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玲学习习惯的培养

2024-07-09

张玲玲学习习惯的培养(通用14篇)

张玲玲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1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龙江一中自“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课题开展以来,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经过不懈的努力实践,使这项工作突显出研究特色——“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对学生进行态度、读写、思考、合作、创新等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的研究思路。现就这阶段的研究工作做总结如下:

一、开展的亮点

1、探索模式,惯性运转

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借鉴前人的经验,结合我们的实际采取了以下做法:首次慢动,逐步加速,系统计划,控制时空,形成习惯。

(1)首次慢动

学生最初没有自学习惯,第一次做不能性急,要慢,例如:写公式既不讲格式,也不要求中心集中,只要写就行。其余自学要求也都降低知识台阶,各种类型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台阶,大家都能攀登上。只要动起来就好。(2)逐渐加速

经过一两个月慢而不站的自学训练之后,最差的学生也适应了。下一步就应该上一个台阶了。例如:解题步骤要具有一个中心。

在加速过程中,始终让学生立足于自我竞赛,在自己的基础上提高,今天的自己要胜过昨天的自己,这样能防止差生自卑和优等生骄傲。(3)系统计划

自学要效率,首要的环节即制定系统的计划。计划务必明确具体。既有每年训练总量,又有每月、每天的训练总量,而且每天课外做什么题,课内写什么都引导学生确定明确的目标。(4)控制时空

良好的自学习惯是在时间和空间内形成的,要保证好习惯在足够的时空内发展,就要控制坏习惯在时空内的活动范围。(5)进入轨道

经过缓慢的首次推动,渡过了困难期,制定了系统的计划,并创设了一个执行计划的时空环境,学习好像冲破重重阻力进入空间轨道的飞行器,基本可以靠惯性运转了,好的习惯也就养成了

2、规范行为,制度保障

我们认为,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的习惯,教师要首先养成良好的“教”的习惯。我们制定的“教师课堂教学十项要求”让每位教师找到了“法”,并且逐渐养成一种“乐教、善教、会教”的良好习惯。例如“十项要求”中有一项是实行“三级备课”:在借鉴了先进经验基础上确定了自己的备课方式,先集中共备,再各自分备,然后互相交流补充。这种备课不仅有固定时间、固定人员,尤其是重点突出在备课质量上。在共同探究的同时,保持了个性与创新,做到:共备对教材拓展有广度,挖掘有深度;分备要实用,互补有特点。教师在“教”上形成一种主动,目的在于带动和培养学生在“学”上的主动。同时学校还制定了专门的制度,把教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工作情况纳入学科带头人、优秀课等评选之中,纳入教师职务考核之中。

3、营造氛围,促进提高

(1)将学习习惯的培养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勤奋学习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我的理想”“学习习惯交流会”“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和“这样的学生好吗?”等主题班会,以及召开“内因、外因谁起作用”的辩论会,“抄作业的好处与坏处”的讨论会,评比收集信息能手、记忆标兵、演讲标兵、认真思考奖、思维敏捷奖,观摩学生作业展评等活动形式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2)发挥名人效应,引领习惯养成

在教室、家庭张贴有关学习习惯方面的挂图和名人名言,让学生发挥主体意识,时刻激励自己,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3)建立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展室。

这里记载了我校习惯培养的点点滴滴;展览学生的各项作业,让我们日后能看到每一名学生成长的一串串足迹。

4、要求明确,操作性强

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习惯特点,对部分学习习惯养成的细节都制定了具体的操作标准。只有通过细节的规范,才能从根本上强化学生自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培养学生从一点一滴开始,脚踏实地,不浮躁、不敷衍。

5、个案跟踪,因材施教

课题组每位一线教师都选择了一名学习习惯差的学生,一名学习习惯好的典型学生作为个案进行分析研究,对其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跟踪记录与观察分析,帮助其建立好习惯培养档案,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个人情况、家庭情况、生活习惯、学习兴趣、课外阅读、家庭学习、交往、爱好等)和问卷调查(调查其不良或良好的学习行为)。通过对比、认真分析综合,给习惯差的学生以榜样引领,再加以一定的措施和手段,促进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6、多元评价,树立自信

我们在课题研究中,运用“多元激励评价”反馈卡,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这不但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同时更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采用自我评价,学生互评,老师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既对学生的在校表现做出公正的评价,又加强了家校联系,它记录着学生的闪光点,唤醒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扬起了希望的风帆。

二、取得的成果

课题实施虽只进行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我们走过了不少弯路,但我们的工作却是实实在在,有条不紊的,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主要有:

1、制定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评价标准》

2、制定了《培养学生记忆习惯评价标准》、《培养学生听讲习惯评价标准》、《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评价标准》、《培养学生制定计划习惯评价标准》等评价体系。

3、学生演讲、记忆等第一手资料

4、评选出了一批记忆标兵、演讲标兵等

5、学生素质方面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学生养成一项或几项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会学,而且善学。20%左右的学生矫正了不良习惯。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氛围浓厚。家长也积极参与配合。

三、存在的问题

1、没有针对高中学生哪些习惯已经具备;哪些习惯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少数学生没有具备;哪些习惯学生没有,需要培养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

2、子课题的开展没有与相应的理论相结合。

3、有部分习惯的研究只与实验教师所教的学科结合,没有与所有学科相结合。

四、下一步的打算

1、去繁留精,科学整合

(1)将七个一分钟调整为四个一分钟

我们原来计划中有“七个一分钟”特色养成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后,我们发现;一分钟计划和“制定计划,有的放矢”习惯重复;一分钟日记可以以记录反思的形式出现,也能达到写日记的效果;而农村中学生的英语口语欠缺,读名人传记可以在演讲中渗透。

(2)将十个学习习惯调整为七个学习习惯:

●按照课前、课上、课后的顺序全方位地矫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记忆的实质就是复习,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们学习之后要立即进行复习,加强记忆,并且以后还要再复习几次,克服遗忘。所以我们将记忆习惯和复习习惯整合为一个习惯。

