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实习论文

2024-05-15

野外实习论文(通用8篇)

野外实习论文 篇1

1. 实习目的、意义及内容安排

1.1实习目的、意义

1.2实习线路、观测区及内容安排

2海岸、海岛及其开发利用

2.1海岸地貌调研描述

2.2海岸地貌及海岛类型、特征

2.3岩岸、沙砾质海岸及其成因

2.4海岸和海岛得开发利用分析(如港口海运开发、海洋渔业开发和旅游开支)

3长岛县连城村某某家庭概况

3.1连城村调研描述

3.2某某家庭生产经营情况

3.3连成村家计调查(收入禹消费状况)

4特殊经济区建设与区域发展

4.1烟台开发区调研描述(舒朗、斗山)

4.2烟台开发区区位与功能分析

4.3烟台开发区现状

4.4烟台开发区基础设施与配套环境

4.5烟台开发区产业发展

4.6烟台开发区发展体制与机制

4.7烟台开发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8特殊经济区灾区域发展折哦的地位与作用

5烟台葡萄酒业发展

5.1烟台葡萄酒业调研描述

5.2烟台葡萄酒业自然条件

5.3烟台葡萄酒业发展

5.4烟台葡萄酒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6烟台主要商业街区调查

6.1调查范围及方法

6.2调查内容

6.3调查结果分析

6.3.1商业街功能分析

6.3.2商业街景观特征分析

6.3.4商业街消费者随机抽样结果分析

7本次实习收获及其实

7.1专业实习收获

7.2其他收获:思想认识及人的发展收获

7.3以后实习建议

1实习目的、意义及内容安排

1.1实习目的、意义

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更好地理解地理学基本原理与规律和区域性、综合性、系统性、及社会时代性等学科特征,切实掌握资料收集与资料分析法、实地观察法、访谈与访问调查法、地理系统分析与结构分析方法、区位分析与区域综合分析方法以及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方法等,全面提升运用地理学理论解释各种地理现象并运用地理学方法解决各种地理实践问题的能力。自然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野外教学实习对本专业本科学生来说是一次启蒙教育,是以认识为重点的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训练的实践过程。其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人文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之一,观察与实践是学习、研究地理学的重要方法,因此,野外工作对于人文地理学就有着重要意义。

人文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的目的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人文事象的观察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以及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收集实习地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人文事象的空间特点,探索人地关系规律做准备工作; 第三,发现新的问题,激发新的研究视角和兴趣点,培养科学探险精神。

第四,开阔视野,增加阅历,为将来从事中学地理教学、管理、及相关专业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此外,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还可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其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意义: 1.扩大地理视野,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野外实习是学生充分接触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实践过程。不仅开阔了视野,使课堂上所学饿知识和理论得到印证,而且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出现的许多地理学问题会引发我们去思考、去探索,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研究、理解和记忆,提高我们的地理思维能力。此外,沿途中的地理景观,能使我们

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我们的求知欲,进而转化强大的学习动力。

2.培养野外考察和研究技能 野外考察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地理野外实习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的重要环节。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不断的运用罗盘、高度表、地质图等工具和资料,对各观察点进行认真考察。我们得到了资料后进行资料的分析、整理、归纳、综合的基础上,得出调查的主要结论,从而提高了我们从事野外工作和科学研究的能

力。

3.推动“统一地理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现代地理学是既包括自然地理又包括经济与人文地理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区域地理野外实习既考察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结构特征,又考察人文、经济地理要素的地域分布与组合规律,综合分析人地关系,探求资源与环境开发问题。因而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现代地理学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有助于推动统一

地理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4.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地理学发展的前沿领域和研究重心 区域发展问题是区域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而人与自

然的相互作用以及处理人地关系所应采取的对策是地球系统科学领域的研究重心。

5.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野外实习我们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

法,在实践中我们去发现、去探索使我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1.2实习线路、观测区及内容安排

(1)5月29日

上午10:30点在长岛渔家乐用餐,之后休息。下午2:00集合考察长岛旅游业与渔业

(2)5月30日 凌晨4:00-6:00在长岛看日出 上午8:00-10:00听长岛县渔业和旅游业发展情况报告 上午10:00-12:00进行渔村聚落调查 中午12:00-1:00在渔家乐用午餐 下午1:30-6:30进行高程测量和方位测量实习下午7:30在渔家乐用晚餐,晚餐后进行家计调查

(3)5月31日 上午6:30在渔家乐就餐(吃多点,午餐晚 ) 上午8:00乘船去蓬莱 上午9:00-12:00考察蓬莱阁旅游景区 中午12:00乘车赴鲁东大学,1:30在鲁东大学接待餐厅用午餐 下午2:30在接待中心门口乘大巴去烟台第一海滨浴场和烟台海滨广场 下午18:30乘车返回鲁东大学 6月1日 上午7:30在接待中心门口乘大巴去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听取开发区管委会讲座,后参观2家现代制造业企业(斗山工程机械(中国)有限公司和舒朗服装有限公司) 中午在金海滩午餐并休息,下午2:00乘大巴去张钰酒文化博物馆考察葡萄酒生产基地及发展历史 下午18:00乘大巴返回鲁东大学 下午18:40在鲁东大学接待中心餐厅就餐 6月2日 上午8:00在接待中心门口乘大巴去烟台烟台芝罘湾考察海岸地貌、莱佛士造船厂、烟台-大连火车轮渡、烟台港(烟台山公园登高观察滚转船作业) 中午11:30乘大巴回鲁东大学 中午12:00在鲁东大学接待餐厅用餐 下午2:00-4:30在鲁东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听取学术讲座,4:30布置商业街调查任务 下午18:30在鲁东大学接待餐厅用餐 6月3日 上午8:00在接待中心前乘车到失去小组实施城市商业街调查 中午12:00返回鲁东大学用午餐 下午2:00-4:00实习总结并布置实习报告 下午4:00-6:00收拾回程行李 下午6:00-8:30用午餐 晚上9:30在接待中心前乘车去烟台火车站

2海岸、海岛及其开发利用

2.1海岸地貌调研描述 海岸在构造运动 、海水动力、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第四纪时期冰期和间冰期的更迭,引起海平面大幅度的升降和海进、海退,导致海岸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距今6000~70前,海平面上升到相当于现代海平面的高度,构成现代海岸的基本轮廓,形成了各种海岸地貌。

在海岸地貌的塑造过程中,构造运动奠定了基础。在这基础上,波浪作用、潮汐作用、生物作用及气候因素等塑造出众多复杂的海岸形态。波浪作用是塑造海岸地貌最活跃的动力因素。近岸波浪具有巨大的能量,据理论计算,1米波高、8秒周期的波浪,每秒传递在绵延1千米海岸上的能量为8×106焦耳。海岸在海浪作用下不断地被侵蚀,发育着各种海蚀地貌。被海浪侵蚀的碎屑物质由沿岸流携带,输入波能较弱的地段堆积,塑造出多种堆积地貌。潮流是泥沙运移的主要营力。当潮流的实际含沙量低于其挟沙能力时,可对海底继续侵蚀;当实际含沙量超过挟沙能力时,部分泥沙便发生堆积。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可有珊瑚礁海岸;在盐沼植物广布的海湾和潮滩上,可形成红树林海岸。生物的繁殖和新陈代谢,对海岸岩石有一定的分解和破坏作用。在不同的气候带,温度、降水、蒸发、风速不同,海岸风化作用的形式和强度各异,使海岸地貌具有一定的地带性。

