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论复习要点

2024-07-03

体育教学论复习要点(精选9篇)

体育教学论复习要点 篇1

体育教学论

一、基本概念

1.P209体育教材化?

2.P117体育教学模式?

3.P230体育教学设计?

4.P14体育教学目标?

5.P153体育教学内容?

6.P234体育教学计划?

7.P289体育教学评价?

8.P312体育教学环境?

二、基本知识点

1.P6构成体育教学的8个基本因素?

2.P53体育教学过程的层次?

3.P72发挥体育教师主导性的条件?

4.P117体育教学模式三个基本组成要素?

5.P313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的功能?

三.基本问题

1.P72、P75什么是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主体性有哪些条件?

2.P67什么是体育教师的主导性?它包括哪些内容?

3.P209简述体育教材化的具体意义?

4.P290简述体育教学评价的特点?

5.P90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的含义和依据是什么?贯彻该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6.P92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的含义和依据是什么?贯彻该原则有哪些基本要

求?

四.能力拓展

1.P44试述体育教学过程的性质及其客观规律?

2.P179、P194试述体育教学内容的特性及其改革与发展的课题?

3.谈谈你学习《体育教学论》后对体育教学工作的认识?

4.P336谈谈我国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中的问题及你的建议?

体育教学论复习要点 篇2

只有掌握了基本的概念、原理, 才能够为下一步分析问题、提高思想觉悟奠定基础。

在复习基础知识时, 首先, 要做到紧扣大纲要求, 根据教材内容, 按照知识点逐条进行梳理;其次, 在熟记这些概念、原理的基础上, 还要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精神实质, 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才能够达到熟练掌握、全面提高复习效率的目标;最后, 在梳理基础知识时, 教师可以帮学生建构知识树的结构, 将每一单元的重点列举出来, 形成一幅具有相互联系的图示, 这样学生在复习时按照这个梗概就能够对知识点有一个大致的把握, 记忆起来能更高效, 掌握起来也能够更全面。

例如, 在复习《拥护党的领导》一课时, 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比较多, 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 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 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重点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以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些知识点都是系统、连贯的,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根本出发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决定初级阶段宏伟目标分三步走, 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这样学生就能抓住主体框架, 清晰明了地记忆这些知识点。

二、深入剖析重点难点

面对众多知识点, 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实现有效复习, 是教师和学生的关注所在。在系统梳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教师应将教材中最重要、与社会现实联系最为紧密的知识点单列出来进行重点复习。教师应将其深入剖析, 帮助学生将复杂的知识点分解成由几个层次组成的知识, 这样一来, 学生在记忆时就减轻了难度, 能够真正理解这些知识, 在做题时也能够运用教师在复习时教的方法逐层分析, 获得高分。

例如, 在复习《融入民族文化》时, 要求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懂得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自觉践行中华民族精神。在记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时, 教师可以结合现实中的事件, 选取那些能代表民族精神的重大事件进行举例分析, 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在这些事件背后, 蕴含着怎样的民族精神。如, 面对自然灾难 (地震、冰冻、旱灾等) , 透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 学生可以看到全国群众都在积极参与抗震救灾, 帮助受灾群众建设新居, 让灾区人们过上好日子, 这都反映出我们中华民族热爱祖国、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将这一知识点联系实际生活事件进行了剖析, 更深刻地认识到民族精神的内涵, 并自觉担负起弘扬民族精神的责任。

三、重视对综合题的练习

要想在复习中取得好的复习效果, 仅仅靠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记忆是不够的, 再好的复习方法都只是增强记忆, 让学生深入地理解知识点的内涵。在此基础上, 重视对综合题的练习, 让学生在做题中, 运用学到的知识解答问题,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同时也增进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便在考试中能够沉着、冷静, 取得优异的成绩。在选择综合分析时, 教师可以紧扣社会上新近出现的事件, 让学生面对自己熟悉的问题, 运用书本知识进行解答。

在《融入民族文化》一课中, 大家感受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后, 面对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一好消息, 教师可以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提问:为了更好地保护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 你有什么的好的建议?问题一提出, 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讨论, 从制定相关政策、法规, 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 发挥媒体作用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可行性很高的建议, 通过这种方式, 知识被具体化为一个全民关注的问题加以讨论, 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 获得了很好的复习效果。

论初中数学的复习教学 篇3

关键词:掌握情况;知识结构;复习教学

初中数学的复习教学是数学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弥补学生在过去学习中的知识流失部分,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可以熟练地掌握知识,进而快速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知识体系,通过复习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一、了解初中学生学习知识后的掌握情况

教师要进行初中数学的复习教学,首先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开展教学。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回想、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疑惑,了解他们当时思考问题的思路有哪些不足,找出解决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阶段遇到的问题产生畏惧心理,而不敢去回顾,进而引导学生主动复习,巩固知识。

二、教师梳理初中数学知识结构,书写复习教学教案

教师要想积极地引导学生做好复习,必须先要对所学的初中数学知识进行归类划分,编写复习教案,将知识条理化,使初中数学的复习脉络清晰,这可以在复习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明白知识的主次划分,易抓重点,提高复习效率。

三、开展初中数学的复习教学

教师对学生展开初中数学的复习教学,不是以往简单的题海战术,而是要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选取针对性、典型性的习题,结合知识,渗透思想,不斷弥补学生在所学阶段遗漏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如,可以优化复习习题的设计,进而打开学生学习的思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设计难易适中的习题,对学生展开复习,积极诱导学生思考,教师可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另外,每个人的知识水平不一,教师应该关注个体化差异,通过在学习阶段的课堂提问、所完成的作业情况对个体差异的学生进行筛选,个别辅导,以提高不同学生的复习效果。最后,一定要在复习教学过程中对初中数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在复习过程中对不同习题进行讲解,与学生共同完成习题归类、知识划分,总结出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

对学生开展初中数学的复习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再现。目的是通过对初中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将所学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找出变化规律,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把知识点融会贯通。

体育教学论复习要点 篇4

——绝密级 本学科的历史: 学科萌芽期(1902——1922),钦定京师大学堂设师范馆

学科发展期(1922—1949)国文教学法和国文教材教法 学科彷徨期(1949——1944)把国文改为语文,在教学法和教材教法之间彷徨,学科内容没有很大发展。学科飞跃期(1978——今天)中学语文教学法 从操作技能的“教学方法”的研究。丰富为“原理,原则和法则”的研究。学科的性质的四个基本特点:理论性 实践性 综合性 时代性 3 学科的内涵特征:基础性 整体性 整合性 基础教育语文该学科的学习方法:①观察教学现象和教学案例,学习基础语文教学原理和方法。

