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的思考(共5篇)
对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的思考 篇1
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建设是城市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人防部门参与城市危机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国民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人防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安全生产事故等频频发生。如何高效的利用人防地下设施、人防专业队伍等资源,建设适合本城市的人防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变得非常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网游小说网 http://迫切,这对协助提高政府对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为市民提供快捷的紧急救援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合理的安全保障支撑至关重要。
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是城市公共安全框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防部门代表政府实施协调、指挥、调度的重要机构和场所之一;是反映人防部门应急和危机管理水平及城市综合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标志;是城市危机管理的重要支撑设施建设。
随着2006年《**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出台,我市应急体系中需要人防部门解决的应急目标逐渐明朗化,用什么样的技术和手段解决突发公共事件变得十分紧迫。建设什么样的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是直接关系到“防空防灾”一体化职能是否能正常发挥,关系到该中心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建设怎么样的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在国内外没有固定的模式,虽然国外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多年,也是各不相同,加上国内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及地域特点不同,也没有统一的建设模式。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考虑本市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做好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的基础性研究,加强城市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
1、政府管理体系与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技术体系关系的协调
从人防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建设来看,所建的系统平台将统一各应急反应业务,提高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和应急反应速度,但也带来了不同部门之间的体制冲突,这还包含着各个部门自身长期工作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指挥方法和习惯之间的协调,怎样体现具有良好协调关系的指挥平台是人防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建设首先要精心考虑的问题。
另外,国家政府体系多数是树形的垂直构架,其行政特征是对上负责,而快速反应机制的城市人防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是以事件为中心的扁平结构,要求其对事件直接负责,这种结构和管理的不一致也是城市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和运行也需要协调的问题。
2、人防系统的智能化建设
目前的人防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建设,多数是基于特定灾种,将不同类型的应急指挥系统或信息系统按照一定的预案要求所进行的需求组合和系统集成,更多的是体现“面向过去和已知”这个概念。应急事件虽有一定的共性,但不可预见性是城市应急的个性特征。怎样建设即“面向过去和已知”又能面向不确定的“未知”;既能贯彻预案又能适应一些从未出现过的综合性、边缘性应急事件;使建设的城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具有“脑子”作用,能为决策人员提供一个便利的、交互式的操作平台,迅速、动态地识别事件;构造针对特定应急事件的信息处理和调度系统,真正体现建设的意义所在,这是衡量城市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先进型和长期性的重要指标。
3、城市人防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的标准化建设
建设专业化、智能化的城市人防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必须建立一套适应指挥的应用标准和应用支撑标准体系。虽然人防部门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取得丰硕成果,但也存在缺乏相对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的问题,这对建设综合性和基础性的人防指挥中心带来内联问题。同时,标准化建设应包括对应急事件的描述机制、数据单元描述、技术接口描述等,使建设的城市人防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只有一种“共同语言”。怎样确定适合**市人防应急救援指挥系统范围内的规范化标准,对建设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指挥中心、避免出现“信息孤岛”有着重要意义。
4、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各指挥中心的网络构架
目前的指挥构架有决策型、管理型和协调型等数种,体现不同的指挥特征和效果,不同的指挥结构形成不同的指挥网络。**市已有不少部门针对一些特定类型的事件建有各自的指挥中心,虽现有的部分中心内部建设具有相当的专业性和先进性,但系统对外部的延伸仍缺乏手段。构架一个合理的全市范畴的城市人防应急救援指挥系统,使在重大事件面前,保证信息获取、协调指挥的效率与城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形成良好的匹配,通过技术的手段清晰的体现各中心之间的职责关系,将会增强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网络构架的合理性,促进对应急救援事件的快速协调和处理能力,避免形成“指挥盲区”、制约救援中心的正常发挥。
5、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需要全方位发展
**市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性质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核定数及成员整体素质对满足城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需求有不少差距。还需要加大相关专项经费的投入,增强指挥中心软硬件建设,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培训应急救援队员,强化专业队员能力、素质,加强指挥中心组织、指挥、协调功能,早日实现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在城市应急救援体系内核心地位的确立。
洪荒天子 网游之一统天下 莫问天 光明猎人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对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的思考 篇2
