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系统设计要点

2024-09-02

教学系统设计要点(通用9篇)

教学系统设计要点 篇1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中级)教学设计要点复习要点

教学设计要点

1、分析教学目标提示:

(1)教学目标表述要注意的问题:A.行为主体必须是学习者;B.须用教学活动的结果而不能用教学活动的过程或手段来描述;C.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具体的,动词所对应的行为或动作是可观察的;D.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重视学科特点。

(2)关于布卢姆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六个层次可能出现的题型是匹配题型或选择题型。参见样卷第3题。

(3)关于教学目标的“描述”,可能出现的题型是改错题型或选择题型。参见样卷第2题。应对此类题,关键要熟知教学目标的表述规则:

2、分析学习者特征 提示:

(1)关于“学习者特征的分析”。考场环境下,没有预知的学习者,分析其特征并不现实。所以,此类命题应更多地是相关概念的理解,或者是对不同学段学习者心理分析,多为选择题、匹配题。参见样卷第4题。

(2)关于学习者特征的分析,教材与考纲的表述角度有所不同,且教材表述也相对简略。建议备考以考纲为主。

3、选择教学策略 提示:

(1)考纲中对这一部分的要求是:了解教学策略的概念;评价给定教学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应用的有效性;根据给定的教学前期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2)“了解”二字意味着知道三种教学策略即可。

(3)“评价”则表明在检测“应用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方面可能出主观分析题。也就是判断是否有效,然后阐明理由。应答此类题,关键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者”的几个因素。

(4)“根据” 给定的教学前期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显然是“应用与设计”方面的检测,考试题型可能是选择题、匹配题、应用设计题。参见样卷中第6小题,即是选择题;第5小题,“设计导入阶段的教学活动”,显然是“应用设计题”。

4、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学习、个别化学习)。

5、根据教学需要选择适当的交流工具与学生、教师和他人进行交流。

6、根据一定的背景材料,设计一个研究性学习方案。

提示:在设计研究性方案时,要突出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环节或者主要构成要素,并注意区别授导型教学中的学生活动。

7、按照MiniQuest模板,填入空缺的某一两个要素的设计。

8、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形成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等的评价方案。提示:

在教学评价中,关键是通盘考虑,综合运用各种评价工具,以形成评价方案。可以考虑时间线评价方法及教育技术中级培训模块5作业中对主题单元各学习要素拟采用不同评价方法的评价设计。掌握常用评价工具的设计方法应以评价量规设计、档案袋设计、观察记录表设计为重点。

9、设计评价量规。提示:

设计评价量规应知晓量规的设计要素及设计流程,能根据评价对象及样例范式确定评价的指标和权重,并在评价指标的各等级上确定分值,在质性上作出详尽而准确的描述。可以参见模拟考盘“故事会口头表达评价量规设计”试题的要求

在考试说明、模拟考卷和培训教材中,关于评价量规的某些术语使用不太一致,例如,“评价指标”,有的称为“评价项目”,有的称为“评价要素”、“结构分量”,复习考试时注应意所用术语的实际含义。

10、设计电子档案袋。提示:

档案袋可以分为过程型、成果型、评价型等不同类型,无论哪种类型档案袋,都可以包含多种数字化形式的材料,如学习者的基本信息、学习任务描述与学习计划安排、收集的文档内容及理由、评价和反思文档等。电子学习档案袋设计不仅要求设计出文件夹结构,并能对其功能作出说明。可以参见模拟考盘“电子学习档案袋设计”试题的要求。

11、设计调查问卷。

12、设计访谈记录表。

13、设计观察记录表。提示:

观察记录表设计。需注意观察的内容、范围、仪器,设计记录表时要简明、科学、结构化,易于操作。可以参见模拟考盘“口算情况记录表”试题的要求。

教学系统设计要点 篇2

全台网网络中的物理硬件故障在网络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 首先是设备的选型, 网络的核心设备如交换机、服务器、存储阵列等必须是主流品牌且安全可靠的, 有良好的售后服务, 能达到网络要求的各项指标, 服务器应集成RAID控制器, 系统硬盘采用RAID1方式, 中心存储系统提供校验和冷备硬盘, 工作站等电脑设备机箱采用成熟的散热设计。其次是要参考该型设备在类似的大型系统有无成功的应用案例, 用户的使用情况如何, 这一项尤为重要, 在设备的具体选型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几款厂家标称的性能要求都符合的产品, 这时候将产品的类似应用案例作为参考是不错的选择。同时在设计时需考虑到设备的运行环境, 如温度, 湿度等方面, 以及电源安全, 防干扰能力, 防灾害能力等。

2 系统层面的安全设计

系统安全通常需要考虑系统设计合理性、网络操作系统、应用系统安全等, 同时在系统安全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数据的安全, 在广电网络中尤其需要重点考虑的是媒体数据和数据库数据的安全。

1) 系统设计合理性:全台网系统包含了节目制作系统、播出系统、媒资系统以及收录系统等多个网络子系统, 每个网络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因此在网络结构选择上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收录系统的实际网络带宽不是很大, 而且站点数量有限, 因此在网络结构选择上采用IP-SAN的网络结构, 经过实际的论证能够满足系统的需要, 而IP-SAN的成本相对FC-LAN的组网方式要低很多, 而系统相对简单, 维护也方便。而如制作网络、媒资系统则采用FC-LAN的组网方式, 制作网和媒资系统的网络占用带宽比较大, 采用在广电系统应用比较成熟的FC-LAN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全台网系统各个子网络系统相对独立又有联系, 各个子系统各自运行互不影响, 所有系统是通过ESB (企业服务总线) 和EMB (企业媒体总线) 实现互联互通的, ESB+EMB共同组成了系统互联平台, 从而达到各个系统的互连互通。系统设计需符合以下几点:结构设计符合系统开闭原则, 即一个软件实体应当对扩展开放, 对修改关闭;基于服务的流程管理, 保持业务一致性和灵活性;服务的定义和设计。各个子系统通过以太网接入核心交换机, 通过ESB, EMB进行数据共享与交换, 通过对业务模式的梳理和分析, 简化系统的交互流程, 设计合理高效的业务流程, 提高文件的传输效率, 并且运用先进的自动处理技术和柔性系统结构提高生产效率。

2) 网络操作系统安全:网络操作系统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操作, 目前主流的服务器系统主要有Windows2003 Server, Windows2008 Server, 以及Linux, Unix等, 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由于本身的缺陷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 但它的优点就是能运行在系统的软件多, 兼容性高, 用户使用熟练, 在维护的时候维护成本相对较低。Linux, Unix等操作系统的优点就是性能高, 安全性高, 特别是Oracle这样的大型数据库在此类系统上运行能获得更高的性能, 缺点就是用户比较陌生, 维护难度相对大。该选用何种操作系统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 在选择好对应的操作系统之后需要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配置, 以及防病毒处理。

