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地质实习系统

2024-10-10

野外地质实习系统(共8篇)

野外地质实习系统 篇1

野外实习指导书

实习时间:2012年12月15日、16日两天。每天早上8点从江宁校区骏园乘大巴准时出发,下午5点前返回学校。

实习地点:南京湖山地区、六合火山地质公园和南京地质博物馆。具体行程:

12月15日上午考察三叠系青龙组剖面、山头洼背斜剖面,中午在阳山碑材公园休息,下午考察大石碑断层、汤山溶洞群;

12月16日上午考察瓜埠山(或桂子山)火山机构及寻找雨花石,中午在珠江路地质博物馆休息,下午地质博物馆参观。

地形地貌

湖山地区位于南京城东28km,地形上由三列山组成,走向北北东。北列山海拔120~169m,包括排山、棒槌山。中列山山势较高,包括黄龙山、团山、纱帽山、十山、陡山、狼山等,主峰孔山海拔341.8m。南列山简称汤山,主峰海拔292.3m。二列山之间是两个纵向次生谷地,北侧湖山谷地是龙潭煤系地层经地表水侵蚀形成,南侧谷地是志留系高家边组页岩被剥蚀而成。湖山次生谷地两侧的谷坡上,发育有二级阶地。第一级阶地海拔40—60m,即农田、煤矿所在地,二级阶地海拔60~70m,主要为残积、坡积之碎石。夹少量冲积成因的粉砂质粘土。泉水有孔山寺泉和棒槌山泉出露,均为上升泉。

从地貌发展阶段看,该区域剥蚀作用进行得相当深刻,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现象比较普遍。实习区域断裂构造出露也较清楚。横向平移断层、正断层以及纵向的逆断层相当发育,陡南逆冲断层、陡西平移正断层以及陡山北坡的地垒构造出露都很清楚。在陡山北坡采石公路沿线,可以观察位于背斜南翼近核部位置顺层侵入的闪长玢岩连续出露,为燕山早期的产物。

地层岩性

宁镇地区的地层单元属于扬子地层分区宁镇地层小区。实习穿越路线区域山露地层由老至新为:

泥盆系

茅山组(Dl+2m)总厚度达115m,与坟头群整合接触。孔山北侧采石公路东端出露厚度约20m。为紫红色间夹灰黄色之砂岩、粉砂岩、粉砂质页岩,中厚层状,沿层面常见白云母片。岩石原生色为灰黄或灰白色,岩石因氧化作用而出现紫红色。

五通组(D3w)假整合于茅山组之上,接触面略显受侵蚀之痕迹,局部见到细的砾石,砾石;成分为茅山组砂岩。五通组厚约150m,可分为四部分:

底部为为灰白色石英砾岩、石英砂岩,厚层状,层次清楚。石英砾岩有三层以上,砾岩成分为白色石英、黑色燧石、浅色具纹理之砖质岩等,滚圆或半滚圆状,砾径1~3cm为主。砾石可排列成单向斜层理。下部为灰白色石英砂岩,厚层状,间夹粉砂岩薄层。砂岩中石英含量可达95%以上,硅质胶结,具缝合线构造,具单向斜层理。

上部为黄褐色砂岩、粉砂岩,夹有较多的灰白色粘土岩及灰黑色碳质页岩,局部夹扁豆体状薄层赤铁矿。在灰黑色页岩及灰黄色砂岩中可找到斜方薄皮木、亚鳞木、楔叶木等化石

顶部为灰白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缝合线构造非常发育。

石炭系

金陵组(C1j):厚约6m,与五通组假整合接触。为灰黑色微晶生物件屑灰岩,厚层状,生物碎屑中主要是海百合茎及腕足类碎片,含有机质及泥质成分较高,底部有一层铁质粉砂岩与五通组接触。盛产假乌拉珊瑚、笛管珊瑚,始分喙石燕、金陵穹房贝等化石。高骊山组(C1g):厚度约36m,假整合于金陵组之上,金陵组顶面颜色发红,有铁锰质薄层堆积。

下部为灰白色、深灰色、紫红色页岩夹夹薄层砂岩,含灰褐色泥质生物碎屑微晶灰岩透镜体,见腕足类化石碎片。

中部为灰黄色石英砂岩、粉砂岩夹数层灰紫色、灰绿色、灰色页岩。

上部为灰白色、灰绿色、紫红色及灰黑色粘土质及粉质页岩,夹少量薄层砂岩。和州组(C1h):厚度约5m,与高骊山组假整合接触。为灰黄色泥质及白云质微晶灰岩,含少量生物碎屑。可见袁氏珊瑚、贵州珊瑚、巨长身贝、不规则石柱珊瑚、轮状轴管珊瑚等化石。

老虎洞组(C1l):厚度约6m,与和州组假整合接触。为灰色、浅灰色结晶白云岩,致密,较坚硬,遇酸仅微起泡,风化面有刀砍状溶沟。含有灰黑色、灰白色、肉红色、燧石结核,呈透镜体或团块状,产不规则石柱珊瑚等化石。黄龙组(C2h):厚度约65m,与老虎洞组为假整合接触。

底部有白云岩砾块组成的砾岩,砾块半棱角、半滚圆状到不规则状,直径3~5cm为主,由方解石胶结,其晶粒达1cm以上,厚约5m。

下部为白色微晶灰岩,斑块巨粒结晶灰岩,晶粒可粗达o.1一1cm,厚约5m。主体部分儿灰白色略显肉红色微晶生物屑灰岩为主夹生物屑灰岩、砂屑灰岩,厚层到块状,层理不清,仅能根据缝合线构造米判断其层面产状。产布丸小纺锤蜓、筒形纺锤蜓、刺毛螅、莫斯科唱贝、满苏分喙石燕、犬齿珊瑚,厚度约55m。

船山组(C3C):厚度约40m,与黄龙组为假整合接触,黄龙组顶面受到侵蚀,起伏不严,并受到氧化颜色发红。为浅灰色与深灰色互层的厚层生物屑灰岩、微晶生物屑灰岩、微晶灰岩。具缝合线构造。中部及上部产有核形石,为圆球形,似豆粒人小,色灰白,深灰色和浅灰色灰岩中均可见道,是葛万藻聚集而成,是识别船山组地层的重要标志。船山组顶部有一层极富海百合茎的生物碎屑灰岩。本组还产有麦粒蜓、球希瓦格蜓化石。

二迭系

栖霞组(P1q):厚度约130m,与船山组为假整合接触。可分为四个部分:

臭灰岩段为灰黑色富含沥青质生物屑微晶灰岩,中厚层状,发育缝合线构造,风化面上形成沿层面方向延展的眼球状、扁豆状小溶沟。灰岩中产米氏蜓、米氏珊瑚、三叶虫(非利浦虫)等化石。底部有一层数十厘米厚的灰黄色泥质页岩及生物屑灰岩,其中产介形类化石下硅质层段,灰黑色燧石岩夹同色具层纹构造的含硅质生物微晶灰岩,露头零星。

本部段为深灰色微晶生物屑及生物屑微晶灰岩,中厚层状,盛产灰黑色燧石结核,具缝合线构造,有时还见微层理。化石丰富,常见早坂珊瑚、中国奇壁珊瑚、多壁珊瑚、米氏珊瑚、中国孔珊瑚、南京蜓、球蜓等化石突出于岩石表面,极易找到。上砖质层段为灰黑色燧石岩夹同色具层纹状生物屑微晶灰岩,露头零星。见拟纺锤蜓等化石

孤峰组(P1g):厚度约20m,与栖霞纽整合接触。出露于山麓低地,露头比较零星。

下部为灰黑色燧石岩,硅质页岩,薄层到中层状,坚脆,易破裂,风化后成为多孔状,质轻。

上部为灰黑色薄层到中层状硅质页岩,燧石岩夹页岩,产磷质结核。产拟腹菊石、阿尔图菊石;等化石。

龙潭组(P2l):厚度约100m,与孤峰组整合接触。组成由排山村至黄花庵一线之谷地,露头较零星。可分为三部分:

下部为灰黄色、灰黑色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夹砂岩,厚度约40m。

中部为灰黄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砂质页岩、煤层及碳质页岩,厚约30m。

上部为灰黄色、灰黑色页岩、粉砂岩、砂岩、煤层,顶部夹1-3层灰黑色生物屑微晶灰岩透镜体,厚约30m。在黄花庵公路边见到中部的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及页岩。页岩中盛产单网羊齿、大羽千齿、节羊齿、蕉羊齿等植物化石。

大隆组(P2d):厚度约20m,与龙潭组整合接触。仅山露于棒槌山内端矿山车间房后。可分为二部分:

下部为黄绿色页岩夹生物屑微晶灰岩、钙质页岩、灰黄色泥质粉砂岩。

中部为灰紫色页岩、灰黑色硅质页岩与燧石岩互层。页岩中产假提罗菊石、戟贝等化石。

上部为黄绿、灰黑色页岩夹硅质页岩及生物屑微晶灰岩透镜体。

三迭系

青龙群(T1+2q)厚度约500m,与大隆组整合接触。

下青龙组(T1x)分布于棒槌山西端人工剖面其下部暴露清楚,称为可分为三部分: 下部为黄绿色页岩、泥岩,夹薄层微晶灰岩,产蛇菊引、克氏蛤。

中部为灰色薄层微晶灰岩与黄绿色页岩,黄褐色泥岩互层,层理消晰,产佛来明菊石等。

上部为灰色中厚层、薄层微晶灰岩夹黄褐色泥质微晶灰岩、钙质页岩及薄层瘤状微晶灰岩、微晶砾屑灰岩。

顶部为厚层微晶灰岩,被覆盖,在死虎岩附近山包上山露清晰。在各层灰岩中,缝合线构造均很发育。

青龙群上部称为上青龙组(T2s),厚度约300m。剖面在死虎岩附近山包上山露完整,可分为三部分:

下部为灰色中薄层微晶灰岩,泥质微晶灰岩夹紫红色泥质微品灰岩及瘤状灰岩数层(4~7层),产多瑙菊石、荷兰菊石等化石。中部为灰色中薄层微晶灰岩,蠕虫构造极其发育。上部为灰黄色中层泥质微晶灰岩夹厚层及薄层微晶灰岩。顶部为纹层状自云质灰岩。在各层灰岩中缝合线构造极其发育。