1 建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重要性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明文规定, 公安消防队除承担火灾扑救工作外, 还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 应当充分发挥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专业力量的骨干作用。消防部队已经从原来的火灾扑救逐渐向综合应急救援领域扩展, 职责范围不断扩大, 拓展了消防部队应急救援范围, 在处置危及生命安全、重大经济命脉的抢险救援行动中, 消防部队担负着攻坚克难的关键作用, 成为政府应急救援力量体系中的“主力军”和“攻坚队”, 在许多重特大灾害事故中承担着越来越繁重的抢险救援任务。
为此, 建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统筹力量, 整合资源, 完善机制, 着力构建以消防部队为主, 上下衔接, 统一指挥、相互协调, 快速反应、功能齐全的综合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实行24小时值班执勤, 及时有效应对和处置各类灾害事故, 依法担负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指挥、综合协调、资源统筹、力量调度等职责和重大灾害事故应急处置及抢险救援任务, 才能有效保障各项突发公共事件的成功处置。
2 建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有利条件
近年来, 随着武警消防部队“十二五”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建设成果的运用, “十三五”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启动, 消防部队加强了应急通信建设, 各级消防部队的配备了3G、4G、卫星、短波、超短波和微波等应急通信设备, 很好的解决了将事故灾害现场的音频、视频和数据传输到各级消防指挥中心, 目前, 全国各级消防部队正开展消防通信指挥中心建设, 全面推广部署灭火救援指挥系统。我们应该抓住这一契机, 全面统筹, 根据各地政府应急管理实际, 将综合应急救援指挥调度功能作为灭火救援指挥系统的个性化部分进行综合考虑, 将两者融为一体, 充分利用消防指挥中心24小时值班, 45秒接警的特点, 实现不增人员, “一支队伍, 两块牌子”的运行模式, 既避免重复投资, 又能充分发挥公安消防部队的专业优势, 与其他专业救援队伍相互协作, 更有效地应对各类灾害事故, 满足了随时快速响应突处置发事故灾害的需要。
3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的瓶颈
国务院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 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 规定了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 各级政府成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 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但是, 由于政府应急管理平台建设的滞后, 一定程度的影响了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建设。
一是机制建设不健全。各职能部门履行职责是实现应急管理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部门之间的协调是政府应急管理高效运行的关键。但当前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关系并不十分明确, 存在职责交叉和管理脱节, 信息不对称、资源不共享等现象, 每次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时都要临时开会或下文协调, 没有形成常态化的长效机制, 极大的制约了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作用, 不能体现指挥调度的及时高效, 降低了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灵活度。
二是网络建设不统一。由于政府应急管理部门没有一个较为具体的系统建设技术方案, 来指导各职能部门的应急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建设, 造成了各应急职能部门的指挥平台不在一个网络上。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用电子政务网, 公安机关用金盾网、消防部队用消防指挥网;指挥视频系统选用不同的品牌, 各系统相互兼容差, 不能数字级联, 只能通过模拟方式进行连接, 造成操作使用不便捷, 视频效果较差。
三是指挥系统不兼容。各应急职能部门基本上都建设了本专业的指挥系统, 由于没有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 各指挥系统的数据结构、数据代码不一致, 不能实现互联互通, 数据不能共享, 形成了“信息孤岛”, 无法满足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突发公共事件信息都需要通过电话或传真获取, 再录入的指挥系统中, 工作效率较低。
4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的建议
一是加强协调机制建设。积极主动与本级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沟通协调, 加强部门之间工作交流, 建立日常联系、信息互通、定期会商等制度, 及时研判安全形势, 研究应对措施, 加强工作交流;建立战时联动机制, 一旦发生相关灾害事故, 第一时间互通信息, 第一时间调派相关力量, 做到相互支持、紧密协同、有效应对。
二是加强应急救援通信指挥网建设。依托电信运营商, 建设一个覆盖技术先进、相互兼容、抗毁能力强的应急救援通信指挥网络, 为各应急职能部门指挥系统的互联互通提供重要的基础。例如云南省下发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云南省应急救援通信指挥光缆网的通知》 , 要求云南省综合应急救援总队牵头完成省、市 ( 州) 、县 ( 市、区) 三级政府、综合应急救援队和各专业救援队、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互联互通的通信指挥光缆网建设。
三是完善应急救援指挥功能。消防部队正在开展灭火救援指挥系统和图像、语音综合集成建设工作, 需积极与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应急联动单位协调, 明确访问权限, 可以相互查询和调用指挥系统的数据, 实现系统数据资源共享, 完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处置预案, 在灭火救援指挥系统的个性化开发中实现应急救援指挥调度功能。将各部门图像资源接入消防图像综合管理平台, 如道路监控、平安城市监控、重点单位内部监控等, 为可视化指挥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是加强应急通信队伍建设。应急通信队伍是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核心, 承担着应急通信保障和接警调度的重任, 建设一支经验丰富、技术过硬、快速反应的应急通信队伍是非常关键的。指挥中心人员不仅要懂消防接警调度的知识, 还需要了解掌握应急联动单位的相关专业知识, 能够第一时间科学调度力量和获取应急联动单位的有力支持;在灾害事故现场保障人员要能熟练维护使用各种应急通信装备, 熟悉各类应急通信保障预案, 能够第一时间搭建指挥通信网络, 确保通信不间断。需要通过专业培训、岗前培训、岗位练兵、到各联动单位交流学习等形式提高应急通信保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
摘要:在突发公共事件频发背景下, 消防部队的作用日渐凸显, 获得了人民群众的肯定和赞誉, 在政府应急管理工作中的地位日渐提高, 各级政府依托消防部队成立了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作为消防部队的通信指挥枢纽, 消防指挥中心建设采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 担负着消防部队的科学指挥调度, 为领导提供辅助决策, 有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文章对政府应急管理以及消防部队指挥中心在政府应急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提出加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政府,应急管理,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参考文献
[1]姜兰.论我国突发事件管理体系的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 2007.
