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题结题报告(通用8篇)
语文课题结题报告 篇1
一、课题摘要
年九月我校低年级组向区课题组申请了题为《低年级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实践》并于年十月份在区级立项。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师不但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应关注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本文针对传统作业出现的种种弊端,从作业设计的趣味性、个性化、实践性、拓展性等方面去反思现状并根据调查到的几种弊端分析出相应的对策,对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进行研究,从而探讨出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措施。从年十月到年七月我们课题组成员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本课题总体目标: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积极性;减轻学习上过重、不适当的心理负担和恐惧心理;创设一定的条件关注学生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通过改变作业的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在丰富多彩的作业内容和形式中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实现完美人格。 并在实践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学生个性化的作业方式。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创设利于学生发展的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作业兴趣。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展他们喜闻乐见的作业形式,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其作业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创造、发现,促进学生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阶段,学会创造性学习。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经过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第二阶段:规划设计阶段。第三阶段:教学策略的实践操作阶段。第四阶段:结题推广阶段。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得出结论:在教学班中实行“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对于推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不可估量的作业。
二、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该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经验,使教师对新课改视眼下语文家庭作业的设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同时对于学生,好的作业设计对课堂教学的收获是有益的补充,可以更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有利于更好地做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和观察力,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知识的好习惯;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学会创造性地学习。
(二)课题的提出及背景分析:
优化作业设计,实现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意识。《新课程标准》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深化指明了方向,也引领和提升了语文作业设计理念。近年来,全国各地对作业设计方面的研究非常重视。但综观目前作业设计现状:传统作业设计的种种缺陷仍然有目共睹。为此,本课题组通过对大量课堂内外的作业进行调查、反思、分析归类和思考,发现了以下几种常见的弊端。
综上所述:虽然,传统的作业设计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它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却极为不利的,如果不加以改变必将使作业陷入机械重复的误区。学生终日陷于“题海“之中,苦不堪言,身心的发展也必将因此受到抑制。所以本课题在对目前作业的设计进行充分调查之后,吸取国内外优化作业设计的理论精华,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形成合理的作业机制,从而构建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背景2:教师对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困惑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常可见这样的情景:快下课了,教师在学生的叫喊声中慌慌张张地进教室布置作业,教师的声音常常淹没在下课的铃声以及学生的喧嚣声中;上完课后让小老师将作业抄在教室的小黑板上,满满一黑板,学生下课急着抄,中午趴着抄,互相传着抄……
为系统了解教师对学生作业情况的了解,本课题组拟定了以下几个问题,并将结果加以归纳,反馈如下:
通过对教师的调查分析发现:许多教师都意识到作业是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弊端。有心致力于作业设计有效性的教师反应:1、批改新课程下的作业加大了他们的批改难度:此类作业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文化素养、思辫能力以及新视点的把握等具有很大的挑战。
2、部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管面对学生的层次如何一刀切的实行只有部分优等生能掌握的作业,却忽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刻意拔高作业难度。3、批改作业所需的大量时间造成教师无法深入钻研教材,优化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背景3:学生对优化作业设计的渴望
我们课题组拟定了一份低年级学生作业调查表(详见附页)对全校低年级11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做作业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作业形式单一、没有选择的自由,成了压抑学生成长的工具。他们渴望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和作业内容的开放性,渴望在作业中放飞自己的理想。另外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缺少必要的自觉性再加上教师对作业又缺少必要的指导,使得作业的有效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流于一种形式。
总之在实践中,仍然出现大部分教师对优化作业设计的片面理解和低效操作,对学生缺少必要的指导。本课题在分析这些低效作业形成原因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对策进行研究和验证。从优化作业设计的有效角度摸索出可推广的对策。
(三)文献综述:
“任务学习”认为:学生是作业的主体,作业的设计与指导应该围绕学生具体的、个性的学习活动展开,而不应是整齐划一的。作业的设计必须尊重学生的实际,教学活动开展的需要和学生现有的认知特点。它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有效性特指“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标准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效果和时间,既提高质量,又不增加负担。“有效”不等于“理想”,它是特指一定条件下的最优。作业设计有效性是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点,将作业进行最优化设计,让学生对作业产生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本课题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阶段研究。
调查归因找准切入点
作业形式体现多样性
作业内容突出趣味性
作业评价构建人性化
作业方式力求兼容性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学力差异是颇为复杂且客观存在的,不同学生感觉作业负担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因此作业布置应该“因材而为”,要考虑学生不同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不同的思维和认知特点,不同的基础和潜力后,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内外的学习任务。在考虑适量作业的同时,注意在作业的设计上下功夫。
另外,国内外教学论研究中对作业问题也相当重视如:早期苏联的教学论专家凯洛夫、斯米尔诺夫,他们都将作业与课堂教学视为同等重要,把作业研究视为教学论研究的重要方面;美国学者库柏在世纪八十年代末,出版了专著《家庭作业》对作业的功能与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我国学者吴也显在他的著作《教学论新编》中把教材分成三个系统:课题系统、图象系统和作业系统。
我们课题组成员吸取了任务学习理论的精髓所在,将它与新课程标准下的作业改革相结合,并以此作为我们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及依据。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上扬长避短。针对目前作业设计现状所出现的种种弊端进行调查,同时结合国内外的理论基础,对调查的弊端反思出相应对策并进行研究,实现作业的优化设计。
(四)研究基础
我们课题组的区级课题《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生活化研究》已于今年上半年完成。在结题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如何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与经验,促进其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学会创造性的学习等。这即是“识字教学生活化”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又是优化作业设计的宗旨,是它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因为优化作业设计的“生命力”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启发和引导,让学生以各种形式的作业设计,在趣味性、个性化、实践性、拓展性的作业中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和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每位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另外,新课程的颁布与实施为优化作业设计创造了重要的契机。学校、家庭、社会已为优化低年级语文作业设计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也将会为此创造更佳的条件。
三、研究构想
(一) 研究内容
1.调查小学低年级语文作业设计现状,从学生作业有效性出发,分析学生作业的兴奋点,寻找
有效地激发学生作业兴趣的方法。如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设计创造性的生活化作业等。
2.探寻保持学生作业兴趣的方法。当学生的作业兴趣被激发起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也为了获取他们完成作业效果的反馈信息,可以采用竞赛、交流等方法。
3.挖掘教材特点科学地进行作业设计,科学地布置作业。
(二)研究对象
在《作业设计有效性》预试阶段和正式实施阶段,将年级组的几个教学班的学生及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三)研究工具和材料
准备阶段:本课题以调查分析为主要方法辅以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等。调查对象以海门小学低年级语文作业设计为落脚点,分布到各个班的课内外作业设计中去。
实施阶段: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个案跟踪研究。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课外的作业设计中。根据两位对照班教师对同一课文设计的不同作业进行对比比较,结合课题研究,进行分析和对策归因。保证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个性化让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需要并开展一系列活动,并对几个典型的好、中、差学生建立个案,跟踪研究,以观察此研究的效果。
总结阶段:以经验总结法为主。这阶段教师将以论文,结题报告等形式对这一研究作总结,同时展示学生作业实践、比赛活动等照片。
语文课题结题报告 篇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都明确指出, 必须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 并且把它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使中华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发扬光大, 依照文件精神, 必须将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和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之中。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策略及方法