②参与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的亲身体验中,学习基础语文教学的原理和方法 该学科的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因此,语文具有工具性。语言是人类存在的方式,也是人类进行一切交往的工具,在学校里,语文是学生学习各门课程必须站我的学习工具,任何一门都离不开语文的表现形式,语文是学科之母,是一些学习的工具和基础。

(2)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具有人文性。人文性又叫人文净胜,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是人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是对人的价值和生存意义的关注。

(3)工具性和人文性从来都是相伴而来的,语文学科在实施和完成语言交际工具任务时,也常伴随着人文性的实现,因此,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6 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意味着语文课程有这样的价值定位和价值转向

从关注文智活动到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从过去的 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到今天的 语文素养

从关注语文教育的结果到关注语文教育的过程。

语文课程实施的三个特征:① 语文教学是语言实践和语言训练的主要特征。

②语文教学是进行语言体验和语言感悟的教学

③ 语文教学是达成语言生成或语言创造的教学

从关注语文教育的显性目标到关注语文教育的隐性目标。7 语文教学的四大理念:

(1)本质理念——母语教学

(2)目标理念——语文素养

(3)内容理念——语文课程资源

(4)语文学习的方式理念——自主 合作 探究 8 什么是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在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语文教学的目标概念。语文素养是一个复合的动态的 具有层级结构的概念。从语文能力到语文素养反应语文教学对教育本质的体现,教育以人的发展为本,语文教育业必须关注人的发展。

从语文能力和素养上解释语文素养 内容上

语文能力指的是 阅读 写作 口语交际能力,重在功用性,而语文素养概念宽泛,涵盖 字句积累 预感 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 审美 文化 人文精神等。什么是自主学习的概念和特征???

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具有发自内心的学习欲望和动机,对自己学习过程进行监控,自己制定学习计划,选用学习方法及对环境 学习结果的反馈和净化学习。

特征有

第一

自主学习过程中 在教师引导下 参与并执行学习目标的制定 学习进度的规划和学习效果评价

第二

自主学习过程中 在教师启发下 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问题解决的情景中学习投入感性 获得积极情感体验并形成内驱力

第三 在教师引导下

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调整。10 合作学习的概念和特征

什么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互助性学习。特征主要有一下几点:

第一 个人和集体责任共担,个人和个人,个人和集体之间有积极互动的共存关系。第二 合作学习必须基于沟通和交流

第三

合作学习的基础是

独立思考

探究学习

概念: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以独立思考和质疑为基础,对问题展开探究,追寻和发现的学习过程。

特点:① 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质疑精神。

② 探究学习室学习者在探究,追寻和发现活动中的亲身体验和经历。

③ 探究学习的核心内容是使学生在探究中形成研究和思考问题的方法。12 语文教学的三大原则: 以学生为本 以学习为本 以文本为本 小学初中语文课程的总目标:① 爱国主义 社会主义 人生观 世界观价值观

② 认识中华文化,吸取文化素养,提高品位

③ 热爱祖国文字,掌握学习语文基本方法

④发展语言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养成事实就是的科学方法

⑤主动探究学习,实践中运用

⑥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

⑦具备阅读能力,顺利表述自己的观点

⑧具备日常口语交际,学会使用工具书。高中课程的总目标: 积累整合 感受鉴赏 思考领悟 应用拓展 发现创新小初高语文课程理念: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 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 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古代语文教学的主要原则: ① 因材施教 ②知行合一 ③学思结合 ④启发问难 ⑤顺性量力⑥循序渐进⑦积渐全尽力⑧博约相依⑨乐学善教 语文教学的双主体 1 实施的主体———教师

①素养层面 A 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

B具备深厚的知识素养

C具备富于创造的语文能力素养 ②理念层面:A 重视语文熏陶

B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C掌握语文规律

③操作层面;A帮助学生构建只是能力结构

B改进语文学习的认知方式中小学语文教学常用方法:1 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①讲授法②问答法③ 讨论法④点播法训练为主的方法:①练习法②诵读法③默读法

引导探究的方法;① 研究法②比较法③鉴赏法

直接感知为主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19 语文教学设计的要素: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教学手段及方法

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 品读感知 理解探究 运用拓展 20 识字教学的原则:① 识字与语言环境结合 ②识字与音形意结合③识字与直观实物相结合⑤识字与生活相结合⑥识字与写字相结合写字教学的原则:①写字和识字紧密结合②培养兴趣,启发自觉

③讲清要领,教师示范

④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21 识字写字教学的常用方法:

字音教学: 1借助拼音

2形声字声旁

3同音字 音近字比较词义和语境

字形教学:1 笔画部分分析

利用造字规律

儿歌字谜

字义教学法

直观演示法

比较辨析法

联系生活 语境 法

构字规律法写字教学方法 :讲授法 观察法 示范法 实践法 熏陶法 多媒体辅助法阅读教学理念:① 整体感知

②阅读对话

③ 个性化阅读

④ 语感教学 24 阅读常用方法: ①讲授法

②讨论法

③诵读涵泳法

解释:诵读法通过学生诵读,引导学生追踪作者创作动机,创作情况的过程;涵泳法是 亲身实践,沉浸其中,玩味体会,自得其乐的度数境界。涵泳是心 智 情 的全方位调动,一动一静,一内一外,互补互促。

④情景教学法

通过朗读 讲解 音响等手段。25 写作教学的目标:

一 激发动机,培养兴趣

二 发展写作主体的思维能力

三 鼓励表真情,说真话的个性表达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26 写作教学方法的运用:

全过程写作的运用:① 前写作——写作准备

②潜写作——写作构思阶段

③显写作——写作成文阶段

二 集体作文教学法

三 情景作文教法

四 课内外一体化写作教学法

五 网络作文教法 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和方法 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① 内容切合学生实际,社会实际。②创设多种口语交际情景 ③形成双向互动的交际方式

④突出实践操作性 ⑤ 教师引导要切实,精当。⑥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的常用方法

① 聆听训练法 ② 听记 ③ 听写 ④ 听说 ⑤ 听辩 ⑥ 听测 ⑦ 听评 ⑧ 听赏

⑨ 模块融合 朗读 复述 讨论 口头作文 资料衔接: 《三字经》 作者 王应霖 特点:三字成句或者三字倍数成句,句句押韵,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百家姓》 作者 宋初任

特点: 四验体例,句句押韵,实用性强。3 《千字文》

作者

数学教学论学习要点 篇5

1、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编排的原则是什么?

●心理原则 ● 系统性原则 ●一体化原则 ●兼顾性原则

2、中学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系有哪几个形式?

