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地质调查安全手册(通用3篇)
野外地质调查安全手册 篇1
第一篇
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全过程指导
第一节 地质罗盘的使用
第二节 GPS在野外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第三节 野外记录本的使用
第一章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
第一节 地形图的特点和用途
第二节 地形图的投影规律
第三节 地形图的符号
第四节 地形图的室内应用
第五节 地形图的野外应用
第二章 岩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
第一节 岩石及岩体的分类
第二节 土的分类
第三节 岩石的野外鉴别
第四节 土的野外鉴别
第三章 地质构造的观察与分析
第一节 褶皱
第二节 节理
第三节 断层
第四节 不整合
第五节 赤平极射投影及其应用
第四章 地层的野外观察及工程地质岩组划分
第一节 地层的野外观察
第二节 工程地质岩组划分
第五章 区域地质调查
第一节 区域地质调查基本知识
第二节 区域地质调查的工作程序 第三节 区域地质调查基本工作方法
第四节 区域地质报告的编写及要求
第二篇
野外地质调查工作方法
第一章 收集地质资料,拟定野外工作计划
第一节 资料的收集和综合研究 第二节 野外地质踏勘
第二章
实测地质剖面
第一节 实测剖面的目的及要求 第二节 剖面线的选择
第三节 实测剖面测制程序和方法 第四节 绘制综合柱状图
第三章 地质填图
第一节 地质填图比例尺和填图使用地形图的选择 第二节 地质填图的步骤和方法 第三节 标本及样品的采集 第四节 地质素描 第五节 编写地质报告 第四章 遥感解译
第一节 遥感解译的方法
第三篇
野外工程地质工作方法
第一章 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技术要求
第一节 岩土工程勘察的分级 第二节 岩土工程勘察的阶段 第三节 岩土勘察的方法
第二章 工程地质测绘
第一节 工程地质测绘的意义的特点
第二节 工程地质测绘的范围、比例尺和精度 第三节 工程地质测绘的研究内容
第四节 遥感技术在工程地质测绘中的应用
第三章 勘探与取样
第一节 岩土工程勘探的任务、特点和手段 第二节 钻探工程
第三节 坑探工程
第四节 地球物理勘探
第五节 勘探工作的布置和施工顺序 第六节 采取土样
第四章 土体原位测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静力载荷试验 第三节 静力触探试验 第四节 动力触探试验 第五节 旁压试验 第六节 十字板剪切试验 第七节 现场波速试验 第五章 岩体原位测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岩体变形试验 第三节 岩体强度试验 第四节 岩体应力测试 第五节 岩体现场简易测试
第六章 现场检验与监测
第一节 现场检验与监测的意义与内容 第二节 地基基础的检验与监测 第三节 岩土体性质与状态的监测 第四节 地下水的监测
第七章 勘察成果整理
第一节 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取 第二节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第三节 反分析
第四节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野外地质调查安全手册 篇2
1 野外调查工作方法
1/5万地质灾害调查不仅要对已发的地质灾害点及隐患点进行全面调查, 同时需要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环境条件进行全面调查, 并进行地质灾害区划与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为了高效完成以上工作任务, 采用的主要技术路线为:资料收集、遥感解译、野外调查、勘查、测绘、综合研究、信息系统建设、成果报告编写[1]。野外调查作为整个项目工作的核心, 决定着项目成果质量的好坏, 为后续综合研究及成果报告编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 野外调查内容及调查方式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已发生的地质灾害点及地质灾害隐患点, 移民搬迁点及安置点, 居民点、矿山、水利水电工程设施、交通干线等人类工程活动情况及地质环境背景条件, 以及核实、指导地质灾害隐患群测群防工作等。
野外调查采用穿越法与追索法相结合, 点、线、面相结合[2], 专业调查为主及群众报险的方式展开调查。调查工作开展应以乡镇为工作单元, 分调查小组同时展开野外调查。调查组应充分依托当地国土部门、乡镇政府、村委会, 逐村、逐组、逐居民点、逐点展开调查, 并辅以必要的穿线调查。
1.2 野外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提高野外工作效率, 避免遗漏地质灾害点, 在进行野外调查前, 各调查小组要先对拟调查区域的资料进行全面梳理, 提前安排好调查线路。调查小组需要对已有灾点、移民搬迁点、遥感解译点等信息进行预习, 并根据已有灾害点坐标信息, 把需要复核的调查点投影到1/5万野外工作手图中。同时调查人员需要查阅区域地质图资料, 基本掌握拟调查区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地质信息, 并大致在手图中勾绘出地层分界线及构造信息。调查人员要明确每一天的调查范围, 全面掌握调查区的基础地理、地质、地质灾害、人类工程活动等基础信息。根据已掌握的资料信息, 调查人员提前掌控好调查点密度, 在典型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区适当布置一些控制性调点, 用于区域控制调查。提前准备好野外调查所需的工具及调查资料, 并提前与当地村委会取得联系, 协商好相关调查事项。
1.3 野外实地调查
