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缴股权转让协议

2024-05-21

认缴股权转让协议(共12篇)

认缴股权转让协议 篇1

(认缴制)股权转让协议

本协议由下列双方当事人于X年X月X日在XXX地签署:(1)转让方(以下简称“甲方”): XXX(2)受让方(以下简称“乙方”): XXX 鉴于:

(1)甲方持有XXX有限公司X万元的股权;

(2)甲方愿意将持有的XXX有限公司X万元的股权转让给乙方;(3)乙方愿意接受甲方转让的XXX有限公司的X万元的股权;(4)甲乙双方已熟读并同意遵守XXX有限公司章程。

1、股权转让

甲方在本协议项下转让所持有股权额为X万元,占XXX有限公司股权总额的X %,其中X万元已实缴到位,X万元未实缴到位,转让价格为X万元。

2、承诺与保证

2.1甲方保证对其转让的本协议项下的股权拥有完全、有效的处分权;

2.2甲方保证其在本协议项下的转让已获得XXX有限公司股东会决议通过。

2.3乙方保证股权转让协议生效后,按照公司章程规定,按期足额缴纳甲方所认缴的出资额。

3、本协议签订后,XXX有限公司收回甲方的出资证明书,并向乙方出具新的出资证明书。

4、协议生效

本协议经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5、协议文本

本协议一式四份,协议双方各持一份,一份由公司存档,工商变更登记使用一份。

甲方: 乙方:

时间: 时间:

认缴股权转让协议 篇2

关键词:归一性,股权转让协议,无效说,有效说

我国公司法修订之前, 在不承认一人公司的框架下, 归一性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问题是一个争议较大的问题。在公司法于2005年修订之后, 虽然已经承认了一人公司, 但是在实践中对于归一性股权转让协议效力的认定仍然存有争议, 导致该类案件在司法审判及工商登记等活动中认定归一性股权转让协议效力的观点不统一, 往往是一案一判, 对此类案件作出截然不同的判决结果,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法律的权威和统一。

1 归一性股权转让协议之效力纷争

所谓归一性股权转让协议, 是指导致公司股份集中于一人名下或全体股东以外的第三人一人名下的股份转让协议。现实中, 存在大量股权归一行为及由此引起的纠纷。公司设立后, 股东因各种原因而进行股份转让, 其中当公司股东将所拥有的股份全部转让给股东一人或者公司全体股东将全部股份转让给股东以外的第三人一人名下时, 即构成归一性股权转让行为。除转让原因外, 公司股份还可能因股东之间的继承、赠与或者股东一方死亡等原因而集中于股东一人名下。在公司股东为法人时, 股东的合并也可能导致股份的归一。在某些国家, 个人股东之间的婚姻关系也可能导致二名股东在法律上被视为一名股东。在法人股东中, 还可因为股东间的合并、股东的破产等原因而仅剩一人股东。股东之间的偿债行为亦可能导致股权归一之效果。

在司法实践中, 关于归一性股权转让协议之效力有着对立的两种观点, 即无效说与有效说。无效说认为, 公司诉讼中, 归一性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应当认定为无效, 其认定无效的原因在于:一, 新《公司法》第59条第二款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不能投资设立新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即不承认复式一人公司;二, 无效说还持复式一人公司不利于交易安全之观点, 原因在于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假如再设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则两个一人公司的资产是同一主体, 而这同一主体却要为两个公司承担风险与责任, 这样就会大大的降低公司的风险承受能力, 相对的增加了这两个公司的债权人的利益风险。有效说则认为, 归一性股权转让协议之效力应认定为有效, 原因为归一性股权转让协议并未与我国公司法、合同法等法律或行政法规的任何明确规定相冲突, 并且有助于交易安全与交易效率, 因而有效。

2 归一性股权转让协议之有效

2.1 无效说缺乏法律依据, 有违合同的形式判断标准

笔者认为, 归一性股权转让协议归根结底是一份合同, 只是其标的为股权。如此, 还应当用合同的效力判断标准来衡量该协议。合同的效力判断标准通说为两种:一为形式判断标准, 二为价值判断标准。所谓形式标准, 是指依据严格的法律依据, 即法律条文之规定所确定的标准。法律明文禁止的交易, 当事人为之即为无效。而依价值标准, 则是在法无明文规定之情形下, 依靠法律漏洞之补充方法而确定之标准。

就形式标准而言, 无效说是缺乏法律依据的。我国《合同法》第52条规定文涵盖了合同效力判断的形式标准与价值标准。其第五款为形式标准, 即要断定归一性股权转让协议无效, 必须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归一性股权转让协议并未与我国公司法、合同法以及其它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相冲突, 所以按照合同形式标准判断, 其效力是肯定的。无效说认为, 《公司法》关于公司设立的条件, 不仅应为公司合法成立的条件, 亦当然应为其合法存续的条件, 若承认归一性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 会导致规避法律行为的出现及投资者对有限责任的滥用。

在没有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形下, 而将对一人公司的设立条件扩大到存续条件是不合理的, 有违法律公正的, 不符合合同的效力判断标准。

2.2 从价值判断标准分析, 无效说不能从根本上保证交易安全, 有悖于效率原则

对归一性股权转让协议之效力, 实际上显示了价值冲突下的选择问题。无效说, 实质上基于对交易安全保护目标之追求;有效说, 实则对契约意思自治之保护, 亦是效率原则之追求。

无效说其实质在于对交易安全目的之追求。客观地说, 无效说对交易安全保护还是有一定理论基础与现实合理性基础的。确认归一性股权转让协议无效, 事实上将使所有由于协议而发生的股权归一行为不能发生, 表面上是从根本上消除了公司股东股权归于一人名下的可能性, 从而使公司的股东不可能减少至一人状态。无效说还坚持复式一人公司不利于交易安全, 原因在于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假如再设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则两个一人公司的资产所有者是同一主体, 而这同一主体却要为这两个公司承担风险与责任, 这样就会大大的降低公司的风险承受能力, 还易产生人格混同、资产转移等行为, 相对的增加了这两个公司的债权人的风险。

但是无效说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交易安全保护的问题, 有效说可以有效的弥补其弊端。这主要在于:

首先, 无效说不能有效的抑制实质上的股权归一现象。当事人可以用象征性的持股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在现实生活中, 仍存在以归一为实质的有限责任公司现象, 包括借他人名义投资、象征性持股或仅名义持股等。在确认归一性股权转让协议无效的做法下, 实质性的归一现象并未得到根治, 该类现象给债权人所带来的不安定因素变得更加隐蔽。