第四系

近代冲积一洪积层,有砾石层、亚粘土、淤泥质亚粘土和粉砂层等。孔山北坡人工剖面揭露清楚。

地质构造:

汤山位于青龙山—汤山一仑山复式人背斜中段,背斜轴在这一带昂起,构成一个短轴穹隆状背斜。背斜核部出露寒武系、奥陶系地层。背斜北冀陡,南冀缓,西端向西倾伏,东端向东倾伏。汤山背斜北翼发育有次一级的向斜(陡山向斜)利背斜(孔山背斜)。向斜构成中列山主体,向斜南翼陡,地层倾角常达70°~80°,局部直立甚至倒转,北翼倾角25°~35°,向斜轴面向南倾斜。陡山顶为向斜核部,现采场平台仍可见部分向斜核部地层(栖霞组)出露。背斜紧靠向斜北侧,严格与向斜平行展布,组成大部分中列山之北坡,仅孔山主峰位于背斜核部。背斜南翼地层倾角缓,北翼地层倾角陡,通常为80°~90°,背斜轴面南倾。住陡山北坡雪浪庵大冲沟西侧石榴庵背斜核部出露地层为五通组。

阳山碑材:又称孝陵碑材,遗存于南京市东郊汤山镇西北侧的阳山南坡,距南京市区约23公里。该处在明代以前就是古采石场,阳山碑材是利用该处山体中完整性好又十分巨大的栖霞灰岩开凿出来的,由碑座、碑额、碑身三部分构成。其碑座高17米,宽29.5米,厚12米,重量16250吨;碑额高10米,宽22米,厚10.3米,重量6118吨;碑身高51米,宽14.2米,厚4.5米,重量8799吨。将上述三部分按碑式垒起,总高度78米,总重31167吨,确为举世罕见,硕大无朋,令人叹为观止。汤山猿人洞:古猿人洞位于南京市东郊汤山镇的汤山北坡,其位于汤仑复背斜汤山段近核部倾伏端的北翼,溶洞发育在奥陶系红花园组灰岩中。1993年开山采石时,发现该洞,因其形似葫芦而称为“葫芦洞”。其东西长80m,南北最宽处30m,洞底海拔85.9m,洞顶高18m。葫芦洞可分为大厅和支洞两部分,均有第四纪堆积,并且在堆积物中富含哺乳动物化石,而闻名于世的南京直立人化石则发现于支洞堆积物中。

古猿人洞的发现是继云南云谋、陕西蓝田、北京周口店、安徽和县猿人之后的重大考古突破。1995年后,这里便成为对游客开放的旅游景点。汤山镇西的雷公山中,有一个巨大的溶洞群,现已探明溶洞总面积达数万平方米,目前对游人开放的有雷公洞和葫芦洞。

据对地层中化石研究和钙板的TIMS年龄测试,堆积物的时代应为中更新世中晚期。葫芦洞的洞壁和洞外还可见红色溶洞堆积角砾和泥,其形成时代较早(白垩纪末——第三纪初),分布范围总体大于现今葫芦洞,由此并结合汤山地区古溶洞特点分析,葫芦洞的雏形形成于白垩纪末——第三纪初,后来古溶洞逐渐萎缩,充填物封闭了溶洞的进出口,古溶洞发育结束。进入喜马拉雅期,在断裂和层间裂隙发育及古溶洞的基础上,葫芦洞受地表—地下水共同作用而再次发育,现今葫芦洞主体形态形成。后随着山体上升,山坡的片流和沟流发育,山坡后退,葫芦洞洞口被揭开,为动物生栖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场所,并为后来古人类的生活、繁衍创造了有利条件,使葫芦洞内锥状堆积保存古人类和各类动物化石成为可能。中更新世后,洞口的堆积物继续增多,加上溶洞自身的化学堆积,洞口逐渐被覆盖,葫芦洞再一次进入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直至1993年开山采石时,才发现该洞,使得这一古老的溶洞及古人类化石重见天日。瓜埠山:

石柱林:相比较而言,瓜埠山石柱林更有气势,从离山稍微远点的距离看,瓜埠山的几个小山头全部由密密麻麻的五棱形、六棱形的柱子组成,而其中的每根石柱又冲天直立;一块块垒石层层叠起;有的石面呈放射状,如同天女散花,是比桂子山规模更大的石柱林。石柱每根直径约40-60厘米,高15-40米,或垂或卧,紧密排列于岩层层面,构成半壁石林,最高处近百米,气势恢宏壮观,在国内罕见。

“六合石柱林”是一千万年以前火山爆发时玄武岩喷到地面冷却后产生的六棱形、五棱形等不同形态的“柱状节理”,它比闻名于世的美国黄石公园石柱林还要高大、壮观、雄伟。

雄狮之塔:雄狮之塔是瓜埠石柱林中最有特点,也是最有型的一个部分。这部分石柱林呈放射状,近看的话,犹如孔雀展屏。把这部分石柱林上下连起来看,其形状像极了发怒的狮子,再加上其高达70米,气势逼人,所以看起来像头雄狮,被称为“雄狮之塔”。

南京地质博物馆:

南京地质博物馆位于南京市珠江路 700 号,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个以地质矿产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博物馆。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南京地质博物馆现已成为涵盖地学各个领域的综合性展馆,它以历史悠久、馆藏丰富而享誉海内外。

南京地质博物馆由老馆和新馆组成。老馆设有“地学摇篮”、“中国石文化”、“矿产资源”、“地质环境”4 个展厅。新馆包括“神秘的地球”、“生命的演化”、“恐龙的王国”3 个主要展厅。

野外地质实习系统 篇2

我校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的实习环节。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开展地质认识实习,地点安排在北京的西山。大二阶段进行地质填图实习,地点为秦皇岛柳江向斜盆地,大约1个月的时间。大三阶段进行金工实习,大四阶段为毕业生产实习。截至目前,笔者已经连续参加了两次地质认识实习和地质填图实习,带领学生也超过了50人。结合自己在填图实习过程中的认识,并参照我院制定的《地质专业二年级地质测量教学实习大纲》要求,探讨地质实习的具体流程以及采取的教学方法等问题,供同行参考。

1 教学流程

1.1 地质填图实习目的

根据我校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制定的《地质专业二年级地质测量教学实习大纲》要求,区域地质填图实习是一次综合性的野外地质调查基本训练,通过地质填图实习,达到如下几个目的:(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1:5万地质填图的规范、程序和基本工作方法。(2)巩固课堂所学矿物、岩石、构造地质学及古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并加以正确应用。(3)加深对已学课程基础地质理论的理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高年级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具体的操作环节

为达到地质填图实习目的,根据地质填图工作的一般程序,并依据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将教学进程分为五个阶段进行。

1.2.1 教师备课阶段

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院要求所有带实习的教师需要提前到实习基地进行备课。老教师可以重新整理和思考实习区内的地质现象,同时,把经验、认识和工作方法等内容传授给青年教师。此外,还邀请国内重点院校的老专家到实习基地对我们进行指导,如,曾邀请北京大学的张老师(构造方面专家)对我校带队教师进行了培训。

1.2.2 动员及准备阶段

这是个重要阶段,主要涉及三方面:(1)由院领导出面作动员,既表明了院里对实习的重视,也有利于学生的思想统一。(2)带队教师向学生讲解地质野外填图实习的目的、意义和任务,简要介绍实习的主要内容、实习区内的研究进展和地质基本情况、区域地质填图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等,目的是让学生做到心里有数。(3)带队教师向学生讲明实习应携带的东西和注意的问题,尤其是组织纪律问题。

1.2.3 教学基本训练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其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地质填图基本技能训练。此阶段是关系到实习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师应把遇到的地质现象、地层、矿物和岩石等相关的知识点以及工作方法传授给学生。本阶段会选择10~ll条地质路线进行教学。其具体的基本技能训练主要有:(1)矿物和岩石的肉眼鉴定与描述;(2)地层划分对比及时代的确定;(3)岩石与化石标本的采集和编录;(4)路线地质信手剖面的勾画;(5)实测地层剖面的工作方法;(6)基本地质构造现象的识别、描述与初步分析;(7)地质观测点的布置、观察与记录;(8)多种地质素描图的绘制;(9)地质路线的布置;(10)填图单位的划分和地质界线的填绘等。

1.2.4 半独立和独立填图阶段

半独立填图阶段作为一个过渡阶段,首先安排2条半独立路线让学生进行试填,通过这2条路线,检验学生在填图单位划分、标志层、定点以及观察和记录中是否存有问题。指导教师在路线结束后的总结交流中,应指出路线填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要求。而独立填图阶段完全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每天检查各小组的工作进度,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检查填图质量,并就新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1.2.5 编写地质报告阶段

编写地质报告是区域地质教学实习的总结性环节。在编写地质报告开始前,教师向学生讲明资料整理的目的和要求、几种主要地质图件的图式和规格、地质报告编写内容和提纲等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对感兴趣的地质问题进行专题性论述。要求每位学生独立完成一份地质报告。

2 如何高效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野外地质实习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如1.1所述。要高效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笔者认为至少应该做好两个环节:(1)改进教学方法、思路和教学手段。(2)加强和完善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和方法。

2.1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2.1.1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曹文融等通过参加美国南加州大学本科生野外地质实习,切身感受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野外地质实习的好处和魅力。笔者也有幸于2008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学习期间参加了一次实习,主要是由本校教授和学生组成的实习团队,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和规划路线等内容,效果非常好。但是,由于在国内的确还存在一些因素阻碍着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实习发展。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因素,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观念有关。鉴于此,笔者更倾向的做法是,在目前这个阶段,总体上还是由教师制定路线,明确教学要素。但在个别路线上,尤其是独立填图的路线上,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在学生完全掌握了实习的具体任务和方法后,逐步发挥学生自己的能动性。因为,在我们最近的一次实习过程中,确实尝试了让第一小组针对独立填图中的6号线进行自己设计路线和对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结果表明,学生对地质现象的寻找和描述只是基本合格。而在寻找地质现象时,只知道穿越法,而没有适时地应用追索法。

