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领导干部

2024-07-10

党政领导干部(通用12篇)

党政领导干部 篇1

孟德斯鸠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 而其他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英国政治学家阿克顿也曾说过:“权力导致腐败, 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我国的党政领导干部在其选拔、任用工作中掌握着较大的权力, 为了避免权力使用过程中失范现象的出现, 必须对权力进行制约。而责任的有效性是权力制约的关键所在, 因此我们应该建立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责任机制。

一、建设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责任机制的基本原则

1.党管干部原则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一切事业的领导者, 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必须坚决贯彻和落实党管干部的原则。其基本内涵是:“一是党提出和制定干部路线、方针和政策;二是党组织负责向各级国家机关推荐并管理重要干部;三是党组织负责干部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保证干部工作的健康有序运行;四是指导和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把党管干部和依法管理以及党管干部的科学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 逐步实现干部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2.实事求是原则

作为我党根本思想路线的“实事求是”原则, 一直指导着党的各项工作。在建设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责任机制的过程中也必须遵循这一基本原则。这就要求在确定责任内容、结构、范围及相关责任人时要实事求是, 以客观现实为依据, 不受相关责任人职位、权力、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切实保证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各环节、各程序的公平、客观, 从而实现领导干部队伍高素质建设的目标。

3.依法行政原则

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 这一方针对党和政府提出了依法行政的要求, 即党和政府的一切活动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 不能凌驾于任何法律之上。依法行政的原则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具体贯彻落实要实现, 从而进一步实现选拔任用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保证选拔任用过程的公平和合理。

二、建设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责任机制的技术保障

1.科学的职位分类

职位分类, 是建立在工作分析基础上的科学化分工。通过工作分析, 将具有共性的工作划分归属在同一类, 并对该工作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晋升路径等进行系统、详细的描述。这些描述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供了标准化的导向, 同时也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责任更加明确。

2.科学的选人用人程序

许多管理活动的有效运行都有赖于管理程序的设计与安排。作为管理机制一种的责任机制, 其是否能起作用以及所起的作用大小, 也与程序的设计与安排息息相关。由于程序具有工具性的特点, 因此科学的选人用人程序可以从根本上促使相关责任人承担责任, 消灭“潜规则”发生的机会, 保证责任机制实现的效率与效果。

3.科学规范的考核制度

没有考核、没有评价, 永远无法发现工作中的不足, 永远无法进步。为了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责任机制更好地贯彻执行, 必须要有科学规范的考核制度作为支持。因此, 我们要将对人事职能履行情况的考核列入领导干部考核的范畴之中, 从激励评价的角度增强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

4.有效地运用职务调整

领导干部在履行选人用人工作职能时, 所承担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责任就是选用正确的人来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 为人民服务。职务调整为该责任的履行提供了路径, 因此领导干部对职务调整的运用对责任机制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领导者有效的运用职务调整, 将工作突出的人予以晋升, 可以形成激励和导向的作用, 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三、建设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责任机制的路径

1.进一步构建明确的责任结构

在现实的工作实践中, 出了选人用人上的问题无人承担责任、相互推诿, 责任主体不明的现象时有发生。究其根本原因还是责任不明。因此, 要建设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责任机制, 必须进一步明确和完善我国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责任结构。从内容上分, 领导干部所要承担的责任主要有:推荐责任, 即领导者必须认真负责的推荐自己所熟悉和了解的人才, 在推荐过程中做到举贤荐能;考察责任, 即领导者要对被推荐者进行全面客观的考察, 并对考察结果负责;任用决策责任, 即领导者要在充分了解考察结果和被推荐人的基础上,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做出任命决定。在考察阶段, 考察者要对推荐者是否认真履行责任做出考察。同样, 在决策阶段, 决策者也要对推荐者和考察者是否认真履行责任做出考察。责任结构是领导者要承担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构建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公务员队伍。

2.相关制度规范的创建与完善

制度规范是机制的载体, 责任机制的有效运行是建立在一系列制度规范基础之上的。为了建设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责任机制, 就要逐步完善相关制度规范。首先, 要创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纪实制度。这一制度要求各级党委或人事部门, 根据自身情况制作《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实表》, 并将此表运用到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 由主要责任人填写并签字。其次, 要创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通报制度。目前在我国对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考察与评价工作大多局限在组织内部, 由组织内部的组织和纪检部门完成。通报制度是为了实现监督主体的多元化。最后, 创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评议制度。该制度就是要定期对被选拔任用人员的工作表进行考察, 检验其是否符合选拔任用条件, 从而实现对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效性的评议。

3.行政责任环境及行政伦理建设

目前, 在我国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出现了大量的“跑官”“买官”“卖官”等现象。在这些现象背后所折射出的, 是一部分领导干部缺乏责任精神, 责任意识淡薄。“责任不仅是一个法律性的、制度性的规定, 更是与信念联系在一起的, 是一种道德自觉。”我们要加强行政责任环境和行政伦理建设, 激发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 鼓励其积极主动的履行责任,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责任机制的有效运行, 才能保证领导干部的行为符合选拔任用工作的责任要求。

通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责任机制的建设, 会不断提升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 提高领导干部履行责任的自觉性, 增强选人用人的规范性和公平性, 深化人事改革, 最终提高我国行政部门人事工作水平, 逐步构建一支高素质、高绩效的领导干部队伍。

摘要:通过对责任机制建设原则、技术基础及其路径的探究, 以期完善我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责任机制, 最终保证“选用正确的人, 正确地选用人”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责任机制

参考文献

[1][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上册) [M].张雁深译.上海:商务印书馆, 1961.

[2][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M].侯健, 范亚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

党政领导干部 篇2

为了加强廉政建设,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强对领导干部和教师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维护学校稳定,推动学校发展,根据西教委发

【2010】29号文件要求,结合本校实际,特制订以下管理制度:

1.学校党政一把手要模范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严格按照市教育局的有关规定,讲大局,讲党性,讲正气,讲纪律,率领党政一班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上级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2.校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党纪国法,自觉做到廉洁自律,勤政为民。要认真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扬民主,大事要集体讨论决定,分管领导认真抓好落实。

3.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团结和带领广大师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要带头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起好表率、楷模作用。

4.学校党政领导要坚持教育教学质量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以好的党风促进好的教风、学风、校风的形成。

5.严格执行校务公开和收费公示制度,尊重师生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6.自觉做到不该收的坚决不收,不该拿的坚决不拿,不该去的坚决不去。坚决执行收费政策,收费手续齐全,财务制度公开严明。在基建、装修、采购物品时,坚持公开招标,严格手续。

7.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物价部门的监督审计的监督。

8.学校行政领导每学期要向教代会代表进行工作述职,接受群众民主评议。

涧池乡中心小学

党政领导干部 篇3

关键词: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难点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适应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从最初的厂长经理离任审计开始,历经承包经营责任审计、任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到现在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进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加强干部的监督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维护财经秩序,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成了法定的审计监督制度,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不断扩大、内容逐步深化、审计结果运用有所提升,初步形成了比较规范、科学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格局。党的十八大将经济责任审计纳入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政务公开的工作格局之中。这些都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先离任后审计”,工作协调上存在一定难度

从目前绝大多数组织部门安排调配干部的角度来讲,普遍的做法是“先离任后审计”,即组织部门已将党政领导干部安排调配后,再委托审计部门去审计。这种做法给审计部门的工作带来了被动。因为被审计者调离了原单位,有的升迁,有的退休。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大多数无法处理。新接任者对上一任问题要求划清界限,致使党政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流于形式,走走过场。不少审计干部对此种做法有疑问,以为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缺乏监督实效,审计与不审计无所谓”。对审计查出的问题,离任者应承担的责任难以明确,整改措施很难落实。

为了克服“先离任后审计”这种“马后炮”审计带来的弊端,我认为应坚持“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凡是准备离任的党政领导干部,组织部门应及时和审计部门沟通,对任职者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进行一次全面审计,把审计结果报组织部门备案,以供组织部门作参考,到后期再根据个人工作能力、业绩、审计结果等对其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若对大批量的党政干部轮岗,换届情况而言,应采取对需调配的干部先宣布上任,待审计结束后,根据审计结果再决定是否公示任命。通过这种形式的审计,既分清了经济责任,又使离任者走得清白,接任者接的明白。对没有问题政绩突出者,提拔任用,对发现问题者,应追究责任或降级处分,对严重违法违纪者,给单位造成损失的个别人,应依法予以处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二、经济责任审计法规制度相对滞后,指标体系不完善

当前,经济责任审计除《规定》外,与之配套的法规制度还没有出台。其中一些指标的内涵、外延还没有严格的定义,致使在具体操作中,执行不一致,评价千差万别。部分经济指标在审计中出现了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的现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评价部分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目前也没有一套完整的评价标准,对如何评价,对哪些内容必须评价,哪些不必评价,评价高低的尺度,全凭会计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判断。这就不免受到审计环境、委托单位意致和审计人员素质高低的影响,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比如:同样一个问题,由于审计人员不同,或者经济责任人对该问题的解释不同,在审计结果报告中可能就会有不同的反映,有的可能避而不谈,有的可能轻描淡写,也有的可能予以重点揭示。缺乏统一的评价口径,是造成评价不一致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不同的岗位来说不适应,如对党委上的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现在还没有明确的制度予以规范,在实际工作中,只能摸索着前进,依据各地审计机关自己的理解去进行。

