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复习题(精选8篇)
《西方经济学》复习题 篇1
《西方经济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称为
问题。
2、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
方向变动。
3、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
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4、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
分析法,充数效用论采用的是
分析法。
5、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者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者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
6、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这个相交点被称为
点,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这个点被称为
点。
7、在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之前,长期边际成本
长期平均成本,而在相交之后,长期边际成本
长期平均成本。
8、劳动的需求曲线是一条
的曲线,这表明劳动的需求量与工资成 变动。
9、公共物品是由集体消费的物品,它的特征是。
10、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称为。
11、长期中的失业是指,短期中的失业是指 失业。
12、根据货币数量论,在长期中通货膨胀发生的唯一原因是。
13、摩擦性失业是经济中由于
而引起的失业。
14、根据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供给不变时,总需求
,均衡的国内后产总值减少,物价水平。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只有在何种情况发生时,存在供给小于需求?()A.实际价格低于均衡价格
B.实际价格高于均衡价格 C.实际价格等于均衡价格
D.消除了稀缺性
2、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的最大组合的线叫做:()
A.无差异曲线
B.消费可能线 C.等产量线
D.企业预算线
3、机会成本是指:()
A.做出某项选择时实际支付的费用或损失 B.企业生产与经营中的各种实际支出 C.做出一项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若干种可能的选择中最好的一种 D.做出一项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任何一种可能的选择
4、最需要进行广告宣传的市场是:()
A.完全竞争市场
B.垄断市场 C.垄断竞争市场
D.寡头市场
5、若一种商品的消费量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减少,一般来说,该商品是()。A.正常品 B.奢侈品 C.必需品 D.低档品
6、在某商品的需求富有价格弹性情况下,卖者为增加收益,应该()。A、适当降低价格 B、适当提高价格 C、保持价格不变 D、先降价后提价
7、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
A平均产量增加 B平均产量减少 C平均产量不变 D平均产量达到最大点
8、经济学中所说的短期是指()。
A.一年之内 B.全部生产要素都能调整的时期 C.至少一种生产要素不能调整的时期 D.只能调整一种生产要素的时期
9、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 B、建造一座住宅; 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 D、以上都是。
10、如果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采取的措施是()。A、卖出债券 B、提高准备金率 C、降低再贴现率 D、增加转移支付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边际产品价值
2、需求弹性
3、生产者剩余
4、内生变量
5、边际消费倾向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包括哪些?
2、需求价格弹性有哪些类型?
3、影响需求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4、简要分析导致市场失灵因素?
5、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有何区别?
6、简要回答凯恩斯学派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
五、论述题(30分)
1、(15分)什么是支持价格,它在农产品市场上是如何加以运用的?
2、(15分)试述短期边际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成本的变动规律及相互关系,并说明单一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是否以一定的 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2、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 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方向变动。
3、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
弹性。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
弹性。
4、短期成本分为
、、。
5、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
关系。
6、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
7、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降,这反映了
规律。
8、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平均收益
边际收益,而在其他市场上一般是平均收益
边际收益。
9、由于政府引起的资源配置失误就是。
10、生产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资本量被称为。
11、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资本的增加、劳动的增加和。
'
12、消费函数图中的45'线表示在这条线上任何一点都是
在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中,45线上表示任何一点都是表示。
13、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
14、贸易赤字是指。
15、对国内产品的支出=
+净出口。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公共物品具有以下哪个特性?
A.外部性; B.排他性; C.竞争性; D.以上都是。
2、解决外部不经济可采取以下哪种方法?
A.通过征税的方法; B.通过产权界定的方法; C.通过将外部性内在化的方法; D.都是。
3、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4、假定某商品的价格从9美元下降到8美元,需求量从50增加到60,需求为(A.缺乏弹性;B.富有弹性;C.单一弹性D.不能确定
5、假定某商品的价格从10美元下降到9美元,需求量从70增加到75,需求为(A.缺乏弹性;B.富有弹性;C.单一弹性D.不能确定
6、在生产有效区域(经济区域)里,等产量线()
A.凸向原点; B.不能相交; C.负向倾斜; D.上述都对。
7、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
A.派生的需求; B.联合的需求; C.最终产品的需求; D.A、B两者。
8、经济物品是指
A.有用的物品 B.稀缺的物品 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 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9、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怎样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问题均正确
10、需求的弹性系数是指()))
A.需求函数的斜率; B.收入变化对需求的影响程度; C.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D.以上说法都正确。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边际收益产品
2、恩格尔定律
3、吉芬商品
4、价格歧视
5、个人收入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简述形成垄断的原因及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3、等产量曲线的特征有哪些?
4、什么是乘数原理(定义、公式、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和过程)?
5、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包括哪些?
6、失业包括哪些类型?
五、论述题(30分)
1、(15分)论述如何校正生产中存在的外部性对资源配置不当造成的影响?
2、(15分)论述通货膨胀大致可以划分为哪几种类型?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哪几方面?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需求定理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
效应和
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2、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
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
的变动。
3、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
弹性的商品。
4、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 身上。
5、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
曲线的最高点。
6、适度规模就是指生产规模的扩大正好使
达到最大。
7、在垄断市场上,企业的成功取决于
竞争。
8、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
9、CDP-折旧=。
10、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按。
11、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
倾斜的曲线,短期总给曲线是一条
的倾斜的线。
12、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为了增加利润而提高价格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
的通货膨胀。
13、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
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14、根据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行业的进入限制、产品差别,可以把市场分为
、、、。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如果甲产品价格下降引起乙产品需求曲线向右移动,那么()A.甲和乙是替代产品;
B.甲和乙是互补品;
C.甲为低档商品,乙为高档商品; D.甲为高档商品,乙为低档商品。
2、假定羊肉供给不变,猪肉供给减少,这将导致()A.羊肉的需求曲线右移; B.猪肉的需求曲线右移; C.猪肉的需求曲线左移; D.羊肉降价。
3、无差异曲线的坐标分别是()
A.两种消费品; B.消费品和价格; C.两种生产要素; D.生产要素及其产出。
4、预算线绕着它与横轴的交点向外移动的原因是()
A.商品X的价格下降; B.商品Y的价格下降; C.商品X和Y的价格同时上升; D.消费者的收入增加。
5、在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化过程中,下列何者首先发生()A.边际产量下降; B.平均产量下降; C.总产量下降; D.B和C。
6、等成本线向外平行移动表明()
A.产量提高了; B.成本增加了; C.生产要素价格按相同比例上升了; D.以上任何一个都是。
7、完全竞争的市场是指
A.市场参与者的购销量只占整个市场交易量的极小一部分; B.市场参与者只能接受价格,而不能影响价格; C.交易的商品是同质的;
D.以上全对。
8、为使收益极大化,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将按照何种价格来销售其产品? A.低于市场的价格; B.高于市场的价格;
C.市场价格; D.略低于据它最近的竞争对手的价格;
9、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理论是:()A.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B.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C.经济周期理论 D.经济增长理论
10、在下列三种产品中应该计入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是:(A.当年生产的机器
B.去年生产而在今年销售的机器
C.某人去年购买而在今年转售给他人的机器 D.上述都是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实证分析
2、三级价格歧视
3、经济租金
4、公共物品)
5、外部经济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影响供给的因素包括哪些?
2、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哪些?。
3、财政、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有哪些?
