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应急指挥中心

2024-06-27

移动应急指挥中心(精选9篇)

移动应急指挥中心 篇1

0 引言

移动应急指挥中心系统涵盖卫星通信、视频图像采集、综合指挥调度、无线宽带网络、装载车辆及安全保障系统等。为了满足国家、省和各应急指挥部门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发挥减灾、救灾的作用,加强应急部门快速反应机制的建设,需要建设移动应急指挥中心,以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常规通信手段不能正常工作情况下,能有效地实现对现场图像、信息采集传输、现场指挥调度的应急通信保障,提高对突发事件的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和高效处置能力。

1 系统概述

移动应急指挥中心是整个应急指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独立作为现场指挥中心,具备事故现场与后方指挥中心的联网功能,可同步进行调度和指挥,特别是对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和特大型事故现场的处置能力。

移动应急指挥中心通过卫星通信或地面公网与上级应急指挥中心进行通信,向后方指挥中心提供突发公共事件现场的各种现场信息,包括现场图像、话音、数据、地理信息等,并可接入上级应急指挥中心视频会议系统和图像传输系统。

移动应急指挥中心具有与后方指挥中心数据库共享和通信功能,具有快速加载和远程调用及信息分析处理功能,具有对现场情况实时监控、显示、分析、综合处理的功能,结合相关部门数据库的相关信息进行态势分析和预测预警,为事件处置、应急指挥提供决策性依据。

移动应急指挥中心以机动车为载体,通过车载设备采取有线或无线方式采集图像数据资料,为车内的指挥员提供现场综合信息,包括现场声音、图像、地理位置及现场采集的各种环境信息。

移动应急指挥中心在突发事件现场可构建现场无线宽带局域网,支持现场工作人员、其他指挥车与移动应急指挥中心间的数据通信。

移动应急指挥中心借助综合指挥调度系统可完成对专线电话、公网电话、800 M集群、350 M集群、短波电台等设备的单键组呼、单键通呼、动态会议等调度功能。

2 系统组成

移动应急指挥中心主要由现场网络系统、综合指挥调度系统、对外通信系统、网管控制系统、综合应用处理系统、业务终端系统、装载平台系统组成,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2.1 现场网络系统

现场网络系统由现场信息采集和传输部分、现场无线宽带多媒体办公网及现场无线通信系统3部分组成。

(1) 现场信息采集和传输部分

现场信息采集和传输设备采用无线图像传输设备,可单兵背负、车载或机载,实时采集传输现场图像及GPS定位信息,视频编码采用MPEG-2压缩格式,为移动应急指挥中心提供分辨率达720*576高质量现场图像;

车顶摄像机选用全天候车载高速云台摄像机,内置高倍光学变焦镜头,安装在升降杆上,可对移动应急指挥中心周围100 m范围内的现场实况进行监控。

(2) 现场无线宽带网络

移动应急指挥中心配备宽带无线网络基站(AP)、宽带无线用户终端(RSU)、多媒体接入终端(MSU)等多媒体网络设备,在应急现场可迅速构建起以移动应急指挥中心为中心的超视距无线宽带局域网,支持现场工作人员的网络接入及与其他移动车间的数据共享,支持移动中的数据通信。

(3) 现场无线通信系统

移动应急指挥中心配备800 MHz(TETRA)数字集群基站,在事件现场提供工作人员间及与移动应急指挥中心间的无线通信。

2.2 综合指挥调度系统

综合指挥调度系统主要由综合通信调度台、综合接入交换机、综合调度服务器、语音控制服务器、无线控制服务器、800 M集群接入台、350 M接入台、短波接入台、GSM/CDMA接入台等设备组成,组成框图如图2所示。

综合指挥调度系统解决了专线网、公话网(包括PSTN及GSM、CDMA网络)、800M集群、350M集群、短波电台的接入及相互之间的互联互通,能够实现某一种网络中的通信终端呼叫另一种网络中的通信终端功能,为统一的通信调度指挥提供支撑平台。

移动应急指挥中心通过现场综合通信调度台可完成对网内设备(包括专线电话、公网电话、800 M集群、350 M集群、短波电台等)的单键组呼、单键通呼、监听、强拆、强插等调度功能,支持同时呼叫多组形成会议,动态会议成员释放、会议成员双工、半双工切换等。

2.3 对外通信系统

对外通信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移动应急指挥中心对后方指挥中心通信提供多种传输通道,该系统包括卫星通信信道设备、海事卫星设备和公网接入接口。

(1) 卫星通信系统设备

卫星通信系统车载天线采用1.2 m“动中通”天线,采用惯导+单脉冲自跟踪技术,系统具有自动跟踪能力,可有效地隔离运动中路面造成箱体摇晃、冲击、颠簸的影响,在行驶移动中通信的功能;系统可提供2~8 Mbps速率的数据、语音和图像的点对点或点对多点卫星通信。

(2) 海事卫星设备

使用GLOCOM公司生产的车载式多媒体卫星终端作为卫星通信系统有效备份,可保证数据、话音的最低限度通信。

(3) 公网接入接口

车壁对外接口提供外接光纤接口,在静止状态下移动应急指挥中心能以光纤方式与公网或专网相连接。

2.4 网管控制系统

网络控制系统为移动应急指挥中心(车内)设备提供一个互联互通的本地IP网络平台,通过对网络(符合 802.3标准)及终端的控制实现对外业务通信,接入和网络管理功能主要包括站内设备的监视和控制、对外通信传输信道的申请、卫星通信网的网管代理功能、卫星信道按申请分配过程控制、对外通信的路由选择、查询及配置。

主要设备包括综合网络控制设备、网络交换机、IP接入控制器、路由器等。

(1) 综合网络控制设备

运行综合网络控制软件,实现移动应急指挥中心内网络控制、对外传输控制及系统管理功能,根据申请及网管命令,自动配置卫星信道设备参数并接通卫星链路。

(2) IP接入控制器

提供各种业务包括数据、话音、图像的接入控制及路由转发,具有IP加速及路由配置等功能。

(3) 宽带路由器

路由器(符合 802.3标准)提供对外传输的IP路由。

2.5 业务终端系统

业务终端系统为移动应急中心各种业务(话音、图像、视频会议)功能的实现提供硬件支持,包括用于实现话音通信、图像存储切换与编码传输、会议电视、现场办公、卫星导航定位等多种业务的终端设备。

(1) VOIP网关

VOIP网关是把因特网(或IP专网)和电话网这两种不同特性的网络互联起来的设备,它具备话音信号处理、信令转换、呼叫应答、选择路由等多种功能。

(2) 矩阵切换器与显示器

矩阵切换器(含VGA口)可将现场采集传输回来的多路图像信息、车外摄像头采集的图像信息、会议电视信息、预警预测/智能决策信息(综合应用系统计算机的显示器信息)、现场办公便携式计算机的显示器信息切换显示在大屏幕显示器上,也可选出任意一路现场图像经视频服务器二次编码后上传给上一级指挥中心。

(3) 会议电视终端

配置支持H.323 V4的视频会议终端(内置多点MCU),既可以形成以指挥车为中心的多点会议电视系统,也可加入后方指挥中心的会议电视系统。

(4) 图像存储设备

基于MPEG-4或H.264多媒体编码解码技术,达到国家3级以上图像质量。8路视频信号同时存储时间长达 200 h以上。能够通过电脑实现随意读取、编辑及另存储。

(5) 卫星定位系统

具备北斗、GPS、GPS差分多种定位方式及转换,定位精度高。系统配备地理信息系统(GIS),提供采集、处理、传输、存储、管理、查询检索、分析等功能。内置各地区电子地图,拥有位置显示和行驶导航功能。GPS的坐标数据还原后,能在指挥中心的电子地图上直观显示应急通信指挥车的动态信息(位置、状态、行驶速度等)。

