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楼设计要点

2024-08-15

教学楼设计要点(共10篇)

教学楼设计要点 篇1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中级)教学设计要点复习要点

教学设计要点

1、分析教学目标提示:

(1)教学目标表述要注意的问题:A.行为主体必须是学习者;B.须用教学活动的结果而不能用教学活动的过程或手段来描述;C.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具体的,动词所对应的行为或动作是可观察的;D.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重视学科特点。

(2)关于布卢姆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六个层次可能出现的题型是匹配题型或选择题型。参见样卷第3题。

(3)关于教学目标的“描述”,可能出现的题型是改错题型或选择题型。参见样卷第2题。应对此类题,关键要熟知教学目标的表述规则:

2、分析学习者特征 提示:

(1)关于“学习者特征的分析”。考场环境下,没有预知的学习者,分析其特征并不现实。所以,此类命题应更多地是相关概念的理解,或者是对不同学段学习者心理分析,多为选择题、匹配题。参见样卷第4题。

(2)关于学习者特征的分析,教材与考纲的表述角度有所不同,且教材表述也相对简略。建议备考以考纲为主。

3、选择教学策略 提示:

(1)考纲中对这一部分的要求是:了解教学策略的概念;评价给定教学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应用的有效性;根据给定的教学前期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2)“了解”二字意味着知道三种教学策略即可。

(3)“评价”则表明在检测“应用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方面可能出主观分析题。也就是判断是否有效,然后阐明理由。应答此类题,关键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者”的几个因素。

(4)“根据” 给定的教学前期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显然是“应用与设计”方面的检测,考试题型可能是选择题、匹配题、应用设计题。参见样卷中第6小题,即是选择题;第5小题,“设计导入阶段的教学活动”,显然是“应用设计题”。

4、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学习、个别化学习)。

5、根据教学需要选择适当的交流工具与学生、教师和他人进行交流。

6、根据一定的背景材料,设计一个研究性学习方案。

提示:在设计研究性方案时,要突出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环节或者主要构成要素,并注意区别授导型教学中的学生活动。

7、按照MiniQuest模板,填入空缺的某一两个要素的设计。

8、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形成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等的评价方案。提示:

在教学评价中,关键是通盘考虑,综合运用各种评价工具,以形成评价方案。可以考虑时间线评价方法及教育技术中级培训模块5作业中对主题单元各学习要素拟采用不同评价方法的评价设计。掌握常用评价工具的设计方法应以评价量规设计、档案袋设计、观察记录表设计为重点。

9、设计评价量规。提示:

设计评价量规应知晓量规的设计要素及设计流程,能根据评价对象及样例范式确定评价的指标和权重,并在评价指标的各等级上确定分值,在质性上作出详尽而准确的描述。可以参见模拟考盘“故事会口头表达评价量规设计”试题的要求

在考试说明、模拟考卷和培训教材中,关于评价量规的某些术语使用不太一致,例如,“评价指标”,有的称为“评价项目”,有的称为“评价要素”、“结构分量”,复习考试时注应意所用术语的实际含义。

10、设计电子档案袋。提示:

档案袋可以分为过程型、成果型、评价型等不同类型,无论哪种类型档案袋,都可以包含多种数字化形式的材料,如学习者的基本信息、学习任务描述与学习计划安排、收集的文档内容及理由、评价和反思文档等。电子学习档案袋设计不仅要求设计出文件夹结构,并能对其功能作出说明。可以参见模拟考盘“电子学习档案袋设计”试题的要求。

11、设计调查问卷。

12、设计访谈记录表。

13、设计观察记录表。提示:

观察记录表设计。需注意观察的内容、范围、仪器,设计记录表时要简明、科学、结构化,易于操作。可以参见模拟考盘“口算情况记录表”试题的要求。

教学楼设计要点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要点,分析,教学效果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学设计做得好,整个教学过程才能有效、周密、科学。因此,语文教师要紧扣课程改革要求,以素质教育目标为引领做好语文教学设计工作。

一、潜心研究教材,做到理解深刻、透彻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都是围绕教材而展开的。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设计中,要认真分析教材,吃透教材。在分析教材时,决不能仅围绕一篇课文进行,还要立足于一本教材、一个单元,然后再到一篇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编排的规律,了解不同单元训练的要点和难点,再从整册教材全局上进行前后联系,循序渐进、有效地推进教学。这样,才能保证教材分析全面透彻,每一个知识点的把握、每一项能力训练的完成才能更准确。教师在教材分析过程中,除了对照参考资料,更多的是对照目标要求换位思考,将自己当作学生来阅读教材,思考如何理解主要内容、如何把握文章层次、如何分析写作特色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教材,为接下来的教学方案制定夯实基础。

二、全面了解学生,提高教学针对效果

教学活动是一项交流活动,学生求知欲强,但学生语文学习基础如何、能力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进度的调整。所以,教师设计教学方案时不能忽视教学对象的状况。教师可以通过卷面检测,通过对平时作业的分析,通过日常观察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重点了解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语文能力训练情况、语文学习情感态度等。了解这些情况后,还要综合评估每一位学生的语文能力素养,按因材施教的原则分别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在日后的教学中,无论是教学目标的分层确定、教学措施的分类制定,还是教学考核、考查的科学安排,都有了可参考的翔实依据,增强了教学针对性。

