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的艺术(余映潮)(通用8篇)
教案设计的艺术(余映潮) 篇1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3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课型设计的艺术3 3.课型设计的艺术――朗读课朗读课,一种常常被讲读课所压抑的课型。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时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但在很长的时间内,大面积上的教学很少见到朗读教学的可爱景象,文体教学中的朗读研究至今还不够深人。学习母语不让学生去读而让学生长期听老师讲析,是语文教学许多年以来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更不用说从课型的角度来研究朗读教学了。但不论从哪个角度讲,朗读课都应该是一种十分常用的课型。请看,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这一节提出的第一点要求就是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程标准强调说: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测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为了督促朗读教学的实施,课程标准甚至提出了对朗读、默读的评价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在新理念支撑下编写的中学语文新教材,不管是哪一套,都对朗读提出了经常的、明确的训练要求。就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来讲,六个单元的教学要求安排如下:第一单元:学习这个单元,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还要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第二单元:熟读这些课文,要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人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还要练习朗读,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第三单元:品味诗文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要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并将它们摘抄下来。第四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练习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还要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第五单元: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第六单元:要继续练习朗读和默读。……朗读,要读准语气,并注意体会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要调动创新思维,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分析这些单元的教学要求,可以看出,所有的单元由一条极为重要的课堂活动的线索串起,那就是朗读。如果对如此明确的教学要求视而不见,课堂阅读教学可能走向传统的讲读;如果真正转变观念,执行课标的要求,落实教材的编写意图,我们就必须探求充满琅琅书声的实用的、新颖的课型。应该说,在所有的课型设计中,由于朗读活动的必要性、亲和力和多形式,朗读课型的组合与变化是极为丰富的。以朗读活动为主的新课型应该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系列,应该角度丰富,活泼多姿,充满灵气,能适应或者说能够覆盖不同类型的课文,很便于一线的教师进行操作。从理论上讲,这个系列可由多种课型组成,如:①学读课--学生学习朗读方法与技巧,提高朗读能力。②析读课--在朗读过程中或通过朗读对课文进行文意、文理、文情的分析。③品读课--就是赏析式地读,用朗读教学对学生进行美读训练。④评读课--对课文进行评点,边评点边朗读,⑤听读课--听朗读,听配乐朗读,学读。⑥演读课--用组织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教学。变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朗读课就是以朗读活动为主的课,在这样的课中,同时也有教读活动、析读活动、品读活动、听读活动、写读活动……当这样的一个以朗读活动为中心的课型创新的系列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时,它既表现出强有力的改革意识,又表现出教学设计上的智慧与策略,还点示出日常阅读教学的课型设计方向。我们在这样的课型中就会艺术地生动地进行朗读教学--因为在这样的课型中,已经没有谈话法,已经没有串讲式,你不能不让学生去读,你也不会不让学生去读,你只能想方设法去指导学生读好学好。朗读课型中的朗读教学有这样一些基本任务:1.训练朗读的基本方法与技巧。2.在朗读训练中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的声调、音韵、节律之美。3.朗读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理义的熏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4.指导朗读文学作品,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5.指导朗读文学作品中的诗歌散文,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高雅的气质。6.朗读各类课文,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内容、神韵、风格,以利于学生积累、体验和形成语感。7.诵读古代诗词,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品析能力。8.组织各种朗读、演读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中实践,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语言、技能训练。……朗读课作为一种课型,在得到充分的运用之后,以分析为主的课型将得到改造与遏制,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将得到环节上的简化、内容上的深化和方式上的美化,学生的听读实践与个性发展将得到一定的保证。朗读课型的设计与运用,对语文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对朗读教学有着较为丰富的知识和较为厚实的素养,在朗读教学方面起码要做到如下四点:第一,要有设计朗读课的基本能力;第二,要通晓关于朗读的基本知识;第三,要有较高的朗读水平;第四,要熟悉朗读教学的基本方法。这里面最难的有两处:一是教师自己的朗读水平是否能够达到教学的要求,二是如何根据课文的特点巧妙而有力地让朗读起伏绵延于整节课的教学,如何做到多朗读、少讲析而教学过程不显得单调乏味己又完成了课文教学任务。下面是笔者对《白杨礼赞》朗读课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理解课文写法。2.品析课文美点。二、课型与课时朗读课;一节。三、预习要求1.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读课文,了解课文IRt的脉络。3.你觉得文中第七段有哪些美点,也就是说哪些地方写得好?四、主要教学过程第一步:读与感(这一步的创意是:上课之初就让同学们读起来,让同学们感受课文中的形象,感受课文中的情感,感受作者的表达意图。)1.同学们朗读课文。2.议一议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二步:读与思(这一步的创意是:品读白杨生长的环境之美这一部分。用朗读与思考的方式,理解作者的用笔之妙,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1.同学们朗读课文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行驶这一部分。2.教师点示这一部分的内容层次,同学们再读。3.同学们思考:①这一部分起关键作用的词语有:②这一部分突出的内容是:③这一部分为什么不写白杨树的出场?④议一议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交代白杨树生长的典型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暗示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教师的点拨、讲析穿插其中)4.女生再朗读这一部分,男生朗读白杨树出场那一部分,体会作者笔法的高妙。(过渡)第三步:读与悟(这一步的创意是:悟读白杨树的形神之美这一部分。用教师不讲析的方式,巧妙设计问题,巧妙点拨、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达到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1.同学们自由朗读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一段。悟一悟这一段的层次划分的问题。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一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2.