4、简述GNP和GDP的区别。
5、核算国民收入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6、用相关经济学原理分析“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
五、论述题(30分)
1、(15分)试画图表示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并说明其相互关系。
2、(15分)结合图形分析短期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变动成本的变动规律。
《西方经济学》复习题 篇2
西方经济学是伴随着西方国家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生和发展而建立起来的经济学科, 具有如下特点:
1. 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西方经济学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产生而产生的, 并不断发展完善。
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 再到凯恩斯经济学, 最后到当代西方经济学, 具有很长时间的发展、修正和完善过程, 其基本理论经历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检验, 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2. 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具有综合性。
西方经济学由众多西方经济学学派中占主流地位的经济理论和学识观点构成的。如按其对市场机制作用认识上的不同可分为新旧古典经济学派和新旧凯恩斯学派;按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在众多的西方经济学派、经济著作、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中, 有些是相互补充的, 有些则是相互对立的, 如持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观点在分析方法上不同, 但最终却得到相同的结论。
3. 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具有普遍性。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 具有普遍性。其中的供求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理论等对所有的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4. 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具有多样性。
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广泛运用数学推导和数学模型来加以论证, 多为实证分析。在基本理论的论述中多将预言逻辑分析方法与数学分析方法相结合, 既有抽象的概念, 又有形象的图像;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分析, 特别是边际分析和均衡分析。
5. 西方经济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如何解决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的问题, 进一步地说, 它研究的是市场机制条件下经济运行状态及政府、厂商和消费者的经济行为, 并提出一些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管理方法。因此, 西方经济学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学习西方经济学可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
二、学习西方经济学应该避免的误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中国高等学校经济系以及工科院校的管理系陆续开设了西方经济学课程, 这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 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但中国现行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 大多是以现行的西方主流经济学为基础编写而成, 只包括整个资产阶级经济学学说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由此导致了中国大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时产生一些误区。比如:忽视西方经济学的阶级性和忽视西方经济学的局限性等等。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前,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认为西方经济学等于资产阶级理论, 等于反动的理论, 而采取一概否定, 一概排斥的态度, 往往在没有弄清问题情况下, 就不加分析地进行批判, 严重阻碍了人们的学术视线, 败坏了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这不是科学的学习态度。然而, 如今, 却又出现了另一种倾向, 即本文提出的两个误区。更有甚者, 有的教师和学者认为西方经济学是唯一的现代经济学, 应以西方经济学来改造、代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主张全盘地接收, 全盘照抄, 完全成了西方经济学说的俘虏。这同样不是科学的态度。在学习西方经济学时, 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 实事求是地对待西方经济学, 只有这样, 才能认清什么是正确的, 什么是错误的, 什么是可以借鉴的, 什么是应该摒弃的, 避免走入学习的误区。
三、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特点与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
1. 学科流派众多, 学生难于区分差别。
西方经济学是中国高校经管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经济学在产生之后在各个方面取得长足的发展, 各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和现实发展得以紧密结合, 关于同一经济问题, 不同的学派也给予不同的解决方案。但是对于中国传统教育培养的高校学生, 也很难理清思路去辨别哪种理论是主导的, 这就对学生的课后阅读和对理论体系的把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 研究方法多样, 学生难于理解掌握。
与其他经管类课程不同,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多样, 它包括:实证分析、规范分析、数理公式分析、几何模型分析等等。实际上, 该门学科大体上分成三种层次:经济学原理或经济学基础、中级微宏观经济学、高级微宏观经济学。层次越高理论体系中包含的数理知识和模型说明就越多, 历届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大多产生在经济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领域。这对首次接触到经济学的高校学生同样是个考验, 因为同学们在从前的学习中已经习惯文和理的区别, 把二者有机的结合是一个大的挑战, 一旦对数理模型失去信心, 经济学是学不好的。
3. 理论体系庞杂, 初学者难于分清脉络。
西方经济学涉及到微宏观两个大的门类, 而两个主要门类之下有划分成诸多的章节, 实际上作为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涵盖了几乎所有其他专业课的基础知识, 比如:微观经济学包括消费者需求理论、生产者理论、效用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微观经济政策等;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总量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理论等。如此多的理论体系让学生在一次的教学周期内掌握, 融会贯通, 分清知识脉络, 学生的学习压力是非常大的。
4. 知识体系更新迅速, 教师难于及时调整。
由于经济学的学科特点, 要求相关的理论知识必须和现实的发展紧密结合, 才具有生命力, 所以该门课程的理论体系相比其他学科更新较快。国外的西方经济学的教材几乎每一两年就要再版, 例如,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的经济学, 已经发行到了第十七版;哈佛大学教授格利高利·曼昆1995年的《经济学》著作, 被称作“最受欢迎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已经发行了第五版, 几乎两年就会改换版本。这种版式的调整包含了案例的不断更新和理论知识的改动与补充。任课教师必须要及时掌握知识点的更新、新理论的补充及案例的调整。
四、改进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想法:
1. 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
网络里面有丰富的资源, 有大量的西方经济学学习资料和各种各样的案例, 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可以使枯燥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和生动的经济实践联系在一起。
2. 加强和完善中国经济学案例教学体系。
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其教学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 经济学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和分析技巧, 而且, 更重要的是, 要使学生能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现实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建立科学合理、并能给予案例教学以充分重视的经济学教学体系, 是全面完成经济学教学目标和培养经济学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因此, 对加强和完善中国经济学案例教学提出如下设想:一是明确经济学案例的选编原则;二是科学划分经济学案例的不同类型;三是科学组织经济学案例教学。
3. 素质教育与西方经济学教学结合:
(1) 素质教育要求西方经济学教学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2) 素质教育要求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3) 素质教育要求西方经济学课程考试制度的改进。
4. 西方经济学教学中既要进行静态分析又要进行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的基本区别在于, 前者不考虑时间因素, 而后者考虑时间因素, 换句话说, 静态分析考察一定时期内各种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而动态分析考察各种变量在不同时期的变动情况。静态分析主要是一种横断面分析, 不涉及时间因素所引起的变动。把均衡分析与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三种分析工具:静态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均衡分析和动态均衡分析。静态分析要说明各种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的条件, 比较静态均衡分析要说明从一种均衡状态变动到另一种均衡状态的过程, 动态均衡分析则要在引进时间因素的基础上说明均衡的实际变化过程。
五、注意西方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西方经济学与众多相关学科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而且它与其他很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使得西方经济学不仅仅成为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的基础课, 对其他很多学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西方经济学与数学:
西方经济学以数学为工具, 大量采用数学的分析方法, 尤其是边际的分析方法。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边际”讲清楚了, 这样所有边际的概念, 像边际效用、边际成本、边际收益、边际产量等核心概念就很容易理解了。
2. 西方经济学与心理学: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的经济活动的社会科学, 人的心理在经济决策中占有重要地位。比如, 微观经济学中的效用论、宏观经济学中货币市场关于货币的需求动机理论等等都和人的心理密切相关。讲清楚人的心理特征对于理解这些内容具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白韬哲.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J].辽宁工学院学报, 2004, (3) .
[2]刘西平.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探讨[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 (1) .
