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克营销渠道分析

2024-05-28

匹克营销渠道分析(精选11篇)

匹克营销渠道分析 篇1

2010年6月17日中国体育用品门户讯:中国匹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本周宣布与WTA巡回赛签订了5年的合同。和其他此类交易相同,此次的合作重点在于提高其在国内的品牌形象。事实上,中国体育用品公司在国外市场是很难打开销路的。这些品牌是瞄准了中国的中产阶层,该消费群体对体育休闲活动越来越感兴趣,消费能力相对较高。与WTA合作就是为了让国外体育明星穿着这些产品时能引起这些中国消费者的注意,并引起他们的消费兴趣,与此同时,也可以大大增加该品牌的国际知名度。

匹克通过赞助辽宁男女篮球队、河南篮球队以及部分报业集团的采访团装备,虽赞助额度并不突出,但由于有针对性地推广,收效不菲。

业内人士认为,“本次匹克赞助的主要是篮球方面的球队,这与其一贯的品牌发展路线相呼应,而且是有针对性地赞助一特殊性球队,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2008年底,当匹克总经理许志华在美国新泽西潇洒挥毫,创下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签约规模记录,签下包括火箭队的两位悍将,以及洛杉矶湖人队少将萨沙·武贾西奇、丹佛掘金出色球星桑尼·维姆斯和克利夫兰骑士的达内尔·杰克逊等球星,以及两位巨星级球星,火箭队的肖恩·巴蒂尔和小牛队的贾森·基德,狂纳七星之时,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时隔仅仅3个月,匹克的国际化征程又出霸气之作,与篮球领域最高端、最具世界影响力的FIBA达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致力于在亚洲地区进行赛事及联合商品品牌的开发。

据悉,为了在中国市场进行有效的商业开发,FIBA对中国运动品牌进行了多番的考量,而基于FIBA与匹克曾有过“斯坦科维奇杯”和“钻石杯”等赛事的合作,双方建立了信任基础,将匹克作为了首选的合作品牌,其官方代表曾多次来到中国与匹克总经理许志华频繁接触,最终达成了双方的战略合作关系。

与众多体育品牌先做市场再做品牌的传统道路不同,匹克在营销体系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先做品牌再做市场。与NBA合作的4年中,双方合作越来越顺利,越来越深入。在黎巴嫩的市场占有率已经挤进了前三。接下来,遍布亚洲、欧洲、大洋洲和美洲的十几个主要国家的经销商将借助品牌影响力的东风,加速市场占有。而据了解,匹克2008年的销售额增长了高达80%。

在厦门举行的匹克2010-2011冬春新品订货会上,匹克的国际化战略意图依旧“路人皆知”--除了一如既往地与斯坦科维奇洲际篮球赛续约,更与新西兰奥委会、塞尔维亚篮协达成战略合作--这种将多个强势资源顺势“纳入囊中”的操作方式,正是匹克国际化战略一直坚持的多元化思路。

众所周知,匹克的品牌国际化之路从发端于NBA,拓展于FIBA:作为第一个将中文广告牌放在NBA赛场、并于2007年达成战略合作伙伴的中国品牌,直至目前签约12名NBA球星的营销战略可谓令人印象深刻;而当匹克与另一高端篮球赛事资源FIBA达成战略合作后,便率先抢占了全球篮球赛事资源的两大制高点。匹克此次签约塞尔维亚篮协和续约斯坦科维奇杯,则正是进一步扩大在全球篮球赛事领域优势的妙手。

塞尔维亚男篮的前身--南斯拉夫男篮在国际篮坛赫赫有名,在国际篮联的最新世界排名中,塞尔维亚也高居第四位,是全球篮球迷最为关注和喜爱的球队之一。身着匹克战袍和装备的塞尔维亚队,将成为中国体育品牌向世界表达实力的又一“主场”。

匹克营销渠道分析 篇2

关键词: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营销,改革

1 奥林匹克营销的概念

1.1 体育营销

作为体育营销的一种,要想了解奥林匹克营销就应先知道体育营销,体育营销是指把营销原理和过程专门运用到体育产品和那些借助于体育来营销的非体育产品上[1]。

1.2 奥林匹克营销

奥林匹克运动或活动简称奥林匹克,奥林匹克运动是一种国际社会运动,它的理论指导是奥林匹克主义指导下,主要活动内容是各种体育运动和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庆典,目的在于促进人的身心及社会全面发展,加强各国人民之间交流,普及奥林匹克主义。诞生于1894年的国际奥委会(IOC)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权威组织,多年来为发展和推广奥林匹克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它也一直在为奥林匹克运动的运营经费所困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实现奥林匹克运动的经济独立,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1983年成立国际奥委会市场营销委员会(1997年更名为市场开发委员会)。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运营得当,获得盈利。之后,国际奥委会的财政收入出现转机。奥林匹克营销一词最早出现在1985年国际奥委会出台的第一份国际市场营销计划里,在这份计划里,国际奥委会将该词用在其委托的全球营销代理公司的正式报告中,从此迎来了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新篇章。我国学者任海[2]指出:“奥林匹克营销是国际奥委会等奥林匹克组织为了获得用于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各种资源,利用奥运会及奥林匹克标志所进行的各种商业活动”。

2 奥林匹克营销的发展现状

2.1 奥林匹克营销的功能

国际奥委会市场营销委员会遵照奥林匹克宪章和奥林匹克精神为奥林匹克营销的功能做了定义:确保奥林匹克运动财政的独立和稳定;组织历届奥运会组委会成功实施;创造和维持长期的市场开发计划;确保全世界的人们免费通过电视收看并感受奥运会;保证在整个奥林匹克运动中公平地分配市场开发收入;缩减奥运会不可控制的商业主义;征募奥林匹克市场开发合作伙伴对奥林匹克理想宣传的支持;保护奥林匹克形象和理想这些固有资产。由此可见,遵守奥林匹克精神是进行一切奥林匹克营销活动的前提,任何营销运营都必须保证它的纯洁性。