老师:这一段可以划分为两大层次。3.老师不提示,请同学们在悟的基础之上读出课文的层次。女同学读第一个层次,男同学读第二个层次。4.同学们朗读。教师点拨:第一个层次是写白杨的形态之美,第二个层次是写白杨的精神之美。前者是实,后者是虚。5.老师不提示,同学们读第一个层次的内容,要求在总说与分说之间进行停顿。6.老师不进行提示,四个小组读段中分说的内容,每个小组读一个层次,各自掌握停顿。7.教师说,这段文字的第一层次主要在句子的限制语上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试将它们读出重音。8.教师说,这段文字的第二层次主要在句子成分的增加上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试将它们读出激情。9.这段文字有几个词写出了白杨形象与性格,试将它们读出来(力争上游倔强挺立参天耸立不折不挠)。10.想一下,这一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又是什么呢?(通过对白杨树外形的描写,塑造白杨树正直、团结、进取、坚强的形象,以便进一步突出它的象征作用。)1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体味以上学习内容对自己的朗读有怎样的帮助。12.同学们动情地朗读。(过渡)第四步:读与品(这一步的创意是:品读白杨象征的意蕴之美这一部分。用美点品析的方式带动对全段文字的品析,理解课文的意蕴。)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这一部分。2.思考:这一段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3.进行合作的学习,进行查找资料式的学习。4.同学们发言,老师评点:・层次之美--两个层次,由实到虚,由形体到联想,由形体到象征。第一层次由抑到扬,第二层次逐层深入--由近到远,由实到虚,由物到人,由物到精神。・用词之美--课文中到处都是褒义词。・句式之美--当你……难道……难道……难道是一组排比反问句,第一句把读者的思绪引向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接着三句说了三种象征意义,从普通农民说到部队哨兵,从具体的人说到精神和意志。只觉得不想到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又不更远一点想到,带动着抒情议论的步步深化,让人们感受到语言文字之中洋溢着的激情。・抑扬之美--先抑后扬。作者赞美的是另一种美:白杨树的美,伟丈夫的美,作者一日气说了白杨树七种可贵的品质,高扬了时代的浩然正气。・情感之美--课文中那带有强烈抒情意昧的议论显得动人心弦。就拿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一句来讲,作者从各个方面评议颂扬了白杨树的优秀品质,而且层层递进,说了一层又一层,将白杨树美好的形象镌刻在我们的心中。・用词之美--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拨,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八个形容词或者说八个褒义词语分三个层次表达,激情好浓崇敬好深,好像在赞美白杨树,实际上已经在赞美伟大的抗日军民。・构思之美--因物生情,托物言志。让人由村展开联想,让人由白杨树的品质想到北方的农民,让人由白杨树的坚强不屈想到抗日军民,让人由白杨树的精神想到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这是由白杨写到人,表现出深刻隽永的意蕴。・象征之美--作者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坚持抗战的北方的农民。文中物与情、物与人的相通之处、共同之点,也就是文中所描写的白杨树的力争上游、倔强挺立、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力求上进、坚强不屈与北方农民在民族解放斗争中所显示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精神内在的一致性。5.同学们激情诵读、演读这一部分课文。(过渡)第五步:教师小结。1.我们学习的这三美,集中到一点,可以说是作者的情感之美。2.联结这三美的纽带,就是文中的主题句的反复。附:板书设计:环境之美。点题句反复形神之美象征之美--托物抒情象征式散文的一种基本写法
教案设计的艺术(余映潮) 篇2
一、教学角度:写读--就课文内容写课本剧。
二、主要教学步骤:1.导入,播放短的动物卡通录像片。2.指导学生熟读课文,理解情节、人物。3.同学们编写课本剧。4.交流与评价。
三、写读训练实施过程:1.说明:编课本剧,是一种改写训练,就是将带有情节性、故事性的课文用剧本的形式表现出来。2.介绍有关“台词”“舞台说明”的知识。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台词要简练、生动、个性化。舞台说明写在剧本的开端、结尾和故事情节展开的对话里。它的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上下场以及对人物表演时的表情、动作、神态的要求等等。舞台说明不能过少,特别是对人物动作、表情的要求,一定要恰切而适当地安排在对话之中。3.同学们进行编写。全班若分为四个小组,则两个组的内容要以“狼”为主角,两个组的内容要以“屠户”为主角。4.组内交流,评选。5.全班交流。
教案设计的艺术(余映潮) 篇3
作者:张世英 zhangshiying88@163.com 1999年10月15日,荆州市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余映潮在湖北大学主办的“迈向 21世纪语文教改实验演示报告会”上,上了两节演示课。一节是《天上的街市》加上《蝶恋花〓答李淑一》,一节是《论求知》,与会者听后赞不绝口。他那高屋建瓴的教学设计,生动精美的语言,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自古至今,名篇佳作之所以流芳百世,是因为笔墨饱蘸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要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就需要语文教师把无声含情的文字变成有声溢情的语言,有力地激发学生情感。余老师善于“披文入情”,他的教学语言既有音韵美,又有文采美,更有情感美。他在美的意境中引导着学生进行语言的学习。
一、范读具有音韵美。
精彩的篇章本身就体现了语言尤其是汉语言的魅力。余老师善范读,表现在由字得言,由言得意,由意得情,由情得味。“委婉处还它个委婉,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叶圣陶语),读出了名篇佳作的音韵之美。他范读《天上的街市》,读出了浅吟低唱的韵味;范读《蝶恋花〓答李淑一》,读出了高远雄浑的格调。
在《天上的街市》的教学中,他读出了美好的想象与热烈的向往之情。读第一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时,表达出一种惊喜,蕴含着美好的向往;读第二节“我想那缥渺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时,表现出一种赞叹,令人神思飞扬;读第三节“你看,那浅浅的天河……”时,于自由感之中表达出欢乐;读第四节“我想,他们此刻 ……”时,表现出一种甜美与幸福,最末一个字轻轻地拖了一下,显得余韵悠然。那丰富的情感与亲切的表情,把听者带入了美妙神秘的太空,让人沉浸在微波荡漾的美好的遐思之中。
更妙的是,余老师范读《蝶恋花〓答李淑一》时,朗读技巧令人感佩。读“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直上重霄九”时,表达出深沉的怀想,带有一股悲壮之情;读“问讯吴刚何所有,……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时,疾徐相间,境界开阔,含有怀念和敬佩之情;读“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时,一字一顿,高亢遒劲,显得豪放雄浑,意境深远,让人听了觉得荡气回肠。
他声音朗润,音质纯正,音色厚实,朗读时的声音似有立体的混响效果,把学生带入了一种心驰神往而优美的意境中,让学生受到强烈而持久的美感熏陶。
二、讲析具有文采美
教学语言富于文采美,是余老师教学的魅力所在,他设计的课堂教学语言,精炼而又丰富,充满了诗情画意。
教学《天上的街市》时,余老师设计了三个教学板块:一读体味音乐美,二读品析图画美,三读感受情感美。教学《论求知》时,他设计了四个教学板块:记雅词,背名言,析精段,学美句。多么精炼工整的排比句,真是多一词则累赘,少一字则不足。这不仅体现了余老师板块碰撞的教学思路,更体现了他授课内容的层递美。
在问答的应接上,余老师的设计颇富匠心,他善于用精妙的语言开拓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学了《论求知》中的“三列式”句式后,余老师欲让学生写话与说话,但又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去做,而是搭了一个扶手,铺了一座桥。他先创造性的设计了一组精美的“三列式”的句子,让学生接应下去。余老师深情地吟道:“祖国啊!你是展翅的— —”学生很快心领神会地接“雄鹰”;余老师念“祖国啊!你是腾飞的——”;学生欣然应答“巨龙”;余老师道:“祖国啊!你是永生的——”,学生齐答“凤凰”。此一应答,错落有致,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又掀起教学中的小高潮。再让学生仿此写一个三列式句子,学生一气呵成,并出奇地成功,形成课堂又一教学高潮。这真是“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余老师还别出心裁地在新课结束时送给学生一句十分优美的话,既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也同时积累了佳句。如教《论求知》时,配合“三列式”句式训练,他送给学生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种下的是葵花,秋天你将收获一片金黄;如果你种下的是甘蔗,秋天你将收获一片甜蜜;如果你种下的是毅力,秋天你将收获满仓的知识。”这好比一首精美的小诗,又更富有哲理的韵味。
