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改善计划管理系统

2024-05-18

营养改善计划管理系统(共9篇)

营养改善计划管理系统 篇1

石泉县曾溪中心小学 营养改善计划学校食堂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必须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及餐饮服务许可证后方可经营。食品从业人员每年必须体检一次,持有效的健康证和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凡有传染病者,坚决予以辞退。

二、进入食堂的各种原料,全部实行定点采购,确保食品质量。认真执行卫生“五四”制:由原料到成品实行“四不”制度,即采购员不买腐烂变质原料;保管员不收腐烂变质原料;加工人员不用腐烂变质原料;配餐发放人员不分发腐烂变质食品。

1、成品存放实行“四隔离”;生与熟隔离;成品与半成品隔离;食品与杂品、药品隔离;食物与天然冰隔离。

2、用具实行“四过关”: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

3、环境卫生采取“四定”办法:定人、定物、定时间、定质量,划片分工,包干负责。

4、个人卫生做到“四勤”: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勤换工作服。

5、定时做好餐具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污染;食品实行“五隔离”,即主食与副食、生与熟、成品与半成品,食品与杂食,食品与鼠药、农药隔离,不得混放;生、熟食刀案及冷荤配餐用具必须分开专用,并有明显标志。

三、置食品的橱柜、货架应当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仓库应当通风良好。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用品。食品应当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并定期检查、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四、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必须洗净,蔬菜应当与肉类、水产品类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当进行清洗,必要时进行

消毒处理。

五、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刀、墩、板、桶、盆、筐、抹布以及其他工具、容器必须标志明显,并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

六、冲洗操作间灶具和地面,认真擦拭餐厅地面和桌椅,每星期集中大扫除一次,重点为操作间墙壁、天花板、灶台、案板、饭台、厨柜、餐具、容器清洁,用具摆放有序,防尘、防蝇、防鼠设施齐全,食堂内无鼠、无蝇,无污染、无杂物及餐厅地面、门窗、玻璃以及周边环境卫生。

七、对食品从业人员的教育,经常进行营养、卫生、职业道德和法治纪律教育,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树立爱岗敬业精神。

八、学校相关领导要经常检查饭菜质量,抓好卫生制度落实,保证学生就餐。严禁闲杂、生人进入食堂。

九、学校每天都要对食堂管理、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后勤服务等工作进行全面督导检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改进工作。

十、如发现食物中毒事故,及时上报并采取积极措施。保护好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调查和处理。

石泉县曾溪中心小学 营养改善计划餐厅卫生管理制度

餐厅是学生进餐的场所,保持餐厅的环境清洁、卫生,是保证学生正常进餐和学生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环节。为此,特制定餐厅卫生管理制度:

一、餐厅必须保持清洁、卫生,做到地面无垃圾、油污,墙面、屋顶无蛛网,桌子、板凳无油污、灰尘等。

二、餐厅由食堂管理人员指定责任心强,工作负责的同志负责打扫餐厅的清洁卫生。

三、餐厅清洁卫生在每餐前后都要进行打扫,保证学生在进餐时,餐厅干净卫生。

四、完善灭蝇、灭鼠、灭蟑螂、灭蚊设施,做好防四害工作。

五、引导学生文明就餐,进餐时不争抢拥挤,不大声喧哗,不要面对同学或桌上的食物咳嗽、打喷嚏,防止飞沫唾液传播疾病。

六、餐厅要安排管理人员或值周老师值班,维护餐厅正常秩序,保证餐厅的清洁卫生,不要随地吐痰,不乱丢杂物和纸屑,不要乱倒残留的食物和废弃物。

七、食堂管理人员要随时检查餐厅的清洁卫生,分管领导或行政值周领导每天至少检查一次餐厅的卫生情况。

石泉县曾溪中心小学

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加工卫生管理制度

一、负责烹调加工的厨师要认真学习《食品卫生法》和相关卫生知识,提高其法制意识和食品卫生安全意识。

二、厨师要加强业务学习,熟悉各种烹调技艺,提高业务能力。

三、厨师要根据不同食物的特性,采取合理的烹调方式,尽量不破坏食物的营养价值。

四、烹调的菜肴尽量做到色、香、味等感官性状俱佳,增进用餐者食欲。

五、学校食堂严禁加工凉菜、凉面、野生菌和皮蛋。四季豆、土豆等蔬菜的干煸,需经高温煮熟烧透后才能食用。烘、烧、炒要掌握火候,且数量不宜过多,要翻铲均匀,使其熟透。

六、操作人员在加工时要严格按卫生要求操作,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加工食品时不能对着饭菜咳嗽、打喷嚏,不能用手抠鼻屎、耳垢,上厕所后要洗手。

七、食品调味时要严格按烹调卫生要求进行,切忌用手指直接沾汤品尝,不能用汤勺、锅铲盛汤汁放入口中品尝。

八、制作好的成品菜要直接用清洁、卫生消过毒的容器盛装,不能用抹布或围裙擦试容器。

九、成品菜不能直接放在地上,防止异物带入容器对食品造成第二次污染。

十、抹布、锅盖、防蝇罩等要保持清洁,分类使用。

十一、操作台上的调味品要分类摆放,并及时加盖。

十二、未经食堂管理人员允许,从业人员不能随意换岗,不得随意增减厨师。

石泉县曾溪中心小学

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从业人员管理制度

一、食堂从业人员必须政治思想好,心理素质好,有健康的身体,责任心强。

二、食堂从业人员由学校负责聘任,学校与食堂从业人员签定聘任合同。

三、食堂从业人员必须具有有效健康证明持证上岗,并且每年到法定机构体检一次,体检符合要求,由疾控中心发给健康证,方可从事食堂工作。

四、食堂从业人员一旦患上传染性疾病(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成渗性皮肤病等)不得从事伙食堂食品加工和销售工作。

五、食堂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应做四勤: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六、食堂从业人员不能穿拖鞋上岗,不能戴首饰上岗。

七、每天早上上岗前由学校行政领导或食堂专管人员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认真检查,凡是个人卫生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上岗。

