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申报材料

2024-09-17

文化惠民申报材料(共6篇)

文化惠民申报材料 篇1

传阅组织工作创新奖申报材料

访民情 听民意 解民忧 惠民生 ——民意恳谈会构建党群组织关系新通道

中共石门乡委员会

石门乡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乡镇干部作风建设要求,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党群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为更好的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在42个行政村开展了以“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惠民生”为主要宗旨的“民意恳谈会”制度,架起了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很好的拉近了党群之间的关系。为转变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获得了县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邵阳日报、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相继进行了报道。

一、提出的背景

石门乡位于县郊西北部,距县城仅10公里,交通十分方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经济底子薄,基础设施落后,特别是乡内原县五大工业园区之一的石门工业园,由于企业改制和面临转产,企业的发展步履维艰,各方面矛盾纷繁复杂,全乡经济社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人民群众的信息较灵通,发展意识和维权意识逐步增强,但是对政策

法制理解不全面,对乡干部工作不理解、要求过高。另一方面大部分乡干部认为自己待遇低、前途茫然、人微言轻,又面临社会转型时期的诸多矛盾,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导致公仆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手段和能力不强,服务效果不佳。在现实工作中存在着为民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法制观念淡薄,政令落实不畅,对己要求不严等问题。

二、主要的做法

面临这样的状况,石门乡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以创先争优为目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耐心倾听群众呼声,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果断决策,提出以“民意恳谈会”为着力点,以做好群众工作来统揽全盘工作。

(一)周密部署,深入宣传,用责任夯实恳谈会基础 为确保“民意恳谈会”顺利召开,乡党委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周密部署,深入宣传,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走村入户查民情,做到心中有数。会前要求乡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入户收集民意,广泛征求意见,并对民意进行整理汇总。二是殚精竭虑备预案,做到胸有成竹。会前,召开全体党员、干部会议,梳理总结收集的民意,讨论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与后果,研究具体的处理办法和整改措施,制定恳谈会召开的程序与方法,确保恳谈会顺利、有序、有

效召开。三是深入宣传促参与,做到卓有成效。会前,各村党支部提前三天将恳谈会的内容方法、召开时间、地点,通过宣传标语、公告等方式通知群众,保证“民意恳谈会”参与度。

(二)规范方法,严格程序,用制度搭建恳谈会高楼 为取得群众信任,让“民意恳谈会”不流于形势,让群众敢说敢言,乡党委规定了“民意恳谈会”的三个程序:一是干部表态,让群众敢于说话。恳谈会召开时,乡主要领导、村党支部书记必须表明乡村两级干部虚心接受群众监督、真心听取意见、热心为民办事的诚意,让村民敢说话。二是群众说事,让干部掌握实情。村民在反映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时,干部必须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记录,记录问题现状,记录问题原因,记录问题解决办法,方便会后讨论。三是干部承诺,让群众安心放心。恳谈会上,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现场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向群众说明原因,并公开作出承诺,上报乡党委、政府统筹安排,协调解决。

(三)强化落实,定期反馈,用效果力保恳谈会效果 为确保“民意恳谈会”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我们抓落实、重反馈,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先填表,再上报,分类解决,对口办理。恳谈会结束后,对现场不能解决的问题,要

求填写《信息反馈表》,由乡村两级干部签字后报乡综治办,由乡综治办就各村排查的问题进行整理理分类,实行归口办理。二是谁主管,谁负责,详细督查,限期办结。“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制定详细的督办意见,对交办问题落实到人,提出时限要求。乡内解决不好的,及时上报县职能部门协调处理解决,并在10日内给群众回复,不能解决、答复的问题,要及时向当事人解释原因。三是重反馈,取民信,狠抓落实,确保成效。“民意恳谈会”排查出的问题和处理的情况,在下次“民意恳谈会”上向群众进行反馈,形成“征求-解决-反馈-再征求-再解决-再反馈”的循环格局,直到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三、取得的成效

目前,我乡共召开“民意恳谈会”126场,收集到群众意见114条,其中已解决的问题有112起,做到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畅通民意反映渠道,架起干群连心桥。老百姓由原来的动不动到中央省市上访,转变成现在的有事开个会,当面协调解决。在荣祥召开恳谈会时,退体老干部邹柏松反映乡村环境卫生差,乡党委政府以此为契机在全乡发起群众创卫活动,并取得了全市创卫活动“十佳乡镇”。

因平反后对政策落实不满,曾经多次去省市上访,11次进京上访的老上访户范魁勋在为他解决问题后,已成为乡义务信访员:“现在的干部对我们这么关心,我们不需要去上访了”。

(二)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提高干部自身素质。石门乡召开恳谈会治理干部“走读”的做法被央视、湖南卫视等媒体相继进行了报道,得到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肯定。农忙季节,组织党员干部80余人次,帮助群众插种中晚稻600余亩,收割早中稻、花生、玉米等6500多担,分级扎把打捆烤烟2200多担,送医送药送书送技术送农资化肥7次,深受老百姓好评。荣祥村村民隆伯田感触的说:“原来(办公室)可以说是一片漆黑,但是现在是灯火明亮,到处都是灯,所以晚上我们要是找干部办事,也很容易找”。

(三)着重解决民生问题,化解大量矛盾纠纷。通过召开民意恳谈会收集到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42个,涉及到地下六合彩、聚众赌博、非法占地、人畜饮水、道路维修、农网改造和退耕还林等各个方面问题。乡人民政府组织公安、国土、畜牧、交通、电力、林业等部门进行了打击和处理。硬化山塘10口,疏通、维修、硬化渠道1000米,修建村道3000米,完成农网改造3个村,安装太阳能热水器30口等等。

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惠民生,“民意恳谈会”架起

了党群组织关系的连心绿色通道,“民意恳谈会”给了群众找到了一个发表意见、倾诉需求的平台,“民意恳谈会”让党员、干部找到了一个恪尽工作职责,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民意恳谈会”让我乡党群组织工作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文化惠民申报材料 篇2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佐证材料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1X(2012)03-0129-0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致力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1998年启动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公告活动,2001年公布了首批19个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3年10月又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经过30多年的发展,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概念深入人心,其保护工程也在各国声势浩大的展开[1]。中国政府为了抢救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于2004年8月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200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履职尽责工作的意见》,要求全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保护工作,2006年2月,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要求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决定从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按照文化部统一部署,各省市也积极开展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评审工作。

内蒙古师范大学领导十分重视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工作,整合学校民俗学、民间文学、民族音乐、民间美术、民族体育、科学技术史等相关专业人员共同组建内蒙古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该中心于2008年5月正式成为教育部重点人文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内蒙古工作站。自中心成立后,先后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作为项目保护单位,组织申报“科尔沁潮尔史诗”“蒙古族传统牛角弓制作技艺”“蒙古象棋木雕制作技艺”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其中“科尔沁潮尔史诗”、“蒙古族传统牛角弓制作技艺”成功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蒙古象棋木雕制作技艺”被评选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近年来,中心成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调查、申报、评审等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在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工作中,申报书的撰写是非常重要的步骤,本文试图就申报书撰写中佐证材料的问题谈一些个人认识,以为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尽微薄之力。佐证材料是申报书中的关键内容,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要求出发,充分论证该项目满足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标准,所以是决定项目能否通过的重要保证。我们只能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入手,在申报书中就申报项目进行佐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定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2]有关学者已经就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条件做出科学、细致的说明。如从传承主体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以杰出传承人为依托,没有杰出传承人不能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传承时限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具有悠久历史,时间不足百年者不能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传承形态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以活态的原汁原味的传承为基本特征,非活态的、原汁原味的传承项目不能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品质上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一种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没有重要价值者不能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申报的项目必须是当地的地域标志性文化,必须具有普世价值[3]。