1.以课堂教学为载体, 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 依照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 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使其在实践中获得体验, 在参与中得到提高, 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道德品质, 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1) 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 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长期以来, 语文课程在内容设置上机械地紧跟“形势”, 过于空泛, 未能准确、充分地反映和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中学生成长的需求, 使教育内容严重滞后。而当前的中学生思想活跃、观念新、信息灵, 这都迫切要求课程内容多色彩、大容量。其中, 情景交融的诗歌、诗意盎然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剧作, 都蕴含浓郁的情感因素,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如《背影》是朱自清先生记叙他与父亲之间催人泪下的父子深情的名篇;《中国石拱桥》中桥梁专家茅以升以无比自豪的口吻介绍中国石拱桥这一令人赞叹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宫博物院》则可以看做是一篇游览故宫这一世界建筑史上最大的保存最完美的古代宫殿建筑群的解说词。这些都是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极好教材,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优秀文化因素, 寻找教材内容与文化渗透工作的最佳结合点, 使二者融为一体, 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感染学生, 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陶冶学生, 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设计好相关的语文学习的活动方案, 为学生创造综合学习的机会, 从而寻求弘扬民族文化的途径和策略。我国从古至今, 历朝历代优秀的文学作品灿如繁星, 而语文教材毕竟只是薄薄的几册书, 式样、篇幅都是有限的, 所以传统文化教育在中职语文教材中传承力度不够, 还需要不断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使其在读书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成为真正有修养、有文化的人。例如向学生推荐阅读《傅雷家书》:读过这本书后, 学生都深深地为傅雷对祖国、对孩子深厚的爱感动, 同时也想到自己父母的辛劳和付出, 反思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 表示今后要多体贴父母, 为他们分忧。这样无形中就对学生进行了孝道教育和感恩教育, 效果较好。
(3) 探索“导引—诵读—探究—拓展”课堂教学结构模式。结合中职教材中的“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两个板块, 创设了小组研讨、辩论会等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 积极促成“导引—诵读—探究—拓展”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新模式, 让学生多讲、多思、多谈、多行, 加深其情绪体验, 培养其道德情感, 化被动教育为主动学习。
(1) 导引: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赋文、传说故事、名人逸事等导入新课, 激发学习兴趣。
(2) 诵读:通读 (侧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通句子的基础上, 掌握句读、语气、停顿) 与精读 (侧重在字斟句酌、深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 相结合;美读 (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与品读 (品味语言的音韵美、品味语言的意境美) 相结合。让文学作品穿越千年的情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滋润学生的心田。
(3) 探究:引导学生探究课文中蕴涵的思想美和情感美;探究课文中的民俗风情和民族情结;探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美丑等。
(4) 拓展:以课文为基点, 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 向整篇 (部) 著作拓展;以课文为基点, 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等。
2.组织开展“体验”、“评价”、“实践”、“竞赛”等各种拓展活动, 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
(1) 实施“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没有传统的文明不称其为文明, 没有经典的文化不称其为文化, 通过经典的阅读, 逐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中职语文教材《语文》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规划教材, 在修订版中每个单元增设文学常识, “修订版前言”这样说:“我们采取这一举措的目的不是要学生去背诵文学常识, 而是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尽可能多读一些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 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为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淀, 汲取经典营养, 课题组与学校学生处联手印发《经典诗文诵读》读本, 发放到各个班级每个学生手中, 并利用每次语文课和语文午读时间进行诵读, 开展校内古诗文竞赛活动———朗读比赛、古诗文名句填空比赛, 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书法比赛、征文比赛等一系列活动。
(2) 遵循现实性原则, 结合专业开展课外拓展活动, 彰显职教特色。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现实生活中有取之不竭的语文源泉。要树立开放式的语文教学理念, 努力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 把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让学生成为文化知识的发现者。2012年, 课题组组长张永乐老师在旅游专业班级组织学生开展“星湖石刻文化”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使学生对肇庆历史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 弘扬肇庆本土文化, 加强爱国体验。
2011年春节前, 课题组落实中央文明办《关于在春节、元宵节期间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通知》, 在散学礼时到各班宣传, 布置学生利用假期制作一分手抄报。开学第一周收集学生手抄报后, 选送优秀作品到端州区城西文化站、城中路社区参加“我们的节日”手抄报比赛, 获得喜人的成绩:一等奖3名, 二等奖6名, 三等奖12名, 优秀奖15名。
3.个性化作文教学。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生的个性化写作相结合的内涵实质, 就是促使学生形成独立写作能力, 注重传统文化的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 学会在语文个性化写作训练中发展个性, 培养自身的传统美德。
(1) 选出《经典诗文诵读》读本中的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作为积累文本, 每周定时定量地进行常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 从而促使学生养成积累作文素材的习惯。
(2) 结合学生的作文实际, 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命题, 指导学生进行评论, 从而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 吸纳课外读物进行课堂写作教学。
三、研究成果
1.课堂渗透传统文化见成效, 已形成常规模式。利用教材结合课文的内容, 随时随堂地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教育。比如在学习《卖白菜》一课后, 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为什么母亲在经历多大的困难时都不曾流眼泪, 但当“我”多算了老太太一毛钱的时候, 母亲却为此哭红了眼, 并说:“你今天让娘丢了脸……”通过充分讨论, 学生明白了:多算别人一毛钱是小事, 但体现了一个人做人行事的原则和态度, 在母亲眼里, 诚实做人大于一切, 母亲不轻易流泪是因为她性格坚强, 而为“一毛钱”而流泪, 是因为儿子丢掉了诚实, 母亲不会讲大道理, 但她像大多数的母亲一样用自己朴实的言行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坚持利用每次上课前的“听我讲故事”环节, 围绕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主题, 学生先后选择了《中华五千年》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系列中有关精忠报国、仁爱孝悌、助人为乐、诚信好礼、自强不息、尊老爱幼等方面的小故事30多个, 在讲、听这些故事的同时收到传统美德的教育。
2.开展“寻访家乡传统文化”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 继承和弘扬本土文化。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选择教育资源、教育素材, 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特有节庆、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艺术及渊源, 让学生不仅成为文化知识的消费者, 而且成为文化知识的发现者。
3.《校园文化读本》的普及使用。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 是树立良好风尚、营造文明氛围的重要途径, 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它能表现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职中生在不久的将来要步入社会、从事各行各业, 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职中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和持久性, 是培养有道德、讲诚信、崇勤廉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的重要载体, 对于提高职中生的人文道德素养, 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课题组从学校的学风角度作为切入点, 分章节———砺志篇、勤奋篇、创新篇和成才篇———编撰《校园文化读本》并在校园师生间广泛普及与使用。
摘要: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 并把它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使中华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发扬光大。本文分析了中华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中华传统文化,有效渗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 2004-04-02.
[2]朱洪飚.个性作文教学中的传统美德教育研究.
谈谈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 篇3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研究,课题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达到了预设的目标,课题也就进入了总结阶段。这一阶段重点要做的事是:整合研究成果,提升思想理念,撰写结题报告。其中,又以撰写结题报告为重中之重,因为它既是对课题研究所有成果的一次总结,又是课题成果的全面展示,还是课题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志。你花了数年力气,对某一方面做了深度研究,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成果充分展示出来,不能进一步升华提高,那该是多么令人惋惜的事呀!有些老师说,结题报告的重要性谁都知道,可是,没有经验,就像遇到瓶颈倒不出来,急死人了。现在,我们就来谈谈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
要写好课题的结题报告,你可以分三步走:
首先,要将课题研究的材料进行充分地汇总、梳理。这是写报告的前提。你可以对照当初的课题方案,对各子课题进行归类总结,看看子课题是怎样操作、推进的,进行了哪些实验,有哪些材料,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果,子课题之间有没有进行交叉研究……如果你的材料很多,你就有必要进行一次科学的取舍,选取最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你的科研思想、最具有推广价值的材料,然后进行总结。需要提醒你的是,并非把各个子课题的研究成果分类汇总一下就行了,你还有必要把子课题的成果进一步地整合,看看能否将你的课题成果提高到一个新的认识层面。其实,撰写结题报告本身也是一种研究,它常常让你在材料、成果的总结中,发现新问题,得到新的灵感,提升出新的理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1+1>2的思想。所以,不要简单地认为撰写结题报告就是坐下来写一篇文章,你要把它作为一项科研工作,不是某一两个人,花几天的工夫,而是一群人边总结、边研究、边提高的过程。只有这样,你的结题报告才会不断增加分量!
