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知识进校园

2024-11-04

环保知识进校园(通用11篇)

环保知识进校园 篇1

环保知识进校园

6月5日是第42个世界环境日,当日下午,小学围绕“同呼吸,共奋斗”这一主题,在学校开展“环境保护知识进校园”讲座,倡导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讲座围绕“环境及环境问题”、“保护环境的职责职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生活中关于保护环境的常识”、“我为环保做什么”等内容展开,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事例,深入浅出地为师生讲述了大自然的美丽、当前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如何保护环境等方面的内容,让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真正走进校园,深入同学们心中。

做好节能减排,树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理念。同学们表示,要切实履行好呵护环境的责任,自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增强节约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为改善空气质量,实现蓝天、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而奋斗。

环保知识进校园 篇2

活动中, 领导们向小学生们讲解了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 并发放了宣传图册。据介绍, 下一步, 区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和教育局将随着知识产权进校园活动的逐步展开, 在学生中开展“小发明”和“小创造”活动, 从小培养“我爱发明”的思维和习惯, 扩大知识产权在广大中小学生中的影响, 不断提高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覆盖率。

相关部门还邀请了专家为师生们做了一场精彩生动的专题讲座, 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为大家讲解了专利知识, 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和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环保知识进校园 篇3

参加世界自然基金会“地球一小时”活动的石家庄市3月22日启动首届“低碳宣传周”系列活动,力图使低碳环保理念进学校、进军营、进农村。作为生于物质充裕年代而节约意识相对淡薄的一代人,中小学生是此次低碳宣传周的重要宣传对象。

学校通过课堂主渠道,把节能、节水、节电、节粮等知识纳入课堂教学内容,使中小学生对什么是低碳生活、为何要选择低碳生活、怎样做到低碳生活等有更深入理解,从而培育其“低碳生活是每一个人应有的生活态度”的意识。低碳周期间,学校还通过开展书法、绘画、手抄报、征文展评和文艺演出等活动,使同学们对低碳生活的认识、收获和感受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出来。 此外,各学校还组织了“倡导低碳生活,呵护生态家园”的主题班队会,制定符合本校特色的《学校低碳公约》或《师生节能环保行为规范》,并在校园网宣传发布和实施,引导中小学生树立节能低碳环保意识,关注学习生活中的节能形式,学习和寻找节能低碳小窍门,培育珍惜能源、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湖南长沙:要求中小学校门外加装探头

长沙市教育局4月6日下发紧急通知,要求中小学、幼儿园加强安全管理,各学校要确保监控探头运行正常,同时协调辖区派出所对学校幼儿园大门口外加装高清探头,扩大监控防范范围,对校园周边精神病人、失意、失败等群体高度关注,对可能危害校园和师生安全的信息要及时掌控,反馈给当地公安派出所。

贵州习水:“代理家长”关爱留守儿童

3月26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贵州省习水县针对全县留守儿童数量较多的实际,组织党员干部担任“代理家长”,积极关爱留守儿童。代理家长是习水县“关爱留守儿童”的一个亮点。习水县委组织部部长董爱民说,代理家长的组成以干部、党员为主体,只有各方面素质都比较过硬的人才能入选。尽管没有报酬,但大家报名仍然很踊跃。

据统计,习水县共有代理家长8829名,与留守儿童结成代管对子15536对。其中,习水县最早在乡中学开展关心留守学生试点的二郎乡,共组织全乡各级干部、教师、社会热心人士和农村党员等776人,与4088名留守儿童结对。每年6月1日和每月第一个周五为代理家长工作日。学校根据留守儿童的学习、特长等状况,为他们建立了成长档案、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亲情活动图片集等,详细记录他们的成长历程。各中小学校和各村还配备了网络视频设备,使留守儿童定期可以和父母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几年来,二郎乡1800多名留守儿童中80%的儿童在学习、思想和身体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广东:“心理教育”成广东中小学选修课

在4月初广东省社会转型期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讨会上,广东省教育厅思政处副处长刘秋明指出,目前突出的问题是学校人力物力花在(学生)出了(心理)问题的应对上,而不是花在预防的工作上。刘秋明强调,心理教育工作不仅仅是校长的重视和专职老师的事情,更要关注掌握学生信息的班主任这一关,班主任的训练要和心理健康的培训结合进行,“全省还将组织专职老师的心理知识专业能力大赛,进行心理优质课的评选。学校每月要有团体心理辅导课,把心理教育列入德育选修课。”

另据介绍,省教育厅心理咨询中心还准备增加中小学心理健康部、中职学校部、幼儿学校部三个部门。

唐善普:父母情绪影响孩子未来

4月6日的《郑州日报》登载唐善普《父母情绪影响孩子未来》一文。文中指出,每个人都有情绪,并相互影响。父母情绪的好坏,对孩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可为什么孩子成人后,成就不一样呢?研究表明:影响孩子成才的因素很多,不幸的孩子各有各的不幸,成才人士的家庭教育特征却是基本相似的:父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个性;当孩子的顾问,不当孩子的领导;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关注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塑造孩子的灵魂;重视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可想而知,父母要想长期做到这些,没有良好的情绪管理措施,孩子要想成才是不可想象的。

李文娟:低俗网络游戏容易诱发青少年犯罪

据4月2日的《通信信息报》报道,青少年是网络游戏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低俗网游屡禁不止的情况下,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据调查,低俗网游已成为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诱因,青少年因为深陷低俗网络游戏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案例屡见不鲜。李文娟认为,网游诱发的青少年犯罪情况复杂,在发生问题时,学校、家长、监管部门很容易互相推委、指责。在当前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社会各方应当积极承担责任,认真监管,互相配合,才能从根本上扼制低俗网游对青少年的毒害。学校的责任,是教育学生明确虚拟和现实的边界,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监督学生的上网行为。作为家长,则应积极引导孩子健康上网,培养孩子良好的上网习惯,监管孩子的业余生活,关注孩子的身心成长。而网游企业则应加强自律,多生产健康的网游产品,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更重要的是,监管部门要完善法规,出台网游分级管理制度,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法律保障,促进网游市场健康发展。

杨艳杰: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有待重视

心理问题是留守儿童最易出现的问题。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心理教研室主任杨艳杰教授认为,这些孩子在成长中因为缺少父母的关注和呵护,情感丰富而脆弱——依赖性和独立性、冲动性和理智性、自觉性和任性并存,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以及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在她看来,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我封闭,情绪失控,认知偏差。

科普知识进校园 篇4

为了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理念,五牛第二小学举行了“科技馆进校园”的活动。

11月11日下午,在老师们的精心组织下,各班有序参观了“食品安全,健康成长”展板。同学们边走边看,边想边记,不时也与同学交流探讨或向老师询问。暂时没有轮到参观的同学们,则在教室里津津有味地欣赏着“食品安全,健康成长”的科普电影。生动的画面让大家看得目不转睛,在快乐中收获知识,记忆也更加深刻。