为了地方基层单位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条件,正确有效的撰写申报书,尽量使申报项目满足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条件,我们一般希望申报书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论证:(1)各族人民世代相承;(2)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3)项目的价值和影响。

一、世代相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依赖特定的人群和特定的环境而存在的,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要保护其文化形态,更重要的是要对其进行“传承”[4]。由此可见,“世代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也是评审过程中需要满足的首要条件。所谓“世代相承”,一般是指就是该项目的传承时间在百年以上,传承体系明确,各代传承人清楚。如果项目申报书中撰写的传承时间不够,或者传承谱系断裂,都会影响项目的申报。如某年“某某大饼制作技艺”申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于1938年开始主营掉炉大饼,传承时间不足百年,明显不符合申报条件,无法通过也在意料之中。当然,这只是特例,绝大多数申报书都能确保传承时间。但是我们注意到为数不少的申报项目,确实拥有足够的传承时间,民族特色也很浓厚。如库伦旗申报的“布鲁”,进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肯定通得过。但“布鲁”的申报材料中,在介绍历史渊源时,其佐证材料也只是说“历史悠久,流传广泛”之类泛泛的言语,缺乏强有力的证据。下一步项目经自治区推荐得以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在区外专家对相关项目不了解的情况下,单凭这些空洞的介绍显然不足,可能会影响其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常可以用出土实物和古籍中的记载来佐证项目的传承时间。如蒙古族的养马术作为传统知识类项目完全可以进行申報。2008年笔者之一曾前往一些盟市调查蒙古族养马术,了解到在通辽科左后旗有人十分擅长养马。蒙古族养马术可以包括养马、相马、疗马、驯马等内容,分开申报自然可以,但将养马术作为传统知识与技能进行整体申报,效果更好。当然,作为马上民族,养马术的传承历史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完全可以加入出土文物和古籍记载作为佐证材料,不但有助利于申报,更有利于将来的保护与研究工作。据笔者所知,距离科左后旗最近的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古语文办公室就藏有6卷《马经全书》,另外在内蒙古图书馆、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分别藏有《十二技能俱全三种骏马及其他诸骏马的特征》、《马头明王相马经》、《相马三十六鉴》、《相马宝鬘治疗法明鉴中药名录》等相关古籍,若能对其进行研究,并与田野调查中所得资料相比对,互为参照加入项目申报书中,这些内容定会为申报增色不少。

nlc202309031016

另外,科尔沁地区拟将科尔沁土语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眼下语言的抢救和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极为重要。语言的实物佐证很难找到,或许能从地方书籍中查询一些资料,所以田野调查就极为重要了。然而语言的调查与研究是一项科学性要求很高,有很复杂的工作,需要运用多学科、多手段的研究方法。现在自治区乃至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保护工作刚刚起步,尚未顾及或者说难以承担民族语言以及各地方言土语的普查评审工程,所以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保护范围也仅限于口头文学。

二、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及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则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民间自发形成、延续的一种自然而然的活动。申报材料不但要体现该项目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更注意阐述项目本身为群众在生产、生活所提供的便利,如勒勒车制作工艺的产生,方便了游牧民族进行迁移;蒙古族由于经常骑马,常会产生骨折,于是催生出与之相应的蒙古正骨术等等,更可以提出该项目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以及审美品位。

同时,申报书中要注意该项目并非是在个人号召或政府指令下举办的有违群众心愿的形式化活动,而传承人也不必特意以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为对象。虽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或弘扬过程中,确实存在发挥过重要组织、领导及协调作用的行政官员,以及热心学习传统文化、号召社会关注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但如果这些人本身与传统艺人、匠人不具有正式师承关系或水平尚无法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标准,是不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条件的。

所以在撰写申报书之前,一定要深入项目传承地进行客观实在的田野调查工作,发现最具代表性的项目,真实地将其记录和描述下来。切不可不愿意下苦工夫做实地调查,以仅凭借自己的想象,或随意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趣味、或按照当前的政治口径和政策要求乱改乱编,随意拔高项目的思想性、艺术性[5]。只有坚持以全面性、代表性、真实性作为普查工作的指导原则,撰写的项目申报书才能内容翔实而又具有说服力。

现实生活中,传统表现艺术、体育竞技项目确实多有既符合传承人条件,又身为政府官员的人,在申报书中只需统一以传承人身份标注,尽量避开官员、学者身份,以显示申报项目的群众性,因为这些虚衔确实与项目以及项目的传承没有必然联系。虽然不是传承人申报,但传承人担负着项目的传承和发展,切不可轻视。明确并且保护传承人是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得强调传习人的培养。通过传承人的传授,传习人学习、接受、掌握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术、技能,从而进一步发展该项目。[6]这些内容均为民间自发形成、延续的,不能全靠政府行政手段或者自己杜撰。

而文化表现形式,则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既不是单一的物,如建筑、乐器,也不是单一的人,如表演者、制作者,而是将物与人紧密连接在一体,构成完整而稳定的文化行为系统。例如通辽申报的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马具是物,肯定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艺人当然也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马具的制作技艺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体。另一方面,文化表现形式也不易进行人为的分裂,这点在地区辽阔的内蒙古自治区很典型。

内蒙古自治区以蒙古族为主体民族,但过去的蒙古族部落多在现今已被人为分割的行政区划及边缘地带,如传统的科尔沁地区就包括在现今通辽、兴安盟和赤峰三个市级行政区划内。因此,具有同样文化表现形式的项目可以以民族分布的人文地理的范围为基础,同一民族、部落的相邻市、县进行联合申报。一些盟市申报的项目已经进入自治区或者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他盟市如果存有类似的项目,也可以进行申报,如果新申报的项目价值没有先行申报的项目价值高,可以进入扩展项目;但如果后者价值更高,更具有代表性,则可以评为同档次或取代前者而成为该项目的代表作。这就要求后者申报书的佐证材料丰富有说服力,而评审专家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情形下,一定会做出合理的决定。如赤峰阿鲁科尔沁旗申报勒勒车制作技艺获批,2008年笔者前往通辽调研,扎鲁特旗也有勒勒车制作工艺,完全可以继续申报。阿尔昆都勒苏木的蒙古包制作技艺也可以申报。

三、价值和影响

申报语言、礼仪、节庆类项目,要求这些项目代表一种活态文化,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功能,本身就有其价值和影响。若申报项目属于传统表现艺术、传统知识与技能,则需要在申报材料中体现出项目本身的绝活、绝技。我们以传统技艺为例,来看如何将此类项目的价值论述清楚。

手工艺品中所蕴含的绝技是成品的非物质的文化表现形式,所以将制作技艺完整(但不是全部)的展现出来,是此类项目通过评审的关键。全区各地起先普遍以音乐、舞蹈等传统认识上的文化项目进行申报,而忽略了传统技艺类项目的申报。最近认识到手艺也是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所以各地申报传统技艺类项目数明显增多,当然,其中肯定有企业商业利益的驱使[7]。但并不是什么东西后面加上“制作技艺”,就符合条件的。通辽申报有两个传统技艺类项目申报多次,但总是未得通过,原因就在于制作技艺没有达到评审要求,当然,项目本身是否达到要求,可以再讨论。

