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

2024-11-10

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共8篇)

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 篇1

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建设是城市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人防部门参与城市危机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国民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人防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安全生产事故等频频发生。如何高效的利用人防地下设施、人防专业队伍等资源,建设适合本城市的人防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变得非常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网游小说网 http://迫切,这对协助提高政府对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为市民提供快捷的紧急救援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合理的安全保障支撑至关重要。

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是城市公共安全框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防部门代表政府实施协调、指挥、调度的重要机构和场所之一;是反映人防部门应急和危机管理水平及城市综合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标志;是城市危机管理的重要支撑设施建设。

随着2006年《**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出台,我市应急体系中需要人防部门解决的应急目标逐渐明朗化,用什么样的技术和手段解决突发公共事件变得十分紧迫。建设什么样的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是直接关系到“防空防灾”一体化职能是否能正常发挥,关系到该中心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建设怎么样的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在国内外没有固定的模式,虽然国外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多年,也是各不相同,加上国内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及地域特点不同,也没有统一的建设模式。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考虑本市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做好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的基础性研究,加强城市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

1、政府管理体系与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技术体系关系的协调

从人防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建设来看,所建的系统平台将统一各应急反应业务,提高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和应急反应速度,但也带来了不同部门之间的体制冲突,这还包含着各个部门自身长期工作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指挥方法和习惯之间的协调,怎样体现具有良好协调关系的指挥平台是人防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建设首先要精心考虑的问题。

另外,国家政府体系多数是树形的垂直构架,其行政特征是对上负责,而快速反应机制的城市人防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是以事件为中心的扁平结构,要求其对事件直接负责,这种结构和管理的不一致也是城市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和运行也需要协调的问题。

2、人防系统的智能化建设

目前的人防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建设,多数是基于特定灾种,将不同类型的应急指挥系统或信息系统按照一定的预案要求所进行的需求组合和系统集成,更多的是体现“面向过去和已知”这个概念。应急事件虽有一定的共性,但不可预见性是城市应急的个性特征。怎样建设即“面向过去和已知”又能面向不确定的“未知”;既能贯彻预案又能适应一些从未出现过的综合性、边缘性应急事件;使建设的城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具有“脑子”作用,能为决策人员提供一个便利的、交互式的操作平台,迅速、动态地识别事件;构造针对特定应急事件的信息处理和调度系统,真正体现建设的意义所在,这是衡量城市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先进型和长期性的重要指标。

3、城市人防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的标准化建设

建设专业化、智能化的城市人防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必须建立一套适应指挥的应用标准和应用支撑标准体系。虽然人防部门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取得丰硕成果,但也存在缺乏相对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的问题,这对建设综合性和基础性的人防指挥中心带来内联问题。同时,标准化建设应包括对应急事件的描述机制、数据单元描述、技术接口描述等,使建设的城市人防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只有一种“共同语言”。怎样确定适合**市人防应急救援指挥系统范围内的规范化标准,对建设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指挥中心、避免出现“信息孤岛”有着重要意义。

4、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各指挥中心的网络构架

目前的指挥构架有决策型、管理型和协调型等数种,体现不同的指挥特征和效果,不同的指挥结构形成不同的指挥网络。**市已有不少部门针对一些特定类型的事件建有各自的指挥中心,虽现有的部分中心内部建设具有相当的专业性和先进性,但系统对外部的延伸仍缺乏手段。构架一个合理的全市范畴的城市人防应急救援指挥系统,使在重大事件面前,保证信息获取、协调指挥的效率与城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形成良好的匹配,通过技术的手段清晰的体现各中心之间的职责关系,将会增强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网络构架的合理性,促进对应急救援事件的快速协调和处理能力,避免形成“指挥盲区”、制约救援中心的正常发挥。

5、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需要全方位发展

**市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性质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核定数及成员整体素质对满足城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需求有不少差距。还需要加大相关专项经费的投入,增强指挥中心软硬件建设,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培训应急救援队员,强化专业队员能力、素质,加强指挥中心组织、指挥、协调功能,早日实现人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在城市应急救援体系内核心地位的确立。

洪荒天子 网游之一统天下 莫问天 光明猎人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 篇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安全生产问题也日益凸显。据统计,我国每年由于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的损失高达2 500亿元,特别是一些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的火灾爆炸突发性事故屡屡发生,给整个国家、社会、个人造成的经济损失和负面影响相当严重[1]。另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上半年全国有7起生产安全事故由于救援不当或盲目施救而造成伤亡扩大,由最初涉险7人,最终导致29人死亡、14人受伤[2]。在这种形势之下,传统的工作模式效率低下,难以满足要求,如何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应急救援管理机制,及时有效地处理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成为保障我国安全生产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采用最新的信息和电子技术建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实现全新的工作模式是大势所趋[3]。

近年来,国内很多学者都在安全监管和应急救援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4,5,6]。大部分研究都对安全监管方案进行了设计,并且也建立了相应的一些系统平台并应用到实践当中。然而,其平台的重点多用于重大危险源日常监管工作,没有完善的应急救援指挥功能。文献[7]则从地震后的应急救援角度设计了一套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其设计方案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所设计的应急救援指挥系统主要是针对日常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需要,并同时满足了实战和日常模拟演练的需要。该事故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是一种模式化的指挥、控制和协调反应行动的应急救援指挥系统。

1 应急救援反应机制

所谓应急救援反应机制,就是从接处警系统接到报警或监控系统发现异常后,启动应急方案,合理调度救援队伍和资源,直到救援过程结束,并进行事故善后处理和总结分析的过程。整个应急反应流程如图1所示。

然而由于事故灾难往往具有突发性,紧迫性和后果严重性等特点,因此就要保证在整个救援过程中信息传输的实时性,信息的公开性和普及性,事故现场及其周边信息的完善性,使得应急指挥人员掌握的信息更加全面,提出的应急决策也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也要保证各联动应急救援部门间信息的共享,使得各部门能够更有效的完成合作[7]。

总之,整个应急救援机制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信息传达的实时、准确、全面和应急救援人员和资源的合理调度上。因此,整个工作的有序进行都需要正确的指挥作为指导。

2 系统设计

2.1 设计目标

该系统以事故应急救援处理技术为核心,以WebGIS为基础信息获取和事故信息发布的平台,结合了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管理、空间分析以及WebGIS信息共享和大型数据库技术,旨在实现对重大危险源的远程实时监控的同时,改善事故接处警机制,保障信息的及时获取和高效传输,以更好地为指挥人员提供决策支持。

2.2 总体结构设计

系统采用三层结构模式进行设计,数据库服务层用来访问空间和属性数据;中间层采用Web组件和SuperMap Objects开发方式,提供Web服务,地图服务等核心业务;客户表现层采用Ajax(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Silverlight等表现技术,保证系统服务及时与高效。系统总体结构如图2所示。