2.2 奥林匹克营销计划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是第一次完全由私人企业组织,以完全商业化的方式组织的奥运会,盈利2.22亿美元,这是前所未有的经济效益,开启了奥林匹克营销的新时代。

第1期(1985~1988)奥林匹克营销(TOP)计划于1985年由国际奥委会组织,167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中的有154个奥委会(92%)参与实施,获益9500万美元;第2期(1988~1992)奥林匹克营销计划有了更多的参与,在172个国家奥委会中有169个参与(98%),获益1.75亿美元;在第三期(1992~1997)奥林匹克营销计划中,国际奥委会、奥运会组委会和各国奥委会各自在营销中的权利得到进一步的明确,并更加具体的规定广告的条件,营销组合方式变得更为复杂,原12家营销伙伴降为11家,赞助范围为每家2500~4000万美元。第4期(1997~2000)奥林匹克营销计划于1997年开始实施。同年12月,关于采用奥林匹克经销规则国际奥委会与世界体育用品联合会签署了协议,目的在于使两个组织间的合作更为密切。该规则规定了涉及到与奥林匹克有关的活动时,包括针对世界体育用品联合会及其会员在内的详细指标[3]。一年后,国际奥委会和国际体育与休闲设备协会签订协议,决定成立联合工作组,制定合作开发计划。

目前,第五阶段(T O P-V)的奥林匹克营销正在进行,国际奥委会的合作伙伴已包含了柯达、松下及可口可乐等众多的世界公司。归根到底,奥林匹克营销计划本质上就是一个国际范围内的商业赞助计划,通过这个计划,国际性商业运作开始真正运用在其中。

2.3 奥林匹克营销计划带来的及可能带来的收益

奥林匹克营销计划不但可以带来当前可以看得到的收益,从长远来看,它可能带来的收益是很难估量的。以北京举办奥运会为例,北京市在2007年之前投资约122亿美元,合1000亿人民币,占到北京市同期GDP的4%以上,完成20项重大环境治理工程,城市总体规划中制定的环境目标提前3年达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政府和北京市政府提供了财力保证,航空港、广播通信、城市交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以及体育场馆设施,均纳入北京市发展长期规划和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投资计划。由此可见,奥运会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我国体育、建设、旅游、通信、建材及商业服务等产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3 奥林匹克营销的改革

3.1 国际奥委会的改革

历经近30年的实践,国际奥委会已经逐渐认可奥林匹克经济的商业化模式,国际奥委会甚至被人们称作是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国际体育公司。但是商业化对人们传统体育道德产生的强大冲击贯穿奥林匹克营销发展始终,国际上一直就保持奥林匹克精神,保证奥林匹克营销的良性发展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为了获取最大利益,应该由企业家去做奥林匹克营销;另一种观点认为应将奥林匹克营销归为奥林匹克组织内部的改革。

有关人士指出:“如果说皮埃尔·顾拜旦是奥林匹克的精神领袖,那么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则是奥林匹克的财富英雄,他把奥林匹克的无形资产发挥到了极致”。萨马兰奇明确表示:“对奥林匹克运动中的我们大家来说,营销已经成为日益重要的问题。来自电视、赞助及一般性筹款的收益有助于这一运动的经济独立”。回头来看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历程,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际奥委会的财政状况一直不容乐观,甚至是入不敷出。但进入80年代,尤其是84年洛杉矶奥运会后,国际奥委会开始意识到奥林匹克营销的重要性,加大这方面的力度,取得很大成功,有效的保证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稳定发展。尤为重要的是,奥林匹克营销组织者将市场规律应用于奥运会的举办城市,由此给奥运会举办国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推动作用。

奥林匹克营销是以无形的奥林匹克文化资产为主导,具有国际性的特点。回首奥林匹克营销的发展历程,正是因为商业机制的引进,和有了运营能力很强的企业公司运营,它才真正做到高效与节俭。众所周知,尤伯罗斯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营销中,大胆改革了以往奥运会赞助商过多、过滥的问题,由此形成各大相关公司、企业之间激烈竞争的格局,从而使该届奥运会盈利2.5亿美元。具体来讲,在1980年有381个赞助商赞助美国冬奥会,而尤伯罗斯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将这一数字锐减到30个,同时提高最低赞助额到400万美元。由此引发了相关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其中包括著名的富士公司以700万美元击败柯达,可口可乐甩出1200万美元的高价以应对百事可乐等,仅此一项竟为奥组委筹集到了3.85亿美元资金。

在采访尤伯罗斯时他曾谈到那段经历,他说大家怕重蹈蒙特利尔奥运会和莫斯科奥运会造成巨大亏空的覆辙,所以加州规定举办奥运会不能用纳税人的钱,这样就逼迫奥组委不得不借助民间的力量举办奥运会,不得不进行一些商业化的运作,虽然奥组委开始运作的时候确实面临无处办公的困境,但是正是因为这种困境使他们最终创造出一套“商业化运营模式”,达到既成功举办奥运会又赚取了巨额利润的双赢局面。奥林匹克背后隐藏的巨大的利润空间一方面使人们意识到奥林匹克营销的重要性,直接促进了它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改变了一些国家和政府对于奥林匹克的认识,奥林匹克已经不单单是竞技体育的代名词,它早已超出体育的范畴,涵盖了经济、文化等社会各个方面。

