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习题及解析

2024-07-24

西方经济学习题及解析(精选7篇)

西方经济学习题及解析 篇1

第一章 导论 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经济学:是指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参见教材P3)

2.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参见教材P4)

3.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参见教材P4)

4.《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亚当•斯密著,1776年出版。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观点,提出了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确了劳动价值和利润来自于剩余劳动的观点;强调经济自由的思想,主张自由放任和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竟争的调节作用;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国富论》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参见教材P8)

5.《就业、利息和货币统论》:简称《通论》,凯恩斯著,1936年出版。在理论上批判了萨伊的“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就业的理论;在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在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并提出财政赤字政策、收入政策、货币政策等三项重要的经济政策。

《通论》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并使凯恩斯经济学开始成为正统经济学,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各国所采用,被经济学界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参见教材P11)

6.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参见教材P16)

7.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参见教材P16)

8.均衡分析:又称为瓦尔拉斯均衡。包括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价格的作用,对个别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即分析商品的需要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相对应,是指在市场上所有商品的供给、需求和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对所有商品的供求均衡状态的分析,后来发展为用数量关系来描述或反映一般均衡状态。(参见教材P17)

9.非均衡分析:是指由于价格的作用,经济运行中不能形成供求相等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即不能形成瓦尔拉斯均衡,而只能使供求双方在偏离瓦尔拉斯均衡的适当位置上的均衡。(参见教材P17)

10.流量分析:是指对流量总量指标的投入产出变化及对其他总量指标的影响等进行分析。(参见教材P18)

11.存量分析:是指对存量的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变动趋势及对其他有关指标影响的分析。(参见教材P18)

12.总量分析:是指对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动规律进行分析。(参见教材P19)

13.结构分析:是指对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及其对比关系变动规律的分析。(参见教材P19)

二、单项选择题 1.D 9.C 17.A 2.C 10.C 18.B 3.A 11.C 19.C

4.A 12.B 20.D

5.B 13.A 21.A

6.D 14.A 22.B

7.D 15.B

8.B 16.C

三、多项选择题 1.ABE 6.ABCDE 11.ABCD 2.CDE 7.ABCDE 12.ABCDE

3.ABD 8.BC 13.ABCDE

4.ABCDE 9.ABC 14.ABCDE

5.ABCDE 10.AC

四、判断分析题 1.√ 10.× 2.√ 11.√ 3.√ 12.×

4.× 13.√

5.× 14.×

6.×

7.√

8.×

9.×

五、问答题

1.何谓经济学?其经济含义是什么?

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理解这一涵义应把握以下几方面内容:

资源是稀缺的(与人们欲望的无限性相比较而言的),稀缺性决定有效利用资源的重要性。

经济学是选择的科学,即家庭、厂商、政府和涉外部门都以资源有效利用为目标进行选择。

厂商选择的目的是获得利润最大化。

家庭选择的目的是获得效用最大化。

政府和涉外部门选择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参见教材P4)

2.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是什么?借鉴西方经济学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目的:

第一,分析和考察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实施的经济政策,便于我们认识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经济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加深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理解,通过和发达市场经济进行比较分析,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和规律性的认识。

第三,分析西方经济理论中的可借鉴之处,作为我们制定经济政策特别是宏观经济政策时的参考依据,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西方经济理论产生于西方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文化背景、经济基础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为此应注意:

经济条件与国情不同。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经济学,其基本原理的产生与应用受不同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限制。西方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而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假设的条件不同。西方经济理论的基本假设为:一般人的本性是利己的,即经济人假设;

产权明晰;具有完全信息的假设这些假设在西方也不一定完全符合经济发展的事实。而在我国这些假设更是存在的很大的不同。

(参见教材P5-6)

3.试述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需求理论(包括供求理论和效用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又称厂商均衡理论)、分配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以国民收入核算为研究宏观经济理论的出发点,以国民收入决定为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形成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和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等三个模型和失业和通货膨胀、财政理论与政策、货币理论与政策和对外经济理论与政策等四个政策。外加经济周期的增长。(参见教材P15-16)

4.西方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

第一,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单个经济决策单位(消费者、厂商等)的经济行为,它考察的是单个商品市场上的价格和供求是如何变动的,单个消费者的消费受哪些因素的制约,单个生产者的成本、价格、产量是如何决定的,收入任何在各资源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等。概括地说,微观经济学是研究消费者如何消费获得效用最大化;研究厂商如何生产才能获得利润最大化;而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它分析的是诸如一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变动及其与社会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经济增长财政金融之间关系等问题。

第二,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运用个量分析方法研究微观经济活动;宏观经济学运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

联系:

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分析是相互补充的。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可以同时对某一经济现象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察,而这些考察是相互联系和互补的。二者共同构成西方经济学。

第二,二者假定的制度前提是一样的,无论是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在对某一经济现象进行分析时都假定制度前提是既定的。二者都研究资源的有效配制问题。

第三,二者使用的分析方法(除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的区别外)大都相同。

第四,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经济分析总是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前提的。

5.为什么说《国富论》的诞生标志着古典经济学的形成?

亚当•斯密撰写的《国富论》于1776年出版了。该著作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观点,纠正了其偏见,提出了生产部门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确了劳动价值和利润来自于剩余劳动的观点;强调经济自由的思想,认为个人追求私利的结果,有效地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利益,提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导”,主张自由放任和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竟争的调节作用;提出国家具有保卫本国安全、免受外国侵犯,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居民不受欺辱与压迫,建设和维护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

《国富论》继承和发展了以前许多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驳斥了重商主义错误的经济思想和政策,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所以说《国富论》的诞生标志着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参见教材P8的述评)

6.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的特点

第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作为独立学科分为两门。无论是古典经济学还是新古典经济学,都是大一统经济学,没有微观与宏观之分,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诞生,标志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门学科的正式建立。

第二,凯恩斯主义占主导地位。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表明自由放任、国家不干预经济的政策失败了,由此凯恩斯提出的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相继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作为基本政策付出实施,成为正统经济学。

第三,垄断竞争理论的产生。传统经济学是以完全竞争为条件的,1933年张伯伦等提出了垄断竞争理论,是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补充、修改与发展,引起了经济学的震动。

第四,效用理论的发展。由于马歇尔的基数效用理论存在两个难题,为解决这两个难题,希克斯提出了序数效用论,用以代替基数效用理论,发展了效用理论。(参见教材P10-12)

7.为什么说《通论》的出版是经济学说史上的又一次革命?

凯恩斯撰写《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于1936年正式出版。作者在1929年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的情形下,对传统经济学理论提出了质疑。作者在理论上批判了萨伊的“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就业的理论;在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即总量分析方法;在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并提出财政赤字政策、收入政策、货币政策等三项重要的经济政策。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上向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挑战,提出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并使凯恩斯经济学开始成为正统经济学,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各国所采用,被经济学界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继斯密和瓦尔拉斯后的第三次革命。(参见教材P11-12的述评)

8.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的特点。

第一,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

所谓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其特点为: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分析问题的依据是一定的价值观念;得出的结论无法通过经验事实进行验证。

所谓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其特点为: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分析问题具有客观性;得出的结论可以通过经验事实进行验证。其中实证分析是重要的。(参见教材P16-17)

西方经济学习题及解析 篇2

1、课程地位的基础性与不可或缺性

《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类、管理专业必修的核心基础课, 是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的“语言”课和“思维”课。该门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其他经济学后续课程的教学效果以至经济学类专业教学的质量有重要影响。经济学后续课程很多都是在《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 如《货币银行学》中涉及大量的货币理论和银行理论在《西方经济学》中货币市场模型、货币政策等理论中都有介绍。