直线前进式和螺旋上升式

3、数学的特征是什么?

※抽象性 ※ 严谨性 ※运用的广泛性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目标是什么?

★所获得的数学知识应为学生的生存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不再强调向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结构,而且向学生提供具有现实背景的数学 ★体会数学与自然以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5、中学数学的教学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原则 ◆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原则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巩固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数与形相结合原则 ◆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原则

6、什么叫做教学法?如何看待传统教学方法?如何看待新教学方法?两者有何关系?

所谓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中教师的工作方式和相应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及其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它包括各种具体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其目的就是为了完满地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看待传统教学方法:

在长期的中学数学教学中所形成的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在传统的中学数学教学中行之有效,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即使在现代数学教学中这些教学方法也能够经过一定的变化与现代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而发挥作用,更何况在我国现阶段仍以传统教学为主的情况下,认真地掌握和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极为重要的。看待新教学方法:

概括地说,新的数学教学法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注重智能和情感的双重发展,注重于知识、技能、能力、品德与个性的全面发展,教学活动是师生和生生多边活动促进学生潜能发展的过程。

在客观上,要求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加强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双边活动以及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等。

♥♥ 由“单纯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师生共同合作”

♥♥ 由“封闭式”转向“开放式”

♥♥ 引入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 “再创造”、“探究式”教学方法将深入研究

♥♥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数学教学将大面积展开

二者关系: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要求学生系统把握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并且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法它能让学生接收更多知识而提高课堂的效率;而新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提高本学科的实效性。但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是新的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缺点,关键是从什么角度来看,所以不能笼统地(或绝对)说什么方法好与不好。我们应对教学方法进行配合使用,取其长补其短,可能会起到较好的效果。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中的后一句就是说明在教学中要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

7、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首先应创造一个理想的课堂环境

二、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欲望和要求

三、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核心

8、简述什么叫做讲解法?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法?发现式教学法?并说明这几种教学法法的利弊。

讲解法:讲解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地,而且有重点地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是通过叙述、描述事实、说明问题,解析概念和规律,论证原理的教学方法。

讲解法利:教师在教学中能保持主动性、流畅性和连贯性,教学过程容易地被教师所控制,时间的使用上比较经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教授较多的内容等等。(讲求语言艺术)讲解法弊:

☆教师在教学中保持主动性和控制教学过程的进行,使得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往往难以得到保证。

☆教师的大量讲和学生以听为主的教学使讲解法教学容易成为“注入式”教学。☆教师同时面向全班学生进行讲解,很难兼顾到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难以得到施行,学生的在学习中受到的是不平等的对待。

☆讲解法教学中信息的流动往往是单向的即教师→学生,这与现代教育思想中教学的信息流动多向即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和学生→←学生是相违背的。

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法:将教材组织成一定的尝试层次,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尝试来进行学习,同时又非常注意学习的效果,以强化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利:(1)有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2)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学生所学的技能 弊:

发现式教学法: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只给一些事实(或事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发现教学法利:(1)能发挥学生的智慧潜能;(2)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在动机;(3)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技巧;(4)有助于学生保持记忆。

弊:主要表现在如果完全由学生去发现,那样教学效率就会太低,这在教学中是不太现实的,毕竟教学就是要在短时间内传授大量的知识。

9、简述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法的一般步骤。

(1)启发诱导,创设问题情境(2)探究知识的尝试(3)归纳知识,纳入知识系统(4)变式练习的尝试(5)回授尝试效果、组织质疑和讲解(6)单元教学结果的回授调节

10、当前我国的数学教学模式的发展有哪些变化?应该注意什么?

(1)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进一步加强

(2)数学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逐步转向更多的“学生参与”(3)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突破口(4)教学模式由单一化趋向多样化和综台化(5)探究和发展的数学教学模式将会有一个大的发展

应注意:新授课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时应注重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

一方面是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丢掉面面俱到一讲到底的旧传统,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教材,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当整合。

11、费赖登塔尔关于数学教育的五个特征是什么?

⊙情境问题是教学的平台 ⊙数学化是数学教育的目标

⊙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的结论和创造是教育内容的一部分 ⊙“互动”是主要的学习方式 ⊙学科交织是数学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

三个词来加以概括—数学现实、数学化、再创造。

12、最能体现费赖登塔尔对数学教育贡献的三本书?

《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除草与播种—数学教育科学的前言》、《数学教育再探》

13、最能体现波利亚对数学教育贡献的三本书?

▲《怎样解题》(1945)、▲《数学与猜想》(1954)

▲《数学的发现—对解题的理解、研究和讲授》(1962)。

14、波利亚关于数学解题的四个步骤是什么?

(1)弄清问题(2)拟定计划(3)实现计划(4)回顾

15、我国“双基”教学的理论的“四个特点”是什么?

双基含义: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基础知识根据抽象程度的高低划分为知识、方法和思想三个层面。数学基本技能,是在熟练运用数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技能。包括推理、运算和作图

(1)记忆通向理解(2)速度赢得效率(3)严谨形成理性(4)重复依靠变式

16、“双基”教学的三个环节是什么?

▼问题引入环节 ▼师生互动环节 ▼巩固练习(精讲多练)

17、我国“双基”教学的经验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启发式”教学,这是教师在演讲时永远应当坚持的传统,不能忘记。§“精讲多练”(不过时)。

§“变式练习”,保证了数学双基训练不是机械练习。§“小步走,小转弯,小坡度”(三小)

§“大容量、快节奏、高密度”的复习课,独具特色。

18、谈谈你对我国“双基”教学的看法

用发展的眼光看“双基”教学 :

◆“双基”的涵义要与时俱进

19、数学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帮助理解数学

❤提高对数学的宏观认识

❤能够为数学教学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

❤数学史能够凸现数学的文化价值。20、《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是什么?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2)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1、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哪四个板块形成?