野外实地调查时要积极发挥村委会的协调作用, 调查小组先从村委会了解行政村面积、人口、自然村数量以及地质灾害等基本信息, 并做好记录, 然后根据事前安排的调查路线展开调查, 调查全程应由村委会专人陪同带路。技术人员要按照手图中标注的地质灾害点及村委会上报的地质灾害点逐一进行实地核实调查, 同时对于依山建房的居民点全部进行实地调查, 调查其是否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同时调查人员应结合遥感解译结果, 对室内解译结果进行野外实地验证, 并及时总结验证效果, 完善遥感解译标志, 提高解译准确率, 并把解译成果始终贯穿于整个调查过程中, 提高野外调查工作效率。技术人员在调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准确地判定调查点种类, 细致观测调查点特征, 并填写相应的调查表格, 同时采用手持GPS结合1/5万地形手图记录调查点坐标位置, 拍摄照片, 并做好野外记录[3]。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的灾种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等。各灾种野外调查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滑坡主要主调查滑坡体形态规模及物质组成和结构形成等特征, 确定其控滑结构面, 并对其成因、危害情况及防治情况进行调查;崩塌主要对危岩体及崩塌堆积体进行调查, 尤其对危岩体的岩土体结构类型及斜坡结构类型进行调查;泥石流主要对其堆积区、流通区、物源区的形态特征及物质组成进行调查, 主要采用沿沟向上追索进行调查;不稳定斜坡主要以可能引起破坏的因素进行调查, 重点调查斜坡结构类型及斜坡形态特征;地面塌陷调查主要以收集资料为主, 对于岩溶地面塌陷以调查塌陷特征、岩溶发育、分布规律, 土层结构及厚度, 地下水位埋深及开采现状为主要任务, 而采空地面塌陷重点调查塌陷特征、地下采掘工程、采空区及周围的地质环境条件。各灾种野外调查时应该根据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进行详细调查, 不得遗漏其主要要素。
人类工程活动主要包括切坡建房、交通建设、水利水电设施、矿产开发等, 野外主要调查其对原有地质环境的破坏程度, 内容包括:工程切坡情况、斜坡结构类型、地质环境、工程建设情况、堆积物情况等信息, 并分析工程建设是否可能诱发地质灾害或遭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可能性。
技术人员野外应该根据调查点分布情况, 及时布置一定量的地质环境条件调查点, 用于区域地质环境控制, 满足调查精度要求。地质环境点尽量布置于地貌分界、地层岩层分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重要基础设施分布区等典型代表性地段, 起到区域上的控制作用。野外调查时, 调查人员需做好详细的沿途观测记录。
1.4 野外资料整理
调查组完成一天的调查任务后, 要及时对野外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加工, 做到当天调查资料当天整理完成。主要对各类调查表格进行整理完善, 加工平、剖面图, 整理照片, 清绘手图, 调查点投上实际材料图, 同时需要对当天的调查线路进行总结, 形成文字材料。各调查小组之间需要完成原始资料的自检、互检, 并填写质量检查卡, 发现问题及时修改, 保证野外调查成果质量。项目组要及时对调查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掌控调查工作进度。
2 结语
1/5万地质灾害调查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工作[4], 野外调查作为地质灾害调查项目的主要工作手段, 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保证调查成果质量, 野外工作方法极其重要。野外实施阶段, 应先对已有资料进行系统梳理, 完成调查前期准备工作。调查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当地政府部门及村委会的协调关系, 认真仔细的对每一个灾害点进行调查, 掌握各类地质灾害的调查要点, 按照追索法与穿越法相结合, 点、线、面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对整个调查区进行控制调查。调查期间及时对已调查资料进行加工整理, 不断总结调查经验。主要野外调查经验有以下几点:
(1) 1/5万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工作方法的重点是明确调查任务及调查内容, 及时与地方政府及村委会协调, 做到调查前对调查资料全面预习, 调查中仔细观测各调查要素并及时记录, 调查后对原始资料及时整理加工。
(2) 野外调查过程中要注意各类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重点注意斜坡结构类型及斜坡控制性结构面, 着重关注近几年新形成的人工边坡。对于规模较大的地质灾害点需要详细的调查, 查明灾害各要素特征。
(3) 野外应着重调查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地段, 查清工程建设规模及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或遭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可能性, 对工程建设活动提出合理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4) 根据实地调查情况, 有针对性的给当地村民提出合理的防灾减灾措施, 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强化村民的防灾意识。
该文探讨的1/5万地质灾害调查野外工作方法, 是该研究者根据项目经验总结而来, 可能存在一些不足的方面, 有待于广大地质灾害工作者不断完善。
摘要:目前全国各地已陆续开展1/5万县 (市) 地质灾害调查工作, 野外调查作为1/5万地质灾害调查的主要工作手段, 野外工作方法将直接影响整个调查成果质量及工作效率。该文根据实际工作情况, 对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具体内容、调查方式、野外调查前期准备工作及资料整理进行阐述, 重点对野外实地调查的具体工作方法及调查要点进行了概述, 总结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的野外调查要点, 对人类工程活动调查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述, 并对野外调查经验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工作方法,工程活动
参考文献
[1]中国地质调查局.DD2008-02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 (1:50000) [S].北京:中国地质调查局, 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DZ/T 0261-2014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 (1:50000)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4.
