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审计法实施条例》执法检查情况报告(精选7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审计法实施条例》执法检查情况报告 篇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审计法实施条例》执法检查情况报告
根据常委会今年工作要点的安排,7月18至19日,由财经委牵头组织的执法检查组,在副州长**,常委会副主任***同志的带领下,赴东乡、永靖、广河、康乐四县,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审计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一法一条例”)在我州贯彻实施的情况,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执法检查活动。其余四县(市)向执法检查组递交了书面检查报告。执法检查过程中,检查组除了听取四县人民政府汇报外,还深入到县财政局、审计局、建设局、教育局、民政局、土地局等部门,现场翻阅查看了有关审计档案、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等情况。现将执法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贯彻实施“一法一条例”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市审计机关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审计厅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开展创先争优、“破解难题年”等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审计工作“二十字”方针,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不断深化同级预算执行审计,加强重大项目和专项资金审计,积极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探索效益审计的新路子。有效发挥了审计的监督职能、建设作用和“免疫系统”功能,为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发挥了及其重要。
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各级审计机关把预算执行审计、延伸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财政决算审计等结合起来进行审计。通过审计,部门预算不断深化,资金管理不断规范,管理体制不断完善,资金分配权的制约和监督效果更加明显,为依法规范预算管理,促进依法治税,保障国库资金的安全,促进各部门合理有效地使用财政资金,加强廉政建设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州审计局对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州委州政府汇报,并提出改进建议,为进一步规范全州的财政财务收支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各县(市)也结合各自实际,加强了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严肃查处偷漏税、“小金库”和“收支两条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建议,有力地维护了财经法规和纪律的严肃性。
2、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逐步推进。各级审计机关从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程序步骤入手,按照“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加强了对党政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市审计局今年共安排了33个单位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均按规定进行了处理。各县(市)审计机关通过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审前调查和公示制度、建立跟踪落实审计决定和审计回访制度,将审计与干部的管理和使用挂钩,强化了审计工作的监督职能,促进了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政意识。
3、重大项目、专项资金审计工作不断深化。各级审计机关紧紧围绕重点建设项目和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民生项目,组织专门力量,狠抓跟踪审计,打造了基建审计和专项审计的新亮点。两年来,州审计局共完成62个项目的竣工决算审计和审计调查,审计总金额9.79亿元,查出违规资金1123.59万元,管理不规范资金3267.12万元,核减工程价款972.58万元,开展了全州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各县(市)审计机关通过全面实行基建审计项目审前告知制度,合理配置审计力量,整合审计资源,制止、纠正了投资建设中的高估冒算、高套费用以及资金使用不当等问题,有效规范了各类资金的管理使用,确保了专项资金最大效益的发挥。
4、审计机关的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全州审计部门结合“作风建设年”和“破解难题年”活动的开展,全面加强了审计机关的自身建设。州审计局通过举办全州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班,加强对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培训工作,为今后全面开展计算机审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各县(市)审计局将规范化机关建设作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多种措施,全力推进规范化机关建设工作,审计机关面貌有了进一步改善。
(四)以加大审计整改工作为突破,审计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得到有效维护。各级审计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一法一条例”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按照“前移关口、边审边改”的原则,不断加强审计整改工作。市审计局以市长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为契机,牵头制定了《临夏市市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落实及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加强与纪检、监察、司法机关的配合,建立了情况通报、协同办案等联席制度,组织审计调查组对全州财务管理情况进行专项调查,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各县(市)审计机关也把落实好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作为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能,维护审计权威的重要环节来抓,对发出的审计决定,积极督促,促进了有关问题的整改落实。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检查,我们认为,全市的审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审计执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在审计实践中,个别部门和单位对审计执法工作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不愿意主动接受审计,对审计执法支持配合不够,审计决定落实不到位,整改不力。