●狭义的听讲习惯,包括坐姿,注意力等。广义的听讲,可以扩展到与同伴的合作,质疑问难、思维创新等,所以将听讲和思维整合为一个习惯。

2、系统计划,分层次培养

我们就针对每个年级的不同特点定出不同的培养目标,而在同一年级的不同阶段又提出不同层次的培养要求,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形成一个连续的过程,使良好习惯在一天天的加法中巩固,不良习惯也在一天天的减法中纠正。具体内容如下表:

3、深入调查,注重落实

每位一线教师重新研究子课题的调查问卷,写出高水平的调查报告,要通过数据分析出每个学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什么习惯,有哪些习惯只有部分学生不具备,可以采用个别辅导,跟踪矫正的方法,还有哪些习惯学生是不具备的,急需培养。然后定出具体的落实措施:

要求教师每天上课时,填写课堂观察量表,上完课后在自己的教案上写上几句反思,随时记录实验随笔。提倡学生人手一本反思记录本,每天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学校每月组织一次作业专项抽查,每学期组织一次专题交流。设计教师专业成长手册和学生成长记录袋,为研究、总结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4、开发校本课程,引领发展。

课堂教学是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科任教师在备课中要针对本学段的培养目标渗透“习惯养成方法”;课堂上有“习惯养成”训练环节;教师要进行示范或学生相互示范,开发这方面的校本课程,课程要就“预习---上课----复习-----作业----反思”五段学习法编写,涵盖“四个一”和“七个学习习惯”研究内容。

积千累万,不如养成好习惯。正所谓:习惯是煦风,鼓起我们起航的风帆;习惯是扁舟,载我们驶向神往的远方。每一位学生都是一颗颗耀眼的星星,只有每颗星星都发出璀璨的光,星空才能变得灿烂而美丽。

张玲玲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2

一、新旧知识的衔接关系。

汉语拼音的声母、单韵母是学生在幼儿班已经学过的内容, 这部分的学习我设计的教学方式多以“展示型”为主。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已知的知识告诉他人。比如:教师说:“我很高兴见到同学们, 我愿意和同学们成为好朋友, 谁愿意把自己以前学到的知识介绍给大家?”让学生介绍幼儿园已经学过的单韵母或声母, 学生一定会很有兴趣的说:我会读什么, 请听我读一读;我会说什么……在展示的同时引导学生如何倾听他人的发言, 同时还要求学生发现他人知识点的缺漏。比如:我发现你读得不对, 应该这样读;请听一听, 我好像比你读的更好;我和你的说法不一样……这样既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又把学生已有的知识运用到课堂, 与新知识巧妙的融为一体, 教与学都很轻松。

从学生的年龄特征方面进行探讨, 一年级学生不宜长时间静听教师讲课, 教师应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自主学习新知, 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如:第9课ai、ei、ui的教学可以这样设计:

1、我的发现。

首先让学生观察本课字母的特点, 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学生的发现点真不少:本课字母ai、ei、ui比原来学习的a、e、u后面多了一个字母, 变成了两个字母组成的韵母;这三个韵母后面都有一个“i”;这三个字母在标声调时只有ui是标在后面的, 写在i的头上, ai、ei是标在a、e的头上等等。

2、我会读儿歌, 会练表演。

学生在欣赏课本中一幅“小朋友在种树, 草地上小鸟跳、小兔乐”美丽的画面之后, 再朗读“小白兔”的儿歌, 并自编动作进行表演, 又从儿歌的学习中发现“白、嘴、尾、在”这几个字中都带有本课新学的韵母, 在读儿歌的过程中随机认识本课要认识的生字。学生不仅学得轻松, 而且从中体会到学习汉语拼音的乐趣。

在这课的学习过程中实际上是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点的比较, 从归纳对比中不断发现新知识的过程。虽然教学本课新知识是重点, 但是, 让学生获取这些新知的过程更为重要, 这个过程就是学生今后渐渐形成自主学习方法的过程。

三、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课标》不要求直呼音节, 不默写声母、韵母, 从表面上看好像降低了对汉语拼音的学习要求, 但实际上是要求教师把学生从死记硬背字母的框框里解放出来, 不仅教给汉语拼音的知识, 而且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运用中提高认读和拼读的能力, 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

比如:第一册教材从第3课声母b、p、m、f的学习就开始编排了看图借助拼音学音节、认字、练说话、跟读儿歌等拼读练习的内容。通过汉语拼音共13课的学习, 有的学生拼读能力很强, 不仅学习了汉语拼音的基本知识, 而且会直呼音节, 会自读读物, 达到了《课标》中对拼音学习的要求。但是个体的差异总是存在的, 有的学生可能拼读能力还不够, 拼音阶段学习的知识还只是单个的零件, 还没有成为一个能够帮助他学习汉字的工具。即使是那些拼读能力比较强的学生, 要想真正变汉语拼音成为学习工具也还要一段时间。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用这项工具的机会, 只有让学生在不断的运用中才有可能让知识转化为能力。

张玲玲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3

结合自己陪伴教育孩子的成长的历程,浅谈一下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一、父母是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榜样

古人云: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这句话充分证明了家长对孩子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生连任的教师,对孩子教育的好坏,孩子是否成才,与父母有直接关系。孩子每天都在用最精细的眼神观察着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们模仿着、学习着,往往在你还没有觉察的时候,你的言行举止已经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间长了,家长的一些习惯孩子也都养成了,好的习惯孩子继承家长高兴,不好的习惯养成了,家长生气,让孩子改正,孩子那愿意改啊,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你都没做好呢,还管我呢?从心理上孩子不服气。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降低了,类似这样的事多了,孩子就不把家长的话当回事了,你的教育等于零。家长无声的榜样作用,胜过所有的教育方式。

有句俗话:“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想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那么“上梁必须正”,必须以身作则,无论处理什么事情,都要认真、圆满地完成,做孩子的表率。为了让孩子养成睡前读半个小时书的好习惯,家长应该首先要做到睡前半个小时拿起书认真读一读,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学着你的样子拿着书认真的读起来。经过这样的重复,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睡前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可见家长的榜样作用对孩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让孩子在挫折中,改变不良习惯