根据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征,可分为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地貌两大类。侵蚀地貌是岩石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断侵蚀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主要有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等。这类地貌又因海岸物质的组成不同,被侵蚀的速度及地貌发育的程度也有差异。堆积地貌是近岸物质在波浪、潮流和风的搬运下,沉积形成的各种地貌。按堆积体形态与海岸的关系及其成因,可分为毗连地貌、自由地貌、封闭地貌、环绕地貌和隔岸地貌。按海岸的物质组成及其形态,可分为沙砾质海岸、淤泥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等。

世界海岸线长约44万千米。中国海岸线长1.8万余千米,岛屿岸线1.4万余千米。海岸带蕴藏有极为丰富的矿产、生物、能源、土地等自然资源,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这里遍布工业城市和海港,不仅是国防前哨,而且是海陆交通的枢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进行海岸地

貌的研究,掌握海麻斑海豹岸的演变过程,预测海岸的变化趋势,对港口建设、围垦、养殖、旅游和海岸能源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烟台海岸地貌: 主要分岩岸和砂岸两种,西起莱州市虎头崖,东至牟平东山北头,是曲折的岩岸,海蚀地貌显著,其余多为砂岸。海岸与海岛交相辉映,海光山色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是游览避暑胜地。岸带是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的地带,通常分为海岸、潮间带与水下岸坡。海岸是岸线以上狭长的陆地部分,以激浪作用到达处为上界。潮间带位于高、低潮间,高潮时淹没,低潮时出露。水下岸坡则指低潮线以下直到波浪有效作用下界。

罘岛沙坝地区可划分为北部芝罘岛、南部基岩岬角和中部海积―冲积―风积平原3个地貌单元,其中中部堆积平原又包括西部的河口沙坝―泻湖平原和东部的连岛沙坝平原,其界线为大沽夹河河口。芝罘岛沙坝地区全新统包括5种沉积相、11种沉积亚相,它们构成海侵体系(TST)和高海面体系(HST)两种基本层序,前者形成于6000aBP前的全新世最大海侵时期,后者形成于6000aBP以来的相对海面波动时期。芝罘岛连岛沙坝北部形成于6000~5000aBP的相对海面稳定期及4000aBP以来的波动期,其下伏平台6000aBP前即己形成;沙坝南部开始形成于2300aBP前,最后成陆于300a以来,但其下伏平台在7700aBP前已形成。4000aBP以来相对海面的波动式升降及其河流、海岸地貌响应,在连岛沙坝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2.2海岸地貌 及海岛类型、特征

. 海岸动力作用:波浪、潮汐、沿岸流等。

(一)海蚀地貌

变形波浪及其形成的拍岸浪对海岸进行撞击、冲刷,波浪挟带的碎屑物质的研磨,以及海水对海岸带基岩的溶蚀,统称为海蚀作用。

主要海蚀地貌类型有:海蚀穴、海蚀崖、海蚀拱桥与海蚀柱、海蚀台。

1. 海蚀穴:在有潮汐的海滨,高潮面与陆地接触,海浪的冲淘作用形成槽形凹穴,断续沿海岸线分布,称为海蚀穴。

2. 海蚀崖:海蚀穴被拍岸浪冲蚀扩大,顶部基岩崩塌,海岸后退时形成陡壁,称为海蚀崖。

3. 海蚀拱桥与海蚀柱:两个相反方向的海蚀穴被蚀穿而相互贯通,称为海蚀拱桥(或海蚀穹)。海蚀崖后退过程中遗留的柱状岩体,称为海蚀柱。

4. 海蚀台:波浪冲淘崖壁,形成海蚀穴,悬空的崖壁在重力作用下崩塌,崩塌下来的石块遭受侵蚀搬运,海浪又重新冲淘崖壁下部,形成新的海蚀穴。这种过程不断进行,即形成海蚀台,在其宽度增大到波浪的冲蚀作用范围之外时,才停止发展。

(二)海积地貌

海滨沉积物堆积下来形成各种各样的海积地貌。

1.横向移动为主的海积地貌:波浪加上重力的作用,使岸坡上部物质不断向岸移动,岸坡下部物质不断向海移动,形成上下两条侵蚀带。两侵蚀带之间为一过渡带。沉积物在每次波浪周期运动中,向岸运动距离等于向海运动的距离,结果沉积物不发生位移,这一带就称为中立带(图5-57a)。

在波浪作用下,原剖面坡度发生变化。中立带以下的下部侵蚀带,由于物质不断向海搬运而形成侵蚀凹地,使该处岸坡变陡。从侵蚀凹地下移的物质在岸坡更下部波浪作用微弱的海底堆积,形成水下堆积台,使岸坡下部海底变浅、变缓。中立带以上的上部侵蚀带,由于物质不断向岸搬运,也形成侵蚀凹地,使该处岸坡变缓。从侵蚀凹地上移的物质堆积在岸边,形成沿岸海滩(图5-57b)。

海岸坡度的变化,也使波浪推动力和重力分力随之发生变化。中立带不断向下和向上扩大,最后使岸坡发育成为一条凹形曲线。该曲线上每一点的物质在每次波浪运动中,前进速度与回返速度的差值,正好为重力所抵消,结果只在原地作来回运动。当海岸剖面称为上述曲线时,即为平衡剖面(图5-57c)。

(1)海滩;(2)滨岸堤或沿岸堤;;(3)水下堆积台(4)水下堤和离岸坝;(5)篮。

2.纵向为主的海积地貌篮湾式海岸可发生分段泥沙流。

(1)凹形海岸:在转折处堆积形成海滩。

(2)凸形海岸:在转折处形成伸入海中的沙嘴。

若岸外有岛屿或者岬角,则可形成连岛沙坝,使岛屿变成半岛。这样岛屿称为陆连岛。

3.粉砂淤质海岸

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涨潮时淹没、落潮时露出的部分,称为泥滩,表面分布有涨落潮冲刷成的潮沟网。上部位于平均高潮面以上,只有特大高潮才淹没,多年生长盐生植物,称为草滩。 海积地貌可以归纳为四大类:

A.毗岸地貌如海滩(包括泥滩);

B.接岸地貌如各种沙嘴等;

C.封岸地貌如拦湾坝,连岛坝等;

D.离岸地貌如离岸坝等。

二、海岸的分类

通常把海岸分为岩岸和砂岸。

(一)岩岸(山地海岸)

1.海水淹没与海岸直交的谷地,称为里亚式海岸;

2.海水淹没与海岸平行的谷地,称为达尔马提亚式海岸;

3.海水淹没山地古冰川U形谷,形成峡湾海岸;

4.断层海岸,这种海岸断层分布,岸线平直;

5.海水淹没海岸的岩溶山地,形成岩溶海岸。

(二)砂岸

砂岸大部分属平原海岸,可分为:

1.三角洲海岸,分布于河流入海三角洲沿岸;

2.淤泥堆积平原海岸;

3.篮岸,沿岸有篮分布;

4.海水淹没平原河口,形成溺谷海岸(江湾海岸);

5.溺谷经潮流和波浪的强烈冲刷扩展成喇叭形,成为三角湾海岸。

此外,低纬度海区还有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泥滩海岸。

三、海底地貌与海底沉积

(一)海底地貌

1.大陆架 2.大陆坡 3.大陆隆 4.边缘海沟 5.弧后盆地 6.深海平原 7.大洋隆起 8.大洋中脊

(二)海底沉积物

1.近海沉积:近海沉积主要是大陆架上的沉积。近海区沉积的机械沉积、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较重要。

2.远海沉积:深海区面积虽广,但是沉积物不多。

海岛根据不同方面的属性有多种分类方法,主要有:

按海岛成因,可分为大陆岛、海洋岛和冲积岛;

按形态分,可分为群岛、列岛和岛;

按物质组成,可分为基岩岛、沙泥岛和珊瑚岛;

按离岸距离,可分为陆连岛、沿岸岛、近岸岛和远岸岛;