造成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原因有内部和外部两种因素,就外部因素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目前由于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出台相对滞后,致使审计过程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时出现无法可依的现象,对部分问题难以认定。二是被审计单位有意识的舞弊行为,甚至隐含着重大的经济犯罪,审计人员很难发现,所带来的风险就越大。三是审计环境的影响,虽然法律规定审计机关独立行使监督权,这种双重领导体制使得审计机关在某些方面很难做到依法实施审计监督。再者审计机关要把组织人事部门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任务,必然影响审计质量。四是由于前几年不少党政机关兴办一些经济实体,投资面大,范围广,至今有些还没有完全脱离机关的管理,在经济往来上存在着一定的牵连或保持着紧密联系。

审计风险的内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知识单薄。二是审计法规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有的有原则但不具体。存在着执法不严、奖罚不明的现象,这些使得审计风险不断增大。

要解决上述问题,就要注重审计质量和审计风险意识。首先,必须使每一位审计人员认识到提高审计质量是关系到审计事业发展前途的重大问题,同时应熟知如何提高审计质量,这需要经常的教育和学习;其次,必须使每一位审计人员认识到审计监督有风险,风险就在审计过程中,不能有效防范风险,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就必须承担责任风险;再次,必须使每一位审计人员认识到审计风险是可以防范的,这主要是靠提高审计业务能力、政治素质、法规观念和按照审计质量标准和有关纪律约束行为来规避和化解风险。

三、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评价难,追究责任难度更大

审计部门对责任人作出的评价,既要肯定成绩一面,又要提出不足的一面。以往的财务收支审计只是对单位进行评价,很少对责任人进行评价和追究。而经济责任审计应主要着眼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人”,审计的内容是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审计机关及人员要面对部门和单位的“一把手”,不是只对被审计单位,而是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一个人的政治前途。为此,在审计评价遇到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审计追究责任,是指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后,审计及有关方面根据审出的情况,依法审计、评价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目前,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滞后性,使离职审计成了事后监督,对审计中查出的一些本可以及时制止的责任问题,都因时过境迁难于追究当事单位和个人的责任。一是追究被审计单位的责任比较难。问题的出现,往往不是某个领导个人决定做出的,而是班长领导协商后的结果,至审计时,原班子领导已调换,新任领导往往不愿触及或者处理。对于审计结果多数往往是通过审计摸清家底,了解产生问题的原因,很少利用它来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可是与考查任用干部挂钩。二是追究个人责任比较难。至审计时领导干部不是退“二线”,就是退、离休,加之现实生活中的“关系网”,新任领导上任后对前任领导个人问题避而不提。尽管有时查出的问题比较严重,思想上难免存在“与己无关不再追究”这样一种倾向,失去了经济责任审计的真实意义。

四、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建议

党政领导干部 篇4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以来, 全国各地审计机关基本遵循了中央五部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2003年《关于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中规定的评价原则, 在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时, 注意从实际出发, 采用写实的方式描述审计结果, 避免了鉴定式抽象评价, 有效规避了审计风险, 有效的为领导干部的提任提供良好的借鉴依据。一些地方还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 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评价方法。一是将写实评价的方法进一步具体化。如江苏省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 根据审计的重要方面分别得出审计结论。根据不同审计内容, 分别采用量化、客观描述和交代出处的方法进行写实评价, 规避审计风险。二是审计机关如实描述经济责任审计结果, 由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根据审计查出的事实、性质以及被审计领导干部应承担的责任, 对照现行的法律法规, 为每一位被审计对象提出“好”、“较好”、“一般”、“较差”的综合评价等次建议, 经领导小组审定后, 作为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重要依据, 并运用到提拔任用、教育管理和监督奖惩各个环节。

二、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目前, 国家尚未出台完善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 对审计评价的目的、评价的内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界定、评价的表述等, 也都缺乏具体的指标体系。因此, 不同的审计组织或不同的审计人员在具体实施审计项目时, 都是根据审计对象确定审计内容, 进而确定经济指标, 所以在面临同样的问题时, 可能会做出不同的评价, 随意性较大。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受托审计, 不同的委托部门有不同的要求, 如果审计评价标准不规范, 指标体系不明确、不科学、不统一, 这不仅加大了审计的难度, 也带来了审计风险。一些地方为解决这个问题, 在建立评价体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这些标准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指标设计主要针对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 而对领导干部的宏观经济目标、决策、管理等经济活动的内容涉及较少;二是主要是对审出的问题进行评价, 而缺乏对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肯定评价;三是缺乏明确实用的绩效评价标准;四是评价指标没有很好地区分领导干部领导水平和能力的高低。因此,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还有在以下问题:

(1) 超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范围进行审计评价。审计评价应界定在评价对象的“经济责任范围之内。对于领导干部的政治纪律、组织人事纪律、工作能力、工作水平等, 均不属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范围。

(2) 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等同于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的评价。经济责任审计的侧重点应该放在通过财政收支审计, 来确定评价对象履行职责的情况, 由此来确定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而有的经济责任审计只对单位的财政收支作了评价, 未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做出评价, 忽略了经济责任审计这个主题。

(3)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缺乏依据。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应该建立在审计证据的基础上, 通过测试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检查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经济目标完成情况, 审计证据经过加工、整理、提炼、综合, 从而得出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审计评价。但一些审计评价没有经过深入细致的审计取证, 在审计评价中较多地引述了被审计领导干部或被审计单位的述职报告、工作总结、经验介绍等, 没有相应的审计证据作基础, 导致审计评价的风险较大。

(4) 审计评价缺乏一定深度。有的审计报告没有围绕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评价, 所评价的一些事项只停留在表面上, 作报帐式的评价, 干部管理部门和本级党委政府不容易从审计评价中了解和掌握领导干部的一些个人信息, 从而影响审计结果的分析和利用。

三、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原则

要建立统一规范的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必须明确坚持以下的原则:

(1) 指标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 既能反映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绩效的内涵和特点, 又能反映各地方的差异性。

(2) 选取的指标应简便、易于理解和可操作, 具有可获得性。

(3) 指标具有同向性和可比性, 可以监测。各项指标在数值表现上应与其在经济意义上的系统评价相互匹配;同时所选取的指标数据要有比较可靠的来源, 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符合特定方法的要求, 即所选指标要便于横向与纵向的分析研究, 具备国内通用的特点, 以及保持一定的可比性。

(4) 指标选取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定量指标是指能够用数值表示的指标, 包括绝对数与相对数, 如预算的执行及决算或财政收支的执行情况、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情况等。定性指标是指不能直接用数值表示的指标, 而是依据事实和职业判断进行描述的指标, 如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与有效性、领导干部遵守财经法纪和廉洁自律情况等。对于那些重要的非定量化指标, 可以用专家调查法或是近似量化指标替代法将其转化为定量指标。

四、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核心部分是对审计对象的相关责任进行合理的划分。这也是领导、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进行管理监督的重要依据。要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得到充分的运用, 就必须正确划分审计对象应承担的经济责任。然而经济责任涵盖的范围又非常广泛, 不同单位、部门的领导干部之间的经济责任范围又有较大差异, 因此, 应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规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 是指领导干部任职期间, 对其所在部门、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 包括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 探索和规范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标准等, 通过对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 突破以往评价以定性为主的模式, 采用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 探索建立新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为此, 应采用分级评价制度来评价党政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 从六个方面来进行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的设计, 便于审计人员的理解和操作, 也有利于组织人事部门更好地运用审计结果。

(1) 经济决策和经济管理情况。主要评价经济决策是否科学、民主以及决策的实施及效果, 经济决策事项的组织控制能力、内部控制制度、经济监督检查能力等情况。重点对重大项目投资决策程序的合规性、合法性和决策实施结果情况的审查, 包括经济决策方面和经济管理行为两方面。经济决策方面主要审查决策依据、程序、手续、效果的合法性、科学性和真实性;经济管理行为方面主要审查工程项目的立项、招投标、工程设计监理、工程预决算、基建款项支付等是否合规。其具体评价内容见表1:

(2) 政府性资金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主要评价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的预算执行和决算情况, 财政收支计划的执行和决算情况, 预算外资金的收入、支出和管理情况, 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及增值保值情况, 会计资料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 会计核算的规范程度。分析财政资金收入增长情况, 分析政府负债、土地出让收入占整个财政资金的比例情况及其收入的稳定性。在财政支出方面, 重点分析各项财政支出比例是否恰当, 结构是否合理, 是否体现公共财政支出方向, 是否做到重点突出, 有无损失浪费等问题。其具体评价内容见表2:

(3)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情况:主要评价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 城镇及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改善的程度, 关系居民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等。其具体评价内容见表3:

