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公布2013年

2024-09-12

绍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公布2013年(共7篇)

绍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公布2013年 篇1

饶人社字„2013‟91号

上饶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进一步推进2013年高校毕业生

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方案

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上饶师院、上饶卫校、上饶职院:

为做好今年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函„2013‟1号)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赣人社字„2013‟119号)的部署和要求,我市将开展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系列活动。现制定 1

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明确就业创业工作重点,切实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作为首要任务,通过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系列服务活动,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创新就业创业服务模式,积极为每一位有就业创业意愿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加方便、快捷、有效的服务,全方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二、目标任务

突出“一个重点”:按照省厅部署,以上饶师范学院、江西医学院上饶分院、上饶职业技术学院当年毕业生为重点,全面推进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完成“一个任务”:上下联动,力争超额完成省厅下达 “三支一扶” 410名的任务。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加大对基层需求岗位的调查力度,积极申报计划。对于要求增加计划数的县(市、区),给予充分的支持,加强与省厅沟通协调,力争超额完成任务。

强化“二项服务”:通过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系列活动,不断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市内工业园区企业就业,使当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达85%以上,就业困难毕业生、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100%;不断强化高校毕业生创业服务,引导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全市帮扶200名高校毕业生实现自主创业,组织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500人。

做好“四个落实”:对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的,落实职业(创业)培训补贴;对参加就业见习的,落实基本生活补助;对自主创业的,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规费减免、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对就业困难的,落实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等扶持政策。

三、活动内容

(一)就业指导进校园

1.在我市院校举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校园行(宣讲)活动。(责任单位:就业局)

2.在我市院校开展企业人力资源(HR)经理校园行活动。组织有经验的就业指导人员在各院校分别举办2-3场“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专场讲座”。(责任单位:人才流动中心)

(二)创业指导进校园

1.开展“三讲一赛”活动。一是局领导或专家学者进高校讲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服务;二是市内知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理进高校讲职场环境、职业生涯规划建议、企业用人需求;在城乡基层、中小企业、非公企业就业、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讲“岗位成长” 经历。配合省厅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报告团进校园宣讲活动,通过全市主要电视、广播、报纸以及网络等媒介集中宣传我市大学生就业创业事迹和就业创业政策。(责任单位:就业局、就业促进和失业保险科)

2.开展“创业指导专家团校园行”活动,帮助高校毕业生了解创业环境,掌握创业政策,点燃创业激情,坚定创业信心。(责任单位:就业局)

3.开展“创业项目校园行”活动,积极推荐适合高校毕业生创业的项目,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走上创业道路。(责任单位:就业局)

(三)岗位信息进校园

1.在上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上饶就业信息网开设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专栏,并与我市院校网站实现链接,收集和发布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的岗位信息,使高校毕业生足不出校即可了解就业创业信息。(责任单位:就业局、人才流动中心)

2.在我市院校各举办一场校园招聘会或校企对接专场招聘会,将岗位信息送进校园。(责任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

3.举办多种形式的网络招聘活动:开展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月活动,利用网络,及时向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网上信息查询,网上就业指导服务,逐步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网络化。(责任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

4.组织实施“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项目,力争超额完成省厅下达的招募指标。(责任单位:人力资源开发和市场科)

(四)就业服务进校园

1.开辟高校毕业生求职服务窗口,招聘信息专区,使广大高校毕业生能方便快捷的实现就业。(责任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

2.会同教育部门、总工会、工商联等相关单位联合举办

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在城乡、校企开展系列综合招聘或专场招聘,招聘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招聘对象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为高校毕业生求职建立通道。(责任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

3.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和就业服务周活动。加强岗位开发和信息收集,采取现场和网络、常规和专场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招聘活动。摸清本地身体残疾、长期失业等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的情况,依托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提供“一对一”就业援助,优先给予职业技能培训、就业见习、岗位推荐或公益性岗位安置,帮助其尽快提升适合岗位需要的就业能力或找到适合的工作岗位。(责任单位:就业局、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

(五)技能鉴定进校园

1.开展大学生专场技能鉴定工作。按照大学生“双证制”要求,大力推进高校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积极落实鉴定补贴政策,6月及12月各开展一次专场鉴定工作,为高校毕业生开启职业技能鉴定的绿色通道。选择条件成熟的大专院校设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站),为大学生技能鉴定工作搭建长期稳固的平台。(责任单位: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2.在各院校开展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的宣传咨询活动,组织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对鉴定合格的,按规定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责任单位: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六)见习岗位进校园

1.启动青年见习基地动态管理机制。淘汰一批没有开展或者不积极开展见习计划的基地;主动邀请一批管理规范、规模较大、有一定知名度的用人单位参与见习计划,与财政部门沟通,落实补贴资金,鼓励用人单位提供更多的见习岗位。多渠道开发就业见习岗位信息,开展送见习岗位进校园宣传咨询活动。(责任单位:就业局)

2.探索在乡镇、社区、园区等基层单位开展就业见习计划。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努力探索在乡镇、社区、园区等基层单位、中小企业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把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打造成为“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的补充项目。发挥政策优势,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小企业就业创业,充实、改善基层人力资源结构,缓解高校毕业生严峻就业形势。(责任单位:就业局)

3.做好就业见习岗位省级和国家级示范单位推荐评选工作。力争我市有一个国家级就业见习示范单位,二个以上省级就业见习示范单位。(责任单位:就业局)

(七)创业服务进校园

送创业政策进院校,落实好小额担保贷款、税收优惠和规费减免等各项创业扶持政策,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简化创业手续,鼓励和扶持高校毕业生走创业之路。(责任单位:就业局)

(八)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活动 1.建立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信息共享与登记制度。市

人保局每季度与我市院校对接一次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详细信息,做好登记,建立台账,主动服务,加强帮扶,使每一位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责任单位:就业局、各院校)

2.对2013届当年高校毕业生,通过办理就业报到、人事档案托管、与教育部门加强离校前后信息衔接、求职登记、就业失业登记、依托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协理员走访入户等多种渠道,摸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信息,掌握这些人员的底数和就业需求,以便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责任单位:就业局、人才流动中心)

3.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平台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平台作用,对辖区内的每一名未就业毕业生进行实名制登记,建立专门台帐,确保对每个未就业毕业生1次以上的电话访问或家庭访问,提供1次以上的就业创业服务指导。(责任单位:就业局)

4.在掌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信息基础上,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政策指导和帮助。(责任单位:就业局、就业促进和失业保险科)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市人保局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市人保局局长程观焰任组长,副组长为胡增产、俞岳林,成员为林建华、刘正刚、徐启珊、陈道国、万 浪、段珍娇、刘秀林、邵东虎。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就业促进和失业保险科,刘正刚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的主要任

务是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督促落实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活动的各项工作。各地、各单位要继续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局领导负责,相关科室、单位、公共就业服务管理机构等相关部门各司其责、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

