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传读后感

2024-10-14

腾讯传读后感(通用12篇)

腾讯传读后感 篇1

腾讯传读后感

(一):原来腾讯是这样成长的■ 詹润演/文

这两天,我一直在很认真地看我爱人帮我提前抢购限量版的《腾讯传》。看完之后,它给我的一个感叹便是:原来平凡而又非凡的腾讯是这样成长为今天这个样子的。

一、“腾讯”是怎么诞生的腾讯的破蛋之日很特殊,他们把它确定为1998年11月11日,即每年的“光棍节”就是腾讯的生日。中文名取名为“腾讯”,很多人以为“腾”是因为马化腾,而其实当时在去工商局注册时取了五个名字,“腾讯”是第五个,前面的都被人注册了。英文名为“Tencent”,把它拆开来就是“TenCent”可以翻译成十分钱、十分美分等,总之跟钱有关系。所以,吴晓波在《腾讯传》中说:“他命里注定要这么赚钱。”

二、“腾讯”的创始团队

在初创的时候,腾讯有5位创始人,而其中3位是马化腾的中学同学和大学同学。

马化腾年少的时候爱好天文,初三时看见过哈雷彗星,是个“羞涩文静”的少年。高中的时候,班主任老师说他是一个很认真的乖学生,和同学关系很好,也没有旷过一次课。在深圳大学上大学时,他也没当什么学生干部,但是他是一个大学机房里编写病毒程序的高手。所以,在他的老师和同学的印象中是属于“打死你,我也不相信”他会成为企业家的人。

他的另外三位同学可以说与他是很好的创业搭配。

后来成为腾讯的首席技术官(CTO)的张志东是马化腾的技术型搭档。据腾讯人说,张志东未必是全中国程序开发最好的人,但他绝对是全中国最有产品意识的人。

陈一丹是马化腾的初、高中同学,大学学的是化学专业,硕士读的是法律专业,所以他负责的是腾讯公司里的法务、行政方面的工作。

许晨晔和马化腾是初中、高中和大学同学,而且大学还住在同一个宿舍,可以说是“铁哥们”了,他后来管理腾讯的公共事务。

但是,他们那时还缺乏一个会做销售的人,于是就找了曾李青来做开拓市场这一方面。

就这5个人,他们凑够50万元就在在深圳华强北赛格科技创业园里开始了创业之旅。

三、“腾讯”的发展简史

1998年,腾讯的第一个创业项目是做“无线网络寻呼系统”.但是,在这个时候,寻呼机快要没落了,因为手机即将普及。所以,腾讯的第一个项目以失败告终。在这本书里,吴晓波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创业一定要找一部上升的电梯,你想要拯救一个没落的行业,肯定会成为一个殉葬者。

1999年2月10日,腾讯发布了OICQ(QQ的前身)。他们当时认为3年内OICQ的极限用户是10万人,但是到了1999年底,它的用户就已经达到了几千万。但是,最糟糕的地方在于不知道怎么用它来赚钱,只是“先养着”.2000年4月和5月份,腾讯得到了IDG和盈科(李嘉诚的二公子李泽楷)的投资。5月份,股灾到了,马化腾又没钱了。11月份,腾讯正式推出QQ.2001年2月份QQ用户注册收费;5月份,QQ的用户数为1亿左右。6月份,盈科因收购香港电讯举债过多,不得不将全数20%股份售予MIH,套现1260万美元。IDG出让12.8%的股份,保留了7.2%,后来在腾讯上市之前也基本出完了。这可能也成了这两家投资人一生中最大的痛之一。6月份,因“移动梦网”业务顺利开展,腾讯在财务报表上第一次实现单月盈亏平衡。到年底,腾讯实现营业额近5000万元,净利润超过1000万元。

2002年,腾讯推出QQ群聊功能,Q币的诞生。3月份推出“QQ行靓号地带”;

2003年,腾讯QQ秀上线(腾讯营收的爆发点),腾讯网上线,推出QQ游戏平台。6月份,QQ重回免费之路。

2004年,腾讯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推出腾讯网迷你网页。

2005年,QQ战胜MSN,重新定义及时通信,推出QQ空间、QQ宠物、《QQ堂》及《QQ幻想》。

2006年,腾讯推出财付通,推出超级QQ和手机QQ.2007年,成立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

2008年,腾讯游戏推出中国版的《穿越火线》和《地下城与勇士》上线,腾讯网推出QQ校友网,腾讯为5·12汶川地震网络捐款超2000万元。

2009年,“开心农场”上线。

2010年,3Q大战(360和QQ),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平台捐款总额突破1亿元,腾讯微博上线。

2011年,1月份推出“微信”,4月份推出腾讯视频,腾讯游戏在国内游戏市场上稳居第一,投资Riot Games大多数股权。

2012年,微信推出朋友圈、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和WeChat总注册账户数突破2亿,战略投资Epic Games、Kakao,腾讯提出“泛娱乐战略”.2013年,腾讯提出“连接一切”和“互联网+”新主张,微信推出微信支付、微信游戏中心,腾讯游戏开启手游时代,战略入股搜狗、滴滴打车。

2014年,微信红包诞生,QQ最高同时在线账户数突破2亿,推出“泛娱乐化”的“2.0版本”,与京东、大众点评、58同城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微众银行获批准筹建民营银行,推出腾讯理财通。

2015年,提出未来专注做两件事——连接与内容,腾讯网推出天天快报上线,成立企鹅影业、腾讯影业、阅文集团,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提出“互联网+公益”、“益行家运动捐步”上线、发起首个“99公益日”.2016年,QQ月活跃账户数达8.77亿,微信和WeChat合并、微信月活跃账户数达8.46亿,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网络平台历史捐款总额达15.46亿元,收购Supercell.2016年9月5日,腾讯股价达209.40港元。(不仅领先于阿里巴巴集团,也首度超过中国移动,力压工商银行、中国石油等老牌国字头公司,成为亚洲市值最高的公司。)

四、腾讯成长中的几个关键期

在我了解完腾讯这艘巨轮的历史后,我个人认为它有几个关键的“拐点”:

1.生长期:从1998年年底创业到1999年年底,腾讯公司总共完成了100万元的营业收入。但是,腾讯团队从一开始就陷入了苦战,主营业务搁浅,资金入不敷出,因“供血量”不足而奄奄一息。在这个时候,腾讯遇上了OICQ.2.生死期:1999年11月,腾讯公司账上只剩下1万元现金,公司包括马化腾在内所有人员月薪减半,只够填饱肚子。马化腾开价300万元,想把腾讯卖掉,而来谈的人最多出到60万元,没卖出去。熬到2000年4月和5月,腾讯得到了IDG和盈科先后注资投资,各持20%的股份。

3.逆转期:2000年到2005年,随着“移动梦网”业务的展开,腾讯的90%以上的收入来自中国移动。在2002年,腾讯年净利润就超过了1000万元。

4.增长期:2005年,腾讯模仿了韩国的产品推出了QQ空间,而QQ秀和QQ空间则是腾讯2003年以后获得自主盈利能力非常重要的一环。

5.流油期:2008年,腾讯游戏的元年。在所有的产品里,腾讯最赚钱的是游戏。(在2016年腾讯公布的上半年财报显示中,腾讯的营收为350亿元人民币,其中170亿元来自游戏,占50%左右。)

