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羊肉的由来(精选11篇)
冬至吃羊肉的由来 篇1
民间把冬至称为“过小年”。对于农民来说,冬至开始了,也就有忙不完的农活了。相传在冬至这一天耕田,就可以把草根永远地除掉,于是,这一天又叫“草王会”。
据说,那一天,拜师傅、拜尊长,讨得一年的福财、一年的安康。师傅、尊长这时也尽拣好词儿送出口,让说的听的,心里都暖融融,这叫“贺冬至”;同僚之间相互拜贺,预祝来年有个好运气,平时的勾心斗角,一切的恩怨情仇都抛开去,这叫“拜冬至”;有的地方在这一天甚至出动全家,到野外去扫墓,仪式大约和清明差不多,这叫“上冬坟”。周围同姓的人家多了,还要举行“冬至会”,就是一大家族的人共同祭祖先。
家庭经济条件稍好一点的,就在这一天宰猪腌肉。有句俗语:“冬至不割肉,枉在世上走。”因此,有钱人家都在这一天腌腊肉、灌香肠,准备过年的年货。谁都明白:冬至这天腌的肉,不腐坏,不流油,放的时间久。
这些活儿忙完了,还要到田地里采一些桑叶,拿回家,不能晒太阳,不能用火烤,让它自然阴干,这就是“冬桑叶”。可以用做中药,有祛风的药效;或者将采回的桑叶蒸9次,再露9次,以后才能配做药引子。每到冬至,村庄早已笼罩在淡淡的薄雾中了,人影悠悠,淌向各自的住房,将那一副好心情带回家去,晚上还要和一家人吃狗肉呢!这习俗听说是从汉代开始的。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冬至吃狗肉从此就在民间传开来,不仅吃狗肉,还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品,希望来年有个好兆头。到后来,又狗肉就慢慢转变成了羊肉,最好是再配上祛风防寒的中药。于是,冬至吃羊肉汤的习俗在四川地区广为流传。
羊肉的功效与作用
1.温补脾胃
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所致的反胃、身体瘦弱、畏寒等症。
2.温补肝肾
用于治疗肾阳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冷痛、阳痿等症。
3.补血温经
用于产后血虚经寒所致的腹冷痛。
4.保护胃黏膜
羊肉可保护胃壁,增加消化酶的分泌,帮助消化。中医认为,羊肉还有补肾壮阳的作用,适合男士经常食用。羊全身是宝。羊肉是绝佳的食疗保健品,羊肉、羊血、羊骨、羊肝、羊奶、羊胆等等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5.补肝明目
羊肉有益血、补肝、明目之功效,对治疗产后贫血、肺结核、夜盲、白内障、青光眼等症有很好的效果。羊奶与牛奶相比,富含更多脂肪和蛋白质,是肾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也是体虚者的天然补品。
冬至吃羊肉的由来 篇2
忌与西瓜同食:中医认为, 吃羊肉后进食西瓜容易“伤元气”。这是因为羊肉性味甘热, 而西瓜性寒, 属生冷之品, 进食后不仅大大降低了羊肉的温补作用, 且有碍脾胃。对于患有阳虚或脾虚的患者, 极易引起脾胃功能失调。因此, 吃完羊肉后不宜大量进食西瓜、黄瓜等寒性食物。
忌与茶同食:茶水是羊肉的“克星”。这是因为羊肉中蛋白质含量丰富, 而茶叶中含有较多的鞣酸, 吃羊肉时喝茶, 会产生鞣酸蛋白质, 使肠的蠕动减弱, 大便水分减少, 进而诱发便秘。
冬至吃羊肉来历 篇3
重庆人在冬至对羊肉有着特别的偏好,冬至还未到,农贸市场及超市羊肉销量已经火爆,销售价格也有所上涨。据了解,昨日开始,农贸市场现宰杀羊肉价格就已升至每斤45元左右。同时,羊肉汤锅的生意也火爆起来,定位已经定到几天后,不少平时卖其他肉的餐馆也临时改卖羊肉“客串”。
除了吃羊肉,中国人还有冬至吃水饺的习俗。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冬至当天,大多数家庭会聚在一起吃饺子,热热闹闹过冬至。