(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要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优势,共同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加强与财政部门协调,落实好经费保障;加强与教育部门、高校协调,共同做好离校前就业服务和离校后高校毕业生的信息衔接;加强与公安部门合作,按规定取消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简化就业落户流程;加强与国资委、工信委等部门和工商联等单位合作,广泛收集、及时发布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岗位信息,促进各类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三)加强宣传,正确引导。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就业法律法规政策,使广大高校毕业生了解政策、掌握政策、运用政策。要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建立健全本地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和高校毕业生分专业就业状况调查发布制度,为高校进行专业调整、学生和家长报考专业提供参考。要通过持续开展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活动,重点宣传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投身基层一线实现自我价值,营造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良好舆论环境。

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本地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要根据当地实际,参照制定工作方案,采取切实可行措施,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提供高效服务,促进本地高校毕业生尽早实现就业创业。各地要认真总结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经验、问题、意见建议,总结材料请于2013年6月20日和12月20日前报市人保局就业促进和失业保险科。

上饶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3年4月8日

上饶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 2013年4月8日印发

绍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公布2013年 篇2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做好2011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已经省政府同意, 现转发给你们, 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八号

关于进一步做好2011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为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深入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11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通知》 (人社部发[2011]26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闽政[2011]27号) 精神, 经省政府同意, 现就做好2011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 工作通知如下:

一、扩大参保覆盖面

(一) 巩固和扩大城镇居民医保覆盖面。

要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学校的作用, 采取有效措施, 继续将城镇非从业居民, 包括老年人、在校大学生、中小学生 (含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的学生) 、少年儿童以及其他城镇非从业人员等, 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 努力做到应保尽保, 使2011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

(二) 完善参保个人缴费机制。

积极探索跨年度自动续保机制, 各地应设立灵活的缴费时间和简便的个人缴费方式, 采取委托银行代扣代缴、电话或短信提示缴费、开放日常缴费窗口等多种措施, 方便居民依法主动缴纳和自动续保。

二、落实筹资标准

(一) 提高财政补助标准。

2011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不低于12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200元, 其中省级财政根据各地财力情况, 分档给予补助。具体为:省级财政对原有120元继续按照原财力分档补助, 对新增80元省级财政按照新财力分档补助, 补助比例统一为80%、60%、40%、25%。

在提高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的基础上, 扩大对困难居民参保个人缴费政府补助范围, 将现行规定对低保对象、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所需个人缴费由政府给予补贴的对象范围扩大到低收入家庭的未成年人。各地要尽快按规定将低收入家庭未成年人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纳入所在地财政补助范围。

(二) 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

在提高财政补助标准的同时, 各地要充分考虑不同参保对象经济承受能力、居民收入增长、待遇水平提高等因素, 分类制定个人缴费标准, 原则上2011年参保居民人均个人缴费不得低于每人50元。积极探索居民医保缴费与待遇挂钩的机制, 鼓励居民多缴费, 享受较高的医疗保障待遇。

三、完善待遇政策

(一)

各设区市应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原则, 统筹考虑、科学安排城镇居民医保基金, 稳步提高并均衡医疗保险待遇水平, 减轻参保居民医疗费用负担。

(二) 全面开展门诊统筹。

1. 建立普通门诊统筹。

普通门诊统筹是针对参保居民门诊特殊病种和住院以外的常见病、多发病门诊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和门诊一般诊疗费用, 由城镇居民医保基金给予一定限额报销的保障制度。力争到2011年底全省所有设区市所辖县 (市、区) 全部开展普通门诊统筹工作。

普通门诊统筹所需资金从城镇居民医保基金中列支, 原则上普通门诊统筹的基金比例占城镇居民医保基金的10%左右。普通门诊统筹基金支出与住院和门诊特殊病种统筹基金支出分别列账, 统一管理。

普通门诊统筹基金起付标准、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由设区市确定。普通门诊统筹基金支付范围为国家基本药物和我省增补的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费用, 以及符合规定的门诊一般诊疗费用。

按规定应由统筹基金支付的普通门诊医疗费用, 由统筹地区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各地要积极探索普通门诊统筹费用总额预付或按人头付费等费用结算办法, 具体结算方式由各设区市确定。

普通门诊统筹的定点医疗机构原则上在已列入定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或学校医疗机构中选择, 启动阶段, 参保居民就近选择一所定点医疗机构作为本人普通门诊就医定点医疗机构, 选择普通门诊定点医疗机构原则上实行一年一定, 中途不予变更。

2011年当年大学生日常医疗继续按照现行办法执行。

2. 扩大门诊特殊疾病病种。

在对部分特殊病种大额门诊费用保障的基础上, 2011年特殊病种的保障范围扩大到苯丙酮尿症、重性精神病人门诊药物治疗费用和城镇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各地要将苯丙酮尿症、重性精神病人门诊药物治疗费用和城镇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纳入门诊特殊病种范围。有条件的地方适当提高门诊特殊病种保障水平, 鼓励这部分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就医, 减轻他们的医疗费用负担。

(三) 调整住院报销医保政策。

1.提高住院医疗费报销比例。

各设区市要积极引导参保人员在基层医疗机构住院, 合理调整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支付比例, 各层级医疗机构支付比例差距进一步拉大到10%以上, 优先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和二级医院住院费用支付比例。2011年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左右, 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到当地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 且不低于5万元。

2.全面启动大额医疗费用补充保险。

2011年各设区市建立城镇居民大额医疗费用补充保险制度, 大额医疗费用补充保险所需资金从城镇居民医保基金中列支, 原则上大额医疗费用补充保险基金比例占城镇居民医保基金的5%左右, 以各设区市为统筹单位。各设区市为城镇居民建立大额医疗费用补充保险, 可以采取由医保中心经办或委托商业保险办理等多种方式, 帮助解决城镇居民政策范围内住院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的医疗费用, 具体报销比例由设区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四、加强医疗保险管理

(一) 加强转诊和异地就医管理。

探索建立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 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订转诊的支付政策。加强区域间医保经办机构协作, 参保居民在异地务工或随子女异地居住的, 参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异地就医办法, 办理异地居住登记手续并享受相关医疗待遇, 做好参保居民异地就医服务工作。

(二) 加强医疗服务管理。

各设区市要加快推进基金支付方式改革, 结合门诊和住院的特点, 实行总额预付、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等付费办法, 控制医疗服务成本。要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 完善定点医疗机构考核评价体系, 严格控制费用不合理上涨。要充分发挥医疗保险机构的优势, 积极推广使用稽核软件, 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日常诊疗多维数据监督。要加大对欺诈、违规等行为的处罚力度, 研究逐步将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的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行为的监管。

五、加快推进设区市统筹

各设区市必须严格执行闽政[2007]29号文件规定, 落实设区市统筹, 在设区市范围内实现参保范围、缴费标准、待遇水平、经办流程、基金管理、信息系统的统一, 进一步增强医疗保险基金互助共济和抗风险能力, 确保参保居民公平享有医疗保险待遇。实施中退到县级统筹的设区市, 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2011年城镇居民医保工作任务繁重, 各设区市要按照本通知要求, 结合本地实际, 抓紧调整2011年所辖县 (市、区) 统一的城镇居民医保政策, 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各设区市在城镇居民医保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请及时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报告。