进行评审时特别关注两点,一是项目中所列手工艺品是否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如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勒勒车制作技艺”传承人评审中,某人将制作小型工艺品勒勒车的照片添加到申报书中,画蛇添足,显然制作工艺品与真实的勒勒车大不相同,能够制作传统勒勒车的工匠不一定能制作工艺品的勒勒车,而能够制作工艺品勒勒车的艺人未必制作得了实际生活中使用的勒勒车,二者没有对价关系的。二是现在的技艺是否是传统技艺的延续,如果有明确的传承体系,比较容易判断,但是据称是传统工艺的复原,则着实不好评断,一般主要以是否使用现代的化工材料、是否使用现代的机器生产,成品外形、性能特征能否与现存历史实物相符合为评判标准。

内蒙古蒙古族传统工艺失传,大部分是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牧民生活向现代化变迁所导致,从失传时间上来看其实并不长,一些老手艺人或许还保留有这种工艺,只不过这些工艺品在现代生活中不用了,所以他们也就不制作,这有待我们进一步发掘,也是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重点。还有些老人即使不知道完整的制作工艺,但知晓其中的某一部分,经过有心人大规模的调查、寻访,逐渐将失传的工艺进行还原。在此基础上,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去蒙古国进行调研,那里蒙古族某些传统工艺保留的情况比较好,内外蒙在一些项目上完全可以互相补充。这种传统技艺的复原工作,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使用传统的材料和工具真的恢复了这种技艺,其作品如果達到古代作品的水准,并受到国内外专家的认可,复原的技艺当然可以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内蒙古师范大学今年申报的“蒙古传统牛角弓制作技艺”就属此例。内蒙古传统牛角弓制作技艺在解放之后一段时间内还是存在的,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后,国内大力推广玻璃钢弓,角弓逐渐淡出。项目传承人在二十多年的时间内,遍访内蒙呼伦贝尔、赤峰、阿拉善、锡林郭勒等盟市,从老艺人口中逐渐还原角弓制作技艺,并前往外蒙寻求弓箭专家、著名制弓艺人的帮助。除了进行田野调查,他还从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查阅清代蒙古文古籍《射箭要诀》、《宝常聚之破窗射箭经》,从中找寻传统角弓制作技艺的线索,终于复原蒙古传统牛角弓制作技艺。他使用的原材料和大部分的工具都没有现代化用具的痕迹,制作出的角弓完全能和历史实物相对应,得到了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哈尔滨等地民俗、民族体育、传统工艺、技术史等学科专家的称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审专家实地考察后也肯定了这项复原工作。制弓技艺也最终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nlc202309031016

但如果项目名义上称古代的技艺的复原,却无法将复原工作清楚完整的“复原”出来,甚至实际操作中使用的是现代技艺,这就很难通过评审。这些项目无论在名称之前冠以何种“贡品”“宫廷”“王府”“御膳”等字样,终究不能算是传统工艺而被列入保护对象。

除了复原技艺外,我区大部分是民族类传统技艺的申报,这些项目在本民族间广为流传,传承谱系很容易弄清楚,但是如果缺乏“技艺出众”的论证,普遍性太强,不具有典型性,尤其在传承人评审中,更需加强传承人技艺出众的佐证材料。一般来说,传承人技艺的获奖证书,编著的教材书籍,平面、声像媒体对传承人技艺所做的宣传报道,专家学者以及研究人员对该项技艺调查后的调查报告、论文等科研成果或者是传承人为传承、提高技艺所做的文字性记载与实物标本,上述材料都是极好的佐证材料。如在“某某蒙古族缝纫技艺”传承人的申报中,申报书A不仅将制作服饰的技艺详细描述,而且特别提到传承人将传统手工缝纫制作技艺用文字记录下来,编著出版物。申报书B则仅仅写到传承人师从母亲学习缝纫技艺,技艺特点没有交代。自然A较B好。其他奖励、称号等佐证材料亦如此类,不再赘述。

此外,申报书要极力反映出申报项目的最大价值。有些民族地区的群众活动包含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各遗产间具有明显的无法割舍的文化联系,不建议分列申报,最好是协调各方资源,将众多分散的项目合为整体,用“文化空间”的名义进行申报,以突出项目的最大价值[8]。

四、结语

申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键。申报书一定要以真实性、整体性为原则,充分挖掘材料,对申报项目进行论证。当然,在撰写申报书时,行文一定要流畅,要把阅读对象想象成对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未直接接触过或者不十分熟悉的人,进行清晰说明和介绍遗产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另外,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时,项目申报专题片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而申报书实际上是专题片的脚本,更不能轻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材料文字向图像的转化的个案解读以及拍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可参见相关论文[9]。

当然,在评审过程中,也不是只看申报书而下决定,还需听取在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专业和学术方面有研究的文化学者、民俗学家、民族艺术家以及当地的老艺人的意见,必须尊重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防止主观臆断,坚持以积极的、科学的、客观的态度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工作。

我们将某一文化表现形式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抢救、保存、保护和振兴该项目,以利于弘扬民族、地域文化。我们应该始终怀有“申报是手段,保护才是真正目的”的申报意识。

参考文献:

[1]乌丙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保护”的由来和发展[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5-11.

[2]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普查工作手册[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1-2.

[3]苑利,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9-13.

[4]甘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靠“传承”[N].新京报·文化副刊,2005-07-06.

[5]刘锡诚.论新一次民间文学的普查、申报与保护[J].河南社会科学,2007(2):7-14.

[6]祁庆富.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传承及传承人[J].西北民族研究,2006(3):114-123.

[7]董杰.“鴻茅药酒事件”及其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18-21.

[8]苑利,顾军.文化空间类遗产的普查申报以及开发活用[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09(4):63-71.

[9]朱钢.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录像制作解析——以“陈李济中药文化”项目为例[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0-22.

[责任编辑:吴平]

校园优秀文化成果申报材料 篇3

**大学**创业教育学院

申报材料

申报学校:**大学 申报类别:实践育人

申报时间:二〇一一年九月八日

一、学院成立背景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提出的“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及省委省政府所提倡的“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教育战略,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2009年10月,**大学成立**创业教育学院,为全省有志创业青年搭建良好的创业平台。创业教育学院的成立填补了青海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空白,成为我省高校创业教育界的主力军和高原文化建设的领头羊。

在青海省教育厅、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青团青海省以及**大学的共同关怀和协助下,向江苏**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引资200万元。在多方领导的支持下,创立了面向全省大学生开展系统化、专业化创业培训教育机构——**大学**创业教育学院。

二、学院宗旨

学院以“培养学生创业观念、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和提升学生创业能力”为办学宗旨,着力打造“学校与社会融为一体,学生与创业融为一体”的办学特色,根据社会需要,设置创业务实、学以致用、开启智慧的的课程,提升大学生在创业领域的领导力、人文精神及创造、创新能力,全力打造一个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摇篮。

三、学院现状

经校党委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院现具备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师资条件,学院占地面积300余平方米。

1、办学条件

创业培训网络实训室:该网络实训室的建立是我院一大特色,主要进行电子沙盘模拟及进行创业游戏的场所,为学员的理论教学与创业实践搭建了理想的平台。

多媒体培训室:是我院主要进行理论教学及交流座谈的场所,教室中投影仪、功放机、无线麦等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应俱全。