其次,考虑课题研究成果的展现形式。课题成果不是一份结题报告就能全部展现得了的。一般来说,结题报告仅数千字,长的也不过两三万字,所以,必须用简练的文字清楚地把成果表达出来,具体的操作只能做简洁的概括。那么,如何让人对其意义和操作进行具体化的理解呢?我们有必要在课题结题报告外配上附件,将成果详细地展示出来。像有些成果本身内容比较多,用附件的形式比较好,别人阅读和使用起来也比较方便。比如,太仓市沪太外国语小学的课题《小学习作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其中有个子课题是“小学习作教材配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根据苏教版国标本教材中每一篇习作的要求,从“素材库、导航台、百宝箱、精品屋”四个方面为学生收集大量的习作资源,编成了《小学习作教学配套资源集》,由于范围广、数量大,研究者将其制作成了光盘,不仅携带方便,还便于运用,教学效果极好,受到了师生们的欢迎。再如,太仓市朱棣文小学的课题《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在识字、阅读、习作、综合性学习等方面对学生的“体验性学习”做了充分的调查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课例成果,研究者根据不同板块、不同类型的“体验”,对课例进行了梳理分类,汇集成一本《体验性学习案例集》。作为附件,它很好地对结题报告中提到的一些操作模式进行了注解,方便了老师们的学习和运用。总之,我们要根据自己课题的特点,选取合理的形式,多样地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让你的课题更具说服力。
最后,就是撰写课题结题报告。这是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课题能否顺利通过专家的结题审核,当然,更是你走向广阔天地的里程碑。下面,我们具体说说结题报告的几个方面。
一、 课题的提出
也可以用“问题的提出”或“课题的背景”做标题,主要交代你们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在研究时,处于怎样的一个大背景之中。有老师说:“在课题方案中就有了论述,把它抄过来就是了。”告诉你,不能这样简单处理。一个较大的课题一般要研究好几年,做课题方案设计时的背景,经过了几年的变化,很可能有些问题已不再是问题,而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比如太仓市朱棣文小学的课题《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刚开始启动时,小学语文教学还停留在“重结论、轻过程;重传授、轻领悟;重知识、轻智慧”的状态,当课题结题时,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入人心,这一情况有了很大改观。如若你在结题报告中仍一味地谈上面落伍的教学状态,肯定是不合时宜的。所以,研究的背景、问题,应该是不断发展的,如果到你结题时提出的问题已不再成为大家疑难问题的话,你的课题就应该考虑一下,是没有了研究的必要,还是通过你的研究,问题得到了很好地解决。
这里想提醒大家的是,不要把你的“研究问题”抬得太高,动不动就说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学发展的牵引”,你的“研究问题”不会有这么大的作用的。现在你结题了,其实,还是现实一点好。我们来看太仓市沪太外国语小学的课题,《小学习作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对研究问题的定性:一是努力改变习作教学不尽如人意的现状;二是实现开放性习作教学的需要;三是提升习作教学生命力。实实在在地指出了该课题研究所涉及的基本方面和想要达到的目标。
二、 课题的界定
一个课题不可能包打天下,它只能在一个特定的范围中进行研究,其成果也必然在某一方面行之有效。所以,有必要对你的课题进行界定,特别是对课题中一些关键词的概念进行界定。尽管我们在课题方案中已做了界定,但到结题时,你有必要再来推敲一下,看看课题概念有没有变化。事实上,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常会对课题的一些概念界定做出修正,使之更符合实际,更具科学性。比如太仓市经贸小学的课题《关注细节,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策略研究》,原先他们对课题中的“细节”一词是这样界定的:本课题的细节是指教学细节,是指相对于某个较为完整的教学过程来说的细小的教学步骤、教学环节、教学事件等。研究者开始时是将“细节研究”局限在课堂教学上,后来,经过研究发现:“教学细节”,不仅要包含课堂教学,还应向课前和课后延伸。像老师课前的备课,就对课堂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决定了很多教学细节;而老师课后的反思、对学生的辅导,对教学也有着很大作用。所以,这个细节应是体现在与教学有关的所有环节中。于是,他们将“细节”的内涵进行了拓展,包括“文本细节”“教学细节”“心理细节”“科研细节”等多方面,这样就丰富了课题中“细节”的内涵,让课题进入了更广阔的空间。
当然,这样说并不是让你在结题的时候,再重新去推敲课题的概念和定位。但认真琢磨一遍,看看课题研究过程中有无变化,你的研究结论是不是与其相配,将使你的结题报告更具科学性,成果更有推广价值。
有些课题还设定了课题具体的研究目标,你可以放在这里一起说,也可以单列为一个板块。
三、 课题的研究原则和方法
你可能会说:“这块比较好写,把教育学、心理学上的研究原则(如自主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等)和方法(如文献分析法、观察实践法、调查研究法等)抄下来就行了,在课题方案上就是这样做的,现在写结题报告,可继续放上去。”其实,你没有真正领悟课题研究的真谛。作为一项科学研究,其遵循的原则和基本方法极其重要,对课题实验有很大的影响,你必须根据你的课题选取恰当的原则和方法,并在实验中坚持遵守,在结题的时候,也应该在你的成果中有所体现。也就是说,其原则和方法应该在你的课题研究中有着典型意义,并有着具体的含义,不是停留在泛泛的共性层面。像太仓市沪太外国语小学的课题《小学习作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特别注重一个“开放性原则”。他们认为,这个“开放性”,不仅指习作资源本身的开放、资源收集的开放,也指习作课堂的开放、教学形式的开放。可以说,这个特点是课题的一大亮点。“开放性原则”是该课题研究中必须坚持和强化的基本原则,是重中之重。他们的研究成果也正体现了这一特点。
总之,“课题的研究原则和方法”这块,绝不能是随心所欲地写一点,作为花瓶般的摆设,它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们要充分重视和认真对待,不但要使它与自己的课题研究相吻合,而且应将其作为实验的中心点和指导方向,并要与研究成果挂起钩,要能经得起课题结题时专家们的审核。
四、 课题的研究过程
有老师可能会说:“呀,课题研究好几年呢,要把过程写出来,那得写多少啊!”其实,结题报告中的“研究过程”一块,并不是要把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全写出来,而是简单地回顾一下课题的运转情况,让人对你的课题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这部分一般可分两方面来写:
1. 对课题研究的几个阶段做一个简明介绍
研究课题都有一定的计划,在课题方案中就设计了几大阶段。不过,方案中是粗线条的,在实施过程中会有一定的调整。现在,你写结题报告了,就有必要回顾一下几年来所走过的历程,看一看每一阶段的研究中心和重点是什么,具体是怎么做的。要注意的是,在结题报告中,不能事无巨细,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比如,太仓市朱棣文小学的《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他们回顾了课题研究的几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体验性学习”的指导和研究;第二阶段,由课堂拓展到课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体验;第三阶段,创设浓厚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有效体验。这三大阶段,相互关联,拾级而上,体现了研究的循序渐进,而且各阶段中心明确,便于操作。人们了解了他们在这几个阶段的主要做法后,对其课题就有比较具体的认识。
2. 对子课题运转情况的介绍
一般来说,一个课题都会分解成若干个子课题,有的子课题下面还会分小课题。在写结题报告时,你有必要将课题的主要子课题的研究侧重和运行情况做一介绍。例如宝应县实验小学的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国标本成语教学实践和研究》,分了四个子课题:课题一,《如何活化小学生学习成语的方式研究》;课题二,《“反刍式”成语教学模式研究》;课题三,《成语教学与学生人格养成的研究》;课题四,《“拓宽教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研究》。这四个子课题都非常明确,涵盖了总课题的基本方面,并各有侧重:课题一重点研究学习形式,旨在解决学生学习成语的方式方法;课题二重点研究教学模式,旨在突破传统,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求知,在“合作”中发展,在“探究”中创新;课题三重点研究成语教学与学生人格培养的关系,充分挖掘成语自身的人文因素,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课题四重点研究成语教学的拓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让优秀的民族文化和道德情感浇灌学生心灵。
你可能会问:“在‘课题研究成果’一块中,不是会说到子课题的研究吗?为什么这里还要专门写一写呢?”其实,不重复。这里的介绍,侧重于对总课题的不同方面进行介绍,也就是说,要说清楚为什么要分这几个子课题,这些子课题各是从什么角度来研究、达成总课题目标的。这就像一棵树的主干和枝条,容易让人看清课题研究的途径和脉络。至于后面的“课题研究成果”,有些成果是子课题研究所得,也有些是综合几个子课题成果得出的,其论述的角度显然不同。
总之,“课题的研究过程”这块,必须用精练的语言,对课题的整体情况做一介绍。要注意的是,所介绍的课题运转情况必须与后面的“课题研究成果”联系得起来,让人看到,因为你是这样研究的,所以会有后面的成果。因此对这块的撰写不能掉以轻心,它是课题结题专家审核的重要内容,即关注过程。
五、 课题的研究成果
这是课题最关键部分,也是课题研究的精华所在。如果说课题方案只是一种设想的话,课题的研究成果才是真正能说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故此,你的课题成功与否,能不能通过结题的专家审核,就看你的研究成果能不能有效地表达出来。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总结。
1. 思想理念层面
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纯理论型研究的课题比较少,更多的是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课题,但这并不是说就没有了教育理论和思想理念的研究,恰恰相反,如果你的课题没有一定的理论做支撑,不能将你的研究成果上升到理论层面,那么,课题的科研价值也不会很大。所以,你就有必要对你的课题做理论层面的思考,归结出一些新的思想理念,让人能够从中得到新的认识,提高能力。我们来举几个例子:金湖县实验小学的课题《基于艺术教育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着力研究了艺术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怎样与音乐、美术等学科有机地结合,可以说,进入了课程研究的层面,其思考与做法是对综合课程改革的一次有益探索。又如,连云港师专一附小王金涛老师的课题《“本位语文”阅读教学“范式”研究》,对著名特级教师陈建先老师的“本位语文观”做了深度研究,并与“范式”理论有机结合,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思想。再如,太仓市朱棣文小学的《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中,阐述“校园文化对学生体验性学习的促进”研究,不仅是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更是对学校特色文化创建的有效研究,把课题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总之,你的课题必须通过研究,提出一些具有个性特色的思想理念,并能为大家所接受,这样,课题才算真正成功。
2. 实践操作层面
上面的思想理念是一种认识形态,只有辅之以具体操作,才能算完备。老师们都有体会,对于一个新思想、新口号,大家不是仅听你的解释,更想知道你是怎么做的,也就是要用具体的实例让人信服、给人启示。所以,在结题时,你必须将你课题的做法表述出来。可从下面角度入手:
(1) 方法与途径。你要将课题按不同的层面、由大到小,对操作方法进行表述,不但要把方法说具体、清楚,还要介绍一下可操作的途径,能让人明白你的方法所适合的环境和可拓展的角度。比如太仓市朱棣文小学《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有一个“角色体验”的研究,他们在说明基本做法和注意点后,介绍了“角色体验”的有效途径:可通过体验人物心理状态来体验角色,可通过表演来促进学生体验,可联系生活来激活学生的体验,可通过活动交往来搭建体验桥梁,可抓学生体验后的感受来反观文中的角色……这样就有效地展开了“角色体验”的丰富层面,共同诠释了这一专题研究。
(2) 模式总结。很多课题在具体的操作上,都归结了一些操作模式,虽然它也属于“方法与途径”,但特性更强,所以这里把它单列说一说。一般来说,一个操作模式由一系列具体的方法组成,是一个综合性整体。所以,首先要说明该模式所适用的环境,因为没有一个模式能够包打天下,只有在特定教学环境中才能发挥出最大效益。其次,要把模式的步骤用“小标题”的形式表达出来,做到清楚、易记。然后,在“小标题”下面做具体的操作说明。最后,可结合具体的课例来形象地介绍模式的运用。比如连云港师专一附小王金涛老师在《“本位语文”阅读教学“范式”研究》课题中,探究了“以小博大”的教学模式,分以下几步:第一、策问题以动全局——提纲挈领;第二、策对话以动体验——情动辞发;第三、策外延以动内涵——博观约取;第四,策感悟以动表达——厚积薄发;第五、策教艺以动学智——不教而教。这“五策五动”,既是操作角度和方法,也反映出思维目标。接着,王老师结合《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课文的教学,说明了该模式在具体运用时的注意事项,给人以非常实在的指导。
(3) 数据图表统计和分析。有些课题在研究过程中,进行了调查研究或专项实验,积累了许多具体数据。你应该充分珍视这些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因为它们是你研究状况的真实反应,最能说明问题。要注意的是,不是简单地出示一下图表和数据,你还必须进行专门的分析,让这些数据说出更多的话,为课题提供更多依据,更清楚地表现科研成果。比如,太仓市沪太外国语小学的课题《小学习作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在结题报告中就配制了课题在运转初期、中期、后期的几次重要的调查和实验统计图表,并做了较为深刻的分析,增强了实验的科学性,也有效地反映了该课题的发展。
老师们要注意的是,结题报告中的操作层面归纳,并不是越详细越好,对于方法说明中涉及到的案例也必须是最典型、最能说明问题的,并注意表述语言的简练、流畅和规范。有老师可能会问:“我们课题的研究成果很多,涉及了许多不同情况的案例,那怎么办呢?”可这样操作:在结题报告中,抓最重要、最典型的,同时用“附件”形式对专项成果做具体说明和展示。像太仓市沪太外国语小学的课题《小学习作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就用光盘的形式制作了一个“附件”——《小学习作教学配套资源集》。如果你把这块内容全部都放到结题报告中来反映,可想而知,这份报告要有多长。再如,太仓市朱棣文小学的课题《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也用“附件”——《体验性学习案例集》对结题报告中提到的操作模式结合不同的课例进行了具体注解,提供了多样的操作方法。这样,点面结合,在结题报告中让人既明白了你有哪些主要成果,又在“附件”中对成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方便了老师们的学习和借鉴。