(6) 现场办公设备

配备便携式笔记本电脑和多功能一体机,满足现场办公及文字处理需求。

2.6 综合应用处理系统

综合应用处理系统是运行在工作站和服务器上的应用软件系统,主要包括综合业务管理、预测预警、智能决策、应急保障等软件,可实现对现场值班业务和应急业务的综合业务管理;对事态发展和后果进行分析模拟,对事件影响范围、影响方式、持续事件和危害程度等进行综合研判及预测预警;利用预测分析和研判结果,结合应急组织体系和工作流程、现场应急救援力量和应急救援物资等情况,通过对有关案例的智能检索和分析,提供辅助决策方案。

2.7 装载平台系统

(1) 运载车辆及结构改装

选用北方奔驰Benz2533A底盘作为运载车辆,底盘采用6×6全驱动方式,越野性能好,动力性能可靠。

车载舱体采用扩展舱的结构形式,按功能可划分设备舱、会议指挥舱、天线油机舱、裙箱等。

设备舱内安装有4个通信机柜和辅助设施,并可容纳3名操作人员。

会议指挥舱双侧扩展形式,舱内配有指挥调度、会议电视、综合显示终端及各类办公设备,扩展后可支持10人左右开会,并可完成各种指挥工作。

天线油机舱内安装1.2 m“动中通”天线及伺服系统、静音发电机、配电设备等,能容纳2人进行维护。

(2) 配电系统

系统采用外接市电、车载发电机、UPS不间断电源3种供电方式,实现不间断切换确保移动指挥车在移动或静止状态下均能稳定工作。

(3) 辅助设备

① 升降杆。

车辆前部装有在车辆底盘固定的电动升降杆,升降高度可达2.5~15 m,上部安装车载摄像机、照明灯、通信天线等;

② 车辆安全保障系统。

配备化生防护设备,系统启动时可将外界受污染空气净化后送入舱内,并能自动控制送风量,使舱内保持在规定的超压范围内,确保舱内人员和设备免受放射性灰尘、化学毒剂和生物战剂的侵害。

配备野外饮水机,可满足野外条件下用水需要,净化后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3 系统关键技术应用

在移动应急指挥中心设计及集成过程中融入了多种先进思想和关键技术。

① 系统智能管理。使用多种专业化控制软件,实现信息处理、信息存储,路由选择、信道资源配置、卫星定位、导航以及天线捕星的自动化,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机动灵活、适应能力强、操作简便;

② 标准网络平台。系统采用基于IP技术的网络平台,终端设备均以IP方式接入系统,通过IP网络将车载终端设备连接成统一的网络,实现设备与设备,车辆与中心站之间的双向数据实时交互,确保系统的先进性和可扩展性;

③ 多种通信技术手段。系统提供“动中通”卫星通信、海事卫星通信、微波、数字集群、无线宽带等多种通信手段,确保车辆通信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④ 综合指挥调度系统。圆满解决了现场对不同部门、不同体制通信设备的指挥调度及相互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

⑤ 多电源供电。配备外接市电、发电机组、UPS不间断电源等多种供电方式,确保系统安全稳定工作。

4 结束语

本文介绍的移动应急指挥中心是一种集信息采集传输、现场指挥调度、综合通信保障于一体的综合移动应急指挥中心,可满足各种突发事件现场的应急指挥需求,为解决在特殊情况下的通信指挥问题,保障通信安全,为各应急单位的快速反应机制提供有力保障。随着国家应急体系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移动应急指挥中心势必会大有作为。

摘要:结合目前移动应急指挥中心在我国的应用及发展情况,对移动应急指挥中心系统的实际应用需求加以分析,根据应用需求对移动应急指挥中心系统方案设计做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包括现场网络系统、综合指挥调度系统、对外通信系统、网管控制系统、综合应用处理系统、业务终端系统、装载平台系统等各个系统的设计,以及系统中关键技术的应用情况,同时讨论了该移动应急通信系统的功能和组网方案。

关键词:移动应急指挥中心,综合通信调度,系统组成,设计

参考文献

[1]王承怒.通信网新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257-282.

[2]苏国锋.应急平台需要公共安全科技支撑[N].计算机世界报,2006.12.18,49(1311).

[3]阮建英.基于Wi MAX的应急通信技术研究[J].无线电通信技术,2007,33(3):14-15.

移动应急指挥中心 篇2

东城区应急指挥中心弱电及数据中心建设工程包括应急指挥平台、信息化系统、智能楼宇以及数据中心配套环境四大部分内容。

二、任务目标

东城区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由软件开发和应急系统集成两个板块构成。软件开发内容为应急综合应用系统,涵盖应急管理常态工作的各项业务。应急系统集成包括图像监控与大屏幕显示系统、视频会议系统、会议音响系统、中央控制系统、应急通讯系统五个部分。

信息化系统包括网络平台、安全系统、容灾备份系统、设备安装及迁移和联络光电缆工程。

智能楼宇系统建设包括安防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有线电视系统、楼宇自控系统。

智能楼宇以及数据中心配套环境建设包括机房环境建设、机架安装、机房消防、UPS系统、低压系统。

三、设计思路

应急综合应用系统设计基于J2EE(JavaEE)的多层软件体系结构和面向服务架构的“平台化、服务组件化设计、系统模块化开发”;充分考虑系统运行性能、系统安全性、系统应用部署的灵活性、合理的软件界面和可操作性;

应急系统集成建设以DLP大屏幕为主体,投影幕、LED显示屏及液晶电视为辅助的显示系统;视频会议系统配置1台视频会议终端,配置2台电视墙服务器对视频图像进行高清晰的输出;搬迁2台视频会议终端;建设相应会议音响系统;建设中控系统、以及有线通讯系统、无线通讯系统。

安全防范系统包括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和电子巡更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包括语音、外网数据、内网数据三部分。有线电视系统将有线电视信号传送至各个办公室等。楼宇自控系统在中控室设置楼宇自控系统1套。

数据中心配套环境建设包括机房环境建设、机架安装、机房消防、UPS系统、低压系统。本系统建设保证了计算机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保证机房运行的安全性。

四、解决方案

应急指挥平台建设

1.应急综合应用系统

东城应急平台总体架构主要由“三个体系”和“七个层次”构成。三个体系包括:标准规范体系、管理运行体系和安全管理服务体系;七个层次包括:基础设施层、数据层、应用支撑层、应用层、展现层、渠道和用户。

1)基础设施层是应急指挥平台的网络基础平台、主机、存储和灾备系统。

2)数据层提供整体架构的数据信息层服务,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系统的业务数据库、数据仓库和内容管理数据库系统等,本系统与其他相关部门存在数据的双向交换。

3)应用支撑层是东城应急平台系统的开发和运行平台,由门户服务与应用支撑平台、应用支撑软件环境(应用服务平台)三部分组成。门户服务与应用支撑平台包括:门户服务与管理、基础应用服务与管理、应急业务服务与管理、统计分析决策支持服务与管理、数据交换服务与管理、GIS服务与管理、应用集成服务与管理以及业务注册管理中心组成。

4)应用层是应急平台的各种业务应用和服务系统,是业务管理平台,基于这种架构使应用功能不断完善,并通过门户整合起来,统一展示到用户的桌面上。通过业务构件、技术构件、门户服务、中间件和应用服务、资源整合交换平台提供的公共服务,此应用服务层可以专注于业务逻辑的设计,并共享门户强大的展示服务功能,快速、动态整合到门户上去。