创业咨询洽谈室:主要进行我院对外的创业相关的洽谈以及创业咨询活动,是我院对外交流的主要场所。

创业孵化器:孵化器是为我校大学生创业提供办公场所,内部水、电、暖、网等设施一应俱全。共设有七个办公隔断,可同时允许入驻七家企业。

2、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自己的导师顾问团,聘请新东方教育集团总裁俞敏洪老师担任我院导师顾问团团长,另邀请了青海省知名专家、创业成功人士作为我院创业导师,我院导师团现有导师50名。我院现有KAB导师2名,SIYB创业培训导师6名。经过两年教学经验及成果的积累,我院现已获得省人力资源保障厅认证的SIYB创业培训资质。

四、学院特色

学院成立两年以来,积极探索和实践,已经形成了属于我们自己的教学特色。在“舍得,坚毅,自信,真诚”的院风指导下,学院逐步形成了以“理论授课+实践培训”为主体,“创业经验交流”为辅的教学模式。

1、理论授课

理论授课实行“KAB培训+SIYB创业培训+创业大讲堂”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旨在循序渐进的对学员进行创业引导,由浅入深,从而使学员能真正在培训过程中受益。

(1)KAB培训

KAB(Know About Business)是我院在全校大学生中所普及的创业知识的课程,是青海省高校中首个开设这门课的机构。其目的在于开启大学生创业梦想。该课程面向全校大一至大三学生开设,通过KAB课程学习,使大学生对于创业活动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并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创业想法,构建创业蓝图。

(2)SIYB创业培训

创业培训(SIYB)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从国际劳工组织引进的、对有创业愿望和具备创业条件、创业能力的人员实施的一个培训项目。目前,SIYB创业培训是在KAB教学的基础上的深入学习,只针对于参加过KAB培训的在校应届毕业生进行,使参加培训的应届毕业生较其他更加有信心去创立自己的事业。对于缓解目前社会就业压力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3)创业大讲堂

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创业活动,完善创业理论知识。我院专门开设了“创业大讲堂”,特别邀请了法律、税务等公务人员来我院与学生进行现场交流答疑,对于在授课过程中的一些疑问给以了专业的解答。同时根据专家、官员自己的切身经历,对创业学员进行引导与帮助。

2、实践培训

我院的创业实践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体系,各个环节紧扣,使学员对创业的理解循序渐进,理论知识的掌握运用也是步步深入,以“参观学习→网络沙盘模拟→创业交流座谈会→创业大赛→孵化器”为主线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实践活动,使学员带着兴趣去实践学习。

3、创业座谈会

我院定期邀请省内知名创业培训专家,创业成功人士来我院与学员及孵化器入驻企业负责人进行创业经验心得交流会。他们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与学员们进行交流,同时还邀请法律、工商、税务等官员进行相关的经验交流座谈。同时,也派我院学员与兄弟院校的创业人才进行交流以及我院新学员与老学员的学习经验心得交流。

五、学院活动

在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我院在学生工作开展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院领导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现有大学生创业协会、和演讲与口才协会两个学生社团挂靠我院,为我院的文化生活增加了动力。

主要的特色活动有:观看优秀创业节目——赢在中国、商解三国等;开展创业游戏;举办创业大赛、“我要创业”主题演讲比赛、创业相关辩题的辩论赛等课余文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举办,我院逐步形成了具有创业特色的校园文化亮点,也不失为我院校园文化的一大特色。

六、骄人成果

1、赛场点兵——创业设计大赛

创业设计大赛是大学生创业基本功的大比武。我院在致力于实践教学工作的同时,也不忘对我们的教学成果进行检验。通过创业大赛的举办和参加,能够增强在校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集体责任感,同时增加了同学们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2009年11月我院举办了以“激情点燃梦想 创业成就未来”为主题的**大学首届创业设计大赛,并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本次大赛是我校第一次创业为主题的大赛,开创了我校创业大赛的先河。此次创业大赛的举办,促进学生认识创业,加深学生对创业的理解,为学生的校园创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激励作用。

2010年6月,我院在青海省首届“28商机杯”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其中由我院推荐的创业项目《Auter自动浇灌》获得青海省一等奖、《嘹咋嘞陕西美食》荣获入围奖。

2010年7月,我院办公室志愿者杜杨阳带队参加2010“英特尔—清华”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夏令营,在夏令营即将结束的创业答辩中获得“优秀团队奖”,创业项目《Auter自动浇灌系统》在2010“英特尔---伯利克”全球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国区选拔赛中取得“第七名”优异成绩。

2010年8月,我院推荐的创业项目《Auter自动浇灌浇灌系统》顺利晋级第七届挑战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终审决赛,这也是青海省唯一一只晋级决赛的团队,并且于同年9月在吉林大学举办的第七届挑战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终审决赛中荣获“银奖”。

2011年5月,由我院二期学员梁译文等主持的创业项目“青海水滑石无机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被推荐参加“赛伯乐杯”第二届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大赛,该项目从全国符合报名参赛条件的1148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赛伯乐杯”第

二届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大赛入围奖,该创业项目是我省唯一入围该大赛的创业项目。

实现自我创业是这一代大学生的梦想,而创业过程中无不充满着艰辛,创业大赛的举办与参加,是对大学生梦想追求的激励、自我期许的鼓励、创业全程的指导。为大学生将来真正走向创业之路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2、特色大讲堂

创业大讲堂的开设是我院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大特色。我们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专门针对学员面临的不同问题开设了各种讲堂,授课导师均为省内外知名企业家、政府公务人员、VC、法律专家。他们的言传身教让学员们感触颇多,在丰富了自己创业知识的同时,也领略到了创业成功人士的风采。导师团涉及生物制药、投资公司、律师行业和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工商局等部门行业,以及我校主管学生工作以及就业工作的领导和老师。自学院成立以来,共在我院进行了多大20余场的专业知识讲座和创业经验交流。其中,不乏有青海清华博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青海青年导师团副团长鲁长征先生等创业成功人士;青海省雪域青年歌舞团团长、全国青年志愿者常务理事徐老九先生、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西宁分所蔡延云律师、刘晓崎律师、刑志律师、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青海青联教育、社科界主任苏海红老师等官员。

3、KAB教学开展与风采

大学生KAB创业培训是我国目前普遍认可的创业启蒙阶段的教育,也是我院在青海省各大高校中首次开设这门课程,走在了青海省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前面。截止到目前,学院已面向全省开展KAB创业教育培训三次,累计招生265余人,取得KAB创业培训结业证书的学生达247人。KAB培训的成果有目共睹,在校领导的支持关心下,经校教务处考核后,决定将我院的KAB 课程纳入**大学选修课,共计32个学时,2个学分,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对创业培训的积极性。

在接受学院创业基础知识培训后,已开展创业活动学生人数达150余人,实体店经营的达50余人,经营范围涉及校园产品代理、文化传媒、网络淘宝、软件开发、园林园艺涉及、装潢装饰等领域。

通过学习,使同学们对于“创业”这一概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帮助一些同学走出了“创业仅属于有钱人、社会人等”的误区,让他们对于创业了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让他们意识到:其实,我们也可以创业,我们也会成功!

