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2024-09-22

湘教版-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精选11篇)

湘教版-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篇1

蚕忙九校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本学期地理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大胆尝试,运在学习中挖掘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学中注重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启发思维,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原则,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在地理教学中注重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并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班情分析

学生进入初中后,其认知水平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系统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看出,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并结合日常生活,已经掌握了一些比较简单的地理学知识。同时,对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也有所了解,学习兴趣和未知欲望显得非常浓厚。

二、教学目标

完成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任务。通过本期地理课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与技巧。通过地理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将地理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的能力。通过本学期的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基本概况和基本的地理常识,全面认识地球,掌握经纬网知识,学会辨别方向等。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

本章主要介绍地理学基本常识,介绍地理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意义、地理学习的方法与途径。学习本章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地理做情感上的铺垫与准备,引导学生热爱并亲近地理学科。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四部分。这些内容都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同时又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知识,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是地理知识的基础课,又是人生发展的奠基课。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本章最基本的内容是世界人口,包括人口的数量、分布和人口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讲述人种、语言、宗教、聚落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基本状况,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正确看待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尊重历史和珍惜祖先留给我文化遗产。

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气候类型四部分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看懂天气图、知道气温和降水的测定方法,会阅读气温和降水曲线图,了解主要降水类型,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并能结合所学

知识进行基本的气候特点分析。第五章 世界的发展差异

本章引入世界的发展差异、国际合作、国际组织等政治经济概念,为以后学习各大洲、认识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地理概况起到基础性作用。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可以对国家、对世界有一个更深入、更完整地认识,从而通过现象了解世界发展变化的本质,理解合作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为做一个“世界中的中国人”奠定基础。

四、教学措施

根据新理念的要求,本学期的地理教学紧紧围绕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喜欢学、爱学,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地理课堂这一教学思路,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做以下几点设想。

(一)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地理课,就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地理教师,而教师的魅力有内在的外在的美并存。内在的美应该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外在的美应有以下几点:教师的言谈举止、主动与学生沟通、鼓励赏识的态度、耐心细致的帮助等等,总的说来教师应具备教学、师德的高素质,使学生感受到我的地理教师各方面素质都很棒,提高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二)地理课堂模式的探索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结合地理教学做过大胆的尝试,本学期仍从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目标出发,对地理课堂做如下尝试。

1、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整合教学资源,选择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注重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地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2、重点、难点的处理

为克服旧教材知识多、课时紧的现状,对于重点知识的掌握和难点的突破我多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效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的容量。现代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地理课堂是本学期地理教学改革大胆尝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1)图领全文 培养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习最主要的工具,在地理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识图、析图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所以本课我以图为导线,通过学生识图、析图、动手填图、讨论、交流和师生间填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合作式课堂。

(2)知识拓展 共同探究

加强地理学科与历史、艺术、军事等学科的整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3)亲身体验 参与实践

地理事物的位置记忆历来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用学生亲自布阵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加强了对知识的记忆,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4)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学期我将制作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充分运用现代技

术手段,促进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本学期总的教学设计思路是把新课改的理念最大限度的应用于地理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模式。

五、课时安排 因为上的班级多,所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合理的课时计划。

1-2周: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 3-6周: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7周:第一次质量检测

8-11周: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12周:中考

13-16周: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 17-18周:第五章 世界的发展差异 19周:复习

20周:期终考试

王启军 2017-9-1

湘教版-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篇2

1.知识与技能:识别常见天气符号, 读懂卫星云图, 初步学会预报天气;了解天气、气候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能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学会安排不同天气下的户外活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日常生活情境的设计和师生的互动, 学生学会体验地理在生活中的作用, 了解地理的功能与价值所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地理的功能与价值的了解, 激起对地理的兴趣;通过对天气及空气质量的了解, 树立环保意识, 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别常见天气符号, 读懂卫星云图, 初步学会预报天气。

难点:正确区分“天气”与“气候”两个术语。

三、设计理念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贴近生活实际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课堂开头即设计情境, 通过CAI课件直切主题, 以生活事例激发兴趣, 启发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落实教学目标, 同时体现他们的主体作用, 实现“在学习中游戏, 在游戏中学习”的课堂新境界和“以学生活动为主, 教师讲述为辅, 学生活动在前, 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教学新原则。根据本人授课的实际需要, 将教材顺序作了小幅调整。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昨天, 郊区一中七年级一班的同学可高兴啦, 因为终于盼到了区气象台的公众开放日, 他们要到气象台去参观学习。早上8点, 他们就在地理老师的带领下, 第一批来到了气象台的接待室。在接待室一面宽大的多媒体屏幕上, 他们看到了这样一段话 (课件演示) :

请说出下面两段话中时间和变化频率的特点, 结合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以及特点, 推断这两段话描写的是天气还是气候:1.前些天还暖和得如同阳春三月, 昨天清早, 气温骤然变冷, 空中布满了铅色的阴云。中午, 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 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黄昏时分, 风停了, 就下起鹅毛般的大雪来。2.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 像我, 冬天要是不刮风, 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 像我, 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 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老舍《济南的冬天》

大家正看着, 接待员小姐出现了, 她告诉大家, 台长伯伯交代, 要按要求回答好问题之后才能继续参观, 否则原路返回。为了避免一中的同学不能参观, 请同学们一起帮他们解答吧。 (1.时间短, 多变——天气。2.时间长, 稳定——气候。)

一中的同学回答完后很高兴, 谁知接待员小姐又出示了另外的问题 (课件演示) :

※用“天气”与“气候”填空。

1.今天的 () 真好, 晴空万里, 凉风习习。2.我们外出旅行一定要注意 () 的变化, 以免在旅途过程中留下遗憾。3.由于人们长期大量地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 因此造成全球 () 变暖, 冰川消融, 海平面上升。4.我国海南省的 () 终年炎热, 长夏无冬。5.强冷空气今晚进入广西, 将带来大风降温的 () , 同学们要做好防寒保暖措施。6.南宁市位于广西南部, 地处亚热带, 北回归线以南, 这里一年四季阳光充足, 雨量充沛, () 温和, 夏长冬短, 年平均气温在21.6℃左右。

