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实践的心得体会

2024-06-08

工厂实践的心得体会(共12篇)

工厂实践的心得体会 篇1

近几年,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了相关文件,大力推进“电商换市”工作,部署了“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因此商学院学生会“启程”小分队的10名干部所组成的团队对慈溪市崇寿镇开展了“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情况”调研。

从发布实践通知到组队报名;从找指导老师到确定实践方向;从写策划到修改策划;从创意策划方案征集ppt演讲到大学生实践活动出征仪式。前期工作过程中不能说“艰辛”,但我们也不是一帆风顺,我们经历了对自己的不肯定,出现过迷茫间断,可最后因为“启程”团队的力量,我们一起走到了最后。

6月29日早上,我们“启程”出发去了慈溪市崇寿镇,这是我第一次去慈溪,而且还要和成员们生活那么多天,内心十分期待7天的实践生活。怀揣着梦想、抱着锻炼自我、见识社会的心态到达了慈溪市崇寿镇。

自6月29日至7月5日,我们在慈溪市崇寿镇开展了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情况的调研。了解企业网站、网店的建设情况;在线采购、在线销售的基本情况,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中的存在的问题和需求。我们深入乡村、居民,宣传慈溪市崇寿镇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规划、园区优势和现状;宣讲电子商务的基本知识,指导居民网购操作程序。长达七天的调查过程中,我们奔赴崇寿镇的崇胜村、相公殿、海运村、傅家路村、傅家路村工业园区、e点跨境电子园区、e点电子商务产业区等地,走访了60多家企业和30多户家庭,了解了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应用情况的调查以及宣传普及村民安全网购。

走访的60多家企业中,对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家企业是“宁波太尔炊具公司”,这家企业老板高中毕业就去一家卖家电商场实习,从开始的销售炊具用品到自己白手起家创业的十多年间,用年销售量1.8亿的辉煌成绩见证了他如今的成功。学习到最多的一家企业是“宁波亿联防爆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为数不多运用b2b、b2c的电子商务销售模式的企业,运用电子商务平台,运行企业对企业的销售模式,大胆、独特、创新的销售模式让我受益匪浅。根据近日来的走访调查问卷,我也发现电子商务企业的神奇之处,有些企业只销售不生产,但是年销售量可以高达上千万。有时候一家不起眼的小办公室造就了年销售量上千万的公司,在走访过程中我不禁感叹电子商务发展的迅速。

“有一种生活,如果不去尝试,就不知道它的艰辛;有一种责任,如果不去担负,就不知道它的重大;有一个暑假,我们如果不去实践,就不知道它的辉煌”。20XX年的暑假,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电子商务参与电子商务,为了让电子商务知识送万家这个目标,这一群怀揣青春梦想的“启程”小分队的成员们,不畏七月酷暑,穿梭在车水马龙的街道间,进村进企业发问卷,走万步路圆青春梦,用我们的青春中积极拼搏精神让更多的人群认识电子商务,为“电子商务进万村”的实现尽一份绵薄之力。

这一年暑假对我个人而言,我走出了社会的第一步,踏出校园的生活,走上暑假社会实践的道路,见识了我未曾见识的市面,也感受到了崇寿镇人的热情,我开阔了自己的视眼,我提高了自身的交际能力。这一年暑假,我的青春汗水挥洒崇寿,我的成长起点始于崇寿,我正年轻,不怕跌倒,继续飞翔吧!

工厂实践的心得体会 篇2

一、优化教学内容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设计》讲述的是有关工厂工艺设计、物料平衡计算、设备选型及车间工艺布置等内容,同时涉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课程内容较多,而教学大纲规定的课时仅为24学时,因此在讲课过程中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突出重点,精讲难点,以点带面介绍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设计》是一门设计课,对于设计的概念、设计思想的介绍是这门课程的一个重点内容。工厂设计,作为设计中的一种具体形式,它有着一套固定的模式,在简单介绍工厂设计的基本过程之后,要重点讲解设计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如在讲授工厂总平面的布置和竖向布置一章中,工厂总平面布置原则是本章重点,在课堂上结合具体工厂的总平面布置实例详细讲解布置总平面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及相关的规范标准;再如讲述车间工艺流程选择章节时,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的生产工艺、产生流程、产品技术指标等,对部分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自学。教师在课堂上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对课程中的一般内容,只做一般讲解。同时通过课堂提问等方式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抓重点难点以点带面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课程的主要内容。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部分学生感到难度较大,缺乏兴趣。这主要是因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设计》课程的性质决定它必然与工厂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而平时学生实践机会不多,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的实际生产过程了解较少,缺乏感性认识,比较生疏,再加上课程体系与其他专业课有所不同,就造成了部分学生学习困难,学习兴趣不足。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专业课老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课程内容设置上要深入浅出,消除学生对课程的疑惑。在开课之初,学生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设计》这门课程普遍感到陌生,尤其对“设计”的理解觉得很玄妙,离自己的生活很远。那么在对课程内容讲述之前,首先要向学生解释设计的含义。所谓设计是将问题解决的方法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与设计打交道,比如制定学习计划、美化寝室环境、搭配营养结构等都是一种设计活动,甚至学生们平时爱玩的游戏人人餐厅都是一种设计活动,而工厂设计只是这些设计活动中的一种具体形式而已。从身边的小事说到工厂设计课程自然而然地消除了学生对课程的神秘感。在进行课程内容的讲授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理解那些条条框框,单调枯燥的设计原则呢,同样可以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游戏人人餐厅说起,借助人人餐厅桌椅摆放原则与升级速度的关系说明,工厂生产要素的布置同样会影响工厂的生产效率。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作比喻不但能增加课堂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使学生在很轻松的氛围下,学习课程的主要内容。此外,在教学方法上改变那种“灌输式”、“填鸭式”打消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式,以一种面对面交流讨论的方式来对知识进行讲授,不但可以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活跃气氛,还可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使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因其具有能集成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及动画等多种信息的功能而越来越受欢迎,对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到积极作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设计》课程教学完全使用了多媒体授课,在电子课件中包括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的总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生产车间工艺布置图等图片,通过对这些图片的分析讲解,能让学生更直观、清晰地理解工厂总平面布置图设计的基本原则、工艺流程选择的依据及车间工艺布置的注意要点。在图片教学的同时,我们还适时播放了一些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介绍和生产情况的视频,使学生能清楚、系统地学习教学内容。同时,采取讨论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形式,针对课件中的某个原则、某个流程图不断设置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拓展思维,引导学生积极讨论、畅所欲言。在整个讲授过程中,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配合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设计》课程的学习兴趣,强化了他们对课程内容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习效率,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重视参观教学作用

