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学习国学论文

2024-09-20

领导干部要学习国学论文(精选4篇)

领导干部要学习国学论文 篇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 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明确要求, “领导干部一定要把学习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 如饥似渴地学习, 哪怕一天挤出半小时, 即使读几页书, 只要坚持下去, 必定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 积跬步以至千里。”善于学习是我们党重要的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 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作为党的领导干部, 如何认真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 如何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中搞好学习教育, 如何将学习作为一生的追求、一生的爱好、一生的生活方式?坚持“每日学习理论记实”制度的做法, 可在一定意义和程度上借鉴一二。

一、坚持每天学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 只要愿意挤总还是会有的。”这句格言几乎妇孺皆知、耳熟能详。可是在现实中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总强调工作多, 活动多, 应酬多, 没有时间学习。其实学习的时间有没有, 或多或少, 关键是你想不想学, 想不想挤时间学。这就好比人要吃饭, 车要加油, 不管你怎么忙, 一天三餐总是要挤时间吃的。不管你怎么忙, 车没油了总是要挤时间添加的。人不吃饭就会有气无力, 车不加油就会消极怠工, 人不学习就会精神萎靡、思想僵化。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要求和百姓新的期盼和诉求, 领导干部不如饥似渴地学习, 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在困难和问题面前就会束手无策, 在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方面也不会有所作为。因此, 领导干部要坚持“每日学习理论记实制度”, 使我们干部的学习成为一种制度化、常态化。“每日学习理论记实”制度, 其含义有三个方面:一是“每日学习”。就是每天都要学习, 都要思考, 都要研究。做到滴水穿石、积沙成塔、厚积薄发、水到渠成。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更不是一曝十寒。二是“学习理论”。理论学习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对党组织所要求和规定的学习内容必须学好、学深、学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修养是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 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可以这样说, 学习和掌握理论的深度, 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一个领导干部的政治敏感程度、思维视野广度和思想境界高度。”这就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 要进一步提高对学习理论重要性的认识, 坚持不懈地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是“记实制度”。要求把每天学习理论的重点和体会;把学习中所思、所想和所悟;把学习中碰到的各种疑点、难点、焦点问题及时地记录下来。做学习笔记并不难, 难在每天都能抽出一点时间学习理论并作学习记实。要防止单纯地为了记笔记而记笔记, 那是作秀, 也是形式主义。

二、抓住重点学

突出重点, 就是要求领导干部根据职责需要缺啥补啥, 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更重要的理论知识。学习理论不在多, 而在精、在管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德加·富尔先生曾预言, “未来的文盲, 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党员领导干部坚持每日学习理论知识, 就必须从务实出发, 突出重点, 通过不懈的努力, 达到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思、学有所悟的目的。学习要抓住哪些重点呢?重点之一, 政治理论。就是在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同志的经典著作的同时, 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深入学习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重点之二, 业务知识。包括经济、法律、科技、文化、管理、国际和信息网络等方面的知识。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各种新知识、新技能、新经验。重点之三, 时事政治。包括当前国内外、省内外和本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等。特别要高度关注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学习和研究。

三、联系实际学

“读书是学习, 使用也是学习, 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知识学了就要应用, 不应用等于白学。白学, 既浪费个人的宝贵时间和精力, 又与党和人民的事业无补。要做到学得精、用得上、出成果。怎样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方法之一, 学原文品原味。结合本职工作原汁原味地学深学透上级有关精神。学好上级有关精神就是要学好中央、省市委重要会议、重大战略部署、重要领导讲话精神。通读原文, 句斟字酌, 领会精神实质。当前就是要原汁原味地学好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中央、省市委领导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讲话精神。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 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也是检验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不学习或学习得不精, 不思考或思考得不深, 不理解或理解得不透, 在工作中就要犯方向性的错误。一旦工作方向出了偏颇, 势必造成南辕北辙。你越急着往前赶, 你的条件越好, 你的速度越快, 你就会离确定的目标越远, 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浪费和损失就会越大。方法之二, 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就是走出办公室、走出本部门、走出本地区, 深入到基层、深入到群众之中、向人民群众学习, 放下架子、接通地气、了解实情。在深化改革的大潮中积累经验, 在火热的经济建设中增加本领, 在人民群众的智慧中汲取营养。同时, 有计划地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学习他人的先进理念, 现代的管理方法, 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请进来就是请专家学者传授经典的理论和专业知识;请成功人士传授宝贵而丰富的创业经验;请模范标兵传授崇高的爱岗敬业精神。事物发展的一个规律就是:扎实理论+ 丰富经验+ 敬业精神=成功。方法之三, 再实践再认识。我们知道, 由实践到认识, 再由认识到实践, 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过程。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这种形式, 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 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一切真知灼见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领导干部要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就要敢于面对我们社会实践中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 充分运用科学的方法、开阔的视野、理性的思维, 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真正把经济是否发展、社会是否稳定、文化是否繁荣、生态是否文明、民众是否富裕和加强党的建设等作为最大的实践。