※判断下列语句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

1.暴风骤雨2.风和日丽3.四季如春4.阴转多云5.东边日出西边雨6.清明时节雨纷纷7.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8.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没办法, 同学们再帮帮他们吧。 (学生抢答, 互相纠错并说明理由, 教师适时进行表扬)

【承转】接待员小姐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一行人走进了天气会商室, 聆听了气象专家讲解天气信息是如何搜集到这里进行分析、判断, 作出预报结论的。在这里, 他们看到了气象卫星传回的卫星云图。 (演示卫星云图动画)

【讨论回答】同学们应该也经常收看天气预报节目, 没少见过卫星云图, 你能否判断未来两天我区的天气状况?说出你的理由。 (根据学生的回答显示———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 能从太空看到陆地和海洋, 说明天气晴朗;白色表示云雨区, 白色越浓降水量越大。补充指出:春秋季发生在我国北方、西北地区的沙尘天气, 则用黄颜色表示。)

【承转】从会商室出来, 一行人又来到了气象影视中心, 在这里, 广西电视台天气预报栏目的主持人向他们演示了电视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听完介绍, 接待员小姐又给了他们一个惊喜:可以过把当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的瘾!条件是除了能读懂卫星云图外, 还必须会识别天气符号, 五分钟内记忆符号最多的前十五位同学将获得机会。我们也来试试吧。 (演示常见天气符号)

(学生把答案写在纸上, 五分钟后检查结果) 跟你们一样, 一中的同学问题最多也出在风矢图, (演示风矢图) 介绍风矢图的表示方法。

(演示反馈练习) 请同学们判断出符号所代表的风向和风级。 (学生抢答, 并互相纠错)

(演示我区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图) 那十五位同学在大家羡慕的目光中走到录影棚镜头前, 实实在在地过了一把“天气预报”主持人的瘾。让我们也来试一试! (学生模拟活动)

天气和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军事科研等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课件演示:59页漫画) (讨论回答) 下列天气条件下从事这样的活动合适吗?为什么? (只要说得有道理都给予肯定)

【承转】在12121气象信息中心, 大家了解了气象服务信息的发布流程, 也因此知道了通过哪些手段可以了解天气预报, 除了看电视以外, 你知道的还有哪些? (学生举手回答:报纸、电台、电话121查询、手机短信、网络等)

【承转】一行人最后来到了大气环境监测中心, 在这里, 他们知道了大气环境监测的重要意义, 知道了表示空气质量的几个指标。同学们也来看一看, 空气质量级别高低和空气质量状况的好坏与污染指数的关系 (播放课件:59页空气质量日报表)

学生讨论回答 (污染指数相差50就相差一个级别, 空气质量越好, 污染指数越低……)

【活动】分组讨论, 代表发言:生活中有很多造成大气污染的行为, 常见的有哪些?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避免或减轻大气污染? (教师简单总结点评——植树造林、整顿污染企业、提倡使用清洁能源、禁止焚烧农作物秸秆、在学校开设环保课、限制机动车尾气排放……) 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东西?还有什么问题要和大家一起探讨?

五、板书设计: (小结后课件演示)

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一) 气候

(二) 天气预报

1. 卫星云图

2. 天气符号

3. 大气环境监测

六、课件演示巩固练习, 快速抢答

(10个题目略)

七、教学后记

湘教版-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篇3

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节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激发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地理之谜、地理问题。

2、通过联系实际,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离不开地理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注意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动态的地理知识和发展中的地理知识。

2、通过熟悉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提高学生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教师通过丰富的图片、生活实例及愉快、融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对今后的地理课产生一种“企盼心理”。

2、通过了解地理与世界各地风土人情的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地理学习具有很强的美学价值。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学科,培养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兴趣。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及风土人情的密切联系。教学方法

愉快教学法 教材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沙漠、海洋、山峰、南极、四季景观、风土人情、日常生活等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的词句来称赞一个人的博学多才、知识渊博。那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地理”吗?它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呢?

二、课前热身

欣赏所搜集的图片,并让学生讨论:地理到底研究什么内容?我们耳边有哪些地理问题呢?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我们已经初步知道地理学方面的内容以及身边的地理知识,那么地理与我们的生活、生产、人文环境等有何密切联系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一问题自学课本内容。

2、四边互动 互动1:你知道为什么有的地方沙漠茫茫?为什么昔日的海洋如今变成了世界最高山峰?为什么酷寒的南极大陆沉睡着万顷煤田?为什么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吗?„„这都是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你能解答这些是为什么吗?这也都是大家心中的地理之谜。本节课我们无法一一解决,需要留等以后学习中逐一了解。

(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就在身边,而且有许多耐人寻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互动2:地理与我们日常生活有何关系?(可以进一步熟悉自己生活的环境、懂得确认方位、知道天气与气候,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进而提高我们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互动3:生产建设包括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等许多方面,那么地理与我们的工农业生产有何联系呢?(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工业生产也要考虑生产运输等方面的条件。)

互动4:展示千姿百态的风土人情,并提示风土人情指的是文化艺术、宗教语言、体育活动、风俗习惯等方面。(地理在显现世界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的同时,又给我们展示了各地风土人情的绚丽画卷,不同的种族与民族,多样的语言与服饰,各具特色的文化与宗教,体现地域特点的民情与风俗,可见地理就存在于我们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拥有丰富的地理知识是一个未来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3、达标反馈

(1)完成教材中习题

(2)谈谈你的居住地存在的环境问题

4、学习小结(1)知识总结

指一名学生汇报本节课的收获(2)方法小结

本节课主要采用读图、举例、讨论等多种方式,而且在愉快的氛围中去学习。

5、板书设计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解开地理之谜

与生产建设

与日常生活

与风土人情

湘教版-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篇4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D

2.A

3.D 4.B

5.B

6.C 7.D

8.C

9.C

10.C

11.D

12.B 13.C

14.B

15.D 16.D

17.A 18.C 19.C.C

二.综合题(共30分)

1.(每空1分,共7分)