对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的思考 篇3
自2003年抗击“非典”以来,特别是2008年汶川地震后,党中央、国务院一直把应急管理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高度重视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2007年施行的《突发事件应对法》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整合应急资源,建立或者确定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2010 年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加强以公安消防队伍及其他优势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依托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要求。2009 年和2010 年,公安部先后在湖南长沙和辽宁大连召开公安消防部队应急救援工作会议,推进依托公安消防部队建设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十七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 胡锦涛同志提出要“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非常复杂、严峻的公共安全形势,扎实做好防范应对工作, 探索和加强以消防部队为依托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势在必行。
本文从当前我国依托消防部队组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现状出发,结合山东实际,深入分析了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建设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的几项具体措施。
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现状一是国家层面以消防部队为依托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
首先消防部队参与应急救援任务由来已久。自1995 年日本东京地铁“沙林”事件后, 我国消防部队就开始逐步发展特勤力量,承担抢险救援任务。2002 年,公安部在成都召开的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工作会议上,专门提出了强化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职能的要求,进一步拓展消防部队职能。2009 年修订的《消防法》明确规定:“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依照国家规定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2009 年10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规定“各级县政府要以公安消防队伍及其他优势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依托,建立或确定‘一专多能’的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并提出了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三年规划目标,计划用三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以公安消防部队为骨干的省、市、县政府综合应急救援队伍。
其次消防部队承担应急救援任务明确。2006 年5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要求“充分发挥公安消防队作为应急救援专业力量的骨干作用”,并对消防部队应急救援的任务范围作了明确。2009 年7月,公安部消防局下发《公安消防部队承担应急救援工作总体方案》,指出公安消防部队依照国家规定充分发挥应急救援专业力量的骨干作用,主要承担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建筑坍塌事故、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空难事故、爆炸及恐怖事件、群体性事件、群众遇险事件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同时参与配合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矿山、水上事故,重大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的应急救援工作。
最后消防部队应急救援体系初步形成。到目前为止,公安部依托河北、辽宁、浙江、广东、重庆、新疆等6个消防总队规划建设的国家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依托现有的山东消防总队和云南昆明消防支队搜救犬培训基地组建的2个搜救犬培训基地已初步建成, 承担所在省域灾害事故救援和跨区域增援、国际救援等任务。公安部消防局在全国布点建设的10 个国家级应急装备物资储备库中的北京和成都储备库已基本建成,银川直属库于今年10 月份启用,长沙直属库建设年内也将完成,各省级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和应急装备物资储备库建设也全面展开。全国大部分省、市已挂牌成立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2010 年东部80% 、中部50% 、西部30% 的县(市、区、旗)建成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2012 年依托公安消防部队的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将基本建成,初步形成覆盖全国的省、市、县三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二是山东省以消防部队为依托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