在市场经济时代体育要想适应时代的发展,将其商业化显得尤为必要。当今,利用商业化的营销手段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然而,虽然商业化的运作使奥林匹克运动摆脱了经济的困境,但是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有的甚至违背了竞技体育的规律。例如北京奥运会有的比赛理应放在下午或者晚上进行,但美国电视广播公司作为电影广播权的最大买主为了顺应美国东部电视的黄金时间要求组委会将比赛移到早晨,这显然是会影响运动员正常发挥的。

3.2 国家奥委会的改革

国际奥委会规定:国家奥委会仅可以在自己领土范围内使用或授权使用它的奥林匹克资产(徽章和奥林匹克头衔),由此引发两种论调:一种认为国家奥委会的营销应体现国际化趋势;另一种认为国家奥委会的营销应突出本国特色,以开发本土资源为主。笔者认为,两者各有道理,但均不够完善[4]。为了使国家奥委会的营销活动达到利益的最大化,国家奥委会的营销活动应在不违背奥林匹克宪章和奥委会规定的情况下,在坚持本土开发的基础上,充分开拓国际市场。

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它必须是在顺应经济发展的趋势上,不断改进方略适应实际情况。在不违背奥林匹克宗旨,保证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纯洁性前提下,奥林匹克营销活动成功进行了商业化开发,引入商业化运作模式,从而使奥运会逐步摆脱经济危机,重焕生机,更重要的是使国际奥委会及主办城市走出财政泥潭,实现了国际奥委会和奥运会主办国双赢的局面。

当然,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为使奥林匹克营销能按照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方向前进,国际奥委会采取若干控制措施[5]:扩大经济来源,降低电视转播权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以减少对电视广播公司的依赖;坚持在奥运会比赛场地及其上空不准进行任何形式的广告宣传的原则,使奥运会在世界各种国际体育大赛中,成为惟一没有商业广告的运动会;设立奥林匹克团结基金,加强对不发达国家的援助。然而,防止过度商业化仍是任重而道远。

4 结语

综上所述,奥林匹克的营销活动具体工作应该交由专业的运营模式好的企业负责。他们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能够最大幅度的开发市场资源,达到利润的最大值。但是,为了保证奥林匹克营销的活动不会偏离奥林匹克运动精神,防止过度商业化,营销活动的尺度必须由国际奥委会的相关人士负责。当今,如何在保证这个尺度的情况下,充分开发市场资源,实现双赢成为今后奥林匹克营销的主要课题。

参考文献

[1]董进霞,邱招义,于静.体育营销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任海.论奥林匹克运动的产业化[J].体育与科学,2000,21(5)1~5.

[3]邱招义.奥林匹克营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4]丁昱,张丽,马越,等.论奥林匹克的特征[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32~34.

匹克的营销“关键词” 篇3

在被别的行业视为盛宴的千载难逢的奥运,在运动品牌们看来,却成为了一道很难迈过去的坎儿。

“奥运会极有可能是国际巨头对本土品牌集体清缴的最佳良机。”福建匹克集团副总裁兼总经理许志华忧心忡忡地告诉《当代经理人》记者。

许的焦虑俨然已经成为了本土品牌的集体表情。长期以来,安踏、匹克乃至李宁等本土运动品牌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找国内体育运动队和体育明星代言的模式。而奥运市场体育用品独家市场开发权的拍卖,几乎让本土品牌集体丧失了权利。

奥运的“危机”只是一方面,运动品牌们的集体性的战略同质化对于许志华而言,是更大的一个威胁。

成立于1989年的匹克可以称得上中国最早的专业化运动品牌之一,现任的匹克集团总裁许景南在福建商人圈甚至还有着“福建民营品牌第一人”的称号。上个世纪在江湖上出现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南有匹克,北有双星” 足以显示匹克在中国运动品牌装备企业中的地位。

在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匹克所在的号称“世界鞋都”的晋江的安踏等后来者大批兴起,匹克在中国乃至福建运动装备品牌领域内一统天下的局面瞬间被打破了。一些品牌依靠“体育明星代言+央视体育频道广告”的方式在全国迅速打开了市场,甚至掀起了在央视体育频道大打广告的狂潮。高峰时的2004年、2005年,在央视体育频道狂打广告的晋江运动品牌多达40家,央视一年100多亿元的广告费有十分之一来自这里。

虽然战术扎堆,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简单粗暴的推广方式却实实在在的诞生了安踏、鸿星尔克等等众多观众耳熟能详的运动服装品牌。然而,在这个浪潮中,作为运动装备先行者的匹克却落伍了。即便作为补救措施,在2002年也选择篮球明星刘玉栋代言,但作为这一模式的跟随者,匹克的做法效果并不显著,迅速被淹没在一大堆二、三线品牌中。

是加大投入争抢极为昂贵的广告资源,还是另辟蹊径突出重围,成为了困扰当时的匹克的战略性的问题,也成为了匹克公司副总裁兼总经理许志华的最大问题。

一直被父亲许景南寄予厚望,承担起家族企业的再发展重任的许志华2000年大学毕业后即进入了匹克集团,不想从一进入开始,就遇上了匹克的发展低潮期。而年轻的许志华显然不甘心匹克就此游离于二三线品牌之列,因此,如何另辟蹊径,让匹克差异化成长,成为了许志华整天冥思苦想的问题。