6.失手期:2009年9月,新浪微博悄然上线,腾讯微博于2010年5月份上线,比新浪微博迟了整整8个月,已经晚了。

7.痛苦期:2010年年底到2011年初,腾讯遭受了非常大的压力。

2010年7月,《计算机世界》杂志发表了一篇《“狗日的”腾讯》,使得腾讯在最赚钱的时候遭遇了最大的一次舆论攻击,把腾讯推到了很危险的境地。

2010年9月,腾讯与360进行了一场白刃战(360首先发布了360隐私保护器,说QQ偷看你的隐私),被称为“3Q大战”,据说也是PC端的最后一仗。然而,这一仗使腾讯受到很大的教训,而360则是最大的获益者,第二年3月份360就在纳斯达克上市了,后面有人总结说腾讯是“赢了官司,输了舆论”.8.主导期:2011年年初的时候,马化腾正处在职业生涯中最焦虑和凶险的时刻。因为3Q大战让他身心疲惫,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产品信仰”,然而就在这一年的1月21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站台票”——“微信”在腾讯里诞生。从2011年到今天,它已然成为中国互联网公司中的巨头。

五、总结

如果我们把腾讯想象成一个人的话,那么“腾讯”这个名字在70后、80后、90后,乃至00后的脑海里是个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熟悉的名字。它和我们一样,有成长中的喜悦和成长中的痛苦,甚至也有差点被“抛弃”和“生命危险”的时候,但是,它总算在历史的巨浪淘沙中活了过来。

如果我们把腾讯比喻成一艘叫做“腾讯号”航空母舰的话,那么,()我们应该向舰长马化腾和这个团队有什么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吗?我个人认为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有以下这几个方面:

1.模仿不可耻,创新方为荣。腾讯早期的产品几乎都是从模仿中不断革新和优化中成长的。

2.产品是第一,体验乃为先。马化腾就是产品设计的领导者和腾讯的首席体验官。

3.善破原规则,擅建新秩序。2011年的马化腾就开始学习这样的能力。

4.革新旧产品,开拓新边疆。QQ是一直是腾讯的主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QQ≈腾讯”,而且十几年来一直在革新中保持实力,而在失去“微博”后,却继续开拓,最终赢于“微信”.5.努力是根本,运气辅佐之。商业的成败,往往主要在于是否坚持和努力,在关键时刻捉住了运气的狐狸尾巴,最后逆袭成功。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爱人让我提前看到了吴晓波老师这本打造了5年的著作——《腾讯传》。

同时,我也感谢吴晓波老师让我们能较清晰地了解一个“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读书文化推广者 詹润演

2016年12月15日

腾讯传读后感

(二):中国互联网的霸主

题外话

自从3Q大战之后,我就很少上QQ和微信了,用了MSN,飞信,易信,来往,支付宝等,尽量躲开腾讯,我不想把我的朋友联系都绑在腾讯上,担心哪天狗日的又让我来一次艰难的选择,一直到现在。但是同学/朋友/同事都在用,无奈之下还是要用,既然离不开这狗日的,就看看它的传记吧。

再说一下我开始接触QQ,高中时,刚开始玩QQ,有多个5位的号码,可惜后来全都忘记密码或被人盗取了。今年一看市场标价,5位号的QQ一个能卖到几万块,那个后悔啊

正文

我们这代人,就是在腾讯的陪伴下,一步一步成长,一步一步成熟,一步一步走向互联网时代。吴晓波的《腾讯传》让我回想起了过去很多事情,又产生了很多新想法。

在路上找到自己定位

腾讯公司刚成立的时候,马化腾等人是想做寻呼机相关的互联互通产业,公司成立后,才开始模仿ICQ出了OICQ.其实这样的案例绝不在少数,比如周杰伦在北大百年讲堂做的演讲里面说,他刚开始是给吴宗宪写歌,后来自己开始唱歌,当时以小天王出道,一夜间把《蜗牛》和《世界末日》唱红大江南北。不过一直到出了《东风破》,以及后面的《菊花台》和《千里之外》,他才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定位—中国风。

IBM更是如此,开始是帮助美国政府清点人口的做打孔机的,1940年代研发出巨型机器埃尼阿克,到1980年代的微机直到后来的以服务为核心(1990年代及以后)。

狭路相逢要敢于亮剑

有人说,腾讯只不过是赶上了这股互联网大潮才脱颖而出的。这话不对。同时期的好公司也很多,类似的公司也不少,无论是什么TICQ还是MSN,都没有最终坚持下去取得最终的胜利。腾讯的成长史就是一部作战史,QQ跟MSN开战,3Q大战,QQ跟盛大开战,QQ跟网易开战,狭路相逢必须敢于亮剑。阿里又何尝不是呢?一直在跟Ebay易趣作战,直到最终的胜利。百度相对好受一些,谷歌自从被赶出国门,百度基本就是唯我独尊。不过话说回来,百度最大的敌人不是在外部,而是在内部!君不见莆田系医院最近又重新归来!

所以,与其说是腾讯赶上互联网大潮,不如说腾讯打赢了一场又一场艰难的战役而发展到今天的。

小步快跑,不断试错,迅速迭代

互联网时代的模式(开发模式和产品模式),都是如此。后来的小米的打法如出一辙,MIUI(小米系统的界面)也是几乎每周都有新版本更新。这基本成了互联网时代成功的标配(必要条件)。这个特点再加上及时的对用户反馈的反馈(听取客户建议和意见,及时更新到最新版本中去),基本就齐了。

强大的内部竞争机制

到现在,我也没有太想明白,一个公司怎么能忍受像QQ和微信这样相似的软件的竞争。当然,首先我必须得承认,我对QQ和微信之间的定位差别认识还不够。其次,可能的原因是,腾讯真的强大到有足够的资本去提供如此多的资源让内部互相竞争,当然竞争的结果就是让公司更健壮。

正由于这个强大的基因,腾讯应该在未来10年内,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而使得公司的业绩昙花一现。

利润区和赢利点

刚又搜了2016年11月份腾讯的第三季度财报,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1)网络游戏收入181.66亿人民币(PC和手机端游戏);2)社交网络收入98.08亿(虚拟道具和会员订购等服务);3)广告收入74.49亿人民币(来自微信朋友圈、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广告);4)品牌展示广告30.81亿人民币(腾讯新闻);5)支付相关服务和云服务收入49.64亿。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端倪,目前中国互联网的主要盈利模式,主要来自游戏、广告、虚拟道具、支付提成等。这不仅仅是腾讯的核心利润区,更是整个互联网的核心盈利区,所以做免费,把市场做大,最终用广告挣钱,是中国市场活下去的不二法门。

最后,谁是腾讯的终结者?

历史上决定性的战役就只有有数的几战,比如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比如秦国和赵国的长平之战。决定腾讯命运的决定性战役目前看已经打完了。当然,马化腾也在问凯文凯利,将来腾讯的对手是谁,会在哪里?凯文凯利回答说,这是个价值上亿美金的问题。他说“在互联网世界,即将消灭你的那个人,从来不会出现在一份既定的名单中”.KK没说错,微软的软件终结了IBM的微机系统成为霸主,然后又易主给做搜索的谷歌;此后做社交网络的Facebook又称雄;做手机的苹果又王者归来。

套用《三体》的话来说,“干掉你,与你何干?”将来灭掉腾讯的,一定是斜刺里杀出来,以一个意想不到的角度甚至维度,迅速干掉腾讯。不要以为腾讯2万亿人民币(3千多亿美金)的市值就很无敌,曾经价值2000多亿美金的黑莓瞬间衰落,曾经价值2000亿欧元的诺基亚也迅速从华丽的太空滑落,摔得比谁都惨。不是你没有做错了什么,而是你没有做什么。

腾讯传读后感

(三):金庸封笔,晓波先生何为?