2009 年3月,山东省政府下发《关于组建山东省应急救援队伍的通知》,同年4月2日,在济南召开山东省应急救援总队成立大会,依托省消防总队率先在全国成立了省应急救援总队,强力部署推动省、市、县(区)三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截至2010 年12 月,全省17 个地级市、162 个县(市、区)全部依托消防部队成立了应急救援支、大(中)队,形成了成建制、成规模、网络化覆盖全省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体系。2009 年12 月,省政府办公厅制定出台了《山东省应急救援队伍协调运行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标准、规模、职责、管理、调用、指挥和保障等内容。2010 年,在烟台市和寿光市开展市、县两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试点,探索制定了包括队伍建设、工作机制、教育训练、装备配备、保障机制等五个方面在内的《山东省市县两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基本框架(讨论稿)》。2010 年11 月,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应急救援工作推进会,进一步推广总结烟台市和寿光市政府的经验做法,规范全省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当前依托消防部队组建综合性 应急救援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应急救援体系的逐步建立,应急管理组织不断健全,特别是依托消防部队应急救援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组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发挥的作用日显突出。以山东省为例,2010 年1月1日至12 月21 日,全省消防部队除扑救火灾以外的救援救助出动次数为24468 次,抢救被困人员4861 人;2009 年同期救援救助出动次数为20260 次,抢救被困人员4060 人;2008 年同期救援救助出动次数为17439 次,抢救被困人员3930 人。无论是应急救援的任务量还是抢救人员的数量都在逐年上升,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但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还很不平衡,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与应对突发事件的实际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存在着思想认识不一致,资源配置不合理,装备和力量不足,应急响应、联勤联动、经费保障机制不完善等制约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发展的问题。
nlc202309030842
一是思想认识不一致
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对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总体态度积极,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坚持把依托消防部队建立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作为最专业、最有战斗力的应急救援力量来建设和使用。但是,也有少数地方党委、政府并没有真正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作为提升政府应急管理水平、保障社会公共安全的大事、急事、要事来抓,对应急救援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被动推进,仅限于挂牌了、组建了,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所谓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只是在消防部队挂了两块牌子,多了一个名称,没有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供体制和机制的支撑。
二是资源配置不合理
当前各地应急救援力量,主要包括依托各级公安消防部队组建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由解放军预备役、武警部队、民兵等力量组成的骨干应急救援队伍;由地震、气象、人防、水利、卫生等政府相关部门组建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由企事业单位、社区等组建的基层应急救援队伍;由各行业、各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应急救援队伍以及由共青团、红十字会等其他组织建立的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以上六类应急救援队伍中仅政府相关部门组建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就有24 种。其中依托各级公安消防部队组建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充分发挥了专业性强、覆盖面广等优势,承担了大部分应急救援任务。但当前应急救援体系众多,资源配置渠道多样化,使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在经费投入、装备配备、警力配置等方面还不能做到优先保障,与应急救援中发挥的主力作用不相称。例如最先进的地震救援装备配备在地震部门,用于中毒现场进行化学毒物检测的化学应急检测车配备在卫生部门,高速公路救援队配备了大量先进救援设备,而这些先进的救援装备却没有配给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的消防部队。有的部门组建的应急救援队伍长期闲置,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三是组织指挥不统一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的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指挥中心,多支职能单一的应急救援力量并存,互不隶属,各应急救援职能部门虽然建立了各自的应急指挥平台,但这些系统各自独立、自成体系,注重部门行业的垂直管理,不注重地域层面救援力量的横向联动。当前公安部门推行的110 、119 、122“三台合一”,也只是整合了应急救援资源的一部分,难以实现全面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一些应急情况的处置,往往是由消防部队单独完成的,联勤联动也只是在救援任务量大、持续时间长的情况下或党政领导到场启动相关预案后才得以落实。加之受本位主义驱使,少数部门在应急救援准备和行动中缺乏组织上的严密性和纪律上的约束性,追求权利和利益最大化、责任和风险最小化,一旦消防到场,一些部门就退居“二线”,由此而加重了消防部队的负担,也影响了应急救援的效率。