NBA

2004年的一个偶然机会,让许志华成就了如今被称之为“匹克模式”的走出国门、聘请外国球队和明显代言的新模式。

那是2004年春天,在一名希腊代理商的牵线下,匹克通过非常低的价格、玩票式的成为了希腊和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篮球队的运动装备供应商。对于匹克而言,这种的做法其实更多的是无奈性质。此时的李宁、安踏等国内的运动装备品牌企业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争夺国内的优秀运动员和赛事资源,一方面造成了赞助价码的水涨船高,二来扎堆的国内代言造成了观众的审美疲劳,混淆某个品牌与代言的赛事或者运动员的关系在当时甚至成为了一件非常常见的事情,这必然严重浪费了运动品牌的广告和代言资源,这意味着运动品牌们的大笔大笔的光代言费都打了水漂,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国内体育资源代言的混乱状态恰好成为了匹克的机会,由于找的是国外的球队代言,匹克很快因成为国内运动装备商的另类而引来了观众的关注的目光。

首次走出国门,即大获成功。走出国门,寻找独特的焦点事件的代言模式也开始在许志华心里生根发芽,在先后赞助了欧洲篮球全明星赛、斯坦科维奇洲际篮球冠军杯、澳大利亚国家队之后,2005年12月份,匹克又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姚明所效力的休斯顿火箭队——希望能够借此来吸引更多中国人的眼光,这是国内运动品牌首次找NBA球队代言。

在引来了竞争对手的跟风之后,鉴于之前代言国内赛事和运动员资源的跟风的教训,许志华意识到,要保持对于热点事件的关注,这种游击战的做法还是不可取,匹克赞助火箭队,竞争对手也可以在NBA中选择另一家球队赞助,这样一来,匹克的资源优势就很难发挥。

此时,许志华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赞助NBA——篮球运动商业化最成功的缔造者,独占NBA这一独天德厚的市场资源。

“与奥运相比,NBA在国内的热点不会差多少”,许志华似乎无意识的一句话让《当代经理人》记者大吃一惊。与之相对应的是,许志华甚至没有想到要成为北京2008奥运会合作伙伴。当然,让许志华下此决心不竞争奥运会合作伙伴的,还是与NBA相关的一系列数据,据许志华介绍,围绕NBA赛事开展的一系列的营销活动带动集团每年销售增长80%。

不过,与NBA谈判确实是一件费时又费力的事情。“与NBA谈了整整一年多,我见了他们七八个副总裁,让他们每一个都了解我们的追求和梦想。我们得到了这份信任。”谈起当初的感受,许志华到现在仍然感慨不已。幸好,终归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11月,匹克最终成为了2008 NBA篮球大篷车的官方合作伙伴。作为NBA顶尖的巡回互动球迷活动,该活动去年造访了24个城市,穿越了25000英里,让380万名球迷亲自感受到NBA的激情和狂热。这对匹克而言,聚焦的眼球效应显然不可低估。

伊拉克

虽然手握NBA资源,虽然嘴里不在乎奥运会,但是,从心里,许志华并不大可能放弃在家门口举办的千载难逢的奥运会给包括匹克等在内的中国品牌带来的奥运商机。

这不,在2007年8月10日,匹克就在北京宣布了与伊拉克奥运队达成战略合作的消息。

伊拉克?或许和绝大多数人一样,你听到这样的消息的第一感觉就是惊讶。

这个位于亚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岛东北部的弹丸小国长期因为民族和宗教纠纷一直处于炮火和硝烟的包围中而受到全球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在美国出兵倒萨之后,国际舆论对于伊拉克的关注达到了顶峰。如今,有关伊拉克重建、种族冲突的消息仍然成为了各大传媒国际版的头条的座上宾。可以说,在政治领域,伊拉克无疑是热门词汇之一。

但是,在体育辞典上,似乎很难找到伊拉克的身影。长久的战乱,甚至让伊拉克很长时间阔别了国际体坛,直到2004年才尝试性的小规模参加了雅典奥运会。在大多数人看来,就这么一个在国际体坛微不足道的,并极有可能在奥运会上拿不到任何名次的伊拉克奥运队,能给匹克带来什么?

“是的。伊拉克!”每每这个时候,许志华的答复显示了其不一样的想法。

在许看来,只要是伊拉克,其无论是在哪个领域的一举一动都很有可能成为国际媒体关注的焦点,因为这是一个极具新闻性的曝光率极高的战乱重建的国家。因此,无论伊拉克代表团取得怎样的成绩,他们在2008年奥运会上的每一次出现都会引起国际媒体的关注,“而这也是匹克所看中的品牌推广的机会”。

许志华笑着对《当代经理人》记者说,“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何树立品牌威信,对企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赞助伊拉克奥运代表队,我们考虑的除了充实奥运大家庭,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人文奥运理念,最后一点就是,要通过独特事件阐释人文理念,进而树立品牌威信。”

不过,许志华同时也提醒《当代经理人》记者,伊拉克在体育运动中的潜力也不可忽视。因为,在2007年结束的一向拒绝冷门的亚洲杯上,伊拉克力压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伊朗、沙特等传统强队,爆冷夺冠,令亚洲及世界足坛都为之一振。

“如果2008年奥运会,伊拉克足球队能够取得好成绩,我一定会去那里。”许志华略带玩笑的表示。不过,很显然,他更看中的是伊拉克能给匹克带来的品牌价值的提升。

奥林匹克精神 篇4

国有梦而国强,而奥林匹克之梦之精神,激励人心。

作为奥林匹克学院的一员,我深知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性。这是一种竞技精神,一种更高更快更强的自我挑战精神。正是这种自我挑战精神和公平竞争精神,构成了当代人类自我完善和社会交往的基石。这种精神让我们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奥林匹克文化是体育运动与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灵魂与支柱,它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与重要价值,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十月二十日晚,学院开展了《奥林匹克文化与奥运会效益》——奥林匹克运动知识讲座。主讲人是南京体育学院的史国生教授。这让我感到从未如此深刻了解奥林匹克的深层含义与精神,也让我感到奥林匹克精神的伟岸。