在野外实习过程中,进行研讨式的教与学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1)在野外时,教师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也就是,每到一个教学点或者观测点时,教师就其地质特征提出几个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观察、分析和思考。学生不懂的,首先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给大家充足的时间。经过学生讨论后,仍然没有弄清楚的,教师在当天的实习总结时,集中回答学生争论较大或疑问较多的问题。这种探究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增强学生的信心。(2)选择集中讨论问题的地点也很重要。如,在秦皇岛实习过程中,可以选择大石河边或者实习基地院内的某个角落等地方。其目的是让大家在一个轻松而愉快的环境下进行讨论,这样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

2.1.2 引进新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先进的技术已经应用到地学研究中,如GIS技术应用于区域填图、CAD应用在数字地质填图和MAPGIS在地质填图的应用等,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针对野外地质填图实习的教学目标,需加大对计算机新技术的应用,野外地质教学应从单纯的“老三件”(罗盘、放大镜、地质锤)转变成“老三件”和“新三件”(GPS、便携式电脑、数码相机)的双臂合力。但是,实习提交的地质图件(素描图、剖面图、地质图等)不能借助于计算机来完成,而是由学生亲手绘制。

2.2 教学效果的考核

地质填图实习能够全方位地反映学生对地质基础课中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应用程度。为了能够强化对学生动手能力、基本技能和地质思维能力的全面训练和培养,建立一套有效的考核体系非常必要。笔者连续两年参加了野外地质实习,与带队多年、经验丰富的教师一起制定了一套考核体系(见表1)。并应用于2010年野外实习,结果显示,本次实习的学生对实习具体知识点的理解、解释以及编写实习报告的规范等方面,较之以前的学生有明显提高,表明制定的考核体系合理且有效。

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个考核体系中,指标的第2项和第3项是在实习过程中完成。其出发点是检验学生的实习成果,评价其优点和缺点,并指出不足,以便为后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因为,经过实习,学生对实习具体的工作内容和流程已经很熟悉,指出的优点和缺点,学生能够快速理解、消化,并能指导后期工作。

3 结束语

野外地质实习是掌握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完成的程度和质量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系统的规划、成熟的教学流程、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规范的考核方式等。通过野外地质填图实习,不但要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产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并具备一定的地质思维和掌握解决地质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朱洪涛.完善地质类野外实习的建议[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1):105-106.

[2]杨高学,李永军,杨宝凯.如何提高地质类大学生实习质量[J].中国地质教育,2010,4:93-95.

[3]曹文融,高远.美国南加州大学以学生为中心的野外地质实习感受[J].中国地质教育,2008,1:53-56.

[4]赵文吉,张松梅,晋佩东.GIS技术在区域填图中实施方法与数字地图[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0,30(3):286-289.

[5]何虎军,赵亚宁,杨兴科,等.CAD在数字地质填图中的应用[J].测绘科学,2010,35(6):250-252.

[6]张钊,韦龙明,陈三明,等.MAPGIS在地质填图及化探数据处理中的应用[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0,2:221-225.

[7]张维宸,颜丹平,王根厚,等.周口店实践教学基地—地质精品课程建设的“摇篮”[J].中国地质教育,2008,4:113-116.

[8]邹和平.野外地质填图教学实习课程考核的一些做法[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21(1):205-206.

[9]肖军,朱蓓,王家生,等.“快乐地质”教学—以北戴河实习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07,1:43-46.

野外地质实习系统 篇3

[摘 要]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历来重视地质填图实习,在教学实践中实习队对整个地质填图实习教学环节安排的科学合理性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地质填图实习分为实习动员会、地质踏勘、实测剖面、地质填图、地质专题、野外地质路线考察和野外地质综合技能考试这7个环节。其改革优化措施有:实行小班教学、加强地质素描技能培训、举办野外地质技能竞赛、多阶段过程检查制度、实行工作危害分析(JHA)方法进行安全风险控制。这些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地质填图实习;资源勘查工程;教学环节;优化措施;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9-0116-03

一、概述

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大学以及“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重点大学,在煤炭资源及相关领域具有显著的学科优势。资源勘查工程本科专业是我校“矿产普查与勘探”国家重点学科所对应的本科专业,在化石能源地质学领域具有鲜明的特色与优势。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地质学理论基础与矿产勘查与评价技能的地质工作者,而资源勘查工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因此,大学期间需要一系列的地质实习来提高学生的地质技能水平。

地质填图实习(也称为基础地质综合实习),是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继地质认知实习(也称普通地质学实习)之后的一个重要的地质实习,安排在大二年级结束的暑期,实习地点为安徽巢湖野外地质实习基地,为期约30天。

在地质认知实习阶段,由于学生仅修过一门普通地质学课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欠缺,无地质野外工作经历,因此实习偏重于某一个地质现象出露点的地质现象基本观察和描述,实习以教师指导学生为主。而在地质填图实习阶段,学生已经修过多门地质学课程,已具备了一定的地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野外地质工作经历,实习则要求由以教师指导为主过渡到由学生独立开展工作,主要着眼于面的地质特征的整体认识和分析。[1]

地质填图实习肩负有重要的任务使命,因此科学合理地安排整个地质填图实习的教学环节十分重要。地质实习队通过多年的实习教学实践,逐渐丰富了地质填图实习的教学环节,摸索进行了多项改革优化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地质填图实习教学环节

(一)实习动员会环节

实习动员会一般安排在实习前2-3天。实习队长介绍整个地质填图实习的日程安排,重点讲述实习区的人文地理与地质概况、实习基本要求、实习注意事项以及分组安排等工作,并安排各组学生借取或购买本次地质填图实习所需的实习指导书、野外记录本、工具和材料装备。

(二)地质踏勘环节

对巢湖地质实习区进行为期10天的地质踏勘实习。踏勘路线有7条,分别是半汤-夏阁路线、甘露寺-狮子口路线、麒麟山路线、姚家山-平顶山路线、马家山路线、幸福泉-177高地路线、石灰山路线。这7条路线,主要是地层出露路线,发育有震旦系灯影组至侏罗系磨山组地层,并出露有全区较典型的各类岩石,部分路线为构造地质现象路线。

(三)实测剖面环节

实测剖面为期约6天。化石能源地质学属于有机沉积矿产,我校历来重视培养学生的野外沉积地层剖面的实测技能。本实习安排野外实测沉积地层剖面5条,构造实测剖面1条,分别是:甘露寺中志留统坟头组剖面(展开法)、麒麟山东南坡石炭系剖面(投影法)、姚家山东中二叠统栖霞组剖面(投影法)、平顶山南坡大隆组-和龙山组剖面(展开法或投影法)、马家山南坡南陵湖组剖面(直线法)。构造剖面为石灰山构造实测剖面。实测剖面以小组(5人)为单位,进行剖面实测,并最终绘制地层剖面图。

(四)地质填图环节

野外地质填图为期约6天。把实习区(巢湖北部地区)按地理坐标,划分为东区、西区两部分,两区有重合的区域,以供后期的对接。地质填图实习以小组(4-5人)为单位,一半的小组填图东区,另外一半填图西区,最终将两区的填图成果合并,制成一张完整的地质图。第一天,教师带领学生示范填图的方法,后面时间由学生小组讨论自行安排填图行程,教师则进行野外巡回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经过前期的路线踏勘和剖面实测,学生已经较为熟悉了整个填图区的交通路况以及地层发育情况,学生已基本具备独立地质填图能力。地质填图环节,应该是整个地质填图实习中的最重要阶段。地质填图实习,不仅使得学生学会墓本的填图方法,还能使学生经过地质填图更深入地了解区域上地层的分布特征和构造特征。[2]

(五)地质专题环节

地质专题工作为期约3天。地质专题的题目,一般由实习队教师统一讨论而定,每年都进行修订补充。结合实习指导教师的专业特长,以及实习区的地质发育特征,制订出20-30个地质专题题目,但是每个题目最多不能超过5人选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实行自由选择政策,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六)野外地质路线考察环节

该环节为期约2天。在填图区外,选取2-3个地质现象典型的区域,进行地质实习路线考察实习,拓展学生的地质视野。一般选取处于郯庐断裂带变质岩出露较好的浮槎山路线、青苔山推覆构造带路线、巢湖湖泊地质作用路线等。

(七)野外地质综合技能考试环节

该环节为期1天。野外地质综合技能考试,形式为教师和学生一对一考试,以口试为主,辅以矿物岩石标本的鉴定描述、地质读图考查等方式。一般每位学生的考试时间为10分钟。重点考查学生对实习区地层、岩性和构造特征认识,以及实测剖面、填图和专题分析能力的掌握程度。该成绩作为此次地质实习总成绩的重要参考。

除了上述环节,中途一般每隔5天野外地质实习,安排1天室内休整。如遇下雨天无法出野外,也进行室内休整。休整期间,学生主要完成野外资料的整理、图件的绘制以及报告的编写工作。

三、地质实习教学的改革优化措施

地质实习队通过多年的实习教学实践,逐渐丰富了地质填图实习的教学环节,摸索进行了多项改革优化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近期的改革优化措施:

(一)实行小班教学

小班教学有利于发挥师生双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3],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实行小班教学的最基本条件是充足的师资力量。通过连续多年的师资引进以及师资培养,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已经建立了一支较强的野外地质实习师资队伍。鉴于野外地质实习中大班教学的诸多弊端,实行野外地质实习小班教学制度。国外小班教学的人数是每个教学班级12-18人[4] [5],我校结合实际情况,每个实习教学班14-15个学生配备1位主讲教师,有效保证野外地质实习的教学质量。

通过实践证明,在地质填图实习实行小班教学,有以下主要优点:1.保证每一位学生能跟上教师的步伐,看到典型的地质现象;2.听到教师讲解的内容;3.方便教师在每个实习环节对学生的实习情况及时进行野外过程检查与评价;4.野外地质现象发育地点空间较小,方便教师集中班级学生进行讲解以及有利于实习队伍向前行进;5.提高每一位学生进行地质实践操作的参与度。

(二)加强地质素描技能培训

地质素描属于地质制图的范畴,而地质制图能力是地质技能综合素质的体现,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地质素描课程[6],实践证明,开设这门课程是很有必要的。我校未开设地质素描课程,针对历年的学生野外地质素描技能普遍掌握不好的情况,实习队决定增加为期2天的野外地质素描技能培训环节。聘请擅长素描又懂地质现象且经常进行野外地质观察的专家,集中教授地质素描技法,有力保证了野外地质素描的质量。现阶段,学生在野外进行地质素描普遍动作较慢,占用较多的野外时间,不利于提高野外地质实习的效率。因此,未来的地质素描培训,更着重于地质快速素描技法的培训。