(4) 经济发展对环境资源的影响情况:主要评价当地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其发展的成本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对环境资源的影响程度。通过对万元GDP综合能耗、土地资源消耗量、耕地保有量与财政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的对比分析, 在一定程度上评价经济发展成本和可持续性。具体评价内容见表4:

(5) 廉洁自律情况:主要评价单位执行国家财经法纪情况和个人廉洁自律情况两方面。单位执行国家财经法纪情况, 主要是对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的合法合规性进行评价。对领导干部负有直接责任或主管责任的事项, 要进行重点分析与评价。个人廉洁自律方面, 主要是执行廉洁自律规定的情况, 领导干部本人有无直接干预土地出让、项目招投标等重大经济事项的情况。另外, 领导干部作为单位廉政建设责任人, 对单位干部职工的廉政问题也应当负有责任。具体评价内容见表5。

在以上评价的基础, 审计机关根据领导干部接受审计的情况, 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职责情况提出评价意见,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研究审定后作出最终的审计结论。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职责综合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差五个等次。其具体评价标准及评价结果见表6:

审计综合评价达不到良好以上等次的, 不能提拔使用, 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 所在单位不能参加先进单位评选;审计综合评价被确定为一般等次的, 由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部门找被审计领导干部谈话, 指出存在问题, 给予批评教育;被确定为较差等次的, 由党委、政府领导按照工作分工与被审计领导干部谈话, 并建议给予诫勉;被确定为差等次的, 建议给予免职处理。

有了明确审计评价标准, 才能有利于审计结果的充分运用, 也才能体现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价值。当然, 新的评价标准也还有不足, 如部分没有经济管理职能的党政部门经济考核指标如何确定;财政收支效益性指标如何进行量化;部分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内由于多种因素没有重大经济决策行为发生, 那么针对重大经济决策的评价应忽略还是评价为基本级。针对这些不足, 还需要在审计实践中不断加以探索完善。

参考文献

[1]师德荣:《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概念及其法律关系》, 《审计研究》2005增刊。

党政干部大会领导发言 篇5

这次全市党政干部大会是老河口发展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次会议。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我就抓好当前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做大做强做实投资工作

做大做强做实投资,是实现跨越发展的底盘、基础和硬支架,是当前发展中最紧迫、最现实、最繁重的任务。年初我们确定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任务是100亿,元—8月,已完成46亿,还剩54亿,后4个月平均每月要完成18亿,任务相当艰巨,必须采取超常规措施,狠抓投资工作。

二是要建立项目集中开工制度。襄阳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襄阳市委、市政府决定每周六举行一次项目集中开工仪式,目的是建立倒逼机制,促进全市上下形成全力以赴抓项目、抓投资的氛围。我们要学习借鉴这种做法,建立完善项目集中开工制度,确保每周都有项目开工。市发改局要排出项目建设和投资进度表,一直排到12月底,各责任单位要按照进度表认真抓好落实。

三是要狠抓重点项目开工。截至8月底,我市62个5000万以上项目的开工了36个,还有26个项目没有开工。9个襄阳市级以上重点项目还有一个没有开工。对没有开工的项目,各项目责任单位要认真分析原因,10月8日下班以前,上报市项目办。之后我们将召集有关部门进行专题研究,确保没有开工的项目10月中旬全部开工。

四是要抓紧做好项目策划工作。四季度是项目申报的关键时期。项目策划申报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明年争取中央和省投资的份额。要结合“十二五”规划,进一步加强重大项目策划工作,组织专人、安排经费,加强重大项目的前期策划工作,充实完善项目库,保证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接替,为向上争取项目、招商引资、企业调整结构提供保证。要认真做好2012年中央投资计划编报和中央投资项目储备,加大项目申报,抓好前期准备,力争更多的申报项目被纳入国家和省发展规划。

五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要加大对大项目,特别是对经济增长拉动性强的大型工业项目的引进力度。围绕国内500强大企业、大财团和有投资意向的重大项目,大员上阵,专班盯牢,力争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经济实力强、发展后劲足的企业和项目。三个驻点招商工作站一年至少要引进1个5亿元以上项目。13个招商小分队及各乡镇办、各部门至少引进1个亿元以上项目。招商工作没有进展的单位,要认真反思,迅速行动。年底,市委、市政府将按照年初制定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严格考核奖惩。

六是要加强检查督办。襄阳市已经成立了项目督导组,马上要对各县市的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对已报开工而实际未开工的项目,县市主要领导要检讨。对此,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大项目建设检查督办力度,针对存在问题,建立责任交办制度,及时解决矛盾和问题;同时,要加大部门服务项目的力度,提高办事效率,简化办事程序,提倡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二、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年初确定的今年全市工业增加值目标是80亿元,元—8月已完成46.8亿元,后4个月要完成33.2亿元,月平均需完成8.3亿元,任务相当艰巨。四季度,各部门必须围绕全年目标,狠抓四个重点:

一是要加强工业运行分析和调度。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分析四季度工业经济面临的形势,加强对宏观环境的预测和研判。要对四季度工业经济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将后三个月的生产经营目标分解落实到月、落实到产业和重点企业,对所有重点企业实行每旬信息直报,紧盯生产进度,加强监测分析,强化跟踪调度,确保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同时,要加强煤电油运协调供应。经信局要做好协调工作,确保四季度全市生产需求。

二是要发展壮大支柱产业。襄阳市委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建设“四个襄阳”,其中“产业襄阳”提出要加快构建“一大龙头”、“六大支柱”的产业体系,即着力做大做强“龙头”,推进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提升产业层次,扩大产业规模,着力壮大“六个支柱”,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农产品加工、医药化工等六大千亿产业。同时提出对重点产业实行“六个一”,即“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套政策、一只基金、一个技术团队”,集中力量推进支柱产业发展。从老河口市目前的产业发展情况看,做大现有产业,打造工业支柱,就是要壮大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农产品加工、循环经济三大支柱产业,提升改造精细化工、纺织服装、冶金建材三大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市经信局要参照襄阳市“六个一”的做法,抓紧围绕工业经济总量目标和重点产业、骨干企业发展目标,制定详细的培育计划,明确每个的发展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个企业,每个项目。

三是要大力培育名牌产品。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一种实力的象征。我们老河口的工业,目前还没有形成真正叫得响的名牌产品,必须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积极推动资本、技术等要素向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聚集,努力打造一批自己的名牌产品、品牌企业。要集中力量,重点扶持和培育奥星粮油、东风创普等企业推动产品优化升级,增强产品竞争力。

四是要实现县域经济考核争先进位。今年,襄阳市委、市政府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力争进入20强。各部门要认真对照考核标准,对今年以来的发展状况来一次回头看,查找薄弱环节,对暂时落后的指标,要分析原因,采取有力措施,迎头赶上。市县域经济办、统计局要跟踪分析监测主要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帮助查找问题,研究超常措施,力争实现县域经济进入全省20强的目标。

三、抓好农业农村工作

当前,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是狠抓防汛保安,确保粮食增产,促进农民增收,迅速掀起秋冬农业开发和水利建设热潮。

一是要全力以赴抓好防汛救灾。目前我市正处于秋汛时期,汉江水位持续上涨,防汛形势十分严峻。要强化各项防汛安保措施,对汉江沿岸险工险段、重点涵闸、病险水库、山洪地质灾害区等重点部位,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巡查,发现险情立即上报,及时有效处置,做到严防死守。要严格执行防汛行政首长负责制,主要领导要把防汛工作作为当前的重中之重,坚守一线。要妥善安排好洪水淹没点转移灾民的生产生活,确保社会秩序稳定。

二是要扎实抓好农业综合开发。要切实抓好“三秋”生产,强化工作措施,加快生产进度,确保秋季丰产丰收。要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扩大种植面积,集约项目投入,建设一批高标准示范样板田,扎实抓好粮食增产工程。要加快推进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强化动物疫病防控,扎实抓好畜牧业提升工程。要认真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对种植蔬菜应给予补贴和必要的扶持,激励农民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增加市场蔬菜供应量,稳定蔬菜价格。

三是要掀起农田水利建设高潮。要抢抓中央大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力争今冬明春全市水利工作实现大突破。发改、水利部门要以中央水利政策为指导,围绕构建现代水利体系,抓紧编制农田水利发展规划,抓紧策划申报一批重大项目。对今年国家已下达的水利项目,要加快方案评审和招投标工作进度,抢抓非汛期最佳施工期,确保在建的水利工程早日完工。要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力争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

四是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要加快推进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推进孟楼、仙人渡试点小城市建设。城郊村要依据城市和中心城镇总体规划,按照建设新城区的要求,进行整体规划,整体推进,加快融入城市和中心城镇;远郊村要依据区域城镇发展规划,加快向城乡结合部的节点镇集中;边远村要依据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照建设农村新型社区的要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类规划、适度开发,加快推进自然村向中心村集中。同时,要把农民新居建设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结合起来,同步规划、一起建设。