亦无欢

三日睡了三个地市,日照归乡时选了长途汽车的路径,穷是一说,主要是想借着晃晃悠悠的路途,一口气读完本书。

八个钟头读罢《腾讯传》,吴晓波先生作品,腾讯官方强调此为唯一官方授权认可。

此文题目把不相干的金庸大师和吴晓波先生硬生生扯在一起,意思应该也表达的明白,虽有辱没金庸大师之嫌,但我必须明确赘言,我不是在辱没金庸。

大师金庸于壮年毅然封笔,硬是让你寻不出下坡路,吴晓波先生功成名就畅销书等身也早,于今也是互联网知识变现翘楚,不过早年的书我不曾看过,唯此《腾讯传》一本,倒觉得小波先生封笔也不错。

泛善可陈也是读罢了,另待高贤佳作吧。

假如你对中国互联网感兴趣,也如我一般时常看热闹似的找些网上的只言片语读,那么此书七七八八事,你都是知道的,没什么新鲜。

还真是本絮絮叨叨的传,还真是带着撇不掉姑且从了的官方立场,吴晓波先生后记中云:每一次创作都是遗憾的艺术,那这次还真是好遗憾,好遗憾,第一个遗憾是创作的遗憾,第二个遗憾是没看到什么艺术的遗憾。

不死掉不好盖棺定论,人如是,如日中天的各种公司亦如是,给活的风生水起此刻浪在潮头的公司作传也的确是不容易。

巧了,书里刘胜义的话好像也正可以应对所有人面对这个任务的难,“每一次都会有一些人失败,同时又有另外一些人成功地找到解决的办法”,吴晓波先生肯定是个合适的人选,也是可能成功找到解决遗憾和困难办法的人,不过于我而言,貌似是失败了。

就像我觉得郭敬明先生的作品于我而言是狗屎一样,只针对作品,不针对人;当我个人认为郭敬明先生明明抄袭却死不认账,以对不起期待粉丝这个阿里不达的缘由为借口时,我觉得狗屎就是指他这个人,不是特指他的作品。

但这分的很清楚,不能乱,一码归一码,如果我嘲笑郭敬明的身高,那就是我狗屎了,但我没有。

所以我对吴晓波先生和腾讯公司都是满怀敬重的,但我仍然觉得《腾讯传》不好看,甚至不能算是本好书,当然内容再不新颖,再没有观点,这好歹是流水账一般的记录了众所周知但还是有些没上网不关心的人不知道的发展史,再差也比我的同乡大冰先生的书强。

如果说《腾讯传》是不好看,不符合高期待的书的话,那么郭敬明先生的书就是狗屎,而大冰先生的书连狗屎都不如,这与作者名气无关,与是否在畅销榜前十名无关,仅仅与作品有关。

但我必须承认,我还是划了21条笔记的,就死使用的腾讯家微信读书操作的,其中一半是互联网上大部分可循的小马哥马化腾公开的演讲内容,小部分同事的观点,吴晓波先生及其团队落笔就记了两处,其中一处就是上文中有关创作遗憾的艺术。

我不禁卑鄙的设想,假如腾讯是作为一家辉煌的深刻影响中国的互联网的死掉的公司,吴晓波先生署名的这本《腾讯传》可能大家熟络起来更欢快一些。

不然,还是默不作声的多,如我一般不知死的少,天天读大冰和郭敬明的本就不太识字,不埋怨它们不看正经东西。

《林肯传》读后 篇2

林肯在历史上是一个有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在他当总统不到五年的时间里,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坚决维护联邦的统一,反对分裂;一件是果敢地采取战争手段,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解放黑人。此举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

马克思曾高度评价了林肯的一生及其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这体现在两个著名的文件中,一个文件是当林肯再度当选总统时,马克思代表国际工人协会起草的《致美国总统阿伯拉罕·林肯》,另一个文件是当林肯遇刺殉难时,马克思又代表国际工人协会起草的《国际工人协会致约翰逊总统的公开信》(以上两个文件俱载马恩全集第十六卷)。

最能说明马克思对林肯的高度评价的是第二个文件,其中有一段是这样说的:“他们现在终于明白了,这是一个不会被困难所吓倒,不会为成功所迷惑的人;他不屈不挠地迈向自己的伟大目标,而从不轻举妄动,他稳步前进,而从不倒退;他既不因人民的热烈拥护而冲昏头脑,也不因人民的情绪低落而灰心丧气;他用仁慈心灵的光辉缓和严峻的行动,用幽默的微笑照亮为热情所蒙蔽的事态;他谦虚地、质朴地进行自己宏伟的工作,决不象那些天生的统治者们那样做一点点小事就大吹大擂。总之,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这位出类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谦虚,以致只有在他成为殉难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

腾讯传读后感800字 篇3

马化腾从创业伊始到现在,都以“产品经理”自居。他内心认定,只要把产品做到极致,赢得客户芳心,其他一切都是浮云。他的一个主管曾说到,有一次,他收到一份邮件,马化腾指出两个字之间的间距好像有问题。

作者问马化腾,那么多的产品,你是如何做到了了如指掌的?他的回答只是两点:一 像普通用户一样,每天轮着使用每一个产品。二 经常到各个产品论坛去“潜水”,听到不同的声音和反馈。

这有点出乎意料。大家眼中,这样级别的领导,好像高屋建瓴,整天考虑的应该是战略。应该抓大放小才是。没想到还关注这样的细节。但是,认真想想,马同学实在厉害,他的时间和精力肯定不会考虑所有的细节,但是他考虑的细节都和用户体验相关。在核心的竞争力上,没有丝毫马虎。而我们平常人,可能连生活中的主要次要都分不清楚,所以每天忙忙碌碌,但却一事无成。

腾讯有一个“10/100/1000法则”:产品经理每个月必须做10个用户调查,关注100个用户博客,收集反馈1000个用户体验。

直指人心,在别的人还在研究技术时,他却是从用户的需求和体验去推动他的产品创新。

正是用户不断的需求,才能使他不断地“小步,迭代,试错,快跑”。一件事不能出来就是完美的,但是必须快,快速的研究,快色的应用,有错也没事,敢于试错,不断创新,永远比对手快一步,唯快不破!

他下面的一个从金山软件进入腾讯的负责人唐沐,描绘金山和腾讯的不同时说:软件开发常常以年为单位。但进入腾讯之初,我就被这家公司的敏捷震惊了――一个月一个版本!