(1)600(2)鞍部(3)③(4)西北(5)10(6)乙 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1.(每空1分,共10分)(1)亚 青藏

(2)苏伊士 直布罗陀(3)南极 印度(4)大洋洲 南极洲(5)大西 北冰洋 3.(每空1分,共6分)(1)A C(2)B 距海远,降水少(3)地形

(4)热带沙漠气候 4(每空1分,共7分)(1)略(2)A(3)南 昼短夜长 极夜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教案 篇5

1、会观察地球仪。

2、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 地球的形状、大小

1、地球的形状

活动2【活动】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活动3【导入】引导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活动4【活动】引导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活动5【活动】学生讨论学习

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

活动6【讲授】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天园地方→天如斗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

活动7【活动】提问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活动8【讲授】讲解

a.可能出现的事例1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 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 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活动9【活动】提问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活动10【讲授】总结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活动11【活动】讨论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活动12【讲授】板书

板书:2.地球的大小

活动13【活动】展示和讲解

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 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活动14【讲授】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活动15【讲授】展示和提问

展示:地球仪 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启发学生积极回答)

活动16【讲授】讲述

讲述: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活动17【讲授】板书

板书 三、制作简易地球仪

活动18【练习】学生活动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篇6

2. 地图分为鸟瞰和平面两种。

3. 地平面上有东(E)、西(W)、南(S)、北(N)四个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又分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共八个方向。

4. 在没有方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

5.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6. 比例尺分为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文字比例尺。

7.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略。

8. 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注记和图例。

湘教版-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篇7

语 文

积累与运用(30分)

1.填空。(每空1分,共12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诫子书》)(2),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正是江南好风景。(《江南逢李龟年》)(4),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5)三人行。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6),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7)天上的明星现了。(《天上的街市》)(8)油蛉在这里低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9)枯藤老树昏鸦。(《天净沙》)(10)树木丛生。(《观沧海》)(11),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2.阅读文段,完成文后题目。(共7分)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hàn dàn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1)根据文中读音,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地写出这两个汉字,并说

出“hàn”的笔画数。(3分)(2)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3)解释画线词语“花瑞”在文中的含义。(2分)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等它克服障碍后马上变得活泼而神采奕奕了。....B.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C.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D.这尊玉器美不胜收,让人大饱眼福。....4.下列有关文学名著说法错误的是(2分)...A.高尔基说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是“异常优美”的一部作品。B.“我”要去东关看五猖会,父亲却让我背书,背会才能“看会”。C.孙悟空第三次顺利借到芭蕉扇是因为南海观音给了一颗定风丹。D.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是秀贞,并帮助她们母女相认。5.下列语句在空缺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我希望到顾客正多着的书店,就是因为那样可以把矮小的我挤进去,有时我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与他同来的小妹妹或者女儿。

①偶然进来看看闲书的人虽然很多 ②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真是像个小偷似的③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买一本的,实在没有 ④而不致被人注意 A.②④③① B.④①③② C.②③④①

D.①④③② 6.综合性学习。(5分)

w 读书不仅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还可塑造良好的精神气质。但我们现在仍有很多人不爱读书。那么如何激发我们的读书兴趣,请你根据实际情况说出三种办法。(不超50字)

阅读(40分)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7-10 题。(共16分)

大明湖之春

老 舍

北方的春本来就不长,还往往被狂风给七手八脚地刮了走。济南的桃李丁香与海棠什么的,差不多年年被黄风吹得一干二净,地暗天昏,落花与黄沙卷在一处,再睁眼时,春已过去了!记得有一回,正是丁香乍开的时候,也就是下午两三点钟吧,屋中就非点灯不可了;风是一阵比一阵大,天色由灰而黄,而深黄,而黑黄,而漆黑,黑得可

怕。第二天去看院中的两株紫丁香,花已像煮过一回,嫩叶几乎全破了!济南的秋冬,风倒很少,大概都留在春天刮呢。

有这样的风在这儿等着,济南简直可以说没有春天;那么,大明湖之春更无从说起。

济南的三大名胜,名字都起得好: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都多么响亮好听!一听到“大明湖”这三个字,便联想到春光明媚和湖光山色等等,而心中浮现出一幅美景来。事实上,可是,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湖中现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坝划开的多少块“地”。“地”外留着几条沟,游艇沿沟而行,即是逛湖。水田不需要多么深的水,所以水黑而不清;也不要急流,所以水定而无波。东一块莲,西一块蒲,土坝挡住了水,蒲苇又遮住了莲,一望无景,只见高高低低的“庄稼”。艇行沟内,如穿高梁地然,热气腾腾,碰巧了还臭气烘烘。夏天总算还好,假若水不太臭,多少总能闻到一些荷香,而且必能看到些绿叶儿。春天,则下有黑汤,旁有破烂的土坝;风又那么野,绿柳新蒲东倒西歪,恰似挣命。所以,它即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话虽如此,这个湖到底得算个名胜。湖之不大与不明,都因为湖已不湖。假若能把“地”都收回,拆开土坝,挖深了湖身,它当然可以马上既大且明起来„„

况且,湖景若无可观,湖中的出产可是很名贵呀。懂得什么叫作美的人或者不如懂得什么好吃的人多吧,游过苏州的往往只记得此地的点心,逛过西湖的提起来便念叨那里龙井茶,藕粉与莼菜什么的,吃到肚子里的也许比一过眼的美景更容易记住,那么大明湖的蒲菜,茭白,白花藕,还真许是它驰名天下的重要原因呢。不论怎么说吧,这些东西既都是水产,多少总带着些南国风味;在夏天,青菜挑子上带着一束束的大白莲花蓇葖出卖,在北方大概只有济南能这么“阔气”。