这些连珠的妙语,看似信手拈来,实则表现了余老师过硬的语言功底。
三、导学具有情感美
情感性的教学语言,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余老师善于把自己变成一个“情感” 的媒体,善于应接学生的答语,对学生发言的点评各有角度而决不重复,以此来扣击学生的心弦,拍击他们情感的浪花。
请听,在让学生品析《天上的街市》的画面之美时,余老师进行了这样的引导:《天上的街市》的画面是很美的,作者向往星空,追怀太古,用丰富的想象织成了一幅幅神奇瑰丽的图画,几乎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面。下面请同学们用“美在……”这个短语,就诗的内容,说一句话。
请听,在让学生理解《蝶恋花 答李淑一》的意思时,余老师的介绍就像在吟诵抒情诗:我失去了杨,您失去了柳。杨柳的忠魂,轻轻地飘扬,来到了天上,来到了月宫。吴刚啊,你用什么来欢迎先烈忠魂的来到呢?吴刚捧出了仙人喝的桂花酒。那寂寞的嫦娥舒展开宽广的衣袖,在万里长空为忠魂翩翩起舞。忽然传来了反动派被打倒,人间已经解放的好消息,想到自己的理想变成了现实,烈士忠魂的眼泪啊,流淌下来,顿时化作了倾盆大雨,洒向人间。
教《论求知》时,有一个“背名言”教学板块,他不仅要求学生背读,而是还要学生说出喜欢某则名言的原因。在巧妙的引导下,学生背得流畅,说得成功。当一学生说得十分精妙时,余老师热情洋溢地上前深情地说道:“说得真深刻!„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你和你的同学们懂得事物的因果,因而你们是幸福的。”课堂长久地出现一片暖色调,学生陶醉在老师的关爱与鼓励之中,享受着智慧潜能释放的快感与兴奋。这种情感体验体现了教师教学艺术的最佳美学效果。
“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先有”。余老师在课堂上总是带一身清新和奔放的朝气,一身兴奋而亲切的鼓舞和期待,使浓郁的情感汩汩流进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得到审美需求的满足感,从而增强实践的信心和勇气。
教案设计的艺术(余映潮) 篇4
4月14日,济源市文化城报告厅座无虚席,来自全市的千余名教师齐聚在这里,观看教育专家余映潮老先生做关于如何做好一节好课的报告,我有幸在现场聆听了这场精彩的报告会。会后,想起报告会的精彩绝伦之处,总觉受益匪浅,惊叹不如。现在就我的几点感想简单发表一下见解。
如何做好一节“好课”呢?这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功夫:
一、关于好课的“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非常讲究课本研读。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对课本的研读,没有优质的课文研读,就没有有质量的课堂教学。在报告中,余老师分别列举了《赫尔墨斯和雕塑者》《春雨的色彩》《荷叶圆圆》《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小纸船》等课文,来说明不同的课文语言,在阅读中的技巧是不同的。比如说《春雨的色彩》这篇课文,就是对话展开式的课文语言,在阅读时就需要找出文中的关键词,限定词等,对重点段落进行研读。而课文《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属于片段反复式的课文语言,在研读时就需要我们带领学生细读,让学生自己感悟其中的语言美,从而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
(二)十分重视“教学思路”。教学思路指的是课堂过程的展开,课时如何开始的,怎样铺垫的,又是怎样一步步的展开的,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似乎关注的不多。很多老师使用的都是“线性教学思路”,一段段的进行,一段段的分析展开。这种教学思路虽然符合学生的课文认识规律,但是整个课堂都是以提问来推进的,手法过于单一,教学结构和教学手段都没有什么变化。反思我自己的语文课堂,确实是以这样的线性结构在进行展开,教学手法也比较单一。余老师提出了更好的教学思路——“版块式思路”。每一个板块的教学思路都更加清晰,教学目的更加明确。以《秦兵马俑》这篇课文为例,这是一篇说明文,科普性的文章,在教学时应该以“选”作为课堂展开的关键。可以“选”一些字词,来进行读写背诵,让学生选出课文中自己不明白的字词进行读写记背。“选”几个句子来浓缩课文中心,选出课文中最具代表性的句子,一般都是中心句,来浓缩全文。最后“选”一个段落,品读赏析,对精品段落进行展开分析。这个教学思路中的“三个选”都是有目的的进行的,第一个“选”是利用课文中的不明白的字词把学生带入课文中,第二个“选”是把学生带入课文的中心点,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第三个“选”则是把学生带入文章的写作手法中,从而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在课堂上的朗读、背诵、分层,讲解语文基础知识都是对课文的一种浓缩。在进行段落的精读时,要从以下九个美点来进行:①美在结构清晰 ②美在照应前文 ③美在句式工整 ④美在内容丰富 ⑤美在联想生动 ⑥美在语言精致 ⑦美在形神兼备 ⑧美在有实有虚 ⑨美在它是仿句仿段的范本。在小学的课堂上,教师应该有意识的让学生进行句子和段落的仿写练习。让学生对课文中的精品段落进行精读,在以精品段落为模板进行仿写,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关键在于“课堂活动”。在课堂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应该有充分的课堂时间活动,比如说由学生进行的读写记背。教师应该舍得在每个环节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活动,一般以三至五分钟为宜。在课堂中也必须要有安静的课堂活动,好的课堂是讲究动静结合的课堂,一定要让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中有思考的空间。反思我平时的课堂,总是认为课堂气氛从始至终的活跃,才是成功的课堂,确实没有给学生安静的空间进行自学自悟。在课堂活动中必须要有老师的指导和合理的安排,课堂活动的进行,学生是主体,但是老师是课堂的指导,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而应该在课堂活动中躲在学生中间走动,给学生以适时的指导。余老师还指出我们必须控制小组活动的次数和时间。小组活动不是每节课,每个环节都适用的,教师应该让学生有班级的整体意识,并不止于小组内的活动范畴。我们实行的是班级授课制,这是有一定的科学规律的。我们的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提倡用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但要防止用集体的讨论代替个人的阅读”。这就很明确的告诫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小组活动的使用要适时适量,不可漫无目的。在此余老师以课文《掌声》为例,设计了教学方案。首先让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遍全班齐读,第二遍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总结本段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三遍只读课文的首尾部分,了解课文的结构。这样就用阅读带动了课文的分析。然后让学生进行五分钟字词积累,最后是对课文的第二板块进行阅读训练。在此教师不要做过多的提问,只以一句话来引导学生“同学们,这段话写的真好,请你任选一段进行分析,概括和仿写”。这样在三个环节的引导下,一节课就顺利完成了,学生也能真正的学到知识。
(四)精心考虑“知识积累”。我们的每一节课都应该带给学生一定的知识积累,除了字词外,还应该有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积累。在课堂中不断地给学生以知识的积累,这些知识可以有实有虚,可以使具体的写作手法,描写方法的积累,也可以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积累。总之,我们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学到知识,并且积累知识。
(五)时时关注“能力训练”。利用课文来训练学生的能力,这是一种课文境界,而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大多数都是“文章解读式”的训练,仅仅只是在分析课文的内容,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的提倡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二、“好课”的基本特征
(一)教学线条简单。在教学中,每一步都清楚的展示在自己和学生的面前,这里要尤其注意简洁明了的过渡语的使用,使课文的思路清晰。
(二)教材处理精致。在教材的处理上,一定要体现重点和难点,并且要突出讲解,而不是从头讲到尾。
(三)训练活动有力。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训练活动要有力,不能漫无目的的训练,或者说蜻蜓点水式的浅尝辄止,活动有要有力度,更要有效果。
“好课”应该是一节有知识性的课,有训练的课,有深度的课,有美度的课,真正让学生有收获的课。我们在进行好课的设计时,应该掌握八个方面的技巧。
三、“好课”的八个设计技巧
(一)充分有效的利用课文,充分设计学生的有效活动。比如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写出课文分析提纲,让学生进行语言赏析,分析课文的语言表现力等等。在教学创意上多注意情节的分析,语言的分析和课文寓意的分析。