2、课程理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

《西方经济学》课程理论具有很强的抽象性。经济理论都是通过观察大量的经济现象, 通过建立假设前提条件, 剔除一些可以排除的因素和现象, 剩下“内核”, 然后建立一个理论分析框架。这需要将纷繁芜杂的经济活动现象抽象、归纳、提炼成经济理论, 因此抽象思维是很重要的。经济理论通常用一些图表、函数和数学公式来表达。低年级的大学生一般社会实践相对较少, 抽象思维能力也相对不足, 因此, 对经济理论的理解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另一方面, 《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理论体系极为严密、精细、完整, 前后内容联结紧密, 逻辑性很强。这些理论之间存在着递进、演化、发展等复杂的关系, 特别是在我们的教材中, 理论的递进性、推演性体现的更为突出, 致使学生如果前面的理论没有学好, 则后面的理论更难于理解。

3、课程内容的广泛性与系统性

《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内容博大精深, 涉及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内容系统性很强, 而且是可以分为多个层次的。从整体上, 西方经济学是西方国家市场经验的总结与理论提升, 是一个经济知识系统;这个系统与马克思的经济学系统在理论假设前提、分析工具、目的等多个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大学低年级学生对马克思的经济学已有一定的掌握, 在初学西方经济学的时候容易把这两个系统混在一起。然后, 西方经济学可分为微观经济系统和宏观经济系统。

4、课程教材多样性

《西方经济学》教材有很多, 仅西方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就有上百本。在中国引进的国外教材也非常多, 如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合著的《经济学》, 斯蒂格利茨和沃尔什合著的《经济学》,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克鲁格曼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在国内, 《西方经济学的版本也非常多, 如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 梁小民编写的《西方经济学教程》, 厉以宁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国外学者, 特别是美国大学教师编写的教材案例比较丰富, 可惜是取材于国外的经济现实, 与中国学生看到的经济现象有一定的距离。

二、《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普遍性问题

《西方经济学》本身是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身的课程, 但是在教学中普遍存在方法单一、枯燥, 学生缺乏兴趣的现象。当前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

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性极强, 教师通常比较注重几大知识模块的讲授, 把理论讲透、讲完, 但往往忽视了这些理论都是来自经济现实, 从而让学生有种理论与现实脱节的感觉。在教学计划、课时安排上, 往往也只是理论上的讲授, 而没有安排实践的课时。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对理论的掌握是死板的, 也是不牢靠的。

2、重工具轻思想

西方经济学中有许多有用的分析工具, 其中以数学公式和图表最为常见。经济学既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 更是一种思想。使用工具的目的是要表达经济理论的科学内涵, 展现经济学的艺术美和经济学的思想。在教学中, 许多教师比较注重工具使用, 如重视数理推导和图形展示, 这对于学生掌握经济学理论固然是必须的, 但对于经济理论中的思想则阐释不够。比如在有关政府对垄断的管制理论中, 除了要告知学生管制的方法外, 还应该从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分配的公平入手, 阐述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意义。

3、重讲授轻启发

西方经济学理论多, 系统性强, 很多教师非常注重理论的讲授, 对概念与理论知识的讲解多, 而对学生启发不够, “填鸭式”的灌输成为主要的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太少, 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教学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 学生成为被动接受者, 从而形成了教与学的“两张皮”。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 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4、重知识轻能力

西方经济学的知识点多, 教师在讲授时比较注重把知识点将透、讲完整, 但是对于理论知识如何运用则讲授不多, 这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难以培养起来。课堂教学中, 以知识为本位, 而不是以能力为本位, 最后的结果可能造成学生“高分低能”。

5、重课内轻课外

很多教师都在强调“向45分钟要质量”, 对于课堂时间的分配计算得很精确, 对于知识点的传授也十分到位, 但是, 课后对学生的引导则相对欠缺, 学生离开课堂后就将所学理论抛在一边, 完全忽视了现实中经济理论的应用与验证, 这种“封闭有余、开放不足”的教学方式导致的结果是学生的经济思维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

三、教学中相应问题的解决思路

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需要从调整教学计划、改革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入手。

1、调整教学计划

《西方经济学》被归入理论课程, 因此很多学校对这门课程并没有安排实践环节。为解决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可以考虑调整教学计划, 增加实践环节的教学。实践教学形式可以多样化, 比如老师带领学生去参观工厂, 了解“生产者行为”, 去超市了解“消费者行为”;也可以做个小小的供需试验, 比如在校园零售一些小商品, 验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画出需求曲线, 让学生对理论有更深入的认识。

2、改革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改革是进行课程改革建设的重要一环。现代化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板书手段要统一起来。西方经济学概念多、基础理论多, 在教授这些内容时, 如果完全靠板书则会花费大量的时间, 引入多媒体后, 板书时间就节约下来,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记笔记的这段时间, 更为详尽的讲解概念、理论的含义。而对于一些数学推导, 最好还是采用传统板书效果更好些。多媒体可以图文并茂, 甚至加入动画, 让学生对经济学模型中变量的动态变化有更精准且深刻的认识。

3、创新教学方法

这是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根本。这里可运用的方法很多, 且可以根据需要不断创新。通过身边的经济现象, 引导学生对基础理论的认识和把握,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采用多媒体手段后,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更加广泛, 也更为可行。启发式教学方法也是可行的。启发式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课堂更为生动。教师可以先引出一个基本事实, 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其中的规律, 最后将其上升为一种理论。

4、重视经济思想和思维训练

经济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运用工具和理论,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养成经济学的思考方式, 让学生掌握经济学的重要思想。一方面, 引导学生多读经济学经典名著, 如《国富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让学生体会经济学大家的经济思想。另一方面, 引导学生用经济学的思维思考社会、经济现象, 如运用机会成本概念分析大学谈恋爱的机会成本, 考研的成本收益分析等。

参考文献

[1]贾县民:应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民办教育研究.2009 (1) 。

[2]邹德新:“略论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 (2) 。

[3]方福:“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中国大学教学.2005 (9) 。

西方经济学习题及解析 篇3

()

A.人文主义者是封建势力的代表

B.当时法国的君主主张建立民主制度

C.当时的法国王权具有进步意义

D.当时法国君主和人文主义者的阶级利益是一致的

[解析]当时欧洲世俗王权和人文主义者存在本质的差异,但都反对罗马教廷,主张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正确答案为c。

2参与制定1787年宪法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如果人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或内在的控制了。”这说明了

()

A.1787年宪法弱化联邦政府的权力

B.1787年宪法赋予联邦政府绝对的权力

c.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建立开明的专制制度

D.1787年宪法既加强政府的权力又防止政府独裁

[解析]人不是天使,故要加强政府的管理;政府不是天使,故要限制政府的施政行为。正确答案为D。

3.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其表现不包括()

A.自由主义改革运动的逐步开展

B.I业资产阶级逐步掌握国家政权

c.为应对农民涌入城市等问题,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逐渐加强

D.为应对经济危机,英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兴起的思潮是自由主义,故D不符合史实。正确答案为D。

4.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在北美生根开花?”这说明

()

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B.地缘条件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D.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解析]由材料可知,历史学家强调的不是地缘条件而是社会制度;31业化可以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实现,也可以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等其他模式实现。正确答案为C。

5.1854年《遐迩贯珍》月刊第十一号的编者按语说:“《遐迩贯珍》数号,每记花旗国与日本相立和约之事。”这里的“花旗国”最有可能是

()

A.England

B.America

C.Germany D.Russla

[解析]1853年美国侵入日本,始有日本与西方国家签订条约之事。正确答案为B。

6.马克思指出:“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材料中的“西方式的社会”的本质含义是

()

A.政治民主化、法制化

B.经济工业化、市场化

C.思想理性化、多元化

D.现代工业文明

[解析]注意:A、B、c三项只是现代工业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的具体表现。正确答案为D。

7.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科技革命的蓬勃开展

B.资本主义体制日趋成熟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D.和平与发展成为欧洲主流

[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重重,战争阴霾笼罩欧洲,故D项符合题意要求。正确答案为D。