我写过一本小说──《大明湖》──在“一﹒二八”与商务印书馆一同被火烧掉了。记得我描写过一段大明湖的秋景,词句全想不起来了,只记得是什么什么秋。桑子中先生给我画过一张油画,也画的是大明湖之秋,现在还在我的屋中挂着。我写的,他画的,都是大明湖,而且都是大明湖之秋,这里大概有点意思。对了,只是在秋天,大明湖才有些美呀。济南的四季,唯有秋天最好,晴暖无风,处处明朗。这时候,请到城墙上走走,俯视秋湖,败柳残荷,水平如镜;唯其是秋色,所以连那些残破的土坝也似乎正与一切景物配合:土坝上偶尔有一两截断藕,或一些黄叶的野蔓,配着三五枝芦花,确是有些画意。“庄稼”已都收了,湖显着大了许多,大了当然也就显着明。不仅是湖宽水净,显着明美,抬头向南看,半黄的千佛山就在面前,开元寺那边的“橛子”──大概是个塔吧──静静地立在山头上。往北看,城外的河水很清,菜畦中还生着短短的绿叶。往南往北,往东往西,看吧,处处空阔明朗,有山有湖,有城有河,到这时候,我们真得到个“明”字了。桑先生那张画便是在北城墙上面的,湖边只有几株秋柳,湖中只有一只游艇,水作灰蓝色,柳叶儿半

黄。湖外,他画上了千佛山;湖光山色,联成一幅秋图,明朗、素净,柳梢上似乎吹着点不大能觉出来的微风。

对不起,题目是大明湖之春,我却说了大明湖之秋,可谁教亢德先生出错了题呢!(有删改)7.文意理解。(9分)

(1)简要概括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大明湖之春”徒有其名?(3分)

(2)文中是怎么体现大明湖的“大”“明”“湖”的特点的?(4分)

(3)如何理解文末画线句子的含义。

(2分)

8.本文语言生动形象。请从修辞的角度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北方的春本来就不长,还往往被狂风给七手八脚地刮了走。9.仿写句式。(2分)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美丽的大明湖。10.下列选项不是老舍的作品是(2分).. A.《四世同堂》 B《龙须沟》 C《踪迹》 D《茶馆》

阅读下面的科普选文,完成11-13 题。(10分)

这只鹦鹉还有一样好把戏,可以跟猴子和小孩子的丰富想象力比美,也许是因为它对我母亲的热爱而触动了灵机吧。夏天里,我的母亲只要在院子里坐着,总是一刻不停地织着毛衣。可可似乎很清楚那一团团柔软的毛线是干什么用的,它总是一口咬住露在外面的活线头,很快地飞到空中,把一整团线都打开来,就像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它总是蹿得高高的,然后就绕着我们屋子前面的柠檬树有规则地打起转来。要是没人在那儿打断它的好把戏,它就把整棵树都缠上鲜艳的毛线,叫你怎么也没法子再解开来。我们家的客人常常会在这棵树前一站半天,想不出我们为什么把它打扮成这个模样,也不知道我们是用什么法子把毛线缠上去的。

这只鹦鹉对我母亲真是一往情深,它热烈地追求她:在她的身边用各种古怪的姿势跳舞,一下子把它漂亮的冠毛打开来,一下子又合上;而且无论她到哪儿去,它都跟着;如果她不在,它一定像初来时找我一样,孜孜不倦地去找她。

我的母亲一共有四个妹妹,一天,我的姨妈们和好几个相熟的老太太一起在我们家的走廊上喝茶。她们围着一张很大的圆桌子坐着,每人的面前都有一盘才从园里采来的新鲜草莓,桌子的中央放了一浅碟很细的糖粉。这只鹦鹉,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打外面飞过,偶然看见我的母亲正在里

面主持茶会,才一转眼,它就已经俯冲而下了。走廊上的门虽然很宽,却比它张开的翅膀窄,它大概想像平时一样,一下子就停在我的母亲面前。

这一次,却不那么简单了,等它好容易落到桌子上,才发现原来四周都是陌生的面孔,它想了一下,然后突然跳起来,像个直升机一样掠过桌面,一转身就不见了。碟子里面的糖粉经它这么一来,也跟着不见踪迹,桌子的四周却坐了七个涂满了糖粉的老太太,脸上像麻风病人一样白得像雪,每个人的眼睛都闭得好紧,实在是“美”极了!

11.选文是从哪些方面说明了鹦鹉的调皮?(3分)

12.试分析文末最后一段的语言特点及作者所流露的情感。(4分)13.选文中动物与人的和谐相处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30字左右)(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 题。(14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4.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①弛担持刀 ②其一犬坐于前 .. ③一狼洞其中 ④顾野有麦场 ..15.下列“之”用法不同的是(2分).....

A.学而时习之 B.亦毙之 C.曲肱而枕之 D.久之,目似瞑 16.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断一处)(2分)

禽 兽 之 变 诈 几 何 哉?

17.翻译选文画波浪线的句子。(2分)

18.本文情节曲折,通过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了狼和屠户的形象。(4分)“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 狼的,“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表现 了屠户的。

写作(50分)

19.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我们应该心存感谢。感谢朋友的帮助,感谢家人的关心,感谢老师的教导„„

请以“感谢有你(您)”为文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字数600左右。(2)不套作,不抄袭,不透露个人真实信息。(3)语言简练,尽量不要使用网络语言。(4)书写规范,卷面整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题答案

语 文

1.略(评分标准:每空1分,共12分)2(1)菡萏 11画

(评分标准:共3分,字形书写正确规范,结构安排合理得2分)(2)gěng qī(评分标准:共2分,拼音书写正确规范得分)(3)花带来的好兆头

(评分标准:共2分,意思对即给分,有错字扣1分)3.D(2分)4.C(2分)5.B(2分)

6.略(评分标准:共5分,一点1.5分,共4.5分,语句通顺0.5分。有错字扣1分)7.(1)随意修坝造地,滥加垦殖,不及时补水(评分标准:共3分,概括意对得分,有错字扣1分)

(2)文章通过写大明湖的秋景,写出了秋天的大明湖湖宽水净、空阔明朗、有山有湖。(评分标准:共4分,答出秋景1分、三个特点各1分。有错字扣1分)

