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中国影响着世界教学反思(精选6篇)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中国影响着世界教学反思 篇1
《灾难深重的中国》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回想中国古代灿烂的历史和先进的文化,体会中国为世界文明所做的贡献。
2. 了解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以警世世人,激发国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热情。3. 了解中国近代之所以受欺压的症结所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决心。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经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让学生列举
有关的项目)但是,当西方社会发生巨大变革时,清政府依然闭关锁国,中国的发开始变慢,由此陷入了灾难深重的境地,渴望和平安宁的生活,成了中国人民的一个世纪梦想。那么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衰落的呢?
二、鸦片侵蚀中国
鸦片,俗称‘大烟’,是用罂粟的汁熬制而成的,具有催眠和止痛作用。明代以来一直作为药物少量进口。17世纪后吸食鸦片的人越来越多,长时间吸食就会面黄肌瘦,浑身无力,甚至成为‘废人’。由于鸦片很贵,上瘾者常常倾家荡产。
讨论:现在提倡远离毒品,洁身自好,你对这个提倡的认识是什么? 1. 英国人首先利用鸦片挑起中英鸦片战争,缘由如下: 1)鸦片输入严重的影响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到1835年,中国已有200多万人吸食鸦片,阶层包括达官贵人、一般士兵、城镇市民、农民、苦力中都有烟民。造成的危害如下;
财富的大量流失;士兵没有战斗力、田地荒芜……自上而下,社会处于一片混乱之中。
2)鸦片严重危害着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洋人一方面大发鸦片财,一方面又看不起这种烟民行径,于是以偏概全的叫我们中国人叫‘东亚病夫’。这是一个使多少代中国人感到耻辱的称呼啊!当时的有识之士和老百姓深恶痛绝。纷纷展开抵制鸦片的斗争,林则徐虎门硝烟就是典型的代表。3)虎门硝烟的经过
湖广总督林则徐上书道光帝,陈述鸦片输入的利害,要求禁烟。
林则徐受朝廷之命到广州禁烟,迫使以英商为主的鸦片商人陆续交出鸦片 200多万斤,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观看有关虎门硝烟的电视视频,感受大快人心的时刻)
文章当中林则徐禁烟决心的话语和学生们讨论一下。2. 经过鸦片战争的经过
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回伦敦,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对中国的战争。战争期间,许许多多的爱国官兵浴血奋战,壮烈殉国。查阅资料,谈谈几位爱国将领的事迹:(关天培、郑廷贞……)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代表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条约的具体规定见课本27页。
分析条约的若干条款,讨论为什么它是不平等的?中国失去了什么?、圆明园的倾诉
1.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在华的利益已经取得,但他们还是贪得无厌,于是联合法国于1860年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 当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并下令官兵自由抢劫三天。当月18日,防火烧掉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参看课本29页的资料,和学生们讨论,怒斥侵略者的丑恶嘴脸。阅读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作品,分析文中的夏宫指的是哪里?两个强盗分别指的是谁?连外国的报纸都揭露侵略者的罪行,连外国作家都谴责侵略者的罪恶行径,可见全世界反对侵略、反对压迫的呼声是多么的强烈。
3. 现在在法国的拍卖行正在进行中国圆明园大水法的铜兽头的拍卖活动,这就是那时外国侵略者从中国掠夺去的,中国正力图追回这两件国宝,但困难很大。可见,世界上还有很多人根本没有礼义廉耻可言,拿着偷来的东西公开叫卖,这是可笑之极。4.观看《火烧圆明园》,体会那悲壮的场面,一起痛斥侵略者的罪行,一起痛斥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面对这里的断臂残垣,追忆历史那悲壮的一幕,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应该感到的不应该只有屈辱与愤怒,更感到一种历史的责任。我一定刻苦学习,奋发立志,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为使中华民族的伟大文明在世界上重放异彩而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西方列强瓜分中国
中国的近代史是屈辱的历史,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进中国……签订了大量的卖国条约,是中国完全的陷入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用来统治中国的工具,人民受到了双重压迫。不光这样帝国主义还是不满足,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 阅读30页的图表,了解中国的现状,看看有哪些侵略者是瓜分中国的 罪魁祸首。看看
《时局图》各种野兽各代表什么?这说明中国人民怎样的心理?
2. 阅读31页的文章,同学们展开广泛的讨论,看看造成这样的尴尬形式的原因。
回答问题:中国的上海,为什么外国人不让进园子? “ 华人与狗不得进入”说明了什么?
孙中山的等维护中国人尊严的行为说明了什么?
中国的屈辱历史已经过去,中华民族是宽容大度的民族,对历史的遗留的问题也本着宽大为怀的原则去处理,但总有一些顽固的军国主义分子,篡改历史,美化侵略,他们的伪装终究不能暴露在明媚的阳关之下。
向学生们讲讲参拜靖国神社之事,给孩子们说说原委。让学生们知道邪恶终究不能战胜正义 的道理。
四、作业
1.翻阅初中历史,看看旧中国和列强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2.写心得体会,中国怎样才能立于世界强国之巅。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中国影响着世界教学反思 篇2
第四单元 第四课 永恒的记忆
学习目标
态度:以赠言、在留言本上签名、留言等方式,引起学生对友情的向往与关注,努力通过各种方式留下美好的回忆,从而更加热爱母校,更加珍惜师生情谊,珍惜同学之间的感情。
能力:培养学生积累资料和筛选资料的兴趣和能力;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
知识: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给大家留言等活动,找寻在小学度过的6年中美好的记忆,使学生深深感受师生情、同学情,由衷地发出“我为母校添光彩”的倡议。人人争取把最好的一面留给母校,把最美好的祝愿留给老师,把最好的校风留给下一届的同学。
主题教学思路
本主题是《走进生活的舞台》单元中的第四个主题内容,属于“学习广场”,为选学内容。本主题主要是通过活动来展现主题的,目的是以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对6年生活的回顾来体会师生情、同学情,感受校园文化带给每一位同学的心灵熏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活动指导,如:
1.了解每一位同学对即将离开母校的感受,给同学们提出合理化建议。2.指导学生分组选择不同的主题开展各种活动,搜集整理资料,办小展览等。3.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祝福送给每一位关心自己成长的人。
学习准备
请每位同学收集全班同学的赠言;制作留言簿;为自己最好的朋友、所有本班的任课老师写赠言;撰写对母校表示祝愿的倡议书;为母校的未来发展写几条合理化建议。
教学过程
1.激情导人,点明主题
同学们,朝夕相处6年之久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了,在这6年里,我们中间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我们从一个懵懂的孩童,学会了体谅,学会了尊重,学会了友爱,学会了感激,我们在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互相鼓励着、互相帮助着慢慢长大了,准备去迎接新的人生挑战。就要告别母校了,你准备把什么留给母校?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想呢? 2.动手实践,把成长的喜悦细细珍藏
让我们每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准备一个留言本,然后逐一走访你的同学、所有的任课老师,把你最美好的祝愿留给他们,也让他们把对你的期望留下来。
收集6年来班里所获得的各项荣誉,和有关的同学一起回忆这些荣誉背后的故事,并分头把它们记录下来。最好用统一的格式或稿纸,然后结集成册,以备日后翻阅。也可制
--1--成电子稿,供全班同学珍藏。3.综合实践,我为母校添光彩
分小组开展对母校全方位的调查,看看母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设施、各种器材、多功能教室、安全、卫生等各方面还有哪些有待于改进的地方,记录下来,并初步讨论解决的方案,也可以和大队辅导员联系,征询他们的意见,然后初步拟出建议书。4.走进中学校园,了解我心目中的中学
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所以不要把所有的内容都力图给了孩子们,要替他们选择几个主要的点。这一主题是本单元的结束语,在前面的课时中已经涉及到的内容就不必多谈了,重要的是鼓励学生积极面对新的人生挑战,为即将到来的中学生活做好思想上、身体上、心理上的准备。因此,开展小记者走进中学校园的活动,很有必要,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学生活,为新的学习生活做准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走进中学的活动为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做好准备。5.珍惜友情,发出倡议
通过活动与调查要使学生明确一些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做法,在大家交流的基础上提出努力与建议(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以真正实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6.未来生活的畅想:圆我中学梦想
教师可以一边播放中学生活的有关录像,一边引发学生畅想自己心目中的中学生活,同时交流未来生活可能遇到的问题,为走进中学做好心理上、知识上的准备。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中国影响着世界教学反思 篇3
一、基本情况
六年级学生思想表现好,遵纪守规,学习认真、自觉,劳动观念强,讲究卫生,拾物不昧,助人为乐。同学之间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爱相处。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1、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学习兴趣、实际接受能力以及所处的地域特点,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入手,以他们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整合学习内容,力求使学生感到亲切、真实。
2、教材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依据逻辑关系,经过有机的整合,丰富和扩大了教学内容,突出了综合学习的特点。此外,教材还特别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将目前社会上发生的重要事件以及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为课程内容,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学习活动的联系。
3、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构建学习单元主题设计贯彻面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原则,尽量选择富有生活性、趣味性的现实题材,从学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为学生所关注的问题。
4、新颖独特的呈现方式本套教材的编排方式新颖,通过大量富有真实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图,在潜移默化间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说教,有助于儿童亲近和理解社会,发展和完善自我。采用此种呈现方式,既能够满足教师自主开发教材的需要,又能够满足学生实现多样化学习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绚丽多彩的世界
1、了解有关地球的基本知识,感受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2、知道人类对地球的探索经历了巨大的艰辛和努力,感受人类探索自然的毅力和愿望。
3、知道地球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主要人种以及不同的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初步形成平等意识。
第二单元:日益繁荣的祖国
1、了解人类文明的发端,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培养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2、感受一些国家、地区、民族不同的习俗和文化传统的多样化特征,学会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养成世界公民意识和胸怀。
3、了解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重大的贡献的人物,学习他们热爱、献身人类美好事业的精神和品格。