(三)举办野外地质技能竞赛

首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有26所地质类高校共61支队伍参赛,参赛学生对地质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相对较好,但是对地质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相对较差[7],在平时的野外地质实习中也普遍存在这种情况。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课堂教学中地质实践培养环节比较薄弱而造成的。[8] [9]因此,有必要在地质实习过程中加强学生地质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

研究发现,技能竞赛具有很好的激励功能,能有效调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0]为了引导学生重视野外地质技能的提高,激发学生形成地质技能精益求精的精神,同时参考“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的竞赛内容和要求标准,我校在地质填图实习增加了野外地质技能竞赛环节,实践证明该环节的实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并且效果显著。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地层剖面实测和图件制作。最终,教师会对学生提交的成果材料进行评价。奖项名称参考中国地质学会的奖项命名法,设有野外地质技能“金锤奖”、“银锤奖”,并给获奖学生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同时,通过这个野外地质技能竞赛培养与选拔出来的优秀学生,将作为下一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的参赛种子选手去参赛,促进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参赛选手的地质技能的提升,增强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的整体地质技能水平。未来,我校将进一步探索野外地质技能竞赛环节的实施优化措施。

(四)多阶段过程检查制度

鉴于地质填图实习环节较多、时间较长以及实习任务较重的情况,学生在实习期间会遇到很多困难,思想也容易出现不佳的状况。开展多种形式、多阶段的野外实习质量监控能确保实习教学质量。[1] [11]为了控制地质填图实习的质量,本实习队实行了地质实习多阶段过程检查制度。即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要求教师每个实习阶段都要检查学生实习的野外记录、图件绘制,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确实保证了每个实习环节中学生们都能掌握相应的技能,也促进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模式,便于教师后期对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客观评价。

(五)实行工作危害分析(JHA)方法进行安全风险控制

野外地质实习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若发生安全事故,将给学生和学校带来难以估量的后果和教训,必须予重视。我校地质填图实习自2008年以来,一直运用JHA方法(工作危害分析方法)进行野外地质实习的安全评估与预防,多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施过程中也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具体实施方法已经另文报道。[12]实践结果表明,JHA方法运行7年期间没有发生过一例大的安全事故,总体来说效果显著。

(六)未来展望

近年来随着“数字国土”工程建设的开展和有关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高校的区域地质调查(地质填图)实践教学将由传统方式向数字化、信息化方式转变。[13] [14] [15]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2000年,率先在周口店地质填图实践教学中全程应用数字地质填图系统,并达到了预期目的。[16]在巢湖地质实习基地,南京大学早期已进行数字地质填图实习[15] [17],并坚持至今。国内已有部分地勘单位在实际填图工作中,采用数字地质填图且成为常态化工作方式,效果良好。目前国内高校的数字地质填图实习尚未普遍开展,随着未来发展形势的改变,我校野外地质填图实习将紧扣时代发展潮流,在适合的时期积极在数字地质填图实习方面进行探索与筹备。同时,积极参考其他地质类高校地质填图实习中的有益措施,为提高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地质填图实习教学效果做出不懈努力。

四、结论

地质填图实习,旨在培养学生独立开展地质工作的能力,肩负有重要的任务使命,因此科学合理地安排整个地质填图实习的教学环节十分重要。地质实习队通过多年的实习教学实践,把地质填图实习安排为实习动员会、地质踏勘、实测剖面、地质填图、地质专题、野外地质路线考察和野外地质综合技能考试共7个环节,同时摸索进行了多项改革优化措施:实行小班教学、加强地质素描技能培训、举办野外地质技能竞赛、多阶段过程检查制度、实行工作危害分析(JHA)方法进行安全风险控制共6项改革优化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们会紧跟时代发展动向,继续探索能进一步提高地质填图实习教学效果的有益措施。

[ 参 考 文 献 ]

[1] 钱建平,李少游.地质填图实习考核方法的改革及其效果[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1):207-208.

[2] 王义宏.地质填图实习教学浅见[J].煤炭高等教育,1990(1):72-74.

[3] 王朋朋,杨晓冬,李伟,等.高校小班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14):96-97.

[4] 郭春燕.美国小班教学综述[J].外国教育研究,2005(7):50-53.

[5] 刘雪荣,林曦,李曦达.英国高校小班教学模式及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2):108-112.

[6] 赵秀丽,李守军,王平丽.培养地质类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地质素描”课程教学质量[J].中国地质教育,2013(4):86-89.

[7] 钟文丽,陈翠华,陈学华.从首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看中国高等地质教育[J].中国地质教育,2013(3):12-16.

[8] 何金先.我国高校“地球科学概论”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6):77-80.

[9] 何金先,屈争辉,沈玉林,等.地质大类招生制度下“普通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2):78-81.

[10] 史文生.论职业教育技能竞赛的功能及其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0(33):20-22.

[11] 沈玉林,郭英海,李壮福,等.基础地质实习野外实践的现实困境及应对策略[J].中国地质教育,2015(2):66-68.

[12] 汪吉林,沈玉林,屈争辉.野外地质实习的JHA法安全风险控制[J].中国地质教育,2015(1):121-123.

[13] 张明华.数字化地质填图技术及实践教学方法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1):11-16.

[14] 马艳平,桂和荣,黄淑玲.浅谈现代教育观念下地质填图实习教学改革[J].宿州学院学报,2007(4):146-147.

[15] 廖晴,施小清,朱国荣,等.南京大学巢湖区测实习数字化填图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15(3):78-84.

[16] 刘刚,汪新庆,赵温霞,等. 《计算机辅助区域地质填图实习系统》的研制与基地班野外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地质教育,2001(3):32-35.

[17] 王敏,王志敏,江思珉,等.区域地质测量野外作业子系统的实现[J].高校地质学报,2003(1):128-134.

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篇4

姓名:邓正梁

学号:019715222645

专业:地质工程

学校:湖北广播电视大学

目录

第一章 实习目的和要求 一 实习目的二 实习要求

第二章 实习地区的地理环境、位置和交通 第三章工作内容和方法 一 工作内容

二 工作方法 第四章 勘查区地质特征 第五章 收获及体会

第六章 问题和不足 第七章 致谢 第一章 实习目的和要求

实习目的

作为一名地质学校的在校学生,我们不仅应该认真学习课本上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野外地质勘查工作的基本工作原理,更应该积极参加野外地质勘查工作,以便更加深入的学习和掌握野外地质勘查工作的工作方法和流程。

而在安康汉阴县的这次实习,不仅是对我们所学习的专业知识的加强和巩固,增强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对野外施工的认识,培养我们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勇于探索、不畏艰苦的工作作风。而且,通过这次陕西安康汉阴县双河口镇的实习,有利于巩固我们在学校所学习的专业知识。二

实习要求

这次实习中,我们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在野外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种问题及工作方法。学习野外施工过程中的基本工作方法及大概工作流程,对含矿底层岩层进行物探。

初步掌握地质野外勘察的具体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能熟练的操作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专业勘察仪器,切实掌握仪器的操作方法及保证仪器安全的主要措施。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认真服从公司的工作安排,积极向老员工学习工作过程中的各种注意事项,以及野外施工过程中各个工作岗位上的工作方法及技术。对野外环境有清晰的认识,对如何在野外保证自己的安全有了保障。有问题,及时向老员工请教。实习工作过程中,要将在学校中学到的各种专业知识付诸于实践当中去,养成严谨认真、不畏艰苦的工作作风。争取早日将自己培养成一名合格的地质工作者。

第二章 实习地区的地理环境、位置和交通

实习地区双河口镇位于安康市西北部汉阴县境内,汉阴县位于陕南秦巴山区,与安康市汉滨区、汉阴县紫阳县,石泉县、宁陕县和汉中市镇巴县毗邻.古称西城、安阳、汉宁、安康,唐至德2年(公元757年)始名汉阴至今,全县辖18个乡镇,179个行政村,版图面积1347平方公里,总人口29.2万人,境内山川秀丽,物阜民殷,人杰地灵,素有安康“鱼米之乡”美誉。汉阴交通便利,阳安铁路、31 6国道穿境而过,通乡公路四通八达。数字程控电话、移动通信覆盖全县18个乡镇。旅游风景区主要有:观音河水库、龙寨沟奇石景区、两合崖景区、森林公园。文庙、文峰塔、古城墙等名胜古迹吸引了众 多游客,享誉世界的国学大师、北大“三沈”——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昆仲是汉阴人民的骄傲。

汉阴气候温和湿润,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海拔290—2128.2米。境内河流纵横,均属长江水系,年径流量5.19亿立方米,汉阴自然资源丰富,以矿产、动植物资源最为突出。全县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砂金、脉金,瓦板石、石灰岩、大理石、板石,花岗岩、石英砂,煤炭等1 9种,产地64处,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华铁锈红瓦板岩之乡和黄金大县。

第三章 工作内容和方法

这次我们实习的单位是陕西第一地质队,实习地点是安康汉阴县双河口镇,工作主要目的是对异常区域采样工作,在区域内进行踏勘,观察异常区域的地形底层特征,绘制地质剖面图,进行地质填图工作,对野外现象进行描述和解释。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工作的地质任务,我们的主要工作方法是:首先,利用GPS RTK放样进行野外地质测量放样;再在勘察范围内利用瞬变电磁法(PROTEM 67)进行野外地下数据采集;进行地质采样,把地表腐质层剖去,对岩石风化层和原始底层进行随机采样装袋,对采集线路进行GPS路径保存,把线路复制投影在地图上,在1:50000地图上进行填图,对采样结果进行化验。二

工作方法 GPS—RTK放样

实时动态(RTK)测量技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数字测图中。RTK技术是以载波相位双测量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它是GPS 测量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新突破。由于应用RTK技术进行的实时定位可以达到厘米级精度,因此,除了高精度的控制测量仍采用GPS静态相对定位技术之外,RTK技术已经可以应用于地形测图中的图根测量、地籍测量中的控制测量等。