四、加强城市建设管理

一是要抓紧做好城市规划编制。尽快完成第六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城南新区、村庄布局、江山组团、循环经济园扩园、城市供排水等专项规划编制。

二是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交通部门要对照年初确定的城市建设和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倒排工期,明确责任人,明确完成时限,加快建设步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快结零。

三是要多渠道筹措城市建设资金。要积极搞好土地推介,吸引客商投资地产,抓紧组织小而精的成熟地块净地入市,切实提高成交率和效益。要整合提升各类投融资平台,跳出“有多少钱办多大事,没有钱不办事”的思维方式,积极探索BT、TOT、BOT等融资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要继续推进“城市管理革命”。市城管委员会要按照调整后的城管体制,进一步落实开发区和各相关部门的责任。坚持“日检查、周反馈、月评比”,加大检查评比和督办考核力度,严格兑现奖惩。各乡镇办主要领导要将城管工作亲自拿在手上,对在全市检查评比中连续两次排末位的,将对主要负责同志进行问责。年底,襄阳市政府将对各县市区城市管理进行检查,我们要认真做好迎检准备。

五是要打好查处违法建设攻坚战。8月12日全市查处违法建设、加强城乡建设管理工作会议召开以来,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违法建设得到了有效遏制。下一阶段,各级各部门要根据全市查处违法建设工作动员大会的要求,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加快推进这项工作。对已锁定要拆除的违章建筑,要深入做好当事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尽可能做到自拆、助拆,尽可能减少强拆。确实需要强拆的,严格按照立案、调查、听证、处罚、复议、诉讼的法定程序进行,并且通过媒体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平稳拆除。对新增的违法建设必须强制拆除,确保新增违建为“零”。对于拆违不力的单位、拒不自拆或隐瞒违建的干部,要坚决依纪依规迅速处理。

五、狠抓财政金融工作

一是要迅速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市财政局要按照全年目标,结合元至9月完成情况,确定后3个月的目标任务,尽快分解落实到国税、地税等部门。各收入征管部门要按部门、按税种将收入任务进行分解,确保收入目标落到实处。

二是要全力组织收入入库。各级征收机关要严格依法开展财税征管,千方百计堵塞收入漏洞,严防跑冒滴漏。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税种的监控,确保收入稳定增长。要开展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土地性税种专项检查,做到应征尽征。要深入挖掘税源,扩大税收增长空间。加大对掉进度税种的收入征管力度,力争各项收入均衡入库。

三是要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截至8月末,我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50.54亿元,存贷比达57.4%,但新增贷款余额仅为3.66亿元,金融机构贷款用于本地建设的远远不够。各金融机构要在认真执行国家货币政策的同时,从老河口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努力实现经济金融“双赢”的局面。在扩大银行信贷投放的同时,积极发展承兑汇票、信用证、理财贷款等表外业务,突破贷款规模限制,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要加强银企对接。各金融机构要认真落实签署的各类对接活动协议,企业要主动加强与银行的沟通,建立稳定、和谐的银企关系。同时,要抓好上市企业培育工作,积极申报,力争实现上市公司零的突破。

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要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一是要抓好十件实事的办理。对正在实施的项目,要加快办理进度,确保办理质量;对进度较慢的项目,要积极研究对策,着力化解制约因素,定期督办,确保年底完成任务,向全市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是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继续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征缴率。全力做好“五七工”、“家属工”及困难集体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工作。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积极开展新农合门诊统筹试点工作。要把精力更多地投向社会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推进社会救助体系规范化运作。

三是要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创新住房对象准入机制、分配机制、运营管理机制和退出机制,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准入、分配全程公开,阳光操作。

四是要高度重视人口计生工作。狠抓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治理和社会抚养费征收,严厉打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的行为,建立完善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机制,尽快促进我市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步回归正常。

五是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快构建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事件预警应急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安机关要组织开展治安大检查、大清查活动,坚决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消除治安隐患,为全市人民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加强信访稳定工作,10.1国庆节即将来临,要严格落实信访稳定工作责任制,认真排查不稳定因素,严控进京赴省非正常上访和集体上访,全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六是要狠抓安全生产。四季度,我们的生产和建设都将进入高峰期,加之人流物流相对集中,对安全稳定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监控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重大安全隐患要及时发现、及时整改。药监系统要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确保饮食卫生安全。

七、凝心聚力,干事创业,激发跨越发展的强劲动力

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加快跨越发展,需要全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强化工作措施,细化工作责任,抓好贯彻落实。

一是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实现跨越发展,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各方面的创造力,形成团结一致干事业、万众一心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确保市委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发扬民主,充分发挥班子整体合力,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上下同心,左右同力,为推进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二是要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必须把目标任务量化细化,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产业、具体项目和具体工程上,落实到牵头领导、负责部门、具体人员上,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格局,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任务,确保任务不悬空。要进一步完善目标考核制、责任追究制,强化行政问责。对消极应付、作风飘浮的要予以惩戒,对该达到的进度而未达到、该完成的任务而未完成的,要进行责任追究。

三是要改进作风,真抓实干。要在务实高效上狠下功夫,进一步提升执行力。要“快”,凡是定下来的事,要抢时间、争速度,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干就干好,决不拖泥带水,贻误时机。要“细”,抓工作要细心细致,要把困难估计得多一些,把应对措施谋划得周密一些,尽量避免失误,少走弯路,牢牢掌握跨越发展的主动权。要“廉”,坚持依法履行职责,自觉接受监督,坚决杜绝“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现象发生,真正把权力用到为群众办实事、为百姓谋福祉、为老河口求发展上来。

同志们,当前我市正处于赶超发展的关键时期,形势逼人,任务艰巨,使命重大。我们要按照省委、襄阳市委的总体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成就一番事业、富裕一方百姓的雄心壮志,以一往无前、知难而进的顽强毅力,以拼搏向上、争创一流的精神风貌,团结拼搏,真抓实干,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实现老河口跨越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党政领导干部 篇6

[关键词]问题导向;党员领导干部;履职尽责能力

[中图分类号]  D2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5)10-0033-0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坚持问题导向,需要广大党政领导干部立足本职工作,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中不断提升自身履职尽责的能力素养。

一、善于发现问题是党政领导干部

履职尽责的重要前提

(一)发现问题必须独具慧眼。对于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或一项工作来说,矛盾和问题无时无处不在。这些问题呈现的状态、表现的形式、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领导者的责任就是面对这些问题与矛盾时,练就一双洞幽察微的“火眼金睛”,把这些固有或新生的问题矛盾梳理出来,为下一步分析和解决做好充分准备。需要强调的是,不但要善于发现那些表层的、明面的问题和矛盾,更要善于发现那些潜在的、隐性的问题和矛盾;不但要善于发现那些长期的、固有的问题和矛盾,更要善于发现那些新生的、易发的问题和矛盾;不但要善于发现那些对大局对发展影响不大的问题和矛盾,更要善于发现那些似小实大、难以解决的问题和矛盾等等。

(二)发现问题必须敢于较真。发现问题是水平,更是一种胆量。这是因为没有水平肯定发现不了问题,但仅有水平没有胆量就会“前怕狼后怕虎”,同样发现不了问题,甚至在问题面前退避三舍、绕道而行。比如,有的虽然对存在问题心知肚明,可就是不愿捅破这层“窗户纸”,担心说出来挫伤了士气,得罪了同事,丢掉了选票;有的习惯于晒成绩单,热衷于出名上镜,陶醉于莺歌燕舞,成绩面前用加法,问题面前用减法,总担心讲问题过多折煞了“风景”,触及问题过多冲淡了成绩。倘若面对问题视而不见,遇到问题回避躲闪,矛盾和问题就会越积越多、越积越大,以致积重难返,导致发展的更大阻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仅限于发现问题远远不够,还必须要有“丑媳妇不怕见公婆”的勇气,有敢于向问题较真的胆量,这应当成为每名党政领导干部的可贵品质。

(三)发现问题必须抓住关键。问题和矛盾是千差万别、多种多样的,既有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也有次要问题和次要矛盾;既有立行立改的问题和矛盾,也有久治不愈、时常复发的问题和矛盾;既有因解决不彻底的旧问题和旧矛盾,也有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形势、新任务带来的新难题和新矛盾。对此,我们必须胸怀全局、抓住重点,坚持把发现问题和矛盾的着眼点聚焦到事关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事关科学发展、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和矛盾上来。这样问题才能找得准、找得透、找得实,进而为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竖起攻坚克难的标靶、奠定坚实前进的基础。由此看来,善于发现问题不是自我否定和自我抹黑,而是自我警醒和自我鞭策,折射出难能可贵的冷静和理性。

二、学会思考问题是党政领导干部

履职尽责的内在要求

(一)思考问题必须有“不绕不躲”的责任担当。作为一名党政领导干部,一旦事业心衰退了,责任感弱化了,担当精神松懈了,立刻就会变得脚下无根轻飘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事业、责任、担当都会被置若罔闻,抛之脑后。取而代之的是放松放纵、无所顾忌,甚至“小九九”打得啪啪乱响,“小圈子”算计得滴水不漏。所以,思考问题离不开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要善于把发现的问题当作更上一层楼的机遇,正视问题、不绕不躲,肩负起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求解决问题的责任。没有这一条做保证,即使把善于思考问题叫得震天响,也是空口白牙,难以落地,到头来只能是空谈误国,危害党和人民的事业。