第三单元:密切联系的世界
1、通过身边常见的商品,体会世界的发展和联系及其给人们带来生活的影响。
2、通过中国商品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感受我国经济的崛起,激发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
3、了解我国加入的国际经济组织,感受全球文化发展的动向。
4、培养开放的国际意识,加强社会责任感,学做世界公民。
5、学习从多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第四单元:我们共有的家园
1、知道大自然主要的灾害及其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破坏,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防御灾害,降低损失。
2、感受人为破坏对环境造成的灾害,树立“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忧患的意识。
3、了解人类为保护环境所作的巨大努力,学会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
四、教学重点为、难点
第一单元:绚丽多彩的世界
1、了解有关地球的基本知识。
2、知道人类对地球的探索经历了巨大的艰辛和努力,知道地球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主要人种以及不同的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
第二单元:日益繁荣的祖国
1、了解人类文明的发端,感受一些国家、地区、民族不同的习俗和文化传统的多样化特征。
2、了解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重大的贡献的人物,学习他们热爱、献身人类美好事业的精神和品格。
第三单元:密切联系的世界
1、了解我国加入的国际经济组织,感受全球文化发展的动向。
2、通过中国商品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感受我国经济的崛起,激发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意识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第四单元:我们共有的家园
1、知道大自然主要的灾害及其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破坏。
2、树立“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忧患的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防御灾害,降低损失。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对教材的钻研,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拓展教学空间,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校本的各种课程资源。教学中,注重与学校、少先队组织的活动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安排结合,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结合起来进行
3、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问、多说、多疑来发现生活的美,感受现代生活。
4、通过体验、观看、交流、查询、了解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中国影响着世界教学反思 篇4
设计思路
本主题的学习内容,由“橘子洲头我的家乡”、“家乡的名胜古迹”两个小主题组成,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位置,家乡的历史,家乡的物产资源和名胜古迹等,主要是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名胜古迹的了解,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家乡附近的名胜古迹。在了解名胜古迹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我们居住的这块美丽的土地,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在创造灿烂文明的过程中,在我们家乡的这块土地上,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爱家乡,爱祖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和文化的多样性,热爱自己生活的家乡,对家乡的历史和文化有探究兴趣,感受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收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名胜古迹,感受华夏文明的悠久历史,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使学生具有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了解家乡的位置、历史、名胜等。教学难点
收集、整理、分析历史名胜的资料,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实际法。教学媒体
多媒体、投影仪等。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收集家乡附近的名胜古迹的图片、文字资料。
2.学生收集整理一些旅行时的图片、资料,在课堂上讲述旅行时的见闻。
3.调查小组做好调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导入新课】
(让大家欣赏中国政区图)
提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像一个雄鸡的心脏是哪一个省吗? 学生回答 略。
教师 没错!这就是我们湖南省的地图,湖南是我们的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同时它又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省份,你对她的了解有多少呢? 学生回答 略。
过渡 那么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了解认识一下我们可爱的家乡——湖南。
【讲授新课】
板书
一、橘子洲头我的家乡
教师 同学们,一说起我们的家乡——湖南的时候,人们总喜欢用“伟人之乡”来形容,当你听到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呢?你了解自己的家乡吗?
学生回答 略。
教师 现在让我们打开课本第二页,看看我们家乡在中国版图的哪个地主。
学生回答 略。
讲述 我们湖南省简称“湘”。这些名称研究起来,都有一定的含义和来源。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我们家乡名字的来历呢?
学生回答 略。
讲述 因为我省大部分地区位于洞庭湖之南,故称(湖南),湖南省有一条最大的内陆河“湘江”,所以湖南 简称“湘”。
建议(老师可参考文本资源,介绍名称的来历)
提问 我们的家乡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到了现在,我们的家乡又成了什么样子呢?
展示 湖南政区图。
活动 阅读中国政区图,让学生从图中找到湖南省的准确位置,了解湖南省的基本概况。
介绍 湖南省的地理概况:面积211829平方公里,在全国排名第七,人口6595万,有汉族、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回族、壮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畲族和满族等41多个民族,省会是长沙。湖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炎帝陵就在这里。
承接 我们的家乡不但位置重要,资源丰富,而且历史悠久,让我们来看看家乡的总体介绍。
展示 视频《湖南介绍》。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家乡的美丽瑰宝。
【讲授新课】
板书
二、家乡的名胜古迹
活动 下面大家从课本第4页开始看,去图中找一找,我省都有哪些名胜。然后说一说。
学生活动。
过渡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好多名胜风景区,现在我们就来详细的说说他们的历史吧!
活动 请同学先讲述自己收集得来的知识或者亲身旅行时的感受,老师可以在学生说完每一个名胜后有一个总结,既是对学生的肯定,也是概括介绍这个古迹,参考资料详见文本资源和图片资源。
承接 这些只不过是家乡名胜古迹中很少的一部分,下面我们来欣赏更多的家乡风景和名胜。
活动 请你阅读教材P.6-7的主要内容,了解这些名胜古迹得概况。
学生活动。
教师 我们了解了一些课本上提到的家乡的名胜古迹,当然了,我们的家乡所拥有的名胜古迹肯定要比书上介绍的多得多。下面,我们就请同学们自己做一回小老师,把你知道的美丽的风景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回答 略。
(老师要鼓励学生勇敢地表现,借助自己收集的资料讲述故事,老师在一旁适时引导。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学生讲述的间隙,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音频资料,详见视频资源和音频资源)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家乡的一些名胜古迹,这节课进行一个社会实践活动,来实地调查一下我们家乡的名胜古迹。
【讲授新课】
活动 调查家乡附近的某一名胜古迹,并了解名胜古迹是在什么年代建成的,有什么特点等等。有条件的可以拍一些照片、录像等。调查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班级联合搞。
注意
(1)学生可分成不同的调查小组,每个小组去不同的地方,每个小组由组长负责,制定本小组的调查提纲,组员要有明确的分工。
(2)调查前要有明确的提纲,可以让学生先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家乡的名胜古迹有一些简单的认识。调查提纲可以侧重以下几个方面:修建的时间;为什么修建;修建人的姓名;历史上的几个方面;对现在的影响等。
(3)调查完毕要总结调查中的感受,回来进行小组交流。(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去附近的古迹、文化馆、博物馆等进行参观考察,把收集来的资料和自己的亲身感受写成书面材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研讨。老师可以发起评比等活动。如果不能走出校外,可以利用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学习,同样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锻炼写作能力和资料收集分析能力。最后,让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如:诗歌、舞蹈、画画等形式赞美自己的家乡。)【课堂小结】
1.通过学习和活动,使大家对家乡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培养了学生一定的查找、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3.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创造性地通过不同的形式向大家展示。4.养成了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能力是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板书设计
主题一 历史悠久的家乡
一、橘子洲头我的家乡
二、家乡的名胜古迹 教学反思:
第二课 革命精神照后人
设计思路
本主题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讲故事的形式入手,让学生去观察、去感受。本主题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毛泽东的故事”,让学生看图讲讲故事。同时,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讲讲发生在家乡的历史故事。第二部分“参观革命纪念地”和第三部分“瞻仰烈士陵园”都是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缅怀、悼念等活动,使学生知道新中国来之不易,要崇敬革命先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家乡的革命历史,直到新中国来之不易,懂得爱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社会事物初步的观察能力、体验能力,获取社会信息的能力、阅读和收集资料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新中国来之不易,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爱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家乡的革命历史,知道这片被热血染红过的土地上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的足迹。
教学难点
收集、整理家乡革命历史的资料,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共产党、热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情感。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教学媒体
多媒体、投影仪等。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收集发生在家乡的战争资料,围绕主题内容准备相关文字、图片、音响材料等。
2.做好参观等活动计划安排,亲手制作一朵小白花。3.拜访军烈属。【导入新课】
教师 同学们,今天上课我先来读一首诗: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谁能告诉我这首词的作者是谁,题目是什么? 学生回答 略。
过渡
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就是《沁园春·雪》,作者就是我们的开国领袖毛泽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毛泽东的故事。
【讲授新课】
板书
一、毛泽东的故事
提问 大家打开课本第8页,大家看到了这是两幅画。谁能说一说这是谁的画像呢??