其次, 无效说有悖于效率原则之追求。无效说有悖于效率原则之追求, 且系对股东利益之损害。一方面, 它不利于打破公司僵局。各国公司法在处理表决僵局问题上, 均采用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力救济原则, 鼓励股东或公司自己设法解决。只有万不得已的情况下, 才会考虑干预原则的运用。另一方面, 它不符合股权保护原则。股东之间的股份自由转让, 是鼓励股东投资的一个有效机制。如果该项机制被破坏, 实际上就是对股东投资自由的一种限制。

再次, 有效说兼顾了安全和效率的平衡。有效说实际上兼顾了安全和效率的平衡问题。在我国公司法缺乏有效的公力救济手段的情况下, 解决公司僵局的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自力救济。股份转让协议实际上是股东在这种情况下股东采取的最佳的救济方式。这一方式实际上也符合最大化利用公司资源原则。由此可见, 各国均将解散公司转为穷尽了各种补救方式仍无法解决交易安全问题后的最后诉求。在交易安全和股东权保护二者之间, 无效说并未平衡好二者之关系。

综上所述, 在确认归一性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时, 应当注意债权人利益与股东利益的并重, 但债权人利益应当优先保护。无效说并未解决其立论基础问题:一味杜绝形式上的交易安全问题;二堵住了股东利益保护的可能性。有效说既未构成对交易安全利益的损害, 也兼顾了股东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的其他救济措施, 能够有效地解决在股权归一后可能产生的交易安全问题。因此, 归一性股权转让协议应为有效。

3 归一性股权转让协议效力之完善

3.1 确认归一性股权转让协议有效之坚持原则

无效说讲求对于交易安全的追求, 有效说则更注重对于交易效率的追求。借鉴各国关于股权归一的规制方法, 并结合我国承认一人公司但禁止设立复式一人公司的具体情形, 对股权归一行为提出如下完善建议:首先坚持最大化利用公司资源原则;其次以具体的立法形式进行完善。

最大化利用公司资源原则, 是当前各国公司法规以及公司实际运营中的一个重要价值追求。该原则对于股东实现其利益追求, 公司实现其经济目标, 社会财富实现其优化配置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坚持该原则对于承认归一性股权转让协议之效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大化利用公司资源原则表现在对股权归一后的法律规制手段上, 即维护公司存在为基本方式,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 倡导不随便解散公司的理念。在大多数允许设立一人公司的国家, 在出现股权归一情形后, 一般都不会随便解散公司。例如, 丹麦《私人有限公司法》规定, 私人有限公司只需一名发起人。因此股份转让原因而出现一人公司后, 不会导致公司解散。

其次, 倡导积极矫正和补救的理念。为了避免公司解散, 大多数国家都倡导积极矫正和补救的理念。具体方式包括给公司一个宽限期, 允许股东在此期间吸纳新股东, 或变更公司的性质, 使公司恢复存续条件, 最大限度地挽救公司, 按照最大化利用公司资源原则来进行处理。

再次, 倡导以消极解散公司为补充手段。对待股权归一后的一人公司, 法院行使职权采取依利害关系申请方启动解散公司程序的消极态度。股权归一后解散公司, 不符合最大限度利用公司资源原则, 会对经济生活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也不利于实现公司的社会价值。因此目前, 无论是允许还是不允许设立一人公司的国家, 在出现股权归一情形后, 一般都不会引起公司解散问题。将该原则贯穿于司法审判与实践之中, 就是要维护公司存在的基本形式, 确保公司能够继续运营。

3.2 确认归一性股权转让协议有效之立法完善

目前, 我国出现的股权归一行为导致的诉讼纠纷, 审判中各级法院, 各地法院对归一性股权转让协议效力采取不同观点, 归根结底其核心问题在于相关立法不明。为此, 有必要以具体的立法形式进行完善。立法中坚持最大化利用公司资源原则, 融入“宽松态度+依申请+可矫正”的规制方式。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实践, 主要从以下两部法律进行完善。

第一, 完善《公司法》的相关规定。首先, 完善《公司法》第59条。明确由于股权归一而产生的复式一人公司的法律地位。原本法条中不允许一个自然人设立一个以上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但须明确复式一人公司的法律地位, 即承认存续过程中产生的一人公司的法律地位, 不可立即解散公司。其次, 完善《公司法》第72条。在该条第一款中增加说明股东间股份转让包括在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仅有两名股东的情况, 明确此情形下归一性股权转让协议之效力为有效。这样, 更有利地实现股东股份自由转让的权利, 实现股东间的同股同权。再次, 在《公司法》中注入新的法条。条款中确定股权归一后交易安全保护之规制方式, 采用“宽松态度+依申请+可矫正”的规制方式。如此, 司法审判具备了理论依据, 也是司法实践的迫切需要。

第二, 完善公司变更登记的相关规定。在完善《公司法》之后, 需要一系列相关法规的修改与完善。本文案例及实践中存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以复式一人公司违反公司法为由, 拒绝为复式一人公司及其股东登记的现象。通过立法途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五章变更登记这一章中注入新法条, 确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对于股权归一后存续的一人公司资本、股东等公司变更情况予以登记。如此, 使公司的状态以公示的方式为社会所知晓, 更好的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徐晓松.公司法学案例教程[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2:107.

[2]孙福山, 石旭斋.归一性股权转让协议效力探讨[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09, (3) .

[3]吴日焕.韩国公司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251.

瑕疵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探析 篇3

关键词 瑕疵股权 转让协议 效力

对于何为瑕疵股权,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按照我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在设立时,出资人实际认缴出资,成为公司股东并享有股权。如果股东没有实际履行或者没有完全履行其出资义务,或在公司设立后抽逃资金等,其行为即构成瑕疵出资,形成狭义上的瑕疵股权。如何认定瑕疵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关于瑕疵股权转让协议是否能够生效的问题,主要存在“绝对无效说”、“区分说”、“绝对有效说”、“可撤销说”四种观点。

一、绝对无效说

持此观点者认为,瑕疵股权的转让协议不具备法律效力。其理由在于:在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时,出资人若要取得股东资格,实际履行其出资义务是必要条件,出资人只有在实际缴纳出资款后才有资格成为公司股东。若出资人未实际出资、或未完全出资、或在公司成立后抽逃资金,则意味着其并未履行其出资义务,不能取得股东资格,其自然不能享有股权。该学说是从根本上否定股东资格来否定瑕疵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认定瑕疵股权转让的协议为无效协议。