按面积大小,可分为特大岛、大岛、中岛和小岛;

按所处位置,可分为河口岛、湾内岛、海内岛和海外岛;

另外还可以按有无居民和有无淡水分。

野外实习论文 篇2

1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植物学野外实习方法

该校生科院近几年是以重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为植物学野外实习基地。缙云山自然保护区是一个国家级亚热带森林自然景观保护区, 面积约14 km2, 位于重庆中心区以北直线距离32.5 km。缙云山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 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 地貌属于低山类型, 海拔高度350.0~951.5 m, 土壤肥沃, 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森林覆盖率高达96.6%。物种多样性丰富, 有长江流域保存较好的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和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保存了许多古老的分类上孤立的形态特殊的植物, 有植物246科、992属、1 966种, 其中有国家级保护植物伯乐树、香果树、八角莲等45种, 有模式植物缙云四照花、缙云紫金牛等38种, 已鉴定的淡水藻类植物105种。内有大面积的常绿阔叶林, 有多种具代表性的生态系统,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 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态综合体物种基因库[3,4]。

在植物学野外实习之前,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认识了校园植物, 具有查阅植物检索表的能力以及一定的采集、辨别植物的能力。野外实习安排在大一下学期结束后的7月左右, 实习时间为3 d。一般每8位学生为一个小组, 每一个小组由一位教师带领。为应变突发危险, 携带有基本药品和应急药品, 如解毒血清、云南白药、绷带等。在实习期间, 居住在保护区内的农家乐中, 第1天上午, 各个小组在教师带领下在缙云山保护区内认识植物, 由教师给学生讲解植物的科、属、种的形态特征, 学生在教师讲解过程中仔细观察、认识植物, 并利用纸、笔、相机等对教师讲解的植物进行记录。下午, 各个小组在工具书和教师的帮助下鉴定植物, 将采集到的植物压制成标本, 并通过查阅植物检索表确认植物种类, 填写野外记录。标准的野外记录应包括采集标号、采集时间 (年月日) 、采集地点、海拔高度、采集者、花、叶、果、习性、生态环境、用途、俗名、正名、学名、科名。第2天上午, 挑选与第1天不同的区域大家分开采集植物, 然后将采集到的植物集中到一起由教师讲解。下午, 大家分工查阅工具书鉴定植物, 并将鉴定结果一起分享, 提高了效率。第3天, 实习的最后一天, 任务是每个小组完成一个专题植物调查, 即每个小组采集缙云山上任意2科的植物。将采集到的指定科植物进行鉴定, 编写检索表。实习结束后每组同学都要写一份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缙云山自然概况介绍、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过程、植物种的鉴定过程、缙云山部分植物介绍、专题植物调查以及附上缙云山的植物名录。

2 其他高校植物学野外实习现状

2.1 内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院植物学野外实习方法

内江师范学院的实习基地在缙云山自然保护区中。实习安排在大一下学期5月左右, 时间为3 d。10人左右为一小组, 在前两天半的时间中, 白天每个小组在一位教师带领下认识保护区内的植物的科、属、种以及形态特征并回答学生的疑问。每位组员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仔细观察、认识植物, 并分工合作, 对教师所讲解的植物有的用纸笔记录, 有的用相机拍摄植物, 有的则采集该植物标本。晚上则将白天所采集的植物进行归纳汇总, 方便学生自己随时进行复习、辨认植物。最后半天时间, 首先由各组成员各自采集植物查阅植物检索表后, 制作成标本并填写野外记录。接下来就是植物学实习的考核时间, 教师会采集部分讲解过的植物让学生进行辨认。学生必须尽可能正确地写出教师所给的那些植物的科、属、种名称。教师以学生的答案正确率和平时表现来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实习结束后, 每位学生交给教师1个植物标本。

2.2 省外高校植物学野外实习方法

湖北师范学院植物学野外实习是在庐山进行, 要求学生在植物园和景区严禁采集植物标本, 只能观察、拍照、录像以及记录[5]。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海洋学院的植物学野外实习分为3个阶段, 即预习期、实习期和实习后期[6]。滨州学院一个教师同时要带几十甚至上百名学生进行植物学野外实习[7]。

广西师范大学在具体的实习组织实施方面, 植物实习分组通常按30~40人为一组, 每个组安排2名带队教师负责专业指导和实习管理。每个组任命2名学生组长 (男女生各1名) 和1名生活委员。每个组再分4个小组 (每小组7~8人) , 每组设小组长1名, 男女生按比例尽可能均匀分配, 以实习小组为单位开展植物野外教学和生活活动[8]。

台州学院生物系在天台华顶山野外实习过程中, 把学生分成若干实习研究小组, 在教师的指导下采集、制作实习点所有的植物标本, 充分利用海拔测高仪、温湿度表、体视显微镜等仪器和检索表、图鉴、植物志等工具书, 让学生主动地探索知识, 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学习方法, 利用工具书对植物准确地作出科、属、种的鉴定。列出实习点的植物名录及拉丁文学名, 让学生写出当地植物资源特点调研与分析的初步报告[9]。

3 西华师范大学植物学野外实习与其他高校的优劣势比较

一般情况下, 高校学生在野外实习前已具备了一定的植物辨别能力, 且可通过查询植物检索表的方式来确认植物的种类。对实习期间可能出现的危险有相应的应急措施。但是总体说来实习时间都较短, 影响学生的实习效果。

西华师范大学野外实习最为突出的优点是每组成员人数少, 因此教师能顾及每个学生, 给予每个学生更多的关注, 每个学生可与教师进行相应的互动,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揉、闻、摸等方式比较仔细地观察植物。这种启发式教学更有利于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在学生自主学习方面, 每天每组学生都有半天的时间自己动手采集、制作植物标本并运用植物检索表进行查阅确定植物种类。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植物知识储备, 更锻炼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将植物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联系, 让学生的知识掌握更牢固, 运用更为熟练。实习结束后以组为单位所写的实习报告, 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相当于再次复习实习所学习到的内容, 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但是, 西华师范大学生物实习相比其他高校也有不足的地方。该校在植物学野外实习过程中环保意识不强烈, 没有专门制定保护缙云山中珍稀植物的规定。而且该校对于野外实习学生的学习效果没有一个系统的考查, 太过于依赖学生的自主采集标本查阅检索表学习。虽然每组会上交实习报告, 但是这仅能反映各小组共同的实习结果, 并不能表示每位组员都达到了要求, 对学生个人实习效果的考查有所欠缺。

4 西华师范大学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改革方向

加强学生保护珍稀植物的意识, 制定植物标本采集规定, 明确指出哪些植物能采集哪些植物不能采集。延长实习时间, 让学生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习, 学习知识。除了小组考查外, 制定系统的学生个人实习结果考查。野外实习的成绩应根据平时表现和考查结果进行综合评定, 对于实习中可能用到的工具的携带应更为齐备, 可携带适量的光学显微镜和解剖镜等观察器械, 方便学生对植物进行更为细致的观察。在安全隐患方面, 虽然有带应急药品, 但如若能有医生随行将会更为安全。

参考文献

[1]苗芳, 姜在民, 程金凤.植物学野外实习改革与实践[J].生物学杂志, 2012, 29 (1) :108-110.

[2]徐燕红, 骆斌.《植物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 (9) :5632-5633.

[3]林永慧, 何平, 何兴兵.重庆缙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药用孢子植物资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3 (3) :94-95.

[4]刘玉成, 岳泉, 黄林.缙云山常绿阔叶林固定样方的植物群落特征[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1) :76-84.

[5]姚发兴.植物学野外实习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1 (1) :102-104.

[6]赵宏, 韩晓弟.植物学野外实习立体教学模型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26 (4) :129-131.

