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论复习资料

2024-08-14

体育教学论复习资料(共8篇)

体育教学论复习资料 篇1

体育教学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体育教材化:是依据体育教学目的和学生发展的需要,针对体育教学条件将体育的素材加工成体育教学内容的过程。

体育教学模式:是在某种体育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体育教学的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施上。

体育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条件,对某个过程(如学段、学年、学期、单元、学时)的教学所进行的各个方面的最优化研究工作和计划工作。

体育教学目标:是根据体育教学目的而提出的预期成果。

体育教学内容:是依据体育教学的目标选择出来、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教学条件进行加工的、在体育教学环境下传授给学生的体育知识原理运动技术和比赛方法等。

体育教学计划:是体育教学设计的表现形式,是根据国家办法的体育教学指导文件,参考学校所选用的体育教科书,结合学校的体育教学实际而指定的体育教学指导方案和教学过程实施方案。

体育教学评价:是根据体育教学目标和体育教学原则,对体育“教”与“学”的过程及其结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和量评工作。

体育教学环境: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和“学”的条件的总和,主要包括制度、集体、氛围、物质等方面的条件。

二、基本知识点

1.现行中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划分的5个学习领域。(1)运动参与领域目标(2)运动技能领域目标(3)身体健康领域目标(4)心理健康领域目标(5)社会适应领域目标

2构成体育教学的8个基本因素?

体育教学由8个基本因素组成,即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评价。3体育教学过程的层次?

体育教学过程的层次可以分为:①超学段体育教学过程;所谓超学段的体育教学过程是指学生从小学开始到大学毕业的真个体育教学的过程。其特点:国家规定性;多模式性;非全体性。② 学段体育教学过程;按当前中国教育的学制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 1 学等体育教育过程。其特点:发展阶段性;相互衔接性 ③ 学年体育教学过程;是指根据学校的体育教学情况,针对学生的特点,把学段体育教育标准和方案的内容、任务、要求等具体地分配到学年中,是指相互衔接,并付诸实施的过程。其特点:系统性;周期性、承启性 ④ 学期体育教学过程;根据教师、场地、教材的特点、气候、教材性质等条件,把学年体育教学古城的内容、要求和任务分配到两个学期的哥哥教学周期中去。其特点:季节性、集散性 ⑤ 但愿体育教学过程;教师按照学期体育教学过程的方案,按教学内容的学理性、安排一些单元,进行课程分配并实施教学的过程:其特点:规模变化性、学理性 ⑥ 学时体育教学过程。教师根据单元体育教学过程对每节课的要求组织实施体育教学过程。其特点:结构性;行为性;方法性。

4、发挥体育教师主导性的条件?

教师熟知体育教学目标,形成正确体育教学观念

教师要熟知体育教材

教师要熟知学生

5、体育教学模式的三个基本组成要素?

答:体育教学模式的三要素包括: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过程结构、相应的教法体系。

6.按照体育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信息传播途径)和这种形态下的学生认识活动,可将体育教育方法分为哪几类?

(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3)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4)以比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5)以探究性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7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的功能?

答、导向功能、陶冶功能、激励功能、健康功能。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主体性有哪些条件?

(1)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教授、指导和引导下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有独立性的有创造性的学习行为。

(2)教师要教授的目标转化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和学生共同有用体育教材;教师将将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创设民主的教学情境;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

2.什么是体育教师的主导性?它包括哪些内容?

(1)教师的主导性是对应学生主体性的概念。主导性表明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地位和主要责任。主导性包括对学生的领导、诱导和指导等综合的作用与责任。

(2)贯彻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材加工;选用与学生学习学要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体育学习的评价;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体育教学环境;“导航” 2 学生的体育学习方式。

3、简述体育教材化的具体意义。答、1、体育教材化可以精选出最符合体育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需要的那一部分内容作为教学内容,以避免内容的庞杂和在选择上的无目的性。

2、体育教材化可以通过加工、使体育的素材更能符合体育教学的需要,以消除体育素材与体育教学内容之间的差异性。

3、体育教材化可以通过编排、配伍的工作,使选出的但还杂乱的体育教学内容更加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以更好的发挥体育教学内容的教育作用。

4、体育教材化可以通过物质化的工作,使编辑加工后的,但还抽象的体育教学内容走进教学情景和学生,使体育教学内容更能成为体育教学的生动的载体。

4、简述体育教学评价的特点 答:

四、论述题

1、论述体育教学过程的性质及其客观规律。

答:体育教学过程的性质:体育教学过程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体育教学过程是提高运动素质的过程、体育教学过程是学习知识和形成运动认知的过程、体育教学过程是集体学习和集体思考的过程、体育教学过程是体验运动乐趣的过程。

体育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①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其中动作技能形成、提高又包括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动作的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

②运动负荷变化与控制的规律。③体育知识学习和运动认知的规律。④体育学习集体形成于变化规律。⑤体验运动快乐的规律。

2、论述体育教学内容的特性及其改革与发展的课题。答:体育教学内容的特性主要有

(一)运动实践性、(二)娱乐性、(三)、健身性、(四)人际交流的开放性、(五)空间的约定性。

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发展课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改变体育教学内容趋于平纯的锻炼和达标相统一的趋势。

(二)、要解决体育教学内容与学生社会体育之间的差距问题。

(三)、要解决学生因体育教学内容缺乏娱乐因素而越来越不喜欢体育课的问题。

(四)、要解决与体育教学内容的开发不足和体育教学内容民族化的问题。

(五)、要解决与体育教学内容难度有关联的“教不会”“教不懂”的问题。

3.谈谈你学习《体育课程与教学论》后对体育教学工作的认识。

体育教学论复习资料 篇2

一、牢牢把握《考试大纲》

高考试卷有一部分关于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的试题, 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考试大纲》覆盖了以上全部的知识点。因此, 考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要依据《考试大纲》, 理清知识脉络, 把握各个知识点的内涵及其范围, 各个知识点之间联系和区别。还有关于国内外重大时政的, 这些试题是考查学生依据《考试大纲》分析和理解的题目。

二、围绕热点问题分析思考

在高考试卷中, 当年重大时政热点必定是高考试题。这就要求考生以时政热点为中心, 整合书本知识, 挖掘相关知识点和理论, 去分析和评价热点事件, 提出解决的办法。所以, 教师和学生平要时多关心国内外重大时政, 深入思考其中蕴涵的政治课的基本原理, 将时政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同时在复习中, 主要采用专题复习为主, 并分析课本上的主干知识结构, 进而达到学科外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从多角度去思考, 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理性分析现实生活

高考试题中, 经常出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方面的试题, 还有对我国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自然科学方面的试题。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 学会观察, 了解社会、了解生活、深入实践, 同时学会思考, 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和水平。

四、主动关注高考动向

近两年来, 政治高考试题更多出现开放式、研究性考核内容, 考核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交流合作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考核学生思维过程的合理性, 这就提醒我们要关注高考新动向。在此段时间内, 应多加训练、思考。还可以总结几年来参与研究性学习, 参与社会实践方面的经验, 以便更好地应对。

