IP热的大潮中,精确找准自我定位:“银润传媒的一大特点就是对大IP敢于拿来。首先,对于已经有出版物或者版权基础的原创IP,可以利用已有关注度和粉丝群的优势开发影视作品。比如银润要打造的‘顶级IP’东方玄幻电视剧《莽荒纪》。这部改编自作家‘我吃西红柿’创作的古典仙侠小说,连续3年荣登中国大陆网络小说排行榜榜首,拥有读者粉丝近亿,是网友最期待改编成影视作品的网络小说之一。再比如曾创作《奋斗》的作者石康的又一力作《晃晃悠悠》,这部作品是石康长篇小说‘青春三部曲’之一”。石康写出了当代青年的感情以及他们对人生的思考。作为80后的青春回忆,《奋斗》曾敲醒了一批人,《晃晃悠悠》继续石康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不羁的人生态度,描绘了一代人的集体回忆。除此之外,银润传媒目前筹备的部分原创IP计划还包括《御姐驾到》《不婚女王》等作品,反映当代女性的情感需求,以女性视角阐述问题。《御姐驾到》是乌小白的作品,原文妙语如珠,尤擅搞笑,号称每千字必有段子,每页必有包袱,偶尔煽情则直达读者心灵深处,让自称“猪吃熊睡螃蟹走”的都市轻熟女们柔肠百结,黯然销魂。《不婚女王》则是最具有话题性作者“自由极光”2015话题之作,解决当代青年一大难题:你怎么还不结婚?话题制作加上曾创造票房黑马电影《失恋33天》导演滕华涛的倾情监制,势必会形成新一轮的全民话题。

不同于以往的“拿来”,银润在火热IP的“拿来之势”下同时注重优秀自创IP的研发,做顶尖IP系列化生产,走纵向复合式经营。秉承着欧美成功影视企业的发展经验,银润在捕捉流行文学版块的同时,自行开发了众多原生作品。包括目前已有的“全民目击系列”、马楚成导演的“欧洲攻略系列”“中国大妈系列”等十多个可以长期阶段性推出的影视作品系列。这些作品系列具有大片器质,受众黏附性、可再造性都属影视界的一流,给银润长期经营带来了保证,这在当今“重购买,轻原创”的IP 热下,是不多见的发展模式。

强大团队保障,打造高品质作品

如果说银润传媒的一大特点是对大IP敢于“拿来”,那么这个拥有19年历史、150余人的超强团队恰恰保障了银润的第二大特点——那就是对大IP的善于“拿来”。将 IP价值发挥到极致是银润的优势。7大事业中心、13个制片人工作室和3个策略联盟的团队互相支撑,相辅相成。如陈向荣建立的由3个原创文学团队组成的影视文学中心,主动去了解社会的变革、人们生活的变化,体验人们观念情感上的流向,探讨人们精神层面的愿望和追求。从作品的开发、内容、价值、市场方向等方面全权把关,确保作品品质。再比如银润的影视制作管理中心,从影视作品的制作流程、人员配备等方面确保了影视作品在创作流程上的顺畅。陈向荣说:“银润是一个视频内容全产业链的影视集团,在电视剧、电影、新媒体视频三方面是打通的。在这三个方面,都已建立了稳定的团队。银润注重团队建设,提出的口号也是做基础影业。影视业界大家都知道,钱都不是问题,但是你拥有一个稳定并具有竞争力基础的团队很重要。”

银润传媒集团实行的是制片人制。对于制片人,公司充分放权,给予他们施展才华的平台与空间。陈向荣认为这种从立项端到电视播映端的制片人制是影视企业管理和扩张的最好方式:“这些制片人的从业、知识背景各不相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具有10年以上经验的业内资深人士,都懂得如何围绕市场进行内容制作。银润的作品都是名导名演名编剧,以确保制作团队的精良。”

乐于、敢于善于做群众工作 篇4

乐于做群众工作

是否乐于做群众工作,并在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中充满感情、倾注真情,是一个立场问题。

牢记宗旨。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群众观点是我们党最基本的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现在,有的干部高高在上,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有的方法简单,作风粗暴;有的盲目决策,给群众利益造成损失。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是政治立场出了偏差。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因此,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主动地做好群众工作。

充满感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都是有感情的,共产党人感情的最高体现就是对人民群众怀有一颗赤诚之心。只有首先在思想上与人民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才会真正站在人民群众利益的基点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充满了感情,与群众的结合就会自觉,由衷地产生责任感、使命感;就会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倾全力解决群众的困难。事实说明,与群众接触多了,官僚主义就会减少;与实际接触多了,主观主义就会减少;与民情接触多了,形式主义就会减少。

敢于做群众工作

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任务重、头绪多,许多干部往往感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对于纷繁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只有具备良好的素质,靠学习养足底气,靠创新昂扬锐气,靠严要求树立正气,才能大胆面对、主动触及、及时化解。

养足底气。一些干部之所以害怕靠前指挥,对一些问题处理不好、处置不了,除了思想上群众观念淡薄,也与自身的能力偏弱不无关系。领导干部应少应酬、多学习,学理论、学政策、学法律、学技术,学与群众打交道的方法艺术。通过学习养足底气,工作起来就能够得心应手。

昂扬锐气。工作就是解决问题。做群众工作,应从群众最关心、最紧要的事情做起,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群众最关心、最紧要的事情,往往也是较为棘手难办的事情,解决起来不可能一帆风顺。这就需要有一种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把党的方针政策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用新办法、新思路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如果遇到问题绕着走,甚至捂着、盖着,问题只会越拖越大、越积越多

树立正气。清正廉洁,一身正气,是领导干部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理直气壮地开展工作的重要前提。如果自己不干净,怎样去说服教育群众,又怎敢到群众中去做工作?唯有在思想上牢记宗旨,心底无私,一心为公;工作上眼睛向下,公开民主,不怕监督;作风上严于律己,勤勉敬业,务实高效,这样群众才听、才信、才服。

善于做群众工作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仅有热情和干劲远远不够,还须有新方法、新招数,善于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

兼顾各方。既要注意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又要兼顾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特别是要坚持效率优先、兼(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顾公平的原则,加大政府在分配中的调节力度,对困难群众给予更多关怀。

为民谋利。善于把化解矛盾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把关心群众疾苦与多为群众办实事相结合,少些“锦上添花”,多些“雪中送炭”,真正让群众得到实惠。

家长要善于和孩子心灵沟通 篇5

孩子想什么你清楚吗?