加快推进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主要对策
一是加快省、市、县三级应急信息平台建设
应急信息平台是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中重要的基础保障,是保证应急信息传递快速、顺畅、准确以及信息资源共享的关键平台。“十一五”期间国家启动了应急信息平台建设,有关公共安全监测监控、预测预警、指挥决策与处置等核心技术难关已基本攻克,下一步要依托政府应急管理部门,逐步推进省、市、县三级应急信息平台建设,尽快建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资源共享、快速反应、实用高效的公共安全应急体系,为构建准确、快速、一体化的应急决策指挥和工作系统提供支撑和保障,并依托信息平台建立起应急救援队伍、技术装备、危险源等数据在内的应急资源数据库,实现现有资源的系统化、数字化管理。信息平台建设要突出本级层面的横向联勤联动和指挥调度,突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的主力作用和主导地位,充分考虑和借鉴“三台合一”模式,整合公安、民政、水利、气象等有关部门的现有资源和技术,避免重复建设。
二是整合现有应急救援队伍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与其四面出击,到处投资建队伍, 不如集中人力、财力、物力, 建强、建好一支真正管用的队伍。“9.11”事件后,美国政府于2002 年把FEMA 、移民局、中情局及许多相关部门组合在一起成立了“国土安全部”,下辖的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统一管理全国的防火救灾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分别设立了相对应的本级应急管理平台,配备了消防、地震、医疗、交通等各种紧急救援分队,统一管理防灾救灾工作,使得灾害的防范和救援效率有效提升。日本在1995 年阪神大地震后,开始优化整合救援力量结构,在国内实施紧急救援队制度,紧急救援队以县( 相当于中国的省) 为单位, 包括派遣指挥援助队、灭火救助队、救助援助队、急救援助队、后勤援助队等类别的综合救援体系得以确立,并在东京消防厅第二、三、八消防方面本部组建了3个消防救助机动部队, 装备了各种大功率、高性能的新型救援车辆和特种救援器材,实施全国范围内的机动紧急救援。近年来,山东省地震局与消防总队联合组建了山东省地震救援队,潍坊、德州等地的高速公路管理局与当地消防支队联合组建了高速公路救援队,泰安市泰山索道公司与泰安消防支队联合组建了索道应急救援队,等等这些在抗震救灾和应急救援实践中都充分发挥了作用,是整合应急救援资源的创新实践。实践证明,在我国公安消防部队作为政府综合应急救援力量, 是应急救援行动中的“拳头”和“尖兵”,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下一步应探索政府主导, 依托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对现有应急救援力量。除特殊领域或特种技能要求的以外,进行优化整合,进而建立高效、合理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三是增加消防应急救援队伍人员数量
以消防队伍为承担各类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任务的主要力量,是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应急救援力量建设与发展的共有模式,这些体制模式和成熟做法值得借鉴。其中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家都采取了现役制、职业制相结合的消防力量构成模式。法国共有现役和职业制消防员约2.6 万人,志愿制消防员约19.8 万人,消防员约占全国人口的万分之三十七。意大利共有职业制消防员约3.1 万人,志愿制消防员约4000 人,现役制消防员约3400 人,消防员约占全国人口的万分之七。俄罗斯共有现役制消防员约27 万人,地方职业制消防员约11 万人,消防员约占全国人口的万分之二十七。就我国香港和澳门来看,香港消防处为准军事化组织,约8660 人,文职人员约590 人,消防员约占全区人口的万分之十四,澳门消防局有军事化人员约800 人,消防员约占全区人口的万分之二十。日本的消防力量构成主要有职业制和志愿制两种形式,其中职业制人员约有15.6 万人,志愿制消防人员约有95.2 万人,消防员约占全国人口的万分之八十八。目前我国有公安现役消防人员16 万人,合同制消防员1.5 万人(2007 年数据), 消防员人数占全国人口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这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是不相称的,急需增加消防应急救援队伍的人员数量。以山东省为例,全省现有的公安现役编制占全省人口的万分之六左右,为克服消防警力不足的问题,2002 年开始在青岛开展了合同制消防员试点工作,由此拉开了我国合同制消防员队伍建设的序幕,目前全省共有合同制消防员5234 人,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消防警力不足的问题。“十二五”和今后一个时期,从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公共安全与应急救援水平的客观需求出发,在积极争取增加现役编制,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推广 “中央出编、地方出资”的模式增加现役警力,加大士官、干部骨干保留的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合同制消防员的征召、培训、保障等相关工作体系,提高合同制消防员的社会认可度,增强消防员从业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进行合同制消防员职业化的探索,使之发展成为一支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应急救援力量。