五、狠抓复习重点, 掌握复习技巧、提高能力

1. 打好基础, 构建体系

在历年高考试卷中, 基础知识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由于很多学生不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丢分较多。因此, 夯实基础显得尤为重要。首先, 教师和学生要结合《考试大纲》要求, 把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在理解的基础上, 归纳整理, 形成自己的知识脉络, 构成点、线、面结合的知识体系, 以备随时搜寻、采集、补充和运用。

2. 归纳技巧, 注重规范

很多学生缺乏最基本的答题技巧。有的看完考题, 不假思索就开始答题, 常常出现“下笔千言, 离题万里”这类笑话。解答政治试题三要素:一是知识是基础, 二是审题是关键, 三是方法技巧是保证。因此, 通过试题解题训练, 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答题速度和解题技巧。

3. 稳扎稳打, 狠抓落实

通过复习、考试, 引导学生建立复习评价系统。复习评价是信息反馈环, 通过它能确定复习的方位、进度、深度, 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 很多高考生忽视基本知识和理论, 对未掌握的知识存在侥幸心理, 尤其是刚考过的内容, 认为不可能再考, 把注意力放在猜题和押题上。教师对上述问题要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帮助学生发现知识上存在的遗漏, 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关键问题一旦明确, 必须狠抓落实, 防止同样的错误屡犯再犯。复习的高效率, 最终要通过稳扎稳打、狠抓落实才能实现。

六、复习时要做好学生考前的心理准备工作

随着高考的临近和模拟考试的即将进行, 考生的压力变得越来越大, 如果处理不好, 很可能出现一些突发状况。例如, 在做题时感到所掌握的知识都忘了, 大脑一片空白。对考试的负担越来越重, 甚至有学生不想参加考试。有的精神亢奋, 不想休息睡觉, 考试成绩大起大落。有的表现心情忧郁, 萎靡不振。作为教师应当在考前帮助这些学生解压、释压。首先, 帮助学生做好考前应对工作, 需要从消除焦虑情绪、做好考试冲刺的各项准备、树立良好的考试信心等方面入手。其次关心要适度, 监督有分寸, 对孩子做到心中有数。在平时的教学中多给学生关心、帮助, 经常鼓励他们, 并做好施压和减压工作。再次, 加强体育锻炼, 保持乐观心境。英国教育家斯宾认为“健康的人格寓于健康的身体”, 只有保持身体健康才会保证心理健康。有许多精神紧张、压抑者通过体育锻炼, 出一身汗, 精神就轻松多了。

总之, 高三政治备考复习, 应从多方面去思考、去准备, 才能提高复习效率。

摘要:高考的科目多, 考生一般花在政治学科的时间和投入的精力都非常有限。如何搞好考生政治复习, 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和高考成绩, 一直是政治教师思考的问题和重要任务。通过多年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 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关键词:政治,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许建国.找准题点, 巧得分[J].教书育人, 2004 (1) .

论初中数学的复习教学 篇3

关键词:掌握情况;知识结构;复习教学

初中数学的复习教学是数学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弥补学生在过去学习中的知识流失部分,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可以熟练地掌握知识,进而快速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知识体系,通过复习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一、了解初中学生学习知识后的掌握情况

教师要进行初中数学的复习教学,首先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开展教学。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回想、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疑惑,了解他们当时思考问题的思路有哪些不足,找出解决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阶段遇到的问题产生畏惧心理,而不敢去回顾,进而引导学生主动复习,巩固知识。

二、教师梳理初中数学知识结构,书写复习教学教案

教师要想积极地引导学生做好复习,必须先要对所学的初中数学知识进行归类划分,编写复习教案,将知识条理化,使初中数学的复习脉络清晰,这可以在复习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明白知识的主次划分,易抓重点,提高复习效率。

三、开展初中数学的复习教学

教师对学生展开初中数学的复习教学,不是以往简单的题海战术,而是要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选取针对性、典型性的习题,结合知识,渗透思想,不斷弥补学生在所学阶段遗漏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如,可以优化复习习题的设计,进而打开学生学习的思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设计难易适中的习题,对学生展开复习,积极诱导学生思考,教师可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另外,每个人的知识水平不一,教师应该关注个体化差异,通过在学习阶段的课堂提问、所完成的作业情况对个体差异的学生进行筛选,个别辅导,以提高不同学生的复习效果。最后,一定要在复习教学过程中对初中数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在复习过程中对不同习题进行讲解,与学生共同完成习题归类、知识划分,总结出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

对学生开展初中数学的复习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再现。目的是通过对初中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将所学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找出变化规律,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把知识点融会贯通。

地理教学论复习资料 篇4

中学地理教育是运用地理知识培养中学生的教育活动,是中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学地理教育基本目的:1.地理知识与地理技能教育目的;2.培养地理能力与发展智力的目的;3.地理思想品德教育目的。

三项目的间的关系:

1.地理知识、技能教育是基础;任何能力都是以知、技为基础,在知、技的学习中逐渐发展的,同时,能力的提高也促进了智力的发展。而地理思想品德教育也是在具体的知识技能教育上体现出来的,其过程与知、能教育过程同步。

2.培养地理能力、发展智力的教育目的既是地理知识与技能教育的指向目标,同时也对其它两项目的有促进作用;能力的提高,智力的发展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及道德知识的理解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思想品德教育是具有根本性质的保证性的目的;决定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和高尚的思想品德。三项目的是统一的整体,不可分割的、不能片面强调其中之一方面。

第二章:

课程标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用以指导地理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体现国家对地理教学的统一要求。课程标准更强调国家对地理教育的基本要求。初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与课程内容设计:

基本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

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设计思路:

课程内容的安排:7~9年级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7~9年级地理课程内容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

为了体现地理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课程标准对学习顺序不作规定。教材编写者和地理教师可以自行选择教材编写和授课的顺序。

例如,可以先教授中国地理,也可以先教授世界地理;“地球与地图”的知识可以集中学习,也可以分散学习。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与课程内容设计:

基本理念:

1、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2、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3、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4、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

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

课程设计思路

1、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

2、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从而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3、高中地理课程由共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高中地理共同必修课程共6学分,由“地理1”、“地理2”、“地理3”(各2学分,36课时)三个模块组成,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

必修课程的设计注意其结构的相对完整和教学内容的新颖、充实,使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时代性。

4、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由七个模块组成。“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各2学分,36课时)

选修模块涉及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各个层面。高中地理选修课程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突现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以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本课程标准对选修课程学习顺序不作具体规定,选修课可以在必修课之前、之后或者同时开设。部分学校因条件不具备,可暂缓开设“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但应积极创造条件,尽早开设。

5、报考普通高校相关专业(如地学、环境、农林、水利、经济、管理、新闻、旅游、军事等)的学生必须修满地理选修课程4学分。

第三章:

中学地理教材与地理科学的关系

联系

①中学地理教材内容是从地理科学知识中选择而来,反映了地理科学体系的基本结构——自然与人文的统一地理学

②中学地理教材反映地理科学的综合性与区域性特点 ③中学地理教材的水平受地理科学的发展水平制约 ④中学地理教材体现了地理科学与地图学的关系。教材中有大量的地图,有关地图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也是中学地理教材的一部分 区别