3) 应用系统安全:应用服务器采用软件集群功能, 实现系统各个网络中心服务器热冗余功能, 确保在某服务器出现故障的情况下能够自动切换而不影响网络的正常。同时某些特定的关键点也需要保持热冗余, 如以太网交换机与光交换设备也需要做好热冗余。在软件应用方面建立全台统一认证系统, 保证只有授权许可的通信才可以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建立连接, 而且正在传输中的数据不能被读取和改变, 多重防火墙设置, 通过软件或硬件进行入侵检测、漏洞扫描设置, 查明任何非法访问或偶然访问的入侵者, 阻挡恶意访问攻击, 网络状态实时监控系统, 网络异常时报警功能, 完全的网络日志功能, 便于日后故障分析、明确责任, 网络事件检测, 随时检查和报告本地或远程发生的事件, 审计跟踪, 允许监视和记录网络上的活动, 安全恢复, 对一些事件做出反应, 包括对于已知漏洞创建短期和长期的解决方案, 还包括对受危害系统的修复。

4) 数据安全:全台网数据主要包括视音频数据及元数据2大类。针对视音频数据目前采用的存储结构通常为集中存储与分布存储2种结构。

元数据主要指全台网的节目元数据、管理数据、用户数据、运行日志等, 元数据管理由数据库来完成。数据库平台按照通常的方式有全台集中统一的大型数据库平台和各个系统分别建设小型的数据库平台2种方式, 它们各有优缺点, 如表1所示。

数据库平台存储经常采用分步数据库的存储方式, 保证每个系统独立运行的安全。同时为各个子系统的核心存储, 以及数据库都采用集群的方式来实现热冗余, 保证在任一服务器故障情况不影响系统运行, 在客户端运行视音频数据的时候可以同时往主备存储中同时写入一份, 保证数据的实时性, 确保整体应用软件的安全。全台网数据备份的一则逻辑示意图如图1所示。

注: (1) 主备数据库存储; (2) 主备中央存储体; (3) 播出服务器本地存储; (4) 资源备份服务器; (5) 主备媒资在线存储; (6) 媒资近线存储; (7) 媒资离线存储; (8) 集中备份数据库; (9) 媒资备份数据库; (10) 备份数据库; (11) 主备二级缓存

5) 故障恢复机制:系统在设计时需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故障恢复机制及应对措施, 做到任何的单点故障不会造成系统级的故障出现, 在全台网中分系统的故障不会引起全台网的瘫痪, 重要的媒体数据及数据库信息实现物理备份, 主存储体出现问题后, 可以实现实时从备存储体中调用, 保证重要的业务永不停顿, 数据库服务器、交换机、打包服务器等系统核心设备实现物理备份, 出现问题后备份设备实时接管。

3 业务流程的安全设计

在全台网中的业务流程主要由各个系统组成的专业网主体业务流程以及各个系统内部业务流程。主体业务流程主要由广告管理系统、集中收录系统、新闻综合业务系统、广告制作以及串编系统业务、中心媒资系统、节目编排管理、总控播出系统组成。在各个系统组成的主干业务系统实现了全台节目共享, 交换功能, 因此主干业务系统必须做到联通性, 安全性以及灵活性。联通性是指任何一个正确业务的提交都可以自动到达目的地, 中间不需要人工操作 (特殊情况除外, 如节目归档请求则需要人工确认) , 则说明业务流程在网络上没有断点。因此在主干业务流程设计上必须首先考虑到各个系统到其他系统的联通性, 以及流程的合理性。联通性好的业务流程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在考虑到联通性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到业务流程的安全性, 尽量做到各系统之间的松散耦合, 减少系统业务流程对其他系统的依赖关系。

在子业务系统的设计中同样需要做到以上所有的几点, 同时也要根据特定的网络以及应用特点做好特定的设计, 如广告业务中的广告编单业务由广告业务管理系统完成, 而广告业务管理系统一般部署在办公网中, 因此在办公网与专业网之间需要通过网闸接口完成串联单与广告单条成品节目的对接, 分别提供给各制作网络直播或录播串编节目, 或提供给全台节目编排系统完成全台节目播出串联单, 并提供给播出系统。而广告制作业务则纳入节目制作网, 制作完成后提供给媒资归档和串编使用, 经过媒资系统以广告段的形式提供给制作系统直播流程等使用。而广告串编业务放在媒资系统中实现,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网络复杂度。

在业务流程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 做到系统无瓶颈状况, 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应急通道。无瓶颈状况主要体现在在多任务同时运行的时候不会出现流程中断或者流程的堵塞或反应延迟。如制作系统制作完成节目后归档流程, 节目制作完成后需要打包送到直播室, 同时也有送交媒资归档, 在这样优先保证播出再归档的方式, 考虑到主干平台的带宽以及服务器打包需要的时间开销, 最好的方式就是将这2个时间段分开, 以免造成网络堵塞或者延迟的情况, 从而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因此在流程设计中可以考虑将打包播出格式与打包归档格式分开处理, 即每日晚间打包播出格式, 隔日早间打包归档格式。因此在流程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在极限情况下可能出现的问题, 并解决。在系统运行中为了保证整个网络的正常工作, 在系统中需要考虑紧急情况下的应急通道, 以确保在出现状况的情况下能够暂时完成需要的工作, 确保安全播出。如在媒资系统到播出系统专门设计一条应急链路, 平时媒资的数据都是进入播出二级缓存备播, 供播出系统调用, 在考虑到如果播出系统的二级缓存故障的时候, 也可以从媒资系统直接将数据调入到播出服务器本地存储中, 供紧急情况下的播出使用。

4 用户使用层面的安全设计

应用层的安全是指全面的便利管理与良好的用户使用情况。根据网络各个部分的具体情况可以将安全级别从高到低依次分为:服务器区域、核心/汇聚/接入层区域、办公终端安全管理, 因此在应用层应构筑一个层次分明的立体管理系统, 注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从而实现网络的稳定、有序和可控:

1) 服务器区域安全管理

服务器区域的设备拓扑分为2部分:首先是认证服务器、病毒补丁服务器、网络管理服务器、办公自动化服务器、文稿系统服务器等, 该部分的服务器在拓扑结构上属于网络的汇聚层, 汇聚层交换机再经冗余的千兆链路接入核心交换层, 并通过设置服务器专用VLAN的方式使其与内部其他网络独立开。出于安全性方面的考虑, 可以在汇聚交换机或核心交换机上使用ACL访问控制列表来进行服务器的访问控制。其次是Internet信息发布服务器 (WEB, FTP和MAIL) 等。这部分服务器在拓扑结构上属于防火墙的DMZ区域, 该区域的安全性方面除了由防火墙提供一部分基本保护外, 还需要结合IPS (入侵防御系统) 来进行全面的安全保护。

