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雨经典散文

2024-10-19

太阳雨经典散文(精选5篇)

太阳雨经典散文 篇1

太阳雨经典散文

一场突发的太阳雨,在闷热中忽然洒脱于眼前,太阳不因雨洒而躲避,雨滴不因阳光而怯步,两者僵持着,最终太阳占了上风,雨停了,太阳照旧得意洋洋暴晒着,人们继续忍受暴热的侵犯,不过在汗流如注中隐约听见远方隆隆的雷声,明白天空正酝酿一场残酷的争斗。

太阳雨这又笑又哭的自然现象跟人复杂的情感是多么相像。人会在什么时候又笑又哭?是百感交集?乐极生悲?还是黑暗前的夕照情绪?黎明前的黑暗发作?亦或什么都不是,只为了不知缘何而起的`感怀,就像这太阳雨,待人想弄清楚它是笑还是哭时,一切便都过去,直待深究清楚情绪的节点后,该怒放的会像阳光,该喷洒的会是眼泪,之后回复平和的时刻和重复的日子。

太阳雨下的路人就像小船,晾在不明真相的阳光和雨滴中进退两难;如果相信阳光的继续存在,便连临时躲避的想法也懒得,该撒网的还撒网,该垂钓的还垂钓;而如果相信雨的继续挥洒,那么想象中的狂风暴雨对船只就是一种威胁,于是手头的事情就会草草收摊,一片此岸或者彼岸的避风港湾才是最好的打算;然而太阳雨下的小船能确定天的发作是继续大笑还是接连大哭?

所以总觉得太阳雨就是一种未知的征兆,至于征兆将意味着什么,细想之下便归结到大自然的情绪舒放去了,如同人的情绪发作,大笑时迎合或分享,大哭时安慰或排解,最终回归的还是一方知心的靠岸:牵挂你的船,才是你的岸!

总要出航的船只必然经风受雨,换来的渔获总让港湾无数渴盼的心提心吊胆,不过也因此让日子在牵挂与靠岸间维持下去;太阳雨下的路人即便躲进能避雨的屋檐下,也非靠岸,因为路边的屋檐谈不上牵挂。

所以人是为了经受太阳雨的洗礼而生活呢,还是为了一份相依的牵挂而相伴呢,都有吧。

经典重温 散文的雅俗情趣 篇2

坐拥散文丛林,重新品读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闲适散文,便多了一份雅俗情趣。梁实秋的散文细微处见情趣,林语堂的散文幽默机敏,胡适的散文明白清新,周作人的散文亲切而自然。旧时光虽已走远,但他们的文字仍然具有不可抹灭的文化魅力。

《雅舍小品》梁实秋著

《雅舍小品》共收集梁实秋自1937年至1987年的散文精品,计143篇。《雅舍小品》中的文章,写的不外衣食住行、营养娱乐、人伦道德、世态炎凉、生老病死等,大多是身边琐事,是每个人都会碰到的日常生活。

梁实秋的散文创作,最早可追溯到1923年他还在清华读书的时候,但真正使他获得散文大师声誉的,是雅舍系列。1939年秋,梁实秋在重庆北碚与别人合资购置平房一栋,取名雅舍。所谓“雅舍”,一桌一椅一榻而已,然在梁实秋眼中却是诗一般的住处。人情世态,细物琐事,在雅舍中徐徐上演,交织成一片活泼如小品的文字疆域,命名为《雅舍小品》0这些文字无辞藻华美之嫌疑。却有行云流水酣畅之淋漓。人世间的万般气象,在梁实秋笔下轻描淡写间便得以极致演绎。再寻常不过的一山一木一猫一狗,在他轻松幽默的文风里都得到了别样的诠释。他后来应朋友之约以“子佳”的笔名在《星期评论》和《世纪评论》上撰写专栏小品,栏目就取名为“雅舍小品”。