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财政厅

绍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公布2013年 篇3

一、2011—2013年案件基本情况

(一)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案件办理情况

2011—2013年,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收到行政复议申请454件,决定受理的397件,占87.44%;不予受理及依法作其他处理的57件,占12.56%;其中,自治区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69件,占37.22%。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办理行政应诉案件583件。其中自治区级人社行政部门办理96件,占16.47%;地级以下部门办理487件,占83.53%。

<H:\人事天地杂志\人事天地2014\2014年人事天地杂志十二月刊\2014人事天地12月刊\12P统1.jpg>[(单位:件)][行政复议

行政应诉][250

200

150

100

50

0][245][98][111][183][184][216][2011年][2012年][2013年][2011年][2012年][2013年]

图1 2011—2013年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案件办理数量情况

(二)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案件种类分布

在办理的454件行政复议案件中,养老保险212件,占46.7%;工伤保险173件,占38.11%;劳动保障监察12件,占2.64%;人事行政9件,占1.98%;行政不作为8件,占1.76%;行政审批5件,占1.1%;其他35件,占7.71%。在办理的583件行政应诉案件中,工伤保险397件,占68.1%;养老保险119件,占20.41%;行政审批15件,占2.57%;劳动保障监察14件,占2.4%;行政不作为6件,占1.03%;其他32件,占5.49%。

<H:\人事天地杂志\人事天地2014\2014年人事天地杂志十二月刊\2014人事天地12月刊\12P统2.jpg>[行政不作为,8

1.76%][人事行政,9

1.98%][劳动保障监察,12

2.64%][工伤保险,173

38.11%][养老保险,212

46.7%][其他,35

7.71%][行政审批,5

1.10%][(单位:件,%)]

图2 2011—2013年行政复议案件种类分布情况

<H:\人事天地杂志\人事天地2014\2014年人事天地杂志十二月刊\2014人事天地12月刊\12P统3.jpg>[劳动保障监察,14

2.40%][行政不作为,6

1.03%][其他,32,5.49%][工伤保险,397

68.10%][行政审批,15

2.57%][养老保险,119

20.41%][(单位:件,%)]

图3 2011—2013年行政应诉案件种类分布情况

(三)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案件处理情况

在受理的397件行政复议案件中,已审结331件,占受理数的83.38%,未审结66件,占16.62%。经审查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286件,占审结数的 86.4%;撤销和责令限期履行的16件,占4.83%;作其他处理的29件,占8.76%。在583件行政应诉案件中,已审结431件,占应诉总数的73.93%;未结案152件,占26.07%。经人民法院审理维持的328件,占审结数的76.1%;撤销和限期履行职责的37件,占8.58%;作其他处理的66件,占15.31%。

<H:\人事天地杂志\人事天地2014\2014年人事天地杂志十二月刊\2014人事天地12月刊\12P统4.jpg>[250

200

150

100

50

0][受理数][审结数][未审结数][维持][撤销和责令履行职责][其他处理][2011年

2012年

2013年][(单位:件)][234][77][86][196][60][75][38][17][11][177][54][55][5][5][6][14][14][1]

图4 2011—2013年行政复议案件处理情况

<H:\人事天地杂志\人事天地2014\2014年人事天地杂志十二月刊\2014人事天地12月刊\12P统5.jpg>[250

200

150

100

50

0][应诉总数][审结数][未审结数][维持][撤销或限期履行职责][其他处理][2011年

2012年

2013年][183][184][216][116][140][175][67][44][41][99][103][126][5][14][18][12][23][31][(单位:件)]

图5 2011—2013年行政应诉案件处理情况

(四)被复议的情况

2011—2013年,全区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被复议591件,其中,2011年314件,2012年119件,2013年158件,呈先减后增趋势。591件被复议案件中,由地级以下人社行政部门处理的565件,占全区人社部门被复议总量的95.6%;由省级人社部门办理26件,占4.4%。

nlc202309021210

<H:\人事天地杂志\人事天地2014\2014年人事天地杂志十二月刊\2014人事天地12月刊\12P统6.jpg>[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被复议案件数][省级人社部门办理数][地级以下人社部门办理数][2011年][2012年][2013年][314][306][8][119][109][158][150][8][10][(单位:件)]

图6 2011—2013年被复议案件办理数量情况

二、2011—2013年案件主要特点

(一)行政复议和被复议案件数量呈先降后升趋势,行政应诉案件数量略有上升

2013年,全区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11件,比2011年减少134件、比2012年增加13件;办理被行政复议案件158件,比2011年减少156件、比2012年增加39件;办理行政应诉案件216件,比2011年增加33件、比2012年增加32件。

(二)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审结案件维持率均逐年下降,其他方式处理的行政复议案件比例呈先降后升趋势;而其他方式处理的行政应诉案件比例逐年上升

2013年,全区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共审结行政复议案件75件,维持55件,维持率为73.33%;其他方式处理案件14件,占审结案件的18.67%。而2011年维持率为90.31%(共审结196件,维持177件),其他方式处理案件(14件)占审结案件的7.14%;2012年维持率为90.0%(共审结60件,维持54件),其他方式处理案件(1件)占审结案件的1.67%。行政复议案件通过其他方式处理,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1)申请人在案件受理前或受理过程中自行撤销行政复议申请;(2)被申请人自行纠正具体行政行为后申请人撤回行政复议申请,复议终止;(3)行政复议机关告知申请人向正确的部门反映诉求。这些结案方式主要反映了行政复议机关加强沟通协调,以调解或和解的方式处理行政争议,注重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有效实现“定纷止争”,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H:\人事天地杂志\人事天地2014\2014年人事天地杂志十二月刊\2014人事天地12月刊\12P统7.jpg>[100

80

60

40

20

0][维持率][其他方式处理案件比例][2011年

2012年

2013年][7.14][1.67][18.67][73.33][90.00][90.31][(单位:%)]

图7 2011—2013年行政复议案件维持和其他方式处理情况

2013年,全区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共审结行政应诉案件175件,维持126件,维持率为72.0%;其他方式处理案件31件,占审结案件的17.71%。而2011年维持率为85.34%(共审结116件,维持99件),其他方式处理案件(12件)占审结案件的10.34%;2012年维持率为73.57%(共审结140件,维持103件),其他方式处理案件(23件)占审结案件的16.43%。行政应诉案件通过其他方式处理,主要表现为原告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前或受理过程中撤诉或作为被告的人社行政部门自行纠正原具体行政行为,原告撤诉后诉讼终止,主要反映了各级人社行政部门注重加强与人民法院的沟通和交流,对相关诉讼案件处理妥当、应对及时,以务实高效便民为原则,对本部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加大检查监督和纠错力度,有效节约了行政成本。

<H:\人事天地杂志\人事天地2014\2014年人事天地杂志十二月刊\2014人事天地12月刊\12P统8.jpg>[100

80

60

40

20

0][维持率][其他方式处理案件比例][2011年

2012年

2013年][85.34][73.57][72.00][10.34][16.43][17.71][(单位:%)]