对服务器日常运行时的状态监控管理是保证服务器系统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手段。通常情况下, 服务器一旦部署完成就很少会有改动。因此其各项性能曲线都应该比较平滑, 尤其是进程总数和活动进程数2项, 一旦出现波动, 如果不是有人私自安装删除程序, 就是感染了病毒木马, 都应引起管理员的高度重视。

2) 核心/汇聚/接入层网络安全管理

(1) 拓扑管理

要达到有效管理南通电视台网络的目的, 首先应该有一张直观的网络拓扑图, 反应出当前整个南通电视台的网络结构。在这张图上, 还应能方便地进行链路管理, 显示链路带宽、实时流量、链路类型等。当网络结构发生变化, 如增加或者减少了某些网络设备时, 希望拓扑图可以自动发现, 并作出相应的改变。这个功能在网络发生变化而管理员不知情的情况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的拓扑图都指的是物理拓扑图, 即按照实际的网络连接构造而成。但同时也希望能够按照网段或者VLAN来构筑逻辑拓扑图, 从而方便管理和规划。对于拓扑图上各条链路, 最关心的当然是链路带宽和链路的实时流量。但是链路两端连接的端口以及端口的详细信息也是链路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 通过对链路类型和颜色的选择, 可以把正常链路、备用链路、重要链路和一般链路区分开来, 实现链路的层次管理。

(2) 设备管理

设备信息包括设备类型, 设备描述, 在线时间, 设备的所有IP和当前的管理IP等, 供管理员查看。管理系统应提供真实可操作的设备物理面板, 所见即所得, 能直观的查看该网络设备的端口使用情况。也可以针对具体的端口进行远程开启或者关闭的操作, 以便迅速隔离电视台网络中的一些异常。

网络管理系统应可以记录南通电视台网络中所有设备的历史性能。当管理员进行一些异常分析时, 历史数据的对比往往很能说明问题。不仅如此, 网络管理系统还具有强大的性能分析功能, 并提供TOPN的排名分析。以“端口I/O量”这一指标为例, 通常排名前几位的端口都位于核心交换上, 如果发现有不熟悉的端口排名异常上升, 就需要管理员重点注意。

网络设备的日志是管理员进行故障诊断的一个重要依据。网络管理系统不仅能接收各网络设备的日志, 还可以通过设定关键字的方式, 自动搜索日志内容, 当发现匹配时才通知管理员, 避免管理员被浩瀚的网络日志所淹没。

有时候, 需要知道每台交换机, 甚至是每个交换机端口下面接有哪些设备, 以便进行统一的网络规划。有时候, 需要知道出故障的PC是连接到哪个交换机的哪个端口上, 以便进行判断问题是出在网线上还是PC上。网络管理系统提供的IP分布/定位功能, 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IP分布/定位需设备支持) 。

3) 办公终端安全管理

地下防水系统设计要点 篇3

【关键词】地下防水;构造;材料

前言:

地下工程由于深埋在地下,时刻受地下水的渗透作用,如防水问题处理不好,致使地下水渗漏到工程内部,将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影响使用人员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使工程内部装修和设备加快锈蚀。另外,据有关资料介绍,联合国将室内氡污染列为十项最具危险性的灾情之一,是肺癌发病的主要诱因之一,而氡是通过地下水渗漏渗入到工程内部聚积在内表面的,因此如地下工程存在渗漏水则会使氡污染的可能性增加,将会严重危害人员身体健康。而由于其深埋地下,渗漏水治理难度非常大,且治理后的防水效果也往往不太理想。故地下工程的防水设计是整个工程防水系统设计的重中之重。

一、地下防水工程设计原则

地下防水工程的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做到“定级准确、方案可靠、施工简单、耐久适用、经济合量”。

“定级准确”就是要求按照工程所在环境条件及使用功能确定合理的防水设防等级,避免等级过高或过低,造成资金浪费或无法保证工程质量。地下工程的防水等级分为四级, 等级越高设防要求越高。

“方案可靠”就是合理运用《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规定的防水构造措施,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将工程可靠性、耐久性等质量因素作为衡量方案质量的主要因素。

“施工简单”就是要求所选防水措施能适应工程现场的交通、场地、水电条件、环境温度等客观条件,又能满足与地基、结构、混凝土等不同专业的交叉作业要求。在同样可靠的前提下,优先选择施工工艺简便的防水措施。

“耐久适用”就是要求防水系统尽量做到与建筑物等设计寿命。由于地下工程防水系统的不可更换性,应将防水系统设计放到工程的全生命周期中考虑。

“经济合量”要求防水系统尽量做到较高的性价比。

三、防水材料

地下主体结构的防水,选用合适的防水材料很重要。一般构造应以防水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方主,其他防水层为辅。防水材料主要有:防水混凝土、刚性防水材料、柔性防水材料。

1、防水混凝土

防水混凝土是通过调整粗细骨料、水泥等材料配合比,或掺加外加剂、掺合料等措施配制而成,其抗渗等级分为P6、P8、P10、P12四级,抗渗等级选用与工程埋深有关。

防水混凝土结构底板的混凝土垫层,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15,厚度不应小于100mm,在软弱土层中不应小于150mm。防水混凝土结构厚度应由结构计算确定但最小厚度不应小于250mm,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且不得贯通,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在防水混凝土结构设计时应注意并不是抗渗等级越高越好,片面强调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渗等级导至单位水泥用量的增加,水化热增高,混凝土水化收缩量加大,如施工中不采取足够的保险措施,很难避免使混凝土产生裂缝。对混凝土而言,主要需要解决始终是裂缝问题,在具有一定厚度和承受水压不太大的防水混凝土中,表面裂缝不大于0.2mm时,尚不致造成影响使用的湿渗漏。

2、刚性防水材料

刚性防水材料主要为防水砂浆和无机防水涂料。刚性防水材料主要用于结构背水面防潮及渗漏水综合治理。当用于迎水面时,不宜單独作为一道迎水面防水设防措施,应与柔性防水系统复合使用,且应做在主体结构表面。刚性防水材料应具有一定的厚度,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的厚度单层一般为6~8mm, 双层施工一般为10~12mm;掺外加剂或掺合料的水泥防水砂浆厚度一般为18~20mm.掺外加剂、掺合料的水泥基无机防水涂料厚度不应小于3.0mm;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的用不应小于1.5kg/m2,且厚度不应小于1.0mm。

3、柔性防水材料

由于防水混凝土及刚性防水材料无法做到100%保证不产生裂缝,而柔性防水材料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可被视为隔绝水源与混凝土主体结构接触的关键屏障,起到阻隔水源和提高结构耐久性的双重功效。“刚柔相济”是国内外地下工程防水设计的公认准则。柔性防水材料由于其特点只能被设置在结构的迎水面,绝大多数情况下应设置保护层,防止外力破坏。柔性防水材料主要包括: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有机防水涂料等。