三、对比筛选教学方法,坚持消化性吸收、运用

在语文教学设计中,教学方法的选择是重要环节。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任务的落实以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作为媒介。采取先进科学的方法,还是陈旧落后的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在教学设计中,首先,教师要立足课程改革要求,研究当前教改一线的各种经验、成果,要站在更高层次上运用拓展性思维了解他人的研究成果,从他人的成功经验中筛选出自己能够运用的好方法、好经验,进行消化性吸收,使其成为提升自身教学科学性的重要手段。其次,教师要善于从与他人的交流探讨中汲取营养,在各种研讨课、观摩课、教师沙龙、教学研讨活动中,细心搜集他人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往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师要善于博采众长、为己所用,从而为教学设计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四、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体现信息手段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多媒体与网络已成为各行各业广泛运用的载体,教学工作也是如此。近年来,多媒体教学设备走进了广大中小学课堂,为教师科学、有效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教师在语文教学设计中要充分兼顾这一点,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成为熟练运用信息手段的能手,而且要学会自主设计和制作教学课件。设计教学课件时,选择什么类型的信息媒体,制作哪些内容的教学课件,采取音乐播放的方式还是图像展示的方式,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逐一标注出来,并做好相应教学资料的搜集准备工作。一般情况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教学方案应当一脉相承,教师要根据自己设计的教学方案确定多媒体课件内容,对表现的形式、展示的信息量及运用的时机、频率等,都要进行充分研究,力争做到科学、高效地使用多媒体。

五、重视课外拓展延伸,丰富语文教学空间

语文教师要打破思维的局限性,教学设计不仅包括课堂教学环节,也应包括课前自主学习环节和课后拓展延伸环节。这里特别强调课外拓展延伸环节的设计。在课堂有限的40分钟内,无法全面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师可针对哪些知识点的教学不够透彻、哪些能力方面的训练需要加强,对课后巩固训练内容进行有效设计。主要包括布置书面性作业和能力性作业。除此,课外可以组织兴趣小组活动来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可安排学生到一些地方、借助一些时机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开展现场指导等。课外拓展活动,应当作为语文教学设计的一个单独的延伸环节,从活动目标要求、活动时间安排、活动组织形式、活动预期效果等方面进行周密设计,使其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更好地发挥对学生语文能力素养提升的促进作用。实践证明,重视课外拓展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六、结束语

总之,强化语文教学设计研究是保证语文教学高效开展的重要抓手。教师要潜心研究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状况,提高教学针对效果,筛选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并重视课外拓展延伸,丰富语文教学空间,从而为语文教学的成功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韩丽珺.创设诗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青海教育,2016(06).

信息化教学设计要点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化教学;教学设计

一、树立信息化教学理念,提高信息化能力和素养

充分认识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在士官院校教学双向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着力构建以教学观念现代化、教学内容专业化、教学过程信息化为特点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员对教學各环节中的教学资源信息处理能力,增强士官学员运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员、学员和教学管理人员要及时补充、更新信息化知识技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扩大教学信息交流的途径与范围,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和网络信息资源为学员学习提供的便捷条件;努力构建以学员学习为中心、以信息交流为平台、以提高学员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为目的的信息化学习模式,强化学员的探索式学习。

二、做好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员学习方式、教员教学方式和师生交流方式的发展变化,在综合把握现代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员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做好信息化教学设计不仅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关键,也决定着信息化教学的成败。在教学设计中,要全面分析教学要素,包括单元学习目标、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和方法、教学环境、学习效果评价以及教员教学风格等,目的是树立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士官人才培养质量。

1.学习目标分析。目的是通过对整门课程各教学单元的目标分析,确定每次课堂教学的学习主题。按新的学习目标分类方法,分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类,并要求目标的描述要用可测量的行为动词表达。

2.教学对象分析。即说明本课题对学员的知识、能力等智力因素方面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要求,以及学员是否已具备了本课题学习的要求。尤其是针对现阶段士官学员实际,要分析士官学员的文化基础、学习能力、认知结构;分析学员的学习兴趣、学习风格、学习动机、意志和性格。目的是设计适合学员能力与知识水平的学习问题,设计适合学员学习的情景与学习资源,设计适合学员个性特征的帮助与指导。

3.教学资源的设计。教学资源分为纸质、网络和媒体类型。信息化资源设计包括教学资源的编辑、选取及如何利用,是信息化教学投入时间和精力较多的方面。要积极探索有利于学员实践技能培养的信息化学习资源设计;要注意通过评估甄别,从种类繁多的信息资源中选择和收集适宜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并根据学员的基础和学习需求,对这些信息化资源作进一步的整理加工,制成网络课件、构成网络课程,通过电子教案将各教学资源链接起来;要丰富辅助性学习资源,满足教学需求。

4.学习情景设计。是根据学习目标、学习资源和教学实际,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员在这些情境中进行探究、发现,有助于学员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尤其强调运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增强仿真效果,使学习在贴近实战和岗位实践的情景下进行,让学员产生“身临其境”感觉,以减少知识与问题解决之间的差距,强调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避免将不同媒体教学资源简单机械地叠加利用。

5.教学活动过程设计。是为了支持和促进学员有效学习而安排学习环境中各个元素,构建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其中知识的内容特征、学员特征和教员的教学风格是决定教学活动过程选择的关键因素。设计时要考虑如何发挥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体现学员认知的主体作用;要充分考虑课程教学的导入、展开、总结评价三个环节。如设计以问题、案例或演练等形式通过多媒体手段导入课程。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设计要求可操作性强,讲授、示教、实验、模拟、练习、自学等方法选用要合理。鼓励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6.学习效果评价的设计。即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对学员学习效果如何进行评价的设计。要采用多元评价,重点围绕学员学习目标达成要求、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贡献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三、信息技术与教学要素融合,确保信息化教学的落实

信息技术与教学要素的融合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前提,也是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集中体现;信息技术与教员教学的融合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关键,教员要掌握信息化教育技术,并贯穿于课程教学之中;信息技术与学员学习的融合是信息化教学的重点,也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落脚点;教学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的融合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保证,可以促进教学信息化的开展。因此,要随着士官岗位任职要求、培养对象不同和学科专业发展,及时更新教学信息资源;加强教员、学员和管理人员信息化技术培养;加强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开放电子阅览室、信息检索室,为学员信息查询、学习提供便利;要扩充网络空间,延伸网络终端到学员宿舍、教员宿舍,便于教学双方在线交流,使学习资源向学习需求的流向畅通,使信息化教学落到实处,促进学员学习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 考 文 献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要点 篇4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中文名称:机械设计 2. 课程英文名称:Maching Design 3.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4. 总学时:80学时(其中理论74学时,实验6学时),另外课程设计3周 5. 总学分:5学分