(二)让学生真有收获,让学生大有收获。在设计一节课的时候,要让学生真正的有收获,可以分为三个环节,如自读课文,课堂交流和教师的指导。以课文《颐和园》为例,我们可以用这句话来展开全篇:课文告诉我们这样写游记„„这样学生可以从整体构思,段落写作,语句表达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三)关注语言教学,关注能力训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实践课程,我们作为老师,有责任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从字,词,句,段以及全篇课文上来进行语言的教学。
(四)得体,得法。这一点尤为重要。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中,要根据课文的实际的特点来进行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学方法应该高雅,体现语文的教学技巧。这个要求说起来很容易,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很多老师都没有做到。反思我自己的课堂,在得体,得法上也没有落到实处,这将是以后课堂的一个重要突破点。
(五)着力于思路清晰,着力于提问简洁。在课堂上,教师的思路首先应该是清晰地,提出的问题应该简洁明了,不要提问简单的没有深度的问题,应该更多的体现课文的内在。
(六)内容集中深入,学生集体训练。在课堂学习中,应该注重学习的深入,不能浅尝辄止,这样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进行“三读”:精细的认读,精妙的朗读,精要的品读。
(七)注重细化角度,注重优化方法。
(八)讲求教师素养,讲求教师教学艺术。作为青年教师,教师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我们成长的必要养分,我们在自己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提高自己。
余映潮背影教学设计(共2篇) 篇5
一、对”语文学习活动设计”相关理论的理解
语文“学习活动”的提倡是从传统的讲授、提问语文教学实践的一大变革,真正能够体现“做中学”的真谛,也是对师生双方能力的一个挑战。首先,它在理念上就实实在在的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的一切都是留给学生的,一切都是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服务的,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实现自身发展,同时也体现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其次,在形式上,以学生的“做”和“讲”为主,老师则仅仅起一个发起者的作用,如何完成“做”的任务,形成一个什么样的答案,则在于学生,而“做”的成果也要学生自己呈现,教师的角色由台前转到了幕后。另外,在难度上,较之于讲授和提问,活动教学的设计则更加考验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更加能够体现出语文教师的专业性,每一个环节的设计,既需要有创意又要有水平,而且必须达成语文教学的目标,这对每一个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语文课堂难度系数也非常之高,必须调动思维去踏踏实实的思考,运用自己所有的听说读写能力去完成任务。
综上,这样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形式与意义俱在的语文教学形式非常值得推而广之。
二、余映潮《散步》教学中的“语文学习活动”设计评析
从最开始,余映潮老师就出示出本节课的教学环节:理解文意、朗读课文、品味语言。这与一般的语文教师没有太大差异,但在具体实施时,余老师却别具一格。在“理解文意”之前他给出这样的要求:“建议你这样理解文意: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并说明你的标题能够表示你读出了课文的味道。”
然后让学生思考,完成活动。在另拟标题的过程中就让学生对文意有了深刻的把握。学生回答,余老师给出适当的评价,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也给其他同学启发。对课文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了讲解。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答案即受到了老师的肯定,又得到了老师进一步阐发的深意。
最后看老师拟的标题。师总结本文的标题,还是“散步”好:它简明,准确,含蓄,有情致,有画面感,有故事味。
虽然最后课题还是回到了“散步”,但中间的过程则使学生亲身理解到了文章的主要内涵。这样的效果是让学生直接回答本课文意是什么所达不到的。
第二个环节:朗读课文,余映潮老师则这样设计
建议你这样朗读课文:(1)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注意要面带笑容)学生按要求进行朗读。(2)读好文中的波澜,好像你一个人在扮演着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解释了一下“波澜”。)学生按要求进行第二次朗读。
(3)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好像你是带着深深的体会给人家作示范朗读一样。学生按要求进行第三次朗读。
师:现在请哪位同学来示范朗读,做一下小老师。
学生读,教师评,层层深入。使学生通过对读法的掌握,来把握作者遣词造句的技巧,体会作者的感情。从这里我们也看到余映潮老师在布置任务时也十分值得考究,怎样让学生能最高效的完成任务,教师必须给出明确的任务要求,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
第三个环节:品位语言。余映潮老师是这样设计的:
建议大家这样来品味语言:以“字、词、句、段对人物的表现作用”为话题,自选文句并联系上下文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评点。
如: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品1:“散步”紧紧扣题,全句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品2:全句很有意味,不用“三代人散步”而用现在的写法,表现出了浓浓的亲情。
给出任务,出示例子。让学生动脑筋思考,与同桌进行交流,再与大家进行交流。就这样对文章的主旨以及写作技巧进行了学习。
从以上可以看出,余映潮老师设计的环节并不多,但学生的任务量却不少,而且从始至终课堂都是处于动态生成的,老师只是引导和指导,把大权完全放手于学生,他们做他们说,结果自然而然就是他们学他们懂。文意理解--朗读课文--品位语言,步步为营。先是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让学生了解课本讲的是什么故事,输入信息,学生把握了文本之后,不是直接讲出答案,而是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再加工之后再输出,同时又要说出自己为何是那样的“加工”的,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摄取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概括能力。朗读课文环节,表面上是教学生怎么读,却巧妙地变成了学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仿佛学生自己真的变成了“先生”在欣赏的作品,变成一个演员在演一部话剧,个中体悟油然而生。知道了文中的故事内涵,读出了自己的感觉,再进行细致的语言品析,学生愿意投入进去挖掘,从而受到心灵的熏陶,整个教学过程浑然一体,教学效果自然水到渠成。
因此,语文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植根于文本,教师对文本进行深入透彻的学习,明确教学目标,主要要教给学生什么,想让他们懂得什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切切实实的投入到教学过程之中,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做到我们的语文课能够有理念,有行动,有效果。
篇二:余映潮朗读教学的设计艺术
一、朗读教学的设计艺术
朗读,是一种眼、口、耳、思并用的综合阅读活动,是课文学习中从字词句段到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指导有方的朗读教学,能让学生在朗读之中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
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学生更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作品,或朗读,或吟诵,或吟唱,或记背,在这样的活动中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
“朗读”作为一种基本课型,已在第三章中进行了介绍。在本节内,将从教学细节的角度,从两个方面再对其进行深入的研讨。
第一,“朗读”应是一种常用的教学线索
在教学中:
朗读,是以理解文字作品的意义为目的的一种阅读方法。阅读教学课中活动,首当其冲的应该是“朗读”。所谓“教学千法读为本”,即是指出声的朗读。朗读能够训练普通话的发音技巧。学生在一定的量的朗读训练之后可以达到吐字清晰,语音响亮,琅琅 上口,悦耳动听;能通过语音传达出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朗读有助于语言积累。在反复的朗读吟诵训练之中,词、语、句、段、篇都能给学生以深刻难忘的印象。朗读是培养精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对文章中含义较深的语句、段落,也可以通过反复的朗读来进行体会和品味。