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听有关于奥林匹克的讲座,带着一种憧憬与期待。奥林匹克在我心里就是与奥运有关,与五环有关,更多地出现在屏幕上与书本中。我从没想过要如此深入地了解它。奥林匹克在很多人心中就是一种信仰,一种对奥运的热情。

十一月十七日晚,为期一个月的奥林匹克讲座结束了。这次的句号由南京体育学院的王正伦副院长画上。他不仅深度地阐述的奥林匹克,更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现状给予我们一些建议。他指出了当今大学生的弊病,提出人要有远见,对未来要有设想的观点。更提出要多参与奥林匹克实践运动,比如参加马拉松赛,做一名奥运志愿者等等。

一个多月以来,学校组织了六次讲座,一次课外实践活动。除了以上两次讲座,还有**教授,**导演的讲座也让我印象深刻。

**教授的演讲是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建设。她多次引用习近平主席的话,告诉我们要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心聚体的基本理念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她以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思路安排此次讲座,解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定位及基本内容,学习和弘扬价值观的意义和作用,以及未来所要面对的问题和挑战。更提出我们应该有价值信仰,解释认同与目标战略,作为公民,应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更指出习近平主席对年轻一代的希望“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

**导演则针对体育盛事的开闭幕式做了一次生动的演讲。这次讲座让我感受到奥运盛会的主题突出、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中国风格、人文风采和时代风貌。奥运蕴含“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三大理念,生动表现“人文奥运”蕴含的“和谐”、“和平”等丰富内涵。传播奥林匹克精神,营造欢乐友好的奥运庆典氛围,为与会者创造出四海一家的感受。

最后讲讲本次的实践活动——参观青奥博物馆的经历。

我校大一人文与管理系师生于十月二十四日下午组织参观了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活动的开展致力于让大一学生更好地了解奥林匹克精神。下午一时许,全体师生于学院门口集合出发,经过五十分钟车程到达博物馆。由带队老师领大家进入地下博物馆,之后由馆内讲解员带领同学们参观。

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是以“回望历史、交融文化、见证成长、分享惊喜”为设计理念,见证2014年南京青奥会,结合奥林匹克精神与南京本土文化,宣扬奥林匹克精神,致力打造江苏、南京的体育文化名片和青少年教育基地的博物馆。馆内保存了大量历年奥运会的珍贵文献资料,运动员们的战衣,纪念性奖牌与纪念物...而火炬墙让人最为印象深刻,北京奥运会,伦敦奥运会,索契冬奥会,南京青奥会…亲眼目睹历届奥运会火炬让人心潮澎湃。馆内还有江苏奥林匹克的发展历史,近年来,江苏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为国家提供了不少体育人才,去年的青奥会更是南京的一场盛事。

此次参观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让奥院的大一学生对奥林匹克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奥林匹克是一种竞技精神。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更快、更强、更高”的自我挑战精神,同时它也是公平、公正、平等、自由的体育竞技精神。奥林匹克包含的这种自我挑战精神和公平竞争精神构成了当代人类自我完善和社会交往的基石。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激励我们更好地成人与成才。

百年奥运,风云变幻,不变的是始终如一的人文精神。为了生存,人必须具有强壮的体魄,健全的心智和钢铁般的意志。奥运人文精神强调以人为本,人是作为目的,而非工具出现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是人类的自我实现与自我肯定。奥林匹克主义给竞技运动设置了一个理想主义的目标和方向,它强调体育的人文价值,强调体育应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进而促进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的建立。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主题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奉公守法,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多做贡献。作为社会栋梁的当代大学生,应该通过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了解和学习,更加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克服和抑制与社会伦理准则和法规制度相悖的不正当的个人利益和狭隘的小团体利益,把个人理想追求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鼓励他们挖掘自己的最大潜力,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从而主动地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奥林匹克文化2 篇5

奥林匹克运动有助于社会价值观念的提升,有利于平等观念的建立,有益于市场道德观念的建设,有益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奥林匹克文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体育文化发展的主流文化,成为各民族展示自身文化以及政治、经济、科技等多视角的立体视窗。奥林匹克运动已成为当今世界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社会活动形态作用于社会的不仅仅是体育力量,它对人们的行为趋向、道德升华、心理感受、价值观念、文明导向等许多方面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奥林匹克运动持续时间长,影响广泛深远,归结于它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奥林匹克文化鲜明的象征性。顾拜旦说:“奥林匹克运动是一个伟大的象征。”在奥林匹克运动中有一系列独特而鲜明的象征性标志,如奥林匹克标志、奥林匹克格言、奥林匹克圣火、奥运会吉祥物、奥运会会徽等。奥运会标志中,蓝、黄、黑、绿、红互相套接的五环成为世界和平、民族团结的象征。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既是指在竞技场上不断地战胜自己,挑战新的极限,同时也鼓励人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断地超越自我,永远保持蓬勃朝气。

奥林匹克文化浓郁的艺术性。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人体展示的最高形式,运动员精湛的技术、拼搏进取的精神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向自身体能生命的极限挑战,创造一种在努力中求得快乐、幸福、身心愉悦的形象。这些形象达到极高的审美意境,洋溢着浓郁的艺术气息。奥林匹克运动意在创造和展示一个美的世界,不仅展示世界第一流人体形态的美、力的美、韵律的美、运动的美等,而且也集中了其他多种文化艺术形式的美。

奥林匹克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奥林匹克运动是以体育运动为基本内容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但不局限于体育这一领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各种文化形式包括美术、音乐、舞蹈、建筑艺术、雕塑、文学等。奥林匹克涉及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从个体到社会、从具体到抽象的各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丰富的文化内涵。