值得一提的是,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冬至会养生对下一年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在寒冷的天气中,温热补益的食物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
冬至吃羊肉小学生作文 篇4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冬至吃羊肉成了老百姓的习惯,以至到现在成了民风民俗,冬至不吃羊肉,这个冬天就没有过好。
报载,成都小关庙一条街,冬至一天就要吃掉0斤羊肉,约1000只羊。而另一条与小关庙齐名的橡树林街,冬至这天也吃掉差不多800多只羊。据说有商家在空地上摆出了200张桌子,场面颇为壮观。
成都最负盛名的吃羊肉的地方当数双流黄甲。每年夏秋之季,黄甲便开始了筹办“黄甲麻羊节”,一入冬,“麻羊节”就拉开大幕,招徕四方食客。冬至这天,更是车水马龙,人山人海,四面八方的人都赶到黄甲来吃羊肉,以至于交通堵塞,交警也出来维持秩序。整个黄甲镇,到处都是羊肉汤锅,高峰时,更是一座难求。常常是你坐着在吃,旁边早早的就站着人在等到候,一轮过了二轮,二轮过三轮,一直吃到深夜。吃着的人津津有味,站着的人急不可待,那场面,令人难忘。
都江堰当然也不例外,冬至一到,各处火锅店纷纷推出羊肉汤锅,虽不及黄甲的盛况,却也是人满为患。
今年冬至又到了,到街头上一转,到处都是羊肉的香味。一打听,吓你一跳,80块钱一斤,那价格就象孙悟空驾起跟斗云,一个劲的往上翻。到店一打听,没有预约定座,对不起,没位子,恕不接待。想起那年在半边街吃羊肉汤锅,排队等座位,站在旁边看着别个吃得香,直是咽口水,难受啊。
吃,还是不吃?犹豫一阵,决定今年不吃了。
翻看资料,冬至原先也不是要吃羊肉的。冬至就是我国农历二十四个节气的其中一个,从这天起,白昼一天天变长,夜晚一天天变短,阳气开始上升,阴气开始下沉,故古时对冬至有“贺冬”之称。《汉书》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冬至过节,北方吃饺子,南方吃腊肉,没有吃羊肉的记载。倒是民间有“冬至不割肉,枉在世上过”之说法,意思是冬至到了,家家都要炕腊肉,做香肠,准备过年了。看到此,心里便释然了。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作文 篇5
我国北方地区民间素有吃饺子的习俗。冬至饺子馅料的选择和寓意有着直接关系,最常见的韭菜馅预示着久财之意。最为常见的白菜肉馅即百财之意。冬至吃饺子的由来源于,河南名医张仲景因记挂穷乡亲们,冬至那天,在南阳东关空地上搭起医棚,向穷人舍“祛寒娇耳汤”(“娇耳”即现在的饺子),使人吃了以后只觉浑身温暖,两耳发热。所以冬至吃饺子习俗延续至今。冬至饺子陷里的香菇最有养生功效,将其包进饺子馅里寓意着鼓财之意,鼓即高起,凸出,香菇的形状如同向上的箭头,饱鼓之意,谓之鼓财。最后还有最近兴起的酸菜馅,据说有算财之意。而芹菜馅则为勤财之意,勤即经常,频繁的源源不断,谓之勤财。
关于冬至吃汤圆习俗由来 篇6
吃汤圆在明、清时期已经约定俗成。在冬至这天,要”作粉圆“或”粉糯米为丸“。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记载,称”冬至,粉糯米为丸,名‘汤圆’“。做好汤圆后要祀神祭祖,而后合家围吃汤圆,叫做”添岁“。所以,冬至吃汤圆,古而有之。吃汤圆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便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还有一种解释是:冬至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冬至那天,天还未亮,妇女们就起来生火煮汤圆,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围坐吃汤圆。所以冬至吃汤圆,除了表示太阳(阳光)逐渐回来,也代表团圆的意思,现代人更喜欢把它当成圆满的象征。