朗读是学生重要的阅读实践,它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内容、情感、风格,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朗读是“出声”的语言训练,有助于发言、复述、交谈、演讲、论辩、主持、协商等多方面语文能力的形成和优化。
朗读不仅仅只是活跃课堂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仅仅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穿插,它是让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让学生得到充分语言训练和技能训练的教学手法。
所以,课堂上的朗读,小而言之,是培养语感、形成阅读能力的极为重要的正确途径;大而言之,是教学改革和教师设计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由于朗读永远与文章的语言文字、思想情感密切相连,所以朗读应作为基本的教学形式,与词义、句意、文意的品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朗读”应该是一条常 用的教学线索,贯穿于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于是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空,运用自由朗读、跟读学读、感知性朗读、模仿性朗读、熏陶性朗读、体验性朗读、分角色朗读、表演性朗读、个性化朗读、竞技性朗读等各种手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
如《春》的教学主体思路设计:
1.同学们朗读课文,体会朗读这篇课文的基本语调。2.播放音乐,再次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大致脉络。
3.教师导引,有重点地指导同学们串读课文,品析课文思路。4.自由选读,品味文中的佳词、美句、精段。5.个性化演读。
6.自选内容进行背读。
又如《秋魂》的“自读三步法”教学思路设计: 第一步:自由诵读,约18分钟。
建议将全文朗读三遍。第一遍快速读,要求读得顺畅。第二遍中速读,要求读得有抑有扬。第三遍中速读,要求充分渗透感情。
第二步:选点精读,约12分钟。
每个同学选读1—2个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精读的内容与要求主要是:1.激情朗读这个段落;2.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与作用;3.揣摩精彩的词句;4.理解段中的层次;5.理解段中通过写“秋”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内蕴。
第三步:语言学用,约15分钟。
建议同学们:1.自选内容,自由背读;2.朗读精段,提炼句式,口头造句;3.朗读精段,迁移变通,进行“仿”说;4.选背文中警句。
在以上这两个教学思路的设计中,“朗读”出现在几乎每一个教学步骤中,不论是作为教学内容还是作为教学形式,它们都连点成线,成为贯穿课文教学始终的一条线索。
第二,“朗读”应是灵动多姿的教学细节
朗读是教读或自读教学中面对全体学生的一种语文实践活动,它可以出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但朗读教学决不是让学生一味地放声读起来,在真正的朗读活动中,每一次的朗读教学设计都必须表现出教师三个方面的思考:1.这次朗读的内容与目的;2.这次朗读的方法与形式;3.这次朗读中师与生的各自不同的活动。正由于有这样的理性思考,加上教师教学手法的灵活运用,成功的
朗读教学一定是层次非常细腻,过程非常生动,形式非常活泼。从教学细节的角度看,朗读教学应该总是那样灵动多姿。
请欣赏下面不同的细节设计。
设计手法之一:分层推进这种设计将精短的课文作为一个教学整体,以不同的教学要求来形成教学细腻的步骤并覆盖全文的朗读训练。
例:《口技》的第二个教学板块:朗读,体味。教学活动:同学们朗读课文。
第一遍:要求读得流畅响亮。
(这一遍要求学生朗读全文,人人出声,要读得沸沸扬扬。)
第二遍:要求读得字正腔圆。
(这里重点训练朗读第一段,教师先进行示范,学生学读。)
第三遍:要求读得层次分明。(这里从理解的角度训练朗读第二、三两段,老师不进行提示,请同学们读出段中层次。)
第四遍:要求读得有情有景。
(这里训练朗读第三、四段,老师示范,同学们演读。)
第五遍:要求读得有急有缓。(这里重点朗读第四段,先急后缓,读出文中情景,读出段中层次。)
这里的朗读教学要求具体,层次明朗,覆盖周全,活动充分。加上形式的变化与调控手法的运用,场面的活泼可以想见。
设计手法之二:小步轻迈这种设计将朗读技能训练的某项内容进行切分,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
例:《天上的街市》第一个教学板块:教读——体味诗的音乐美。
师:读诗,要感受诗的音乐美——首先是把节奏读好。(教师示范读第一段。)
指出:诗句中根据音节或意义进行有规律的短暂停顿叫做节奏。
全班同学轻读课文,感受节奏。
师:节奏读好之后,要注意读好诗中较大的停顿,如“我想”“我想”“不信”“你看”。(教师范读第二段。)
指出:为了突出语意或情感而作的较大的朗读间歇叫做停顿。
女生齐读全诗。体味如何读好诗中的停顿。
师:诗是抒情味最浓的一种文学体裁,必须读得抑扬顿挫。为了表达思想感情,有些词语的“音”要读得重些,就是要把重音读出来。(教师范读第三段。)
全班同学自由朗读课文。
师:读诗还有一个要求,就是要把诗的韵脚读好。诗是讲究押韵的。什么是押韵:诗句中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结尾,就叫做押韵。本诗隔行押韵,每节换韵。
请同学齐读第一段,感受诗的韵脚。
教师就“体味诗的音乐美”简单小结。
这个教学细节呈总分总式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教读,学生学读,目标明确,小步轻迈,层次细腻,知识丰厚。
设计手法之三:主持引领这种设计手法由教师担任“主持人”,用跳读的方式,拎出并组合全篇课文的关键内容,同学们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行朗读。例:《鹤群翔空》教学片断。
师:咱们先把课文读起来。课文这样读:老师当主持人,把你们的朗读串起来。
师:(当主持人串读)“南侧群山的上空深处,浮现出一排黑芝麻粒般小斑点”,鹤群映入了“我”的
眼帘。请大家开始读第3段,读这一段要注意,有些字音要突出,你们看,“这些鹤都是灰白色的,它们一律将长颈伸向前方,双足向后方笔直延伸,悠然翱翔太空的美姿,实在是无可言喻”句中,“一律”“笔直”“实在”这些词重音要读好,要以读好重音的方式把这幅很美的画面表现出来。
生:(齐读第3段)
师:继续往下看,可能是由于山太高了吧,鹤群在那里转弯了,改变了飞行的方向,这时候飞行的景观是多么壮丽呀!请读第8段、第9段。读这两段时要注意处理好停顿,你们看,“这种景观多么壮丽啊!”后面一定要停一下。为什么?后面的句子都是来解说“壮丽”的。因此,“壮丽”这个地方是一个中心句,在这里停顿一下,就表示你能够理解段的层次了。生:(齐读第8段、第9段)
师:但是,生活的平静被打破了,一只苍鹰“飕”地一下以极快的速度插到鹤群之中,一场鹤与鹰的激战在长空展开。下面读13、14、15、16段。注意要读出一定的速度,以表现战斗的激烈。
生:(齐读第13-16段)
师:鹰逃走了,留下了一只伤鹤,那么故事将如何发展呢?下面读第21、22、23三段。在这儿要读出情感,好像你就是那只大鹤,来救助那受伤的朋友。生:(齐读第21、22、23段)
师:刚才咱们读的是课文中最精美的部分!?? 这个朗读细节突出了课文最关键的段落,大致上显现出课文的行文脉络和构思手法,重点突出,指导细致,时间节省,形式别致。
设计手法之四:巧变形式这种设计将朗读的过程在“形式”上细节化,使教学的过程既有层次感又有变化性。
例:《曹刿论战》最后一个教学环节——背读。
1.教师提出教学任务:背读——在感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2.请同学们进行演读,也就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有声有色的朗读。(1)学生以两人为一个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进入情境,读出语音语调。(2)学生以两人为一个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大声演读,读出语音语调。(3)将同学们分为两大组,老师读课文的非对话部分,学生进行演读。3.同学们背读。
4.用分小组或男女生或师与生比赛的方式组织背读。
这个教学细节由于活动形式的变化而显得节律跳跃,气氛活跃。
余映潮老师的教学警语 篇6
评课报告结构上宜采用总分总的形式;分析时,观点陈述要辩证;内容分析要采用理论加例子形式。
1、我们要努力地对课文进行发现,从而让读写活评课题目及例子
动的内容更加有趣、有味、有效。
2、要尽可能“实”地运用教材,要尽可能“活”
1、充分利用课文,进行语言教学 ——《羚羊木雕》地运用教材,要尽可能“巧”地运用教材。教例评析
3、朗读,对孩子们进行着审美熏陶,进行着情感
2、异彩纷呈教《背影》 ——《背影》教例评析
陶冶,进行着气质培养。〔评 析〕 《背影》的教例丰富多彩,可谓智者见4.好的语文课既表现出理性特征,又充满诗意手法。智。以上三例,是《背影》教学设计中的一隅: 从
5、阅读教学中最自然最实惠的语言实践方式就是教学思路来看,例一为“顺向思路”,教者主要地是读写结合。从篇首讲至篇末; 例二为“逆向思路,教者从重点
6、教师的讲,要在关键之处绽放火花,要显山露段落讲起,一步步地回溯;例三为“选点突破”思路,水,那才叫风采。抓住文中“动词”的使用规律和表达作用进行咀嚼。
7、课堂教学艺术的高层次境界是学生活动充分,从教学的着眼点看,例一重在篇的理解,例二重在课堂积累丰富。段的讲析,例三则重在 线条的集聚。教学的“切口”
8、对“提问”的研究,最神秘最有趣的是研究“不越来越细小,讲析和品评越来越细腻。从讲授的提问”。主要内容看,例一呈“并列式”,人物分析、场境分
9、目标要明确,思路要清晰,提问要精粹,品读析、情景分 析、情感分析可形成几个板块;例二要细腻。呈“回扣式”,教师先突出中心段,以后每讲析一 个
10、要让学生生活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求知、层次都回扣一次中心段;例三呈“聚焦式”,所有的求智、求趣、求实。内容都从不同角度指向“动词” 这个中心。从板书