教育中有个普遍现象,叫做相近的思想相吸,相反的思想相斥。家长的观点如果离孩子很远,就不容易被孩子接受。只有当孩子感觉到你理解他,能为他保密,使他有安全感和放心感时,他才能对你讲出心里话,与你沟通。那么,家长怎样才能做到与子女心灵的沟通呢?

1、不揭孩子的疮疤。如果家长老是提起从前,孩子就会感到和家长越来越无话可说,也不敢说,不知什么时候家长又会抖搂出来,用自己的话打击自己。

2、不要把孩子的秘密随意泄露出去。当孩子向你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一些隐私时,你若把孩子的事当做笑料在朋友中散布出去,很可能使你的威信在孩子心目中彻底丧失。

要善于和敢于创新 篇6

又到了课前三分钟的时间,看着这位支支吾吾,半天憋不出一句的学生,我的心同她一样焦急。于是启发再加鼓励,还是无济于事,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走了,课前三分钟变成了课前五分钟,八分钟,十分钟。我强颜欢笑下的内心再也撑不住了,挣破虚伪的云淡风轻,气急败坏地训斥她:“不用心准备,浪费了大家的时间,罚两天课前演讲!”结果后两天的演讲还是让人大失所望。

我有一种强大的无力感和挫败感。看着这位同样无力和挫败的学生,我不禁陷入沉思,想到了也如学生这般年龄的自己。郁郁青青的往事,翻飞在令人怅惋的岁月。

从小到大,我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在众人面前讲话,那种胆怯和担忧至今想起来都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痛。记忆中,只要是上台发言的事我一律拒绝,我更愿意蜷缩在一个角落里不被人注意。上了中学,被选上了课代表和学习委员,本来是值得高兴的一件事,却成了我的负担,每天给大家布置作业和安排任务的时候,我内心都要苦苦地挣扎,该怎么上讲台,该怎样说,心里要打无数遍底稿,但上去的时候还是红着脸语无伦次,只能趁课间大家都出去的时候在黑板上把作业写出来。后来太煎熬了,就自动请求老师去掉所有的职务。

可能造化弄人吧,我最害怕的事情偏偏成了我的职业,每天要对着这么多学生讲课。还记得第一次上台讲课前那种彻夜未眠的紧张感;还记得第一次家长会,为了不上去讲话,承担了家长会视频录制排练写稿的所有工作;教第一本书的时候要把上课要讲的每一句话都写在教案上背下来,生怕有一点差错引发自己更大的紧张。这样看来,我确实是有紧张过敏体质的人。

越是有难言的弱点,越要把自己武装起来,生怕学生会不接受自己。于是学着变得强大,学着在学生面前变得无所不能,学着在课堂上尽情地展示自己。学着为学生竭尽所能地做很多事情。

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了,我来念;学生要发言的稿子不会写,我来写;学生的展板不会办了,我来办;学生的优秀文章需要配背景画,我来画;学生的每日听写需要批改并登记,我来做;学生在课堂上讲不出来,我来讲……渐渐的,我在一个强大的保姆式教师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享受完短暂的成就感后,终于有一天我累了,疲倦了。在每一个熬夜都做不完的工作之后,揉着通红的双眼和松弛的黑眼圈,才体会到那种“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苦行僧的教师生涯。没事的。“有苦才有甜”,“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用这些句子来宽慰自己。可是反观我的学生,并没有在我呕心沥血的培养下变得优秀,而是越来越弱越来越懒了,字典也不爱查了,遇到难题也不爱思考了,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原地踏步,我陷入了更深的委屈和痛苦。

如果一份职业是让你受苦的,那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篇很火的文章《活该你忙成狗》,才如梦初醒,这篇文章的句子像重锤一样敲击着我。

“你那么偏执地追求完美,你从不懂得拒绝,活该你忙成狗;你从不相信别人,你貌似什么都懂,活该你忙成狗;你把不重要的事当重要的事做,你从不使巧力,活该你忙成狗……”,这说得不就是我吗?

老话常说:“慈母多败儿”,“勤快老师带出来的是懒学生”,我把本是学生的事情大包大揽了,长期以来,他们形成了一种安全舒适的依赖,能不变的懒吗?我能不累吗?另外,教师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何必在学生面前装的那么强大,无所不会?我有不会的盲点,我同学生一样也有弱点。敲掉坚硬的外壳,我把真实的没那么强大的自己展现给大家,跟他们讲我曾经的胆怯和不敢上台讲话的糗事,鼓励他们放下包袱,至少现在的他们比当时的我强多了。渐渐地我发现,很多不太敢发言的同学也都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了。就连开头所说的那个孩子也挣脱了心灵的枷锁,开始流利地讲话了。原来适当的示弱会让孩子们变得强大呀!

于是我把这种方法应用到很多方面。碰到难理解的知识点了,我向学生们示弱,对他们说这个问题我也想不好,谁来帮帮我?这时学生就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说得好的学生我也叫他一声老师。卡尔威特曾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来自于成就感。这样学生有了自信,也有了成就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就浓了起来。

光弱一点不够,还要想方法变懒一点。我把自己的工作分了类,整理出哪些是我必须做的,哪些是可以让学生来做的。

一直以来,小组的随笔都是我来点评的,其实这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一周点评5个小组的25篇随笔,学生听久了就会产生听觉疲劳,不自觉地会走神,做其他事情。这个时候,我一边卖力地点评,一边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再维持维持秩序,批评批评不好好听的学生,浪费了很多时间。后来想,学生写的随笔何不让他们来点评?每个小组的组员轮流,可以用ppt或其他方式进行展示。这样点评的学生因为要把组员的文章展现给大家,必然要认真研读,也能锻炼他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听的同学也避免出现视觉疲劳,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力。而且也能把我解放出来,何乐而不为呢?

事实上,学生比我预想的还要精彩,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经常让我自叹不如!很多有趣的形式和有生命力的文字加入了进去,比我那苍白又刻板化的点评要丰富有力得多。而且学生更在乎同龄人对他们的评价,所以听得格外认真。还记得点评课上一位学生读到另一位同学写的外婆去世的文章,在讲台上哭得稀里哗啦,下面的同学也被感染了,哭成了一片;还有一位同学用文言文写成的班级趣事,经学生更加有趣的点评,让人笑得喘不上气来;有用电影模式进行点评的,有把文章变成书籍点评的,还有把同学写的班歌打油诗用快板说唱出来的……随笔点评课上留下了太多的笑与泪,太多的感动和赞叹。本来如同鸡肋一样的课竟然成了大家一周最期待最喜欢的一节课!也因为这样用心的点评,大家写的随笔也越来越好,班级涌现出一批原先被埋没的才子才女。原来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话语权还给学生,竟然能碰撞出这么多精彩!