总之, 只有我们领导干部如饥似渴地学习, 我们的党才能兴旺发达, 我们的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我们的民族才能伟大复兴。

摘要:善于学习是我们党重要的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 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作为党的领导干部, 应认真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中搞好学习教育, 将学习作为一生的追求、一生的爱好、一生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领导干部,学习,坚持

领导干部要学习国学论文 篇2

一、学习国学提高

很多事情失败的原因,不是行动前没有计划,而是缺少计划前的行动。要善于从自身找不足,制度切实可行的计划,立足实际,向着眼前的目标奋进。

二、学习国学丰富

通过学习国学,让我明白对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包括听父母的话,尊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关心体贴父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热爱学习,与家人共同创造和谐快乐的生活;真实的感受父母养育之恩,有效的培养孩子关爱家庭、孝敬父母。

对待有困难的人,应该以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待犯了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教育孩子方面,从小要教育孩子讲礼貌,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要让孩子学会感恩,有孝心,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党员干部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3

一、学贵立志。

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 如果视野不开阔, 志向不远大, 注定是要“搁浅”或“触礁”的。俗话说:人生志向远, 事业目标高, “志不立, 天下无可成之事”。东汉大思想家王充, 年少时的他不因家境贫困贪玩, 而是努力学习认字写字, 去学习儒家经典;同时, 他不断修自己的品德。他虽喜欢博览群书, 但因为家境贫寒无钱买书, 于是到洛阳卖书的地方, 去读人家所卖的那些书。他安逸快乐之时不放纵自己的欲望, 贫困潦倒之时不改变自己的志向。经过30多年的努力, 他终于写出了名垂千古的著作《论衡》。唯有立大志, 才能伫高远, 才有大视野。大视野就是站得高, 看得远,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有了大的视野和追求才能感受到自己知识的贫乏和不足, 从而产生一种危机感和抓住时机刻苦学习的激情。为了粉饰门面的学习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实用主义、急有现学的态度也是不能持久的;盲目的、胸无大志的学习更是没有益处的。那些学有所为、事业有成的佼佼者, 多是胸怀远大理想和抱负的有志之士。

二、学贵惜时。

时间是个常数, 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人, 每天都是24小时。对于不同的人, 时间又是一个变数。懒惰的人总感到时间太长, 结果时间在伸懒腰的时候悄悄地从枕头上、酒杯边、闲谈中溜掉了。勤奋的人总觉得时间太短, 恨不能把一分钟当成两分钟用。正像雷巴柯夫所说: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 比用“时”计算时间的人, 时间多59倍。党员干部平时工作很忙、琐事太多, 很难有大块的时间用于学习, 要想提高自己就必须像海绵挤水一样挤时间, 科学地运用时间, 使自己成为时间的主人, 而不要混天了日。爱因斯坦说过:人的差异主要产生在业余时间。鲁迅先生也说过, 他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了学习上。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 正是靠这种“挤”和“钻”的“钉子精神”, 成为时间和知识的富有者。由此看来, 大凡事业有成的人, 无一不是善用时间刻苦学习的人。业余时间点点滴滴、零零碎碎, 看起来不起眼, 可积累多了、利用好了, 就等于延长了自己的生命, 获得了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说过:抛弃时间的人, 时间也会抛弃他!珍爱生命里的每一分钟, 人生与事业就一定会走向成功。

三、学贵自知。

知耻近乎勇, 好学近乎智, 知短近乎明。“人贵有自知之明”,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 首先要给自己正确定位, 要知人之所长, 知已之所短。土地革命时期, 已经身居高位的周恩来力挺红军七大落选的毛泽东, 并在遵义会议上将毛泽东选为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之首, 确立了其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自己甘愿做配角, 因为他知彼知己, 看到了毛泽东非凡的领导才能, 从而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当今社会, 人才辈出, 我们必须有求学之心、博学之志、善学之方、勤学之行, 才能够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不学无术, 往往自满, 自满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典型的外在表现。学, 然后知不足。学得越多越深, 感觉必须学的东西越多。如此循环往复, 就会像滚雪球一样, 使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丰富。