3. 对教师、学校的影响
一个课题实验常常能够带动一批老师的成长,带动学校的整体发展。所以,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应该属于课题研究的一个成果。要注意的是,教师成长是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促进,你应该侧重从科研能力和课题研究的内容角度进行总结,可以从某几位老师的成长来说,还可以从学校师资的整体提高来谈;可以介绍老师们的公开课、论文、荣誉等成绩,还可以论述学校是如何通过课题研究带动一方教育的。
六、 课题研究中的困惑
有老师会说:“课题结题报告应该是科研成果的展示,为什么还要去说课题研究中的困惑呢?”其实并不矛盾。我们知道,事情不一定都会全部如人所愿,如果课题没有达到原先的设想,实验失败了,你怎么办?有人为了某些利益,篡改实验情况,做不真实的结题报告。我说,这就违背了教育科学实验的初衷。既然是课题实验,希望成功,也允许失败。有些情况下,失败的价值可能更大一些。上世纪三十年代,苏州市实验小学试验了“道尔顿制”,一轮实验下来,结果是失败的。研究者进行了总结,对实验步骤和方法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但第二轮实验下来,仍是失败。这次,实验者进行了充分分析和深刻反思,得出结论是,中国与西方在语言、文化、思维和社会背景等方面有着巨大差异,在西方盛行并取得成功的“道尔顿制”并不适合中国。试想,在这所被世界著名教育家杜威盛赞为“堪与欧美一流名校并驾齐驱”的学校都实验不成功,那么,在中国普通学校,特别是乡村小学就更不适宜“道尔顿制”了。苏州市实验小学的这次实验,避免了许多学校走弯路,也告诫大家,不能盲目地“引进”,即使是优秀的科研成果也必须进行再实验,以确定是否适合我们的国情、校情,是否需要进行一定的改进。由于实验者追求真实,这项失败的实验,其价值远远超过“虚假的成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是成功的!所以,如果你的课题实验出现了达不到预期目标的情况,你首先要反思一下,你的课题设计有没有问题,在操作过程中有没有问题,对失误有没有及时做出调整。如果没有问题,或调整后仍达不到目标的,你要敢于承认实验的失败,并做深入剖析,或许会发现更有价值的东西。
对于一些成功的课题,我们仍旧要进行一些深思,把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归结出来,看看是如何解决的。如果到结题时,有些问题和疑惑仍没有解决,我们更应该把它们写下来。其实,这也是你的一项“成果”。我们都知道,有问题才会有研究,才会有创新,才会有成功。你没能解决的问题、实验中产生的疑惑,正是你思考的结果,虽然你目前还没有好办法解决,但也给了我们思考的空间,促进我们去深入探究。它们很有可能就是我们下一个课题的起点,也很有可能就是课程改革的一个焦点,所以,把它们写出来,并不代表你的缺失,相反更能反映出你的勇气和不断探索的决心,对读你课题的人来说,也会有所启示。
七、 课题的附件
一份结题报告,不可能把课题实验中每个方面都详细地写出来,所以,我们就有必要通过附件的形式进行补充。一般来说,附件主要包括这几方面:
1. 课题成果细列。在结题报告中,只能对课题成果的主要方面进行介绍,对于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可放在附件中做详细说明,如“个案集”“论文集”“学生作品集”;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如文字图表、照片图画、录像、光盘等。
2. 师生成绩细列。用表格的形式,将教师(包括学生)在课题实验过程中的教学公开课、科研论文、发表作品、获奖情况、荣誉称号等汇总出来。
3. 文献参考情况。任何一个课题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吸收了他人的成果,并做进一步探索。你的科研成果中也包含着他人的研究心血,所以,在结题的时候,有必要对课题研究过程中文献参考情况进行回顾,把参考文献的名录列举出来。这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知识产权法》的遵守,能避免专利权纠纷。
课题的附件是你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充分重视,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我们知道,每个课题都有其独特的地方,上面介绍的几大部分只是撰写结题报告时的基本方面,你可以根据自己课题的研究情况做一定的调整。总的一个原则: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把自己的课题成果充分而精彩地展现出来,以获得专家和广大老师们的认同。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篇4
(一)研究背景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不仅对原“教学大纲”中关于语文课外读物的具体篇目作了很大的改动,而且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作出了较大的增加。就是说,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是明确“入宪”了,抓好课外阅读是国家教育教学的要求。“热爱读书,每天阅读,养成习惯,坚持终身”是我们在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时提出的核心目标。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这些书与文学经典著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少了许多描述人性的闪光。
(2) 阅读消费较少:经调查,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
(3) 阅读习惯和阅读量大相径庭:家长受过比较高等教育的家庭,他们的孩子通常会比所受教育比较低的家庭的孩子有更好的阅读习惯、更长久的阅读时间、更大的阅读量;家长的兴趣指向及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们的习惯养成。
(4)课外阅读的时间的比重减少: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的包围之下,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同时,在这些活动方式的冲击下,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无聊的电视节目占据着,学生变得不愿独立思考,特别依赖其他人。
(5)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的退化不仅会使人的思维迟钝,智力功能萎缩,导致学生品德弱化,人文精神失落,更会危及民族基础素质,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
《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学校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义务教育阶段孩子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由此可见让小学生从小课外阅读的习惯,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提出了“课外阅读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训练,通过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为开展本项研究提出一定的理论依据,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研究意义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为孩子储存自己的童年精神营养,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
1、把握时机,刻不容缓:抓住儿童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从一年级开始尽可能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2、博览群书,广泛涉取:博览对儿童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博览使儿童获得广阔的知识背景,就有助于新信息的融合和重组,有效提高他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难易不序,持之以恒:课外阅读没有循序渐进之说。儿童正是语言学习的最好时机,接受能力极强,效率高。孩子也能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只要能做到持之以恒,书自会“越读越薄”,这是读书的最高理想。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预期目标
1.探索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法及策略。
2.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课的活动模式。
3.初步形成切合本校学生实际和教师特点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4.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我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二)研究内容
1.掌握方法,促进读书技能的提高。
2.优化语感,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3.接受熏陶,促进人文素养与情感意志、审美情趣及价值观的提高。
4.重视积累,读思结合,促进写作技能的同步提高。
四、研究方法和对象
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实验研究、行为观察、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师生访谈、家长反馈等多种方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形成经验理论。
对象:课题研究对象:我校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五、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9-.7)——营造读书氛围,让课外阅读弥漫学生身边的每一寸空间
1.健全完善图书馆的图书借阅制度,添置新图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形成学校阅读特色,创建“校园书香”文化。
2.建立有效的班级间、学生间的图书交流机制,鼓励流通共享,丰富图书资源。
3.举办 “阅读伴我成长” 校园第一届读书节活动,营造读书氛围。
4.做好资料的收集、分析工作。
(二)第二阶段(2008.9-.7)——整合阅读资源,让课外阅读浸润学生生命的每一段
时间
1.将语文课时进行重新分配,每周安排一节阅读指导课,在时间上保证学生的阅读,教师要探索不同类型阅读课的指导。
2.开展各种读书活动,以活动引领阅读,以活动激发阅读,以活动促进阅读。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以阅读为主体的阅读节活动。
3.举办校园以“让读书成为习惯”为主题的第二届读书节活动,展示学生读书阶段成果。
(三)第三阶段(2009.9-.7)——完善阅读体系,让课外阅读伴随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瞬间
1.举办校园第三届以“我读书,我快乐”为主题的读书节活动,展示课题实验成果。
2.总结实验经验,汇总并推广实验成果。
六、课题研究人员
组 长:黄烨
副组长:吕海丽 陈惠华
组 员:全校语文科任教师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本课题通过近三年时间的研究,取得以下成果:
(一)探索学生课外阅读行之有效的方法。
方法1、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才会努力去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正如刘国正先生言到:“有了兴趣和习惯,你不让他读都难,几天不看书,他就会觉得空荡荡的,难受。”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爱读书的故事,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课余时间,我们的老师常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交流读书心得、体会,向学生介绍自己是怎样读书的,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方法 2、读什么书有益,怎样阅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并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如学习《狱中联欢》后,向学生推荐阅读《红岩》;学了《赤壁之战》后,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学完《丑小鸭》,推荐阅读《安徒生童话》;学了《松鼠的尾巴》后,可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啄木鸟、猴子、狗、燕子、壁虎等更多动物尾巴的用处。有了这样的阅读基础,那么读其他名著也就水到渠成了。所谓“书越读越厚”,学生的阅读不再拘囿于语文书,实现了由课内与课外链接延伸的“立体阅读”。
方法3、开展活动激发兴趣。阅读交流活动可以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它为正在进行课外阅读的同学提供了展示成果的平台,既可以让收获者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又可以吸引还没有投入阅读活动的同学。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校园读书节,读书节上,各年级的活动精彩纷呈,如低年级开展讲故事比赛,中高年级进行赛诗会、朗诵会、故事会、演讲赛、读书报告等。其次,学校还注意根据主题阅读活动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手抄小报评比、读书心得展出、读书笔记评比展览、优秀读书笔记广播等,阅读交流活动的有效开展,把全校的阅读氛围进一步推向高潮,吸引了更多同学投身阅读活动。
方法4、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爱上读书。书要静下心来读,这是读书最重要的习惯之一。如何把学生带进书本,让他沉浸在书的海洋中,陶醉在书的精髓中,创设良好阅读氛围至关重要。学校保证学生每天都有一定的阅读时间。如中午学生到校在班级阅读20—30分钟时间,每周安排学生进阅览室进行一节课阅读。
语文课题结题报告 篇5
一、课题背景。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怕写作文的现象。在一次“语文课,你喜欢学习什么内容”的问卷调查中,选择识字、听说、阅读的同学远远高于选择写作。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学生怕写作文,成了语文学习中的一大拦路虎!