(二)审计执法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效益审计滞后,审计工作还停留在合规合法性审计的层面上。二是计算机辅助审计滞后,硬件设施投入不足,而且缺乏计算机审计人才,计算机审计刚开始起步。
(三)审计执法保障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审计执法能力与执法要求不相适应。各级审计机关普遍缺乏审计专业人才,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知识比较单一,缺乏“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基建工程投资审计人才匮乏,审计力量单薄,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人员缺乏的矛盾日趋突出。二是审计经费保障不够。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规定的人均1-3万元的审计工作经费没有落实,审计署“八不准”的工作规定无法落实,制约了计算机审计、人员培训等相关工作的开展。
审计厅执法情况调研报告 篇2
一、检查和调研工作开展情况
(一)吃透精神,提高认识。及时召开全体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了我县审计法律法规执行情况检查和调研工作。会上进一步学习了审计署《审计法律法规执行情况检查和调研工作方案》,对《调查问卷表》的35项内容和《审计项目质量检查表》的4大项26个小项内容逐项进行了研究,与会同志充分认识到审计法律法规执行情况检查和调研工作的重要意义,了解了方法步骤。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由局长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检查和调研的工作方案,明确由局领导具体牵头,各科室负责人协调配合,并将检查和调研的任务进行逐项分解,落实每个人的工作职责,从而为开展检查和调研提供了组织保障。
(三)科学部署,保证质量。一方面认真完成调查问卷,对我县2012年以来涉及检查和调研的有关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按照检查和调研的主要内容进行分类、汇总和归档,确保按市局要求及时上报所需资料和档案。另一方面,按照检查方案及时查漏补缺,弥补完善,促进我局贯彻执行审计法律法规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水平。
二、贯彻落实审计法律法规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加强了审计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
《审计法》修改以来,我县认真学习《审计法实施条例》、《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审计准则》等法律法规,将审计法律法规的学习列入年度学习计划,由局综合法制科牵头统筹学习宣传活动,各业务科室协同配合,各司其职,共同推动审计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贯彻落实。2010年以来,共散发审计法律法规学习宣传资料2500余份,制作审计法律法规展板横幅5面,开展法律法规宣传8次,印发宣传标语20条,通过政府网站、广播电视等媒体向政府、被审计单位、社会公众广泛开展宣传,借助审计进驻会等工作平台向被审计单位大力宣传《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二)审计工作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
为了强化对审计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我局十分重视完善审计工作制度建设,制定了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和加强审计业务管理的重要规章制度17项,具体为机关工作人员岗位目标量化管理考核办法、机关学习制度、机关工作制度、机关会议制度、机关保密工作制度、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机关日常管理考核制度、机关计算机管理制度、机关财务财产管理制度、机关车辆管理制度、机关人员学习培训规定、新闻稿件调研文章奖励办法、机关廉政工作制度、重大事项汇报制度、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及复核工作办法、审计执法回避制度、审计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加强了机关内部管理,规范了工作程序,夯实了执法责任,防范了审计风险,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认真履行了审计职责
2012年以来,我局认真履行法定审计职责,积极实施审计项目,从下达通知书到出具审计结论性文书时间无一例超时问题,更无超出审计职责范围实施审计的情况。下达审计决定书的项目数量36个,占已实施完成项目354的10%;移送相关部门追究刑事责任或党纪政纪责任案件数量2起,涉案人员数量2人,无定性不当案件;无一起被申请行政复议的审计决定;审计工作人员无一起刑事处罚或党纪政纪处分。
(四)促进了审计项目质量管理
我局始终将审计质量放在工作首位,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对审计质量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风险防范,从完善三级复核制度入手,开展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和优秀项目评选,不断规范审计执法行为,推进审计项目质量管理。一是实行审计组长终身负责制,要求审计组长按照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的规定组织和实施审计,并对审计质量终身负全责;二是统一审计文书种类及格式,规范审计文书;三是积极探索项目审计管理,加强审计质量过程控制,不断完善审计计划、查证、复核、督查相互分离的业务管理机制,增强从审前准备到审计结论落实的整个过程监督的完整性和一体性,形成审计项目质量全过程控制;四是日常工作中局领导带头执行各项制度,对违反制度的人和事,不靠领导处理,而让制度说话,坚持民主集中制、重大审计项目集体审定制,以定责、问责来促进履积,增强制度效应,形成了自觉工作机制。
(五)重视配合审计工作