(3)不是亢德先生出错了题,也不是作者写跑了题,而是作者有意为之。它是作者的又一处幽默之语,因为本文是借描写大明湖春、秋两季迥然不同的景致,来抒发作者对当时(三月)的大明湖残败凄凉情形的感喟之情的。大明湖之秋是来衬托大明湖之春的,写秋也即写春。(评分标准:共2分,意同得分).拟人(夸张),真实形象地写出了济南春天的短暂和乏味或风大春短。(评分标准:共3分,修辞1分,分析2分。有错别字扣1分)9.略。(仿写句式,要求句式、修辞相同。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济南的冬天》 美丽的大明湖。)

(评分标准:共2分,句式相同、用对比修辞得分)10.C(2分)

11在树上缠毛线、追求母亲(给母亲跳舞)、扰乱母亲茶会(评分标准:共3分,每点1分,有错字扣1分)

12.第一问:语言诙谐风趣,还带有调侃的味道(生动活泼,富有幽默感)。

第二问:对动物的挚爱之情。

(评分标准:共4分。每点2分,有错字扣1分)

13.①人类和其他动物都是大自然的儿女,动物和人类一样拥有在地球上安定生活的权利。②敬畏自然是人类正确的生存态度,人类亲近自然、与其他动物友好相处,是地球宜居环境存在的保证。③我们每个人都有维护生态平衡发展的责任和义务。④不妄自尊大,不任意胡为,用心地去尊重生命的神圣和权威,是人类的最佳选择。

(评分标准:共3分。答出任两点3分。一点1.5分,意同得分。有错字扣1分)14.(1)解除、卸下(2)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3)名词作动词,挖洞(4)看、视(评分标准:共4分,每小题1分)15.D(2分)

16.禽 兽 之 变 诈 / 几 何 哉?(评分标准:共2分)

17.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评分标准:共2分,意同得分。其中“盖”,译为大概、原来是。)18.贪婪(凶狠),狡诈,勇敢,机智

湘教版-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篇8

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阅读课本32-39页内容)

1.读32页图B,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其特点。

2.读34页图C,知道中国的领土面积,了解中国的四至点、主要的临海、著名的岛屿名称及其位置。

3.读35页图D,记住中国14个陆上邻国以及6个隔海相望国家的名称及其位置。

4.阅读36页文字部分,知道中国的三级行政区划、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组成。

5.结合37页图E,能够说出轮廓图代表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6.结合38页图F,记住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阅读课本41-47页内容)

1.阅读课本41页文字,知道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总人数,占世界的比例。

2、结合42页图B,了解世界人口排名前五名的国家。

3.结合42页图C,总结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增长趋势。

4.阅读课本43页阅读材料,知道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公式。

5.结合43页图D知道我国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

6.阅读课本44页、45页,知道我国的人口基本国策,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性。

7.阅读课本45页,知道人口密度的概念、公式。

8.结合46页G图,知道我国人口地理界线的位置,理解中国人口分布特点,分析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因素。

第二章 第三节 多民族的国家(阅读课本48-53页内容)

1.阅读课本48页图A,知道汉族占全国人口比例,少数民族占全国人口比例;

2.结合课本49页图B,能够读出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分布的主要地区。

3.阅读教材50页文字部分,知道我国民族分布的最大特点.

4.结合课本51页图D,知道我国少数民族对应的节日、活动,理解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湘教版-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篇9

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共60分)

1.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这说明北京人()

A.会建造房屋 B.会使用天然火 C.会制造彩陶 D.会种植水稻

2.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A.夏 B.商 C.西周

D.秦

3.下列君主中,重视人才,并使国家强大起来的有()①周武王

②周文王

③齐桓公

④晋文公。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4.下列文物出土于同一原始文化遗址,请问该遗址的名称是()

A.河姆渡遗址 B.半坡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蓝田遗址

5.启登上王位的方式是()A.通过禅让方式,被大家所推荐 B.通过战争方式,打败其他部落 C.凭借家庭地位,自己继承父位 D.治水建立功业,受到人民爱戴

6.春秋五霸中第一个称霸的是齐桓公,他称霸的地点是在图中的哪里?

第1页(共13页)))

(A.A B.B C.C D.D

7.学完“中华文明的起源”这一单元后,老师让同学们讨论:“原始社会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吗?”同学们畅所欲言。以下四位同学的发言,哪一位的最科学?()A.原始社会没有压迫和剥削,人人平等.因此它是一个理想社会

B.并不是理想社会.原始社会虽然不存在剥削压迫,但是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更谈不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C.不是理想社会,因为原始社会里有人吃人的现象,而且人的寿命都很短 D.是理想社会,虽然生活艰苦,但是有尧、舜、禹这些杰出的首领,那时的社会风气好,人们之间的关系和谐

8.如果你去古城西安旅游,就近你还能()A.参观半坡遗址 B.参观河姆渡遗址 C.参观大汶口遗址 D.参观北京人遗址

9.小说《封神榜》中有“炮烙之刑”“干尸”“挖心”的描述反映了哪位统治者的残暴()A.夏桀 B.商纣

C.禹 D.周厉王

10.《左传》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这反映西周政治是()A.神权政治 B.皇权政治

C.族权政治

D.官僚政治

11.王亮向外国留学生介绍夏、商、周的历史。下列各项中与史实不符的是()A.夏朝的建立者是禹 B.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 C.周武王率大军伐纣,灭商建周 D.公元前476年,东周开始 12.春秋时期指()

A.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C.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13.学习历史时,要能分辨“描述”与“评价”的区别。正如下列句中,有的是对历史事实的描述和描绘,有的是对历史的看法、解释和评价。请将下列属于“评价”的句子找出来()

第2页(共13页)

A.齐桓公以管仲为相改革,召集诸侯会盟 B.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是晋献公的次子 C.战国时期,今北京地区属于燕国

D.战国时期,各国争相变法,相互争霸,客观上加速了统一进程 14.出现原始社会“天下为公”局面的最根本的原因是()A.人们按血缘关系组成 C.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B.没有战争,和睦相处 D.人们有觉悟,互相谦让