◇数与代数 ◇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

22、简述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1)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原则(2)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原则(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4)巩固与发展相结合原则(5)数与形相结合原则(6)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原则 23.简述我国当前数学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1)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进一步加强

(2)数学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逐步转向更多的“学生参与”(3)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突破口(4)教学模式由单一化趋向多样化和综台化(5)探究和发展的数学教学模式将会有一个大的发展 24.简述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2)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3)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4)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5)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6)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7)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8)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9)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10)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25、简述数学发展史上的四次高峰。

1.古希腊的演绎数学时期

2、牛顿——莱布尼兹的微积分时期

3、希尔伯特为代表的形式主义公理化时期

4、以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新数学时期

26、简述20世纪我国数学教育观念的变化

(1)由关心教师的“教”转向也关心学生的“学”

(2)从“双基”与“三大能力”观点的形成,发展到更宽广的能力观和素质观(3)从听课、阅读、演题,到提倡实验、讨论、探索的学习方式(4)从看重数学的抽象和严谨,到关注数学文化、数学研究和数学应用

27、简述数学教育的基本功能

(1)实用性功能(2)思维训练性能(3)选拔性功能

28、简述探究教学模式的主要操作步骤

(1)教师精心设计问题链(2)学生基于对问题的分析,提出假设(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问题进行论证,形成确切的概念(4)学生通过实例来证明或辨认所获得的概念(5)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思维过程,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29、名词解释

数学教学模式:数学教学模式通常是将一些优秀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加以概括、规范、使之更为成熟、完善,并上升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体现了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数学化: 数学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从一个问题开始,由实际问题到数学问题,由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由解决问题到更进一步应用的全过程。

最近发展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微格教学:以微型班、组为学习对象,采用微型课的方式,用录像记录教学实践过程,以供反复观看,进行反思和评论。这便是微格教学。

发现式教学模式:发现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方式,像数学家那样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总结规律,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启发式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思想,是教师遵循认识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主动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思想。它是中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思想。

化学教学论 总复习 篇6

学习教学实践知识,就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并要自觉将教学经验跟教学理论结合起来,用理论来引导经验,由经验来感悟理论。我们的格言: 想一想,做一做,想一想

化学教学论是“教学论”在化学教学具体环境下的应用,着重探讨化学教学实践性知识。其作用在于引导教师有效开展化学教学,并不断改进化学教学。在教育科学中化学教学论属于学科教学论范畴。

(化学)教学技能是教师成功完成教学活动所具备的行为能力,每一个教师所具有的教学技能具有特殊性,但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具有共同的特性。现代化学教师需要掌握多种教学技能。按照教学活动的顺序分,包括教学设计技能、教学实施技能、教学管理技能、教学评价技能等。

课堂教学方案,通常简称“教案”,是教学设计的主要成果。教案是关于教学的计划或“剧本”,通常包括“课题名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等部分。教师撰写教案不仅仅是技能,还需要准确把握学生、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规律等。

教学目标表述的是预期要达到的、具体的学习结果或学习经验。

教学过程指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借助一定教学条件完成化学学习任务,从而获得自身发展的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有三个核心关注的要素: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教学活动。

论高考政治教学的复习策略 篇7

一、牢牢把握《考试大纲》

高考试卷有一部分关于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的试题, 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考试大纲》覆盖了以上全部的知识点。因此, 考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要依据《考试大纲》, 理清知识脉络, 把握各个知识点的内涵及其范围, 各个知识点之间联系和区别。还有关于国内外重大时政的, 这些试题是考查学生依据《考试大纲》分析和理解的题目。

二、围绕热点问题分析思考

在高考试卷中, 当年重大时政热点必定是高考试题。这就要求考生以时政热点为中心, 整合书本知识, 挖掘相关知识点和理论, 去分析和评价热点事件, 提出解决的办法。所以, 教师和学生平要时多关心国内外重大时政, 深入思考其中蕴涵的政治课的基本原理, 将时政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同时在复习中, 主要采用专题复习为主, 并分析课本上的主干知识结构, 进而达到学科外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从多角度去思考, 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理性分析现实生活

高考试题中, 经常出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方面的试题, 还有对我国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自然科学方面的试题。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 学会观察, 了解社会、了解生活、深入实践, 同时学会思考, 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和水平。

四、主动关注高考动向

近两年来, 政治高考试题更多出现开放式、研究性考核内容, 考核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交流合作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考核学生思维过程的合理性, 这就提醒我们要关注高考新动向。在此段时间内, 应多加训练、思考。还可以总结几年来参与研究性学习, 参与社会实践方面的经验, 以便更好地应对。

五、狠抓复习重点, 掌握复习技巧、提高能力

1. 打好基础, 构建体系

在历年高考试卷中, 基础知识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由于很多学生不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丢分较多。因此, 夯实基础显得尤为重要。首先, 教师和学生要结合《考试大纲》要求, 把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在理解的基础上, 归纳整理, 形成自己的知识脉络, 构成点、线、面结合的知识体系, 以备随时搜寻、采集、补充和运用。

2. 归纳技巧, 注重规范

很多学生缺乏最基本的答题技巧。有的看完考题, 不假思索就开始答题, 常常出现“下笔千言, 离题万里”这类笑话。解答政治试题三要素:一是知识是基础, 二是审题是关键, 三是方法技巧是保证。因此, 通过试题解题训练, 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答题速度和解题技巧。

3. 稳扎稳打, 狠抓落实

通过复习、考试, 引导学生建立复习评价系统。复习评价是信息反馈环, 通过它能确定复习的方位、进度、深度, 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 很多高考生忽视基本知识和理论, 对未掌握的知识存在侥幸心理, 尤其是刚考过的内容, 认为不可能再考, 把注意力放在猜题和押题上。教师对上述问题要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帮助学生发现知识上存在的遗漏, 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关键问题一旦明确, 必须狠抓落实, 防止同样的错误屡犯再犯。复习的高效率, 最终要通过稳扎稳打、狠抓落实才能实现。

六、复习时要做好学生考前的心理准备工作

随着高考的临近和模拟考试的即将进行, 考生的压力变得越来越大, 如果处理不好, 很可能出现一些突发状况。例如, 在做题时感到所掌握的知识都忘了, 大脑一片空白。对考试的负担越来越重, 甚至有学生不想参加考试。有的精神亢奋, 不想休息睡觉, 考试成绩大起大落。有的表现心情忧郁, 萎靡不振。作为教师应当在考前帮助这些学生解压、释压。首先, 帮助学生做好考前应对工作, 需要从消除焦虑情绪、做好考试冲刺的各项准备、树立良好的考试信心等方面入手。其次关心要适度, 监督有分寸, 对孩子做到心中有数。在平时的教学中多给学生关心、帮助, 经常鼓励他们, 并做好施压和减压工作。再次, 加强体育锻炼, 保持乐观心境。英国教育家斯宾认为“健康的人格寓于健康的身体”, 只有保持身体健康才会保证心理健康。有许多精神紧张、压抑者通过体育锻炼, 出一身汗, 精神就轻松多了。

总之, 高三政治备考复习, 应从多方面去思考、去准备, 才能提高复习效率。

摘要:高考的科目多, 考生一般花在政治学科的时间和投入的精力都非常有限。如何搞好考生政治复习, 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和高考成绩, 一直是政治教师思考的问题和重要任务。通过多年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 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关键词:政治,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许建国.找准题点, 巧得分[J].教书育人, 2004 (1) .