2.3 功能设计

该系统以WebGIS为基础平台,采用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分区块存储模式,实现了安全生产事故的动态监测和预警,事故点的定位、事故信息的查询、应急救援进程的实时监测、向应急人员的消息传达、应急资源和应急队伍的调度和监控、基于相关应急预案的辅助决策,以及典型案例的分析、事故的统计和事故救援结束后的评价。系统的功能结构图如图3所示。

2.3.1 地图子系统

地图子系统由地图显示区、鹰眼地图区、监控对象管理区3部分组成。该系统支持电子地图的所有基本操作,如:地图工具(放大、缩小、移动、居中、全幅显示)、地图特定区域查询(指针、点选、矩形选择、圆形选择、多边形选择)、地图测距、缩放比例尺、当前经纬度查询及地图影像等。在监控对象管理方面,还提供对地图上存在重大危险源企业的定位、选择、信息查询等功能。

2.3.2 事故上报子系统

事故上报子系统主要由接处警管理、最新事故信息的录入和最新事故信息的发布3个部分组成。首先,接警模式由群众报警或实时监控视频发现异常时启动。此时,事故信息(包括事故发生地点,时间,事故现场状况等)录入到系统当中,实现在电子地图上的定点监控,同时将事故上报。最后还需要将最新事故信息发布,实现信息在各应急部门的共享。

2.3.3 实时监控子系统

实时监控子系统主要包括前端用于事故信息采集的视频监控系统,用于对应急队伍和资源调度情况的监控系统,后台的救援指挥系统等,如图4所示。

视频监控系统主要包括对各重大危险源、事故发生地点的事故发展态势和救援情况的实时监控。全面掌握事故情形后,有利于做出及时有效的救援计划,另外通过对救援情况的实时监控,可以适时调整救援方案,使事故的救援工作更加安全有效。通过GPS实时定位信息的传输,获取应急资源和应急队伍调度中的实时位置,通过WebGIS地图的表达对其进行定时监控,便于在发生其他异常情况时及时进行处理。如运送应急资源的车辆中途发生故障时,及时调度附近其他应急资源运送车赶往事故现场进行增援。

2.3.4 信息查询子系统

信息查询子系统主要分为当前事故信息查询、历史事故信息查询、典型案例查询、工作人员信息查询、应急预案查询等。

当前事故信息查询模块主要是对新上报事故进行信息查询和分析,基于WebGIS地图系统了解事故点位置信息,救援进展,指挥指令的发送情况,以及事故点救援视频和图片等信息。

在事故完成救援工作后,对事故的各项信息备案,作为历史事故数据库,为今后的救援工作提供参考。而历史事故信息查询就是对这些已备案事故整个发生、发展过程的一个重现和回放。

对于具有典型性的安全生产事故,应纳入到典型案例数据库中,以便为指挥决策者提供更加快速和完善的决策参考。

工作人员信息模块用来管理应急救援相关人员的信息,通过系统的自动拨号功能,直接与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人员联系,第一时间通知相关工作人员到达自己的岗位,以推动救援工作的及时开展。

应急预案的查询是信息查询子系统的核心。整个指挥救援工作都需要按照国家和地方发布的应急预案中的规定执行。

2.3.5 应急资源和队伍调度子系统

在确立事故发生地后,通过缓冲区分析,确定距离事故最近位置的应急资源和应急队伍的储备情况。另结合已设计好的最短路径搜索算法,通过GIS系统的最短路径搜索功能,在地图上显示相应路径上突出显示最佳救援路线,结合监控子系统中的应急资源和队伍监控模块完成调度。

2.3.6 事后评价子系统

事后评价子系统主要包括事故的成因分析,应急救援工作的评价,指挥决策评价等。

事故的成因分析是事后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有利于从源头上解决事故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更多的把事故遏制在防的环节,使安全隐患降到最小。

应急救援工作的评价主要是总结应急过程当中的优势和不足,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为以后更有效的应急救援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指挥决策评价主要是对指挥决策人员在整个应急指挥中的工作总结,为建立高效、及时、准确、完善的指挥方法提供借鉴。

2.3.7 数据库管理子系统

整个应急救援指挥系统都离不开数据的支持。空间数据采用SuperMap空间数据管理模式,以达到对专题地图上的重大危险源,应急资源和队伍位置,应急救援的路径,事故点发生位置,事故点周围的环境进行精确的定位和指挥管理的目的。

另一方面,建立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应急资源数据库,应急队伍库,应急预案库,工作人员数据库,系统人员数据库等非空间数据库,作为系统的基础数据支撑。

3 系统实现

该应急救援指挥系统采用了B/S的开发模式,以VS2008为开发平台,基于SuperMap组件式开发技术,并采用SQL Server 2005进行数据管理,结合了组件GIS,WebGIS,Ajax,Silverlight等技术,丰富和完善了客户端的表现形式,为决策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直观,及时有效的信息。

SuperMap平台在本系统中占据了系统的核心地位,强大的空间数据网络共享、数据管理和分析能力,对危险源和事故点精确定位,对事故附近救援队伍和救援资源的快速搜索,最优路径的选取都对该系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Ajax和Silverlight技术则主要在系统数据表现和事故现场监控中得到应用,Ajax的异步应答模式保证了系统信息传输的连贯性与及时性,从而为指挥人员做出指挥决策提供准确的基础信息保证。Silverlight强大的视频流传输技术则保证了现场视频监控的直观性,进一步有助于指挥人员做出最合理有效的指挥决策。

通过各项先进技术的有效整合,设计完成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该平台现已在广东省省级安监部门得到应用。

4 结束语

本文主要从指挥者的角度出发,重点把握安全生产事故救援当中应协调的各个环节。按照设计的应急救援反应机制,突出流程各阶段所需完成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对系统的各部分进行分析和设计。最终运用WebGIS,Silverlight等关键技术圆满的解决了系统的反应流程的整体化和模式处理化问题。系统运行结果表明:(1)基于WebGIS和Ajax技术的信息共享使得整个预警、监控和应急处置工作都能有序的进行,有效提高应急事故救援的处理效率,保障日常生产安全;(2)整个系统包括了信息发布、信息共享、场景监控、事故处理和事故备案等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满足了日常安全生产监管和救援工作的需要,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摘要:针对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应急需要,建立了一个基于WebGIS平台的应急救援指挥系统。从应急救援反应机制出发,提出了明确的系统设计目标,并采用3层架构模式设计了事故上报、实时监控、应急资源和队伍调度等子系统,最终对各子系统进行整合,设计完成了该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系统运行结果表明,系统的建立改善了原有信息传递模式,为及时、有效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关键词:WebGIS,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决策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2004-2010)[EB/OL].http://www.chinasafety.gov.cn[2011-02-19].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2008年上半年因施救不当造成伤亡扩大事故的通报[EB/OL].h ttp://www.chinasafety.gov.cn/2008-07/06/content_284165.h tm,[2011-02-19].