冬至传统食物
汤圆
汤圆有着“团圆”的意思,冬至吃汤圆如今在全国都十分盛行。做汤圆常用的材料如糯米、芝麻、红豆等亦是温热性味,有较好的健脾作用。脾胃和健,饮食营养才会被身体吸收利用,提高机体的抗寒防病能力,最适合在冬天食用。
饺子
“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是古代的一句古话,在现代里今天冬至吃饺子虽然是为了治冻耳朵,不过其面、菜、肉的合理搭配使饺子成为了一种营养全面且易消化吸收的美食。冬至吃饺子可以用羊肉、白菜、大葱、韭菜、萝卜等做馅,这些菜均偏温热性,对人体能起到一定的温阳作用。
馄饨
馄饨原来是北方盛行的一种食物,但现在南方人们也喜欢冬至吃馄饨。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除了形态相似,“馄饨”也与“混沌”谐音。冬食馄饨,有利于寒冷季节热能的储蓄。
糯米饭
在中国四海八方,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糯米饭有甑蒸加红枣的糯米饭,染成五颜六色的花糯米饭,元宵节的汤团、八宝饭、糍粑、年糕,端午节枕头形和三角的粽子,清明的青团,清明粑。各地都流行各种口味糯米饭,各种糯米饭的甜咸酸辣做法层出不穷。
羊肉汤
据说是从汉代的大将军樊哙那里传来的。冬季多吃羊肉有利于身体内火旺盛,抗寒有效,是冬季饮食首选。在山东一些地方,冬至喝羊肉汤是当地的一种习俗。
冬节丸
冬至: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 篇7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冬至传说一:女娲与冬至饺子
传说盘古开天辟地 时,有位人头蛇身的女人叫女娲,看到天上有个窟窿,就用炼就的五彩石补天。她又用黄泥做人,一年到头不停地做。到了冬至那天,气候寒冷起来,黄土人的耳朵总被冻掉。她就在一个个黄土人的耳朵上都穿个小孔,用一条线通过,一头打个结扎住,一头塞进黄土人的嘴里,让黄土人咬住,这才保牢耳朵没被冻掉。以后就演变成冬至吃饺子的风俗。每年冬至节,人们就包耳朵形状的饺子,意思是让女娲做的黄土人咬住带线(馅)的耳朵,不致于冻掉。
冬至传说二:冬至馄饨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冬至传说三:冬至饺子
河南南阳名医张仲景,医术十分高明,不管是什么样的疑难杂症,只要经过他的治疗,都可以迅速痊愈。人们都尊称他为医圣。
张仲景原本在长沙做官,告老还乡后回到河南老家。还乡的时候,正是酷寒的严冬。他走到白河岸边,发觉河面都冻成了冰。来来往往为生计奔忙的乡亲们,穿著单薄的衣服,面黄肌瘦,连耳朵都冻烂了。张仲景看了,心中感到相当不忍。
等他一回到家,登门求医的人接踵而至。门前车马杂沓,全是乡里官宦富豪人家。张仲景从早忙到晚,可是心中仍记挂着那些冻伤耳朵的穷乡亲们。到了冬至那一天,他就把家中的工作交给弟子们,自己到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给穷人舍药治疗冻伤。药方的名字叫做「祛寒娇耳汤」。
做法是先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等煮熟后,将羊肉及药材捞起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再下锅煮熟。来乞药的人们,每人都给一大碗汤,两双娇耳。大家吃了祛寒娇耳汤后,只觉得浑身温暖,两耳发热。张仲景一直舍药到年三十,终于把乡亲们的耳朵全治好了。
张仲景舍「祛寒娇耳汤」的事一直在民间流传着。为了纪念他为人们治病的恩德,每到冬至这一天,人们都要包娇耳吃。「娇耳」又称「饺儿」,也就是现在我们所吃的饺子。传说吃了冬至饺子,包管耳朵不会冻伤。
冬至传说四:冬节圆