在早期的OICQ阶段,产品一周就可更新三代。而更新速度的背后是,马化腾的勤奋。,张小龙主刀QQ邮箱的改版,这在当时的腾讯体系内是一个非常边缘化的产品,而马化腾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与他的团队来往了1300多份邮件。

腾讯传读后感600字左右 篇4

巧了,书里刘胜义的话好像也正可以应对所有人面对这个任务的难,“每一次都会有一些人失败,同时又有另外一些人成功地找到解决的办法”,吴晓波先生肯定是个合适的人选,也是可能成功找到解决遗憾和困难办法的人,不过于我而言,貌似是失败了。

就像我觉得郭敬明先生的作品于我而言是狗屎一样,只针对作品,不针对人;当我个人认为郭敬明先生明明抄袭却死不认账,以对不起期待粉丝这个阿里不达的缘由为借口时,我觉得狗屎就是指他这个人,不是特指他的作品。

但这分的很清楚,不能乱,一码归一码,如果我嘲笑郭敬明的身高,那就是我狗屎了,但我没有。

所以我对吴晓波先生和腾讯公司都是满怀敬重的,但我仍然觉得《腾讯传》不好看,甚至不能算是本好书,当然内容再不新颖,再没有观点,这好歹是流水账一般的记录了众所周知但还是有些没上网不关心的人不知道的发展史,再差也比我的同乡大冰先生的书强。

如果说《腾讯传》是不好看,不符合高期待的书的话,那么郭敬明先生的书就是狗屎,而大冰先生的书连狗屎都不如,这与作者名气无关,与是否在畅销榜前十名无关,仅仅与作品有关。

但我必须承认,我还是划了21条笔记的,就死使用的腾讯家微信读书操作的,其中一半是互联网上大部分可循的小马哥马化腾公开的演讲内容,小部分同事的观点,吴晓波先生及其团队落笔就记了两处,其中一处就是上文中有关创作遗憾的艺术。

读《腾讯传》有感2000字 篇5

jayleeboy

《腾讯传》这本书其实很早就加入到了书单里,很遗憾最近几天才把它读完,从书中了解了腾讯这个企业如何从当初的默默无闻,成长为今日的互联网巨头。同时身为80后的我,也跟着腾讯的产品回顾,勾起了青春的回忆,直到现在,依然离不开腾讯的产品……

这本书并非具有很强的商业逻辑,而是通过回忆录的形式,阐述了腾讯管理者做产品和企业的理念和价值观,很多读者觉得这本书缺乏深度,但我认为一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本身的内容与否,而在于自己从中能学到什么……

以下是过程中得到的一些感悟。

1、创业者天生都有颗不安分的心。无论是丁磊还是马化腾,他们都很优秀,都曾经工作在普通的岗位上(丁磊在电信局当一名职员,马化腾在一家软件公司当软件工程师),但他们都有着一颗不安分守己、野心勃勃的心,最终引导他们走向了创业的道路。他们不仅渴望财富,更渴望实现个人价值,创业者的心态决定了最终的高度。

2、找对人很重要。腾讯创业初期的伙伴,都互为同学和好友,他们有着相同的做事理念和目标,有着强大的信念,即使在最艰苦的时期,依然共同坚持了下来。同时他们多元化,各具实力,可独当一面还能互相补足,尤其中期招募来的刘炽平,更是为腾讯的战略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选择正确的价值观。管理者的价值观,决定企业的价值观。身为管理者要明确自己的底线,选择正确的事情,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比较深刻的例子就是当年在腾讯在移动SP业务逐渐下滑面临淘汰的时刻,面对其它公司“剑走偏锋”,推出各种不和谐的灰色收入,小马哥依然在把控警戒线,没有让腾讯走相同的道路。同时这样的决定,也促使腾讯重新审视自己,回归到了自己的核心业务。

4、真诚务实的心态。多数天使投资者在投资团队时,不仅仅看重团队的业务发展趋势和价值,更看重的是人,是创业者本身。创始人是否靠谱,决定最终是否能获取投资者的信任。在腾讯寻求资本投资的时候,小马哥表现出的不浮夸、不造假、真诚踏实的态度,让投资者觉得他是个值得信赖和合作的人,最终腾讯拿到了IDG的关键投资。

5、用户为王的产品理念。小步快跑,试错迭代,亲近用户,体验第一。在腾讯的产品开发过程中,小马哥时刻在参与产品的设计,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产品理念。

首先,要像普通用户一样,每天使用自己的产品,发现不足并优化,逐渐得到用户的口碑;

其次,经常到各个产品论坛,聆听用户的声音和反馈,腾讯内部形成的10/100/1000法则,即产品经理每个月必须做10个用户调查,关注100个用户博客,收集反馈1000个用户体验。

书中印象比较深刻是在张志东退休时小马哥给与他的评价:比技术本身更为重要的是,Tony是公司用户价值观的最坚持的践行人。在总办会议上,Tony是最能站在用户角度毫无妥协的人,始终保持着这份“固执”。这份坚持,也融入了公司的强用户导向的理念基因。

6、随时调整企业组织架构来匹配业务和发展。在腾讯的战略发展中,随着业务的不断调整和变更,腾讯内部的组织架构也在不断的进行调整,以匹配业务的需要。其内部形成的赛马机制,让如QQ秀、QQ空间以及微信等重大的创新均来自中基层的自我突破,而不是最高层的调研决策。

7、不单纯抄袭,而是做到极致。如果仅仅是把腾讯前期的发展看做简单的复刻抄袭,那它绝不会取得未来的成功。腾讯的这种“后发”战略,其实是在最大的程度降低创新的风险,同时集中自己的优势,动用自身的产品理念,将产品打磨到极致,从而超越对手。在这个时代,流量并不是关键,真正的用户会自己做出选择,真正的好产品最终会得到认可。

8、不畏失败,始终尝试。在游戏这个领域中,腾讯最初的尝试之路并不顺利,甚至是接连的失败。但这些都不影响腾讯坚持去尝试,之后的他们总结原因,改变思路,通过将原有架构拆分,组建游戏事业部,打造全新的团队,并确定了自研加代理的方式,借着《穿越火线》《地下城与勇士》,一度成为当时的“游戏之王”。不畏失败,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就会一步步迈向成功。

9、主动变化,不断自我突破和创新。在与小马哥的对话中,KK说,一个真正具有创新性的公司,应该像一个巨大的森林,没有人在种植,没有人在饲养动物,但林林总总的动植物在那里旺盛生长和繁育。后来的腾讯,开始在内部倡导生态型的组织,让企业拥有自我进化、自我组织的能力。随后腾讯又在2012年和2014年进行了重大的架构调整,调整后的组织沟通和合作更加高效,内部互相竞争,主动进化。现在互联网越来越像大自然,追求的不是简单的增长,而是跃迁和进化。主动变化,不断突破和创新,才能始终获得领先,保持核心竞争力。就像KK说的,你的敌人从不会出现在一份既有的名单中。

10、开放式的教育。最后换个话题,谈一谈教育。从书中开篇的讲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小马哥家境良好,同时他的父母比较开明。从小就培养小马哥的兴趣,为了支持他的天文爱好,甚至不惜4个月的工资给他购买天文望远镜。也许正是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小马哥才能如此优秀。成功,是教育的一种迭代。我们可能无法选择自己的教育,但我们要尽力去给下一代提供良好的教育。

百度单挑腾讯 篇6

看来,可以肯定的是,百度挺进IM领域已成定局——唯一不能定论的就是百度IM什么时候能公开面市?