学生回答 略。
教师 非常不错。下面我来简要介绍下毛泽东的故事。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活动 请同学们根据对毛泽东资料的收集和所知道的事迹,讲故事,要求故事完整,声情并茂。
学生分小组活动。
小结 大家说的都很好。当然了,毛泽东同志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不可能都讲完。在我们的家乡,像这样的抗战故事还有很多。我们的家乡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每一个角落都有着振奋人心的故事和为了新中国牺牲的革命烈士。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留下了众多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进程中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历史遗址和遗迹。下面我们就请同学们把你们收集到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回答 略。
板书
二、发生在家乡的抗战故事
过渡 刚才同学们讲述了很多小故事,现在我们把它们整理一下。(请学生按照大概的时间顺序把小故事的标题写在黑板上,锻炼历史学习的能力和资料整理能力。)
教师 这些发生在我们家乡的故事很多都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剧。比如《建国大业》、《开国大典》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优秀电影。下面我们就一起观赏一下电影的片断。(可以利用视频资料,详见视频资料)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 同学们,你们听过《浏阳河》这首歌吗?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欣赏这首歌。
【讲授新课】
板书
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展示 歌曲《浏阳河》。讲述 优美动听的《浏阳河》,掠云越波,传遍了五湖。浏阳河又名浏渭河,原名浏水,浏,水流清澈貌。因县邑位其北,“山之南,水之北,谓之阳”,故称浏阳。浏水又因浏阳城而名浏阳河。
提问 这首歌已经传唱了半个多世纪,经久不衰,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 略。
小结 浏阳河十曲九弯,清波荡漾。两岸青山翠枝,紫霞丹花。用浏阳河水漂洗的夏布洁白如银,是著名特产。河道中所产菊花石为世界一绝。浏阳河畔还有湘绣、花炮、豆豉、茴饼、纸伞、竹编等特产饮誉海外。浏阳河是条挂满了珠宝的彩带,开福寺、马王堆汉墓、陶公庙、许光达故居、黄兴故居、徐特立故居、谭嗣同故居、浏阳文庙、浏阳算学馆、孙隐山等文物,均在这彩带上熠熠生辉。陈运和的诗《浏阳河》也称“一条被一首革命歌曲唱出了名的歌
一条被几辈炎黄儿女唱出了名的河”、确是“一身挂满音符的浏阳河”。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呢?
学生回答 略。
板书
四、参观革命纪念地 活动 播放毛泽东同志故居、刘少奇同志故居、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的视频影片。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想,记录下自己的收获。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毛泽东同志故居,或者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阅读 教材P.9图片,说出五位伟人的名字。学生回答 略。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提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国歌是哪首歌曲吗? 学生回答 略。
教师 对了,是《义勇军进行曲》。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讲授新课】
展示 歌曲《义勇军进行曲》。
讲述 这首铿锵有力、催人奋进的歌曲,诞生于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唱出了当时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自由解放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还有许多为了拯救祖国、牺牲于抗日前线的革命烈士。
板书
五、瞻仰烈士陵园
提问 同学们,你们去过烈士陵园吗?你知道烈士陵园是什么地方吗?学生回答 略。
讲述 烈士陵园是为纪念在战争中牺牲的革命先烈而修建的。我们即将组织一次去烈士陵园扫墓活动。下面我先介绍一下长沙烈士公园的情况。
长沙烈士公园位于长沙市区东北部,陵园内庄严肃穆、四周苍松翠柏,郁郁葱葱,纪念堂内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近百年来特别是近三十年来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光荣牺牲的湖南人民英雄烈士们永垂不朽。”陈列厅内有先烈郭亮、夏明翰、杨开慧等90人的遗像和事迹。
活动一 课后组织了解和收集一些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然后每人写一篇感想。
活动二 学生分小组进行帮助军烈属活动,要关心和爱护军烈属,可以与住家附近的军烈属建立友好家庭,或者建立帮助军烈属小分队,利用假期或者课余时间帮助他们,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三 请一些老革命到学校讲讲革命战争年代的故事,讲讲战斗英雄的故事,之后每个同学写一篇关于某故事的感想。
【课堂小结】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使学生对家乡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对家乡的革命历史有了总体上的认识,对现在的幸福生活有所感悟,深刻认识到:新中国是无数革命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培养了爱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情感。
板书设计
主题二 革命精神照后人
一、毛泽东的故事
二、发生在家乡的抗战故事
三、浏阳河
四、参观革命纪念地
五、瞻仰革命烈士 教学反思:
第三课 值得骄傲的家乡人
设计思路
教材介绍了为中国和世界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的典型代表、无产阶级革命先驱、仁人志士等。这些人物的事迹,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教育作用。学生可以从这些人物的事迹中,理解人物的优秀品质,理解他们为什么会有这些优秀品质,这些优秀品质对社会的影响和教育意义,从而引导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信念和价值观,自觉地把高尚的道德精神融化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家乡的优秀人物,向他们学习。懂得人人都要为家乡的建设尽自己的力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家乡优秀人物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家乡的名人和为家乡建设默默奉献的人们的了解,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奋发图强、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贡献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家乡的名人,知道他们的贡献。了解在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的贡献,知道他们同样是为家乡做出贡献的英雄。教学难点
收集、整理名人和普通劳动者的资料,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做贡献的情感。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实际法。教学媒体 视频《永远的丰碑——李大钊》、电影《焦裕禄》片段。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科学家、革命家、先进人物的事迹、图片和录像资料。
2.收集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劳动的资料。3.调查小组做好调查采访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提问 同学们,我们在学校做作业都写在作业本上,那么这个作业纸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回答 略。
讲述 蔡伦,湖南耒阳县人,他利用树皮、废麻、破布、旧鱼网等原料造出植物纤维纸。他的这一发明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承接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在我们的家乡,有多少名人,他们都做出了什么贡献。【讲授新课】
板书
一、名人辈出的地方
讲述 大家来看课本。在12页右上角,就是蔡伦的画像。蔡伦最著名的贡献就是造纸术。
提问 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课本上的资料呢? 学生回答 略。过渡 在家乡的历史长河中,还有很多很多名人,比如:张仲景、齐白石、彭德怀等等。你还知道哪位名人的故事呢?讲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回答 略。
展示 视频《永远的丰碑——李大钊》。
提问 这段视频回顾了李大钊烈士光辉的一生。革命先烈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你从中有什么体会呢?