俗话说的好:小树不修不直溜,人不修理艮啾啾。这句话就告诉我们,对孩子进行适度的挫折教育,对于改掉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至关重要。所谓的挫折教育并不是对于孩子进行打骂。而是在对孩子屡次进行说服教育后,孩子还是一意孤行,屡教不改。这时顺着孩子的意愿做,将错就错,等待孩子受挫后,再对其进行教育,效果最佳。

有一段时间,孩子有一个坏习惯,写完作业后,将作业本和学习用品乱放,怎么说也不收拾。记得一次她写完作业后,没及时把作业本收起来,她爸爸故意把水弄洒,把她的作业弄湿,害得她没交了作业,被老师批评。看到这样的情况,孩子急哭了以后她再也不敢把自己的东西乱放,把自己的物品收拾的井井有条。这样的挫折教育,使孩子养成了又一个良好习惯,同时也增加了孩子抗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至于在没有大人的陪伴和帮助下束手无策。就像一棵茁壮成长的小树,在修理他的枝杈的时候它很疼,但他却很直溜。这需要家长咬紧牙关,痛下狠心,亲眼目睹孩子受挫,然后教育。让孩子在挫折教育中痛下决心,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让良好的习惯更加持久,使孩子茁壮成长。

三、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坚持鼓励为主

如果孩子做事中途退缩,不想完成,成人切忌唠叨个没完,或者张口就骂,动手就打,更不要讽刺、挖苦,这样做很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以致伤害其自尊心。而应细心观察,对于他们产生的困难及时予以帮助,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予以鼓励、表扬,使他们产生愉悦感和自信心,从而使孩子树立坚持完成任务的决心,增强孩子的抗压能力,锻炼孩子的意志,让孩子孩子养成遇到困难,动脑筋,想办法解决,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有成就感。

四、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应重视对孩子自制能力的培养

自制力就是能够控制自己、支配自己的行动的能力。例如,想让她形成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一定的的时间内完成较少的作业,但要求质量过关,让孩子欣赏自己的成功作品,家长提出肯定和表扬,让孩子自己对作业提出点意见,提醒了她在写作业时要注意,下次不要再犯这样的毛病。让孩子休息一会儿,再完成下一个时间段的作业,并在孩子动笔前提醒她自己给自己指出的缺点,并表示相信她能够比上一次时间段的作业写得棒。长此以往孩子的制止力就越来越强了,写起作业来就越来越认真。切忌让孩子讲作业一气呵成,那样做会导致孩子累了,边写作业边玩,形成不良的写作业的习惯,再改就难改了。家长切忌三天打鱼两地天晒网,对孩子的表现患得患失,没有长久性,那样会导致孩子懒散,只听好的,不能吸取经验和教训,以自我为中心,不把家长的话当回事儿,培养不起来孩子的自控能力和注意力,在学习和生活上怎么能自立呢?

五、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应让孩子有责任心

孩子做事往往是凭兴趣,不爱干的事情常常半途而废。比如,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增加了克服各种困难的勇气,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事情做好,也就逐渐养成了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从中也教育孩子,她虽然小,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大人应该为她做的,不让她去做事,倾注的是父母对她的爱,她应心存感恩。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父母。每个孩子长大都会离开父母,有自己的家庭和事业自己奋斗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父母有自己的事要做,一天天变老没有能力去帮助她,一切都要靠自己。让孩子慢慢的明白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只有付出才会有所收获。

张玲玲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4

织金县化起镇太平小学 陈 军 2018年4月27日下午,我校召开了全体教师会议,在会议上,陈真武校长组织学习潘玲玲老师的先进事迹。

2018年1月4日,贵州省六盘水市第十三中学女教师潘玲玲和同事们前往水城县保华镇奢旮村走访结对帮扶贫困户的路上,遭遇车祸,不幸遇难,生命的钟摆永远定格在31岁。潘玲玲老师2010年10月参加工作 ,一级教师 ,历任语文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因工作成绩突出,被钟山区教育局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共青团干部”等光荣称号。她努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学校的教学改革工作树立了榜样。2017年,在钟山区和六盘水市初中语文优质课比赛中,两次获得一等奖,是六盘水市第十三中学重点培养的年轻后备力量之一。为表彰先进,省有关部门特追授潘玲玲同志“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等光荣称号。潘玲玲老师不仅是学校教学骨干教师,2017年在钟山区和六盘水市初中语文优质课比赛中,两次荣获一等奖,是学校重点培养的年轻后备力量之一;潘老师还是一位多才多艺教师,唱歌、跳舞、演讲、主持样样拿得上手,在学校的大型活动上,总能看见她忙碌的身影,她的参与都能让活动更加精彩纷呈。在同事的眼中,她是一位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常常伴着星星出门,踏着月色回家;在学生眼里,她既是师长,更像朋友,她关心每一个学生,就像姐姐爱护弟弟妹妹一样,每次出差都要给他们带礼物;她的办公桌上还有未批改完的作业,为学生精心准备的提升习题、语文辅导书等资料还摆在她的桌子上……她还没来得及多看一眼她的学生,还没来得及在三尺讲台上施展抱负,然而,这一切却因她倒在扶贫路上戛然而止,她永远的离开了她挚爱的事业,离开她热爱的学生。潘玲玲老师长期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六盘水市保华镇奢旮村的村民祝少华,想着潘老师对自己的关怀和帮助,悲痛万分、泣不成声,他再也听不到潘老师亲切的交谈,再也看不到她熟悉的面孔。潘玲玲用生命谱写了一曲赞歌 ,践行了对党的扶贫事业的无限忠诚,是人民的好教师,是脱贫攻坚战线的好战士。她忠诚担当、敬业奉献、为民情怀和无畏精神,践行“四有”“三者”好老师标准,展现新时期我市教师队伍的良好精神风貌。

她的事迹,感人至深;精神,催人奋进,潘玲玲老师用自己的热血和青春谱写了一曲生命赞歌,用生命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扶贫事业无限忠诚忠诚,她心系贫困群众、实干苦干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为广大干部群众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和标杆。典型是一面旗帜,典型是一股力量,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需要旗帜的引领,更离不开典型的力量。我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始终对群众满怀深情,把为贫困群众谋幸福作为自己最高出发点与归宿。还要把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作为我毕生和追求,随时每每刻都保持着干事的激情,把“为人民报务的”宗旨落实到行动中。