究其原因,传统的作文教学存在着“高”、“难”、“死”三字现象。
“目标过高”、“操作过难”、“形式过死”的作文教学问题使得学生远作文、厌作文、甚至怕作文,更难以达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境界。因此要让学生爱作文、乐作文,只有改变作文“高、难、死”的现状,改变学生的情感和操作技能,让它变得更加平易近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如何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为开辟一条省时、快捷、易行的训练渠道,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让学生的作文达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的目的,我校语文教研组确立了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与写作”的研究课题,希望通过课题研究,实现学生在阅读写作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二、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小学作文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是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主要是通过阅读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著名特级老师丁有宽老师最早提出读写结合训练,强调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思想,克服了长期存在的读写分离的弊端。
2.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适宜引到记忆类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而后运用的阶段。从这一意义上讲,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当然,反过来讲,作文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所以说,阅读与作文,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读与写,确实存在着有机结合的客观依据。
3.朱作仁教授在其著述的《阅读心理》中,曾把阅读定义为“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并指出这种“意义”,不但指阅读材料内说的“是什么”,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表达的”阅读不仅是自外而内意义的吸收过程,更是写作的基础。
三、研究方法。
1.调查法:以问卷、访谈、听课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从而掌握实验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2.观察法:以听课、检查、交往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3.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提高相应的理性认识,形成相关的课堂教学范例、教学模式和研究经验。
4.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形成对本课题的有关概念的认识与思考,寻求理论层面的支持,构建理论框架。
5.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边实践、边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及时总结反思,对实验过程进行修正完善。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通过“主题式阅读与写作”实践研究,通过课内外阅读与写作活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与创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主题式阅读与写作”实践研究,让阅读真正为习作而服务,使学生在日常阅读中进行大量的语文积累,潜移默化地掌握写作的技巧,同时与阅读相结合的写作练习使学生的习作成为有本之源,减轻学生写作的负担,探索出一条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3.通过“主题式阅读与写作”实践研究,把教材中每单元一次的习作转化为与日常阅读、日常生活相结合的小练笔,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
4.通过“主题式阅读与写作”实践研究,使读写结合训练方式缘于“读”,但又不拘泥于“读”,打破传统阅读教学只“读”不“写”的定式,以文本为凭借,以积累、理解、运用为前提,以对话、揣摩、品味、体验、感悟、探究为手段,用师生自己的心智和独特视角去积极发掘文本中的“写”的因素,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写”的拓展、迁移与辐射,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升华情感,历练思维,学会阅读,乐于表达,从而达到读写结合、读中悟写、读中导写、以读促写的教学效果。
(二)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以读促写的方法:
(1)模仿 儿童的模仿能力很强,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应利用这一特点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指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怎么写”的知识通过模仿运用到作文实践中,让学生在模仿中形成写作技能,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和条理性,真正做到“以读促写”。模仿可以有以下几种:
①.对照模仿式。它是直接从模仿对象处学习其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特点,依样在自己的作文中使用的一种方式,可以是结构的模仿,也可以是情节的模仿,可以是人物塑造的模仿也可以是语言技巧的模仿。
②.借题发挥式。它是相对于对照模仿来说的,不是一对一的简单模仿,而是在对更多对象认识感悟的基础上把其中印象深刻之处巧妙的应用在自己的作文中,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赋予他全新的意义。
③.创新发展式。它是指在原作的思路,进行创新改造,融入自己的情感,增加自己的新的生活体验和素材,这是对原作的创新与再创造。
(2)改写 ①.变换叙述人称,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来表述同一内容。如把第一人称改第三人称叙述等等。
②.变换叙述方式,让学生换一种方式来叙述同一内容。语文教材每册都编排有古诗。这些古诗的内容浅显易懂。写景的将景物描绘得细腻生动,叙事的表达的情感真挚感人。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可以要学生将这些古诗改成写景或叙事的现代文。
③.变换篇幅,如把具体的内容缩写,把概括的内容扩写。
(3)想象写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的中间或结尾都留有空白点,给读者留下极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可发挥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将课文的空白点想象写补充完整。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能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独创性。想象的方式可以有以下一些:
①.看图想象。让学生看着课文插图展开想象,用语言描绘,通过想象写,学生在情景中体验了角色心理,学习运用内心描写的方法,而且在把画变成话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②.换位想象。将自己与作者换位或与文中的角色进行换位想象后写作。
③.拓展想象。课文有些地方写得含蓄,或简练,或意犹未尽,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拓展的空间。学这样的文章,可以让学生把简练的地方补写完整,把含蓄的地方进行填充和扩展,把文中未尽之意,按原文思路加以想象与延伸,作到妙笔开生面,续出新格局;或者对一些有意义的童话或寓言故事进行拓展想象,写出更丰富多彩的结尾。
(4)组合写:
所谓组合写即“移花接木”。是指将课文中的有些句子摘录下来,然后加上自己的语言进行重新组合,从而拓展文章的内容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这样重新组合,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运用能力。
(5)读后感:
有些文章的内容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如读文有感,就从读后的感慨入手写一写读后感。教学完一篇课文,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试着让学生写写读后感,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认识,作文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
2.以读促写的形式
①.内容提挈型。可围绕课文中心设计练笔,引导梳理,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整体的印象。
②.内涵挖掘型。可抓住内含丰富,语义深刻的词句引导想象挖掘,借助形象显化语文。
③.创造想象型。课文阅读后可激疑引思,促其创造想象,进而练笔。
④.条件变更型。可变更课文第一条件,引导想象条件变化对事情变化的影响,进而练笔。
⑤.条件逆反型。可逆反课文中某一条件,引导推理事情的发展,让学生在正反比较中强化理解。
⑥.体裁转换型。可借助课文题材、转变叙述方法。
⑦.情境借用型。可借用课文所写事情的背景,变更内容,想象事情,进而作文。
⑧.专题评价型。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进行专题评价。
五、课题研计划究实施步骤。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主要研究阶段 完成时间 课题组成员分工 阶段成果形式、数量 第一 2011.6 组长全面负 观摩课2节 文献资料1本 研究情况
阶段 责 其他成员具体负责 记载表 2 册 其它过程性研究材料若干 第二阶段 2012.2 组长全面负责 其他成员具体负责 观摩课2节 文献资料1本 研究情况记载表 2 册 其它过程性研究材料若干 第三阶段 2013.12 组长全面负责 其他成员具体负责 研究报告1篇 观摩课2节 文献资料1 本 论文集 1 本 研究情况记载表 2册 其它过程性研究材料若干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 预期达到的目标 承担者 研究报告 1 篇 论文集 1 本 观摩课 3节 文献资料 1 本 教案集 1 本 调查问卷集 1 本 研究情况记载表 6 册 其它过程性研究材料 富有自己的教学主张 在省级刊物或评比中获奖 市级观摩,体现课题特色 反映研究的理论与操作支持 体现课题课堂教学的特色 了解学生需求与现状、反映学生感受 基本反映课题的研究进程 XXX 课题组全体成员 课题组全体成员 课题组全体成员 课题组全体成员 课题组全体成员 课题组全体成员 本课题完成的时间:2013.12
六、课题研究过程及阶段进展情况。
1.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选定了研究成员,并进行市级立项工作。
2.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学习和交流。每两周周二下午为学习日,组织课题组成员集中学习“主体式阅读与写作”教学理论,探讨“主体式阅读与写作”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借鉴已有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制定了可行的研究计划,确立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3.以课堂为主阵地,每月组织一次课堂教学研究活动,通过听课、评课,组织同课异构,跟进式行为式等教研方式,充分认识并挖掘“主体式阅读与写作”的优势,总结“主体式阅读与写作”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4.规范管理,完善课题的研究思路。要求课题组成员将研究与日常教学相结合,渗透到课堂教学实际中,结合学生实际拟订研究计划并付之课堂,定期总结,撰写学习体会与阶段性成果。
5.建立了课题研究的网页,搜集了一部分参与资料。
七、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一)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1.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乐于习作 学生怕作文,对作文不感兴趣,跟我们教师对作文的重视程度和引导方法有关。按教材安排中高年级学生一学期只需完成八篇大作文,再加上八次小练笔,一学期充其量才中有 16 次习作的机会,语文的大部分时间是花在阅读教学上的。这样从客观上无意识地造成了语文教学重
“读”轻“写”的局面,学生的作文兴趣自然得不到激发和培养。“主题式阅读与写作”的研究课题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地一起,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为了将“写”的训练目标落实好,教师必须熟读课文,以独特的视角挖掘课文中有利于“写”的因素,并以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组织阅读,在学生读通、读透,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的迁移。由于是有所借鉴、有所感悟和体会,此时的学生对“作文”也能“夸夸其谈”,也能“下笔有神”,也能感受作文所带来的自信与快乐。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也就养成了。
2.拓宽了学生的作文思路,让学生善于组材 以往写起作文,学生常常总会搜肠刮肚,总是“无话可写”。究其原因,除了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生活体验不深,可写的素材少之外,主要是因为学生的作文思路没有打开,不懂得审题,不懂得立意,不懂得根据作文的要求去搜集题材。“主题式阅读与写作”的研究课题注重以课文为凭借,以某一读写结合点为契机,先对学生进行“由此及彼”的模仿训练,再进行“举一反三”的拓展训练,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被激活后,作文的思路自然而然就宽了。只要给一个作文题目,学生的头脑就能快速运转,诸如“写什么”,“表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通过什么事来表现”,“我亲历的哪件事最典型,最有说服力”,“事件的哪个环节应该重点写”等问题一一闪现。通过仔细推敲,整个作文的框架就清楚,脉络就清晰。
3.夯实了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精于表达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与写作”的研究课题更重要的在于立足教材,倚重阅读,充分发挥每篇课文的作用,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语段让学生品读、理解、揣摩、赏析,体验和感悟祖国文字之精妙,景物之丰美,人情之伟大。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续写、扩写等训练,夯实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的表达更加流畅、形象、生动,从而解决了学生“有话不懂得写”的缺憾。
近三年来,在课题的引领下,我校的作文教学成绩斐然,学生作文水平大幅度提高。
学生作文发表、获奖、(1)黄书毅《当小老板真好》发表于《语文学习报》(2012.10)
(2)柯越《我的幽默老师》发表于《小学生学习报》(2012.5)
(3)吴蕴怡《外婆门前的清水河》发表于《少年文艺》(2013.4)
(4)朱心怡《嘎子精神永放光芒》发表于《作文与考试》(2013.10)
(5)涨 潮《螃蟹真逗》发表于《语文报》(2013.11)
(6)费月《难忘的宏村之旅》发表于《故事作文》(2013.11)
(7)徐沁筱作文发表于《XX 时报》(2012.6)
(8)唐豫祺 XX 市作文竞赛一等奖(2013.11)
(9)另有十几人次在 XX 和 XX 市作文竞赛中获奖(二)教师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1.有苦有乐,丰富了教师的精神生活的内涵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与写作”的研究课题,让全体课题组老师亲历了一个有汗有泪,有苦有甜,有欢有悲的过程。在一个个埋头书籍,陷身网络查找资料的日子里;在一组组解读教材,设计读写结合点的备课单元中;在一节节不留瑕疵,追求完美的公开教学课上;在一本本构思巧妙,字字珠玑的学生作文本上,老师们更多的是感受到学习带给自己的充实,研究带给自己的进步,工作带给自己的快乐。课题研究既磨练了老师们的意志,也丰富了老师们的精神生活。
2.又读又写,提高了教师的运用教材的能力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与写作”的研究课题重在挖掘语文教材隐性的功能,在阅读教学中读写并驾齐驱,打破以往读写脱离的陋习,撑起读中悟写、读中导写、以读促写和以写促读的一片蓝天。要在阅读教学中寓写于读,就要做到将教材“一课两用”,就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实验研究,课题组教师基本上初步掌握了独立分析教材、处理教材、寻找教材中读写迁移点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的能力。