平面向量复习要点 篇8

经典例题分析

例1 (1) O是平面上一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满足OP=OA+λAB+AC|AB|+|AC|,λ∈[0,+∞),则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_____. (外心/内心/重心/垂心)

(2) P是△ABC所在平面上一点,若PA·PB=PB·PC=PC·PA,则P是△ABC的_____. (外心/内心/重心/垂心)

(3) 点O是△ABC所在平面内的一点,满足AB2+OC2=AC2+OB2=BC2+OA2,则点O是△ABC的_____. (外心/内心/重心/垂心)

(4) O是平面上一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满足OP=OA+λAB|AB|sinB+AC|AC|sinC,λ∈[0,+∞),则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_____. (外心/内心/重心/垂心)

(5) O是平面上一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满足

OP=OA+

λAB|AB|cosB+

AC|AC|cosC,λ∈[0,+∞),则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_____. (外心/内心/重心/垂心)

分析:对于问题(1), 先将OA移过来, 再利用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就可以了. 对于问题(2), 先移项, 并利用减法的意义, 可以得到两个向量垂直的结论,对于问题(3)可以向问题(2)实现转化.

解: (1) AB|AB|是AB上的单位向量, AC|AC|是AC上的单位向量, 则AB|AB|+AC|AC|的方向与∠BAC的角平分线的方向相同, 而OP-OA=AP,所以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内心.

(2) 由PA·PB=PB·PC得PB·(PC-PA)=0,即PB·AC=0,所以,PB⊥AC,同理,PA⊥BC,PC⊥AB, 所以, P是△ABC的垂心.

(3) 由AB2+OC2=AC2+OB2得AC2-AB2=OC2-OB2,即(AC+AB)·(AC-AB)=(OC+OB)·(OC-OB),所以BC·(AC-OC)+BC·(OB-AB)=0,即BC·OA=0,所以OA⊥BC,同理,OB⊥AC,OC⊥AB, 所以, O是△ABC的垂心.

(4) 由正弦定理|AB|sinC=|AC|sinB,所以|AB|sinB=|AC|sinC, 于是AP=μ(AB+AC), 所以P在以AB,AC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过点A)上, 所以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重心.

(5) 因为AP=λAB|AB|cosB+AC|AC|cosC,所以AP·BC=λAB·BC|AB|cosB+AC·|BC||AC|cosC=

λ|AB|·|BC|cos(π-B)|AB|cosB+

|AC|·|BC|cosC|AC|cosC=λ

(-|BC|+|BC|)=0

,所以AP⊥BC,于是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垂心.

延伸:△ABC的三条边长BC=a, CA=b, AB=c,若三顶点A、B、C, 对于某定点O的位置向量为OA,OB,OC, 且aOA+bOB+cOC=0,则点O是△ABC的_____. (外心/内心/重心/垂心)

解:记∠BAC的平分线与BC交于点P, 则BP=cb+cBC=cb+c(OC-OB),所以,AP=AB+BP=OB-OA+BP=OB-OA+cb+c(OC-OB)=

bb+cOB+cb+cOC-OA=1b+c(bOB+cOC)-OA=1b+c(-aOA)-OA=-a+b+cb+cOA,所以AP与OA共线,即O在∠BAC的平分线上,同理, O在∠ABC和的∠BCA平分线上,即O是△ABC的内心.

注:本例(1)是2003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2)同2005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

例2 (1) 在△ABC中,M是BC的中点,AM=1,点P在AM上且满足PA=2PM,则PA·(PB+PC)等于_____.(2009年高考数学试题)

(2) 在△ABC中,O为中线AM上一个动点,若AM=2,则OA·(OB+OC)的最小值是_____.(2005年江苏省高考数学试题)

解:(1) 由PA=2PM知,P为△ABC的重心,根据向量的加法,PB+PC=2PM,则PA·(PB+PC)=2PA·PM=2|PA||PM|cos0=2×23×13×1=49.

(2) 因为OB+OC=2OM,所以OA·(OB+OC)=2OA·OM=2|OA|·|OM|cosπ

=-2|OA|·|OM|,而|OA|+|OM|=2,所以,|OA|·|OM|=|OA|·(2-|OA|)=-(|OA|-1)2+1≤1,于是OA·(OB+OC)的最小值是-2.

变形:如图,半圆的直径AB=6,O为圆心,C为半圆上

不同于A、B的任意一点,若P为半径OC上的动点,

则(PA+PB)·PC的最小值为_____.

例3 设两个向量a=(λ+2,λ2-cos2α)和b=(m,m2+sinα),

其中λ,m,α为实数.若a=2b,求λm的取值范围.(2007年天津市高考数学试题)

解:由于a=2b,所以

λ+2=2m, ①

λ2-cos2α=2m2+sinα. ②

设y=λm, 则λ=ym, 代入①得ym+2=2m, 显然, y≠2, 所以m=22-y,λ=2y2-y.

把它们代入②得2y2-y2-cos2α=22-y+2sinα,

所以2y2-y2-22-y=cos2α+2sinα.

而f(α)=cos2α+2sinα=1-sin2α+2sinα=-(sinα-1)2+2,

因为-1≤sinα≤1, 所以-2≤f(α)≤2,于是

-2≤2y2-y2-22-y≤2. ③

解得-6≤y≤1.

例4 已知圆O的半径为1,PA,PB为圆O的切线,A,B为切点,则PA·PB的最小值是_____.(2010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

解法一:设PA=PB=x,∠APO=∠BPO=α0<α<π2,则PO2=x2+1,从而PA·PB=|PA||PB|cos2α=x2(2cos2α-1)=x22x2x2+1-1=

x2(x2-1)x2+1=

(x2+1-1)(x2+1-2)x2+1=(x2+1)+2x2+1-3≥2(x2+1)·2x2+1-3=-3+22.当且仅当x2+1=2x2+1,即x2=2-1时等号成立,即当x=2-1时,PA·PB取最小值-3+22.

解法二:由平面几何知识得|PA|=|PB|,设∠APO=∠BPO=α0<α<π2,则

PA·PB=|PA||PB|cos2α=

|PA|2(1-2sin2α)=(|OP|2-1)(1-2·1|OP|2=|OP|2+

2|OP|2-3

≥2|OP|2·2|OP|2-3=-3+22.

当且仅当|OP|2=2|OP|2

,即|OP|=42时等号成立,即当|OP|=42时,PA·PB取最小值-3+22.