5)展现层作为统一的用户接入、交互层,规范业务系统的用户交互界面,提供公共的服务功能。

6)标准规范体系、运维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为东城应急平台建设提供各个层次保障。包括各种标准规范保障、组织与管理保障、安全措施与安全技术保障等。

7)用户层主要由街道、区应急办、区政府、北京市应急办、相关社会组织机构、社会公众等各层次的用户组成。

2.应急系统集成本工程建设的视频议系统,实现东城区政府与旧办公楼、各委办局、直属单位其它分会场视频信号的互传;与市应急办主会议中心的连接;与市委办公厅视频信号的互传;指挥大厅安装会议音响系统,实现视频会议及其他各种会议的召开。

中央集中控制系统实现以下功能:输入输出控制、显示系统图像显示模式控制、对投影机、液晶/等离子电视机设备的控制等。

本工程建设有线调度系统实现有线调度、IP电话、电话会议、传真、录音的系统整合。无线通信系统基于北京市无线政务专网,通过E1链路与政通800M无线集群网络互通。

信息化系统建设

网络系统中配置4台接入交换机,12台楼层交换机,9台AP。另外,搬迁130台服务器、37台网络设备、29台安全设备、3台磁盘阵列、3台磁带库(机)、6台光纤交换机等,以及2台视频会议MCU、3台视频会议终端。数据网络的设计仍采用层次化的网络结构,包括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

智能楼宇建设

本工程中安防系统包括视频监控系统、电子巡查系统、门禁控制系统和入侵报警系统,可通过主机进行各种设置和操作,查询历史纪录。

楼宇自控系统采用分布式集散控制方式的三层网络结构:现场层、控制层、管理传输层。DDC至现场设备为现场层,DDC与DDC之间的通讯层为控制层,主机之间通讯层为管理传输层。

数据中心配套环境建设

本工程机房平面设备的布局,使机房内的装饰装修工程、机房电气系统、机房空调通风系统、环境监控系统和综合布线系统有机地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并符合消防的要求,采用“冷热通道”设备布置方式。动力配电系统在机房区设置动力配电柜,向机房专用空调、新

风机等设备供电。动力系统与消防联动。UPS电源系统拟安装2套共4台UPS设备,采用“1+1”并联冗余双总线电源系统。环境与动力设备监控子系统对机房设备运行实时监控。

五、项目实施

本项目复杂度较高、技术要求全面,在实施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能够把握好项目实施的关键因素是项目得以成功的保障。

太极公司在本项目中承担着总集成商的角色,在总体设计、整体建设、总体组织、总体协调、总项目管理等方面定位准确,科学高效实施,最终成功完成全部的建设工作。

六、执行阶段

在我公司有力的组织协调下,各项目子系统得以顺利实施完成,并最终顺利通过系统测试、试运行以及终验工作。

项目前期项目组进行了详细的需求分析和实施方案、项目计划设计工作,并在公司进行了严格的方案和项目计划的论证及评审工作,并要求项目管理小组根据制定的项目计划和质量计划来监管项目进度、质量并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对资源进行统一的调配。

项目执行阶段,项目经理通过项目周报、项目例会等方式定期向项目管理组汇报项目进展情况。

七、项目成果

太极公司占据在应急领域理论及实施的制高点,基于严格、成熟、高水平的行业经验,本工程在七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顺利流畅完成了东城区政府应急综合应用系统软件开发、调试、试运行、第三方测试、上线运行;

完成以应急指挥大厅建设为标志的应急集成实施,并顺利通过“建国六十周年大庆”等多次重大应急任务考验;

完成了信息化系统建设,特别是迁移工作布局合理,基本上保证在现有系统日常工作正常运行的状态下,实施“无缝”迁移;

完成智能楼宇系统的安防、综合布线、有线电视、楼宇自控建设,为东城区应急指挥中心实现高科技楼宇设施;

完成机房建设工作,确保数据中心机房高效安全运行;

顺利完成文档移交,形成符合项目管理规范要求的文档体系;

移动应急通信指挥系统的设计 篇3

无线电管理部门迫切需要利用成熟的卫星通信技术,建设车载应急通信系统,包括电话语音、视频会议、数据专线及互联网接入等综合业务,并且可以灵活扩充配备各种网络设备,以全方位满足应急通信的各种需求。

2 建设依据及目标

2.1 必要性

针对无线电管理工作的应急通信现状,为弥补应急通信手段不足的缺陷,从提高指挥协调能力,完善执行任务水平的角度出发,建设移动应急通信指挥系统刻不容缓。近期应着重解决突发情况下的应急通信需求,一是为抢险救灾提供可靠通信链路;二是为国家重大活动提供无线电通信安全保障;三是在重要时期对特殊地区施行无线电管制时,建立安全通信渠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传输的畅通是最根本的要求。在当地光缆或者微波等常规传输手段受到破坏无法解决通信问题时,卫星通信可以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连接,满足应急通信快速、机动、灵活、可靠的要求,为顺利执行紧急任务提供有效的手段。

2.2 设计功能

通过新建移动应急通信指挥系统,达到以下目标:

(1)车载应急通信系统的主要功能,首先是提供指挥中心、机房、现场指挥部、执行任务的各移动站之间的应急通信。

(2)提供对讲机中继系统,作为现场指挥调度的通信工具,并解决现场对讲机系统设备的充电及维护。

3 建设方案

3.1 系统组成

移动应急通信指挥系统主要由音视频图像系统、传输系统、电源系统和车辆系统等组成。

3.2 音视频图像系统

(1)采用12路电话的语音网关设备,具备FXS接口和FXO接口。

(2)采用视频会议系统,车上增加一个视频会议终端,可以方便地接入现在已有的视频会议系统,只需给车上的会议终端配置好相应的数据。

(3)图像传输系统主要包括无线单兵图传、音/视频距阵、图像录播服务器、车顶摄像头等。

(4)数据设备主要包括IP交换机、无线路由器等。

3.3 传输系统

3.3.1 传输系统的配置原则

车载应急通信系统的传输接入方式可采用HDSL、微波、PCM 2Mb/s、光波和卫星等传输方式等。

3.3.2 COFDM多载波无线图像传输系统

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地区和山地起伏的野外地区,阻挡较为严重,如何实现快速运动中的高质量视频信号的传输,一直是个难题,COFDM多载波无线图像传输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该系统使用的技术称为频分复用正交调制,目前,已在移动数字电视上得到广发应用。

3.4 车辆系统

3.4.1 车型选择

选择的原则如下:

必须选择国家发改委允许改装车辆目录上的车辆,交管部门才能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发放汽车牌照。

越野性能好,有四轮驱动、有较强动力和较好通过能力的车辆。

选择性价比高、到货期短、维护保养成本低、售后服务好的车辆。

3.4.2 设备装车重量核算

小型车辆以一汽丰田陆地巡洋舰4700为例,由于该车车辆空间(后箱体内部净高1100mm,净宽1 100mm)、承载(拆掉后两排座椅后的车辆净载荷能力为747kg)以及风荷有限,因此考虑采用1.2~1.5m口径的车载卫星天线及风冷便携柴油或者汽油发电机,另外,车内需要安装尺寸为600mm×600mm×950mm以下的1~2个机架,用于安装音视频设备、卫星设备及UPS等。基本能够满足装车要求,载重稍有余量。

3.4.3 车辆厢体

车辆厢体应具有重量轻、强度好、无污染、易修复、结构牢固、不易腐蚀、外型美观等特点。整车尺寸应控制在高3m、长6m、宽2.5m之内,并设置符合有关规定的指示灯。车辆应实现有效的密封,特别是在改装过程中由于安装天线和敷设馈线而破坏的区域,应做好防水处理。车辆厢体外部具有与外部系统连接的接口盘,接口盘上应标明相应的接口类型。同时,接口盘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较好地防雨、防尘。