二、区分说

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人认缴出资份额的方式可分为认缴资本制和实缴资本制,认缴资本制允许出资人在公司设立时实际缴纳部分出资,只要在约定时间内缴足其认缴的全部出资金额,即可成为公司股东;而实缴资本制则要求出资人在公司设立时即实际缴齐其认缴的全部出资金额,否则公司不能成立。持此观点者认为,是否承认瑕疵股权转让协议有效应当视情况而定,若该公司属于实行认缴资本制的公司(如依照我国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未出资的认股人不具备股东资格,不享有股权,其股权转让行为当然无效;而没有在约定时间内缴足其出资的认股人,则只需承担出资不足的责任,但仍然具备股东资格,其股权转让的行为应认定为有效。若该公司是实行实缴资本制的公司(如依照我国《公司法》设立的公司),未出资或未完全出资的认股人均不具备公司的股东资格,不能够享有股权,其股权转让行为则应认定为无效。

三、有效说

此观点与以上两种观点相比较来说,其具有一定的理论支持,从各国的立法例来看,很多国家均或直接或间接地承认瑕疵出资人具备股东资格,允许其所持有股权的转让。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公司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第 28 条第 3 款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未足额出资即转让股权,受让人以转让标的瑕疵或者受欺诈而主张撤销合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也支持了此观点。

持此观点者认为,未出资的股东虽未实际履行其出资义务,但仍被登记为公司股东,而一旦被登记为公司股东,即具有公示公信的效力,该股东享有股权,因此,其转让股权的行为应认定为有效行为,转让协议具有法律效力。从这个角度看,此学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从受让人权益的角度来讲,在受让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瑕疵股权转让必然会对受让人的正当权益造成侵害。

四、可撤销说

此观点主要是从受让人的主观心态上着手,区别认定瑕疵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持此观点者认为,瑕疵股权转让协议效力认定的关键点在于其是否对受让人构成欺诈。如果受让方不知道或不应该知道其受让的股权为瑕疵股权,出让方也未作出释明,则该股权转让行为为欺诈行为,受让方可以主张该协议无效或撤销该协议;如果出让方在签订协议前已经向受让方释明其出让的股权为瑕疵股权,或受让方应该知道该股权存在瑕疵仍表示愿意接受的,则该股权转让双方均属于自愿行为,应认定该股权转让协议有效。

笔者更倾向于“可撤销说”。首先,在探讨瑕疵股权转让协议效力问题时,亟需确认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于出让人是否具有股东资格。有限责任公司属于商事主体,笔者认为,其股东资格的取得应当在《公司法》规定的范围内遵循商事主体的公示法定原则,即股东资格应由公司成立时在工商行政部门登记的股东名册确定,瑕疵出资不能成为否定股东资格的标准。因此,瑕疵股权是具有可转让性的。其次,在探讨瑕疵股权转让协议效力问题时,还需注意转让行为所应当遵循的交易规则问题。笔者认为,在处理股权转让问题时,不应僵化地恪守商事交易规则,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商法虽然是民法的特别法,具有优先适用的效力,但我国公司法并没有明确规定瑕疵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认定,因此研究瑕疵股权转让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还要遵循《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法律中的相关规定。第二,股权转让行为从本质上讲,应属于民事行为的一种,因为其并不具备“经营性行为”的特点,由其而产生的协议效力认定,笔者认为适用民法通则或合同法更为恰当。

笔者认为,瑕疵股权具有可转让性,在判定瑕疵股权转让协议是否有效时,应当从股权受让人的主观心理角度进行认定,如果受让方不知道或不应该知道其受让的股权为瑕疵股权,出让方也未作出释明,则该股权转让行为属欺诈行为,此时还应区分该欺诈行为是否对国家利益构成侵害,如果构成侵害,则应认定该协议自始无效;如果不构成侵害,则应认定为可撤销协议,受让人可以主张撤销该转让协议。如果出让方在签订协议前已经向受让方释明其出让的股权为瑕疵股权,或受让方应该知道该股权存在瑕疵仍表示愿意接受的,则该股权转让双方均属于自愿行为,应认定该股权转让协议有效。

参考文献:

[1]赵旭东主编.公司法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股权转让协议 .doc三方协议 篇4

甲方: 上海吴记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转让方)住址:

法定代表人:

乙方:王文娟(受让人)住址:

身份证号码:

丙方:滕士明(受让人)住址:

身份证号码:

甲、乙、丙三方经过充分协商,就甲方向乙方、丙方转让杭州明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隆公司)股权事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达成如下股权转让合同:

一、甲方在杭州明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合法拥有35%的股份,乙方愿以现金出资,购买甲方在明隆公司所占有的10%股权,在乙方按约支付股权转让款后,乙方将获得明隆公司10%的股权。

丙方愿以现金出资,购买甲方在明隆公司所占有的25%股权,在丙方按约支付股权转让款后,丙方将获得明隆公司75%的股权。

二、杭州明隆有限公司原股权状况:

杭州明隆餐饮有限公司成立于年月日,现持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注册号为号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依公司章程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公司有效存续,没有任何法定终止情形。公司的注册资本万元,实收资本为万元,未以任何方式抽逃出资。公司不存在重大不利事宜,即不存在任何重大的不利因素影响或可能影响公司的营业、业务、财产状况等其他事宜。

股东构成:

股东一: 施伟玲股权比例为:15% 股东二: 上海吴记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股权比例为:35 % 股东三:滕士明股权比例为:50 %

三、转让股权:

股东一:上海吴记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转让其所持有明隆公司股权比例35%;

四、转让后明隆公司股权状况:

股东一:王文娟所持有股权比例:25% 股东二:滕士明所持有股权比例:75%

五、甲方转让承诺:

1、甲方保证转让所占有的股权已经取得公司其他股东各方的同意;

2、甲方保证转让股权时不存在任何其他任何形式的担保及抵押。

六、股权转让核算的基准价格:

甲、乙双方商定,股权核算转让基准价格即股权转让总价为万元。甲、丙双方商定,股权核算转让基准价格即股权转让总价为万元。

七、乙方的付款:

1、乙方在签订本合同后支付股权转让款万元给甲方。

2、丙方在签订本合同后支付股权转让款万元给甲方。

3、在本签订本合同之后日内甲方需协助乙方、丙方办理工商登记。

八、违约责任:

1、甲方逾期完成工商变更登记的,每逾期一日,支付乙方或丙方已付股权转让款百分之五的违约金。逾期超过30日的,乙方、丙方有权解除合同,甲方应当向其赔偿已付股权转让款30%的违约金;

九、争议的处理:

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由各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各方同意向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未尽事宜:

本合同未尽事宜,有甲乙双方另行协商确定,并可签订补充协议。

十一、本合同附件均为本合同不可分割的部分。

十二、本合同共五份,其中甲方、乙方、丙方各执一份,送有关部门一份;如因工商登记部门需要,签订的股权转让合同与本合同冲突的,以本合同为准。

十三、本合同在三方签字盖章之日生效。

甲方:

法定代表人:

乙方:

住址:

身份证号码:

丙方:

住址:

身份证号码:

签订日期:年月日

股权转让协议 篇5

转让者:(甲方)

受让者:(乙方)

甲乙双方于1999年12月18日合伙出资购买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甲方愿将其购买该门市的股权转让给乙方,为了甲乙双方的共同利益,本着公平、自愿的原则,特订立以下协议:

1、甲方自愿放弃该门市(其房屋坐落在城西乡,现城南镇景阳路建材市场临街一侧,该房产权证号为:XXXXXXXXXXXX的产权,将自己的股权转让给乙方。

2、经甲乙双方评估该门市价值人民币XXXXXXXX元整(大写:XXXXXXXXX),乙方一次性给甲方转让费XXXX元整(大写:XXXXXXXXX元整)。

3、甲方在收到其转让费后,将配合乙方办理该门市的产权变更手续。

4、甲方转让该门市后,不得再与乙方为其该门市的产权产生异议,转让前将该门市的租金一次性清算完毕。

以上协议一经签字,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双方不得反悔。一旦违约,将由违约方承担其法律和经济责任。

5、转让变更其产权所产生的一切费用皆有乙方负责。

甲方:

乙方:

股权转让协议 篇6

身份证号码:

姓名:

受让方(个人)(以下简称乙方)

身份证号码:

姓名:

受让方(个人)(以下简称丙方)

身份证号码:

姓名:

甲方系xxxKTV公司股东,出资额为壹佰壹拾柒万捌仟元整(11,780,00万元),占公司总股份的31__%(以下简称合同股份),甲方自愿将其占合营xxKTV15。5__%的股权转让给乙方,将其占合营xxKTV15。5__%的股权转让给丙方,乙方与丙方愿意受让。现甲、乙、丙三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经协商一致,就转让股权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同股份的转让及价格

甲方同意将合同股份转让给乙方、丙方。乙、丙双方承诺以现金受让合同股份。经甲、乙、丙三方协商,合同股份31__%股份,股份收购总价款为壹佰万元整(100万元),现甲方将其占xxKTV合营公司15。5__%的股权以伍拾万元转让乙方,将其占xxKTV合营公司15。5__%的股权以伍拾万元转让丙方。

二、付款期限

自本合同签署之日起,于xx年xx月xx日之前,乙方、丙方向甲方一次性支付股份转让款。

三、交割期

甲、乙、丙三方确定,本合同自签署之日起日内为交割期。在交割期内,双方依据本合同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合同股份过户手续。

四、甲方保证对其拟转让给乙方、丙方的股权拥有完全处理权,保证该股权没有设定质押,保证股权未被查封,并免遭第三人追索,否则甲方应当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经济和法律责任。

五、有关合营公司盈亏(含债券债务)的分担

1、本协议生效后,乙方、丙方按受让股权的比例分享xxKTV合营公司的利润,分担相应的风险和亏损。

2、如因甲方在签订本协议书时未如实告知乙方、丙方有关合营公司在股权转让前所负债务,致使乙方、丙方在成为合营企业股东后遭受损失的,乙方、丙方有权向甲方追偿。

六、生效

本合同自三方签字盖章并经xxKTV企业股东会出具股权出资证明通过。

本协议经甲、乙、丙三方签字盖章,并经卡笛KTV股东会通过生效。

七、违约责任

一方违约,致使本合同不能履行,应当向守约方支付合同总价款10__%的违约金。

八、争议的解决

由本合同引起的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任何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无法协商解决时,提交xxx企业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依法裁决。

九、本协议一式四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卡笛KTV财务一份。其余报送有关部门。

转让方(甲方):

受让方(乙方):

受让方(丙方):

认缴股权转让协议 篇7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由于其规模小、经营风险高、未来不确定性大,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缺少资金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瓶颈。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背景下,社会上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与此同时,我国建立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成为顶层设计,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私募股权迎来了快速发展机遇期。私募股权通过投资企业获得股权,待企业上市或被并购之后转让股权退出企业,双方得以互利互惠。但是,由于需要资金的企业众多,私募股权基金不可能全部投资,严格的尽职调查是投资的第一步,整个过程包含了“融”、“投”、“管”、“退”这样一个完整的流程。私募股权基金对企业进行投资,拿到的是企业的股权,股权的本质是收益的获得权。私募股权投资的实质在于,企业通过让渡股权为条件换取发展所需要的投资,资本与实业的结合,资本获得收益,实业获得发展,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往往与企业签订“对赌协议”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身的利益,约束企业的行为。私募股权的投资对于企业究竟意义几何,“对赌协议”的存在又对企业的发展有何影响?本文带着这样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1“对赌协议”的基本内涵和分类

“对赌协议”,又称为估值调整机制,“对赌协议”最早源自美国私募股权投资,是指投资方与融资方在签署融资(或并购)协议时,对于未来不确定情况进行的一种约定。实际上,“对赌协议”是期权的一种形式。作为一种融资工具,“对赌协议”在美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适用,近年来,作为外资私募股权融资中经常运用的投资工具进入中国。

按照不同的标准,对赌协议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根据出资方式,可分为基于增资的对赌和基于股权转让的对赌;根据对赌主体,可分为投资方与目标企业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之间的对赌和投资方与目标企业之间的对赌;根据对赌标的,可分为“赌业绩”、“赌上市”以及其他方式如赎回补偿等的对赌;根据对赌筹码,可分为现金对赌、股权对赌以及其他权益对赌;根据对赌方向,可分为双向对赌和单向对赌等。

“对赌协议”实际上是国际投行在投资或并购项目时常用的一种金融工具和约定的条款,就是投融资双方对于未来不可预料的经济境况为了更好保护自己利益而进行法律层面上约定的一种合意机制。

2 私募股权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2.1 私募股权投资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私募股权作为一种投资方式,其存在的正面意义是毋庸置疑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融资渠道变得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私募股权融资的方式。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上的重要角色。企业利用私募股权融资可以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财务制度,为企业日后能顺利进入资本市场进一步筹资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私募股权的存在起到了非常好的润滑作用。宏观上来说,各级政府将私募股权投资视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私募股权对于促进创新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确实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微观上来说,私募股权对企业尤其是处于初创阶段的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可以满足企业资金和管理等诸多方面的要求,弥补其短板和不足,使得这些初创期的企业获得快速成长、快速发展的机会,也能使私募股权投资取得可观的回报。私募股权投资将资金和企业发展有效联系起来,加上专业的管理团队对企业的发展予以指导,对处于初创阶段的企业重要性更加凸显,可以弥补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由于私募有退出的刚性需求,故而双方极易结成利益共同体,这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企业不管是上市还是在股权转让系统挂牌交易,这都不能算是结束,或许对私募而言是个结束,但对企业来说绝对是个新的开始。上市或者挂牌只是一个新的起点,私募股权资本的介入是否创造出了更好的经营业绩,还是透支了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掏空了企业成长的潜力,这是值得深思的!