KAB培训还告诉学员们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创业教育能增加职业选择的机会;创业教育能加深对职场的认识;创业教育能提升职业能力。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创业与职业发展的联系:创业教育促进职业发展;使我们懂得创业的艰辛,而更加珍惜工作的机会;让我们理解老板,更容易与老板沟通;知道工作的重点在哪里;从而最终使我们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4、文化载体—《创业 在路上》

期刊作为学院宣传工作的一个为有力的载体,我院自主创办了《创业 在路上》这一期刊,期刊内容以创业成功心得、最新创业资讯、创业教育经验及创业过程中的问题解答为主。期刊的创办加大了创业教育的宣传力度,同时也加深了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和和认知。

《创业 在路上》作为我院独立编撰发行的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期刊,现已成为我校创业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自学院成立以来,共出版了3期创业期刊,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5、成就创业梦想——大学生创业孵化器

我院于2010年10月27日成立了青海省迄今为止第一个设在大学校园里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器,旨在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并向入驻企业免费提供办公场地及创业导师、创业政策咨询、公司注册流程等咨询服务。现在入驻企业行业涉及分别涉及到文化传媒、大学生综合服务、网络服务、服装销售、DM广告等商业领域。包括:先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SOHO有限责任公司,Pretty boy & girl淘宝服饰,《Youth》校园报刊等企业。

在孵化器管理方面,我们借鉴了国内其他孵化器的先进管理经验进行管理。为入驻孵化器的企业营造一个温馨幽雅、积极向上的创业环境,我院孵化器管理中心制定了《**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器”管理制度》、《**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器”优惠政策》及《**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器”入驻企业考核办法》,签署了入住协议书,并交纳入住保证金并办理其它相关手续即可入驻。

创业者的入驻标志着我院创业教育开始由课堂理论授课向创业实践的拓展,**大学**创业学院的发展也日趋成熟。我院孵化器以扶持**大学生创业为核心目标,以公益性、示范性、专业性为特色,以广告传媒、网络营销和现代服务为主体,搭建集政策导航、创业指导培训和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创业孵化平台,力争建设青海省一流的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

6、SIYB风采及培训成果

经过两年的努力,我院于2010年12月获得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认证的SIYB创业培训资质。SIYB创业培训是在我院KAB创业培训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课程,课程采取“U”字型授课模式,小班授课。广大在校师生对SIYB课程的开设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同时也受到了领导的关注。校领导乔正孝书记多次来我院视察工作,并表示在学院的建设方面学校将给予大力支持。

自开班以来,同学们报名积极踊跃。参加培训的学员表示,SIYB创业培训给他们开启了一扇创业的大门,为他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提升了创业的信心。

通过对一期学员培训的思考与总结,学院在教学上的不断探索,并仔细分析了学员反馈情况,二期培训在教学上更加强调目标导向性,并通过扩大时间的利用率,知识的空间,思维空间,教学效率来提升教学质量。在保证学员质量的前提下力求更多的学员能接受SIYB培训,把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参加SIYB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学员,可以获得由国家人力资源保障部颁发的国家认可的SIYB创业培训合格证书,这无疑对即将要走入社会的大学生拓宽了出路。

SIYB创业培训响应了国务院关于“创业带动就业”的号召,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尽到了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更加努力的结合青海省实际情况进行切合实际的创业教育。

七、展望未来

回首创业学院成立两年以来,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我们并不满足,对于未来我们有自己的设想。展望未来,我们将会在现有的规模上,不断

扩大和提升我们的教学规模与教学质量,完善教学设施,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

硬件设施方面,我们继续引进外资对我院进行规模的扩大,争取规模能够满足全校学生的创业培训,使之能够在大学生当中得到普及。

实践教学方面,在继承我院“三位一体”的理论教学和“两主体一辅助”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前提下,我们还将在总结既往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改进教学方法,拓宽创业教学的视野。从而使之更加完善,更加适合我校实际情况及青海省情的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

孵化器是帮助学生实现创业梦想的基地,为学生从理论创业设计到初现创业雏形,以及最终向实体店迈进,提供了软硬件的支持。孵化器的完善将是我们下一阶段工作重点之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从而帮助更多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有一片自己发展的空间,让创业不再是梦想。

创业大赛作为展现创业才华,激发创业想法的的平台,我们将继续面向我校大学生开展,我们的近期目标是能够组织一场全省高校大学生的创业设计大赛,来一场全省范围内创业大学生之间的大比武。这样能够更加促进我省大学生创业。同时也将继续推荐我院学员的优秀项目外出参加创业大赛,汲取经验。

经过两年的奋斗,学院秉承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的精神,形成了“舍得、坚毅、真诚、自信”的优良院风。在新的起点上,学院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育人”这个中心,以知识传授为出发点,以素质培养为突出口,把目标导向型学习、知识整合应用作为战略理念,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促发展,以特色创品牌,为把创业学院办成有特色、高质量的学院而努力奋斗,再接再厉,真正做到服务同学,实践育人。

八、致谢

学院自成立以来,曾先后受到青海省委、青海省教育厅、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大学党委等各级党政机关单位的关心与支持。2009年11月,共青团青海省委副书记牛军一行在我校团委书记任延明陪同下莅临我院指导工作;2009年12月17日,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穆东升在青我校党委书记乔正孝的陪同

下,对我院进行视察指导;2010年10月26日,省教育厅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普权到我院进行调研。2011年4月15日,青海省工会主席、省委常委苏宁在校党委书记乔正孝、院长赵明的陪同性对我院进行了视察指导工作,并就创业问题与孵化器入驻企业进行了交流探讨并给予了指导。

申报传承民族文化基地材料. 篇4

传承民族文化 弘扬书法艺术

天津市河北区红星路小学

2010年9月 传承民族文化 弘扬书法艺术

作为国粹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凝聚着炎黄子孙的无穷智慧,是中华民族遗产中的瑰宝,积极继承和发扬书法艺术,传承民族文化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崇高职责。为了让学生从小就了解书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传承书法艺术,接受书法艺术的熏陶,造就书法氛围,我校自1983年建校至今历经三任校长,经历二十多个春秋,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全校师生努力奋斗,学校以书法教学为载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卓有成效。先后被评为天津市书法状元校,中央教科所写字教学实验基地,天津市硬笔书法协会教学实验基地。

一、学校领导重视,抓好师生写字活动,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我校在二十余年间,始终坚持抓好学生的写字教学活动,培养了一批有一定书法功底和造诣的教师及学生队伍。

我校的写字教学是首任校长陆秀敏同志自1984年开始主抓,历经三任校长至今已有23年的历史。回忆当年开展书法教学的初衷,主要是因为当时刚刚建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学生总体素质亟待提高。从具有共性的基本素质之一——书法能力抓起,通过写字练习,培养良好习惯,陶冶性情,增强文化底蕴。

刚刚起步的书法教学,是利用每天下午1:30——1:45,15分钟时间全校师生共同练习写字。教师在办公室里认真练字,学生在教室里听着古典音乐由语文教师辅导着练字,书法教师到各教室巡视、辅导,因而保证了书法特色工作能经常性地持久开展起来。学生们的字越写越规范,越练越俊秀,教师们也是越发的喜爱书法这门艺术,可 2 以说达到了勤于练笔,爱不释手,提笔即练的境界。1996年首任校长陆秀敏同志历经十年创业,成功地举办了全国书法研讨会,并出版了由启功先生题写的《红星路小学师生书法集锦》一书。书法教学逐渐形成了我校独有的办学特色,我校被天津市书法教育研究会命名为书法状元校,是中央教科所写字教学实验基地,天津市硬笔书法协会教学实验基地。