一直以来,是我把学生看得太弱了,觉得很多事情他们都做不了,做不好,干脆自己来做。其实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你给他多少期望,他就能做出多少事情。随笔点评课被分出去之后,我又开展了一个“我来当老师”的系列活动,下设批阅组、讲解组、出题组,报名的同学都有小小的奖励。我把基础弱的同学放在了批阅组,每次的听写都由他们来批改,这样重复批阅几遍就能把容易出错的字词记牢了,每个人改五六份也不会太占用时间。我把比较胆怯的同学放在了讲解组,这样可以锻炼他们的胆量和表达能力;我把基础稍好点同学放在了出题组,这样有利于他们整合所学的知识,也能为大家贡献更有质量的题目。

事实上,学生当起老师来也有模有样,丝毫不比我差。本来讲解组的同学是负责讲练习的,但有个学生讲得上了瘾,央求我给她一篇课文讲。经过我同意之后她精心备课,至今还能记起那节《再塑生命的人》,她的设计和对细节的挖掘使整节课的掌声不断。我想很多年之后,我的大多数课学生应该都模糊了,但那节学生讲的课是断然不会忘记的。

我站在讲台下面,欣慰地望着讲台上滔滔不绝的学生,他们的眉宇黑白分明,微扬的头摆动着挡不住的热情、锐气和自信,我像一个小迷妹一样欣赏、迷恋。学生越来越强了,我越来越弱了,但我发自内心地高兴。

当然,所有的尝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有学生不配合,掉链子,做不好的。当有学生在台上讲得慢慢吞吞不得要领,下面学生不好好听起哄时,当学生讲得太多耽误教学进度的时候,我也很多次想打断,想放弃。可是想想,教育的目的不就是让学生有所改变,由不好变好吗?不允许孩子犯错误,就好比不允许学走路的孩子摔跤一样,是以暂时的表面的完美取代长久的、内在的完善。

我需要做的是多一点耐心,多一些方法,多给他们一点指导和机会,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鞭策,然后在无数次不完美的历练中变得完美。

敢于示弱,善于懒惰,解放学生,解放自己,在这条路上慢慢修炼,且行且思且珍惜!

公众号:曲一奏雅

要善于和敢于创新 篇7

此事对我来说原本只是处理该学生的第一阶段, 我还准备中午时要去教室暗中监视, 看其表现再做处理。但没有想到这样一件事, 竟会在这个学生的心中产生了一种作用。可这个作用是什么呢?她担心什么呢?我便和气的问:“你担心什么呢?”她说:“我担心你管不了他, 他会和你对着干。”我说:“不会的, 他作业没有完成, 我批评他是很正常的, 他怎么会和我对着干呢?”她睁着疑惑且躲闪的眼睛, 轻轻的、面无表情的说:“我有时看到你批评同学, 我就担心。我在家有时也担心一些事。”我不觉仔细地看了一下她, 这个女生身体瘦瘦的, 说话时低着头, 眼睛看着脚下, 衣装很朴素, 也很简单, 脚上穿着手工制作的鞋子。我有些明白了, 但并没有深思, 只是认为她胆小、敏感、属于由于生活简单且思想单纯的学生。便说:“你不用担心, 老师管理学生是应该的, 学生有错接受老师的批评也是应该的, 学生会明白批评是为他好。这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她迟疑着。我又对她说:“不要担心。”她看看我转身走了。

她走后我细细想着她的话。她看到我批评同学, 她担心, 这是她在关心我。因为我给她们当班主任近两年了, 她对我信任, 产生了依赖。从另一个角度说, 她也是一个很有爱心的学生。可她为啥说在家时也经常担心?我联想起她平时沉默寡言, 同学活动时, 大家都很兴奋, 而她少有共鸣, 脸上少有笑意。看起来她不仅仅是胆小、怯懦, 她应该还有什么问题!看来刚才我处理问题有些简单了。等到中午, 我找到她, 装作不经意的问她在家担心什么?她说:“有时担心房子会倒, 有时担心车会翻, 我经常这样。”等等。我真有点儿吃惊了, 杞人忧天这个词语出现在我脑海中。我冷静的想了想, 这个学生应该是有一定的心理问题。她沉默寡言不是因为言语迟缓, 而是怕说话会得罪人, 且说不好话会让别人看不起自己。更深一层是她怕和别人发生冲突, 没有安全感, 进而导致她产生焦虑, 甚至产生幻想。今天她能大胆的给我一个提醒, 这一定是她对我观察良久, 产生了信任才出现的行动。这也说明她的心理问题不是很严重, 可以通过矫正来让她显出青少年应有的活泼与欢乐本性。

有了这样一个发现, 在后来的工作中我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 婉转的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一起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其次, 在班级生活中, 我有意识的创造机会, 课堂上多提问, 多鼓励, 培养胆量。课余活动安排她和同学一起合作活动, 在与同学接触中培养分享的感受。而更可喜的是她学会了幽默, 知道了幽默是摆脱和别人发生冲突的有力工具, 在言语和行为中表现出自信。看着她的成长, 我打心眼里高兴。

当然, 这事给我的启发也多。初中的孩子心理和生理都在发生较大变化, 心理变化表现出许多现象, 观察和分析固然是不可少的, 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 正确观察和分析才是重要的。当然, 得到了正确的结果, 还要有良好的方法, 心理指导和教育如同医生的工作, 所谓医者父母心, 这一切都要建立在爱的基础上, 要有一颗爱的心, 这样才能教育好学生。

要善于和敢于创新 篇8

同一起跑线作为北京成立时间最早,自编教材最为完善,最专业的婴幼儿早教机构,在教育儿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在特地整理后与家长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成功

关于成功,人们的说法不一。很赞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于成功的概括:

1.成功就是发展人成长的基础与背景各不相同,人在各自的基础上都会获得发展,而发展就是成功,最大的成功是人能够可持续发展,直至释放出生命的全部能量。

2.成功就是选择成功的道路千万条,但对于个人仅有一条最佳的路,即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路。成功者就是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路。

3.成功就是和谐成功的非凡境界是三大和谐,即与人相处和谐,与社会相处和谐,与自然相处和谐。

按照此标准,我们不把孩子一个阶段成绩的优异看作是成功,也不把孩子具备某种特长或者才艺看成是成功,但这些孩子是学有所得,至少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没有谁能随随便便取得成功或成绩,孩子在学业或者某方面比较优秀,父母和孩子肯定有不为人知的努力和智慧,我们想通过教育个例和故事,来发现他们的做法中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给有家庭教育困惑的家庭一些启发。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别人的方法未必适合你的孩子,但是,有些思想和智慧却是可以学习的。