[3]胡继华,章云龙,莫善军.省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框架体系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1):137-144.

[4]吴宗之,魏利军,于立见,等.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5(11):39-43.

[5]桑海泉,刘骥,魏利军.重大危险源动态监管与应急救援平台建设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7):81-88.

[6]张明广,蒋军成,张巍,等.基于组件式GIS的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5(2):25-28.

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 篇3

作为应急指挥行为依托的平台,需要具备信息融合、数据采集、态势评估、辅助决策、模拟演练等功能,而上述功

能的实现无一不需要应用相应的信息技术。

关键词:应急指挥 通信网络 数据库 虚拟现实

为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国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要求政府部门及相关公共机构具备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反应、科学决策和综合协调、组织、指挥、调度的能力,就必须建设社会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信息系统。这类应急指挥系统须实现紧急突发事件处理的全过程跟踪和支持:突发事件的上报、相关数据的采集、紧急程度的判断、实时沟通、联动指挥、应急现场支持、领导辅助决策。任何事件、任何地点、全天候的高速信息访问。可以以一种 较为安全的方式提供无缝的、可靠的通讯。能使各应急小组快速、准确的交换危机状况信息,争取有限人力、时间资源,节省应急费用。

由于工作关系,笔者有幸参与了长航局应急指挥平台的建设,在实践中对信息技术在应急指挥系统中的认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下面以长航局应急指挥平台工程为例作一笼统说明:

信息融合

应急指挥中心远离现场,是发生重大应急事件时领导进行决策的指挥场所,应急指挥平台得不到重大事件发生现场的情况,将无从进行指挥决策。现场信息包括视频图像、动态位置图像、音频讯息、数据信息、图文传真等全部或其中之一,可根据水域复杂或敏感程度的不同以及应急事件的重大、紧急程度等不同而有所差异。当水路交通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指挥平台应能够通过整合长航系统内部已建和拟建的信息采集手段,实时获取现场的视频、音频和交通图像信息,可以实现对突发事件现场的实时监测监控,具体包括相应VTS、VHF、AIS、CCTV、AIS、GPS系统、气象以及各直属单位与水路交通应急工作有关的信息系统中基础数据(如船舶、气象、航道、通航环境等具体信息),并可在统一的电子江图背景下进行显示。

长江航运应急指挥平台介入了电子航道图2.0系统,长江海事局GPS、AIS、VTS、CCTV、船舶动态系统,长航公安局GPS,三峡通航管理局GPS、CCTV等信息,通过应急指挥平台软件系统,将各种信息转化为统一的格式显示。

数据采集

将各直属单位建设的VTS、GPS、CCTV、AIS、数字航道系统、110指挥调度系统的相关信息和气象、疫情等从其它部门得到的与水路交通应急相关的信息,通过网络汇入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通过大屏幕显示各专项系统提供的监控图像和数据,突发事件发生后,通过综合应用系统提供事件发生的区域及相关信息,为应急指挥中心决策和指挥提供支持。

信息采集实现数字化,自动化。有效减轻值班员工作强度,降低差错率。使值班员将更多精力用于应急初期处置上。

统计分析

系统应能快速调用系统数据库的信息资源,完成复杂的报表设计和报表格式的调整。

功能要求:

对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任意查询、统计分析,如叠加汇总、选择汇总、分类汇总、多维分析、多年数据对比分析、统计图展示等。

统计分析结果可打印输出,也可将分析结果发布到长航网站上。

辅助决策

建立基础数据库与模型库:建立各类应急处置模型,配置相关数据分析软件,通过访问应急数据库,能够提供应急装备、物资和队伍的布局和配置情况,并据此提出辅助决策方案。

预案数字化:将长江干线水路交通应急预案数字化,能够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别提供预案涉及的救援机构、救援队伍、救援设施等应急资源信息的智能检索。

方案生成:根据事件接收及周边信息、直属单位和专业部门预测分析、与事件相关的应急预案、类似案例以及处置经验和知识,调用应急处置力量和资源数据库,在电子江图和电子地图上根据设备设施能力进行最短路径分析,提供辅助决策方案。可设置不同的边界条件,生成不同的辅助决策方案。如下图:假设长江上发生船舶碰撞起火事故,系统可根据预设条件搜索附近区域内(图中红色区域)可用的应急资源,并协调指挥救援行动。

模拟演练

利用电脑三维图像引擎技术开发三维仿真系统模拟复原应急场景(包括物品落水 人员落水 火灾 船舶倾覆和下沉 船舶追越 船舶搁浅 船舶撞桥等场景),并针对各种场景模拟演练应急方案。本系统还可用作电子沙盘取代传统图上作业,使用更便利,显示效果更直观。更有利于决策者掌握现场态势。此外,该系统还可用于预案论证,人员培训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前景展望

现阶段的应急平台安装于内网工作站,只能在应急指挥中心内使用,不能满足现场应急,安全检查等外场工作的需求,应建立以云技术为基础,智能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载体的更先进的应急指挥平台,实现随时随地使用应急指挥平台的各项功能。

古语有训,“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突发事件毕竟是小概率事件,如果投入大量资源建设的应急指挥中心在大部分时间仅仅只是“备而不战”,这也是对公共资源的一种浪费,让应急指挥平台与平时的安全监管结合起来,服务于日常的生产生活也是应急指挥系统进一步发展的一个趋势。

结语

应急指挥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中的尖端,需要在各种极端情况下保持运转,还要在极短时间内协助指挥者做出正确决策。这就意味着应急指挥较一般信息技术应用的要求高得多,因此是新技术运用和创新的前沿。这就要求无论是应急指挥系统的开发者,建设者,还是使用者都应具备创新精神,不断开拓,才能建好、用好应急指挥系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此外,我国经济社会处于转型期,社会矛盾多发,新的非传统安全领域的突发事件类型层出不穷,这一客观现实表明应急指挥平台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与时俱进,持续建设,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开发建设新的应急功能模块,以应对不断涌现的新的应急需求。

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 篇4

技术说明书

1、概述

人与虚拟环境的交互是当前智能交互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将智能感知和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我国将重点发展的前沿技术列出,期望“以人为中心”的信息技术发展,能推动多项领域的创新。近年来,在军事领域,人与作战环境的虚拟并自然的交互技术和集成系统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解决真实作战训练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如费用过高、受环境限制等,已经开始受到各国军方的重视。

