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师范大学236爱心社团

2024-10-26

山西师范大学236爱心社团(共2篇)

山西师范大学236爱心社团 篇1

山西师范大学236爱心社

社团的宗旨:弘扬无私奉献精神,展现当代大学生风采 口号:携手明天 与爱同行

社徽:236爱心社社徽为以236图形载体构成,总体呈现火焰的形状,配以红色象征了激情与活泼,同时又以海浪上浮起的一颗红心代表爱心的力量可以遨游整个海洋,2跟6融合在一起呈红丝带状,倒着的3为红心,驾驭在丝带上像长了翅膀,可以自由的飞翔。总之整个图形以爱为主线,代表了爱心的传承与发扬。

236爱心社是一个旨在传承无私奉献精神、弘扬当代大学生优秀品质的学生社团。前身是山西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236爱心基金”,其爱心事迹多次被《中国教育报》、《人民政协报》、《山西日报》、《临汾日报》、新华网、新浪网,山西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并获得山西师范大学共青团最高荣誉“青春和谐奖章”。236爱心社由09级学生在2011年组建,隶属物信学院、校社联,是山西师范大学的一个以公益活动为主的社科类社团。以关注公益、传播爱心为宗旨,继承了236爱心基金,并在临汾红丝带学校,临汾市特殊教育学校,临汾市农民工子弟学校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实现社团与学校的长期交流与合作。社会的关注在持续,爱心在汇聚,我们在关爱他人学会奉献中成长。

一、“236爱心基金”—我的泪,我的爱

“236爱心基金” 是山西师大物信学院0602班华盛小区4#236宿舍8位女生在埋头苦读之余,利用两年多的课余时间,靠捡饮料瓶等废品积累起来的,同时也在师大点燃了一支爱心火炬。八个农民的孩子,一次卧谈会上,她们的谈话共同关注到了校园里丢弃的矿泉水瓶,“咱们捡起来吧,攒多了卖钱当舍费用,还做个环保小卫士呢!”“这想法不错!”“太棒了!”……捡瓶子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基金于2007年5月17日正式诞生,19日建立账户。后半年,开始以基金的名义进行捐款,默默帮助灾区同胞和身边有困难的同学。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发生后,她们将基金全部捐出。其高尚行为带动了同班和全院的同学奉献爱心的积极性,大家纷纷加入,为爱心基金倾注自己的的心血。基金的感人事迹,也赢得了社会广泛好评,《人民政协报》、《中国教育报》、《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宁夏日报》、《青岛日报》、《临汾日报》、《临汾晚报》等各级权威主流报纸与新华网、中国教育网、新浪网、搜狐网和山西卫视、临汾电视台等网络电视媒体先后进行了广泛深入报道,累计报道47次。

看着辛苦劳动换回的钱,她们愈发珍惜遥远村庄的父母的血汗,更难能可贵的是,此时的她们想到了要“把钱花在刀刃上,做点对社会有意义的事”。于是,有了“236爱心基金”。节约+爱心+坚持,是她们至真至简的爱心思路。从不好意思到练就成一双“火眼金睛”,只因她们心中有信念,有爱的坚守!“我们不是伟人,不能做伟大的事,但我们正在用我们小小的行动,搭建爱的桥梁。”这是郭学林在日记中写到的。

“师大培育了我四年,物信教养了我四年,毕业了,没有什么可留下的,只能留下我的爱心,让她在师大,带着我的感恩的心,在这方沃土里成长。”这是她们最大的希望,也是我们肩上的责任。

二、“236爱心社”——在传承中成长 1.社团组建

四年里她们用始终如一的坚持践行了当初的梦想,留下了躬行在人群之后的背影,放下了大学生“挺直”的身躯,弯腰,捡一个瓶子,压小塞包里,又是五分钱。当她们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要离开师大时,物信学院09级学生热情的接过了她们的接力棒,决定传承并发扬236宿舍的奉献精神,在236爱心基金的基础之上创建了236爱心社。播洒爱心,发扬无私奉献精神,让更多有爱心的同学们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感受爱的力量,体验节约与奉献的乐趣。