古代东西方政治文明复习指要 篇3
高考真题解析
例1(2010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解析:该题是一道历史地理常识题,难度不大,因为有关中国各省的简称及其渊源,考生在初中地理中就系统学过,现实生活中也时常遇到,理应是高中学生已具备的历史地理常识。同时,西周主要封国也是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实际上,初中学生就已经学过了)。不过,本题构思巧妙,考生如果不清楚这些省份的简称,就难以作出正确选择。因为,河南与河北、湖南与湖北、山东与山西,西周时代都有诸侯国的存在。正确答案为c。
例2(2010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解析:该题综合考查考生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理解。郡县制下的“公天下”,与分封制下的“家天下”是相对的。中国从夏朝开始,即所谓“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礼记·礼运篇》)。在分封制下,无论是周王,还是各地的诸侯、大夫和士,都是以血缘为纽带,依据宗法关系传承,“国”与“家”连为一体。郡县制则不同,除皇帝外,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吏都由皇帝任免,其任免的重要标准就是“才干与政绩”。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就很容易误选A或c。正确答案为D。
考向觅踪
从新课程高考实施以来,在历年高考中都有涉及本专题内容的试题出现。分析近三年历史新课程高考的命题情况,2011年高考本专题的考查趋势为:
第一,从试题考查内容上看,本专题会重点关注:①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试题将突出考查考生对分封制、宗法制、郡县制、中央集权制、三省六部制、内阁制等制度的准确理解。②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将突出考查民主改革的措施、制度特点、阶级实质和历史影响。③对古代罗马法的考查。将会放在对不同时期罗马法的内容和实质的考查上。
第二,从试题能力要求上看,一是本专题不会考查纯记忆性的内容,而主要考查学生在识记的基础上,是否能准确理解所学基础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新情景中的问题。如通过对分封制、宗法制的理解,认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透过中央集权制度不同时代的主要内容、演变的原因和结果,认识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规律及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透过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和罗马法的理解,辩证地认识其历史地位和影响。二是要注意命题者将东西方政治文明进行比较考查。这类试题,往往能从人们意想不到的角度命制,令人耳目一新。如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与中国分封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明代内阁制的比较,罗马法与秦律的比较,东西方自然环境与政治制度差异的关系等。
复习策略
策略一:分清以下易混淆历史概念
1分封制与郡县制。
分封制与郡县制是中国古代两种重要的政治制度,由于种种原因,同学们对这两种政治制度往往混淆不清,在实际考试中常常出错。
例1(2008年高考广东文基卷)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
A.实行了内阁制
B.设立了军机处
C.实行了分封制
D.郡县制受到挑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朝政治制度,即分封制与郡县制同时并存的理解。当年不少学生因对历史上的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内涵及前因后果缺乏准确理解,故错将D项“郡县制受到挑战”作为正确答案。在错选的学生看来,明朝因分封诸子,造成了藩王坐大的局面,破坏了郡县制,这是燕王朱棣能起兵夺取帝位的根源。本题答案为c。
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从分封制设计方案来看,周王对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的分封不是无条件的,而是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旨在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从本质上看,分封制作为国家制度,属于上层建筑,它将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己统治有机结合起来,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在当时较好地解决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巩固了周朝的统治,扩大了疆域,促进了诸侯国社会历史的迅速发展。但分封制是建立在落后的生产力和经济基础(井田制)之上的,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井田制的瓦解,加之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必然走向崩溃,并逐步为郡县制所取代。郡县制相对于分封制来说,其最大特点就是破除了按血缘亲疏分配和世袭政治权力的做法,郡县长官统一由王(皇帝)任免,只享受国家俸禄,无世袭特权,在辖区内行使行政管理权,即负责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等。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郡县制,分封制基本上退出了中国历史舞台。明太祖为巩固统治,将众多的子孙分封到全国各军事重地,以“夹辅王室”。这些藩王拥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和军事指挥权,虽起过屏藩王室、翼卫朝廷的作用,但也为后来的藩王作乱埋下了隐患。实际上,分封制到明朝已经没有其存在的经济基础,引发动乱是必然的,同时它也无力挑战当时的郡县制。正因为如此,朱棣上台后,与建文帝一样,继续削藩,以巩固统治。
2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是同学们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最容易混淆的历史概念之一。
例2(2008年高考山东文综卷)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是否准确理解唐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下各机构职能与行政效率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就是考查三省六部的行政效率。本题学生最容易误选D,因为在一些学生看来,机构越简化、决策人越少,行政效率就越高。实际上“效率”,不仅仅是行政速度。更重要的是“只有正确的才是最有效的”。“简化机构,总揽于上”总体上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但如果缺乏一定的制约,就容易导致错误决策,带来灾难性后果,根本无效率可言。本题答案为B。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萌芽于战国,确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强化于宋元,到明清达到顶峰,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一个复合概念,君主专制主义主要是指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国最高统治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中央集权则是指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分配关系,强调中央对地方拥有统帅权,地方听命于中央。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權制度在中国历时两千余年,既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也是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统治地位逐步确立,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保证小
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新兴的地主阶级为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保护其土地所有制度,需要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同时,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称雄,周天子无能为力的局面给后世以深刻的历史教训。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后,为巩固国家统一,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以法家理论为指导,借鉴商鞅变法成功实践,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最终消失,主要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外来影响的必然结果。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必然要求废除阻碍其发展的专制制度;政治上,力量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要求参政议政,废除专制制度。同时,西方列强入侵和资本主义政治思想传人,客观上冲击了中国的专制制度,并为建立新制度提供了模式。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封建社会前期,如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政府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文化建设,有利于推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等。其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封建社会后期,如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政治上,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阻碍了科技的创新和文化的进步。
策略二:辩证认识古代希腊民主与罗马法的作用与影响
1古代雅典民主制度不比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优越。
例3有位史学家在评论古希腊城邦的成就时说:“不应看它没能做到什么,而应看它做到了什么。”从这一观点出发,你对雅典民主的认识是()
①雅典民主重视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就②雅典民主创造了法治基础上的议会制、选举制等民主形式,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③实现了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的设想,与同期其他文明的专制制度相比是巨大的进步④雅典民主是公民政治,激发了公民的主人翁精神,但外邦人、奴隶等被排除在外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⑧④
D.①②③④
这是某地高考复习的一道检测题,被选人了多种复习资料。许多学生认为选项中③的表述是正确的,甚至有些教师在评析该题时,都想当然地认为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民主代替专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因而③的表述是正确的。这说明在我们的教学中存在明显的价值错位。有的学生乃至教师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采取否定和批判的态度,而对古希腊(尤其是雅典)的民主制度则全盘肯定甚至赞赏有加,这是不可取的。本题答案为A。
我们应该学会历史地看待不同时期的制度文明成果,认识到专制与民主都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无论中国的中央集权体制还是雅典的民主制度都是那一时期、那一区域的人们创造的管理国家的文明成果,是当时社会条件、自然环境和生产力水平的产物,因而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中国与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模式使其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得以确立。古代希腊山多地少、港湾岛屿众多的海洋性地理环境,形成了发达的商品经济,这种经济要求公平自由民主,而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也为实行民主政治创造了必要的前提,希腊民主制由此逐步得到发展。古代中国则区域广大、土地辽阔,逐渐形成了具有分散性特征的农耕经济,这种经济属性要求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来维系,因此形成了相应的专制政治。两种政治制度各有利弊:古代中国强有力的君主集权,对于组织大规模工程建设、有效抵御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和国家的统一、保持文明发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个人统治容易导致专制独裁,产生暴政和腐败。钳制思想,阻碍新兴经济因素成长,从而成为束缚人民自由和社会进步的障碍。古希腊实行公民政治,使公民有了自由发挥才能的空间,思想空前活跃;但无条件限制的全体公民集体统治,也会造成多数人的“集体暴政”,而这正是古希腊文明衰落的原因之一。总之,不论是古希腊民主制度还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都是各自“国情”下的产物,都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不存在孰优孰劣之论。