四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各级政府要强化公共财政观念,充分认识到建设一支快速反应、战斗力强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公安消防部队应急救援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将建设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根据财力情况不断增加,最终建立起稳定、多元的应急救援经费保障机制。在实施跨区域抢险救灾时所造成的装备、设备、器材和物资的损坏、损耗,突发事件所在地政府要给予必要的补偿,进而完善应急救援队伍外围救援的补偿机制。加大装备建设投入,按照“结构合理、功能多样、防护优先、实用高效”的原则,加强个人防护、防化救援、破拆排烟、生命搜救和反恐处突等应急救援装备配备,强化救援物资储备,积极引进新型、高效、实用的装备,不断优化装备结构,提升作战效能。要按照公安部《县级综合性(消防)应急救援队装备配备标准(试行)》要求,优先配齐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的装备。加快建立警地联储、紧急调用、机动运输等应急保障机制,提高应急救援保障能力。
(张德宽 山东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
参考文献: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8 年10 月28 日修订通过,2009 年5月1日起施行。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7 年8月30 日通过,2007 年11 月1日起施行。
③ 郭铁男等,《中国消防手册·抢险救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年版。
④ 杨辉解,《紧急状态与公安机关应急机制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
对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的思考 篇4
一、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类型
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分立即报告和常规报告两种。
二、需要立即报告的突发事件
(一)首次接警时伤亡人数能够确定的突发事件:指一次造成6人及以上受伤(中毒)的或者造成死亡2人及以上的事件。
(二)首次接警时伤亡人数不能够确定的突发事件,主要是指以下几种类型:
1、客车、校车道路交通事故;
2、火灾、爆炸事故;
3、各类矿难事件;
4、食物中毒、急性职业中毒、化学品泄露等群体中毒事件;
5、踩踏等群体伤亡事件;
6、特殊事件:涉及外国友人、重要人士(如知名人士、政府官员、急救人员)的突发事件。发生在重要场所(如政府机构、外事单位、医院、学校、幼儿园、大型活动场所等)的突发事件。
三、需要常规报告的突发事件
常规报告突发事件是指一次造成3-5人受伤(中毒)的事件。
四、信息报告方式
采取口头、电话、手机短信等方式报告。
五、信息报告时限
常规报告是对突发事件现场救援情况的小结,报告时限为突发事件现场救援结束后1小时内报告。
需要立即报告事件的初步报告时限为首接调度员接警并调派完第一批次急救车后5分钟内报告。初步报告后还要进行事件救援进程报告和事件救援结束终末报告。
六、信息报告程序
(一)立即报告程序
首接调度员在派车的同时向班长报告,及时形成事件初步报告信息在规定时限内短信报送主任、分管主任、综合科长、调度科长、市卫生局医政科长;
调度班长接报后立即电话报告上述中心领导,若调度班长为首调则须指派他人报告;
调度科长或调度班长指派专人适时依次向市卫生局值班室、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报告;
调度科长接报评估后向分管副主任报告;
综合科长接报评估后向主任汇报;
分管副主任接报评估后向主任、市卫生局医政科长、分管局领导报告。
主任接报评估后向市卫生局局长报告。
根据事件救援进展情况实时报告现场伤员救治情况,直至救援结束。
典型事件调度科长还要及时形成突发事件医疗救治情况报告和单位内部事件现场救援信息上报。
(二)常规报告程序
在事故救援处置完毕后,对整个救援处置情况进行总结,先由首接调度员编写短信发送主任、分管主任、综合科长、调度科长、市卫生局医政科长;
再由调度班长或首接调度员向上述中心领导电话报告。
法定公休节假日带班领导行使分管副主任职责,行政值班人员行使调度科长的职责,报告程序按信息报告程序执行。
附件:
1、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信息报告格式
2、伤亡人数不能够确定的突发事件及评估说明
附件1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信息报告格式
一、立即报告格式
1、事件现场救援情况初报
201 年
月
日
时
分接报警在(路或厂)发生
事故,伤亡
人(或多人受伤,或目前伤亡人数不详),立即指派某某医院、某某医院------,共
辆救护车赶往现场救援。
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报告人:
2、救援情况进程报告
截至
时
分,共抢救伤员
人,其中重伤
人,轻伤
人;现场死亡
人。某某医院(急救站)抢救
人(重
轻),某某医院(急救站)抢救
人(重
轻),-------。
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报告人:
3、事件现场救援结束终末报告
201 年
月
日
时
分接报警在(路或厂)发生
事故,共派
家医院(急救站)
辆救护车,共救援
车次,救治伤员
人,其中重伤
人,轻伤
人,现场死亡
人。某医院(急救站)抢救
人(重
轻),某医院(急救站)抢救
人(重
轻),-------。
截至
时
分接走最后一名伤员,本次事故救援共历时
小时
分钟,事故现场救援结束。
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报告人:
4、突发事件医疗救治情况报告
截至日时分,我市医疗机构累计收治伤员
人,其中
人经门诊留观或简单医学处理后离院,现住院
人,其中危重
人,(人仍未脱离危险),重症
人,轻症
人。伤员分别收治在 医院(人,其中危重 人,重 人,轻
人),医院(人,其中危重 人,重 人,轻
人),医院(人,其中危重 人,重 人,轻
人)。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报告人:
二、常规报告格式
201 年
月
日
时
分接报警在(路或厂)发生
事故,人受伤,共派
家医院(急救站)
辆救护车,共救援
车次,救治伤员
人,其中重伤
人,轻伤
人,现场死亡
人。某医院(急救站)收治
人(重
轻),某某医院(急救站)收治
人(重
轻),-------。
截至
时
分接走最后一名伤员,本次事故救援共历时
小时
分钟,事故现场救援结束。
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报告人:
附件2
伤亡人数不能够确定 的突发事件及评估说明
1、车辆道路交通事故:主要指各类客车(如火车、公交车、长途客车、旅游客车等)、校车在道路上特别是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且不能迅速判明伤亡人数的事件。询问要点:
首先问清是单方事故还是多方事故?