《雅舍小品》题材广泛,关乎人伦、世相、心态、人物、乡土、域外、闲适。取材具体而细小,如《握手》、《讲价》、《手杖》、《牙签》、《照相》、《下棋》、《饮酒》、《吸烟》,皆是寻常人生百态和平凡的事物,但在梁实秋笔下却写出了深邃而隽永的意趣。例如,开篇《雅舍》,先写雅舍的位置之特,鼠蚊之多,继写视野之幽,陈设之简,最后以刘克庄词“客里似家家似寄”作结。心境的达观超脱,跃然纸上。又如《中年》,先写中年“耳畔频闻故人死,眼前但见少年多”的种种感受,篇末笔峰一转:“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作自己能作的事,享受自己能享受的生活。”这样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心灵共鸣。至于《脸谱》中的“卷帘面孔”,《下棋》中的人生况味,《暴发户》中对新贵人木三分的刻画,都发人深省。“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见多才能识广,梁实秋经历了自清末以来的多个历史时代,并有着中国大陆、台湾和美国“三度生活空间”的体验,从而使他对生活中的“世事”、“人情”感悟较深,并将这种独特的感悟化而为文。

梁实秋用手中轻快的笔展现了他的人生哲学——严谨中有谦逊;轻松后有幽默,更有丝丝的冲淡蕴含其间,汇成清新隽永的雅致人生。他的散文写前思索再三,一旦写成,决不再改。他给后辈学者所带来的影响,绝不仅仅是那表面的文字。他的散文幽默风趣,看似平平淡淡,实则用意深远。

梁实秋被公认为华语世界中散文天地的一代宗师。他的《雅舍小品》自结集问世后,流播海内外,先后印行了三百多版。其中在台湾地区先后印行三十多版,成为散文作品中最受读者欢迎的畅销书之一。

《胡适散文选集》胡适著

胡适作为白话文写作的倡导人,在文学领域有着多方面的成就,在散文创作方面也自成一派。品读《胡适散文选集》,大抵可以感受胡适散文的三大特点,即明白晓畅,以学识见长,自然清新。

胡适的散文)AN堆砌华丽的辞藻,也不为什么义法格套所拘,是所谓“法不前定,以笔所至为法”,“词不准古,以情所迫为词”。说的是平平常常的话,全无斧凿的痕迹;然而大巧若拙,细心的读者方能体会胡适散文修辞锤炼的苦心。

胡适的散文常采取从事实人手,或直接用事实说话的写法。《新生活》一文如此;《贞操问题》一文也是因报纸上褒扬“唐烈妇”、“陈烈女殉夫”和“俞氏女守节”等几篇奇文而发的,抓住了现实生活中见怪不怪、司空见惯的事例,有感而发。

胡适坚持用白话文写作,并尽量采取民众口头的词汇以及俗语等,这也是他的文章明白通俗的一个重要方面。如“老相识”、“巴结”、“面长面短”、“米米小的问题”、“做戏无法,出个菩萨”、“见了黑旋风不认得是李逵”、“养个孩子还免不了肚痛”、“不会写字怪笔秃”、“为我心为你心”等等一类词语,在他的散文中可以说是俯拾即是。再加上叙述论说都非常畅达,因而读者易于理解,读起来舒坦畅快。

胡适散文的特点,还表现在其作品中具有充满时代精神的新思想、新见解和新方法。他的散文,或抨击封建伦理道德,或赞颂新文化的健将,或描写军阀专制与保守者的脸谱,或追求民主、自由、法治,或呼唤个性解放与人道精神,或针砭国民性弱点,或奖掖扶持文学青年。凡此种种,虽然也有较为浅薄或软弱妥协的成分,但大多数具有反对封建主义、张扬民主科学的积极意义,因而他的散文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思想风貌,给人们以有益的启示。

《林语堂散文经典全集》林语堂著

与其说介绍一本书,还不如说介绍一位作家。林语堂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基本的变迁是爱国爱民的热血青年,到从小事中发现问题的中年和思考中国国民性的思想者。