3.4.4 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主要实现对天线桅杆(塔)的升降、平衡系统、天线方向(俯仰)调节结构、柴油发电机及防雨顶盖等的自动控制功能。控制系统应可实现在外电突然断电时,自动启动柴油发电机供电。同时,控制系统应具有良好的操作方式和控制方式、能够明确显示各系统的工作状态。

3.5 天馈线系统

3.5.1 车顶摄像机的安装

移动应急通信指挥系统的摄像机安装在顶部与侧面的交界处,其要求如下:

摄像机应能够在任意高度和方向上锁定以保持平衡,锁定后在不使用地面拉线的情况下应具备8级风的能力,12级大风不损坏,特殊情况使用时可配置固定地面拉线以保持抗风能力。

摄像机及固定装置应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主体腐蚀失效期应大于10年。

摄像机及固定装置应具有良好的抗风性和稳定性,应满足YD/T5131-2005《移动通信钢桅结构设计规范》。

3.5.2 天线系统的安装

当采用VAST方式时,VAST天线应安装在车辆厢体的顶部。在工作时可通过遥控自动调节对所使用通信卫星的通信方位角和俯仰角,要求的通信方位角能在±90°可调,俯仰角能在0°~90°可调,调节精度不大于0.5°,要求天线能在调节范围内的任意方位及俯仰角下锁定。不工作时要求VAST天线反射面应朝厢体放置。

3.6 车载电源系统

3.6.1 供电设备技术要求

交流供电系统的额定电压为220V/380V (三相五线),额定频率为50Hz,通信电源设备输入电压允许变动范围为额定值的+10%-15%。频率允许变动范围正负4%范围内可以正常工作。同时,在应急车箱体外设有外接市电接口,并配置外接交流电缆,长度不小于50米;内部电源设备与外部电源连接的水密接头要求达到防水6级标准。

车内负载均由UPS交流不间断电源供电,每台UPS都可实现对全部负载的不间断供电。在有交流电源供电时,通过UPS为通信设备提供稳定的交流电,同时在浮充状态下对内部蓄电池组进行充电,当发生交流电源不正常或停电时,由UPS内部的储能设备(蓄电池)放电,通过逆变器和控制器,供通信设备用电。

3.6.2 电源设备配置

应急车的交流供电系统要求就近引入一路较可靠的220V市电,配置1个交流配电箱,1个浪涌保护器SPD (Imax大于等于60kA)。并配置一台发电机和一台UPS,考虑到海拔对UPS输出容量的影响(详见表1),UPS的容量选择为5kVA,同时为保障在外电停止时,能使通信设备有时间保存重要数据,UPS的蓄电池放电时间按5~8分钟考虑。

注:海拔高度超过1000米时,遵循上表降容使用。

3.7 防雷接地系统

移动应急通信指挥系统应采用系统的综合防雷措施包括:直击雷防护、联合接地、等电位连接、电磁屏蔽、雷电分流和雷电过电压保护等,应选择合理的保护等级,确保必要的保护置信度。

5 结束语

近年来,在历经多次自然灾害后,公众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络的脆弱性暴露无遗。为及时了解情况、抢险救灾,各有关部门均在建设应急通信系统。而无线电管理部门,承担了重大活动保障、紧急情况通信、特殊地区无线电管制等任务,更应该建立完善自身的应急通信指挥系统。本文把握国家政策方向,围绕上级部门业务规划,找准现有系统薄弱环节,设计了移动应急通信指挥系统建设方案。该系统选用国产成熟技术,以语音视频调度联网功能为主,使用物力抗毁性强的卫星传输手段,可以实现跨地区、跨部门之间的实时信息收集和统一指挥协调。同时,本系统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还需进行进一步完善:一是通信手段完全依赖卫星,可增加短波通信系统备份;二是现场调度能力有限,可升级本地组网功能;三是天线的架设对车辆通行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将来可考虑搬移式设计。

摘要:本文就无线电管理部门应急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现状,分析了具体需求,结合建设的目标和依据,并考虑到现有的技术,重点阐述了利用卫星通信手段建立移动应急通信指挥系统。本文涉及到卫星通信基本理论、多载波COFDM无线图像传输系统特点、防雷工程、车辆改装技术等,着重分析了VSAT卫星系统、卫星通信体制比较、卫星天线系统选择等,详细介绍了硬件的设计改装工作,并对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与实现方法进行了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无线电管理,应急通信,VSAT卫星,车辆改装

参考文献

[1]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2006.

[2]程韧,蒋磊.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3]郭建等.基于空基的野外实时图像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微计算机信息,2008.

[4]项海格等.VSAT卫星通信宽带技术的发展.中国卫星通信广播电视技术第五届国际研讨会,2001.

[5]YD/T 5114-2005.移动通信应急车载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6]YD/T 5028-2005.国内卫星通信小型地球站VAST通信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7]YD/T1051-2000.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

交通应急指挥调度中心讲解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欢迎来到唐山市交通运输局交通应急指挥调度中心。唐山市交通应急指挥调度中心始建于2009年,建筑面积680平方米,内设应急指挥调度大厅、监控室、会商室、应急指挥调度室、中心机房等。中心定位于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按照平战结合、经济实用的建设理念,运用电子、信息、通信等技术,搭建覆盖市县两级交通局及业务管理部门的交通应急调度指挥平台。目前,交通应急指挥平调度台系统已经进入到平稳运行阶段。

中心接入了高速公路、客运站、机场、治超点、等场所的视频监控信息,实现了覆盖全市交通行业的日常值守、预警处理,辅助决策、后期处置、预案资源管理等功能。

大家请看大屏幕,我的右手边显示的是高度公路的实时视频监控。目前我们接入的高速有唐港,唐曹、西外环三条高速公路。可以看到收费站广场、收费亭、以及高度公路的实时路况。我的左手边显示的是客运站的监控信息,其中包括唐山西站和唐山东站,通过监控可以看到这里是……唐山三女河机场的建成为群众的出行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我们还接入了机场的监控信息。另外,我们指挥中心还安装了唐山港引航站船舶引航调度监控系统,我们可以看到港口情况以及船舶进出停靠等信息。

除了治超点监控采取与路网监控相同的摄像头定点监控外,还引入了移动监控方式,为执法车辆安装移动视频传输设备及卫星定位系统,监控图像直接传送到指挥中心,既能掌握执法车辆运行方位,又

能记录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

下面重点为大家介绍一下GPS卫星定位系统和公众信息服务

中心运行的卫星定位系统以出租车、客运车辆、物流车辆为服务对象,系统能够容纳10万台设备的运行,现在网用户为6000余辆,通过GPS卫星定位系统,可以实现对车辆的定位跟踪、轨迹回放、车内监听、图像抓拍、反劫防盗、信息发布、电话约车等功能。

各位请看这幅图像就是抓拍的…车辆的实时路线信息,我们可以看到它的运行轨迹,对车内图像的抓拍。这样做可以增强车辆与场站指挥中心的沟通联系,便于加强日常管理和安全监管,还可以震慑盗窃抢劫,有效保障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保证公众出行安全。

中心整合了唐山市交通系统已有的、分散的公众信息,建立了一个面向社会公众的交通信息服务中心,心设立23个坐席,开通了24小时运行的交通热线,热线电话是2202222。自热线开通以来共受理热线电话9000余个,我们都做到了热情服务,及时回复,满意度达到了100%。为了给公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我们多渠道采集信息,添加了沿海、京沈、承唐、唐曹、唐港等高速公路的动态路况咨询,通过共享气象台,客运站,出租车公司的信息,为群众提供客运班次,发车时间,行车路线,天气状况电话约车等咨询服务。为更好的服务公众提供坚实的保障。