爱心超越国度、种族、阶层、信仰,成为人类文明的永恒主题。爱心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人类,爱和平,爱自然,爱生活……爱我中华。爱的领地如此广袤,爱的境界如此高远,爱的意义如此重大。作为青年的我们,真正需要做的,就是从自己做起,用点滴的留心为社会增添一点爱的力量。

2.“感动中国人物”展暨“感动你我”征文活动

借每年一度的“感动中国”进行爱心宣传,向那些让我们感动的人们致敬,同时进行“感动中国”视频展播,借机进行征文活动。

3.爱的传递——特殊学校志愿者交流活动

在特殊学校的孩子们都是来自农村的残疾人,看不见的,听不到的,说不出来话的。我们平时很难体会他们的生活,但他们拥有我们没有的一片晴空,跟他们交流的时候不仅能找到一种小时候的宁静,还能给我们内心的触动。

4.感恩母校,七月义捐活动

七月是毕业生离校之际,很多东西他们无法带走,而这些学弟学妹都可以再利用,为此我社举办了书籍等的爱心捐赠活动,之后由我社通过义卖、赠送等方式处理,所得款项全数充入基金。5.2011年4月3日参加红丝带学校公益演出

。6.2011年10月军训服捐献“迷彩传情”活动。此活动我社与临汾市志愿者救援队合作举办,募捐来的衣服捐到了临汾亢村村民手中。

7.“一张纸,一份爱”公益行动。2011年11月份,我们社团开始了一项活动“爱心传递计划”计划。我们先在学校各个办公室进行宣传,每个办公室我们都会给一张小卡片和一份倡议书。希望大家将日常工作生活中废旧塑料瓶,以及稿纸集中起来,每周都会有专人去收取这些瓶子,然后将收集起来的瓶子卖掉,将卖掉所得的钱存入爱心账户中。我们的活动得到了校领导以及各位老师的大力支持。随后,我们还会在全校进行推广,并一直坚持下去。本次活动得到了临汾电视台,山西青年报,临汾日报等多家媒体的连续报道。

8.为山西暴走妈妈举办爱心募捐活动。2011年11月,我们社团为山西暴走妈妈郭珍珍组织了为期一周的爱心募捐活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这位伟大的母亲。在此次活动中,大家都特别积极,当我们把募捐到的2563.2元交到郭珍珍手上时我们再次向她表示我们师大学子对她们的祝福。

9.236爱心社“情系师大,奉献社会”爱心义演晚会 4月15日,我们 236爱心社团“情系师大,奉献社会”爱心义演在我校文化艺术中心上演,我们社团与来自临汾市特殊教育学校、红丝带学校和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们同台演出。演出同时,还进行了慈善募捐活动,所有募捐将用于资助弱势群体。本次活动得到了山西晚报,山西青年报,临汾晚报,临汾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报道。

10.走进农民工双语学校和红丝带学校

2012年4月23日下午我们236爱心社携手物信学院1002,1102班前往临汾市农民工学校,为那里的孩子送去140本课外书。通过本次活动我们也进一步体会到单亲家庭孩子是多么得可怜,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去看望这些孩子,多与他们交流,为他们带去快乐与知识。本次活动得到了临汾晚报的报道。

5月26日,我们236爱心社和动感师团筹备小组,多媒体课件开发者协会,临汾市旺旺车友会及各界爱心人士一起来到临汾市红丝带学校,参加“国际艾滋病反歧视午餐日”,和孩子们一起共进午餐。通过本次活动让我再次感受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将发挥我们社团的力量,一如既往的关心这些孩子,尽我们的一份力量去帮助他们。本次活动得到山西多家媒体的报道。11.红丝带,农民工子弟学校爱心支教活动 2012年暑假,我们236爱心社前往临汾市红丝带学校和临汾市农民工子弟学校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支教活动。此次活动也得到了临汾晚报,山西青年报的大力支持和报道。并在本次支教过程中荣获山西师范大学优秀支教队伍。