林语堂的散文有闲适的特色,有着对于幽默的美学追求,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风格。这种幽默,常常不是一句俏皮话,或笑话引你发笑,而是捕捉生活中不协调的,有幽默感的事物,经过艺术的再现,掺杂着作者的态度和情感,亦庄亦谐,使原有的幽默味更浓。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林语堂创办《论语》杂志,大力提倡幽默,被世人誉为“幽默大师”。林语堂对“幽默”有自己的认知,他认为:幽默是人类心灵舒展的花朵,它是心灵的放纵或者是放纵的心灵。可见,在林语堂眼里,幽默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形式,而是一种与特定的文化紧密相连的社会行为。而林语堂自己也正是以这样的一种幽默的心态来观看世相,来解读中国文化、中国人的。如《论孔子的幽默》、《中国人的国民性》、《秋天的况昧》、《月亮的危机》等,都是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妙语连珠,读后让人会心一笑。“绅士的讲演,应当是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这是林语堂应邀参加台北一所学校的毕业典礼时说过的一句话,玩笑之余你会发现,这其中蕴含着轻松、风趣,甚至是善解人意。不过,真正对幽默作系统阐述的则是他的《论幽默》0在林语堂看来,幽默不是粗鄙显露的笑话,或是什么样的笑料段子,而是文化发展中文化内涵外显的另一种形式,其中更多睿智,更多洒脱,更多凝重。

身处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林语堂的思想是颇为复杂的。他对现实虽有着不满,但又难以寻得较为理想的出路。所以就选择了一条自由知识分子的中间道路:既可保全个性自由,又不随

波逐流,满足于自身的闲适之趣。可以说,林语堂的闲适散文就是这种特殊政治环境和文化语境的产物,这既是林语堂对自我“超政治、近人生”、注重“闲适”“幽默”“性灵”创作理论的具体实践,更是他对自我个性心理、人生态度的诗意阐释。

《周作人散文集》周作人著

大抵人们谈到周作人,总是把他归结为与林语堂类似的闲适文学的代表人物。总的来说,没什么错处,但同样是闲适文学的代表人物,周作人与林语堂又有着不同之处。周作人的闲适中往往都带有一种苦茶般的酽昧,总搀杂着几分忧郁、惆怅。林语堂的闲适才是真闲适,文章中跳动的是幽默和豁达。《周作人散文集》收录了周作人的大部分散文,从中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周作人以及他所处的那个年代。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周作人为核心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文人群体。他们既迥异于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知识分子,也不同于以胡适为代表的所谓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可以称之为闲适派知识分子。这一派别的散文同明清流行的“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文学一脉相承,形成了冲淡、清涩、平和为特色的闲适文学。

周作人很早就有了“苦茶庵”的斋名,这可谓是自得之谈。所以,有人认为周作人文章的所谓闲适,其实只是外表,真正的是“苦味”。他的散文,闲适与驳杂集于一体,渊博与深邃凝于一身,简素与苦涩相得益彰。其中,“说道理”、“讲情趣”是周作人创作的最显著特征之一,他也以此自得。道理和情趣均来自读书和生活。情趣得之于品,道理得之于思。道理与情趣编织出了闲适、高雅、独异的文字。尽管,品思之外我们还能嗅到文字之外的幽苦气息,若斋中的苦茶,苦斋外的苦雨。1924年,不到四十岁的周作人就写过这样的话:“像我们将近‘不惑’的人,尝过了凡人的苦乐,此外别无想做皇帝的野心,也就不觉得还有舍不得的快乐。”

你是一滴太阳雨散文 篇3

曾经很慎重地做过承诺,把你藏在心底。不愿、不想、不敢拿出来晾晒。因为在我心里,你就是一滴太阳雨,在这炎热的夏季,不知在何处找寻阴凉。你就从太阳旁边,热的发烫的空气中,悄然落下,落在我发昏的脑门上。看似那么不经意,不偏不倚。不是那一片云彩,我会误以为是从大脑的记忆中渗出的汗滴。我明白,你一路一定很辛苦,肯定是一杯茶,经过这遥远旅途,瘦身,成了一滴太阳雨。

你终究会消失殆尽,我强迫把你压在心底,和我的血液融合。让它在我的`身体中,穿过每一个细胞,随时路过我的心脏,帮我把心,搏动……

轻声告诉我的心,你在我的血液里看到浓浓的诗情。我哑然:只是把若干个文字集合,加上几个标点。谁不会呢?在说不明白处,随时敲出几个点,让阅读者去自由想象。你说你很敏感,一旦发现些许图谋,准备随时脱离,渗出我的身体,变成汗珠,带上我少许热量,飞走。我说其实我最敏感,一直害怕一对脆弱的翅膀受伤,惊恐地环视着四方,因为翅膀下有一对我可爱的孩子。背上那个重重的壳儿,里面是我鲜红的血肉。你说我很正直,看见我的肠子,就像热力公司的烟囱,没有弯曲。我说我一直在煎熬,只能把大量的热,变作浓烟,尽快喷出。不能流汗,不会滴血,害怕把你带出……