很久以前的一年冬至,闽南的一个城里来了三个衣衫褴褛的乞丐,他们是一对夫妇带着一个女儿。在天寒地冻的严冬里,乞丐的`妻子终于因体力不支而一病不起。为了筹钱埋葬妻子,老乞丐只得忍痛把女儿卖给人家作奴婢。一想到要离开相依为命的老父亲,女儿伤心得晕了过去,老乞丐连忙讨了一碗米汤,一口一口的把女儿灌醒。老乞丐又讨来了几个糯米圆充饥。可是父女两个互相推让,谁也不肯先吃。老乞丐就对女儿说:「今日离别,就像这粒糯米圆分成两半,咱们团圆的时候再吃圆子好吗?」说完,两人含泪吃完了圆子,就依依不舍的分手了。
自父女两人分手后,又过了三年,老乞丐却毫无音讯。每年到了冬至,女儿就更加的思念父亲。她想,也许父亲现在仍穷困潦倒,不愿见面,那该如何相认呢?她就想了个办法,对主人说:「今天是冬至,家家都吃圆子,那门神也该敬敬他。」主人同意了。她就搓了两个又大又圆的糯米圆粘在门环上,她想,这样一来,父亲回来,看到门环上的冬节圆,一定不会找错门。谁知道,老乞丐还是没有回来。第二年,女儿又把冬节圆黏在窗门、猪舍、牛舍、牛头上,寄托对父亲的思念。左邻右舍取其团圆、吉利的含义,也照样去做。这个习俗就这样传遍了闽南、潮汕一带。
冬至传说五:冬至汤圆
从前有个木匠叫墨斗公。在他所住的村子里,土壤十分肥沃。农夫们只要将稻籽撒在田里,就可以坐下来静待收成了。因此这些庄稼人整天闲着没事,就聚集在墨斗公的木匠店里聊天。墨斗公被他们吵得无法静下心来工作,就交待他的徒弟拿一包经他施过法的锯木屑,每天早上抓一小掫撒到农夫的田里去。这些锯木屑只要一洒到田里,就会变成杂草。墨斗公的原意是要农夫们养成勤劳的好习惯,天天下田锄草。没想到这个徒弟嫌天天撒太麻烦,就一口气将整包锯木屑都倒光了。于是,所有的田里都长了茂密的杂草,稻子反而枯萎殆尽,急得农夫们叫苦连天。
墨斗公眼看着他的徒弟闯下大祸,就罚他变成一头牛,来帮助农民耕田除草。为了使徒弟工作方便,墨斗公又设计了牛犁耙,碌碡等农具供牠使用。
墨斗公的徒弟变成牛后,惰性依然不变。主人要牠耕田,牠就想出许多推托之辞:「我今天我太累了」、「我生病了」或是说「你还不喂我吃东西,我怎么替你工作?」牠甚至和主人约定,耕田时每走一趟就要喂牠吃红龟粿或汤圆等食物,否则牠就罢耕。
在天上的佛祖看到这头牛如此的狂妄,就在牛的下巴钉了一颗钉子,使牠再也不能开口抱怨(如今每头牛的下巴都有一颗突起像痣的东西)。因为牠喜欢吃汤圆,人们就选择冬至这天作为牠的生日。除了喂牠汤圆外,还在牛角、额头上都粘上一颗「圆仔钉」。同时,为了感谢牛一年来的辛劳,冬至这天一定让牠舒舒服服的休息一天。
冬至节的由来习俗 篇8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饥唐、宋时期厂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
很多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与冬至有关,如三顾茅庐,刘备先后听到司马徽、徐庶推崇诸葛亮,知道诸葛亮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术就带着关羽、张飞,一起到隆中去找诸葛亮,第一次不获晤面,快快而回。
后值隆冬之际,刘备冒风雪而往。孔明出外闲游,刘备遇其弟诸葛均,留一手札,嘱为转达。二顾茅庐,就发生在冬至期间,也是民间年画艺人最乐意表现的“三顾茅庐”题材中的内容。
冬至的习俗: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小吃。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北方还有不少地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有功效,民间至今有冬至有进补的习俗。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冬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据传,冬至在历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
冬天我们该如何养生呢?