(二)思考问题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必须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既围绕中心,又服务大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弄清楚造成问题的客观源头、主观因由、内外序次。比如,针对一个具体问题,要明确上级机关是怎样布置的,既有条件是怎样的,工作是怎样开展的,存在问题是怎样产生的,是否与群众正当的利益诉求相悖等等。按照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要求,把问题产生的各方面因素立足实际进行深入探讨,拿出的决策才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反之,那种越俎代庖的胡思乱想,那种无视政策法规的邪念妄想,那种脱离实际的奇思妙想,就会导致思考问题的方向出现偏差,思考问题的路数陷入散乱,思考问题在深度上附着于表面。

(三)思考问题必须立足岗位职责。这里所说的问题,是指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矛盾,具体工作中需要破解的难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党政领导干部个人职务升迁、人脉关系的培育以及接待规格的高低等问题。这需要党政领导干部学会给自己的工作品头论足、“挑刺找茬”,学会在工作进程中“望闻问切”、“把脉诊断”,时时思考如何才能发展得更好更快更强,而不是满足现状、踯躅不前。而立足岗位职责思考问题,就是要在党务政务公开中思考还有哪些不公正的负面因素,在贯彻执行上级决策指示中思考还有哪些脱离实际、走形变样的负面因素,在群众呼声中思考还有哪些群众不满意的负面因素。有了这种正确的思维导向和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把岗位与责任连在一起,而且这种问题思维导向既适合工作开展好的单位,更适合工作开展差的单位。

三、能够解决问题是党政领导干部

履职尽责的实践检验

(一)解决问题必须分清轻重缓急。解决纷繁复杂的矛盾和问题,一蹴而就的想法必然脱离实际,推诿扯皮的做法必然失职渎职,避重就轻的办法必然隔靴挠痒。实际工作中,必须按照轻重缓急逐项进行梳理,找出哪些是重点解决的,哪些是亟需解决的,哪些是影响长远的,哪些是制约当前的问题,并从中找出这些问题相互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再确定所要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尽量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和关键问题进行突破。这样才能避免方向不明、思路不清、主次不分,以避免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解决问题必须选准方式方法。善于从上级决策指示中把握解决问题的基本遵循,防止那种打着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招牌而另搞一套或我行我素,出现对策措施的“出轨”或“跑偏”;善于从单位工作的生动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防止那种事前拍脑袋、事中拍胸脯的想当然决策,出现事后自己拍屁股、上级打板子的现象;善于从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中捕捉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防止那种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个别人或少数人决策,出现群众不理解、不买账、不执行的后果;善于从相互比较中精选解决问题的良方妙药,防止那种就事论事、僵化死板的思维定式,出现对策措施的失位与错位。

(三)解决问题必须严格落实责任。从一定意义上说,问题解决得如何关键在于责任落实得如何。责任落实越彻底,问题解决就越彻底。倘若没有严格的责任机制,虽然解决问题的对策办法有了,由于责任不明不清,就会造成你管我管到头来谁也不管的尴尬局面,问题和矛盾也不会自行解决。因此,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必须把责任分解清楚、落实到位。明确某一问题由谁主管、由谁分管,每个人的责任是什么,时限要求是什么,检验尺度是什么,奖惩机制是什么等。对需要解决的每个问题都建立起“明白账”,必要时还可以立下“军令状”,这样问题解决起来就能做到责任明晰、目的明确、进度明了。

作者范登生系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机关党总支书记、副巡视员,田侠系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第二研究处副处长

党政领导干部 篇7

一、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突击性和时间上的滞后性, 导致审计管理“留空挡”。

一是审计对象不在场, 一些与其相关的审计事实较难确认。二是有些领导干部已被提拔或调离, 经济责任审计发现问题后处理难度较大。三是审计结论难以落实。乡镇的新任领导往往抱有“新官不理旧账”态度, 对前任审计结论落实往往流于形式, 没有注重实效, 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公信力和威慑力。

(二) 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往往仅局限于财务收支, 审计内容“面较窄”。

目前开展的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在审计程序上, 大多按照财务收支审计的传统程序进行操作, 审计深度和广度均未达到要求, 审计报告难以体现审计监督的力度;审计内容上, 往往未能有效地将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同绩效审计进行结合, 对乡镇作为基层政权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新农村建设等相关政策情况的重视上仍有欠缺, 审计内容面较窄, 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三) 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高”, 经济责任“难区分”。

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较多, 时间跨度较大, 范围较广, 难度较大, 需要大量采用专业判断和分析性技术, 由于审计人员的技术、水平的限制和外界因素的干预, 审计人员在经济责任审计中, 对有些问题在法定职责范围内没有查出来, 查出来没有正确评价和如实报告, 报告了没有依法处理, 这些都很容易形成质量风险。另外在实际工作中, 影响一个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情况、经济活动情况的因素是多样的、复杂的, 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 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 有班子集体的也有领导个人的, 这些都导致了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难以区分。

(四) 审计力量势单力薄, 造成监督“显失衡”。

随着近年来各级党政领导对审计工作中的重视和支持, 上级审计机关安排的和县 (区) 政府交办的审计项目不断增加, 而且根据区里工作安排, 有时还要抽调人员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的联合调查、检查等工作。审计力量不足问题已成为困扰县 (区) 级审计机关工作开展的突出问题。受人员数量和专业能力素质的制约, 很多需要审计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 要么顾不上审计, 要么草草审计, 忽视了对带有宏观性、普遍性问题的分析和研究, 制约了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深度与广度。

(五) 审计成果“难转化”,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难运用”。

一是“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得不到有效贯彻落实, 难以保证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充分运用到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中去, 形成审计结论与干部使用“两张皮”;二是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缺乏体系和标准, 随意性大, 严格区分责任界限的难度大, 评价难度大, 难以根据评价任用干部;三是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的协调配合机制尚不完善, 在重视和利用审计成果方面的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四是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中的不透明和不具体, 纪检监察部门和组织部门如何运用审计结果以及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如何反馈等没有明确规定, 影响了利用效果的发挥, 。五是审计结果不公开、不透明, 不利于将群众监督与审计监督相结合。

二、解决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 转型创新, 在深化审计内容上“保质量”。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 是防范审计风险、确保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能用的关键所在。提高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 在审计实施期间要严把“六关”, 一是检查有关经济指标的真实性和变化情况, 主要审查其任职期间履行职责的效果, 完成上级党委、政府下达的经济指标等情况, 通过对指标的内涵、数据来源作详细具体分析和认真的复核, 看有无通过空调资金等手段虚假平衡以及为了达到某一目的的虚报瞒报某些数据行为。二是贯彻执行国家经济政策、财经法规及“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 (区) 实施办法落实情况, 检查任期内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 以促进改依法行政、厉行勤俭节约等要求落到实处。三是审查政府债务的举借、管理和使用情况, 以及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重要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情况, 主要审查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和投资收益水平, 突出任期内经济活动的效益性审查, 查有无搞政绩工程导致决策失误而造成损失浪费以及损害农民经济利益的问题。四是检查任期内资产管理情况, 主要审查资产存量的真实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及其安全完整情况, 查有无因管理混乱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五是检查任期内执行廉政纪律情况, 主要审查个人的大额支出是否按程序经过审核, 有无自签自报现象, 有无以权谋私行为。六检查财政财务收支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及其执行情况。

(二) 分清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界线, 在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求突破”。

经济责任审计界定责任要充分考虑被审计领导干部应当履行的经济责任、在问题事项中的参与程度、所发挥的作用, 以及审计发现问题与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关联程度, 避免简单地以被审计领导干部是否主持召开会议、是否经过集体研究、是否具体分管、是否签批文件报告等作为界定责任的标准。审计评价要坚持“三围绕、三不评”的原则, 即围绕审计确定的内容和范围进行评价, 与审计事项不相关的行为和事项不评价;围绕审计对象相关的经济责任进行评价, 与其经济责任不相关的行为和事项不评价;围绕审计所列的事实进行评价, 审计证据不充分的事项不评价。

(三) 前移监督关口, 在任中审计上“加力度”。

在目前“先审计、后离任”原则难以落实的情况下, 要坚持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任前审计相结合, 重点抓好任中审计, 既可有效地增加预防力度, 防患于未然, 降低审计风险, 还可将审计工作量化整为零, 减轻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工作压力, 要逐步健全制定年度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管理办法, 正确处理审计数量与审计质量的关系, 科学制定审计计划, 推进经济责任审计扩面, 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