移动应急指挥中心 篇5

当海上生产设施或作业设施出现事故之后, 陆地应急指挥中心急需和事故现场保持实时通讯, 要求能够看到现场的图像, 并了解事故现场的实时环境信息。而生产作业设施往往由于条件所限, 又处于事故状态, 无法满足上述要求。为了更好的满足移动应急指挥的需要, 中海油在渤海湾布设了区域性移动船舶应急指挥系统。该系统共分为七部分:卫星通信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无线移动视频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对讲通讯远程联网系统、通导预警系统以及气象信息采集系统。

1 卫星通信系统

在海上这一特殊的应用场景下, 卫星通讯系统覆盖面广, 组网灵活, 不受地理条件限制, 受气候影响较少, 对于有线网络、微波网络难以覆盖的移动船舶而言, 卫星通讯是最为有效的通讯方式。Ku波段卫星通信系统相对于C波段而言具备天线口径小、抗地面干扰能力强等优势。由于船舶可安装地方小, 在甲板上架设一套基于Ku波段卫星通信系统, 提供4路话音功能, 并用统一的IP网作为船上各类业务应用的承载平台, 通过Qo S策略确保核心业务的通信质量;增加网络的安全控制, 根据不同的应用在交换机上划分不同的VLAN, 各个VLAN间互相不可访问, 增加应用安全性。

2 视频监控系统

采用基于IP的智能监控架构体系, 能确保应急指挥船监控系统可与渤海局域网互联互通, 并同时将视频图像传至监控中心, 实现数据、视频共享。系统采用集中管理平台, 在监控中心部署管理平台服务器。集中管理平台通过软件开发的方式, 将视频图像显示到GIS地图中, 陆地用户 (分公司和作业区) 可以通过登陆视频监控集成平台实现对图像的查看和控制。集中管理平台能实现网络内各种信息的传输和管理;实现统一的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 保证信息和数据的安全;实现实时视频监控、巡视、视频信息与数据上传和检索的功能。

3 视频会议系统

建设一套与天津分公司应急指挥中心互联、互通的视频会议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利用视频会议终端一体机设备, 接入MCU实现应急指挥船与天津分公司远程视频会议功能。

视频会议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终端和电视。终端分别放在拖轮会议室以及应急指挥中心。在拖轮会议室安装一台42寸液晶电视, 用于显示视频会议图像。

终端是提供单向或双向实时通信的客户端。音视频信号送到视频终端进行编码, 再通过网络传送到中心进行转发、控制等处理, 视频终端解码输出端口连接显示电视机。所有终端支持语音通信, 可选支持视频和数据通信。

4 无线移动视频系统

天津分公司已经在主要生产平台重点部位建设了固定点监控系统, 基本上解决了重点区域的视频监控的问题, 但在面临突发事件现场 (溢油、应急和重特大事故) 的指挥调度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因为, 发生这些事件往往具有时间不确定、地点不确定、环境不确定等特点, 这是固定监控系统的不足之处, 所以根据实际情况, 为整合资源、扩大监控覆盖面, 以先进的无线通信网络为平台建设无线移动视频系统。

应急移动通信系统的建设是以无线网络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服务实战为基准, 通过移动监控点与城区固定监控系统形成互补, 形成有效、完善、动态的严密监控网络。通过此无线系统将移动跟踪的目标、突发现场的监控图像、声音实时传输至应急指挥中心, 以便领导快速了解现场情况并进行指挥、决策。

5 对讲通讯远程联网系统

应急指挥中心与应急指挥船配置一套对讲通讯远程联网系统, 该系统提供应急指挥中心与平台及周围船舶之间无线通讯, 同时可以直接与现场人员进行对话, 方便为指挥中心提供实时信息, 与视频合用时更便于及时有效进行指挥。此系统需要在应急指挥中心配置一套同播控制器、基站信道机, 基站交换机, 同时在指挥船上配置一套同播控制器、基站信道机。

6 通导预警系统

在应急指挥船上安装海上通导预警终端, 对石油平台、石油管线、移动船舶、FPSO等众多海上生产设施进行监控。该系统作为海上对海管和船舶避碰报警的直观显示终端设备, 通过接入AIS等设备的数据, 当船舶进入标绘的范围或有可能在海管附近抛锚时, 可通过声光报警进行警告提示。也可根据用户需求查询船载物料信息、油水信息、人员动态信息、危险源等信息。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海上石油平台的作业效率和安全。并可通过网络从服务器自动获取实时更新的标绘数据, 保证了与公共数据的统一。并通过架设采集站进行数据的采集供陆地服务器使用。

7 气象信息采集

陆地指挥中心应能了解到应急指挥船舶处气象信息, 做到掌握信息全面, 指挥因地制宜。功能的实现要利用船舶上现有的气象站设备, 采集其中数据整合接入船舶动态监控系统陆地服务器中, 实现对整个海域内各平台点的实时预报气象功能, 数据采集成功后由平台通过卫星链路传回到船舶动态监控系统陆地服务器中, 陆地指挥中心可通过船舶动态监控系统查看此条船舶的实时气象情况。

8 结束语

通过建设移动船舶应急指挥系统, 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应急指挥中心的战略前移, 能够实时的指导应急工作, 处理各类海上事故, 提供多种手段的实时高效的全天候的通信服务。

摘要:中海油有限天津分公司负责渤海湾的油气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业务, 承担海上高危险作业任务。本文就天津分公司移动船舶应急指挥系统的系统架构及应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中海油,移动船舶,应急指挥

参考文献

[1]刘国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信息网络安全, 2006.

移动应急指挥中心 篇6

应急指挥系统, 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 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 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 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 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应急指挥系统可以全面提供如现场图像、声音、位置等具体信息。

传统应急指挥系统存在的问题

对于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 各地政府都非常重视, 也相继在硬件和软件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投入, 传统方式下的应急指挥系统的移动接入方式包括以下两种。

第一种是采用卫星方式进行信息的传输, 但是卫星设备价格昂贵、车辆改装费用昂贵, 投入成本高, 不适合大规模推广。

第二种是采用移动通信技术进行接入, 大多数的应急指挥系统均选择了在2.5G时代技术最先进的cdma 1x (本文对2.5G时代的叙述, 均以cdma 1x为代表) , 而cdma 1x能够提供的理论最大上行和下载速度均为153.6kbit/s, 除去开销等因素的影响, 基本上只能保证在120kbit/s左右的带宽, 在应急指挥中需要将应急现场的图形、语音、位置等信息实时、流畅的传回指挥中心, 这一切的开销至少需要500kbit/s以上的带宽, 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那么总的来讲在采用cdma 1x作为应急指挥的系统中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 系统需要将突发事件现场的图像、语音、位置信息实时的传回指挥中心, 如果要保证图像的连续性, 上述信息的传输至少需要500kbit/s以上的带宽, 而cdma 1x也只能提供153.6kbit/s的带宽, 用其进行视频图像的传输, 如果图像采用CIF的编码格式则会产生丢包导致马赛克、时延等, 如果采用QCIF的编码格式则图像清晰度会降低非常严重, 不能作为应急指挥决策判断的依据。

第二, 对于突发事件, 如火灾等, 往往需要前面先到达的车辆将画面拍摄回传指挥中心后, 指挥中心下发至后面到达的车辆, 让后面车辆做好准备, 缩短投入工作的时间, 而cdma 1x设备安装在后续的车辆上, 带宽难以承载接受指挥中心发送的图形信息, 无法先行投入准备。

第三, 对于车辆不能靠近的狭小地方, 如火灾中的楼内, 需要采用单兵作战的方式, 而人员步入火灾现场时, 无法将现场的图像、位置信息回传, 那么指挥中心对内部情况一无所知, 包括单兵的状态、是否需要支援等信息均无法准确获得, 既不利于现场的调度指挥, 也不利于保障单兵的安全性。