Hi来了

百度进入IM的消息一传来,就立即引爆了IT业界的一场骚动。不过,以以往不同,这次百度推IM的消息的源头并不是百度官方,而是来自一些所谓的“百度内部人士”。

更有意思的是,虽然外界对于Hi的讨论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但是身为主角的百度却过于Hi的言论一直忌讳如深。对于媒体的相关采访,百度方面也一直缄默不语。

明星般的出场,显然让Hi一开始就具备了很高的人气,这无疑是百度希望看到的。

在业内人士看来,百度此举无疑是其对中国的IM市场非常看好的一大表现。根据2007年度中国互联网调查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IM市场规模已达到47.5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09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达87.6亿,年增长速度超过30%。

不过,IM市场虽然庞大,但确实是典型的一家独大。腾讯QQ目前占据了国内将近80%的即时通信份额,这使得腾讯2007年第三季度的营收达到10亿元,成为国内互联网公司中最能赚钱的公司。继腾讯之后,新浪、网易、搜狐、阿里巴巴、Google等巨头之后也推出自己的IM软件,加之来自国外巨头的MSN、雅虎通、SKYPE等,整个IM市场已经显得十分拥挤,但目前为止,IM市场给这些后来者带来的机会并不多。根据易观国际最近发布的《2007年第4季度中国即时通讯市场季度监测》研究结果显示:排名第二的MSN的市场份额只有区区不到5%。

业内人士认为,造成IM市场局面,与IM市场的需求特性有关。IT人士赵彦强就表示, IM(即时通信)名称的本身就已经定义了他的价值,只有获得最广泛的使用,才能体现他的通讯价值,也才有可能做到及时沟通,所以他注定是一个寡头市场。“作为一个通讯工具,无法达到60%以上的占有率,他就不具有通讯功能,而第一位的QQ占据80%的市场份额,处于市场的绝对垄断地位,放弃QQ意味着你将和80%的人失去联系。”在赵看来,百度Hi的到来,并不能改变IM市场的已有格局。

赵的观点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专业投资机构的认可。3月3日,高盛就此发表报告称:百度新产品百度Hi不会给腾讯业务带来重大打击,故不用担心百度的挑战。事实上,在百度之前,它的搜索业务竞争者Google也曾推出自己的即时通信产品GoogleTalk,不过高昂的社交网络切换成本导致这一产品始终难以成为市场主流。

Hi的意图

不过,百度内部倒是祥和声一片。而据百度内部人士介绍,从一开始,IM就被百度内部定位成为了企业级的战略产品,时下对于Hi的内测正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小康·财智》更得到百度内部人士的进一步的消息称:原负责百度贴吧的百度产品副总裁俞军正式被委以了发展百度Hi的重任。作为2003年才上线的新产品,百度贴吧在短短几年内即成为了继百度网页搜索、图片搜索两大核心产品之后,为百度贡献流量最大的频道(占百度总流量的8%),俞军功不可没。

百度此番为何还要迎难而上,或许我们能够从百度Hi现有的功能上看出一些端倪。

根据已经公开的资料显示,“Hi”虽然在界面 上 同 腾 迅QQ和 微 软LiveMessenger并无显著不同,但是却巧妙整合了百度现有的一些王牌产品——比如贴吧、空间等。易观国际首席分析师符星华认为,这样的设计恰恰说明Hi的定位不同于它的竞争对手:“百度已经形成了一个以搜索为中心的信息分享平台,而Hi的加入无疑整合了百度的王牌业务,让广大用户的需求在Hi这样一个产品上得到集中的满足。”

显然,百度做IM,更多的意义在于整合产品,入侵IM市场并非其主要目的。百度旗下产品很多,贴吧、知道、百科都已经非常成熟,通过IM可以更加便利地整合这些产品,让用户一目了然,IM也就成了一种客户端版本的百度产品集成。“当百度通过搜索,贴吧,知道,以及不断增加的功能服务积累越来越多人气的时候,终于还是向全面的互联网服务商大步迈进,因为没有IM的互联网的确谈不上巨头的荣耀。所以百度Hi来了。”上海天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原卫刚表示。

在原卫刚看来,从目前IM市场来看,IM市场的未来至少有以下两大方向:一个就是专业化方向,即依托互联网专业社区的建设,会有一些基于专业化网站或社区服务而切入IM市场的服务提供商,在这方面,阿里巴巴旗下的的贸易通和淘宝旺旺堪称最佳案例。此外还有MYSPACE的友友。一个是优势整合趋势,即通过网络社区与IM的无缝结合,不断完善用户体验的满意度,比如QQ,就是不断通过IM与博客、邮件、社区等组合来强化已有定位。

“百度切入IM市场的最大优势也在于其成熟的搜索社区。”艾瑞咨询公司总裁杨伟庆分析说。杨伟庆认为,百度数以亿计用户能够在使用搜索、贴吧、空间和知道这些熟悉的产品的同时,还能够更便利融入即时沟通的氛围之中,这会大大增加人们获取信息的便捷和效率,并进一步增加百度对用户的粘度。

无怪乎在Hi内测的第一天,百度CEO李彦宏就迫不及待地在其博客上发表宣言表示,“大家很快就可以一起high了。”

百度与腾讯的战争

Hi的推出,表明了百度和腾讯之间的一场恶战马上就要上演了。

一个国内搜索引擎的老大,一个是IM领域内的王者。如果让时光再倒退几年,很难想象,这两个毫不相干的两个领域各自为政的巨头会有交战的那么一天。

2006年7月份,腾讯CEO马化腾还高调出席了百度最高级别的年度盛会“百度世界”,并与百度CEO李彦宏现场对话。这在外界看来,是两家巨头友好相处的最高级别表现。

但外在的示好并不能掩盖马化腾和李彦宏心中的野心。凭借各自的优势产品,百度和腾讯都在最大规模地扩张。凭藉最具粘性的客户端软件——QQ,腾讯已经大举进入游戏、资讯(QQ门户等)、互动(Qzone、QQ秀等)、电子商务(拍拍、财付通等)、搜索和无线等所有有利可图的领域,并力图成为它所谓的“在线生活”中的王者。依托MP3搜索和贴吧的巨大成功,百度也从2006年开始大力强化社区建设,逐步向空间、圈子等基于人的领域扩展。种种迹象表明,百度正在把自己从用户的一个信息工具,变成网民的活动平台。

很自然地,两大巨头的运营模式变得趋同了,那就是——社区化。所不同的是,腾讯是通过IM切入社区化,而百度是希望通过IM来强化其社区战略。“百度的IM绝对是百度社区化的一个步骤,是百度不断完善全面互联网服务商的战略上一个不小的步骤。”原卫刚说。

在原看来,百度现在有足够多的用户,这些用户也确实需要互相沟通,只不过当他们需要聊天的时候,就成了腾讯的用户。而百度的社区越火爆,百度为腾讯贡献的用户就越多,这是百度的尴尬。因此,“做IM根本不是一道选择题,即使只是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百度上马IM也已是箭在弦上。”

观察

IM只是百度的竞合游戏

任何人都无法揣测李彦宏的真实想法,正如很多人无法理解他为什么抛弃美国的优越生活回国创业一样。所以,当2月29日“百度Hi”开始在内部测试时,流传在网间的就是无数的小道消息,百度的真实想法是什么,下一步动向是什么,没人知道。

很显然,即时通讯领域是个金矿,它也同样吸引了大批的淘金者。新浪的UC,网易的泡泡,Google的Gtalk以及王志东那款号称两年内打败QQ的lava-lava,都曾经希望在这个市场分一杯羹,然而随着时间的流失,他们抑或是消失在光速般运行的互联网世界,抑或是默默无闻而成为QQ的“伴郎”。

但是当任何一个舞台都仅仅只有一个舞者时,自然会引起观众的反感。所以百度IM的出现引发了无数人的幻想,何况相比于其他竞争者,百度可能更具备与腾讯“贴身肉搏”的实力。自然而然,就有了许多人言之凿凿的证明百度想要杀入即时通讯市场,目标直指腾讯。但是这仅仅是幻想,因为它没有原因,所以肯定不会出现结果。

百度目的何在

从门户到视频,从进军东瀛到杀入电子商务市场,直至近期酝酿推出的即时通讯软件“百度Hi”,曾经被视为专注于搜索业务的百度在2007年似乎不再满足于业务一枝独秀,多款“公司战略级”产品的推出让曾经低调的百度开始四面出击。

百度究竟想做什么?