[7]段代祥, 赵丽萍.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9 (5) :109-111.

[8]马姜明, 梁士楚, 谢强.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11) :184.

林学专业野外实习管理模式探讨 篇3

关键词:林学类专业;野外实习;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8-162-02

Discussion on the Management Models of the Forestry Field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Sun Yueyan et al.

(Forestry College,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gu 030801,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Forestry as an Example,the process of practice management on different levels is discussed,the research result can afford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field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relative majors.

Key words:The forestry;Field practical;Management models

山西农业大学林学专业自成立以来,坚持每年组织大三本科生到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課程综合实习,野外实习已成为我校林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必修环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模式。野外实习既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灌输式”课堂教学的单一现象,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寓学于乐”、让老师“寓教于乐”,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相关专业素质、专业技能及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途径[1-2]。本文以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林学专业野外综合实习为例,主要从学院分级管理角度来探讨实习前的管理,实习过程中的管理,实习结束后的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为完善该专业野外课程综合实习提供理论指导。

1 野外实习的分级管理模式

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林学专业的野外实习实行分级管理的模式如下:教学院长→系主任→任课教师→系主任→教学秘书。

教学院长督促系主任按照教学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安排、执行实习任务;由系主任组织相关任课教师负责完成实习计划、实习指导书的制定等前期准备工作及安排任课老师按照实习计划准时完成实习任务;实习结束后班委把实习报告装订成册交给系主任,由系主任组织任课教师评阅实习报告,将实习成绩和实习报告交系主任,组后系主任统一交给院教学秘书,由教学秘书保存实习报告和成绩并存档。

2 实习前的管理

2.1 野外实习任务的安排 按照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林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的规定和要求,每年春季学期(第六学期,主要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已经完成)教学院长督促系主任上交实习计划,经院领导审议通过后,安排系主任组织大三学生到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综合实习。

2.2 制定实习计划 野外实习是林学专业本课教学的必修环节。教学计划经院领导审议通过后,教学院长安排系主任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实习大纲和路线来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

2.3 实习动员 系主任制定好详细的实习计划后,出发前组织召开师生动员大会,把具体的实习安排通知到学生和教师,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加野外实习,把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3 实习过程中的管理

3.1 教师的管理 参加实习的教师包括各门实习课程的指导教师(负责相关课程的实习)、生活后勤教师(负责学生的食宿及相关生活要求)及辅导员(负责学生的安全、了解学生的生活、实习情况),由学院统一指派。实习指导教师要服从学院领导和实习负责人的具体安排,协助管理学生生活起居、安全和实习情况。生活后勤教师和辅导员跟随学生一起出发,课程指导教师应于实习前一天到达实习地点,做好实习准备工作。到达实习地点后,按照日程安排,指导教师带领学生按照实习目的、要求及实习内容开始调查、记录及标本采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结合课程实习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学会野外调查、记录和整理调查资料的方法,学习动物、植物、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保存及压制方法,帮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野外工作的能力。

3.2 学生的管理 由于实习学生较多,需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实习小组的组长。各组长实习前通知组员携带相关的实习仪器、生活用品等;在实习时负责清点人数整队并及时传达教师布置的任务,并将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现象反馈给指导教师;每门课程实习结束后,组织组员编写实习总结和心得体会。学生应按要求完成实习内容,做好实习记录,并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实习报告和内业工作。

4 实习结束后的管理

4.1 调查数据及资料的管理 野外实习结束后,实习的学生按小组对采集到的标本(动物、植物、微生物)整理归类并制作成标本以便保存;人工及天然林调查数据、样地及标准地调查数据、森林种群及群落数据、土壤、自然地理景观及森林景观图片等进行整理分析,结合野外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撰写各门课程的实习总结报告。

4.2 实习成绩评定 各门课程实习指导教师依据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实习作业和实习报告的完成情况,提出所负责课程的建议成绩,系主任结合各任课教师的评定成绩给出综合成绩。

4.3 总结经验教训 实习工作全部结束后,教学院长安排系主任组织各实习教师召开教研活动,分析野外实习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认真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和措施,取长补短,为今后的实习奠定基础。

5 几点建议

5.1 实践教学方法需改进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目前传统的实践教学是教师边走边讲,学生边走边记[3]。笔者认为,可在野外实习出发前先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播放具体实习地点的生态现象,然后通过实地讲解,最后在撰写实习报告时形成科学思维,真正实现“让学生有所见、有所问、有所悟”,引导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解释现实问题。

5.2 实践教学基地需多样化 建议野外综合实习专业基础课程(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等)可增加具有一定特色的森林旅游景区;专业课程可根据课程体系的侧重点不同优化选择特色实习地点,增加实习地点。

野外实习报告 篇4

野外实习报告

大三的野外实习结束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还是学到了不少知识,对地质学工作有了更深的体会。从大二的巢湖实习到大三的这次实习,每次实习都会有很大的提高。这很显然是通过野外实习中的野外观察而获得的。所以地质学不能闭门造车,必须从野外才能获得第一手基本的地质资料。所以虽然实习结束了,但还是想去野外实习。每次实习回来都感觉自己对地质的热情又增加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满对地质事业的热爱之情,才能学好地质学。我一定要把地质学好!

这次实习的第一站是德令哈(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此次实习的工作是柴达木盆地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带找矿前景的实地踏勘和分析。在德令哈的20多天的实习里,有喜又悲,酸甜苦辣皆有体会。最真实的是那一份真正的地质工作者的情怀。通过google earth 和地质图上找寻岩体,然后记录岩体所处位置的经纬度,通过GPS导向指引,由于驻地与岩体往往离得很远,开车到达岩体附近经常要两三个小时,山路崎岖颠簸,有时候走到路的尽头而不再有路,所以往往路很难找,而不能到达岩体,而要徒步几公里山路才能到达,有到达目的地、完成当天任务和对知识的渴望的支撑一点也不觉得累,不觉得辛苦。由于此次实习任务的岩体大多位于柴达木缘高压变质带内,主要为镁质橄榄岩体,这就为我们寻找铁质橄榄岩体加大了难度。

野外实习总结 篇5

2013年7月,我如愿地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秦岭野外实习是我们生物专业的特色课程,我们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融会贯通课本知识,还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学校对我们生物专业每年的秦岭野外实习也相当的重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生科院的老师们为我们保驾护航,期待着我们能从中得到锻炼,增强自己的能力。而我们也正是本着对自己负责对自然热爱的态度,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参加了次暑期社会实践。

为期十三天的野外实习生活,给我们每一个人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而我感触尤其深刻。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作为一班之长,我时时刻刻都扮演着一个大哥形象,给予同学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同时我和实习带队老师保持着密切的沟通和交流,起到了一个良好的桥梁作用。同时作为五个班级的总负责人,我不仅要配合老师的工作,还要统筹兼顾,做好协调各个班级的工作,促进各个班级之间的分工合作。

在同学们出发的前一天,我和其他几个同学便跟随着研究生学姐学长们,提前一天到达秦岭野外实习基地,做好提前准备工作,接应大队人马的到来。当同学们大队到来的时候,我及时做好安顿工作,在一切都准备就绪的时候,我们的秦岭野外实习生活也就拉开了序幕。在实习的过程中,我带领着全班同学严格地听从实习指导老师的指挥,按时完成老师分配给我们的任务,对于每一个项科目,我都一丝不苟地带领着大家开展实习工作。

