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管理系统课程设计(精选8篇)
学生管理系统课程设计 篇1
题目:学生选修课程系统设计
功能:假定有n门课程,每门课程有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性质,总学时,授课学时,实验或上机学时,学分,开课学期等信息。试设计一选修课程系统。
分步实施:
1、初步完成总体设计,搭好框架,确定人机对话界面,确定函数个数;
2、建立一个文件,将每条记录信息写入文件中并能显示于屏幕上
3、完成上述添加、查找(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性质等)、修改等功能。
4、进一步要求:学生选修课程(可选项)
要求:
1、用C语言实现程序设计;
2、利用结构体数组实现信息的数据结构设计;
3、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要求用函数的形式实现;
4、界面友好(良好的人机交互),程序加必要的注释。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要求:
1、预习报告:题目、课程设计任务、数据结构、程序的总体设计(算法)、模块划分。
2、实验总结报告:流程图、主要源程序代码(需打印)、测试情况及调试中问题与解决方案、小结等。
学生管理系统课程设计 篇2
1 数据库整体设计
1.1 课程信息处理
为了可以正确获取当前时刻某间教室所上的课程,需要将所有课程信息存入数据库的课程信息表中,最后通过数据库查询语句获取当前时间。本文采用关键字段解析的方法对课程信息进行存储,对于汇总所有课程信息的Excel表格中的课程名称、上课地点以及上课时间等三个关键字段进行提取并且对上课时间字段进行解析,存储课程信息的数据表可以按照以下规则分为7 个关键字段设计,如表1 所示。从上到下的字段含义分别为课程名称、上课地点、课程起始时间、课程结束时间、课程起始周、课程结束周、本周几上课。例如某节课程的上课时间字段为:周1 第9~11 节{第1~16 周},通过正则表达式"([1-9]d*.?d*)|(0.d*[1-9])",将所有数字信息1,9,11,1,16 进行提取,分别存储到动态数组中,并通过执行数据库插入语句将相应字段的信息写入到数据库中。例如某学期所有课程在数据表中的存储形式,这里选择了一些课程作为示例,如表2 所示。
通过对课程信息Excel的遍历,将所有课程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
对于上课地点的存储采用教室PC的MAC地址与教室号之间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进行存储,即通过获取每间教室PC的MAC地址,从而选择出相应的教室,也就是如表2 所示的Location字段。
1.2 当前课程信息获取
在学生课堂出勤信息写入数据库的同时,系统需要获取到当前时刻和位置正在进行什么课程,确定当前时间正在进行的课程由四个关键信息来判断当天是周几,当前的时间,当天是本学期的第几周,以及当前所在的教室,通过判断以上四个关键字段信息,编写程序实现将对应信息转化为相关的数据库查询字符串,对四个字符串进行组合从而得到最终相应的数据库查询命令,对课程信息表进行查询。
首先对于当前是本周几的获取可以通过C++中Date Time类的Day Of Week属性进行获取,获取后用于匹配如表2 所示课程信息表中的Week Day字段,该部分程序返回结果,以当天是周一为例,返回字符串" WeekDay = ′1′;"。通过系统自带的system结构获取当前的时间,并将其转换为分钟,本文中的课程时间为每天上午课程起始时间8:00,下午课程起始时间为1:30,晚上课程起始时间为6:00,每节课程45 min,根据课程时间与当前时间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将当前时间转化为每节课程所在的时段,每天最多为12 节课,所以通过分支判断结果可以分为12 个时间段,进行判断的主要思想是若某节课程的起始时间段(Lesson_Time_min)小于等于当前时间段并且该课程的结束时间段(Lesson_Time_max)大于等于当前时间段,则在当前时间段必定正在进行该课程,再结合当前的日期和所在的教室就可以惟一地确定当前课程。