奥林匹克文化突出的人文性。《奥林匹克宪章》明确表述:“奥林匹克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和平的社会。”奥林匹克主义倡导,以宽广的胸怀和开阔的视野善待各国的文明成果,以尊重替代歧视,以交流代替排斥,以友好竞争代替对抗,以共处代替冲突。这正是不同文化的文明,不同民族国家共同追求的目标。

奥林匹克文化坚硬的强势性。奥林匹克对世界和平的向往与号召成为一种强势文化,它对各种民族文化具有强大的感召、同化、融合、兼容和统摄的力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当然,经济全球化为奥运会的强劲势头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使它如虎添翼。

奥林匹克精神在经济社会许多领域有着重要的推演价值

奥林匹克运动有助于社会价值观念的提升。竞争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之一。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理想,它总是表现着人战胜自我的海格里斯精神。这一胜利不会完全取得,因而总需要不断努力。于是,奥林匹克精神为人类之间的相互竞争提供了道德基础和伦理准则。奥林匹克的这一精神远远超出了体育场的范畴,在在经济社会许多领域有着重要的推演价值。

奥林匹克运动有利于平等观念的建立。《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努力使运动中普遍贯彻公平竞赛的精神,消除暴力行为”。在竞技体育比赛中所实行的规则、裁判、仲裁、竞赛、选拔和奖励等,与市场经济的“行为准则”是一致的。奥林匹克文化的宣扬与普及对于人们接受市场经济的各种基本原则,无疑是有益的。

奥林匹克运动有益于市场道德观念的建设。奥林匹克对“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取胜”精神的提倡,奥林匹克强调对青少年所起的教育作用以及奥林匹克对尔虞我诈欺骗行为的坚决抵制,都可以为社会树立良好的道德规范,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可以说,我国的传统文化由于奥林匹克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变得更有生气,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因为有了奥林匹克文化的介入将充满活力。

奥林匹克运动有益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由“人文”所构成的精神在奥运会的总体结构中至关重要,它是现代奥运会持续、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纬度。奥林匹克运动是“通过体育运动在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的精神方面教育青年,从而有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更加和平的世界”,“在全世界推广奥林匹克原则,从而创立国际友好。”是要通过体育使整个人类都看到自身发展的希望和前途,使整个人类都变得明智起来、友爱起来。人文奥运精神的重建无疑是社会和谐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激励因素和动力支持。

奥林匹克运动有益于人们生活品位的提升。现代社会人们对生活的品位,对创建新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通过运动与比赛,人性得到丰富与发展也是个人获得在社会生活中展示自己价值的前提条件,并且人的个性的丰富与发展又会促使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因为,健康、文明、高质量的生活方式不仅仅指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与坚实,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增强人们生活的情趣、丰富生活情感、增强生活文化的内涵。

匹克营销渠道分析 篇6

就在匹克贺岁广告亮相纽约时报广场的前一天,匹克刚刚度过了她25岁的生日。匹克体育创始人许景南在公司成立25周年的讲话中说:“2014年将是匹克国际化的突破之年,亮相纽约时报广场将是一个全新的开端,我们于未来将进一步提升匹克的品牌形象,努力拓展国际市场。”

作为一个致力于创国际品牌的公司,经过25年的积累和准备,匹克已经完成了名称、商标、管理标准、资本的国际化。纽约时报广场作为世界各大品牌的必争之地,匹克新年登陆纽约时报广场播放贺岁广告,让全世界在此刻看到了其国际化的信心和决心。

据悉,匹克在美国已经有了两家专卖店,还开设了全球四大研发中心之一的匹克洛杉矶研发中心,在欧洲、南美也有了数十个代理商。作为法国和欧洲篮球骄傲的帕克也加入了匹克全球代言人行列。此外,匹克的明星篮球鞋帕克TP9、希尔GHill3先后被评为2013年度十佳篮球鞋和最令人惊喜的篮球鞋。匹克网球金花沃斯科波耶娃身着的潮流网球服饰,也被世界权威时尚媒体评为影响世界流行潮流趋势的产品。目前,匹克海外市场已经覆盖了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匹克2013年中期报告显示,其2013年上半年国际销售收入已经占到公司总收入的14.8%,居中国运动品牌之首。这意味着匹克无论是研发设计能力、市场拓展能力,以及产品竞争力,都获得了欧美主流消费群体的认可,可以媲美国际一线品牌。

许景南表示,2014年是公认的体育大年——年初澳网大赛、紧接着又是索契冬奥会,NBA全明星大赛、FIFA足球世界杯、FIBA篮球世界杯……一个接一个的国际顶级赛事轮番举办是国际品牌展示实力的最佳舞台,也是体育品牌向世界介绍品牌、展示实力、拓展市场的绝佳机会。“这给了我们进一步加大国际化投入的信心。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更多人认识匹克,更多经销商销售匹克,更多消费者购买匹克。”许景南表示,匹克将继续升级品牌和市场的国际化,着重发展社交新媒体,借助全年不间断的国际大赛和全世界体育迷互动,深入全世界年轻人的社交圈,还将通过电商渠道拓展国际化市场,整合全球资源,建立统一的匹克电商平台,让全世界的消费者都可以在全球实体店体验最新科技产品,甚至选购匹克产品。

奥林匹克的作文 篇7

我早早地来到了会场做准备运动。我的脸上挂着微笑,因为我有信心获得这次比赛的冠军。对了,忘告诉你了,之前所有世锦塞和锦标赛的冠军我都一一包揽了。而且我还发明了一种取胜法。尽管这样,我还是不敢松懈。

比赛快开始了,我的跑道在第五道,转弯时我占优势。“预备”裁判喊道。“砰”的一声抢响,我像离弦的箭一样跑了出去,我向后看了看,有一个人离我只有一只脚那么点儿距离。我放慢了脚步与她同行,但又保持让其她人不超过我的速度一直持续到离终点线只有几米的地方的时候,我用刚才积蓄的力量奋力冲刺。啊!随着中国人的欢呼雀跃声中我获胜了。“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当奥委会主席为我带上金灿灿的金牌时,当国歌响起时,当中国人为我骄傲时,我的心里充满了无比自豪和激动。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篇8