①地理科学立足于揭示地理规律,发展地理理论,研究的是人类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环境。地理教材是根据教育目的而形成的知识体系,使用地理科学知识来教育学生,发展教育事业 ②中学地理教材的内容狭小,仅是地理科学的一部分

③地理科学关心的是科学价值。而教材更关心教育价值,教材只选择教育价值大的内容 ④地理科学的研究是科学研究方法,教材的研究是教学方法 中学地理教材局部分析的步骤与方法 局部分析的方法

1.划分教材的知识组成(结构分析),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及教材知识的内部联系,将章节教材划分成若干个小的组成单位。即教学中的知识单元,称教学因子 教学因子的划分 方法: ①以教材的黑字标题为依据

②根据区域的自然和经济特征的结构来划分(位置→地形→气侯等)③突出重点内容,中心问题式划分

2.分析教材的内部联系,即各教学因子间的联系—逻辑关系。弄清教材的结构。

教学因子关系类型:并列、主从、递进(含因果关系)等。

3.确定教材的外部联系,包括前后知识联系与其它学科的联系等

原则 :相关性,适应学生水平,利于知识体系形成,利于发展智力

外联类型:比较外联:用于建立新概念。加深外联:运用其它科学知识。应用外联:引导学生知识迁移。

4.确定教材的能力培养目标,每一章节都存在着多种能力培养因素。教师要弄清层次(操作及想象、观察、分析、综合、推理、记忆等),确定每一章节的重点能力培养目标 5.分析教材的教育作用——品德教育目标

6.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

新课程在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新的课程观

1、旧的的课程观:以学科为中心。课程设置与实施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入学术领域,成为学科专业人员。具体表现为学生不但要获得学科知识、求知方法,也要认同学科的专业体系,课程仅仅为学科而存在。

2、新的课程观: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强调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课程建构的主导,不是学科知识的给予,而是学生能力的发展。并非否定学科知识在教学中存在的必要,而是要给予新的内涵!

新的教材观:

1、更加强调教材的工具性。教材具有辅助教学的功能,有助于引导教学,有利于培养能力,有益于实践活动。成功的教学是借助教材,但不依赖教材的活动!

2、新教材的调整要点(表达方式上的调整)

旧教材:直白地表达概念、观点、结论等各种信息。新教材:注重表达形成概念、观点、结论和事实的过程。旧教材:活动与案例同概念、观点、结论的陈述相分离,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呈现同情境无关。新教材:采取案例分析方式,在特定的情境中,把引发思考、鼓励 动手和体验探究价值的设计,在课文中一并呈现。旧教材:在没有对问题的产生进行解释时,就对有关问题给出答案;以提供标准化的结论,作为探究性学习过程的终结 新教材:展示对问题的解释,运用证据和共同探究的策略,并提供答辩及修改解释的机会。新的教学观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四章:

地理感性知识:反映地理事物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地理事实知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对地理事物直接感知而获得的。

地理理性知识:反映地理事物本质特征和联系的知识,对地理感性知识经过思维加工而形成的,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地理概念:反映地理事物一般的、本质特征的知识,在感性知识基础上经抽象概括而成。分为:单独地理(地名)概念、一般(普通)地理概念和集合地理概念

地理规律:反映地理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的知识,是人们在地理现象、地理景观等地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而得到的知识。包括:地理联系的规律、地理演变规律和地理分布规律

地理理论:反映广阔地域中地理事物本质特征及其规律的地理知识,是由概念和规律组成的知识体系。

地理记忆表象:是在观察的基础上经大脑记忆的过程而形成的地理事物形象。

地理想象表象: 是对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综合加工而成的从未感知过的地理事物形象。地理技能是顺利完成地理活动(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动作或智力活动方式。地理智力技能是认识地理事物或地理实践活动中,学生头脑里遵循的合理、完善的活动方式 地理动作技能是在地理实验活动中,学生以一定的完善、合理的方式组成的操作动作。地理能力是顺利完成各种地理活动所必须具有的能力,属特殊能力。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特点

一、人地关系理论对地理教学过程的重大指导作用 1.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观

人与环境都是物质的,是可以认识的 人地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人类与环境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2.以辩证唯物主义人地观指导地理教学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地理环境以及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自觉性和能力。教学内容:以人地关系为线索的新型教学内容体系。

二、地理教学内容的广泛性、综合性和区域性

1.广泛性:地域范围:乡土—国家—地球—宇宙。认识范围:自然、社会

2.综合性:地理教学内容是反映客观世界的整体——地理环境,反映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与统一,自然与人文的综合。

分析—综合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3.区域性:

地理教学内容以具体空间区域为认识研究单位,重在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重视空间概念的建立、比较法是常用的方法

三、地图广泛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

任何有效的地理教学都要充分利用地图。因为地图既是地理教材的一种表现形式,又是地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用具,利用地图进行教学已成为地理教学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因而也成为地理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

四、中学地理教学过程是一个广泛联系实际的过程:联系生活,联系时事,联系其它学科 地理技能及其分类

地理技能是顺利完成地理活动(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动作或智力活动方式。分类:

地理智力技能:地理观察调查技能,地理分析技能,地图、图表的识认技能

地理动作技能:地图图表的绘制技能,地理仪器的使用技能,地理统计、计算技能 地理智力技能是认识地理事物或地理实践活动中,学生头脑里遵循的合理、完善的活动方式 地理动作技能是在地理实验活动中,学生以一定的完善、合理的方式组成的操作动作。学生学习掌握地理技能的过程 1.认识地理技能阶段:

教师讲解 并提供示范(明确目的,提供示范)目标:在学生头脑中进行活动定向,形成活动映像,这是形成地理技能的起点和基础。映像的清晰度是关键。

2.重复实践,自我体验阶段:(练习阶段)地理技能是依靠学生多次有效的练习,才能使学生掌握动作或心理活动方式并趋于自动化,从而形成技能。

两种技能练习的过程不同:

智力技能:练习的过程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地理思维方式和方法

动作技能:练习的过程是练习中的活动映像与头脑中已经建立起来的动作表象(教师教学中形成的)不断对比,协调的过程。

3.活动自动化阶段(形成地理技能阶段)地理技能形成的明显特征是“活动自动化” ——不需要由意识对活动进行一一调节和控制,而能自动实现,即“运用自如”。两种地理技能达到自动化的标志是不同的 :

地理智力技能的自动化标志:内部语言控制。地理动作技能的的自动化标志:动觉控制

4、两者在教学上应注意的要点

以掌握地理知识为前提,以反复练习为途径。地理智力技能应注意概括其步骤。地理动作技能在于动觉控制的练习发展地理能力的途径

1、重视非智力因素在地理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1)根据学生先天素质不同,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拓展学生能力(2)激发兴趣与动机:浓厚的兴趣和正确的动机利于能力的发展