石泉县曾溪中心小学

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原料库房管理制度

一、食品原料库房应设专人管理,做到随手锁门,非库房管理人员未经允许不得任意进入食品原料库房。

二、库房要保持干燥、通风、整洁,防止物资因受潮而霉烂变质。

三、食品原料库房必须保持清洁,每天清扫,保护良好的环境卫生。

四、任何人员不得私自动用库房内的物品,保管员应提高警惕,做好防火防盗防毒工作。

五、库房物品应按标记标识有序存放,食品与非食品不得混放或混装,食品必须隔墙15厘米,离地面20厘米。

六、不得在库房内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如灭蝇、灭鼠药、农药及个人用品。

七、超过保质期或霉烂变质食品要及时销毁,不得存放在库房内。

八、食品原材料进出库必须有完整的记录。

石泉县曾溪中心小学 营养改善计划配餐分发管理制度

一、充分利用防护设施,保持配餐间的清洁卫生,发挥其对餐具、容器、用具的保洁功能。

二、工作人员进入配餐间前着装要整洁,手经过消毒后,戴上一次性手套、口罩才能分发饭菜。

三、工作人员在操作时不能对着成品饭菜咳嗽、打喷嚏,不能用手抠鼻屎、耳垢,上厕所后要洗手。

四、分发饭菜时,先检查盛装饭菜的容器是否清洁、卫生,经过清洗、消毒的容器不能用围裙或抹布擦拭。

五、成品饭菜不能直接放在地上,要放在操作台或架子上。

六、未经允许,从业人员不能随意换岗,非配餐间的工作人员,在配餐时不得随意出入配餐间。

七、领取饭菜的老师不得进入配餐间,饭菜由配餐间工作人员送出配餐间。

石泉县曾溪中心小学

营养改善计划食物品安全事故处理预案

食品卫生工作是学校安全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确保学校全体师生食品卫生的安全,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的稳定,特制定我校食物中毒处理预案。

一、食品卫生预防处理领导机构: 组 长:王平(校长)副组长:李齐华、张嗣根

成 员:各班班主任、生活老师等

二、食物中毒处理预案: 1.如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学校行政领导迅速赶赴现场,及时组织教师和相关人员抢救治疗食物中毒人员,尽可能按就近、相对集中的原则进行抢救处理。

2.立即用电话向区疾控中心、卫生执法监督所、教体局、当地政府汇报,1小时内书面向教体局、县疾控中心汇报,报告中毒情况、发生时间、主要症状、中毒人数等。

3.全力保持学校的稳定,全体教职工统一认识、统一思想,作好舆论导向和家长群众的安抚解释工作,避免教师、学生、家长和其他人员因不必要的恐慌而引起混乱。如怀疑是人为投毒,应立即向当地派出所报告。

4.呕吐有利于毒物排出,病人发生呕吐时,切忌止吐。学校安排人员配合医院、医务人员妥善救治病人,并派人到医院守护中毒病人,有什么情况便于及时汇报、解决和处理。

5.学校领导应派有关人员保护好现场,保管好供应给学生的食物,对可疑的食物和留样食品立即封存。待

现场调查取证结束后,按照教体局、市卫生执法监督所的要求进行处理。

6.学校领导和有关人员要密切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学生、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工作,对发生食物中毒的学生逐一进行个案调查,内容包括主要症状、最早发病时间,如实说明24-48小时前的进餐情况等,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让学生积极配合医院医务人员进行治疗,遵守医嘱,争取早日康复。

7.政教处迅速通知班主任、生活老师到现场,安抚本班学生,校医(或请就近医师)到现场指导急救。并由校长报教育局申请该班或全校停课。

8.集中患者,以便急救车能迅速运输患者。后勤人员、保安到现场维持秩序,关闭校门,疏导急救通道,防止校外人员涌入学校影响政常的急救工作。

9.班主任组织其余学生回到教室,并从心理学角度疏导学生的心理,避免造成群体臆病现象,等待学校领 导的通知。

10.患者送往医院后,当班行政、政教处人员留守学校外,其余行政人员、涉及班的班主任应到医院慰问、安抚患者。

石泉县曾溪中心小学

营养改善计划食品试尝留样管理制度

食品试尝留样,是预防师生食品中毒的有效措施,是检验食物是否安全的重要依据。为确保师生食品卫生安全,特制定食品留样试尝制度。

一、每餐坚持饭菜留样,并在留样容器盒上标明饭菜名、日期、时间等。

二、饭菜留样应留足数量(不少于150克),储存于专用冰箱,温度保持在2-8摄氏度左右。

三、每天坚持饭菜试尝,由管理人员或指定专人分别进行试尝,并按《食品留样试尝情况登记表》进行逐项登记。

四、饭菜留样必须保留48小时。

五、学校分管领导不定期进行抽查并按食堂当天菜谱记载情况,逐一对照检查,若发现食堂没有坚持饭菜试尝留样,应按学校安全责任目标管理和食堂卫生责任追究制度,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石泉县曾溪中心小学 营养改善计划

食品原料采购索证验收登记制度

学校食堂的原料采购是保证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学校师生食品卫生安全,按照《食品卫生法》的规定,特制定原料采购索证制度:

一、学校食品原料采购人员采购食品原材料时,为保证全校师生的食品卫生安全,必须定点采购食品。

二、不采购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食品和原料。

三、不采购无卫生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供应的食品及原材料。

四、采购农贸市场的食品及原材料应当新鲜,价格合理,并按每天食谱所定数量合理采购,严禁购买病死畜禽等动物食品。

五、采购食品及原材料,必须向食品经营者索取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和食品检验检疫合格证复印件。

六、食品采购回来,要有二人以上的人验收,并做好验收记载。

七、凡无人验收或无验收记录,均视为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食堂不得加工、使用。

石泉县曾溪中心小学 营养改善计划食堂卫生检查制度

保持食堂干净、整洁,具有良好的环境卫生,是保证食物不被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保证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特制定食堂卫生检查制度。

一、食堂管理人员要随时检查食堂的环境卫生,并作好检查记录。

二、学校分管领导或行政值周领导至少每天不定时检查一次食堂的卫生情况,并作好记载。

三、检查内容:

1.食堂内的环境卫生:地面是否有残留的食物残渣等垃圾,地面坑洼处是否积有污水,潲水桶是否加盖。水池内外、排污地沟等处有无堵塞,是否有饭菜残渣。灶台,操作台等处是否干净、整洁。