四、学贵多思。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古人有云: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这是教人读书要深入探索, 反复思考, 防止浅尝辄止。牛顿善于思考才能发现万有引力, 居里夫人勤于思考才能发现镭和钋并两度获得诺贝尔奖, 陆羽善于钻研最终成就《茶经》, 包拯因善思考明断案而成就“包青天”美名。正如韩愈在《进学解》中所言:“记事者必提其要, 纂言者必钩其玄”。如此学习, 便如有神助, 决疑难而探奥义, 取精华而弃糟粕, 举一反三, 始得豁然贯通的新见解、新境界。否则, 就可能出现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现象。

五、学贵有择。

“开卷有益”系宋太宗赵光义阅读《太平御览》时所说的。他从此书中借鉴安邦治国之道, 故曰“开卷有益, 朕不以为劳也”。但不是读任何书、开任何“卷”都有益处的。书有好坏之分, 俗雅之别, 所以要有选择地读。俄国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过:“我们必须学会这样的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的读物。”俄国另一位作家屠格涅夫也曾告诉我们:“不要读信手拈来的书, 而是要严格加以挑选。”唐朝的李善博览群书, “淹贯古今”, 晋朝的傅迪嗜书如命, “好广读书”。此二人都有“书簏”之称。虽然他们学贯古今, 装了满肚子的学问, 但一点儿也没派上用场。宋朝的赵普有目的精读了《论语》, 世传他“半部《论语》治天下”。知识是无限的, 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所以不能盲目地读书, 也不能人读亦读, 必须有选择地读, 有的放矢地来学习。打基础的书要读得熟、读得专, 基础外的书要读得多、读得广。同时, 读书先要定好轴心, 再逐步向外拓展, 广泛涉猎各种相关科学知识, 从而使自己逐渐广博起来, 但这样的广博不是散漫而无边际的, 而是始终围绕着轴转, 就象电风扇一样。

六、学贵有恒。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说过:古之成大事者, 不惟有超世之才, 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里所说的坚忍不拔, 就是要持之以恒, 要有滴水穿石、铁杵磨成针的韧劲。这一点, 可以说是古今中外成功者的共同特点。晋人孙康勤奋好学, 因家庭贫困而映雪夜读, 最终成为御史大夫。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成功靠得就是锲而不舍的精神。马克思花了40年时间写成《资本论》, 到大英图书馆翻阅了大量资料, 所坐的位子下水泥地竟磨掉了一层水泥。如果办事毫无耐心, 急于求成, 遇难而退, 到头来只能是事与愿违, 结果就是“空悲切, 白了少年头”。纵观古往今来成就事业之人, 尽管他们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同, 但他们锲而不舍、矢志不渝, 困难面前不屈服、挫折面前不气馁、危难关头不退缩的品质却是相同的。

七、学贵有心。

处处留心皆学问, 做人要做有心人。积小善以成大德, 积少知以就博学。粗枝大叶, 像“狗熊掰苞米, 掰到头来还是所剩无几”是绝对不行的。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一定是一位“有心人”, 一定要会看、会问、会听、会记。会看就是会观察。俗话说:会看看门道, 不会看看热闹。善观者, 入木三分, 明察秋毫。会问就是善请教。学问学问, 学离不开问, 既要学又要问, 更要不耻下问。会听就是要广纳众议。无论作何事情都要善于听取多家之言, 集思广益, 变他人之经验阅历为自己的见识见解, 最终辨真伪、明虚实、知进退。刘邦兼听则明, 博采众长, 最终得天下;项羽偏信则暗, 刚愎自用, 最终失霸业。会记就是善记录。俗话说得好:“一个好脑袋, 不如一支烂笔头”。的确, 一个人的脑子再好使, 也不可能把学过的知识和所见所闻记住, 尤其是一进一出的灵感, 可能瞬间就会忘掉, 如果不记录下来, 有时将成为无法挽回的遗憾。

领导干部要学习国学论文 篇4

这两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的口号变迁,反映了国学宣传不断深入的一个进程。从“致敬国学”到“亲近国学”,现在又具体化为“重建斯文”。“致敬国学”表现对国学传统的敬畏心,“亲近国学”表现的是一种渗透理性的亲近感。从“重建斯文”开始践行国学。国学已渐渐成为显学。

斯文的重建要重视各个层面。第一,不要单纯强调一个层面;第二,致力于让各个层面更加丰富,更加丰满。让各个层面形成一种新的合理和形态;第三,在学的层面,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如何从文化高度上重建新的话语体系,而且这个话语体系对传统文化的阐释和诠释不是简单用传统文化替代现行的价值观。我们新建立的文化话语体系该怎么与现行的话语体系相洽,最值得我们思考;第四,乡贤的重建,涉及到基层怎么执行的问题,包括怎样影响关键少数、影响社会上掌握财富的这一群人,怎样建立民间书院的规范等等;第五,传媒的作用。希望媒体联动起来,新媒体跟传统媒体联动起来。

上一篇:生涯阅读下一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