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去看一看这位英雄人物的传奇经历吧!在前往洛杉矶的轮船上,他在大风大雨中跑步、训练,即使风吹倒了他,雨淋湿了他,船身猛烈地摇晃,他也从未放弃过,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赢得奥林匹克的冠军,为国争光,让中国在世界面前抬起头。”这个信念占据了他的全部身心。周围的风声、雨声、雷声、浪涛声仿佛都不存在,他似乎已经到了另一个世界。“不许放弃,不能放弃,去追梦吧,为梦想一定要坚持!”好像真的有这样一种声音在他耳边回响,他便一直刻苦训练着。坚持、努力、奋斗、执着……这许许多多的词语一下子涌上了我的心头。

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男子100米跑开始了,周围的观众席上顿时沸腾了起来,加油声响彻去霄,红幅猛烈晃动,人们疯狂了,一个个大叫着:“刘长春加油!”“刘长春来了。”一个个跳跃着,恨不得跟着刘长春一起跑,他们满面红光,握紧拳头,激动万分。刘长春现在稳居第二,看到那风火轮一般的脚步,我们就看到了希望,我的心兴奋了起来。可是,渐渐地,他落在了后面。但是他却并没有放弃,依旧坚持着他的奥林匹克之梦,看着刘长春奔跑着的双脚,我的心似乎也跟着他一起在跑道上飞驰着,他手臂的每一次摆动,双脚的每一次交替,他肌肉的每一次抖动,眼睛的每一次眨动都牵动着我的心。红色的终点线暗淡了起来,一个、两个,我紧张地数着,刘长春每落后于一个对手,我的心就紧张一分,失望代替了希望,刘长春最后一个冲过了终点。但我仍为他自豪,他虽然未能进入复赛,但他已经尽力了,在关键时刻,他丝毫没有放弃,一直坚持着,他虽败犹荣,在他永不言弃的精神上,我看到了他为梦想而执着努力的优秀品质。

记忆的序幕又一次被拉开,追梦的足迹清晰起来:当他知道船不能按时到达洛杉矶时,刘长春并没有放弃,他为了自己的梦想,用自己的实力使维一一位不同意直接去洛杉矶的先生打赌,以自己执着的人格魅力打动了所有人,在他有了家庭有了妻儿的时候,他仍想着他的梦,为梦努力,当东北大学被迫解散时,当遭到日本人阴谋污蔑时,他无时无刻不记着他的奥林匹克之梦,就像他所说的“跑步乃余之生命”一样。

《奥林匹克号角》教案3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对奥林匹克运动有更一步的了解,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实际行动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

2、熟悉音乐中比较突出的演奏乐器,并能聆听乐器的音色。

3、能够分辨不同乐段中表现的不同情绪。

教学重点:

聆听音乐中的演奏乐器。

教学难点:

分辨音乐中不同的段落。

教学过程:

在国际体坛上的综合实力越来越强大,也说明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越来越强大,北京申奥成功便是最好的明证。当2001年我们申奥成功时,你们说我们怎能不为之欢呼,为之感动呢? 同学们,奥运之风吹过五大洲,吹遍神州大地,今天也吹进了我们的课堂,让我们在奥运精神的鼓舞下,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进发。

接下来我们也一起来感受一下这《奥林匹克号角》能带给我们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一、听赏音乐。

1、出示歌谱——播放欣赏《奥林匹克号角》。

师:同学们,欣赏完这首管弦乐曲,你们都感受到了些什么?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的速度?情绪又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乐器:(小号 军鼓),速度:快—慢—快,情绪:嘹亮地—深情地—激昂地。

2、师简介作品。

下面老师就给同学们来介绍一下这首乐曲:管弦乐曲《奥林匹克号角》是为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创作的,乐曲激昂高亢,气势恢弘,向全世界传递着友谊和真情,鼓舞人们积极进取,奋力拼搏。

接下来我们再认识一下这首乐曲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作曲家约翰威廉姆斯是世界上最有成就的作曲家之一。

那接下来我们分段来欣赏一下威廉姆斯的这部管弦乐作品—《奥林匹克号角》。师:听赏第一主题A,这段旋律的速度?力度?情绪?

生答:速度:中速,力度:强,情绪:激昂、高亢、催人奋进。

师:听赏第二主题B,这段旋律的速度与第一主题有何不同?节奏有何变化?主奏乐器是什么?生答:速度:慢,节奏:舒缓、深情委婉。乐器:弦乐。

师:听赏第三主题C,这段旋律又与第一、二主题在性格上有什么不同?

生:性格:与A段在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先是弦乐奏出的一段深情的主题;铜管乐器的进入使音乐进一步的变化与发展;重复之后,音乐进入了再现部的准备阶段。

师:好,同学们,刚才我们对几个主题进行一一的听赏,接下来我们再来总结一下刚才你们对乐曲的理解,一起来分析一下这首乐曲:总结曲式结构:(A+B+C+AB)这首乐曲为复三部曲式结构,调性为大调。

我们先来听一下。

1、A乐段:同学们在听的过程当中老师会给你们做一个简单的提示,你们听听是否如老师所说的:A段前面是短小的引子,引子之后,铜管乐器奏出了号角性的主题—强劲有力、雄壮嘹亮;催人奋进——放佛宣告:奥林匹克运动会拉开了大幕;重复之后进入了B段。