参观教学是到生产实践中对实物进行实地观察、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课程所讲述的工艺设计、设备选型等内容决定它必然与工厂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尽管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的电子课件强化了学生对工厂生产流程和布局的感性认识,但是图片视频仍无法代替现场实地的参观认识。为此,我们组织了学生到长春亚泰双阳水泥厂和双辽福耀玻璃厂参观学习。通过参观学习使许多学生第一次看到了课本上静止呆板的生产设备是如何运转的,感受到书本上简单的一个流程是如何通过复杂的工艺过程得以实现的,也体会到厂区内车间设备布局的道理所在。通过实地参观教学,真正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参观过程中,学生们都怀一颗强烈的好奇心对感兴趣的问题不停地追问,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催进了日后的学习进步。

五、强化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学好《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设计》课程的重要环节。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课程设计以4~5名同学为一个设计小组,根据老师给定的课题题目独立完成设计任务。包括完成设计说明书、物料平衡计算表、主机设备表、工艺流程图、工厂总平面布置图等。小组内部成员分工由小组组长来分配,在成果提交时,由组长来讲解本组的设计成果。通过课程设计训练,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查找搜集到的设计资料有效地整合,实现了理论学习和设计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全面地了解工厂设计的全过程,并通过自己的设计实践掌握工厂设计的基本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沟通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教学工厂”模式的应用与实践 篇3

一、“教学工厂”的选址

笔者认为,“教学工厂”的选址是我们学习新加坡职业教育并让其经验落地生根的重要前提。一般来说,选址问题无外乎校内和校外两种。若选在校内,就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由谁投资?投多少?第二,是一次性投资,还是分多次投资?第三,若校企双方共同投资,各自分担的比例应该是多少?收益如何分配?第四,仿真实训和真实生产各占多大比例较为合适?第五,学校的投入与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兴趣持久度能否接近?若选址校外,也许对企业经营更加有利,但是“教学”的味道就少了许多,而且之前列出的五个问题的解决难度会相对提升。

我校的具体做法是:校内、校外各建一个。一个专业同时建两个“教学工厂”,着实考验着决策团队的智慧。2012年春天,我们在与学校汽车类专业合作的诸多企业中慎重选择了新乡市广森汽车美容装饰公司,并投入10万元资金及价值近20万元的设备在距离学校两公里处校企共建了一个校外“教学工厂”。2015年7月,为实现“教学工厂”的理念与运作思路,更好地将学习新加坡的经验应用于我校的实际教学,我校将校内现有的实训车间进行升级改造,并采取“学校指导下的双元结构教师小组合作教学”等新模式,与河南省众诚联盟合作,开设了汽车专业的新方向——汽车美容创业班。该班级实现了全新的教学模式,与校外广森汽车美容公司形成内外互补,运行近一年,效果良好。

二、企业伙伴的选拔

在对校外“教学工厂”合作企业的选择上,我们之所以选中广森公司,一是因为该企业是最早一批与学校开展合作的当地企业之一,而且这家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收益较好,公司业绩和规模逐年增长,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较高。二是因为该企业领导层具有创新意识和勇于实践的精神,管理和生产经验丰富,值得职业学校学习。

在对校内“教学工厂”合作企业的选择上,我们最终选择了河南省众诚联盟,因为河南省众诚联盟具有明显优势。具体来说:一是这家企业辐射河南全省,站位更高;二是众诚联盟拥有更加雄厚的实力来满足学校新增专业——汽车美容专业设备及教学和管理的需要;三是众诚联盟有着与银行合作的丰富经验,在全省18个地市拥有近40家汽车美容连锁经营店,并且经常开展短期培训业务,管理规范,运作现代化,社会口碑好,具备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担保及开店准备的强大实力。

三、学校指导下的教学工作

笔者认为,“教学”与“工厂”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职业教育的跨界性正是新加坡能够很好解决职业教育难题的出发点。学校积极借鉴经验,通过密切指导,弥补了学生在“教学工厂”学习的不足。但指导必须遵守以下原则:一是这个指导的主体必须是学校,“教学工厂”的首要任务是“教学”,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下学习,“为教学服务”的宗旨不能改变。因此,这里面有个“度”的把握标准,校企双方都要能够接受这个“度”。二是相互尊重是合作的基础。双方的相互尊重体现在合作的全过程。例如,对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以及工厂的实际操作流程等,企业具有很大的话语权。但前提是企业要与学校进行充分前期沟通,否则企业受经营利益最大化驱动会不自觉地偏离合作目标,这样就有导致合作破裂的风险。三是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如定期召开会议、大事协商、媒体介入、定时通报等,用制度来管人与事,让“教学工厂”新模式一开始就制度化、规范化。

四、勇敢面对新挑战

首先要厘清几个概念:一是“教学工厂”不是校办工厂,它是新时期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落地新加坡的成功尝试。二是“教学工厂”不是实训工厂,简单的模拟或更逼真的模仿都不是其要义所在。三是“教学工厂”不是简单地让企业把工厂建在学校或学校将课堂搬到车间,不是一方为满足另一方需求忍让妥协的结果,而是双方平等、真诚地协同合作。

具体分析我校“教学工厂”的实践仍然存在以下难点或困惑:一是汽车美容只是汽车大类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招生规模限定在一个班级,“教学工厂”的运作相对容易,向其他专业推广的条件尚不成熟。二是校内与校外的“教学工厂”运作不是很平衡。校外的广森公司因地处校外,总体运行效果不如校内的众诚联盟好。三是“教学工厂”作为新事物,对它“肯定”与“质疑”的声音往往交替出现,学校决策者和企业家的接受能力等决定了这一新事物的发展。所以,对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我想,不屈不挠的职教人,一定不会错过当前职教大发展的良好机遇,必将勇于面对企业转型升级给职业教育带来的全新挑战,充分理解并践行“教学工厂”的新理念,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向纵深。