15.下列远古人类在同一地方发现的是()A.北京人、山顶洞人 B.元谋人、北京人 C.山顶洞人、半坡村人

D.半坡村人、河姆渡人

16.某遗址考古发现一枚针,针长82毫米,针身光滑,针尖圆锐,针眼窄小,经现代科技手段测定,此针不是木质,距今约二万年。据此推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①此针可能为骨制

②这些居民已经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

③居民生活在新石器时代

④居民已有追求美的思想意识。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考古工作者在山顶洞人居住过的洞穴里发现了鱼骨和海蚶壳,这说明()A.山顶洞人生活在海边 B.山顶洞人主要吃鱼

C.山顶洞人居住的地方以前是海洋

D.山顶洞人不仅采集、狩猎,还掌握了捕捉水生动物的本领或者他们走到很远的地方与别人年交换的

18.下列现象中,能反映原始农耕时代文化特征的有()

①定居生活

②建造房屋

③饲养家畜

④制造陶器

⑤使用打制石器

⑥用耒耜耕地。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④⑥

19.你最有可能在下列哪个远古人遗址的考古过程中发现稻谷残迹()

第3页(共13页)

A.元谋人B.北京人

C.河姆渡人D.半坡人

20.学习历史的价值之一就在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学习了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的历史,你从中学到的是()①施仁政,方能得民心

②为君、为臣应做到“有功于民” ③治国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

④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的战争,是历史的倒退。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1.汤山猿人是江南迄今发现的惟一完整且和北京人属同一时期的古猿人,存放该猿人化石的南京直立人化石遗址博物馆于2014年8月青奥会前向世人开放。该猿人()A.距今约170万年

B.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会用火烧烤食物 C.住在干栏式的屋子里 D.培育出世界上最早的水稻

22.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23.黔东南苗家吊脚楼是苗族人民智慧的体现,无独有偶,远古时期人们在建造

第4页(共13页)

房屋时便能将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以下原始居民中,建造了利于通风防潮的干栏式房屋建筑的是()A.元谋人 B.半坡人 C.河姆渡人

D.北京人

24.河姆渡居民与半坡居民,在粮食培育、牲畜饲养的品种以及住房建筑结构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别 B.自然条件的差别 C.地域和民族性格不同

D.生活时代不同

25.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参观某地文化时说:“…在中华文明成熟之前,起到了稻作文明的奠基作用。”他参观的地点应是()A.云南省的元谋县 B.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C.陕西西安半坡村 D.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二、材料分析题(50分)

26.(13分)如图分别是我国古代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最早建造这些房屋的分别是哪个地方的原始居民?(2)他们所建造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作为我国原始农耕的代表之一,他们最早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什么? 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德之人,讲信修睦,传位依次,此禅让也”。

﹣﹣《礼记》

第5页(共13页)

材料三 如图所示 请回答:

(1)传说中为华夏族的形成作出突出贡献的两个人物是谁?

(2)材料二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原始社会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3)材料三纪念的是谁?请用一句话对他做一简单评价。

28.(7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历来为各国统治者所重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秦国)“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顷,收皆亩一锺,于是关中为沃野”。(魏国改革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摘录自《中华文明史》

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9.(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白鹿洞书院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境内,位于庐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下,与鹅湖书院、白鹭洲书院、豫章书院并称为江西“四大书院”。朱熹为书院制定了学规,其中规定:“右修身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右处事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摘编自《百度•百科》

第6页(共13页)

请回答:

(1)材料中的白鹿洞书院学规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思想?此学派创始人是谁?

(2)这位创始人提出了什么治国主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5小题)1.【分析】本题考查北京人.

【解答】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故选B.

2.【分析】本题考查夏朝.

【解答】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故选A.

3.【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建立和春秋五霸.

【解答】①周武王在姜尚的辅佐下,灭掉商朝,建立周朝.②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等人,国力逐步强大.③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国力强大,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④晋文公任用赵衰.他们都重用贤能,并使国家强大起来. 故选C.

4.【分析】本题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 【解答】题干给出的三幅图片都是半坡原始居民的制作的,特别是鱼纹彩陶盆是

第7页(共13页)

半坡文化的代表.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 故选B.

5.【分析】本题考查世袭制代替禅让制,【解答】公元前约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也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至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凭借家庭地位,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任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故选C.

6.【分析】本题考查了齐桓公.

【解答】春秋时期,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图中最东方的政权齐国代号是A. 故选A.

7.【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原始的相关史实.

【解答】虽然原始社会原始原始居民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使用共有的工具,共同分享劳动果实,共同分配食物,过着群居的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没有压迫.但是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生活条件险恶,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个人的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更谈不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脱离了氏族,面对的只有死亡.因此原始社会不是一个理想社会. 故选B.

8.【分析】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解答】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今天陕西西安附近,去古城西安旅游可以去参观半坡遗址. 故选A.

第8页(共13页)

9.【分析】本题以商纣王的残暴统治为依托,考查的是商朝灭亡的知识. 【解答】据材料“小说《封神榜》中有“炮烙之刑”“干尸”“挖心”可知,《封神演义》是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写的一篇小说.主要以姜子牙辅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纣是个有名的暴君,他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尽情享受,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 故选B.

10.【分析】本题考查分封制.

【解答】据“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中关键信息“皆举亲也”可知,西周政治是族权政治. 故选C.

11.【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灭亡和东周建立的相关知识,把握东周建立的具体时间.

【解答】本题ABC都与史实相符合.D项与史实不符.西周灭亡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故选D.

12.【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时期的起止时间.

【解答】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东周开始,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和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故选B.

13.【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争霸和战国争雄的知识点.

【解答】描述是描写叙述,即对事物进行形象化的阐述.评价是对某个对象进行一系列的综合分析、研究和评估,从而确定对象的意义、价值或者状态.选项ABC都是对历史史实的描述.D则是对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评价. 故选D.

14.【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类起源的知识点.

【解答】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人类的生存比较艰难,必须过“天下为公”的社会生活,才能生存下去. 故选C.

第9页(共13页)

15.【分析】本题考查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重点掌握在同一地方发现的远古人类. 【解答】北京人是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1万年,北京人、山顶洞人都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 故选A.

16.【分析】本题考查山顶洞人.