军事电子沙盘是现代化信息显示手段,是当前指挥高度自动化、快速反应、展示空间立体战争态势的需求。其核心的设计是人与作战环境的虚拟交互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设备,如计算机生成模拟的作战环境,通过多通道的输入,使得人进入虚拟作战环境,极大的提高指挥辅助决策的能力和响应速度。目前,利用大屏幕显示器、多点触摸屏和高性能计算机组成的应急抢险救援三维地理指挥演练系统代替传统图纸作业和沙盘模型有了可能。

采用智能交互式电子沙盘系统进行战场指挥方案规划,能够依据任务要求直观的进行系统的布局,并同时对规划中的指定参数进行计算,对规划效果做出辅助评估,为方案规划提供实时的智能化的辅助支持。并且在规划完成后,能够对规划任务进行推演展示,显示推演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对所做规划进行约束验证和参数优化提供支持。

2、解决方案组成

应急抢险救援三维地理指挥演练系统设计以“多方共享,多点触控,可视化交流”为典型交互及显示特性的军事可视化交互平台,应急抢险救援三维地理指挥演练系统由电子沙盘硬件子系统和电子沙盘软件子系统组成,主要包括可选配的多点交互、大屏幕显示、动作捕获、图像(融合)控制器、图形工作站网络等硬件设备和客户端版本、服务器版本软件。系统通过各种接口实现与现有地理信息数据及军事相关数据库连接,整个集成系统将战前地理环境处理成数字化地图,做成数字战场,添加模拟作战单位如:战车、单兵、飞机、战船等,通过可视化及交互协同功能,优化指挥控制,提高部队的交互、协同指挥能力。

大屏幕投影/信号导播分系统动作捕捉仪2路DVI信号1路DVI信号桌面沙盘主机电子沙盘客户端版本电子沙盘分系统2路DVI信号指挥中心以太网多点触摸沙盘一体机(电子沙盘软件服务器版本)融合机2路DVI信号桌面交互电子沙盘投影机图3-1应急抢险救援三维地理指挥演练系统物理结构

3、应急抢险救援三维地理指挥演练系统平台

应急抢险救援三维地理指挥演练系统基于自主研发的SimVIZ可视化仿真软件平台构建,面向作战指挥、沙盘推演、装备试验及教学讲评等应用,采用多点触摸、虚拟现实、视景增强、三维数字地球等技术,提供了现实更丰富、交互更先进的可视化应用平台,代替并提升了传统沙盘。下面分别介绍应急抢险救援三维地理指挥演练系统的基础平台─SimVIZ可视化仿真软件平台,及应急抢险救援三维地理指挥演练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1电子沙盘软件基础平台(SimVIZ可视化仿真软件平台)3.1.1平台组成

SimVIZ可视化仿真软件平台由三部分组成:可视化应用资源、核心组件和工具集、可视化应用程序架构。

图3-1-1 SimVIZ可视化仿真软件平台

3.1.2平台功能

SimVIZ可视化仿真软件平台是面向军事指挥、战术训练、武器装备研制等应用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视景仿真、可视化等技术的数据可视化开发平台。可为各种专业可视化应用系统提供完整的可视化系统构建、运行系统管理、运行支持。用户可方便的创建可视化仿真应用软件,用于指挥、训练、武器装备试验等。

3-1-2平台功能

3.1.3平台特性

1)提供电子地图、虚拟仪表、图形、表单等多种数据表达形式,能方便地构建可视化应用软件。

2)支持多种通用矢量、栅格、影像、电子地图格式,提供完整的地理信息计算功能。

3)提供军用标绘符号库,并可方便扩展用户符号库。可方便完成战术图标绘专业。

4)逼真的三维场景表现能力,可真实再现大规模地形地貌、高精度模型、气候特性等。

5)具有良好的组织结构和易用的开发接口,便于扩展和二次开发。6)能高效显示三维场景,对计算机硬件要求低。

7)支持多种遥测、机载数据接入方式,支持GPS和北斗定位信息。8)具有综合数据库管理功能,可提供常用武器装备模型。3.1.4平台优势

 更加符合行业规范  更加方便行业专家  更加贴近行业应用  大量工程案例验证 3.1.5 Sim3D视景仿真引擎

Sim3D视景仿真引擎是SimVIZ可视化仿真软件平台核心部件。主要面向虚拟现实、数据可视化等领域的应用。以高度仿真、专业性强的三维场景为基础,实现仿真数据和实时数据可视化展现的一套具有完整功能的三维引擎。

Sim3D视景仿真引擎功能及特性: 1)支持逼真的三维视景效果。2)支持物理引擎,具有碰撞检测功能。

3)支持立体云、雾、雨、雪、海水等自然环境仿真效果。4)支持火焰、爆炸、烟雾、红外等战场仿真效果。5)提供常用的多精度三维模型。6)支持实时多通道和立体显示。

7)支持头盔、姿态传感器等虚拟现实外设。3.1.6SimGIS地理信息引擎

是SimVIZ可视化仿真软件平台核心部件。主要面向军事、可视化仿真等领域的应用。以实时性、专业性强的态势电子地图为目标,实现的一套具有完整地理信息系统功能的军用电子地图软件。

SimGIS地理信息引擎功能及特性:

1)支持通用地理信息数据格式,同时支持国军标格式电子地图。2)提供完整的地理信息系统算法实现。

3)采用标准的地图数据组织方式,分层、封类管理电子地图资料。4)提供整套地理信息管理工具、开发工具包、运行时支持库。5)提供符号库以及符号库编辑管理工具,可方便扩展自定义符号。6)支持三维地球显示,具有精细的纹理贴图,支持多种分辨率卫星影像和高程。

7)采用多细节层次技术(LOD)实现超大规模地形实时生成和高效显示。

4、系统组成

电子沙盘软件子系统包括服务器版本、客户端版本两个部分。服务器版本、客户端版本均基于SimVIZ可视化仿真软件平台构建。服务器、客户端版本可双向互动,将要展示的图片、文档、影像等内容通过网络抛掷给对方,进行批示和修改后回传进行展示。

4.1软件功能

4.1.1 基础地理信息

1.地理信息功能

1)支持多精度地形。2)支持多精度地貌影像。

3)数字地球。以多种精度的高程、影像数据为基础实现数字地球显示。

4)空间数据分层。将要表达的空间数据抽象为不同类型属性的数据层来表示。如地貌层、注记层、三维建筑模型层、其他面层等。5)可进行多点坐标值、距离、地形高度、方位角、通视、面积测绘量算。