11、“小步轻迈”是教学细节化之“形”,“细腻设计看,例一可形成篇式整体性板书,例二可形成品读”是教学细节化之“神”。局部式分层板书,例三则可形成笔记式条文板书。
12、成功的朗读教学一定层次非常细腻,过程非常若细心咀嚼,以上三个教例还可以启迪我们:1.如生动,形式非常活泼 何就这些设计再加以改 进;2.如何就这些设计加以
13、对阅读教学的设计,要做到化静为动,尺水兴组合;3.我们还能设计出哪一种别致的思路? 细细波。课堂教学就像平静的水面,老师设计巧妙的课的体味再加上一些挑剔,就可以创造新的模式 中活动使平静的水面多了一圈圈美丽的涟漪。
3、板块碰撞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例评析
14、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这样说话——语言诗话,情〔教例简述〕
感优化,内容深化,交流平等化。语言诗话,即语
4、一线以串珠 ——《最后一课》教例评析
言简洁、优美、流畅,表达有情意、诗意。情感优
5、分类式课堂笔记 ——《 〈论语〉六则》教例化,即不要矫情、滥情、假情;用教师自己的真情评析 打动学生。内容深化,即通过适宜的评点语或追问6不落俗套 ——《枣核》教例评析 语加强深化内容、推进教学往深入发展。交流平等
7、教学设计要弦外有音 ——《小橘灯》教例评析
化,即把学生真正视作交流的主体,与学生做心灵
8、课中活动充分 ——《过故人庄》教例评析 〔教上的和谐的平等对话。如果一位老师在课堂上说话例简述〕 能做到这“四化”,他的语言一定是精致的、诗意的
9、诵读 品析 积累 ——《卖炭翁》教例评析
15、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运10.在课型设计上进行技术创新 ——《卖炭翁》教用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例评析
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这节课上得真美!这是文言文教学中一个崭新的口语交际能力”。课型——说读课。教者在课型设计上进行了大胆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的技术创新,将“讲”的成分降低到最小的 程度,而富。让“读”与“说”去占据课堂,去占据学生。老师不用
多讲,同学们说说读读、读读说说,已经深刻理
解了课文。“说译文——析文句——品字词——作想象”拉出 了明快的教学线条。我们说,这一节课是全体学生认真参与的朗读课,是对学生进行语言与思 维训练的实践课,是一节对学生进行初步文学赏析训练的析读课,也是一节有成效的文 言文背读课。它使我们展开联想: 既然有“说读”课的出现,我们能不能进行更有力的技术创新,设计出听 读课、想读课、写读课、演读课、辨读课等更多更美的新型? 它让我们深入思考: 进行文言文课型的设计,要注意这样几个方面:第一,要彻底改变文言文 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既要降低难度,又要简化讲析;第二,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 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促进高效教学;第三,要教给方法,提供示范,培养学生自 读、自品、自悟的能力,把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自读能力的长进放在一个坚实的基础 之上
11、抓住“难”字讲文章 ——《老山界》教例评析
13、思路明晰单纯 ——《生命的意义》教例评析
全课主要由四个板块构成:品读——背读——学读——联读,内容实在,操作性强。这种教学思路就叫做“板块推进”式教学思路。这种板块式的教学结构在有机的联系之中表现出明晰的步骤,能够有效地 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无序”的问题,不管是对于无经验的年轻教师还是对于比较成熟 的教师,都有实实在在的运用价值。这种板块式的教学结构要求教师精心地研读教材,把课文中的教学内容科 学合理地、严密有序地安排进各个教学板块,从而提高教师理解、处理教材的水平。这种板块式的教学结构容易形成教学节奏,能够比较顺利地展现课堂教学 中教与学、疏与密、快与慢、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使课堂教学波澜生动,抑扬 合理,动静分明,教学的清晰性和生动性得到了鲜明的表现。这种板块式的教学结构中的每一个板块都着眼于解决教学内容的某一角度、某一侧面的问题,于是这种板块就是一种半独立的“小课”或者“微型课”,在这种 “微型”课之中,教师又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调控技巧,使课堂教学呈现热气腾腾的 教学局面。“板块推进”,一种优秀的教学设计思路
14、讲求教学生动的艺术 ——《山的那一边》教例评析
15、设计精妙的朗读练习——《刘胡兰慷慨就义》〔评 析〕
这是一个典型的单篇课文整体阅读教学的例子。没有想到,如此简短的一篇自读课文,教者设计出
如此精美而实用的训练 线条。这个教学设计可谓尺水兴波,生动活泼。最为美妙的波纹在第二个教学板块中荡漾。对文中 10 句对话的朗读语调及情感把握的讨论,无疑是把所有的学生引入 了课文。教师巧妙地把一篇短文变成了一泓起伏的碧水,让学生在其中探索深浅,体会 沉浮,练习游泳的本领,实践游泳的技能。可以想到,深刻理解课文之后的学生,他们朗读课文的境界,与常规讲析 法的效果相比,是何等的不同。这美妙的教例让我们激动。但,这样的好课,我们也能设计出来吗? 这就需要我们从中得到这样两点重要的启示: 1.教学设计,需要教师深刻地研究课文,要找到并把握课文表达感情的支 点,教师自己由此而洋溢着尽快地进行教学的渴望。2.教师要努力把自己感受到、体味到的蕴含在字里行间的丰富内容,寻找 一种最佳的让学生深层次参与的活动,让学生也感受到体味到,以此营造气氛,渐入佳 境。
社戏(余映潮) 篇7
社戏
一、我们今天学习《社戏》,请同学们把笔拿出来我们学习《社戏》
二、作者简介
PPT出示:请学生读鲁迅简介及《社戏》简介
两个简介中“我”为什么要打上引号?
学生答不出来,教师说“我”是小说中的“迅哥”,是小说中的人物
我的眼睛是视角,是通过儿童的眼光来看待世界的,是儿童的视角举《最后一课》为例加以引导启发(不断提醒学生:记笔记,出声发言)
三、教学设想简介
小说细读训练
第一课时:看戏前得故事
师:看戏故事的开端
两个学生回答
细读第四段至第十自然段
师:第13段有什么作用呢?
生: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
师:有什么作用?
生:铺垫
师:17段是一篇短文
品读细节,各个细节写了什么?
提示:“找不到船”,在小说中起着多方面的作用••
提示:等“找到了船”,在小说中同样起着多方面的作用••
要求:静默思考,找到一个地方,看它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学生读书
师:我们试着交流一下,讨论,举手
生:看戏前过程,表现了我期盼看戏
师:感谢这位同学的发现,他概括了这一部分的内容,但是不是细节
生:第五段,找不到船与找到形成对比
师:仍然表扬,但不到位第四段中“第一盼望的是到赵庄看戏”的第一表现了心理
师:仍然表现勇敢,但没有说到位
生:第五段的“等”字,表现了我的心情
师:表扬,用具体的词句来说话了
生:第五段的“急”
生:他们在买豆浆喝
生:不钓虾,东西也少吃
师:通过想象,行为描写来写心理
生:跟我一起去的朋友
师:同学们很勇敢,不断挨批评,但不断的说,提醒学生记笔记
生:沉重的心忽儿轻松了
生:一哄的出门了
师:大大的进步了
生:第七自然段的第五行
师:总结:
1、写心情的抑扬,就是波澜;
2、增加了故事情节的曲折,小说没有曲折就不好看;
3、表现了外祖母,妈妈的关爱和乡亲的友善;
4、双喜出场,有关朋友们集体出场,看第七段十几个别的少年,非常重要,没有这十几个少年,故事就无法展开;
5、抒
写友情,为月下航行与月下偷豆进行美好的铺垫;
6、将少年朋友们巧妙地集聚到“航
船”这个“场景”上,表现了一群美好少年的形象
用读小说的方法读小说
四、这一部分最后一段的语言之美
例:“我们立刻一哄地出了门”中的“一哄地”写得好
例:这一段的第一句就写得好
学生两两一组,细读品味提醒学生要说话
生:“跳”字表现了我们看戏的迫切心情
生:飞一般
生:已经
生:第一行轻松,舒展
师:看到你们会做笔记了!
生:点、退后、上前——驾船技巧
师:说得太好了,真正的语言欣赏
师:真正的挑战:双喜拨前蒿,阿发拨后蒿,跟全文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不是阿发拔前蒿?
三个生:后面写 到了偷豆、阿发出场,后面偷豆的场景,做铺垫埋下伏笔
师:介绍什么是伏笔前文有交待,后有结果
师:
1、美在对“快速行动”的描写
2、美对心情的直接与简练的描写
3、美在动词、色彩词的运用
4、美在暗写了平桥村孩子的懂事
5、美在再写双喜、引出阿发
《松鼠》课堂实录(余映潮) 篇8
——余映潮2010年春月在育才中学
执教:余映潮 湖北省荆州市教科所教研员 时间:2010年3月13日上午 8:10——8:55 地点: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恒念堂报告厅
主持人:各位领导、老师们,上午好。即将为我们上示范课的是著名的教育专家,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他给我带来的第一个课题是《松鼠》。老师们,掌声响起来。师:好,同学们,上课!师:同学们好!生:老师您好!师:请坐!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是《松鼠》,这是一篇有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小品——科学小品。小品是短小的、精悍的、文笔生动的文章。科学小品就是文笔清新流畅优美的,介绍科学事物的文章。《松鼠》就是这样一篇文章。下面我们开始学习。
师:(出示幻灯片1)“热身活动”,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很简单,但是有要求,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0个字,可以少到两三个字。好,想一想。师:(转向一位学生)谢谢你!你来说一下。生:介绍松鼠这个动物。
师:(重复)介绍松鼠这种动物。师:再简单一点,就是介绍松鼠。师:(转向学生)好,谢谢你!