2.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从业人员是否做到“四勤”,是否正确穿戴工作衣帽,有无戴首饰上岗,有无在工作区或操作时吸烟,有无在操作间内高声喧哗,有无不良卫生习惯,分发食物时是否戴一次性口罩和一次性手套。

3.食堂的“防蝇、防鼠、防虫”设施有没有损坏情况,是否充分发挥“三防”设施的功能和作用。

4.从业人员是否按流程进行规范操作,做到生熟、荤素分开,有无不规范操作现象。

5.库房是否通风、整洁、整齐、明亮。食品原材料是否按规范要求存放。

6.餐具用具是否每次用后清洗、消毒,是否按规定和要求进入配餐间存放保洁。

石泉县曾溪中心小学 营养改善计划

食堂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

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必须了解食品卫生知识,学校必须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确保学校食堂的食品卫生。为此,特制定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

一、食堂从业人员应坚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相关卫生知识,增强卫生意识和安全法律意识。

二、学校每学期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二次,做到时间落实,人员落实,培训内容落实。

三、食堂从业人员必须积极认真参加培训,认真作好学习记录。

四、每次培训之后,组织食堂从业人员进行一次培训卫生知识考核,凡不及格者,进行补考。如补考不及格,不予聘用。

五、学校应收集好培训资料,作好培训记录,将考试试卷收集好,整理存档备案。

石泉县曾溪中心小学

营养改善计划

食堂餐用具消毒管理制度

一、餐具、菜具、熟食容器等餐后应立即清洗消毒,做到使用一次,清洗消毒一次。

二、厨房内使用的食品容器、用具,必须在指定的容器洗刷槽内洗刷,洗刷后置于指定的消毒器内进行消毒,未经清洗消毒的容器、用具不得使用。

三、消毒后的餐饮具要自然滤干或烘干,不应使用手巾、餐巾擦干,以避免受到再次污染。

四、消毒完毕的餐具应立即放于清洁的橱、柜内保洁,防止再污染。

五、餐具清洗、消毒程序

公用餐具、容器、用具在使用前应当遵守国家制订的操作规范及卫生要求,严格按照洗消程序进行消毒:第一步是用热水洗去食物残渣(水温以50~60℃为宜);第二步是温水清洗,去除残留油脂等(水温以30℃左右为宜);第三步是消毒,可采用物理的或者化学法杀灭餐具上的残留病原微生物(如病菌、病毒等);第四步是冲洗,即用清洁卫生的清水冲洗掉餐具上的残留药

物;第五步是保洁,即将洗净消毒后的餐具、容器、用具移入保洁设施内备用,以防止再污染。

六、、餐用具消毒方法

(一)物理消毒。包括蒸汽、煮沸、红外线等热力消毒方法。

1.煮沸、蒸汽消毒保持100℃10分钟以上。2.红外线消毒一般控制温度120℃保持10分钟以上。

3.洗碗机消毒一般水温控制85℃,冲洗消毒40秒以上。

(二)化学消毒。主要为各种含氯消毒药物。1.使用浓度应含有效氯250mg/L(又称250ppm)以上,餐饮具全部浸泡入液体中,作用5分钟以上。

2.化学消毒后的餐饮具应用净水冲去表面的消毒剂残留。

七、加强餐具洗涤消毒工作的管理

食堂要指定人员负责餐具容器、用具洗涤消毒工作的日常管理,做到消毒经常化。并可通过以下检查方法检查其工作质量:①感官检查。首先检查洗涤人员是否按洗涤程序操作,有无弄虚作假,省略消毒程序;②检查消毒设备是否正常,如消毒池是否漏水,有无消毒液,消毒柜的温度等;最后检查备用餐具的卫生质量,一般来讲,卫生质量较好的餐具应当是内外壁和底部无油腻,呈现本色。

营养改善计划管理系统 篇2

据了解, 这些制度涵盖了技术规范, 工作制度, 结合推进特点制定的单项指导文件等。其中, 教育部、中宣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监察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审计署、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等5个配套文件, 厘清了政府、部门和试点学校各自的管理职责, 明确了供餐内容和模式, 并重点对食品安全管理、资金使用管理和食堂建设管理等主要方面提出了要求。

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主要从资金安排、拨付、使用和监管等四个方面, 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专项资金管理进行了规范。

卫生部、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工作方案 (试行) 》, 重点对监测对象、监测指标、评估方法、评估管理等提出规范性要求。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印发的《关于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 对营养改善计划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全国学生营养办印发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应急事件处理暂行办法》, 对营养改善计划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组织领导、应对要求、信息报告和发布等做了详细规定。

此外, 《关于设立和公布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监督举报电话的通知》, 决定建立营养改善计划监督举报制度。《关于开设营养改善计划主题微博的通知》, 要求地方学生营养办开设主题微博, 利用新媒体宣传政策、发布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关于切实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方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 要求各地加强管理, 加大指导、督促和检查力度, 稳步推进地方试点。《关于进一步明确在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学校建立膳食委员会的通知》, 要求国家试点学校全面建立膳食委员会。《关于建立营养改善计划通报制度的通知》, 要求各省从2013年7月起对所辖市、县建立月通报和专项通报制度。《关于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志愿者服务制度的通知》, 要求建立营养改善计划志愿者服务制度。

据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这些制度和办法均已公开上网, 各级营养改善计划管理者和操作者、关心营养改善计划的专家学者以及热心人士, 均可查阅和监督。

营养改善计划管理系统 篇3

摘要 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成效取决于实施过程的管理水平。陆续出现的一些食品和资金安全事故,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须加强安全管理措施;计划实施过程中的舆情监测滞后、舆情管控乏力,表明舆情管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多数学校只重视营养餐的制作,忽视了利用营养餐加强营养教育和劳动教育,营养改善计划的教育管理亟待加强。

关键词 营养改善计划 安全管理 舆情管理 教育管理

2011年底开始启动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至今已有5年时间,这一计划主要取得了两方面的成果:一是通过营养干预,学生的饮食得到优化,体质明显增强,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二是通过当地采购,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增加了就业岗位。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成效取决于实施过程的管理水平,这一计划的运作主要涉及到安全管理、舆情管理和教育管理,管理手段包括行政手段、制度手段、经济手段和教育手段等。