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5

Rolf Dobelli 就曾调皮地说:“不是名校培养了学生,而是名校招进来的学生,本身就属于能成才的圈子。”孩子的成绩好,正是因为孩子的习惯好。通过习惯的塑造,进而帮助孩子跻身更高的圈层。

除了自觉安排学习进度,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其他表现形式。上星期,有位家长给我的微博留言:“孩子很渴望交笔友,自己上了国外一个儿童交友网站,与一些国外的孩子发邮件,和我感叹香港一名初一女孩英语非常好,甚至超过北欧的孩子。香港的小女生建议她阅读英文小说,这才勾起她真正阅读原版书的兴趣,比我劝她一百遍还管用。”

看完留言,我为家长高兴,更为孩子高兴。香港小女生一句话,就能激起孩子读原版书的兴趣,这就表明孩子对自己有要求,孩子认为自己应该和香港小朋友看齐,这种高标准要求自己的学习态度,也属于学习习惯的范畴。一个具备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自然会用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

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6

任何一种好习惯的培养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任何一种坏习惯的改正也不是轻而易举的。

父母一定要记住这样一条真理:孩子的好习惯越早培养越好。

方法二:父母要格外注意孩子的习惯10岁左右,孩子的大脑进入一个迅猛发展期,这时的孩子已经有了理性思维的能力。

再遇到问题,他们已经能够做到理智思考、换角度思考了。

例如,在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即是妈妈主动暗示孩子“洗衣服是很辛苦的事”,他们往往不能真正体谅妈妈的辛苦,当孩子年龄已大,他们懒惰、不体谅他人的习惯早已定型,不管父母怎样暗示,相比都是无效的。而在理性思维刚刚出现的四、五年级左右,父母的这种暗示则是非常必须且必要的。

多方教育专家通过细心地观察和研究发现,孩子在四、五年级左右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往往更具有持久性。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孩子在四年级左右所养成的良好习惯,将会比孩子在其他年龄段养成的好习惯更持久、更易深入孩子的心灵。

生活习惯:勤劳、讲卫生、讲礼貌、有爱心、能够体谅他人;

学习习惯:爱思考、细心、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性格:坚强、勇敢、乐观、积极。

方法三: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

好习惯是一点点培养起来的,做家长的不能企图孩子“一口吃个胖子”。利用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加法原则,让孩子慢慢来。

坏习惯也是一点点改正过来的,这样做不仅能保护孩子脆弱的自信心,也能让孩子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战胜自己的成就感,从而对自己的信心也会大增。

方法四:纠正孩子的坏习惯,需要家长的权威和毅力

父母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必须有一定的权威,在征得孩子统一的基础上,给孩子制定出一些“纪律”和“规则”。

张玲玲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7

一、创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既在进行认知性学习, 又在进行情感学习和交流, 学生心情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学识水平, 而且要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爱护、尊重、理解和期待。

二、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完成新任务。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 其注意力就会特别集中, 从而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在语言精练的基础上用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和风格以及丰富的表情来帮助表达情感,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为学生创造一种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 将枯燥、抽象的内容置于有趣的情景当中。

在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同时, 也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英语的必要条件。

一、养成每天朗读的习惯

要想学好英语, 首先要把单词读准, 这样才能把句子读准。做朗读训练是为了在培养语感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养成勤听勤说的习惯

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的基本要求。英语作为一种语言, 是进行交流的工具, 因此听、说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要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机会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建议同学之间用英语进行交流, 主动参与英语活动。

三、养成勤写勤记的习惯

英语是需要积累的, 课堂上要记一些语言点、知识点, 以便课后复习, 这就需要勤记。课外还要注意收集一些名言警句来扩大知识面, 亦可以用写日记、周记等方式来达到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四、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学好英语还得掌握一定的词汇, 这就要求学生想法扩大自己的词汇量。阅读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五、养成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8

[关键词]培养;学习习惯;质疑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1.主动学习的习惯。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坚持始终。

2.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把每个规定的学习时间分成若干时间段,根据学习内容,为每个时间段规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并要求自己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这样做,可以减少乃至避免学习时走神或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在完成每个具体学习任务后,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使自己愉快地投入到下一时间段的学习中去。

3.各学科全面发展,不偏科的习惯。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发展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要求中学生要全面发展,不能偏科。这就要求中学生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更要努力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兴趣。对不喜欢的学科或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科,可以适当降低标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初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然后要求自己去完成。这是克服偏科现象的有效方法。

4.认真听课的习惯。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中学生上课必须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能否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学习,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上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大胆发言,展示思维。

5 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中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创新意识的勃发。回答问题要主动,起立迅速,声音宏亮,表述清楚。

6.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学习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要知道“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应该养成向别人请教的习惯。

7.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的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课下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

8.课后复习的习惯。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结构或提要步骤式知识结构。主动询问,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注意进行交替复习。

9.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选做的作业,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一丝不苟,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办法。作业写完后,要想一下它的主要特征和要点,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作业错了,要及时改过来。

学无止境,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也要善于借鉴他们比较好的学习经验为己所用。聰明的你一定能找出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乘风破浪,早日达到胜利的彼岸!