测量工作在此次瞬变电磁法施工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测量工作是此次野外施工的先行者,它的正确与否和精度直接决定了其它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第四章 勘察区地质特征

勘查区出露地层从老到新为志留系下统的大贵坪组(S1d)、梅子垭组(S1m)、中泥盆统的韩城沟组(D2h),区内基底构造层为中元古界酸--基性火山岩,上构造层主要出露寒武系、志留系、泥盆系一套硅质岩、细碎屑岩及碳酸盐岩。褶皱构造 矿区总体表现为一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展布、向北北东倾斜的单斜构造,区域上实际为叶家坪河复式向斜的南翼部分,但层间小褶曲十分发育,尤其当岩层的刚柔程度差别较大时尤为显著,呈一系列紧闭的紧闭褶曲

平卧褶曲等。地球化学特征

(1)片岩类岩石及部分石英脉中金元素含量普遍较高,为地壳金克拉克值的1—2倍,说明片岩类岩石层为金的矿源层,它为金的活化、富集进而形成工业矿床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

(2)片岩类岩石及部分石英脉中银元素含量相对较高,为地壳银克拉克值的1—8倍,说明金与银密切相关。

(3)片岩类岩石及部分石英脉中铜、锌、镍、钡、锰、钒、钼等元素含量一般,小于地壳克拉克值或基本相当,说明金与铜、锌、镍、钡、锰、钒、钼等元素关系不密切。

(4)含炭硅质岩中除金含量较低外,银、铜、锌、镍、钡、锰、钒、钼等元素含量均相对较高,为地壳金克拉克值的1—9倍,说明含炭硅质岩中金成矿的机率很小,但银、铜、锌、镍、钡、锰、钒、钼等元素有活化、富集成矿的可能。变质作用与围岩蚀变(1)变质作用

区域变质作用强烈,不同时期、不同构造层次的地质体其变质程度不同,主要为区域变质岩,而动力变质岩很少。区域变质岩遍及整个全区,变质程度较低,属绿片岩相,主要形成区域性的变质砂岩、片岩、硅质岩、结晶灰岩等。动力变质岩主要产于断层带中,主要形成角砾岩、碎裂岩、断层泥、蚀变岩等。

(2)围岩蚀变

近矿围岩蚀变型式以渗滤扩散交代、热液裂隙细脉充填为主,主要蚀变类型为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黑云母化、石榴石化及绿泥石化等,显示了中低温热液蚀变矿物组合特征,其中前三者蚀变类型与成矿关系较为密切。

黄铁矿化

与金矿化关系密切,为金的主要载金矿物,单矿物分析含金达100.63×10-6,大

A、早期黄铁矿化:自形粒状,呈浅黄色,浸染状分布,局部可见呈细脉状或稠密浸染状沿片理产出,含金性较好。

B、晚期黄铁矿化:半自形—他形粒状集合产出,浅黄色,呈细脉状斜穿片理产出,脉宽0.3—1毫米或更宽,含金性较差。第五章 收获及体会

通过此次实习,使我不仅巩固了我在学校内所学到的课本上的基础理 论知识,也培养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且增加了我对野外地质施工的认识,养成了我凡事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勇于探索、不畏艰苦的工作作风。

通过此次实习,使我对很多以前只是有一点了解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明确的思路,慢慢将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了实践当中去,也增强了我一定要努力学习知识和各种工作技能,全面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地质工作者。同时,在这次实习当中,也让我切身的感受到了野外地质勘察工作的艰苦和枯燥,使我认识到了在工作过程中各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密切配合的重要性,是我树立了更加正确的学习和工作态度,使我对以后面对其他工作及挑战有了更充足的积累和信心。第六章 问题和不足

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也让我更清楚的认识到了自己的很多缺点和不足。

首先,这次实习,让我认识到了自己以前在学校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实在是太过于单一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所遇到的很多问题是课本上的知识无法解决的,甚至是和课本上的相冲突,让我认识到了,只有在实践中财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各种理论知识,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检验它的正确与否。

其次,在这次实习过程中,使我耐心及细心不足的缺点逐渐显露出来,并且因为这个原因在工作过程中对工作造成了影响。但是,我相信这些问题只是暂时的,我一定会积极学习工作中所需要的各种知识,迎 难而上,早日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将自己更好的融入到工作当中去。第七章 致谢

首先,要感谢陕西第一地质队给了我们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让我们早日感受到了野外地质勘察工作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使我学习到了很多实践中才能学到的知识,让我更快的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自身存在的问题。

工程地质野外实习(定稿) 篇5

实习报告是对实习中见到的各种地质现象加以综合、分析和概括,用简练流畅的文字表达出来。写实习报告是对实习内容的系统化、巩固和提高的过程,是写地质报告的入门尝试,是进行地质思维的训练。报告要有严密的逻辑性,简明扼要,图文并茂。报告必须是以野外收集的地质素材为依据,通过自己的组织加工写出来的,切忌完全照抄野外记录写成流水帐,切勿照抄书本。每位学生的实习报告应独立完成,不得抄袭、雷同。

按照土木分院统一要求,实习报告封面应有实习题目、学生专业、班级、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实习日期等内容。报告用16开纸手写(不许打印),不少于3千字,文字工整,语言流畅,图件美观,基本无错字,并进行装订。

实习报告具体内容应包括实习目的、实习时间、实习地点、实习具体内容、实习收获与建议等等。推荐的报告章节形式如下:

第一章 概述:实习地区的基本情况、实习的任务、目的、要求、人员的组成及实习时间等。

第二章 岩石 :描述观测到的各种岩石的出露地点、岩石特征、产状等(附剖面图、素描图)。

第三章

构造: 分别叙述观测到的地质构造,包括褶皱、断层、节理、岩层间的接触关系等。(附素描图、剖面图)

第四章 地质作用:观测到的各种地质作用及其对工程的影响。包括风化作用、河流的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崩塌及防治、泥石流及防治、岩溶特征及其对工程的影响等等。

第五章 其它方面。

第六章 后记:说明实习后的体会、感想、意见和要求等等。

2、实习路线介绍

路线一 隐凤山地质路线

1)、目的与要求

(1)掌握利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的方法;(2)掌握断层的野外识别方法;(3)了解河谷地貌特征;(4)了解化学岩的岩性特征。

2)、所需工具

罗盘,地质锤,地质包,记录本,铅笔,橡皮等。4)、路线观察

点号:No.1 点位:隐凤山景点附近,甘陶河岸边 点性:岩性点

内容:1)观察灰岩岩性 2)练习罗盘使用方法

该点出露寒武系灰岩,岩石呈灰白色,隐晶质结构,呈厚层状。层面出露条件好,较平整,非常适合测量岩层产状。

罗盘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产状(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利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的方法如下:

①.岩层走向测定:岩层走向是指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走向。

②.岩层倾向测定:岩层倾向是指岩层真倾斜线在水平面上投影所指的方向。测量时将罗盘瞄准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③.岩层倾角测定:将仪器上盖开启到极限位置,并用罗盘侧边紧靠地质界面且垂直于界面走向线,让长水准泡居于下方,旋动测角旋钮,调长水准气泡居中,此时倾角指示盘在下刻度盘指示的数值即为该地质界面的倾角。

点号:No.2 点位:隐凤山下,甘陶河河谷 点性:构造点、地质作用点 内容:1)观察断层的野外识别特征 2)观察甘陶河河谷地貌

甘陶河北岸出露寒武系灰岩,东侧岩层产状较平缓,西侧岩层产状较陡,近于直立;中间部位可见构造角砾岩,砾石成分为两侧的灰岩,胶结良好;在两侧灰岩交接部位,从山顶到山脚,冲蚀现象明显,形成相对低洼的地形。以上现象说明此处发育断层构造。

此段甘陶河发育较为完整的河谷地貌,有河谷斜坡、河床、低河漫滩、高河漫滩、河成阶地等地貌单元,河床与河漫滩沉积物成分复杂,分选好,磨圆度高。

路线二 峪沟水库——朱会地质路线

1)、目的与要求

(1)观察沉积岩及中性岩浆岩的岩性特征、结构、构造;(2)观察沉积岩变质岩,中性喷出变质岩的特征、结构、构造;(3)观察太古界与下元古界、长城系与下元古界地层间的接触关系;(4)观察节理发育特征,并判断剪节理、张节理。2)、所需工具

罗盘,地质锤,地质包,记录本,铅笔,橡皮等。4)、路线观察

该路线是太行山区下前寒武系典型地质标准剖面。由下而上划分为晚太古界赞皇群,下元古界甘陶河群,下元古界长城系。太古界在该路线出露的主要岩石为角闪斜长片麻岩,下元古界在该路线出露的主要岩石为浅变质岩,由变质砾岩、变质砂岩、板岩、变安山岩和碳酸岩组成,构成上具有不整合接触,节理发育。根据上述特点,将该路线分为六个观察点。

点号:No.1 点位:在峪沟水库大坝南50米处 点性:构造点

内容:1)观察太古界赞皇群岩性,元古界南寺组岩性 2)观察判断断层

在峪沟水库大坝南50米东,有一沉积间断断层。断层上盘为下元古界甘陶河群岩层,下盘为太古界赞皇群层。断层面产状: 95°∠ 70°。

断层下盘太古界赞皇群石家栏组主要岩性为一套遭受中浅级区域变质作用及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作用的变质岩系,由黑云母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磁铁石英岩等组成,局部混合岩化作用强烈。其片理、片麻理产状大致为:走向近SN、倾向W或NNW,倾角45°∠60°,出露岩层较厚。

断层上盘是元古界甘陶河群南寺掌组,以粗碎屑岩和变安山岩为主,按岩性可分:下部为灰红、灰绿色巨厚层变质含砾长石石英砂岩,一般石英含量占40%,微斜长石含量占45~50%,其他为绢云母。砾石成分主要为石英,砾径在0.2~2cm之间,呈透镜状,平行片理排列,砾石含量一般为10~15%。胶结物为SiO2,均已重结晶。上部为浅灰、灰黄色厚层粗一中粒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变晶结构,石英含量占50%,胶结物为泥质,均变质为白云母或白云母,岩性稳定,局部含砾。岩层产状为265o∠80 o。