私募股权投资者追求的根本目的还是盈利,并且是风险小的盈利。企业可以借助私募股权基金的力量,但不能对他们形成依赖。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减持套现动机强烈,往往会对所投资企业形成追求短期高增长率的压力,致使急于求成,将原来稳健的发展战略变成快速甚至超速的发展战略,造成过度透支,给公司的长期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2.2“对赌协议”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对赌协议”大量存在于PE投资交易中签订对赌协议的目的有二,一是为了确保投资机构的利益,因为投资方向企业注资往往是投资方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地位,双方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的实际情况均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需要根据运营的实际绩效调整原来的投资条件,从而重新划定双方利润边界。二是在一定程度上为了激励企业自身的发展。西方PE投资中,基本上每个都会签订对赌协议,国内并不尽然,但整体来说,签订对赌协议的案例还是非常多。

谈起对赌协议,要从双方的利益诉求说起。在私募和企业结成的利益共同体中,最好的结果是双赢,最差的结果是双输。私募股权作为投资方,前期的尽职调查对众多项目和企业的筛选并不能保证选中的企业百分百优质,即便是很好的企业,由于经营环境中存在的各种不确定性,也很难保证企业的发展一定如预期般顺利;企业还会存在委托代理的问题。对赌协议的引进是为了减少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对赌协议的存在对企业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使得企业有忧患意识,对企业的发展可以竭尽全力。

另一方面,资金是无情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也并非慈善机构。对于企业而言,任何拥有股权的投资者的共同目的是赚钱,这是毫无争议的事实,对赌协议对于企业而言是如虎添翼还是引狼入室?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方面,它极大地影响着公司控制权的配置和治理机制的运作方式,对公司的经营和管理绩效具有重大影响。“对赌协议”很多时候是一种卖身契。企业在引入私募股权投资时存在盲目签订对赌协议、对赌标准过高、对赌无法实现、企业非理性扩张、企业控制权流失等风险,而投资方可能面临前期调查不尽职、管理者短期行为、达不到激励效果等方面风险。

3 私募股权形式进行投融资的启示

私募股权作为投资方,它们需要为自己的投资者负责,为投资者创造价值、赢得财富,私募股权的投资标的多为股权,所以这样的投资有较大的风险,并且一般周期比较长,由于需要投资的企业众多,而符合私募投资条件的不多,有私募机构投资的企业相对比较优质,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与私募结成利益共同体,私募的诉求和目的是能够通过帮助企业进行IPO或者在新三板挂牌以及在区域性股权交易系统挂牌,交易掉自己手中的股权,从而获利出局,企业则着眼于长远的发展,在私募的帮助和推动下走到更高的平台,获得更好地发展。

任何的事情都有两面性,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借助私募股权的力量意味着放弃一部分股权,出让部分管理权,对赌成功的企业一般获利丰厚,成长为知名企业。对赌失败的企业则大部分损失惨重,或被收购或管理层被迫放弃控制权,或低价转让旗下相关资产获取流动性等。可以说“对赌协议”深刻影响着公司和管理层的前途和命运。企业应当把握好发展的节奏,清楚地了解到自身发展需要的和欠缺的条件,而不是盲目地求快。

对私募“热”的“冷”思考,并不是看不到这个行业的光明前途,也不是抱残守缺,而是对私募投资企业的整个流程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对整个过程的思考,从私募股权以及企业的角度看到潜在的风险,以期不论是投资企业股权的私募,还是接受私募基金投资的企业都能更加慎重地做决定,有更全面的考量和更清醒的认识。

4 结论

在私募股权投资企业的过程中,双方都承担着一定的风险,但毕竟企业是一般意义上处于弱势的一方,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作为投资方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话语权,从“对赌协议”条款的设计可见一斑。因此,对于企业来说,私募股权是一把双刃剑,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关键要对企业未来的现状有清醒的认识,对本企业的未来发展道路有合理的规划,踏准自身的节奏,才能将私募股权合理地适用,恰如其分地把握住每一次发展机遇,促进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明宇.私募股权投资中对赌协议性质与合法性探析——兼评海富投资案[J].证券市场导报,2014,(02):61-71.

[2]姚磊.私募股权投资中的对赌协议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2.

私募股权投资对赌协议风险管控 篇8

一、对赌协议理论分析

对赌协议(估值调整协议)是投资方与融资方在达成协议时,双方对于未来不确定情况的一种约定。如果约定的条件出现,投资方可以行使一种估值调整协议权利;如果约定的条件不出现,融资方则行使一种权利。所以,对赌协议实际上就是期权的一种形式。在西方资本市场,估值调整几乎是每一宗投资必不可少的技术环节。因为投资方和被投资方对企业未来的盈利前景均不可能做绝对正确的判定,因此,投资方往往倾向于在未来根据实际情况对投资条件加以调整。

国外对赌协议通常涉及公司的财务绩效、非财务绩效、赎回补偿、企业行为、股票发行和管理层去向等条款,所约定的范围非常广泛,既有财务方面的,也有非财务方面的,涉及企业运营管理的多个方面。所用筹码除了股份外,管理层和投资方还以董事会席位、二轮注资和期权认购权等多种方式来实现对赌。

国内的对赌协议通常仅涉及公司的财务绩效,而且一般都以单一的净利润为条件,以股权为筹码。根据不同的协议条款,投资方可以有三种不同选择:一是根据单一目标,如公司一年的净利润或者税前利润指标,作为股权调整与否的前提条件;二是设立一系列渐进目标,每达到一个指标,股权相应发生一定的调整;三是设定上下限,股权可依据时间和限制范围调整。

二、对赌协议风险来源分析

未来的不确定性。对赌协议产生的根源在于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不确定性,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实现投资交易的合理和公平。这种不确定性来源于多种因素,比如:国际形势不确定、政府政策引导变化、商业模式改变、市场变化、企业自身经营风险以及不可控因素等。

信息的不对称性。在投资协议签署前,融资方通常都会经历前期准备和尽职调查两个阶段。为了吸引私募股权投资者,企业通常会聘请有私募经验、声誉良好的律师或者事务所帮助制订商业计划书,包括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盈利模式、企业成长性、融资安排等内容。投资者一般会认真研究分析企业的商业计划书,一旦决定投资意向,还会直接和企业接触面谈,聘请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等一起对企业进行详尽的尽调,以防范投资失败的风险。根据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原理,买方无论怎样进行尽职调查,其掌握的信息都不可能超过卖方。在私募股权投资过程中,投融资双方同样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情况。投资方不可能充分了解被投资方的情况,包括对被投资方国家的文化、习惯、法律等诸多因素,而更多还是不可控的。同时,PE机构投资后并不实质性的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这样加大了投资完成后,未来经营前景的不确定性。私募股权投资中基于这种信息高度不对称的资本游戏,必然具有很高的危险性。