以表2 中C++程序设计基础为例,若当前时段为当天第10个时间段则程序返回数据表查询条件的字符串为"Lesson_Time_min<=′10′and Lesson_Time_max>=′10′",该语句表示在课程信息表中查询包含了第10 个时间段的所有课程,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Lesson_Time_min字段的值等于9,Lesson_Time_max字段等于11,则该课程满足查询条件。对于当天是本学期第几周的信息,需要通过当天日期与本学期的起始日期相减,通过模7 取余的方法获取当前是本学期第几周,通过switch-case语句返回不同的字符串,例如当前是本学期第1周,则程序返回字符串:"Start_Week<=′1′ and End_Week >= ′1′",该查询命令查询了所有从第1周开始上的课程。最后对于当前所在的教室,通过教室与PC的MAC之间的对应关系表进行查询,得到当前学生所在的教室,即课程信息表中的Location字段。
通过上述根据关键字段进行解析的查询方法,使用这6 个字段的信息可以在当前时间和地点惟一的确定出当前所上的课程。下面给出通过四个字符串拼接而成的数据库查询命令,依旧以C++程序设计基础这节课为例,若当前时段和日期都满足这节课程则查询命令为:select Course_Name from课程信息where Location = ′1教216′ and Lesson_Time_min<=′9′ and Lesson_Time_max>=′ 9′ and Start_Week<=′ 1′ and End_Week>=′ 1′ and Week Day = ′1′;通过上述查询语句可以惟一确定当前时间以及教室所上的课程(Course_Name)为C++程序设计基础[1]。
2 人脸识别模块设计
2.1 人脸图像预处理
在图像采集的过程中由于环境因素例如光照、采集设备和距离的影响使得采集后的图像会受到一定干扰,这会对后续的人脸特征提取以及人脸检测造成影响。因此,在进行人脸图像识别时需要先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图像预处理主要包括三部分:彩色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直方图均衡以及中值滤波。
首先通过Open CV库函数image Gray=cv Create Image(cv Get Size(image Src),IPL_DEPTH_8U,1)创建一个单通道的图像容器image Gray,cv Cvt Color(image Src,image Gray,CV_BGR2GRAY)函数将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如图1(a)所示。其中image Src为原始图像,image Grey为转换之后的灰度图像,得到灰度图像之后,使用函数cv Equalize Hist(image Grey,image Grey)将灰度图像进行直方图均衡,如图1(b)所示,通过直方图均衡操作可以将图像的灰度范围进行扩展[2],从而体现出更多的细节信息。从图1 中可以看出均衡之后的图1(b)显示出了均衡前图1(a)人脸周边的细节信息,最后为了去除图像中的噪声点,使用cv Smooth(image Grey,image Grey,CV_MEDIAN,3,3)函数将图像中的噪声点通过3×3 的窗口进行中值滤波[3],得到最终处理之后的图像,图像处理结果如图1(c)所示。
2.2 基于Adaboost算法的人脸检测
2.2.1 算法简介
Adaboost算法在1995 年由Freund和Schapire提出,该算法是一种将弱分类器通过弱学习的结果反馈适应地调整假设错误率,经过训练将多级弱分类器按照加权投票机制,即让分类效果较好的弱分类器具有较大的权重,而分类效果差的分类器具有较小的权重,将这些级联起来形成强分类器,最终将多个强分类器级联组成最终的分类器对待测样本进行种类的判别。