李季,男,18岁,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西伯来语系大一学生

父亲职业:企业高管

母亲职业:护士长

李季成长历程:小学就读于平阴县实验小学,中学六年在济南外国语学校度过。2010年10月中旬,以优异的成绩,由学校推荐报考北京大学,11月底获得北京大学的保送生考试资格,12月25日,在北京大学以保送生第18名的笔试成绩进入面试,经过三轮面试,于2011年1月7日,接到北京大学预录取通知书,6月接到北京大学正式录取通知书。9月,入北大学习。

教孩子明是非懂道理

“教育孩子无小事,任何一件错误的事情,都不能以孩子小,还不懂事为借口而放任孩子”。谈到孩子的教育,李季的父亲李建首先提到这一点。

“孩子一生下来,没有是非观念,对于正确与错误,基本上没有区别能力,需要家长教育引导。因此,家长必须把握好孩子1到12岁的教育,帮他建立正确的认识。”李建说。他特别重视孩子12岁前的教育,注重教孩子明是非、懂道理。

“李季刚会走路的时候,奶奶照看他,奶奶的身体不太好,而李季又胖,出去玩走累了,奶奶背不动也抱不动,考虑到这一情况,我们就经常给他说,奶奶腰痛,出去玩,不能让奶奶背着、抱着,如果把奶奶累病了,就没人看你了。一个一岁的孩子,他能听懂吗?他能记着吗?他能理解吗?事实证明,他记住了。于是,在马路边上经常出现一老一小在路边休息一下,再继续走的身影。这样做,就是让孩子在幼小的心灵上懂得体谅老人。小的时候给他建立了正知正见,慢慢就会养成习惯,大了自然懂理、懂事。”

李建认为,对父母来说,教育孩子好比在一张白纸上画图案,而孩子成长的不可逆性要求家长不能反复涂抹与更改,必须斟酌好了,尽量让图画完美。在白纸上画一幅完美的图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夫妻俩要共同努力,用心“作画”,同时,也需要周围的亲人的配合,有一个好的“创作环境”。比如,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姑姑叔叔等亲人,在对与错的问题上,父母必须保持一致。大人有分歧,孩子就会无所适从。

善于发现、积极引导孩子的爱好

李季的爱好颇广,绘画、汽车、军事、旅游、羽毛球、骑自行车、游泳等等都非常喜欢。在培养孩子兴趣上,李建感受是最深的,因为他费了很多心思和时间,他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孩子学知识,家长一定不能急功近利,要善于“发现”,善于“借机”,然后加以引导,李季的爱好大多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李季刚会走路时,奶奶经常带他出去玩,那时单位门口都挂着写着单位名称的大牌子,白板黑字,字都很大,每天奶奶都领着他去认一个字,发现他都记住了,后来,扩展到认识商店招牌、公交车牌、广告标语上的字。渐渐地,孩子在玩中认识了不少字。有时,为了哄着他玩,就用笔在纸上画个小猪、小狗、小树、小汽车之类的东西(家里没人学过绘画,只能大体勾勒一个轮廓),他就跟我们学,也拿着笔在纸上画,勾画出一些他心目中的物体(当然,大部分我们是看不懂的),我们就由着他去画,慢慢地,发现他对画汽车情有独钟,一支笔、几张纸,他就会陶醉于他的想象世界中,一画就是一两个小时,我们从来不催促、不打扰他。从画汽车开始,孩子对汽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后来又喜欢汽车玩具,我们就给他买来玩具,然后陪着他玩,他越玩越感兴趣,还会把所玩的汽车用平面的形式画出来。

“孩子三岁时,一次我去威海旅游,在海军博物馆看到了一个轮船模型,很漂亮,但这种模型必须买回去自己组装,当时我认为,组装模型能够锻炼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有利于大脑发育和开发,就给孩子买了一个。回家后才发现,这个玩具组装很复杂,要经过几道工序才能完成(剪、打磨、抹胶、根据图纸粘、组合等),三岁的孩子根本玩不了。于是我就动手做,让他从旁边看着、帮忙(当然是帮倒忙的时候多)。一个多月后,在我们父子俩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第一个模型——中山舰峻工了,他看着、笑着,高兴的不得了,很有成就感,对组装玩具开始感兴趣。从那时起,我们经常去买各种玩具组装,这个爱好保持至今。

“孩子上学前,基本上就是在绘画、玩玩具、粘模型的快乐中度过的,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注意力、观察力、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这些都为他建立好的学习习惯打下了基础。三年级时,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孩子开始对汽车杂志、军事书刊产生了兴趣,从此阅读开始伴随他成长”。

对于孩子的爱好上,李建的观点是,善于发现、积极引导、用心培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支持他,当然,爱好要建立在健康、有意义、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基础上,而不是放任自流。

用心陪伴孩子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良师益友,也是孩子的伙伴。陪伴孩子的过程,是与其进行有效沟通、加深感情的好时机,也是及时发现问题、有效解决问题的时机,李建特别重视“陪伴”孩子。从儿子四岁开始,星期天的时间他一定是和儿子在一起的。单位的事情再忙也尽量不安排在周日,而同学、朋友的聚会、酒局,安排在周日的他也一概不参加,他就是要一心一意陪儿子,和儿子一起“玩乐”,爬山、散步、打球、钓鱼、玩汽车玩具等,都是他们喜欢的。他们常常边玩边聊,在玩中沟通、了解,爷俩的心就这样越来越近。在儿子眼里,李建是一个严厉但不蛮横,风趣但不失文雅,值得信任,又能交心的父亲。这让李建特别欣慰。他说,只有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教育才会有效,亲子关系如何,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效果。

对孩子要言而有信

李建还特别强调,和孩子相处,一定要诚信,诚信是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的最佳方法。一些家长总是抱怨说:孩子说我们说话不算数。这肯定是家长没有做好,经常失信于孩子,造成了孩子的不信任。家长对孩子,承诺了的事,一定要办到,要么别承诺,承诺了实在办不了,要耐心与孩子沟通,讲明原因,说清道理,下不为例。李季高一时,有一次提出让爸爸给买个尤尼克斯的羽毛球拍子,李建认为孩子想运动是好事,一个拍子也花不了多少钱,立刻答应了。可到了专卖店一看,孩子要的那个型号的拍子1800多元,确实很贵。但想到既然给孩子承诺了,就不能失信。还是买回来了。

还有一次,李建答应儿子周日带他出去玩,可单位临时有紧急会议,无法去。回家后,他给儿子解释清楚,得到了儿子的理解,后来又找时间补上了。

不仅对儿子守信,李建也要求儿子对他守信,互相守信,才能真正和谐。这让李季养成诚信的好品格,正是这点,使他在同学中“人缘”很好。在高二的“三好”和“优秀团员”评选中,李季在班级里全票通过,连老师都感到惊讶,老师说已经多年没有看到这种现象了。

现在有个流行的说法“富养女孩,穷养男孩”。怎么才算穷养男孩呢?