(四) 创新途径和方法, 在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效能上“做文章”。

要注重增强审计监督的整体性和宏观性, 探索多兵种、大兵团、合成式的审计组织模式, 提升审计效能。具体应做到“五个结合”:一是查阅账簿与座谈、调查相结合。二是审查所在单位与延伸审查所属下级单位相结合。三是查看被审单位经济指标实际完成情况资料与查看经济管理部门统计资料相结合。四是手工审计与计算机审计相结合, 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五是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项目相结合, 增强审计项目间的协同性和审计内容的协调性, 满足不同需求, 力求一花多果。

(五) 提高技能, 在练好自身内功上“下功夫”。

审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 审计人员应认真学习相关政策、法规, 提高分析判断问题的实际能力, 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其次, 审计机关除应加强人力资源配备和人员培训, 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外, 还可以聘请外部专家参加经济责任审计组, 统一组织审计, 降低审计质量反面的风险。另外, 审计机关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要准确把握自身定位, 做到不缺位、不错位, 保持审计的独立监督地位, 防止由此引发的责任风险。

(六) 提升监督效果, 在加大审计结果运用力度上“使实劲”。

一要建立经济责任动态档案, 对领导干部进行动态管理。审计部门要建立经济任审计档案, 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情况;组织人事部门, 将审计结果报告放入领导干部实际档案, 作为干部管理的参考依据;纪检监察部门要建立廉政档案, 把审计结果作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重要依据。二要通过制定法规把干部任免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有机结合起来, 明确领导干部在任期届满或调任、转任、轮岗等事项前, 未经审计不得办理调离手续, 不得解除经济责任。特别是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由于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 所在单位在财政财务收支、专项资金使用及个人廉洁自律等方面出现严重违纪违规问题的, 不得提拔重用, 并严格追究其相应责任, 强化审计成果利用力度, 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摘要:本文阐述了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主体、组织实施及主要内容, 对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及并提出了解决途径。

党政领导干部 篇8

(一) 开展同步审计是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 正确评价领导干部, 加强干部管理的重要抓手。在审计过程中, 既要关注党委、政府职能的交叉和工作的重叠, 更要关注两者履行经济责任的差异性, 地方党委是领导核心, 对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实行全面领导的责任, 决定重大事项、安排重要人事, 对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重大问题负有全面责任。地方政府重点在于执政, 必须服从同级党委的领导, 重大问题向党委请示报告, 在具体工作中, 政府主要履行经济决策执行、监督管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只有同时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做出评价, 才能更显全面、客观和公允。

(二) 开展同步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降低审计成本, 提高审计效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相同的, 其经济责任密切相关。虽然由于两者在工作程序、分工方面的区别决定了审计的重点各有侧重, 但审计范围和内容大体一致, 对两者的审计均应关注区域经济发展思路及政策、政府性资金、政府投资重点建设项目、土地环境、民生、招商引资情况等方面。因此, 从降低审计成本的角度考虑, 对两者的审计可以并且应当同步进行。

二、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同步经济责任审计的总体目标、审计重点和主要内容

(一)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总体目标, 以审计党其任职期间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经济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为主线, 以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为基础, 以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为重点, 审计调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 达到促进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严格依法行政、廉洁从政, 全面履行经济职责的目标。

(二) 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重点, 党政领导干部在工作主要内容和总目标上是一致的, 但在工作的程序、分工方面, 一个侧重于决策, 一个侧重于执行, 所以对两者审计的内容和重点各有侧重。对党委书记的审计, 一般侧重于对其任期内重大经济决策和经济发展总体状况的审计, 主要看发展思路、看工作措施、看实施效果;对政府行政首长的审计, 更侧重于其重大经济决策事项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审计, 看执行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建设性, 重点关注政府预算管理、土地管理、政府投资、民生建设、招商引资、环境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开展同步审计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建议责任界定难度较大。

(一) 各地在审计实践中都十分重视区分与界定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 目前主要采取“谁决策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等原则进行。但是, 现有的法律法规没有对地方党政领导的经济责任进行区分与界定;不同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深度和广度各不相同;对审计发现的有些问题, 应当属于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 还是有关部门的责任, 还有待探讨, 这些都增加了责任区分与界定的难度。笔者认为, 责任界定是同步审计的重中之重, 直接影响到审计质量和审计结果的运用效果, 审计机关应根据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决策、管理、执行过程中所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的不同,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实事求是地进行责任界定。

(二) 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之间的矛盾突出。近年来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审计职能进一步扩大, 审计任务逐年递增。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同步审计而言, 审计对象、审计证据、审计评价、审计问责等方面的要求都比单纯的地方政府行政首长经济责任审计更高更严格。而大部分审计人员没有对地方党委机关的审计经验, 对地方党委的工作机制、工作方式方法比较陌生。薄弱的审计力量与繁重的审计任务、紧迫的时间要求之间的矛盾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进而可能导致审计质量不高、审计评价的针对性不强、审计结果的时效性不强等问题。

(三) 审计内容还不够深化。目前, 多数地方审计机关都能围绕领导干部贯彻执行有关经济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重大经济决策情况;重大经济事项的管理、监督、及廉政纪律遵守情况等方面来开展党政领导干部同步审计。审计评价中反映被审计领导干部工作成绩的多、揭露问题的少, 同时, 对财政财务收支方面评价较多, 对民生改善、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社会指标、人文指标评价较少, 或仅停留在表面现象, 真正反映领导干部决策和政策执行等方面的问题较少。

(四) 人员素质和能力与经济责任审计发展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监督制度, 经济责任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较全面的业务知识、较高的政策水平及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但审计人员素质现状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出现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区别不大, 导致经济责任审计强化权力制约、解决突出问题的作用不明显, 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的审计信息不够有针对性, 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威慑力不显著等问题。

四、开展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干部同步审计的建议

(一) 明晰经济责任, 完善评价方法。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界定、划分, 要本着谁决策谁负责、谁主持决策谁负主要责任的原则确定。并根据职责特点, 制定操作指南, 进一步明确审计内容、审计重点、审计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

(二) 强化权力监督, 形成制度约束。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对党政领导干部权力监督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该行使的权力是否已行使, 是否有所作为;

2.如何运用、行使职责, 将通过审计核查来界定;

3.履行权力的效果、效益如何, 可以通过任期前后的各项指标来反映;

4.是否存在不该行使的权力行使了, 即是否存在越权行为。审计将通过监督以上四类权力运行情况, 对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内的职责履行作出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做到既要揭露分析问题, 又要客观评价取得的成绩。

(三) 加强经济责任审计队伍建设。经责审计的内容涉及面广, 目前在进行审计评价时还没有可参照的指标评价体系, 对审计人员准确界定党委领导和行政领导的责任、客观进行审计评价方面的要求很高。进一步加强经济责任审计队伍建设尤为重要。

(四) 充分发挥计算机审计的作用。利用计算机审计, 建立大型的数据库, 对各种数据进行多维度比较分析, 对相关数据的真实性进行检查、验证, 能确保审计任务质量和效率大幅度提高。在审计过程中也要加大计算机方面的人才培养, 充分发挥计算机审计的作用。

(五) 公开审计结果, 强化舆论监督。审计结果公告对扩大公民知情权, 扩大审计影响, 增强审计权威, 提高审计成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审计结果公告是防止、遏制和惩治腐败的重要举措, 通过公开审计结果, 强化舆论监督, 进一步规范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权力使用, 使滥用权力获取非法利益者不能为, 不敢为, 从而起到遏制腐败的积极作用。

摘要:自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从探索试行到目前, 发展越来越规范, 范围越来越扩大, 内容也逐步深化。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摆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本文试图从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同步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审计的重点和内容、审计存在的困难以及开展同步经济责任审计的建议等方面提出一点粗浅看法, 借以抛砖引玉.

党政领导干部 篇9

一、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经验

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按被审计对象的性质,分为乡镇党委(乡镇党委书记)、政府(乡镇长)的领导干部。这两个对象的经济责任审计存在有一定的差异,在中国现行政治经济体制下,地方党委、政府共同承担着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其主要领导分别代表党委、政府行使权力,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有侧重。从乡镇党委和政府实际运行机制看,党委实际上发挥着核心作用,重大经济决策多由党委作出,而政府则主要负责决策的执行和日常管理。在现有乡镇的政治体制下,党委和政府都对经济有着管理的职能,对乡镇党委(乡镇党委书记)、政府(乡镇长)的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范围有许多交集,为提高效率,避免重复审计,对乡镇党委(乡镇党委书记)、政府(乡镇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同步进行。

在审计中我们发现,在对财务事项的审批权上,不同的乡镇,表现也各异。有党委书记签字的,有乡镇长签字的,也有书记镇长同时签字的。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区分责任归属。我们在审计中实行的是谁签字,谁负责。

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范围涵盖了乡镇所有的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进行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可以进行乡镇政府预算执行审计、财政决算审计、重大专项资金审计、政府投资审计等。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审计资源,节约审计成本。

二、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1.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不全面,也不完全实用,没有按照党委书记与乡镇长的不同职能,制定不同的审计内容。审计内容偏重于财政财务收支,缺少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情况、执行情况及效果情况等内容。