3.边教边研,增强了教师的校本教研的意识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与写作”的研究课题是一个实践性研究课题,主要采用的是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为改进实际工作服务的研究方式。它的最大优点是在自然状态下的研究,边研究边工作,边工作边研究,工作就研究,研究就是工作。通过研究,老师们不仅寻到了一些读写迁移训练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佳方式,努力实践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读写迁移的“有效”性,也提出了“优差生发
展不均衡”,“理论积淀不够深厚”,“没有走出前人研究的窠臼”的问题,这说明了老师们的校本教研意识正在增强,科研能力也正在提高。
4.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关于“主题式阅读”、“主题式写作”的实践已形成鲜明的观点,但关于“主题式阅读与写作一体化”实践研究,目前尚无成熟的教学实践与操作模式,而阅读与写作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因此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创新意义。
(2)我们的学生每天至少上一节阅读课,可一旦让他们写作,他们就像遇到了大难题一般,可见阅读教学并未有效指导写作,因此”主题式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研究在提高老师的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不仅中国,世界各国都把阅读和写作纳为本**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阅读和写作是个人工作和学习的必须,阅读与写作给人以美的熏陶,关系着个人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是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题式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研究是关注学生生命的具体体现。
4.教师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
论文发表或获奖(1)XXX 论文《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优质提问》于 2012 年 5月发表于《XX 教师教育》(2)XXX 论文《在语言的丛林中来回徜徉》于 2012 年 1 月发表于《小学生拼音报》
(3)XXX 论文《形象展示体会美景——<江南>教学实录及评析》于2011 年 6 月发表于《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案》。
(4)XXX 论文《阅读教学:在读写结合处融合升华》于 2013 年 11月发表于《语文学刊》。
(5)XXX 论文《让作文评改突出重围》于 2013 年 9 月发表于《小学作文创新教学》(6)XXX 论文《探寻走向文字背后的最佳途径》于 2013 年 9 月发表于《青年教师》 XXX 论文《会诊小学语文“课堂失语症”》于 2012 年 4 月发表于《教学与管理》(7)XXX 论文《与“麦田”融通:乡村习作教学的新境界》于 2012年 3 月发表于《新作文小学创新作文教学》(8)XXX 论文《为儿童的语言发展“服务”》于 2011 年 12 月发表于《小学语文教学通讯》(9)XXX 论文《语言,在表达中丰富起来》于 2011 年 7 月发表于《师道》(10)XXX 论文《紧扣文本语言,确立“教学价值”》于 2011 年 5月发表于《语文世界》(11)XXX 论文《为学生言语品质的提升“服务”》于 2013 年 11月发表于《小学语文教学通讯》(12)XXX 论文《利用信息技术让古诗词教学变得再简单些》于 2013年 9 月发表于《小学语文教学通讯》
(13)XXX 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于 2012 年12 月发表于《课程教育研究》(14)XXX 论文《个性化作文指导的创意思考》于 2013 年 3 月发表于《语文学刊》(15)XXX 论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于 2013 年 2 月发表于《快乐阅读》。
公开课(1)2011 年 1 月 12 日 XXX 执教执教市级公开课《少年王冕》;(2)2011 年 3 月 18 日 XXX 执教市级公开课《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3)2011 年 3 月 25 日 XXX 执教区级公开课《最大的麦穗》;(4)2011 年 10 月 21 日 XXX 执教区级公开课《艾滋病小斗士》;(5)2011 年 11 月 15 日 XXX 执教区级公开课《朱德的扁担》;(6)2011 年 1 月,XXX 执教市学科带头人培训观摩课《少年王冕》。
(7)2011 年 12 月,XXX 教市骨干教师培训课《第一次抱母亲》。
(8)2013 年 9 月,XXX 执教市级公开课《黄鹤楼送别》(9)2013 年 11 月,XXX 执教市级公开课《江雪》(10)2011 年 12 月,XXX 执教市级公开课课《青松》(11)2012 年 6 月,XXX 执教市级级公开课《问银河》(12)2013 年 12 月 20 日 XXX 执教市级公开课《观书有感》; 各类获奖:
(1)XXX 于 2011 年 2 月被评为 XX 市骨干教师;(2)XXX 于 2013 年 2 月被评为 XX 市骨干教师;
(3)XXX 于 2013 年 2 月被评为 XX 市学科带头人;(4)XXX 于 2011 年 6 月获得市级基本功竞赛一等奖;(5)XXX 于 2011 年 6 月获得市级基本功竞赛二等奖;(6)XXX 于 2012 年 12 月获得市级基本功竞赛一等奖;(7)XXX 于 2011 年 12 月获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课堂教学评比 XX 市一等奖;(8)XXX 于 2012 年 12 月获得 XX 市信息技术应用大赛二等奖;(9)XXX2013 年 5 月获 XX 市评优课一等奖。
(10)XXX2013 年 5 月获江苏省“杏坛杯”教学展评一等奖。
八、课题研究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课题研究虽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反思和改进:
(一)本课题虽致力于“读”到“写”的拓展,致力于“创新”,但从第一阶段研究的方向与所取得的成果来看,未走出前人研究的窠臼,仍在寻找读写联结点上下功夫,在迁移训练的方法上打转,在原文的写作方法上机械的模仿。下一阶段将重心移到学生思维的拓展训练上,除低年级以好词佳句的积累和创造性模仿外,中高年级重拟题、立题、选材、谋篇上的训练,并要求通过一篇或数篇课本的学习、迁移训练,能得出一般的规律来。也就是尝试着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方面开展子课题研究,从“读”中找出“写”的带普遍性的规律。
(二)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与学习能力客观差异,无论在哪一个班级总存在着相应的且数量不在少数的“学困生”。“读写结合、以读促
写”是一个练习范围相对扩大的训练。而“学困生”在以往较为单一的阅读或作文教学中都存在学习困难,在这相对综合的读写结合训练中其学习困难可想而知。相反,学优生通过读的铺垫,写的延伸和写的反哺作用,其读写能力都有更大的进步。班级内的优差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大。如何抓好“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是下一阶段的重点研究工作,尝试运用“分层教学”的策略,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给予更多的关照和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语文课题结题报告 篇6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
2、《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对课程改革目标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因此,让作业特别是识字作业,怎样使其成为学生展示个性;成为孩子们学习、创造、游戏的乐园;成为快乐成长的平台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但综观目前作业现状,传统作业的种种缺陷仍然有目共睹。为此,本课题组通过对学生课内外的作业进行调查、反思、分析、归类和思考,发现了以下几种常见的弊端:
1.形式上:
1单一性,为应付考试而训练;
2要求单独完成,强调独立思考,缺少合作性; 3作业由教师或教材提供,缺乏自主性。2.内容上:
1机械重复地抄写生字、词语等; 2课后练习,配套习题一律写在作业本上。3.方式上:
1面对不同学生实行无差异的作业设计。
2排斥学科以外的作业,人为地造成学科间的隔阂。4.答案上:作业答案绝对化,扼杀学生的创造性。5.评价上:作业评价片面性、单调化。
6.目标上: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虽然传统的作业设计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它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却极为不利,如果不加以改变,必将使作业陷入机械重复的误区。学生终日陷于“题海”之中,苦不堪言,身心的发展也必将因此受到抑制。所以本课题在对目前作业的设计进行调查之后,吸取国内外优化作业设计的理论精华,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形成合理的作业机制,从而构建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通过该课题的研究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减轻学习上过重、不适当的心理负担和恐惧心理;创设一定的条件关注学生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通过改变作业的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在丰富多彩的作业内容和形式中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实现完美人格。并在实践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学生个性化的作业方式。
(三)研究基础
1.本组成员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处处留心教学中的点滴经验,在切实了解小学语文作业现状,掌握一定的小学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具备了一定的实践与理论水平,善于反思,潜心研究,形成了一定的教研能力。
2.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时间充足,教师精力均有保证。
3.本组成员所在的学校教学设施完备,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具备开展课题研究的软硬件。
4.新课程的颁布与实施为优化作业设计创造了重要的契机。学校、家庭、社会已为优化作业设计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也将为此创造更佳的条件。
二、课题研究过程
(一)课题研究步骤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我们的研究课题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贯穿于学生生活的各个环节,为了保证课题实施的有条不紊,我们将实验过程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准备阶段:(2015年3月 ——2015年4月)
1、学习小课题研究理论设计研究方案,撰写研究方案。
2、参加相关各级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研究的学习培训活动。实施阶段:(2015年4月 ——2016年2月)
1、尝试进行各种形式的个性化作业设计
2、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验证观点,上交流课
3、留意过程的经验积累,与课题小组成员交流作业设计的实践信息,并写出中期小结。
4、收集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设计精品个案
5、撰写教学案例、经验文章,整理好作业设计
6、课题组撰写相关论文 总结成果阶段:(2016年3月)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结题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对相关理论进行课堂实践,通过反思、验证、探索出更有效的成果,加以推广。在实验中还要用到的辅助研究方法有:
1、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学生作业的数量、时间、评价、作业习惯及作业效果。通过调查了解到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文献研究法: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并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来研究分析,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
3、实验法:课题组成员即按照课题研究目标,有计划地进行分析研究、不断实践总结。
4、个案研究法:通过个案追踪调查分析,了解作业的方式、效果与习惯,便于针对性地研究。
5、数理分析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收集本校学生作业的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找到解决我校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成果
(一)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
1.兴趣是影响学生作业质量的前提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研究中发现只有学生对所布置的作业感兴趣,才能更快更好地完成。为了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教师在作业设计上要灵活多样,多增加语文实践性作业。2.作业的设计是影响学生作业质量的关键(1)作业内容突出趣味性
课题组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达作业内容的趣味性。
①引导学生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知识,在实验初期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指导,即设计绘画代作业。
②在课堂教学中,给枯燥的作业设计一定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角色去模仿、体验情境。引导学生续编故事,演课本剧等形式的作业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③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寻求家长的配合,检察督促。将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中,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在课外玩。
(2)作业要求突出层次性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我们设计和布置作业也应该针对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获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①作业量的分层。一个班级中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不同层次的发展,教师布置作业的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节。在实验中,我们对于那些学习态度认真、能力强的学生,基础性的作业可以减少,对于那些学习懒散、态度不认真、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就适当增加作业量,并加大对这些学生的检查力度。
②作业难度的分层。作业的难度应略高于学生知识水平,具有思考的价值,学生才会对其产生兴趣。因此,我们针对学生语文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基础、发展、创造三个目标,给他们创造自我发展和提高的平台。
(3)挖掘教材资源,设计实践性作业。
①布置与学生所学有关联的作业,让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将教材与各种补充阅读配合起来,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收集与课文相关的信息。即学中求广型作业设计。
②在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之后,指导学生灵活而创造性地运用新知识触类旁通地解决相关作业。即学后迁移式作业设计。
③在解决学生的疑问时还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提出新的问题。让他们在孜孜不倦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磨砺学习意志。即学后设疑式作业设计。(4)作业设计加强综合性
①加强作业设计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体现学科之间的整合,如教《老师,您好》布置学生给老师唱一首《每当我轻轻走过你窗前》等作业。
②在作业完成过程中,提倡合作精神,引导学生通过各方面的力量更出色地完成作业。