在每一天早晨外出集合的时候,老师总是要对大家强调注意自身安全,做好防锋,防蛇等工作,严格听从指挥,不可单独行动等等,野外实习,各种意外事故随时可能发生,老师担心,我更操心,我要时时刻刻呼前顾后,照顾到每一位同学的安全,避免他们其中任一个掉队,更要排除他们其中一个不顾自身安危,做相当危险的事情。我每时每刻都担心操心,但我并不因此而感到疲惫,因为我心中有同学们,确保大家的安全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生活上,我时时和欧阳老师,以及其他班干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起到了领头人的带头作用,力所能及地给予每一位同学生活上的关心。在实习期间,为了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我还组织了本班级同学和其他班级开展了篮球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大家都表现出色,最终我们大获全胜。

在实习将要结束的时候,我不辜负各位老师对我的期望,作为总策划的我和其他几个相关负责人一起成功举办了此次野外实习总结报告大会和晚会。在会上,各个实习小组代表对我们的实习工作做了一个成果展示,各位领导对我们的实习工作做出了良好的评价,并深切称赞了我在整个过程中的出色表现,以及同学们的各种才艺表演,把晚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在晚会结束的时候,老师们那一张张笑容绽放的双脸和同学们意犹未尽的表情,就是对我所做的工作最大的认可,虽然组织本次晚会,我费尽心血,我仍无怨无悔。

2013年秦岭野外实习,是对我各方面能力的一次良好锻炼,不论是组织管理能力还是人际交往能力,都有显著性提高。为了确保大家此次野外实践活动顺利地开展,我所做的工作,我所付出的努力,大家都有目共睹,因此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称赞,在老师眼里,我是一个值得信赖的负责人;在同学们眼里,我是一个认真负责的领头人。

野外实习报告 篇6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野外实习报告

野外实习报告

张祺阳 旅教102班 2012年 7 月1日

野外实习报告

-------庐山游

【摘要】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邻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便这样赞美庐山:“予行天下,所游山水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之壮观也。”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庐山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2000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山麓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是“鹤的王国”,有世界最大的白鹤群,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座万里长城”。【关键字】庐山 险峻 秀丽 壮观

一.庐山旅游资源概况

庐山地区早在六千年前,便有人类活动。长久以来,人们在这里创造,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庐山文化。

传为大禹时所作的《禹贡》及稍后的《山海经 》,均有庐山古称的记载。公元前126年,司马迁“南登庐山”,并将“庐山”载入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东晋陶渊明、谢灵运、宗炳等一大批文化名人,陆续来到庐山,进行了杰出的文化艺术创作,使庐山成为中国田园诗的诞生地、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中国山水画的发祥地。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康有为、陈三立、胡适、徐志摩、郭沫若等1500余位诗人相继登山,写诗4000余首,其中名篇佳作灿若珠玑。

庐山“道释同尊”。公元四世纪,高僧慧远在庐山建东林寺,首创观像念佛的净土法门,开创中国化佛教,代表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禅师竺道生在庐山精舍,开创“顿悟说”。天师张道陵,一度在庐山修练;道教禅师之一的陆修静,在庐山建简寂观,编撰藏道经1200卷,奠定了“道藏”基础,并创立了道教灵宝派。从公元四世纪至十三世纪,庐山宗教兴盛,寺庙、道观一度多至500处。1942年,世界佛教联合大会在庐山召开。本世纪初,二十余国的基督教教会汇集庐山。至今,庐山仍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及教派的寺庙、道观、教堂多座。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建于公元940年,南宋时经朱熹重建扩充,成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代表中国近世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周敦颐,在庐山莲衣峰下,也曾建立开创宋明理学成绩显著的濂溪书院。

二.庐山旅游实记

我们在庐山总共呆了3天,分为3天的行程。在第一天中午到达庐山山顶,在飞来石下车,开始第一天的旅游行程。我们的旅游主要为步行为主,由于下雨天的关系,我们披雨衣带雨伞,更能欣赏景区的自然气息。我们的目标为名人遗址,所以第一个目的地是庐山会议旧址,接着是“老别墅的故事”展览、毛泽东诗词碑林、庐山博物馆。步行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经过一个又一个的红色时期的事物,让我们感觉庐山的党的气息浓厚。让我们回到那个年代,庐山的意义非凡。

第二天是景区的游览,从飞来石到天桥、好运石、险峰、礼贤门、仙人洞。我感受到了自然的奇特与壮丽。人为的铺路只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然认识庐山,而这条山路却也有着历史意义,我却记不太清了。

第三天是到三叠泉的观光,让我感觉在三叠泉下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无助。它带给我的不只是视觉的震撼,更多的是心灵的震撼。加上大雨,让我只是朦朦胧胧的感受他的奇与特,就被雨雾给遮掉了他的一切。这是我最感受深刻的地方,连绵不绝的瀑布泉水,这就是中国的生生不息。

三.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一)调查

1)自然旅游资源:

庐山是中国名山之一,有雄奇挺秀的山峰,变幻莫测的云海,神奇多姿的流泉瀑布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庐山的自然旅游资源的类型具体的又可以细分为:

地文景观类——庐山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牯岭街1167米。仙人洞有一段长约1.5公里的秀丽山谷,这便是庐山1980年新辟的著名风景点──锦绣谷。花径公园位于牯岭街西南2公里处的如琴湖畔有冰川遗迹──冰桌巨石,又叫飞来石。秀峰是香炉峰,双剑峰、文殊峰、鹤鸣峰、狮子峰、龟背峰、姊妹峰等诸峰的总称。五老峰地处庐山东南,因山的绝顶被垭口所断,分成并列的五个山峰五老峰拔1358米。

水域风光类——庐山瀑布

庐山瀑布主要由三叠泉瀑布、开先瀑布、石门涧瀑布、黄龙潭和乌龙潭瀑布、王家坡双瀑和玉帘泉瀑布等组成的庐山瀑布群。除此之外还有石门涧,小天池,大天池等等。

生物景观类——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2000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山麓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是“鹤的王国”,有世界最大的白鹤群,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座万里长城”。庐山谷濂泉,唐代便被“茶圣”陆羽评为“天下第一泉”。莲花洞森林公园 庐山莲花洞森林公园位于庐山北麓,九江市南郊,交通便捷,实为“南郊公园”。

气候与天象景观——有适宜于避暑避寒疗养治病的气候。如庐山云瀑。2)人文旅游资源:

庐山的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可以细分为以下几大类型:

历史文物古迹——庐山的名胜古迹还有:列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唐寅《庐山图》中的观音桥、周瑜鄱阳湖练兵点将之处周瑜点将台、周敦颐写出《爱莲说》的爱莲池、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屯兵饮马的小天池、凭栏可极目远眺蜿蜒长江的望江亭、白居易循径赏花的花径、千年古树三宝树。还有庐山会议旧址等等。

宗教文化资源——从公元四世纪至十三世纪,庐山宗教兴盛,寺庙、道观一度多至500处。1942年,世界佛教联合大会在庐山召开。本世纪初,二十余国的基督教教会汇集庐山。至今,庐山仍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及教派的寺庙、道观、教堂多座。公元四世纪,高僧慧远在庐山建东林寺,首创观像念佛的净土法门,开创中国化佛教,代表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

现代人造设施——庐山以避暑和冬游胜地享誉海内外,其各国风格的别墅为中国名山所罕见。

(二).评价

庐山于1996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首批全国5A级旅游区。根据国家标准(GB/T 18972-2003)对庐山旅游资源进行评价。评价项目有资源要素价值和资源影响力总分值为96分,其中: “资源要素价值”为83分,分配如下:“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25分、“珍稀或奇特程度”14分、“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完整性”4分。“资源影响力”为13分,其中:“知名度和影响力”9分、“适游期或使用范围”4分。“附加值”中“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分正分和负分。庐山为五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90分,为“特品级旅游资源”。