学生回答 略。
小结 都很好。同学们,许多革命家为了追求真理,为了全民族的解放,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们的革命精神永远教育和鼓舞着我们继续前进。
过渡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国家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焦裕禄就是其中的一位。现在我们来欣赏电影《焦裕禄》片段。
展示 电影《焦裕禄》片段。
总结 “党的好干部”曾出不穷,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抛小家,为大家,无私地奉献着。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尊敬和学习。
提问 看到这些人的事迹,对你以后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影响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提问 你还知道哪些英雄事迹呢?
学生回答 如: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等。
小结 这些战斗英雄为了我们祖国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我们要学习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牺牲我一个、幸福天下人的有优秀品质,同时我们也要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和革命胜利的曲折历程。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 家乡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历史上涌现出了无数英雄豪杰,他们的事迹传诵千古。
过渡 那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还有没有这样的英雄值得我们学习呢?
【讲授新课】
板书
二、默默奉献的人们
提问 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周围,你能发现多少种职业呢? 学生回答 工人、医生、农民、教师、清洁工等。
小结 不错。这些都是我们平时能够见到的,比较熟悉的职业。他们为了我们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在自己的各行各业上默默地奉献着。
提问 除了这些我们经常见到或接触到的职业,你还知道哪些和社会的发展联系密切的职业呢?
学生回答 略。
活动 请同学从身边熟悉的职业出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些职业的特点和为家乡做出的贡献。
学生活动。
承接 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虽然他们很普通很平凡,但是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家乡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提问 我们从电视上或报纸上可以看到关于家乡的名人、先进工作者的事迹的报道,谁能介绍一位你最敬佩的劳动者呢?
学生回答 略。教学反思:
第3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很多兢兢业业的劳动者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进行一个校外采访活动,采访这些为家乡建设作出贡献的人们。
【讲授新课】
三、参观采访活动(实践)
活动 学生分小组进行采访不同的劳动者,采访前写好采访提纲,包括被采访人姓名、采访内容等。采访完毕后,回来小组之间交流采访后的感想,课下每人写一篇采访稿,题目为“我最敬佩的家乡人”。
注意 联系好采访对象,可以就是普通的劳动者,请他们讲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发生的事情,锻炼学生的采访交流能力,引导学生向普通劳动者学习,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让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如:诗歌、舞蹈、画画等形式赞美自己的家乡。
建议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魏源故居,或者家乡优秀人物事迹展,报告会等。也可以邀请劳动模范、优秀人物等去学校和学生开展座谈活动,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想。
【课堂小结】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介绍了家乡历史上名人和他们的伟大贡献,激发向优秀人物学习的精神。了解了在家乡的各行各业中,都有着默默为家乡做贡献的普通劳动者,他们同样是大家尊重和学习的榜样,引导和培养学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思想。板书设计
主题三 值得骄傲的家乡人
一、名人辈出的地方
二、默默奉献的人民
三、参观采访活动 教学反思:
第四课 多样的风俗
设计思路
本主题从家乡的文化说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教材中展现的杂技、皮影、舞狮、社火、戏曲等照片,是家乡传统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传统,体会传统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演演家乡的传统剧目”,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体验家乡的传统剧目是人们表达感情的一种特殊的形式。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家乡的实际,让学生在感受家乡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己动手剪窗花,是一个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感受民间习俗的内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家乡的文化、习俗以及家乡最著名的事物。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家乡文化、风俗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学习掌握家乡著名的事务,了解家乡的文化、风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学难点
收集、整理家乡风俗资料,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弘扬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传统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实际法。教学媒体
湖南花鼓戏《铜锣补锅》和《刘海砍樵》、皮影舞蹈《俏夕阳》。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前准备】
1.收集家乡文化活动的图片、资料、录像。2.学生收集整理一些积极参加文化活动的照片等。3.准备举办模拟民俗表演活动的道具。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提问 同学们,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大家都是怎么庆祝的呢? 学生回答 略。
教师 看来大家过的都很愉快。你们知道吗,这些庆祝的活动,是多少年流传下来的,传承着我们家乡的文化和历史。形成了风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家乡多样的风俗。
【讲授新课】
板书
一、民俗之乡是我家 讲述 在我们家乡这片土地上,有些地方全国有名。我们来列举一下:
板书 湖南花鼓戏、木偶皮影戏、湘绣
小结 这些地方的风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些特色风俗,为家乡争得了荣誉。现在我们就来分别说一说家乡的风俗。
提问 “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讲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 略。
教师 没错,湘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绣品形象生动逼真,色彩鲜明,质感强烈,形神兼备,风格豪放。
展示 皮影舞蹈《俏夕阳》。
教师 家乡的风俗还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俗,下面请同学们给大家讲一讲各自家乡最有特点的事物。
学生回答 略。教学反思: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不同地方的风俗,今天我们进行一堂活动课,亲身感受下家乡的风俗特色。
【讲授新课】
三、家乡风俗我也会(实践)活动一 举办模拟表演活动。
组织学生选一两个项目,举办模拟民俗表演活动。如自己动手制作皮影,自己编写一些皮影戏的节目。又如:大家一起动手制作龙头、龙尾(可以用纸画),用绳子做龙身,全班同学一起在操场上进行排练、表演等。重点不是表演的有多么好,而是让学生感受文化氛围。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当地剧团的演出。
活动二 举办民俗展览。
组织学生将收集的有关家乡民俗的资料、照片、实物等举办一个民俗展。然后写出观后感。
活动三 自己动手。
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剪窗花,或者自己动手做中国结,可以结合美术课的一些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然后将学生剪好的窗花贴在窗上,进行评比,看谁的最有创意,剪的最精细。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一些活动来体验我们的民俗,那么,我们家乡的不同的风俗习惯是不是都是好习惯呢?
【讲授新课】
板书
三、移风易俗树新风
讲述 在数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家乡的风俗习惯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在我国的一些农村地区,延续着许多风俗习惯,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风俗都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有些是积极向上的,有些是封建迷信不健康的内容。
提问 你都见过哪些不健康的风俗习惯呢? 学生回答 略。
读图 阅读教材P.25的4幅图,分辨哪些是健康的和不健康的习惯?
学生回答 略。
活动 请大家把你们所知道不健康的风俗写在黑板上。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承接 通过大家的分辨,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风俗是不健康的。我们以后如果遇到了这些不健康的风俗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回答 略。
小结 家乡的风俗习惯多种多样,我们要从小学会分辨健康和不健康的风俗习惯,对于那些弘扬中国文化传统的风俗应该提倡发扬,对于那些不健康的风俗习惯,我们应该舍弃,破除那些封建迷信。
【课堂小结】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了解了家乡的风俗习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文化传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些是应该舍弃的糟粕,通过分析,锻炼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板书设计
主题四 多样的风俗
一、民俗之乡是我家
二、家乡风俗我也会
三、移风易俗树新风 教学反思:
第五课 大家共同出本书
设计思路
本主题是学生自己动手“出书”的实践活动,是本单元学习内容的一个总结,也是对前几个主题学习内容的升华。要让学生在了解家乡优秀人物和他们的先进事迹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想,装订成一本书,这种实践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也是学生感兴趣和引以自豪的事情。他们自己编辑书,自己给书起书名,将每个同学的文章编入书中,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制作书的基本常识,学会与人合作。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重点
了解制作书的基本常识,学会与人合作。教学难点
培养动手、合作和创新的能力,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方法
指导式、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实践经验和感受。教学媒体
多媒体、投影仪等。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前准备】
1.把自己要用到的收集的资料整理好 2.把自己的感想和资料统一纸张和格式 3.准备纸、彩笔和装订工具。【讲授新课】
教师 同学们,这是我们这个单元的最后一节课了。但是,它也是最有意思的一节课。今天我们就要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收集来的资料归纳整理一下,把它制作成一本书。大家都想做哪方面的内容呢?
学生回答 略。
教师 这么多的内容!那可要好好计划一下。一本书的内容应该是围绕着一个主题来展开,大家看看你哪方面的资料比较翔实,观点比较新颖?
学生讨论后回答。
建议 大家可以根据刚才自己的观察分析,选出适合的主题,相同主题的同学可以自由结合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同学坐在一起吧!