更精彩的还要数轨道四驱车模型表演观摩活动。特邀嘉宾们早早地在操场上搭好了“台”,只等同学们的大驾光临。时间一到,同学们果然蜂拥而至。嘉宾还热情地邀请同学们参加拼装赛道比赛。同学们热情高涨,参与踊跃。比赛才开始几分钟,很多参赛选手已经用他们灵巧的双手将原本零散的模型拼装起来了,进行合理的组装、改进,完美的赛道呈现出来。当老师将赛车放在同学们搭建的轨道内进行竞速时,赛场上不时传来阵阵叫好声和尖叫声。这次“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为学校全体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科普知识课,让学生们开阔了视眼,增长了知识。

送金融知识进校园方案 篇5

宣传金融知识,积极引导农村牧区青年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科学理财,掌握信贷和投资技能,增加财产性收入,充分发挥金融系统团组织在提高国民金融素质、促进金融生态建设、服务青年生活、建设新农村新牧区的重要作用。

二、活动主题

宣传金融知识,服务青年生活,建设新农村新牧区。

三、活动时间

20xx年7月至12月

四、活动内容

xx团委协调有关金融部门,组织金融专家和金融机构青年志愿者,充分利用共青团组织和农村牧区青年中心的宣传平台,采取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农村牧区广泛宣传有关金融知识,把股票、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的理财知识,小额信用贷款办理流程,预防非法集资、识别金融诈骗等常识,传送给农村牧区青年。

(一)举办金融知识现场咨询服务活动。

通过设置宣传板、播放宣传片、开展金融知识讲座、有奖竞答、广场文艺表演等宣传形式,为农村牧区青年提供金融知识咨询服务。xx团委将协调xx法学会金融证券法研究会、金融办、xx公司等有关金融部门在全区巡回宣讲各种金融知识。

(二)建立金融知识服务站。

xx公司与各旗县(市、区)团委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金融知识服务站。通过xx公司网点向公众发放《送金融知识下乡系列丛书》,进行金融知识宣传,提供便民金融服务。

(三)组织献爱心、送温暖活动。

xx公司组织本系统团员青年在农村牧区广泛开展献爱心、送温暖等青年志愿者活动,并有针对性地为农村牧区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支持。

五、活动推进

(一)筹备启动阶段(20xx年7月)

xx团委会同有关金融机构成立“青春建功新农村新牧区——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协调领导小组,制定并下发行动方案。各级团组织相应成立协调领导小组,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与青年金融服务需求,制定行动方案并逐级上报。

(二)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8月至11月)

各级团组织和有关金融机构按照行动方案,全面组织开展相关活动。

(三)总结阶段(20xx年12月)

各级团组织和有关金融机构对本地区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查找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评选“青春建功新农村新牧区——送金融知识下乡”精品行动、优秀单位和个人,树立先进典型,总结经验。

六、活动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团组织要充分认识本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加强工作指导,积极为活动开展提供必要的保障。要吸收有关金融机构分管领导担任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加强沟通合作,构建宣传平台,努力形成分工负责、相互支持、注重实效的工作格局。

(二)构建长效机制。要组织引导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深入基层、深入青年,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准确把握农村牧区青年的金融服务需求,确定服务项目。要加强对活动的督导检查,提高工作的科学性、计划性,努力打造品牌活动,构建长效机制。

试论戏曲音乐进校园 篇6

一、戏曲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艺坛中独树一帜, 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 并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表演为基本形式的独特艺术门类;是集中国各民族音乐、文化之大成, 经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它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 具有颇为丰富的各种表演手段。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也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过程。所以, 提倡学校开设戏曲艺术课, 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 进一步了解民族民间音乐发展, 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祖国传统的音乐文化。戏曲艺术含有丰富生动的历史知识, 因此, 对戏曲艺术的学习和欣赏, 有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丰富, 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1. 戏曲音乐教育有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中华传统戏曲旋律优美, 唱词生动活泼, 唱腔风格多样, 舞台形象丰富, 因而能触动学生情感, 震撼学生心灵, 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去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真善美,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传统越剧中有体现清正廉洁、机智断案、为民伸张正义的《秦香莲》《陈三两》等, 有体现惩恶扬善的《花烛恨》等;有体现贤洁孝道的《琵琶记》等, 这些看似老套的传统剧目却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完全可以警示后世、激励今人。

2. 戏曲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戏曲是中华民族最富有特色的文化形式, 它融合了几千年的文化艺术精华, 熔歌、舞、剧于一炉, 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在传统戏曲中, 有悦耳动听, 追求音乐美的唱腔;有节奏铿锵, 追求韵味美的念白;有动作细腻, 追求形体美的做工;有扣人心弦, 追求韵律美的武打, 还有舞台服装色彩的调配, 乐队和谐的伴奏等, 能使学生置身于美的情境之中, 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 充满了激情, 在边学边唱中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戏曲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合作能力。

戏剧是一项融文学、表演、音乐、舞台美术、舞蹈等多门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给大中学生开设戏剧课, 让他们参与一些戏剧活动, 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文化品格,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水平, 也有助于强化他们的语言表述能力和组织能力, 也有助于发现和培养戏剧人才。

中国戏曲艺术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中国戏曲包括许多地方戏, 纷纷走出国门, 活跃于国际戏剧舞台上, 受到越来越多的外国观众的钟爱, 国际影响不断增大, 而在国内戏曲却面临保护和发展的危机。国家大力扶持戏曲艺术的发展, 把戏曲音乐引入课堂, 历届国家领导人多次号召振兴京剧事业, 这是发挥戏曲艺术教育的功能。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发挥戏曲艺术教育优势,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学生接受戏曲艺术的熏陶, 既可培养爱国主义、尊老爱幼、刚正不阿等高尚的道德品质, 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又可增强传统文化审美情趣的修养, 形成深厚的文化内涵。

二、戏曲音乐进校园的尝试

当早晨我们经过公园会发现一些小朋友在爷爷奶奶的感染下也能唱上几句京剧, 在中央电视台的各种大型晚会中也经常发现在戏曲联唱中有小朋友的身影, 他们声情并茂的演出博得了现场及电视机前观众的阵阵掌声, 这说明在我们生活中确实有一部分学生是戏曲爱好者。只要我们在学校中加强戏曲艺术教育, 利用课内外加强指导, 有意识地引导、培养学生的欣赏、学演能力, 是能让学生爱好戏曲艺术, 开展戏曲艺术教育, 为使广大中学生学好戏曲音乐, 学校还可以在广播台适量地播放一些戏剧的经典唱段, 举办专题讲座, 组织课外戏曲兴趣小组, 可以从学唱简单的唱段到逐步学唱、排演折子戏。这样, 就能使我们的学生在学唱、排练的自娱自乐过程中, 热爱自己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 从而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凝聚力, 充分发挥戏曲艺术教育中的隐性功能。在当下流行音乐盛行, 传统戏曲备受冷落的时候, 不得不让我们感觉欣慰。他们当中如果能接受正统的训练, 说不定在未来的戏曲舞台上就能时常见到他们的身影, 同时也能为戏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2008年3月25日光明网报道, 春季新学期开学不久, 浙江省宁波市第十五中学 (实验校区) 就进行了一项新尝试:原来课间和午间的时间, 校园广播大多播放流行音乐, 现在被京剧唱腔所代替。学校广播节目先播放带有京剧韵味的现代歌曲《说唱脸谱》, 让学生有一种亲近感;接着再播放京剧名家梅兰芳的《贵妃醉酒》选段。