解法三:由平面几何知识得|PA|=|PB|,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设∠AOP=θ0<θ<π2,则点A(cosθ,sinθ),B(cosθ,-sinθ),过点A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C,则由射影定理得OA2=OC·OP,知点P的坐标为1cosθ,0

PA=cosθ-1cosθ,sinθ,PB=cosθ-1cosθ, -sinθ),于是

PA·PB=

cosθ-1cosθ2-sin2θ=

cosθ-1cosθ2-(1-cos2θ)=2cos2θ+1cos2θ-3

≥22cos2θ·1cos2θ-3=

-3+22.当且仅当2cos2θ=1cos2θ,即cosθ=142时等号成立,

即PA·PB取最小值-3+22.

例5 设点O是△ABC的外心,AB=17,AC=15,则BC·AO=_____.

解法一:BC·AO=-(OC-OB)·OA=OA·OB-OA·OC

=OA2+OB2-AB22-

OA2+OC2-AC22=

AC2-AB22=-32.

解法二:取BC的中点D, 则BC·AO=BC·(AD+DO)=BC·AD+BC·DO=BC·AD=(AC-AB)·12(AC+AB)=12(AC2-AB2)=-32.

例6 给定两个长度为1的平面向量OA和OB,它们的夹角为定值120°. 如图所示, 点C在以O为圆心的圆弧AB上变动. 若OC=xOA+yOB, 其中x, y∈R, 则x+y的最大值是_____.(2009年安徽省高考数学试题)

解法一:设∠AOC=α(0≤α≤2π3),则

OA·OC=xOA2+yOA·OB,

OB·OC=xOA·OB+yOB2.

即cosα=x-12y,

cos(120°-α)=-12x+y.

∴x+y=2[cosα+cos(120°-α)]=cosα+3sinα=2sinα+π6≤2,

所以当α=π3时, x+y取最大值2.

解法二:建立图示直角坐标系,设∠AOC=α0≤α≤2π3,则OA=(1,0),OB=-12,32,由OC=xOA+yOB得(cosα,sinα)=x-12y,32y,

即cosα=x-12y,

sinα=32y.

∴x+y=cosα+3sinα=2sinα+π6≤2,所以当α=π3时, x+y取最大值2.

解法三:由OC=xOA+yOB-12≤x, y≤1,两边平方得x2+y2+2xyOA·OB=1,因为OA·OB=-12,所以x2+y2-xy=1,即(x+y)2+(x-y)22-(x+y)2-(x-y)24=1,也就是(x+y)2+3(x-y)24=1,所以(x+y)2≤4,解得-2≤x+y≤2,所以当x=y=1时,x+y取最大值2.

例7 已知a,b是两个给定的向量,它们的夹角为θ, 向量c=a+tb(t∈R), 求|c|的最小值, 并求此时向量b与c的夹角.

分析:求|c|的最小值, 就是求|c|2的最小值, 于是将问题化为关于t的二次函数, 通过配方可以求出|c|的最小值.

解:因为c=a+tb,所以

|c|2=|a+tb|2=|a|2+2ta·b+t2|b|2=|b|2t2+2|a|·|b|·cosθ+|a|2

=|b|2t+|a|·cosθ|b|2+|a|2-|a|2cos2θ≥|a|2-|a|2 cos2θ=|a|2sin2θ.

于是,当t+|a|·cosθ|b|=0,即t=-|a|·cosθ|b|时,|c|2取最小值|a|2sin2θ.即|c|取最小值|a|sinθ.

此时b·c=b·a-|a|·cosθ|b|b=a·b-|a|·cosθ|b|b·b=|a|·|b|·cosθ-|a|·cosθ|b||b|2=|a|·|b|·cosθ-|a|·|b|·cosθ=0, 所以b⊥c,此时向量b与c的夹角为90°.

说明:本例有很深的几何背景,请读者考虑. 以下三道试题都是根据本例改编的.

(1) 若向量a与b不共线,a·b≠0,且c=a-a·aa·bb, 则向量a与c的夹角为π2.

解:因为a·b≠0,c=a-a·aa·bb, 所以, a·c=a·a-a·aa·bb=a·a-a·aa·b·(a·b)=0, 所以向量a与c的夹角为π2.

(2) 已知向量a≠e,|e|=1,对任意t∈R, 恒有|a-te|≥|a-e|, 向量e与a-e的夹角为_____.

解:设向量a与e的夹角为θ, 则|a-te|2=t2-2|a||e|cosθ+a2=t2-2|a|cosθ+a2=(t-|a|cosθ)2

+|a2|sin2θ, 所以|a-e|=|a|sinθ, 即e⊥(a-e).所以向量e与a-e的夹角为π2.

(3) 已知△ABC, 若对于任意t∈R,|BA-tBC|≥|AC|,则∠ABC=_____.

解:令∠ABC=α,过点A作AD⊥BC于点D. 由|BA-tBC|≥|AC|得

|BA|2-2tBA·BC+ t2|BC|2≥|AC|2.

令t=BA·|BC||BC|2,代入上式得|BA|2-2|BA|2cos2α|BA|2cos2α≥|AC|2,即|BA|2sin2α≥|AC|2,

也即|BA|sinα≥|AC|,从而有|AD|≥|AC|,由此得∠ACB=π2.

例8 设向量a=(4cosα,sinα),b=(sinβ,4cosβ),c=(cosβ,-4sinβ).

(1) 若a与b-2c垂直,求tan(α+β)的值;

(2) 求|b+c|的最大值;

(3) 若tanαtanβ=16, 求证:a∥b.(2009年江苏省高考试题)

解:(1) 由a与b-2c垂直,得

a·(b-2c)=a·b-2a·c=4(cosαsinβ+sinαcosβ)-8(cosαcosβ-sinαsinβ)=0,

即4sin(α+β)-8cos(α+β)=0, tan(α+β)=2.

(2) 因为b+c=(sinβ+cosβ, 4cosβ-4sinβ),所以

|b+c|2=(sinβ+cosβ)2+16(cosβ-sinβ)2=1+sin2β+16(1-sin2β)=17-2sin2β,从而当sin2β=-1,即2β=2kπ-π2,β=kπ-π4(k∈Z)时, 17-2sin2β取最大值是32,因此当β=kπ-π4(k∈Z)时|b+c|的最大值是42.

(3) 由tanαtanβ=16得4cosαsinβ=sinα4cosβ, 所以a∥b.

说明:问题(1)将a·(b-2c)拆成a·b-2a·c运算量减少,问题(2)将b+c的坐标算出后,再计算|b+c|2也使运算量减少,读者可以细细体会.