有一位教育界人士说过,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学习习惯的培养,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新入学的孩子,更应该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利于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底色。可见,在日常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我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和培养学生这些习惯的。

一、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读课文之前的预先学习,它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我要求学生先预习后上课。 做好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基本条件。学校实行两分钟预备铃制度要求学生听到铃声后,立即停止户外活动加快步子走进教室;迅速到座位上把学习用品轻放桌子上指定的位置;身子坐端正停止讲话眼睛注视前方静待老师进堂上课。每天由值日生负责检查,任课老师要严格要求,加强训练持之以恒,使学生一上课就能投入学习。

二、听讲的习惯

课堂教学是学生增长知识的最基本途径,是通过传授与接受实现的。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才能真正实现接受新知识,提高学习成绩。课堂学习时要求学生做到:专心听讲,不讲废话不做小动作;听课时积极思考要一边听一边想并适当做些笔记;不懂多间,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先举手,得到允许后站起来发言,发言时声音响亮;别人发言时要认真仔细地听,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小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的黄金阶段,课堂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场所,听课又是他们系统学习知识的基本环节,所以要想学好知识就必须拥有良好的听课习惯。针对小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持久性差,经常做小动作,不会倾听别人说话等不良的听课习惯,我采取以下方式逐渐培养。预习是学生学习的起始环节,课前预习是一种种学的学习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要求学生在每次上新课前自觉地进行预习。对要学的知识作一个初步的了解;把学习的难点、重点和不懂的地方记下来,这样在上课时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带着问题听课。课后及时复习,记忆清楚,内容易懂,应当要求学生当天的课当天复习;先全面复习再重点复习;遇到难题时反复复习,温故而知新,复习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知识能被掌握得更扎实。

三、课外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丰富知识,提高阅读与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培养阅读兴趣,我是课内外结合,经常向学生推荐好书。校内外结合,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增设阅读指导课,激发阅读兴趣,引导正确阅读的习惯。开展多种读书活动,引导学生节约零用钱订阅多种书报,要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并且适当开展课外阅读竞赛评比活动。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9

---不动笔墨不读书

半学期以来,我始终不忘“一定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几乎篇篇课文的第一教时教学中都让学生在读书中度过的。要求只有两个:

一、是把课文读正确;

二、是把课文读通顺、流利。每一次读课文时,都一定要把笔拿着,随时圈画、作记号。起初几乎是强制性地要求执行,渐渐地学生习惯了,不由自主地做了起来。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10

一、创造与孩子相处的轻松氛围

把微笑送给学生。每天给学生灿烂的微笑,会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发展。面对一年级的孩子,我拥有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微笑。在學生取得成功时,我会用微笑送去欣赏;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会用微笑送去鼓励;在学生犯错时,我会用微笑送去宽容。

二、给予孩子班级管理的机会

在班级管理中,成立了班委,让班委的同学参加班级的管理,让班委的同学参加纪律管理、卫生管理,以后我还将使用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班组不同层次的管理,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轮流担任小组组长、值日班长,都有机会与同学接触,与老师交流,都有机会锻炼自己多方面的能力。

及时做好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工作。大多数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与孩子的学习成绩成正比。一年级有相当部分文化水平较低的家长,对学生的家庭教育存在过于溺爱的倾向,为此,我精心准备了家长会的内容,精心布置了教室,营造了与家长和谐交流的氛围,在会上我从“一切为了孩子”的角度去改观一些家长的态度,向家长介绍了孩子的学校情况、学校对孩子的行为要求,对家长进行了教育观念和辅导孩子的培训,认真疏导,细致说理,耐心地同家长分析了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努力赢得家长的信任、支持和配合,共同探讨教育的有效方法,取得了家长的积极配合,其效果非常明显。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年级作为学生走进学校的第一步,正如修筑高楼大厦一样,必须要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一年级学生的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写字、读书等方面作了努力。如,儿歌或口诀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材料,识字却是他们由拼音的学习转入高一层次的学习活动。新教材在编排上抓住了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拼音教学内容中编排了大量的儿歌,有机地把拼音与识字相结合,我认为这种安排不仅是巩固和运用汉语拼音,还在于运用汉语拼音学习一部分构字率较高的独体字,为学习合体字创造条件。每一课中都有图画表示独体字的意义,字的上面都配有汉语拼音音节,图下又有汉语拼音短文和词组、句子来概括图意。学生通过读儿歌,既学会了一些汉字,又没有增加单纯识字的心理负担。如第10课第二课时是这样安排的:①看图说话,了解图意;②“借文识字”,自读音节,找出与图相应的短句;③短文朗读指导,理解文意;④扩展活动中启发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动物爱吃些什么;⑤独体字“小”、“鱼”、“牛”的字形识记。

从一年级开始,学生每识一个字应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大致了解字义。教师在有机整合的过程中,一要充分利用汉语拼音这个工具读准字音;二要运用造句的方法大致了解字义;三要运用汉字构字的规律了解字形。教师还要注意强化听、说、读、写的互相渗透。听,听字的读音,听老师范读或同学的朗读;说,说出自己识字的方法,说一句完整的话;读,拼读音节,认读生字,用手指出短文中的字,按词的组合朗读句子,读懂句意,利用句子的停顿朗读每个句子;写,对独体字有条件的可以认一个写一个,也可以认写分开,但必须按照汉字的构字规律练写。经过调动眼、口、耳、手这几个器官,形成统一的联系。

注重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汉语拼音知识既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又是学好语文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能把这看似枯燥的知识学得生动有趣,又能很好地掌握,我经常与有经验的老师交流,并向她们学习教学经验,以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同时,在开学前一个半月教学拼音的时间里,我针对学生因材施教,经常引导学生对已学拼音知识活学活用。

抓好写字训练。写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能让每一个学生写一手好字,是我最大的心愿。学生的字写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他的语文水平,也可以体现其文化素养。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特别注意对学生写字的要求。首先,要让学生写好字,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更注重自己在课堂板书上给学生做一个很好的示范。其次,从习惯方面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特别是习惯方面的要求,如怎样握笔,保持怎样的写字姿势,这些往往容易被忽略,而恰恰正是这些影响了学生的写字质量的提高,甚至影响到用眼卫生和骨胳发育。因此,在抓好学生写好字的同时,我更注重学生有良好的写字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11

一、遵循原则,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1) 培养自信, 先易后难。“人无自信心则不能成功。欲有自信心, 又非平日养成好的习惯不可。”在班队课、品德课上, 我常常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有自信心, 不要害怕困难, 要相信自己。教会学生树立自信心, 养成对待任何事情都有自信的良好习惯。