(3)培养良好的意志、性格等,良好的意志、性格等品质利于能力的发展

2、搞好双基教学是发展地理能力的基础

①地理知识与地理技能的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也能发展学生地理能力。但只有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活动才能发展学生的地理能力。主要从两方面着手: 进行启发式教学 加强地理技能的系统训练

②促进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迁移,是形成地理能力的关键,知识、技能的迁移过程就是地理能力的形成过程。

发挥重点地理概念和规律的作用 使教学的知识结构趋于合理—促进知、能的顺利迁移 道德要素间的联系

1、道德观念是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2、道德行为是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关键,任何道德观念与情感只有在持久表现出道德行为时,思想品德才得到真正的发展和形成。

3、道德情感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中起调节作用,是道德观念向道德行为转化的驱动力。地理道德观念的形成

在学习地理科学知识的过程中,经过地理知识向道德知识的转化,再被学生接受,成为学生的信念,而形成学生的道德观念。例:“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的形成

地理知识:自然资源的性质、分布、开发利用现状等。道德知识: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珍惜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合理开发应该成为社会公德。道德观念的形成:学生对上述知识中珍惜自然资源等道德知识的认识还是一个学习知识的过程。能否成为学生的道德观念,还需要一个接受观念的过程即“信服”的过程。这与学生的原有道德基础及教师的讲解是否生动有说服力有关,也与教师的观念有关。

第五章:

功能分类法:按地理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性质,即功能的不同,分为三大类基本教学方法:

①组织教学的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指导自学、程序法、发现法、纲要信号法等 ②认识活动的方法:观察方法、逻辑思维方法、记忆方法、问题解决法等

③提供认识对象的方法(教学手段):教科书、地图、直观教具、电化手段、计算机多媒体等

④组织教学的方法是教师与学生发生直接行为联系的活动方法,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外在形式,其优劣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状态与过程。讲授法特点及运用

定义:教师通过讲述、讲解地理知识,达到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目的的教学方法。[讲述法、讲解法] 特点:

①教师控制学生学习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组织教学与知识的传递过程结合在一起。

②学生学习知识的有效组织方法。时间短、知识传递效率高。

③通过讲授法,教师可以示范地理技能、地理问题的分析方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④学生一般缺少学习地理技能的自我体验与实践的机会。讲授法的运用要求

①教师要熟练掌握教材,讲授中要脱稿。

②讲授语言要清晰、准确、生动形象,音量与速度适中,要用普通话。

③精讲精练,讲练结合 ④应用直观教具:如地图、图片、模型 ⑤注意学生的状态与情绪。谈话法特点及运用

定义:教师通过与学生相互谈话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方法,由于谈话法的形式大多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故又称地理问答法。特点:

①也是一种教师直接控制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方法。但和讲授法不同,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过思考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②谈话法利于教师控制教学进程,又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新旧知识的结合。

③一般只适用于从已知到未知的学习活动中,对于与学生已知知识联系不大的新内容,存在局限性。

谈话法的运用要求 ①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对谈话的中心问题有周密的准备,拟定谈话提纲。②教师的提问应明确、具体、难易适当,问题要有逻辑关系。③认真听取学生的回答,不得任意打断。④面向全班提问。⑤及时结论,对学生的答案给以肯定、否定或补充等评价。讨论法特点及运用

定义: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全班学生或分小组进行,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方法。

特点

①是教师间接控制学生活动的组织方法。教师只向学生提供讨论的内容和方法指导,控制讨论的进程,但一般不参与或少量参与讨论。

②培养学生的兴趣,语言表达能力,探索问题实事求是的精神。③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准备知识及论证阐述问题的能力。④“时耗”较大,知识获取速度较慢。讨论法的运用要求

①明确问题和方法,给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②鼓励学生发言,注意普遍性。③注意控制讨论进程,不要跑题。④讨论结束后,要及时总结。

指导自学法特点及运用

定义: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和其它参考书,地图册,观察各种地理图象、模型等方法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并培养学生独立获得地理知识的能力的组织方法。

特点

①教师间接控制学生,只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讲清学习方法,全部过程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②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认真读书、独立思考的优良品质。

③适于各种地理知识的学习。④相对削弱教师的示范作用,应与讲授法相结合。指导自学法的运用要求

①明确学习目的、内容、方法、要求。②教师巡回指导,共同问题,集体辅导。③培养良好的学风,指导学生形成自学地理知识的技能。④要及时检查学习效果。认识方法是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与技能,发展地理能力的心理活动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不易被觉察而又决定教学过程实质的基本方法。

分析法:把地理事物整体分解成部分,或是从整体中区分出个别的特点、个别的方面的思维方法。综合法:把地理事物的各组成部分或不同特性、不同方面联系起来的思维方法。空间分析—综合的一般步骤

a.分析地理事物的范围和地理位置,这是起点

b.根据地理事物的结构划分地理事物的组成部分

c.分析各组成部分的特点及各部分在构成地理事物整体中的作用 d.分析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结构联系

e.综合各部分的特点及联系——要素特点的联合,是综合,不是拼合

观察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觉活动认识地理事物的方法。是学习地理感性知识,建立地理表象的最重要的方法。比较法

定义:确定事物(2种以上)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适用于同类事物或具有相似特点的地理事物间进行异同比较。比较法常用于帮助学生建立新概念,区别地理事物的特征等。

比较法的类型

并列比较法:把分别独立的几个地理事物并列起来进行比较的方法。凸聚比较法:把某一地理事物与其它几个地理事物同时进行比较的方法。

综合比较法:对区域地理要素进行多方面比较,以获得总体特征的方法。

归纳法:从具有相同属性的地理事物特征中,概括出该类地理事物一般特征的思维方法。是一种推理方法。称归纳推理。归纳的一般步骤

a.确定被概括的地理事物的范围。应是同类或具有同种属性的。b.概括各地理事物的共同点,采用分析、比较、综合的方法。

c.推出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征。

演绎法:运用一般地理规律或理论认识具体地理事物的思维方法。也是一种推理方法,称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的一般步骤 :

a.根据地理事物的特点、性质,选择必须的地理规律。

b.运用规律推理具体地理事物的特点

教学手段:指地理教学用具及其使用方法,是组成地理教学方法的要素之一。

中学地理教学地图:也称学校地图,分教学挂图、地图集、教材附图和插图、暗射地图、地球仪(立体地图等)。

课堂教学方法的横向结构:三种不同功能的教学方法亦即认识方法、组织方法、教学手段在组成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方法时的联系方式,构成课堂教学方法的横向结构。

同一功能的各具体教学方法在组成课堂教学方法时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教学方法序列,构成了课堂教学方法的纵向结构。包括认识方法结构、教学手段结构、教学组织方法结构。观察的教学组织方式

①教师讲、学生看—讲授法

②教师先讲,学生再独立观察—讲授+练习③学生独立观察,教师指导—指导自学法 挂图的使用

1、指图规则

教师的站位,不能挡住学生视线

指图的位置要准,忌空指图

图上的点、线、面状地理事物要区分指法

指图杆的运动方向应与教师的语言相符合

速度要慢,并与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相符

2、师生共同观察和分析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忌教师独白

3、与其它手段配合,如略图、桌面图等

4、可以使用辅助标记和符号突出某一内容

横向结构中认识方法、教学手段、组织方法的关系 ①认识方法决定教学手段和组织方法

②教学手段提供学生认识活动的对象,是认识活动的物质基础,影响认识方法的效果。③组织方法是使学生按照教师事先设计好的认识方法进行学习的保证措施,影响教学手段的使用效率和认识方法的效果