庐山旅游资源具有类型齐全、数量丰富、分布合理、品位高雅的总体特点,其中以奇特山水、度假胜地、候鸟王国、宗教圣地为主要特色。庐山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以政治、风景、文化、教育、宗教等五大名山著称,是中国第一家世界文化景观类型的世界遗产地,其文化资源和内涵十分丰富,与丰富的自然资源融为一体,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和美学价值。庐山本为一个整体,但由于人为的条块分割,使庐山并不是以一个整体发展。庐山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其整个国民经济的带动也应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

四.措施与建议

1、1985年国务院颁发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第八条讲:“风景名胜区的一切景物和自然环境,必须严格保护,不得破坏或随意改变。”第十一条讲:“风景名胜区应当根据规划,积极开发风景名胜资源,改善交通,服务设施和游览条件”。既要严格保护,又要积极开发,在积极开发的口号下,许多景区忘记了严格保护,将宾馆饭店建到景点旁边,更有甚者建到景点之内,山峰之上。因此,要对保护和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做具体的分析,根据景观的实际情况,科学的规划、慎重的开发,以便风景名胜区的珍贵景观永久的保护下去。

2.庐山风景区管理体制错综复杂,建议在和合思维指导下,采取“求同存异”政策,将各管理机构进行整合,成立旅游管理委员会,共同负责风景区的旅游开发与管理;成立旅游协调与监督委员会对其进行监督与协调;根据居民的问卷调查结果,在妥善处理居民搬迁问题的基础上,积极鼓励社区公众通过成立旅游任务小组和组织社团等形式,共同进行和谐社区与景区建设。

3.为了完善庐山风景区的产业结构,促进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增加游客在庐山风景区的旅游购物消费,必须整合现有茶叶资源,通过社区共建的方式积极打造“和谐”牌庐山云雾茶知名品牌,最终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4.为了提升庐山风景区的整体旅游形象和影响力度,庐山景区管理人员应持有旅游产品整合、路线整合、形象整合及营销整合的基本思路,合理有效的利用好景区资源。

关于药用植物野外实习的几点思考 篇7

关键词:药用植物,采集,鉴定,野外实习

药用植物课程结束后, 就要进行野外实习。药用植物野外实习通常是利用暑假时间整班进行。在掌握植物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植物分类的基础上, 以采集标本、分类鉴定和生态观察为目的, 学习植物标本的采集、鉴定与制作。此外, 在植物生态和植物地理等知识的基础上, 可进一步学习实习资料的分析和整理, 进行排序调查和植物地理学研究。整个实习过程, 具有参与人数多, 时间集中, 任务多且重的特点。

如何组织好药用植物野外实习, 发挥人数多、时间集中的特点, 有效地完成各项任务, 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此, 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和实际工作, 对实习计划和实习内容的安排阐述几点认识。

1 做好药用植物野外实习前期准备工作

药用植物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工作内容多, 涉及面广。主要包括:确定实习地点、预算经费、准备物资、制订实习计划、分发《药用植物实习指导手册》、确定实习内容和目标等。

在以往的药用植物野外实习中, 学生主要是进行药用植物个体的采集和辨认, 以野外采集为主, 兼顾植物标本的鉴定和前期制作。多采取教师讲解, 学生学习的方式。在同样的时间和资金条件下, 应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独立操作技能, 能够采集和发现更多的药用植物资源和植物新种;使学生在具有药用植物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全面了解该地区药用植物的种类、分布及蕴藏概况。在药用植物野外实习前集中时间强化植物分类中常用术语的记忆和练习, 达到正确、灵活应用专业术语的程度。必须掌握的专业术语包括: (1) 植物器官质地; (2) 植物表面毛的类型; (3) 花的形态; (4) 花冠类型; (5) 花序类型; (6) 雄蕊类型; (7) 花药着生位置类型; (8) 花药开裂方式; (9) 雌蕊类型; (10) 胎座类型; (11) 花托类型; (12) 花在花托上着生位置类型; (13) 叶片形态类型; (14) 叶片缺刻类型; (15) 叶基类型; (16) 叶尖类型; (17) 叶缘类型; (18) 叶脉类型; (19) 叶序类型; (20) 叶的类型; (21) 果实类型; (22) 根的类型; (23) 植物类型。只有熟练掌握以上专用术语, 才能为顺利地、准确地描述植物, 完成实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 练好标本鉴定技能

在药用植物野外实习前, 以实习小组为单位, 提前安排学生到标本室学习植物鉴定方法及过程。通过观察植物标本或采集环境带鲜花标本进行解剖, 练习准确描述植物特征。在准确描述植物特征的基础上, 学习植物鉴定操作过程, 掌握检索表, 训练植物分类检索表的使用。

目前, 广泛采用的检索表有定距检索表和二歧检索表。要求学生掌握常见检索表, 包括:分属检索表、分科检索表、分种检索表等, 分别用于检索属、检索科和检索种。正确使用检索表, 就必须掌握植物的特征, 通过检索, 指出各属、各科、各种之间的共同特征和主要区别。

在使用检索表进行植物鉴定时应注意: (1) 选择的标本尽可能完整, 除营养体外, 应有完整的花、果。 (2) 使用检索表时, 要顺次查找到底, 绝对不能跳跃查找。 (3) 每查一项都必须查出它的对应一项。 (4) 检索出的结果, 应寻找有关资料进行核对, 确保结果正确。 (5) 学习和掌握植物命名的规则和特点。基本格式为:属名+种名+人名。

3 熟悉标本制作

在药用植物野外实习前, 以实习小组为单位, 安排学生到标本室学习蜡叶标本制作。

蜡叶标本制作使用以往的未上台纸的干燥标本进行练习。选择那些压制完整的植物, 用纸带或者线绳固定到台纸上, 制成永久性的蜡叶标本。粘贴标签:注明标本的种名、学名、生境、习性、采集时间、地点、鉴定人及标本编号。做好防腐处理。

制作好的标本按系统分类, 放置在恒温、密闭的标本柜内, 避免光线直射而损害标本。

通过练习, 先让学生知道一份完整标本的制作过程和基本要求。

4 落实专人指导

在药用植物野外实习中, 每项实习内容都要有专人指导。

4.1 现场采集

采集植物标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实物 (原植物) 的典型性、代表性:采集标本应该特别注意采集具有繁殖器官 (如:花、果实或孢子囊、子实体等) 的植物作为标本。寄生植物应带寄主。高大植物一般采集具有代表性的部位。标本采集时间应选择在代表性部位生长的季节。标本采集应在此期间进行。

(2) 草本植物全株采集:草本植物特别是体形偏小的种类, 应全株采集。在一个植株上, 能见到各个器官者最好, 有利于以后的标本鉴定工作。

(3) 木本植物选择代表性强的部位采集:木本植物多高大, 不可能全株采集, 一般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部位采集, 采集那些既带果又带叶的枝条, 制作成标本。

(4) 丛生植物应保留其丛生特征:如菊科植物银莲花为丛生草本植物, 采集时应注意保留地面部分的丛生状态, 留少量叶片做成标本。

(5) 藻类植物采集3~5份。

(6) 菌类植物采集3~5份。

4.2 采集记录

在整个标本采集工作中, 记录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凡是在标本上不能直接表现的特征, 都必须在记录本上详细记载。如:松树的记录上还应该注明:高大乔木、单生、海拔、生境等特征。另外, 对植物的茎、叶、花、果、枝的颜色、气味等特征也要特别记录。要求记录内容涉及的项目应全面。

4.3 标本处理

采集到的高等植物应及时压制、干燥。采集高等植物时, 对重要部位的压制要妥善处理, 突出代表性部位。在标本压制时选择植物的典型部位 (包括草本植物) , 如高大乔木、藤本植物、灌木植物及大型草本植物, 其他特征在记录本上记录。