2.乡镇党政职能分工不明确,导致经济责任界定难。理论上党政是应当分开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由于乡镇党委书记把主要精力放到政治、思想、组织领导的同时,又要担当本地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首要责任人,造成以党代政的现象在乡镇基层较为突出。由于各个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不同,乡镇主要领导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不同,党政不分也表现出程度也不一样。如有的乡镇党委书记事无巨细,管得较多,乡镇长几乎没有决策权。要明确区分党委书记和乡镇长在某项重要经济活动中,谁应承担责任,或者说各自承担何种责任,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难度。一个乡镇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决策,有时是党政两个“一把手”共同决定的,有时是班子会议集体讨论决定的,有时是特殊情况下采用非程序性决策的。由于一些重大事项是集体决策,导致责任追究主体缺失,在没有党委书记或乡镇长本人签字或详细的会议记录等书面依据的情况下,如何界定党政领导干部各自应承担的经济责任比较困难。

3.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不够规范。中国目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缺乏统一的评价体系和标准,没有分行业、分部门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实际操作中审计评价过于简单、过于笼统、流于形式,评价内容不到位。尤其是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审计评价难度更大。对违法违规问题责任界定也缺乏具体规定,审计人员在把握上存在较大差异。

三、开展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思考

1.完善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审计机关要做好审前调查,按照党委书记与乡镇长的不同职能,结合乡镇的具体情况,制定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审计内容应以财政财务收支为基础,突出决策、执行、效果、廉政等重大事项。

2.科学合理设置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全国各地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办法差异较大,极不规范,严重制约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建立一套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是当务之急。国家审计机关应尽快制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办法,建立一套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3.明确领导责任,加大整改力度,建立“经济责任约谈”制度。“经济责任约谈”制度是指由由组织、纪检、审计三部门主要领导同志成立审计约谈小组,约谈小组定期召集被审计领导干部进行约谈,坦诚相见、衷恳约谈,敦促问题的全面整改和落实。“经济责任约谈”制度在河南辉县、山东莱阳已经实施。实践证明“经济责任约谈”制度有效解决了乡镇党政职能分工不明确造成的经济责任界定难、整改不力的现象。

党政领导干部 篇10

一、同步审计共同点

(一) 确立以决策为龙头、发展思路为起点、执行绩效为重点的审计工作思路。

在审计中, 将当地党委政府确定的总体发展思路及政策措施, 与具体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效果等相结合, 审查任期内决策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决策实施的效果是否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是否体现执政为民的理念。

(二) 个人遵守有关廉政规定情况。

关注县委书记和县长职责范围内履行党风廉政建设领导责任情况和个人廉洁从政情况。关注有无在土地出让、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决策、政府补贴或扶持项目等活动中个人出面干预市场活动等滥用职权的违法行为, 关注其在住房、用车、出国方面遵守廉政纪律情况。

二、县委书记经济责任审计的侧重点

对书记的审计及评价侧重于经济决策和宏观经济管理方面, 即贯彻执行国家、省、市重大经济政策, 以及当地重大经济和社会发展决策的效果、重大投资项目的决策程序和效果等方面。

(一) 履行经济事项的决策权。

通过调阅党委会议纪要、记录、决定和领导干部批示等进行分析, 掌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经济决策、重大经济管理活动等有关情况, 了解决策的实际过程和程序。审计贯彻落实国家经济政策情况, 关注县委书记任职期间参与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出台的财税、土地、环保、节能减排、产业结构、社会保障、新农村建设等经济政策, 是否与国家和省、市经济政策、财经法规相一致, 是否因地制宜紧密结合了当地实际, 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目标完成情况。

通过审计财政收入增长率, 财政负债率, 税费上缴增长率, 社会保障资金及时足额发放率和征收率等指标, 分析各项经济社会目标完成情况。重点关注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真实性, 综合分析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以及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潜力,

三、县长经济责任审计的侧重点

对县长的审计和评价侧重于对党委重大经济决策事项的落实和执行情况、任期内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地方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组织管理情况以及遵守财经法规、执行廉洁规定等情况。

(一) 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情况

1.审计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情况。了解掌握县域主要经济指标变化和完成情况, 审计落实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情况、目标完成情况。

2.审计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重点财源的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对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和比例等进行分析, 评价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能力及措施, 剖析县域经济持续发展能力等情况。

3.审计政府性投资项目决策、建设情况, 具体审计决策程序是否合规, 审查是否严格执行国家对新开工项目的管理规定, 对本区域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的审批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和项目审批的规定, 有无越权审批等问题。

(二) 国家财经法规和政策的执行情况

1.审计县长任期财经法规执行情况, 反映县政府出台的财税政策文件有无违反国家现行的相关规定, 重点检查税费减免、专项资金、行政收费等方面的内容。

2.审计土地政策执行情况, 审查县政府制定的有关规定是否执行了国家及省、市相关土地政策, 重点关注土地出让金的收支及管理情况。

3.审计环保政策执行情况, 掌握县长在执行国家环保政策中的履行职责情况和环保事业投入及效果、项目环评与审批、经济指标与环境质量指标的对比等情况, 反映县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的情况。

(三) 经济和社会事业的管理情况

1.审计县长任期财政管理和内部控制情况, 通过对财政部门在当地经济运行中发挥的作用, 分析公共财政改革的效果。

2.审计社会保障执行情况, 反映社保基金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 评价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的落实程度

3.审计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评价国有资产的经营、处置和收益管理能力。

4.审计政府性债务及管理情况, 审核政府性负债的规模、结构及增减变化情况, 分析债务偿还能力, 揭示存在的风险隐患, 评价反映县长任职期间债务管理水平和经济发展质量。

总之, 通过实施侧重点不同的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 有利于促使领导干部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 推动从机制上、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明确职责和分工, 提高党政领导管理和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 促进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 (中办发 (2010) 32号) .

[2]段成刚.实施县委书记县长同步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现代审计与经济, 2009, (6) .

党政领导干部 篇11

一、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内容

第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上级党委、政府重大方针政策情况。包括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政策的贯彻情况,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民生改善政策的贯彻情况,统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以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政策措施及效果等。

第二,乡级财政管理情况。重点审查收入是否真实、合法,入账是否完整;支出是否合法、合规,如果超支,分析其资金来源,是否占用专项资金和征地款;关注“三公”经费使用情况,是否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

第三,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情况。审查是否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内部控制制度;重大经济事项是否集体研究决定,内控制度执行是否严格、有效等。

第四,个人遵守财经纪律及有关廉洁从政规定情况。以审计情况为基础,设立举报信箱、电话,向有关人员及部门了解情况,看个人在经济方面是否存在违法违纪问题。

二、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步骤

第一,审计机关会同干部任免机关,由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研究确定审计对象,并报政府批准。

第二,成立审计组,开展审前调查,据此编制审计方案,下达审計通知书,召开审计进点会。

第三,审计人员现场实施审计,获取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并经审计组长复核。重点核实乡镇财政收支以及乡镇自有资金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摸清资产、负债。客观、公正、全面、准确地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和工作业绩。

第四,现场审计结束后,审计组起草审计报告,经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由法规部门、总审计师审核,审计机关出具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向委托审计部门出具审计结果报告。

三、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常见问题

第一,不廉政。如贪污公款、请客送礼、挥霍公款、公款旅游、公款出国。同时利用手中权力为亲戚支付有关费用,谋取利益。

第二,收入不规范。无证收费、无标准收费和无理由摊派,有过期的票据、不合规票据等;未实行收支两条线,任意改变收入性质,拦截上级收入。

第三,支出不合规、不真实、不合法。有的支出是政策不允许的,有的是超标准范围的;有的虚列支出,套取资金;有的支出与事实不符;有的报支发票不规范,以“办公用品”“招商引资”名义报支不合规费用;有的支出直接充抵收入。

第四,财务收支审批手续不全、原始凭证不合规。如审批内控制度不健全,支出凭证未有相关人员签字或签字不齐全;支出凭证无发票或相关附件;发给农户的各项补助款无相关农户签字。

第五,采取收入不入账或虚假支出造成资金体外循环出现小金库、账外账。避开财政的管理,给一些干部提供方便,其中不少隐藏着腐败的现象,有的乱挥霍、请客送礼;有的挪用、贪污和私分公款等更严重的问题。

第六,挤占挪用专项资金。通过同一项目多次申报,虚报、冒领及以其他名义套取国家专项资金,用于乡镇政府经费支出。截留专项资金,罚款未开具由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票据,未上交县财政纳入预算管理,用于招待、车辆运行、办公经费和发放乡镇干部津贴等。

第七,项目配套资金未到位或通过空转方式虚假配套。有的直接未配套;有的通过先下拨,后回收项目配套资金。

第八,资产购建和处置不规范,不合规。如未履行招投标程序,少数领导拍板定价,暗箱操作;项目竣工后未及时报审计机关进行竣工决算审计,甚至出现多付工程款现象;固定资产核算欠规范,普遍缺少固定资产明细账或备查簿,账外固定资产时有发生。