纵向结构中各具体教学方法间的关系

①纵向结构反映的是与学生的认识活动阶段相对应的认识方法序列,以及与认识方法序列相对应的教学手段和组织方法序列。是教学过程中各具体教学方法使用的先后顺序。②纵向结构中,同一功能的各具体方法间相对独立,每一个具体教学方法是由认识阶段的需要决定的,不是由前面的方法决定的。地理课堂教学方法设计的基本步骤

1、先确定认识方法

2、再根据认识方法确定教学手段

3、最后根据认识方法和教学手段确定教学组织方法

4、整体的平衡与调整

第六章:

地理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地理教学结构、教学程序以及实施地理教学方法的教学策略体系。

探究式学习通过设计和创造恰当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充分而必要的实践活动,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最后再得出共同的结论。

研究性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并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目标评价是以教学目的为标准,通过检查学生对教材的掌握程度、地理能力的发展等情况,确定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地理教学进行评测的过程,通常的期中或期末测验就属于这种评价工作。

标准化考试: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组织起来,具有统一的标准,并对误差作了严格控制的考试。

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评价:对组成课堂教学过程各项要素的状况及各环节的活动水平进行评定测量的工作。

课堂教学模式的分类

1、按照教师对课程内容和学生学习活动的控制程度分为: 封闭型:教学内容与过程完全由教师决定

引导型:师生共同明确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对问题的独立探索和多种解释 开放型:师生共同讨论决定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2、王民(地理新课程教学论)的分类: 探究式教学模式,讨论式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模式,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讲解接受式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

3、袁书琪(地理教育学)的分类:讲解——接受式教学模式,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引导——发现式教学模式,咨询——研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及基本程序与特点

基本程序

第一阶段,给学生提供需要调查、探究的问题范围及所要使用的方法 第二阶段,引导学生确定调查、探究中的困难,并把困难转化为问题 第三阶段,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尝试提出解决问题思路和方案

第四阶段,学生进行资料收集,分析和整理资料,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得出一致的结论,并加以验证 特点

①适应于多种教学内容

②可以较好的把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与培养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综合在一起,较全面的达到各方面的教学目标。③要求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而且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活动,探究过程中也需要教师插入必要的讲解。研究性教学模式及基本程序与特点

基本程序 第一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选择并确定研究的课题 第二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案和组织分工 第三阶段,学生自主进行研究

第四阶段,学生讨论,教师解疑,学生提出研究成果 第五阶段,各组学生交流研究的方法、体会等

特点

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完全开放的教学模式。适宜于学生按照类似科学研究方式进行学习与实践活动,可以得出全新的结论和观点,制造出新的产品。

②研究性学习重在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体验和创新,利于培养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③耗时多,实施难度大是其明显的局限性 课前备课步骤

①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根据教材内容,划分教学因子,列出提纲

②研究学生实际,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思想认识等

③拟定课时教学目标(目的),a.知识与技能目标b.过程与方法目标c.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

④设计教学方法,针对教学因子,按认识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方法的顺序来设计(采用表格)⑤设计板书提纲 教案的格式

基本项目:课题、教学目的(目标)、重点及难点、课型、课时、教学方法(结构)教学过程(环节)安排,其中,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有关。如:讲解——接受模式的教学过程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巩固、布置作业等 课后分析

目标评价的基本工作

1、确定目的(测试要达到的目的。如诊断)2.、制定目标(三维目标或识记、理解、应用等)

3、明确内容(测试所覆盖的内容)

4、试题的编选(定题型、设计题目与评分标准、组卷)

5、测试成绩的评定(判卷、计分)

6、试卷的分析(学生答卷情况分析、试卷质量分析)

课堂教学过程评价的主要内容 ①教师的活动

教学态度:课的准备、对学生的态度、教学责任心

教材处理 :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处理、教学因子的关系处理、教材的外部联系 教学方法 :认识方法的准确度、教学手段的恰当、灵活、先进性等、组织方法的灵活与恰当性

教学基本功 :口语表达、板书、板画(图)、教学姿态:

课堂结构 :教学环节搭配、各环节时间分配 ②学生活动

学习态度 :目的、兴趣、对教师的态度

物理教学论总结复习资料 篇5

物理教学论是研究物理教学现象和问题,揭示物理教学规律,指导物理教学实践的一门理论兼应用的学科。物理教学的基本方法

答:

1、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

4、读书指导法。

5、问题教学法。

6、发现法。

物理教材分析的一般步骤。(问答题或填空八个字)

答:

1、泛读有关资料,明确课程的地位和任务;

2、通读整个教材,对教材有一个总体认识;

3、细读每一部分教材,进行整体分析;

4、精读每一节教材,进行具体分析; 第四章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实验的分类?

答:

1、演示实验;

2、学生分组实验;

3、课内小实验;

4、课外实验。

演示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答:

1、要有明确的目的。

2、要明显和直观(现象要明显;仪器简单;过程明了;视听感官并用)。

3、要安全,可靠(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课堂演示时必须确保安全;正确对待课堂演示中的失误,切忌弄虚作假)。

4、要有启发性。

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重点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求。(简答题)

答:

1、明确建立概念的事实依据和研究方法;(1、)进行科学抽象;a、分析概括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b、把物质、运动的某种属性隔离出来,得到表征物质或运动的某种性质的物理量;2)、抓住概念间的逻辑联系:a、推导法;b、类比法;)

2、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

3、了解物理概念的外延;

4、了解物理概念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5、学会运用物理概念。第六章 物理规律教学 中学物理规律的教学步骤?

答:

1、创设便于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物理环境;

2、带领学生在物理环境中按照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来探索物理规律;

3、引导学生对物理规律进行讨论;

4、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物理规律。

物理练习教学

物理练习是指学生在理解物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口头解答)、(书面解答)、或(实际设计)、(操作)、等形式,反复地针对某一课题完成一定的作业。

物理练习作业的形式:(1、判断、选择练习。

2、思考问题练习。

3、实验设计练习。

4、推理论证练习。

5、计算问题练习。)解题思路和程序:

1、审题

2、析题

3、建立有关方程

4、求解 物理复习教学 复习的种类和方法?

答:

1、平时复习(包括:a、引入新课的复习。b、巩固新课的复习。c、课后复习);

2、阶段复习;(在阶段复习时要抓好3个问题:a、突出重点,狠抓关键;b、了解学生的疑难和问题;c、抓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物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

一名优秀的物理教师应具备那些基本素养?(论述题,以下的参考答案只有理论知识还要有相关的实际例子来说明这些素养的作用)

答:

1、道德素养;(包括:a、热爱教育、忠诚教育。b、尊重学生,关心学生。c、关系集体,团结协作。)

2、知识素养;(包括:a、物理学科专业知识。b、相关学科知识。c、教育专业知识);

3、能力素养;(包括:a、教学设计能力。b、实验能力。C、教学组织能力。d、教育研究能力。F、信息能力。)物理教师的教学技能有哪些?