二、本课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任务

机械设计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在机械类各专业教学计划中,它是主干课程。它起到由基础理论课向专业课过渡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

1.掌握通用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具有设计一般机械的

能力;

2.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了解国家当前的有关技术经济政策; 3.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 5.对机械设计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篇 机械设计总论 1.绪论(2学时)

机械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和学习方法。设计的内含与

程序。

重点介绍本课的内容,性质和任务,使学生明了本课程是在先修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理

论联系实际,研究通用零件的设计和计算问题。扼要介绍本课程的特点和相应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也应随时对学习方法作具体指导。扩展内容:机械设计国内外的发展概况。2.机械零件设计概述(1学时)

机械零件设计的一般步骤;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和计算准则;

机械制造中常用材料和选用原则(自学);机械零件的工艺性(自学);机械设计中的标准化

(自学)。

本章介绍机械零件设计的一般步骤,重点是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分析,计算准则。

3.机械零件的强度(6学时)

载荷与应力的分类;静应力下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自学);疲劳与疲劳曲线;材料的疲

劳极限线图;影响疲劳强度的因素;单向变应力下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双向变应力下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线性疲劳损伤积累理论—一迈内尔(Miner)定理;规律性非稳定

变应力下的安全系数;机械零件的接触疲劳强度。

要求掌握机械零件的强度概念和计算方法,其中以疲劳强度为重点。要求掌握变应力种

类,疲劳曲线,简化极限应力线图,稳定和非稳定变应力的强度计算,包括安全系数计算和

寿命估算。并了解表面强度的概念。非稳定变应力的强度计算是难点内容。第二篇 联接件设计 4.轴毂联接(2学时)键联接;花键联接

本章主要介绍机械设计中常用的键、花键联接。其中以平键联接的选用和强度计算为重

点。花键联接的强度计算着重介绍载荷分布不均概念。在介绍键的类型时,简单介绍无键联

接。

5.螺纹联接(8学时)

螺纹参数;螺纹联接的类型;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

单个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受拉螺栓联接;受剪的铰制孔用螺栓联接。螺栓组联接的受力分析:受轴向载荷的螺栓组联接;受横向载荷的螺栓组联接;受扭转

力矩的螺栓组联接;受翻转力短的螺栓组联接。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

螺旋传动的种类和应用。螺旋传动的设计计算(自学)。

螺纹联接是本课程重点内容之一。要求掌握螺纹联接的结构设计和计算。重点是螺纹连

接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难点是受轴向载荷和倾覆力矩的螺栓组的设计计算。对提高螺纹

联接的结构工艺措施等作一般介绍。

螺旋传动宜作为设计作业的题目,在作业的同时由学生自学完成。第三篇 传动件设计 6.带传动(8学时)

带传动的主要类型、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范围。

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弹性滑动和打滑;带传动的应力分析。带

传动的计算准则和单根v 带能传递的功率。V带传动设计步骤和参数选择。

V带传动结构设计:普通v 带v 带带轮设计;v 带传动的张紧装置。其它带传动介绍。

本章的重点是普通v 带传动的设计和参数选择。难点是弹性滑动。7.链传动(5学时)

链传动的特点和应用、链的类型。滚子链的结构和规格。滚子链链轮。链传动的运动特性:链传动的运动不均匀性;链传动的动载荷。链传动的失效形式及功率曲线图。

滚子链传动的设计计算;滚子链传动主要参数及其选择。链传动的布置,张紧装置和润滑。

本章主要介绍应用广泛的套简滚子链。重点内容是链传动的运动特性;滚子链传动的设

计计算和主要参数选择。8.齿轮传动(12学时)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齿轮传动的动载荷计算。

标准直齿圆往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轮齿的受力分析;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齿根弯

曲疲劳强度计算。设计参数选择及许用应力

标准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轮齿的受力分析;齿面接触强度计算;齿根弯曲疲

劳强度计算。

标准直齿圆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轮齿的受力分析;齿面接触强度计算;齿根弯曲疲

劳强度计算。

变位齿轮强度计算特点。

齿轮的结构设计。齿轮传动的润滑。

本章是重点章节之一。主要介绍最常用的渐开线齿轮传动的设计。重点内容是传动的失

效形式、受力分析、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接触疲劳强度和弯曲疲劳强度计算。对失效形式的

特点、发生的部位,失效机理和防止失效的措施要理解,对强度计算公式,应着重理解其理

论依据。各参数和系数的含义,影响强度和许用应力的因素等,并能正确选择参数和使用公

式。

对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和直齿圆锥齿轮传动,主要应掌握受力分析和计算特点。9.蜗杆传动(6学时)

蜗杆传动的特点和应用;蜗杯传动的类型。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计算准则及常用材料。圆柱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和计算载荷。

圆柱蚂杆传动的承载能力计算:蜗轮齿面接触强度计算;蜗轮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蜗杆轴的刚度计算。

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及热平衡计算。蜗杆和蜗轮的结构。

本章以圆柱阿基米德蜗杆传动的参数选择,受力分析,强度计算和热平衡计算为重点内

容。蜗杆和蜗轮的结构,润滑方法和效率等是蜗杆传动的基础知识,也应很好地掌握。

第四篇 轴系零部件设计 10.轴(6学时)