多年来,县政府和县级相关领导机关十分重视审计工作,县人民政府县长主抓审计工作,并有2名县级领导协助分管审计工作,足额保障工作经费,多次听取审计机关工作汇报并作出批示。县政府每年向县人大常委会提出审计工作报告,审计结果报告中反映的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方面的问题均在审计工作报告中翔实反映,县政府对审计发现问题积极督促整改,并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问题的纠正情况和处理结果。县上建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力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我县各部门单位积极接受、配合、依法协助审计工作,无审计对象在审计过程中拒绝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资料、拒绝阻碍审计检查、未按规定对审计组审计报告书面回复意见等事项;公安、监察、财政、税务、价格、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对审计机关正式提请协助的事项均依法予以协助;金融机构均积极配合审计依法查询相关账户。
(六)加强了审计整改工作
一是实行被审计单位落实执行审计决定情况及时反馈制度和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整改成效评估制度,通过加大审计回访力度、实行整改情况跟踪查询、探索建立问责追究等措施,从制度上强化被审计单位落实整改问题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二是实行审计整改情况通告通报制度,增强被审计单位落实执行审计决定和意见建议的外在制约力。坚持在每年向县人大常委会作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工作报告时通报披露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查出违纪违规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基础上,探索实行对一些较为敏感问题发审计建议书、向政府领导上报审计工作专题汇报、不定期召开审计整改情况通报会等方式,在一定范围内通报被审计单位落实执行审计决定和意见建议情况,从管理措施上督促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三是逐步探索将审计查处问题及被审计单位整改落实情况纳入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组织的联合检查或行业、专项检查之中,通过借助联动检查机制解决因体制管理问题造成的“屡查屡犯”现象。
(七)发挥了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近年来,我局进一步树立了“审计监督只是手段,服务提高才是目的”的审计工作理念,在具体工作中,更加注重发挥审计预防功能、服务功能。一是重视及早发现带有苗头倾向性问题,及早感知风险,提前发出警报,起到预警的作用。二是将审计监督关口前移。将审计监督的关口前移,突出事前、事中审计,积极探索适应事前、事中审计的措施和方式、方法。三是针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建议,并跟踪问效。督促被审计单位及时采纳了审计建议并积极进行了有效整改。通过强化服务,越来越多的单位已认识到审计监督只是手段,服务才是最终目标,许多单位已主动邀请审计局对其进行审计,帮助其提高管理水平。审计机关的免疫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八)提升了审计工作社会公信力
一是强化廉政建设教育。采取组织审计人员学习廉洁从政各项规定、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开展家庭助廉活动、观看反腐倡廉书画展等多种形式的廉政建设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审计干部的廉政意识。二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和完善审计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责任细化到科室,量化到个人。并与年终综合量化考评挂钩。三是实行效能审计,严格执行审前公示制、限时审结制、责任追究制,简化审计程序,提高审计效率。四是实行“阳光审计”,审计中发现的所有问题都严格按照审计程序进行集中反馈处理,重大问题层层汇报、集体定案处理,杜绝暗箱操作和徇私舞弊行为的发生。五是对一线审计人员进行全程监督。由局领导带队,不定期地到审计现场督廉,听取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反馈以及对审计机关好的意见和建议,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廉洁从审,树立审计机关的良好形象。通过全体审计干部的不懈努力,进一步树立了审计外部形象,审计工作被更多单位和领导了解和接受,审计工作得到良性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回顾近年来的工作,我局在维护财经秩序、推动和谐社会构建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诸多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目前还存在不少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需要尽快克服和解决。
(一)审计一线人才紧缺、手段落后。主要表现在审计工作任务与一线审计人员比例失调。近年来,每年我局必须要完成的指令性审计项目和县委政府安排审计项目约120个左右,而全局一线审计人员仅有13人,每个业务科室年均需完成30个左右,全体干部放弃了公休假、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加班已成家常便饭,面对繁重的审计任务,审计人员十分疲惫;另一方面是质量上亟待提高。在职干部中第一学历学习财会专业的仅有5人,没有学工民建专业的人员,更没有学审计专业的,无论是思维方式、业务水平还是法律法规的运用,都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审计手段落后主要反映在:计算机审计水平低。一方面是审计人员自身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运用AO审计的能力低,每年到省厅培训的人数有限,短期内还难以满足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电子账务未普及,手工做账的还比较普遍。
(二)绩效审计进展缓慢。省市要求投入绩效审计的力量和项目逐年增加,但是,到目前为止,绩效审计尚未形成比较系统的技术和方法,审计人员没有比较成型的标准和指南,阻碍了绩效审计的进展。
(三)经责审计时效性不高。“先审计、后离任”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是,从目前实际的情况来看,“先任后审”的情况客观存在,这种“马后炮”式的审计,给审计人员核实问题,搜集证据、征求意见、处理问题、落实结论等带来诸多不便,审计报告作为干部任用的依据作用也无从发挥。同时,由于目前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加快,人事变动频繁,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不断增多,而审计部门力量有限,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难以及时跟进。
四、建议和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妥善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和意见:
(一)加快审计人才培养速度。建议省市加大基层审计人员培训力度,提供学习的平台,对现有人员普遍轮训,特别是计算机审计培训。同时,请上级部门协调,适当增加审计编制,充实审计队伍。通过多种渠道,尽快解决审计人才紧缺和质量不高问题。
(二)应尽快出台绩效审计指南。绩效审计是今后审计工作的方向,目前基层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特别是对绩效审计的考核内容究竟如何考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缺少各方面绩效评价的专业审计人才,因而审计结果也就没有什么权威性,对审计结果的运用也就打了折扣。所以,上级审计部门应该尽快出台相关的标准和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审计法实施条例》执法检查情况报告 篇3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执法检查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市人民政府:
2008年8月28日,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律法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宣传不够深入、财政投入不足、统筹力度不大、发展环境不优、办学行为不够规范等问题。为了切实解决这些问题,促进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在我市的全面有效实施,会议提出以下审议意见:
一、进一步深化对职业教育工作的认识。要加强对职业教育“一法一条例”、《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学习和宣传,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发展职业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要明确职业教育 1
发展中政府起主导作用的各项任务、相关部门的各项职责,落实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把职业教育真正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要结合我市实际,尽快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相关的具体措施,为全市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进一步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要依法建立职教投入保障机制,并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要制定职业学校学生人平经费标准,对公办学校按学生人平经费足额拨付职业教育经费;政府财政要设立一定数额的职业教育发展专项经费;中央、省级财政支持的职教实训基地,所需建设配套经费要足额拨付到位;要按照上面规定的比例,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助学金配套经费;要加大城市教育附加征收力度,并保证其总额的30%以上用于职业教育;要督促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用于企业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要从农村科技开发、技术推广经费中提取适当经费用于农村职业教育。同时要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对职业教育捐资助学,鼓励境外的组织和个人对职业教育提供资助和捐赠。
三、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统筹力度。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宏观管理工作,不断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及效益。一是要坚决执行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控制职教院校、培训机构数量的增长。二是要建立健全初等、中等、高等职教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市级要规划办好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各县市要重点办好一所示范性中职学校,乡镇要切实办好农校。三是要完善包括职教在内的国民教育体系。要按照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规模大体相当的原则,做好初中毕业生的按比例分流工作;要打破行业、部门、城乡和学校类
别界限,按每15万人口设置一所中职学校的原则性规定调整现有学校布局,对规模小、条件差、质量低和无办学特色的学校进行撤并、整合,实行教育资源重组。四是要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订单式”的校企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以现代制造业专业为重点、现代服务业专业为主体、现代农业专业得到有效保护和发展的专业教育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四、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要建立职教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协调处理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适时出台有关政策,支持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采取过硬措施制止某些行政执法部门因受利益驱动而对职业院校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错误行为;要依法维护职业院校周边秩序,对其周边的乱搭乱建、乱停乱摆等问题要及时坚决地予以整治;要协调相关部门认真解决一些职业院校用水、用电和乘车难的问题;要督促用人单位在招录职工时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从取得相关学历证书、资格证书或培训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对不按规定办的应加大就业准入执法力度,进行严厉处罚。
五、进一步规范职业教育办学行为。一是要规范招生行为。对职业院校招生过程中虚假宣传、抢购生源的现象要坚决制止,情节严重的要严肃处理。二是要规范基础能力建设行为。要引导和督促职业院校添置必需的设施设备,加强实训场地建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要严格教师准入制度,强化教师培训工作,努力提升教师学历达标率、“双师型”比例及其实际教学水平;要合理设置学科专业,突出职业特色、专业特色和就业特色,逐步形成人才品牌。三是要规范教育教学行为。要强化诚信教育、优质教育意识,实行科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对学生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确保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四是要规范毕业生就业推荐行为。要向学生正确宣传党的就业政策,积极推荐、尽力帮助毕业生就业,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和《湖南省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条例》的规定,请市人民政府在6个月内,将上述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结果交市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征求意见后,书面报告市人大常委会。