在湖北省武汉市, 第36中学、三眼桥小学等多所中小学, 京剧已悄然走进课堂;在北京, 北京市第171中学、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北京大学附属小学等22所中小学, 也将在今年5月开设京剧课。北京、天津、黑龙江等10省市中小学推行15首京剧唱段进课堂试点, 近期引发各界广泛关注。

一种主要观点认为, 京剧进校园是一件大好事。将传统文化的标志之一京剧纳入教育体系, 标志着民族文化的自觉。两会期间, 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更是力挺京剧进校园。在做客中国日报网站时, 周和平指出, 京剧进校园, 不是为了培养多少京剧演员, 而是让青少年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周和平还认为, 京剧也是一种音乐, 让青少年了解中华民族优美的音乐、表演中华民族的艺术, 非常有意义。

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剧种不仅仅是京剧, 京剧进校园活动也引发了人们对其他剧种的关注。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茅威涛则在本次两会上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传统艺术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建议》。茅威涛透露, 在浙江, 越剧有几十万爱好者, 在长三角地区有上千万爱好者。相反, 杭州的公园、社区里, 很少有人唱京剧, 浙江的民间京剧团数量几乎是零。因此, 江浙地区的课堂里应教授越剧, 而不是京剧。如果只把京剧送进校园, 就会削弱其他地方剧种的发展, 文化保护需要本土化, 因地制宜。

茅威涛还建议,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方式应多样化, 不应仅局限于进课堂一种手段, 比如校园演出、举办讲座、邀请学生进团看戏。剧场所给予的, 是学生在课堂上无法获得的。比如, 从1993年起,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已开始尝试培养学生对越剧的兴趣, 与学校合作设立“爱越基地”。

早在2005年7月20日光明网就报道南开大学把戏曲艺术纳入正规的教学科研中, 开设了京剧选修课, 外语学院还成立京剧团, 先后赴日本、香港等地演出。连日来, 学校接连上演昆剧、川剧等经典戏曲, 校园内掀起欣赏传统戏曲艺术的高潮。

为在大学生中推广昆曲艺术, 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策划了青春版《牡丹亭》十大名校巡演活动。近日, 青春版《牡丹亭》在南开大学开演, 南开大学以及天津高校师生千余人观赏了演出。《牡丹亭》在南开大学连演三场, 精彩的剧情、精湛的表演, 赢得了师生的喝彩。昆曲川剧等地方精彩戏曲进校园, 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 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不少学生反映, 演出非常精彩, 我们年轻人在这样古老的艺术形式中找到了共鸣。希望以后有更多机会欣赏到这样高水平演出, 也希望我们民族传统艺术能更多地走进大学校园。

三、戏曲音乐进校园存在的问题

1. 戏曲进校园要因地制宜。

尽管国家教育部制订把京剧进入中小学课堂, 并选择了一些代表性的剧目做教材, 但我国戏曲种类繁多, 为其他传统文化品种呼吁的声音, 不止一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冯骥才就认为, 是不是只选取京剧进课堂, 不能用城市孩子的标准或者是某一个地区有普及性的剧种来看全国。京剧在北京、天津等地方比较流行, 而在江浙等地, 评弹、越剧就更受欢迎, 全国有300多种地方戏, 其中有很多也和京剧一样进入了文化遗产名录, 对这些有丰富地方剧种的地区而言, 推广京剧就不适合。

2. 师资匮乏。

音乐老师大多是声乐或器乐专业的人员, 他们能否表达出京剧特有的韵味呢?师资匮乏, 是戏曲真正进校园的又一拦路虎。业内人士认为, 毕竟隔行如隔山, 不少音乐教师只能讲讲戏曲理论方面的知识, 有些教师本身对戏曲就不喜欢, 怎么能让学生感受戏曲的美呢?解决这一问题, 可以委托当地戏曲院团, 选出一批优秀演员对老师进行培训。为了弘扬戏曲艺术电视台还开设“跟我学京剧”之类的栏目, 音乐老师可以组织学生看和学, 也可以组织优秀演员举办专题讲座, 和学生一起欣赏, 一起探讨。

3. 学校对戏曲进校园的重视程度。

我们不的不承认有些学校对戏曲进校园没有足够的重视。以京剧为例, 中小学推行京剧课, 应当按一门文化课来进行教学, 而不要上成表演课。在课堂上, 京剧老师应该更多地给学生们播放京剧名段、讲解京剧的历史, 这种方式才能让孩子们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

4. 学生学习戏曲音乐的兴趣。

戏曲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应该得到不断弘扬。戏曲进校园, 就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一个好举措。但孩子们会不会很好地接受。流行歌曲满大街在放, 多听几遍也就会哼哼了。戏曲相对比较专业, 学起来比较费劲, 而且缺少氛围。不说社会上, 就是在学生家里, 很多家长没兴趣去了解戏曲、学唱戏曲, 也根本没有想到要让孩子接受传统戏曲的熏陶。

5. 戏曲进入校园的社会舆论。

对于戏曲进入校园社会上反响强烈, 有支持也有反对。我们经常在新闻报道上看到一些著名学者和专家都说, 传承中华古老文明, 要从娃娃抓起, 弘扬传统文化, 势在必行。反对的声音也是此起彼伏, 有人认为当下戏曲文化已经落伍, 很难让小孩子和年轻人接受, 戏曲是老年文化, 即使进入校园, 也不会为学生所接受, 照猫画虎收效甚微, 再者现在学生学习压力过重, 应该减负, 不应该再给孩子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四、对戏曲音乐进校园的几点建议

戏曲进校园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需要各方面长期不懈的努力, 在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在校音乐老师利用寒暑假接受系统的戏曲知识培训, 在平时课堂上为学生造一种学习传统戏曲的气氛。

2. 在课余时间邀请专业人员或自行组织编排一些简单的样板戏, 让学生亲身体会传统戏曲的博大精深, 激发学习热情。

3. 深入调研对于有戏曲特长的学生, 让其发挥优势, 一点带面, 互帮互助, 营造学唱戏曲的氛围。

4.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举办学校票友大赛,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耳濡目染, 培养感情。

中国戏曲艺术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中国戏曲包括许多地方戏, 纷纷走出国门, 活跃于国际戏剧舞台上, 受到越来越多的外国观众的钟爱, 国际影响不断增大, 而在国内戏曲却面临保护和发展的危机。国家大力扶持戏曲艺术的发展, 把戏曲音乐引入课堂, 历届国家领导人多次号召振兴京剧事业, 这是发挥戏曲艺术教育的功能。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发挥戏曲艺术教育优势,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学生接受戏曲艺术的熏陶, 既可培养爱国主义、尊老爱幼、刚正不阿等高尚的道德品质, 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又可增强传统文化审美情趣的修养, 形成深厚的文化内涵。

摘要: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培养人的全面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发挥重大的作用。戏曲艺术是融合表演、演唱为一体, 并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表演为基本形式的独特的艺术门类。在学校开设戏曲艺术课, 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 进一步了解民族民间音乐发展, 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祖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学习和演唱戏曲音乐有助于提高自身音乐素质和修养, 还能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关键词:戏曲音乐,音乐教育,审美教育,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肖常纬.中国民族音乐概述[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二版.