轴的用途与分类。轴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轴的材料及其选择。轴的结构设计。

轴的强度计算;按扭转强度条件计算;按弯、扭合成强度条件计算;按疲劳强度计算安

全系数。

轴的刚度计算。*轴的共振和临界转速的概念。

本章以阶梯轴的结构设计为重点内容。强度和刚度计算材料力学已讲过,本课结合工程

实际加以应用。关于轴的振动概念和计算方法只作一般性的了解。11.滚动轴承(6学时)

滚动轴承的结构、特点。滚动轴承的分类、特点及选择。滚动轴承的代号。滚动轴承内部载荷分布及失效分析。

滚动轴承寿命计算:滚动轴承名词术语;寿命计算公式;当量动载荷;向心角接触轴承

轴向力的计算。滚动轴承的静载荷计算。

滚动轴承组合的设计:轴承的固定、配合、预紧、调整和装析、润滑和密封。本章重点内容是: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和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由于滚动轴承已标准化,主

要能合理选用其标准型号和正确设计滚动轴承的组合结构。轴承的组合设计为难点。

12.滑动轴承(8学时)

滑动轴承的用途和结构类型。滑动轴承材料与轴瓦结构。滑动轴承的润滑。

非液体摩擦轴承的计算。流体动力润滑的基本理论—一雷诺方程。单油楔向心动压轴承设计计算。设计参数的选择。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单油楔向心滑动轴承的设计计算和参数选择。了解滑动轴承的材料,结构和润滑等基本知识。雷诺方程的推导及求解为难点内容,仅要求思路清楚。

13.联轴器和离合器(2学时)联轴器和离合器的类型和应用。

刚性联轴器和弹性联轴器的主要类型、特点和选择计算。离合器的主要类型、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简介(自学)。

本章重点是与专业有关的联轴器的工作原理、性能、结构特点和类型特点。其它联轴器

和离合器一般了解。第五篇 其它零(部)件设计 14.弹簧(2学时)

弹簧的功用、类型、特点和选用。弹簧的材料和许用应力。

圆柱形压缩(拉伸)螺旋弹簧的结构,基本参数,特性曲线,按强度和刚度的设计计算。

本章以圆柱形螺旋弹簧的设计计算为重点,主要内容包括工作原理、基本参数、特性曲

线、强度计算、刚度计算。其它类型的弹簧只要求一般了解。

四、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 实验内容:

1. 带传动滑动率和效率的测定(2学时); 2.齿轮效率的测定(2学时);

3.滑动轴承的油膜压力分布及特性曲线(2学时)。

通过实验环节,学生应对机械零件的实验基本方法和测试有所了解,获得实验操作的基

本训练,理解实验对完善计算方法,改变参数对零件工作的影响,评定设计等有重要意义。

实验要严格要求.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指导书,同一实验台上同时操作的人数不宜过多,以保证学生都能动手操作。

实验成绩应作为课程成绩的一部分。每个学生要做3个实验,共6学时。课程设计

设计能力培养要求包括下列内容:

1.能从机器功能要求出发,制订设计方案,合理选择传动机构和零件。2.能按机器的工作状况分析和计算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合理选择零件材料,正确计算 零件的工作能力和确定零件尺寸。3.能考虑制造工艺、使用维护、经济和安全等问题,对机器和零件进行结构设计。4.绘制机器或部件的装配图和零件图。5.编写技术文件。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课程设计.设计题目为一般机械装

置(如结构简单的机械、机械 传动装置、减速器等)设计工作量相当于以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为主体的机械传动装置为最。低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完成装配图一张,零件工作图 2 张。设计说明书约 6000—8000 字。课程设计完成后应每个学生进行答辩,成绩应单独记分。

五、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由学生的出席情况和作业两部分组成。

六、成绩评定 学生必须参加听课及其实验,独立完成课外习题和设计作业。每次作业要记载成绩,考 试前综合评定出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20%。学生未完成作业的 2/3 则不准许参加期末 考试。

七、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根据教学的需要,要适当安排习题课(讨论课),课外习题和设计作业。每个学生至少要 完成 1 个大型设计作业。每个作业的份量一般为装配图纸一张,设计说明书一份,约需 15~ 20 个课外学时。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在教学中,最好利用一些能说明问题的教具,实物模型 和 CAI 软件进行电化教学。组织学生参观陈列室。将 CAD 引入课程设计,逐步由手工绘图过度到电子图版。开展设计大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八、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1] 孙志礼主编《机械设计》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0 年 [2]《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东北大学出版

九、教学大纲的说明 本课程与其它有关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学习本课程时必须安排在下列课程之后进行: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工程材料及机械制

教学活动设计要点及要求 篇5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课程、内容等)和怎么教(组织、方法、传媒的使用等)进行设计。

二、教学活动设计的要点

(一)关注、了解教学对象

(二)解读、确立教学内容

(三)制订、关注目标落实

(四)选择、运用教学策略

(五)策划、拟订教学流程

(六)反思、进行自评调整

(一)关注了解教学对象

1、分析幼儿学习与发展特点。尤其关注幼儿最近发展区。

2、分析幼儿的兴趣及需要。

3、分析幼儿学习与发展水平的个体差异性。

(二)解读、确立教学内容

(一)如何选择教学内容?

1、以儿童的学习和发展需要为出发点,符合幼儿兴趣及当前经验并回归幼儿生活。

2、体现所选领域的基本特点和幼儿知识结构的思考。

3、对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

4、来源于低结构活动(游戏/操作),容易整合。

5、与目标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要删除。

(二)如何解读教材?

1、剥析教材内容所蕴涵的所选领域的教育价值。

2、确定重、难点。

3、教材处理富有创意,容量适中。

(三)教材选择的常见问题:

忽视幼儿年龄特点及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兴趣、需要等,内容忽难忽易。

(三)制订、关注目标落实

1、为什么要关注目标?

目标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整个教学设计的起始环节,它规定了教育活动预期所要获得的某种效果,因而目标教学设计中目标的制订非常重要。

2、如何制订目标?