中医养生,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的原理,对人体进行顺应天地裱花的调养,以保持生命健康。中医传统经典《黄帝内经》,对养生做了鼻祖式的启迪。
黄帝内经素问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就讲明了冬季如何养: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稿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据“养生堂”节目讲,恰逢秋冬季节,天气变化急促,起居失节,人体易受寒气而生寒冰、痛病。常年应用灸法,只要开展寒凝经脉、阳虚内寒性疾病的灸法治疗,如胃痛、泄泻、脱肛、失眠、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痛经、月经不调、遗尿等。有需求者可向医生咨询。
节气之冬至的由来和传说有哪些 篇9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转枢的日子,这一天之后,阴气渐消,阳气渐长。冬至,皇帝到天坛祭天,第二天就在太和殿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
冬至的传说:
冬至传说一:女娲与冬至饺子
传说盘古开天辟地 时,有位人头蛇身的女人叫女娲,看到天上有个窟窿,就用炼就的五彩石补天。她又用黄泥做人,一年到头不停地做。到了冬至那天,气候寒冷起来,黄土人的耳朵总被冻掉。她就在一个个黄土人的耳朵上都穿个小孔,用一条线通过,一头打个结扎住,一头塞进黄土人的嘴里,让黄土人咬住,这才保牢耳朵没被冻掉。以后就演变成冬至吃饺子的风俗。每年冬至节,人们就包耳朵形状的饺子,意思是让女娲做的黄土人咬住带线(馅)的耳朵,不致于冻掉。
冬至传说二:冬至馄饨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冬至传说三:冬至饺子
河南南阳名医张仲景,医术十分高明,不管是什么样的疑难杂症,只要经过他的治疗,都可以迅速痊愈。人们都尊称他为医圣。
张仲景原本在长沙做官,告老还乡后回到河南老家。还乡的时候,正是酷寒的严冬。他走到白河岸边,发觉河面都冻成了冰。来来往往为生计奔忙的乡亲们,穿著单薄的衣服,面黄肌瘦,连耳朵都冻烂了。张仲景看了,心中感到相当不忍。
等他一回到家,登门求医的人接踵而至。门前车马杂沓,全是乡里官宦富豪人家。张仲景从早忙到晚,可是心中仍记挂着那些冻伤耳朵的穷乡亲们。到了冬至那一天,他就把家中的工作交给弟子们,自己到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给穷人舍药治疗冻伤。药方的名字叫做「祛寒娇耳汤」。
做法是先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等煮熟后,将羊肉及药材捞起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再下锅煮熟。来乞药的人们,每人都给一大碗汤,两双娇耳。大家吃了祛寒娇耳汤后,只觉得浑身温暖,两耳发热。张仲景一直舍药到年三十,终于把乡亲们的耳朵全治好了。
张仲景舍「祛寒娇耳汤」的事一直在民间流传着。为了纪念他为人们治病的恩德,每到冬至这一天,人们都要包娇耳吃。「娇耳」又称「饺儿」,也就是现在我们所吃的饺子。传说吃了冬至饺子,包管耳朵不会冻伤。
冬至传说四:冬节圆