图8 2011—2013年行政应诉案件维持和其他方式处理情况

(三)工伤保险行政争议案件所占比例仍比较大,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案件数量仍占各类案件总量的较大比例

2011—2013年,全区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办理的454件行政复议案件中,涉及工伤保险的案件173件,占全部行政复议案件总量的38.11%,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案件共385件,占复议案件总量的84.8%;办理的583件行政应诉案件中,涉及工伤保险的案件397件,占68.1%,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案件共516件,占应诉案件总量的88.51%。主要原因:(1)现行法律法规及相关配套规定滞后,工伤保险案件处理难度增加;(2)用人单位因为经济利益的驱使未依法为劳动者参加工伤保险,发生工伤事故后就工伤认定而引发争议;(3)《工伤保险条例》修订后,由于行政复议不再是前置程序,对工伤认定不服的用人单位或劳动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因此,工伤保险类行政诉讼案件所占比例较之工伤保险类行政复议案件相对要高。

(四)新型行政争议案件出现

除传统的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劳动监察、行政审批争议外,人事行政、行政不作为、信访事项处理等新型案件开始出现。其中,因行政管理相对人认为人社行政部门行政不作为的行政复议案件数量2011年和2012年均为0件,2013年增加到8件;行政应诉案件从2011年的1件到2013年,每年增加1件。主要原因:(1)个别人社行政机关对行政管理相对人提出的信息公开或行政审批申请认为不属于公开范围或不符合批准条件,未予以任何回复或仅仅口头告知不再作出处理而造成行政不作为;(2)行政管理相对人举报投诉要求查处违法行为,个别人社行政机关不及时依法履行工作职责,采取搁置不理、当信访件简单处理等形式,以致超过法定期限未依法作出处理决定而引发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nlc202309021210

三、存在问题

(一)对案件事实的认定有待加强

事实清楚是具体行政行为的基本要求。个别人社行政部门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过程中,对案件事实重视不够,对不确定或存疑的问题,没有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核实,没有掌握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均具备的证据链,仅仅通过主观和常理去作判断、下决定,从而导致具体行政行为被撤销或者败诉。

(二)行政程序存在瑕疵或违法

如个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以口头或电话形式告知取代书面形式告知,一旦发生争议由于没有留存相关记录而造成行政不作为;个别人社行政部门要求行政管理相对人在送达回证上签署收到法律文书的日期远早于该文书印发日期,从而授人以口实;个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因为种种原因超过法定期限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等。

(三)法律适用存在问题

具体表现在:有的在引用法律法规时没有具体到条、款、项、目;有的引用法条错误,该引用上位法却引用了下位法,或者直接张冠李戴,引用的法律条文与原文不相对应。

(四)行政执法队伍业务素质需要提高

(1)基层行政执法办案人员少、缺乏专职专业执法人员,往往他们又身兼数职,承担了大量繁重事务;(2)行政执法文书制定成文时校对不仔细认真,不写明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政策依据、不载明处罚金额的计算标准,日期、金额等数字前后不一致等等,从而导致相关文书存在瑕疵或者错误而导致无效;(3)个别行政执法人员需要加强业务学习,尤其是对法律程序、证据规则和执法依据等方面的学习。

四、有关建议

(一)积极推进立法工作,切实加强制度建设

积极协调立法部门将工作急需、条件成熟的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纳入立法计划,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从制度上防范和化解行政争议。

(二)坚持以人为本、依法行政

通过组织培训、举办讲座、召开典型案件研讨、旁听案件审理等多种形式加强业务学习和交流,进一步提高全区人社系统行政执法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水平和综合业务素质。

(三)进一步加强工伤认定和工伤参保工作

(1)切实加强工伤认定工作。各级人社行政部门在作出工伤认定等具体行政行为时,应克服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认真查明劳动者的受伤事实,调查核实相关证据,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和时限要求,确保做到事实与证据、实体与程序并重,真正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在同等条件下向劳动者倾斜。

(2)加大普法宣传和征缴力度,依法做好工伤保险参保工作。加强工伤保险参保工作,是减少工伤行政争议案件的治本措施,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要按照管辖权限,依据《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通过送法进企业、进工矿、进社区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让用人单位了解参保缴费的好处,调动用人单位参保缴费的积极性。

(四)进一步加强养老保险待遇审批工作

(1)从实体上梳理政策法规依据,及时向上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反映。由于历史原因,养老保险待遇审批相关政策制度名目繁多、规定庞杂,加之新颁布的法律法规陆续出台,是否存在新法和旧规的冲突、是否存在特别规定和普通法的矛盾,都需要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对常用的政策依据及时进行梳理和思考。对一些因为种种原因存在瑕疵的政策,要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改进方式和完善途径。

(2)从程序上规范审批经办流程。如,各级人社行政部门在作出审批决定的具体行政行为时,书面告知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政策依据以及行政管理相对人权利救济途径,当行政管理相对人对此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时,人社行政部门至少不会因为程序瑕疵而存在被撤销或者败诉的风险,在行政争议中不至于处于被动地位。

(五)进一步加强与人民法院和行政复议机关的沟通交流

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可与当地司法机关、行政复议机关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通过研究行政执法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剖析典型案例、开展案卷评查等形式,实现行政执法与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的共识与互动,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依法行政。二是畅通个案联系渠道。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对行政执法中遇到的重大复杂疑难个案问题,可积极主动与当地人民法院和行政复议机关沟通交流情况,听取人民法院和上级行政复议机关的意见和建议,在法律规定和制度框架内找到解决问题的合理合法途径,确保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得到人民法院和上级行政复议机关的支持。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政策法规处)

绍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公布2013年 篇4

沈人社发〔2016〕 118号

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四部门关于 核发2017年企业工资总额使用手册的通知

各区、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市直各单位,各企业集团(公司)、各商业银行,中央、部队驻沈企业,各有关单位:

根据《辽宁省工资支付规定》(辽宁省人民政府第196号令),为规范工资支付行为,加强用人单位工资基金的监督管理,现就 核发2017年《工资总额使用手册》(下称《工资手册》)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工资手册》的使用和管理

(一)沈阳市行政区域内依法设立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简称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应使用工资手册。

(二)用人单位凭《工资手册》,通过基本存款账户支取工资性现金,如现金、转账(含信用卡、委托代发)、内扣等均应在《工资手册》中予以记载。

(三)用人单位工资基金管理工作,实行市、区(县)两级分级管理。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 1.中央(法人单位)、部队在沈企业; 2.市直各委办局、行业管理办所属企业; 3.市各企业集团(公司)及下属企业; 4.在沈各金融机构(法人单位);

5.上述企业与港澳台、外商合资、合作经营的企业; 6.在我市注册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企业。

区、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除上述单位外的辖区内所有用人单位工资基金管理工作。

二、工资总额的核定

列入《工资手册》的工资总额,按国家统计局颁发的《关于 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1990年1月1日国家统计局令第一号)执行。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我市有关工资水平宏观调控政策,结合劳动力市场价位和本单位经济效益,经与工会组织或者劳动者集体协商,确定本单位的工资水平。