“友成”暑期工厂实践心得 篇4

记得曾经的暑假都是让我那么期待,在家里,我享受着那份快乐与温馨。然而今年这个让我期待的暑假却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受,给了我近乎刻骨铭心难以忘却的第一次人生体验。

今天是第一天,我在烈日炎炎下带着简单的行李到了一个生产模具的工厂。说实话,我一开始挺兴奋的。对这里,我充满了好奇。有一种迫不及待想要体验下这里的工作形式和工作状态的心情。

匆匆吃完午饭,我们十几个兼职的大学生集中签了下合约,分配了下寝室,一切就绪之后,我们便和这里其他正式的工人一样,穿上了那套蓝色的工作服,进入各自的工作车间等待着科长分配那些我好奇的工作。不得不说,这工作服还挺神奇,我穿上后突然觉得自己一瞬间进入社会了,不再是一个大学生,而是跻身在工厂里,和其他人一样为生活拼搏的一份子。那种工作的责任感与生活的压迫感一下涌在了心头。

但似乎有点儿不幸,我和一个同学选择了上晚班,12个小时呐!期待不会很惨吧!

第二天

经过昨晚十二个小时的奋斗与煎熬,终于到了早上八点。我下班啦!

终于见识到我的工作了,不是特别累却需要很大的耐心---在机器旁边,拿下模具,剪去不需要的东西,放回传送带进入下一道工序。就这样重复着重复着直到天亮。

这里的工作很严谨,每一道工序大家都很认真很仔细,时不时还有检验员走过来检验每个人的成果。

在这个机械厂的基层,我想我看到了每个人工作的热情,看到了每个人工作的严谨,也看到了我手中的模具在之后的发展前景—如此美好。

虽然很累了,可是我为自己正在创造那样一个美丽前景感到骄傲,我现在很普通可是也很关键。下一个黑夜我还会继续奋斗的。

第三天

一觉睡醒,还是来到这里的第二天。看着渐渐暗下的天,我又该上班了。八点不到我刷完卡进入了备战的状态,等待着要交接的工作。今晚和上次不同,我没有上机,没有接触那些模具。班长给我安排了另外的工作。他把我交给了一个老员工,我跟着他本着“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到哪儿”的心情,干起了不定点的事。

老员工耐心地教我们做不一样的杂事儿。他认真讲着,我们则仔细听着,生怕一个不小心把那些需要返工的零件给弄坏呢!在这里,每个模具,只要有一丁点的划痕,一丁点擦不去的油渍都是会被丢进垃圾箱的。所以细心、耐心、仔细是做好这些工作必备的心理。我想生活中,工作中,这些心理要素也会是必备的武器吧。

第四天

每天的通宵生活其实有点让我觉得恐惧了。特别后半夜,麻木地做着手头的工作,眼睛实在已经困得不行。可是,看着大家都在拼命忙着手上的活,数着一箱箱完成的数额,向着已定的目标数奋战着,居然还有人那么激情唱了整夜的歌,我真觉得不可思议啊。但是,我真真切切地被感染了。于是一再打起精神,继续着……

这个晚上我被班长安排到流水线的最后一个程序--全检。和我一起的那个老员工人很随和,她是一个大学本科的毕业生,说实话,听到这个我挺震惊的。她的经历提醒了我,让我感到了危机,但也让我感到了庆幸。她教我如何擦油,包装,如何把全检工作按时按量做好。还跟我聊很多生活中社会中我不知道的事儿。

来到这儿,虽然很辛苦,可是开始收获,开始觉悟,开始奋斗的感觉真好。

第五天

终于到了倒班的时候了,一来这儿就上晚班,可真希望感受下上白班什么滋味啊!那天晚上,我们仍旧晚上八点上班到十二点下班早上八点就开始上白班了。一开始听着真觉得有些恐怖。

老早听说,白班比晚班要累,据说晚班可以松一点,偶尔可以小憩可以坐下,可是白班却不行。虽说如此,我还是喜欢白天工作的感觉。

白天的工作跟以前一样,或是跟着前辈做事,或是在流水线上包装。但不同的是,我与这里的人这里的环境变得熟悉了,不再那么陌生。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人得品质跟心态以及更多的知识。

当然,我不例外地也看到了人得刻薄,以及人得现实。我想这些避免不了,但它却能给我前进的动力。只有不断进取,不断奋斗才能

工厂临时工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5

每天工作八小时七十块一天,工资真的不算好,因为干的活又累又苦。两天后我两只手都起泡了,疼痛难受,我思索着,为什么我们这么累却只有这点钱?而那些办公室的人整天无所事事工资比我们还高?难道真的只是知识在起作用吗?知识只有用于实践发挥它的功效才能和我们产生区别,如果是束之高阁,把它藏在脑里,那么这种分配是很不合理的。我通过这次实践,认为社会应该重新考虑工资分配,除了与知识时间挂钩,还应该与工作强度,难度,危险度等挂钩。我发现一个现象,在我们厂里,没有一个员工是三十岁以下的(除了我,因为我是临时工)。这是为什么呢?都去读大学了?不是的。在我们村很多比我大一些的人宁愿在家也不去这厂里工作,原因就是工资太低,工作量大且辛苦。在城市很多清闲工作的工资都比这里高,所以他们都选择去城里,这会导致一个问题,就是从事这种繁重工作的人会越来越少,最后公司如果不改善也会倒闭。所以这类公司应该努力吸引年青人来工作,使之人才不会断层,促进公司的长久发展,以及促进就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寒假社会实践使我感受颇深,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父母的不易,学习的重要性。更让我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明白了做事在于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工厂实习的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篇6

我就读于荆楚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一班,年满20岁,XX年随我校20来人一起赴武汉美的工业园进行寒假实习,这一过程中,我们有太多的感慨与感动。

寒冷的冬天里,我们扛着沉甸甸的行礼进放美的工业园,它坐落在武汉汉阳区一个偏僻的小村,名叫幸福村。进厂后,我们以排队的形式办理了所有入场手续(上厕所也要排对),我在心里佩服这些寒假能出来打工的同学,尤其是那些饱经风霜的小弟弟、小妹妹们。