过渡 好了,大家的主题和小组成员都确定好了吗?下面,我们来确定活动的内容。
活动 学生按小组自己动手“出书”,可以关于家乡的优秀人物、先进事迹、自己的感想等等,装订成一本书。书名不一定如教科书一样,可以自己创作一个更好的名称,更能体现出自己的意图的名称。讲述 让我们参考一下书上的方法步骤,开始制作自己的书吧!当然了,同学们可以想一想自己看过的书,它们都是用什么样的形式制作的,大家可以充分的参考。不过,发挥自己的想象,才能制作出真正有自己特色的书。开始吧!
学生活动。„„
教师 大家可以把做好的书互相交换看一看。说说别的小组的同学制作的书有什么优点。
学生活动。
提问 下面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说说自己的小组制作的是什么书,主题是什么,为什么要制作关于这个主题的书呢?
学生分小组派代表发言。
小结 我们看到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特色,大家都很不错。在每个小组的制作过程中,大家自己编技书,自己给书起书名,发扬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值得表扬。我们一定把做好的书带回家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看一看,看看他们有什么评价。
【课堂小结】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归纳、总结了本单元的内容,回忆了课堂上的知识,加深了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培养了动手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反思:
第六课 通信的种类和发展
设计思路
本主题活动旨在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的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应在充分尊重学生兴趣爱好、能力倾向、个性特征和思维方式的前提下拟定适应学生发展要求的活动计划,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和研究。“通信与生活”主题实践活动是从学生所了解和熟知的通信说起,让他们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引导他们从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展开相关调查研究,并得出结论的实践过程。
本主题分为四个块面:1.通信的种类与特点;2.通信的发展;3.通信与法律保障;4.未来的通信。四个块面建构于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而对于知识的了解本身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实践活动的根本意义在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勇于探究的能力和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态度。也为学生从多方面去认知和了解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一个契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简要了解通信的发展。用适当的通信方式与亲友、同学进行通信联系,能够正确书写信封,邮寄一封信。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用观察、对比、调查等方法,了解事物的能力,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学会一些常用的通信方法,能够正确书写信封,写出调查日记,邮寄一封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通信的种类,使学生明确通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信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体验与亲友、同学进行通信联系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通信的种类及其作用。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口述通信的种类和发展,并学会基本的通信方式。如寄信,打电话等。
教学方法 多媒体、投影仪等 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前准备】 1.知识技能准备。
(1)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纪律教育、集体主义教育。
(2)进行调查、整理、分析、统计、归纳信息方法,采访技巧、调查报告撰写等方面的培训。
2.商讨活动的计划。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住址由学生自由组合分组,民主选定组长,分工合作,然后各小组根据活动地点、时间、内容及组员工作分配等问题,进行计划书的撰写。由队员们集体讨论,评出最切实可行的一份计划书,完成他们的实践活动。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 同学们,你们是怎样和自己的亲戚和朋友联系的呢? 学生回答 略。
教师 人们之间的通信方式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通信的种类和发展。
【讲授新课】 板书
一、通信的种类
提问 你知道哪些通信的方式呢? 学生回答 略。
活动 读教材P.30的图片,观察这些设施你认识吗?它们曾为你提供过哪些帮助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
小结 图中的火车、汽车、邮政局、飞机、邮件快递这些设施都为人们之间的通信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当我们要给远方的亲人送去问候,当我们需要与同学或伙伴交流,当我们要知道外面世界的变化,当我们遇到困难需要他人帮助的时候,它们为我们提供了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
过渡 如今现在人们的通信已经不局限于信件的来往,在视觉和听觉上也有了很大提高。
读图 教材P.31的图片,观察图中的画面都是哪些设施。学生回答 略。
讲述 可视电脑、电话、传真机等新的通信方式越来越广泛,人们之间的通信更加快捷,不仅可以看到,还可以听到。
提问 同学们,你还知道其他的哪些通信方式吗? 学生回答 略。教学反思: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通信的种类,今天我们继续了解通信的发展情况。
【讲授新课】 板书
二、通信的发展
提问 我们现在回忆下上节课的内容,你知道现在有哪些通信方式吗?
学生回答 略。
过渡 那么,你知道通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在古代有没有呢?
活动 阅读教材P.32的图片,观察这些古代的通信方式有什么特点。
提示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古代通信主要依靠什么?
(2)古代通信主要传递什么?属于什么通信?
(3)古代通信传递的速度如何?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小结
古代通信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
古代通信主要传递——书信等实物,属于邮政通信。古代通信传递的速度——慢。阅读 教材P.33的材料“鸡毛信”。
提问 通过鸡毛信的故事,你能看出从前人们通信的状况怎样吗?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我们要向海娃学习什么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
小结 鸡毛信这个故事反映的那个时代不仅通信方式落后,而且交通落后,我们要学习海娃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通信的种类和发展,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寄一封信。
【讲授新课】 板书
三、学寄一封信
教师 邮寄信件仍时我们常用的通信方式。寄信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 略。
提问 请寄过信的同学说说怎样写信封。学生回答 略。活动 一个书写有问题的信访,让学生观察,说说错在哪里。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
讲述 寄信时要写清:收信人邮政编码、收信人地址、收信人姓名、寄信人地址。
提问 你知道什么是邮政编码吗? 学生回答 略。
讲述 邮政编码由六位数字组成,表示邮局投递区域。必须准确填写,便于投递,如不清楚可以在邮局查询。
活动一 学生书写新风,然后交换检查书写格式是否正确。活动二 学生再次书写信封,可以带来信封书写,最好是一封要实际发出的信。然后再次检查书写格式的正确与否,以便能够顺利邮寄出去。
阅读 教材P.35材料“第一次寄信的经历”。
活动 结合自己寄信的经历,谈谈自己第一次寄信的感想。学生活动。
【课堂活动】
1.分组调查访问(激励学生以照片、录像、录音等形式展示采访过程):
(1)分组到邮政局、电信局针对“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通信方式,这些通信方式分别有什么特点”、“通信的发展”等问题进行调查活动。
(2)采访周围人们利用通信的情况和感受。2.查找资料 指导学生获取资料,如翻阅各种书籍,从网上查寻有关通信的发展以及通信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故事。
3.整理交流:
(1)教师讲授撰写综合实践记录卡的方法。
(2)学生根据自己所获取的各种资料写一份研究报告。4.汇报交流:
就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综合实践记录卡的过程、方法、内容及思考进行交流,可采取多种多样形式展示成果。(如照片、展示图表、路线图等)。
认真听取别人的汇报后,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及困惑,对他人的活动提出建议。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善于倾听的能力,达到资源共享,互助提高的目的。
【课堂小结】
1.学生通过活动是否认识到一些常用通信的作用及分类情况。2.是否对周围的人们认识通信与使用通信情况有个初步的了解。
3.是否形成了一定的查找、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4.是否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创造性地通过不同的形式向大家展示。
5.是否养成了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能力是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6.通过实践活动,是否对所获得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学会欣赏别人。
板书设计
主题一 通信的种类和发展
一、通信的种类
二、通信的发展
三、学寄一封信 教学反思:
第七课 天涯若比邻
设计思路
在当前的信息社会,现代通信技术已经渗透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里,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城市和农村的绝大多数学校普遍建立了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越来越多的家庭使用了现代化的通信工具,例如电话、移动电话、电子邮件、传真机等。学生对通信卫星的认识也不是完全陌生的,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所以本课的内容是进一步梳理和提升学生的感性认识,在他们原有体验的基础上,认识现代通信大大缩小了人们的交流与沟通,进而理解“地球村”的概念,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培养他们热爱科学、乐于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精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现代通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调查自己家乡通信事业的变化。
2.培养学生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和通过观察了解事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不同的通信方式的特点,了解现代通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现代通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通过家乡通信事业的发展,体验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祖国的发展,激发热爱科学、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现代通信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难点 要让学生了解现代通讯工具的进步及对人们交往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主要是老师引领,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体
音频:发电报的声音。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前准备】
建议老师和学生共同收集有关现代通信的有关信息。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 同学们,请大家跟我一起朗读一首古诗。板书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讲授新课】
板书
一、现代通信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师 天涯若比邻是我们这一课的题目,为什么说天涯若比邻呢?这得从头讲起。
讲述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增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地球成为一个“小小的村落”,因此可以称作“天涯若比邻。”
提问 同学们知道电报吗?(出示电报机图片)知道它发电报是什么声音吗?(播放电报机发报声音)
学生回答 略。
提问 结合前2个主题我们所学的知识,你都知道现代有哪些通信手段吗?