1)目标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当前认知发展水平。

2)目标要体现所选领域的基本特点、教育目标、学习目标、情绪目标和层级。

3)目标要具体明确、语言精炼,避免繁琐和笼统。

4)目标的指向性要统一。

制定目标要统一指向,必须固定从幼儿(或教师)作为行为发出的主体,最好指向幼儿。

3、当前目标制订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1)目标针对性不强,表述过于宽泛,以长效目标代替具体活动目标,活动的落脚点不明确。

2)以“写过程”代替“写目标”,目标缺乏价值定位。

3)目标陈述混乱,缺乏整体的思考。

4)目标挑战性不足。

(四)选择、运用教学策略

1、什么是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它包括教学组织形式、教法、学法、环境材料及情景设计、关键提问设计、多媒体运用等。教学组织形式:集体、小组、个别。集体教学:是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以同样方式与速度学习同样内容的组织形式。

2、如何选择教学策略?

1)突破全班活动一统天下的局面,增加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的机会。

2)突破传统教法、学法,通过环境支持、情景创设、材料操作、游戏扮演、导入设计、多媒体运、直观教学具等,从直接传授为主转向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发现为主。

3)活动过程关注幼儿情绪情感体验,凸显操作性、游戏性、趣味性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重视关键提问的巧设,以开放性问题为主,指向幼儿操作、探索与思考,引发幼儿自由表达、发现与创造。

幼儿学习方式的表现

• 动作模仿、听赏感知 • 实践操作、观察发现 • 小组探索、讨论汇总 • 阅读理解、想象表现 • 互助协作、提问质疑 • 记录交流、合作分享……

——关注:学习方式多样性、差异性

体现:“关注差异,以学定教” 关键提问的巧设

1)提问要清晰、简短,要与教学目标匹配。

讲简单句,长串提问容易混淆幼儿视听,使幼儿找不到这句话的重点所在,从而导致幼儿答非所问。

2)顺应幼儿学习特点,忌专业和深奥,让幼儿听得懂。3)避免单调重复,多角度变换提问方式。

大问题后紧跟辅助性小提问或追问性提问。提问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提问的主体:

重教师话语霸权,轻师幼双向对话。

2、提问的内容:

重知识掌握,轻能力培养和情感交流。

3、提问的重要目的之一:

常规的维护。

4、提问的时效:

无效提问/满堂问(你喜欢……吗?)

5、教师对幼儿回答的反馈:

方式单一,缺乏追问。

(五)策划、拟订教学流程

1、什么是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即教学环节,包括对环节递进/时间分配/组织形式/导入设计/师生互动等进行“战略部署”,即系统展开教学过程,把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进行合理链接,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2、如何拟订教学流程?

1)应与活动目标相匹配,环节架构层次分明,思 路清晰,整体设计,分解目标,建构重点环节,有序推进。

2)各环节时间分配合理,衔接自然流畅,过渡无痕。3)组织形式巧思,引人入胜。

4)导入自然、新颖,结束环节有分享和回味。

5)对可能出现的课堂突发事件处理方案。

教学流程设计四关注:

1、关注环节中多元目标的落实体现。

2、关注环节中教学内容的层层递进。

3、关注环节中教学提问的适宜有效。

4、关注环节的过渡衔接与时间分配。

(六)反思、进行自评调整

1、什么是反思?

是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

2、反思的目的:

在对自身教学活动进行回顾和梳理的过程中,教师能科学、理性地审视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成与败,肯定成功之处,否定、修正和完善不足之处。在不断的反思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态度、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3、教学反思容易出现的问题:

1)反思不准:反思过于宽泛,找不准问题的关键。

2)反思不深:反思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刻剖析问题的根源。

4、如何反思?

课前:对教学设计的自我分析、对照

教学目标是否在过程中落实?

设计中是否体现幼儿主体性?

教学设计最精彩点是什么?

教学中有没有新的生长点?是否预设过多过满?

教学中细节问题(教学具操作)是否处理得当?

……

课后:对学习效果的评析

幼儿学习得轻松、快乐的直接反应?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在哪里?

活动设计中如何调整?如何改进? ……

5、如何写反思记录?

1)记亮点。

教师应善于挖掘亮点,将每一次在教学上的“得意”之作及时地记录下来、并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和提升,便于今后在其他教学中参考使用。

2)记败笔。

应及时地把这些教学过程中的“败笔”作为“教训”记录下来,并进行认真地剖析、思考和修正,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3)记偶得。

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性事件的产生,教师往往会产生一些突发灵感。教学设计的要点(小结)

(一)关注、了解教学对象

(二)解读、确立教学内容

(三)制订、关注目标落实

(四)选择、运用教学策略

(五)策划、拟订教学流程

(六)反思、进行自评调整 好的教学设计必须做到:

1、目标的制定——准

2、教材的选择——巧

3、策略的运用——效

4、程序的设计——细

5、问题的提出——妙

教学设计并没有现成和完美的,它需要我们投入时间、精力、耐心等,让其慢慢成长显露。所以,无论对孩子,还是教师,急功近利会欲速则不达。

——上海特级教师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要点 篇6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的设计是教师的主要工作,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是把握教材,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对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学习情境、评价指导及整个教学过程所作的整体系统化策划和具体安排,以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实现在可能条件下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关键词: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材的把握

教学设计是当前教学理论和实践共同关注的领域,也是一门新兴的具有技术特性的科学。我们知道所谓教学设计,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对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学习情境、评价指导及整个教学过程所作的整体系统化策划和具体安排,以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实现在可能条件下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课堂教学设计,在这里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所进行的设计。从设计范围来看,它包括对一个学习单元的教学设计,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也包括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情境的设计;从教学设计的特点来看既包括课前进行的教学设计(或称预设性教学设计,相当于备课),也包括课中进行的教学设计。