二、传承书法特色,注重校本教研和培训,培养学生特长 河北区教育局领导十分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自95年以来将书法列入培养学生四项能力之一,小学科十年如一日主抓全区小学书法工作,取得丰硕成果,2005年举办了十年书法成果展。2003年秋季,新课程改革在我区全面铺开,我们迎着课改的脚步,再度审视我校的书法教学。随着我校书法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有校本教材也需要随时代的发展加以改进。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调整、丰富了书法教学内容。

1.开设校本课程,加强校本教材研发。

我校首先将书法课确立为校本课程,成立了学校书法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工作,组织参与者阅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钻研小学语文教材(1—12册),了解小学阶段要认识的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形成书法校本教材编写意见修订稿。

此册教材内容编写分为初、中、高级。每级为16课时。初级采用以前的思路,以规范为主;中级以临小楷贴为提高;高级学习行书,培养学生的特长。2004年春季进行编写、校对、制版、印刷,2004年 3 秋季开始使用。2006年10月在河北区首届校本课程研讨会上,我校徐莉老师代表学校做书法展示课,学校并作大会发言。

2.抓好校本培训,注重科研引路。(1)校本培训制度化

我校书法校本培训由学校副校长牵头,成立了书法领导小组,组建了书法骨干教师教研中心组,建立了书法教研例会制:利用每周一上午第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书法教研,广泛研究学校书法的发展,深入细致的研究教材和教法,统一规范授课内容,总结教学经验。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书法工作,在写字教学的管理上做到了“四落实”:即计划落实、组织落实、资金落实、时间落实;做到了“三有”:有约束机制、有监督检查机制、有奖励机制。

(2)校本培训层次化

在书法校本培训中,我校分为骨干教师培训和全员培训两个层面。

利用每周一的书法校本培训时间,开展了:由专、兼职书法教师面向书法骨干教师系列培训活动,从硬笔书法的八种笔画开始,讲到偏旁部首、间架结构。讲课教师,既是培训者,又是学习者,他在给其他教师讲课时,要提取自身精华,与其他教师切磋技艺,同样,在听取其他教师讲课时,又丰富了自己的理论与实践。专、兼职书法教师除了要给学生上好书法课外,还要定额、定向培养书法特长生,同时,还要承担培训全体教师的任务,重点培训、提高教师钢笔字、粉笔字书写技能、章法。

为保持书法特色确保全区领先位臵,学校十分注重加强对教师的书法培训,每周全体会的时间,分别由专兼职书法教师在硬笔书法上 进行全员培训,要求每人写一手规范的汉字,在此基础上为每位教职员工配备了一块小黑板,进行粉笔字的培训,强化教师写好两笔字,全体教职工每月上交“3+1”书法作业(即三篇钢笔字和一块板书),使之更好地应用于教学中。

(3)校本培训开放化

本着教育创新的理念,我校大胆实践、积极探索,整合校、区、市级教育专家、教师力量,做好校本培训的开发、延展。我们聘请天津市硬笔书协常务副主席况兆鸿先生为我校书法艺术顾问,开展了“书法沙龙”活动,吸纳学校爱好书法的教师参加沙龙活动,扩大书法教师队伍。历经数月时间,况主席义务为师生进行讲座和辅导,使得“千人一面”的书法格局逐步朝着“多人一面”或“一人一面”改变,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为学生终身写好字奠定基础。“书法沙龙”活动,推动了学校书法工作再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

三、发展办学特色,打造书法品牌,创建优质教育

近年来,我们在巩固原有办学特色的基础上,发展了学校书法教育的内涵,学校多次举办了师生个人书法展;每年举办一次书法节活动,进行师生书法作品大赛;每学期各班制作一块精美的书法展牌,创建了浓厚的书法文化氛围,为创建优质教育奠定了基础。

1. 首创成立书法分会

2004年我校紧紧依靠天津市硬笔书法协会,得到支持,成立了“天津市硬笔书协红星路小学书法分会”,这是天津市的首创,全校精选出150名书法小尖子作为首批会员。

2.开展书法夏、冬令营活动,使学生受益终生

2004年6月至今校书协先后开展了“书法夏令营、冬令营”活动,聘请专家为书法小会员进行软笔、硬笔、粉笔、篆刻讲座和辅导,还组织会员参观各种书法展,到蓟县参观黄崖关碑林,到我区阳光广场学习“地书”,与“地书”名家进行PK比武。

3. 率先在全国开设地书课程

2006年我校率先在全国开设了以大地为纸、水为墨的“地书”课程,全校师生人手一支地书笔,在宽阔的操场上挥毫泼墨,体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的韵味。此活动的开展,曾先后被《天津日报》、《今晚报》、《城市快报》、《每日新报》和天津电视台等媒体予以报道。现在我校的书法特色真是百花齐放,铅笔、钢笔、粉笔、毛笔、地书五朵灿烂之花竞相开放。

4.聘请庞中华为学校书法艺术顾问

书法工作要发展,就要有专家的指导,我们经常邀请书法名家到校开展笔会进行交流。2007年我主持召开了“传承书法活动二十年成果展示”活动,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庞中华先生亲自莅会,对学校工作给予首肯,欣然题词:“红星闪闪放光辉”!学校聘请庞中华为学校书法艺术顾问,学校开展书法工作情况发表在中国硬笔书法艺术网上。

5.荣获“天津市汉文化推广基地”称号

因为我们对中华语言文字的出色工作,天津市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中心和汉文化推广中心授予学校“汉文化推广基地”称号,并举行了隆重的授牌仪式,此项荣誉在全市仅有九个单位获得。

6.京津沪渝四市区教育论坛展风采

由于我校书法特色明显,河北区教育局的选派我们承担了2007年京津沪渝四市区教育论坛的展示任务,与会代表对学校师生硬笔及地书的展示给予首肯,对学校师生书法集《书法飘香》给予高度评价,此次专题展示更激发了我们做好工作的信心。

四、延展书法工作渠道,不断开拓创新,永固办学特色

我校的书法教学工作能持续二十余年来长久不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校营造的书法氛围,得益于广大师生对书法艺术的浓厚兴趣,得益于我们对书法艺术的不懈追求。今后我们将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努力,不断创新,拓展书法工作渠道,通过丰富多样的书法教育教学活动,让更多的学生提高书法兴趣,增强书法意识,提高书写水平,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拟从以下几方面寻求突破和发展:

1.加强书法工作与推广汉文化古诗词诵读的有机结合

古人云:“学书尤贵多读书,读书多则下笔自雅……”在小学生中加强朗读训练,特别是推广汉文化古诗词诵读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读书的良好习惯,更重要的是通过诵读古诗词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精髓的理解,书写古诗词,诵读古诗词,二者有机的结合,对提高学生文化修养是大有裨益的,对丰富和发展办学特色,弘扬民主文化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加强书法校本课程与教学整合课题的实践和探索

落实新课程计划,以写字教学为载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将确立以“书法校本课程与教学整合”的课题,成立中心教研组,调动各学科教师的积极性,结合学科特点,制定子课题,加强理研究和实践,助推办学特色向纵深发展。3.以书法为龙头,搜集整理,建立书法校史基地