12.特殊教育学校校外实践基地的成立。10月26号,236爱心社成功的在临汾市特殊教育学校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双方学校之间的合作。

13.农民工子弟学校校外实践基地的成立。10月31号,236爱心社成功的在临汾市双语学校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双方学校之间的合作。此次活动得到了山西青年报的报道。

三、传播爱心,矢志不渝,我们的愿望——

为在西部某校建一爱心图书馆,我们一直在努力,点滴积累基金!我们计划在2013年实现这一愿望。

山西师范大学236爱心社团 篇2

1.1 研究对象

我校7个体育类社团的负责人以及各个体育类社团的成员。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馆、C N K I、资料室收集查阅并参考体育期刊中有关探讨高校大学生体育类社团的相关资料, 对其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作了分析与借鉴。

1.2.2 问卷调查法

对我校的7个体育类社团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300份, 收回问卷2 9 8份, 有效问卷2 8 8份, 有效率为9 6%。

1.2.3 逻辑分析法

主要运用归纳、分析的方法对所收集资料进行整理、总结。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类社团机构的管理模式

通过调查显示, 体育社团的组织管理模式基本上有三种:第一种模式是受学生处领导, 挂靠在社团联合会下, 即由社团联合会分管;第二种模式是受院系领导, 挂靠在院里, 有院领导直接指导, 第三种模式是学生自己组织的社团, 社团活动由社团的组织者们协商组织。

第一种模式的特点是, “社联”仅仅是一个“上级”主管部门, “社联”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领导、管理、组织全校有能力也有可能来筹划、指导全校学生社团的活动及未来发展, 而不会像“社团部”那样陷入无穷的日常事务之中, 第二种模式的特点是:社团因为挂靠在院系, 受学院领导的直接领导, 所以可以集全院的力量来发展社团, 对于解决社团的经费、场地、以及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的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种模式的特点是:社团是学生自己组织的, 所以社团的独立性和自由性比较高, 社团的活动由会员和领导协商, 可以调到学生们的积极性, 社团的发展比较快。

2.2 体育类社团活动的开展情况

2.2.1 活动次数情况

我校的体育类社团每周的活动次数多在2次以上, 如表1所示:武术俱乐部和武术协会周一到周五每天早晨和晚上都有训练计划, 乒乓球协会和羽毛球协会每周活动次数为一次, 轮滑社每周为3次, 野骆驼自行车俱乐部周一到周五早晨都有跑步练习, 周六日出外做公益活动。

2.2.2 活动场地情况

我校的体育类社团场地多处在学校的公共场所, 为无偿使用, 并且大多数协会所用场地是露天的, 所以不稳定性比较强, 受人为和天气的影响比较大。如轮滑社和野骆驼自行车俱乐部的训练和天气情况有直接关系。

2.2.3 活动经费情况

我校的体育类社团一般训练都是自筹经费, 所以器械和设施比较简陋, 且影响学生们的积极性, 其中挂靠在院系的体育类社团在比赛时学校的支持力度比较大, 基本上比赛费用为系里面负责, 如武术俱乐部的会费为1 5元, 这些会费供平时学生训练和社团的日常开支用, 比赛时由院系领导负责组织实施。而挂靠在社团联合会的社团在比赛和组织大型活动时则主要依靠赞助和会费, 会费为每人2 0元, 赞助费是社团根据活动的影响力和赞助单位协商。野骆驼自行车俱乐部的会费不收, 但每周六日的出行费用由会员自费。

2.3 体育类社团活动对学生的影响

高校体育类社团不仅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终身体育的养成等有着直接的作用, 对于学校素质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发展体育类社团对于学校的教学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