早上天微微亮,闹钟叫起我们疲倦的身体,匆匆吃了早餐就跑着去厂里(几乎每天都是跑着去的),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重复着同一个动作一遍又一遍,开始因为好奇和新鲜,大家都不觉得怎么累,两天后,就听到阵阵工作上的抱怨,若干学生因坚持不住而辞退回家(这是他们人生的一大笔浪费),剩余的做好了奋战一个月的准备。中午有40分钟的用餐时间,上班没休息,每天11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这样机械式的工作繁忙而无聊,有几次我都在下意识的工作,似乎在梦里,请假就是半途而废,幸好我们还有手机里的音乐陪伴,加上我们以嬉笑聊天的方式才能得以去打发这可怕的时间,每天上班一个微笑,下班一个微笑,尽管心里很不爽,只有忍着。

工厂里:

工作时间长,休息时间短,合同上丝毫没提工资和时间等问题,总是找理由扣费,很多细节都说得太模糊,公司上下沟通,欺骗员工,遇事相互推卸责任,试图从中谋取利润,就连买扫帚也要自己掏腰包,尤其是饭菜难吃且数量少,这是我最郁闷的。

员工们:

无论做什么都得听从厂里面的安排,就会被不发工资而威胁,随便不可能请掉假,吃饭靠抢,吃饭的样子更让人可怕,人的本性被这个厂摧毁的如此厉害,他们为了产量,什么手段都想得到,员工只能埋头默默地苦干,最后能有多少工资还不为人知呢!

真的我

自打决定来到这里,我就没为了钱,一个短暂的30天又能挣多少钱,只是想多一点感触而已,一路走来,才彻底明白老是在耳边听到的所谓残酷的现实是什么,做为大学生的我们整天呆在学校这个小圈里总认为身边的人都是那么善良,那么淡定,自然不会想到外面的社会,所以当你第一次步入社会总会遇到不可思议的麻烦,现在的实践为你以后早点立足打下了基础,所以我一点也不觉得亏,再者,回到学校,想起那些苦,你也不好意思更不敢像原来那样碌碌无为了吧,这就是动力的源泉……

难忘情

萍水相逢的我们在都来自不同的远方,这段时间我们有说有笑,不经意间,女生在成了好姐妹,男生成了好兄弟,虽然时间短暂,但在他们眼中看到的情义是那么真,临走时,个个含泪而分,那场景怎感动两字了得,如此难忘的一刻值得我们一生去回忆,但愿我的那些朋友们在若干年后还能互相想起对方,因为我从前都收获到了比金钱更贵重的东西:友谊。

社会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而且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又加入了世贸,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前天才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天就已经被淘汰掉了,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在这里我们有喜有忧,有得有失,这次的实习有力的启发了我们的灵魂,它将作为我们生活和学习的动力激励着我们前进,孕育一颗永不言败的心!

工厂实践的心得体会 篇7

目前, 教学工厂常规做法是:学校向生产厂家承揽工业项目, 生产厂家以提供或借用的方式在学校装备一个完全与实际工厂一样的生产车间, 学生在教师和师傅或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实际生产操作。在学校揽不到工业项目的情况下, 教学工厂就成为了实验室, 学生只能在教学工厂里看师傅或教师进行演示教学或参观教学。目前, 我国不少学校的教学工厂就处于这样的尴尬境地。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引入教学工厂模式, 不是要照搬套用新加坡的教学理念, 而是要与本校、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每所学校、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 不能套用新加坡教学工厂的现成模式, 而应根据专业设置、学生层次及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等, 创造性地加以利用, 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工厂新模式。

对教学工厂新模式的探索

根据对教学工厂模式的多年探索, 我们采取了两个比较成熟的做法:一是直接把企业引进学校, 形成教学工厂, 我们称这种教学工厂为“校内教学工厂”。学校提供场地供企业无偿使用, 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进入教学工厂学习和实践。教学工厂在没有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时候就是企业, 在有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时候就是教学工厂, 学生实践的内容就是测绘或加工企业的实际产品。二是经过两年的理论与基本技能训练后, 将部分学生直接送到学校之外的企业学习和实践, 我们称这种教学工厂为“校外教学工厂”。为了和企业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 我们和企业联合开发“共享型校企合作课程”。这样的课程以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为目标, 以职业生涯需要为导向开发课程, 为合作企业量身定制共享型校企合作课程, 课程内容既适合学生, 也适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我们称这种模式为“共享型校企合作课程模式”。这种模式采用的是多批次、少批量的形式, 也就是说, 在每个企业安排不超过8人的学习和实践团队。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可以得到这样的学习机会, 应多选定一些企业。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这两种教学工厂模式均运作良好。

(一) 校内教学工厂

校内教学工厂是主要探索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并运用于理论教学。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 即教学内容的设计以企业项目为主题, 从而使学生获得真实的工作经验, 为将来独立面对工作和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项目教学实践主要在《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中开展, 按照“以胜任职业岗位需要为目标,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 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 以制图员职业资格要求为标准”的原则, 对课程教学过程进行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教学改革, 重点创新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职业道德为重点。

教学工厂教学实施途径: (1) 企业现场认识 (参观) 实训。在讲授完《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绪论后, 就安排学生参观校内教学工厂, 在参观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制造企业生产是离不开图纸的, 从而认识《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的重要性, 并使学生储备大量的形体信息, 身临其境地感受工厂环境。 (2) 测绘教学工厂的实际零件。在完成零件测绘的理论学习后, 将教学工厂里相对简单的实际零件借用到测绘教室, 供学生测绘使用, 并绘制出正规的零件图, 最后要求学生与企业的加工零件图进行对比, 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 并写出总结报告。

在教学举例、习题、实验课题等方面尽量取材于企业实际生产的零部件。 (3) 根据图纸装配部件。学生根据教学工厂提供的装配图, 帮助企业进行零件装配, 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增强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学目标。 (4) 利用假期组织部分学生为教学工厂绘制实际生产中使用的图纸, 使学生得到实际生产锻炼。

(二) 校外教学工厂

校外教学工厂主要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探索实践。

根据苏州地区实际需要, 开发符合教学工厂需求的校本课程苏州存在大量外资和台资制造企业, 而这些企业大量使用第三角投影的图纸。虽然我们在机械制图课程中也简单介绍了第三角投影, 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一定的识图困难。针对这一现象, 我们在收集大量企业第三角图纸的前提下, 开发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第一门校本课程——外国图纸的识读, 并在2007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开设了限定选修课。这一校本课程的开发使专业技术知识与生产实践需要紧密结合。