(2) 不要例外, 积极鼓励。养成好习惯难, 养成坏习惯易。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就必须注意:在好习惯未养成的时候, 不准学生有例外的动作。因为, 一个小小的例外, 就可能破坏已养成的习惯。学生的意志力相对比较薄弱, 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也较差, 有时候, 他们在课堂上能做到的一些好习惯, 往往由于课后的一次例外, 而前功尽弃。我对学生反复强调, 要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千万不要有一次的例外, 不管做任何事情, 都要认认真真对待。同时, 我采取了积极鼓励的方法, 对学生一点点好的表现, 及时肯定, 用鼓励来激发他们良好的行为, 督促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3) 持之以恒, 循序渐进。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的工夫, 小学生往往坚持性较差, 有的好习惯持续一个星期, 有的持续一个月, 就不能继续坚持了。因此, 对待一个好习惯, 要引导学生不断地去做, 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做成功了, 然后才可以做更难的事, 只有这样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才可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二、具体要求,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1) 提前预习、及时复习的习惯。预习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 通过自学对新知识有初步的认识, 这对于学生在课中学习新知识很有帮助。教学中, 我首先有意识地在上新课之前, 提出几个能引起学生注意的问题作为预习的作业, 提高学生预习的兴趣;再利用课上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先交流一下预习中碰到的困难, 做到有要求、有检查的预习, 学生预习久了习惯自然养成。教学实践表明, 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 课后还会忘记, 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 及时复习, 才能降低遗忘率, 巩固所学知识。

(2) 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的习惯。在专心听讲的同时, 还要认真思考, 同意别人的发言可以轻轻点头表示赞同, 如不同意, 就思考自己应该怎样回答。若需要补充或有不同的看法时, 要积极大胆站起来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在实际课堂中, 要严格要求学生这样去做, 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的习惯才能慢慢养成。

(3) 敢于质疑、敢于表达的习惯。目前, 在小学生中能够主动向老师质疑的学生还不多, 所以, 要从低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中, 我先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习惯, 对不懂就问的学生及时表扬, 低年级大部分学生积极性都很高。但到了中高年级, 学生由于心理上的原因特别怕问, 因此我一旦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错误, 就耐心询问学生哪里不懂, 用鼓励、诱导、启发等尊重学生的方法, 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见解。

(4) 作业认真、按时完成的习惯。要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应从几方面着手:一是培养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要求学生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 并请家长配合检查督促;二是作业独立完成, 做作业时不能抄袭他人作业, 也不能一边做作业, 一边做其他事情, 要求学生作业认真、独立完成后再做其他事情;三是要学会自我检查, 养成认真仔细、不粗心的习惯;四是要有钻研精神, 碰到难题时, 不能退缩, 鼓励学生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要有钻研精神。

三、严格训练,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1) 以身作则, 做出榜样。小学生善于模仿, 因而必须重视教师的表率作用, 事事处处做学生的榜样。如老师把讲台收拾得很干净, 地上有纸主动捡起来, 学生看到老师这样做, 就会记在心里, 也会这样做。老师的一个动作、一句话, 都可能被学生模仿, 这种模仿, 就是习惯的培养。

(2) 及时鼓励, 强化肯定。积极的鼓励, 既是要遵循的重要原则, 又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

(3) 相互联系, 多方配合。我常与各科教师、家长联系, 各方面统一要求, 做到各科教师合作, 家长密切配合, 齐抓共管。

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12

本册要求学生在掌握有关查字典的方法的基础上,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要求学生结合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了解主动识字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结合勤查字典的教学,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我是这样做的:

一、课前精心备课,精心准备。为

了让学生逐幅看懂图画的内容,明白有关要求,知道勤查字典和主动识字的意义和基本要求,我在课前就做好了相关准备,如字典、生字卡片,以便在课堂现场创设情境、现场操练示范。在课堂中,二、课中潜心教学,认真引导。首先让孩子们回忆平日里字典在学习中的作用,通过看图,通过复习音序查字法,加深了解字典的重要作用,从而教育孩子以后读书时要勤查字典,要把字典当成是自己真正的良师益友。同时通过仔细观察插图,让孩子们学会保护字典的重要性,明白只有爱书的人才是真正的读书者。其次,学习“主动识字”这一习惯时,我先让孩子们读一读标题,然后简单说说自己对主动识字的理解,接着我告诉他们主动识字的诸多意义。学生们在充分的交流中,激发了主动识字的愿望。最后,我告诉孩子们: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我们不仅要在学校里主动识字,而且要在课外,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主动识字。不认识的字可以有选择地记下来,回来查字典解决。最后我还请主动识字收获较大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做法和感想,使全班同学共同受益。

三、关注细节,落实行动。我问孩子们,哪个同学每天都将字典随身带,随时准备查字典的?很多孩子都高高举起了自己的小字典。从其他同学的表情中,我想他们已经知道自己落后了。最后,我发动了识字比赛,以一周为限,看看每周你主动认识了多少个老师没教过的生字,归在加分条例中。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纷纷表明着自己的决心。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篇13

1、在学期初加强学生课堂常规的训练,我们在期初这几个星期宁可少学点知识,也要肯花时间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2、学生的学习和做作业是否专心认真,其实跟做父母的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有些父母这边要求孩子要用心做作业,而边一边又跟别人聊天或看电视,甚至在家里打牌或打麻将,这样,孩子能静下心来学习吗?不能!所以教师和家长要加强协调,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宽松的家庭学习环境。平时在家里,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家长不对孩子表示过度关心即问孩子肚子饿不饿呀!衣服是否穿得太少了!也不陪着孩子做作业或叫孩子帮忙做什么事情,让孩子安安静静地做作业,使孩子有一个高度集中自己思想的小天地,这样孩子的专心学习习惯也就逐渐养成了。

二给孩子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表,从小注重习惯养成

作息时间表,其实就是给学生订生活,学习规矩,即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玩,什么时候休息。因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能剥夺孩子玩的权利。孩子不玩痛快,学习时就不会很好集中思想,也不会精力充沛。

三从小培养学生做作业时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我个人认为是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应该有意识的从小抓起,从学生的日常活动中做起,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对父母不依不靠,学生能做好的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例如:在学习方面,就遵循古人说的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给人鱼吃,不如告诉人打鱼的技术。培养学生也是这个道理。学习时,不要坐在学生一旁监督,也不陪学生看书,做作业。学生自己的作业要做到按时独立地完成。至于碰到实在不会做的题目,我只是给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孩子多思考几种可能性,但从不告诉学生答案,迫使学生自己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四要求学生养成每天记录作业题的好习惯