投融资双方不理性。对赌协议虽然是投融资双方博弈的过程,但双方地位并不平等,尤其是在中小企业与创业企业融资难的当下,投资方一般处于强势地位。当融资方在出让股权募资时,为了能获取更多资金,往往过分包装夸大公司的估值,同时又对企业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而忽略了详细衡量和投资方要求的差距,以及内部或外部经济大环境的不可控变数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忽视对控制权的重视。而且,过分的激励很可能导致融资方不理性,为了达到对赌协议所约定的业绩指标,控制股东或经营管理层冒进偏激,注重企业的短期业绩,忽视企业的长远发展,甚至不惜代价编造财务报表,损害股东权益。

对投资方而言,在业绩对赌时,也会顺势抬高业绩,这样无形中就形成了业绩泡沫。不切实的业绩目标将进一步放大企业错误的发展战略和本身不成熟的商业模式,从而把企业推向困境。而一旦业绩不达标触及到对赌协议条款时,融资方往往不甘心履行协议放弃企业控制权,对赌纠纷由此而生。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投资方遇到对赌纠纷之时面临着法律风险。海富投资就是一个鲜活的案例。

三、对赌协议风险管控

(一)融资方应正确认识对赌协议的利弊,弄清楚对赌协议的本质及其潜在风险。

对赌协议的核心在于对企业价值的科学评估。融资方应恰当准确评估自身价值,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做出较为客观的判断。切忌盲目乐观、对企业给予不切实际的高估值,尤其不能以市场最佳状态作为业绩的预测标准,做出高于常规的增长预期,轻率地签订对赌协议。合理方法是在在专业机构协助下,在企业发展战略层面和经营模式上赢得投资方的认同,让投资方明白其最大的收益还是在于企业的长期增长。同时把自己的关注点放在投资人未来能够带来的其他价值上,比如品牌、企业运作和管理经验、国际化经验、以往投资企业的协同效应等。最好将对赌协议设为重复博弈结构,降低当事人在博弈中的不确定性。

努力对控制权设置保障条款,保证管理层控制权独立性以及最低限度的控制权。融资方应把握好自己的原则和底限,要通过合理的协议安排锁定风险,以保证自身的对企业最低限度控股地位。

协议签订前,要加强与投资方的沟通,配合投资方做好尽职调查,公开透明地向投资方开放企业信息。对赌协议签订之后,被投资企业在获得资金的同时,借助PE机构的资源,抓紧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治理,不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二)PE投资为人所诟病的是过于关注短期效益和自身安全退出,对此应当有所调整。

投资方要增强与融资方的信息交换与沟通,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适当降低自己的期望,缩小双方在定价期望上的差距,谨慎合理作出业绩预测。在对赌内容上预留一些弹性空间,可以约定一个浮动的弹性业绩标准。在PE退出方式方面,也可以弹性约定,可以放宽上市时间,也可以不将上市作为唯一退出方式,柔性寻求对于企业经营风险的互相理解和共同承担。业绩目标应该有相对合理、细化的设定,尽量采取股权比例调整的手段,而不是现金补偿的手段,以免对企业经营产生强烈冲击。

融投资双方应细化投资协议,核心是要明确细化管理层控制权。投资者要注重在关键决策上要有制约能力和否决权。同时,在对赌内容上可以设定财务绩效、赎回补偿、企业行为、股票发行和管理层等多方面指标。

签订协议时尽量通过与目标公司管理层对赌或与目标公司原股东对赌的方式,绕开将目标公司卷入对赌,从而避免相应协议被认定无效。同时,在以上市时间或财务指标作为对赌内容的对赌安排中,避免以固定年化收益率计价回购股权或进行现金、股权补偿,该等约定可能会被当成保底条款从而被认定为无效。中国PE“对赌第一案”中海富投资对被投公司甘肃世恒的投资对赌条款被判为无效,理由就是对赌条款“名为联营,实属借贷”,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如果对赌若影响被投资方股权以及经营的稳定性,投资方在上市之前应予以清理。

目前有关上市的法律、法规,并未对私募投资中的“对赌”作出明确规定。但根据证监会对发行人的监管要求,拟上市企业的股权应该是清晰、稳定的。而对赌的存在,可能会造成公司股权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并可能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或管理层变化,给公司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同时,现金对赌可能导致发行人上市融资后,上市公司募集到的资金被实际控制人用来偿还对PE对赌资金,从而损害小股东的利益。另外,对赌中常见的盈利预测条款也与上市的目的背道而驰。

证监会明确指出五类对赌为上市审核的禁区,必须在上市前予以进行清理,这五类对赌为:上市时间对赌;业绩对赌;股权对赌协议;董事会一票否决权安排;企业清算优先受偿协议。在申请上市时,此五类对赌安排通常会被证监会要求取消,如果不及时清理或将导致无法过会。例如,丰林木业就因未清理涉及到股权转让安排的上市时间对赌协议而导致上会被否。另一家发行人江苏东光则在成功清理了股权对赌、业绩对赌、上市时间对赌等对赌协议后成功过会。

文章通过对对赌协议风险来源进行分析,提出投融资方在交易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最后对双方风险管控提出建议。融资方在交易中首先要避免盲目、合理估计企业价值,其次要对其独立性设置保障条款,避免丧失对企业的控制权;投资方则应采取加强与融资企业沟通、合理选择对赌目标等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

股权转让协议模版 篇9

转让方:(简称甲方):

受让方:(简称乙方):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就股权转让事宜,经友好协商,于年月日共同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股权转让价格与付款方式

1.甲方同意将持有的股权共计(大写)万元(¥.00元)的出资额转让给乙方,乙方同意按此价格及金额购买上述股权。

2.出资转让于年月日完成。

第二条保证

1.甲方保证所转让给乙方的股权是甲方在的真实出资,是甲方合法拥的股权,甲方拥有完全的处置权。甲方保证对所转让的股权,没有设置任何抵押、质押或担保,并免遭任何第三人的追索。否则,由此引起的所有责任,由甲方承担。

2.甲方转让其股权后,其在原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随股权转让而转由乙方享有与承担。

3.乙方承认章程,保证按章程规定履行义务和责任。

第三条盈亏分担

本公司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同意并办理股东变更登记后,乙方即成为的股东,按出资比例及章程规定分享公司利润与分担亏损。