6)可通过多点触摸手势(服务器版本)实现三维地形的漫游、缩放、视角改变。

4.1.2 态势显示

在三维电子地图上表现重要的作战信息,主要包括单兵、车辆的位置、状态,任务相关目标,以及重要的军事民用设施等信息。

4.1.3 兵力部署

1.兼容《兵力部署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将该数据库导入软件后,可以调用数据库中各中队至总队等各部队的基本情况、人员实力、固定目标、执勤点、执勤哨位等信息在多点触摸地理信息系统的电子地图中显示。

2.可在三维电子地图上部署(拖放、移动、删除、保存)作战车辆、单兵、队伍等各类三维模型,可设置目标的相关属性信息(服务器版本)。

4.1.4 军标标绘(服务器版本)

通过多点触控在三维电子地图上绘制军标、矢量标号信息。

4.1.5 地图标注(服务器版本)

在地图上标注带有位置坐标的信息点。

4.1.6 兵要地志信息查询(服务器版本)

可以根据需求建立、编辑、查询各个兵要地志信息点的资料内容,包括实时视频、预案管理、通讯、图片、360度全景、人员管理等。

4.1.7 视频监控功能

多路远程现场视频接入,实时掌控现场情况,便于远程指挥调度。

4.1.8 GPS、北斗目标监控功能 接收数据中心下传的GPS、北斗目标类型、位置、速度、方向、报警等信息,在三维电子地图上生成目标模型并实时更新其状态,同时可通过上传命令至数据中心与GPS、北斗目标通信。

4.1.9 热点功能

可对地图上的目标输入名称,标注为关注热点,点击热点名称时,快速定位至地图的相应区域。

4.1.10 沙盘互动

桌面交互式电子沙盘、多点触摸沙盘可双向互动,将要展示的图片、文档、影像等内容通过网络抛掷给对方,进行批示和修改后回传进行展示。

4.1.11 最佳路径搜索

指定起点和终点位置后,可以在地图上标注出最短的路径。

4.1.12 联动报警

通过网络接收报警系统发出的报警信号,地图自动迅速切换到报警哨位。

4.1.13 电子白板

1. 屏幕标绘。绘制点、线、线段、多边形、填充区,徒手写字等。绘制的图元屏幕位置固定,不随三维场景移动。

2. 地理标绘。绘制点、线、线段、多边形、填充区、军标符号,徒手写字等。绘制的图元关联具体的地理信息,跟随场景移动。

4.1.14 地图输出

地图输出为位图文件,可以存储为.bmp和.jpg两种格式(服务器版本)。

4.1.15 语音通讯(服务器版本)

利用视频服务器或其他系统的对讲口或者语音输入口,语音输出口,通过电子沙盘的语音通讯模块,实现指挥大厅和作战车辆、单兵的语音对讲,具备点对点、点对多点、分组呼叫等对讲功能。

4.1.16 指挥控制(定制开发)

可根据部队的具体需求,就指挥中心通过网络通信手段对作战车辆、单兵进行实时指挥调度的功能进行定制开发。

4.1.17 局部热点三维模块(定制开发)

将三维场景中的局部三维模型输出至大屏进行全屏显示。

4.2硬件子系统组成

应急抢险救援三维地理指挥演练系统硬件部分包括桌面交互式电子沙盘、多点触摸电子沙盘两个部分。桌面交互式电子沙盘

桌面交互式电子沙盘由专业融合机、投影机、投影屏、桌面互动动作捕捉仪、图形工作站等主要设备组成,形成一套完整的多通道投影互动显示解决方案,可直接运行各类二三维软件及播放视频等。

与传统触摸屏不同的是,桌面互动投影具有小体积、大面积的独特优势,经多通道无缝融合投影形成的画面大气磅礴,气势恢宏,配合基于华图自主研发的SimVIZ可视化仿真软件平台构建的应急抢险救援三维地理指挥演练系统(客户端版本),可展现逼真、高沉浸感的三维场景,使用户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

图像工作站的两路显示信号通过矩阵任意切换输出至融合机,融合机将信号进行拼接处理,并使拼接的图像实现图像自动几何校正、色彩校正及无缝拼接,然后将2路处理好的信号输出到2台投影机,实现单屏单画,多屏多画,任意开窗口,窗口任意放大缩小,移动的最终显示功能。

投影机在物理上通过光路调节产生一个光学上的叠加带,这就是图像校正融合机的融合带,融合机将其做出光学上和信号上的处理,使其降低亮带的亮度在屏幕上显的柔滑、对两个投影机的投射出来的画面作几何校正,使画面叠加在一起,使其融入整个屏幕画面中,形成一个无缝、连续的完整画面。

多点触摸电子沙盘

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 篇5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关于举办2018年全国矿山救护大中队指挥员培训班和

复训班的通知

应指矿山〔2018〕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应急管理机构,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矿山救援管理机构,各有关承办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要求,按照《矿山救护规程》有关规定,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将举办2018年全国矿山救护大中队指挥员培训班(以下简称矿山救护培训班)和复训班(以下简称矿山救护复训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矿山救护培训班

(一)培训对象。按照《矿山救护规程》要求,需要参加岗位资格培训的矿山救护队大队指挥员、大队战训管理人员、中队长及中队技术负责人。

(二)培训时间及地点。全年共安排6期矿山救护培训班,每期培训时间30天。分别委托国家矿山救援华北科技学院培训 中心(以下简称华科培训中心)和国家矿山救援平顶山培训中心(以下简称平顶山培训中心)组织实施。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期:5月6日—6月4日,5月5日报到,华科培训中心承办;

第二期:6月10日—7月9日,6月9日报到,华科培训中心承办;

第三期:6月21日—7月20日,6月20日报到,平顶山培训中心承办;

第四期:7月23日—8月21日,7月22日报到,华科培训中心承办;

第五期:8月22日—9月20日,8月21日报到,平顶山培训中心承办;

第六期:11月1日—11月30日,10月31日报到,平顶山培训中心承办。

各期矿山救护培训班名额分配见附件1。

(三)培训内容。

1.矿山救护相关安全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2.矿山救护队军事化管理及训练方法; 3.矿山危险源辨识、隐患排查及治理技术; 4.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 5.矿山地质及开采技术概论;

6.矿井灾害事故处理技术、方法及案例分析; 7.矿井通风理论与灾变通风技术; 8.地面火灾事故处理技术; 9.矿山事故抢险与救灾技术;

10.预防性安全检查内容、方法及处置技术; 11.矿山救援装备使用及管理;

12.国内外矿山应急救援发展趋势与新装备; 13.救护比武及矿山救护队标准化建设; 14.应急救援实训演练及拓展训练; 15.应急救援心理分析及训练; 16.矿山事故救援报告编写;

17.医疗急救基本知识训练及保健知识讲座; 18.领导科学与艺术;

19.矿山救援舆情监测及舆论引导;