学生回答 略。
小结 目前,传统的寄信、发电报和电传,正部分地被E-mail、手机等现代通信手段代替。
提问 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通信手段,你还知道其他哪些通信手段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
阅读 教材P.38主要内容,了解“微波接力通信”。讲述 “微波接力通信”,就是每隔一段距离建一个中继站,自动把前一站发来的信号收下来,放大后发给下一站,一站一站地把电报、电话、电视传真等信号,发送给各个用户。
提问 你的家乡有没有类似的变化? 学生回答 略。提问 对于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讨论后回答。小结 “建立微波站”、“电话通到农家院”,这些都是在党的开放政策下,发生的巨大变化,现在已经在很多农村实现,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祖国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党的富民政策也给家乡农民带来的很大的实惠。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提问 同学们,我想大家都知道互联网,如果用一句古诗为互联网作广告,你觉得最好的是哪一句呢?
学生回答 略。
教师 我有一句,大家听一听,这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讲授新课】
板书
二、通信改变我们的生活
教师 王勃的送别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确实很贴切,也反映了古人对人类交往的美好向往。大家告诉我,在一千多年前,人们主要是怎样联系的?
学生回答 略。
提问 从古人对难以逾越的地理空间距离的恐惧,到今日的互联网,人类是如何一步一步实现“天涯若比邻”的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资料
2002年4月6日上午,在北京海军总医院“计算机信息技术基地远程会诊中心”,我军首次进行海事卫星实施海上远程医疗会诊试验。10时,海军后勤部周汉荣部长宣布试验开始。专家组发出第一条信息,通过太空的海事卫星发向北海一艘军舰。七分钟后,从军舰上传来了第一份医学病历。患者是一名叫张本东的士兵,会诊申请表上写着:“两小时前不慎摔伤,左小腿中下段肿胀、压痛,经X片检查左胫腓骨下段螺旋形粉碎性骨折。”随后,一份清晰的光学射线扫描片呈现在荧屏上。海军总医院领导立即通知医务部值班员,迅速调出《远程医疗会诊专家库》,召集专家会诊。不到五分钟的时间,海军骨科专科中心副主任医师李景云、海军医学摄影中心副主任胡向红、海军呼吸内科中心副主任医师聂舟山等五名专家赶到会诊中心现场,对卫星传来的病历进行诊断,写出处理意见,输入计算机,通过卫星传输给舰上医生,并通过语音指导治疗。复杂的医嘱传送时间仅用了约一分钟,舰上医生随即开始对小张进行治疗,患者的反应又被传输回来,整个远程医疗会诊仅用了30 分钟。同学们,请大家想一想,是什么使这位士兵转危为安的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小结 卫星传病历,天涯若比邻,我们再一次感受到科技的力量,网络的神奇。
教师 网络既然这么神奇,它对我们的生活也肯定有很多影响了,下面同学们四人一组,畅谈网络对你或你身边的亲朋好友的学习、交往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并纪录,纪录员代表本组汇报。
活动 阅读教材P.39~42的主要内容,观察在爷爷、爸爸和我所处的不同时代通信形式的变化。讨论通信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活动。
板书
三、我们的“地球村”
教师 为了我们的生活更精彩,让我们尽情畅想未来的“地球村”生活。要知道,科技的魅力在于“人有多大胆,技有多少高”。没有大胆的想象,就不会有新的发明创造。下面,请同学们畅想一下未来的生活。
学生活动:大胆想象,畅所欲言。
教师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是丰富,让我们来评出本次畅想活动的最佳创意奖。
小结 这堂课所学的内容都已经浓缩在同学们的畅想中,但愿地球人的生活越来越精彩。最后,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这堂课所学知识,或用一句话来表达你在这堂课的最深体会与收获。
【课堂小结】
调查家乡通信方式的变化,要注重在教学中学习的外化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把所思所想写出来、画出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感受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和祖国通信事业的高速发展。
板书设计
主题二 天涯若比邻
一、现代通信技术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
二、通信改变我们的生活
三、我们的“地球村” 教学反思:
第八课 感谢你们的服务
设计思路
在学生了解了一些基本的通信种类、设施和现代通信为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之后,引导学生关注为我们提供通信服务的人们是顺利成章的。让他们了解小小一封信经过那么多邮政工人的手,才能到达收信人手中。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知道没有通信行业工作者的辛勤劳动,人们将会生活在信息闭塞的社会里,那是不可想象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邮电局为人们提供的服务内容,以及通信行业劳动者的辛苦工作。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观或观察邮电局,培养学生观察社会事物、与人平等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参观或观察邮电局,让他们感受通信行业的劳动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要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逐步认识通信行业的劳动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要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中国影响着世界教学反思 篇5
第二单元
第一课 幸福生活的地方
教材分析
“幸福生活的地方”是小学《品德与社会》(河北人民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温馨的社区生活》中的第一个主题。
教材中“幸福生活的地方”,是指学生自己生活居住的地方,教材首先通过两幅社区俯视图(一幅完整的城市社区环境图和乡村社区图)来非常直观、感性地帮助学生认识城市和农村不同的生活环境,学生建立起“社区”的概念,使学生对社区的理解更加具体化、生活化,符合儿童的认知习惯和心智发展水平。通过系列图片和文字说明引导学生认识社区环境、社区里的机构、公共设施及其功能,了解社区与每个人的密切关系。通过“社区的变迁”感知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的提高。通过认识和了解社区,使学生懂得生活环境和生活设施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关注社区生活,爱护公共设施的责任和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成为社区的合格公民。教材充分关注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方法的有效指导,通过组织学生分组分批开展实地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调查提纲和调查表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并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汇报交流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情分析
每个人都有较为固定的生活环境,学生也不例外,但大多数学生对周围生活的环境熟视无睹,平常他们也不太在意身边的变化,加上他们年龄偏小,社会阅历不丰富,不知道过去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对生活的地方没有去深入认识的意识,所以,帮助学生认识生活的地方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其实,生活地方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三年级学生已对周围环境和生活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让他们进一步了解社区的特征和自己生活的地方,感受社区环境的变化,有益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环境的美好情操,而人的活动也将直接影响到社区的环境。社区环境是学生直接参与生活、学习的港湾,学习和认识社区有利于增强学生参与社区生活的能力,感知社会环境与自己生活的关系,树立学生关注社区环境的主人翁责任感,通过调查参观等到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将会有所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本校地处偏远农村,学生只对农村生活有直接的感性认识,对城市社区环境只停留在表层认识上,要让学生很快的感受出城市和农村社区的不同,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现在幸福的生活。
教学资源
社区机构、新农村公用设施和商店以及社区里的老人都可以成为教学资源,另外再加上相关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建议
1.课前,学生可以自愿或在教师的指导下组成调查小组开展自己生活地方的调查活动。并做好记录和总结。
2.调查了解周围的社区环境与前些年相比有什么变化。感受社会的进步和祖国的强大。
3.教师也可利用一课时的时间带领学生在学校周围的文化、商业社区和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进行集体考察,使学生有目标、有计划地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观察。
4.指导学生利用前面的知识画出社区的平面图和路线图,并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进行创新设计。画出理想中的“幸福生活的地方”。
教学设计理念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对自己生活的地方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都比较熟悉自己的生活环境,也曾经在大人的带领下到过城市上游玩过,对城市社区样子也有一点模糊的认识,还写过诸如“我的家乡、我的学校”等描写景物的作文,获得了比较丰富的经历体验。本课教学注意以儿童的身边生活的环境为基础,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结合实际调查活动中的本来景象和真实感受,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内容和活动设计都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和感知水平。
教学目标
1.了解周围生活的环境和各种设施,懂得生活环境和生活设施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的了解、认识能力。认识不同社区的环境,学会运用观察等方法搜集信息,会总结比较信息反映出来的相关内容。
3.知道什么是社区,了解社区的重要场所、公用设施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社区的变迁,感知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的提高。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生活的环境。激发学生去创造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4.通过分组合作调查,并及时总结交流出答案,培养自主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感。
教学重点
能说出城市和农村的社区的不同之处,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有爱护公共设施的责任和意识。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调查小组,小组内有人负责组织工作,有人负责记录。准备好调查提纲和调查表,其它调查相关的用具,如录音机、摄像机以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说明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本课教学的整体设计思路是:
(1)社会实践活动:调查学校周围的社区,(旨在通过实地调查建立学生对社区概念的感性认识)取得第一手真实的材料,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学会调查收集信息,培养学生的自
主合作意识。
(2)总结交流调查结果,比较出城市和农村社区的相同和不同,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不同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知道,虽然生活环境不同,但每个社区都在努力为人们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园,(3)通过实地调查和图片欣赏,使学生了解社区的主要特点和公共设施的作用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在鲜活的生活中认识社区的功能,使社区具有人文性和生活性。
(4)通过新旧社区的课件的观看,引导学生比较,看社区变迁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向长辈们调查了解社区的旧貌,旨在和现在社区环境进行对比,使学生在学会获取信息的同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认识社区
出示各种各样的社区图(建立对社区概念的感性认识):
√ 农村社区;
√ 传统居民小区;
√ 现代居民小区;
√ 商业社区;
√ 学校周围的文化社区等。
说一说:
1.社区里都有哪些建筑?有哪些公共场所?有哪些部门和公共设施?