2.3.1 活动目的

我校学生参加体育类社团的目的是为了娱乐、交流、强身健体的需要。而体育类社团则是满足学生需求的平台, 如乒乓球协会和羽毛球协会举办活动的主要目的为了会员之间的交流, 武术俱乐部和武术协会是为了强身健体, 培养会员的兴趣, 舞蹈协会和轮滑社是为了娱乐和强身健体。野骆驼自行车俱乐部的活动目的是为了会员之间的交流和做公益事业, 他们每周六日的出外的主题是环保, 为大同地区的环保事业做出了贡献 (表2) 。

2.3.2 人员构成

我校体育类社团的主要成员是大一、大二的新生, 这些学生在上大学以前受到高考的影响, 大部分很少参与体育活动。上大学后, 课程相对比较轻松, 他们对新接触的体育类社团抱着极大的兴趣和期望, 使他们有归属感。所以高校体育类社团在培养和熏陶上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这些社团的健康快速成长, 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终身体育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

2.3.3 对学生的影响

2.3.3. 1 对学生自身素质的影响

如今现代社会的竞争不仅是知识的竞争, 而是综合素质的竞争。所以学生一方面要注意课本知识的学习, 努力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另一方面还要注意自己综合素质的均衡发展, 使自己的知识体格全面发展。因此体育类社团的健康发展对学生以后的长远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2.3.3. 2 对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影响

高校体育类社团的开展不仅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文化生活, 而且对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调查显示:参加过体育类社团的学生多表示以后会继续参加体育锻炼。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场地不足

高校体育社团的活动场地严重不足, 特别是受天气影响大的社团, 场地的不足已影响到社团正常活动的开展。据统计, 体育类社团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没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地, 高校场地本来就严重不足, 在招生人数增加以后更显拥挤, 并且因为学校各方面改革后, 学校的一些场地活动需租赁, 社团捉襟见肘的财力无法支撑, 现有的体育场馆和设施还是不能满足不断壮大的体育社团的发展。

3.1.2 经费缺乏

造成社团发展屏障一方面是学校对学生社团的经费支持不够, 使社团的活动受到了限制。另一方面, 一些社团不能够自筹资金, 活动全靠会费支撑, 使社团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

3.1.3 新老传承衔接不够

目前许多体育社团比较轻视社团新老成员的衔接和传统的承袭, 包括社团资料、活动档案的留存。一些社团前几年活动影响范围很大, 但近几年却销声匿迹, 很大原因是由于该社团的核心成员只重视自己在任期间活动怎么样, 而不关心对下一任核心成员的培养。以至于往往一些核心成员毕业后, 使得一个社团从此一蹶不振, 甚至走向终结。

3.2 建议

3.2.1 走入社会

高校体育社团应依托本校, 走出校园, 提高知名度, 扩大影响力, 和社会上的体育类社团一起发展, 达到共赢的目的。

3.2.2 制定长远发展计划

制定长期战略目标, 使学生体育社团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由于受大学四年学制的影响, 社团学生的流动性很大。另外, 由于受一二年级的学生对社团的了解不深入, 和三四年级学生对考研或就业的追求影响, 导致社团的稳定性差。针对这些情况, 可以让指导老师多投入精力, 由指导老师保存资料, 制定发展规划, 成为社团传承的主干力量。

3.2.3 扶持政策

在转换管理方式的基础上, 学校可以在活动的各个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 提高社团的生存能力, 为社团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打下扎实的基础。比如活动场地场馆免费对社团成员在活动期间开放。对不同品质的体育社团, 投入不同数量的经费, 以管理促发展, 为创一流社团、一流的学校进行有效性投资。充分调动参与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没有足够的社团维持经费时, 可以对一些特殊项目 (如:武术、轮滑等) 采取社团成员个人承担部分, 学校补贴部分的方法进行。

参考文献

[1]杨东东.北京市65所高校学生群众性体育团体现状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94, 17 (增刊) :17~21.

[2]赵武.安徽师范大学学生体育社团现状与发展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6, 29 (3) :302~303.

上一篇:多个形容词的排列顺序下一篇:麻阳苗族自治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