第四, 对于突发的一些紧急情况, 领导可能不在指挥中心, 那么在领导赶往指挥中心的路上时, 则无法获知现场的情况, 最好能够提供一种移动指挥系统, 在车载上也能够及时了解现场状况。然而车载移动指挥系统在2.5G时代由于受到无线带宽的限制, 市场上根本没有成熟的产品。

3G应急指挥解决方案

2008年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电信行业重组, 中国电信自开始运营CDMA网络之后就开始了网络的优化和升级工作, 截止2009年3月面向社会提供3G服务, 而对于应急指挥业务, 中国电信也推出了定制化的移动应急指挥方案。目前, 中国电信已经能够提供下行3.1Mbit/s、上行1.8Mbit/s的最大速度, 将在明年对网络进行升级, 达到下行9.3Mbit/s、上行5.4Mbit/s的速度。

3G应急指挥系统由指挥中心和应急接入两个部分组成, 指挥中心由一级核心指挥中心和二级分中心组成, 一级核心指挥中心完成应急调度指挥的主要工作, 并且将采集的画面分发到各个分中心, 分中心可以进行画面的浏览。应急指挥接入部分由应急指挥车载系统和应急单兵系统组成。移动应急指挥系统总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

主中心放置MCU、GK、GIS等视频和定位设备, 负责系统的整体管理、运行, 并将视频和定位信息分发到各分中心。主中心作为调度和指挥的中心, 具备完善的功能, 实现对整个应急指挥系统的集中控制和集中管理, 具备进一步扩充的能力。

分中心在应急指挥系统中可以根据需求设定, 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 而且存在的形式也是可以多样化的, 如可以使用移动指挥车接收主中心分发的图像和定位信息, 供领导人进行决策, 了解前方实时信息。

应急接入分成车载和单兵两个部分。车载系统配备摄像头、编解码器、无线路由器、麦克和定位等设备, 单兵系统提供定位设备、隐秘摄像头和小型编解码器, 在小型编解码器中配备电池和无线模块。

本系统通过3G无线网络将应急指挥中心完美的移动起来, 将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融合在一起, 可以快捷地进行车载、单兵视频和音频的实时采集, 并且指挥中心的领导可以方便灵活的调动前方各种人员, 大大加速了应急指挥调度的速度和效率, 便于领导实时掌握现场情况, 科学决策。

应急指挥系统充分依托于3G高带宽的优势, 进行现场图形、语音和位置信息的交互, 为应急指挥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决策依据, 也对一线人员提供最安全、最可靠的保障。该系统具有如下优势。

第一, 多业务系统的融合, 本业务系统融合了视频、语音和位置等多重信息, 并且按照客户需求进行了有效的叠加。

第二, 传输能力强, 该系统充分利用了3G高带宽的优势传输所需要的信息。

第三, 高安全性, 该系统依托于中国电信提供的VPDN业务, 建立二层隧道连接, 充分确保数据传输的高安全性。

第四, 覆盖好, 灾难的发生具有不可预知性, 而中国电信提供了覆盖良好、信号稳定的3G网络, 能够满足对应急指挥的需求。

第五, 经济性, 3G应急指挥系统相对于卫星来讲, 无论从设备还是使用都具有经济、便宜的特点, 便于政府大规模部署。

移动应急指挥中心 篇7

1 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大江大河沿岸及水利相关工程设施分布处于人口居住稀少地区, 部分地区没有铺设电力线缆, 更谈不上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由于沿途距离远、风沙严重, 采用扩频微波等方式作为信息传输通道, 需要建设许多中继站和天线铁塔, 而且中继站的电源功率要求比较高, 建设成本大;采用光纤作为信息传输通道, 工程铺设造价高;采用短波或超短波作为信息传输通道, 由于传输带宽比较窄, 不能传输视频和图像, 且只能点对点组网。而卫星通信不受地形影响, 不需建中继站, 具有信道稳定, 通信质量高, 便于安装和运行维护, 功能扩展性好, 抗灾毁能力强等特点, 采用卫星通信传输水文、水情信息, 实现应急指挥调度等业务是十分合适的。

内蒙古大中型河流和重点防洪区处于偏远地区, 地理位置分散, 灾害突发性强, 3G信号无法覆盖重点防汛抗旱及其他水利业务相关地区, 特别是在洪涝灾害发生时, 常规的通信手段被毁坏, 又难以恢复, 造成通信中断。结合内蒙古水利应急抢险现状, 利用卫星应急通信手段, 建设内蒙古水利应急移动指挥平台, 保障防汛抢险调度等各项业务对通信的需求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与水利卫星通信系统资源共享, 发挥卫星通信系统应急指挥调度和抢险机动能力。

2 应急指挥平台的结构和应用

2.1 组网结构

内蒙古水利应急指挥平台在水利部新一代宽带卫星通信主站平台和卫星资源的基础上搭建[3], 主要由应急指挥移动站、水利厅应急指挥固定站和包头黄河防凌前线指挥部应急指挥固定站3 大部分组成, 构成内蒙古防汛抗旱应急移动指挥系统, 实现3 个卫星站之间的视频、语音、数据的传输。

应急指挥平台的网络结构为星状网和网状网结合的应用结构, 如图1 所示。在非应急时期, 中心站为系统主站, 与内蒙古应急指挥移动站和固定站构成星状网应用结构, 移动站和固定站、各站只与中心站之间进行各类业务的信息数据交换;当发生局部灾害而进入应急工作状态时, 应急指挥移动站或便携站进入应急现场后, 在应急地架设前线指挥部, 移动站与固定站之间为网状网的工作模式[4]。如果要进行现场视频实时广播, 应急指挥移动站与主站、固定站之间工作在星状网的模式下。

2.1.1 应急指挥移动站

应急指挥移动站采用1.2 m自动天线 (50 W功率BUC) , 主要由以下3 部分组成, 共同完成现场应急通信、指挥调度的任务:

1) 卫星通信系统。实现现场信息的上传和上级指挥调度指令的下达, 保证各种业务的通信畅通。

2) 现场应用信息平台。是现场应急指挥的基础, 主要功能是将各方面的信息及时、直观地汇总到指挥车中, 在应急指挥车中实时监控事发现场的相关工程参数和视频图像等, 指导指挥和调度工作, 使得指挥调度的指令更加科学、完整、准确。

3) 应急现场通信指挥车。应急现场指挥车以机动车为载体, 通过车载设备使用各种有线或无线方式获取声音、图像、数据, 为车内或远程的领导和专家提供现场综合信息;利用卫星等通信手段与信息中心建立联系, 实现话音、视频通信功能;实现信息中心数据共享和通信;可接入互联网, 联接内部电话专网、公用电话网[5]。

应急指挥移动站系统示意图如图2 所示。

2.1.2 应急指挥固定站

应急指挥固定站采用4.5 m赋型环焦Ku波段卫星通信天线 (16 W功率BUC) , 由卫星通信系统、电视会商接入、视频服务、电话专网接入和地面数据网接入组成, 如图3 所示。卫星通信系统主要由卫星天线、上下变频器、固态高功放、低噪声放大器和卫星路由器等组成, 完成IP路由、卫星信号传输和本地接入功能, 为自治区地面专网到应急移动车站、水利卫星主站之间提供1 条专用IP通道;按电视会商、视频通信、电话和数据等不同业务, 分配不同的IP地址, 进行不同的路由接入;与现有水利地面专网相结合, 连接到全国水利地面专网, 完成各种不同业务的通信。