2.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布置调查任务
1.考察范围:学校周围社区。
2.活动目的:观察学校周围的社区有哪些公共场所及公共设施,重点比较城市和农村社区的异同,感受什么是社区?建立对社区的感性认识,了解社区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观察内容:观察社区有哪些公共场所(如医院、学校、银行、商店、邮局、电信、书报亭、车站等)和公共设施(如路灯、邮筒、健身器材等)?重点观察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村容村村貌。4 思考:社区环境的前后变化说明了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5.要求:
(1)明确活动目的。
(2)将全班分成若干活动小组,选出各组负责人,分工要明确。
(3)活动时以小组为单位,在预定时间、规定地点集合,归校。必要时请家长参与。
(4)为了搜集信息,可以拍照,可以画,可以笔录,也可以录音,学习运用多种手段记录信息。
(5)认真填写好调查卡片(附“调查卡片”),互相合作写出调查报告。
第二课时
三、组织实践活动
(1)每个小组围绕校园一周进行观察,最远不能超过2公里,采访并记录;
(2)重点调查乡政府所在地的集贸市场和各单位。
(3)在规定时间,统一地点集合。
另附:教师在上第二课时之前应鼓励有条件的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到城市社区去调查(必需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第三课时
四、交流,讨论
1.先按不同的类别进行分类,分别整理出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调查材料,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在社区实地考察过程中获得的信息。
1)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来汇报,可以根据不同调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汇报方式。
2)学校周围有哪些公共场所及公共设施?
3)集贸市场有哪些设施,周边环境怎样?
2.学生根据记忆补充说对城市社区的认识。
3.社区里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他们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什么样的方便?离开他们,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4.社区里有哪些公共设施?如果没有这些公共设施,我们的生活是否会受到影响?
第四课时
五、社区的变迁(通过新旧社区的比较,看社区的变迁)
1.课前社会调查:
向长辈调查了解社区原来的面貌,与现在的社区比较,看看社区发生了哪些变化?(指导学生向长辈们调查了解社区的旧貌,和现在社区环境进行对比,使学生在学会获取信息的同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2.组织交流:
过渡:我们生活的社区以前是什么样子?和现在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调查结果,展示图片:
街道的变化;
商店的规模与商品种类的变化;
居民住宅的变化;
社会服务行业的变化;
学校、幼儿园等场所的变化。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中国影响着世界教学反思 篇6
一.填空题。
1.巴人是很早就进入重庆地区的原始先民,生活在长江流域中游一带。在巴人墓群里,发现了很多兵器,巴人埋葬死人用船棺。
2.从长寿出土的明代三彩人物俑和合川出土的宋代三彩人物俑可以看出我们的先人真的了不起。3.巴族的文化艺术非常有特色,以其独创的巴渝舞、摆手舞、竹枝词、川江号子等享誉天下。4.重庆远古时期被称为江州、渝州、恭州等。南宋时期,恭王宋光宗改恭州为重庆,重庆由此得名,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5.家乡的历史人物主要有以身殉国的巴曼子、农民起义领袖明玉珍和在合州钓鱼城抗击蒙军的侵略达36年之久南宋军民。
6.我们的家乡重庆居住着50个民族,其中有土家族、苗族等49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重庆东南部酉阳、秀山、黔江、彭水、石柱5个民族自治区县。
7.吊脚楼一般为穿逗木架的瓦房,它是土家族和苗族喜爱的住宅。
8.重庆人千百年来形成的春节拜年、十五观灯、清明祭祖、中秋赏月以及悬酒幌、赶庙会、坐花轿、放风筝等民俗。
9.重庆还有一些独特的地方节日:重庆土家族过春节被称为赶年(要跳摆手舞);立秋这天,是苗族人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赶秋;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是重庆南川苗族的踩山节。还有丰都庙会,铜梁龙灯艺术节。
10.哭嫁是重庆土家族人的风俗之一。土家人办丧事叫跳丧。11.1949年11月27日歌乐山下发生了震惊全国的血腥大屠杀。
13.人间魔窟白公馆、渣滓洞监狱曾是关押革命志士的地方,在这里有一群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伟大战士,他们是许晓轩、陈然、刘国志、王朴、宋振中、江竹筠等。
14.《挺进报》是中共重庆地下市委机关刊物,陈然负责《挺进报》的编印工作。15.王朴和他的难友们做成了一面红旗。江姐、小萝卜头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烈士。16.蔡梦慰烈士在渣滓洞监狱中写下的《黑牢诗篇》,闪现出革命者坚强意志的光芒。
17.今天的重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直辖后,重庆交通、城市规划、市政建设日新月异,真是“重庆是一个每三个月就要换一个更新版地图的地方。”
18.人文重庆、森林重庆、畅通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是家乡人为之奋斗的目标。
19.古代战场上最常用的通信方式是烽烟,今天,人类的视觉和听觉已经延伸到千里之外,甚至茫茫太空。
20.马拉松长跑起源于古希腊的雅典,全长42.195千米。为了纪念为马拉松之战报信的人,1896年,在第一届奥运会上,这个距离被确定为长跑比赛项目。
21.通信的种类有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
22.邮寄信件仍是我们常用的通信方式,现代化的运输工具大大加快了邮递速度。
23.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增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地球成为一个 “小小的村落”。
24.假报警是犯罪行为。细微的言行往往反映出人们的文明素养,提高文明程度要从身边的小事一点一滴做起。
25.传统的寄信、发电报、电传,正部分地被电子邮件和手机等现代通信手段代替。
26.微波接力通信,使我们偏僻的山村也能够收看到中央电视台的节目。
27.写信仍是我们常用的通信方法。一封信从寄出到送到收信人手中,要经过写信封、贴邮票、投进邮筒、盖戳、分拣、运送、分拣、投递这几个步骤。
28.填写信封是要把字写得清楚整齐,并且不要忘了在信封的右上角贴邮票。29.现代化的运输工具大大加快了邮递速度。
30.邮电局是收发信件和订阅报刊杂志的地方。通过它人们能够把信件寄往世界各地,订阅到各种自己喜爱的报刊杂志。
31.在邮局工作的叔叔阿姨们,越到节日越忙,他们是传递友谊、亲情的使者,我们要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32.通信设施有邮筒、公共电话亭、磁卡电话等,邮电通信设施关系到千家万户,爱护通信设施人人有责。
3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到法律保护。私拆别人信件是违法行为。34.希望小学是社会慈善机构,为了帮助贫困、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而创建的。
35.交通运输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交通工具,安全快捷的交通工具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便利。
36.旧中国路上跑的全是外国汽车,因此有人把中国成为“万国车”博览会。经过中国几代人的努力,我国生产出的第一辆汽车叫解放。
37.我国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京张铁路,是詹天佑在1905年主持修建的。38.人们常说“要想富,先修路”,道路的畅通为经济的发展插上了翅膀。
39.1993年全面开工的京九铁路,始自北京西客站,终到香港新界九龙站,全长2536千米,沿线经过9个省、市,108个县,辐射范围为50万平方千米。它把首都北京和国际商阜香港连接在一起,对保持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的长期稳定和辐射区内的经济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40.最近上海开通的磁悬浮列车专线,全长29.863千米,时速430千米。
41.1988年沈大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我国高速公路实现了零的突破。之后又建成了京石、京沈、京津塘等几十条高速公路。
42.李素丽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优秀公交车售票员。
43.公交车乘务员、长途货运司机,列车乘务员、客货轮乘务员、飞机乘务员、筑路工人为交通运输事业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我们应该尊重他们。