如图2 所示,每一个弱分类器通过权值的不断调整最终级联起来构成强分类器H(x),因为每一个强分类器对负样本的判别准确度非常高,所以如果检测到负样本,就不会继续调用下面的强分类器,直接判别为负样本,减少了很多的检测时间。因为图像中大部分区域都是负样本,因此级联分类器在分类的初期就抛弃了大多数负样本,所以级联分类器的速度非常快,只有通过上级分类器的样本才会送到下一个强分类器进行再次检验,这样就保证了最后输出的正样本的概率非常高。
2.2.2 人脸检测的实现
本系统使用Open CV提供的正面人脸分类器haarcascade_frontalface_alt.xml作为区分人脸样本与非人脸样本的分类器,通过cascade=(Cv Haar Classifier Cascade*)cv Load(haarcascade_frontalface_alt.xml,0,0,0)函数将人脸分类器读取进来,cascade就是最后指向分类器的指针变量,加载完分类器之后,通过目标检测函数Cv Seq*cv Haar Detect Objects (constCv Arr*image,Cv Haar Classifier Cascad* cascade,Cv Mem Storage*storage,double scale_factor,int min_neighbors,int flags,Cv Size min_size)对待侧图像中的目标进行检测。其中image是待测图像,cascade就是之前加载好的分类器指针,storage是用来存储检测到的一系列候选目标矩形框的内存区域,scale_factor表示在前后两次相继的扫描中,搜索窗口的比例系数,本文中设定为1.1,flag参数设定了目标检测时的规则,这里为了提高检测速度并且满足单一人脸检测的要求将参数值设定为4,表示只返回检测到的最大目标。最后通过cv Rectangle()函数将检测到的目标即人脸区域通过矩形框标记出来,达到人脸检测的目的[4]。检测结果如图3 所示。
2.3 基于PCA算法的人脸识别
2.3.1 人脸库训练
首先通过之前的人脸检测算法,对待测试的目标进行人脸图像截取,这里通过摄像头获取人脸图像,将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并将图像进行归一化至92×112 以便于后续识别,利用cv Save Image()函数每隔2 s将图像进行截取并且每人保存5 张图像进行训练,同时训练者个人信息要与其人脸对应,以便于后续识别时得到识别对象的信息。采集训练图片时的光照环境要尽量与之后进行识别时所在的光照环境相同,这样可以较为准确快速地进行识别。首先使用cv Load Image()函数加载人脸数据库,之后调用人脸数据库进行PCA变换,PCA变换主要是将图像的特征值进行提取并且将特征降维后存储成特征平面[5],为之后新图像的识别做准备,Open CV中通过函数cv Calc Eigen Objects()进行PCA变换[6],求出特征空间,最后通过调用cv Eigen Decomposite()函数将人脸库中的人脸图像在特征空间进行投影,将最终得到的特征向量保存到facedata.xml中。
2.3.2 人脸识别
识别过程首先要加载保存在facedata.xml中的训练结果,之后通过人脸检测程序将人脸图像进行提取,将截取的人脸灰度化之后进行归一化(归一化之后与人脸库中的尺寸相同),随后同样是通过cv Eigen Decomposite()函数将待识别人脸投影到特征空间,获得待识别人脸图像最终的特征向量,计算待识别人脸的特征向量同训练部分的每一个训练样本的特征向量之间的欧式距离[7],将所有欧氏距离的大小进行比较得到最小的欧氏距离,这样就得到了和待识别人脸最为相似的人脸库中的人脸[8],通过计算5 s内被识别次数最多的目标作为最终识别结果,可以达到极高的准确率。通过cv Put Text()函数将最终的识别结果输出到屏幕上,识别结果如图4所示。
3 系统测试
整个系统测试环境在教室中的PC机上搭建完成,通过USB摄像头与教室PC相连接来获取人脸图像。在程序中通过Open CV中的摄像头控制函数开启摄像头并进行图像采集以及识别[9]。首先将系统时间调整为待测试的课程时间,这里还是以C++程序设计基础为例。将当前时间调整为2014 年10 月13 日正好是周一,具体时间调整为第9~11 个时段,将之前训练好的待测试同学的标识为学号与姓名的组合,例如本次测试采用的学生标识是以学号加姓名对应相应人脸进行训练,选取25 名学生作为训练样本,每一个样本分别使用1,3,5 张图像进行训练,测试结果如表3 所示。