8.20世纪初英国人说:“纵世界万国,与我断绝交易,我亦足以自供也。”这说明

()

A.英国的经济实力独占鳌头

B.英国的殖民地十分广阔

c. 英国实施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

D.英国的资本输出世界第一

[解析]A、G不符合史实,应排除;D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干,亦应排除;因为英国殖民地广阔,可以在殖民地得到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所以认为足以自供。正确答案为B。

研究性学习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据此回答9~12题。

9.为了展示14—17世纪欧洲文明在各个领域里的重大成果,张涛同学设计了《神曲》、《蒙娜丽莎》、《君主论》三张卡片,你认为还应该补充下列哪一张卡片

()

A.《愚人颂》

B.《大卫》

c.《国家论》

D.《天体运行论》

[解析]注意:《愚人颂》和《神曲》、《蒙娜丽莎》和《大卫》、《君主论》和《国家论》分别同属文学、艺术、社会科学领域,《天体运行论》属于自然科学,正确答案为D。

10. 涨涛同学立志要为伏尔泰写传记,并草就了写作大纲,那么,你认为不能列入的传记标题是

()

A.上帝已死——彻底的反宗教者B.儒学功臣——中国文明的传播者

c.博学多才——有思想的文学家D.时代宠儿——开明君主的座上宾

[解析]注意:伏尔泰仍主张信仰上帝。正确答案为A。

11.张涛同学惊奇地发现:欧洲的地名与其他地区的不少地名非常相似,如荷兰有西兰省,大洋洲有新西兰;法国有奥尔良,美国有新奥尔良等。对此,你的解释是

()

A.两者地理形势相同

B.两者文化传统相同

C.两者关系世代友好

D.欧洲列强进行的殖民活动所致

[解析]历史上,西方列强在对外殖民扩张过程中往往把被征服地区以自己国家的地名来命名,以显示自身的宗主国地位。正确答案为D。

12.张涛同学发现很多国家在古代常用文字中有关“马”的词汇特别多,而且划分很细致;而现代常用文字中关于“马”的词汇少了很多,但关于“机”的词汇却多了。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生态恶化,物种消失

B.传统文化的丧失和灭绝

C.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

D.文字改革的必然结果

[解析]注意:“马”和“机”分别是畜力和机械力两种动力源的代表。正确答案为C。

历史是多样的,它只有道路,没有模式。据此回答13-14题。

13.同样是资产阶级革命,美国迅速建立了共和政体,但人权建设步履蹒跚;法国的共和政体建立曲折反复,但革命之初便颁布了《人权宣言》。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不包括

()

A.美国在独立之前的政治架构中没有君主传统,故能迅速建立共和政体

B.革命前的法国是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封建势力根深蒂固,故共和政体建立曲折反复

c.奴隶主阶级在北美独立战争中充当了领导角色,故不可能迅速解决人权问题

D.法国在革命之前封建等级制度森严,故要求自由平等的愿望强烈

[解析]美国在独立之前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国王当然也是殖民地的君主了。正确答案为A。

14.与英国相比,日本工业化的特点是

()

①政府主导②有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⑨从外国引进技术④优先发展重工业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注意:日本进行工业化的时候外部发展环境固然不错,但英国进行工业化的时候外部发展环境也非常之好。正确答案为B。

有比较才有鉴别。据此回答第15题。

15.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都面临相同的历史任务,即实现独立和近代化。但结果却截然不同,其原因有

()

①日本是在推翻了旧王朝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中国则依托旧政权②中华文明承载几千年的文化负担,而大和文明以学习其他文明为常事,文化负担小③两国最高统治者对改革支持与否④日本人要求发展资本主义,而中国人没有这种要求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

[解析]日本推翻的是幕府统治而不是旧王朝,排除①;慈禧太后同样支持洋务运动,排除③;洪仁玕和早期维新派已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排除④。正确答案为D。

近代中国人的著述为我们了解世界近代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新颖的视角。据此回答16-18题。

16.19世纪初成书的《海录》记载某国:“由英吉利西行约旬日可到,……疆域稍狭,原为英吉利所分封,今自为一国,风俗与英吉利同。……其国出入多用火船,……无烦人力,而船自行驶。”对该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材料中的“某国”应该是指美国,当时美国疆域仅为东部沿海十三个州,故曰“疆域稍狭”

B.材料中的“分封”与我国先秦时期的分封不同,实质上是殖民统治

c.该国人基本上由英国移民而来,且以英语为国语,故曰“风俗与英吉利同”

D.材料反映的史实不会早于1807年,因为美国人在1807年才发明汽船

[解析]由教材中的《美国的领土扩张》图可知,19世纪初美国领土早已超出东部沿海十三个州了;注意:材料中的“火船”实际上就是富尔顿发明的汽船。正确答案为A。

17.第一位环游地球的中国人李圭曾参加美国举办的费城“万国博览会”。李圭在其游记中写道:“有美国者,……泰西强大国也,光绪二年为有国百年庆期。……(故)广治天下物产互相比赛,……曰‘赛奇公会”请根据材料判断,光绪元年是公元

()

A.1873年

B.1874年

C.1875年

D.1876年

[解析]美国于1776年成立,则其建国一百周年应该是1876年,是年为光绪二年,故光绪元年为1875年。正确答案为C。

18.承上题,李圭在这次博览会上不可能见到

()

A.蒸汽机

B.景泰蓝瓷器

c.柴油机

D.电灯

[解析]注意:柴油机发明于19世纪90年代,而电灯此时刚刚问世。正确答案为c。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圈地运动开始的时候,因失地而进城的农民被简单地看成流浪汉和“懒汉”,通过“血腥立法”,加以严惩。如1531年法令和1536年法令规定,所有健康的人,一旦被发现乞食,要被剥光衣服,绑在马车后,游街示众,同时鞭打至流血为止,然后遣返原籍。随着圈地运动的大规模开展,失地农民的骤增,英国政府逐步认识到惩罚不如疏导,要进行疏导,首先要进行救济。1601年英国政府颁布的《济贫法》规定:每一个教区的有产者每年必须对教堂有一定数量的捐赠,然后再由教堂在一定的监督制度下分发给本教区的穷人。

(1)根据材料一,说明16、17世纪英国对待流浪农民的政策有何变化,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贫困者必须进入济贫院;必须遵守严苛的工作纪律,进行繁重的劳动,以获得勉强维持生命的生活必需品。这是一种带有劳动改造性质的规定,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走出济贫院后能靠劳动谋生。院内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被称为“穷人的巴士底狱”,穷人宁可接受低薪的工作机会,非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到那里请求救济的。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旧《济贫法》相比,英国新《济贫法》有何特点。试分析造成这些特点的历史背景。

(3)与旧《济贫法》相比,英国新《济贫法》有何利弊?

材料三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的政治家致力于避免革命的发生。1909年,王室调查委员会发表了一份《关于济贫法的报告》。报告主张废除单纯从救济贫民着眼的济贫法,由国家从教育、就业、卫生、养老等方面采取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两年以后,劳合·乔治不顾各方面的强烈反对,在自由党与工党的支持下,依据报告的基本原则,提出并通过了《国民保险法》。

(4)根据材料,指出与《济贫法》相比,英国《国民保险法》的特点。试分析出现这种特点的历史背景。

(5)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英国政府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为?