选择并设计出符合技能教学需要的企业环境, 提高教学工厂实践的科技含量苏州的中小制造企业数量众多, 如何为本专业学生选择符合大纲要求的企业成为我们研究的又一课题。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 首先选择制造加工手段全面、加工的零件种类较多的企业;其次, 选定的企业技术含量较高, 学生进入企业前需要进行特殊培训。

根据教学大纲需要, 为学生量身定制满足企业需要的“共享性校企合作课程”新的校企合作式课程——共享型校企合作课程以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为目标, 以职业生涯需要为导向开发, 为合作企业量身定制共享型校企合作课程。具体来说, 就是学校通过对签约企业、学生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 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 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的课程资源, 确定合作式课程目标, 选择组织课程内容, 决定课程实施方案, 进行课程评价, 进行持续的和动态的课程改进。

结论

校内教学工厂的培养模式适合理论与实践穿插进行的教学, 教学内容以企业项目的形式展开。校外教学工厂的培养模式适合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论与基本技能后需要集中对相关技能进行实训的课程。针对苏州地区中小企业多的特点, 我们采用将整班学生分散到不同企业来完成后续课程的学习与实训。

对于常规的机械制造企业而言, 学生前二年所学的理论知识完全可以满足企业的生产实际需要, 学生缺乏的是企业实际生产经验, 我们要求企业让学生在6~8个月内完成主要岗位的“轮学”。在此期间, 学校为学生和企业提供与本企业一致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课程, 企业为学生提供符合专业要求的较为全面的实践课程。

摘要:教学工厂模式在苏州地区的创新运用主要采取两种做法:一是直接把企业引进学校, 探索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二是将学生直接送到校外企业进行实训。首先根据苏州本地实情, 开发满足教学工厂要求的校本课程;其次选择并开发符合技能教学需要的企业环境;然后为学生量身定制“共享性校企合作课程”。

关键词:教学工厂,苏州,校本课程,校企合作课程

参考文献

[1]秦建华.“教学工厂”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J].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1) .

[2]明廷华.“教学工厂”: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模式[J].职教论坛, 2007, (16) .

[3]陈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 2008.

[4]洪霄.对新加坡“教学工厂”理念及实践的思考[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2) :42-43.

“工厂供电”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篇8

摘要:工厂供电课程是电气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课,本课程内容多,信息量大,工程实践性强。通过对该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调整优化,以及授课形式的多样化改变,并结合实物教学及仿真系统模拟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工厂供电;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熊雷(1982-),男,广东深圳人,南阳理工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助教;刘勇军(1979-),男,河南南阳人,南阳理工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助理实验师。(河南?南阳?473004)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1-0045-01

电能是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工厂供电是指工厂所需电能的供应和分配,因此做好工厂供电工作对于工业现代化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课程作为电气工程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不仅是理论基础,而且与工程实践结合非常紧密。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就是以工厂供电系统设计为主线而展开,既有大量的设计计算,又有对基础理论、设备结构、各种标准规范等的讲解,内容繁多,给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造成了极大的挑战。如何施教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所要求的内容,是摆在每一位任课老师面前的首要问题。根据这些问题和这门课的特点,应从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探索改进。

一、根据内容特点,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目前,南阳理工学院(学校)采用的是学分制培养方案,课时有限。工厂供电也不例外。而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包含了大量的工程应用知识,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安排显得尤为重要。在学校以前的教学计划中,授课课时的分配主要是按照课程内容的多少来安排,并没有考虑到内容的特点及难易程度,使得教学计划安排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同时我校作为一所一般性本科院校,其培养目标为应用实践性人才。根据以上特点,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确立了抓基础、重实践,以基础理论学习为主,以工程实践应用为目标的导向原则。具体而言就是根据课程具体内容的难易程度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来合理安排课时和授课方式,而不是简单的按照课程内容的多少来安排教学。对于基础性的内容,例如负荷计算、无功补偿等,虽然在教材中占的比重很小,但是在实践应用中非常重要,是整个工程设计的基础,对于供电系统的设计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安排计划时就应适当加大课时,使得大家有思考和消化的时间,保证学习效果;同时还要注意授课节奏的把握,对于难于理解的内容就讲慢一些,对于简单的内容可以一言带过,不但使课堂的安排更有针对性,而且也给大家留下自学的空间。

二、与时俱进,改革教学内容

由于教材的内容注重的是传统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因此很多在工程中已经应用的新技术、新设备等,在教材中并没有出现,而学生毕业所面向的就是一线的工程设计,因此在教学中就不能完全束缚于教材,而要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适时调整教学内容,简化已经过时的内容,增加新技术新应用的内容。同时强化系统性的学习,增加课程设计。通过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培养工程设计的思想。

三、授课形式多样化,提高教学效果

1.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与传统板书方式相结合

随着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出现,由于其具有直观、灵活和方便性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很多课程都开始采用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以前工厂供电的教学中,也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存在不少问题,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完全抛弃了传统的板书授课方式。

对于本课程而言,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内容上覆盖面广,变化较大,既有许多工程设计的计算和推导,又有大量的电气设备介绍,还有电气系统的设计知识,这些知识都有其鲜明的特点,有些知识适合传统的板书讲解,有些知识适合现代的多媒体教学,因此在讲授上就不适合只采用单一的教学形式。例如对于重要的工程计算推导,如果仅仅采用多媒体课件显示,而没有板书的仔细推导,会使得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如果采用传统板书的形式,则能够根据课堂的教学效果和需要随时调整,随时解决,不但便于推导过程的演绎讲解,而且可以随时解决大家在推导中出现的疑问和问题,增加课堂的可操作性,提高学习效率。对于电气设备介绍等内容来说,如果采用传统板书形式,就显得课堂特别枯燥,即使花上大量的时间很多学生还是难以理解;如果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能够添加大量的图片、动画、视频等直观的内容,既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学习,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尤其是对于想象思维较差的学生来说,这种形式的教学效果更明显。通过教学实践效果的对比,灵活采用两种教学方式的效果要优于单一的教学形式。

