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为民干实事(精选5篇)
领导干部要为民干实事 篇1
领导干部要知大局想长远干实事
李源潮指出,知大局,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一个领导干部,具有大局意识才能认清形势、明确方向,把握大局需要才能找准定位、抓住机遇,履行大局责任才能为党建功、为民造福。想长远,反映了领导干部的眼界、思路和胸襟。一个领导干部,想长远才会自觉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系统思考和谋划发展大计,才会自觉防止和克服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政绩。干实事,是老百姓对领导干部的起码要求,取信于民,就得干出实绩。知大局、想长远、干实事,既是我们党对领导干部的一贯要求,也是当前干部队伍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李源潮强调,知大局、想长远、干实事,对领导干部来说,不只是思想方法、领导艺术、工作作风问题,而且是理想信念、党性觉悟、精神境界问题。我们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努力做好6个方面:第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行动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信之愈深,行之愈笃。只有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才能自觉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想问题作决策,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中把握方向;才能把眼前的努力奋斗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联系起来,百折不挠地拼搏;才能防止急躁和懈怠情绪,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第二,增强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觉悟。党性是领导干部“德”的核心,也是领导干部能够知大局、想长远、干实事的政治保证。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不计较个人得失,带头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用党性保证把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第三,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执政的服务对象,也是我们党执政的依靠力量。领导干部知大局、想长远、干实事,首先要对人民有感情,了解群众所思所盼,自觉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最终要落在为百姓造福、让人民满意上。第四,养成学习和研究的好习惯。勤思好学是行之有效的重要领导方法,是优秀领导干部良好的人生习惯。各级领导干部要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读书学习,联系实际研究问题,把学习和研究融入日常工作之中,培养和坚持勤思好学的良好习惯。第五,弘扬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知大局、想长远,最终要落到干实事上,否则就成了纸上谈兵,就会空谈误国。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多做强基础、惠民生、利长远的实事,不搞劳民伤财、不切实际的面子工程。第六,坚守甘于奉献的人生追求。知大局、想长远、干实事的境界,与奉献成正比,与索取成反比。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努力奋斗,做一个组织信任、群众信赖、社会信服的好干部。
领导干部要常怀“为民”之心 篇2
常怀感恩之心。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为官的品德。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党自诞生那天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作自己永远不变的根本宗旨,忠实地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因如此,人民群众成为我们事业的衷心拥护者和坚定支持者。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开拓,都离不开群众衷心拥护和支持。可以说,离开人民哺育,离开群众关怀,我们的事业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践行群众路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首要的是要对群众常怀感恩之心。感恩党的培养,感恩群众的养育,感恩群众的支持,感恩群众的关怀,懂得知恩图报,多干利民实事,把感恩之心化为“为民”之情,化为工作热情,化为实现中国梦的动力。
常怀敬畏之心。敬畏是一种为官的态度,更是一种高度的自律。对群众心存敬畏之心,不是胆怯,不是迎合,而是一种政治上的成熟,是对权力的清醒把握,是领导干部应有的胸襟。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人民群众将权力赋予领导干部,让其成为社会公共权力的行使者,这是对领导干部的托付与信任。心有敬畏,行有所止。领导干部要常怀敬畏之心,敬畏人民,敬畏人民赋予的权力,不负人民的信任,为民掌好权,服好务;要敬畏党纪条规、政策规定,坚决守住纪律的底线;要敬畏群众呼声,关注民众冷暖。“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敬畏群众才能在行动上有所戒惧、有所节制,才能清正廉洁,把敬畏之心转化为敬业之情,转化为加强党性修养、锤炼思想作风的自觉行动,做清正廉洁之人。
常怀爱民之心。爱民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更是领导干部必备品质。人民群众是衣食父母。革命战争年代,我们把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爱民之心渗透于工作的方方面面,与群众唇齿相依,荣辱与共,血肉相连,从建党立国到治国兴邦,总是紧紧地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关键在于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心存爱民之心,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像善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善待群众。心中要装有群众,脑中要常想着群众,口中要常念着群众,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做群众之想做,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作决策、办事情、做工作的依据,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判断是非、衡量得失的标准,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为官从政的最终目的,真正做到心系群众,贴近群众,融入群众,依靠群众,把为民思想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把爱民之心转化为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做人民群众的服务员。