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情况的报告》
衡阳市人大常委会
主题词:职业教育 执法检查 审议意见
抄送: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正厅级干部,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审计法实施条例》执法检查情况报告 篇4
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以下简称《建筑法》)进一步加强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07年工作计划,今年9月中旬至10月下旬,成立由丁乃江同志任组长的执法检查组,对我区《建筑法》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组先后走访听取了建设局、有关施工及监理单位、质量监督等部门及部分社区和物管主体,实地检查了在建的信雅达广场及浙能第二大厦等建设工地,并听取了建设局及相关业主、施工、监理等单位的情况汇报,对《建筑法》贯彻实施的总体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检查。
建筑法是规范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建造和安装活动的重要法律,其基本精神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规范和保障建筑各方主体的权益和义务。这次执法检查的重点是:建设项目执行法定建设程序的情况;建筑市场秩序和工程招投标情况;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状况和工程监理情况。通过检查,我们认为我区在贯彻实施《建筑法》的总体情况是好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从检查情况看,区政府及建设局对贯彻实施《建筑法》是认真负责的,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总体情况良好。在贯彻实施《建筑法》的过程中责任明确,执法严格,工作深入细致,建筑市场的各方主体法律责任意识强,市场秩序良好,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基本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建设项目的管理基本按照法律程序规范的要求进行。目前,我区现有55家三类建筑企业,4万余人的从业人员,130余个在建工地,面对如此大的管理幅度,区政府及建设管理部门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入手,不断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创新监管方法手段,较好地保证了建筑市场有序、招投标工作健康、建筑质量优良和工地安全管理。
(一)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法律意识
近年来,随着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建筑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十分重视《建筑法》的宣传,采用多种形式普及《建筑法》知识,提高干部和群众特别是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执法和守法意识。一是在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行风效能建设中,不断强化依据《建筑法》实施建筑业和建设工程管理的意识;二是强化具体工程示范,通过培训、会议和现场检查等方式,规范相关程序,严格施工管理,确保质量安全和文明生产;三是强化建筑职工教育,高度重视建设工地民工学校建设、管理和作用发挥。
(二)认真执行建筑法规定的各项制度
一是加强市场准入管理。依法对建筑企业资质及从业人员资格进行审查,确保建筑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勘察单位及设计单位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通过加强建筑企业资质和人员资格管理,提高了建筑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从业人员素质,建筑企业结构得到改善,减少了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二是完善制度,加强建筑工程发承包管理。全区应招标工程招标率和应公开招标工程公开招标率三年来保持100%,政府投资工程100%按照投标单位入围办法执行,在招标过程中,能够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规范运作程序,从建设单位报建、招投标信息发布、开标、评标等各个环节认真把关。主要体现在:通过全面实施“无标底”招投标,公开招标、投标过程,严格评标办法、操作程序及评标现场管理,重点突出政府投资工程管理;严格审核招标人资格和招标工程条件,严格招标方式的审核;规范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行为;加强各投标单位商务标的评审;加强建设工程招标代理机构和招标代理专职人员管理,维护建筑市场秩序和建设工程招投标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政府投资项目中推行《建设工程廉政责任书》等等,有效遏制了招投标中的违法行为,树立了招投标管理机构公开、公平、公正的良好形象。三是完善管理机构,建立健全有效执行建筑法的管理体制。两区管理体制调整后,区建设局按照建筑法规范的内容设置了以资质管理和监督管理为主的市场管理部门以及以工程质量管理为主线的现场管理部门,职责明确,责任到位,互相协调,统一管理。