[2]夏野.中国音乐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8月.

[3]周世斌.音乐欣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二版.

[4]何乾三.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论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5]吉联抗译注.孔子孟子荀子乐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3年

[6]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年.

医院门诊“搬”进校园 篇7

从2011年开始,忻城县为了解决寄宿制学生就医难的问题,实施了“乡镇卫生院医生进驻校园医务室工作制度”,在各乡镇的中小学设立了“乡镇卫生院驻校医务室”,执行“乡镇卫生院医生晚上住校服务制度”,解决了全县18所寄宿制中小学2万多名寄宿生的就医难题,告别了过去“小病基本靠挺,大病家长来领”的历史。

班主任委屈的眼泪

“学生住校得了小病、受了小擦伤就强忍着,出现高热或实在疼痛难忍时才会告诉老师,再由学校通知家长送学生去医院。一旦在晚上遇到学生患病,送医的难度就会加大。”忻城县教育局的相关负责人道出了过去的困境。

忻城县城关初中的校长黄晓东回忆说,2009年5月的一个夜里,该校初三男生小张忽然在宿舍上吐下泻,他和班主任闻讯后立即从8公里外的县城赶到学校,班主任还从家里带来了些常备的肠胃药,服药后小张的情况似乎有所好转,黄晓东校长悬着的心稍微放下了些。岂料,半夜里小张的病情突然复发,守在学校的黄校长和班主任急忙将小张送往县医院就医,并通知了小张的家长。医生检查后,直接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小张父母听后,扯着班主任号啕大哭:“为什么不早点送医院呀?”20多岁的女班主任一时委屈得说不出话来。庆幸的是,小张经抢救后挺了过来。

家长的责问、班主任委屈的眼泪,还有孩子痛苦的表情,让黄晓东校长至今仍觉历历在目、刻骨铭心。从此,作为校长的他就再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学校1 400多名孩子的健康安全时刻挂在心头,晚上手机一响,黄校长就担心:“是不是又出事了?”

据了解,学生就医难的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主要原因在于:校医没有编制,而具备医生执业资格的人员因待遇过低,不愿意到学校从事校医工作。

学校没有专职的医生,遇到学生患病,特别是晚上,送医的难度很大,学校的领导、老师都倍感压力。“我们都希望问题尽快解决!”黄晓东校长的呼声,实际也代表了广大乡镇寄宿制学校校长的呼声。

出台新机制

学生的病痛、校长的压力,引起了当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研讨后,忻城县决定由县政府牵头,县教育局、卫生局联合“出招”,努力破解乡村学校的就医难题。

通过讨论商议,忻城县决定让乡镇卫生院派出医生进驻农村学校,按照“试点先行、全面推开”的工作思路,2011年初,该县在大塘中心小学、马泗中心小学等学校开始试点。2011年下半年,全县的乡镇寄宿制学校全面铺开,并进入了提升阶段。

乡镇卫生院派医生驻校这一机制又被称为“1115”工作机制,即每个寄宿制学校设立1个驻校医务室,白天值班医生在卫生院照常上班,手机随时保持畅通,一有情况,学校立即通知医生前来问诊;晚上乡镇卫生院指派1名医生到学校值班,学校安排1名学校领导值班,学生住校期间每周必须安排5个晚上的值班时间。晚上教师放学离校后,值班医生从18时到次日上午8时在校值班,全面负责在校学生的健康安全。

为了确保该项制度顺利开展,忻城县财政为每个驻校医务室拨款1.5万元,配备了基本药品和器材,并按照每人每天60元的标准,给值班医生提供值班补助。

这项制度有效化解了该县乡镇医生严重不足、无法抽调力量到校任全职医生等问题,基本满足了乡镇寄宿制学校普通医疗服务的要求。目前,忻城县全县18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在2012年春季学期全部建立了“乡镇卫生院驻校医务室”,执行乡镇卫生院医生晚上住校服务制度,共有60多名医生参与此项工作,受益学生达23 897人,有力地保障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

2012年7月4日的一个晚上,忻城县城关初中初一年级的女生蓝淑桢突患急性肠炎,疼得直冒冷汗,同学们发现后立即把她送到驻校医务室。值班医生对蓝淑桢的病情作出诊断后进行了紧急处置,然后与值班领导一同将其送到卫生院就医。由于诊断正确,处置及时得当,蓝淑桢在卫生院很快恢复了健康,第二天便可以回校上课了。

“有了校医,我们老师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黄晓东校长感叹。

不但学校的领导、老师松了一口气,学生家长也“省心”“放心”了。

北更乡中心小学的小丽和小桃两姐妹是留守儿童,家住在偏远的内仁村。姐姐体弱多病,过去由于学校没有校医,最近的卫生院离学校也很远,倘若姐姐生病,照顾姐妹俩的奶奶又无法及时从遥远的内仁村赶到学校,于是奶奶只好到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以便照顾姐妹俩。

自从北更乡中心小学有了校医之后,奶奶定期带着孙女到医务室做简单的检查。“学校有医务室,夜半有个病痛也不用担心,我心里感到踏实多了,把孙女送到学校住宿,我也放心多了。”奶奶说,“在校医的建议和指导下,我孙女饭量增加了,身体也一天天健康起来。”小丽和小桃的奶奶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

留守儿童心中的安慰

2012年9月3日,是北更乡中心小学在“撤点并校”后,学生住进新学校的第一个夜晚。当晚宿舍关灯后,便不断有低低的哭泣声从宿舍里传出。

“老师,我肚子痛。”

“老师,我发烧了。”

“老师,我喉咙疼。”

……

值班老师发现后,就把这些出现状况的学生带到医务室让值班医生检查,当晚值班的是北更乡卫生院院长肖云杰,他亲自为这些学生检查,却发现这些学生的身体毫无异常。

肖院长再次仔细查看了这些学生,心生疑惑之际,突然想到:这些学生年龄都还小,第一次离开父母住进学校,因为太过于想念父母,所以在晚上熄灯后才会出现这么多毫无病因的症状。肖院长当即告诉值班老师,这些学生需要的不是药物,而是大人们更多的关爱。“只有我们服务得更仔细、更周到一些,他们才有安全感,才能安心地住校”。