参考答案:(1)变化:由惩罚到救济。主要原因: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失地农民骤增,严重冲击了英国的统治秩序,实行救济制度可缓和社会矛盾。

(2)区别:必须参加强制性劳动。原因:旧的济贫法有负面影响;随着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掌握政权;工业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资产阶级不愿为社会救济而承担经济责任。

(3)利:鼓励参与劳动,惩罚懒惰行为;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弊:资产阶级不能正确看待社会贫困者;资产阶级容易逃避社会责任;容易激化社会矛盾。

(4)特点:政府承担责任;多管齐下,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历史背景:经过两次工业革命,英国经济实力取得了重大发展;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英国的社会制度日趋成熟;工人阶级为争取阶级利益而英勇斗争;《济贫法》有负面影响。

(5)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政府必然进行更多的社会改革和社会立法来处理经济和社会问题;英国政府积极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客观上促进了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经济发展、财政收入的增加为英国政府积极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保障;英国政府的行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贫困等社会问题。

20.亚洲各国为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读上图说明18世纪初西方列强在亚洲的殖民地的分布特点。

(2)读上图说明从18世纪初到19世纪末,西方列强在亚洲殖民地的分布特点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3)面对西方文明的潮流,亚洲诸国或自我封闭,或竭力抵制,或积极拥抱。请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亚洲人常见反应及其结果。

(4)看右图回答,与19世纪中期相比,20世纪初的亚洲民族解放斗争有何新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新变化的原因。

(5)综合以上各问,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参考答案:(1)分布在沿海地区;点状分布。

(2)变化:深入亚洲腹地;亚洲几乎被瓜分完毕。原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对外扩张和殖民掠夺;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阶段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亚洲几乎被瓜分完毕。

(3)举例不必局限于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4)新变化:资产阶级领导;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终极目标。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矛盾尖锐;民族资本主义逐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等。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篇4

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需求必须是指消费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该种商品的数量。(需求是指生产者既有出售的愿望又有出售的能力的有效供给)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支付之间的差额。

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高收入。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垄断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

寡头市场:寡头市场又称为寡头垄断市场。它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这样的一种市场组织。

垄断竞争:垄断竞争市场是这样一种市场组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

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

二、简答(3,16)

完全竞争市场形成的条件 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每一个消费者和每一个厂商对市场价格没有任何的控制力量,他们每一个人都只能被动地接受既定的市场价格,他们被称为价格接受者)

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质的

所有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这意味着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的和毫无困难的)

信息是完全的(由于每一个买者和卖着都知道既定的市场价格,都按照这一既定的市场价格进行交易,这也就排除了由于信息不畅通而可能导致的一个市场同时按照不同的价格进行交易的情况)

无差异曲线形成的特征

函数是连续的,有无数条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离远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

无差异曲线相互平行

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这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需求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任何一条市场需求曲线都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由商品自身价格因素变动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动被称为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除商品自身价格以外的这些其他因素变化所导致的市场需求数量的变化,通常称为需求的变动。(由非价格因素变化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化,被称为需求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本身发生了移动,(线的移动),即形成了一条新的曲线;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既定的需求曲线上点的位置发生了移动(点的移动)

供给的变动和供给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除商品自身价格以外的这些其他要素变化所导致的市场供给数量的变化通常称为供给的变动。(由非价格因素的变动引起的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被称为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在影响商品供给数量的诸多因素中,如果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只考虑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化对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影响,则用一条供给曲线来表示。(由商品自身价格因素的变动引起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被称为供给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本身发生了移动(线的移动),即形成了一条新的曲线;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既定供给曲线上点的位置的移动(点的移动)。

等产量曲线特征

等产量曲线连续并且有无数条

离远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产量越高 等产量曲线相互平行 等产量曲线凸向远点 凸向原点是因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需求量的影响因素

该商品的自身价格(一般情况下,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成反向变动)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收入的水平越高,对商品的需求越大)相关商品的价格(包括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

消费者的偏好(对某种商品偏好,需求大;对某种商品不偏好,需求小或无需求)

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消费者对自身未来收入的预期,对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

三级价格歧视定价原则

1.定义: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费用,这就是三级价格歧视

2.原则:三级价格歧视要求厂商在需求的价格弹性小的市场上制定较高的产品价格,在需求的价格弹性大的市场上指定较低的产品价格。

实际上:对价格变化反应不敏感的消费者制定较高的价格,而对价格变化反应较敏感的消费者制定较低的价格,是有利于垄断者获得最大的利润的。

论述题(12)

什么是谷贱伤农,用供求原理和弹性原理如何解释谷贱伤农?政府如何调控,促进农 民增收?

答:是指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这种现象在我国民间被形象的称为“谷贱伤农”,这一经济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往往小于1,即当农产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农产品的需求往往是缺乏弹性。

(农民种粮的利润受到粮食供求关系的影响,而粮食需求缺乏弹性,当粮食获得丰收的时候,其供求关系发生较大变化、供给量与需求量(供给价格和需求价格)的相对关系较之前不同,供给量的增幅大于需求量的增幅、粮食出售价格的降幅大于需求增加致涨价的幅度,因而种粮农民的利润下降。认识到粮食市场的这一特性后,就不难理解下面的现象:当粮食大幅增产后,农民为了卖掉手中的粮食,只能竞相降价。但是由于粮食需求缺少弹性,只有在农民大幅降低粮价后才能将手中的粮食卖出,这就意味着,在粮食丰收时往往粮价要大幅下跌。如果出现粮价下跌的百分比超过粮食增产的百分比,则就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的状况,这就是“谷贱伤农”。)

政府调控措施:

修更政策,减少供给,提交质量,保护收入。发展特色农业

目前是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粮食的最低保护价、发展农业政策保险

二、1.富有弹性是什么?取值范围?富有弹性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

答:富有弹性:表示需求量的变动大于价格的变动,即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比较敏感。取值范围:ed>1。关系:对于ed>1的富有弹性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提高价格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机厂商的销售收入与产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2.缺乏弹性是什么?取值范围?缺乏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

函授《西方经济学》复习题 篇5

1.需求量和价格所以反方向变化,是因为()。

A、替代效应的作用 B、收入效应的作用

C、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同时发挥作用 D、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不发生作用 2.下列哪些情况导致商品需求量的变化,而不是需求的变化()。A、消费者收入的变化 B、生产者的技术水平变化 C、消费者预期该商品的价格将上涨 D、该商品的价格下降

3.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

A、不可排序的 B、可以排序的 C、不可确定的 D、可以计量的 4.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

A、平均产量递增 B、平均产量递减 C、平均产量不变 D、平均产量最大 5.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10

·

(Q为产量,L和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则()。

A、生产函数是规模收益不变 B、生产函数是规模收益递增 D、生产函数是规模收益递减 D、企业处于外部不经济阶段

6.已知:消费额=6亿元,投资额=1亿元,间接税=1亿元,政府用于商品和劳务的支出额=1.5亿元,出口额=2亿元,进口额=1.8亿元。则()。

A、NNP=8.7亿元 B、GNP=7.7亿元 C、GNP=8.7亿元 D、NNP=5亿元

7.如果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为300亿元,投资为400亿元,平均储蓄倾向为0.1,那么在两部门经济的情况下,均衡收入水平为()。

A、770亿元 B、4300亿元 C、3400亿元 D、7000亿元

8.假定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所表示的均衡国民收入还低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根据IS—LM模型,如果不让利息率上升,政府应该()。

A、增加投资 B、在增加投资的同时增加货币供给 C、减少货币供给量 D、减少投资的同时减少货币供给 9.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会导致()。

A、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利率的提高 B、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息率提高 C、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利率降低 D、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息率降低 10.菲利普斯曲线是表示()关系的曲线。

A、通货膨胀率与利息率 B、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 C、预期利润率与利息率 D、预期利润率与失业率 1.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根本区别是()。A、研究方法的不同 B、研究对象的不同 C、研究范围的不同 D、研究主体的不同

2.当某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同时增加后,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将()。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法确定 3.某类电影现行平均票价为4元,对该类电影需求的价格弹性为-1.5,经常出现许多观众买不到票的现象,这些观众大约占可买到票的观众的15%,采取以下何种方法,可以使所有想看电影而又能买得起票的观众买到票?()。