一、课堂教学设计以把握教材为关键

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是把握教材,这是共识。把握教材,就小学数学教材而言,就是要抓住教材的本质,即掌握教材的知识点、生长点、重点、难点、关键和延伸点,知道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把握教材,必须认真阅读、仔细研究教材的一字一句,包括教材的每道习题和每幅插图,必须努力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包括与教材配套的指导书和参考书的分析和建议。

把握教材,不是在教学时拘泥于教材照本宣科,而是为了驾驭教材和对教材的再创造,从而设计出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符合班级实际情况、符合教材教学要求的教学过程。教师应特别注意:

1、突出教学重点。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要防止只关注知识点和教学的形式,教师要在把握知识点的基础上抓准教学的重点,并且在设计中突出重点。一般而言,一堂课的知识点可以有几个,但重点只有一个。重点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应通过时间安排、过程设计来突出。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找规律”,重点在“找”而不是规律的应用,“解决问题的策略”重点在“感悟策略”而不是在解题。

2、关注练习设计。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要防止只关注例题的教学设计,不重视练习(包括试一试、想想做做、练一练)的教学设计。其实,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生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在精心设计例题教学的同时,应该精心设计练习,充分运用练习来达到教学目的。练习设计时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形式与本质的关系;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基本与发展的关系;记忆与理解的关系;解题与感悟的关系;个体与主体的关系;布置与批改的关系;双基与思想的关系。

二、课堂教学设计以熟悉学生为前提

课堂教学设计的前提是熟悉学生。熟悉学生主要是指熟悉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熟悉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方法。这里应该特别注意的是以下几点:

1、抓准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一般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来确定。难点,既要根据教学内容,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抓准教学难点是突破教学难点的前提,这既要靠钻研教材,又要靠教学经验的积累。但单纯的教学经验还不足以抓准教学难点,基于实践并引入教育、教学理论,通过实践经验和理性思考的相互结合才能抓准难点进而设计出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教学过程。

2、关注学习方法。课堂教学设计既要关注教师怎样教,也要关注学生怎样学,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教师除了知道由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方法外,还应提醒自己有时候关于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学习方法、策略方面的认识不一定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注意修正。

上面说的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时特别应该关注的几点。其实作为第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知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流程。开学前通读全册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总说明,了解本学期教学内容、教科书的主要特点、教学目标,制订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安排好课时。单元教学前通读单元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单元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了解本单元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材编排的主要特点及教学建议。

课堂教学设计前阅读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相关内容,做一做例题和所有的习题,列出知识点、生长点、重点、难点、关键和延伸点。设计例题教学过程,包括导入和新授;设计练习过程,包括尝试、巩固和发展练习。课堂教学设计后借助网络或其他手段搜集他人的相关设计资料,借鉴、修正或调整完善自己的设计。课堂教学中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课堂教学后的反思等等。

课堂教学的设计是教师的主要工作。这种工作的背后隐藏着教师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对学生、教材的把握,对目标、效率的追求,对经验、资料的积累,设计虽然以生成为目标,但并不等于生成。教师把设计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适时调整,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

教学楼设计要点 篇7

一、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 共分为三个层次:

(一) 第一层次

该层次主要是基本的商务知识、沟通技能和国际文化差异, 具体可以分为9个单元:初次见面与第一印象的建立;成功电话交流;一起工作;问题处理;国际商务旅行;各国风光、政治、文化、经济与社会;商务会议;市场营销;人生设计、找工作与应聘面试等。这些都是进行商务活动中必须要掌握的内容, 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中, 教师应该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并且进行适当拓展, 每个单元中包括3个教学步骤, 分别是:情景介绍与角色定位;知识 (文化知识、商务知识和语言知识) 与技能 (解决问题与沟通能力) 学习;实战演习 (解决问题或情景表演) 。在这些内容的学习中, 应该加强学生的情境体验, 设置合理的商务情境, 并且分配学生在这一情境中的角色, 让学生能够在这个情境中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情境中, 解决具体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讲授,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将真实的商务情景视频和音频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提高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效果;最后就是实战演习, 要给学生实践的机会, 深入掌握所学知识, 学会灵活运用。

(二) 第二层次

该层次中需要教授学生国际商务谈判知识和技能。众所周知, 在国际商务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谈判, 其具体有9个步骤:谈判前的准备;谈判开场;谈判议题和条款;陈述立场和观点;聆听并洞悉对方的立场和观点;征求对方的意见;有技巧地提出措施和解决争端、打破僵局、迫使对方妥协;签订协议;总结谈判。这9个单元中都包括谈判目的、文化背景、谈判策略、交流技巧、语言知识以及谈判演练这6个教学内容, 在讲授知识时, 主要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 将相关的视频、音频、资料等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观看结束后能够进行讨论、分析以及做出评价, 在这个过程中掌握谈判的知识以及技能。在学习文化背景以及谈判策略上, 教师可以根据视频中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 进行相应的讲解以及补充, 让学生知道文化背景的重要性, 也是决定谈判结果的重要因素, 让学生在谈判中能够先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 制定出相应的谈判策略, 这样才能成功进行谈判。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方面, 可以先从基本的谈判常用句式开始教起, 在教会学生常用句式、语言以及常用句型的基础上, 再逐渐进行拓展, 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教授谈判演练时需要采用模拟谈判、创新谈判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演练中运用和巩固所学知识, 包括技巧和语言, 另外要根据具体的文化背景, 选择相应的谈判风格和策略。