3.1、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主要为两大品种,即弹性体(SBS)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塑性(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应注意这两种材料的特点,SBS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耐低温性能优良(-25℃下无开裂);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耐高温性能优良(130℃下无流淌,无滴落)。估做为地下防水应将SBS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做为首选材料,而不宜选用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3.2、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

用于地下防水工程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主要有:三元乙丙橡胶(EP-DM)防水卷材、聚氯乙烯(PVC)防水卷材、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及高分子自粘胶膜预铺防水卷材四大类。三元乙丙橡胶(EP-DM)防水卷材具有优良的耐老化性,是所有防水材料中耐老化性能最好的材料,使用寿命长;耐臭氧性能好,不龟裂;热稳定性好,可在高温下长期使用;耐溶剂和酸碱腐蚀,但其接缝搭接性差,无法热熔焊接,只能采用丁基胶水或丁基胶带粘结。聚氯乙烯(PVC)防水卷材强度高但延性差。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施工简单,造价低,但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配套的水泥基胶沾剂质量难以控制。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通常都具有较好的拉伸强度和伸长率,能适应变形,但其用于地下无益发挥其耐侯性的特点,更因基础中梁板结构造成的基层起伏而难以有效密贴,不易施工,存在一定的窜水风险,不建议在地下工程中使用。

3.3、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分为两大类: 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聚酯胎防水卷材和无胎型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具有施工简单、便捷,冷粘作业,无需动火,安全环保,现场揭去表面的隔离纸即可开始铺贴作业,施工十分方便,自粘胶具有较高的延展性,裂缝弥合能力较强,与基层贴服能力较强,防水可靠性很高;特别是无胎型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非常轻便,易于施工,在地下工程中广泛使用。

3.4、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

前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通常采用“预铺”的工艺将卷材空铺在底板垫层上,粘结面向上,在其上直接绑扎钢筋、浇注混凝土,混凝土硬化后与卷材实现完全满粘,彻底消除窜水通道;而防水卷材与主体结构满粘,防水层与主体结构同进位移,避免了底板防水层与垫层一起变形沉降,与侧墙的防水层脱开,防水层整体不能封闭的风险。在采用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进行防水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不要在胶膜粘结面上设置细石混凝土保护层,这样将使其“预铺”防水卷材的设计失去作用。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对于地下防水工程的设计首先应做到根据工程的使用性质准确的确定防水等级,再结合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和各种防水材料的特点选择可靠的、经济的、合理的防水材料和施工工艺。另外对于地下水位较高和地下水较丰富的场地,可设置地下排水系统使地下水远离主体工程,避免水流透过裂缝、接缝、孔洞等渗漏通道发生渗漏。总之地下工程防水设计应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的设计原侧。

参考资料

[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 50108-2008

[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8-2011

教学系统设计要点 篇4

(2)有人员长期停留且不设置集中新风、排风系统的空调房间或空调建筑(如一些设置分体式或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房间或建筑),宜在各空调区(房间)分别安装带热回收功能的双向换气装置(新风换气机)。

(3)排风热回收装置的选用,应按以下原则确定:

1)排风热回收装置(全热和显热)的额定热回收效率不应低于60%;

2)冬季也需要除湿的空调系统,应采用显热回收装置;

3)根据卫生要求新风与排风不应直接接触的系统,应采用显热回收装置;

4)其余热回收系统,宜采用全热回收装置;

机械手教学设计要点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机械手的工作原理。(2熟练运用梯形图绘制 PLC 程序。(3掌握利用辅助继电器的编程技巧。2.能力目标

(1知道每个辅助继电器的功能。(2知道定时器是如何定时工作的。(3培养学生单独接线、编程的能力。3.情感目标

先通过机械手动作的实验, 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带着兴趣, 主动地 去学习。为了使学生容易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先逐个分析每条语句的功能,最 后再整体讲解。

二、实验目的

1.掌握机械手的程序设计。

2.进一步加强对辅助继电器的理解和运用。3.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实验器材

1.FX2N-48MR 型的 PLC 主机 一台 2.机械手演示装置 一台 3.微型计算机 一台 4.编程电缆 一根 5.连接导线 若干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我们知道现在科技发展越来越快, 在不久的将来机器人将代替我们人类工作 今天让我们大家也尝试着做一次科学家,让机器人用他们的机械手为我们搬运 物料。

2.学生思考

(1 常用开关和传感器有何区别?(2 输入、输出点怎样定义的?(3 机器人怎样搬运?分为几个步骤? 3.教师讲解

第一节课 :复习基本指令(定时器,辅助继电器,左移位指令;解答学生的思考题。

(1常用开关是点动控制的,如果传感器检测到物料相当于常闭的开关。(2输入点是传感器,输出点是执行动作。输入点:

检测光电传感器 X2 手臂伸出限位传感器 X5 手爪下降限位传感器 X10 手爪夹紧限位传感器 X11 手爪提升限位传感器 X7 手臂缩回限位传感器 X6 手臂旋转右限位传感器 X4 输出点: 手臂前伸 Y5 手臂下降 Y4 手爪抓取物料 Y1 手臂上升 Y3 手臂缩回 Y6 手臂向右转动 Y10 第二节课 :分析机械手的工作原理 首先考虑机械手的初始状态;按下启动按钮 X0,线圈 M10得电, M10常开触头闭合;当检测光电传感器检测物料 1S 后,手臂前伸;手臂伸出限位传感器检测到位后,手臂下降;

手臂下降限位传感器检测到位后,手爪抓取物料;手爪夹紧限位传感器检测到夹紧信号 0.5S 后;手臂上升;手臂提升限位传感器检测到位后,手臂缩回;手臂缩回限位传感器检测到位后;手臂向右转动;手臂旋转右限位传感器检测到位后,手臂前伸;手臂伸出限位传感器检测到位后,手臂下降;手臂下降限位传感器检测到位后,手爪放开物料;手臂上升,手臂提升限位传感器检测到位后,手臂气缸缩回;手臂缩回限位传感器检测到位后;手臂向左转动, 等待下一个物料到位, 重 复上面的动作,在分拣气缸完成分拣后,再将物料放入输送线上。

第三节课 :在学生理解了机械手的工作原理的情况下,绘制梯形图并接线。注意强调接线安全, 不能把接地和接电源的线接反了, 否则会引起器件的损 坏。

五、探究活动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要点 篇6

教材版本: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一、教材分析

《谁先迎来黎明》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对地球自转方向和时区的探究,其中,地球自转方向是本课的探究重点。教材的内容分成四个部分:

1、提出问题:谁先迎来黎明?

2、模拟实验: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就不相同?