(三)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工程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工程质量和安全是工程建设管理的核心,也是《建筑法》基本精神和重要内容。区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和监督。在管理工作中,进一步明确建筑各方主体的质量责任,强化工程建设程序管理。首先,把在建工程监理作为建筑过程中确保工作质量安全的有效保障,按照国务院规定,对需实行强制监理的建筑工程,严格实施建筑工程监理制度。同时明确责任,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严格按照《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我区建筑工程质量专项整治和日常检查。在监督工作中,将工程质量和建筑市场主体质量责任挂钩,加强工程质量的检查和巡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对建设工程实体施工质量和建设工程各方责任主体质量行为进行检查。通过对建设工程实体施工质量的检查和对建设工程各方责任主体质量行为的规范检查,保证了我区整体建设工程质量的优良。目前我区已有7个工程获得“钱江杯”、2个工程获得“西湖杯”。其次,督促建筑企业落实建筑工程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消除事故隐患。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各季度全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大检查、不定期的抽查等活动,严格落实现场检查制度,对建设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方责任主体安全行为进行检查,重点抓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贯彻执行、安全技术措施制定、劳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危险作业职工意外伤害保险办理和施工现场维护安全、防范危险、预防火灾等制度措施的贯彻执行,确保《建筑法》规定的相关内容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严格执行。2003年来,先后开展大整顿、大检查18次,日常监督检查42次,发放整改通知单762份,有效保持了我区建筑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良好态势。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肯定成效的同时,应该看到,建筑法的实施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对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监管还不够到位,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依然存在。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机构、人手及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对全区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不够到位。从调查情况看,工程质量问题较多反映在我区农村多层住宅建设方面,由于超常规建设,加之管理人手严重不足,导致技术前期工作不够到位,工程现场管理工作跟不上施工进度。同时,建筑各方主体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质量安全意识不够牢固,责任不落实,管理薄弱等现象,造成工程质量安全隐患较多。如砖墙、混凝土基层裂缝、地面起砂、屋面开裂、门窗渗漏、轴线偏位、层高偏差、地下车库渗水、进水等问题,群众反映强烈。近年来通过对建筑工地的建材产品质量抽查,部分产品质量和性能存在一定的问题,甚至有使用假冒产品的现象。二是部分工程前期程序还不够规范。主要体现在部分基础设施项目施工许可证申领滞后,先施工后领证,以及在土地手续不全的情况下申领施工许可证的情况仍有存在。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部分建设单位规避招标的行为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对本应招标的材料、设备采购等采取暂定价或指定三个不同档次品牌等形式规避招标;有的基础设施工程因前期工作滞后,为赶进度,违反了招投标法规定时间提前开标,影响投标文件的质量。
三、几点建议
针对建筑法贯彻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检查组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贯彻实施建筑法重要性的认识。我区是杭州市跨江发展的主阵地,建设工程量大、覆盖面广,建筑市场发展迅速、在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任务重、压力大。区委提出了“大项目带动三年行动计划”,巩固“主阵地”,建好“桥头堡”,争当“主引擎”等目标任务和行动措施。我们认为,进一步贯彻实施建筑法,对于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完
善城市功能,实现“大项目带动三年行动计划”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要充分认识贯彻实施建筑法的重要意义,加大宣传教育和普及力度,有针对性地解决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思想认识问题,增强自身及建筑各方主体和社会公众的法制意识,形成良好的执法氛围,促进建筑活动的健康有序发展,为实现“创新型和谐社会示范区”的总体目标提供有力保障。二是要切实抓好工程质量和安全。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是贯穿建筑法的一条主线。“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筑物的质量反映了建筑市场秩序的状况,反映了工程管理和科技水平,反映了依法治业水平。因此,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严格执法,切实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全面推行工程监理制度,提高监理人员整体素质,特别是要提高我区农村多层住宅建筑质量,使安置群众住上放心房。要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建筑企业质量与安全综合评价体系,同时,督促政府投资工程建设单位严格落实相关责任,狠抓制度落实,促进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要高度重视建筑职工在保证建设工作质量安全中的主体地位,继续抓好项目经理、现场监理等管理人员的管理培训工作和民工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百场电影进工地”等活动,引导他们自觉按照《建筑法》施工管理。
三是创新制度,加强政府管理。以规范程序、明确责任、堵塞漏洞为目标,以建设行业惩防体系建设为指引,进一步加大制度建设力度。针对政府投资项目投标入围单位确定如何进一步公平公正公平,如何进一步实现政府投资项目利益的最大化,如何进一步按照《建筑法》要求规范建筑活动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如针对建设单位试图规避招标等行为,加强研究,创新制度,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机制,从制度上、源头上加强管理,防止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特别是要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部分基础设施项目施工许可证申领滞后,土地手续不全许可施工,部分工程因前期工作滞后,提前开标,以及农村多层住宅工程质量问题突出等实际问题,加强研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规范,切实改进。
《审计法实施条例》学习心得 篇5