(三) 第三层次

这一层次主要教授学生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项目合作知识与技能。教学围绕国际贸易和国际项目合作进行, 将其以连续剧的方式分成9个步骤, 分设9个单元, 包括:贸易项目或合作投资项目确认;国际旅行到达或外商到达与迎接;商定贸易或合作洽谈日程;商务晚宴或招待会;贸易或合作洽谈;实地考察或实物查验;价格与支付条款、交货与索赔条款、投资与收益条款;签订贸易或合作协议;告别晚宴或庆祝会。因为是以连续剧的形式, 因此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中有剧本、语言技巧和角色扮演等内容, 让学生进行实践, 要全程使用英语。

这三个层次是不断递进的, 分别是基础部分、关键部分以及主体内容, 每个层次都具有密切联系, 让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教学方法

(一) 交际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实际上就是交际过程教学, 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 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 布置一项具体的任务, 让学生在组内学习、讨论中完成任务, 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有效地激发, 积极参与到讨论中, 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 提高了学生分析、讨论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模拟教学法

这一教学法主要是通过给学生展示当前国际商务沟通情景和案例, 让学生进行观看和模仿,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通过对内容的分析, 能够找出正确的案例, 进行有效的模仿和演绎,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创新。模拟以及创新的教学形式,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还可以有效解决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 启发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是教师将多样的实际案例展示给学生观看, 引发学生动脑思考, 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教学中,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和舞台, 让学生自由发挥, 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在这种和谐的学习环境中, 学生也会更愿意和教师交流, 能够客观评价其他学生的表现, 在这个过程中, 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了知识技能, 体验了过程, 掌握了方法,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 可以让学生发现学科学习的规律, 有效发现自己的不足, 并且及时练习和解决。

综上所述, 国际商务沟通人才需求在不断增多, 我国的对外交流也在不断拓展, 因此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地方, 需要发挥自己的作用, 做好教学设计, 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建平.案例教学法与商务英语教学[J].宁波大学学报, 2011 (10) .

教学楼设计要点 篇8

关键词:多媒体环境;平面设计;教学要点

一、传统平面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研究

(一)平面设计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理论根基不稳

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说,理论知识都是掌握学科能力的基础,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熟练,根基不稳,那么学生的实践能力自然会受到影响,平面设计专业也是如此,现在平面设计发展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原因就在于一些学生平面设计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在进行专业学习时教师的能力水平是一方面因素,学生自己的学习情况也是很主要的,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好的作品设计依赖于专业的知识做后盾。

(二)教师教学手段单一刻板,使学生能动性难以发挥

一些平面设计专业教师在教学手段上不重视开发和灵活教学,只是按照教材生搬硬套,不会根据学生特点组织教学,导致学生设计的作品模板化,设计内容很类似,设计方案的主题也很接近,缺乏创新意识和独特性,另外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和死板,只是教师单方向的传授知识,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三)难以适应现在网络教学的需要

现在已经是知识经济时代和网络时代,传统的平面设计教学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与现代的网络教学是格格不入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各行各业对于专业平面设计技术人才的需求更为强烈,很多大型网站需要专业的平面设计人才,还有很多电子商务集团也急需一些平面设计人才研发网络产品展示技术,网络的普及使人们对于平面设计是否吸引眼球,是否一鸣惊人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平面设计教育改革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势在必行。

二、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重要意义

平面设计是以美术、装饰、动画等为主要元素进行产品设计的方式,现在设计多元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原有的平面设计理念正逐渐被打破,网络环境下创新平面设计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是平面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做好平面设计教学有利于学生视觉感受力、空间创造力、动手设计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多元化的创造思维能力。平面设计还是一个理性知识与感性艺术品味结合在一起的学科,它强调创新和独特,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产品设计里,表达一种愿望或期待。

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平面设计也不例外,现在一些产品设计通过先进的设计软件,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一些独特的图案或标识来展现产品的特征;其次,网络资源十分丰富,看得多自然可以借鉴的设计方案就多,可以从看过的设计方案中寻找到灵感,进而设计出自己想要的产品设计;通过网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平面设计者可以有效沟通和交流,网上有很多设计论坛,当设计师缺乏灵感或创作主题时,可以将自己的困惑发表,会得到很多设计师的回应和建议。

三、多媒体网络环境中平面设计教学要点思考

(一)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加强教学

平面设计教师可以充分利多媒体资源,将教材上的图片、文字、音乐等信息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制作课件时也要讲究颜色搭配,字体搭配,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要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利用网络资源下载一些教学资料及视频,例如下载一些平面设计操作实录,放给学生观看,通过直观的感觉使学生掌握平面设计的技巧和方法,教师要从锻炼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发,来突出平面设计的特色。

(二)教师要加强技术软件的传授,使学生熟练掌握电子工具的操作

现在平面设计应用最广泛的软件有三种,分别是图像处理软件、图形设计软件和图文编辑软件,学生利用这三种软件通过计算机操作,实现图像、图形、文字等信息的编辑重组,制作出设计样板,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三种基础软件的操作教学,将每种软件的基础功能向学生讲解明白,同时为学生做好操作示范,然后让学生自主训练,加强熟练度,还要针对学过的操作实践进行考核,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三)创设教学情境,巩固教学效果

教学情境的运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这一手段适用于任何专业、任何科目,教师设计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习氛围变得轻松舒适,使学生消除紧张感,在从事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根据实际生活中学生经常看到的现象和事物,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分组,针对具体问题鼓励学生讨论,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更好地带入平面设计知识的讲解,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平面设计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四、结语

目前,网络成为人们获得信息最快最便捷的途径,也是整合各领域信息的有效载体,在平面设计中如何应用网络技术,如何加强多媒体环境下的平面设计教学是很多设计师们一直思索的问题,做好平面设计网络技术教学手段的应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平面设计综合能力和多元化创新思维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邓靓.网络媒体环境中如何构建基于互动的平面设计教学体系[J].美术教育研究,2015(20):46.