点号:No.2 点位:水库大坝南端,距No.1大约50米处 点性:构造点 内容:观察斜层理

在下元古界甘陶河群南寺掌组底部变质砾岩层及中粗粒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层中斜层理发育。以磁铁矿交错层理为主。交错层理属于原生构造。在构造上可以指示岩层顶面方向,有助于辨别岩 层层序的新老关系及空间分布规律。

点号:No.3 点位:峪沟水库西大路拐弯处,距No.2点约150~300米 点性:岩性点

内容:观察辉绿岩产状及岩性

辉绿岩呈脉状侵入于甘陶河群南寺掌组中部砂砾岩地层中,属于元古代浅成侵入岩。由于受EW向构向应力场挤压作用,岩脉沿SN~NNE向断裂构造发育起来。辉绿岩呈绿色,变余自形晶粒及变余辉绿结构,原岩的辉绿结构在部分岩石中仍清晰保留。矿物成分主要是斜长石、次闪石、其次为绿泥石、黑云母,副矿物为钛磁铁矿。

点号:No.4 点位:位于No.3西北350米 点性:构造点 内容:观察羽状剪节理

由于板状砂岩曾受到构造变形作用而发生破裂,主干节理被石英脉充填具右行剪滑动性质,与主干节理显示出一定的夹角,显示出张性的羽状节理,并被石英充填。总体看来,这是一组典型的张剪性节理。

点号:No.6 点位:峪沟交叉路口向西临河拐弯处 点性:岩性点和构造点 内容:1)南寺组顶部岩性

2)甘陶河群与长城系接触关系 3)长城系地貌特征

南寺组顶部在此以石英砂岩,板岩夹白云岩为主,上部被长城系长石石英砂岩覆盖。长城系在地貌上呈陡峭的山峰。在峪沟沟口仰望对面山峰,可见甘陶河群与长城系呈明显角度不整合关系。

白云岩呈淡红色,主要由微晶白云岩组成,并含有少量方解石晶粒即细粒石英集合体。块状构造。

路线三 七狮村地质路线

1)、目的与要求

(1)观察并掌握化学沉积岩的岩性特征;(2)各统地层分界及划分标志;(3)观察并采集古生物化石标本;(4)练习野外实测剖面的方法。2)、实习内容

(1)以中上寒武统地层为例,学会地层划分的岩石地层学方法和生物地层学方法,并学会利用叠层石化石判断岩层顶底面;

(2)以寒武系沉积地层为例,练习野外测量地质剖面的工作程序;(3)采集石灰岩标本,研究其岩石力学性质。3)、实习用品及器材

图板,坐标纸,标杆,测绳,地质锤,罗盘,三角函数计算器,三角尺,量角器,钢卷尺,放大镜,盐酸,胶布,记录本,铅笔,橡皮等。4)、路线观察

点号:No.1 点位:七狮村西公路旁

点性:岩性点

内容:本点处出露地层为中寒武统张夏组鲕状灰岩,致密块状,浅灰~灰黄色,鲕状结构,鲕粒均匀分布,粒径1mm~3mm不等。岩石节理发育,沿平行层面方向或穿切层面有方解石脉填充。表面局部有浅刀砍纹发育,形成具刀砍状构造的白云质刀砍灰岩。岩层中局部可见到三叶虫化石。向上鲕粒变细,逐渐出现叠层石且数量逐渐增多,局部泥质化。

点号:No.2 点位:No.1点向北100m山坡上

点性:岩性分界点

内容:点南侧为中寒武统张夏组鲕状灰岩,点北侧为上寒武统崮山组泥质条带灰岩。岩石浅黄色~黄绿色,致密块状构造,条带状结构,风化强烈,表面有氧化铁膜形成。中部夹有少量含泥质条带的竹叶状灰岩。上部薄层泥质条带灰岩局含有三叶虫化石。

点号:No.3 点位:No.2点北60m处山坡上。

点性:岩性分界点

内容:点南为上寒武统崮山组泥质条带灰岩,点北为上寒武统长山组竹叶状灰岩。长山组底部地层为浅灰色薄层泥质条带灰岩,中部为中厚层紫红色竹叶状灰岩为主。其间含有薄层的紫红色含铁碎屑灰岩,竹叶状灰岩碎屑周围具紫红色氧化圈。顶部为一层致密灰岩,其间夹有薄层泥灰岩,局部含三叶虫化石。

点号:No.4 点位:No.3点北60m处山坡上 点性:岩性分界点

内容:点南为上寒武统长山组灰岩,点北为上寒武统凤山组的灰岩,凤山组地层底部以灰~浅灰色薄层泥质条带灰岩夹竹叶状灰岩为主,中上部为浅灰~灰白色中厚层白云质灰岩夹竹叶状灰岩为主,逐渐过渡灰黄色中厚层细晶白云岩,风化后表面为土白色,局部具刀砍纹,岩石细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为主,含有大量的叠层石化石。5)、思考题

(1)从各统和各组岩层的划分来分析岩层划分的依据;

(2)从岩层的产状、节理的发育程度以及其它与工程地质相关的因素分析此处公路边坡的稳定程度。如果公路向外拓宽50米,此处边坡如何设计?简述理由。

路线四 南障城岩溶地质路线

1)、目的与要求

(1)了解岩溶的形态特征、形成条件、岩溶水的垂直分带性;(2)了解河谷地貌特征。2)、实习内容

(1)观察南障城邮电支局对面,甘陶河东岸泥灰岩形态特征,思考本区岩溶的形成条件,根据其形态特征判断本区岩溶水的垂直分带性及区域地壳运动;(2)观察甘陶河在本段形成的河谷地貌及河流沉积物特征。3)、实习用品

罗盘,盐酸,地质锤,记录本,铅笔,橡皮等。4)、路线观察

点号:No.1 点位:南障城邮电支局对面,甘陶河东岸

点性:不良地质现象点

内容:河流东岸陡壁上出露地层的岩性为泥灰岩。泥灰岩属于可溶的碳酸岩盐类,其成分包括的碳酸岩和少量不可溶的岩屑和黏土矿物。泥灰岩受溶蚀后,其中的岩屑和黏土矿物残留下来的形成土黄色泥质条带。

岩石的透水性是形成岩溶的一个条件。泥灰岩的原生空隙不发育,其透水性主要取决于次生裂缝。当泥灰岩经受构造运动后,导致其构造裂缝隙发育,CO2含量较为丰富的水在这些构造裂缝中运动,对碳酸岩进行溶蚀,使这些构造裂缝隙中不断扩大,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空洞,这就是岩溶现象。

从陡崖上可以看出,岩溶作用形成地这些溶洞有不同的形态,反映出地下水流动的形态情况的不同。岩溶水的运动具有垂直分带规律。不同带的水的运动情况不同,形成溶洞的形态不同。从地表往下依次为:

1)饱气带(垂直循环带):位与最高水位之上,岩溶水以垂直运动为主,形成垂直的溶洞。

2)季节变动带(季节循环带):介于最高水位与最底水位之间,水位高时此带成为饱水带,岩溶水作水平运动;水位低时成为饱气带,岩溶水作垂直运动。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周期性、交替进行,决定了该带形成的溶洞的形态为浑圆状。

3)饱水带:位于最低水位以下,岩溶水主要作水平运动,形成水平溶洞。

本区的溶洞明显的显示出垂直~深圆~水平的变化过程,充分反映出岩溶水的垂直分带性。

地下水运动方式的变化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地下水排入地表水,流线是由潜水面出发指向局部侵蚀基准面。当岩溶地区地壳上升时侵蚀基准面相对下降,地下水以垂直运动为主,岩溶作用向下进行,形成垂直的溶洞。在地壳活动相对稳定的时期,地下水以水平运动为主向局部侵蚀基准面排泄,形成水平溶洞。在河谷地带,河谷浅部的地下水循环途径短,径流集中,岩溶最为发育,首先形成水平溶洞。地壳上升后,这些水平溶洞往往与河流阶地高程一致。因此,水平溶洞同阶地一样,也能够指示某段时间内地壳上升的次数。

河流西岸,沉积作用发育,形成河漫滩和河成阶地等地貌单元。河漫滩洪水期被淹没,枯水期则露出水面,其中多沉积一些河卵石及砂粒物质。河成阶地,特别是沉积阶地,冲积层厚,并且具有分选性,上部多为粉砂及粘土物质,被人们开发为耕地或居住场所。5)、思考题

请根据本区溶洞形态特点,分析本区岩溶水垂直分带性。

路线五 娘子关不良地质作用观测路线

1)、目的要求

(1)崩塌的地形地貌与防治措施;(2)泥石流沟地形地貌与防治措施;(3)河流侵蚀作用观测;(4)泉的观察。2)、实习内容

(1)以娘子关铁路车站崩塌为例,认识崩塌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2)以娘子关铁路车站泥石流沟为例,认识泥石流形成的动力、物质来源、沉积条件及人为因素影响,认识泥石流的防治措施;(3)以绵河河谷为例,认识河流的侧蚀作用和下蚀作用;

(4)以娘子关前滚泉为例,认识承压地下水的形成条件及出露特点。3)、实习用品及器材

罗盘,盐酸,皮尺,测绳,地质锤,记录本,铅笔,橡皮等。4)、路线观察

点号:No.1 点位:石太公路娘子关前山坡边娘子关瀑布 点性:河流侵蚀作用观测点

内容:此点为绵河的深切河沟谷。河水流速大,已将两恻的石灰岩层构成的河床深切,形成横断面为“V”字行的深切河谷,河道平直,两侧河谷陡峭。流水侵蚀痕迹发育,形成溶洞。对面河岸上发育有溶蚀现象。

点号:No.2 点位:绵河边“滚泉”出露点 点性:岩溶承压水观测点

内容:此处泉水为岩溶承压泉、上升泉。每隔3~4分钟上喷一次,泉水翻花上涌,状如沸水。泉水清澈,冬暖夏凉,是村民洗衣的处所。

点号:No.3 点位:娘子关站 点性:泥石流观测点

内容:此点处有较多典型的泥石流发生条件:(1)三面环山,一端开口的地

形构成的汇水动力区。节理发育的石灰岩和人工开采后的弃渣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物质供应区,两者共同组成形成区;(2)沟谷狭长,沟坡陡峭,坡度为15°左右构成了泥石流的流通区;(3)开阔的沟口组成了泥石流的沉积区。