有人说要故意给孩子创造一些“吃苦”的机会。李建认为,那没有必要。完全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机会锻炼孩子。从李季上小学开始,书包、自己的房间,都是自己收拾,大人决不代劳。做饭的时候,也不是让他在一边“等吃”,而是给大人搭把手——摘菜、递东西、包饺子时擀面皮等等,慢慢地,李季学会了做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不等不靠大人,如今,能做出一桌子菜呢!不仅如此,他还很会照顾人。李建说,他们家有个传统项目,就是每年一家四口(奶奶和他们一起住)出去旅游一次。从李季上初中开始,每次旅游中照顾奶奶的任务就是他的了。一出门,他总是牵着奶奶的手,即使松开了,也决不让奶奶离开他的视线,于是,他们家的出行就形成了奶奶和孙子牵手在前,爸爸妈妈并肩在后的图画。

李建说,如果一个人具备了生活中的诸多能力,就能体会到生活的乐趣,而一家人常常在一起沟通、交流,孩子就会感受到家的温馨,就会爱家人、有幸福感。

同一起跑线学重点小学考前思维特训班招生简章中国儿童教育精品教材奖 最有前途的学前教育机构 中国儿童教学突出成就奖 中国十大品牌学前机构奖

面试要敢于提问 篇9

职场老将要表达完整自我

用人单位对求职者进行面试,主要目的是了解求职者“真实的自己”,发现其长处和不足,并由此判断求职者是否为合适的人选。在面试中,求职者要完整地表达“真实的自己”,还是只表达适合自己所求职位的自己?对于初入职场者,应选择后者;而对于那些职场老将们,特别是那些谋求管理层职位的人,最好选择前者。

企业在招聘管理层人员时,除了考察应聘者的管理能力,还会重视应聘者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度,即应聘者在企业长期发展的可能性,

应聘者在面试中如有“省略”地表达自己,即便给企业造成认识上的偏差,并因此“蒙混”过关,这对于应聘者未必就是好事。因为,对于一个成熟的职场人,一旦发现自己与企业文化难融,势必会再度跳槽。这种结果显然是耽误个人,也耽误企业。

面试官欢迎你提问

在面试的过程中,一些求职者担心会因提问关系自己发展和利益的问题得罪面试官,不敢提问。58人力资源经理说,面试官欢迎你提问!

现在企业在招聘中非常看中信息对等,因为只有互相了解,互相选择,才可能做到双赢。越是大的公司,在招聘中,越是追求信息对等。业务总监张东扬则透露,他每次做面试官时,都会给求职者留出时间来提问题,通过这些问题,能够更真实地了解求职者。

但提醒求职者,在面试时切忌向面试官提问过于敏感的问题,以免引起对方尴尬,降低自己的得分。

你一定要敢于行动 篇10

有句话说得好:心动不如行动!行动是抵达成功最佳也是唯一途径。自己的路必须自己走,一切的获得都是依附于实际行动中。

一位每天梦想发财的年轻人,几乎每天都去教堂进行祷告:上帝啊,请念在我多年敬畏您的份上,让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门。每天,他的祷告词都一样。几天后,他垂头丧气地来到教堂,同样祈祷:上帝啊,为何不让我中彩票? 以后几天里,他天天如此,做着同样的祷告。最后一次,他跪在地上,嘴里发出同样的祷告:我的上帝,为何您不听我的祷告呢?让我中彩吧,哪怕就一次,我愿意终身信奉您。

这时上帝再也无法忍受了,他威严的说:我一直在听你相同的祷告,我再也受不了了,最起码你也该先去买一张彩票吧!

你是否也像梦想中彩票的年轻人一样,整日做着发财梦,却从不付诸行动?那么结果自然是空空一生到老。如果你有所醒悟,还未为不晚,自即刻起,将你想到的付诸于行动,立即行动,勇敢去做。

敢于行动,不要懒散和说大话。人生不仅仅需要理想、眼光,更需要行动。如果没有行动,你所拥有的理想再伟大,眼光再超前,都会一事无成。口号谁都会喊,嘴唇一张一合,关键是去做。人生短暂,不能把有限的时间停留在喊口号上。

有两位年轻人甲和乙,甲由于家境贫困早年辍学打工,他去了芝加哥寻找出路。最后买了一指鞋刷给别人擦皮鞋。半年后,他租了一间小店,一边卖雪糕一边擦皮鞋。后来,他不擦皮鞋,专卖雪糕,并且拥有自己的雪糕厂。目前,他在全球拥有50多个国家超过5000多家专卖店。而年轻人乙几乎和甲同时到达芝加哥,他去芝加哥是为了进行市场调查,花费数十万元的费用后得出一项结果:芝加哥的雪糕有市场!当他想在芝加哥卖蛋糕时,遭到父亲的反对。又过了两年,他心里仍然想着卖雪糕,行动上却无所事事。当他最终决定开始卖雪糕时,年轻人甲的雪糕店已经遍布全球,已无他的立足之处了。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都犯下一个相同的错误:心动的时候多,行动的时候少。总把希望寄托在今天,把行动留在明天的明天。有梦想,却不去行动,有决心,却迈不出第一步。虽说万事开头难,当你真正去做了,开头并不是你想像中的那般难。

当你面对一道难以翻越的栅栏并准备退缩时,先把帽子扔到栅栏的另一边,这样,你就不得不强迫自己想尽一切办法越过这道栅栏,而且不管你多么忙,你都会立即安排时间来做这件事。

你一定要敢于行动,行动孕育着成功,孕育着希望。行动起来,也许不成功,但不行动,会永远失败。

励志文章2:没有一场考试能决定你的未来

我不记得我的高中生活是怎么结束的了。最后一堂课老师是怎么收尾的,我们有没有哭;我甚至不记得我在哪个考点考的试,前后左右坐的陌生同学长什么样子,有没有发生任何好玩或惊险的事情

最后一科铃响,全体起立,把卷子交给老师,那一刻的心情多么珍贵啊,我在想什么?