(一)中央、部队在沈企业及其下属企业、外地驻沈企业,依据其主管部门下达的工资总额计划文件进行核定。在主管部门没有下达工资总额使用计划前,暂按上实发数额核入《工资手册》,待主管部门下达计划后予以调整。

(二)市、区、县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按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企业主管部门依据国家相关规定核准的工资总额使用计划核定。

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参照以上办法确定工资总额使用计划。

(三)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等,按照企业董事会或薪酬管理委员会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审议的工资总额使用计划决议核定。

(四)劳务派遣企业要按照本企业工资总额使用计划和经用工单位确认的被派遣员工的工资计划数核定。

(五)新成立的用人单位主要根据社会平均工资、行业平均工资水平及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核定。

按照上述办法,用人单位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签章后,持《工资手册》到基本存款账户开户行提取工资。在执行工 资总额使用计划中,遇有合理调整因素,应及时到所在辖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办理调整工资总额的备案。

三、核发《工资手册》所需要件

(一)2016《工资手册》;劳动用工备案职工名册;2017工资总额使用计划。

(二)新成立的用人单位需提供:《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证》副本;银行基本存款账户《开户许可证》;劳动用工备案职工名册;工资总额使用计划。

(三)用人单位分户、并户凭有关材料和工资手册办理。

(四)《工资手册》丢失需要补发的,应提供以下要件: 1.手册丢失情况说明,并加盖用人单位法人章;

2.银行出具在基本存款账户中支取工资性现金的证明,加盖银行工资基金管理专用章。

在补发的《工资手册》首页注明“补办”。

对于补办以前《工资手册》的申请,不予办理。

四、有关要求

(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要加强企业工资基金的宏观管理,完善工资指导线和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促使企业工资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保持基本一致。

(二)各商业银行要充分履行国家赋予的监督职能,严格执行工资基金管理相关规定,把好工资支付关。对未办理《工资手册》、《工资手册》内容填写不完整、私自更改支付记录或支取工 资总额超过工资计划的,不得为其支付工资性现金或转帐;对坐支、套取现金的,应按规定予以处理。

(三)用人单位应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参照工资增长指导线,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制订符合行业及地区水平的薪酬制度,并做好内部分配方案和工资发放原始记录工作。

(四)2017年《工资手册》集中核发时间为2016年12月20日始至2017年3月31日。

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沈阳市国家税务局

沈阳市地方税务局

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营业管理部

2016年11月

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

2016年11月

绍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公布2013年 篇5

黑人社发[2011]50号

各市、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农垦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森工总局人事局,中省直有关单位人事(干部)处,各大专院校:

现就做好2011年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建设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关于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535工程”

根据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今年开展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535工程”建设。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535工程”,即以我省现有的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培育学科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省级重点学科、专业梯队为基础,在农业、装备、能源、石化、医药、食品等方面,选择10个左右梯队进行培养,打造5个在国际上有较大竞争力的前沿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以下简称第一层次);以现有311个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为基础,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态经济、物联网等方面,选择60个左右梯队进行培养,打造30个国内一流的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以下简称第二层次);以全省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为基础,围绕“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打造500个全省领军的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

进入第一、第二层次培养对象的梯队要实施目标管理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同时进行考核,对考核合格的继续培养,对考核不合格的给予警告,并督促其完成年初制定的工作任务,对学科、专业梯队科研成果不突出的及时调整,对不符合“535工程”建设要求的予以撤消。对进入培养对象的梯队按照省里的有关政策给予专项人才培养资金支持。

申报第一、第二层次梯队在符合以上条件的基础上,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申报第一层次培养对象

1、拥有学术造诣高、国内著名并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如两院院士、国家重大项目主持人或首席科学家等专家),有取得突出业绩的中青年学术后备人才,有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团队。

2、研究方向明确,研究内容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学术气氛浓厚,学术影响大,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跃。

3、创新能力强,承担着国家重大研究项目,取得了高水平的成果(如国家级成果、高影响因子论文等),近5年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含二等奖)研究成果,或生产的产品填补国内空白,解决了本领域的重大问题,对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突出贡献。

4、为社会培养输送了一批优秀人才,其中有的已成为杰出人才或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

5、一般应以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或国家重点学科为依托,环境条件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并有良好的图书文献和现代化信息保障体系。

(二)申报第二层次培养对象

1、拥有学术造诣高、学术影响大、国内知名的学术带头人,有业绩比较突出的中青年学术后备人才,有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团队。

2、研究方向明确,研究内容处于省内领先或国内先进水平,学术气氛浓厚,国内省内学术交流活跃。

3、创新能力强,承担着国家和省重点研究项目,取得了高水平的成果,近5年有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含二等奖)研究成果,或优秀教学成果,或生产的产品填补国内、省内空白,解决了本行业的重要问题,对推动我省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4、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5、一般应以部、省级重点实验室为依托,环境条件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并有良好的图书文献和现代化信息保障体系。

(三)申报材料

1、各市(地)、中省直主管部门的推荐报告,报告中要说明申报的条件、理由以及申报的程序。

2、《黑龙江省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535工程申报表》(见附件1)。

3、梯队的主要成果、在研项目原件和复印件(原件审后退回)。

申报材料按A4规格上报,同时附电子版。《黑龙江省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535工程申报表》胶装3份。

二、新建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的申报

今年我省以“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为中心,以发展十大产业为重点,围绕石油化工、煤化工、生物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造、新型农机装备、交通运输装备等新建20个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鼓励学科、专业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支持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与企业联合申报。

(一)申报条件

1、大专院校的学科梯队要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规定的学科为主,且要求是二级以上学科。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新闻出版以及企业等单位参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学科分类与代码表》(GB/T13745-92)所规定的学科、专业,依据我省经济建设需要确定。申报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要求是各地区、各单位(厅级)重点学科、专业梯队。

2、在所从事的领域具有一定科研优势,在国内外、省内外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3、有明确的研究方向,近五年来有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含二等奖)研究成果,或优秀教学成果,或生产的产品填补国内、省内空白,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

4、科研内容与我省经济建设联系紧密。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申报的学科、专业要有成果转化渠道,有明确的与企业或其它单位合作或扶持协议,并实现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或有可预见的效益前景,其中企业科研人员在梯队成员中是带头人或后备带头人的优先予以考核审批。

5、申报的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应具备一定的规模,有较强的科研力量,形成以学科、专业带头人为核心,有较合理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的科研群体。

6、学科、专业带头人在省内以至国内、国际有较高的学术地位,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基础理论雄厚,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较强的科研组织领导能力;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及时掌握国内及世界范围内的最新信息,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善于把握科研发展方向;有显著的科研成果,贡献突出,并善于出思想、出题目;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年龄一般在55周岁以下。

7、学科、专业后备带头人应在省内、国内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并有望在一定的培养期内成为本学科、专业带头人;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忠于科研事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奉献精神;科研能力强,基础理论扎实,学术思想活跃,勇于创新,善于组织、领导科研工作,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和在研项目。年龄一般在45周岁以下。