书法工作伴随着学校的成立至今已走过二十多个春秋,经历几任领导的耕耘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回首往昔,红星路小学在各级领导的扶植关注下,办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学校声誉也由此不断提高,书法特色作为学校一笔宝贵的财富,应不断的发扬光大,永留史册。为此,学校将组织人力搜集整理自建校初期至今的开展书法工作的史实资料,建立书法校史基地,作为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民主传统文化教育的基地,永固学校书法办学特色。

五、开展书法教育工作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我校的写字教学工作能持续二十余年来长久不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校营造的书法氛围,得益于广大师生对书法艺术的浓厚兴趣,得益于我们对书法艺术的不懈追求。我们认为:

学习书法能够增强民族自豪感。中国书法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作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小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提高文化素养,为将来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习书法能够陶冶学生情操。书法作为艺术品,所书内容大都是格言警句、诗词联语佳句,一般思想性都很强,对书写者能有启迪良知,培养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激发人们热爱生活的潜能。

学习书法能够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唐代孙过庭说,临摹字帖要“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长时间的练习,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可以逐步养成耐心细致,自觉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益于意志品质的锻炼,增强自信心,进而促进文化课的学习。

学习书法能够有益于身心健康。因为学习书法无论临摹还是创作,书写者必须集中精力,排除杂念,屏气凝神、心追手摹。这样一 个过程,既是脑力劳动,又是体力劳动;既动中取静,又静中有动,无论思维还是四肢运动都会有调理气血的积极作用,对促进大脑的生长发育十分有益。

文化产业十佳示范企业申报材料 篇5

“xx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座落于xx经济技术开发区花山工业园,占地约z亩,总投资近z亿元,厂房面z0㎡,员工z余人,年产z亿平方瓦楞纸板、纸箱,是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大型印刷包装企业。xx包装作为印刷包装企业,长期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市经济开发区领导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下,文化产业发展氛围进一步优化、产业实力进一步壮大、产业品牌进一步提升,企业从业人员数量、生产规模、销售产值总量不断上升,xx包装的品牌进一步打响,为发展绿色包装,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xx包装与时俱进、抓住机遇谋发展

1、xx包装产业规模的不断地提升和发展

xx包装的起源于1998年在西圣工业园的创办的x包装,从此开始了探寻绿色包装的发展之路。当年的客户仅仅是为xx娃哈哈公司配套生产、是一家产品单

一、销售渠道狭窄的小厂。为了打造安徽省内最具规模、华东一流的包装企业。2004年,x包装进行了二次创业,在xx市民营经济园投资兴建了二期生产基地,总占地面积约xx00㎡,年销售产值为1个亿,xx包装产业的规模得到了提升和发展,xx包装在行业内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2008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xx包装董事长薛文强带领自己的包装团队,却在危机中找到了商机,抓住机遇,为实现xx包装发展史上一次质的转变和跨越,大胆果断地进行了决策,在xx市开发区花山工业园征地230亩,投资兴建安徽xxxx包装工业园,将xx包装事业全面推进了一个发展绿色包装,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xxxx包装工业园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项目包括瓦楞纸板、纸箱生产线项目,彩印精品包装项目,蜂窝复合纸板、纸护角项目,二期为纸浆模塑项目、pp板、印铁制罐三个项目。一期项目已经于2009年底顺利实施,二期项目正在兴建当中。绿色包装工业园的建立实现了印刷包装产业链的升级,印刷包装商业运作模式得到了优化和转变,彻底为客户解决了一体化包装方案。涉及的包装领域有电子、家电、食品、饮料、医药、化工等诸多领域,整个项目的建成,预计将实现年销售收入4~5个亿,真正成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包装龙头企业。

xx包装的发展历程,从西圣工业园的xx包装厂、民营经济园的二期创业、到经济开发区花山工业园的xxxx包装工业园的投资兴建,对于一个xx包装来说,是一次又一次的发展跨越,印刷包装文化产业发展氛围进一步优化、产业实力进一步壮大、产业品牌进一步提升,为xx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满足客户的需求、注重工艺技术革新、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

在印刷包装产品多元化的市场中,xx包装以“技术领先、设备领先、产品领先、管理领先”来创建一流的包装产业化基地,为电子、家电、轻工、医药、食品饮料等行业提供一体化包装服务。有着品质过硬、价格合理、服务完善的销售网络。目前,公司与电子、家电、食品、饮料、医药、化工等等多家知名品牌客户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涉及的品牌客户有美的集团、格力集团、三洋电器、娃哈哈集团、旺旺集团、统一集团、蒙牛集团、福建达利集团、通用磨坊等诸多品牌客户群,满足客户的需求,服务品牌客户、为客户尽责一直是xx包装人的追求,xx包装人一直用实际的行动践行着。

为了适应印刷包装行业快速的发展,产业规模的不断提升,公司引进了德国曼罗兰905-6+LV全张五色过油胶印机,台湾协旭1.8米高速五层瓦楞纸板生产线、青岛美光、广州南台、日本精益全自动平压平模切机、青岛美光、上海朝昌、广州科盛隆印刷包装生产联动线、1.6米全自动蜂窝纸板生产线、纸护角生产线、以及全套精品包装生产设备等。硬件的配套设施不断的更换代,保障了生产销售供应、提高了产品品质,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包装需求,让包装产品的品质上档次、更有品位,同时也逐步提升了xx包装的品牌形象,让xx包装的在行业内影响力进一步的扩大,为印刷包装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公司建有恒温恒湿标准纸箱检测室及包装设计室,电脑设计雕刻制版,公司设立技术研发中心分水印、胶印、精品包装等几个模块,生产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了工艺技术的进一步的创新新与发展,与江南大学、湖南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签订了合作协议,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推广到更多包装领域,带动印刷包装行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了适应企业信息化管理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需求,充分利用计算机IT技术,xx包装在公司内部建立计算机局域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公司引进印刷包装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简称ERp)、生产管理系统(宇寰科技)、金蝶 K3等信息化管理手段,并成功实施、运用于企业管理中。为规范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成为提供印刷包装产品服务和印刷包装整体解决方案的全国性包装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积极推进印刷包装产业现代化、信息化建设,为印刷包装行业的发展起到模范带头兵的作用。

二、用心经营、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明确目标客户、加大市场开拓

在2011年,xx包装销售业绩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和拓展,在传统饮料、食品客户的基础上,成功开拓了并进入了电子、家电包装领域,让企业的经营渠道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经营模式得到了进一步的转换,为公司的2012年及未来的长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赢得了属于xx包装自己的发展空间。在新客户的开发上,相继开发成功美的集团、三洋电器、格力电器、南京通用磨坊、苏宁易购等一批行业领先的品牌客户。这些目标客户的确立,并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使xx包装在电子、家电、食品行业纸箱包装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始终处于领先位置,行业影响力和知名度更加广泛。

2011年中,xx包装在市场开拓方面一路高歌,新老客户齐头并进,不仅老客户的份额不断扩大,销量上升,而且新客户开拓也取得不俗表现。在老客户娃哈哈、蒙牛、旺旺等的业务上2010年均取得大幅的增长,月平均销售额增长率分别达到115%、46%和52%,成为年度经济目标任务完成的有力保障。