我竟然都不记得了。

但有两个画面忽然跳了出来。

第一个画面,是最后一科考完之后,我随着人潮在走廊经过一间又一间教室,看到许多监考老师在封卷。

忽然在一扇门前听到了哭声。

一个女生几乎要跪下来,死死抱着监考老师的大腿,不断重复:你让我填上吧,求求你了,否则我的人生就要完了。

我只经过这扇门短短几秒钟,可这句话我一直都记得。年轻的时候我也一样,在每一个错失的机会和每一次遗憾的失败面前痛哭流涕,轻易地认定:我要完了。

但我不想嘲笑曾经的自己和那位陌生姑娘。我说过的,以过来人的眼光看,高考不过是人生中的一个小土丘。但当时这个土丘离你足够近,也足以遮蔽你的全部视线。

谁能苛责我们呢?18岁,我们还不懂人生,自然以为它特别容易就会完蛋。

就连我自己都写过日志,来记录自己考前忽然有过的自杀冲动(只是想想而已,刀还好好地挂在厨房里)。18岁的我觉得自己一路领先,但万一考砸了怎么办?凭什么人生要靠一场偶然性如此之大的考试来决定命运?凭什么?如果考砸了,一直以来的努力还有意义吗?

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直到今天。

名言警句,人生哲理,是先贤对世界的观察笔记,是前辈对规律的归纳式总结,描述的是概率。只是概率而已。没有任何一句箴言、一场考试能够百分之百地保证你的未来。

所以我们为什么努力?为了将赢面扩大一点啊。

被抱住大腿的中年女老师并没有骂那个女孩,也没有流露出不耐烦,只是安静地站着,抱着封好的卷子,平静地一遍遍重复:人生不会完的。

我猜,那位和我同龄的陌生姑娘如果还记得这句话,她一定会赞同。

我们已经绕过了那个小土丘,后来又翻过了一些更高的山。成功了,便获得更多的选择权、更大的赢面;失败了,就收获一段经历,生长出更多的悲悯心,去滋养生命的丰实,然后继续努力,把收缩的赢面再扩大,最后赢取属于自己的人生。

知道吗,做一个成年人特别棒。我们很淡定,我们很自由,我们有特别多的选择权,有你们想要的一切。

所以,请努力、自信、谨慎地度过这两天的考试,然后成为我们中的一员吧。

哦,还记得我刚才说的是两个画面吧。第二个画面是光芒。我高考的时候下了整整两天的雨,结束的时候天还是阴的,等我坐上车,车开起来,忽然看到前方的云散了。还没落下去的太阳,就这样绽放出一线光芒。

励志文章3:越努力,越幸运

还记得经历过岁月打磨的外公总是对我说,艺不压身。在他们那个物资短缺的年代,学得一门好手艺就有了闯天下的勇气。他就是这样走过来的,靠着自己扎实的技艺,一砖一瓦,置办了这个家。

人有什么样的历程,就会有什么样的感悟。抛开长辈式的固执,家人在平和氛围里讲的一些道理总是没有错的,可惜我总不爱听。在我还不懂事、还不知道努力和未来是何物的时候,有个他逼着我努力,时时刻刻监督我,丝毫也不放松。在我明白事理之后,我会敦促自己努力。

一晃,很多年过去了。

这些年里,很累很累的时候,我也会有懈怠情绪,会不停地追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努力?努力了就会有一个好结果吗?如果没有好结果,那么我努力的意义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像被猫叼走的毛线球,它耍了一圈回来,发现缠缠绕绕,到处都是死结。它可以不管不问,卖个萌就跑掉了,但它的主人却要收拾残局。可以团成一团扔进垃圾箱,不过更多时候,是选择清理,剪掉无法收拾的,将可以整理的重新缠到一起。

无可否认,问题也是这样。选择搁置不理,被遗弃或者被遗忘,它终会变成一堆毫无用处的垃圾。如果选择思考,找到问题的答案,它就会像那重新被缠起的毛线球一样,成为财富。

这种方式,归结为多尽一份力总是好的。

即使无心浏览新闻,新闻也会以各种方式传到我们耳朵里。成功之后,总有人细数他们的成功史。我们看着新闻,总爱撇嘴,因为那个人不是我们。安慰自己的时候,会不服气地说,切,恰巧成为风口上的猪而已,大风一来,一飞冲天。那么,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一飞冲天的不是我们呢?

觉得人生不如意的时候,我们总爱抱怨自己运气不好。那么静下心来想一想,你吃过多少苦,经历过多少磨难,觉得哪里不如意?都知道努力未必会成功,但努力之后的失败也是生命的财富,向死而生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人的好运气会用光的,坏运气也一样,总有用完的一天。努力过后,积累了那么多的失败,也会成为一个久病成医的路霸,那正是好运来临的拐点。

在北海道三石郡的信田牧场,一匹叫春丽的小马出生了。因为它的父母都是日本顶级赛马会中央赛马会的皇家赛马,血统的优秀,使得它注定会成为一匹赛马。训练它的是高知县最好的赛马师宗石大,他曾经调教出十多匹入选中央赛马会的赛马!尽管春丽每到赛场上就很兴奋,也超级想赢,可偏偏从来就没有赢过任何一场比赛,尽管它几乎跑遍了全日本各地的赛马场。

宗石大也很无奈,也许是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即使发现了它发育有点滞后,却仍旧没有放弃它。可惜换来的是105场连败,成绩糟糕得让人吐血。但是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跑来看它的比赛,他们想,失败了那么多场,总会胜一次的吧!也有人说,坚持下去,总会有机会的,我们陪着它。

如果是最强骑手和常败将军合作,会不会擦出一点火花呢?于是,排名第一的骑师武丰带着16连胜的成绩来了,可即使是他,也没有改变春丽连败106场的命运。因为不忍心面对失败的结果,宗石大在赛场边上转过身去,哭得特别伤心。

连败的纪录还在刷新,一直连败113场,因为伤病,不得不暂时休养。可太多太多的人希望它能回到赛场上,他们需要即使失败也不会失业的春丽给他们信心,春丽代表了普通工薪阶层的希望与命运。因为太多人喜爱,春丽的博物馆也应运而生,为它颐养天年的养老基金会也募得了充足的钱粮。在日本中央赛马会,春丽的画像甚至和日本赛马史上最伟大的赛马阪本龙并列摆放在一起。他们认为,虽然阪本龙是一匹伟大的、曾经让整个日本为之沸腾的赛马,但春丽却是感动了整个日本。