2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古代希腊,以雅典为代表的奴隶制民主政治保证了公民一定程度的自由,对当时和后世历史产生过深刻影响。在当今追求民主自由的时代,我们必须全面准确理解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不能机械地拿今天的民主政治去套雅典的民主政治。
例4(2008年高考宁夏文综卷)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着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A.全体奴隶主
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男性
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
古代雅典民主是“男性公民的俱乐部”,揭示了古代雅典并不是所有人都享有民主权利,至少在雅典生活居住但没有公民权的外邦人、奴隶、未成年人、妇女等,他们是不享受民主权利的。我们如果对雅典民主没有全面准确的理解,就很容易错选B或D。本题答案为c。
我们在学习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雅典民主制度的形成经历了较长的历史过程,其中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达到了顶峰。
第二,雅典民主政治辉煌一时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首先,为应对激烈的竞争,防范外敌,争夺异邦的财富和奴隶,雅典统治者采取此种形式以集聚智慧与力量。其次,是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雅典面向海洋,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公民的出身多源自小农和小作坊主,且是军队的支柱。出身高等级的官吏必须重视他们的情绪和呼声。最后,希腊文明的成就还受益于许多客观条件:奴隶劳动、东方文化、地中海、古代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都影响了希腊文明。
第三,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有四点:一是主权在民,体现在国家权力结构上是:①公民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构;②年满20岁的男性公民均可参加公民大会;③公民具有对官员和法律的实际控制权,他们通过法院实现这一权力,法院是属于全体公民的;④雅典公民轮番而治。雅典政治向全体公民开放,官职不再受财富和门第的限制。二是重视对权力的制约。这种权力制约主要是城邦的公民集体对官吏的监督和制约。三是法律至上:雅典严格实行法治,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四是公民意识,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由于任用官职不再受财产和门第的限制,人人皆可以为政,贵族和平民的对立状态终于消逝了,统一的公民集体形成了。关心雅典、参与政治、轮番而治,是雅典人心目中神圣的事;城邦至上、政治为本,成为雅典人的共识;公民称号和公民权,对于雅典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第四,雅典民主政治有著明显的缺陷:一是少数男性参与,妇女无政治权利可言,广大奴隶受到压迫,外邦人不大可能成为公民,下层公民迫于生计无暇顾及城邦的政治生活。二是奴隶制的存在及规定公民不得沦为奴隶,导致
公民日益贪图享乐,还追随政客以图私利,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最终,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突破了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
3罗马法的演变与影响。
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对后世影响广泛而深远。但由于法律本身的抽象性与广泛性,使学生对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往往缺乏全面和准确地把握,从而造成在考试中频频失误。
例5,(2008年高考江苏历史卷)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
①注重保护私有财产②重视维护平民利益③被迫改善奴隶处境④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罗马法内容的本质理解。由于学生对罗马法内容的演变缺乏全面掌握与准确理解,当年误选A、B、D三项的都有。本题正确答案为c。
这里,笔者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罗马法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由贵族组成的十人委员会制定的法律镌刻在十二块铜板上发表,称为《十二铜表法》,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利益。二是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公元前3世纪中期之前,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公民法。它具有明显的狭隘性。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罗马法演变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称为“万民法”。这里的“万民”,并不是罗马帝国境内所有人的统称,而是指罗马帝国境内所有的自由民,即原有的罗马公民和外邦(自由)人。万民法取代公民法,协调了罗马人与外邦人之间的关系及外邦人相互之间的关系,对于在庞大帝国内维系、协调各地区的民族关系和社会矛盾也起了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例5中的选项③“被迫改善奴隶处境”不在罗马法的司法实践完善之列。三是从零散到形成完整体系:6世纪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在位时,成立专门的委员会编纂罗马法,形成了法律汇编,统称《民法大全》,它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第二,罗马法对罗马帝国的维系和稳定起了重要作用:①为皇帝和元老院的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②它维护奴隶制度,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巩固了帝国的社会基础。③它顺应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对公民平等权利予以理论上的承认;对私有财产加以保护,以笼络上层阶级。④帝国还建立了大量自治市,把罗马法律和政治制度推向帝国的每一个角落,进一步稳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但罗马法也有其明显的局限性。罗马法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工具,奴隶被当做私有财产,没有任何权利,不能体现真正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函授《西方经济学》复习题 篇4
1.需求量和价格所以反方向变化,是因为()。
A、替代效应的作用 B、收入效应的作用
C、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同时发挥作用 D、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不发生作用 2.下列哪些情况导致商品需求量的变化,而不是需求的变化()。A、消费者收入的变化 B、生产者的技术水平变化 C、消费者预期该商品的价格将上涨 D、该商品的价格下降
3.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
A、不可排序的 B、可以排序的 C、不可确定的 D、可以计量的 4.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
A、平均产量递增 B、平均产量递减 C、平均产量不变 D、平均产量最大 5.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10
·
(Q为产量,L和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则()。
A、生产函数是规模收益不变 B、生产函数是规模收益递增 D、生产函数是规模收益递减 D、企业处于外部不经济阶段
6.已知:消费额=6亿元,投资额=1亿元,间接税=1亿元,政府用于商品和劳务的支出额=1.5亿元,出口额=2亿元,进口额=1.8亿元。则()。
A、NNP=8.7亿元 B、GNP=7.7亿元 C、GNP=8.7亿元 D、NNP=5亿元
7.如果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为300亿元,投资为400亿元,平均储蓄倾向为0.1,那么在两部门经济的情况下,均衡收入水平为()。
A、770亿元 B、4300亿元 C、3400亿元 D、7000亿元
8.假定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所表示的均衡国民收入还低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根据IS—LM模型,如果不让利息率上升,政府应该()。
A、增加投资 B、在增加投资的同时增加货币供给 C、减少货币供给量 D、减少投资的同时减少货币供给 9.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会导致()。
A、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利率的提高 B、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息率提高 C、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利率降低 D、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息率降低 10.菲利普斯曲线是表示()关系的曲线。
A、通货膨胀率与利息率 B、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 C、预期利润率与利息率 D、预期利润率与失业率 1.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根本区别是()。A、研究方法的不同 B、研究对象的不同 C、研究范围的不同 D、研究主体的不同
2.当某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同时增加后,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将()。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法确定 3.某类电影现行平均票价为4元,对该类电影需求的价格弹性为-1.5,经常出现许多观众买不到票的现象,这些观众大约占可买到票的观众的15%,采取以下何种方法,可以使所有想看电影而又能买得起票的观众买到票?()。
A、电影票价降价10% B、电影票价提价15% C、电影票价提价10% D、电影票价降价15% 4.如果增加4单位X商品,减少1个单位Y商品,消费者的效用不变,那么,以X商品代替Y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
A、4 B、1 C、0.25 D、0.5 5.当总产量达到最大时()。
A、边际产量为正 B、边际成量为负
C、边际产量为零 D、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
6.如果增加1单位产品所增加的边际成本大于产品增加前的平均成本,那么在产品增加后平均成本将()。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能确定 7.在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短期内继续生产的最低条件是()。A、AC=AR B、AVC≤AR C、AVC≥AR D、MC=MR 8.已知某国的资本存量在年初时为2000亿元,该国在本年生产了500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扣是300亿元。这样,该国在本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
A、500和200亿元 B、2500和2200亿元 C、500和300亿元 D、2300和2500亿元