若单方事故则须询问有无翻车?起火?高处(桥、坡、涯)坠落等?
若多方事故则须询问有几个车?什么车(客客、客货、货货)?翻车?咋撞的(对撞、追尾、交叉相撞、追尾后对撞)?大约伤多少人?泄漏(如危化品槽罐车事故)? 评估说明:
从伤亡人数看,多方事故一般多于单方事故,但要考虑到单方载员、车型大小等。多方事故时,一般情况下客客多于客货多于货货;翻车、对撞时伤亡会更多。从伤情看,翻车、对撞、起火、高处坠落等情形下会更加严重。涉及危险化学品槽罐车事故时,如有泄露要提示救援人员要做好防护。
2、火灾事故:主要指经常发生在工厂、林场、宾馆、酒店、歌舞厅、剧院、商场、敬老院、居民楼、火车站、汽车站、学校、幼儿园、医院等重要或人员聚集场所的火灾。评估说明:
冬春季易发,石油化工企业、燃气管网企业易发。
工厂、林场火灾应考虑财产损失大,同时也会有不同程度的生命损失。人群密集场所火灾多考虑以生命损失为主。火灾还多与化学物中毒相关联。
3、爆炸事故:常见的主要有地下输送石油、天然气、液化气、煤气、蒸汽等管道泄露引发的爆炸、汽油外泄爆炸、燃气泄漏致厨房爆炸、烟花爆竹厂爆炸、氢气球爆炸、焦炉煤气柜爆炸等事故和社会恐怖事件等。评估说明:
发生在各类企业、人员聚集场所时,人身健康危害和社会影响均较重大。爆炸事故往往并发火灾。石油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多见。
4、矿难:主要指各类矿山发生的透水、塌方、瓦斯爆炸事故。
评估说明:
矿山事故一旦发生伤亡人数一般较多。
煤矿瓦斯爆炸的重大危险源是甲烷,瓦斯爆炸可产生高温的火焰面、很强的冲击波和大量的有害气体,而一氧化碳则是主要的有害气体。
5、高处坠落:常见有客车坠崖、坠桥,在建工地脚手架坍塌、施工塔吊倒塌等事故。评估说明:
山区坡陡、路窄谷深,发生车辆交通事故时易发高处坠落。
6、食物中毒、急性职业/非职业中毒、化学品泄露等群体中毒事件: 评估说明:
食物中毒:在集体食堂、家庭、饮食服务单位等就餐场所,多见于夏秋季。中毒原因主要分为微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性等。
学校等集体单位、热点旅游景区餐饮单位、农村地区自办宴席为重点场所。
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主要是由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蜡样芽胞杆菌、大肠埃希式菌、志贺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肠毒素等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死亡人数最多,主要中毒因素为毒蘑菇、未煮熟豆浆、发芽马铃薯、桐油果、野生蜂蜜、草药等。
化学性食物中毒事件的中毒因素主要为亚硝酸盐、氰化物、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急性职业中毒:引起急性职业中毒的化学物质主要是一氧化碳、二氯乙烷和氯气;病死率最高的是硫化氢中毒。
砖厂、钢铁厂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化肥厂、涉及冷藏、冷冻企业(食品厂、冷藏厂、畜禽加工 厂等)易发生氨气泄露并爆炸,危害极大。
造纸厂纸浆池、污水处理厂、咸菜池等易发生硫化氢中毒。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时常发生泄漏。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多发生在每年11月至来年4月中旬采暖期间。出现特定的天气气候条件时(如南风、气压低等),提醒注意防范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发生。
7、踩踏事件:学校、体育场、影院、商场等人群密集场所发生踩踏事件且伤亡人数不详的事件。如中小学发生的校园踩踏事件,促销现场发生的群众踩踏事件。评估说明:
人群密集场所一旦发生踩踏事件,局势往往难以控制,伤亡人数一般较大。
8、特殊事件:涉及外国友人、重要人士(如知名人士、政府官员、急救人员)的突发事件。
发生在重要场所(如政府机构、外事单位、医院、学校、幼儿园、大型活动场所等)的突发事件。评估说明:
发生在敏感时期(如重要会议、活动、节日),敏感地点(如学校、机关)、敏感人群(如学生)的突发事件应及时快速做出评估。
重要社会安全事件如小学、幼儿园的重大凶杀事件、群体斗殴事件、蓄意行凶伤亡多人事件等也应密切关注。
9、补充说明:
突发事件的发生与天气气候的变化密切相关,风险评估时应当关注。夏季高温,天干物燥,人的情绪波动较大,车祸、火灾、中暑就会频发;
大雾弥漫、大雪、雨雪冰冻天气车祸会增多,应多关注高速公路是否封闭,铁路和民航等交通方式是否受到影响。
加强指挥中心建设的思考 篇5