师:介绍松鼠的什么呢?后面得继续往下讲。好,哪位同学站起来说。师:(转向另一位学生)好,请你来。生: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特征。师:很好哇!有它的外貌,有它的性格特征。行,谢谢你!师:把外貌、性格特征再换,换内容。师:请你来。
生:写了松鼠的漂亮,驯良,和乖巧。
师:抓的是第一句话,很关键的内容。(师进一步启发)继续思考,从概括的角度来看写了什么?它要吃、它要住、它要玩。这是什么呢?
生:写出了松鼠的外形和习性,很讨人喜欢。
师:有两个字很重要。“习性”,全篇文章可能就离不开“习性”。还有吗? 师:(转向另一位学生)你来试一试。生:还讲了松鼠的作用。
师:松鼠的作用,在第6段。还有吗?还有什么作用呢?还有其它内容呢? 生:讲了松鼠给人的印象。师:给人的什么印象,说清楚。生:讨人喜欢的印象。
师:对,很关键的几个字。很讨人喜欢。好,看我们对课文的初步了解,这篇文章其实就是写松鼠的生活习性的。
师:从第另外角度来看,还写了松鼠的漂亮、乖巧。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它又写了松鼠的讨人喜欢。如果我们真正地看松鼠生活的话,还要注意到是写了松鼠的林中的生活。它只喜欢在树林里生活,在大树上生活。好,这个问题我们基本解决了。看第二个问题。
师:(出示幻灯片2)下面这组词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我们现在来读一下。漂亮 驯良 乖巧 清秀 矫健 轻快 敏捷 机警 玲珑 美丽 警觉 轻快 响亮 生:(齐读词语一遍)
师:思考一下,感觉到了什么?请指点或者是整体地分析,都可以。我们开始试着来回答。生:我感觉松鼠很有灵性,像人一样。从“警觉”“轻快”感觉得到。师:我们如果说,把审题放在“这组词上面”,你会感觉到什么?好,再思考。这组词,你看它的外貌形态,它表达的情感倾向等等,都是可以感觉的。好,请你来吧!生:这让我感受到作者对松鼠的喜爱。
师:大家看一看这一组词,是不是?都是什么词? 生:都是褒义词。
师:都是褒义词。都是表达情感的,表达一种喜爱的情感,还有什么词呢?其中有好多好多,或者说基本上都是形容词。整个地看都是很美的,都是写美的,所以它是美词,一组美词、一组形容词、一组褒义词,它写出了松鼠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师:好,这两个“热身活动”我们就进行到这儿,下面是训练活动。我们的训练叫“集体训练”,每个人都要做事,所以现在第一个动作,把笔写起来,完成两个训 练活动。练习一:趣说松鼠。有特别的要求,这个要求使我们用另外的方法看课文。要求细说,这说明是一点点,简说,话语不多。还有一个要求,从两段或两段以 上的文字整合内容,这是一种方法。听我举一个例子:我想说,松鼠的尾巴,噢,松鼠的尾巴,在第2段、在第4段里面都有,于是我就把它连起来。我说松鼠的尾 巴怎么样?怎么样?怎么啦!我再举一个例子,松鼠的爪子,在三个段里面都有出现,于是合拢来,综合一下,给大家讲松鼠的爪子。我说的仅仅是两个例子,还有 很多的内容,都是可以用这种方法去发现的。开始思考,不要放下你手中的笔。生:(学生细读课文,进一步探究。约3分38秒)师:好的,互相的启发一下,同桌之间。
师:好的,我们全班来交流一下。说一说,你从书里面观察到的松鼠,开始吧!师:(转向一位学生)好,谢谢,请你来。
生:松鼠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它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鸟类似地住在树上,满树林里跑。在晴明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而且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师:嗯,那么你整合一下内容,用一个什么样关键词来统配它的呢?你说的是松鼠的动作,非常的轻捷。生:(进一步补充刚才的回答)
师:她说松鼠的动作很敏捷、很轻快。行了,多好!师:(转向另一位学生)好,请你来!
生:它们从严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呆在小树林里,只喜欢大的树林,住在高大的树上。还有第4节的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会儿也爬上去了。说明松鼠的爬树技巧很高。
师:嗯,我觉得你前一部分和后一部分加起来,可以说松鼠的警觉。对不对,从来住在树上,不下来,很警觉。师:继续。好,请你来!生: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从这句话,我看出松鼠爪子十分灵活。
师:嗯,好啊,还有啊!
生:它们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也看出松鼠爪子十分灵活。
师:好,谢谢你!那么你应该这样说:我说的是松鼠的爪子。如果说这们的话,那么就掉了一条,它们用爪子梳理自己身上的毛发,对不对?好,谢谢你!但是呢?我考虑你可能是从松鼠的吃这个角度来说的。生:我读出了松鼠独特的生活习性,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鸟类似的住在树上,还有第5小节,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可以补充松鼠喜欢在树上生活,这是它特有的生活习性。师:对,特有生活习性,在这个地方观察到的。谢谢!师:(转向另一位学生)好,请你来!
生:我读到了松鼠的活动范围,还有时间。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
师:嗯,你介绍它活动的时间。谢谢!我来概括一下刚才同学的发言。以上所有的发言有什么弱点呢?没有书中说……你们说的是什么呢?我读到了什么……我的要求是什么呢?书中说?好,哪位同学知道? 师:(转向另一位学生)好,请你来!生:松鼠的声音。
师:我说的是……(老师进一步帮助学生纠正)
生:我说的是松鼠发出的声音,在晴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的声音。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师:你看说得多好,把松鼠的声音,它怎么表达的?它的特点是什么?给我们讲清楚了,谢谢你!师:(转向一位学生)好,先请你来!
生:我说的是松鼠对住所条件的要求,我觉得从松鼠对住所条件看出松鼠十分聪明,既保证了舒适,又保证了自己的安全。
师:聪明,乖巧,在这方面有很好的表现。你来!生:我说的和他一样的。
师:(转向另一位学生)你的呢?
生:我觉得从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也可以体现出松鼠是十分聪明的。师:为啥,你能不能再说一次。你说,我说的是松鼠的尾巴…… 生:我说的也是松鼠的尾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可以突出松鼠是一种十分聪明的小动物。
师:好,那么如果我要补充你的弱点的话,你应该这样说:松鼠有一条美丽的大尾巴,然后说下面的内容。你说好不好?而且有个要求,美丽的大尾巴在哪儿?第2段。好继续来。还有人讲吗?还发现了什么呢? 生:我说的是松鼠的爪子,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自己的毛,弄得身上光溜溜的、干干净净的,没有什么坏气味。从这边还可以看出松鼠很爱干净。
师:而且它的爪子是那样的锐利。你看我给你加一下就变成了整合文章的内容,把两个地方的内容放在一起。是吗?谢谢!
师:(转向另一位学生)请你来!
生:我从它们虽然也捕食鸟雀,却不是肉食兽类,可以看出松鼠很通人性。
师:嗯!那么你这个发言是不是走题呢?(进一步启发)老师刚才说,我说的是松鼠的…… 生:我说的是松鼠的通人性,从它们虽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兽类,可以看出。师:这也是它的生活习性。师:(转向另一位学生)请你来!