答:

1、教学语言技能;

2、板书板画技能;(要求:物理教师常用的板书形式:a、列表对比式。b、推理式。c、构建式。d、综合式。设计一个物理概念(好像是摩擦力或者是质点)的板书:内容包括:概念、内涵、外延、判断条件。)。

3、导入技能;(设计一个课程导入,关于物理概念:好像是摩擦力哦);

4、教态变化技能;

5、提问技能;

6、演示技能;

7、强化技能;

8、结束技能;

导入方法:

1、直接导入

2、复习导入

3、问题导入

4、实验导入

5、实例导入

6、史实导入

教态变化类型:动作变化 表情变化 眼神变化 声调变化 物理教师板书要注意的问题?

答:

1、板书跟讲解的语言和体态动作有机配合,边讲边写。

2、布局合理,重点突出;

3、要书写规范,字迹工整,字体大小适中;

板书要言简意明,条理清晰; 提问的模式:

答:

1、提出问题点名回答;

2、提出问题大家答;

3、提出问题自己答;

4、提出问题暂不回答;

5、提出问题下次回答。提问的依据?

答:

1、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

2、根据学生的学习心态;

3、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提问;

4、根据学生个别差异提问。

物理教师的说课目的和作用?(论述题以下为参考答案,不够全面。)

答:

1、说课的主要内容包括:a、说教材。老师要读懂教材,了解本知识点在整个物理教材中的地位以及与其他章节有关的联系,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该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教学的难点。其次就是教学的目的是教学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标准和尺度。说出教材的重难点,说出教材内容的处理艺术。这样才能说清楚本知识点在整个物理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b、说教法,实际上就是说教法的选择,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师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以合理的方式进行教学。实际教学中就可以收到事办功倍的效果。c、说学法,实际上是通过学法指导,既要学生“学会”,又要求学生“会学”。d、说教学程序,实际上就是上课前的准备,及教学过程的整体安排,只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教学的时候才能达到实际效果。e、说效果,及“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的内容在实际操作中的效果,也是说者的自我检验。在实际工作中,看看自己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宗上所述,只要我们做到说课的以上几点,将会有助于我们的实际教学。

备注:物理教学论考试题型:(1、填空题(22个)。

2、名词解释(3个)。

3、简答题(4个)。

4、论述题(1个)。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资料 篇6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科学态度:是人基于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科学的信念和科学习惯 科学的世界观: 科学家对科学有一些基本的信念和态度

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对自然科学领域中心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情况

生物科学素养:指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感念念和科学探索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技能:广义:包括教师设计,准备,组织,开展和评价教学活动的一切活动的一切相关技能。狭义:指老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专业技能。

提问:是通过师生的相关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考,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及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方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互动的重要教学技能。运用提问:是指建立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和回忆过去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

文题中心式:是以解答问题为中心的讲解。指由事实材料引出问题、也可以直接提出问题,进步明确解决问题的标准,然后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各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用解决标准去衡量,然后确定某种比较理想的方法进而解决问题。(一般模式:引入--主体--总结)质疑法:指结合实验操作和变化,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根据实验数据来发现规律,认识实验和微观本质。

教学策略:指教师教学时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一切方法。概念图: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他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与命题之间的关系。合作学习:(1)学生小组的形成一起学习,2 教师的却是由传播者转变为服务者或帮助者,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变到学生,4学生不仅要自己学会还有责任帮助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学会。

发现式探究:是以学生本身观察和经验为基础,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自我发现学习的内容要点。

直观教学:指利用教具作为感觉传递场,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探究性试验:指教师在实验前不告诉学生实验待会出现什么现象,实验结论是什么,而是让学生带着明确问题,让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索发现和获得新知识。学生独立实验: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实验提纲独立第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教学评价:指一系列系统的科学的和专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括鉴别获得和提供可供教育或缴械决策之用的资料,意见和价值判断。

形成性评价:指了解学生进展状况以及教学的可能缺失,作为调整课程,改进教学和学习的依据。

终结性评价:指在评定学习的进展和成就,作为成绩报告或教育决策的参考。

实作评价:指使用多种工具或形式,决定学生在实际情景下运用知识能力以及在情感态度和动作技能领域学习成绩学习成就的一种评价形式。

知识观:教育的起点。一种知识观,对应于一种教育观!教育是通过对知识的筛选、传播,从而促进个体全面的发展。知识是教育的载体,而不是目标!(参考)

研究性学习: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一)当代中学生物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并不断提高以下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1、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2、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3、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4、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5、能够使用多种教学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6、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二)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三)初中和高中的课程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

2、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3、倡导探究性学习

(注重与实践生活的联系)

(四)科学的本质和特征

1、定量化

2、观察与实验

3、量化的预期

4、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积累

5、科学过程

(五)自然科学的四个维度

1、科学是一系列的思维方式

2、科学是一套研究的方法

3、科学是一个知识体

4、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六)行为主义的三个人物(巴甫洛夫、华生、桑代克)

(七)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在教育上主张运用奖励和处罚。(教育的依据)

(八)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奥苏伯尔、布鲁纳(学习特点:

1、强调学习过程;

2、强调直觉思维;

3、强调内在动机;

4、强调信息提取)

(九)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不是放之各种情境皆准的教条,他们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而且在不同的情境中;它们需要被重新建构;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容器,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他们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理的智力潜能

(十)建构主义对生物学教育的启示

1、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素养

2、着重科学技能的培养

3、教材编写不应是知识的堆积

4、把生物学教师的素养提到应有的高度

5、生物学教育改革要以提高人类生活品质为最高目标

(十一)基本语言技能是社会交际中,众人都必须具备的语言技能:1:语音和吐字,语音是语言的物质材料,吐字要要清楚。2:音量和语速,音量时指声音的大小,语速是指讲话的速度。3:语调和节奏,语调是指讲话的声音的高低升降,抑扬顿挫的变化,节奏是指讲话时的快慢变化。4:词汇,对词汇有以下几点:1规范:运用普通话的语汇次序,2准确:表达一个意思,表达客观事物,不走样。3生动:注意用词的形象性,可感性;注意词的感情色彩,要能启发想象和联想,并激发人的感情。5 语法:语法是用词造句的规则。P60

(十二)教师课堂讲解,提问的基本结构:即引入--介入--评核。

引入:1 界线标志:指明一个新话题或新要求的开始;2 点题、集中:明确新话题或新要求的目的;3 指名:指定学生回答。

介入:1 提示:为使学生做出正确的回答,提出问题、提供背景知识、提示行为的依据;2 重复:对学生回答的重复,目的是引起全体同学的重视,已作出判断;3追问: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得出正确的回答。