20.专题研讨:矿山事故救援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矿山事故现场救援队伍指挥员作用、事故应急救援决策能力等。

二、矿山救护复训班

(一)复训对象。按照《矿山救护规程》要求,2018需参加复训的矿山救护队大队指挥员、大队战训管理人员、中队长及中队技术负责人。

(二)复训时间及地点。全年共安排13期矿山救护复训班,每期培训时间14天。分别委托华科培训中心、平顶山培训中心、河北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训练基地(以下简称河北省救援训练基 地)、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开滦队、鹤岗队、平顶山队、芙蓉队、淮南队(以下按队名简称),以及神东煤炭集团救护消防大队(以下简称神东队)组织实施。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期:5月9日—5月22日,5月8日报到,平顶山培训中心承办;

第二期:5月16日—5月29日,5月15日报到,淮南队承办;

第三期:6月2日—6月15日,6月1日报到,芙蓉队承办; 第四期:7月4日—7月17日,7月3日报到,神东队承办; 第五期:7月18日—7月31日,7月17日报到,华科培训中心承办;

第六期:8月1日—8月14日,7月31日报到,鹤岗队承办;

第七期:8月8日—8月21日,8月7日报到,河北省救援训练基地承办;

第八期:8月29日—9月11日,8月28日报到,河北省救援训练基地承办;

第九期:9月5日—9月18日,9月4日报到,平顶山队承办;

第十期:10月11日—10月24日,10月10日报到,平顶山培训中心承办;

第十一期:10月17日—10月30日,10月16日报到,开 滦队承办;

第十二期:10月24日—11月6日,11月23日报到,华科培训中心承办;

第十三期:11月7日—11月20日,11月6日报到,河北省救援训练基地承办。

各期矿山救护复训班名额分配见附件2。

(三)复训内容。

1.新修订的矿山救援法律法规解读; 2.国内外矿山救援先进技术、新装备;

3.矿山事故救援案例分析(包括瓦斯灾害、火灾、水灾、煤尘爆炸、顶板事故、非煤矿山灾害等);

4.事故救援决策指挥新技术及典型案例分析; 5.矿山应急救援实训演练;

6.国内外矿山应急救援发展趋势与新装备; 7.矿山事故救援报告编写; 8.矿山救护队标准化建设; 9.矿山救援舆情监测及舆论引导;

10.专题研讨:煤矿事故救援技能及救援指挥决策技能、火区密闭启封主要危险因素及应对措施、瓦斯排放关键技术等。

三、有关要求

(一)请各省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机构按照分配名额有序组织参训。

(二)请各有关承办单位按照要求做好矿山救护培(复)训工作,精心安排培训课程,加强教学管理,确保培训质量;要严格控制学员数量,报名人数超出办学能力时要及时向相应省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机构反馈,协调安排至其它期培(复)训班。

(三)学员应提前15个工作日向指定的培训承办单位报名,不能按时参加培(复)训的,必须书面向所在省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学员报到时请携带身份证复印件2份、2寸近期免冠彩色照片4张及同底电子照片;参加矿山救护培训班的学员另需携带最高学历证书复印件1份,并准备论文素材,结业时需提交1篇结业论文;参加矿山救护复训班的学员另需携带培训证书原件。培训期间的食宿由培训承办单位统一安排,费用由培训承办单位按照所在地有关规定标准收取。

(四)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培训质量监控、考核管理等工作,并组织实施结业考核。

(五)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1.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辛文彬,010-64463745;电子邮箱:jyc@chinasafety.gov.cn。

2.华科培训中心:张立强,010-61590536、***,杨佳,010-61591429、***;电子邮箱:zhang@ncist.edu.cn;地址:北京东燕郊学院大街200号华北科技学院兴安苑交流中心。

3.平顶山培训中心:刘荣锐,0375-2792917、***,刘闯,0375-2792761、***;电子邮箱:anpei666@126.com;地址:河南省平顶山市建设路东段平煤股份安培中心。

4.河北省救援训练基地:王莉英,0311-66806030、***,王建坤,0311-66806031、***;电子邮箱:hbyjxljd@163.com;地址:河北省石家市京赞路与南二环西沿线交叉口西行50米路南。

5.开滦队:张学良,0315-3021446、***;电子邮箱:jhfz@kailuan.com.cn;地址:河北省唐山市西外环马驹桥北长虹西道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开滦队。

6.鹤岗队:周玲,0468-3729887、***;电子邮箱:jhddzl@163.com;地址:黑龙江省鹤岗市兴安区峻德小区救护大队。

7.平顶山队:章瑶,0375-3562299、***;电子邮箱:958356043@qq.com;地址:河南省平顶山市北环路与大乌路交叉口向东500米路北。

8.芙蓉队:田洪荣,0831-4032777、***;电子邮箱:799029083@qq.com;地址: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巡场芙蓉救援基地。

9.淮南队:白星磊,0554-7659110、***;电子邮箱:542888764@qq.com;地址:安徽省淮南市谢家集区唐山镇廿店救护大队(淮南第二通道旁)。

10.神东队:张兆宏,0477-8271257、***;电子邮 箱:shsdjhxfdd@163.com;地址: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大柳塔镇神东煤炭集团教育培训中心。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浅议应急指挥车的建设 篇6

浅议应急指挥车的建设

摘要:本文围绕应急指挥车建设的现状,系统建设的功能要求和系统设计要点等3个方面,对应急指挥车的系统设计和施工建设进行了论述.作 者:居林欢 JU Linhuan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人防办,浙江台州,318000期 刊:科技传播 Journal:PUBLIC COMMUNICATION OF SCIENCE & TECHNOLOGY年,卷(期):,“”(14)分类号:X9关键词:系统建设 功能要求 技术要点分析 可靠性设计

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 篇7

近年来,国内应急指挥通信设备发展较快,矿山应急指挥通信系统呈以下发展趋势: 1从用于井下 “单一指挥”的救灾电话,发展到适合井下到地面 “区域指挥”的通信系统,再发展到适合天空、地面和井下“联合指挥”的通信系统; 2从单一的语音通信,发展到集语音、图像、环境参数、人员健康监测和定位参数的灾区全方位、多信息融合通信; 3从有线组网方式发展到无线组网方式,再发展到有线加无线混合组网方式; 4从单一的执行式应急指挥通信系统向决策式、智能式应急指挥通信系统方向发展[1,2]。

但是,目前国内救护队使用的矿山应急指挥通信系统主要以各种现场救援需求为基础,缺乏系统理论体系支撑,通信模式难以统一,主要体现在各厂家的通信系统采用的组网模式、通信协议、通信频段各不相同,难以与国内各级应急指挥通信技术平台配接,同时,现有通信系统技术框架固定、技术规格和功能参差不齐,很难适应瞬息万变的应急救援现场灾情[3]。因此,本文以点状和面状应急救援模型为技术框架,对现有国内外矿山应急指挥通信系统进行归类和分析,探讨了矿山应急指挥通信模式。