9.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引起()。A、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C、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10.当法定准备率为20%,商业银行最初所吸收的存款为3000货币单位时,银行所能创造的货币总量为()。
A、2000货币单位 B、8000货币单位 C、15000货币单位 D、6000货币单位 1.需求规律说明()
A、药品的价格上涨会使药品质量提高 B、计算机价格下降导致销售量增加
C、丝绸价格提高,游览公园的人数增加 D、汽油的价格提高,小汽车的销售量减少 2.若某商品的价格上升2%,其需求量下降10%,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A、缺乏弹性的 B、富有弹性的 C、有单位弹性的 D、具有无限弹性 3.假定商品X的价格为10元,商品Y的价格为20元。如果消费者从这两种商品得到最大效用时,商品X的边际效用是2,那么商品Y的边际效用应该是()。
A、2 B、3 C、4 D、5 4.生产出的产品产量与()之间的关系叫做生产函数。A、价格
B、收益
C、生产要素
D、利润
5.已知产量为100单位时,总成本为1000元,产量增加到102单位时,平均成本等于10元,那么,边际成本等于()。
A、5 B、10 C、15 D、20 6.在哪种情况下一个完全竞争厂商处于短期均衡()。A、AVC=MC B、AC=MC C、P=MR D、P=MC 7.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测定一定时期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量的是()。A、国民收入 B、国民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净值 D、可支配收入总和 8.在以下几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MPC=0.6 B、MPS=0.1 C、MPC=0.75 D、MPS=0.3 9.IS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
A、使投资等于储蓄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B、使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的货币量
C、使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货币量 D、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收入
10.要消除通货紧缩缺口,中央银行应该在公开市场上()。A、卖出政府债券 B、买进政府债券 C、既不买进也不卖出政府债券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经济物品是指()。
A、对人们有用的物品 B、十分稀缺的物品 C、可以自由取用的物品 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2.其他条件不变,牛奶价格下降将导致牛奶的()。
A、需求下降 B、需求增加 C、需求量下降 D、需求量增加 3.预算线的位置和形状取决于()。A、消费者收入 B、商品的价格
C、消费者的偏好 D、消费者的收入与商品价格
4.如果要使平均总产量达到最大,则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应该使()。A、总总产量达到最大 B、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 C、边际总产量是正数 D、边际产量为零
5.已知产量为100单位时,总成本为1000元,产量增加到102单位时,平均成本等于10元,那么,边际成本等到于()。A、5 B、10 C、15 D、20 6.正常利润是()。
A、经济利润的一部分 B、经济成本的一部分 C、隐含成本的一部分 D、B和C都对
7.LM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达到均衡。
A、商品市场 B、货币市场 C、内部市场 D、外部市场 8.总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的原因是()。
A、政府支出的减少 B、货币供给量减少 C、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D、私人投资减少 9.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A、通货膨胀导致失业 B、通货膨胀是由行业工会引起的 C、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负相关 D、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正相关 10.公开市场业务是指()。A、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B、商业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 C、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对商业银行的贷款 D、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
1.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根本区别是()。A、研究方法的不同 B、研究对象的不同 C、研究范围的不同 D、研究内容的不同
2.当某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同时增加后,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将()。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法确定
3.若某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为负,则该商品为()。A、正常商品 B、低档商品 C、奢侈商品 D、吉芬商品
4.如果增加4单位X商品,减少1个单位Y商品,消费者的效用不变,那么,以X商品代替Y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
A、4
B、1
C、0.25
D、0.5 5.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
A、平均产量递增 B、平均产量递减 C、平均产量不变 D、以上都不正确
6.在短期内随产量的变动而发生变动的生产费用称为()。A、固定成本 B、总成本 C、边际成本 D、可变成本 7.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个人收包括()。
A、社会保险金 B、公司所得税 C、公司未分配利润 D、转移支付
8.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认为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决定于()。A、总收入 B、总投资 C、总需求 D、总供给 9.IS曲线向右移动是由于()。A、政府支出减少 B、税收的增加 C、自发投资的减少 D、储蓄的减少 10.挤出效应存在的最重要原因是()。A、税率上升 B、税率下降 C、利率上升 D、利率下降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经济物品是指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2.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是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3.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下调会使经销者的总收益增加。()4.总效用是衡量物品价值量的重要尺度。()5.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效用仅取决于他的收入。()
6.在只有一种可变投入的条件下,当边际产量下降时,总产量也下降。()7.产出既定成本最小的两种可变投入要素组合的均衡条件是: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种要素的价格之比。()
8.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无须降价也能把产品卖出去,所以,他不会采取降价行动。()9.消费曲线的位置和形状一旦确定,那么,储蓄曲线的位置和形状也就随之确定。()10.如果挤出效应是100%,财政政策就是无效的。()
1.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前提是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2.2007年某国的失业率超过8%,这一命题是规范经济学的命题。()3.在商品过剩的条件下,卖者之间的竞争会压低价格,买者之间的竞争会抬高价格。()
4.若商品X和商品Y的交叉弹性是-2.1,则这两种商品是替代品。()5.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每一点,都代表两种物品一种组合,不同的这些组合给消费者提供的满足程度都是不同的。()
6.当边际产量递增时,总产量将以递减的速率上升。()
7.长期固定成本与长期可变成本的区别在于它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8.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乘数越小。()
9.如果只考虑自发投资并假定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不受国民收入的影响,那么,总需求曲线与消费曲线平行。()
10.如果处于流动性陷阱的利率区域,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1.微观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研究资源利用问题。()2.假定供给不变,需求增加,则会引起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增加。()3.假定某商品价格从4元下降到3元,需求量从6单位增加到8单位,其卖者的总收益将会增加。()
4.两条无差异曲线的交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对于不同的消费者有相同的效用。()5.两种要素A和B的价格如果相等,则产出量一定时,最低成本支出的要素投入组合将决定于等产量曲线斜率为-1之点。()
6.短期边际成本的变动取决于可变成本。()
7.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的最终产品价值。()8.储蓄是指居民将钱存入银行。居民购买债券、股票不是储蓄。()
9.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表示投资、储蓄、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这四个变量都相等。()
10.为了抑制通货膨胀,财政政策的运用是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
1.如果从研究方法来划分,西方经济学可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2.在任何情况下,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都是反方向变动的。()3.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任一点所决定的要素组合为最佳要素组合。()4.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必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5.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不能影响市场价格,他只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6.按支出法来计算,政府的转移支付是国民生产总值构成中的一部分。()7.在二部门经济中,如果投资大于储蓄,那么,总需求将小于总供给。()8.LM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
9.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的过度增长都会导致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10.充分就业是指没有失业。()
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中既相互区别又互为前提、彼此补充的两个分支学科。()
2.需求的价格弹性强调的是需求对价格的相对变化而不是绝对变化。()3.边际效用分析是以序数效用为基础的。()
4.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两点所代表的两组商品组合,对于不同的消费者有相同的效用。()
5.在只有一种可变投入的条件下,当边际产量下降时,总产量也下降。()6.长期固定成本与长期可变成本的区别在于它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7.投资的增加或减少会通过乘数作用引起国民收入多倍的增加或减少。()8.计入GNP的只能是出口而不是净出口。()
9.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不仅要以I=S为条件,而且还要以L=M为条件。()10.为了摆脱经济衰退,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加有效。()
三、简答题
1.经济学是如何产生的?