A、电影票价降价10% B、电影票价提价15% C、电影票价提价10% D、电影票价降价15% 4.如果增加4单位X商品,减少1个单位Y商品,消费者的效用不变,那么,以X商品代替Y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

A、4 B、1 C、0.25 D、0.5 5.当总产量达到最大时()。

A、边际产量为正 B、边际成量为负

C、边际产量为零 D、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

6.如果增加1单位产品所增加的边际成本大于产品增加前的平均成本,那么在产品增加后平均成本将()。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能确定 7.在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短期内继续生产的最低条件是()。A、AC=AR B、AVC≤AR C、AVC≥AR D、MC=MR 8.已知某国的资本存量在年初时为2000亿元,该国在本年生产了500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扣是300亿元。这样,该国在本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

A、500和200亿元 B、2500和2200亿元 C、500和300亿元 D、2300和2500亿元

9.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引起()。A、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C、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10.当法定准备率为20%,商业银行最初所吸收的存款为3000货币单位时,银行所能创造的货币总量为()。

A、2000货币单位 B、8000货币单位 C、15000货币单位 D、6000货币单位 1.需求规律说明()

A、药品的价格上涨会使药品质量提高 B、计算机价格下降导致销售量增加

C、丝绸价格提高,游览公园的人数增加 D、汽油的价格提高,小汽车的销售量减少 2.若某商品的价格上升2%,其需求量下降10%,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A、缺乏弹性的 B、富有弹性的 C、有单位弹性的 D、具有无限弹性 3.假定商品X的价格为10元,商品Y的价格为20元。如果消费者从这两种商品得到最大效用时,商品X的边际效用是2,那么商品Y的边际效用应该是()。

A、2 B、3 C、4 D、5 4.生产出的产品产量与()之间的关系叫做生产函数。A、价格

B、收益

C、生产要素

D、利润

5.已知产量为100单位时,总成本为1000元,产量增加到102单位时,平均成本等于10元,那么,边际成本等于()。

A、5 B、10 C、15 D、20 6.在哪种情况下一个完全竞争厂商处于短期均衡()。A、AVC=MC B、AC=MC C、P=MR D、P=MC 7.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测定一定时期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量的是()。A、国民收入 B、国民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净值 D、可支配收入总和 8.在以下几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MPC=0.6 B、MPS=0.1 C、MPC=0.75 D、MPS=0.3 9.IS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

A、使投资等于储蓄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B、使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的货币量

C、使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货币量 D、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收入

10.要消除通货紧缩缺口,中央银行应该在公开市场上()。A、卖出政府债券 B、买进政府债券 C、既不买进也不卖出政府债券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经济物品是指()。

A、对人们有用的物品 B、十分稀缺的物品 C、可以自由取用的物品 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2.其他条件不变,牛奶价格下降将导致牛奶的()。

A、需求下降 B、需求增加 C、需求量下降 D、需求量增加 3.预算线的位置和形状取决于()。A、消费者收入 B、商品的价格

C、消费者的偏好 D、消费者的收入与商品价格

4.如果要使平均总产量达到最大,则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应该使()。A、总总产量达到最大 B、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 C、边际总产量是正数 D、边际产量为零

5.已知产量为100单位时,总成本为1000元,产量增加到102单位时,平均成本等于10元,那么,边际成本等到于()。A、5 B、10 C、15 D、20 6.正常利润是()。

A、经济利润的一部分 B、经济成本的一部分 C、隐含成本的一部分 D、B和C都对

7.LM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达到均衡。

A、商品市场 B、货币市场 C、内部市场 D、外部市场 8.总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的原因是()。

A、政府支出的减少 B、货币供给量减少 C、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D、私人投资减少 9.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A、通货膨胀导致失业 B、通货膨胀是由行业工会引起的 C、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负相关 D、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正相关 10.公开市场业务是指()。A、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B、商业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 C、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对商业银行的贷款 D、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

1.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根本区别是()。A、研究方法的不同 B、研究对象的不同 C、研究范围的不同 D、研究内容的不同

2.当某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同时增加后,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将()。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法确定

3.若某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为负,则该商品为()。A、正常商品 B、低档商品 C、奢侈商品 D、吉芬商品

4.如果增加4单位X商品,减少1个单位Y商品,消费者的效用不变,那么,以X商品代替Y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

A、4

B、1

C、0.25

D、0.5 5.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

A、平均产量递增 B、平均产量递减 C、平均产量不变 D、以上都不正确

6.在短期内随产量的变动而发生变动的生产费用称为()。A、固定成本 B、总成本 C、边际成本 D、可变成本 7.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个人收包括()。

A、社会保险金 B、公司所得税 C、公司未分配利润 D、转移支付

8.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认为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决定于()。A、总收入 B、总投资 C、总需求 D、总供给 9.IS曲线向右移动是由于()。A、政府支出减少 B、税收的增加 C、自发投资的减少 D、储蓄的减少 10.挤出效应存在的最重要原因是()。A、税率上升 B、税率下降 C、利率上升 D、利率下降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经济物品是指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2.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是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3.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下调会使经销者的总收益增加。()4.总效用是衡量物品价值量的重要尺度。()5.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效用仅取决于他的收入。()

6.在只有一种可变投入的条件下,当边际产量下降时,总产量也下降。()7.产出既定成本最小的两种可变投入要素组合的均衡条件是: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种要素的价格之比。()

8.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无须降价也能把产品卖出去,所以,他不会采取降价行动。()9.消费曲线的位置和形状一旦确定,那么,储蓄曲线的位置和形状也就随之确定。()10.如果挤出效应是100%,财政政策就是无效的。()

1.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前提是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2.2007年某国的失业率超过8%,这一命题是规范经济学的命题。()3.在商品过剩的条件下,卖者之间的竞争会压低价格,买者之间的竞争会抬高价格。()

4.若商品X和商品Y的交叉弹性是-2.1,则这两种商品是替代品。()5.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每一点,都代表两种物品一种组合,不同的这些组合给消费者提供的满足程度都是不同的。()

6.当边际产量递增时,总产量将以递减的速率上升。()

7.长期固定成本与长期可变成本的区别在于它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8.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乘数越小。()

9.如果只考虑自发投资并假定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不受国民收入的影响,那么,总需求曲线与消费曲线平行。()

10.如果处于流动性陷阱的利率区域,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1.微观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研究资源利用问题。()2.假定供给不变,需求增加,则会引起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增加。()3.假定某商品价格从4元下降到3元,需求量从6单位增加到8单位,其卖者的总收益将会增加。()

4.两条无差异曲线的交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对于不同的消费者有相同的效用。()5.两种要素A和B的价格如果相等,则产出量一定时,最低成本支出的要素投入组合将决定于等产量曲线斜率为-1之点。()

6.短期边际成本的变动取决于可变成本。()

7.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的最终产品价值。()8.储蓄是指居民将钱存入银行。居民购买债券、股票不是储蓄。()

9.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表示投资、储蓄、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这四个变量都相等。()

10.为了抑制通货膨胀,财政政策的运用是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

1.如果从研究方法来划分,西方经济学可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2.在任何情况下,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都是反方向变动的。()3.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任一点所决定的要素组合为最佳要素组合。()4.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必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5.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不能影响市场价格,他只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6.按支出法来计算,政府的转移支付是国民生产总值构成中的一部分。()7.在二部门经济中,如果投资大于储蓄,那么,总需求将小于总供给。()8.LM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

9.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的过度增长都会导致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10.充分就业是指没有失业。()

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中既相互区别又互为前提、彼此补充的两个分支学科。()

2.需求的价格弹性强调的是需求对价格的相对变化而不是绝对变化。()3.边际效用分析是以序数效用为基础的。()

4.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两点所代表的两组商品组合,对于不同的消费者有相同的效用。()

5.在只有一种可变投入的条件下,当边际产量下降时,总产量也下降。()6.长期固定成本与长期可变成本的区别在于它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7.投资的增加或减少会通过乘数作用引起国民收入多倍的增加或减少。()8.计入GNP的只能是出口而不是净出口。()

9.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不仅要以I=S为条件,而且还要以L=M为条件。()10.为了摆脱经济衰退,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加有效。()

三、简答题

1.经济学是如何产生的?