如果不是因为努力,春丽永无获得这份幸运的可能。

别害怕自己曾经卑微。火苗再小,反复点燃,终有一天会成为熊熊烈火。马云说,在这十五年里,他有一万次想过放弃。

而成功,是努力之后的余兴节目。不期而至,却如同原野般辽阔。

更多的时候,平凡如我们。即使灵魂丰饶,现实也碌碌。也许太多人不看好我们的未来,但我们努力不是为了让他们满意,也不是为了去尝遍所有失败的滋味,而是在一次次跌倒了又爬起来的时候,能看得见自己并未辜负这大好的年华。以心的荣光,来兑换一场酣畅淋漓、老无遗憾的岁月,来告慰这春意正好、适合奔跑的青春。

励志文章4:不要因为害怕结束,就拒绝所有的开始

你说,你不爱种花,因为害怕看见花瓣,一片片地凋落。是的,为了避免一切结束,你避免了所有的开始。看到这句话时,她哭了。这些年,为了避免结束,她拒绝了太多的开始。

卸下伪装的面具,面对真实的自己,她不得不承认,骨子里的自己是一个极其自卑的人。她害怕去挑战未知的东西,害怕面对不熟悉的事物,害怕丢掉狭隘的自尊,害怕独自体会失败。所以,很长的时间里,她都像柔弱的小猫一样,蜷缩在自己的世界里,贪图着安逸,维持着那份安全感。

考大学那年,她发挥失常,成绩比平时低了四五十分。这样的结果,她并不甘心,可在面临复读与否的问题时,她坚定地拒绝了复读。她故作轻松地对周围的人说:没关系,读哪所大学都一样,现在找工作又不是单看毕业院校的名气。她这么说,旁人也便这么信了。其实,她在背地里哭了好几次,为自己的失败流泪,为自己的懦弱流泪。她实在害怕,怕复读之后,自己再次发挥失常,到那时,那骄傲的自尊该放在哪里?

18岁,她义无反顾地去了不熟悉的远方,读了一个不知名的大学,一个不喜欢的专业。填报志愿的时候,不少人都疑惑:咦,你那么喜欢英文,为什么不读英语专业?她说:英语现在已经是辅助专业了,读不读都无所谓的,学其他专业的同时,也能自学英语。这样的解释,听起来恰到好处,可谁也不知道,她其实是害怕失败。考语言专业必须得通过口语测试,如果没通过,那么这点儿唯一的尊严都会变得一文不值。

因为害怕失败,她与心中的目的地背道而驰,渐行渐远。

20岁,她再一次选择了逃避。这一次的逃避,给她的心灵留下了难以弥补的遗憾。

她喜欢上了一个男孩,他性格开朗,阳光帅气,有理想有抱负,从读大一开始就已经给自己未来的人生做规划了。每次跟他相处,她都觉得周身充满了正能量,是他身上散发出的气场感染了她,让她有一种想要变得更好的渴望。

她是那么想跟他在一起,让今后的每一天都变得璀璨耀眼。可是,她不敢说出那句话,她怕!怕自己不够漂亮,配不上高大帅气的他,跟他站在一起时无法够得上般配两个字;怕自己家境平平,无法融入他和他那优越的家庭。她想,等自己变得足够优秀时,或许就可以坦白自己的心声了。

《傲慢与偏见》里说:将感情埋藏得太深,有时是件坏事。如果一个女人掩饰了对自己所爱的男子的感情,她也许就失去了得到他的机会。

有时候错过一时,便错过了一世。爱情这回事,当时没有抓住,过后就只有后悔,没有谁会一直在原地等你。当她毕业后,有了光鲜体面的工作,觉得自己足够优秀时,他已经漂洋过海,在海的那一端找到了自己的真爱。

呵,她嘲笑自己的懦弱和傻气,他始终都不知道自己的心思,又怎么会想到与自己共度余生?现在的自己,虽已比过去优秀,可输了他,赢了全世界又如何?至如今,自己也不过是他最亲爱的路人。

待年岁一天天渐长,突然有一天,她觉得自己对生活失去了兴趣。在过往的岁月里,错失了太多想得到而不敢去争取的人事。人生的轨迹与理想中的模样大相径庭,留下了太多的懊悔。

因为害怕,所以逃避;因为逃避,所以失去。或许,是违背心愿做了自己不想做的事;或许,是隐藏了深埋在心底的感情,错过了最爱的人;或许,是畏惧改变而得过且过,放纵了生活待许久之后回过头看,发现生活已经完全走样。当年出发时的起点,已经与现在不在同一条轨道上。这一切是什么时候转变的,竟然毫无知觉。

其实,你怕什么呢?人生最大一种痛,不是失败,而是没有经历自己想要经历的一切。有些事,尝试了,努力了,就算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也可以坦然地说,我真的尽力了。

作者吴舒欣说得好:不要因为害怕失去,而不敢去拥有;否则,你就失去了人生。同样的,不要因为拥有什么,而担心它的失去,否则,你就失去了自我。

想想看,毛毛虫把自己裹在千万丝缕中,从沉睡到初醒,张开眼睛,无尽的黑暗充斥着整个世界。没有明媚的阳光,没有嫩绿的树叶,看不到春华秋实,看不到碧草蓝天。蜕变的痛苦焦灼着它的身体,它试着挣脱黑暗的牢笼,挣脱灵魂的枷锁。它用柔软的头,一次又一次地冲撞厚厚的蚕蛹,一次,两次,百次,千次。在不断的尝试中,它变得强大,最终冲开丝茧,起舞翩迁。

不要因为害怕结束,就拒绝所有的开始,没有人会知道明天要面对的是什么。你想要破茧成蝶,就得勇敢地尝试,每个人都是在尝试中成长的,绝无例外。

励志文章5:犯错时别轻易原谅自己

周末在外闲逛,在广场看到一位衣着时尚的老人在陪着孩子玩耍,孩子很小,走路的时候有些晃,因为太兴奋跑起来,不可避免地摔在了地上。孩子坐在地上揉了揉眼睛,裂开嘴巴正准备嚎啕大哭,老人迅速跑过去将孩子搂着,一边扶起孩子,一边责怪道:都怪这个破地板,把我们家宝宝都摔疼了,奶奶打它。说着就用脚跺了跺地板。

孩子学得有模有样,皱着棉花糖一样白嫩的小脸,双手攥成小拳头,右脚卯足了劲向地板踩去。

仔细想想,这样转嫁错误的责难,不止是发生在孩子身上,在成年人的世界更是多见。

穿过一条车水马龙的柏油路,慵懒的槐树沉默地打着盹儿,年轻的姑娘垂首走在路边,右手拎着复古色的包包,左手拿着几份简历,步履不停嘴巴也没闲着,一边走一边跟同伴抱怨:看看咱们这个破专业,这都两个月了,简历投了无数,愣是找不到一份心仪的工作。都怪我爸妈,当初报志愿的时候说就这个专业就业前景好,结果毕业了处处吃闭门羹。要不是他们帮我做了错误的选择,我根本就不用承受这种艰难。