2、B段:这一乐段由弦乐为主奏乐器,节奏舒缓、深情委婉,隐约听到铜管乐器的号角音调;两个主题相互呼应,好似在回忆奥林匹克运动走过的曲折历史。

3、C段:先是弦乐--奏出的一段深情的主题;与A段在性格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铜管乐器进入——使音乐进一步的变化与发展;进行一个重复之后,音乐进入了再现部的准备阶段。AB段再现部,也是全曲的高潮部分;再现部的准备阶段,节奏疏密相间;号角在低音鼓的衬托下,乐曲展开了再现部;小军鼓奏出整齐的节奏;奥运历史从远古走到了今天——乐曲情绪逐渐高涨,人们对奥运英雄的盼望之情日益高涨;AB两段音乐主题交替出现,采用复调的形式进行组合主题A经过几次调性上的转换,力度比前面有所增强;仿佛世人在期待着奥运英雄的诞生。最后在几个高亢的长音中结束乐曲。

二、归纳总结。

奥林匹克运动会 篇10

一、教学理念:

本课通过学生上机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和实践探索,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以及运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节课围绕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这一理念,向学生提供充分上网查找资料和交流机会,让学生从大量的信息中获得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相关知识。本课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线,通过互相交流、共同探究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通过“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能知道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的突出的成绩,并了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基本常识

2、社会适应目标: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与同伴相互合作,并大胆向同伴展示自己的课余知识。

3、情感目标:能激励学生从小养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并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能知道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的突出成绩。难点:通过学习激励学生从小养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四、教法、学法 教法:

1、以问促学法:不断提出问题,使学生能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理解含义

2、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奥运会的热烈场景

3、谈话启发法:通过与学生的谈话,使学生能明白道理、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学法:

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让学生通过看、听、答、议想等方法学习本课知识。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能在教师的启发下,积极思考,锻炼自己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资料,使自己对奥运会有个了解。这样可以让学说了解更多知识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看首页

谈话导入:同学们看看这几张熟悉的面孔,田亮、伏明霞、孔令辉、刘璇他们都是我们昔日的奥运冠军。同学们你们知道奥运会是怎样来的吗?

2、揭题:让我们一起去认识奥运会的古代、现代、与中国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引导探究、解疑获知

(一)了解古代奥运会是如何的?

1、请同学动起动动鼠标,点击古代奥运会的相关知识(请学生自己欣赏)并以小组的形式互相交流。

2、通过自己学习你们知道哪些古代奥运会知识?(学生回答)

师结:奥运会的起源,举行的情况都了解。接下去我们去看看现代奥运会又是怎样的?

(二)现代奥运会

1、同样请同学们点击鼠标,看看现代奥运会有些什么?同样以小组形式交流学习

2、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并加以讲解奥运会会旗、格言、精神等。

3、并请学生欣赏历届奥运会的奖牌、会标、吉祥物、火炬。

(三)中国与奥运会

1、请学生奥运会与我们中国的关系,以小组形式合作交流。并请学生畅所欲言。

2、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与奥运会里面是哪些知识。“我国的第一枚金牌是谁拿的?亚洲第一个取得跨栏奥运会金牌的人又是谁?我国的历届奥运会奖牌榜又怎样?”

3、同学你们认识哪些中国奥运冠军,并能说说他们的故事吗?

4、欣赏北京申奥成功激动场面,及会标。

[设计意图]运用谈话、讲授、自学和小组互相学习与交流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相互合作学习及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当场强化,巩固新知

为了让同学们能更好的掌握奥运会的相关的知识,老师在这里设计了《奥运会知识竞答》

[设计意图]在竞答的过程中,让学生由初步了解到掌握各种的相关知识,体验体育带来的快来。

(五)游戏体验:学生自己选择游戏,体验体育精神。

三、主题升华,归纳小结

通过中国申奥成功激励学生热爱中国、热爱体育锻炼。最后让学生讨论“中国申奥成功后,你能做些什么?”。通过讨论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为中国的奥运会作贡献!

四、课后分析

本课教学,教师运用了欣赏、谈话、讲授等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借助网络教学,让学生了解奥运会相关的知识,增长了见识,体验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精神。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奥林匹克号角》音乐教案 篇11

2欣赏乐曲第一乐段。

师:感受第一乐段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生:第一乐段雄壮有力。

师:嘹亮的号角从音调A开始,情绪感人,仿佛宣告:奥林匹克运动会拉开了大幕。

3欣赏乐曲第二乐段。

师:请听B段,感受乐曲的情绪。

生:B段的节奏舒展、深情婉转。

师:我们隐约听到铜管乐器演奏的音调,两个主题相互呼应,好似在回忆奥林匹克运动走过的曲折历史。

4模唱第二乐段。

教学要求:跟录音哼唱,感受B段的旋律特征。

5.听辨《奥林匹克号角》全曲。

教学要求:分辨A段B段,听辨当AB再次交替出现时,力度有所增强,配以小军鼓奏出的节奏,乐曲情绪逐渐高涨,仿佛人们对奥林匹克英雄的盼望之情,最后主题经过几次调性的转换,在几个高亢的长音中结束乐曲。

三、体验与感受。

请同学们随乐曲做动作:

1乐曲情绪高亢激昂,向全世界传递着友谊和激情,鼓舞着运动健儿积极进取,奋力拼搏。

(学生双手举过头顶摆手)

2当乐曲节奏舒展、深情婉转。(学生手挽手晃动身体,号召学生不论国籍、种族都能友好相处。)

3.乐曲情绪高涨,力度增强。(学生可以配合行进的步伐,表现我们蓬勃向上的朝气和青少年关注奥运、支持奥运的决心。)

四、课堂小结。

上一篇:六团绩效管理考评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最终确定稿)下一篇:企业领导干部三述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