【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遗址是山顶洞人遗址,故①②④正确,③不正确,山顶洞人虽然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但仍生活在旧石器时代. 故选A.

17.【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山顶洞人的知识点.

【解答】由材料“考古工作者在山顶洞人居住过的洞穴里发现了鱼骨和海蚶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顶洞人不仅采集、狩猎,还掌握了捕捉水生动物的本领或者他们走到很远的地方与别人进行物品的交换. 故选D.

1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生活状况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解答】题干里的“原始农耕时代”是解题的关键,可用排除法.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使用打制石器属于原始人群时代,农耕时代已经使用磨制石器,排除⑤,①②③④⑥均符合题意. 故选C.

1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依据课本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所以最有可能在河姆渡远古人遗址的考古过程中发现稻谷残迹. 故选C.

20.【分析】本题考查了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的启示.

第10页(共13页)

【解答】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的战争,是推翻暴政统治属于历史的进步,不是倒退,据此可排除含④的ABD 三个选项. 故选C.

21.【分析】本题考查了远古北京人.1929年裴文中在周口店发现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该发现对研究世界古人类学有极重要价值.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和北京人属同一时期的古猿人”可知他们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会用火烧烤食物.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22.【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河姆渡氏族的生活状况的认识.

【解答】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用排除法解题,根据所学知识,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房屋,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的粮食作物是粟,会制造色彩鲜艳的彩陶.故题目中的①③与河姆渡有关.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农耕的相关史实. 23.【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原始的农耕居民.

【解答】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在距今约七千年的位于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的河姆渡原始农耕遗址上,发现那里的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河姆渡人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的生活,已经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玉器等. 故选C.

24.【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农耕的认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因为南北方自然条件的不同,所以河姆渡居民与半坡居民在粮食培育、住房结构方面存在差异.河姆渡居民种植的是水稻,住干栏式房

第11页(共13页)

屋;半坡居民种植的是粟,住半地穴式房屋. 故选B.

25.【分析】本题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

【解答】河姆渡(在今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前,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中国在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 故选D.

26.【分析】本题以图片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 【解答】(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地穴式房屋是陕西西安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样式,干栏式房屋是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样式.

(2)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距今五六千年的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属于黄河流域,气候比较干旱、寒冷,因此他们住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在今天的浙江,属于长江流域,由于气候和自然条件的因素雨水较多,他们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地理环境.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粟,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 故答案为:

(1)陕西西安半坡村和浙江余姚.

(2)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或分别生活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3)粟、水稻.

27.【分析】本题以《饮冰室合集》《礼记》材料和历史图片为切入点,考查炎帝和黄帝、禅让制、大禹的相关知识.

【解答】(1)炎帝和黄帝联合打败蚩尤后,炎帝和黄帝又为争夺中原地区,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炎帝战败并归顺黄帝,炎、黄二部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后来的华夏族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由材料“天下为公,选贤任能”,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禅让制的有关知识.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一战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相传尧、舜、禹都是通过禅让制而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的.

(3)材料三纪念的是大禹.传说,上古时期,洪水肆虐,大禹带领人们治理洪

第12页(共13页)

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 故答案为:(1)炎帝和黄帝.(2)禅让制.

(3)大禹;大禹带领人们治理洪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

2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统治者所重视农业生产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根据材料“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可知,战国时期农业粮食产量提高了或者农业生产获得发展;根据材料可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各国实行变法,如魏国李悝变法,秦国商鞅变法等. 故答案为:

说明:战国时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原因:铁犁牛耕的推广;各国的变法,使封建生产方式的确立起来(或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水利工程的兴修(都江堰).

29.【分析】(1)本题考查百家争鸣.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他“仁”的学说的真实写照.

(2)本题考查孔子的治国主张;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以“礼”治国.

【解答】(1)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知,白鹿洞书院学规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思想;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他“仁”的学说的真实写照.

(2)孔子思想中影响深远的智慧思想就是“仁”和“礼”.历代封建王朝都对孔子奉若神明,尊为“至圣”,其重要原因是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 故答案为:

(1)学派:儒家;创始人:孔子.

(2)治国主张:为政以德或以“礼”治国,以德教化百姓.

湘教版-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篇10

一、选择题(40分)

1、下列节日属于西方传统节日的是()A、感恩节 B、母亲节 C、中秋节

2、张平平做作业时,有一道应用题想了好长时间,也没弄懂,他去()A、仍然坚持自己想,直到想出来为止

B、找爸爸帮他算出答案自己重新照着样子抄一遍

C、请老师帮助分析,搞清数量关系,再自己重新计算。

3、有人说早晨听到乌鸦的啼叫,这一天会倒霉,你()A、相信 B、不相信 C、无所谓

4、老师对你试卷上的一道错题没扣分,你会()A、装不知道 B、让老师重新扣分 C、高兴

5、()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有生命的地方。A、地球 B、月球 C、火星

6、发生火灾应拨打电话()。A、110 B、122 C、119

7、乒乓球台上的有两个低年级的同学在玩,你会()

A、威胁他们

B、在旁边故意捣乱 C、等他们结束再玩或者和他们一起比赛

8、选择食品主要看()

A、保质期越近越好 B、包装袋越漂亮越好 C、价格越低越好

二、判断(30分)

()

1、不管做什么事,我都要找别人共同完成。()

2、我们不应该用自己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

()

3、遇到大同学敲诈时,我会向老师报告这件事。

()

4、我做作业,一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就去问老师或家长。()

5、我们小学生要养成节约水电的好习惯。

()

6、在超市买到过期的食品扔掉算了,不要找麻烦。

()

7、中午我在学校就餐,不对胃口,倒了算了,反正我交了饭钱。()

8、废旧塑料回收利用作为一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措施。()

9、算命先生能根据你的出生年月算出你这个人的命运好不好。()

10、在用完水后,要随时拧紧水龙头。

三、简答题(30分)

1、发现有人煤气中毒,应该怎么样急救?