新时期网络课程教学设计要点分析 篇9

新时期网络课程教学设计要点分析

网络课程设计是课程开发的首要环节,优化的设计保证了课程的后续开发,提高了远程教学质量.网络课程设计是以一定指导思想、设计原则为基础,根据特定学习目标、学习对象、学习内容、环境条件等,对网络课程的呈现方式、内容、结构、界面等进行具体计划的`活动,该活动的目的是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

作 者:杨红刚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刊 名:商业经济英文刊名:BUSINESS ECONOMY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642.41关键词:网络教学 课程设计 要点分析

教学楼设计要点 篇10

工业设计中实践教学工作中经验的总结

Abstract:Program Comprehensive Design of Industrial Design is a Practical Teaching Process.It aims at that letting the student achieve mastery of the programs they learned in the 4 college years.It requires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engineering sensibility and Aesthetics Principles of the product model.The paper summarize the auther’s practice teaching experience in respect of selecting a subject, time spenting, grouping and task emphasis of the Program Comprehensive Design.Key words: Industrial Design, Program Comprehensive Design, Curriculum Innovation 摘 要:工业设计专业的综合设计是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其开设目的是使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将本科4年所学科目融会贯通,在设计中将工程意识与产品外观造型的美学原理完美结合。本文从专业综合设计的选题、时间安排、小组分配和设计任务侧重点这四个方面对四年来实践教学工作中的经验作了总结。

关键词:工业设计;专业综合设计;课程改革

引言

工业设计(Industrial Design,简称ID)又叫工业造型设计,是一门科学技术与美学艺术相互渗透、交叉和结合形成的、以现代化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相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历史,工业设计在我国刚刚兴起,近几年来国内各大高校纷纷设立了工业设计专业。我国加入 WTO 以后,工业设计将对我国在21世纪创造自己的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增强我国企业和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特别重要的意义[1]。

由于这一学科在我国起步较晚,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上,各高校普遍存在如教育体系不健全、学生综合能力欠缺、教学与实际需求脱节等诸多问题[2],而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学生毕业后综合能力欠缺。2004 年我系针对这一问题开设了《专业综合设计》这门课程。这是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开设目的就是使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将本科4 年所学课程知识融会贯通,将工程意识与产品外观造型的美学原理完美结合。该课程安排在学生毕业设计之前,它不仅要求学生综合运用一系列已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来解决具体工程实际问题,而且还使其在绘画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产品造型分析与设计能力、机械工程分析与设计能力等方面得到比较全面的训练,为进行毕业设计、求职乃至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直接参与了我校工业设计专业连续四届的专业综合设计的实践教学工作,以下从四个方面谈谈指导专业综合设计环节的经验,与专业同行交流,以促进该专业及学科的发展。

1.选题

工业设计专业主干学科为机械工程和艺术学,注重学生工程技术与艺术设计能力的综合培养。学生们虽然系统学习了基础外语、普通物理、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素描与速写、平面与立体构成、色彩构成、效果图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模型制作、产品造型设计等学位课程,但是这些课程都是独立完成教学的,从理论课到实践课基本上是纯机械方面的内容或纯艺术方面的内容,缺少真正能让学生把所学到的机械知识和美学原理相互结合的课程或训练。现代设计的先驱包豪斯认为教育的崇高理想就是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3]。

德国的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教学时间是3 年半,学生进校后要进行半年基础课训练,然后在车间学习各种实践技能,完成多个实际课题的设计制作。经过这样培养学生必然对各种机械原理在产品中的运用游刃有余。而国内由于师资、经济条件等诸多制约条件的存在,与国外工业设计专业的培养模式不同,大多数院校都采用的是机械工程科目与艺术学科目独立完成的培养模式。这样对于学生来说单独的科目虽然学习得更加系统,但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明显不足。这就导致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毕业设计时交给学生一个实际的设计课题,他们大多会觉得无从下手。无论是先期资料的采集、分析,还是后期展品设计报告书的制作。

针对上述情况,在2004年我校该专业第一次专业综合设计的选题上,我们几位指导教师考虑应该多让学生掌握一些机械设计原理在设计课题上的具体应用。所以选择了学生在上模型制作课时使用过的线锯切割机作为改良设计的课题。因为学生易于理解线锯切割机的机械原理,而且亲手操作过,对于现有的线锯切割机的缺陷比较了解。比如说在换装锯条时不易操作,切割方式只能进行直线推进、功能过于简单等。

为了考证选题是否合适,在综合设计开始前两周我们负责专业综合设计的老师一起完成了从方案讨论、机械原理确定直至电脑效果图的制作的整个过程。经过试做我们认为这个题目难度适中,适合作为学生训练课题。学生在完成这个改良课题的时候积极性很高而且完成情况也非常理想。所提出的设计方案基本解决了现有线锯切割机使用不便的问题,而且还针对模型制作工具提出了不少新的结构方案。学生最后完成的设计方案也得到院系领导的一致好评。

由于我校2005届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扩招为两个班,一个课题对于两个班的同学来说显得过于单一,设计方案的新颖性及多样性很难保证,而且抄袭现象也难以避免,这样就达不到让每一位同学都得到锻炼和提高的目的。所以在第二次选题时,在保留第一次的课题基础上又增加了油田的抽油机作为另一个可选题目。这样,一方面丰富了专业综合设计的课题,让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个相对比较感兴趣的题目,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突出我们石油大学的特色,与油田实际工程项目挂钩,以探索我校该专业的发展方向。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应该尽量多设置几个课题,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专业综合设计方案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可以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积极性。这一原则我们一直坚持至今。

近两年,我们发现工业设计的学生在就业面试时经常被问及关于产品材料、造价、营销成本估算等生产销售的具体相关内容。虽然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当中对这些知识都有涉猎,但是很少有把这些理论知识运用于产品设计当中的机会。因此,我们在今年的专业综合设计的选题上增加了消费产品方向的课题,比如说显示器、剃须刀等产品,使可选课题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上一篇:十年后500字作文下一篇: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们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