第四条协议生效的条件和日期

本协议由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

乙方:

多方股权转让协议 篇10

甲方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

乙方: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

甲方各方和乙方本着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就甲方所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公司)的部分股权转让给乙方达成如下协议:

一、股权转让有限公司成立于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注册资本为万元。甲方各方为某公司的合法注册股东,共持有某公司%股权。现甲方各方一致同意甲方

(1)将所持有的某公司全部共_____%股份,转让给乙方;一致同意甲方

(2)将所持有的某公司全部共_____%股份,转让给乙方;一致同意甲方

(3)将所持有的某公司全部共_____%股份,转让给乙方。

二、股权转让价款乙方获得某公司_____%股份,应支付给甲方

(1)_____万元人民币,乙方获得某公司_____%股份,应支付给甲方

(2)_____万元人民币,乙方获得某公司_____%股份,应支付给甲方

三、甲方共同连带承诺

如有其他乙方未知担保、抵押、债务等,甲方各方(包括各自配偶)自愿共同向乙方和某公司连带承担赔偿责任。

四、乙方的陈述与保证:

1、乙方为依法成立并合法存续的公司法人,具有独立民事行为能力;

2、乙方对本次受让甲方转让目标公司%股权的行为已得到了有权机构的批准,并对目标公司的基本状况有所了解;

3、乙方保证其具有支付本次股权转让价款的能力。

五、合同生效条件当下述的两项条件全部成就时,本合同始能生效。该条件为:

1、本合同已由甲、乙双方正式签署;

2、本合同已得到了各方权力机构(董事会或股东会)的授权与批准。

六、违约责任

1、甲、乙双方均需全面履行本合同约定的内容,任何一方不履行本合同的约定或其附属、补充条款的约定均视为该方对另一方的违约,另一方有权要求该方支付违约金并赔偿相应损失。

2、本合同的违约金为本次股权转让总价款的%,损失仅指一方的直接的、实际的损失,不包括其他。

3、遵守合同的一方在追究违约一方违约责任的前提下,仍可要求继续履行本合同或终止合同的履行。

七、争议解决条款甲乙双方因履行本协议所发生的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一切争议,应当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有权按下列第种方式解决:

1、将争议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按照提交仲裁时该会现行有效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甲乙双方均有约束力。

2、各自向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八、其他本合同一式份,甲、乙几方各执_____份,公司存档份,其余份报公司登记机关备案。

九、本协议一式份,甲乙各方各持_____份,某公司_____份,具有同等效力。

甲方:_____

乙方: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认缴股权转让协议 篇11

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是经国务院同意,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与中国证监会监管的证券市场实现对接。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除为挂牌公司提供定向增资、重组购并、股份转让、价值挖掘、营销宣传等服务外,主要服务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大连国际商会是经大连市政府批准、受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大连市分会业务指导,是设立在大连从事国际贸易、商务交流、投资合作和其他工商业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社团组织。目前,会员企业1000余家,涵盖大连市各行业和各种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骨干企业、领军企业和中小微企业。

2014年10月,由大连国际商会发起,得到了全市53家各行各业商协会积极支持与响应,共同成立了大连国际商协会联盟。

认缴股权转让协议 篇12

2014年, 我国对于公司的资本制度进行了很多的革新, 在3月1日起实行的《公司法》中, 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对于资本制度所进行的改革:把公司的注册资本制度由原来的实缴登记制变成了认缴登记制。另外对于之前法律或者是行政方面有特殊规定的制度也进行了变化, 比如废除了公司创建最低资本的限制和对其进行资本和货币等的检查等。这些改变, 对于债权人的权益带来很大的影响, 换而言之, 也带来了很多的机遇和挑战。总之, 这次公司法的修改, 要求公司注册资本全面按照认缴制的制度进行注册, 同时也取消了注册时的最低资本限制。但是任何新事物的出现, 都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如何确保公司债权人的利益这一问题, 就是注册资本认缴制实行后所面临问题之一。

二、注册资本认缴制下对公司债权人的不利影响

根据2014年实行的新《公司法》所规定的内容, 由于注册资本的降低, 就使得很多想要创业, 但是受资金限制的人再不用考虑资金的来源问题, 创业形成了一种潮流, 但是具体的结果是有待考察的, 青年人在创办公司时不需要为筹集资金而苦恼。

在上面我们说到, 承办公司的人无须考虑资金, 只要诚实守信即可。所以在这种新的认缴制的实行中, 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注册资本不实的情况。因为什么样的人都可以把公司注册成有较大资本的公司, 而实际情况需要有意和其合作或者进行交易的公司和个人等都对其公司实际的注册资本落实情况进行核实, 确保把交易的风险降到最低。

在注册资本实缴制实行后, 对于市场风险的评估依据就变成了公司注册的资金多少的情况。一般情况下, 大多数人和公司都是喜欢和注册资本大的公司进行合作交易, 在人们的意识中, 注册资本大的公司拥有强大的实力, 在遇到风险时, 其的承担能力也是较强的。但是在公司法对注册资本修改成认缴制后, 虽然使公司的成立更加便捷, 但是对于安全交易和公司债权人的权益保护方面上出现了一些问题。

三、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对公司债权人的影响分析

认缴资本制实施后对公司注册资本的影响时很大的, 首当其冲的就是“注册资本信赖”。在上面提及, 注册资本信息可能存在不对称的情况, 这对公司债权人的影响很大。

任何人都可以随便把公司注册成资本很大的公司, 而要想和其进行长期的合作或者交易时, 就必须对其的真实资本投入等信用情况进行核实, 确保或者是降低投资交易的风险性。那么在交易中, 特别是一些数额较大的交易项目, 在运行过程中, 对其资信情况的调查是相当必要也是项目进行的重要前提条件。一般来说对注册资本的调查是资信调查中最关键的调查。在实际的审核调查中, 对此比较看重的企业和公司的基本要求就是其的交易额度绝对不能小于对方注册资金的百分之几。这体现了“公司独立法人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中公司债权人自我保护意识的提升。

从和公司进行交易的对象来说, 这只是对于其资信情况一个最基本的调查形式依据, 通过核实就会得到一个比较准确但是可信的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另外, 比如在认缴资本制下对于成立低于2年的公司资本进行核实, 其的结果就可能出现偏差。由此可见, 公司的交易方不能完全做到“注册资本信赖”, 这就会增加交易的成本。

目前来看, 认缴资本制对于公司注册的资金没有限制, 也不是注册公司时不用缴纳资本。整体来看, 2014年对《公司法》的修订还是有很大地提高。一定程度上使交易更加人性化, 但是债权人的利益却无法得到保障。