3、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

4、认识世界时区图。第一部分直接让学生在中国行政地区图中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明确黎明迎来的时间与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开门见山。第二部分通过实验模拟观察各地迎来黎明的先后顺序,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会不同,很自然进入“地球自转方向究竟是怎样的” 探究。第三部分在地球自转方向的探究中,通过让学生建立相对运动概念,根据天体的周日视运动来认识地球的自转方向。第四部分希望学生能够关注到地球仪上的经线,并且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经线差来计算两地的时差。这实际上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地球自转方向及地球自转周期的知识来解决,是有一定难度的。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操作能力、采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所以在本课的学习上不会很吃力。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知道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2、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3、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4、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回忆生活经验和亲身体验,理解相对运动,并用来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

运动。

2、根据天体视运动的方向推导地球自转的方向。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知道因参照物的不同,对物体的运动需要从多角度去认识。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分析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教学难点:世界时区图的认识。

五、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地球仪一个、手电筒一个、科学记录单一份。教师准备:地球仪一个(大)、手电筒一个、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是老师第一次给大家上课,也是第一次与大家一起合作,为了能够对同学们有更多的了解,请同学们自我介绍并说说都喜欢什么,好吗?教师也自我介绍,喜欢旅游,去年暑假

老师去了这个城市,谁知道是我国的

哪个城市?课件出示两组 图片,引出北京和乌鲁木

齐两座城市。

(二),确认北京和乌鲁木齐的相对位置关系。

问:你们知道这两个城市分别在我国的什么位置吗?(课件出示)

我们可以通过地图来观察一下。(师:在地图上我们是怎样确定方向的?在地图上一般是左西右东,也就是说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面,乌鲁木齐在北京的西面。我们还可以在地球仪上找到这两个城市的位置。(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位置:北京在乌鲁木齐的右边或乌鲁木齐在北京的西边,并标注出来。

教师板书相对位置)

(三),引出课题。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在不停的自转,由此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那么在地球上的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北京和乌鲁木齐哪个城市会先迎来黎明呢?(板书:谁先迎来黎明)

乌鲁木齐的黎明 北京的黎明

2,问: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学生回答。(师:有的同学认为是北京先迎来黎明,有的同学认为是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3,问:要想知道谁先迎来黎明,除了知道它们的位置关系之外,还要知道什么?

(地球自转的方向)

4,教师介绍自西向东(逆时针)和自东向西(顺时针)转动。

那到底是谁先迎来黎明呢?让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从实验中找找证据吧。

(四)、模拟实验: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

1,实验要求:

(1),四人一小组,组长负责管理实验器材,并汇报结果。(2)、分工合作,轮流进行实验操作。(课件出示下图)

2,补充强调: 师:什么模拟“地球”?(地球仪),什么模拟“太阳”?(手电筒),各小组先按照自西向东的方向(即逆时针方向)转动地球仪,在自转的过程中同学们注意观察,哪座城市先看见太阳,即代表这座城市先迎来黎明了,要在记录单一上及时记录好。再自东向西的方向(即顺时针方向)转动地球仪,同样在自转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哪座城市先看见太阳,即代表这座城市先迎来黎明了,要在记录单一

上及时记录好。

科学记录单

地球自西向东转,(选填:北京或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地球自东向西转,(选填:北京或乌鲁木齐)

先迎来黎明;

3、汇报:地球自西向东转,北京先迎来黎明;地球自东向西转,乌鲁木齐先迎

来黎明;

问:为什么会出现两种情况?

(地球的自转方向不同,人们迎来黎明的时间先 后就不同。)但是地球 自转的方向不可能有两 种,究竟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继续研究。

(五)、理解相对运动,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

问:你们从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可以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生举例说明。)

北半球水流形成的漩涡(成逆时针)太平洋上空 热带气旋云图(成逆时针)

为了帮助我们研究,我们先来回忆与感受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几种运动现象,(播

放自己拍摄的开车视频资料)

(1)乘在向前行驶的汽车上,看到外面的景物是怎样的运动的?

(2)、乘在向后倒退的汽车上,看到外面的景物是怎样运动的?

(播放自己拍摄的开车视频资料)

(3)、乘坐旋转木马,看到外面的景物是怎样运动的?(播放自己拍摄的视频

资料)

(4)、推想:乘上转椅,看到周围的景物是在顺时针旋转,你的转椅应该往哪个方向旋转?(可以让全体学生原地转圈。亲自感受体验。)

(5)、现在我们假想这是一把地球大转椅,我们每天看到太阳是怎样运动的,它的运动方向如何?(自

东向西),由此,你们推断地球的自转

方向是怎样的?(自西向东)

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你们知道地球的自转方向了吗?(在自转的地球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其实正是地球与它相对运动的结果。而地球自转的方向,正好与它自东向西运动的方向相反,是(自西向东)。所以,北京先迎来黎明。

(六)、认识时区及时差。

1、北京和乌鲁木齐迎来黎明的时间相差几小时呢?这个问题我们请世界时区图

来帮助我们解决。出示世界时区图。

2、介绍世界时区图:为什么世界时区图可以帮助我们算出各个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相差了多少呢?(地球在24小时内自转1周,在每1小时中,地球的一个条形带正对太阳,所以我们把地球分成24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一个小时。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位0度经线,这条经线所在的时区,叫0时区。而0时区往东我们叫东时区,一直叫东

一、东

二、东山、┅ ┅直到东十二区,0时区往西叫西时区,一直叫西

一、西

二、西

三、┅ ┅直到西十二区,因为地球是圆的,向东到东十二区与向西到西十二区刚好重叠在同一时区,因此也叫东西十二区。)3,让学生自学课本81页的内容,并完成课本上的问题。

4、北京和纽约日出时间相差几小时呢?(生观察时区图回答)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单元我们都在研究地球的运动,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收获,让我们

来整理一下。

地球形状: 球体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自转周期:24小时 七,板书设计:

谁先迎来黎明 一,相对位置关系:

乌鲁木齐(西)北京(东)

二,地球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或逆时针),北京先迎来黎明。

三,认识时区及时差:

地球分为24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时间就相差一小时。

八,课后反思: 《谁先迎来黎明》是《地球的运动》单元中的一课,这堂课教下来,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让学生循序渐进的解决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这点在这一课中很重要,因为本课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分步骤进行,让学生一步步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科学概念,是新课程科学教学理念体现的典型一课。本课主要是解决两个问题:

一、确定不同地区的位置关系,二、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第一个问题较简单,学生已经会在地图上确定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因此就能够确定相对位置关系了。确定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这节课的重点,我在处理这一教学环节时,没有急于引用教材,而是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可以推断地球的自转方向,让学生自主探究,取得了很好的预设效果。再用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明白相对运动这个概念,通过观察地球以外天体的运动方向来反推地球的自转方向,突破了重难点。最后让他们以自学世界时区图的形式,小组合作,完成我布置的自学要求。在自学过程中的收获,相信要比老师教给他们的,印象要深刻的多。北京和乌鲁木齐日出时间相差几个小时的计算,让学生自己讲出办法,学生讲的非常好,有了一定的方法,就能解决很多类似的问题。北京和纽约、北京和巴黎日出时间相