没有人知道百度确切的想法,但我们可以管中窥豹。去年11月推出财经门户至今仍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视频网站的切入更多的也是处于参股市场优势网站的状态;娱乐、统计数据、游戏,甚至于为契合奥运年而推出的“2008总动员”都未能登上百度的首页,这些产品的内容对百度搜索结果的影响同样微乎其微。百度对于这些新产品的态度一目了然。

当百度将自己的主页依旧保留为网页、图片、mp3等老样式时,很难想象百度将会在其他领域掀起轩然大波。

“百度在门户领域将会主打差异化概念。”一位与记者熟识的百度内部人士透露。无论是娱乐界面的全面聚合,还是游戏频道的搜索为主,至少在门户领域百度从未想与新浪、搜狐爆发正面冲突。同样,在参股酷6网,进而与优酷结成战略伙伴后,百度自己的视频网站已经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当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产品出现在百度的后台页面时,却发现自己难以据此判断百度下一步的重点在哪里。

“作为中国的网络巨人,(百度)一定会将自己的影响力影响到底,而人与人的自由交流是互联网用户体验的根本。”润际科技首席营运官陈晓功表示:“细数现在的即时聊天工具,腾讯的QQ,阿里巴巴的阿里旺旺与淘宝旺旺,Google的Gtalk,包括很多社区类网站也通通有自己的IM,那么对于百度这样的网络巨人没有理由在自己拥有这么庞大的网民数据的情况下,不为自己留一片即时聊天的市场。”这样的理由似乎更能说明百度的目的所在。

两大巨头的默契

联想起至今仍乏善可陈的腾讯搜搜,互联网领域的两大巨头似乎早已在彼此重叠领域达成某种默契。活泼可爱的企鹅更钟爱于年轻人的市场,稳重踏实的熊仔(代指百度,因为其标志是一个熊掌)似乎更乐意塑造自己的高端形象。如果这就是他们的定位,我们很难想象两者之间会爆发战争,如同现在PC市场的神舟与Thinkpad一样,他们不会正面交手。

根据记者对相关人士的采访了解,百度目前内测的这款即时通讯产品一款更类似于MSN的产品,如果非要找出百度的对手,恐怕更多的还是指向商务市场的微软。在李彦宏与马化腾眼中,百度与腾讯都有更直接的竞争对手——Google与MSN。虽然,无论是百度还是QQ都已经在国内占据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但是面对剩余的两成市场,他们却同样有心无力,凭借着拓展年轻用户而迅速发展的产品似乎难以打动白领用户的芳心,腾讯TM的折戟沉沙正是如此。更何况他们的竞争对手是微软与Google。

事实上,无论是百度的IM还是腾讯的搜搜都仅仅是自身产品线的一环,甚至可以说是并不重要的一环,如果仅仅因为这两个产品的推出就引发QQ与腾讯是否爆发战就有些妄加猜测了。“对于百度而言,目前它的重中之重是C2C业务,远期的则是与Google争霸无线搜索市场。”一位接近百度高层的人士向记者透露。而对于腾讯来说,目前的重要任务则是巩固其第四门户的地位,进而挑战sina、sohu,远期则是发展自己的娱乐化社区,增强对于年轻用户群体的黏性。

今天的互联网市场早已经物是人非,仅仅凭借在某一领域独大而蚕食其他市场,难度极大。李彦宏与马化腾都明白,腾讯与百度两个巨人之间的正面只会造成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局面。虽然QQ有进军新闻门户的成功先例,百度也有造就贴吧神话的往昔辉煌,但是与社区、门户不同,搜索与即时通讯是两个相对专业的领域,用户对于产品的要求不仅仅是能用,更有好用的要求。著名互联网专家康国平表示:“QQ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其注册用户数达到一个临界值,很多人不得不重复上QQ,以保持沟通。特别是低端的用户群,在QQ上形成习惯后,他很难离开。 而QQ上的商业产品的设计,则进一步捆绑住了已经花了不少钱在这上面玩的用户。就跟你已经花钱买了一条裙子一样,即使有一点的不合适,你也舍不得扔掉。”

康国平进一步分析道:“很多人在QQ上的虚拟好友数百个,线下的好友也有几十个。 这些人都是QQ的忠实用户,如果要迁移到Gtalk和百度IM上,其时间成本非常高。如果百度做不出比腾讯高出一截的产品,则很难吸引住用户快速迁移。MSN和Gtalk就是例子。他们很快就吸引了一部分新人的信任,但很多人继续保留QQ。”

未来将会怎样

在中国互联网产业颇具规模的今天,高达数亿中国网民的早已不再单纯的满足于浏览新闻、查收邮件,博客、C2C、视频、交友⋯⋯成为他们最新的需求。因此,仅仅在单一领域成功已经让互联网巨头们看不到未来了,他们的当务之急是如何留住用户,让浏览型用户变成黏着型用户。这可能就是百度IM的最大功效,也是百度去年所推出的多种产品的意图所在——将单一的搜索引擎转变为综合的网上社区。

根据记者了解,百度IM更多的作用将会是配合百度C2C共同使用,从而打造百度版的淘宝与淘宝旺旺。很显然,百度与李彦宏都明白,相比于阿里巴巴的商业氛围,百度更充满了年轻人的气息。所以相比于B2B业务,C2C是更加适合百度的市场,因为与企业的理性交易不同,人与人之间更多的充满了感性,这才是百度的优势所在。

崔永元实话实说腾讯微博读后感 篇7

不过从头到尾把崔永元的微博看完后有点失望,因为那上边的东西都太稀松平常了,基本都是我们通过网络或者报纸可以看到的一些见怪不怪的东西,只是别他再批一下,感觉没啥深刻的意义了,读后感《崔永元实话实说腾讯微博读后感》。或许是作为一名知名主持人的缘故吧,说什么话还是都需要经过大脑思考的。

对于“崔永元-实话实说”腾讯微博,我只想如此来评价:老崔很正直、很实话实说,但却只能说是表层的东西,还不够深入。在表层晃来晃去只能算作一种诱惑,但是不深入又怎能体会到高潮呢?

《名人传之贝多芬传》读后感 篇8

——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只有经历地狱的磨练才能拥有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留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每每读到这句话,都会情不自禁的想到他——贝多芬。

与其说贝多芬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不如说他是一位不朽的英雄。罗曼罗兰说:所谓英雄,并不是那些靠自己的思想和威力取得了胜利的人,而是那些具有伟大灵魂的人。贝多芬的人生就是一段忧患困顿的征途,义无反顾地献出毕生精力为创造流传千古的杰作。

贝多芬出身贫寒。父亲是一个不聪明且酗酒的男高音歌手,用暴力来迫使贝多芬学习钢琴;母亲是女仆,在贝多芬17岁时就去世了。他不得不过早的挑起家庭重担。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把“自由、平等、博爱”的人生信条深植进了贝多芬的思想。1792年,23岁的贝多芬背井离乡,到了维也纳,并在那里度过了一生中绝大部分的时光。

贝多芬的一生中没有几天宽裕的日子,由于他桀骜不驯,对贵族嗤之以鼻,虽然名声在外,却一贫如洗。30岁开始听觉失灵,病情不断恶化,动过几次手术也无济于事,最后完全失聪。晚年的贝多芬穷困贫寒到了差不多要行乞的地步。然而,即使生命如此折磨这个顽强的人,他还是凭着自己超乎寻常的毅力完成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月光奏鸣曲》《第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交响曲》„„这些作品中都传达了他对人们要不屈从命运安排,积极勇敢的与命运作斗争的告诫。其中《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一生中最后一支交响乐,这其中包含了他毕生期待的《欢乐颂》。而后1827年3月26日,这位与命运搏斗到人生最后一刻的英雄,终于抛开自己的不幸和痛苦,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把美丽、欢乐奉献给了人类„„