[3]王瑞苹等.江西省武宁县1/5万地质灾害调查设计书[R].江西省赣西地质调查大队, 2014.
野外地质调查安全手册 篇3
安全生产先进个人推荐材料
根据新地十一工字[2004]07号文件《关于评选二○○四年年各类先进的通知》,为了更好地贯彻文件精神。地调所分工会于12月21日举行了全体职工大会,经民主推荐评选,决定推荐XXX同志为安全先进个人,现将该同志先进事迹叙述如下:
XXX同志作为备战铁矿普查项目的项目负责兼技术负责,同时担任该项目的兼职安全员,根据多年带项目的经验,他深知肩上的重任,在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他切切实实把安全生产贯彻到工作中的每个环节,在项目的实施中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在安全学习方面XXX同志毫不松懈,从国家发布的法律法规到大队下发的各类文件,他都能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其中的重要意义,真正地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安全对于项目生产、生活以及对于个人的重要性,真正树立了“安全第一”的意识。
备战铁矿的危险和艰苦是人所共知的,XXX同志自项目踏勘阶段就多次进入工区,他针对备战铁矿山高路险、气候变化无常、海拔高的实地情况,制定了严格的安全预防措施和规章制度,以保证人身和物资设备的安全,经一年的实践检验,对项目的安全运作起到了显著的效果。
进入备战工区需骑马两天才能到达,物资均使用马匹驮运,为保证运输安全和人员安全,XXX同志对所有人员要求,必须熟悉马匹习性 后才能骑乘,必须要有同行牧工,沿途他经常帮助他人随时检查马匹、马鞍情况,避免发生危险。
备战铁矿工区的工作条件非常恶劣,海拔3300~4200米,地形险峻,多数地段地形坡度达到30度以上,对各项地质工作均有极大影响,安全形势严峻,为此,XXX同志严格按照大队安卫科下发的文件,要求全体人员在工区工作时,严禁单人外出作业,在进入工区初期,由于地质人员仅XXX同志一人,无法正常开展工作,项目组临时从机台或其他工作不忙的人员中抽调人手,协助地质工作,保证至少两人以上出工,避免了单人作业带来的隐患。
地质工作和其它工种的工作时间不同,在进行填图工作时,槽探施工要进行爆破,而备战的地形条件又无法立即撤离工区,因此XXX同志专门对不同工种的工作时间进行了安排,确保不同时施工,避免了重大事故发生的可能。
项目所有探槽均位于35°以上的斜坡上,残坡积覆盖厚,垮塌严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XXX同志作为项目负责兼技术负责,要求槽探施工要严格按照规范、规程操作,严禁违章指挥、违章施工。在民工到达工区后,他亲自对民工进行了现场培训,使其对本工区的情况了解后才进行施工。
项目驻地场地非常小,各帐篷间和食堂间道路极不平整,XXX同志带领项目全体人员利用工余时间,对住处进行了清理,平整了道路,对行走提供了较好的安全保障。
此次野外施工,居住的是蒙古包,强度较低,XXX同志经常对帐篷 进行了加固,以确保大风、雨雪中人身及设备的安全。
项目多数人员为初次在该类地区工作,经验不足,XXX同志根据多次踏勘对矿区的了解,多次组织大家学习安全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强化劳动纪律。
备战铁矿普查项目是地质、物探、钻探、槽探多工种协同作战的一个整体,其中运输物资还有当地牧工参与,如何协调好各工种之间的矛盾,顺利完成工作任务是安全工作的关键,因此安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物探工作时XXX同志专门安排了两名地质人员协同工作,避免了单人作业带来的风险。
工区物资运输工作均为当地牧民,每次从山上返回中转站时,XXX同志都会对牧工反复强调安全,保证了来往人员及物资的安全。
备战铁矿项目的实施达到了预期目的,尤其在极其艰苦和危险的条件下,较好地完成了预定的生产任务,全年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这与项目负责和安全员XXX同志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因此特推荐XXX同志为2004安全先进个人。
新疆地矿局第十一地质大队地调所
【野外地质调查安全手册】推荐阅读: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10-16
野外地质实践05-19
野外地质填图09-01
野外地质实习系统10-10
野外地质实习(2012)5则范文07-09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05级学生野外地质实习报告05-20
简易野外生存手册07-25
庄上小学野外安全知多少主题队会方案06-12
地质调查10-12
地质灾害调查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