1矿山应急救援模型

假设: 1第一时间响应( 到达地面指挥基地时间小于30 min或救援半径小于20 km) 的是属地救援力量; 2增援力量位于远程指挥中心,增援距离跨越县级以上行政区域( 到达地面指挥基地时间大于30 min或救援半径大于20 km) ; 3救护队携带的矿山应 急指挥通 信系统齐 全,工作半径 大于10 km。

1.1点状应急救援模型

点状应急救援模型如图1所示。属地救援力量第一时间赶赴地面指挥基地并投入救援; 增援力量根据地面指挥基地的调度需求从远程指挥中心赶赴灾害区域,主要进行伤员救助、现场清理,排除二次灾害隐患。点状应急救援模型的适用范围为单个工作面或作业点,救援半径在500 m以内。

1.2面状应急救援模型

1.2.1全局分散救援模型

全局分散救援模型如图2所示。属地救援力量第一时间赶赴地面指挥基地,并同时对灾点1、灾点2、…、灾点N进行救援; 远程指挥中心的增援力量根据调度指令分散投入到灾点1、灾点2、…、灾点N。

全局分散救援模型适用条件: 多个工作面受灾严重、发生二次灾害可能性较大,救援工作需要在各救援点同时展开并短时间内完成。该救援模型适用范围: 多个工作面、多个巷道或局部矿井,救援半径为0. 5 ~ 2 km。

1.2.2全局顺序救援模型

全局顺序救援模型如图3所示。属地救援力量第一时间赶赴地面指挥基地,并对灾点A1、灾点A2、…、灾点AN进行顺序救援; 远程指挥中心的增援力量根据调度指令顺序投入到灾点B1、灾点B2、 …、灾点BN、灾点AN,最终与属地救援力量汇合,完成整个搜救任务。

全局顺序救援模型适用条件: 受灾现场的破坏程度不严重,搜救区域大而救援力量有限,属地救援力量无法在合理时间内完成整个区域的救援。该救援模型适用范围: 多个巷道、局部矿井或整个矿井, 救援半径为5 ~ 10 km。

1.2.3局部分散救援模型

局部分散救援模型如图4所示。属地救援力量第一时间赶赴地面指挥基地,对受灾最严重区域的灾点A1、灾点A2、…、灾点AN进行救援; 远程指挥中心的增援力量根据调度指令投入到受灾较严重区域的灾点B1、灾点B2、…、灾点BN。

局部分散救援模型适用条件: 受灾严重、灾害区域大且分散、救援时间短、易发生二次灾害,属地救援力量必须集中在重灾区,增援力量从较严重灾区进入作业。该救援模型适用范围: 多个巷道、局部矿井或整个矿井,救援半径大于10 km。

1.2.4混合救援模型

混合救援模型如图5所示。属地救援力量第一时间赶赴地面指挥基地,并同时对受灾最严重区域的灾点A1、灾点A2、…、灾点AN进行救援; 远程指挥中心的增援力量根据调度指令投入灾区,首先支援受灾最严重区域的灾点A1、灾点A2、…、灾点AN,随后对受灾较严重区域的灾点B1、灾点B2、…、 灾点BN进行顺序救援。

混合救援模型适用条件: 灾害影响范围广,需要集中力量处理重灾区,增援力量既要支援重灾区,又要对较重灾区进行处理,既需要分散救援,也需要顺序救援。该救援模型适用范围: 局部矿井、整个矿井或地面矿区,救援半径为10 ~ 100 km。

1.2.5特大面状灾害救援模型

特大面状灾害救援模型如图6所示。属地救援力量第一时间赶赴地面指挥基地,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在灾区A和灾区B开展救援; 同时,增援力量根据调度指令投入到灾区A和灾区B,根据灾情选择救援模式实施救援。

特大面状灾害救援模型适用条件: 灾害影响范围广,造成的破坏极其严重,受灾人数多,需要调动国内其他省市救援力量,需要增援力量大; 救护队到达时机不定,需要多个救护队多种救援模式组合。 该救援模型适用范围: 整个矿井、多个矿井、地面矿区或远程区域,救援半径大于100 km。

2矿山应急指挥通信模式分析

2.1分析样本选取

样本选取方法: 1具有煤矿产品安全标志证书; 2满足应急救援相对独立的要求,可以独立供电方式运行; 3因漏泄通信技术规格差异较小,且多采用井下交流电网供电,选择2个典型产品为分析样本。选取17个厂家( 国内12个,国外5个) 的25个典型矿山应急指挥通信系统( 国内20个,国外5个) 作为分析样本,覆盖了现有救护队90% 以上的矿山应急指挥通信系统。

以井下救援通信技术为主要统计内容,国内、国外主要矿山应急指挥通信系统技术分析分别见表1、表2。

2.2应急救援模型与应急指挥通信模式选择

( 1) 应急指挥类型: 单一指挥类型,区域指挥类型和联合指挥类型[18]。

( 2) 通信距离。各通信系统通信技术差异较大,因此通信距离差异也大; 即使采用同一通信技术,由于设计和作业环境不同,通信距离也存在一定差异。矿山应急指挥通信系统的技术规格参差不齐,不仅使得救护队选择救灾通信设备困难、技术演练模式难以统一,还影响实际应急救援作业的有效性。因此,以国内应急救援采用的主要通信技术为基础,对通信距离( d) 指标进行划分: 1 d≤0. 5 km ( 无信号中继) ,包括Wi Fi[19,20,21]、Zig Bee[10,22,23]、漏泄通信技术[9,24]、PHS、CDMA[25]等; 2 d≤2 km,包括多跳无线Mesh网络[7,11,15,20,25]、Ad hoc网络[25]、透地通信系统[16,17]、单级感应通信[9]、中频段无线通信技术[26]等; 3 2 km≤d≤5 km( 无信号中继) , 5 km≤d≤10 km ( 多级信号中继 ) ,包括多模光纤 ( 100 Mbit/s光端口) 技术、x DSL技术[6,27,28,29]、感应通信技术等; 4 d≥10 km( 无信号中继) ,包括单模光纤( 100 Mbit/s光端口) 技术[30,31]。

( 3) 通信子网: 独立通信网络。

( 4) 应急指挥层次: 救援终端( 现场指挥) 、井下指挥基地( Ⅰ级指挥) 、地面指挥基地( Ⅱ级指挥) 和远程指挥中心( Ⅲ级指挥)[32]。

( 5) 通信系统兼容性: 在井下断电情况下,相对独立的不同应急指挥通信系统之间的配接和协同作业能力; 在监控系统工作条件下,应急指挥通信系统与现有矿山数字监控系统、国内各级应急指挥通信技术平台的配接通信能力。