测试结果表明,每人采用3~5 张训练图片可以得到较好的识别结果。
通过C++中string类的字符串操作函数分别将学号与姓名提取出来,分别存储成Stu_Num与Stu_Name,在数据库中提前创建了名为记录表的table用于存储最终的学生和课程信息,该表由学生编号,姓名,课程,教室号,日期等5 个字段组成,每当识别出一名学生就执行数据库插入命令"INSERT INTO主表(学生编号,姓名,课程,教室号,日期) select′ " + Stu_Num + "′ ,′ " +Stu_Name + "′,′" + Course_Name + "′,′" + Class_Num+ "′,′ " + Current Date + "′ from dual where not exists(select学生编号,姓名,日期from主表where学生编号=′"+Stu_Num+"′and姓名=′"+Stu_Name+"′and日期=′"+Current Date+"′);";其中where not exists语句用于判断数据表中是否存在相同数据条目,从而防止重复插入。上述语句可以直接将当前识别出来的学生信息以及之前获取的课程信息插入到数据库中进行记录,截取部分数据库中的存储结果如表4所示。
4 结语
本系统结合了当前流行的My SQL数据库技术与Open CV中的人脸识别算法,可以较好地通过PC机上连接的摄像头完成学生身份识别,并通过数据库技术获取到当前的课程信息从而完成课堂出勤的学生信息的统计与记录,与此同时可以通过编写后续的数据库查询统计软件,可以方便地对最终数据进行排序统计以及数据导出,对于学生课堂出勤情况的管理具有较好的效果。
摘要:由于当前教师对于学生课堂出勤情况大多以手动形式进行记录,不利于后期的数据统计以及分析。针对此类学生课堂出勤问题,提出一种通过人脸识别结合My SQL数据库技术进行学生课堂管理的方法。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获取学生基本信息,并且通过数据库技术获取当前课程的信息,结合之前的学生信息对学生的课堂出勤情况进行实时记录,同时将学生信息与对应课程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可以将学生课堂出勤信息在数据库中进行记录并且易于统计。该方法最终实现了记录学生的课堂出勤情况,从而达到学生课堂管理的目的。
关键词:人脸识别,My SQL,学生出勤管理,课程信息
参考文献
[1]黄缙华.My SQL入门很简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秦小文,温志芳,乔维维.基于Open CV的图像处理[J].电子测试,2011(7):39-41.
[3]BRADSKI G.学习Open CV[M].于仕琪,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郭磊,王秋光.Adaboost人脸检测算法研究及Open CV实现[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9,14(5):123-126.
[5]王威,胡永忠.基于ARM9硬件平台的人脸识别系统设计与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3.
[6]朱兴统,习洋洋.基于C++和Open CV的人脸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4,10(8):127-128.
[7]周桐,牛夏牧.基于PCA的人脸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8]陶颖军.基于Open CV的人脸识别应用[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2,21(3):221-223.
[9]刘向东,吴建鑫,陈兆乾,等.人脸自动监测与识别技术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4,21(5):17-18.