卖饰品的街边摊,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宝石蓝的绒布上玲琅满目,手镯、手链、戒指、发夹等整齐地摆放在一起,摊主水嫩的俏脸染着薄怒,她正在抱怨她的伙伴:昨天补货的时候我跟你说多拿一些盘发夹,你非得不听,结果这一上午咱们什么都没卖就盘发夹全卖光了,要是你昨天肯听我的话,现在也不会眼睁睁错过几单生意了。

街角的咖啡店,隔壁桌坐着一对情侣,女人的声音如她的长裙一样漂亮,可惜负性情绪破坏了这份美丽,她正在向男朋友发难:你为什么总是这么不争气,我想买的衣服,我喜欢的鞋子,通通买不了。别的女生轻易就能获得的东西,我却只能饱饱眼福,凭什么呀?哎,自从跟你在一起,我的生活质量都下降了。男人拉着女人的手一直在低声道着歉,女人则喋喋不休。

你没有过上你想要的生活,于是,你就按照你生活的去想,将自身的错毫无道理地归咎出去。

既然对专业的选择不够满意,感觉就业前景一片惨淡,学校转专业申请的考场上为什么并没有你的身影,弥补不足的选修专业课上也未见你埋头苦读。读高中时候,你可以怪罪父母选了一所烂学校,但是大学毕业的你依然只知道怪罪,也只能责怪自己,因为在这么漫长的日子里,你没有为生命注入新的东西。

如果对生活的规划那么笃定,预见前路光芒万丈,认定盘发夹就是比其他首饰热销,在遇到反对意见的时候为什么不见你据理以争?车走车路,马走马路,理性分析是聪明人的砝码,敢想也敢做是强者的秘笈。你这个有砝码的聪明人,做了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事后最该埋怨的难道不该是你自己吗?

那位埋怨爱情降低了生活质量的姑娘,你要知道认同最基本的层次就是实体事物认同,既然把你的欲望投注在幻影里,就该做好幻想随时破灭的心理准备。

个体的独立表现在清醒而自知,始终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爱人可以信赖而不能依赖,向往果实的丰盛就会粒粒皆辛苦地去播种,安全感在你自己手里,将盲目的不愤不甘转嫁给对方不是强悍是虚弱。

还有那些挣扎在不幸婚姻里,对嚷嚷孩子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离婚了的女人,也是同样是虚弱的,没有承受的担当,没有改变的勇气,只能将自身的过错转嫁出去。

其实,当你对别人发出责难的时候,往往也会造成对自己的二次伤害。

我的朋友辛逸告诉我,她小的时候常常会遭到父母的打骂,家里的玩具坏了,钱包里的钱少了,新买的衣服破了个洞,诸如此类的事情,都会遭来一场责骂或体罚,他们从来不肯听她的解释。

朋友说,这种不断被人否定的感觉,像雾霭笼罩着她的人生。而她的家也是常年硝烟弥漫,父母永远在互相指责,自己犯了错也会怪罪到对方身上。

比如,初二那年家里准备换新房,父母分别看上了两个小区,各持己见争执不断,好不容易母亲妥协了,结果双方又在对旧房的处理问题吵得不可开交。后来,父亲坚持卖掉旧房子的三个月,房子遭遇拆迁,母亲埋怨父亲一意孤行不听人劝,父亲梗着脖子骂母亲是事后诸葛亮,争吵升级成肉搏,夫妻双双都挂了彩

辛逸高考那年报考了距离家乡很远的学校,独自在异地求学直到工作,这期间遇到的任何麻烦,她从来没有对父母说过一句,因为她知道这不仅得不到丝毫安慰,还会遭到父母严厉的批评。自从辛逸去了外地,父亲最常说地一句话就是你不是能耐着吗?

大学毕业那年,辛逸在下班回来的地铁上丢了钱包,囊中羞涩的她吃了一个月调味料蘸馒头也没跟家里透漏丝毫。她说不想跟家里说,并非是害怕父母担心,而是他们知道以后只会责怪她粗心大意,咎由自取。

现在的她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寡淡而矛盾,辛逸每周固定时间给父母打电话,每月发下来工资会给父母汇款,看到合适的衣服也会给父母邮寄,可是因为长久累积在心底的否认盘踞在心底,辛逸很少回家。偶尔回趟家,父母开口依旧是批评,虽然言语里藏着关切,单薄如蝉翼,即使彼此有爱也被岁月切割得七零八落,这样的状态对彼此而言难免遗憾。

可能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这样一群人,看似强悍独立,其实比常人更脆弱、敏感、不堪打击,思维模式套着硬壳儿,习惯性抱怨生活的种.种不如意,严于律人又宽容待己。遇到对方转嫁过错的指责和埋怨,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体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哪有那么多愚公费力去掰你坚硬的保护壳呢。

我们无法避免被人转嫁过错,但是可以选择不做转嫁过错的人,也不为别人的责难买单。勇敢地正视自己的过错,比转嫁错误于无辜的人,更容易获得尊重和幸福。

而且,如果一件事你只是一味躲避没有勇敢地去解决掉,它会辗转反侧再次席卷而来,生活是严厉而古板的,它会让你一次一次为相同的过错买单,直到你学会正视它解决它。

去年长假,辛逸与朋友聚会回来摔伤了腿,深夜里,父亲背着她跑去路边打车,母亲紧跟在他们身后,在医院办手续做检查,两位老人如脚下生风。辛逸躺在病床上静静地听着父母的责骂,听他们抱怨她这么大人什么时候才能让人省心,第一次没有皱起眉头,心底反而涌出莫名的幸福。

父母依旧爱互相指责,也习惯对辛逸发出责难,如今她都一笑而过。

有些障碍,唯有跨越它,你才能安心往前走。

纪伯伦说过:我的心灵告诫我,它教我不要因一个赞颂而得意,不要因一个责难而忧伤。在心灵告诫我之前,我一直怀疑自己劳动的价值和品级,直到今日为它们派来一位褒扬者或诋毁者。可是现在,我已明白,树木春天开花夏天结果并不企盼赞扬,秋天落叶冬天凋零并不害怕责难。

不转嫁自己的错误,也不惧于别人的责难,悲伤了就抱抱自己,犯错了也别轻易原谅自己。

上一篇:关于时间的名言格言下一篇:适合教师的诗歌朗诵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