此后,住校的医生们更加关注这些远离家人的留守儿童,学校也加强了这方面的举措。驻校医生蓝经辉说,乡村学校里很大一部分孩子是留守儿童,他们早已习惯了吃苦,一点小伤、小病往往自己承受着、强忍着,所以我们应该主动、细心地去关爱他们,为他们贴上一片创可贴,送上一些消炎药,孩子们就安心多了。

寄宿制学校的孩子们,每晚睡前想起爸爸妈妈,总爱跑到医务室门口探头看看“白大褂”,心里便找到了些许安慰,北更乡中心小学三年级的小张同学说:“看到有医生叔叔在我们身边,心里踏实一些,因为医生叔叔有时候像爸爸。”

扩大工作范围

忻城县的这项工作做起来后,该县逐步扩大驻校医生的工作职能范围,开始把健康服务和疾病预防加入校医的工作范围。驻校医生每学期不定期开展医疗健康教育,提倡和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把预防疾病的发生作为主要的工作职责。目前,该县已有多个乡镇的驻校医生展开了宣传保健知识工作,不少驻校医生还帮助学校建立健全学校师生的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普查等。

此外,该县还在现有驻校医生晚上值班的基础上,根据各季节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逐步推行校医白天也到学校值班制度。

为确保医疗安全,忻城县教育和卫生部门抽调了部分人员组成督查组,对各乡镇驻校医务室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加强对驻校医生的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医务室工作制度,为该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安全保障。忻城县卫生局副局长罗伟介绍说,乡镇卫生院本来就缺少医生,驻校医生“两头跑”,不仅要在卫生院轮班、值班,还要夜里驻校、白天随叫随到,很辛苦。但却没有一名驻校医生值班脱岗,没有发生过一起校园医疗事故。

据了解,忻城县将探索更好的医疗服务实施途径,形成长效机制,下一步将在有条件的乡镇中心幼儿园设立驻校医务室,让这一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成熟,以更好地发挥“乡镇卫生院医生进驻校园医务室工作制度”的效用。

人行“金融知识进校园”活动方案 篇8

活动方案

为更好地普及金融知识,提升青少年金融素质,履行和发挥银行在宣传普及金融知识方面的职能作用,推进诚信文化建设,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目的倡导学生恪守信念、诚实履约、自强自立,引导青年学生健康成长。

二、活动方式

此次宣传活动以“普及金融知识,提升青年群众金融素质,推进诚信文化建设”为主题,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深入学校进行宣传。

三、活动时间

此次活动计划于10月下旬,课时约1-2个小时。

四、宣传内容

(一)诚信知识(主讲:杨启鹏副行长)增强信用观念,维护个人信用。包括征信的概念、怎样做到诚实守信、什么是个人信用报告、如何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如何拥有良好的个人信用记录、个人信用报告如何保护个人隐私等。

(二)反洗钱知识(主讲:张世萍副行长)宣传反洗钱法规,介绍洗钱犯罪行为特征及其危害性,宣传《反洗钱法》

涉及公民权利与义务方面的内容,提升洗钱风险防范意识。

(三)人民币反假币知识(主讲:杨应平股长)进行人民币基础知识宣传;介绍假币识别技术、货币真伪鉴别知识,开展反假货币法律法规、爱护人民币宣传等。

(四)贷款、理财知识(主讲:杨元富行长)介绍国家征信系统情况,贷款种类及贷款期限、额度等内容,怎样用好贷款创业,贷款违约需要承担的责任及后果。介绍理财的基本知识,认识理财工具,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

中国人民银行泸溪县支行

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方案 篇9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压实安全责任,完善安全教育体系,普及安全知识,培育安全文化,从安全价值、安全伦理、安全认同、安全意愿、安全意识、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等方面,扎实推进安全宣传进校园活动。

二、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安全知识进校园宣传教育活动,向广大师生普及安全知识和技能,传播安全发展理念,弘扬传递正能量,进一步健全教育系统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增强宣传教育实效,让师生安全知识知晓率大幅度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普遍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显著提升,校园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进一步落实,学校整体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有效防范和遏制校园重特大事故发生,坚决维护全区教育系统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三、重点内容

围绕“平安校园工程”建设,建立安全知识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把学生安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健全安全教育示范课、安全讲座、应急演练、安全征文、主题班会以及“小手拉大手”等长效方式,在此基础上要结合关键节点以及特殊时期工作要求开展安全教育教育专项行动。

(一)开展预防学生溺水宣传。各学校(幼儿园)要根据实际,结合学生群体年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防溺水安全教育。特别是在春汛及暑假等溺水事故高发期,要通过安全教育平台、新闻媒体、广播电视、微博、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载体,以多种形式开展防溺水“六不”宣传,介绍预防溺水安全常识。通过溺水事故警示教育,提示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留守儿童、农民工随迁子女及其家长,私自下水游泳玩耍的极端危险性,提高学生避险防灾意识,使学生主动远离危险水域。要告知学生出现危险情况时的自救方式,提高学生的避险防灾、自救自护和智慧救援的能力。通过家访、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手机短信等形式,提醒学生监护人切实承担起学生脱离学校监管后的教育、看护、监管责任,做到致家长一封信全覆盖并有家长反馈回执。

(二)开展学生交通安全宣传。各学校(幼儿园)要结合“5.12防灾减灾日”“12·2”交通安全日等节点,协调公安交通管理等部门共同做好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各学校(幼儿园)要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方法,通过专题培训、专家讲座、主题班团队会、知识竞赛、交通安全进校园、交警进课堂、小手拉大手等活动以及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载体,加强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让学生知晓交通法规,熟悉交通标志,认清违反交通规则的危害,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自觉避让机动车辆,抵制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同时要不断提升学校班车和校车所有人、驾驶人、随车照管人员、学生家长等交通安全意识,提高其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

(三)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各学校(幼儿园)要结合“5.12防灾减灾日”“11.9消防安全教育日”等活动全面实施消防安全素质提升工程和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活动,建立与属地应急消防部门联动机制,落实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冬春季防火教育。联合消防救援部门加强对教职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教职员工新上岗、转岗都要进行岗前消防安全培训,使所有教职员工能充分认识本单位、本岗位火灾危险性,熟练掌握防火措施,会报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疏散逃生自救。

(四)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各学校(幼儿园)要结合“3.15消费者权益日”及“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活动,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向师生普及食品安全知识,传递积极健康生活理念,规范食品安全行为。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食品安全法规宣传与知识传授相结合、正面教育与事故警示相结合原则,教育引导学生不买街头无照(证)商贩出售的食品,不食用来历不明的可疑食物,不吃生冷的食物,不到流动摊点购买食物,也不购买“三无”食品,不吃油炸、烟熏、烧烤食品,教育学生认识生产日期、保质期、卫生许可证明,确保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能力。

(五)开展实验室及危险化学品安全宣传。各学校(幼儿园)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实验室安全月(周、日)或利用春秋两季开学等时间节点,通过专题讲座、专题培训班、观看案例警示片、在线学习等线上线下形式,深入开展实验室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普及教育,全面落实实验室安全准入机制,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岗位职责、安全意识、安全技能、操作规程、作业场所危险因素防范等培训,组织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实验室和危险化学品应急演练,提高避险逃生能力。