石太铁路与石太公路均从泥石流的沉积区上通过。为防治泥石流的发生,在建国后,从沟口向内人工堆砌了十一道挡坝,用以降低泥石流的速度,沉淀泥石流中的固体物质,降低泥石流的冲击破坏作用,防止泥石流对铁路、公路及村镇民房建筑物的破坏。近年来,沟中采矿弃渣十分多,淤塞了泥石流挡坝的净空,成为泥石流发生的巨大隐患,值得引起注意。

点号:No.4 点位:娘子关站

内容:娘子关站场对面山坡由石灰岩组成,边坡坡角平缓,但坡面岩体节理发育,且地形高陡,有发生崩塌的可能。为保障铁路运营安全,山坡多处采用片石护坡、挡墙、遮挡等防护措施。5)、思考题

(1)石太铁路与石太公路均从泥石流沟的洪积扇上通过,为何多年未发生事故?(2)分析此处边坡与高速公路两侧所见边坡有何不同?简述原因(从地质构造、岩性与边坡的关系分析)。

路线六 清凉山地质路线

1)、目的要求

观察石灰岩地貌特征,掌握石灰岩地区工程地质问题分析的方法。2)、实习内容

(1)观察石灰岩的地貌形态特征;(2)观察石灰岩地层的地质构造特征;(3)观察地下岩溶现象及溶洞地貌特征;(4)评价石灰岩地区岩体稳定性。3)、实习器材

罗盘,直尺,量角器,地质锤,记录本,铅笔,橡皮等。4)、路线观察

清凉山位于石家庄市井陉矿区西部。主要由下古生界灰岩构成,在大地构造上地处井陉凹陷的西缘,在内外应力长期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温带喀斯特景观,经亿万年风雨侵蚀,使清凉山山势峻峭。“水龙洞”是长一千五百米的溶洞,主洞明 9

显沿太行第一大裂缝发育,大致呈东西走向,洞内高低错落,大致分上下两层。洞内藏洞,洞壁怪石嶙峋,石笋、石柱、石花、石幔等景物随处可见。

3、野外实测地质剖面工作方法

地质剖面是全面收集地层、岩石、构造及地貌地质等方面资料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因此,作好地层剖面的野外实测及室内整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1)、剖面位置的选择

①剖面线的走向要尽可能地与岩层走向垂直,即在最短的距离情况下,穿过最多的岩层;

②剖面线经过的地区岩层露头要好,尽可能选择山脊或沟谷。避开障碍物,且尽量取直,避免拐折太多;

③剖面比例尺应选取1:1000~1:2000为好。剖面的起点、终点也应尽量为地质点,标定于地质图上。

2)、剖面测量方法

剖面测量方法分直线法和导线法两种。如果剖面较短,地形简单、利用直线法。便于整理,如果剖面较长且地形变化较复杂时,一般用导线法。野外工作有:地形及导线测量,岩性分层,填写记录表格,绘制野外草图。实测时一般5~7人一组共测一条剖面,分工合作,互相配合。(1)测量导线方位,导线斜距及地形坡度角

此工作由前后测手(各1人)来完成。工作时,后测手持测绳0m端,前测手持另一端。后测手站定剖面起点,前测手向剖面终点方向前进,待地形起伏变化处停止,两人将测绳拉直,前测手向记录员报告距离,一条导线尽量放长,不能拐折。前后测手分别瞄准对方处标杆相同高度部位,使视线与地面平行,多测几次,前后校正,开始读数,以后测手为准,仰角为“+”,俯角为“—”。测准后,将角度连同“+”,“—”号一同报予记录员,记入表中。

导线方位是指导线前进方向,用方位角记数,前后测手误差应小于2~3°,取平均值记入记录表格中。(2)岩性分层、观察和描述

这是实测剖面的中心工作,首先分层应按比例尺精度要求,划出不同岩性单位。如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并将分层位置在导线上卡出,报告给记录员记入表中。其次根据岩石的成份、结构构造等方面的差异以及所含成份的不同进行分层。分层时应细心观察,准确定名,详细记录,并且各组员应共同商议,以期达到合理分层目的。岩层不应分得过细,但有特殊意义的岩层应详细划分,待室

内工作时再做取舍。分层人员要及时向记录人员报告分层位置及岩性定名,当一段导线工作完毕后及时指挥测手前进。重要地质现象应作素描或照片,对一些出露不好而又十分关键地段,要向导线两侧追索,补充描述,如附近不可见或难于平行追牵时,可动用简单工程将之揭露,以便于观察分析。(3)填写记录表格

实测剖面需要使用专用的记录表格。

表内除各项水平距、高差、累积高差,产状视倾角,分层厚度等项待室内整理时,经计算填表外,其余各项填写内容均应在野外现场准确无误地填写好。地质剖面记录表格式如下表:

导线号要写导线起止点的位置编号,第一根导线为:0—1,第二根为1—2,等等。

导线方位角是记录后测手所测定的导线前进方位。注意不要将方位记反。

各项地质内容的记录均要与分层号相对应。斜距起始点是指所分这一层在该导线测绳范围内的具体起止数字。

地形坡度角应以前后测手平均值为准。

待所有数据及记录内容均准确无误之后,方可指挥测手移动测绳,记录员起监督作用,保证质量。

3)、野外绘制导线图和剖面图草图

在野外实测剖面中,应绘制平面图和剖面图,以便在室内工作整理时参考。(1)野外平面图的绘制方法

在确定剖面总方向的前提下,于地形图上用量角器标明剖面方向。在图纸上则以横线为剖面总方位线,即剖面起点与终点在一条横线上。但须标明正北的方向,一般右端为东或南,左为西或北。

画图时,从起点沿导线方向画射线,长度由实测导线斜距L经公式D= L cosa换算的水平距D为准(a为坡角)。

在导线上按照分层水平距截取各分层位置,各层标好分层号。在适当的位置标好产状和古生物化石采集点。导线号应标在导线变换处,如有拐折,则将导线相交处标定导线号,层号最好用圆圈圈起,标于分层段的中间部位,数字要优美,大小一致。分层界线及产状符号处的所画线段长短应作统一规定。(2)剖面绘制方法

在图纸上,平面图下方的适当位置绘制野外实测剖面草图。图纸横线为水平线,竖线为标高,按比例尺作图。确定起点后,按地形坡度角,由起点作一射线,在其上按作图比例尺截取第一条导线的斜距,依此,第一条导线的终点为第二条导线的起点,第二条导线再据其本身的坡度,斜距绘制,依此可得到剖面方向上的地表地形线。在线上截取各分层斜距,标明位置,按实际产状在剖面线下方依人绘制岩性统一花纹符号。标明产状与地质年代,最后依实际地形将导线进行修饰。

4).实测剖面图室内整理

室内整理工作是对剖面系统研究的过程。包括:野外数据、标本、资料的整理,清绘剖面图,计算分层厚度等。(1)野外资料整理

在整理前,先将地质剖面记录表中所有空白项目填全。

水平距: D = Lcosa 高 差: H = Lsina 累积高差为各导线高差的代数和。

视倾角待确定剖面图方位之后再行换算,则根据剖面方向与岩层走向夹角来计算或查表(野外记录本后附表)或利用赤平投影法来计算,换算成剖面上的视倾角。

(2)岩层厚度的计算

岩层厚度是指岩层顶面、底面间的垂直距离,为真厚度,分下列四种情况:

(a)地层水平:b = 0°,h = Lsina,其中b为岩层倾角;

(b)地形坡向与岩层倾向相反,导线方向垂直于岩层走向:h = Lsin(a+b);

(c)地面倾斜,坡向与倾向一致,且坡角大于岩层倾角,导线方向垂直于岩层走向,h = Lsin(a-b);

(d)地面倾斜,坡向与倾向一致,且坡角小于岩层倾角,导线方向垂直于岩层走向,h = Lsin(b-a)。

如所测为视倾角,则须换算成真倾角,上述岩层产状b均为真倾角。(3)编写剖面说明书

剖面说明书包括以下内容:

(a)剖面测量时间、位置、起点、终点坐标、剖面方位、总长度、剖面露头情况,所见地层时代,岩体及构造发育总特征;

(b)地层研究情况,包括所测剖面地层时代划分依据,各层岩性特征,以及各层岩性的组成,结构的特点,并结合构造等方面的因素评定其工程地质特性。

5)、真倾角和视倾角的换算公式

6)、小组分工和实测剖面图格式

表4-1 野外实测剖面图小组分工

小组成员

工 具 器 材 前后测手2人

地质分层1人

工作内容

罗盘2个,标杆2根,测绳1卷 测量每段导线的方位、坡

铁锤1个,野外实习指导书

角、斜距

确定岩性变化点,并描述岩性

野外记录1人 产状测量1人 记录表格1张,野外实习指导书 填写记录表格 罗盘1个

每段导线每个地层至少测量1次产状

现场计算1人 三角函数计算器1个 计算水平距离、垂直距离、累计高差

现场测量1人 皮尺1卷,钢卷尺1卷 测量产状点、岩性分界点的斜距等

绘制草图1人 图板1块,坐标纸1张,铅笔1绘制导线图和剖面图 支,橡皮1块,大三角尺1个,量角器1个,胶带纸少许

地质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篇6

在这一年之中,我参加了徐家沟南部铁矿磁法测量1平方公里,金子山对传湾铜矿、金洞子、红岩山激电测井5口,陶家沟金矿充电测量0.5平方公里(充电激发激化法已完成),也参加了雪花太坪铅锌矿以及徐家沟南部激电物探成果编写等工作。

我是学物探专业,也就是地球物理勘探。在学校只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实践的机会很少,工地是我学习和实践的好地方。到工地后发现以前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太肤浅,实践起来十分困难,在工地我就向师傅虚心的请教,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就问,经过一年的工作实践,增加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把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先后系统地学习了磁法、激电、充电、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虚心向老师傅学习,注重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吸收教训,很快就适应了工作,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

以前听说物化探干活累,工人十分辛苦,来到地勘院后感受到了工人们的辛苦,物化探师傅们就用四个特别来形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干活、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前辈们一年四季在外施工,照顾不了自己的父母、妻子和孩子,他们任劳任怨地工作,从来没有一句怨言,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必须学习的。在和前辈的交流中我学会了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做人,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一年的工作和学习我感到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必须要细心、认真,作好每一步工作,对野外数据采集以及处理等流程要熟悉,对图纸要熟悉,对规范更要熟悉,还要继续学习和工程相关、和专业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