2.为什么有的商品可以实现薄利多销,而有的商品则不能? 3.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是什么?

4.什么是凯恩斯的三大“基本心理规律”?

5.中央银行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是什么?

1.运用机会成本说明资源的有效配置。2.均衡价格是怎样形成的?

3.运用弹性理论说明“谷贱伤农”的道理何在?

4.短期生产函数中,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的关系如何? 5.GNP、NNP、NI、PI、PDI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1.需求和需求量的区别在哪里?。

2.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说明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3.什么是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4.消费函数的特点是什么?

5.政府常用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有哪些?

1.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2.简要说明引起需求变动的因素。3.短期成本的变化规律有哪些?

4.为什么在商品市场上利息率与国民收入成反方向变动? 5.在西方有哪些对付通货膨胀的方法?

1.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对生产者的总收益有什么影响? 2.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和规模收益规律的内容和区别是什么? 3.为什么只有在MR=MC时,厂商才能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4.西方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成因的分析有哪几种类型?

5.按照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解释,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计算题(要求列出计算步骤和答案。)

1已知厂商的短期总成本函数STC=0.04Q³-0.8Q2+10Q+5,求最低平均可变成本。

2假定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I=150-6r,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

⑴求IS和LM曲线方程

⑵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3假定某商品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分别为:P=120-3Qd P=5Qs ⑴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⑵求该商品均衡点的需求和供给弹性。

24已知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2/3L³+10 L,其中L为雇佣工人的数量。求企业劳动投入的合理区域。

5已知消费函数为c=60+0.8y,投资为自主投资I=50,求:(1)均衡的国民收入y为多少?

(2)如果投资变为I=100,均衡的国民收入变为多少?(3)本题中投资乘数k为多少?

五、论述题(两题任选1题。)

1.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解释平均成本变动的规律。2.为什么在货币市场上利息率与国民收入呈同方向变动?

1.试述理性的生产者是如何组织生产的?

2.用IS-LM模型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使用。

1.为什么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 2.试述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

1.论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及其对管理的意义。2.试论西方需求管理理论的宏观经济政策。

西方经济学习题及解析 篇6

第1章P22 1.比较下列各组中两种产品或劳务的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的大小:

(1)苹果与食盐;(2)录音机与磁带;(3)小麦与时装;(4)理发与旅游。答:

(1)苹果的需求弹性较大,食盐的供给弹性较大;(2)录音机的需求弹性较小,磁带的供给弹性较大;(3)小麦的需求弹性较小,时装的供给弹性较大;(4)理发的需求弹性较小,旅游的供给弹性较大。

2.分析供给曲线的斜率与供给弹性大小之间的关系。

答:供给弹性大的商品,其供给曲线较平坦,供给曲线的斜率较小。

3.借助于图形分析下列市场条件下的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的变动情况,并作简要的说明:(1)需求增加,供给不变;(2)需求减少,供给减少;(3)需求减少,供给增加。答:

(1)均衡价格提高,均衡产量增加;

(2)均衡价格不确定,均衡产量减少;

(3)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不确定;

4.有人说大学学习费用的上涨并未使入学学生减少,需求规律在这里不起作用。你如何看?

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从而使得即使大学的学习费用上涨,入学学生却不见减少。这不能说明需求规律不起作用。

第5题:设需求函数为Q=M/Pn,p为价格,M与n为常数,求需求的点价格弹性。Q=M·PEd=-ndQ-n-

1=-n·MP dPPdQP、=-nMP-n-1· dPMPnQMPn=-n·=-n nMP第6题:假设:1.x商品的需求函数为线性函数为线性:„„

先求QX在PX=8时的点弹性:

dQx=-0.5 dPxEd=-88dQxPx·=-0.5×=-0.5×

400.5836QxdPx =11= 9912Qy在Py=8时的点弹性便为:×2=

99又知Y的需求曲线必通过(QX=36,PX=8)点,便有:36=a-b·8存在。又:dQYPdQ82·Y=Y·=

369dPQYdPyYdQY=1 dPY即:也即:36=a-8a=44 ∴Qy=44-Py

第2章P40 1.富有的人对于丢失100元现金表现得无所谓,贫穷的人对于丢失50元现金却表现得焦虑不安,请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此加以说明。

答: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100元现金对于富人的边际效用很低,所以他不在乎。但50元现金对于穷人的边际效用很高,所以他很在乎。

2.运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消费者均衡理论说明丰富多样的暑期生活对于愉快的暑假的重要性。答:如果暑期活动很单调、贫乏,那么少数活动带来的边际效用会急剧递减。例如,对某一活动,如果天天玩,最后会觉得很乏味的。学生在整个暑期的总效用不会高。根据消费者均衡理论,应该从事丰富多彩的暑期活动,并使每一种活动的边际效用都相等,这时,学生的暑期生活才最愉快。

3.对于一部轿车来说,第二只轮胎与第一只轮胎相比较,„„第四只轮胎与第三只轮胎相比较,边际效用并未减少,这是否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相矛盾?为什么?

答: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不矛盾。因为在这里,四只轮胎是作为一个整体(一只商品)。

4.设商品A的需求函数为:QA=200-10PA+8PB-7PC-9M。其中,PA、PB、PC分别表示商品A、B、C的价格,M表示消费者收入。那么A是正常商品还是低档商品?A与B及A与C是属于替代商品还是互补商品关系?

又设商品F的需求函数为:QF=150+19PF-5M。则商品F是属于正常商品还是低档商品或吉芬商品?再设商品J的需求函数为:QJ=90-0.02PJ+0.07M。则商品J是属于必需品还是奢侈品?

答:A是低档商品。因为QA与M成反向变化。

A与B属于替代商品关系,因为QA与PB成正向变化。A与C属于互补商品关系,因为QA与PC成反向变化。

F属于吉芬商品,因为QF与M成反向变化,与PF成正向变化。J属于必需品。因为M的变化只会导致QJ的很小的正向变化。

5.评论下述对话。

答:对话双方的观点基本正确。

第6题:

(1)设全部收入用于购买X,则X=10,全部收入用于购买Y,则Y=50,50 从而预算线斜率: b==5

10则:Y=50-5X(2)设全部收入用于购买X,则X=20,全部收入用于购买Y,则Y=50 则:Y=50-

50X 20 =50-2.5X(3)设全部收入用于购买X,则X=20,全部收入用于购买Y,则Y=100,100 则:Y=100-X 20 =100-5X 第7题:

MUXPX405X==5 30YMUYPY40-5X=3(30-Y)„„„„„① 另可得预算线方程:Y=40-5X„„② 将式②代入式①,得:

X=3 Y=25

第3章p66 1.结合实际案例,用相关理论说明目前我国企业集团或大型公司建设中的成绩或不足。

答:具体案例分析略。一般来讲,成绩表现在:企业集团或大型公司的建设符合了对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要求的满足。不足表现在:有些企业集团的建设既没有体现对规模经济的追求,也没有体现对范围经济的追求,而且还常常是政府的意志,不是企业的自主、自愿行为。

2.一般而言,下列行为中,哪些属于规模经济?哪些属于范围经济?哪些既没有规模经济也没有范围经济?