很久以前的一年冬至,闽南的一个城里来了三个衣衫褴褛的乞丐,他们是一对夫妇带着一个女儿。在天寒地冻的严冬里,乞丐的妻子终于因体力不支而一病不起。为了筹钱埋葬妻子,老乞丐只得忍痛把女儿卖给人家作奴婢。一想到要离开相依为命的老父亲,女儿伤心得晕了过去,老乞丐连忙讨了一碗米汤,一口一口的把女儿灌醒。老乞丐又讨来了几个糯米圆充饥。可是父女两个互相推让,谁也不肯先吃。老乞丐就对女儿说:「今日离别,就像这粒糯米圆分成两半,咱们团圆的时候再吃圆子好吗?」说完,两人含泪吃完了圆子,就依依不舍的分手了。
自父女两人分手后,又过了三年,老乞丐却毫无音讯。每年到了冬至,女儿就更加的思念父亲。她想,也许父亲现在仍穷困潦倒,不愿见面,那该如何相认呢?她就想了个办法,对主人说:「今天是冬至,家家都吃圆子,那门神也该敬敬他。」主人同意了。她就搓了两个又大又圆的.糯米圆粘在门环上,她想,这样一来,父亲回来,看到门环上的冬节圆,一定不会找错门。谁知道,老乞丐还是没有回来。第二年,女儿又把冬节圆黏在窗门、猪舍、牛舍、牛头上,寄托对父亲的思念。左邻右舍取其团圆、吉利的含义,也照样去做。这个习俗就这样传遍了闽南、潮汕一带。
冬至传说五:冬至汤圆
从前有个木匠叫墨斗公。在他所住的村子里,土壤十分肥沃。农夫们只要将稻籽撒在田里,就可以坐下来静待收成了。因此这些庄稼人整天闲着没事,就聚集在墨斗公的木匠店里聊天。墨斗公被他们吵得无法静下心来工作,就交待他的徒弟拿一包经他施过法的锯木屑,每天早上抓一小掫撒到农夫的田里去。这些锯木屑只要一洒到田里,就会变成杂草。墨斗公的原意是要农夫们养成勤劳的好习惯,天天下田锄草。没想到这个徒弟嫌天天撒太麻烦,就一口气将整包锯木屑都倒光了。于是,所有的田里都长了茂密的杂草,稻子反而枯萎殆尽,急得农夫们叫苦连天。
墨斗公眼看着他的徒弟闯下大祸,就罚他变成一头牛,来帮助农民耕田除草。为了使徒弟工作方便,墨斗公又设计了牛犁耙,碌碡等农具供牠使用。
墨斗公的徒弟变成牛后,惰性依然不变。主人要牠耕田,牠就想出许多推托之辞:「我今天我太累了」、「我生病了」或是说「你还不喂我吃东西,我怎么替你工作?」牠甚至和主人约定,耕田时每走一趟就要喂牠吃红龟粿或汤圆等食物,否则牠就罢耕。
羊肉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篇10
羊肉可不能跟醋一起吃。很多人吃点啥都爱加点醋,喝羊肉汤的时候也习惯性地要放醋以为这样才够味。殊不知羊肉性热,而醋与寒性食物搭配起来才最好,如大闸蟹,与热性的羊肉搭配起来吃很不适宜。
2、西瓜
吃羊肉后进食西瓜容易“伤元气”。这是因为羊肉性味甘热,而西瓜性寒,属生冷之品,进食后不仅大大降低羊肉的温补作用,且有碍脾胃。
3、红豆
羊肉和红豆相克,如果同食,会引起中毒。红豆性味甘、咸而冷,能利水消肿,利小便,解热毒,通乳汁;羊肚性温,味甘,具有健脾益胃、补虚祛损、涩汗止尿、促进食欲之功效。二者性味与功效皆有所背,所以不宜同食。
4、乳酪
《金匮要略》记载:“羊肉不共生鱼、酪食之,害人。”乳酪营养价值高,容易消化。其成分因种类不同而异,一般来说,乳酪的主要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乳糖、丰富的维生素和少量的无机盐。乳酪性寒,味甘、酸,而羊肉为大热之品,两者性味相反;而且乳酪中含有丰富的`酶,遇到羊肉中的营养素之后,可产生不良反应,既影响营养价值,又影响健康。
5、生鱼片
羊肉与生鱼片共食有4不宜:羊肉大热,而生鱼片配以姜、蒜、醋皆辛热之晶,益助其热,此一不宜;羊肉含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而鱼片肉生,其酶未推动活性,二者同食变化复杂,易发生不良反应,此二不宜;羊肉气膻,生鱼片味腥,腥膻杂进,亦非佳味,此三不宜;生鱼肉中易感染寄生虫,此四不宜。
6、南瓜
羊肉不能和什么一起吃?羊肉别和南瓜一块儿吃,这容易诱发黄疸和脚气病。论起性质来羊肉与南瓜都属温热的食物,如果同时一块儿吃也极容易上火。同样的道理,在烹调羊肉时也应少放点辣椒、胡椒、生姜、丁香、茴香等辛温燥热的调味品。