一、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安全管理

营养改善计划免费营养餐的制作不能只注重效益,还要确保营养餐的数量和质量安全,强化安全管理。数量安全涉及资金使用,质量安全涉及生命健康。安全管理的原则应该是坚持“防患未然”,管理部门需要事先分析和研究各种不安全因素,对参与生产的人和物进行有效控制,并能通过技术、组织和管理上的有关手段,来消除安全隐患。

1.营养改善计划安全管理的意义

营养改善计划要“把食品安全摆在首要位置”。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年龄低、自我保护意识弱、身体抵抗力差,稍有不慎,容易造成食品安全事故,危害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而且,营养餐安全事故通常是群體性的,涉及成百上千的家庭,一旦发生,影响深远,将对营养改善计划的声誉造成巨大损害。

资金安全也是营养改善计划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如果操作不当,容易滋生腐败,影响资金使用效益。营养餐资金如果没有足额用到食品的制作,必然会导致营养餐份量减少、营养不足,甚至出现假冒伪劣食品,对食品安全威胁很大。

2.营养改善计划安全管理的有关措施

(1)食品安全管理措施

目前,营养改善计划的供餐模式主要有食堂供餐、企业供餐和家庭托餐等。部分地区认为企业成品供餐更安全,又好管理,其实是对食品安全的误解。营养餐成品不仅要保证源包装的食品安全,还要保证食品运送、存储过程中的安全,破袋、超过保质期、霉变都是营养餐成品的安全隐患。而食堂供餐能保证食材新鲜,营养餐温热可口、营养充足,是保证食品安全最好的供餐模式。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保障管理暂行办法》是食品安全的制度保障,规定了食品采购、贮存、烹饪、留样等环节的管理措施。食品采购是从源头上对食品进行把关,大宗食品一般采取县里招标和配送的形式,新鲜食材由学校自行采购;食品贮存应当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有些食品需要冷藏保鲜,注意及时清理、销毁变质和过期的食品;食品烹饪时应烧熟煮透,严禁使用不合格的食品添加剂;食品留样的时间为冷藏48小时,以便万一发生中毒事件,能够及时查明原因;食品分发应及时,注意餐具和用餐环境的消毒,并防止学生分发食品和吞咽食品时被烫伤。学校要定期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体格检查,加强食品安全培训,强调学校老师陪餐制度,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学校应该采取应急处理办法。

(2)资金安全管理措施

从2014年11月起,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补助标准由3元/人,天提高到了4元/人/天,达到每生每年800元。《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资金安排、拨付、使用、监督等作了详细规定:中央财政每年9月按教育部核定的学生人数向省级财政拨付资金,然后由省级财政在25个工作日内拨付到县级财政;补助资金实行专项管理,纳入国库,分帐核算,集中支付;营养餐补助资金应足额用于购买食品,不得用于水电煤气费、劳务费、宣传费、管理费、运输费等,不得直接发放给学生,不准克扣、截留、挤占和挪用。各县要加强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核准营养餐受益学生人数;资金落实到学校,要求学校有专(兼)职财会人员,加强食堂会计核算,并定期公布营养改善计划资金使用明细帐目,接受学校膳食委员会或有关社会机构的监督。

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舆情管理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试点地区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注重舆情分析,对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发生的焦点问题、重大事件,要及时正面回应,公布真相,避免造成被动局面。教育部下发的《全国学生营养办关于切实解决好当前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中五个突出问题的通知》,把“加强正面宣传,及时处置突发事件,解决好舆论引导问题”作为五个突出问题中的一个,再次强调了营养改善计划中舆情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1.营养改善计划的舆情状况

2012年4月到2013年5月,是各地营养餐舆情事件集中爆发的时期,镇雄县、织金县、洛宁县、石门县、大通县等地先后发生营养餐中毒事件,那坡县、凤凰县等地营养餐资金被克扣等,瞬间将营养改善计划推到全国舆情的顶端。以凤凰县营养餐严重缩水事件为例,据美亚舆情网监测统计,2012年11月24日至11月27日,该事件的网络信息总计3259条,其中新闻1665篇,微博631条,论坛560篇,博客35篇。2013年6月之后,全国性的恶劣舆情事件大幅减少,媒体关注较多的主要有2014年7月滕县营养餐问题招标事件。

2.营养改善计划的舆情焦点

全国多地爆发出来的营养餐食物中毒事件及营养餐资金被侵夺事件,使部分群众对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能力产生怀疑,营养改善计划的公共话题由政策的宏观面转向执行的微观面。营养改善计划的舆情焦点集中在:营养餐食品和资金安全中的漏洞;政府渎职和政策执行力危机;舆情当事人的安全保障;营养餐事件处理结果的暗箱操作;营养餐制度建设。

3.政府应对营养餐舆情事件的管理措施

(1)舆情监测

舆情监测是对公众的言论和观点进行监视和预测的行为。互联网时代,公众的议论和观点经常在网络上发布,因此,舆情监测的重点是要加强网络上的舆论监测。有些地方政府处理营养改善计划舆情事件时,没有做好舆情监测工作,导致信息不全面、发现不及时、分析不准确,为舆情管控留下隐患。2012年10月30日,凤凰县支教教师梁栩哗在新浪网上发布一条微博,指责营养餐严重缩水,侵犯了学生利益,微博迅速被转发5141次,评论1007条。舆情已经达到一定的强度,但当地政府毫不知情,没有任何应对措施。11月20日,梁老师再发微博,称“两天的营养餐都未送达,山区的孩子们饿肚子”。25日,全国各大媒体迅速跟进报道,网民言论纷纷,舆情达到危机程度。第二天,凤凰县教育局才出面表态,努力平息舆情。从舆情形成到政府表态,经过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政府错过了管控舆情的最佳时机,最后被媒体批评,政府形象严重受损。

(2)舆情管控

如何平息舆情或引导舆情走向是考察政府舆情管控能力的重要表现,从多起营养餐舆情事件的处理经过来看,许多地方政府对舆情的管控能力较弱,无力引导舆情走向,只能任由舆情非理性发展。