评核:1 评价:对学生的回答加以分析,加以评论;2 重复:教师重复答案,已引起重视;3 更正:学生的答案依然不正确,教师予以分析、更正,并给出正确的答案。4 追问: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继续提出问题,以引发学生深入而广泛的思考;5 扩展、延伸:在已经得到正确回答的基础上,联系其他有关资料分析,是学生对问题的人士更深入、更广泛。

(十三)提问类型:(回忆提问、理解提问、运用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评价提问)

(十四)提问的要点:(清晰与连贯、停顿与语速、指派与分配、提示)

(十五)变化技能类型:

1、教态的变化、2、信息传输通道和教学媒体的变化(十六)强化技能的类型

1、语音强化

2、标志强化

3、动作强化

4、活动强化

5、变化方式进行强化

(十七)演示技能类型(分析法、归纳法、质疑法、展示法、声像法)(十八)应用原则与要点

1、正对性和目的性

2、适应性和鲜明性

3、示范性和可靠性

4、演示与讲授统一性

(十九)板书(正、负板书)(二十)课堂组织技能的类型

1、管理性组织

2、指导性组织

3、诱导性组织

(二十一)概念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1、概念图作为教的工具主要是用于组织课程内容

2、概念图作为学的工具

3、概念图作为评价工具

(二十二)合作学习的原则和方法

1、积极主动相互依赖

2、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

3、成员负起责任来

4、人际间的社会协作技能

5、评价和过程的监督

(二十三)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设计教学活动、预估教学进行的可能发生的困难;帮助学生分组;敏于观察学习活动的进行;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提供帮助;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学生们的发现。

(二十四):在探究学习或探究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活动情况把它分为:(发现式探究、推理性探究、实验性探究)

(二十五)探究技能(观察、分类、测量、推理、预测、交流、数量关系的识别、时空关系的识别、构建假设、辨别控制数量、确定可操作性定义、解释数据、实验)

(二十六)耶格曾提出STS课程的五个学习领域(概念、过程技能、创造力、态度、应用与连结)

(二十七)我们生物学教育中的STS教育研究在三个层面都得到了发展(课程理论、教材开发、课堂教学)

(二十八)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确定后,选择直观教具应考虑以下因素

1、学新任务,2、学生特点,3、教学的特点,4教学环境,5经济因素(二十八)生物学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至少有以下几点

1、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或直接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生物学实验操作的一些基本技能

体育教学论复习资料 篇7

长假期间, 我给我的高三学生布置的惟一语文作业便是到书店去待上半天, 无论你在那里做什么都可, 但你必须把逛书店的随感写给我。虽说是给学生布置的作业, 但我仍抽出时间去书店里逛逛, 顺便也看看我的学生在那里到底能做什么。不看不知道, 一看吓一跳。在铺天盖地的教辅书架前是络绎不绝的人群, 其中也包括我的学生。我随意浏览了一下这些教辅用书, 据粗略估算, 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 每一个年级每一个学期每一门所谓主科的相关教辅书恐怕不下几十种, 而且语文学科分门别类就更多了。

看着眼前的这些教辅用书, 就能想到我们的学生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进出校门的情景, 更能够计算出学生在它们身上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尤其是高三的学生为了分数, 更是与这些教辅用书夜以继日地奋斗着。做题, 讲题, 再做题, 再讲题……师生就这样被埋没在各种教辅书海中, 失去了自我。这些由教辅书“辅助”的应试训练, 压制了个性, 束缚了灵性, 堵塞了悟性, 摧毁了想象力、情感力和创造力, 对我们的语文学习有百害而无一利。在某种程度上说, 这些教辅书对青少年的危害比那些黄色书籍还要严重, 它们摧毁的不仅仅是青少年的身体, 也在摧毁他们的智慧、精神和人格;它们毒害的不是一个人两个人, 而是整整一代人两代人;它们制造的不是一两个家庭的悲剧, 而是整个民族的悲剧和灾难。“减负增效”的口号也喊了很久了, 但在高考、中考面前却软绵无力。虽然人们也在设想各种方案试图解决这个问题, 但始终未见起色。

如果没有它们, 情况会怎样呢?这使我想起自己的中学时代, 大概那时的出版业还没有如今这样发达, 我们的语文老师拿手好戏就是让全班学生逐个背课文, 《海燕》《劝学》古的今的长的短的一律不管。想得优, 背不过就别想。每次写作文, 老师就往讲台上一坐, 随堂批改着大家的作文, 不满意处, 发回来让你重写, 不惜三遍四遍, 哪怕你一学期就只写一篇作文。没有那些教辅用书的日子, 语文学得轻松自然本真, 当时读的许多课文到现在还依稀记得。等到自己做了语文老师, 刚开始搬用老师的做法, 倒也屡试不爽。可后来拗不过那些急于求成的家长和主宰教师生死权的行政部门的干预, 也开始干起那种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语文教学尴尬之事, 课堂很多情况下便被打造成贩结论、贩习题的甩货场。其实, 相比较而言, 我们中学时代老师的那种重学而轻术, 既有为又不为的做法, 才是语文教学最好的诠释。所以, 对那些各地多种考试卷、练习册, 以及“高考大全”“作文精编”“试题宝典”“高分秘笈”“百日冲刺”“进军清华”等等, 我盼望着什么时候把它们统统扔进垃圾堆, 而代之以《古文观止》《桃花扇》《茨威格小说集》《百年孤独》之类的书籍。

作为高三语文教师, 我告诉学生, 就语文学科而言, 即使在高三复习阶段, 光是抱着教辅用书做题也是没有用的。这一点学生很不容易接受, 其他学科的老师可能也不能理解。要不要做题?要。要不要多做题?也要。多做少做不是问题, 为什么要做才是问题。通过做题目, 学会做题目, 学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研究问题, 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变得越来越聪明, 越有悟性和灵气, 越能轻车熟路。所谓“熟能生巧”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不能生出“巧”来, 多做又有什么意义呢?古人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我们现在是举三隅也不能反一隅, 却还在那儿“复”。从教师方面讲, 因为学生不能“反”, 所以只能“复”;从学生方面讲, 因为不会“反”, 所以也只好“复”。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复”得越多, “反”得越少;“反”得越少, 就越来越倚重于“复”, 这样, 学生便成为在枯燥乏味而又绝少价值与意义的空间中机械转动的机器人了。

当我们埋怨数理化作业“复”得太多而挤占语文学科的时间时, 数学老师说, 你们语文为什么不也这样做呢?我感到很奇怪, 数学作为一门科学, 它怎么会堕落到居然每天要多做一份练习就能学好的地步呢?我知道, 数学是高度抽象的学科, 它把具体情境抽象掉了, 剩下的是数字及其关系。物理和化学也是在假设的人为的理想的状态下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它们都是远离现实的, 但语文离不开现实, 语文也是需要训练的, 但绝不是那种完全脱离生命体验和现实人生的应试技能训练, 解答语文题只有一般的思路和方法, 没有绝对的要领和技巧。因为所有的语文问题都离不开语境, 而语境又是不断变化的。学习语文也好, 复习语文也好, 做题训练也好, 都必须回到语文的根本上来, 那就是阅读和表达, 通过阅读实践和表达实践来增强语感, 这是学好语文的惟一途径。所以, 语文应该训练学生读书和思考、体验和感悟, 而这种“训练”, 其实就是让学生进行自由地读写实践, 教师的任务就是参加进来, 与他们一起阅读、讨论和交流。不在这个方面花心思花精力, 都是如孔子所言:“攻乎异端, 斯害也已。”我很庆幸语文还没有堕落到每天要多做一份练习就能学好语文的地步, 尽管这地步已经慢慢走近, 越来越多的学生和教师开始相信大量的训练对学语文是有用的。但为了语文学科的尊严, 语文教师应该清楚:每天做一份语文练习是不可能学好语文的, 不但学不好, 反而会更糟, 会离语文能力和素养更远!只有远离那些教辅用书, 才能把教师和学生从繁琐的讲析和铺天盖地的应试训练中解脱出来。