7、栗子
不能和栗子一起吃。二者都不易消化,同炖共炒都不相宜,甚至可能同吃还会引起呕吐。
8、荞麦
孙思邈曰:“荞麦酸微寒,食之难消,久食动风,令人头眩,作面和猪羊肉热食不过八九顿,即患热风,须眉脱落,还生亦稀。”荞麦气味甘平,性寒,具有降压止血、清热敛汗之功效;而羊肉为大热之品,功能恰好与荞麦相反,而且两者皆可引发动风,
立冬吃羊肉 一冬“暖洋洋” 篇11
寒风起,羊肉肥,立冬进补,羊肉是首选,又到了该吃羊肉的季节了,如今,人们对羊肉的常用做法,不外乎爆、烤、涮、炖几种。每种做法都各有其风味和特点,蕴含的营养成分也不尽相同,究竟哪一种才是最有利于身体健康的呢?
炖羊肉营养最好
这些做法中,炖羊肉由于在煮的过程中保持了原汤原汁,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营养不丢失。因此,冬季到了,不妨常为家人送上一砂锅萝卜炖羊排,能起到益气补虚,下气化痰的作用。只需将羊排剁成5-6厘米长,加入葱、姜,以慢火熬炖,再下萝卜即可。如果用砂锅来炖,风味更佳。
除了可以配萝卜外,配山药、栗子、核桃仁一起炖,更是营养全面。山药益气补脾、又助消化;栗子补肾壮腰、益胃平肝,根据《易经》中“以上补上、以下补下”的原则,栗子还是补脑的佳品;核桃仁温补肺肾,定喘润肠。此三样与羊肉同炖,营养丰富,温补而不燥,培元又固本。
涮羊肉算是大家最喜欢的一种吃法了。隆冬之际,当你坐到餐桌旁,品尝着肉嫩汤鲜的涮羊肉,立刻会感觉暖气洋洋,周身舒坦。涮肉选料十分讲究,而由于涮的时间较短,所以营养也不易流失。
吃羊肉时配豆腐不上火
羊肉性温热,常吃容易上火,中医讲究“热则寒之”的食疗方法。因此,吃羊肉时要搭配凉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能起到清凉、解毒、去火的作用。凉性蔬菜一般有冬瓜、丝瓜、油菜、菠菜、白菜、金针菇、蘑菇、莲藕、茭白、笋、菜心等;而红薯、土豆、香菇等是甘平性的蔬菜。
吃羊肉时最好搭配豆腐,它不仅能补充多种微量元素,还能起到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作用。而羊肉和萝卜做成一道菜,则能充分发挥萝卜性凉,可消积滞、化痰热的作用。
做羊肉的时候,调料的搭配作用也不可忽视、最好放点不去皮的生姜,因为姜皮辛凉,有散火除热、止痛祛风湿的作用,还能去掉膻味。烹调羊肉时应少用辣椒、胡椒、生姜、丁香、小茴香等温辛燥热的调味品;可以放点莲子心,它有清心泻火的作用。
羊肉忌与茶和南瓜同食
吃羊肉不可随心所欲,讲究健康最重要,以下五种情况下是不能吃羊肉的。
一,忌与茶同食。茶水是羊肉的“克星”。这是因为羊肉中蛋白质含量丰富,而茶叶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吃羊肉时喝茶,会产生鞣酸蛋白质,使肠的蠕动减弱,大便水分减少,进而诱发便秘。
二,部分病症忌食羊肉。经常口舌糜烂、眼睛红、口苦、烦躁、咽喉干痛、牙龈肿痛者,或腹泻者,或服中药方中有半夏、石菖蒲者均忌吃羊肉。
三,不宜与醋同食。酸味的醋具有收敛作用,不利于体内阳气的生发,与羊肉同吃会让它的`温补作用大打折扣。
四,忌与西瓜同食。吃羊肉后进食西瓜容易“伤元气”。这是因为羊肉性味甘热,而西瓜性寒,属生冷之品,进食后不仅大大降低羊肉的温补作用,且有碍脾胃。
五,不宜与南瓜同食。中医古籍中还有羊肉不宜与南瓜同食的记载。这主要是因为羊肉与南瓜都是温热食物,如果放在一起食用,极易“上火”。・
教你如何挑选羊肉
日常生活中我们吃的多是绵羊肉,比如炒菜、涮羊肉等等,可最近有很多人询问,饭店里有些用山羊肉做的菜,比如“炖黑山羊肉”、“清炖山羊肉”等,到底和绵羊肉有什么区别?