(1)铁路部门将A城开往B城的客车车厢由过去的8节增至12节。(2)铁路部门决定客运列车顺便承担部分货运业务。(3)铁路部门将单层客运车厢改为双层车厢。(4)将非就餐时间的餐车车厢用作茶座。(5)冰箱生产厂家也开始生产保健饮品。

答:

(1)规模经济(2)范围经济(3)规模经济(4)范围经济(5)没有规模经济也没有范围经济 3.某人在2月1日以每股5.20元买进A股票1万股,7月1日以每股8.10元卖出。而2月1日B股票的价格为3.80元,7月1日的价格为7.90元,请用相关成本理论分析该人的盈亏得失状况。

答:从账面上看,该人是赢利了。但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看,该人是亏损了。因为如果投资于B股票,利润率更高。

第4题:

(1)SFC=190(2)SAVC=53(3)SMC=53(4)SAFC=190÷1000=0.19(5)STC=270+45Q

第5题:由于教材中(第1次印刷本)原题有误,且学生这时还未学到求极值问题,所以现改为:

已知某厂商只有一种可变要素L(劳动),产出一种产品Q,固定成本为既定,短期生产函数Q=-0.1L3+5L2+80L,求:

(1)劳动人数为10时劳动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2)厂商雇用劳动力人数的合理范围。

解:(1)APL=-0.1L2+5L+80

=-0.1×102+5×10+80 =120 MPL=-0.3L2+10L+80

=-0.3×102+10×10+80 =150(2)企业应在平均产量开始递减,边际产量为正的生产阶段组织生产才是合理的,即满足

d(APLdLd(APLdL<0和MPL>0。

=-0.2L+5=0 ∴L=25 即:L>25,AP开始递减。令MPL=-0.3L2+10L+80=0(0.3L+2)(-L+40)=0 ∴L1=-

2(不合题意,舍去)0.3L2=40 ∴厂商雇佣劳动力人数的合理范围为25≤L≤40。

第4章p94 1.“根据规模经济理论,应该放弃中小企业的发展”。请你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判断这一观点的正确与否。

答: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中小企业组成的市场,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而完全竞争市场具有很高的市场效率。有些行业,只适合由中小企业来经营。再说,拥有规模经济的大企业也是由中小企业发展而来的。

2.为什么说利润极大化的一般原则是MR=MC?

答:如果MR>MC,意味着厂商继续扩大产量可使利润总额增加。反之,如果MR

4.为什么有时发生亏损的厂商会选择继续生产而不是关闭?

答:因为假如厂商停止生产经营,但仍需支出固定成本。在短期内,有时发生亏损的厂商选择继续生产,这时产品的全部销售收入除收回全部可变成本外,还可以补偿一部分固定成本,从而可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5.为什么说垄断竞争市场适合于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选择需要?

答:垄断竞争市场上,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厂商依靠创造产品差别、提升产品品质来求得生存和发展,从而生产出多种多样、式样丰富的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和选择。6.略。

7.生产同一产品的少数几家大厂商为了制止价格的连续下滑而联合限制产量,你如何看待这一行为的经济利弊和社会利弊? 答:利:可以稳定厂商的收益,稳定厂商员工的就业。

弊:有卡特尔形式的垄断之嫌,会保护落后的行业和厂商。

第8题:

LAC=0.1Q2-10Q+300„„① LMC=0.3Q2-20Q+300„„② 由LAC=LMC,有:

0.1Q2-10Q+300=0.3Q2-20Q+300 则:Q=50 代入式①:LAC=50 厂商长期均衡时,P=LAC=50 π=PQ-LTC=50×50-(0.1×503-10×502-300×50)=0 第9题:

(1)据Q=360-20P,得: P=18-Q 201于是:MR=18-2×Q

201=18-Q

10又:MC=0.1Q+6 MR=MC时,利润极大。

1∴18-Q=0.1Q+6 10Q=60 代入P=18-1Q 20得:P=15 又:AC=

TC=0.05Q+6=0.05×60+6 Q=9 π=PQ-AC·Q =15×60-9×60 =360(2)如实行平均成本定价,则:

1P=AC18-Q=0.05Q+6 20从而:Q=120,P=12,π=0 如实行边际成本定价,则:

1P=MC18-Q=0.1Q+6 20从而:Q=80,P=14 由于80(Q)<120(Q),所以据题意,应为平均成本定价。

第5章P104 1.分别运用囚徒困境和智猪博弈分析一些现实社会经济现象。提示:参考教材上的相关分析。

2.分别给出一个上策均衡与纳什均衡的案例分析,并说明这两种均衡的区别。答:略。

3.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否存在博弈?请举例说明和分析。

答:存在。如在考试前,他们之间关于猜考试题与不让猜中考试题的博弈;上课时,老师维持课堂纪律与学生偷看手机短信的博弈;等等。

4.试分析围魏救赵、笨鸟先飞、狗急跳墙、虚张声势等成语或俗语中所包含的博弈过程或博弈中的策略。

答:围魏救赵、虚张声势等体现了以虚假信息故意掩盖真实信息的企图和策略。笨鸟先飞体现了首先行动的优势。狗急跳墙与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等的博弈策略则是基本相通的。

第5题:

(1)两个纳什均衡:(100,800)和(900,600)

(2)(50,50)

(3)(900,600)

第6章P116 1.发展生产要素市场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有何意义?

答: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是密切相联、相互依存的,如果要素市场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那么整个市场体系就不可能是完备的。要素市场还关系到社会收入的分配问题,如果它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社会收入的分配也不可能是公正和有效率的。

2.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对于企业的劳动工资管理和激励机制构塑有何启迪意义?

答:不能指望单纯地依靠提高工资来刺激劳动供给,还要十分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方面的劳动激励。

3.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考虑、评判企业家或经营管理者的收入的合理性?

答:考虑的方面主要有:经营的企业的业绩、社会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企业家的总体收入水平等。

4.略。5.略。

6.判断下述命题的正确与否:(1)MRP=MFC原则与MR=MC原则的基本原理实际上是相通的。(2)MRP值与MR值、MFC值与MC值是分别相等的。(3)MRP可视作要素市场上单位要素变动所带来的MR,MFC则可视作要素市场上单位要素变动所带来的MC。

答:(1)正确(2)不正确(3)正确

第7题: MPL=48+8L-L2

MRP=(48+8L-L2)×2 =96+16L-2L2

∵MFC=78 由MRP=MFC,有: 96+16L-2L2=78 2L2-16L-18=0(L-9)(2L+2)=0 L1=9 L2=-1(不合题意,舍去)

8.某市中、小学教育主管部门为了保证中、小学生午餐的质量和卫生,指定几家信誉较好的餐饮公司有偿提供全市中、小学的午餐,规定学校不得接受其它公司的餐饮服务。对此做法,有人赞成,有人反对。请运用经济学理论就此展开一场小型辩驳赛。

准备的基本思路(供参考):

正方:信誉较好的餐饮公司提供的午餐的质量较高,卫生状况令人放心。信誉本来就是公司的一种显示信号。教育主管部门的这种做法就如同奥委会为奥运会指定知名运动服装或优质饮料等一样,难道世界认可的奥委会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吗?

反方:教育主管部门的这种做法实际上压制了市场的自由竞争,难道各个学校不知道在众多可供选择的餐饮公司中选择较好的吗?教育主管部门一定比学校聪明、公正吗?这种做法还会导致许多餐饮公司向教育主管部门寻租,寻租带来的结果会是可信的吗?而且,“信誉较好”的餐饮公司即使在初期提供的午餐质量可靠,但在没有竞争的条件下,能保证今后的质量一直可靠吗?