(六)开展法制安全宣传。会同有关部门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作用,不断加强对师生的法制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法制安全意识,教育学生不携带管制刀具、棍棒、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进入校园,经常性开展危险器具收缴工作。强化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侵害教育,引导学生不参与非法传销、邪教、不良网贷及其它违法活动,全面提高学生防范人身侵害、防受骗和自护自救的意识和能力。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要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细化分解任务,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制度、有档案、有检查考核,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二)加强宣传,多方联动。要立足实际,创新宣传举措,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宣传密度,加强部门沟通联动,不断深化安全知识进校园宣传教育整体效果,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目的。

(三)加强考核,务求实效。要将安全知识进校园情况纳入校园安全工作日常监管考核,对落实不到位的要及时批评整改,切实防止活动形式化、走过场。

浅析廉政文化进校园 篇10

关键词:廉政文化;校园;内涵;途径

一、廉政文化的内涵

廉政文化,以弘扬清风、鄙弃贪腐为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们对廉洁从政的认知、信仰以及行为规范从而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的文化形态的总和。中华民族具有丰富的廉政文化遗产,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大量的廉政理论以及丰富的廉诗、廉文、廉戏和廉政格言警句。廉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认真学习并且借鉴古今中外的优秀廉政文化成果,是深刻反思并总结我党长期反腐的成功经验。是在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出发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廉洁文化理,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在文化领域的延伸,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并进而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

二、廉政文化进校园的必然性

廉政,是我党一向的政治追求。我国共产党“厉行廉洁政治”的理念早在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策议程中就有明确提出,邓小平同志在1989年9月对于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也明确要求反腐倡廉。中共中央十六大期间《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中提出:“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并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随后,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要求:“将廉洁教育作为整个社会教育,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反对腐败,搞廉洁政治,是我党始终坚持的明确政治立场,也是人们聚焦的的重大政治问题”。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使得党风廉政建设得到不断完善,我党也将迎来令人期待的全新的政治文化与廉政风气。与此同时,廉政文化进校园也将愈发重要。

在建设廉政文化的过程中,基于党员领导干部是廉政教育的重中之重,所以廉政教育是离不开城市社区、农村干部和国有企业的,但是廉政教育应从青少年抓起,才能保证未来社会的政治廉洁。廉政文化的教育要从小抓起,而青少年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身上肩负着历史的重任,担负着祖国的希望,在这个阶段也是最容易接受廉政教育的,使其从小就接受反腐倡廉的相关知识的影响与熏陶,产成先入为主的效应。这样廉政教育就会根植于青少年的大脑中,在他们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都会受到廉政教育的影响。

三、廉政文化进校园的途径

(一)加强廉政文化的学习。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工作,重中之重是领导和老师首先把自己也当作学生,以一个学生的心态,积极学习,将廉政理念追求内化为廉洁的行为追求。学校应着重对党员教师进行廉洁教育学习,坚决杜绝各种不正之风、贪污腐败行为的滋生,采取有力、有效的学习方法提升师生的廉洁意识。我校在加强廉政文化学习方面正在做出全面的努力。2015年11月4日,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李成言教授应邀来榆林学院作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专题报告。不仅加深了教育工作者对腐败问题的认识,而且引发了党员干部对腐败问题治理对策的深入思考。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是我们每个榆林学院人应尽的责任,我们老师不仅在平时要加强廉政文化的学习,在关键时候更是冲锋兵,要做好表率,,真正做一名“廉政准则”的践行者。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因此,学校要坚持把廉政文化的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工作来抓,把廉政文化的学习纳入正常的教学内容中去,提高学生的清正廉洁意识。

(二)营造健康的文化环境。氛围的营造以及环境的创设对于校园廉政文化产生良好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营造廉洁的校园文化氛围,从校园实际出发,结合廉政文化,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廉洁教育资源在校园的生活区挂一些廉洁工作者、学者、科学家的画像就是一种不错的方式,另外开展有关廉洁教育的演讲比赛、征文大赛;题写振奋人心的廉政标语、引人深思的反腐倡廉锦句。其次创设优雅的校园生活环境,通过合理规划校园道路,统筹安排学生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重视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以及基础设施的的完善等,不断加强校园硬件设施的建设,打造整洁、廉明的校园环境。最后创造健康的周围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如网吧、酒吧、电影院等公众场所的治理整顿,杜绝一切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外来不良因素的滋生。

(三)构建多样的文化宣传载体。校园是文化传播的主要场所,充分利用校园的活动平台,开展各种廉政文化宣传活动。不仅要学生们积极参加,更要深入到教师队伍中。一要合理有效的利用传统教学媒介,在传统教育教学计划中纳入廉政文化教育的内容,通过平时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廉洁意识,渗透廉政文化。二要为廉政文化教育构建宣传平台,广泛运用校园广播、校园网络、校报校刊等多种宣传方式,对学生进行廉政先进事迹宣传教育,实时刊登廉政文化相关资料,及时更新廉政文化信息。三要开展丰富的廉政文化教育活动,活动内容既要吸取传统廉政文化的精华又要紧跟时代潮流,活动形式要多样化,这样,不仅能充分将学生的积极性利用起来,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类,分层的开展廉政文化校园活动。比如廉政文化征文大赛、征集廉洁自律名言锦句、参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廉政百科知识竞赛等,借此加深廉政文化的渗透力,扩大廉政文化影响力,并提高廉政文化全社会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廉政知识在各项活动中得到广泛传播。如榆林学院为深入推进廉政教育进校园和廉政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于2015年6月举办了廉政文化作品征集暨廉洁教育系列活动,各院系、部门积极参与,推荐了一批优秀作品,扎实推进了廉政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倡廉洁、行勤俭、树清风,牢固树立勤俭廉洁意识,引领了廉荣贪耻的社会风尚。

(四)构筑规范的校园管理机制。在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采取规范有序的管理办法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形成由全体干部与师生监督,学校党委领导,党委与行政部门共同管理及其他相关部门协同负责的相对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制和运行模式。同时,组建一个由学校领导团队和团组织共同参与的以研究和探讨校园廉政文化为主题,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研究小组。另外,利用党组织和共青团、学生会等校园团体组织的优势成立一支由学生自己组成的校园执勤队、监察队提高学生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的能力。其次,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在校园制度建设中加入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将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与校园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与此同时,强化责任细分,严格责任考核与责任追究。再次,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奖励在学习廉政文化方面成绩优异的个人,这样,不仅能将校园廉政文化机制建设由被动变主动,更能激励廉政文化发展的积极性。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要不断创新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工作方法。推进大众化,接地气,并且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的方式,通过正面引导、反面警示等方法力求廉政文化建设在校园能够的深入而长效的发展。

总之,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不仅能巩固并发扬我党长期以来反腐倡廉斗争的成功经验,更是对我国现在及未来建设者拥有健康正确的道德观念、法律意识及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做好校园廉政文化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榆林学院全体教育工作者长期的探索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林德泉.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4)

体育舞蹈进校园,改变了什么? 篇11

2013年, 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做出决定, 要求改善美育教学,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2014年,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明确提出:要在有条件的地方开设舞蹈课、戏剧课等艺术课程;2015年,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强调, 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 把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为提升国家软实力作出新贡献;2016年, 随着“两会”中大家对于舞蹈进校园这个“话题”的再次提出, 不难看出, 无论是国家、社会, 还是各方代表, 对于艺术教育——“舞蹈进校园”早已达成共识。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先生, 在两会上用“好风好雨好时节”这样的形容, 感慨目前“舞蹈进校园”的发展正处于一个特别好的大环境之中。“赶上了好时候, 相信最后的成果也会不负众望, 舞蹈教育正是所有青少年真正需要的美育教育。”

究竟改变了什么?