(二)促进了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个性化的作业设计,一方面作为一种情感的激励工具,它的交互性和多感官的综合刺激,诱发学生奋发进取,追求成功的心理倾向,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具有超文本、重基础的特性,创设启迪思维的各种情境,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选择作业内容,满足个人需要,也可以依据能力和水平自定学习速度,满足个人的发展。事实证明,虽然实验的时间不长,但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学生的差距在语文阅读能力、阅读理解上及写作方面已经有所反映。
(三)培养和锻炼了教师的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在实验中通过理论学习,作业形式的探讨,优秀作业展、交流设计方案、集中座谈和分别访谈等多个层面和多种形式的学习,并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反思和实践,转变了教师的思想观念,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基本掌握了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方法与课堂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通过研究力求让作业设计突出个性化,适合不同学生的口味,使学生们愿意做、乐于做,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四、结论与反思
(一)此课题的研究表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作业设计能使学生有主动完成作业的愿望,作业完成效率高,他们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完成自己喜欢的作业特别是对于成绩落后生。
2.作业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在学习中主动地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每个人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进步,他们的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得到了发展,学会创造性的学习。
3.对于改进教师的教育方法、学习理论、提高教学效率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4.优化作业设计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产生一定的教学效果。个性化的作业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量身定做的,因此,适合每个学生。
(二)我们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
1.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教师不能对所有学生都个别对待,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每一天都能拿到适合自己的作业。
2.学无止境,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方面的理论,我们还需进一步加强。
语文课题结题报告 篇7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由此可见,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他们通过设计相应的情景传授新知识,指导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内容、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任务型教学的实效性。
作为一名有着32年中学英语教龄的教师和主管英语教学的学校领导,我针对我校英语科教师校本培训课程的开展和我校进一步深化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际需要,对如何提高英语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能力进行了相关研究。
二、研究目的
(一)总目标
提高中学英语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课前教学设计能力、课中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策略以及课后的发展性评价能力。
(二)具体目标
1. 教师要具备超前的教学理念。
我们要改变传统外语教学中只看重知识点的讲授和记忆,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的理念,培养“强调基础性,以提高全民素质,培养不同层次的外语人才”的理念,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能用英语交际。
2. 提高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能力。
教师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应以学生的生活兴趣为出发点,要有助于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任务的含义,并根据课文内容、教学目标、任务型教学的特点和原则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组织和设计任务。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应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意义性、可操作性,各任务之间要相互联系,形成阶梯性以及挑战难点的任务链,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3. 提高教师实施发展性评价的能力。
教师要懂得客观地、准确地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多种手段的综合性评价。评价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评价应突出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研究的方法
(一)观察法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分长期观察、短期观察等。通过教师的日常工作,包括工作的态度、撰写专业论文的次数和质量,常规教学中的备课质量、教学质量等来了解教师对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熟练程度。
(二)谈话法
通过与教师的交流,特别是与学校年轻教师深入交谈,了解到教师对任务型教学的真知灼见,重点了解教师对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操作实效性的理解,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能力。
(三)调查分析法
通过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学期期中和期末教学测评以及全县英语统测、学科竞赛等途径了解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程度和效果。
(四)文献资料法
收集整理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更新教育观念,贯彻纲要精神,借助理论经验,指导学校的英语教学工作。
(五)归档法
把每个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成长过程记录下来,整理成小档案,以供随时了解教师的发展情况,便于分析、统计。
(六)经验总结法
组织本校的英语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学习理论知识和经验文章,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和综合,及时提炼经验,并定期有效地开展教师经验交流会,交流教学经验,推动英语教学向前发展。
四、研究的实施
我们制定了《惠东县平山二中如何提高英语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能力》方案,并以“如何有效提高我校英语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积极性”和“如何有效提高我校英语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能力”为研究目标,在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学习理念、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在英语教研组内全面进行研究。下面是我们在研究中的一些做法。
(一)宽松和谐、活泼愉快的任务型教学环境
教师只有在对学校行政管理方式不感到排斥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激发教学创新的火花。如果有些学校领导自以为是地冒充权威,对任务型教学模式大加限制,指手画脚,不但不能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反而会适得其反,使任务型教学模式流于形式,毫无实效。因此,学校要创造良好和谐的教学环境,学校行政领导应放下架子,把自己和教师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共同探讨学习,使任务型教学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发挥,尊重教师的专业地位和权威,创造和谐的、民主的、愉悦的教学气氛。
(二)积极培养学科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推动学科教师的全面发展
公正选拔专业造诣强、学科修养高以及在教师中具有权威的学科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形成以学科带头人牵头,年轻骨干教师为主的英语教师队伍,鼓励其他英语教师争当先进,积极进修。学校鼓励教师多渠道进修深造,积极派出教师外出学习,下乡送课,鼓励年轻教师迅速成长。为此,我们做了多方面的努力。
1. 每年举办一次英语教师任务型教学能力大赛。通过教学大赛,发掘教学新秀,扩大骨干的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以及实施任务型教学的能力,不断积累丰富有关任务型教学的实践经验,大大推动了我校任务型教学的纵深发展。
2. 加强科组集体备课制度建设。集体备课制度在我校实施历史已久,成效也显著。但是结合任务型教学的实际需要,初一、初二、初三各年级根据自身不同的教学任务,分别开展不同形式的集体备课方式。初一的集体备课强调提高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兴趣和学科素养的培养,侧重课外的小专题研究,如对中西节日文化的对比、中西姓名文化的对比研究等,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初二、初三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学科基础。
3. 完善英语常规教学的公开课制度,做到每个教师的每节课都是优质课,每节课都是公开课,科组内部教师轮流上公开课,使常规课优质化,优质课常规化,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每位教师要坚持做到加强课前的教学设计,做到心中有任务型教学,将任务型教学渗透到每一节课中。
(三)建立一套完整的任务型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育评价将学生的学习作为唯一的评价对象,将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任务型教学注重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注重过程和评价对象的教学评价。评价的内容除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以外,还应包括品德与科学文化素养、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等。评价的组织形式可以有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以及主观和客观测试等,使突出性的评价、整体性的评价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构建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
五、研究的效果
(一)通过课题的研究,大大增强了我校英语科组内的科研气氛,培养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教师根据自己研究的方向,大胆实践,不断探索、总结、提高。几年来,教师们写了不少论文、教案、案例,同时参加了各级各类的业务竞赛。
(二)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优化了教学过程,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发展
任务型教学模式实施以来,我校的英语成绩在历年中考当中年年攀升。优秀率、及格率和高分人数均超过全县的平均水平。作为一所普通中学,能取得如此成绩,确实不易。
(三)通过课题的研究,大大提高了我校英语教学质量,大部分学生能够保持学习英语的持久兴趣并树立自信心,养成较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学生能够用英语完成各种交际任务,具有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多次全国性英语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2005年,由我指导的学生蔡安琪、杨文峰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荣获初三年级组二等奖,梁梦意、欧晨君在2005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荣获初三年级组三等奖。
六、研究后的反思
语文课题结题报告 篇8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们深知,今后教学上的竞争将是课堂教学之间的竞争,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提高教学效益成为核心。因此我们确定“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学校研究课题,并于2005年4月9日申请立项为县级研究课题。
西堡初级中学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校现有学生602名,教师36名,学生来自周围11个半浅山或脑山自然村。这些村经济条件落后,文化底蕴薄,教育学生成长的全部重担落在学校教育上,由此我们提出“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题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本课题研究,主要研究教师教法、学生学法的有效性;课堂上时间与空间分配的有效性;教学与课程实施的纵向、横向、内向结构之间的有效搭配;课堂管理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效益的最优化,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有效、学习有效、管理有效三个有效目的。
通过研究,形成适合于我校实际的教学模式,整体上将对学校教学工作、教学质量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通过研究,也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和专业素养,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本课题的研究,依据教育局哈永彪局长主编的《有效教学探索与实践》和《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钟肩录、崔允淳、张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的相关理论,作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探究
核心思想: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主要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
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要有“对象”意识,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
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不取决于教师教了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要求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情况做出正确决策。
三、课题实验基本情况分析
课题成立后,参与课题研究的实验教师有18名,具体情况见附表(课题组成员情况统计表),实验班级12个,学生657名,全校学生参与课题实验。学校教师分成四个教研组(语文、数理化、政史地、英语教研组)。
实验前我校课堂教学基本分析:
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确立和实施割裂;教学过程和方法对于知识与技能的落实不到位;渗透不够,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教学内容脱离;孤立地机械地确定目标,落实空洞低效,课堂教学效益低下;教学活动表现出盲从、形式化,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教学各环节各方面的教与学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知识生成低效,学校教学质量在全县40所初中中处于中下水平。