例9 如图,在Rt△ABC中,已知BC=a,若长为2a的线段PQ以点A为中点,问PQ与BC的夹角θ取何值时BP·CQ的值最大?并求这个最大值.

分析:一种思路是通过向量运算将BP·CQ朝着PQ与BC的运算上靠拢; 另一种思路通过建立直角坐标系,将问题化为坐标运算实现转化.

解法一:因为AB⊥AC,所以AB·AC=0,因为AP=-AQ,BP=AP-AB,CQ=AQ-AC,所以BP·CQ=(AP-AB)·(AQ-AC)=AP·AQ―AP·AC―AB·AQ+AB·AC=-a2―AP·AC+AB·AP=-a2+AP·(AB-AC)=-a2+12PQ·BC(→)=-a2+a2cosθ.

故当cosθ=1,即θ=0(PQ与BC方向相同)时,BP·CQ的值最大,其最大值为0.

解法二:以直角顶点A为坐标原点,两直角边所在直线为坐标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 设|AB|=c,|AC|=b,则A(0,0),B(c,0),C(0,b). 且|PQ|=2a,|BC|=a.

BP=(x-c, y),CQ=(-x, -y-b),BC=(-c, b),PQ=(-2x, -2y).

所以BP·CQ=(x-c)(-x)+y(-y-b)=-(x2+y2)+cx-by.

因为cosθ=PQ·BC|PQ|·|BC|=cx-bya2,所以cx-by=a2cosθ.

BP·CQ=-a2+a2cosθ.

故当cosθ=1,即θ=0(PQ与BC方向相同)时,BP·CQ的值最大,其最大值为0.

说明:向量的几何运算可以通过坐标运算向代数问题实现转化, 这是解决向量问题的常用方法, 应该掌握.

例10 在△ABC中,已知AB=463,cosB=66,AC边上的中线BD=5,求sinA的值.

解法1:设E为BC的中点,连接DE,则DE//AB,且DE=12AB=263,设BE=x,

在△BDE中利用余弦定理可得:BD2=BE2+ED2-2BE·EDcos∠BED,

5=x2+83+2×263×66x.解得x=1或x=-73(舍去).

故BC=2,从而AC2=AB2+BC2-2AB· BCcosB=283, 即AC=2213.

又sinB=306,故由正弦定理得2sinA=2213306,sinA=7014.

解法2:以B为坐标原点,BC为x轴正向建立直角坐标系,且不妨设点A位于第一象限.由sinB=306,则BA=463cosB,463cosB=43,453,

设BC=(x,0),则BD=4+3x6,253.

由条件得|BD|=4+3x62+

2532=5,从而, x=2, x=-143(舍去). 故CA=-23,453.

于是, cosA=AB·AC|AB|·|AC|

=BA·CA|BA|·|CA|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索引 篇9

第一章.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发展

1.在西方教育史上,西方教育家斯宾塞在其名著《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首先提出“课程”这一术语,并将其概念化为“教育内容的系统组织”。P2 2.1)2)3)4)课程定义的基本类型P3(选择)

课程即教学科目——中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西方七艺。课程即学习结果或目标——博比特、泰勒、加涅。课程即“计划”——计划性、目的性。课程即“经验”——强调尊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课程。

3.课程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在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的领导下,受教育者与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而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全部教育内容。P4 4.教学的词源分析P5 宋代欧阳修所作的《胡安定先生墓表》中:“先生之徒最盛,其在湖州学,弟子来去常数百人,各以其经传相传授,其教学之法最备„„”。5.教学是为实现教育目的,以课程内容为中介而进行的教和学相统一的共同活动。P7/教学是为实现学校教育的课题与目标而实施的具体活动。P5 6.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博比特出版的《课程》一书,被公认为是第一本专门讨论课程的著作,也是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标志。P12 7.20世纪30-4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拉尔夫·泰勒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当代教育评价之父”,其代表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P12-13 8.拉特克是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德国教育家。P15 9.夸美纽斯(捷克)是理论化、系统化教学理论的创始者。1632年其出版教学论史上划时代著作的《大教学论》第一次确立理论化系统化教学理论。P16 10.裴斯泰洛奇(瑞典)创造性地发展了卢梭的教育思想,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充分论证了“自我发展”原理和“直观”原理,明确提出把心理发展的研究作为教学总原则的基础,成为教学“心理学化”的先驱。P17 11.教学理论独立体系的形成是以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的。后冯特(德国)在1879年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出现了“实验教学论”。而美国教育家杜威“现代教学论”的诞生揭开了现代教育的序幕。P17 12.一般认为,20世纪40年代,以凯洛夫为代表的苏联教育家在1948年主编的《教育学》中的“教学论”部分,便是马克思主义教学论的诞生,即“科学的教学论”。P19 13.20世纪50-60年代,“新教学论”中“三大新教学论流派”影响巨大。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是指苏联教育学家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教学论”、以德国教学论专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为代表的“范例教学论”。另外,苏联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体现了现代教学的多样结合。P19 第三章.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1.课程目标是指在课程设计与开发过程中,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要求。课程目标主要包括认知、技能、情感和应用四个方面。P56 2.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效果和标准。P57 3.1)2)3)4)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详见课本)P58 定向功能; 选择功能;

计划与操作功能; 评价功能。

4.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详见课本)P59 1)普遍性目标; 3)生成性目标; 2)行为性目标; 4)表现性目标。5.1)2)3)4)课程与教学目标制定的基本环节(详见课本)P59 明确教育目的,落实培养目标; 评估需要,落实培养目标;

确定价值取向,明确目标表征形式; 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形成目标体系。

6.维果茨基以发展的文化历史学说为基础,提出“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根据此观点指出,教学就是给儿童提供一定的帮助,在儿童面前开拓“最近发展区”。P74 7.1)2)3)4)5)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标准(详见课本)P76 系统知识准则; 历久尚存准则; 生活效用准则; 兴趣需要准则; 社会发展准则。

8.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编排原则之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详见课本)P77(选择)

纵向组织,或称序列组织,是按照某些准则以先后顺序排列课程与教学内容,《学记》中“不陵节而施”、“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就是强调按系列组织课程与教学内容。夸美纽斯,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也提出按由简至繁的序列安排内容。

横向组织原则,是指打破学科的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用一些“大观念”、“广义概念”和“探究方法”作为课程内容组织的要素,使课程与教学内容和学生校外经验有效的联系起来。9.1)2)3)4)5)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环节(详见课本)P79 确定课程与教学内容的价值观; 确定课程与教学的目标;

确定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基本取向; 确定课程与教学的编排原则; 确定具体的课程与教学内容