2012年3月29日,贵州省织金县发生营养餐中毒事件,政府最后得出结论,排除了人为责任事故,认为疑似中毒事件的原因为学生群体性心因性反应。2014年10月11日,江西省石城县发生营养餐中毒事件,政府调查的结论与织金县如出一辙,是天气变化导致的身体不适及学生群体性心因性反应。两起调查结论不仅没有平息舆情,反而让舆情再起波瀾,网民质疑心因性反应怎么会导致大面积的学生头晕、呕吐、腹泻甚至昏倒等症状。遗憾的是,织金县和石城县在公布调查结论后,都没有作进一步解释,对网民的质疑置若罔闻。

舆情管控的目的不是压制舆情,面对舆情危机,政府应以人为本,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明确权责,及时处理。对群众的疑问政府应选择易于接受的措辞,反复耐心地解答。舆情管控得当,政府才可以把“危”变为“机”,得到群众更多的支持和信任。

三、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教育管理

营养改善计划不仅仅是学校的一项日常工作,而且是学校唾手可得的教学资源,学校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做好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在学生营养餐的制作、食用、清理等环节对学生强化营养教育、劳动教育、感恩教育、养成教育等。

1.营养和养成教育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之后,农村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但与此不协调的是,根据有关调查发现,学生的营养知识并没有明显提高,挑食偏食、不吃早餐、爱喝碳酸饮料等行为依然普遍,这种情况恐怕和学校疏于进行营养教育密切相关。学生如果没有正确的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养成,极有可能重返头晕、贫血、消瘦、体弱等亚健康状态,而且导致亚健康的原因可能并非贫困。

农村学校要加强学生的营养和养成教育,必须落实每两周1课时的健康教育课,此外还可以利用营养改善计划这一教学资源,采取“寓教于餐”的形式。比如老师带领学生到食堂去参观,现场讲解食物制作过程中营养搭配和营养流失的有关知识;学校食堂推出“自助餐”,让学生自己选择饭菜的数量和种类,学会营养均衡;在用餐时间,老师要强调用餐礼仪和用餐习惯,让学生互相检查是否有挑食偏食、吞咽过快等毛病;对个别有厌食症、食物不耐受症或盲目减肥的学生,学校要安排营养老师进行专门指导;学校还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避免学生在学校形成的良好饮食习惯到了家里又变了样。

2.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励志品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许多学校重“智”轻“劳”现象比较严重,造成学生歧视体力劳动,实际的劳动技能也非常低下。因为体验不到劳动的艰辛和幸福,一些学生不爱惜劳动成果,营养餐随意浪费现象非常普遍。

2015年7月,教育部强调用3—5年时间,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营养改善计划中的营养餐是一项很好的劳动教育资源,在制作、食用、清理等整个过程都可以进行劳动教育。在营养餐制作阶段,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到厨房参加简单的劳动,如挑水、劈柴、烧火、拣菜、洗菜、切菜、烹饪等,先观摩学习再亲自动手;在营养餐食用阶段,可以安排全班同学轮流值日,值日生负责把全班同学的饭菜和餐具从食堂端到教室,然后分发给大家,并监督同学不能浪费;在餐后清理阶段,要求值日生整理餐具、清理垃圾,帮助食堂做好清洁工作等。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学校适度开展勤工俭学,补充食品原料供应。”有条件的农村中小学可以建立蔬菜或家禽基地,学生在老师或农户的指导下种植蔬菜、养殖家禽,开展集体劳动、分组劳动竞赛或蔬菜、家禽认养活动等。劳动教育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考虑到中小学生没有劳动经验,而且活泼好动,在学生劳动的时候,老师应该精心组织、亲临指导,防止出现安全意外。

3.感恩教育

感恩是个人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予的恩惠和帮助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行为。有些享受了免费营养餐的学生对国家给予的帮助缺乏感恩意识,他们认为营养改善计划不是专门为自己一个人努力付出的,没必要特别去感激国家。事实上,由于缺少感恩教育,有许多学生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比较淡漠,缺乏正向感恩体验,平时对社会抱怨多,施恩和报恩行为少。

学校可以利用营养改善计划及“两免一补”政策,在食堂、教室、寝室等对学生现场演示教育;班主任可以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以讲故事、演讲、辩论、唱歌、小品等形式宣扬感恩品质。感恩教育的关键是要在学校创设人文关怀的氛围,避免单一说教,教育形式多样化、教育内容生活化,必须让学生明白要感恩什么、为什么感恩和怎样感恩。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档案管理制度 篇4

一、学校营养计划工作建立档案,由分管此项工作老师专人管理。

二、上级主管部门关于营养计划工作下发的文件、通知、通报、讲话、检查情况记录、整改意见、措施等必须归档备查。

三、学校制定的营养计划工作各种管理制度,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组织领导机构等材料都要装订归档。

四、学校接收、发放营养食品情况等材料必须及时归档,按自然月份存放。

五、对于突发事故,应同步介入收集相关材料归档备查。

六、学校营养计划工作档案实行借还登记制度,按档案管理条例进行管理。

七、管理人员随时搞好营养计划工作档案的保管,注意防盗、防火、防遗失。

八、管理人员随时注意收集整理营养改善计划材料并及时归档。若发生遗漏和失误要追究管理者的责任。

九、档案的资料必须真实、准确,为各级主管部门检查营养改善计划落实情况提供详实的资料依据。

营养改善计划管理系统 篇5

我校本着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认真对照省、市、县政府、教育局、卫生局文件的要求,对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和给学校提供早餐的供餐室管理和食品安全进行了一次详细的检查,现将自查工作汇报如下:

一、成立领导机构,强化责任意识

为了加强对学生集体用餐、食品卫生的安全,确保师生身体健康,进一步加强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明确管理责任。学校成立了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实行分工负责,层层落实。领导小组分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给学校提供早餐的供餐室食品卫生安全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二、自查情况

我校接受提供早餐的学生 人。学校把食品安全做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并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

(一)、就餐制度

1、严格按学校规定的就餐时间准时吃早餐,无特殊情况不得提前或推迟。

2、要礼貌待人,不得使用粗暴语言。(二)、验收制度

1、每天凡是送来的食物,必须经验收后方可使用。要验质量。主要看食物的品质是否完好,有无污染变质,是否有齐全的生产厂家、商标、生产日期等标志,是否过保质期,有无产品合格证等;验数量,能称重量的,必须过称,以件计的,心须符合数量标准。

2、验收合格后,由验收人员在接收单上签名,不合格的,及时向送餐人员反馈,严禁不合格食物进入学校。

3、未经验收的食物严禁进入学校,在验收过程中,验收人员必须严格认真.(三)、安全管理制度:

1、学校接收人每次都要存一份食品样品。

2、班主任要让学生每天如实签名,班主任签好登记表,签好后上交到总务处出保存、归档。

3、班主任要指导学生每天早餐后,将塑料袋、鸡蛋皮等垃圾及时清理掉。

(四)、食品供餐室安全

1、供餐企业有食品经营许可证,无过期、转让、涂改、出借、倒卖、出租等行为。

2、业主有健康证与培训证明,其他员工无健康证与培训证明。在岗人员的个人卫生符合要求。

(五)、严格执行学校的管理制度。

三、存在的问题:

1、由于供餐室资金等各方面的原因,营养早餐难以满足每个人的口味。

2、家长对营养改善计划的食品嫌太少。

四、整改措施:

1、重视宣传教育,增强师生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经常利用晨会、班会、校会以及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食品卫生宣传教育。安排专人负责向社会、家长进行营养早餐计划的宣传。

2、尽力与营养早餐提供商商量,随季节、时令的变化,多变化早餐的样式。

营养改善计划管理系统 篇6

为贯彻落实《威宁自治县教育局关于成立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安全监管领导小组的通知》(威教通〔2012〕65 号文件精神)和羊街中心校的有关会议精神,我校特制订《羊街镇第二小学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管理办法》,请遵照执行。

一、资金收支

1、收入:学校收到上级财政资金后。学校营养餐兼职出纳根据营养餐进度计划从开设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专用账户”中提取现金。

2、支出:营养餐出纳对票据必须认真核实确保无误后方可付款。所有的支出必须有票据,实事求是地核实营养餐品种成本,据实核算入账。购物的票据上必须有采购人员、学校会计和学校领导签字后才能入账。食堂的帐务凭证不得随意销毁,必须入柜保存。学校食堂所有的原材料或物资采购遵循三定原则,即:定品牌、定地点、定价格,并由三人以上参与采购、专人验收、主管领导审核。食材采购回后,依次验收、交货、审核签字。原材料采购应票据齐全。

二、营养改善计划资金的监管。

1、学校要按照规定,结合本校实际制定食堂经费使用与管理制度,细化支出范围与标准,加强实物消耗核算,单独建立食堂账目,实行成本核算,厉行节约,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和有效。

2、加强食堂成本核算,严格控制成本开支范围,保证伙食质量。

3、学校食堂应实行财务公开。定期公布经费账目、配餐食谱、数

量和价格等信息。食堂每学期期末应将食堂收支情况进行全面结算,并将结果向学校师生和家长公开,自觉接受学生及其家长、社会的监督。

4、学校应结合现有学籍管理平台,建立营养餐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严防套取冒领资金行为。

5、学校建立专项资金管理问责机制。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实行“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于虚报、冒领、挤占、挪用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等行为,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三、发现下列情况的,必须立即查清事实、落实整改措施,并追究当事人责任:

1、原材料或物资质量明显不符合卫生要求仍采用的。

2、价格明显高于批发市场,甚至高于零售市场批发价的,与供货商暗中勾结,牟取非法利益的。

3、账目不清,严重违反财经纪律,收支及原材料或物资管理存在明显漏洞的。

4、营养餐质量差,管理混乱,师生反映强烈的。

5、虚列支出,弄虚作假,私设“小金库”的。

6、克扣、挤占、挪用学生营养餐经费的。

7、其它违纪违规行为。

营养改善计划管理系统 篇7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以准备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周口市试点县的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每个县抽取4所 (小学、初中各2所) 学校, 以班为单位抽取四年级至六年级和初一至初三的学生共1 775名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 775份, 收回有效问卷1 680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94.6%。其中小学生762名, 占45.4%;初中生918名, 占54.6%。

1.2 方法

营养KAP调查问卷依据中小学生营养教育手册自行设计, 经过预调查后修改而成, 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营养知识及来源途径、营养态度、饮食行为等。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培训, 统一调查方法。调查时调查对象由教师组织, 经调查员详细讲解, 统一填写问卷, 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统一回收。回收问卷时调查员及时检查问卷的应答情况, 发现遗漏和错误及时要求调查对象补答。质控员对每个调查点的问卷按5%的比例抽查。营养知识知晓率计算公式:单项知识知晓率=正确回答某项知识的人数/应回答某项知识的总人数×100%;总知晓率=正确回答知识的总人题数/全部应答题的总人题数×100%。营养正确态度持有率和营养正确行为形成率计算方法和知晓率计算方法相同。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 Data3.1进行资料录入, 使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 检验水准α=0.05, 主要采用描述统计、χ2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贫困县中小学生营养知识知晓情况 (见表1)

调查发现, 该地1 680名中小学生的营养知识知晓率为55.6%, 其中中学生知晓率 (65.9%) 高于小学生 (43.2%) , 二者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贫困县中小学生中, 对“鸡蛋是含蛋白质最丰富的食物”的知晓率为95.2%, 对“蛋奶类是富含钙的食物”的知晓率为60.9%, 对“海带可以防治缺碘性甲状腺肿”的知晓率为53.0%, 对“一日三餐中能量的合理分配是3∶4∶3”的知晓率为59.3%, 对“蒸煮烹调方式营养素相对流失少”的知晓率为95.7%。但是仅有18.3%的贫困县中小学生知道“晒太阳可以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 40.1%的贫困县中小学生知道“猪肝含锌和铁最丰富”, 44.6%的贫困县中小学生知道“橘子是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33.6%的贫困县中小学生知道“铁缺乏与贫血发生有关”。该地中学生各项营养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小学生。

注:K4:鸡蛋是含蛋白质最丰富的食物, K5:蛋奶类是富含钙的食物, K6:橘子是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K7:猪肝含锌和铁最丰富, K9:晒太阳可以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 K10:海带可以防治缺碘性甲状腺肿, K12:铁缺乏与贫血发生有关, K14:一日三餐中能量的合理分配是3∶4∶3, K15:蒸煮烹调方式营养素相对流失少

2.2 贫困县中小学生营养态度情况 (见表2)