(二)申报材料

1、各市(地)、中省直主管部门的申请报告。报告要说明组织选拔的程序、方法,在本单位、本地区公示结果,推荐的主要理由及意见。

2、各主管单位(部门)培养学科带头人、后备带头人规划。

3、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管理办法。

4、申报单位提供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全面情况的综合文字材料(限3000字)。要具体说明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的工作任务,主要科研方向,在国际、国内和全省的学术地位,近五年的主要科研、教学成果,实现的社会经济经益和开展产学研结合等情况。

5、《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带头人审批表》(附件2)和《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后备带头人审批表》(附件3)。

6、拟申报学科、专业梯队的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主要成果、在研项目的佐证材料及发表的论文、论著原件及复印件(原件审后退回)。

申报材料按A4规格上报,同时附电子版。第1份,首页为封面(附件4),次页为申报材料目录,然后将以上6项材料内容依顺序胶装成册(含佐证材料复印件)。第2份,《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带头人审批表》和《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后备带头人审批表》单独胶装3份。

(三)有关待遇

凡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其相关待遇按省有关规定执行。

三、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的调整

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原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因超龄、调离或其它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由单位提出调整学科、专业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申请,接替人选填报《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带头人审批表》或《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后备带头人审批表》(同时附电子版),接替人选的选拔条件参照新建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申报条件。对应调整而未调整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一经发现将随时予以处理,对瞒报、谎报等情节严重的取消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资格。

学科、专业原有两名以上带头人或后备带头人的,按一名带头人和一名后备带头人的结构逐步调整。

四、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基础设施资助

(一)对象、额度和使用方向

资助对象重点是与我省“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梯队,以及直接从事经济领域研究的学科、专业梯队。今年拟资助15个,每个资助额度为10万-30万元。主要用于建立和完善重点实验室建设、中小型实验设备和图书室专业图书的购置。

(二)申报条件

申报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基础设施资助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学科、专业有省部级以上在研项目,重点是有直接从事经济领域研究的在研项目,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学科、专业有从事涉及企业生存发展的重大科研自选项目;

2、学科、专业梯队设备、资料急需更新、增置;

3、学科、专业具有一定的自筹资金,经资助后,科研条件可明显改善,达到或保持国内先进水平。

(三)申报材料

1、市(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或各主管部门的推荐报告。报告限3000字,要具体说明组织选拔推荐的程序,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情况简介,包括工作任务,主要科研方向,近五年的成果和获奖情况,在国际、国内和全省的学术地位,实现的社会经济效益,受资助后可预见的发展前景等。

2、填写《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申请表》(附件5)。

3、学科、专业在研项目、主要成果的有关佐证材料原件及复印件(原件审后退回)。

4、本单位已筹集到位的资金证明(财务或审计部门出具的财务正式票据)。

申报材料按A4规格上报,同时附电子版。第1份,首页为封面(附件6),次页为申报材料目录,然后将以上4项材料内容依顺序胶装成册(含佐证材料复印件)。第2份,将《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申请表》胶装2份。申报材料请自留底稿,初审合格的另行通知增加份数。

五、组织省级重点学科、专业梯队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等省级专家国内考察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政策》(黑发[2003]14号文)精神,为促进专家的学术交往,发挥专家参谋、智囊作用,今年继续组织专家学术考察。

(一)参加学术考察专家的基本条件

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的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符合条件的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或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参加者需具有与考察内容相关的在研项目或课题。

(二)考察休假时间、地点、内容及人数

今年的考察休假共两期,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一期。上半年考察地点为陕西省,时间暂定5月。下半年考察地点为江西省,时间暂定10月。通过考察学习和交流,进行党员先进性教育,重温建党90周年的发展历程。每个考察团人数30人,行程7天。

(三)申报材料

1、填写《黑龙江省省级以上专家赴国内考察学习审批表》(附件10);

2、结合本单位或本专业实际情况撰写一篇论文。

3、结合本专业特点准备一篇科普讲稿,用于考察期间举办科普讲座,每篇科普讲稿时间在15分钟以内。

4、上报个人履历1份和近期2寸彩照1张,个人履历包括个人简况、工作简历、主要业绩贡献等,要求A4纸打印,版面自行设计(文字+照片)。

5、提交展现个人才艺的作品若干,如书法、绘画、摄影等。

六、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考核备案以及基础情况统计

根据《黑龙江省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管理办法》(黑人保发[2010]123号文)规定,由各主管单位对所属的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的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进行2010考核,按照省级梯队的考核指标自行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以统计表的形式报省人社厅备案(附件7)。

为贯彻落实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全省各级学科、专业梯队的建设情况,今年继续开展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情况调查。请认真填报《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成员构成情况统计表》(附件8)和《中省直、高校、市(县)级重点学科、专业梯队情况统计表》(附件9),并以电子版统一上传至电子邮箱414137333@qq.com。省厅将及时更新和完善全省学科、专业梯队数据库。

七、申报程序、时限和要求

(一)申报程序

1、上述六项工作,由符合条件的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提出申请,国有事企业单位、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按隶属关系和属地原则由各市(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或中省直主管部门审核后上报;各大专院校的学科梯队经学校审核后上报。

2、“535工程”第一层次、第二层次培养对象各单位限报3个。

3、同一单位限报2个新建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每个学科、专业限报1名带头人和1名后备带头人;各大专院校限报2个基础设施资助的学科,中省直各单位、各市(地)限报3个基础设施资助的专业。

(二)申报时限

1、第一期专家考察休假报名截止日期为4月20日,第二期考察休假报名截止日期为8月20日。

2、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考核统计表上报时间为5月4日至5月9日;考核表作为三年一度考核评估的基础数据,以及评选优秀单位的重要参考条件。

3、学科、专业梯队基础情况统计表上报时间为5月10日至5月20日;未及时上报统计报表的单位不受理其所在单位当申报新建和资助。

4、“535工程”第一、第二层次申报自6月1日开始,6月10日截止;

5、新建和调整的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自6月13日开始,6月24日截止。

6、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基础设施建设资助自9月20日开始申报,9月30日截止。

(三)申报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切实抓好相关工作。同时加强对学科、专业梯队建设的日常管理,引导学科、专业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使学科、专业梯队发挥应有的作用。

2、要坚持标准,严格把关。本着“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做好组织申报、审核、选拔、公示、推荐等各个环节工作,各项工作的申报要做到程序规范、手续完善,上报的各类材料要实事求是,符合要求,全面准确,格式统一(表格可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上下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将组织专家对申报“535”工程第一、第二层次梯队,新建省级重点学科、专业梯队和申请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基础设施资助的梯队进行实地考察和综合评估,并依据专家组的意见确定拟培养、新建和资助对象。

联系单位: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

联 系 人:高广宏

联系电话:0451-87130139

附件:

1、黑龙江省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535工程申报表(封面样式)

2、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带头人审批表(封面样式)

3、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后备带头人审批表(封面样式)

4、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申报材料(封面样式)

5、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申请表(封面样式)

6、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申报材料(封面样式)

7、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考核成果统计表

8、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成员构成情况统计表

9、中省直、高校、市(县)级重点学科、专业梯队情况统计表

10、黑龙江省省级以上专家赴国内考察学习审批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关系分析 篇6