2.理论教学与实物教学相结合

在本课程中存在比较多的设备讲解的知识学习,对于这些内容,传统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方法就是在课堂上进行理论讲解,然后再通过实验来认识实物的过程,两部分的学习相对比较孤立。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是就图学图的讲解,因此即使是采用多媒体的形式,还是会出现很多学生理解困难的现象;而且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计划的原因,有时候课堂理论教学过去较长时间以后才进行实验。这时候往往出现学习的遗忘,造成在实验中需要重新进行理论学习,然后再进行实验操作,使得实验教学时间大打折扣。

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实物教学的方法,把课堂理论教学与实物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直接将设备实物带到教室,授课时先进行理论讲解,然后再对照实物进行学习。例如在进行熔断器学习时,先讲结构及锡铜冶金效应的动作保护原理,然后再通过熔断器的实物结构来学习锡铜冶金效应的具体应用,经过这两步以后大家对于该设备的结构和原理便非常明了。在实验的过程中,不需要再进行理论学习,效果很明显。

3.操作与仿真相结合

工厂供电的内容都属于强电系统,甚至有些还属于高压系统,工作中任意一个小小的疏忽便有可能造成非常大的危险,因此在实际电气操作中时刻都要强调注意安全,遵守操作规程,对于教学更是如此。但是由于大部分学生都属于初次接触强电系统,知识面有限,操作也不够规范,这样让所有的系统都进行上电操作其危险性就更高,因此如何在教学中既兼顾学生学习效果同时又保证学生的绝对安全便是首要任务。由于这一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基于安全考虑,很多都没开设计性的实验,只有简单的操作性实验,与课程的工程实践性特点相背。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实验教学中采用了操作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于简单的电气实验电路采用动手操作的方式,锻炼大家的基本功;对于复杂的电气线路或者电气系统则采用matlab/simulink进行系统仿真的形式来实现。把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以后,既达到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和学习的目的,同时兼顾安全性,方便教学的开展。

4.课堂教学与课程设计相结合

工厂供电课程的信息量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普遍比较孤立,掌握的都是一个个的知识点,如何将这些点串起来,形成知识链来应用才是最终要达到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学计划的修订中特意增加课程设计环节,并且不断强化其地位。通过对典型中型工厂供电系统的设计,使大家完成对负荷计算、功率补偿、变压器选择、线路设计、导线选择等内容的串连梳理,形成一个整体,达到对工厂供配电系统的整体认识,并能进行基本的设计目的。

四、改革效果

在过去的两年里,先后选择了八个班级共计326人进行工厂供电课程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其中四个班159人采用先前的教学形式,另外四个班级167人采用上述改革后的教学形式。从学生的反馈和评教结果来看,前者的评教满意度只有89%,而后者的评教满意度达到了97%,后者的满意度明显要高;从学生的期末考核成绩来看,前者综合平均成绩比后者低了9.8分,差距较大。综合来看,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但是也应该看到目前在实验实训教学中还是存在着问题,如仿真模拟的学习形式并不能完全达到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如何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1]刘介才.工厂供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胡春玉,孙亚萍.“工厂供电”课程的教学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12).

[3]史兵,蒋建明,张继,等.“供配电技术”课程考试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18).

工厂实践报告 篇9

怀着很兴奋的激动情绪来到实践基地,第一次来到这个“鬼地方”,它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冷。它和DH的温差不是一般的大,我瞬间有种危机感——我可是带着火热的心脏代表着夏季的T-恤来到这里。下一秒,看得开的随性的我便转变思想观念——既来之,则安之。

第一印象是——美。很简单的一个地方。青山绿树环绕下,清新之感油然而生,看着使人心旷神怡;闻着泥土香的芬芳气息沁入心脾。在这里居住的人绝对身心健康,它是一个隐士世的好地方。

第一记忆是想起我所在的乡村小学的教学楼。它的建筑构造太像了,连升旗台和操场都很像——简陋又狭小。回忆曾经呆过六年的地方,时间匆匆,我都是一个高二年的学生了。

我在第一天便领教了排队等饭这件我最受不了的事情,我没有这种耐性,我是一个厌恶排队 等待的人,在学校,我都选择在不用排队等饭的时间点去吃饭,可这里不行,一定要等,在没有耐性的我看来,这不过是浪费时间,感觉时间被人控制着,我无法逃脱,我害怕遭到惩罚,一听到广播,三分钟内一定得赶到餐厅外排队,而且一个个拿着饭盒,仿若一个个要饭的。可是五天下来,我做到了这种速度和挑战自我耐性的极限,我告诉自己——我是来社会实践的,不是来享受生活的。

饭菜也很一般,每天都吃一样的——早餐四菜,午餐和晚餐四菜一汤。没有任何变化。一张半径一米左右的小圆桌子坐下10个人,挤得要命。我只能高傲地对自己说 ——清苦生活,也不过如此。用反话激励自己,让自己可以做到,并且做得很好。不让自己饿到,不让自己成为暴发户,发大脾气。

我最大的收获要数站立军姿了。我最怕军训了。因为站军姿很累,估计以前是没方法,现在小郑教官的一番话,让我喜欢做这个姿势。他铿锵有力地说:重心要放在脚前,很多人之所以站军姿会晕倒,都是因为将重心放在脚后跟。挺胸收腹站直,一个人看起来多有气质!要收腹,你不觉得挺着大肚子很难看吗?