2.2 保障应用

2012 年汛期,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大部分地区普降大到暴雨, 局部大暴雨, 暴雨引发了山洪, 冲毁道路, 倒塌民房, 形成严重洪涝灾害。内蒙古水利厅及时派出检查组赴水灾现场检查工作, 车载移动站在3 个县、旗的多个水毁点, 水利设施建设现场及水库等地, 将现场实时音视频信息传送到水利厅会商室, 使灾情一线与水利厅现场会商, 第一时间掌握灾情信息, 及时做出防洪抗灾部署, 并经过专网向国家防总汇报工作。此次检查工作涉及到的点多、面广、地域跨度大、机动强度高、水利施工现场道路条件差, 车载移动站根据需要, 随时随地建立卫星链路, 提供通信保障。

2012 年汛期, 黄河内蒙古包头段某地出现险情, 该地公网信号覆盖较差, 无法建立手机通讯。防汛部门携带车载移动站赴出险地段执行抢险保障任务。在保障期间, 车载移动站在多处险情段就地搭建卫星链路, 当地水利部门和现场抢险指挥人员通过车载移动站第一时间向水利厅汇报抢险进展, 水利厅领导通过现场实时画面进行决策指挥, 下达工作任务, 保障了抢险任务顺利完成。

3 内蒙古水利卫星通信系统优化建议

3.1 抗干扰能力和恶劣天气条件下稳定运行有待提高

内蒙古水利卫星通信系统在实际使用中存在抗干扰能力差、恶劣天气条件下运行不稳定等缺点, 需分析具体原因, 找到提高稳定性的方法:

1) 2012 年黄河内蒙古段防凌期间, 由于防凌现场有水利、军区、武警等不同单位共同参加, 水利厅卫星通信车受到其他单位通信车的信号干扰, 无法完成卫星定位。

发生此类情况, 可通过频谱仪和寻星仪等设备通过多点测试的办法, 人工手动定位并录入卫星坐标, 完成卫星定位。

2) 2012 年汛期, 水利卫星通信车在执行任务时由于当时大风和大雨等天气的影响, 明显出现雨衰现象, 导致信号传输不定时, 出现衰减和中断现象。

雨衰是影响Ku波段卫星通信系统传输质量及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 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降雨衰减, 制定Ku波段的抗雨衰策略。新建卫星通讯系统时应根据本地区的雨衰情况, 适当增大卫星天线的半径和安装低噪声高增益的优质高频头提高卫星天线增益;对于已建卫星通讯系统, 在雨衰情况发生时可适度降低编码速率换取编码增益的提高, 降低数据传输速率来增加信道的容量, 并及时联系水利部卫星总站通过卫星管理系统调整输出功率, 使卫星信号保持适当的工作电平[6]。

3) 水利卫星通信车在市区定期巡检过程中, 由于市区信号干扰严重, 出现卫星无法定位的现象, 经过多点测试和使用频谱仪监测, 发现在工作频段附近有较强电平的不明信号源, 由于无法对该信号源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 最终通过修正寻星机制完成市区内卫星自动定位。

3.2 卫星应用范围需要扩大

由于内蒙古自治区地形呈狭长形, 东西直线距离2 400 km, 南北跨度1 700 km, 内蒙古水利卫星通信系统以应急调度指挥抢险为主, 1 辆卫星通信车很难满足全区范围内的快速调度, 由于卫星通信车建设费用较高, 下一步可通过配置卫星便捷小站的方式扩大卫星应用范围, 作为卫星通信车的补充, 以加快应急响应和现场调度指挥速度[7]。

3.3 跨行业调度范围需逐步扩大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通过对网络资源进行整合, 实现了水利卫星通信系统网络资源与水利专网、视频会议系统、水利调度中心的整合, 并与自治区政府应急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便于发生应急事件时自治区政府同水利厅统一协调调度指挥。下一步将逐步实现水利应急平台与气象、国土、消防等部门的应急联动调度指挥。

4 结语

内蒙古水利移动应急指挥平台的建立对水利业务部门提高突发性事件现场的信息获取能力, 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组织协调、决策指挥等实际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是重要的非工程措施。今后将根据本地区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 通过实际应用进一步优化组网结构, 为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应急通信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任齐, 王爱湘, 陈二军, 等.内蒙古防汛抗旱应急移动指挥系统初步设计报告[M].北京: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 2012:20-100.

[2]丁军, 高广利, 张为.水利卫星通信系统存在问题与需求分析[J].卫星与网络, 2010 (增刊1) :36.

[3]水利部水文局.水利卫星通信网技术资料下载[EB/OL].[2013-10-08].http://www.hydroinfo.gov.cn/sltx/gzdt/201011/t20101129_246188.html.

[4]张建刚, 高广利.新一代水利卫星通信应用系统建设[J].水利信息化, 2012 (1) :47-51.

[5]吴星, 李延峰.新一代水利卫星通信系统在河南省移动应急指挥平台中的应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2 (14) :59-62.

[6]鲁晓睿.Ku波段卫星通信雨衰预测[J].信息通信, 2013 (7) :17-18.

移动应急指挥中心 篇8

广播电视移动监测系统包括接收天线、广播电视场强测量、频谱分析、频偏调制度测量、存储、数据分析处理等系统;广播电视信号测向系统包括测向天线、高灵敏度测向接收机、方向指示、测向数据处理等系统;应急通信指挥调度系统包括无线集群电话、全时监控、照明和供电系统;非法信号压制系统包括发射天线、压制信号产生系统。

该系统综合应用数字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和广播电视监测技术, 实现了开路广播、开路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多业务固定和移动监测、指标检测、测向定位、非法信号压制、应急指挥调度等多种功能, 首次在国内将先进的无线广播电视信号监测、检测与压制一体技术和无线全频段 (100kHz~3000MHz) 高速扫描技术及监测与应急通信指挥综合应用技术融为一体, 系统技术先进、功能齐全、方便灵活、高效实用, 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

该系统采用软件无线电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研制数字监测/测向处理器, 使系统具有较高的监测测向精度和速度, 加强了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车载无线电频谱数据库和监测数据库系统, 实现对无线电信号实时预警监测;采用单车多点定位技术, 一部监测车就可实现测向定位;利用智能仪器接口技术, 使监测自动化、网络化;采用高效数据分析处理算法和图形处理算法, 进行台站信号的移动场强测试和绘制场强等值覆盖图;GPS定位技术和无线集群通信技术相结合, 实现安全播出的准确、快速调度;集智能仪器接口、TCP/IP以太网和GPRS等网络技术为一体, 移动监测系统和监测中心安全播出智能监管平台网络一体化, 数据实时交互。

通过全数字广播电视信号移动监测、压制及应急指挥系统可以对北京地区广播电视信号传输覆盖等情况 (内容、质量、安全等) 进行移动实时监测、自动绘制广播电视信号场强覆盖图、对广播电视信号进行测量和信号源测向定位、非法信号预警与压制、应急指挥调度等功能, 进一步提高了北京市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水平, 有效防范非法信号的攻击和破坏。

移动应急指挥中心 篇9

关键词:消防,应急指挥系统,4G技术

随着消防法定职责的不断拓展和社会消防安全需求不断提升, 消防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越发广泛。除火灾扑救之外, 所有以抢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相关的应急救援和社会救助工作都成为消防部队的主业。如“5·12”汶川地震抢险救灾, 还有“8·12”天津塘沽爆炸事件, 消防员一次又一次用生命去捍卫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 作为作战指挥的中枢, 消防应急通信指挥系统在各种火灾抢险救援中作用极其重要。

1 4G通信技术与消防应急通信指挥的结合

当今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 是快节奏的信息化高速公路时代, 移动通信技术也在积累和创新中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随着全球范围内3G系统的普及, 4G通信技术的发展也是相当迅速, 目前也已成为当前研究和推广普及的热点, 也必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最合适和最好的技术之一。