记得那一天,喝了很多酒。你可能也有一些生气,悄悄出现在我的额头,我毫无察觉。哪里来的勇气,就想这样滑落。庆幸在你路过我的眼帘,踩了我的睫毛。也许是你想看我最后一眼。我醒悟了,看见你即将远去的背影,心酸了,眼眶湿润了,没有叫你落下去。

向着太阳出发散文 篇4

我曾听过这样一个励志演讲,是残疾人尼克·武伊契奇(NickVujicic)的演讲。这位1982年12月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塞尔维亚裔澳大利亚籍基督教布道家天生没有四肢,但他勇于面对身体残障,创造了许多生命的奇迹,最令我不可思议的是他不仅会骑马、打鼓,还会游泳、踢足球等运动,几乎样样皆能,他能找到方法完成其他人必须要手足才可以完成的事情,像刷牙、洗头、打电脑等其他更多的事情。Nick被授予“澳大利亚年度青年”的荣誉称号,他拥有两个大学学位,是企业总监。他为人乐观幽默、坚毅不屈,热爱鼓励身边的人,至今,年龄还不足30岁的Nick已踏遍世界各地,接触逾百万人,激励和启发他们的人生,他鼓励每个人勇于面对并改变生活,开始完成人生梦想的征程。通过自己人生的点点滴滴和令人难以置信的幽默与人们沟通的惊人能力,使人倍受鼓舞。我很欣赏他的几句话,这几句话曾在我精神陷入低谷时给过我很大的信心。他说:“人生最可悲的并非失去四肢,而是没有生存希望及目标!人们经常埋怨什么也做不来,但如果我们只记挂着想拥有或欠缺的东西,而不去珍惜所拥有的,那根本改变不了问题!真正改变命运的,并不是我们的机遇,而是我们的态度。”

我感觉一些身体有点残疾的青年,在别的某些方面,尤其是精神方面会更发达、更精彩一些。而陕西青年诗人左右就是以另一种方式生存的典型例子,他是一个能深受中国青少年喜爱、能使大家倍受鼓舞的残疾诗人。我与左右的接触,最早是在一个青年诗歌朗诵会上,他是西安青年诗社的成员,他是参加那个活动的十位青年诗人之一,当时他的作品由别人代为朗诵,但现场的大屏幕上显示着他的诗,记得我当时看到这样的诗句:“星星们都关起窗户睡着了/一闪一闪的鼾声,化作微微呼呼的光。/或明或黑,在云起的时候/月亮在云船的衣兜里捣鼓/它捣破了很多隐隐可见的小窟窿。/它们在天空中,没有了游弋的眼睛/它们划来划去,近了又远/远了又近。明了又暗/暗了又明/一只蚂蚁为觅食远走他乡/另一只断了触角的蚂蚁,在伤痛中静静等候/归来的兄弟和还没有开始的春天……”(左右:《一座城市,春夜所见》)我和伊沙等“长安诗歌节”的几位诗人立即感到:那是首好诗。

事过不久,左右发给我他的电子版诗集。又过了不久,我收到了他本人和西安青年诗社社长慕明媛给我发来的短信,告诉我西安青年诗社给左右举办个人诗歌朗诵会的消息和具体时间,我是很想去的,因为我年轻时,也这样狂热地爱过诗歌,我也和一些诗人办过诗社。而诗歌本是人在年轻时的写作样式,它需要激情,需要浪漫、纯真,甚或幼稚,我从他们身上,能吸收到很多营养。但遗憾的是我当时正在住院,没能参加那次活动。于是,我打开左右的电子版诗集,认真看了起来。

诗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好的诗歌具有的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透过简洁有力,意蕴无穷的诗句,就能够给我们展现出美好的画卷,好的诗歌要像好听的`音乐一样悦耳,像好的建筑一样悦目。诗又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有着最古朴,最真挚的情感。而我们所居住的城市又是中华民族“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在中国,提起诗歌,就绕不过汉唐,绕不过长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欣喜的看到长安厚重的文化又养育了这样一个年轻的却真诚的诗人——左右。