野外野炊活动和烹饪课,让人体会团体力量,磨练我的体质和坚韧性。也是挑战解决团体意见不一的机会,这决定了一顿饭的好坏。也锻炼了学生亲自下厨的能力。

我是一个喜欢独来独往的人,没什么班集体这种观念。在拔河比赛的赛场上,让我体会到了集体的那份感动。十个人的肉体融合为一体,把所有力量都集聚成一股风,将对手吹倒。场外是同班同学的呐喊,那么惊天动地,那么面红耳赤,这个过程,所有同学使出全身力气,拔河的拔河,呐喊助威的呐喊助威,只为共同信念——打倒对方。这使我从上高中以来第一次以摔倒流血来证明我曾经光荣过,我退出赛场,可是第一次激昂愤慨地满脸通红地发出我声线的最高限度——12班加油!也以腰酸背痛忍受肉体折磨,不过心情很好。因为我需要这种形神合一的疼痛兴奋效果。和所有12班的同学大喊——12班加油的过程,我落泪了。心里有一股冲动的暖流,填满了那颗心脏。

一节让我佩服老爸老妈的课——竹制。尤其佩服老爸,它可以用竹子做些七七八八的东西。以前看他做很简单,也很平常,便不觉得有什么厉害之处,更没有佩服之说,我一个农村“土包子”见这些见惯了,只是“不屑于”动手,也没兴趣。这节课,我连一个简单的将竹节锯断都得老师帮忙,而且背上直冒汗,右手差不多断了,它酸到骨头里去了,疼死我的。一个普通笔筒做得难看之极。与其称它为“笔筒”,不如简单点,称它为“垃圾”。不过我要将它收藏,它是我的第一个作品,也象征着第一次佩服老爸老妈到“五体投地”这种程度。这两位绝不是简单人物。

陶艺课。我表示对陶艺工人无限敬佩,因为从我手中出来的“艺术品”简直粗陋至极。那些陶艺工人的技术不容小觑。看着自己手中的制品,让我感到他们简直“不是人”!而是受万人敬仰的普度众生的“大神”。除了膜拜之余。你只能自知小丑一个,无才之人。着绝不是谦谦之语,而是这节课让我感受到的肺腑之言。我能够体会到自己多么渺小,这也绝对不是自卑。给骄傲自大、自以为是的我一个羞愧的下马威。

当闭幕会议结束,才发觉5天终究过去了。它让幼稚无知的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包括克服无聊,因为课程很少,在很长的空闲时间里,你必须将无聊的心境装进一些有用的东西。一个讨厌来到这里的人,五天后竟是以依依不舍的感伤心绪离开这里。未免让自己觉得自己是一个很搞笑的人。

工厂社会实践报告 篇10

社会实践对于我们即将毕业的每个学子都是必修之课。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我们把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我们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次实践活动对一些理论的东西有了感性的认识,令我受益匪浅!

时间:2011年7月至2011年8月

地点:江苏扬州

一、工厂的大致规模

扬州别克机电有限公司位于高邮市经济开发区,在开发区这片工业园内别克机电还是有一定名声的。厂房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在职员工220人。厂区绿化是一大亮点,路面干净整洁,数控机床在生产车间内整齐排放,操作员工熟练地操控机床。

二、实践学习的过程

以下是我在这次实践中所要学习的内容:

(一)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技能

公司采用的是台中合资的机床,先了解操作面板上按键的功能,然后了解液晶显示屏显示数据的内涵,最后了解机床的调试和日常维修保养。

(二)加工操作过程

根据产品型号选择相对应的程式,加工完一道工序

后进行检验测量,确保产品符合要求再进行下一道工序,待产品精加工后要求精确测量,确保产品合格再进行批量生产。所以,只要规范操作,合理安排人员,一般都能产生较高的生产效率。

(三)产品的涂装

产品后道工序是喷漆。喷漆要求比较高,没有色差,油漆均匀,无污染。正是这些要求,喷漆的员工比较辛苦。包装是个打包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筛选的过程,对外表不合格的产品要进行返工。这道工序责任重大,这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形象。

三、心得体会

这次实践学习中,让我了解工厂的生产规模,生产工序,生产中的注意事项,为我今后真正在工作岗位中打下扎实的基础。

工厂实践的心得体会 篇11

【关键词】工厂电气 技能目标 微视频教学

《工厂电气控制设备》是典型的教学项目的学习,本书是中等职业教育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成果教材,按照“浙江省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和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等有关精神编写而成。本书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在职业教育特色,以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岗位工作任务为主线,将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电气控制设备安装与维修工作过程的体验,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掌握电气控制设备安装与维修核心技能。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一线中职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努力创设各种有效情境,巧用各种科学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有味”,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一、上好第一次课,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学生只有对专业感兴趣,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学好专业课。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会精心设计第一次课的教学过程。比如,我们学校有个加工中心,我就带学生去参观各种机床的工作过程,并介绍这种机床就要有良好的电气控制系统才能正常运行,然后对一台事先准备好模拟机床进行排故演示,让学生明确本学科要学习的目标是安装电气控制系统和检修系统,这样他们会树立更大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二、细化技能目标,分阶段实施技能实训

技能目标是实训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起点)和归宿,是技能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效果的高低优劣。因此,在备课前,应该首先确立技能目标,然后才是为了达成目标而选择的教学策略、拟定的教学程序,以及为实施目标所进行的教学活动过程。

对于学生,我要求他们尽可能掌握的专业技能目标主要是:①电工仪表的正确使用;②电气控制设备的测量与识别;③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安装及测试等核心技能;④培养学生的规范操作、安全生产意识、提升其职业能力。

根据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不同,在实际教学中把整个技能目标分阶段实现(详见下表)。

通过以上四个阶段的学习,学生既明确各阶段的目标,又分解技能难度,既能树立学生自信,又能有的放矢,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运用微视频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大家都知道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等物理量相对比较抽象,而且技术要求高、实践性强,在按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个老师要负责30人左右的学生,一般要分6个学习小组,当老师讲解重难点时,分别对6个小组进行讲解,所以要求老师至少要讲6遍,既浪费时间有费力。如果运用微视频教学,恰如其分地解决了这样教学上的困惑。例如,在讲到空气式阻尼时间继电器的通电型与断电型互换时,老师可以先录制时间继电器互换过程的视频,然后通过视频演示,让学生清清楚楚看明白。如果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时,还可以重复或暂停播放微课,这样一来,就可以将整个课堂翻转,将课堂时间大部分花在交流讨论和实际操作上,让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相应的技能,整体提高教学效果。

另外每次操作课时,利用相机拍摄记录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规范的和不规范的动作,制作成微视频,在下次课前加以比对播放,这样可以让学生规范操作要领。

总之,《工厂电气控制设备》是电气运行与控制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还要进行积极的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寻找一种适合中职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知识与技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春. 浅谈电子线路技能训练方法.

[2] 颜莉. 电工电子技能教学的几点体会,《科学文汇》,2009.