作为目前最受群众欢迎的健身项目之一, 体育舞蹈的大众基础毋庸置疑, 特别是近几年在国家提倡全民健身的号召下, 体育舞蹈项目发展得越来越红火。不过, 这里我们试图探讨的是, 当体育舞蹈真正走进菁菁校园, 走到孩子们身边之后, 究竟会带来哪些不同和改变?

改变NO.1:提到素质教育, 不再只有音乐和美术

说到素质教育这个话题, 难免有老生常谈之嫌。但是, 当提到让孩子接受艺术教育的熏陶时, 恐怕大多数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 都是钢琴、美术等这样的课程。不过, 这样的现象, 随着体育舞蹈进校园之后, 逐渐有了改变。

目前, 随着各中小学在校园美育工作上的积极推进, 尤其在北京, 舞蹈作为一种综合艺术门类, 已经被看作美育教育的最好形式之一, 很多学校为此创建了专门学习舞蹈的平台。如,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就通过舞蹈进课堂的形式, 把一批热爱舞蹈的孩子集结起来, 组成了专门的舞蹈团;北师大二附中在整个高中阶段都开设了常规舞蹈课, 令人有些意外的是, 这最初竟不是源自学校和家长的推动, 而是学生们的主动要求;北京市文化艺术职业学校则是于2014年开始, 与丰台区13所中小学展开合作, 派出优秀的专业教师, 将体育舞蹈的课堂带进普通中小学校园。“这种改变是非常明显的。”北文艺校长刘晓霞说:“音乐、美术进校园大家早已接受了, 对家长来讲好像也是顺理成章的, 比如一说让孩子学钢琴都特别乐意, 但是随着舞蹈进校园, 大家对于素质教育、美育教育的理解也会更宽泛。”

改变NO.2:家长的思想“变革”

南京一九九二体育舞蹈俱乐部, 自2014年开始, 与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的同仁小学展开合作, 将体育舞蹈课程列为了全校一到六年级学生的常规校本课程, 每周每个班进行一到两节体育舞蹈课, 等到了六年级毕业时, 全校还要举办一个专门的舞蹈晚会。将体育舞蹈列为校本课程, 足已可见该学校对于体育舞蹈进校园的重视程度, 同时, 这一举措对老师、家长、学生而言, 势必都将产生思想观念上的转变。

“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也是一场‘思想的变革’。”王军在接受媒体访问时也提到:“如今应试教育的思想观念仍然盛行, 但是包括舞蹈在内的美育教育真正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如何让一些学校、教师、家长、学生扭转观念, 充分认识到舞蹈教育的重要意义, 用舞蹈来丰富学生们的校园生活, 是一个非常大的改变, 同时也是挑战。

改变NO.3:不同的模式——“高参小”

为进一步推动体育舞蹈进校园工作, 以北京市为例, 政府开展了高等学校、社会力量支持中小学体育美育特殊发展工作 (简称“高参小”) , 力图通过这种方式, 进一步带动和提升北京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整体发展。“通过政府调配、统筹资源, 把这些资源充分运用到学校发展上, 这是一种新的模式, 也是很好的尝试。”北京市文化艺术职业学校正是在“高参小”的政策号召下, 与丰台区教委共同发起了“丰台区艺术进校园”活动, 在活动开展的时间里, 北文艺将体育舞蹈带进了13所学校, 先后培训了3000多名学生。

值得一提的是, “高参小”模式的开启, 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了接受美育教育的权利。“不同于学校里开设的舞蹈选修课或舞蹈社团, 只吸引少数孩子参与, 却放弃了大多数孩子。”

改变NO.4:更丰富的教学方法

每一处挑战, 都必然伴随着改变。当专业舞蹈教师走进中小学课堂, 他们所面临的, 不再是训练有素的赛场选手, 也不是练功房里“摸爬滚打”多年的专业学生, 甚至不是在俱乐部里一步一步进阶的业余爱好者, 他们面对的是一群各具特点的青少年, 他们可能是不了解体育舞蹈, 甚至对此压根不感兴趣的孩子。那么对老师来说, 除了应具备专业舞蹈的技能之外, 还要求具备专业的教育理论知识, 以及掌握多元化的知识体系, 以更符合现代教育理念。

“校园里的体育舞蹈课到底该怎么上?讲什么内容?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刘晓霞校长认为, 与按部就班地按照舞蹈学院大纲进行授课的专业课堂不同, 校园里的体育舞蹈课程, 应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法。“校园里的体育舞蹈课堂, 主要是一种普及, 一种兴趣的培养, 因而需要的是一套适合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特性的课程内容。”

改变NO.5:提升社会认知度

高校的积极参与, 以及社会对于体育舞蹈认知度的逐渐提升, 使得体育舞蹈进校园对于各个地方俱乐部而言, 是一种挑战, 更是一次机遇。广州明星体育舞蹈俱乐部在这方面, 应该算是“先行者”里的一份子。2007年开始到现在, 该俱乐部进驻了广州市数十间中小学校园, 大力开展课外体育舞蹈培训活动, 在广州地区的中小学内掀起了体育舞蹈的热潮。

“体育舞蹈在校园中进行普及, 对我们地方俱乐部的发展而言, 一定是一件好事。”南京一九九二体育舞蹈俱乐部负责人李建安老师认为:通过进校园的行为, 不仅让大家了解了体育舞蹈对孩子的帮助和提升, 更重要的是, 使社会对体育舞蹈的认知度得到了提升。“目前, 除了圈内人, 体育舞蹈在社会中的认知度还是比较低的, 如果一个城市里所有的中小学校, 都能把体育舞蹈像足球这样普及起来, 对于现在体育舞蹈在社会中的认知度, 是有着极大的提升作用的。”

改变NO.6:师资、生源、就业……多方共赢

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 是每一所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当体育舞蹈进入校园成为了现实, 在教师人才的需求上, 也会发生极大的改变。目前得到的数据是, 全国中小学舞蹈教师的数量存在严重缺口。但可喜的是, 随着艺术教育的大力普及, 近3年国内舞蹈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在整体上都趋于上升趋势。目前, 北京市教委不仅对北京现有的舞蹈教师进行连续多年的培训, 而且还着手为农村地区招聘了大量的新晋舞蹈教师。