该地1 680名中小学生中, 89.0%具有良好的营养态度, 其中中学生具有良好营养态度的人数比例 (92.3%) 高于小学生 (85.0%) , 二者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贫困县中小学生中, 93.2%的学生认为“科学配餐对青少年生长发育重要”, 91.4%的学生“重视自己的饮食和营养状况”, 80.8%的学生“想知道自己的饮食和营养状况”, 87.1%的学生“愿意放弃爱吃的不健康食品”, 89.2%的学生认为“三餐有必要定时定量”, 96.1%的学生认为“进餐有必要细嚼慢咽”, 85.5%的学生认为“早餐对健康重要”, 89.8%的学生“对营养学知识感兴趣”, 85.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学习营养学知识”, 92.0%的学生“愿意参加营养知识讲座”, 88.1%的学生“愿意将营养知识用于指导自己的饮食”。

该地中学生除了“早餐对健康重要”和“认为有必要学习营养学知识”两项的营养态度与小学生比较, 没有显著性差异外, 其他项的营养态度都比小学生好。

注:A1:科学配餐对青少年生长发育重要, A2:重视自己的饮食和营养状况, A3:想知道自己的饮食和营养状况, A4:愿意放弃爱吃的不健康食品, A5:三餐有必要定时定量, A6:进餐有必要细嚼慢咽, A7:早餐对健康重要, A8:对营养学知识感兴趣, A9:认为有必要学习营养学知识, A10:愿意参加营养知识讲座, A12:愿意将营养知识用于指导自己的饮食

2.3 贫困县中小学生营养行为情况

该地1 680名中小学生中, 健康营养行为的总发生率为47.3%, 其中中学生的健康行为发生率低于小学生 (52.6%) , 二者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贫困县中小学生中, 71.2%的学生“购买食物注意看保质期”, 57.0%的学生“购买食物注意看配料表”, 13.7%的学生“经常喝白开水或矿泉水”。

该地中学生“购买食物注意看保质期”、“购买食物注意看配料表”和“经常喝白开水或矿泉水”的行为发生率均低于小学生。具体结果见表3。

注:P1:购买食物注意看保质期, P2:购买食物注意看配料表, P9:经常喝白开水或矿泉水

该地1 680名中小学生中, 不良营养行为的总发生率为13.6%, 其中中学生的不良行为发生率 (12.9%) 与小学生 (14.5%) 比较, 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贫困县中小学生中, 9.5%的学生“经常吃零食”, 23.1%的学生“有节约餐费购买零食或其他东西的习惯”, 8.2%的学生“经常不吃早餐”。

该地中学生“经常吃零食”和“有节约餐费购买零食或其他东西的习惯”的行为发生率与小学生比较, 没有显著性差异, 而“经常不吃早餐”的行为发生率则低于小学生。具体结果见表4。

注:P5:经常吃零食, P6:有节约餐费购买零食或其他东西的习惯, P7:经常不吃早餐

3 讨论

本次调查发现,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 周口市贫困县中小学生的营养知识知晓率为55.6%, 中学生高于小学生, 且中学生各项营养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小学生, 与文献报道一致[2,3,4,5]。

中小学生接受营养知识的态度良好[3]。调查结果显示, 该地89.0%的中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营养态度, 中学生的营养态度好于小学生 (P<0.05) 。该地1 680名中小学生中, 健康营养行为的总发生率为47.3%, 中学生低于小学生 (P<0.05) ;不良营养行为的总发生率为13.6%, 中学生“经常不吃早餐”的行为发生率比小学生低 (P<0.05) , 其他不良营养行为发生率与小学生比较, 没有显著性差异, 与文献报道一致[6,7]。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 贫困县中小学生具备良好的营养态度, 但营养知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需要继续培养他们的健康营养行为, 改变不良营养行为,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摘要:目的 了解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贫困县中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准备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周口市试点县中小学的部分学生, 对其进行营养知信行问卷调查。结果 该地1 680名中小学生中, 营养知识知晓率为55.6%, 中学生高于小学生 (P<0.05) ;89.0%具有良好的营养态度, 中学生好于小学生 (P<0.05) ;健康营养行为的总发生率为47.3%, 中学生低于小学生 (P<0.05) ;不良营养行为的总发生率为13.6%。结论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 贫困县中小学生具备良好的营养态度, 但需要提高其营养知识水平, 培养他们健康的营养行为, 纠正不良营养行为。

关键词:营养改善计划,贫困县,营养行为,营养态度,中小学生

参考文献

[1]张帆, 胡小琪, 马冠生.中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出台及实施[J].中国健康新观察, 2013 (1) :32-33.

[2]史金端, 陈丽珠, 肖立波, 等.海南黎族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12, 33 (4) :457-458.

[3]谢燕妮, 刘小凤, 冯翔.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 2007, 23 (11) :842-844.

[4]陈玲.北海市农村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J].广西医学, 2011, 33 (6) :755-756.

[5]朱淑萍, 丁越江, 鲁向锋, 等.北京海淀区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 (21) :4378-4380.

[6]郑晶泉, 邹淑蓉, 杜尉英.上海浦东新区部分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 2009, 30 (6) :555-556.

营养改善计划管理系统 篇8

——3160万名学生受益。目前,全国共有29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营养改善计划试点,13.3万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纳入实施范围,3160万名学生享受每天4元的营养膳食补助。其中,699个国家试点县(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个团场)的9.2万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实现连片特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受益学生达2132万人,真正体现了“雪中送炭”。

——2455万平方米学校食堂建设项目竣工。为有效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专门安排300亿元补助资金,支持试点地区6.9万所学校食堂建设项目,建设面积达2603万平方米。目前,6.4万所学校已完成食堂项目建设,竣工面积2455万平方米,竣工率达到94.3%。据统计,国家试点县采用学校食堂供餐的学校比例从53.5%提高到67%,学生就餐条件明显改善。

——1705亿元资金投入。从2011年至今,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1191亿元,用于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其中,营养膳食补助资金598亿元、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293亿元、食堂建设专项资金300亿元。地方财政累计安排资金514亿元(含“一补”资金)。在中央有关部门和试点地区的共同努力下,这些资金的投入、落实为广大学生实实在在的获得。

——零起重大事故。教育部联合财政部、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15个部门,先后组织制定实施细则、食品安全保障管理、专项资金管理、食堂管理、实名制管理、信息公开公示、营养健康监测评估、应急事件处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食堂建设等10个系统的管理制度,明确中央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试点学校以及供餐单位的职责,为营养改善计划保驾护航。计划实施以来,没有发生一起大的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事故,偶发的小事故均得到及时妥善处置。