2.为什么有的商品可以实现薄利多销,而有的商品则不能? 3.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是什么?
4.什么是凯恩斯的三大“基本心理规律”?
5.中央银行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是什么?
1.运用机会成本说明资源的有效配置。2.均衡价格是怎样形成的?
3.运用弹性理论说明“谷贱伤农”的道理何在?
4.短期生产函数中,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的关系如何? 5.GNP、NNP、NI、PI、PDI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1.需求和需求量的区别在哪里?。
2.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说明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3.什么是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4.消费函数的特点是什么?
5.政府常用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有哪些?
1.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2.简要说明引起需求变动的因素。3.短期成本的变化规律有哪些?
4.为什么在商品市场上利息率与国民收入成反方向变动? 5.在西方有哪些对付通货膨胀的方法?
1.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对生产者的总收益有什么影响? 2.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和规模收益规律的内容和区别是什么? 3.为什么只有在MR=MC时,厂商才能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4.西方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成因的分析有哪几种类型?
5.按照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解释,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计算题(要求列出计算步骤和答案。)
1已知厂商的短期总成本函数STC=0.04Q³-0.8Q2+10Q+5,求最低平均可变成本。
2假定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I=150-6r,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
⑴求IS和LM曲线方程
⑵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3假定某商品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分别为:P=120-3Qd P=5Qs ⑴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⑵求该商品均衡点的需求和供给弹性。
24已知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2/3L³+10 L,其中L为雇佣工人的数量。求企业劳动投入的合理区域。
5已知消费函数为c=60+0.8y,投资为自主投资I=50,求:(1)均衡的国民收入y为多少?
(2)如果投资变为I=100,均衡的国民收入变为多少?(3)本题中投资乘数k为多少?
五、论述题(两题任选1题。)
1.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解释平均成本变动的规律。2.为什么在货币市场上利息率与国民收入呈同方向变动?
1.试述理性的生产者是如何组织生产的?
2.用IS-LM模型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使用。
1.为什么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 2.试述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
1.论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及其对管理的意义。2.试论西方需求管理理论的宏观经济政策。
西方经济学习题 篇5
一、填空题
1、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 资源 配置,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 资源利用。
2、供求定理说明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 同方向变动,供给的变动与均衡价格 反方向 变动。
3、假定商品X和Y是互为替代品,当商品Y价格下降的时 候,商品X的需求量将 减少,需求的交叉弹性是 正 值。
4、当某种商品的消费量逐渐增加的时候,消费者所得到的总效用随之 增加,边际效用趋于 递减。
5、在寡头垄断的条件下,生产某种商品的厂商可以通过 合谋的方式制定价格。
6、等产量曲线的切点的集合称为 生产契约曲线。
7、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贫富差距的系数是___基尼系数_________,其数值越大,反映了该国家或地区贫富差距越______大______;衡量一个家庭或国家的贫富程度的系数是________恩格尔系数____,其数值越大,反映了该家庭或国家就越___贫穷_________。
8、我们平常在普通的市场上常见到的物品都属于“私人物品”,其有两个鲜明的特点:__排他性__________、_____竞争性_______。
9、在资产的未来收益为一定的条件下,利息率越高,资产在现在贴现值就越 小。
10、货币政策的三个工具分别是 公开市场业务,调整贴现率、和 调整法定准备率。
二、单项选择题
1、当羽毛球拍的价格下降时,对羽毛球的需求量将(C)A.减少 B.不变 C.增加 D.视具体情况而定
2、当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同时增加后,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将(D)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法确定
3、若某商品价格上升2%,其需求下降10%,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B)
A.缺乏弹性的 B.富有弹性的 C.有单位弹性的 D.具有无限弹性
4、若某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为负,则该商品为(B)A.正常品 B.低档品 C.必需品 D.奢侈品
5、若消费者张某只准备买两种商品X和Y,X的价格为10,Y的价格为2。若张某买了7个单位X和3个单位Y,所获得的边际效用值分别为30个单位和20个单位,则(C)。A.张某获得了最大效用
B.张某应当增加X的购买,减少Y的购买; C.张某应当增加Y的购买,减少X的购买 D.张某想要获得最大效用,需要借钱
6、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A)
A、平均产量增加; B、平均产量减少; C、平均产量不变; D、平均产量达到最低点;
7、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是Q=10L1/2K1/2(Q为产量,L和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则(A)
A.生产函数规模收益不变; B.生产函数规模收益递增; C.生产函数规模收益递减; D.企业处于内部经济阶段;
8、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是因为(D)A.外部经济问题 B.内部经济问题 C.规模收益问题 D.边际收益(报酬)问题
9、厂商获取最大利润的条件是(B)A.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差额为最大 B.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C.价格高于平均成本的差额为最大 D.价格高于平均变动成本的差额为最大
10、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内继续生产的最低条件是(B)A.AC=AR B.AVC=AR C.AVC>AR或AVC=AR D.MC=MR
11、假如一个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不能弥补可变成本,为了减少损失,它应该(D)
A、减少生产; B、增加生产; C、提高价格; D、停止生产
12、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市场价格处于厂商的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则厂商将(C).A.不能获得最大利润; B.亏损;
C.获得正常利润 D.无法确定厂商的利润状况
13、边际收益产品(MRP)是衡量(C)。A.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导致的总收益(TR)的增加量 B.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导致的总成本(TC)的增加量 C.增加一单位投入要素引起的总收益(TR)的增加量 D.增加一单位投入要素引起的总成本(TC)的增加量
14、经济租金是指(A)A.因垄断而产生的收益 B.因竞争而生的收益 C.仅指土地的租金 D.以上都错
15、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C)
A.要素生产的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B.投入越多,产出越大,从而产品价格越低; C. 要素的边际产品递减; D.要素所生产的产品的需求减少
16、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是由于(B)
A 物价水平上升; B. 最终产品与劳务增加 C失业率上升; D. 存在温和的通货膨胀
17、LM线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使(A)A、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B、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C、产品需求等于产品供给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D、产品需求大于产品供给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18、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量减少会引起收入(D)A.增加、利率下降; B.增加,利率上升; C.减少,利率下降; D.减少,利率上升;
19、根据IS-LM模型,总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的原因是(C)A.名义货币量不变,物价水平上升 B.名义货币量不变,物价水平下降
C.名义货币量与物价水平都不变,府购买增加 D.名义货币量与物价水平都不变,政府购买减少 20、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C)A 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B 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
C 同时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D 充分就业和公平。
三、判断题
1、交叉弹性等于-3,说明两种商品是互补品。(对)
2、在交叉弹性系数为2.5的两种商品之间,存在互补的关系。(错)
3、水平线的需求曲线的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是无穷大。(对)
4、政府给定的价格使得商品的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则该价格为支持价格。(错)
5、边际效用等于总效用与商品价格之比。(错)
6、达到消费者均衡时,各种商品提供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相等。(错)
7、吉芬商品一定是低档品,但低档品不一定是吉芬商品。(对)
8、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对)
9、等产量曲线的切线的斜率等于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
10、垄断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是同一条曲线。(错)
11、垄断企业无论何时都可以获得经济利润。(错)
12、市场一般来说可以划分为商品市场,要素市场和金融市场。(对)
13、公共物品是市场提供的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非的物品和劳务。(错)
14、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负,则边际消费倾向大于1。(对)
15、IS曲线右移动会增加总需求并降低利率。(错)
16、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是繁荣、萧条、衰退、复苏。(错)
17、奥肯定律描述的是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反向变化关系。(错)
18、在哈罗德模型中,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总是一致的。(错)
19、在充分就业条件下,如总收入小于总支出,这可被认为储蓄大于投资。(错)
20、失业率就是劳动力与人口总数之比。(错)
四、计算题
1、已知:某人月收入为1200元,全部花费在X和Y两种商品上,他的效用函数为U=XY,X的价格为20元,Y的价格为30元。
求:(1)为获得最大效用,他购买的X和Y各为多少?(2)货币的边际效用和他获得的总效用各为多少?