第7章P132

1、下面三个事例分别属于何种行为:是逆向选择,道德风险还是犯罪行为?并说明原因。

(1)某人为自己的房屋保了火灾险后就不注意防火,最终导致房屋失火。(2)保险公司被迫提高保险费率后,某人仍积极为自己的房屋投保,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房屋处于火灾易发地区。而不少其他地区的家庭则选择了不投保。

(3)某人为自己的房屋保了火灾险后就纵火把房屋给烧掉了。答:(1)道德风险(2)逆向选择(3)犯罪行为

2、假如高档商品在地摊上出售,会遇到什么问题?该如何解决? 答:卖不出去。因为地摊出售方式显示的信号是,这些商品是低档商品。解决之策是,将高档商品放到高档商场去销售。

3、说明依靠道德教育解决道德风险的局限性。

答:道德风险主要源于信息的不对称,而道德教育对信息不对称几乎没有任何缓解作用。

4、分析委托-代理关系框架中,代理人的行为属于理性还是非理性? 答:代理人的行为是既定条件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行为。

5、列举并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委托-代理现象。答:略。

6、委托-代理问题能否被彻底解决和永久性解决?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作为委托-代理问题原因的信息不对称不可能被彻底解决和永久性解决。

7.“既然污染属于外部不经济,应采取措施将污染降至零。” 请判别这种主张的正确与否。

答:不正确。因为一定程度的污染是带来正效用的某些产品生产的必然伴生物。

8.略。9.试分析免费搭车的社会利弊。

答:利:免费搭车可以在成本支付一定的条件下让更多的人获益。

弊:可能导致许多人不付费,甚至不努力工作,坐享其成。导致一些公共产品的供给困难。

10.你认为科斯定理对于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有无理论上的借鉴意义? 答:有。我国国有企业效益低下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产权不清晰,所以产权改革尤其重要。

第8章P166

第10题:

(1)由Y=C+I+G 可得:

Y=a+b(1-t)Y+I+G ∴Y=aIG

1b(1t)100300160

10.9(10.2)==2000亿 KI=11=

1b(1t)10.9(10.2)=3.57 KG =KI =3.57 KT =-b0.9=-

1b(1t)10.9(10.2)=-3.21(2)Y=aIG*100300300=

1b(1t)10.9(10.2)=2500亿

第9章P187 第5题: 因为M中还包括交易需求,所以存在M>U。

h不一定小于hP,当价格指数下降时,P可能小于1(P为1时,说明价格水平未变;P>1时,说明价格水平上升;P<1时,表示价格水平下降),这时h>hP。如h=2000,P=0.8时便是如此。

uM>的可能性存在。因为虽然M>u,但h>hP或h。若如此,-为正,则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段的虚拟延伸线在纵轴920hhp上的截距为正。

第6题:

假定一个两部门经济中,存在消费函数C=100+0.7Y,投资函数I=20.02-0.5r,名义货币供给M=299.92,价格水平(即价格指数)P=2(基期价格指数为1),货币需求函数L=0.5Y+100-r。

(1)求IS曲线和LM曲线的代数式。

(2)求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和利率。

解:

(1)Y=C+I =10+0.7Y+20.02-0.5r =30.02+0.7Y-0.5r 得: r=60.04-0.6Y(IS曲线)令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

0.5Y+100-r=299.92/2 r=-49.96+0.5Y(LM曲线)

(2)

r=60.04-0.6Y r=-49.96+0.5Y

得:Y=100, r=0.04=4%

第10章P197

第7题: 由AD=AS,得:

800-50P=600 P=4 并有:Y=600 设新的总需求函数为:AD=X-50P 于是:X-50×6=600 X=900 ∴AD=900-50P

第11章P216

第12章P230 第7题:

M0.321= =3 B0.320.070.05M′=100亿×3=300亿

第13章P255 第6题:

C=a+bYD

=a+b(Y-T+TR)=a+b(Y-To-tY+TR)=a+b(1-t)Y+b(TR-To)=28+0.8×(1-0.2)Y+0.8×(25-25)=28+0.64Y 将此代入 Y=C+I+G+(X-M),得:

Y=28+0.64Y+20+26+(20-2-0.1Y)∴Y=200亿

此时,M=Mo+mY

解析西方艺术的精神历程 篇7

一、古典或古代的时期

古典时期的艺术, 运用艺术的原则, 把当时现成的材料和宗教观念更生动鲜明地发挥出来。古典艺术的第二个重要特征是注重客观性, 也即注重写实而非写意、注重再现而非表现、注重具象而非抽象。此时此刻, 逼真而优美的形体是至高无上的观赏对象, 它扮演着某种类似于图腾的角色。可以说是自古代以来客观性特征与摹仿原则的最高水平的表演。它达到了炉火纯青或登峰造极的境界。

不过, 古典主义的客观性有别于以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客观性。其最大的特点在于理想化。从审美角度而言, 按照经典作家黑格尔的普遍看法, 它具有如下这样一些特征:静穆、平静或恬静, 庄严、庄重或崇高, 还有平衡、和谐。古典绘画决不强调暴烈或痛苦的景象, 也不表现深刻、极端、复杂的感情, 它不追求微妙或强烈的效果, 这是后一时期的艺术风格与这一时期的艺术风格的深刻比较。

二、浪漫与现实或近代的时期

浪漫主义表现为强调主观、个性、想象和情感, 并关注历史的壮烈和民族的瑰丽。而现实主义反对古典主义, 与也反对浪漫主义。主张作品应表现现实生活或现实社会可见, 现实主义更加强调真实性。浪漫主义毕竟蕴含了新质, 即“浪漫主义的最终评判标准是艺术家自己的感情”。显然, 这是与古典主义, 也是与现实主义有别的。在整个这一时期内, 美术家与美学家追求着一种混淆的意图, 即想把古典艺术的客观法则同创造性想象的主观评价综合起来”。其实, 这正意味着艺术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

古典时期一样, 浪漫和现实年代的人体造型仍然是以客观性为基础的。不过, 这时的客观性与过去的客观性已有了很大的区别。它不再是理想或理性的, 而是从理想走向现实, 从理性走向经验。同样, 它也不再是普遍或单一的, 而是从普遍走向个别, 从单一走向多样。于是, 这便又有了这一时期的第三个特征:和谐、庄重、静穆的品格不再存在, 它为激烈、造作或是粗陋、质朴所取代。而这一切又被认为是“艺术的衰落已经很显著的时候的现象”。

三、表现与抽象的或现代的时期

西方在古代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所构筑起来的以客观、写实为特征的审美与艺术原则到19世纪70年代已经走到了尽头。值得指出的是, 这样一个时期的到来有其深刻的理论根源, 这包括康德的主观论美学思想和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哲学思想。那么, 现代主义的精神究竟是什么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解析。1内容让位于形式。2具象让位于抽象。3再现让位于表现。4审美让位于创造。值得指出的是, 这样一个时期的到来有其深刻的理论根源, 这包括康德的主观论美学思想和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哲学思想。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和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也都对现代艺术产生过深刻影响。

其实, 这样一种艺术无关审美的看法, 正表明了现代主义自身对美的担保能力或信心的不足。法国现代画家让·迪比费说:“艺术的本质在于新奇。艺术的观点也在于新奇。唯一应该受到欢迎的艺术体系是不断革命的体系。”如此看来, 现代主义不仅消解了美, 也消解了艺术本身。

四、当代或大众的时期

后现代艺术的第一个特征是物化倾向。后现代主义只关心日常事物, 而不关心什么本质精神, 这种物化倾向从根本上讲反映了商品经济对文化领域的入侵, 并成为这一领地的主人。

后现代艺术的第二个特征是深度感的消失。这种深度感的消失其实也是与物化现象相关的。由于艺术品取消了深度, 取消了本应作为艺术品核心的诗意和韵味, 因而变得平淡和浅薄。如此一来, 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于是, 后现代艺术给我们留下了两幅截然不同的图景:乍一看, 艺术无处不在, 犹如唐诗所云:“春城无处不飞花”;但细一瞧, 又觉得像样的艺术一件也没有, 正所谓“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第三个特征:艺术品与非艺术品之间界限的模糊性。由于艺术品取消了深度, 取消了本应作为艺术品核心的诗意和韵味, 因而变得平淡和浅薄。

上一篇:外科学模拟试卷二十三(腹部创伤)下一篇:商品房使用说明书、质量保证书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