营养改善计划管理系统 篇9

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教[2012]23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教育局:

为保障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办发﹝2011﹞54号)精神,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膳食补助。为加强和规范专项资金管理,财政部、教育部制定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 教育部

2012年7月24日

附件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办发〔2011〕54号)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地区和学校。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专项资金,是指中央财政为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工作而安排用于学生营养膳食补助的经费。

第四条 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应当遵循“专款专用、公开透明、及时结算、平衡”的原则,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和有效。

第二章 资金安排

第五条 国家试点地区营养膳食补助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核定,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承担。

第六条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国家试点地区以外开展营养改善计划地方试点工作(以下简称“地方试点”)。地方试点应当以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等为重点,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统筹安排。

对地方试点工作开展较好并取得一定成效的省份,中央财政给予奖励性补助。中央财政根据上一地方财政投入、组织管理、实施效果等因素核定当年奖励性补助资金,由地方财政统筹用于地方试点工作。

第七条 在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同时,继续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地区不得用专项资金抵减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

第八条 中央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专门安排食堂(伙房)建设资金,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学校改善就餐条件进行补助,并向国家试点地区重点倾斜。

第九条 地方财政应当统筹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农村义务教育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和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资金,结合地方财力,将学生食堂(伙房)列为重点建设内容,优先予以支持。

学校食堂(伙房)建设应当坚持“节俭、安全、卫生、实用”的原则,严禁铺张浪费、豪华建设。规模较小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改造、配备伙房及相关设施,为学生在校就餐提供基本条件。

第十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捐资捐助,在地方人民政府统筹下,积极开展营养改善工作,并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第三章 资金拨付

第十一条 专项资金纳入国库管理,实行分账核算,集中支付。第十二条 中央财政于每年9月30日前按照财政部提前通知转移支付指标的有关规定,以教育部核定的本纳入营养改善计划的学生人数为依据,向省级财政部门提前通知下一春季学期专项资金额度。

省级财政部门在收到专项资金提前通知额度后,应当在25个工作日内按财政资金拨付程序将资金分解下达到县级财政部门。第十三条 每年3月30日前,省级教育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向教育部和财政部汇总上报当年纳入营养改善计划的学生人数和上一专项资金结余情况。教育部对各地报送的学生人数进行审核,并

于4月30日前提供给财政部。

财政部根据教育部提供的学生人数核定各省份当年专项资金预算数,并结合上一结余和提前通知额度情况,于6月15日前下发预算文件补足当年所需专项资金。

省级财政部门在收到专项资金预算文件后,应当在25个工作日内按财政资金拨付程序将资金分解下达到县级财政部门。

第十四条 县级财政部门收到省级财政部门下达的专项资金后,要制订周密的资金拨付计划,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及时支付资金,确保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工作顺利实施。

第四章 资金使用

第十五条 专项资金应当足额用于为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等值优质的食品,不得以现金形式直接发放给学生个人和家长,不得用于补贴教职工伙食和学校公用经费支出,不得用于劳务费、宣传费、运输费等工作经费,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克扣、截留、挤占和挪用。

学校食堂(伙房)的水、电、煤、气等日常运行经费纳入学校公用经费开支。供餐增加的运营成本、学校食堂聘用人员开支等费用,由地方财政负担。

第十六条 专项资金结余应当滚动用于下一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七条 各地应当因地制宜、科学确定供餐模式,并根据不同的供餐模式合理确定经费补助方式。

实行学校食堂(伙房)供餐的,由学校将专项资金直接存入受助学生不能变现和用于其他消费的个人就餐卡、发放餐券或直接提供就餐,并经学生本人或家长签字确认。

实行购买供餐服务的,由学校或相关单位依据采购合同及其履行情况,从专项资金中支付相应费用。

实行个人或家庭托餐的,由县级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与个人或家庭签订供餐协议,按照协议及履约情况,从专项资金中支付相应费用。

第十八条 专项资金使用中,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应当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资金管理与监督

第十九条 在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中,各相关部门依据部门职责,分级管理,加强监督,确保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十条 财政部门负责专项资金的预算安排、资金拨付、管理和监督。

财政部负责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有关制度,安排专项资金预算并按期拨付、及时公开,监督检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对专项资金管理中的重大事项组织调研、核查和处理。

地方财政部门负责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有关制度,及时分解下达专项资金并予公开,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办理专项资金支付,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规定实施政府采购,监督检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对本地资金管理中的重大事项组织调研、核查和处理。

第二十一条 教育部门负责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使用管理和监督检查。

教育部负责指导各地编制专项资金预算,建立健全营养改善计划实名制学生信息系统,审核汇总各地报送的学生人数、资金结余情况等基础数据,督导检查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参与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有关制度。

地方教育部门负责指导本地和学校编制专项资金预算和合理的用款计划,建立本地营养膳食补助实名制学生信息系统,监控学生人数、补助标准、受益人数等动态情况,对供餐单位或托餐家庭(个人)实行招投标管理,定期公布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总量、学校名单及受益学生人次等信息,指导督促学校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二十二条 学校负责专项资金日常使用管理。主要职责有:

(一)制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二)依法健全学校财务、会计制度,配备专(兼)职财会人员,加强对财会管理人员的培训;

(三)健全食堂(伙房)原料采购、入库贮存、领用加工等管理制度,加强食堂(伙房)会计核算;

(四)定期公布营养改善计划资金使用明细账目。

第二十三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将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列入重点监督检查范围,充分发挥财政监督检查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加强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

各级教育部门应当将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纳入教育督导的重要

内容,定期进行督导。

各学校应当强化内部监管,自觉接受外部监督。

第二十四条 各地应当定期公布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总量、学校名单及受益学生人次等信息。

试点学校、供餐企业和托餐家庭应定期公布经费账目、配餐标准、带量食谱,以及用餐学生名单等信息,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第二十五条 在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中,有违反财经法律法规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有关规定处理,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对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省级财政和教育部门可参照本办法,制定本地区营养改善计划资金管理办法。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教育部负责解释。

上一篇:陈集镇李寨小学安全工作 201下一篇:润德泉畔游记随笔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