从口感上说,绵羊肉比山羊肉更好吃,从营养成分来说,山羊肉并不低于绵羊肉。相比之下,绵羊肉比山羊肉脂肪含量更高,这就是为什么绵羊肉吃起来更加细腻可口的原因。山羊肉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胆固醇含量比绵羊肉低,因此,可以起到防止血管硬化以及心脏病的作用,特别适合高血脂患者和老人食用。
山羊肉和绵羊肉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中医上认为,山羊肉是凉性的,而绵羊肉是热性的。因此,后者具有补养的作用,适合产妇、病人食用;前者则病人最好少吃,普通人吃了以后也要忌口,最好不要再吃凉性的食物和瓜果等。
买肉时,绵羊肉和山羊肉有以下几个鉴别方法:一是看肌肉。绵羊肉黏手,山羊肉发散,不黏手;二是看肉上的毛形,绵羊肉毛卷曲,山羊肉硬直;三是看肌肉纤维,绵羊肉纤维细短,山羊肉纤维粗长;四是看肋骨,绵羊的肋骨窄而短,山羊的则宽而长。
羊肉的几种药膳食法
如果将羊肉与某些药物合并制成药膳,则健身治病的功效更高。
羊肉150克,粳米100克,生姜5片。共煮粥,加油、食盐调味。治体虚怕冷,腰酸腿软,肾虚阳痿,遗精早泄,月经不调,血虚经痛。
羊肉250克,猪脚1只,同煮汤后加少量食盐和调料。日食2次,连食1周。主治产后无乳、少乳。
羊肉1000克,甘草、当归各10克,食盐、生姜、桂皮、八角及水适量,小火焖熟。既是上好的冬令补品,又能治老人感冒,风寒咳嗽,体虚怕冷,腰酸腿软,小便频数。
羊肉500克,黄芪、党参各30克,生姜25克,当归20克同煮。食肉喝汤,治气血虚弱,营养不良,贫血,低热多汗,手足冷。
羊肉250克,煮烂,再加鲜山药500克,糯米250克,煮成粥。早晚各食1次,治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腰酸尿频,体弱畏寒。
羊肉200克,当归15克,生姜30克,葱白10克,共煮,加食盐等调料,吃肉喝汤,治虚冷反胃,寒疝及感冒。
羊肉加生姜、肉桂、蔻仁、茴香等调料。煮熟切片食用,治脾肾虚寒而致的消化不良,腹部隐痛,腰膝冷痛。
【冬至吃羊肉的由来】推荐阅读:
冬至时节吃饺子的由来故事介绍07-27
吃羊肉泡馍故乡美食随笔05-12
冬至吃饺子的满分作文10-23
冬至吃饺子的句子说说10-27
冬至吃什么最养生?冬至养生吃什么好09-04
节气之冬至的由来和传说有哪些05-23
冬至吃饺子的作文优秀篇10-03
冬至吃饺子的意思是什么11-20
宁波冬至吃什么?作文08-10
冬至吃汤圆祝福语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