2、假设某产品的边际成本函数为MC=3Q2+5Q+80,当生产3单位产品时,总成本为292。
试求:总成本函数、平均成本函数和可变成本函数。
3、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C=30+0.8Yd,税收T=50投资I=60,政府支出G=50,净出口函数NX=50-0.05Y 求:(1)均衡收入;(2)在均衡收入水平上净出口余额。
4、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货币供给为M=200,消费C=90+0.8Yd,税收T=50,投资I =140-5r,政府支出G=50, 求:(1)导出IS和LM方程
(2)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五、简答题
1、商品需求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对商品需求具有何种影响?
2、什么是供求定理?
3、说明交叉弹性的经济意义。
4、画图说明SAC、SMC、AVC之间的关系。
5、什么是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为什么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6、为什么MR=MC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厂商确定产量的基本原则?
7、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是什么?
8、试述GDP、GNP、NNP、NI、PI和DPI之间的关系。
9、为什么说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10、什么是总供给函数?说明总供给曲线的通常形状。
六、论述题 1、17世纪英国有一位统计学家Gregory King 说过,谷物越多,其货币价值就越低。我国古代也有“谷贱伤农”的说法,即粮食丰收反而会带来农民收入的下降,请分析背后的经济学原因,并说明政府在农业领域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西方经济学》复习题 篇6
一、关键概念
经济学
生产可能性曲线
经济人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二、单项选择
1.一个经济体系必须做出的基本选择是:A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 如何生产
C 为谁生产
D 以上都包括
2.“资源是稀缺的”是指:A 资源是不可再生的B 资源必须留给下一代
C 资源终将被耗费殆尽
D 相对于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3.经济学可定义为:A 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 企业赚取利润的活动
C 研究稀缺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的问题
D 个人的生财之道 4.当资源不足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时:A 政府必须决定谁的要求不能被满足
B 必须有一套市场系统起作用
C 必须做出选择
D 价格必定上升
5.选择具有重要性,基本上是因为:A 选择导致稀缺
B 用于满足所有人的要求的资源是有限的C 人们是自私的,其行为是为了个人私利
D 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影响有限
6.稀缺性的主要含义是:A 一个人不应该把今天能买到的东西留到明天来买
B 需要用政府计划来决定资源的应用
C 必须做出选择
D 生活水平会逐渐下降
7.时间:A 不是稀缺资源,因为永远有明天
B 与资源分配决策无关
C 对生产者是稀缺资源,但对消费者不是
D 对任何人都是稀缺资源
8.在美国,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的问题主要是由谁来回答:A 政府
B 生产者
C 消费者和政府
D 消费者和生产者
9.经济学家谈到的“混合经济”是指:A 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相互作用
B 政府和个人都要做出决策
C 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相互作用
D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相互关系 10.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A计算机产业的价格决定
B 通货膨胀率的决定
C 一家光碟厂商的产量水平
D 广告业雇员人数
11.宏观经济学的观点:A 包括对经济个体单位行为的分析
B 研究消费者和厂商如何决策C 是以自上而下的角度分析经济
D 是以自下而上的角度分析经济
12.研究某个厂商、某种产品和单个居民行为的经济学被称为:A 规范经济学
B 实证经济学
C 宏观经济学
D 微观经济学
13.实证经济学:A 把价值判断和意见结合起来
B 主要研究“是什么”
C 不能提供价值判断的标准
D 关注“应该是什么”
14.下列哪一项是实证经济学的说法:A 失业救济太低
B 降低失业比抑制通货膨胀更重要C 医生挣的钱比蓝领工人多
D 失业救济太高
15.规范经济学:A 关注并做出评价
B 描述经济如何运行
C 预测行动结果
D 有助于作出评价
16.下列哪一项是规范经济学的说法:A 收入分配中有太多的不平等
B 通货膨胀率用于衡量物价变化水平C 去年计算机的价格是2000美元
D 通货膨胀率上升了
17.研究一个国家整体经济运行的经济学被称为:A 规范经济学
B 实证经济学
C 宏观经济学
D 微观经济学
18.经济学中的三个主要市场是:A 股票市场、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B 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C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D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19.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价格不发挥哪项功能:A 激励功能
B 权威功能
C 收入再分配功能
D 信息传递功能
参考答案 1-5 CDDCB 6-10 CDDBB 11-15 CDBCA 16-19 ACDB
三、简答题
1.每个经济体系都面临的基本选择有哪些? 2.微观经济学为什么又叫价格理论?
西方经济学教学之我见 篇7
的确,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偏重理论分析但又与实际密切相联的学科。此课程的教学既讲究理论阐述的完美, 富有严密的逻辑, 又强调其分析方法、分析工具在实际中的运用。这一课程特点尤其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方式, 完全摒弃传统的灌输, 以循循诱导、层层启发, 真正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学科的精髓。根据十几年的教学经历, 笔者整理出以下教学的思路。
一、理清概念, 讲透原理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普遍会产生一种既定的思维方式:概念和原理只需要死记硬背就可以了, 而对于其中隐含的意义和前提则不求甚解。这种既定的思维方式禁锢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是学好西方经济学的大忌。因此, 在授课的过程中, 教师必须承担起开启学生理解之门的责任, 对概念和原理的讲解不能满足于停留在肤浅的表面。
首先, 理清概念。依笔者看来, 理清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概念本身、概念之间和概念的延伸。所谓概念本身指准确把握每个概念的关键词及其蕴义, 准确理解概念所包含的前提条件;西方经济学逻辑、结构严谨, 许多概念之间存在着横向的联系, 这种横向的联系往往表现为一组对应的概念, 因此一个概念的准确把握连带着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如对“需求”的准确理解有助于“供给”概念的良好掌握;至于概念的延伸主要是一个概念纵向的联系, 这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更是无处不在, 如“租金、地租、准租金、经济租”。上述三个方面的概念理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而是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
其次, 讲透原理。学生接受西方经济学的目的就在于掌握其基本原理, 用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分析现实经济问题, 同时为其他财经类应用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而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比较抽象, 在教学中只有讲透了原理, 才能化抽象为具体, 化艰涩为通俗。讲透原理的第一步是让学生接受原理存在的前提条件。在学习中, 学生往往对前提条件带有排斥的态度, 认为远离现实。萨缪尔森曾说过:每一种理论, 不论是物理学的或生物学的或社会科学的, 都会由于过分简单化而歪曲现实。但是, 如果它是个好理论, 它对各种各样经验资料的阐释与理解, 要比它所略去的东西重要得多。应该让学生懂得这个貌似浅显实则深刻的道理。第二步则是充分了解原理存在的前提条件。把前提条件细化并进行剖析, 让学生明了一旦忽略了前提条件, 原理有可能根本不存在;然后在充分把握原理本身的基础上, 与现实结合在一起。生动、具体的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无疑会大大加深和强化对基础原理的掌握和应用。
二、以点带面, 层层渗入
知识“点”的掌握固然重要, 全面的理解更为关键。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是“以点带面, 先易后难, 层层渗入。”
经济学的知识点不是零散的, 各个“点”都是“面”的基础, “点”的掌握目的在于理解整个“面”。有个勤奋好学的学生曾和我交流过她的学习体会, 她认为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就像在地里挖花生, 挖出的并不是一颗花生而是一大串。这个说法看似朴素倒也生动。我觉得知识“点”就如一颗花生, 这颗花生会带出一串花生, 那即为“面”。