野外地质实习系统 篇7

关键词:野外地质实践,基地建设探索,人才培养

从高等教育中地质专业课程开展的几十余年教学实践来看,开展野外地质实践培训不单单是培养地质专业综合人才的重要途径。根据当前地质人才资源需求现在来看,高校地质教育需要强化野外地质实践学习环节,以便让学生可以获得更高的野外工作能力。高校野外地质培养基地作为培养综合地质人才的摇篮,是全面提升我国地质人才水平的关键平台。

一、高校野外地质实践培养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学生在高校接受地质学习期间通过野外地质实践培养学习对于提升自我的综合素养、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对于地质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培养基地就是开着野外实习的重要平台之一,进行实践操作学习的主要方式就是进行野外学习,野外地质实践培养基地建设的目的是开展野外实习,而建设野外实践培养基地建设是进行野外实习的重要实质。因此,建设野外地质实践培养基地对于实践操作学习有着十分的重要的实际意义。首先,野外地质实践培养基地是地质专业达到学习目标的重要方面[1]。地质专业拥有十分显著的实践性, 要实现学习目标不单单要进行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同时还需要安排野外实践课程。例如,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与地质学专业都要开展3周-10周不等的实习。其次,野外实习是地质专业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地质专业课程的学习内容晦涩抽象,逻辑性较强。学生想要从根源上掌握就需要前往野外教学现场进行实地学习,以便可以更加深刻的领悟。最后, 建设野外地质实践培养地基开展野外实习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实践培养基地是学生开展锻炼的重要平台,也是学生进行创新研究的区域。学生在野外地质实践基地中的实习可以有效的融合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进而提升自我的综合素养[2]。

二、高校野外地质实践培养基地建设探索

1.高校野外地质实践培养基地建设原则

为了便于地质学习在建立高校野外地质实践培训基地的时候需要坚持以下一系列的原则:第一,经济适用原则。为了降低野外地质实践培养的经济成本,因此在选择地质实践地址时除了要选择独立的地质实习教学点外应该尽可能的保证地质实践培训基地的交通便利,并且注意培养基地后勤的提供情况,充分满足经济适用的原则。第二,地质现象丰富原则。在建立野外地质实践培养基地的过程中要尽量选择地质现象丰富且典型的区域,以求可以同时满足地质以及其他专业的地质实践需求 [3]。第三,满足学习需求原则。野外地质实践培养基地的建设应该要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单单要满足学生处于初学阶段学生的需求以及中级学生学习的填图学习需求。

2.高校野外地质实践培养基地建设途径

(1)更新学习理念。要建设高校野外地质实践培养基地最为基础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进行实习学习的过程中更新学习理念。由于很多学生在进行地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内容过于抽象枯燥,严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遇到问题也不会主动的询问教师。因此,在建设高校野外地质实践培养基地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目的行动将学习内容与野外地质实践培养基地的实习内容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改革学习方法。现代地质专业理论知识更新速度快,地质专业所需要学习的知识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满足全新地质学习的需求,在建设野外地质实践培养基地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实习学习方案进行完善与优化[4]。首先,需要紧跟时代技术的发展尽量使用计算机、 相机与GPS来替代以往开展地质工作的铁锤、放大镜与罗盘;其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跟上时代步伐,吸收更多的新的地质学知识理论。最后,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要尽可能的补充更新更多的数字化实习内容,例如数字化填图等技术,使用数字虚拟系统开展学习。

(3)争取政府支持。高校野外地质实践培养基地是否可以长时间稳定、完善发展,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用,与当地政府的支持与鼓励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设也野外地质实践培养基地建设需要尽量的争取政府支持,院校与政府可以就地质实践培养基地的形成签署合作协议,政府可以通过立法的方式来对野外地质教学资源进行充分而全面的保证,高校也可以利用科研资源优势为地方地质工作提供支持。

三、结束语

高校野外地质实践培养基地的建设是地质专业课程综合学习的重要途径,其对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野外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实现培养高素质、有意识、有能力的地质学人才的最终目标。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对高校野外地质实践培养基地的建设还需要更多的努力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吕占峰,殷坤龙.大学生野外地质实践育人基地建设探索——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秭归产学研基地建设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4(04):30-33.

[2]袁胜元,王轩,吴国玺.嵩山地区“普通地质学”野外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地质教育,2010(04):86-88.

[3]李长冬,王亮清,严森.互动式教学法在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02):51+55.

野外地质实习系统 篇8

关键词 实践教学;石油院校;地质;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6-0147-02

Abstract Practice teaching is the key to petroleum geology personneltraining institutions. There is a big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ostgra-duate and undergraduate teaching practice field practice field practiceteaching, it requires higher for graduate field practice teaching and adopts a Let Go way of teaching, which can improve students ob-serving the subtle manipulation question, analyzing problems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The student preliminary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nd spirit are cultured, which can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ir future work.

Key words practical teaching; petroleum colleges; geology; scien-tific literacy

石油院校地质类本科生野外实践教学主要目标是教会学生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建立学生正确的地质时空观和培养学生科学的地质思维方法[1-3]。石油院校地质类研究生野外实践学习过程不是本科生地质实践的简单重复,它要求更高。因此,对于研究生野外实践教学,要采取一种“放开手”的教学方式,实习目的: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有效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素养,为将来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必须对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主要从突出学生的主角地位和主动性,淡化教师“教”的地位或色彩着手。

1 师生角色互换

这种教学方式与互动式教学略有不同,互动式教学强调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目标。而所谓角色互换是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作为“教师”的学生从现象入手,运用所学的地质原理解释地质现象,并结合相应专业知识深入讨论该类地质现象的原理及其应用意义。这是由在野外路线地质教学过程中从由教员指导下过渡到由学生熟练掌握野外基本操作技能和独立分析地质现象,进一步训练以地质图制作和分析为核心的综合研究能力。采用这种倒逼机制的教学使得每个学生主动去发现和探索,并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去分析各种地质现象和原理。

2 增加常规和非常规油气教学内容,培养和激发学生对石油地质认识和兴趣

在野外地质教学中,增加油气成藏要素等实践教学内容,使学生对巢湖地区烃源岩(马家山剖面和平顶山剖面下三叠统南陵湖组和下二叠统栖霞组暗色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志留系高家边组、坟头组和泥盆系五通组)、盖层(主要是泥岩)有了直观的认识与理解。前述主要是常规油气成藏方面的教学内容,目前非常规气藏的发展逐渐成为全球开发的重点之一,研究区上二叠统海陆过渡相的龙潭组泥页岩具有非常规油气(页岩气)生成和富集的潜力。因此,可适当增加非常规油气教学研究内容,拓宽学生对社会热点的非常规油气认识。在对区域构造演化认识的基础上,增加成盆、成烃及成藏的理论教学,使学生对盆地成烃和运聚系统过程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学习石油地质的浓厚兴趣。

3 拓展教学路线和强调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分散野外教学资源是影响野外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地学类研究生大多数人经过本科阶段的野外实践基础训练,基于这些方面,将大部分教学路线的内容进行拓展,不拘泥于某一个点,而是强调地质观察路线的全面性,告诉学生这条路线的所有内容。这些内容可能分散于多个点,要求学生在对路线有系统认识的基础上,主动寻找典型地质现象,并系统观察记录和分析,然后由教师进行最后评判和总结。

4 以问题为主导,激发学生文献查找和自主思考能力

野外实习教学紧紧围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4-5],通过探索问题获取知识,培养活跃思维创新能力。研究生参与科学研究是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判断与确定青苔山逆冲推覆断裂的主断裂面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判断狮子崖逆断层的性质及分析上、下两盘的运动方向的依据是什么?判断狮子崖逆断层的性质及分析断层两盘的运动方向的依据是什么?鼓励学生查找各种相关的文献资料,提高学生对各种问题的了解深度和广度,在路线踏勘基础上,开展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研究工作等。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积极自主思考,启发他们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是研究生野外教学实习的主要内容之一。

5 野外实践教学中引入“体验式学习”方式

在野外部分“体验式学习”主要包括:实习区内出露有上震旦—第四系地层,地层厚度和跨越时间均较大;研究区化石极为丰富,有上震旦统灯影组的核形石、寒武纪的三叶虫和志留系高家边组笔石等化石,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去寻找不同地层的化石,并对化石种属进行定名,分析其形成沉积环境演化等;同时,根据样品采集规范对化石和岩石样品进行采样、编号及记录等。

室内部分“体验式学习”主要包括:对重点层段相关岩样,进行岩石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及储层物性等实验手段的测试分析;从矿物成分和物性特征等方面,分析研究区储层物性特征及成岩演化等影响油气富集的因素;让学生充分利用学院的实验室显微镜、粒度分析、阴极发光和包体测温等实验仪器,进行实际操作分析训练,体验地质科学研究的过程,直到最后立论撰文,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

6 实践成果答辩环节中的创新

在野外实习中,预设各种专题题目,如石炭统高骊山组豆粒状赤铁矿层、和州组顶部炉渣状灰岩和栖霞组臭灰岩段成因等,学生可进行选择感兴趣的专题题目,也可以自己提出感兴趣的新专题题目,要求小组为单位提交最终成果。这样既达到实习的目的性,也充分调动学生实习的主动性,同时突出了实习的基础科学研究性。

所谓答辩环节,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成果汇报,作为实习成绩评定的重要一环。这个环节是“由实习指导教师和部分学生代表担任评委,以实习小组为单位参加实习成果的答辩。实习成果答辩程序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条理清晰地表述专业实习成果,同时训练学生面对评委的提问能够给予清晰且合理的解释。

参考文献

[1]罗映光,张春和,李奋生,等.地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存问题及对策[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4,21(3):75-80.

[2]徐广东.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现状与发展思路[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7(9):20-21.

[3]王家生,龚一鸣,顾松竹,等.地质实践教学成绩的评定方法改革和完善:以2010年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0,19(4):89-92.

[4]盛锋,许智勇.关于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33-135.

上一篇:表达国庆节快乐的祝福语微信下一篇:新版内部承包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