生:我说的是松鼠的窝,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既宽广又坚实。这里又可以看出松鼠的能干。
师:好的,你是不是可以看一下内容,我说的是两段或两段以上的文字整合的内容。那么,我建议你说,松鼠像鸟类似的住在树上,它们只喜欢住在大树上,于是,在开始几段说明。你说好不好?谢谢!那么,我就观察到我们同学的习惯,不注意答题的要求,凭自己的直觉去答,这一点要引起充分的注意。现在我请你们观察这 样一种现象,请你们帮我的忙,看一看,我要说的是松鼠的跑跳,你们看课文,答案我来说,但是你们要看课文,赶快划、找。
生:(学生细读课文,进一步探究。约58秒)
师:谢谢同学们,你们来看老师的整合。老师用什么样的方法,把有关的文字形成一个类别,来说明一件事物的,而且是利用课文。师:(出示幻灯片3)生:(一起读幻灯片文字)
幻灯片文字: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它们像鸟类似的住在树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在晴明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 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的声音。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会儿就 爬上去了。师:原来课文是可以这样读的。这是我刚才对你们的学习要求。好,通过这次练习,我们会感受到什么呢?让我们多角度地感受到松鼠的可爱。又让我们感受到作者 用描述的方法来介绍松鼠这样一种手法。好,刚才同学们很努力,下面我们休息一下。看“课中休闲”,让你们安静地思考一个问题,放松自己的心情,放松紧张的 思维,我这个问题,不要求在课堂里有答案,只是让你们悠闲地思考,然后继续第二个训练。
师:我轻轻地读给你们听,你们休闲。“从段与段之间衔接的关系看,从内容的主要与次要关系来分析,第4段和第5段是可以互换位置的吗?”课文内容的选点我 们可以看看,4段和5段交换位置后,5段和3段的关联是不是更紧密一些。再从基本的生活要求来看,吃和住是不是应该放在主要的地方,而其它的可以往后挪,这就是我要你们思考的内容。
师:(出示幻灯片4)好,我们开始第二次训练活动。“品读精段”,请同学们把眼光集聚在第二段文字上。欣赏第二段文字的表达之美、拟人角度,什么都可以说。
师:(进一步提示学习方法)这一次从中两两为一组,开始研讨第二段文字的表达之美?开始吧!
师:好吧!交流。这一段文字的表达之美,你就不要说松鼠的外形美,外形美是表达之美的结果。好试一下,我们先回答,试试看,看怎么回答?
师:谢谢这一位同学,她举手了,看她怎么回答。
生:第二小节的第二行,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上半句把松鼠 尾巴比作帽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松鼠尾巴的形状,而且格外漂亮。后一句写出了松鼠懂得利用它的尾巴,也可以看出松鼠非常聪明、乖巧,很讨人喜欢。师:好,请点题,什么之美?
生:尾巴,松鼠尾巴的……(学生答不出来)
师:谢谢你!刚才你的分析我很喜欢听,我为什么要你回答什么之美,我们换一种方式,它的这种美丽的尾巴摆在我面前是什么手法,你也分析了比喻,对不对。手法之美。谢谢!师:继续来。
生: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从这句可以体现出松鼠的人性之美。师:松鼠的什么之美? 生:松鼠的通人性。
师:松鼠的通人性之美。松鼠之美,那么从表达的角度,从作者的语言表达角度来看什么之美呢?你看,可以说用词美,可以说句子美,都可以说。师:继续来。生:从第二小节的清秀、闪闪有光、矫健、轻快、敏捷、机警等一连串的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松鼠美丽而活泼的特点,让我们初步感知了松鼠讨人喜欢的模样。体现词语之美。师:用词之美,多好啊!这位同学分析就像模像样了。就等这一句。师:好,谢谢你。(转向另一位学生)请你来!
生:第二自然段的第2句: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我觉得这个“衬”字用得非常好,因为它把松鼠的面孔和美丽的尾巴形成了一个整体。师:(进一步补充)给我们一种画面的感觉。生:我觉得它用词非常的好。
师:对,这叫炼字之美。一个字用得非常的好!好,继续来。
生:我也说的是第2句,我觉得玲珑的小面孔与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形成对比,更突出松鼠的身形小巧。对比手法之美。
师:对,表现出烘托的意味。多好!
生:我找的是第二自然段的第1句: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作者拟人化地把松鼠的生活习性,写得栩栩如生,松鼠像人一样生活,像人一样警觉,可以突出作者写的形容词之美。
师:修辞之美。修辞具体地可以说四字短语的排比之美,两个“非常”的反复之美,既是概括的描写,又是作者情感的表现。好,谢谢你!师:(转向另一位学生)请你来!
生:我选的也是第1句,我觉得这一句用了许多非常美的形容词,而且这一句本身属于表达方式中的描写,我觉得作者表达方式的运用非常精通,有一种描写之美。
师:对,表达方式之美。具体到这一段的表达方式就是描写,谢谢,这个词用得好!师:继续发现。这边的同学,还发现什么呢?
师:还利用一点时间,请大家一起来做一件事,这一段文字层次很美,其实大致上分为三个层次,每个人都要看一看,划一划,然后把你的见解告诉大家。师:哪一位同学来说一下,请你来。
生:这一段文字共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主要概括地写了松鼠的面容清秀及漂亮的外形。第二层次主要写了松鼠玲珑的小面孔和美丽的尾巴。第三层次主要写了松鼠像人一样用前爪送东西吃。师:好,谢谢。他用概括的话来分层,用解释的话来分层,划到哪里为止?我们请另外一位同学来表述。这边的同学也跟上发言了。
师:(转向另一组学生)这边的同学也跟上发言了。
生: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这是第一个层次,概括地写出了松鼠的性格特点。第二个层次是玲珑的小面孔,衬 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这是第二层,既写出了松鼠尾巴的美丽,又写出松鼠尾巴 的作用。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这里是第三个层次,写出了松鼠如何吃东西。
师:好,谢谢这位同学。他既有分析,又有层次,他怎么分析的,把道理讲得清清楚楚,多好!
师:一起来,看看是不是这样,是吗?请拿起笔在这一段的旁边批上“层次美”三个字,继续听我讲,把大家的发言一起深化。来认识什么是“表达之美”、“描述 美”。我刚才提示了要把三个字旁批在课文上,这里同样的道理,仍然要旁批。“它们面容清秀”这一句就是描述美。“松鼠的跑跳轻快极了”在后面的文章里,也 同样是描述美。整篇文章,或者每个段里面,作者主要的表达方式,就是用描述之美来说明松鼠的。
我们再来看,这三个字很重要,它告诉你们去观察语言现象——“修饰美”,用“非常”来修饰“敏捷”。“玲珑的小面孔”,面孔前面用“玲珑”一词来形容,“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这就叫修饰美。简单一个词前面加上形容,表达修饰之美。还有大家刚才说到了修辞美,用排比的方 式、用比喻的方式、用反复的方式、用拟人的方式,都是修辞之美。还有句式美。老师给这个句子里面加上了竖线,是表示这样的句子是两层,一层是描述,一层是 评价。这个句式非常重要。显然对于写事,对于写物,都很有用。一层是描述,一层是评价。
如果要注意你的学习方法,你应该同样地划一下。还有情感之美。作者怀着喜爱的感情来写松鼠,整篇文章,包括这一段文字,都渗透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师:一起来读一下。(说明朗读要求)注意重音,它能够表现你对修饰之美的感觉;还要注意重音,它能够表现你对炼字、炼词的感觉;还要注意重音,会表现你对句子里面层次的感觉。你看,“松鼠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感情不就出来了吗?一齐来试一下。生:(齐读第二小节的文字)
师:夸张一点读,好不好?再来一遍。(师示范第一句,并强调要读出重音)生:(再读第二小节的文字)
【教案设计的艺术(余映潮)】推荐阅读:
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美术教案设计07-23
走进具象艺术教学设计教案10-09
语文版《科学与艺术》教学教案设计05-16
《空中霸王的克星》教案设计(西师版四年级教案设计)07-08
面具的设计教案10-23
彩球的设计教案05-15
《鸟啼》的教案设计05-23
《杯子的设计》教案07-05
《桥》的教案设计07-25
提袋的设计教案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