( 6) 覆盖区域: 井下作业点、工作面、巷道( 组) 、局部矿井、整个矿井、地面矿区 和远程区 域 ( 矿区外) 。

( 7) 典型技术: Wi Fi、Zig Bee、超短波频段技术、 漏泄通信技术、有线电话技术、感应通信技术、多级中继技术、x DSL技术、混合组网技术、卫星通信技术、互联网等。

( 8) 通信模式: 无线对讲机,灾区语音电话,无线 ( Wi Fi、Zig Bee等) Mesh网络,有线( 电缆、光纤等) 通信系统,有线和无线Mesh网络混合通信系统,综合通信系统( 有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互联网和各通信运营商的通信网络) 。

应急救援模型和矿山应 急通信模式分 析见表3。

3结语

点状和面状应急救援模型是救援人员、物资和信息流动的基础,以此作为矿山应急指挥通信模式的基础框架,可使矿山应急指挥通信系统具有通用性,更加符合应急救援实际应用情况。研究矿山应急指挥通信模式有利于提高应急指挥通信系统的利用水平,使应急救援通信由简单的“信息传递”向 “辅助决策”方向发展。

摘要:针对中国现有矿山应急指挥通信系统存在通信模式不统一、难以与国内各级应急指挥通信技术平台配接和灾变环境适应性差等问题,以点状和面状应急救援模型为基本技术框架,对现有矿山应急指挥通信系统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得出6种矿山应急指挥通信模式,可为救护队选择救援通信设备提供有效的技术依据。

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 篇8

关键词:应急救援;学科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E2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132-01

一、概述

《辞海》中对学科的解释有两个:第一,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如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生物学,社会科学中的史学、教育学。第二,教学科目的简称,即科目。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2009)中则将学科定义为“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1]本文中提及的“学科”采用第二个意思。学科反映了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学科质量直接决定了院校的实力和水平。

教育部公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110个一级学科中并没有包含应急救援学科。[2]《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2009)将“应急救援”划为“安全学科技术”(一级学科)下设的三级学科。陈秀荣认为应急救援学科“涵盖了组织指挥、政治工作、后勤保障、装备建设等相关内容,与军事理论、勤务战术、政治理论与工作、军事心理、管理与后勤、信息技术等多个基础学科,以及地质勘探、森林灭火、机电工程、道路桥隧工程、医疗卫生等专业内容有不同程度的交叉”。[3]结合武警部队所担负的任务以及我院的教学实际,笔者认为武警部队应急救援学科属于应急救援与指挥学交叉课程。

二、武警应急救援学科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一)武警应急救援学科建设的现状。

学科是人才与资源的汇聚。通过学科建设,可以聚集人心,吸引人才,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学科建设直接影响学位点的建设,影响院校的整体水平。从外部来看,武警应急救援学科的分散在多所院校,每个院校承担的学科建设内容既有重叠又有不同,客观上造成了学科建设的浪费。与其他军地院校相比,武警应急救援学科的建设起步晚,发展慢,投入不足。从内部来看,教师科研能力、学术水平普遍较低,科研论文数量不多,科研论文质量都不高。

(二)武警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1.模糊的学科建设方向。

武警应急救援学科建设缺乏特色鲜明的发展方向,应急救援学科建设松散,几所院校之间的学科建设既有重复建设,彼此之间的建设水平也存在差异,学科建设受到院校调整的制约,学科建设方向模糊。各院校专业设置方向混乱。武警应急救援学科本来就属于交叉学科,跨学科发展是不可避免。武警救援学科到底是以研究应急救援技术为主还是以研究应急指挥为主,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模糊不清。模糊的学科分工和学科边界将会严重影响学科建设方向。

2.学科项目建设缺乏协调。

武警院校把应急救援学科分放在不同的初中级指挥院校,客观上造成了学科方向交叉与分散,无法形成规范的学术团队。一方面各院校的应急救援项目建设内容缺乏衔接。各院校应急救援学科项目建设缺乏统筹与协调,造成建设内容衔接不足。另外一方面是学科建设内容的重复。各院校在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交叉重复建设。

3.学科基地缺乏投入。

学科基地是学科人员进行科研工作的平台,是学科汇聚人才队伍,开展学科研究、进行人才培养的舞台,更是学科指示创新和进入国际科学研究前沿的重要基础条件。武警院校学科基地建设普遍存在单一利用率,低水平重复,投入产出效益差,装备配置不平衡。

三、解决对策

(一)理清建设方向,加强学科方向建设。

应对武警部队应急救援学科的建设方向进行反复论证,再经过论证后对学科建设方向进行整合。充分利用现有的学科优势,发展重点学科,加强重点学科建设。重点学科既是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理论创新的平台,又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武警部队应急救援学科方向要彰显自身优势。在认真分析自身的基础、实力和优势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加强自身优势资源建设,发挥内在发展潜力。学科方向要顺应国家发展战略,做到军民两用。

(二)分清主次关系,加大学科项目建设投入。

武警各院校要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和立项的学科建设项目,从整体设计上,以学科建设需求为牵引,分清学科项目建设的主次关系,做到分层建设,重点学科项目重点建设,服务于特色办学和特色发展。统筹调配现有学科建设项目,加大对应急救援交叉学科工程的相关投入。避免贪大求全,加大凸显优势的学科项目建设投入。侧重交叉学科的特性,打造具有武警特色的应急救援学科。

(三)分清轻重缓急,加快学科基地建设步伐。

加快学科基地建设要注重把握三个方面:一是以学科方向为指导来建设学科基地。围绕着学科方向和学术研究方向来进行学科基地建设。二是多方筹措资金,完善学科基地。学科基地建设需要巨大资金投入。尤其是武警应急救援学科处在发展初期,基础相对薄弱,需要多方争取资金。三是要重视学科基地管理。追求高效的学科基地管理模式,从而促进学科研究的开展。

四、结语

学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多种因素都可能影响学科建设的水平和质量。武警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应认清学科定位,找准学科特色,凝练学科方向,学科建设才能有的放矢,达到预期的效果。武警部队应急救援学科从零起步,既可以借鉴地方高校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又可以依据自身特点加快步伐发展。武警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创新学科建设,在发展中探寻符合自身的学科建设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13745-2009 学科分类与代码》[S].北京:中国质检出版,2009年。

[2]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EB/OL].(2011-3-8)[2016-5-19].http://www.moe.edu.cn/ewebeditor/uploadfile/20110401155223935.doc

上一篇:建筑企业资质查询系统下一篇:陆游爱国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