关键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全球经济

进入WTO的这些年里, 我国是在多边、稳定、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原则下进行国际贸易的, 这样也加快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这些有利于我国遵循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自己的法制与法治, 同时也利于提高我国参与全球竞争, 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加快企业改革的国际化进程, 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该注意到加入WTO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压力与动力, 更要注意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平衡关系, 按照WTO的要求, 建构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增加社会保险运作, 维护好社会的安定稳定与广大人民的权益。

一、现代人力资源有着什么样的特点

新经济以网络化和全球化的动力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它的存在使得国与国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进一步深化, 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人力资源的全球化与人才流动的国际化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人力资源的流动和结构复杂性出现了很多新鲜特点:高目标要求的新型高素质人才为了实现自身价值, 加速了人才流动。高风险、高回报的新型产业和创新组织成为新经济人才目光锁定之处, 并且期望其成为新的归宿。人才的流动加快导致了管理风险逐步提高, 跳槽、集体跳槽、加盟成为新经济时代人才流动的大方向、新景观。员工之间、组织与员工之间的关系维系更多偏重的是心理契约而非那一纸劳动合约。加入WTO以来, 中国就进入了新经济时代, 经济与世界接轨, 社会保证制度、人力资源管理等各方面也都迫切的需要与世界接轨, 否则将造成人才流失等种种弊端, 可以这么说, 要深刻体会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流动性、复杂性和随机性的新特征, 然后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同时也确保新经济时代的社会保障制度步步相随。

二、我国社会保障的现状分析

社会保障的内容、水平和方式, 主要由要受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等社会因素决定。

尽管进入WTO很多年, 但是由于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为低下, 人口众多等因素就决定了我国社会保障标准不可能太高。因此, 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 我们都只能实行以保障基本生活为标准的社会保障。就现阶段而言,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才刚建立, 处于起步期, 还不可能覆盖全体社会成员, 养老保险等制度都只是在城镇职工中进行实施, 医疗保险也是从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开始起步, 失业保险则是在企事业单位实行, 大量的个体从业人员、三资企业、民营、私营企业、乡镇企业职工均还未纳入社会保障网中, 当然, 他们是最需要这块保障的人员之一, 因为他们的抗风险能力比较低。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差距不断的拉大, 相应地对社会保障也出现了不同层次的需求, 除了政府强制性基本保障外, 还应存在单位补充保障和建立并且实施社区托底保障。

三、人力资源管理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 现阶段是新经济时间段, 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 以科学技术为主的时代, 新经济是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 它区别于工业经济, 它更强调知识和人力资源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所占据的首要地位, 具有创新力的人力资源将会成为新经济时代的第一资源。

(一) 社会保障制度则是对新经济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的补充

社会保障制度则是对新经济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的补充。它保证了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被调配。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政府花了大气力进行改革, 增加了个人缴费服务, 为个人建立私有帐户, 但制度只达到量化, 还未发生质的变化。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障改革是保证国家发展的重要举措。尤其是现今, 在扩大对外开放服务业的过程中, 一定要采取合资与合作方式, 允许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社会保障服务领域, 逐步打破过时的垄断格局, 大力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和先进管理方法, 为广大百姓享受更好的保障服务, 为中国社会保障服务业的形成和发展, 为提高社会保障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创造更好的条件, 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 所做这些的目的都是为了创造更高的效益, 留住人才, 稳定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

(二) 政府主导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人力资源管理则是社会保障的风向标

很多海外学成的留学生, 还有国内的有识之士, 被外国大公司成功挖角的原因, 也是由于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不够完善, 这样就对人力资源管理造成很大的压力与困扰, 后勤保障都没有了, 如何能够留住有识之士呢?有人认为, 在今天中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 很多国家的政府都承担着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责任我们需要建立系统、高效、先进的就业服务体系,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国情借鉴别国的经验, 以人力资源为指导标识, 循序渐进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然后政府在制度设计及推动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参考人力资源管理的态势, 在接轨市场时能够让位于市场, 给市场市场化运作的动力和机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一定意义上讲, 就是需要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与社会保障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 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才能推进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础和关键。如果还看不清, 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新经济时代所发挥的作用和所处的重要性地位, 那么改革就没有明确的目标, 发展将步履艰难。从另一个角度看, 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分析各国社会保障的发展趋势, 仔细研究中国的人才现状的基本情况, 就能够正确地看待社会保障的国际化潮流, 就能够自觉地调整和完善相应的政策与法规, 向着顺应社会保障、经济发展规律和人力资源发展需要的方向推进, 创造出符合国外通行规则、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

参考文献

[1]潘晨光.国外人力资源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马斌.发达国家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特点及其启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4

[3]华冷、熊明宝.当代西方国家就业体制分析[J].经济评论, 2007

绍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公布2013年 篇7

xxxx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市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坚定不移地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定位在促进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和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性的大局之中。以促进充分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加强人才建设、合理收入分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升公共服务为重点,强化目标管理,狠抓制度建设,创新工作举措,全年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现将工作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一、xxxx年工作总结

(一)扎实托底,靠前思维,就业创业稳步提升。一是稳步推进基层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促进创新创业。建成府南同德“社会组织”等x个特色小微型基层创业孵化基地,联合少城街道共建商业街社区“社创驿站”。大力实施x大学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核桃书院教育综合体项目参加x省第一届“天府杯”创业大赛并荣获x赛区创业创富组优秀项目奖。我区共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xxxx人,大学生创业xxx人,发放高校毕业生创业补贴xxx万元,完成创业培训xxx人。二是加大就业帮扶工作力度,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实施动态更新跟踪帮扶,实现城镇新增就业xxxxx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xxxx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xxxx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x%以内,对“xxxx”等重点就业困难群体实施托底安置,发放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xxx.x万元,落实失业保险待遇,为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待遇xxxx.xx万元,为xxx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xxxx.xx万元。三是积极提供就业援助,推进就业精准扶贫。制订《x区就业创业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共开展招聘活动xxx场次提供岗位xxxxx余个,开展“散乱污”专场招聘活动xx场提供岗位xxxx个,开展职业技能培训xxxx人,帮扶“五类人员”xxxx人。援建得荣县就业创业培训示范基地,在简阳打造x个标准化基层就业服务站,组织企业赴得荣县、简阳市、蒲江县、及九寨沟震区,举办xx场专项招聘活动,累计提供岗位xxxx个。xxxx年,我局被x市政府表彰为“x市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