44.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平是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志之一,各种交通运输设施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我们一定要爱护它们。
45.汽车有污染,火车消耗大,飞机费用高,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都有一定的缺陷。
二、了解判断:
1.都说巴渝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古代曾有(蜀出相,巴出将)的说法
2.听说古代重庆有两大(自然盐泉),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用自己煮的盐换得充足的(生活必须品),故有“不种庄稼(有饭吃),不纺麻织布(有衣穿)”的说法。
3.反映中华女儿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影片有(《鸡毛信》《小兵张嘎》)
4.重庆有一些很有趣的民间童谣和歌谣,如(《张打铁,李打铁》《黄丝马马》)等。
5.重庆人在交往中也形成了很有特色的礼仪习惯。比如把到别人家做客,叫做(走人户)。如春节期间走人户叫(拜年),去参加婚礼或寿宴叫做(吃酒),去参加白喜事叫做(坐夜)。走人户还需要(送礼),重大酒会上专人收礼、记账,这叫做(挂礼)。
6.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将建设成为(“五合一” 枢纽——高原中转枢纽、黄金交叉枢纽、支线枢纽、国际中转枢纽、综合交通枢纽),以更好地保护(航空经济)的发展。未来的(江北城)将给家乡增添更多的光彩和魅力。繁华的解放碑将成为未来的西部(华尔街)。未来的农村将形成一个一个的农村(“新社区”),农村(城市化)不再是梦想。
7.出书的方法与步骤是:(1)将资料整理汇集在一起;(2)做上封面,取个书名;(3)整理编排目录;(4)装订成册。
8.重庆标志性建筑有(解放碑、奥体中心、人民大会堂,重庆火车北站、江北机场、科技馆、歌剧院、涉外商务区、摩天大楼)
9.邮政编码由(六位)构成,表示邮局(投递区域)。准确填写便于(投递),如不清楚邮局查询。10.通信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
11.“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是(杨贵妃)喜欢吃荔枝的故事。反映了当时(交通运输不便。)
12.我国的第一架飞机是(1909)年制造的。
13.航空事业的发展,不仅加强了(国内)的交流,而且与(世界)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了。14.(长途货运司机)把大量的物品运到全国各地,往返常常需要(几天)的时间,非常辛苦。15.终年战斗在崇山峻岭的(筑路工人)修建了伸向四面八方的(铁路和公路)。他们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普通劳动者。
16.我们要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懂礼貌、有教养)的人。
17.微波接力通信,就是每隔一段距离建一个(中继站)自动把前一站发来的信号(接收)下来,(放大)后发给下一站,一站一站的把(电报、电话、电视、传真)等信号发送给各个用户。
18.汽车的诞生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汽车有其(便利)的一面,也有很多(不好)的一面。人类应该限制汽车的增加,同时更好地使用汽车。
19.我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三.问答题。
1.你的家乡有哪些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地方?
答:(1)家乡历史悠久,早在两万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活着。(2)“巴渝舞”、“ 摆手舞”、“ 竹枝词”、“ 川江号子”等享誉天下。
(3)巴蔓子将军以身殉国的壮举、农民起义领袖明玉珍在重庆称帝、钓鱼城古战场抗击蒙军侵略达36之久。
(4)今天的重庆城已经成为国际化、现代化的大都市,明天的重庆还将飞速地发展。这些都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地方。2.可以废除的交往礼仪有哪些?
答:1超过经济承受能力的请客送礼,2.请客讲排场,大操大办,3餐桌菜肴铺张浪费。4增加家庭经济负担的压岁钱习俗。
3.汉族人居住的吊脚楼和土家族苗族居住的吊脚楼有那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答:相同:都随不平的地势而建,防潮,防虫防水灾。
不同:汉族是背靠高山,面向江水,众多楼连成一片,土家族和苗族一般为穿逗木架的独栋瓦房,正屋多是平房3间,楼板由细小树枝或细竹铺城,楼下设火炕或灶屋,屋顶有上翘的飞檐,四周有栏杆。4.我们应学习革命先烈的哪些优秀品质?
答:在今天我们要学习革命先烈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报效祖国,无私奉献;忠于革命,忠于理想,坚持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要继承先烈遗志,努力学习,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5.古代通信的特点是什么?现代通信的特点是什么?
答:古代通信的特点是:依靠人力和畜力来完成,费时费力速度慢。
现代通信的特点是:依靠金属导线和电磁波来通信,方便快捷又准确。6.从古至今有过哪些通信方式,试举例。
答:(1)古代有狼烟报信、飞鸽传书、灯塔引路、漂流瓶传信、马拉邮车送信、驿马邮递等方式。(2)现代有邮递、电话、电报、传真、手机、网络聊天和发电子邮件等。7.家乡通信有哪些变化?
答:爷爷小时候,靠锣声传递信息,遇到急事发电报要跑很远的路,人们获得信息的速度慢范围窄,通信方式极为落后。
爸爸小时候,已经可用电话来传递信息,但大多数时使用传呼机,人们获得信息的速度快了,但通信方式仍然比较落后。
我们现在,普及了手机和网络通信,人们用现代化的通信方式随时随地和别人通信,人们获得信息的速度快范围广,通信方式高度发达。
8.打电话时要注意使用那些文明用语?
答:开始时要有问候“您好”、“请”,结束时要说“再见”,接受别人帮助要说“谢谢”,打扰了别人要说“对不起”,如果对方找的人不在,可以让他稍后再打或帮他转述留言。
9.公共场所打电话要注意什么?答:要注意不影响别人,小声说话等。同时注意在会场、影剧院、医院等公共场所应关闭手机声音,在考场要关闭手机,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10.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别人的信件?答:我们不能不经别人的同意撕别人的邮票,更不能私拆别人的信件,私拆别人的信件是违法的行为。
11.如何做一个文明乘客? 答:(1)在公共场所不乱扔垃圾、不追逐打闹,不大声喧哗,语言文明,对人有礼貌。(2)上车主动为老弱病残孕让座。(3)排队上下车。(4)主动购票。
12.常用的交通工具都有哪些?答:常用的交通工具都有:汽车、火车、飞机、轮船。13.家乡的乡亲是用什么交通工具运送公粮的?家乡的特产是怎样运出去的?
答:家乡的乡亲是用汽车或三轮车运送公粮的。家乡的特产是通过火车、汽车、飞机、轮船运出去的。
14.你知道我们吃的水果是产自哪里的吗?是怎样运到我们这里来的?
答:香蕉、椰子、荔枝等是产自南方,是通过飞机、火车、汽车长途运输到我们这里来的。15.汽车有什么危害?
答:(1)易发生交通事故,每年有很多人因车祸而遭遇不幸;(2)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许多有害物质,造成酸雨、酸雾和使人致癌,污染环境,危害人们的健康。(3)修公路破坏大自然。(4)大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
16.我们应该怎样爱护交通设施?(1)车辆不超载。(2)练好驾驶技术,保护护栏等交通设施不被撞坏。(3)尽量使用绿色环保能源的新型汽车。(4)遵守交通规则,不乱穿公路。(5)公路上不乱丢垃圾。
17.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堵车?
答:(1)车辆限号出行。(2)修建智能路。(3)给汽车插上翅膀或装上直升飞机螺旋桨。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中国影响着世界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冀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9-06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1-18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复习资料09-05
冀教版五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0-04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09-06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练习题冀教版07-29
浙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复习资料10-08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复习资料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