差多少个小时就很容易解决。

科学包含的知识是非常丰富的,生物、地理、物理、化学等都有涉及,课外知

识的积累也是比较重要的。

在这堂课中,我感觉到学生的地理知识还是比较缺少的,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了一些不自信,回答问题时,积极性不是很高。课后,我问他们原因,他们说,怕说出来,万一错了在其他同学和听课老师面前会出丑,这是他们所顾忌的,看来平时活跃的学生在某些时候也会变的比较沉默,这是我没有想到的,鉴于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当举手少的时候,我会提示:“是不是有很多同学还在思考呢?”引起他们的注意,也会点没有举手的同学的名字,让其回答问题,尽量不点重复的学生。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我的评价语有些单一,有待进一步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要点与难点 篇7

本工程是某非洲国家的外交部大楼,是中国政府重点援外工程项目,地处该国首都,占地2万m2,工程总投资1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1万余m2,总高度22.5m。大楼为五层智能办公建筑,消防控制室、保安监控室、空调自控室等设在大楼1层;电话及电脑设备间设在大楼2层。变配电房、发电机房、水泵房、冷冻机房等设在大楼东侧的附属设备用房内。

为满足外方的使用要求,实现大楼智能化办公和管理,本工程设置综合布线系统。该系统主要支持电话通信和计算机通信,系统组网要求具备较好的兼容性、开放性和灵活性。

2 设计要点

本工程电话语音及电脑数据系统构成综合布线系统,该系统由工作区子系统、配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及设备间子系统等组成。

根据外方实际需求,全楼共设有语音信息点276个(其中1层42个,2层76个,3层97个,4层61个);数据信息点276个(其中1层42个,2层76个,3层97个,4层61个),信息点总计552个。系统按增强型配置,其设计要点如下:

(1)每个工作区(10m2)设置2个信息点(1个双孔信息插座),任一信息点均可提供语音和高速数据应用。

(2)每个工作区的水平配线采用2条4对六类非屏蔽双绞线。

(3)每个工作区的语音干线电缆采用三类大对数(100对)铜缆、数据干线电缆采用六类4对非屏蔽双绞电缆。

(4)水平配线,先沿走道吊顶内的弱电金属线槽(GXC-65)敷设,后分别穿钢管(φ20)沿吊顶和墙体暗敷至各双孔信息插座;垂直干线,沿弱电竖井内的弱电金属线槽(200×100)敷设。

(5)主配线架(MDF)设在系统设备间内,楼层配线架(IDF)设在各层弱电竖井间内。主配线架端接语音和数据干线电缆,管理全楼各信息点,层配线架管理本层各信息点。

(6)电话、电脑主机房设备间设在大楼2层,内设程控数字用户电话交换机、计算机主机、网络交叉连接设备等。

(7)网络拓扑结构形式采用两级星形,以实现整个系统在连接、配置上的灵活性。系统内部形成局域网,对外可接入Internet(因特网)。

3 网络拓扑结构

本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形式采用两级星形,其结构特点是:由一个中心主节点(主配线架)向外辐射延伸到各从节点(楼层配线架),再由从节点(楼层配线架)向外辐射延伸到各目标节点(信息插座)。由于每一条链路(相邻节点间的连接线路)均与其它线路相对独立,所以布线系统设计是一种模块化的设计。主节点采用集中式访问控制方式,它可与各从节点直接通信,而从节点之间必须经过主节点转接才能通信。因此,主节点的信息处理量大,对控制设备要求高,而从节点的信息处理负担相对较小。

这种星形拓扑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维护管理容易。由于星形拓扑结构的所有信息通信都要经过中心主节点来支配,所以维护管理比较容易。

(2)重新配置灵活。在楼层配线架上,可以移动、增加或拆除任何一个信息插座所连接的终端设备,而不影响其它终端设备。因此配置灵活、操作方便、适应性强。

(3)故障易于检测和隔离。由于各信息点都直接连接到楼层配线架,所以故障容易检测和隔离,可很方便地将有故障的信息点从系统中隔离。时系统依赖于中心主节点,若中心处理系统发生故障,将造成全网瘫痪,故要求中心信息处理设备的可靠性和冗余度都很高。

(4)网络平均延时小。因终端设备到中心处理机有直接通路,故网络平均延时小。

(5)利于结构化布线。模块化的系统设计为结构化布线提供了便利条件。

当然,星形拓扑结构存在线缆较长、安装量大的缺点。同时系统依赖于中心主节点,若中心处理系统发生故障,将造成全网瘫痪,故要求中心信息处理设备的可靠性和冗余度都很高。

随着帧中继与信元交换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子元器件制造工艺的不断提高,以Hub(集线器)或Switch(交换机)为代表的网络中心处理系统的可靠性越来越高,因此综合布线系统主要采用星形拓扑结构。

系统网络拓扑结构见图1。

4自适应网络交换机的应用

为实现设计要求,并保证系统具有高可靠性、高稳定性,本设计采用了3COM公司具备创新技术的Super Stack 3 Switch 4400交换机作为主交换机。这是一款可网管、可感知应用(Application-aware)(第4层)的线速可堆叠(可堆叠8台)、可进行VLAN(虚拟局域网)划分定义的24口10M/100Mbps自适应快速智能以太网交换设备。该设备具有千兆光纤模块或千兆铜缆模块及堆叠的插槽,可根据未来发展需要,增加千兆光纤模块或千兆铜缆模块、堆叠模块套件,极易快速实现升级。

设计采用3COM公司推出的S u p e r S t a c k 3Switch 4226T 26端口交换机作为层交换机,以接入各层信息点。该交换机具有24个10M/100Mbps自适应端口加2个1 0 M/1 0 0 M/1000M bps自适应端口,其性能简介如下:

(1)灵活性。两个内置千兆端口提供简便的千兆铜介质连接,可提高连接的灵活性和堆叠能力。

(2)弹性。支持快速生成树协议、链路集合(用于千兆端口)和冗余电源,可实现不间断运行。

(3)高速率。转发速率高达660万/s个数据包(26端口)。

(4)管理简便。3COM Network Supervisor可配置、映射和监控系统,并提供定制报警和报告。

可见,该款交换机同样具有与上级主交换机极易快速实现升级的能力。

考虑网络系统余量不低于10%,另加3台3COM16794(8口)10M/100Mbps自适应交换机以增加系统冗余度。

5交换机、配线架的选配

5.1主配线架MDF及2层配线架2IDF

主机房的主交换机与各层交换机有15根4对线相联,故主交换机采用1台3COM 4400型10M/100Mbps自适应交换机,主数据配线架选用1台AVAYA24口即可;主交换机冗余8口,冗余率50%。