2、用心经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手抓

xx包装产业规模得到长足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与2010年同期相比,福建达利园纸箱产品平均月销售额20万元增至200万元,2010年达利园集团年销售额2000万元;旺旺集团年销售额由2009年的500万元,增至2010年的2500万元;美的电器的包装需求量也在稳步提升,同时在2011年初,xx包装已与格力电器签订了供应商管理协议和质量管理协议,计划年销售目标3000万元,还分别于美的集团、三洋电器、娃哈哈集团、旺旺集团、蒙牛集团、福建达利集团、统一集团、苏宁易购等诸多品牌客户,签订了更为广泛的合作协议,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此,企业的生产经营各项工作均取的了良好的发展势头,xx包装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市场占有率逐步扩大,在印刷包装行业这一市场中拥有自己的生产空间。

2011年的包装市场跌宕起伏,经历了少有的剧烈震荡,先是年初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面对这种恶劣的市场环境,xx包装经营销售工作,始终保持清晰的思路,以不变应万变,沉着应对。上半年,xx包装销售工作着力从三个方面入手化解高成本的压力,一是主动出击,积极找客户分析市场未来的走势,商谈调整纸箱价格,在其他同行业承受不了金融冲击而放弃供货时,xx包装坚持高品质供货,完善周到的售后服务,帮助客户顺利渡过难关,用实际行动打动客户,而客户也给予了理解和支持。经过努力,所有的客户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配合,缓解了原材料上涨的成本压力,为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工作推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与此同时,xx包装用这次机会,积极拓展新客户,开发新市场。随着绿色包装需求的不断增加,周边区域的纸板需求量也进一步扩大,xx包装销售公司在洞悉这一形势后,及时调整纸板经营策略,扩大周边区域的纸板市场占有率,销售经营工作注入了更新的活力,同时为印刷包装的产业做大做强夯实了坚定的基础。

三、积极应对市场变化,谋虑更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

2011年原材料价格上涨,面对不利的市场环境,xx包装沉着应对,在市场上依然高歌猛进。xx包装在苦练内功,加强自身管理的同时,不断的提高企业抗风险、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在复杂的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不断的出思路、谋生存、求发展,不断创新、锐利进取,才使xx包装生产经营工作从艰难的困境中摆脱出来,在市场竞争中战胜对手,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做市场的领跑者,市场开拓硕果累累,成功开发美的一大批品牌客户,已经成为xx包装长期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

2011年是xx包装发展的关键之年,销售工作遇到很多新问题新形势。管理出效益,管理平实而果断,管理不乏创新和探索。xx包装销售管理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敢于正视企业存在的各种问题、各种矛盾;大胆的创新,积极实行组织结构创新,管理模式的创新,取的了良好的效果,收效显著。除了能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经营管理目标任务外;公司各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相互帮助,具有较强的凝聚力,有效的共同协调能力进一步加强.企业整体团队建设卓有成效.企业基础管理工作扎实,专业管理和综合管理水平较高,规范化管理工作成绩突出,并始终保持持续改进,不断的完善和加强。

文化惠民申报材料 篇6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文化惠民

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

1.基层群众文化发生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最明显的还是人民群众生活方式的改变,上世纪80年代,电视、电影等现代媒体进入了基层人民的生活,改善了人们在文化资源方面相对匮乏的情况。以建湖县为例,县城文化艺术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博物馆、书画院、非遗保护中心等一应俱全。镇有等级文化站,村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阵地网格化,文化活动常态化。

2.基层群众的文化观念发生转变

近些年,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动不管是数量还是种类都在逐渐增加,比如广场舞、卡拉OK等文化活动在近些年发展的就十分迅速,参与的人员数量也非常多,在建湖县除了舞龙、舞狮、秧歌队等传统团队外,近年来又涌现出柔力球、歌咏队、健身操、国标舞等20多个新生团队。这些文化团队已经颇具规模,人们开始从单方面接受文化转变为主动参与和创造文化。

3.基层群众特色文化日益彰显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在广大基层群众的积极努力下,农村文化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特色文艺团队不断涌现。建湖县经过多年创建,特色文化现在各镇都有特色业余团队:如近湖的淮剧票友、芦沟的诗词、冈西的剪纸、恒济的舞龙、庆丰的杂技等十几个团队分布在城乡各地。这些群众业余文艺团体的成立不仅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文艺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也在促进群众“主体”作用的发挥,整合农村的艺术资源,对推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

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发展现存问题。

1.农村文化服务相对较弱

目前,我国在文化建设方面出现了文化服务不平衡不均等的情况,主要体现在城市和农村间的差别。虽然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有了一定改善,但一些欠发达地区还是出现设施不全,阵地不达标活动无经费,工作无人问等现象,文化建设工作没有落到实处,不仅如此,由于政府没有给予农村文化建设充足的重视,导致一些庸俗文化进入农村。

2.农村群众文化需求与现状不符

政府出于让农村群众提高文化素养、增加知识储备的目的,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原因就是相关部门对农村群众的实际文化需求分析不到位,到最后只能做做表面工作而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比如,近些年一些农村开展了送书籍下乡的活动,虽然书籍的种类丰富,但是这些书籍的内容与农民的阅读口味严重不符,造成了书籍资源的浪费;还有一些农村开展电影下乡的活动,我们都知道,电视、电脑早已在农村各个家庭中普及,因此,开展电影下乡的活动基本没有实际的意义,送戏下乡也是为了完成任务,未能真正以群众需求为目标,现成的节目一演了之。

三、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1.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

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各类文化设施比较齐全、丰富,而在广大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各类文化设施残缺不全,农民得不到应有的文化教育。为实现城乡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我们应更多地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包括图书、电影、演出等),同时,把富有乡村气息的戏曲、说唱等演出引入城市,还可引导城市居民到乡村体验生活。通过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取长补短,使城乡民众共享文化的繁荣。建湖县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不求所有,整合资源,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为契机,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综合群众需求优化内容供给,结合地方特色盘活本地文化资源。

2.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的文化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文化活动不再仅限于跳舞、打牌、看演出,而网络游戏、电子图书、视频聊天等新形式文化的出现,极大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广场舞、长跑以及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歌咏比赛、书法大赛等都应积极开展起来。同时,参考特色小镇建设思路,立足传统,创新开展乡土文化实践活动,打造特色文化主题活动。以建湖为例,冈西镇的剪纸、芦沟镇的诗词、恒济镇的舞龙、庆丰的杂技等地方特色文化,群众基础广泛扎实,社会影响力较好,政府引导开展特色文化群众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也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3.保障特殊群体享有均等服务的权利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要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保障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切实保障好老年人、未成年人、妇女、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城市低收入群体、农民工和农村留守人群等特殊群体的基本公共文化权益。在设施建设、活动开展、队伍培训等方面,把保障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权益放在重要位置。对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享有文化均等服务的问题,政府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农民工因为有繁重的体力劳动,更应有健康的文化活动,如看演出、打牌、打太极、跳广场舞等。转变观念,创新思路,让特殊群体走上文化舞台,成为“种文化”者。以建湖县文化馆为例,逢年过节送戏到敬老院演出节目都是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有些节目还由敬老院老人自编自演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举办的“牵手·逐梦”美术作品展,大部分作品为县聋哑学校学生创作,他们自演、自创,既为特殊群体提供展示自我、实现自我的文化平台,也培育出了不少文化能人。

四、结语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政府的资金投入,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主动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并提出一系列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付诸实施抓好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在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基层扎根、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郭旗,续元申.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推动文化惠民服务发展——以临沂市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18:150-152.

上一篇:求中小企业生产管理方案下一篇:年妇联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