曾有人说过, 制度制定的成功与否, 主要是看其是否达到了维护极端权益和受限极端权利的平衡。但是平衡随着事务的发展是不可能一直不变的。其会随着事务的发展出现不平衡的现象, 之后再通过相应的政策来调节这种不平衡, 使其在恢复平衡。由此可见, 对于公司的制度来说利益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所以, 我国于2013年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七部法律的决议》, 修改了关于公司法注册资本的制度内容。这次修改确定了除了一些特别的行业:保险行业、银行等易燃采取实缴制, 其都采用认缴制来全面实施。到2014年, 我国清晰地确定了公司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的制度, 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决定》。在2014年修改《公司法》之后, 可能会面临很多问题, 而产生的“平衡”问题就需要在为其制定相关的措施, 以此来保障债权人的利益不受侵害。

四、现行公司法律下对公司债权人的法律保障措施

(一) 注册资本认缴制下股东仍负有出资义务

对于我国新改的注册资本认缴制, 广大群众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在成立公司时, 股东不用出资。从司法上来讲, 虽然废除了注册公司时资本最低额的限制, 但是并没取消股东出资注册公司的义务。在一定程度上来说, 股东为公司出资的方式是公司资本的主要来源, 只有股东具有一定的出资能力, 并且其的出资数额是真实可信的, 公司注册资本的真实性才能得到保证。在之前有最低资本限制的时候, 股东的出资也有规定, 但现在《公司法》取消了对于注册公司的最低资本限制, 所以股东的出资也就没有了明确规定, 但这不代表股东对于公司成立出资义务的取消。而对于公司股东具体的出资数额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这是公司根据其要注册的资本进行设定。这一资本如果得到确认和注册登记, 股东的出资义务也就相应而生。由此可见, 《公司法》废除最低资本额只是对股东出资的额度进行了改变, 而没有改变其出资的义务, 这一义务不仅是约定义务, 也是法定的义务。从约定义务来讲, 在一个公司成立时, 公司的支持资本是多少以及每个股东要出资多少, 这些都是股东自愿的;从法定义务来讲, 只要公司的注册资本和股东的出资额结果注册登记后, 股东就需要承担相应的出资义务, 这就充分地体现了出资义务的法定性。

(二) 注册资本认缴制下股东要以认缴的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

1. 对于公司的债权人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的第13条中给出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对于公司的债权人发出没有履行亦或是没有完全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在没有出资的范畴内对公司无法对债务完全偿还的部分要承担补偿责任的要求, 人民法院必须同意和支持;而反之, 这些股东已经自觉履行了上诉责任, 其他的债权人还提出这样的要求, 人民法院就应该给予驳回。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22条规定:在公司解体的时候, 对于股东还没有缴纳的出资 (到期而没有缴纳的出资和分期缴纳没有到达规定时间的出资都是股东没有缴纳的出资) 也应该算在清算的财产中。

五、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下债权人利益保护

随着我国注册资本认缴制的确立, 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制度也逐渐全面起来。但是随着公司进入市场的限制条件降低, 出现了很多的“空壳公司”和“皮包公司”。另一方面, 在我国资本信用比较低下, 一般都是依赖于投资人、交易对象的认识和大宗对其的评价进行交易的, 并且没有相关的法律保障, 导致后期对公司的管理难度增加。对此, 要如何进行解决?

(一) 事前措施:加强信用机制的创建, 并创建公司信息的表露制度

对任何公司而言, 资金都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资金是企业从事各种市场经济活动最基本的条件。为了维持企业日常生产及经营, 企业必须不断加强信用机制, 从而有效解决公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进程缓慢和企业自身发展条件缺失。有关部门对于公司的监管的基础是公司信息表露, 同时也使对股东和债权人的权益进行保护的方式。首先, 我们要加紧对信息创建的实施, 创建一套完整、科学、合理、有效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 促进政府事务信息公开的程度, 以便广大群众获得信息的便捷性;其次, 加大对公司法定代表人信用程度的监管程度, 对于违反的公司管理者制定相应的惩罚制度;最后, 对于一些信息要对广大群众定时的进行公示, 为广大群众创建一个诚实守信, 违反必究的市场环境。

(二) 事中措施:创建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 加大对董事以及高层行为的限制

企业进行合理利益分配最主要的目标就是通过最经济的方法实现资金的筹集。这就是如何搭配使用已有资金和借入资金比例问题, 企业需要通过科学的定比来实现资金的最优结构。创建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是企业资金运作的起点, 也是企业维持正常的生产和经营必备的条件之一, 同时也是企业理财功能的重要内容。在2014年修订的《公司法》生效后, 公司董事具有为公司筹集资本的权利和施行的责任。这就需要公司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 并加强对公司董事和高层行为的限制程度。

(三) 事后措施:加强对企业法人人格否认体系以及对违法行为处置的额力度

公司法人的人格情况是对于企业管理者在盈利外的一种道德评价, 避免公司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顾他人利益的情况, 最终达到社会市场整体利益的最大化。目前, 我国在《公司法》中, 对于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规定过于片面, 其内容还有待完善, 其不能使用于所有的企业法人。由此可见, 对于一些体系构成比较复杂和资产复杂等的公司以及部门利用公司独立人格躲避应该履行的义务等情况,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应该给出相应的具体规定和说明, 从而为大家提供一个科学有效、唯一准确的评判依据。

六、结语

综上所述, 目前在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下, 其的主要制度内容就是使公司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一方面, 在这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下, 我国对于公司注册资本的条件应该予以放宽, 在公司资本注册登记成功后, 要对其进行严格的督管, 确保其运行的真实性, 并通过后期不断的实践摸索总结出一定的经验, 从而使效力和安全处于平衡的状态中, 最终达到市场稳健发展的目的。另一方面, 在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下, 是以公司的全部资产对会出现的风险以及出现的风险进行负责。这对股东来说, 其承担的只是其缴纳的资金额度的相应责任, 而在法律上对于公司债权人的权益保护却未曾具体涉及。

参考文献

[1]金文廑.浅析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14, 03:29-30+70.

[2]余新华.浅议新<公司法>注册资本认缴制对企业会计的影响[J].企业导报, 2014, 03:123+125.

[3]张玲.浅析注册资本认缴制与公司的未来治理——以厦门商事登记改革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 2014, 07:253-254.

[4]顾迎春, 徐晓荀.论注册资本认缴制对相关物权变动的影响与对策——基于行政法学平衡理论的视角[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14, 06:39-42.

[5]许海峰.注册资本认缴制下乙方风险的预判及防控[J].建筑, 2014, 12:45-47.

上一篇:湖南大学培训总结下一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中学语文教材对原作的一些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