2层配线架2 IDF共152个信息点,按设计要求分为76个数据点及76个语音点。用3台3COM4200及2台8口10M/100Mbps自适应交换机,共有89口可用数据出口,冗余1 3口,冗余率1 7%。采用AVAYA48×3+24×1共168口配线架。信息点冗余16口,冗余率10.5%。因2层2 IDF与主机房MDF极近,因此其语音及数据设备全部放入2层主机房2m高主机柜内。

5.2 1层配线架1IDF

1层共84个信息点,按设计要求分为42个数据点及42个语音点;采用2台3 C O M 4 2 0 0型10M/100Mbps自适应交换机,共有50口可用数据出口,冗余8口,冗余率19%;采用AVAYA48×2共96口配线架,信息点冗余12口,冗余率14.3%。放入1层1.6m高机柜内。

5.3 3层配线架3IDF

3层共194个信息点,按设计要求分为97个数据点及97个语音点;采用4台3COM4200型及1台8口10M/100Mbps自适应交换机,共有107口可用数据出口,冗余10台,冗余率10.3%。采用AVAYA48×4+24×1口共216口配线架,信息点冗余22口,冗余率11.3%。放入3层1.6m高机柜内。

5.4 4层配线架4IDF

4 层共122个信息点,按设计要求分为61个数据点及61个语音点。采用3台3COM4200型10M/100Mbps自适应交换机,共有75口可用数据出口,冗余14口,冗余率23%。采用AVAYA48×3口共144口配线架,信息点冗余22口,冗余率18%。放入4层1.6m高机柜内。

自适应网络交换机的配置见图1;语音及数据配线架配置见图2。

6 程控交换机及中继线

程控电话交换机选用沪光SW2000型400门数字程控用户电话交换机,要求有32路中继接入及368门分机电话,配置主机箱一台,包括:主机板、分机控制板、23块用户板(可实现接入368门分机电话)、4块中继板(可实现32路中继接入)、计费及管理控制软件。

另考虑其高可靠性,增设一套电脑及12V 65A·h蓄电池4节,以满足日常管理及市电断电时继续使用的要求。

由当地电信公司引来100条外线(含32条中继线),其中68条外线为直拨,不需经过程控电话交换机,直接接入大楼重要的指定场所。另外32路中继线直接接100对AVAYA语音配线架,并接入程控电话交换机环路中继板。368路分机线由交换机用户板引出经400对AVAYA语音配线架,按设计的分区要求,由CAT3(三类)100对大对数电缆接入相对应楼层AVAYA语音配线架,再经CAT6(六类)UTP双绞线接入各终端信息模块。

系统主要设备材料清单,见表1。

7 系统供电、接地及防火要求

7.1供电要求

本设计由大楼变配电所的低压配电柜专门供给综合布线系统二路独立电源,一用一备,在电话及电脑主机房设备间内设置双电源切换专用盘。供交换机用的交流220V电源线应单独穿管敷设,不能与语音及数据信号线共管或共线槽敷设。

7.2接地及防火要求

综合布线系统的接地,设计采用联合接地方式,即与电源中性线工作接地、电气保护接地、防雷接地等共用基础钢筋作接地装置,要求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Ω,否则应增设人工接地体。设计中另在主机房内设置专用接地端子板,用专用接地干线引至接地体;主机房设备的专用接地线选用BV-4.0mm2铜芯线,并采用一点接地方式,以防止低频干扰和交流杂波干扰。布线用的金属线槽或钢管应保持连续的电气连接,并应在两端有良好的接地;电缆引入大楼时,其金属护套应有良好的接地,并采用气体放电管保护器作过压保护,采用能够自复的保护器作过流保护。系统布线采用LSHF-FR低烟无卤阻燃型电缆,以达到防火要求。E

摘要:本文结合某援外智能大楼实例,对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要点、网络结构特点、自适应网络交换机的应用、配线架的选配、系统供电、接地及防火要求等设计难点,作了较全面的归纳总结和较具体的分析论述,旨在对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起到借鉴作用。

论电力系统配电线路设计要点 篇8

[关键词]电力;配电线路;设计

一、配电线路设计的流程

配电线路设计,从接受设计任务开始,直至提供完整的设计资料。其流程一般依次如下:接受设计任务,确定线路的起点终点和电压等级,选择导线类型,掌握地形图并规划线路路径,规划设计路径图,根据气象材料及路径确定导线截面积、档距、转角及杆塔类型,列出材料清单、编制工程预算,技术经济对比确定最佳方案,报批并形成最终设计材料。配电线路的设计应严格遵守此流程,具体的设计中,关键问题主要体现在导线类型选择、路径选择、导线面积与杆塔的选择、技术性与经济性对比等环节。

二、配电线路设计的要点

1.配电变压器容量的选择。 选择好配电变压器的容量,对变压器的安全经济运行、适应用户生产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选择变压器容量时应全面进行考虑。

2.变压器安装位置的选择。 变压器最佳安装位置是指变压器安装在这个位置上时,能保证低压电压质量、减少线损、安全运行、降低工程投资、施工方便及不影响市容。因此,变压器安装位置的选定应根据实际地形和用户密布点,并遵循以下要求:①变压器及其高低压线路须避开易爆、易燃、污秽严重及地势低洼地带,并对易爆、易燃场所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②高、低压线路不应跨越建筑物、构筑物、游泳池等;③高压进线、低压出线方便;④便于施工和运行维护;⑤按“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原则考虑。2.1导线类型的选择配电线路的导线类型可分为架空输电线路与电缆线路,由于架空输电线路应用较为普遍,因此要特别注意电缆线路的特点。相比于架空线路,电缆敷设线路的优点是无需使用杆塔、占地少,故障少,受运行环境影响小,其缺点是结构相对复杂、施工周期长、建设费用高、对施工技术要求高、检修维护复杂、输送能力和扩展能力相对较差。电缆线路一般应用在架空线路走廊建设或征地不便、对建设价格不敏感、距离较短、前期预留了电缆敷设通道的地区。输电线路的绝缘性能配合,最低应当满足线路在工频运行电压、操作过电压和雷电过电压等各种长期或短暂故障条件下安全可靠的运行。

3.线路路径选择 。线路的路径应与线路类型的选择综合考虑,尤其是对于电缆敷设线路,应特别注意路径中有无河沟、道路等不利于电缆敷设施工或者电缆运行安全的障碍。架空线路的路径选择相对自由,几乎能适应各种自然与社会条件,但需要考虑杆塔的布置、线路走廊的征地、与建筑的安全距离、周围居民架设线路的意见等社会问题。应当尽量避免穿越耕地、民居,尽量沿公路、桥梁进行布置,可以有效的减少社会问题。