从事审计工作,作为一名审计执法人员,变成了某种意义上有“权力”的人,当自己的角色在执法者和公民身份之间不断变换时,才对“权限”这个词有了一点认识。而这次新的《审计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的颁布,使我对“权限”的理解又加深了一步。
新条例主要从四个方面进一步规范了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权限:一是增加规定了查询账户和存款的具体程序。二是增加规定了封存资料和资产的程序和期限。三是扩大了可以公布的审计结果的范围。四是明确了审计机关可不事先通知而直接审计的情形。
粗略望去,审计机关似乎增加了不少的“权力”,如在原来查询单位账户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对被审计单位以个人名义在金融机构的存款的查询权;配合新修订的《审计法》对封存权的规定,进一步明确了该项强制措施的程序和时限;取消了原来对审计结果公告范围的限制;明确指出审计机关享有可有条件的不事先通知而直接审计的权力等。
但细看之下,却发现我们增加的不是“权力”,而是“权限”。就好比一个圆的半径越大,它所接触的各式各样的边界也会越多,相应的受到的限制也越多。比如我们的账户查询权,必须先要有授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签发的协助查询单位账户通知书和协助查询个人存款通知书;在查询个人账户时还要满足相关的实质性要件,即审计机关有证据证明被审计单位以个人名义存储公款;此外在审计实践中还要履行相关的必要程序――两人以上共同查询,出示工作证件和审计通知书等。如果不满足这些条件,该项审计查询权就没有办法行使,即使出于其他原因行使了,它也是有瑕疵的,违法的,对方可以就此提出异议。如此势必会影响到审计的公信力和权威,甚至引发相应的`诉讼和法律责任。这是因为当我们的权力超出它的边界的时候,就变成了对正当权利的侵犯,就成为了邪恶的力量,就必须要有相关的权力来制约它,以防止其滥用,并使遭受破坏的权利得到相应的救济。
再如封存权的行使,源自新修订的审计法第34条的规定:“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时,在被审计单位有转移、隐匿、篡改、毁弃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转移、隐匿所持有的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等行为时,有权予以制止;必要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批准,有权封存有关资料和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但审计法只是规定了审计机关在什么情况下有这种权力,至于怎样行使该项权力,有没有相应的时间、程序上的规定,则并未说明,这显然不利于对被审计单位和个人的权利保障。新条例则明确提出应持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签发的封存通知书。此外,明确了封存的期限是7日以内。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7日。即封存最长不能超过14天。且解除封存的条件是“依法收集与审计事项相关的证明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后解除封存”。并指出,封存的保管责任――“对封存的资料、资产,审计机关可以指定被审计单位负责保管,被审计单位不得损毁或者擅自转移”,这实际上是在加强国家审计监督权的同时,进一步的对其进行了限制和规范。毕竟,封存权是对被审计单位和公民财产流通权利的限制,具有行政强制性,因而权力越大,受到的约束和限制就应该越多,所承担的责任也应该越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审计法实施条例》执法检查情况报告 篇6
**县统计局:
根据《**县统计局关于开展〈统计法〉贯彻实施情况自查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局按照通知所确定的自查内容和自查方法,认真开展了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配备情况
我局的统计机构设在规划信息股,负责全县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年报的统计和综合分析工作。设有专职统计员一名。
二、统计机构和人员依法统计和独立行使职权的情况
依法统计是确保统计数据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前提,是做好统计工作的根本保证。几年来,我局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严格办事的原则,切实维护统计工作的严肃性,保证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每项统计工作做到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三、统计机构各相关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为牢固树立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我局加强了统计制度建设,制定统计工作标准和严格的统计报送制度,并在《石屏县人事局工作制度》和《石屏县人事局综合目标及量化考核办法》中对统计工作作了明确规定。使我局的统计报表在上报时效性和数据质量性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我局还积极组织统计员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取得了国家统计局颁发的《统计上岗证》,做到持证上岗。
四、《统计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统计调查制度和调查方法相对滞后。目前统计调查方法单一,主要依靠报表层层汇总、逐级上报。这种方法不仅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而且缺乏科学性,特别是数字经过多家单位填报和多个环节相加上报、汇总,加上各单位从事人事统计工作的同志不是那么稳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个别单位源头数字不准,给最终汇总上报数据在准确性方面带来一定影响。
2、统计信息收集、处理和传输技术的自动化和现代化水平较低,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及时准确报送。
(二)对策措施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统计法》的精神;二是结合电子政务实施工程,不断提高我局统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努力把我局的统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审计法实施条例》执法检查情况报告 篇7
第三章审计机关职责,第二十七条“审计机关有权对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向有关地方、部门、单位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报告审计调查结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