四、乡镇财务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

第一,一些领导干部缺乏财务知识和财经纪律意识,对财务报表理解不透,对单位存在的成本不实、不良资产等影响会计资料真实性的问题认识不清,影响了对财务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水平。

第二,有的单位领导干部不重视财务工作,单位内部管理薄弱,未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约机制,使领导干部与内部各部门之间缺少相互的制约,无法保证本单位的各项经济工作置于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之下。

第三,有些领导干部经济行为不够规范。有的领导干部为了“政绩”,任意扩大投资规模,不遵循经济运行规律运作,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有的工程项目由于没有按规定进行招投标、决算控制不严,从而导致工程决算不实。

第四,有些财政部门及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不规范。专款记账路径不清晰,各种专项资金混合记账,有的甚至与办公经费混合记账,没法区分。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提供了方便;一些单位通过隐瞒少计收入、多列支出、挤占挪用专项资金。

第五,部分财经监督管理体制不完善,约束机制不健全,有关管理部门监督不到位。如预算缺乏科学性及可操作性,预算约束作用不强。财政部门对资金的跟踪管理不到位,留下挤占挪用专款的可能性。民主法治建设尚未健全,社会对政府财政经济活动的监督较弱。

五、加强乡镇财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第一,加强法规政策知识学习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通过了解财经法纪、财务核算等方面的知识,规范业务、强化责任和管理意识;遵纪守法,自觉接受监督,确保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合法、有效。

第二,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坚决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和收支两条线制度;对于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坚决取缔;对以改头换面形式乱收费的,对通过下属单位收费或以其他形式、其他票据乱收费的,坚决查处。

第三,各单位应加强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特别是加强支出预算管理,根据自身财力量入为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及会议费开支,严禁经费超支挤占专款。强化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规范的财务支出审核审批制度,防止损失浪费。

第四,确保财政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发挥效益,以维护财政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合规性、效益性。财政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规范专款会计核算,防止违规乱收费和挤占专款发生。

第五,对于资产的购建、使用和处理、处置,要坚决按照法律法规按规定程序依法进行;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第六,健全内控机制。强化社会对政府财政经济活动的监督,逐步提高政府预算、决算收支活动的公开透明度,推进民主法治政府建设。

党政领导干部 篇12

一、我国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的研究成果

在我国, 不少专家学者和审计人员都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进行了研究, 并出了很多专著和文章, 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审计的基本规范和制度建设、审计评价、审计问责及审计成果运用等方面。

1. 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定位。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定位, 目前国内倾向于“免疫系统”论下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时现 (2010) 提出, 审计机关应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改变传统经济责任审计的模式, 探索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审计、环境审计、绩效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的有机结合, 有效整合业务资源, 实现立体式审计, 降低审计成本、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最大效用。苗连琦 (2010) 指出, 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应符合“免疫系统”论对权力制约机制审计的要求, 对政府权力制约机制的设计是否合理、制约机制是否得到执行, 执行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负有责无旁贷的责任。

2. 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 多数学者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是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为核心的审计方式, 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有本质的区别。审计署刘庆明 (2009) 提出:“经济责任审计理应包括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内容, 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而不是全部。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本质区别。”随着现代审计功能的拓展与创新, 许多学者开始倾向于经济责任审计还应该关注领导干部的宏观经济责任乃至社会责任 (蔡春、陈晓媛, 2007;崔孟修, 2007) 。

3. 经济责任审计的规范建设。

2010年12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 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若干重要问题提供了更加详细的指导, 使得经济责任审计法规体系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步, 体现了中央对经济责任审计的日趋重视, 经济责任审计法规体系的日益健全与完善能够为其审计实践的有效开展提供更加强大的法律保障。但是, 也要看到我国经济责任审计法规建设的滞后性, 莫国强认为, 目前已经出台的一些法规也不够完善, 必然会影响审计效果。主要有:审计模式上的缺陷;立法滞后;对审计机关授权与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不相适应;审计成果的利用缺乏明确的法规等。

4. 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指标。

理论界普遍认为建立科学的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审计评价体系难度很大, 关键是如何量化。到目前为止, 对政府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还没有统一规范的评价指标, 要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科学化、规范化还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河南省审计科研所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科学化课题组指出,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科学化是指运用量化计分的方法, 考核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情况, 并做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综合评价结论。它可以克服过去审计评价中存在的评价结论含糊不清、缺乏科学性的弊端。

5. 经济责任审计的问责机制。

当前问责制执行力度小, 执行效果差是审计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共识。问责机制的弱化不仅会造成审计资源的浪费, 更会造成政府公信力下降的严重后果。余传尧认为要建立健全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机关之间移交和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的协调机制, 坚决惩治各种腐败行为;要把审计情况纳入对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体系和廉政档案, 强化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在领导干部监督管理中的运用。时现提出“一旦将环保效益纳入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范围, 在审计结果利用方面, 就必须将政绩考核与环保责任挂钩, 加强问责到‘人’, 通过移送处理, 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二、对未来进一步工作的展望

从对上述对研究现状的梳理和总结可知, 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起步较晚, 成果不多, 尚有很多内容和领域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立足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的和谐发展目标, 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今后可以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1. 和谐视角下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的提升。

在社会大力提倡和谐发展的背景下, 绿色经济逐渐为人们所熟悉。绿色经济是一个行政的表述, 以效率、和谐、持续为发展目标, 包含着环境友好型经济、资源节约型经济、循环经济的取向和特征。在发展绿色经济的主题下, 政府需要建立绿色引导制度激励机制, 需要强化环境保护职责, 政府对环境保护的主导性主要表现为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的促导、强制和参与。这样的经济发展趋势也要求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以和谐、绿色的视角重新审视其审计思路和审计要求。可以借鉴绿色经济相关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 对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体系进行重新架构。

2. 构建经济责任审计预警机制。

经济责任审计预警机制, 即国家审计充分利用其对于经济安全信息的监测与评价机制, 对影响经济责任有效履行的各种因素进行监测和预测, 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判断经济责任履行的效果, 一旦发现运行过程中存在偏离经济安全“临界值”, 就迅速作出反应, 提出相应的纠正措施和建议, 促进宏观经济达到安全运行的预期效果。审计预警机制的构建一般要经过三个环节:确立标准——衡量绩效——提出建议。国家审计机关应及早准确地识别和揭示风险、采取处理处罚等有效措施抵御经济责任履行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 识别对绿色经济运行造成破坏并导致系统崩溃危险的风险, 并及时向相关监管部门发出可能危机警报, 并从健全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议, 预防风险的再度发生。

3. 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创新。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履行涉及到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的各个方面, 由于不同行业, 不同级别管理者管辖范围, 职责的差异较大, 所以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否全面、科学、合理, 将直接影响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充分利用。可以探索以行政绩效为主线、以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为手段对党政领导干部绿色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科学评价, 重点围绕其职能履行情况, 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监管、执行情况, 财政财务监管情况, 廉洁从政责任情况, 通过审计调查、指标考核、数据分析, 综合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行政绩效情况, 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对于评价指标的设计要围绕发展绿色经济的主题, 将一些与民生、环保、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因素作为考量的重点。

4. 经济责任的合理界定。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人和事较其他审计要复杂, 关系到前任与现任、个人和集体、主管和直接责任的划分以及责任的性质、大小、重要性等, 涉及到政策环境、主观与客观原因、个人决策与集体决策等因素, 使得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难以界定, 责任划分不清会造成评价失误。在实际工作中对责任界定和定性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法律法规使用不当, 定性错误, 形成审计风险。二是由于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和综合判断方面的原因, 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性质不能准确把握、表述不当从而导致判断失误。三是一些违纪违规责任的边界难以掌握, 特别是被审单位违反财经纪律, 在某些环节上既有离任者的个人行为, 又有领导班子的集体行为时, 往往相互推卸责任, 致使责任难以界定。此外, 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当、造成重大损失浪费或国有资产流失, 应追究何种行政责任, 特别是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的界定, 审计人员也很难把握。因此, 需要进一步对经济责任的内涵与外延进行合理界定, 而且要充分考虑发展绿色经济所引起的一系列责任类型的拓展, 要将环保责任作为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一个关键因素, 指导审计工作有序开展以实现绿色经济发展的目标。

5. 经济责任审计问责机制的建立健全。

审计成果利用是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生命线。如果审而不用, 就等于没审, 达不到审计工作应达到的目的。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经济责任是我国政府最重要的责任, 以经济责任审计对政府及政府领导经济责任的问责作为我国政府问责制构建和完善的切入点, 建立以绿色经济责任为核心的问责制不仅是理性的制度创新和实践探索, 更是在中国特色的社会背景下的实际需要。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问责机制, 注重审计成果的转化和运用, 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成为公务员管理部门管理监督干部的重要依据, 是推动政府问责制建设的关键。而作为经济责任评价的法定部门, 审计机关必须努力解决评价难问题, 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当务之急是探索建立经济责任审计问责的评价机制。[本文为安徽财经大学校级青年科研项目《和谐视角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研究》 (ACKYQ1120) 的研究成果]

上一篇:数字化医院管理下一篇:抽汽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