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斯朵夫》一书的序言中曾引用了贝多芬的一句话——“通过痛苦,得到快乐”。也许在我们看来,贝多芬悲剧的一生似乎没有快乐可言,但毕生都在倾尽所有献身艺术的他,一定有他心里的那片伊甸园。贝多芬说过:“我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啊,多么幸福的时刻啊!当我能接近这地步时,我该多么幸福啊!”即使艰辛的在荆棘路上被拌的遍体鳞伤,他也一定会在他的成功中,得到任何东西都换不来的慰藉和动力,那便是他内心的快乐和感动贮藏的地方„„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曾听过这样一段话:“幸福的人有两种,一种是投身海中葬身鱼腹的人;一种是见到海后转身就走的人。不幸的人也有两种,一种是在海边徘徊不定的人;一种是没见过海而终生抱憾的人。”这样看来,贝多芬也许是幸福的,因为他的义无反顾,因为他的无怨无悔,因为他的坚毅顽强„„

看过了《名人传》我常庆幸自己的平凡,正因为我们拥有如此平凡的一生,即使我们不做葬身鱼腹的英雄,起码也应该勇敢地努力去看见海的样子,好让自己此生无憾,做一个幸福的人„„

腾讯出击DST 篇9

腾讯宣布,以3亿美元现金正式入股俄罗斯投资公司DST,由此获得DST的10.26%普通股和0.51%总投票权,并有权提名一位DST董事会观察员。这一举动,意味着腾讯自成立以来迈出了国际化最大的关键一步。

对于DST,广大QQ用户可能并不熟悉,实际上DST的来头不小。DST是由俄罗斯亿万富翁尤里·米尔纳及杰雷戈里·芬格尔于2005年创办的,成立五年来已经在互联网界投下10亿美元,所投互联网公司浏览量占俄语市场的70%,覆盖3亿网民,是俄罗斯及东欧地区实至名归的互联网霸主。更吸引眼球的,DST还是全球最大SNS交友社区Facebook的投资方,持股超过5%,并且是Facebook上最火社交游戏开发商Zynga的投资方。

正是由于DST与东欧市场、Facebook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当在中国香港上市的腾讯公司入股DST的消息传来后,评级机构摩根士丹利立即发表研报,维持腾讯股票“增持”评级及“有吸引力”的行业展望评级,并公然“号召”腾讯必须立即克服文化和语言障碍,进入全球扩张阶段。

类似这样的“大跃进”激情也展示在腾讯总裁马化腾的身上。马化腾在与DST的联合声明中称,两家公司计划在俄语互联网市场上探索“新的业务机会”。

不过,如果把这种激情与区区0.51%投票权做比较,你就会发现“企鹅”的野心恐怕难以与现实划上等号,毕竟无论是何种商业愿景,0.51%投票权能为腾讯带来多少利益保障完全充满变数,因此,有业内人士相对消极地认为,此次入股DST,仅仅是手握117亿元人民币现金的腾讯的一次财务尝试,对俄罗斯市场以及DST仍处于初期观察期。这种消极观点在股市上也得到体现:4月13日腾讯股票下挫0.62%。

但是,如果从更多侧面因素加以衡量腾讯入股DST的战略意义,你又会发现“企鹅”的城府很深。

除了入股DST,腾讯近来国际化进程中的另一个目标便是竞购即时通信软件的鼻祖ICQ。ICQ的客户完全为海外市场,其中俄罗斯用户占比44%。吊诡的就是,与腾讯一起竞购IcQ的还有两家俄罗斯公司,其中一家就是DST!

这便给0.51%投票权带来了丰富的想象,无论ICQ最终是花落腾讯还是DST,随着腾讯与DST合作深度的加强,必然都会形成双方在收购ICO方面的共赢局面。

同时,腾讯入股DST也为可能即将到来的新竞争对手Face-book带来了无解的压力。

从4月份开始,Facebook欲以社交游戏开发商身份入华的传闻便喧嚣尘上,而腾讯的即时通讯软件QQ本质上也是一个SNS社区,并有QQ空间、QQ校友录等具体的SNS业务,Facebook入华可谓是与腾讯争抢市场份额。然而,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虽然DST是Facebook的董事会股东,但这与腾讯战略入股DST并无瓜葛,这就造成腾讯战略入股DST对Facebook入华产生掣肘作用:一方面DST必须就Facebook在中国市场的攻势对腾讯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毕竟DST允许腾讯入股也是希望日后利用腾讯在庞大的中国互联网市场上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腾讯也将通过DST吸取国际先进SNS业务的经验与核心技术,使之在有可能发生的与Facebook的正面交锋中不落下风。

由此看来。0.51%投票权对腾讯而言绝非尝试,而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出击。

腾讯传读后感 篇10

林语堂曾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苏轼这位奇人是在语文书上——《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是因为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而被贬为黄州。《记承天寺夜游》就是他被贬期间与友人张怀民夜游承天寺时,有感而发所写的。从他的诗中,不难看出他随遇而安、乐观开朗的个性。正是因为这与生俱来性格乐观豁达,他才能随时随地广结挚友,无论为官还是被贬为农,所到之处都把生活过成了诗,把自己的感受赋予了不朽的艺术形式,时而大气磅礴、时而豪放奔腾、时而隽永朴质,使之流芳千古,惊艳了世人。

名人传读后感 篇11

河南油田五小 503班 祁寒

读了《名人传》这本书后,让我再次深刻明白:人生的道路不是平坦的,而是曲折坎坷的。书里面有不怕艰苦的贝多芬,锲而不舍的米开朗琪罗,文学水平很高的托尔斯泰。其中,让我最感动的是锲而不舍的米开朗琪罗。他从小爱画画,但是因为他的父亲、母亲不认同他这一兴趣,他经常为此挨打。也因此,他讨厌了绘画艺术,而办了一所雕塑学校。它对自己的事业非常执着,锲而不舍,而且不少事情自己亲自去做。为了寻找好材料,他在采石场一呆就是几个月;为了运送精心挑选的石料,他亲自带领工人开山筑路;为了使壁画保持鲜艳不脱落,他摸索颜料配方,一有差错就得从头再来。他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是他100次跌倒,而101次爬起!他坚信——人的坚强意志可以创造令人惊叹的奇迹。为了建造陵园、铸造铜像,他不得不从头学习自己完全陌生的领域——炼铜术、建筑学;为了掌握人体的结构,他用尸体来解剖,不仅惹来人们反感,还累得大病一场„„他在探索艺术时,从未胆怯过!从未退缩过!