2、现在好多人购物都不用去商店“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了”,你知道他们都采用了哪些新颖的购物方式和支付方式吗?请列举出来。

一、选择题

A

C B

B A C

C B

二、判断

1、错

2、对

3、对

4、对

5、对

6、错

7、错

8、对

9、错

10、对

三、简答题

1、先开窗通风,再把煤气阀门关掉,接着拨打120急救。

湘教版-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篇11

1.了解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 2.学会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方法 3.知道降水及降水的类型

4.学会等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方法,并分析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5.能运用气温和降水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能依据图示分析气温和降水的时间变化规律。【学情分析】

1.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基本的绘图、读图、析图的能力。2.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注重学生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终身能力为基本宗旨,内容简明扼要,弹性大,给教师上课留有很大的发挥空间。3.学生表现活跃,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积极回答和互动。【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及隐含在图中的等温线的概念,并且让学生掌握读图、分析问题的方法。2.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教学难点: 1.通过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

以一组2016年武汉暴雨新闻图为素材,将学生带入探究降水分布的氛围和情境中。

活动2【导入】温故——复习旧知识点

在新闻资料中,划出重点词语“降雨”“暴雨”“降水量xxx毫米”等,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过的降水的形式、降水的等级、降水的测量以及单位,并用大量生活图片再现,加深学生印象,拉近地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

活动3【导入】知新——引入新课

提问降水测量仪器及单位后,很自然地呈现某年月降水量的数据表格,利用表格的数据分析降水量在一年中的分布,总结出降水的季节变化。接着由以下3种导入方式: 方案①:前面一节中我们学习了天气和气候,不管是天气还是气候,要研究它们都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气温和降水也是我们生活中接触非常频繁,影响较大的。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学习气温和降水的相关知识。

方案②:教师板书学校所在地当天的天气预报(用天气符号表示)内容,请同学以预报员的角色进行预报(复习巩固上一节课教学内容);然后向前班同学提问:天气预报中最常用的两个要素是什么?(气温和降水)那么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气温和降水的知识。方案③:出示一组对比显明景观图片(可用教材P.73两幅景观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根据图片你能否说出这两个地区1月的气温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地区的景观差异?(由于气温和降水量不同造成的)那么,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分布特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活动4【讲授】气温

“气温”这一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气温的概念、气温的测定两部分内容。教学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读教材P.73的两幅景观图片,让学生感受不同气温下自然景观的不同。知道气温的概念和气温的单位(摄氏度,符号℃)。

过渡:气温是怎样测定出来的呢?(或者用人体对冷、热的定性感受过渡到定量测量,引出气温的测定。)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74“测定气温”活动中的两个问题。并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质疑、释疑。活动5【讲授】世界气温的分布

1.教师说明等温线的含义:我们要知道各个地方年平均气温的状况,就需要借助于等温线。什么叫等温线呢?(人们根据各地的气象记录,把气温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起来,就叫等温线。)在此,也可以提示学生回顾等高线的概念,依此推出。

2.指导学生掌握简要分析等温线图的方法:等温线图的阅读方法与等高线图类似(可引导学生回忆等高线图阅读的要领)。阅读气温分布图,一是看不同等温线的读数。正读数越大,温度越高;负读数越大,温度越低。二是看等温线的疏密。等温线越密,说明这个地区内的气温差别越大。三是看等温线的走向。一般来说,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说明等温线走向主要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当等温线围成封闭曲线时,一般表示这里出现了一个寒冷或炎热中心。四是看等温线凹、凸处气温的高低。五是看相邻两条等温线的温差。

3.知道了怎样阅读等温线图后,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教材“活动”中第1个问题:世界年平均气温大于20℃的地区(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之间)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洲(南极洲)学校所在地(家乡所在地)的年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 4.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总结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由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同纬度范围内,海洋与陆地气温不相同;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处气温较周围低。活动6【讲授】主要的降水类型 1.降水及形成的条件

①降水是指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那么,大气中的水汽为什么能以雨、雪、冰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呢?(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77活动1,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生活体验,尝试解释降水形成的条件)②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订正,得出降水的两个基本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同时,最好能补充说明的两点:小水滴还需要互相碰撞、合并,使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才能降落到地面;空气做上升运动时,空气温度才能下降(为后面学习三种主要降水类型奠定基础)。2.降水的类型

投影出示(或做动态的课件出示):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的形成示意图。指导学生分小组讨论、探究,对照教材上提供的三种降水的概念,分析三种类型降水发生的条件,把握住关键所在:空气上升原因的不同对流雨:受热“膨胀上升” ──多发生在太阳辐射强烈的地区。(举例:赤道地区多见)地形雨:遇山“爬升” ──多出现在山地迎风坡。(举例:我国台湾的火烧寮、喜马拉雅山的南坡)锋面雨:冷空气“抬升”暖空气──冷、暖气流活动频繁的地区。(举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引导学生联系家乡的实际,说一说家乡的降水主要属于哪一种类型?为什么?(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关注家乡的意识;二是综合前面所学的地图、地形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将不同降水类型发生的条件做了比较分析,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3.降水量的测定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P.77 阅读内容“降水量的测量”。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雨量器的构造、了解使用方法。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一次降雨的降水量。活动7【讲授】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1.指导学生根据所给气候资料绘出“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1)教师先投影出空白的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坐标图,学生准备空白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 坐标图。(2)介绍该图的基本组成部分:横坐标是一年12个月份,纵坐标左边是气温(单位:℃),右边是降水量(单位:毫米)。

(3)提供教材P.79“美国西海岸洛杉矶的气温和降水量表”的气候资料,教学生描述气温曲线的方法,并指导学生描出12个月份的气温曲线。

(4)教学生用柱状图表示降水量多少的方法,并指导学生描出12个月份的降水量柱状图。

2.指导学生观察所绘的“洛杉矶气候资料”图,掌握使用气候资料图的方法。

(1)查找出气温最高月、最高月平均气温(7月气温最高,平均气温为22.5℃);气温最低月、最低月平均气温(1月气温最低,平均气温为12.8℃);计算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22.5℃-12.8℃=9.7℃)。

上一篇:高墩柱安全专项方案下一篇:质监局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