一个学生每天如果能养成记下教师布置的作业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意味着这学生学会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生的人生也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学生的学习成绩优良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例如:小学一年级起就给孩子买好记事本,告诉孩子记事本是用来专门记录教师交待的事情和教师布置的当天作业题的,要求孩子每天的记事本都有记载,不能有空隙,一开始我每天都会检查孩子记事本的记录情况,看孩子记得是否认真,还是没有记,坚持一段时间后,就改为不不定期地抽查一下。假如发现孩子没有记录的话,就取消孩子玩得时间,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五从小培养孩子做完作业,自己检查的习惯

学生在做作业时,我从来不打扰学生,让他一个静心的做题。学生做完作业后,我的具体做法是,例如数学,要求孩子看一看计算是否准确,单位换算是否搞错,应用题的算式列得可对,训练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去订正过来;语文要求孩子看看字是否写错,作文写好后主要是自己去读,看语句是否通顺,让别人看了文章后得到了什么启迪和感想。

六培养孩子做完作业后,整理桌上学习用品并收拾好自己书包的习惯

高中政治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14

陶行知先生践行小学生的生活教育, 在中国倡导并开创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大教育。“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1) ”, 这个思想为现代教育界所继承并创新, 当前教育界提出的“好的早期教育=好习惯与思维=好未来”理念, 就是发展的成果之一。青少年需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中学生, 尤其是高中生,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生活需要的教育。同样, 高中政治课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活教育是个大课堂, 其中生活习惯的力量不容忽视, 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 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 你会终生受益;反之, 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对于学生来说, 学习习惯的力量确实是巨大的, 好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 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 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从这个意义上讲, 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

大教育家孔子曰:“少成若天性, 习惯成自然。”当代专家研究表明, 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那么中学阶段主要是完善学生的习惯系统, 这就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地激发自己的学习成就动机, 经常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和高昂的学习斗志, 从而巩固、强化自己的习惯系统。恰如每个人都能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比如吃好早餐, 睡眠充足, 饮水充足, 不带病用脑, 并且营养饮食, 平衡膳食, 有益于身体健康成长, 同样, 每个人也都能培养出基本的学习习惯———课前认真预习、课堂认真听课和有重点地记笔记, 课后及时巩固与复习, 树立创新意识等, 都对于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政治课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 好学生的学习习惯往往较好, 尤其是能保持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成绩起伏很大的学生, 除了性格因素和知识基础以外, 往往是由于没有稳定的学习习惯导致的;后进生要改变糟糕的状况, 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 就要从着力培养学习习惯入手, 否则很难有稳定的实质性进步。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对良好学习行为的强化、巩固。

二、高中政治课常规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切好习惯的养成, 贵在坚持。实际上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仍以常规学习习惯为主, 难在坚持把每个环节做好。借用一位年轻有为的副校长的话:“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2)

1. 坚持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自主学习的重要时机, 是按计划学习。在老师的大计划下学生有自己的小计划小安排, 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强, 能根据每个阶段学习情况进行调整, 做到每个阶段的学习很充实, 学习成绩整体推进。高中政治课的理论内容较多, 理论往往是抽象的, 需要学生借助感性经验来研读、感悟。此时学生时间充裕且完全掌握主动权, 自主探究、设疑存疑, 这样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轻松自如。

预习的内容大致分为两块: (1) 精读正文内容。正文在新教材中以宋体和仿宋体出现, 这部分往往是理论概括或综述, 务必逐字逐句琢磨, 恰似诗人作诗所下的功夫。 (2) 不忽略辅助文, 粗读辅助文是准确、全面、深刻地理解正文的有效方法。辅助文设三个栏目:“专家点评”是对疑难问题的解析和拓展性说明;“名词点击”是对概念、术语的介绍和解释;“相关链接”是对事例、资料和数据的引述。课前准备还包括课外阅读, “题在书外, 理在书中”“根深才能叶茂”, 这些话都说明了掌握丰富的时政知识和课外知识是不可或缺的。

2. 坚持上课思考与记笔记的习惯

课堂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关键, 高中生擅于听课, 做到思考与记笔记“双飞翼”, 就找到了开启学习成功之门的钥匙。在听课时, 学生一定要把注意力集中到理解上, 而不是在单纯的记忆上。高中政治课是“思维舞蹈”的课堂, 大脑思维的活跃和生活智慧的闪烁恰是高中政治课的魅力所在。上课思考什么?思考重点、难点、疑点, 抓住这些“点”学生才能将课文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本着务求甚解的精神完整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追求一次学会的境界。

高中政治课堂思考方法包括: (1) 合作探究法, 设疑—结合知识—解疑—下结论。合作探究以自主学习为基础展开合作讨论, 自主学习的质量关系到合作探究的宽度, 合作讨论的程度关系到合作探究所能达到的高度。在政治课的实际实施中, 合作探究法对学生的行为实际是可控的, 失控就意味着失败, 因此讲究有放有收、收放自如的境界。学生有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和习惯, 自然借助集体的力量使得自身得到发展。 (2)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理论源于实际又高于实际, 联系生活实际便于理解抽象的理论, 化抽象为具体, 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常用的有效的方法。在平时的学习中, 学生要有“学以致用”的意识和习惯, 看到身边的经济现象、政治现象、社会现象、人际人事关系, 要有意识地、自觉地用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观察和思考。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养成习惯, 有了这个习惯, 终身都将受益无穷。 (3) 小组讨论法, 先分组合作讨论再小组代表发言, 适于综合性强、有探究价值的内容。 (4) 温故知新法, 形式多种多样, 可以提问题、做练习、讲评习题、建构知识网络等。