4.导线截面积的确定。输电线路的导线截面,关系到输送能力、输送安全、过负荷能力、线路重量、杆塔受力等诸多问题,不能仅依靠满足电能输送量来选择。建议根据配电网络及预定的电压等级,参考经济电流密度进行选择。也可以根据线路预订的最大输送容量,结合不同类型导线的材料与结构进行电气性能和机械特性等比选,以年费用最小作为指标,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性能的比较后确定。除经济性的考虑,输电线路的导线截面还要考虑技术性能与安全性能。例如,不同材质的导线在不同的温度、载流量下的性能有所差异。根据设计规范,验算导线允许的最大载流量时,允许温度宜按下列规定取值:钢芯铝绞线和钢芯铝合金绞线宜采用+70℃,必要时可采用+80℃;大跨越宜采用+90℃;钢芯铝包钢绞线和铝包钢绞线可采用+80℃,大跨越可采用+100℃,或经试验决定;镀锌钢绞线可采用+125℃。

5.杆塔的选择。杆塔的选择主要是考虑承受的拉力、压力、线路的弧垂应力与不同电压等级等,杆塔类型宜符合,常用的杆塔按其受力性质,可分为悬垂型和耐张型杆塔。其中悬垂型杆塔主要是考虑垂直受力,可细分为悬垂直线杆塔与悬垂转角杆塔;而耐张型的杆塔又可分为耐张直线杆塔、耐张转角杆塔和终端杆塔。杆塔按其回路数,应分为单回路、双回路和多回路杆塔。杆塔外形的选择与构件布置应根据导线和地线排列方式,以结构简单、受力均衡、传力明确、外形美观为原则进行规划。对不同类型杆塔的选用,同时需要结合占地所需范围、杆塔的材质、运行维护方便、施工便利、制造工艺等因素进行优化选择,优先选取技术先进并且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考虑到普遍应用的配电线路为在平原和丘陵等地,尤其是在选择路径的基础上,故架空线路的走廊一般为便于运输和施工的非农田和非繁华地段。因此可因地制宜地优先采用拉线杆塔和钢筋混凝土杆,以降低费用和增加施工的便利。对于山区等不便于施工的线路杆塔,应依据地形特点,配合不等高的基础,采用全方位长短腿结构形式,这类杆塔的数量不宜太多,应特别注意杆塔的稳固性与受力的合理性。2.5技术性与经济性对比线路设计中的技术性与经济性对比应当贯彻设计的始终,从线路类型的选择与走廊、杆塔的选择以及建设、长期维护费用和扩展的便利、输送容量及远期规划等方面综合考虑。在经济性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技术先进的方案。当前线路建设往往是与电网、变电站的建设同时进行,部分配电线路由于是专门为厂矿、企事业单位专门加设,故推荐的作法是将两种或多种方案的经济性做出预案,由总体规划部门或收益单位参考决定。

6.防雷措施。配电变压器、开关设备的防雷装置应选用金属氧化锌避雷器YWS,以免雷电冲击波沿高压线路侵入变压器和设备,低压侧中性线安装低压氧化锌避雷器以防高压窜入低压出线。起联络作用的柱上开关两侧均应安装防雷装置。高、低压避雷器的接地端与铁件,低压侧中性点及变压器金属外壳应分别接在同一接地装置上。100kVA以下配变的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100kVA及以上配变的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7.线路设计中的新技术 。近年来,由于负荷密集程度的增加,部分地区新建了20kV配电网络,或将原有的10kV配电线路升级改造为20kV,虽然这一电压等级符合我国的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但由于应用较少,故当地一般不存在已有工程可以提供借鉴,这时就需要设计人员向已建设的地区和设计人员借鉴经验,并结合本地区实际进行改造创新。

三、结语

总之,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应加快配电网络结构的优化设计,适应城市发展规律及未来规划需求,对配电线路进行科学设计,逐步提高配电网供电质量,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崽,崔文生.对配电线路设计的探讨[J].广东科技,2010(9):106-109.

[2]杨凯.电力配电线路设计与应用分析[J].科技风,2011,21:119.

工业设计教学模式探索(一)要点 篇9

内容摘要:工业设计教育的革新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从工业设计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结合社会需求进行新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文章通过对我国目前工业设计教育现存问题的分析,论述了工业设计多元化、多学科综合发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并研究探索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工业设计人才的教学模式。

关 键 词:工业设计 教学模式 社会需求 综合发展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全球国际竞争激烈的势态下,必须有适合国际新形势的设计才能够有自己的立足点,这需要有全新的设计教育来支撑。目前三段式的教学形式已较难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的创新设计人才。因此,工业设计教育的多元化、多学科的综合成为设计教育发展的趋势。设计教育必须因地制宜,因国情而立,因市场需求而发展,并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创新。

一、目前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工业设计在我国起步较晚,仍是一门新兴学科,虽然近些年一些综合大学、工科学校都相继开设了工业设计专业,且教育规模很大,但由于现代设计教育在我国的历史较短,设计教育的体制、体系还不大完善,所以,我国目前的设计教育大多还存在专业求多求全、专业划分太细、界限太清、各个孤立、专业间缺乏交流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这在一些工科院校中尤为突出,教学模式往往采取造型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设计三段式的教学形式。课程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不能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缺少综合技能的训练,学生没有掌握系统的设计方法和程序。所谓的基础课不能为专业设计提供依托,没有明确的提纲和标准,缺少融会贯通。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感到学生对以往所学知识不会综合运用,串不成线,对待课程有一种各个击破的感觉,学完了不再去想,在头脑中印象不够深刻,因此就更谈不上综合运用了。所以说,设计创造力必定是建立在一种高度综合性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之上的。

二、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1.厚基础、宽专业、模糊专业界限

随着时代的演变,知识结构和经济结构都在发生变化,设计的性质和内容也发生了转变,创新性、技术性的要求日益扩大,在变化了的社会需求面前,传统的工业设计教育已较难培养出所需人才,国家教委提出的“厚基础、宽专业、模糊专业界限、提倡素质教育”,正是基于此提出的。目的就是通过拓宽基础教育,培养适合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在设计中,笔者认为应开设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并在设计课程中贯彻多学科、多角度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实施启发、讨论式教学,形成真正的沟通、互动。另外,还可以参照国外一些院校的教学模式,如“导师制”“工作室制”等形式,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采用的就是工作室制。通过丰富灵活的训练课题,启发和引导学生创造性地理解艺术与设计的关系,注重学生整体熟知的培养和思维方式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全程设计与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培养正确的学习观

首先,加强自身素质和知识积累的学习是伴随一生的持续性学习,这种学习要与时俱进才会终身受益。学习方式也是多样化的,比如,实际案例的总结与思考、展演活动的交流、同学间心得体会的交流、专业培训课程的点拨等。只有这样的学习才能不断为设计师添加营养,把自己塑造成具有前瞻性眼光和国际化视野的资深设计师。

其次,应该提倡“只要是学习,就要积极主动完成”的学习态度,摒弃“挤牙膏”式的学习态度。要养成良好而积极的心态,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找准方向和定位,努力且持之以恒地实现下去。

3.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

上一篇:新春团拜会致词下一篇:师德标兵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