标本夹里的标本应及时换纸, 防止原植物霉烂。换纸时间一般是:开始3天, 一天更换一次;3天后, 每隔一天更换一次;更换3~4次之后, 每隔三天更换一次;待植物大部分干燥之后, 每隔一周更换一次;待植物完全干燥之后, 不再换纸。

藻类植物采集后立即用福尔马林溶液处理。

菌类植物采集后立即切片、压制、吸水、干燥, 制成标本。

4.4 现场鉴定

标本的整理与鉴定、调查数据的整理与统计等工作, 最好在实习驻地或居住地进行, 这样如果在材料或资料处理过程中、在标本的压制中出现破损和鉴定中出现破坏或者出现资料、数据、标本遗失时都可以就近弥补。尽可能多的工作应该在现场完成, 原因是标本和数据可以再次获得。

4.5 植物特征介绍

实习期间, 利用雨天和休息时间, 进行代表植物典型特征的介绍。陈列样品, 开展形式多种多样的室内实习, 包括:整理标本、补充记录、解剖鉴定、专题介绍等。

5 注重环境了解

实习前后, 对实习地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做必要的、周到的研究与了解。初步掌握实习地区植物的生长和分布。

研究与了解内容包括如下几方面。 (1) 地理位置:即实习地区范围大小, 所在行政区划 (省、地、州、市、县、乡) 及经纬度。实习地区及附近的山脉、河流、湖泊、交通干线等。实习地区的生活条件及经济水平。 (2) 地形、地势:选择实习地区典型地段作为实习点。地区内的河流、海拔、主峰高度、坡度、坡向等。 (3) 气候:查询、记录当地气象资料。调查当地农作物的下种、收割等情况。常见树木的发芽、展叶、开花、结实等物候情况。气候记录的主要项目包括以下几个。 (1) 温度:年平均温度、最高月平均温度、最低月平均温度、绝对最高温度、绝对最低温度、初霜期温度及终霜期温度。实习期间的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平均温度。 (2)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最高月平均降水量、最低月平均降水量、冬季积雪时间及厚度。实习期间的降水 (平均) 量。 (3) 湿度:年平均湿度、最高月平均湿度、最低月平均湿度。实习期间的湿度 (平均) 量。 (4) 风:常风情况、季风情况及风力等。实习期间的风向、风力等。 (4) 土壤:记录土壤的种类和分布。可从自然剖面 (例如:开山、修路、矿坑、水井等剖面) 观察土壤层次、深度、颜色、结构、质地等。有条件时, 可测定土壤水分, 腐殖质含量, 有机物含量, 酸碱度, 氮、磷、钾含量, 碳酸根离子浓度, 对岩石种类、土壤母质可作一般了解。

对实习地区内实习期间发生的自然现象如: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洪水、飓风等现象做记录。

6 开展植物地理学研究

在药用植物野外实习中, 确定一个实习小组, 专门进行植物地理学内容的工作。结合实习, 开展课题研究, 进行植物地理学探讨和药用植物的排序。

植被是一个地区植物区系、地形、气候和其他生态因子的综合反映。采集到的每一份标本都可以用于科研、教学。在初步了解实习地区的植被特征和植物种类后, 还要大量采集标本以满足分类学鉴定和研究的要求, 为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资料。

(1) 实习中, 对实习地区植被类型、分布、面积等也可分别调查和记录。特别是对实习地区内的典型植物群落, 进行样地调查并分层记录。

(2) 样地调查:在调查范围内选择不同的地段, 按不同的植物分布设置样地, 在样地内做细致的研究工作。样地设置多按照不同环境 (包括各种地形、海拔、坡度、坡向等) 拉上工作线, 在工作线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样地 (样地可以是方形、圆形和长方形。草本植物:1~4米;灌木:4~50米;乔木:100~1 000米) 。在样地内也可以对药用植物的株数、多度、盖度 (郁闭度) 及每株植物的湿重、干重等分别测量和统计。

对植被群落的调查和记录包括: (1) 植物群落的名称:一般是根据植物群落中的优势种类来命名。若植物群落中有成层 (上、中、下等层次) 现象, 就各层次取其主要代表植物命名, 同层中, 种名与种名之间用“+”号连接, 异层之间用“—”号连接。例如:落叶松—兴安杜鹃—草类植物群落;羊草+贝加尔针茅+粗隐子草群落等。如果植物群落被破坏 (砍伐、开荒、火灾等) 应多加注意。

(2) 多度的确定:多度是某种植物在植物群落中分布的密度。多度常采用计名计数法和目测估计法计算。计名计数法:即在样地中统计全部植物的个体数目, 代入下列公式:

目测估计法:按预先规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的多少, 一般用布朗-布朗喀 (Braun-Blanguet) 的多度等级。5表示非常多;4表示多;3表示比较多;2表示比较少;1表示少;+表示很少。

(3) 盖度的确定:盖度即植物覆盖地面的程度, 以百分数来统计, 常用布朗-布朗喀 (Braun-Blanguet) 的盖度等级。5级表示100%~75%;4级表示74%~50%;3级表示49%~25%;2级表示24%~5%;1级表示5%以下。

(4) 频度的确定:频度是指植物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样方的百分率, 计算出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目, 代入下列公式可得频度 (用百分比表示) :

例如:调查兴安杜鹃在某落叶松—兴安杜鹃—草类植物群落中的频度, 共设置20个样方, 调查统计有10个样地出现兴安杜鹃 (不计多度的大小) :

其调查统计中必须设置10个样地。

7 做好后期资料处理

一段时间的药用植物野外实习结束后, 整个工作就转入了室内整理及植物标本后期制作阶段。

调查材料的整理包括:植物标本的整理与鉴定;调查数据的整理与统计等。

(1) 植物标本鉴定:对采集到的样品都应该进行鉴定和确认。明确实习地区植物种类和分布。对新发现的变型、变种和新种, 详细记录其形态特征及其他。

(2) 对新种进行理化分析, 确定其药用价值及开采价值。记录分析结果和分析过程。

(3) 根据掌握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实习地区大小、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植被、植物种类、分布、多度、用途等资料信息, 对该地区进行全面的分析, 对实习地区资源 (药用植物) 排序。也可以进行单品种药用植物的深入调查和研究。

(4) 编写植物名录和药用植物名录。归纳出药用植物的种类和储量, 并根据药用特征对其进行分类。

参考文献

[1]傅承新, 丁炳扬.植物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2.

[2]路金才.药用植物学实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6.

[3]杨祯禄.药用植物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9.

[4]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3.

[5]孙启时.药用植物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4.

[6]魏学智.药用植物野外实习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野外实习论文 篇8

关键词:《蒙药学》;野外实习;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

《蒙药学》野外实习是指在学生学习《蒙药学》理论基础上蒙药的基本理论、蒙药资源、蒙药采集、药味、药性、功效及其临床应用等系统地学习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蒙药学》的重要实践过程,系统结合了《蒙药学》的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地位。《蒙药学》野外实习是有利于重点进一步掌握认用药物的资源、药用部位、采集、鉴别、贮藏管理、药味、功效、应用等理论,也是利于掌握采收药物过程中蒙药基本理论规律。研究利用药物的十七性能什样来调整机体内部的三根特性的成分的平衡和协调,所以蒙医学所有课程的基础课《蒙药学》的补修课。

《蒙药学》野外实习是蒙医药的古典著作、蒙医临床,甚至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等很多学科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知识面广,内容丰富。尤其《各论》内学得单药是来源于植物、动物、矿物;种类多,变化大,认用复杂。味、性、性能、功效等的之间相似,但采收是它们之间有很大区别和混杂,所以对认学和教育学生的老师要求高,刚认用药物的学生来说能学习记住是有很大困难。根据这些实际情况,总结《蒙药学》教学方法交流经验,也提高这门学科的教育质量,发扬《蒙药学》理论和蒙医学临床中蒙药的优点,跟着社会发展规律,培养新一批蒙医药人才为目的写了这论文。