那么, 语文课干什么呢?很简单, 读书!教师和学生一起读!读诸子散文, 读韩柳欧苏, 读唐诗宋词, 读红楼西厢, 读鲁迅, 读莎士比亚, 读卡夫卡, 读昆德拉……读完以后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教师和学生一起谈, 体会有深浅, 感想无对错, 谈完以后继续读!如果学生自己看过两遍《红楼梦》和《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 并且能背诵出《红楼梦》中的诗词30首, 那么, 语文教师捧着教参津津乐道地分析《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的出场和贾宝玉的叛逆性格不是显得很滑稽吗?大量阅读为语文学习奠定了基础, 积累多了, 学生就不怕考试了。

就语文教学来说, 诵读是培养语感的最有效的方法, “涵泳工夫兴味长”, 古人在这方面的论述很多, 确实是经验之谈。因为记忆能力本身就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是其他所有能力的基础。青少年儿童的记忆力很强, 让他们背诵一些优秀篇章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并且是非常有益的。记忆力长期搁置, 就会衰退, 这不仅是资源的浪费, 也会影响其他能力的发展, 甚至会促使一个人早衰。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到了高中阶段严重忽视了背诵功夫, 小学到初中背诵的一些诗文遗忘殆尽, 实在可惜。我想, 如果一个人能轻轻松松地背诵300首以上的唐诗宋词、100篇以上的古代散文名篇名段, 那么, 他的语文素养就不会差到哪里去。就算我们唾沫横飞地分析5篇文章, 再加上心急火燎地训练10份练习, 其真正价值和意义也抵不上让学生背诵两篇文章, 如《赤壁赋》和《兰亭集序》。新教材规定了很多背诵篇目, 非常英明。但我听说师生的反对意见很大, 以致编者考虑要降低要求, 甚至连2007年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中, 也规定了语文学科只考教材内13篇名篇。我实在是感到很遗憾。

体育教学论复习资料 篇8

关键词:高职教育;复习;主体;效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随着大学历年扩招,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进入高职院校,但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较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复习课的课型,以便为这些学生查漏补缺,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然而传统的复习课模式就是整堂课教师在滔滔不绝地整理归纳知识点,学生安安静静地听,然后进行适当的练习。这样的课堂显然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复习课也就失去其应有的意义。“复习”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描述为:把学习过的东西再学习,使之巩固。那么如何能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从而保证复习课的课堂效率呢? 针对此类的情况,我们应该对复习课有重新的认识,改变其长久以来的陈旧模式。

一、给予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去思考

别让眼睛代替了思考,思考是艰苦的过程,苦苦思索不得其解是痛苦的,但上下求索后豁然开朗带来的那份欣喜,以及所产生的效益带来的那份慰藉,确实是一种享受。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理念,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权利、有尊严、正在成长发展的人。因此复习课无论怎么上都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切不能因为是复习课而减少或剥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

在复习课上,教师的工作重心应该从“教” 向学生“学”转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自主复习、如何自主学习;“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复习内容采取不同的复习模式。课堂教学中导入可不变,设置开放,让学生解答。但其中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根据不同班级不同的学生,若学生基础比较好,那就让学生当场思考当场解答;若学生基础不好,那就课前布置题目让学生在课后时间做好充分准备。教学中不仅要关注黑板上的提问,还应该关注下面学生的不同反应,综合所有学生的问题,才能使复习更加具有针对性。为了使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会过多地脱离复习主题,可以在题目中附加不同的条件。从简单的问题开始,让学生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最后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和思想方法,建立自己的解题思维体系。

二、给予学生一些空间,让学生去展示。

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的昏昏欲睡。这是以前复习课堂中经常看到的画面,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发挥出来,教师的讲解没有起到画龙点睛之效,学生学习非常被动。复习过程中,由于是知识点反复讲解,反复强调,学生已经没有当初的好奇与兴趣。

其实教师可以相信学生,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上以一个个具体事例让学生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体会教学的方法及应用价值。

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一个展示个性,享受成功的机会,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要位置,创设虚拟的岗位并运用现有条件如何完成。组织学生具有交际意义的实践活动,不断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情绪,可以让学生乐于接受,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本人课堂上采用游戏竞赛的方式,由于大学的课余生活都是以宿舍为小单位。为方便学生课后更好地交流,便利用这种优势,以宿舍为单位完成复习作业。在前一节课上课前布置学生复习以前讲解过的章节内容,然后下一节课每间宿舍派一个代表把他们宿舍总结出来的章节的知识点重新与学生强调,这个过程如果是老师再一味地强调的作用要大很多。但老师要根据代表所讲解的知识点进行适当的补充,学生在总结的时候毕竟会有一些知识点遗漏。接下来让此宿舍的代表以PPT的形式展示他们在网上查找的对应章节的习题,并让在座的学生以抢答或必答形式作答并解释其选择的原因,老师就根据题目的难度加上相应的平时分数。这种方法让原有的复习课气氛变得生动、活跃,大大地提高了复习课的效率与质量。

三、给予学生一些权利,让学生去评价。

在高职课堂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复习课上,本人同时也把解答的权利也交给了学生。对于学生所提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学会去解决,学会从问题中发现知识点。很多学生会在此环节中思考为什么这道题会选择这个选项。在这一环节中,也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比如这间宿舍的代表讲解得怎么样?解答大家的问题是否能够理解,最后也以评分的形式来决定这间宿舍的成员的相应分数,在课堂上形成了良好的氛围,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大学毕竟是一个小型社会,复习课采取这种授课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也提供了一个平台给更多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有个别同学被推选出来做代表,便要克服各种上台讲解过程的各种不适应性。因此本人会鼓励学生在大学里参加这种活动,以便于他们今后在社会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复习课对于很多的高职院校不大重视。由于课程的设置,教学的进度会出现诸多问题。但每门学科都有不同的优秀的教学方法,然而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一劳永逸的。教师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更需要立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深入钻石课本中的知识点、习题,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参与到复习课内容的喜悦,才能让学生对知识点更好地掌握与运用。

参考文献:

[1] 张明,论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复习环节的创新[J]. 辽宁高职学报,2007(33).

[2] 卢云虎,关 注课堂生成 收获别样精彩[J]. 启迪·教育教学版,2014(10).

上一篇: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质量分析下一篇:调查问卷题目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