笔者认为, “以点带面, 层层渗入”靠的是“启发式”的教学方式, 即启发学生按正常的逻辑思维一步步思考, 自然而然得出某个结论。也就是说, 理论知识从“点”到“面”的跳跃应尽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己推导完成, 此时教师的责任在于倾听和适度引导。学生在比较活跃的气氛中掌握了理论知识, 巩固了知识的“点”, 也进一步提高了思维的宽度和力度。在教学互动中得出的结论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让他们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很好地掌握这门学科。给学生一点时间, 让其思考、讨论、争论, 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思辨过程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三、前后贯穿, 主线明确
西方经济学逻辑体系严密, 各个章节之间可谓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每一个主题都有一条主线, 围绕着主线展开分析和阐述。在教学中清晰的主线脉络相当重要,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面的把握。
以生产者行为理论作例子, 贯穿主题的是利润最大化这一主线, 作为理性的厂商, 以利润最大化为终极目标, 而总利润又是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显然, 从各个角度理解总成本和总收益成为关键之举。就在如此的层层推进中讲授和接受生产者行为理论。
教师在按上述的逻辑推进过程中讲授完一个主题后, 还要适当地对此加以总结。因为我们的教授对象毕竟是大学低年级段的学生, 在授课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的确会根据你的引导进行思考和推理, 但是一旦离开教师的引导, 学生的思维还是比较散乱。因此, 不断重复和强调某一主题的逻辑体系相当重要, 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向大学生传递一种大学学习的理念:进入大学学习知识固然重要, 但掌握一种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更是重中之重。背诵知识点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并非难事, 但如果四年的大学生涯都依赖死记硬背, 即使获得了比较高的分数也是一种不幸。没有观察事物的敏锐, 没有分析问题的思路, 没有较为严密的逻辑, 在现实经济社会中难有成就;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和巩固对某一主题的深入理解。
笔者认为在总结时, 不妨多采用图表形式, 把某一主题的整个脉络体系用一系列的符号、等式、箭头等工具贯穿在一起, 生动、形象、直观的表达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下面是笔者对于消费者行为理论的简要总结图示:
上述简要图示对消费者均衡的两种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 它们的异同之处非常直观地体现了出来。
四、融会贯通, 领悟精髓
所谓融会贯通指的是综合性地掌握西方经济学, 不再立足于理解某个章节, 而是把微观经济学的整个结构体系、宏观经济学的整个结构体系, 微观和宏观结合在一起的整个结构体系融合起来。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把一门学科融会贯通实属不易, 笔者认为除了把概念、原理、主线分析清楚之外, 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进行训练。
首先进行综合性的案例训练。复杂的案例分析需要运用多个概念和原理, 如果是对中国的案例进行分析的话, 情况会变得更为复杂, 由此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考虑到学生的能力, 一个案例可以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进行。开始给出的情况比较简单, 然后不断改变案例中的假设条件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和分析。
其次进行回顾性的分析训练。西方经济学的某些概念、原理、图形具有一定的共性, 在讲述带有共性的知识时, 应尽量诱发学生回顾、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例如在微观中, 从边际效用曲线推导出与之同一的需求曲线, 从边际成本曲线推导出与之同一的供给曲线, 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推导出与之相联的要素需求曲线。它们之间的推导过程相当雷同, 可以说, 只要能充分理解其中一条曲线的推导, 另外两条曲线的推导完全没有问题。因此, 教师一方面要特别重视某个知识面最初知识点的详细讲解, 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另一方面在扼要讲述后续知识点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不断重复和回顾, 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
除此之外, 综合性的习题训练也必不可少。具有综合性、延展性的习题训练无疑是掌握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环节。有些学生对于概念和原理倒背如流, 但对于综合性的练习却不知从何下手, 他们会感到惊慌失措。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只知道点, 不知道面, 缺乏整体的逻辑思维能力。习题训练多了, 思考问题自然也越来越深入了。
摘要: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特点要求教师完全摒弃传统的灌输, 以循循诱导、层层启发, 真正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学科的精髓。理清概念, 讲透原理;以点带面, 层层渗入;前后贯穿, 主线明确;融会贯通, 领悟精髓这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四方面是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基本思路。
西方经济学中的再革命 篇8
但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介绍西方经济学自七十年代以来的最新进展上,而是通过对各种流派的比较分析,从中得出一些很有意义的结论。比如,作者全面分析了凯恩斯主义的兴衰和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兴起的历史背景,以及凯恩斯主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将各种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同凯恩斯主义在分析方法、理论基础、内容、政策主张等各方面进行详尽的对比分析,指出了各自的优点及其缺陷。并且强调指出,虽然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已失去了主流派经济学的地位,虽然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以反凯恩斯主义的面目出现,并在一定程度上革了凯恩斯主义或“凯恩斯革命”的命,但无论是供给学派还是理性预期学派,还都不能完全取代凯恩斯主义,也并没有完全否定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相反,无论是在分析方法还是在政策主张方面,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借鉴了凯恩斯经济学的一些东西。因此,凯恩斯主义的历史作用并没有完全消失,对“凯恩斯革命”的再革命是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一种“否定之否定”,是一种“扬弃”,“它是在新的条件下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一次大的修正和发展”。
全书花了较大的篇幅,重点深入地分析了供给学派的学说、主张及其国家干预理论,并且明确指出,供给学派的经济学说是一种长期的经济增长理论。提出:中国应在理论上实行重大突破和理论创新,建立中国自己的供给学派;并借鉴东西方经验,探讨了中国的问题。作者指出,中国在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过程中,应当坚持“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微、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同时也要改善政府的宏观管理和调节,调整国家干预的内容、方面和手段。作者还充满信心地认为:改革开放十年来,我国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因而我们相信,中国一定会在实践上和理论上创造出“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成功模式,为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应当说明的一点是,在“凯恩斯革命”的“再革命”中,有功者当首推以米尔顿·弗里德曼为首的现代货币主义学派。正是他们,掀起了这场声势浩大的、影响深远的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大革命,并从中分离出现今流行于西方经济学界的理性预期学派。但本书只简略地将货币主义一笔带过,将重点放在对供给学派等的分析上,这是很嫌不够的。除此以外,作者对理性预期学派在近两年的最新进展方面,如对“非均衡模型”和“均衡周期理论”的介绍较少,期望作者今后能有所补充。然瑕不掩瑜,无论是从内容上看,还是从结构、文字特色上看,我们都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独具特色的佳作。
【《西方经济学》复习题】推荐阅读:
西方经济学原理复习题05-16
西方经济学习题及解析07-24
西方劳动经济学05-29
西方当代经济学09-06
西方经济学评析10-12
西方经济学论文07-13
电大西方经济学本科08-30
案例教学西方经济学10-14
独立院校西方经济学08-20
电大考试西方经济学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