充分认识《蒙药学》野外实习在蒙医学的地位

古到今蒙药本草和蒙医药的典著在有地区内共用蒙药方剂是大概有300余年历史,咱们蒙古地区内部应用也有了100余历史。蒙医学是蒙古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长期同疾病作斗争中积累的传统医疗实践经验为基础的民族医学,蒙古民族的自然科学范围内唯一拥有完成地系统医学。蒙药是治疗疾病的工具,也蒙古民族人民的健康和发展中做出了巨大贡献,是蒙古民族的优秀文化遗物[1]。讲给学生《蒙药学》的科学性和永久丰富经验的优点性在写古代著作里,总结现代科学研究成果、也讲老一代蒙医及其蒙医药者的经验等的同时,深刻地认识了世界医学发展趋向。这样做也保证了学生正确对待蒙医药,提高学生积极性。另一方面《蒙药学》野外实习是以后打好学习蒙药方剂及其临床课程的基础。例如引用蒙药方剂成分中药物的味、性能、功效等配制,必须清楚什么样用药物、代替引用药、采收等。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能打到成为合格蒙医生的基础。因而学习临床其它课程也有推动作用。掌握蒙药学的基本理论基础上可以能认用药物。学习《蒙药学》野外实习是未来在培养成有知识、有技能的医生,深刻印象更有变成远大理想的学生打好基础,发挥它的重要性,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的,增加学习爱好和动力。

2.培养学习爱好,激发学习兴趣

《蒙药学》野外实习的过程中稳固地掌握蒙药资源、种类、性能、功效的同时,深刻地认识药物,也应用结合蒙药的理论。例如种类不同药用植物的不同部分引用在同一种药材上。石竹科植物瞿麦和石竹的带花地上部分,杜娟花科植物羊踯躅的花序,玄参科植物疗齿草的全草等植物在蒙医药上用于瞿麦。实习过程中学生充分理解了蒙药的命名。例如形态(扎乃哈莫尔—其其格)、气(珠勒根—胡吉)、产地(哈切.古日古莫)、味(嘎顺淖高)、颜色(希拉毛敦)、功效(特讷格—乌布斯)、部位(毕力格图—娜布其)、产地(北蓝盆花)、传统习惯(阿如拉)等等。仔细地认识了根据药物的外形状和特征的命名药物。例如旋复花、草乌、天仙子等等。还有认用很多种课本上没有药物,引用在蒙医临床上药物的性能、功效。例如荨麻、芯芭、百草霜、问荆、芥子、巴道拉、阿布嘎等等药物[2]。其它还有中医不用只能用在蒙医上的含有蒙医药的特征药物的特点、性能、功效等等药物。例如硬毛棘豆、多叶棘豆、杜鹃花、草乌叶、玉簪花等等药物。通过认识这些药用植物深刻地理解了藥用植物的性能、功效,用实际例子介绍蒙医临床方面的成绩和蒙药学的特长,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蒙医学社会价值观,稳定了学生的观点,远离了强迫性或盲目性学习,激发学习爱好,增加学习力度。

3.充分结合理论和经验、理论和实际

实习过程中采收药材以后,根据《蒙药学》中味、药性、药力、功效等基本内容规律在当地加工,解决了依据《蒙药学》的传统特点而干燥,符合药材的规格,保证药材的质量等等,用药的基本步骤。实习的同时教育重点放在蒙、汉医共同用的当地药材黄芩、黄芪、防风、甘草、麻黄、柴胡、糖芥……等特产药用植物;泡囊草、天仙子、蓝盆花、花锚、肋柱花、多叶棘豆、硬毛棘豆、蓝刺头、北紫堇……等只能用于蒙医临床上药材来源罕见或没有的药用植物;狭叶杜鹃、芥子、荞麦花……等蒙医临床上少用而产量高,未来可以开发利用等药用植物。大概掌握了有100~200种药用植物,系统指导教育这些药物的生长环境、药用部分、采收方法等等[3]。通过野外实习学生们了解了家乡的药用植物丰富,自己可以认药应用,未来可以调查资源和研究学科打到基础。甚至野外实习也教育学生们保护自然界环境不可缺少的机会。总得来说掌握认和采收药用植物实习,直接补了理论课的缺陷;扩展了学生知识范围方面,有推进作用。

4.开发利用保护蒙药资源

蒙药资源是指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资源,但是这里只指植物药资源。随着社会发展,用药量迅速增加;随着自然资源缺损和生态平衡失调,依着药物资源的种类、地理分布、地方时间的变化,有些药用植物缺乏或毁灭的危险[4.5]。所以我们认识了开发利用保护这些药用植物的重要性。例如草乌、漏芦花、沉香、干姜、肋柱花、甘草等等。药材资源关系到地理分布、生长环境土地、气候、植物普及、补缺损量等等研究范围,有利用时间长、消耗人力和物力大等困难;所以我们根据系统研究这些,才了解资源分布、缺损等基本情况,系统地开发利用蒙药资源,很好保护产量减少,科学计划保护好快要没了药物等,走上发展社会利益、经济利益、生态利益的道路,供应日益旺盛蒙医药经济和好质量药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中,分析被选145制剂中有分布于内蒙古的药用植物89种。这些种类有内蒙古甘草、麻黄、桔梗等药物从古代就变药品供应,还用于蒙药制剂中有漏芦花、肋柱花、多叶棘豆、蓝盆花、赤瓟子等药材。其中有计划地开发利用只用于蒙医药的药材,供于眼前蒙药经济供应,减轻或不压于生态平衡。现在药材的供应和价格不稳定,有些药材罕见或无而影响蒙药经济利益,也损于人力和物力。这样不珍惜大自然的资源会不利于人类和自然资源的平衡。另外因为无规律地开发和乱采收药物,也损坏了生态环境,例如内蒙古、新疆等地区中用于稳定沙土植物甘草、麻黄、防风等,无计划采收引起干旱环境快速地变成沙漠化。为了根本上解决减少了罕见或性好药物的资源,例冬虫夏草、贝母、川黄连等药物材在药店上罕见等矛盾,研究保护蒙药资源;有必要开发利用药物必须有计划地开发利用的同时,保护少见或罕见药物在原地,保护异地的药物,保护种子,或选择地保护优等种子等等进行适当方法,同时研究发育生物钟子。药物资源是连续发展蒙医药的物质基础,而我们在这方面研究很薄弱,所以需要快速地提高这方面研究。

通过《蒙药学》野外实习我们的蒙医班、蒙药班、药物制剂班学生们充分认识和学到了蒙药的基本理论、资源种类、采收、药物的味能、药性、性能、药效等知识,研究和普及种或培养药材技能,尊重保护中药材优性种子方法,研究有利于生态平衡的种子,发扬中药和草药的西部开发,打好培养教育新时代人才的基础。我们的故乡广阔,区域气候变化大,植物分布不同,首先地方性植物变为半家化,家化研究;培育种蒙医临床上常用药在我们地区少见或产量少、缺乏等药材;建设可以种、、标准化、质量好、无污染、产量稳定等蒙药材基地和工厂基地,研究选择性培养药物种类、种技能、种规范、质量监督等,是我们提供继续性发展蒙医药的方向指南。

参考文献

罗布桑.蒙药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8):17~18

白青云.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上)[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77

布和巴特尔.论述蒙药基础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蒙医药学),2003.2:17~23

萨仁格日乐,照日哥图.论述蒙药开发利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蒙医药学),2006.1:49~52

上一篇:游林海公园作文900字下一篇:描写冬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