(二)落实制度,紧贴群众,城乡居民保障更加可靠。一是社保基金征缴扩面成效明显。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平稳推进,社保基金规模达xxxxxx.xx万元,城镇职工参保人数达xx.xx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x.xx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xx.xx万人,参保率达xx%,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二是狠抓专项工作落地落实。正式启动全民参保登记工作,完成入户调查登记xxxxx人,登记录入率达xxx%;有序推进社保卡发行相关工作,确定社会保障卡申办街道网点xx家、合作银行网点xxx家,目前已完成xxxxxx人的信息采集工作,首批xxxx张社保卡已陆续发放到位;扎实推进长期照护保险试点工作,x月正式接单运行,截至目前共受理xxxx人,审核通过xxxx人,xxxx人开始享受待遇。加快推进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分层分类推进辖区定点医疗机构上线和制发卡工作。三是有序推进社保经办业务办理。加强社保稽核力度,对xxx户参保单位开展实地稽核x.xx万人次,补收社会保险费xxx万元,征收养老金清欠xxxx.xx万元。完成xxx家机关事业单位xxxx人xxxx年度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缴费基数申报工作。四是持续加强基金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基金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基金监管工作。xxxx年共清退违规医疗费用xxx.xx万元,并处罚违约金xxx.xx万元,下达《整改通知书》xxx份。

(三)依法行政,强化管理,劳动关系进一步和谐稳定。一是推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创新开展政策法规宣传,于xxxx年x月举办x区首届“x+x”劳保杯知识竞赛。扎实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和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完成xxx户企业薪酬调查工作。加强行业监管和专项检查,对全区劳务派遣单位展开安全生产检查、劳动用工审查,完成劳动用工书面材料审查xxxx户次,检查用人单位xxx户次,涉及劳动者x.xx万人次。二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推进“两网化”建设,提高对企业用工行为动态检查主动预防的能力。x—xx月受理劳动监察案件xxx件,结案xxx件,结案率xx.x%;处理群体性劳资纠纷xx件,为xxx名民工追回拖欠工资xxxx.x万元。三是抓好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x—xx月共立案处理劳动争议案件xxx件,目前结案xxx件,结案率xx.x%。各类信访件全部在规定时间内办结,结案率达xxx%。四是完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全区xx个点位的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达标率xxx%,xxxxx电话咨询接通率达xx%以上。五是不断强化行政审批服务能力。按“放管服”要求,严格落实“两集中、两到位”,实行“清单式”审批,全年审批各类主体申请事项xxxx件。

(四)突出主线,着力改革,人事人才制度更加完善。一是紧扣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强化人才引进。印发《x市x区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实施办法(试行)》,增强x引才政策的吸引力和“含金量”;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x家技能工作室被认定为“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推荐“成飞集团培训部(成飞技工学校)”申报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并成功获批;牵头组织举办了x区高层次人才培训班,积极推动人才安居工作;圆满完成承办的xxxx中国·x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外籍人才招聘会,xxx余外籍人士现场与用人单位达成了签约意向,并被市人社局评为“承办工作先进单位”;承办APEC亚太经合组织技术转移协作与产业化研讨会暨中美大学技术转移与创新协作x大会,充分衔接海内外科技创新资源,积极推动x市和x区践行新发展理念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贯彻落实《x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精神,积极搭建人才引进服务平台,全年引进社会人才xxxx人。二是突出能力素质提升,强化队伍建设。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出台文件规范人员调动和调配,稳步推进职务职级并行工作;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开展公务员大讲堂x期,增强干部责任意识;严把公务员和事业人员队伍“进口关”,按计划推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完成xxxx年招录xx名参公人员和xx名事业人员的考核、考察,被市人社局评为“人事考试优秀考区”。三是积极稳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出台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优化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对编外用工进行规范,并确定了x个街道开展试点工作。

二、工作亮点及成效

(一)创新基层就业服务标准化建设“金沙经验”,促进就业工作均衡发展。一是制定基层就业标准化规范。制订出台《x区就业服务规范》和《就业服务管理系统“二十一条”禁令》,梳理优化xx项就业工作审批办理流程和岗位职能职责,促进基层就业工作人员配备合理化、场地建设标准化、工作配置均等化、基础工作规范化。二是推行标准化工作模板。将金沙街道创新探索的就业工作“模板工作法”和“扁担工作法”进行提炼、总结和推广,编印《街道劳保工作操作模板手册》,创建标准化工作模板,编制规范流程,提升基层就业服务质量和水平。三是推行基层就业服务“清单制”。加强“三级”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对街道、社区工作检查指导,促进就业服务能力综合提升。四是强化标准化示范点建设。全面建成xx个“区级基层就业服务示范点”,推动xx个“x区标准化建设示范点位”提档升级,辐射带动辖区就业创业工作均衡发展。xxxx年x月,x省就业训练中心组织x市富顺县和藏区干部就业研讨学习班等x批次到x区考察学习,重点学习金沙街道“两法一计划”先进基层就业服务工作经验。

(二)大力加强基层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促进创新创业。一是进一步推进基层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建立社区创业苗圃,在原有府南同德“社会组织”、草市“健康养老”等四个基层创业孵化基地的基础上,今年新增西御河街道“今站文创”创业孵化基地和少城街道商业街社区“文创驿站”基层创业苗圃,上下联动创新创业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二是大力实施x大学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搭建青年大学生创业就业舞台。今年以来,我区在各创业孵化基地举办各类创业孵化活动xx场,参与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人数xxxx人,有效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xxxx人,大学生创业xxx人。

(三)深化“互联网+社保”应用,持续扩大银社合作领域。紧扣全市人社深化“互联网+”应用的总体要求,持续推进“银社一体”自助服务机进驻政务大厅,为群众提供社保缴纳和待遇享受情况查询、参保证明打印、医疗保险证打印、医保卡待遇临时锁定、密码更改、缴费等多项社保服务,全面提升社保服务效率。目前,“银社一体”自助服务机已全面进驻区社保局政务服务大厅和xx个街道社区社保网点,运行情况良好,群众反响较好。xxxx年上半年,在全市率先与银行合作,在专门区域设立xx小时“银社一体”自助服务厅,方便群众随时办理社保业务。此外,结合“x微政务进社区便利店”试点,在少城街道实业街红旗超市投放“银社一体”自助服务机,提升便民全覆盖实效。截至xx月底,“银社一体”自助缴费机累计服务群众约xxxxx人次,征收社保基金xxxx.xx万元。

(四)举办x区首届“x+x”劳保杯知识竞赛。为进一步在全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在近年来持续开展 “科长轮流讲课学法”、“把法治讲座建在局上”、“法治宣传‘ xxx ’工程”等系列法治创新工作的基础上,于xxxx年x月,牵头举办了x区首届“x+x”劳动保障杯知识竞赛。经过历时x个多月的初赛、决赛,全区xx个街道和工业园区xxx余家企业参与其中。每个代表队由 x 名街道劳动保障所所长、x 名辖区企业人力资源主管、x 名辖区企业工会主席以及 x 名企业一线员工组成。这种 x+x 组队模式,以 “四点一线” 合力推进为依托,以破解瓶颈、取得实效、可持续发展为突破口,以精准宣传、精准释疑、精准服务为核心,从而实现“以赛促学、以学促宣、以宣促用、以用促和”的目标,通过竞赛活动,引导职工依靠合法途径,依法维权,增强企业诚信经营的责任意识,掀起社会保障政策法规在x辖区街道、企业以及职工中学习高潮。这一创新做法受到了《中国劳动保障报》《x人力资源报》、《x全搜索》等各级媒体的广泛报道。

上一篇:智趣暑假作业答案数学下一篇:爱好文学朗诵自我介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