领导干部要为民干实事 篇3
2012年4月17日
——阿左旗新一轮“千名党员帮千人,百家支部结百对”主题实践活动全面启动 阿左旗 “五强化,五推进”扎实开展
党员干部“下基层办实事转作风”为民服务活动
近日,阿左旗结合自治区万名党员干部“下基层办实事转作风”活动,以“五强化,五推进”为抓手在全旗各级党组织中启动了新一轮 “千名党员帮千人,百家支部结百对”主题实践活动。此项活动历时三年,通过千名机关党员帮扶贫困党员、117个旗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与117个嘎查村、17个社区结对共建,达到推进基层党建创新、推动基层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帮助群众脱贫致富、转变机关干部作风的目标。
强化经济发展,推进特色产业落地。一是帮助嘎查村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嘎查村发展长期规划与计划,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帮助结对嘎查村、联系社区争取项目、引进资金、加大投入,帮助搞好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疗、文化等公共事业发展。二是加大特色农牧业产业化项目扶持力度,因地制宜推进肉
苁蓉、锁阳等特色沙产业落地,积极培育发展农牧业龙头企业和设施农业建设,推动嘎查村科学发展,壮大嘎查经济。
强化和谐稳定,推进群众安居乐业。一是通过支部结对帮建和党员志愿帮扶,访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聚民智,及时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把群众的力量集中到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上来,使嘎查村、社区党支部活力进一步增强,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旗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进一步巩固。二是由帮建部门选派作风务实、工作认真、协调能力强的党员干部,深入到帮建嘎查村、社区进行具体指导,当好政策法规的宣传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为民办事的服务员、典型经验的调研员,做好帮建措施的落实和项目的推进工作,切实帮助群众安居乐业。
强化改善生活,推进群众脱贫致富。一是充分发挥部门优势,根据帮扶地区的资源和产业等实际,通过整合项目、捆绑资金和城乡共建,实现项目拉动经济发展,基层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增强农牧民脱贫致富的信心,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使帮扶的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到全旗平均水平,并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二是定期深入帮建嘎查村开展下基层活动,送政策、送思路、送观念、送科技、送卫生、送知识、送技能、送文化及介绍就业岗位等活动,把群众的所需所盼送下去,把群众的意见建议带上来,使农牧区面貌新起来,农牧民腰包鼓起来。
强化基层党建,推进城乡党建共建。一是通过支部结对帮建嘎查村、社区党组织,使嘎查村党组织实现“五个好”,社区党组织实现“四有一创”目标。二是协助苏木镇党委、街道党工委抓好后进党组织转化提升工作,三年内转化率不低于80%,做好“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培训,宣传好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落实好各项惠农惠牧政
策。帮助嘎查村、社区健全民主集中制、“三会一课”等党内生活和组织制度,以及党员发展、教育、学习、议事、活动等相关制度。三是监督嘎查村、社区以党务公开促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帮助嘎查村、社区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组织党员积极开展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扎实开展支部共建工作,扎实开展好党员志愿帮带工作,促进城乡党组织互利共赢,做到用情、用心、用力,切实把结对共建工作打造成群众满意工程。
强化作风锤炼,推进干部作风转变。一是通过深入基层访贫问苦,体察民情,解决问题,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广大党员干部宗旨意识、群众意识明显增强,党政机关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作风有明显改善。二是通过访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发放民情联系卡,建立为群众代办事项制度等方法,集中解决一批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基层发展中的困难,同时要严明党员干部下基层工作的纪律和要求,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下基层要轻车简从,不给基层和群众添负担,模范遵守各项工作纪律,做到不吃请、不扰民、不增加基层负担,自觉维护单位和党员干部良好形象。(阿左旗委组织部组织科 供稿)
报:《实践》、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办公室、盟委组织部、旗委、旗委各常委 发:各苏木镇党委,各党工委,旗直各部、委、办、局,各人民团体党组织,各基层党组织
编辑:任新福 审核:杨继元 8225774(共印80份)
为民办实事,重点在“为民” 篇4
为民办实事,这几个字常见诸于政府文件、新闻报道、领导讲话,它是政府部门一切工作的初衷和目标。为此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或者看到,政府部门为了达到为民办实事的目的,常常出台一系列的惠民政策以及做一些实事工程。
作为一名工作在基层第一线的大学生村官,我常常和当地的老百姓聊家常,问他们对于政府最近出台的一系列惠民政策的看法。可另我意外的是,很多老百姓对政府做的一些实事工程、惠民政策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我甚至从他们口中听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词语——劳民伤财。
劳民伤财?政府为老百姓做的实事工程、出台的惠民政策居然在不少老百姓口中得到了这样一个评价,这不禁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政府花了大价钱,出了这么多人力物力,绞尽脑汁为老百姓服务,到头来却是吃力不讨好,反而惹得一身骚。
问题的根源的在哪里?