然而,又因为宗教人士的误解、干扰、破坏„„他不得已离开,去到了威尼斯,继续自己的事业。当他再次路过弗洛伦萨时,他厚积薄发,创作了举世瞩目的名作《睡着的女神》„„ 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米开朗琪罗,他经过不懈的努力奋斗,而成为举世闻名的大师。而他百折不饶的奋斗精神,如同他伟大的成就一样,给我太多的感悟与启迪。

腾讯开放,利益洗牌 篇12

再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时,马化腾早已不复去年“3Q大战”时的一脸疲态。

6月15日,在“开放共赢、成就梦想——腾讯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宣称,将向第三方合作伙伴开放腾讯平台。这意味着腾讯将有选择地把其他互联网公司的产品引入腾讯平台,产品所带来的收入,双方按一定比例分成。

马化腾称,“腾讯的使命正在发生变化”。即从亲历亲为地“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在线生活服务”,转向与第三方合作伙伴一起打造一个“没有疆界、共同分享的互联网新生态”。腾讯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第一梯队中,最晚宣布开放计划的公司之一。此前,新浪、奇虎360、淘宝、百度均已宣布与第三方合作伙伴共享平台的开放计划。

腾讯这一转变具有关键意义。参加腾讯合作伙伴大会的北京游友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郑彬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只有腾讯的平台开放了,才能说中国互联网的开放时代到来,毕竟腾讯QQ平台上聚集了近7亿客户。

“一点也不艰难的决定”

对于开放的决定,马化腾表示“这是一点也不难的决定”。

早在去年11月,马化腾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专访时表示,“开放性不足的问题我们也在反思,也在着手改善,未来计划和更多网站一起分享我们的用户平台。”当时,腾讯宣布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将在安装360杀毒软件的用户电脑上停止运行QQ。

半年后,马化腾终于变被动为主动。

对于一家市值超过千亿元的大公司来说,调整经营战略需要一定的准备期。从今年初开始,腾讯即着手将业务线向开放平台切换,最终整理出腾讯朋友、财付通、电子商务、搜搜、彩贝以及QQ等八大开放平台。

腾讯公司向《中国新闻周刊》提供的资料表明,2010年,八大平台为腾讯贡献了近200亿元收入。目前这八大平台已陆续向第三方用户开放。到了今年7月,腾讯现有的八大平台将被整合到全新的Q+平台。届时,中国互联网最大开放平台将浮出水面。

马化腾在腾讯合作伙伴大会上说,“开放不仅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能力。”但事实上,腾讯开放姿态实乃形势所迫。

早在去年11月,腾讯和奇虎360之间的3Q大战爆发时,奇虎360董事长抛出的腾讯“不开放”,即击中腾讯软肋。彼时,奇虎360在国内网络安全和杀毒软件市场已经占领过半份额,远超腾讯QQ医生。今年5月30日,奇虎360又召开互联网开放大会,宣布建立10亿元创新基金,发布360安全桌面全屏版,一时引领互联网开放潮流。

在电子商务领域,与腾讯QQ商城直接竞争的淘宝,早在2009年6月,即推出淘宝开放平台的测试版。借助这一平台,支付宝最终聚集了近亿用户,成为国内用户最多的第三方支付软件,占领了国内第三方支付近一半的市场份额,把腾讯的财付通抛在后头。

新浪则在去年11月即宣布了新浪微博开放计划,并成功实现了从新闻门户向社交网络平台的转换,从2010年到6月到今年6月,公司股价翻番至77美元左右。截至目前,腾讯微博注册人数已经超过新浪微博,但咨询机构瑞信集团在今年2月发布的报告称,新浪微博的用户比腾讯微博更加活跃,因此新浪微博的价值更高。

奇虎360、淘宝、新浪等公司开放平台所形成的竞争力,最终促使腾讯下决心跟进互联网的这一最新趋势,争夺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领域的行业第一位置。

但开放,也是对腾讯既有商业模式的一种自我颠覆,需要非凡的勇气。

在过去的十年,凭借近7亿用户,通过“模仿+QQ平台推广”的方式,腾讯先后在聊天工具、新闻门户、游戏、邮箱等领域占据优势,并形成了全产业链的开发运营模式。但开放平台的盈利模式,要求更多地为中小公司提供平台接口(API),而不是凡事自己动手。

“腾讯有很强的产品文化,但我担心腾讯会在需要系统思维的时候,仍然深陷细枝末节。”知名互联网评论人士洪波公开评论称,“腾讯高层对开放的理解不比任何人差。腾讯的开放,就像中国的开放,走出第一步,就没有回头路,开放不可逆。”

而马化腾,也正在尝试着这一全新的角色切换。

今年1月,腾讯成立了一只50亿元的产业共赢基金。这只基金将为关注网游、社交游戏、无线互联网、电子商务、新媒体的公司提供资本支持。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这种投资同行的做法,是腾讯的进步。

开放背后的又一轮行业洗牌

随着新浪、搜狐、淘宝、人人、开心、百度、360和腾讯系等8大开放平台相继面世,2011年也被视为中国互联网开放元年。

在互联网行业,每一个元年出现,往往伴随着商业模式的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企业会更强大,有的企业则会永远消失。距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的12年后,当年的创业者逐渐厘清了互联网的成功秘诀:如何“抓住”并“留住”用户。

一如新浪举全公司之力支持微博,以摆脱新闻门户的老面孔,成就社交网络平台一样,阿里巴巴、奇虎360等公司亦在借助平台转型,导入更多更好的产品,吸引用户,形成更大用户黏性。

在这一轮洗牌中,中小互联网公司成为巨头们争夺的焦点。目前,在双方的收入分成中,由于平台公司的普遍强势,通常获得分成大头。

加入腾讯开放平台的北京游友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今年3月在腾讯社区推出的一款名为“九品芝麻官”的游戏,目前总下载量超过200万。该公司副总裁郑彬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公司目前能分到18%到35%收入。郑彬认为,尽管腾讯给的分成比例较低,但由于腾讯拥有其他平台不可比拟的庞大用户,因此,从总收入的角度考虑,这一比例尚能接受。目前,与腾讯平台合作的单个公司中,每月分成收入最高已突破1000万元。

马化腾在腾讯合作伙伴大会上表示,对于“一两个人的一个很小的公司,他只要有好的创意,他可以把他的注意力集中在产品开发上,其他的问题不用考虑太多。这就是我们的一个梦想”。

国内一家互联网公司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高管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马化腾的这一表态,暗示腾讯开放平台更欢迎小企业,而非成熟的大公司。“谁愿意把合作伙伴培养成竞争对手呢?”

此前,腾讯因为模仿策略,使得产业链太长、竞争者太多,一度引来多方争议。上海虎瑟数码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汪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腾讯强大的产品研发和模仿能力,依旧不容小觑。

2006年之后,除了奇虎360外,中国互联网业再无大的公司创业成功,中国互联网的竞争也逐渐固化为“一超(腾讯)、多强(阿里巴巴、百度、盛大、网易、新浪、奇虎360等)”的局面。

互联网资深人士谢文认为,中国互联网目前尚无真正的开放平台,“这些网站是这样的:用户有各种需求,本是通过访问其他网站获得满足,现在我‘觉悟提高了——在我这儿,我不做的应用就让别人来做,然后我还能有收入,他也不能离开我的平台。这是单向地利用自己的优势。说得极端一点,可以理解为垄断。”

但挑战垄断的尝试仍不时出现。在通往“平台帝国”的路上,马化腾注定将再一次与周鸿祎相遇。

在今年5月30日由奇虎360主办的互联网开放大会上,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曾表示,“对中小软件公司和创业者完全不收钱,免费放进来。”与传统网游公司的分账比例“要往5:5方向走”,而业内的“行规”一般是6:4或7:3。

周鸿祎再一次成为行业的鲶鱼。此时的奇虎360已今非昔比。若以用户数量计算,奇虎360是为数不多的可以与腾讯一较高低的公司。今年3月30日,奇虎360的免费杀毒模式赢得了华尔街资本的认可,成功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2011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截至3月31日,奇虎360产品和服务的月度活跃用户人数达到3.45亿人。但由于奇虎360公司的产品以浏览器和安全杀毒软件居多,使用这些产品的用户之间并不具有社交性质,因此,一些游戏开发商认为,奇虎360的优势并不明显。

上一篇:教学简纲下一篇:软件产品OEM协议探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