从诗意的长安出发,左右才刚刚开始自己的文学之路。诗意的长安,厚重古朴的文化在无形中给了这个年轻人无穷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一种生命的力量,孜孜不倦,冲腾向上。这是左右诗歌的底蕴,也是文化的底蕴。

左右虽然是位年轻诗人,但是他的诗歌却不青涩,用笔老道,用词犀利。一方面有对童话、阳光、梦境的美好憧憬,另一方面也有对黑暗、病痛甚至死亡的直面与隐痛。生动的表达了一个活在当下的人的挣扎。左右的诗在题材上力求多变,但大都还属于现代诗,我曾在不同场合表达过我对于现代诗的一种看法:现代诗允许朦胧,却不允许晦涩、怪诞,再“朦胧”,再“现代”,再“哲理”,也是该让人读得懂的。左右的诗语言轻灵、天然、纯净、柔和、简朴,却也深入、开阔。他的诗不求形式上的伟大,形式上总是那么一小片、一小片的,然而,每一小片,都是一个极美丽极丰富的境界,总有让我们感动和温暖的地方。左右用最丰富的想象、最节奏的语言,表达了自己最想抒发的思想。例如,我很喜欢左右的一首诗《关于太阳的由来》:

古时候

有一个热爱补丁的孩子

用锥子

好奇地向地面瞭望

一小锥子

后来就是星星的雏形

再一大锥

那孩子的头才从天窗伸出来

吓坏了地面所有的黑暗

这里面独特的意象“锥子”、“补丁”就很值得我们回味。“补丁”常常会是人们精神上的一种需求,“锥子”又是力量的象征,如果说诗歌也是一种力量的话,这首在左右诗稿里显得更别致的诗,感动了我,那么,它一定也感动了诗人自己,它会感动更多的人。而对这种独特意象的把握,是可遇不可求的。他有这样一颗特别敏感、特别纯净的心,有一双充满发现的眼睛。或许应该感谢这样特殊的生活体验,给了左右异于常人的触觉、视觉、听觉。我相信这个年轻的诗人会在未来的文学道路上走得更远。

太阳花开情感散文欣赏 篇5

你看,从那一丛丛修长的绿叶间抽出的花茎上殷红的、粉红的、粉黄的、淡紫的花朵,一朵朵开的那么旺盛。花茎上鳞片状的苞叶,翠绿饱满。带着生命的颜色,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从春天到秋天它的叶子永远是那么碧绿,鲜花一直是那么绚烂,谢了再开,好像永远也不停歇。秋天时太阳花结出黑色三棱形的种子包,里面包含着数粒黑色的种子。裂开的蒴果多像母亲幸福、惬意微笑的嘴巴!

“太阳花”虽然渺小却无比豁达。它对环境没有过多的选择,面对贫瘠的土地和恶劣的环境,总投以鲜花的美。它淋漓尽致的表达了生命的壮观与极致。如同冰山上的雪莲一般,在岁月漫漫无期的寂寞和冷酷地煎熬之后,才会滋生出纯净、娇艳、摄魂的美丽,孕育出沁人心肺的清香。用它无数孱弱的小小根须,吸收着大地里仅有的潮湿、和养分,用整个身体感受着世界里温暖的阳光。翠绿不改,鲜花不败。积极乐观。就像土地上劳作的母亲们一样,面对贫穷的生活,却对人生有了更多的体会和感悟。在简单的生活中,增添了一份对美好的向往,在辛劳中,那份向往则变得更加执着,追求也更加坚定不移。

“太阳花”肥嫩的茎叶,还是一种美味的野菜,那些艰难岁月中不知救活了多少饥苦的人们。饥饿的人们每到春、夏季节都会挖其茎叶,来补充粮食的不足。或生食或煎炒,其味甘甜,脆生美味。用水焯过后,用蒜泥凉拌其味更美。现在人们生活好了,鸡、鱼、肉、蛋不再愿吃,却爱上了这道特色小吃,经常出现在餐桌上。

上一篇:项目结算管理制度下一篇: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科普知识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