到目前为止,参与课题研究实验教师22名,学生997名,教学班19个。三年来,在上级领导的有力支持和我校实验教师的不懈努力下,顺利完成课题研究各项工作任务,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学校发展及今后的教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05年3月—2005年12月)准备实验初期阶段。完成了课题实施方案的制定,课题理论学习并实施于个人教学之中,完成了预定的各项研究任务。
第二阶段(2006年3月—2006年12月)实验阶段。依据课题预案,在课堂教学和校本教研活动中大胆实验,总结教学经验,提炼出教学模式,并完成了相关的研究任务。
第三阶段(2007年3月—2007年11月)总结验收阶段。
第一学期针对课题研究中总结出的教学模式,每位实验教师进一步精炼个人教学模式,总结自己在实施有效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方法。第二学期申请课题验收,教师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并在自己的教学中实践教学
模式并推广。
五、具体做法
(一)健全课题研究领导机构,明确职责
学校课题:“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题负责人:孙启宗
职责:负责本校实验教师的学科培训,安排本校各阶段的具体工作;确定子课题,成立课题组;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实施课题研究;收集和整理各种实验资料,及时组织阶段性总结。
教研组课题负责人:郑生周 卢虎德 谢军安 王秀兰
职责:学科培训;开展学科课题研究活动;负责本组的各种教研活动;开展教学竞赛;制定本年级组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收集各种资料。
实验教师:
李录邦 童成芳 彭秀莲
张廷宏 李菊民 赵玉梅
张有财 郭世娟 刘玉洁
李秀菊 赵洪录 赵生莲
樊昌新 钟宏魁 林淑贤
陈永娟 仲 靖 李桂芳
职责: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具体进行课题研究;定期上研究课;及时收集各种数据;拟定课题研究论文;提供优秀案例;定期拟定反思材料;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及研讨活动,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
(二)加强培训,为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各阶段针对课题研究总体安排与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安排了不同的培训内容。在培训形式上采用学校集中培训、教研组分散培训、个人自主进修三种方式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究相结合的原则。
学校第一阶段进行了三次课题研究集中培训。第一次是邀请教委教研员夏生鳌就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研究方法进行专题培训,第二次由学校组织,对“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操作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培训。第三次是各教研组组织了八次以组为单位,专题讲座形式的校本培训,让教师深刻地理解了“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树立起“问题即课题,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就研究者”的意识,为进一步开展好课题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阶段邀请教育局教研室领导贾生石、陈兴全、丁生智三位同志来我校就“有效教学”进行了现场指导和专题培训。并且学校自主组织,每学期举行一次“有效教学研讨周”活动。
第三阶段组织两次“开展学生有效学习方法指导”研讨会,总结学生学法指导有效途径,形成我校各科“培优补差”工作方法,使学生的学习逐步实现乐学、愿学、主动学的学习目的。结合现代远程教育项目设备与各学科相关资源,积极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网上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得以形成,学习效率得以提高。
作为教师个人,在《活动记录》上记下每次学习、活动内容,并反思自己实验过程中的所作所为,总结归纳有关数据信息,从而为期末撰写教科研论文积累了一批翔实、有价值的素材。在这些活动记录中,既有理论学习的记录,又有实践印证,还有各课题组成员的心得体会。它不仅将各课题组成员的思维导入深处,同时也促进了课题研究工作向更高的台阶迈进。
(三)开展了“四二一”课题研究活动
即每位实验教师在本学期给课题组上一节研究课,一节汇报课,做一次专题讲座,主持一次教研的四个一。每个教研组每学期开展两次专题研讨会,学期末对一学期的课题研究进行评估,做出评价。同时贯穿这样一种思路:每次活动中老师说课、上课、评课以及集中研讨都围绕课题展开。
在开展“四二一”课题研究活动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实践、探索,形成了一些有效的研究方法。
如赵洪录教师在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方面的做法:
A. 以读促学,培养阅读习惯。
B. 以写促读,培养学生练笔的习惯。
C. 以改促写,培养学生的写作与鉴赏能力。
D. 课内阅读与写作指导相结合。
E. 集中训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表达方式,培养想象力与思维能力。
再如郑生周老师与张永发老师进行同课异构研究活动,取长补短,二人上同年级课,撰写不同教案,采用不同方法授课,互相听课,探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方法,效果非常明显。
还有王秀兰教学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A. 结合课文的教学,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谈论阅读中的理解和感悟,小组合作发表自己对某事的见解等。
B. 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开展即兴演讲活动。
C. 课前5分钟,进行口语表达训练。方法是,由教师设定说话的情境,每天轮流一人依情境说话,其余同学评价。
又如李录邦教师在政治课教学中提出了“六多六少”。六多是指:多激情、多幽默、多自学、多讨论、多结合、多反馈;六少是指:少离题、少重复、少批评、少冷场、少教条、少死记。不仅对他个人教学有用,而且对于其他学科同样有用。
还如赵生莲老师在音乐教学中,课堂上采用“聆听——感知——体验——表现”的方法依次欣赏音乐,教给学生欣赏音乐的方法,让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教学效果极好。
开展课题实验三年来,教师课堂教学方法不断得到更新、优化,课堂教学效益得到提高。课题研究实验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最终变化。
(四)开展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题研究牵头的多种校本教研活动
如课例研究、观看空中课堂、仿课、同课异构、教研沙龙等活动。结合学“洋思”活动,我校组织开展了“学洋思、创精品课堂”的全员讲课竞赛活动,将“洋思”经验融入课题研究之中,追求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组织了骨干教师“有效教学”示范课和青年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讲课竞赛活动,加大课题研究的实验力度。
形成了以课题研究为龙头,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信息技术运用为手段的校本教研格局,即每次教研活动按如下流程进行:
课题研究为龙头——课堂教学——校本教研、互动交流——专题研讨、理论提升。
对于如上教科研方式,今后我们将不断丰富完善,逐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研究方法与模式。
值得一说的是,我校的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形式新,效果好。具体做法是:首先确定骨干教师上课,然后由骨干教师课前说课,听课,课后教师们评课,并根据自己所需向授课教师提问,再由授课教师解答教师的疑问,并做这节课个人课题研究方面的专题讲座。在这样的活动中,有骨干教师示范课、有理论讲座、有点菜式互动交流。不论对授课者还是听课者都有益处,都有收获。三年来,每学期课题组都安排这样的活动,效果良好。
(五)围绕课题研究,积极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指导与“培优补差”活动
在课题实验中,课堂上注重教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如课前如何预习、预习什么、如何提问、如何做听课笔记,课后如何复习、如何开展单元复习与章节复习等,从学习过程的小事做起,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这种做法克服了以往空洞的、宽泛的学习方法及做法。到目前为止,我们从学生身上看到,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能善于倾听、理解他人的意思,普遍有了问题意识,有了自学习惯并掌握了学习方法,并在学习中不断总结学习经验,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为了有效地、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各实验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积极开展“培优补差”活动。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采用这样几种做法:①“生教生”,优秀学生带上进学生;②“生管生”,由责任心强的学生管理作业不及时上交、不及时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③ “导师制”学生辅导,教师在班级学生中确定个别学生,手把手地教(或优秀生或学困生);④建立学生“日清记录本”,记录对每日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或背诵的,或计算的,或动手的。
(六)开展假期作业活动
具体做法:每周五教师根据一周学习情况,针对知识漏洞、掌握不透彻的知识、知识重难点,布置假期作业,下周一进行批改,并进行知识补救。这种做法,只限于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学科。通过这种活动,完成“周周清”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
六、课题研究取得的成绩
(一)课题研究带动了教师的发展
我们可以从教师能力层次和乡级骨干教师的发展看到效果。
(二)形成了教师个人课题研究实验模式
教师牢固树立了“问题即课题”的课题研究意识,针对课题,解决自己教学中的每个问题,从而形成如下课题研究模式:
(三)产生了具有推广和进一步研究价值的教学模式
产生了如历史教学问题导学法、语文教学多元导读法、古诗文教学拓展式六步教学法、英语教学导读式阅读教学法、完形填空三读领悟式教学法、网络背景学案导学法、语文课一测二读三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其中孙启宗老师的多元导读法和张艳群老师的网络背景下学案导学法,在“全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现场会”上展示并受好评。
教师卢虎德在历史教学中摸索出“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
操作流程:提出问题——自主学习——交流研讨——艺术精讲——反馈强化——达成练习。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先是复习引入新课;然后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按老师提前设置的自学提纲开始自学,可以同桌进行,也可以四人一组交流学习(约20分钟左右的时间);接着师生共同讨论自学结果(约5分钟的时间);然后老师将自学中存在的重难点进行艺术精讲(约5分钟的时间);剩余时间开始反馈强化练习(练习的题型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自行设计,有选择题、判断题、连线题、问答题等(包括答案,当然也有老师设计的重点题);最后布置作业的时候,布置的是推荐作业,也让学生自主设计的作业。
这种模式的好处: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学习和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使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强化了团结协作精神及竞争意识。②真正树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③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④有利于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展示自我、激发情趣、不断进取、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赵洪录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探索出“一测二读三练”语文导读法教学模式。
操作流程:预习检测——导读训练——迁移拓展
具体说明:
预习检测:上课前,先根据教师布置的预习内容进行字词及课文主要内容的检测。
导读训练:以问题法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研究课文内容,其主要方式为提纲式引领、学生合作交流研讨。
迁移拓展:根据课文特点,设计相应的练习。对课文内容的有关知识进行模仿迁移或拓展延伸练习,以运用巩固所学知识。
再如李录邦老师在政治教学中总结出“问题——探导式教学模式”。
操作流程:问题引入——探索解决——总结点评——反馈运用
流程图文字注解说明:
问题引入:把精心设疑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突破口,在课堂教学素质教育目标确定后,围绕教学目标,认真寻找来自社会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一提出,马上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即刻被调动起来,跃跃欲试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探索解决:让学生带着要探索的问题广开言路,实话实说。或自学、或讨论、或辩论。
总结点评: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肯定合理部分,舍弃不合理成分,帮助学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反馈运用:教师设计一些创造性的变式问题来检验和反馈。这样的反馈有的可以当堂进行,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作为课后作业,让同学独立去解决,以完善学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的学习机制,积累并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
如郭世娟老师在英语教学中探索出的“一听二读三说”教学模式。
基本流程:
一听——整体感知
带问题——听录音
二读——表层感知
步骤:泛读——精读
方法:角色读、情景读、集体读、个人读、比读、赏读
三说——深层理解
方法问题法:提出问题——英语回答——相互纠正
表述法:出示单词词组,造句子,表达思想,复述课文
(四)课题研究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如图所示
1. 实验前后初三中考成绩对比分析:
2. 实验前后初三中考成绩与兄弟学校对比分析:
从与其他两所初中三年来的中考成绩对比中,不难看出,我校教学成绩自2005后,均高于其他两所学校,而且呈现逐步上升趋势。
3. 近三年七、八年级成绩对比分析:
从图上可以看出,近三年我校 七、八年级的成绩呈逐步上升趋势。
注:以上图表数据来源于历年由教育局教研室统计的《湟中县中高考情况统计表》与《湟中县期末考试成绩统计表》。
七、存在问题及今后工作思路
(一)存在的问题
回顾三年的课题研究,我们还存在如下问题:
1. 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持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2. 课题研究方法单一,缺乏科学性。
3. 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的衔接上不是很紧密。部分实验教师在研究中往往出现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两张皮的现象。
4. 教学经验的积累缺乏经常性,教学模式的提炼模糊,理论层次不高。
(二)今后工作思路
今后,我们将以课题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新的课题项目,积极探索,大胆实验,走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的课题研究之路,最终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二○○八年四月
【语文课题结题报告】推荐阅读:
《高三语文分层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07-23
海淀区实验小学语文情境课题结题报告07-17
重点课题结题报告07-11
思政课题结题报告09-09
科学社团课题结题报告08-28
市个人课题结题报告07-13
化学课题结题报告免费07-19
教师小课题结题报告08-19
小课题结题申请报告10-23
英语课题结题工作报告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