有师资上的“缺口”, 自然就有对于生源的“渴求”, 对于专业院校来说, 这无疑又是一个好消息。学习者的基数增加了, 让各个专业院校招生时, 也有了更好的生源及更多的选择。同时在就业方面, 各地对于教师的需求也让从事体育舞蹈专业的学生, 不用再把“当选手比赛、出成绩”视为自己的唯一“出路”。由此看来, 体育舞蹈进校园, 是一件多方共赢的好事, 如同冯双白的那句“好风好雨好时节”, 今天, 在政府、社会团体、高校的通力合作之下, 不仅仅意味着校园舞蹈的春天来了, 更确切地说, 是“美育的春天来了”。

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负责北京丰台区13所中小学校的业余课外舞蹈培训, 让北文艺在艺术进校园这个大趋势中, 走在了先列。“我们是属于政府购买的社会力量, 政府给予一部分资金到学校, 我们在每周的课余时间, 派出老师进行舞蹈培训, 主要的课程由拉丁舞、标准舞、中国舞3个舞种组成。”校长刘晓霞介绍到。“学舞蹈有什么好处大家都知道, 你看从舞蹈学院里走出来的男孩女孩, 个个都挺拔有气质, 这就是最直观的益处。”作为教育者, 最关心的就是学生们究竟能从舞蹈课里收获什么:“学习舞蹈的经历, 对孩子来说是一生受益的。除了坐在课桌前的文化课学习, 肢体的练习让孩子的思维和身体都得到了锻炼, 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亟待解决的问题:师资

对于专业院校来说, 舞蹈进校园让他们在招生上有了更多的选择, 但是同时, 也面临着一些“窘境”。“目前我们的教师队伍, 都是教授专业学生的老师, 不同于幼教毕业的教师, 他们的专业化背景反而成为了他们进入校园的一道‘屏障’。”不仅如此, 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 也亟需创新。“校园里的舞蹈课, 应符合普遍青少年儿童的要求, 完全按照专业的安排去上课是肯定不行的, 这对老师来讲, 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探索:将体育舞蹈列入校本课程

将体育舞蹈课, 列入普通小学的常规课表内, 这样的合作对南京一九九二体育舞蹈俱乐部来讲, 算是一个新的挑战。“包括上课的教案, 都是由我们俱乐部自己来探索的, 虽然之前教的都也是业余班的学生, 但是他们对于舞蹈的认知, 跟没有接触过体育舞蹈的普通小学生是不一样的。”在李建安老师看来, 体育舞蹈进校园, 不是为了培养冠军选手。“同仁小学的校长, 为什么会选择体育舞蹈这个项目?是因为他希望通过体育舞蹈这个载体, 让孩子在学校通过音乐、肢体, 感受到美的存在。”

通过音乐, 通过舞蹈, 塑造孩子正确优雅的身体形态, 而后将其转化至他的行为举止之间, 这是李建安心中对于体育舞蹈进校园探索之路的最好诠释。“我们希望练过体育舞蹈的孩子, 在人群中是一眼就能瞧出来的, 他们知道什么样的穿着是得体的, 更知道如何与人礼貌地交流。”

不存在的危机感:流动才能让圈子“活”起来

当一个事件成为热点之后, 总会出现不同的“声音”。随着体育舞蹈在校园中愈加得到普及, 一些地方俱乐部也产生了“忧虑”:既然学校里就能提供这样的课程, 会不会以后专门来俱乐部学习的学生人数就会减少了呢?对此, 李建安提出了这样一个反问:“南京新街口商业圈, 目前是中国最大最繁华的商业圈之一, 但是, 上世纪80年代时, 我印象中这个地方只有两家商城, 可是现在你看, 仅新街口就有将近有几十家商场, 是不是原有的商家就一定‘死掉’了呢?”

毫无疑问, 只要俱乐部自身“过硬”, 体育舞蹈传播得越广, 学习人数越多, 就越是好事。“目前, 对体育舞蹈产业来说, 尽管处在国家提倡的大环境里, 但转来转去都是在这个‘潭子’里打转, 没有流动起来, 没有流动到大社会中去。”之所以还没有被社会广泛认可, 就是因为空间没有流动起来。“如果现在的中小学校, 真的都能把体育舞蹈作为一项常规课程, 这应是所有俱乐部都期盼的事情才对。”

选择什么形式的素质教育, 是每个家庭都关心的问题

2013年, 明星俱乐部结合“阳光体育活动”丰富青少年大课间的契机, 在广州市流花路小学里大力推广体育舞蹈课程, 不仅帮助该小学成立了自己的舞蹈队, 更是将标准舞这一舞蹈形式引入校园。当看到所有孩子在操场上舞起《校园华尔兹》这一场面时, 相信每一位体育舞蹈人都会为之欣慰。

“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长的重视, 怎样对孩子实施素质教育, 以及选择什么形式的素质教育, 是每个家庭非常关心的问题。”明星俱乐部负责人徐文敏这样看待体育舞蹈进校园这一举措:“一些家长可能担心孩子的文化课成绩, 其实, 课业和舞蹈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体育舞蹈的学习要求孩子集中精力, 同时也是对其模仿、理解、思考能力的锻炼, 潜移默化中, 孩子会将这些能力运用到文化课的学习之上。”

实例传送

Representative

学校代表

北京文化艺术职业学校

2014年开始, 北文艺与北京丰台区教委以“政府购买, 学校给予师资支持”进行合作, 开展了“丰台区艺术进校园”活动。活动开展至今, 北文艺派出了拉丁舞、摩登舞、中国舞教师走进了13所中小学校园内, 先后培训学生3000余名。

Representative

俱乐部代表

南京一九九二体育舞蹈俱乐部

早在1995年, 南京一九九二体育舞蹈俱乐部就曾与当地一所中专院校合作, 将体育舞蹈作为该校内的业余可选课程, 开始了“进校园”的初体验;2000年, 当时的“特长生”政策, 让体育舞蹈瞬间成了许多学生追逐的“目标”, 南京当地的中华中学、十三中学这样的名校也都分别在初中部和高中部设立了体育特长生的指标, 招收体育舞蹈学生, 但是人数名额较少;2014年, 随着艺术进校园的普及发展, 南京一九九二体育舞蹈俱乐部正式与南京玄武区同仁小学携手合作, 将体育舞蹈列入了该校的常规课程表之内。

Representative

广州明星体育舞蹈俱乐部

自2007年起, 广州明星体育舞蹈俱乐部就一直在探索俱乐部发展的新模式。数年间, 俱乐部通过多元培训、竞赛演出等形式在校园里全面开展体育舞蹈活动, 将体育舞蹈课堂推向了广州十余间中小学校。

上一篇:项目总结分析报告-地产建筑下一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