俗话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 就要既用脑又用手, 既看又听, 既听进去又讲出来, 听课精力集中, 活动积极参与, 从而提高自身的参与度, 养成听、读、想、记、讲的听课习惯。听, 就是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分析, 听同学的发言、争论、辩论、质疑等。不能以听懂为标准, 课后还要对知识反复琢磨。读, 包括粗读和精读, 粗读时要快速把握课文结构、分析思路, 找出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精读是细读重点段落, 把握其中的标点符号、关联词、关键词等, 划层次, 找中心;把握原理的论述方式、论证方法, 是归纳还是演绎, 是怎么分析的, 又是怎么综合的。想, 即思考。在听、读的过程中, 认真思考, 并有意识地联想;课后反思、总结。记, 即用好“笔记本”和“错题本”。记老师、同学讲的, 并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记受他人启发而产生的思想火花。此时要处理好记笔记与听课的关系, 总的原则是以听为主, 有选择性地对重点和典例进行记录。讲, 就是积极发言、质疑。如果平时每一节课都这么做了, 课堂的思维含量就很大了, 学生的政治学科的能力和素质就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再辅之以适量的课外习题, 就能达到对知识的查漏补缺和深化理解的效果。

3. 坚持课后回忆与复习的习惯

遗忘规律 (记忆曲线) 告诉我们, 遗忘是不可避免的, 记忆需要及时地反复、强化。因此, 学生学会学习就要学会课后回忆与复习相结合, 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当天政治课上学的内容必须及时复习。方法很多, 比如休息前回想课堂内容, 看当天课上记的笔记, 及时回忆起所学知识, 挽救已经遗忘的知识,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益。及时复习还要与阶段复习相结合, 以课、单元为单位复习, 方式多种多样, 学生可充分利用周末自主学习的时间复习, 做到“周周清, 段段清”, 完成知识的“反刍”。

4. 坚持科学的审题答题习惯和作业习惯

坚持科学的审题答题习惯和良好的作业习惯: (1) 审题认真、全面, 分清题目问题与背景材料; (2) 答题认真、快速、准确; (3) 格式规范, 书写整洁; (4) 答题完毕要检查, 换角度思考、补充。 (5) 作业独立思考、按时完成; (6) 知错改错, 及时纠正。

此外, 学生平时还要注意归纳整理知识网络, 组织知识专题, 查漏补缺, 总结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更重要的是将教材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 并恰当地呈现出来, 这恰恰是高考命题人特别看重的。比如哲学题的审题可以总结为“三看”:一看设问定模块, 二看材料定原理, 三看题型定格式。这需要学生主动摸索、体验、总结与应用。

曾经流行一句看起来很狂傲的话:“大考大玩, 小考小玩, 不考不玩。”这种境界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达到的, 但道出了潜规则, “不考不玩”的精神是共同的。考场上的大家风范不是一日之功能培养起来的, 需要平时用心训练才能积累、形成。心理学家说, 考试时心情适度紧张, 大脑细胞处于最佳活动状态, 有利于我们发挥最高水平。但有些同学平时做作业和测验抱无所谓的态度, 漫不经心, 思考不深, 可能做得很好, 也可能做得很不好, 但他个人都觉得无所谓, 以为那不是自己的真实水平。期中期末考试乃至高考时, 他全身心投入, 思考过多过细, 错误都在考场上出现, 最终分数不高。究其原因, 还是平时没有养成严谨、认真的习惯。学生应当把平时当考试, 把考试当平时, 熟题生做, 生题熟做, 训练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就是说, 平时练习和测验, 心情适度紧张要把它当作大考;大考或高考时, 调整到适度紧张的程度, 把它当作平时的测验或期中期末考试, 遇到难题把它当做熟题来看待, 别怕, 遇到熟题, 别慌张失措。但是, 事实上只有少数人做得好且终生受益, 难就难在持之以恒。

三、处理好习惯与创新的关系, 克服惯性思维对政治课学习的危害

我们要处理好习惯与创新的关系, 切忌思想上的因噎废食。

习惯能够绑住一切, 只是不能绑住偶然;从有序中发现无序, 从常规中发现新气象。爱迪生说:“成功等于99%努力加1%灵感。”在我看来, 坚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做“99%努力”, 学习中的新气象的发现恰是“1%灵感”, 从有序的学习中才能发现无序———创新的灵感来源, 这才是学习创新和理论创新的本来面目。可见, 从习惯与创新两者的关系上来看, 学习、生活宜有规律、有计划, 养成良好的习惯;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要敢于创新, 不能囿于老习惯而陷入惯性思维的泥潭。良好的习惯与创新的精神都不可否定, 否则就是因噎废食。在思想上, 首先不应该由于害怕惯性思维就不完善强化自己的习惯系统, 其次要看到好习惯可以为个人的创新腾出时间、思维和精力空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轻松才是创新的状态, 好的习惯使人在零碎的日常事务上不再费心费神, 这样才能适度放松、游刃有余、推陈出新。

习惯不等于惯性思维, 用创新意识来有效地克服惯性思维对政治课学习的负面影响。惯性思维指人习惯性地因循以前的思路思考问题, 仿佛物体运动的惯性。惯性思维常会造成思考事情时有些盲点, 且缺少创新或改变的可能性。可见惯性思维来自对习惯的过度依赖, 学习中出现的惯性思维是惰性的表现, 需要强烈的创新意识来克服。比如政治课学习中的《经济与生活》, 题型题材往往围绕经济建设中出现的热点、重点、难点反复出题, 题目看起来相似, 实际上因题而异、各有侧重。学生不加以分析, 往往不自觉地套用做过的题目做法甚至照搬全部答案, 就是思维惯性在作怪。有学生认为分析细微的不同“心太累”“不高兴做”, 背后就是惰性和创新疲惫, 如果教师对学生创新式的答案大加赞赏、大肆宣扬, 把创新的“甜头”充分地在学习中以独特的方式体现出来, 就可以改善这种状况。克服惯性思维的利器就是让学生品尝到创新的乐趣, 乐于创新, 让创新的种子在思想里扎根。

如果你想你的明天过得好一些, 请注意你每天的一言一行, 养成好的习惯, 遵循客观规律, 这样才能有创新;如果你想你的高中政治课学习质量高一些, 请注意你每天的预习、学习与复习, 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乐在其中, 充分发掘自己自主学习的潜力。一切贵在持之以恒, 乐在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1.

[2][英]约翰·洛克.教育漫画.河北人民出版社, 汉译世界教育名著丛书.

上一篇:冲厕所标语下一篇:纪委查办案件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