强化工厂实践 深化专业课教学 篇12

江南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工科院校, 在本科教学课程的设计中大力推进专业课教学, 并将公司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与本科教学中的专业方向准确对接, 深入发掘大学在基础科平台建设与理论研究方面的潜力, 在科技转化与科研拓展方面实现了大学与企业的双赢。本文以《氨基酸工艺学》为例, 通过教案的设计,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能力, 通过近两年的实践, 我们总结出如下几点经验, 供大家参考。

一、专业课的学习目标

专业课的设置一方面拓展了大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 另一方面也在培养大学生解决本专业方面问题的能力。《氨基酸工艺学》是研究氨基酸的发酵原理与工艺控制的专业课,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对氨基酸从原料到成品, 以及工艺控制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近年来, 氨基酸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各大氨基酸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逐年增多, 另一方面对大学生的专业水平要求也逐年提高, 如何在大学专业课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被作为一个严峻的课题摆在专业课的教学中。

近年来, 科学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氨基酸生产在不断地吸收和转化先进科研成果, 其生产规模和生产方式日新月异。所以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从原料到成品的发酵原理与研究方法, 为后续的工厂实践奠定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如果紧靠课堂教学, 学生不能耳熏目染现场的生产环境, 就会感到该门课枯燥乏味, 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更谈不上创造性了。随着高校教育模式多样化发展, 学生的知识范围更广泛, 自主学习的氛围更浓。为学生创造更好的现场教学环境, 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真实的感受学习的氛围, 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便更好更快地适应以后的工作环境。

二、激发学生兴趣, 优化教学方式

既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在设计专业课教学中就要将激发学生的兴趣放在首位。然而, 对不同专业课的学习, 不同学生的兴趣程度是存在差异的, 这需要专业课教师从中发掘和引导。

表1为我们新设计的《氨基酸工艺学》课时安排, 本表采取了先入为主的策略, 打破传统呆板的授课方式。首先利用多媒体视频, 利用2个课时的时间完成氨基酸生产工艺的播放与讲评, 让学生首先对氨基酸生产有一个感性的现场的真实的认识。在此基础上, 针对大纲要求的教学要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阐述与讨论, 课堂气氛活跃, 总体效果较为理想。再经过16学时的课堂教学后, 将学生分组安排到公司进行了为期2天, 总计8学时的实践教学, 让学生深入车间一线, 向工人师傅请教生产工艺中的关键控制点, 以及生产管理现场知识, 激发了学生对该门专业的兴趣, 丰富了学生的课堂知识, 学生受益匪浅。在后来的学生总结报告中充分体现了他们对整个工艺的认识, 以及对氨基酸产业较为明了的感受, 收到了预期的效果。通过本次教学, 使学生对氨基酸生产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该试点班毕业后, 有多名学生主动申请到该氨基酸厂工作, 在氨基酸产业就业的积极性明显高于其他班级。

三、依托企业平台, 深化专业课的教学内容

近年来, 酿造工业取得了骄人业绩, 氨基酸产业的发展更是节节攀升。然而, 随着科技进步的迅猛发展, 土地资源日趋匮乏, 人力成本不断攀升, 给整个酿造工艺带了前所未有的资源挑战。随着科研工作的开展, 我们发现, 目前公司的科研平台在基础研究领域存在明显不足, 比如:高精密设备短缺、专业检测分析人员不足、连续小试设备不够等等。由于工厂实践是企业与学校联系的纽带, 所以, 教师、大学、企业, 这三个层面的互动, 无论对促进科研项目的进展, 还是企业的科技进步, 以及校企之间的合作关系都是至关重要的。凭借本科教学, 强化了专业课教学, 深化了交流, 增强了互动与了解。这不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而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激发了学生深刻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 同时提供了大学生与企业员工之间交流的机会, 增强了认识, 为以后在该方向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促进大学科技转化, 实现人才、学校与校企的共赢

本科实习工作是衔接企业和公司科技发展的桥梁, 大学生在推动项目进展的过程中, 首先是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均衡问题, 企业注重应用研究, 注重实效;学校偏重于基础研究, 注重理论积累。在编排实习小组中, 要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 列出不同的方向, 分别深入不同的区域进行现场实践, 为毕业设计提供可行的实践依据。在分组立项中, 要选题准确, 把握方向, 理清思路, 方案明确可行。合理分配与利用企业与学校资源, 还要以人为本, 使所列课题能够顺利推进。本科教学是公司引进人才与技术的一种有效策略, 大学是科研成果的摇篮, 如何实现大学科研成果的转化, 是实现校企双赢的关键。我们认为以下几方面需要注意:首先是科研选题要结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正所谓“需求就是最大的市场”;在这里需要学校与企业的双向努力, 企业要积极汇总自身发展中的束缚环节, 提炼关键瓶颈, 学校要结合自身科研积累, 寻求最佳合作点, 探索最适的合作模式。其次是, 大学生选题中要注意学校优势与企业需求, 只有这样, 源源不断的资源才能再次得到优化与重组, 切实创造出“1+1﹥2”的效果来。最后, 企业在科研工作中要加强对基础研究的重视, 抛弃急功近利的心态, 科学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所谓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科研要从基础做起, 只有这样, 企业的原始创新才能得以实现。

总之, 大学实习工作推行, 在大学与企业之间搭起了一座人员、技术、信息与友谊的桥梁, 增强了互动, 加深了了解。无论对企业的科技发展, 大学的技术推广, 还是大学生的进步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在这种模式下, 企业、大学和教师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执行着各自的功能, 寻求着自生的发展;然而只有在大家努力方向一致的前提下, 专业课的教学才能取得真实的效果, 本科教学才能得到最大、最快、最好的进步, 才能达到多元化的共赢。

摘要:工厂实践环节对大学生专业课的学习举足轻重。为了更好地利用工厂实践的优势, 深化专业课教学, 本文以《氨基酸工艺学》教学为例, 从教案设计、工厂实践、校企双赢等三个方面介绍了强化工厂实践对大学教育的重要性, 以资与同行们斟酌探讨。

关键词:工厂实践,专业课,教学

参考文献

[1]陈宁.氨基酸工艺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2]马艳梅.专业课教学中构建实践教学模式问题的研究[J].教学研究 (理论与实践) , 2007.

上一篇:50周年校庆宣传方案下一篇:感悟母爱班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