第二十三条 审计机关可以依照审计法和本条例规定的审计程序、方法以及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对预算管理或者国有资产管理使用等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向有关地方、部门、单位进行专项审计调查。
第二十七条 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或者专项审计调查时,有权对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进行核查。
第三十三条 审计机关依照审计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可以就有关审计事项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结果。
审计机关经与有关主管机关协商,可以在向社会公布的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结果中,一并公布对社会审计机构相关审计报告核查的结果。
审计机关拟向社会公布对上市公司的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结果的,应当在5日前将拟公布的内容告知上市公司。
第四十四条 审计机关进行专项审计调查时,应当向被调查的地方、部门、单位出示专项审计调查的书面通知,并说明有关情况;有关地方、部门、单位应当接受调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在专项审计调查中,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部门、单位有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或者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专项审计调查人员和审计机关可以依照审计法和本条例的规定提出审计报告,作出审计决定,或者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单位依法追究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
第八条 审计机关依法对预算管理或者国有资产管理使用等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向有关地方、部门、单位进行专项审计调查。
审计机关进行专项审计调查时,也应当适用本准则。第三十六条 对于预算管理或者国有资产管理使用等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符合下列情形的,可以进行专项审计调查:
(一)涉及宏观性、普遍性、政策性或者体制、机制问题的;
(二)事项跨行业、跨地区、跨单位的;
(三)事项涉及大量非财务数据的;
(四)其他适宜进行专项审计调查的。
第三十七条 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的审计项目计划应当列明专项审计调查的要求。
第五十六条审计通知书的内容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依据、审计范围、审计起始时间、审计组组长及其他成员名单和被审计单位配合审计工作的要求。同时,还应当向被审计单位告知审计组的审计纪律要求。(实行八不准)
采取跟踪审计方式实施审计的,审计通知书应当列明跟踪审计的具体方式和要求。
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的审计通知书应当列明专项审计调查的要求。
第五十八条 审计实施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审计目标;
(二)审计范围;
(三)审计内容、重点及审计措施,包括审计事项和根据本准则第七十三条确定的审计应对措施;
(四)审计工作要求,包括项目审计进度安排、审计组内部重要管理事项及职责分工等。
采取跟踪审计方式实施审计的,审计实施方案应当对整个跟踪审计工作作出统筹安排。
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的审计实施方案应当列明专项审计调查的要求。
第九十二条 审计人员可以采取下列方法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获取审计证据:
(一)检查,是指对纸质、电子或者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文件、资料进行审查,或者对有形资产进行审查;
(二)观察,是指察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者执行的程序;
(三)询问,是指以书面或者口头方式向有关人员了解关于审计事项的信息;
(四)外部调查,是指向与审计事项有关的第三方进行调查;
(五)重新计算,是指以手工方式或者使用信息技术对有关数据计算的正确性进行核对;
(六)重新操作,是指对有关业务程序或者控制活动独立进行重新操作验证;
(七)分析,是指研究财务数据之间、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可能存在的合理关系,对相关信息作出评价,并关注异常波动和差异。
审计人员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可以使用上述方法及其以外的其他方法。
第一百二十条 审计组实施审计或者专项审计调查后,应当向派出审计组的审计机关提交审计报告。审计机关审定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后,应当出具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遇有特殊情况,审计机关可以不向被调查单位出具专项审计调查报告。
第一百二十五条 专项审计调查报告除符合审计报告的要素和内容要求外,还应当根据专项审计调查目标重点分析宏观性、普遍性、政策性或者体制、机制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一百二十六条 对审计或者专项审计调查中发现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依法应当由审计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处理处罚决定的,审计机关应当出具审计决定书。
第一百二十八条 审计或者专项审计调查发现的依法需要移送其他有关主管机关或者单位纠正、处理处罚或者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事项,审计机关应当出具审计移送处理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审计法实施条例》执法检查情况报告】推荐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衔条例05-14
法律知识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08-21
做好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宣传执行的工作方案范文12-15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试卷05-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实施细则0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12-24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考试试题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