第四章.课程与教学的改革

1.课程开发是指使课程的功能适应文化、社会、科学及人际关系需求的持续不断地决定课程、改进课程的活动和过程。P83 2.课程开发的层次划分P87 若从教育行政机构但当角色的角度分析,课程开发又可分为国家本位课程、地方本位课程和学校本位课程三个层次。3.学习者中心设计P99 18世纪,卢梭(法国)在著作《爱弥尔》中提出儿童中心主义——以儿童为中心的设计取向。4.1)2)3)5.1)2)3)4)5)6)6.1)2)3)4)7.1.2.3.4.8.1)2)3)4)5)课程目标的叙写形式(详见课本)P106 行为目标; 展开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

完整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六个环节:P113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起点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方法和媒体设计; 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结构设计。

选择教学媒体时,设计者需要综合考虑四方面的因素:(详见课本)P115 学习情境的特征; 媒体的物体属性; 学习本身的特色; 学习者的实际;

设计最佳的教学程序的基本要求(详见课本)P121 选择最有效地使学习者树立学习的心理倾向的经验; 要以经济有效的方式安排教学顺序;

学习材料的呈现要与学习者的认知发展相适应; 要规定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奖励和惩罚的性质和步调。抛锚式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详见课本)P124 创设情境; 确定问题; 自主学习; 协作学习; 效果评价。

第五章.课程与教学的评价

1.课程计划(教学计划)P139 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2.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由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考试考查、实施要求四个部分组成,具体包括七个方面:①培养目标。即预期的课程学习结果。②课程设置。③学科开设顺序和各学科的主要任务。④课时分配。⑤学年和学周安排。⑥考试考查的科目、要求和方法。⑦执行计划的若干实施要求。P139 3.课程标准(教学大纲)P140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课程计划)以刚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方面的指导性文件。4.教科书P141 教科书简称课本,是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具体化。5.基本课程类型及其组织

1)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详见课本)P142 显性课程亦称正式课程、官方课程、显露课程。它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在学校课程计划中明确规定的学科,以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按照预先编订的课程表实施。

隐性课程亦称非正式课程、非官方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它是指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3)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详见课本)P147 学科课程是以文化遗产为基础组织起来的传统的课程形态的总称,有一定数量的不同学科组成。

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生活课程”、儿童中心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它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活动而实施的课程。主要倡导者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4)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详见课本)P150(认识)

6.教学组织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一定目标从事教与学活动,掌握教材的形式和结构。P155 教学组织的涵义(详见课本)P155 7.班级授课组织,是以固定的班级为基础,把年龄大致相同的学生编成一个班级,由教师按照固定的课程表和统一的进度,主要以课堂教授的方式分科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教学组织。P155 8.班级授课组织的特点(详见课本)P157 9.班级授课组织的优越性(详见课本)P157 10.班级授课组织的局限性(详见课本)P157 11.分组教学是把学生按一定的标准(能力、成绩、兴趣、愿望等)编入不同的学习小组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目的在于以最佳方式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使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第六章.课程与教学的评价

1.课程实施就是把新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把书面的课程转化为具体教学实践的过程。P166 2.1)2)3)3.1)2)3)4)课程实施的基本观点(详见课本)P168 忠实观; 相互适应观; 创生观。

教学过程是人类认识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表现:(详见课本)P191 教学认识是个体认识,而不是历史总认识; 教学认识是教师、学生的个体认识,而不是如科学家、艺术家等的个体认识; 教师、学生作为认识主体都具有特殊性。教师、学生面临的认识任务也具有特殊性。

4.教学方法是在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育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它既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有效组合。5.1)2)3)4)教学方法的作用(详见课本)P194 实现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 连接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纽带; 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

6.教学方法的分类(详见课本)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P198 i.讲授法; ii.谈话法;

iii.讨论法(认识); iv.读书指导法(认识)。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P200 i.练习法 ii.实验法; iii.实习法。

4)以探索研究为主的教学方法P201 发现法

科学地应用发现法的基本要求(详见课本)P201

第七章.课程与教学的改革

1.日本学者香山健一指出“单向、平面、同步、求同步的教学”的恶果:“从文明史的角度看,进步基于差别。单调就是死亡,再生于对比之中。如果没有一点理想的境界,我们的智慧就将冬眠,与此同时生命力、行动的欲望也将沉睡,追求单一的心理,使人类贫乏。它从共同事业中抹去了每个人的独特因素。”P240 2.1)2)3)4)5)3.1)2)3)4)5)素质教育的特性(详见课本)P241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着眼于基础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寻求整体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弘扬主体性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发展的教育。

构建以素质教育为指导的教学新体系(详见课本)P242-246 教学应该面向每一个学生而不是面向大多数; 构建完整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素质教育化;

实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完善评价体系。

第八章.课程与教学的评价

1.课程评价是根据一定的课程价值观或课程目标,运用一定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的收集信息、资料,分析、整理,对课程方案、课程实施过程和结果等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从而为课程决策提供提供可靠信息的过程。P251 2.课程评价的类型(详见课本)

1)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P258 形成性评价是指为改进现行课程计划或为正在进行的课程活动提供反馈信息而从事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在课程实施或进行以后关于其效果的评价,是一种事后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在课程计划或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准备、需要、条件、不利因素的一种评价。

4)目标本位评价和目标游离评价P259-260(选择)

目标本位评价是以目标为基础进行的评价,旨在测定教育目标在课程中究竟被实现了多少。

目标游离评价正是针对目标本位评价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种评价类型,它要求脱离预定目标,重视课程的所有结果,包括非预期结果。3.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客观衡量和科学判定的过程。P273 4.1)2)3)教学评价的基本特点(详见课本)P273 教学评价总是以教学目标的事前拟定为前提; 教学评价是一综合过程;

教学评价比较着重学生个体达成教学目标的情况,而较少由课程改进去思考问题。

4)教学评价时,科目内容被视为已知:评价者依据现成的内容进行评价,鲜少批判那些内容。5.教学评价的原则(详见课本)P274-276 1)客观性; 3)全面性; 2)发展性; 4)多样性。6.1)2)3)4)5)7.1)2)3)4)5)我国课程与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详见课本)P282-284 缺少对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充分关注和研究; 对课程与教学评价的认识不足;

课程与教学评价多是围绕学生的知识学习; 过分强调量化评价;

课程与教学评价成为权利人士单方面的活动。

对我国课程与教学评价改革的思考(详见课本)P285-287 加强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

课程与教学评价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 扩充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对象;

上一篇:公司采购部人员工作总结下一篇:一位好老师给家长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