4G移动通信技术与消防的结合, 是消防部门应急通信指挥体系的重要变革。首先, 我们来说一下4G系统设备的功能问题。组建消防现场4G通信网络, 需要综合考虑现场指挥控制中心设备和单兵终端设备及车载终端设备的构成。

第一, 在消防指挥中心, 我们需要了解城区基站的信号覆盖状况, 还要考虑信号覆盖区域内的很多种通信需求。消防车载或者便携式一体的设备往往覆盖的信号比较集中在一个区域内, 我们往往可以利用4G网络与消防图像综合平台的有效对接来实现资源共享、互通, 保证作战队伍、人员、车辆全程监控和图像语音通信的有序进行。

第二, 一般来说, 消防部门的通信终端设备是由具备一定专业技术基础的一线消防官兵直接操作, 他们在考虑信息资源需求等问题方面有经验, 在各种事故的处理中会将语音、文字特别是重要的视频图像等多种信息进行有效整合, 并实现高效的实时传输。所以, 在设备方面, 本文认为一台通信终端应该具备多种功能, 以便一线的消防官兵能够轻松操作;通信终端的摄像头应具备相当高清的像素和稳定性, 以便现场图像、视频的采集, 并清晰地传递到图像综合平台。

第三, 消防指挥中心图像综合平台及控制设备和单兵终端设备及车载终端设备是消防部门系统的两个重要载体, 在与4G的结合过程中应该灵活运用, 把4G通信技术真正地在消防系统中“物尽其用”。

2 消防应急通信指挥系统和应用方式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总是会频繁出现各种人为的或非人为的灾害, 这些灾害会给人类的身体和财产都带来很多的伤害。以“8·12”爆炸事故为例, 据统计, 本次爆炸事件中共有145人遇难, 其中有一部分消防员在接近火场核心区的路上丧生。所以, 在灾难面前, 提高消防应急通信指挥系统的通信技术, 增强图像传输的效率与实时性非常有必要。长期与火灾和各种灾害事故做斗争是公安消防部队自身特点和神圣使命。在消防应急事件处理过程中, 需要在快速的时间内启动消防应急通信指挥系统。完善的后方指挥固然重要, 但是同样重要的还有必须拥有强大迅速的通信技术系统以便迅速获取灾害事故信息, 高效地传达指挥命令, 从而理顺指挥层次, 提高指挥效率, 节约灾难处置时间, 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

2.1 消防指挥系统中4G应用的装备

公安消防部队通信指挥车不断强化3G/4G图传技术应用, 开展全面技术升级, 这些都为利用更高的技术创造更多的方便。具备4G图像传输功能的消防指挥车应用起来会更加快捷。在4G消防指挥车中, 火场图像的传送是火灾救援的重要手段。无线通讯则是消防指挥过程中传达信息的重要途径。4G移动通信技术传送的图像更加清晰、终端容量变大、回传速度快, 在灾难现场的救援中比3G要有效率的多。

目前消防部队已经陆陆续续地在配备的3G和4G装备, 有车载的、便携单还有具备图传功能的无人机, 而且部分也加入了消防图像综合平台。通过对消防4G装备车的可行性分析、产品测试、4G网络流量使用测算分析等工作进行多次检验发现, 消防部队配备的4G设备具有防水、防尘、耐高温等功能。同时, 高清摄像头采取非常先进的编码方式, 凭借4G技术“高速率、低时延”特性, 实现火灾现场高清图像实时回传, 为火灾现场救援提供了即时、准确、高效的指挥调度保障。

2.2 4G技术在消防部队应急通信保障中的应用方式

4G消防指挥车的便捷性是经得起检验的, 它的应用方式很过程有以下几种:

第一, 现在的公安消防车都配备非常方便的4G图像传输设施, 以备消防员随时出救灾任务;在消防部队的执行人员配备4G单兵图像传输设备, 将受灾地区的图像通过4G网络传输到图像综合平台, 再经过指挥调度网络系统上传到本级和上级指挥中心。

第二, 在各级指挥中心, 可以方便的利用图像综合平台实时监控前线的现场画面, 然后进行远程监控, 控制前线镜头的调度、方位调整, 并进行实时语音。指挥中心既可以通过移动指挥终端将所有图像推送给现场指挥部, 以便掌控全局, 也可以将图像发送到一线基层指挥员, 有助于及时了解现场其他方面。这样一来, 全方位的图像资源和实时的语音通信必将为事故救援决策和指挥提供坚实的保障。此外, 现场指挥部还可以利用指挥车、指挥箱对现场的4G设备, 如单兵图传、布控球等进行现场组网, 方便实时指挥。

第三, 4G图像传输设备能够同时生成2种码流, 前线的图像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显示在中心的监控台上, 而且还能够把图像保存在前线设备的储存卡上, 保留最原始的数据, 也可以通过4G图像传输设备统一储存在消防中心的电脑和服务器平台上, 这样方便应急和查询。

第五, 4G图像传输设备还具有GPS定位的功能, 这种应用方式能够让人们不仅看到现场周边的图像视频, 还能够对消防救援和受灾群众的定位和轨迹有着清晰的了解。

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工作中要将4G网络联合, 加入统一网络, 实现双方、多方的语音、数据, 乃至视频通信的畅通。所有救援力量所处的临时通信网络最好能够进行短信、广播的功能, 方便便捷地向小组内的手机用户发提示短信或者广播。一线作战官兵也可以通过这个覆盖网及时回传的现场图像。这样的覆盖网功能多、速度快、效率高等多方面的表现, 在救援过程中必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保证现场通信安全和畅通, 就要求4G网络有着可靠的稳定性, 4G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其稳定性和快速性经得检验。4G网络的技术过硬, 能够保证通信的不间断。在安全性方面, 4G网络采取无线接入的形式, 可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接入, 也可以防止终端用户连接到未知的其他网络。当然, 通信终端若能采取加密装备, 那么网络则更加具备保密性。

3 完善消防应急通信指挥系统硬件建设

传统的指挥调度系统在实施的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通讯不畅、图像元素缺乏的问题, 从而导致信息传递受阻, 影响救援工作。但是, 在4G网络技术成熟的时代, 如何将最新的4G网络技术应用到我们的消防应急通信指挥系统中, 同样显得十分必要, 这就需要结合功能需求, 加强相关的硬件建设。

在新4G技术中, 消防应急通信指挥系统中应该加强语音图像综合平台及辅助系统建设。一般来说, 在监控中心机房内, 应该配备中心服务器、储存服务器、监控主机等, 来实现救援点监控视频的管理, 对前线摄像机的控制。监控中心也可以安装大屏液晶电视, 将救援前线的视频图像显示出来, 然后指挥中心可以利用高清设备针对每一处灾点进行调度, 从而指挥前线消防员更精确的救灾。在遇到大型的灾害面前, 精确的GPS定位能够迅速的救援受灾人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4G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已经给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惊喜。4G通信技术与消防应急通信指挥系统同样可以完美结合, 而且必将带来便捷高效的指挥效益。

4 结论

在新4G技术的广泛应用过程中, 消防部门应急指挥系统可以通过高速的无线多媒体网络来传递更多有效的信息, 从而为救援指挥工作提供更加快速的服务, 将损失尽量减到最小。也能为受害人员争取更多的救援 时间。

参考文献

[1]刘新科.基于4G移动通信技术的消防应急指挥系统[J].通讯世界, 2015 (16) :70-71.

[2]孙晓雅.4G移动通信技术在消防灭火救援指挥系统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5 (2) :22-23.

上一篇:台湾技职教育下一篇: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