当前,我国正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群体性事件、治安案件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社会转型时期。*****部队战斗在维护边境安全稳定的第一线,****大队指挥中心从收集掌握信息到及时上传下达,从应急预案准备到组织协调各部门联合演练,发挥着重要的职能作用。为此,加强*****级指挥中心应急指挥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下面,我结合*****大队和辖区实际对加强指挥中心的应急指挥建设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级指挥中心现状及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对指挥中心思想认识不深,定位不准确。一是工作职责上的认识误区。目前,各***的指挥中心准确的说叫值班室,少数官兵认为就是接接电话,汇总上报部队每天工作开展情况、传达部署上级的指示精神及各项工作任务,负责外来人员的接待和部队营区的安全防范预警工作。二是事件处置上的认识误区。有些官兵认为指挥中心就是领导的“传话筒”,不具备能参善谋、当好助手、辅助决策能力。三是建设目标上的误区。少数领导和参谋认为部队经费紧张,指挥中心作用发挥不明显,所以没有从指挥中心的发展上全盘思考如何建设。
(二)硬件配套设施不完善,通讯设施相对滞后。各大队指挥中心现有办公设施只有一台连接**网络的电脑、传真机、打印机、报警器和视频监控系统。通讯设施只是单一的固定电话和个人的手机。
(三)指挥中心队伍整体素质低,各种应急处突预案不完善。值班人员由大队部干部轮流担任。不具备信息处理、计算机业务、文秘工作、警务指挥等基础业务能力。随着社会矛盾的日益凸显、边境对敌斗争的复杂性和自然灾害的频发,我们以往的几种应急处置突发事件预案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充实。
二、应对存在问题的措施和对策。
(一)应急指挥组织领导常态化。为了最大化发挥指挥中心的作用,我大队力求在实际工作中将应急指挥组织领导常态化:即将应急指挥组织建设常态化(将应急组织与大队其它日常工作组织放在同等地位固定下来)、组织成员常态化(日常工作中将大队主管军事业务的领导、大队警务部门、基层军政主官等相关人员编入应急指挥组织)、组织工作措施常态化。
(二)加强日常基础工作。信息收集研判是指挥中心的日常工作,要树立超前意识,依托各种信息资源,加强对社会治安动态、群体性事件、边境形势等的规律特点、发展趋势的分析研判,进行预测的评估并提出对策建议。一是加强情报信息收集。要充分发挥治安耳目、信息员的作用,提高民警发现信息的敏感性和收集信息的主动性,要把常态化的“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向群众汇报工作、爱民固边战略等作为收集信息的一个载体和平台。保证信息的敏感性、及时性、通畅性、完整性和连续性,使上级领导通过信息了解边防辖区的各种动态情况。二是分析、研判,制定完善应急预案。要落实好信息研判工作机制。****和***要定期召开专门会议进行信息汇总、分析和研判,从中甄别出有边境地区的各种不稳定有倾向性苗头问题和隐患,为各级指挥人员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充分发挥***联勤机制效能。指挥中心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协调好派出所、机动队、边防连队、公安机关和地方政府相应职能部门的关系,在强化信息交流和整合的同时,还要建立一整套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的处置预案,促进警务活动系统、规范、高效、有序运行,并定期进行联合演练,充分发挥多警种、多职能部门的整体合力。
(四)加强相关单位通联最大化发挥现有资源。“整合”与“联动”是应急指挥中心建设的最大挑战,也是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成功的关键。一是充分利用公安机关的视频监控系统加强对辖区的监视控制。当前,****县局在***大队所属辖***和****的主要街道、重点企业和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现场共设有45个视频头,*****大队通过积极的沟通,与*****县局指挥中心建立了硬件共享制度。二是
信息资源共享。指挥中心要与各警种、边防部队、民政等社会有关部门进行通联并形成机制,有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广辟信息来源渠道,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实现与社会有关部门的信息共享。
【对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的思考】推荐阅读:
政府应急救援指挥中心09-06
人防应急05-18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10-26
对人防工程科学布局的思考08-01
人防指挥08-24
移动应急指挥中心06-27
中国地震应急救援中心08-25
应急指挥系统建设论文09-27
消防部队应急救援主力军思考看法08-19
各类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设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