一日,我们村举办为全村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的活动。这是一个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活动,我全力以赴、兴致盎然。
体检第一日,一百多位老年人领着体检通知单,兴致勃勃的来到了体检的地点,原本八点钟准时开始的体检,不少老年人七点不到就已经等候在原地了。当体检开始的时候,不大的场地便密密麻麻的挤满了头发花白的老人。体检的内容共有七项,分在七个不同的位置,老人只需拿着体检表,依次将这七项全部检测完毕即可。然而,在体检的过程中却发生了很多我意想不到的事情。
首先,体检的地点不大,且没有空调,一百多号人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使得空气非常不流通,闷热难耐。其次,体检秩序极度混乱,每一个体检项目都被拥挤的人群给围满了,而且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轮到下一个,于是插队、拌嘴、推搡,热闹哄哄;最后,原本计划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的体检,足足推迟了一个小时才全部完成,而且,因为体检的要求,所有体检的老人都不允许吃早饭,饿了一个上午。
事后,很多老年人怨声载道,有人对我抱怨说,因为这次体检,原本没有病的身体,都被硬生生憋出病来了!
这句话,无疑深深刺痛了我,好心办成了坏事,办了实事却没有做到为民,反而伤民。回到家,我深刻总结了这次事故的原因,痛定思痛,我绝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体检第二日,我立即对体检的流程做了小部分的调整。原本八点钟准时开始的体检,我将其提前了半个小时。然后,我对每一名老人,按照先来后到的原则进行了编号,当体检开始的时候,编号靠前的前二十位老人首先进行体检,其余的老年人在阴凉处就地休息,当前者体检完毕,再安排十位老人前去体检,依次轮流;最后,我加紧添置了几台大功率电扇,又买了一些小点心和饮用水布置在现场。
整个体检过程井然有序。老人没有抱怨、医务人员没有抱怨,不但体检时间提前结束,还得到了所有老年人的一致夸赞。
同样的一件事,却得到了截然不同的结果。通过这件事,或许我已经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很多时候,为民办实事的确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点,然而往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没有设身处地的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去考虑,办实事而没有做到为民。比如出台的一些惠民政策,往往需要老百姓准备很多材料,跑遍很多部门才能真正享受到这份“惠民“;又比如一些实事工程,没有咨询过当地老百姓的意见就草草上马,最终落得个形象工程的“美名”。
办实事,而没有做到为民,对老百姓来说就好比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为了得到一千的实惠,却要付出八百的代价,甚至更多,这怎能不让老百姓怨声载道?花了大量老百姓的纳税钱,却只建造了一个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这怎能不让老百姓嗤之以鼻?
为民办实事总结 篇5
为有效控制麻疹疫情,降低麻疹发病率,9月份我中心组织人员深入社区、基层为全区适龄儿童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经过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共为69655名儿童实施了免费接种,通过接种,有效地建立了免疫屏障,对预防麻疹的发生、流行起了重要作用。
二、关注民生、关爱下岗职工
【领导干部要为民干实事】推荐阅读:
领导干部要知大局想长远干实事11-06
领导干部要善于沟通01-15
领导干部要善于负责09-30
领导论文:学习制度,领导干部要做07-15
领导干部要善养「四气」12-15
领导干部要学习国学论文09-20
领导干部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07-21
领导干部要认认真真12-07
领导干部要勇于负责 敢于担当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