学生管理系统课程设计 篇3
一、课程设计的选题
高级技工班和五年制大专班学生学习机械设计基础的时间相对短、内容少,而且本课程是《机械制图》《金属材料》和《工程力学》的后续课程,其中糅合了机械类专业课程中的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和机械设计几个部分的内容,所以学时较短,理论深度也不够。因此根据课程特点、学生情况及设计课时数少(两周)的情况,在选题时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课程设计选题要和课程紧密衔接,以训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课程设计的覆盖面宜宽而广,不宜窄而深。同时要注意由于“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故题目的内容应尽量避免涉及学生没学过的内容,以免学生在其他方面消耗过多的时间,而影响了对课程设计主要内容的学习。
2.题目内容要新颖实用,以激发学生兴趣
课程设计的时间短,又恰好赶在期末考试之前,枯燥无味的题目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要注意选择实用性较强的题目,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充分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中高职班的学生往往要经过几周的机械加工操作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他们对设备使用熟练,但是对原理却并不了解,所以很愿意学习以摸清其中的奥秘。
3.题目难度要适中,避免过易或过难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课程设计时间为两周,因此所选择的题目必须保证在10天左右能够完成。如果过于简单,则题目综合性不够、范围过窄,无法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如果过难,则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能会过分依赖教师,加重教师负担,同时也会使教师陷在某一问题的时间过多不利于对更多学生的答疑解惑。
根据上述选题原则,我们开设并逐步完善了两个课题:①一般用途的单级齿轮减速器;②一般用途的外啮合双齿轮泵。这两个课题既体现了上述选题原则,又具有各自的特点。题目①包含了本课程中传动比的分配,轴的结构设计和强度设计、齿轮的设计和强度校核、轴承的寿命计算和各种标准件的选择,所应用的知识不超过本课程范围,而且在今后生产实践中也非常有用;题目②中也包含了轴的选材、轴的工作能力的设计、齿轮的设计、泵体的结构设计,尤其注重密封的设计等内容,这些知识点依然在我们所学的范围之内,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当然由于课题的规模较大,与平时学生所做的设计作业不同,所有的细节完全由学生设计是有难度的,因此将参考的箱体结构提供给学生,并对学生提出读图要求,让学生在读图过程中了解各个结构的用途,提高设计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实施
1.课程设计的总体介绍
学生初次接触课程设计,常常对任务毫无头绪而无从下手,浪费了不少时间。因此在课程结束后、课程设计前,都要对课程设计进行总体介绍。给学生讲清什么是课程设计,为何要搞课程设计,怎样进行课程设计以及常用设计方法等。对学生我们提倡“少问多思”,要求理论概念清晰,所用依据可靠正确,符合实际工作要求。强调在设计过程中温故知新,还要培养团队精神。为了能准确反映课程设计成果,锻炼学生撰写科研报告的能力,要严格规定课程设计内容:一级齿轮减速器或齿轮泵的装配图一张(1号图样);零件工作图1~2张(轴类或齿轮工作图,用2号或3号图样);计算说明书1份(10~12页左右)。使学生明确怎样做,有效避免拿到设计题目无从下手而浪费时间的情况。
2.时间安排
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时间定为两周,除去周末,有十个工作日的时间。时间具体安排见表1。
整个课程设计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要求学生准备好相关的资料和工具,对任务书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分析,仔细观察各种减速器和齿轮泵的结构和型式,比较优缺点,以便选择一种最适当的结构和型式,拟订设计步骤和进度。
(2)第二阶段即初步设计计算阶段,是学生最感困难的阶段,所以老师的指导作用就非常重要,按具体的设计要求引导学生进入设计状态是顺利进行课程设计的关键。在这个阶段,指导老师要多做示范,具体指导学生怎样查阅资料、如何选择电动机、分配传动比,计算各种初始数据和绘制整机布置简图。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教师多讲、学生多听。
(3)装配图设计阶段,这个阶段是考验和锻炼制图基本技能的阶段。首先考虑图面布置,使视图和各种技术数据在图面中不过于拥挤,也不过于稀疏。然后就可以就要绘制整机的装配图了,在完成三个视图的过程中进行轴系零部件的选择和结构设计。草图完成后,经校阅、修改并由指导老师审核后进行描深、加剖面线,最后标注尺寸和配合、列出技术条件、编写零件明细表和标题栏。这个阶段是对前阶段专业课程的温故知新阶段,也是整个课程设计的主体阶段。需要引导学生熟练地运用有关参考资料、计算图表、手册、图集、规范,并熟悉有关国家标准,培养机械设计的基本技能,这个阶段的工作完成可以说整个课程设计已经进行了大半。
(4)根据装配图和计算数据绘制零件工作图,这个阶段也可以说是上一个阶段的延续。
(5)整理并编写计算说明书。说明书大概需要10~12页,内容包括:封面;评定表;设计任务书;目录(标题、页次);传动方案的分析和拟定(附传动方案简图);电动机的选择;传动装置运动及动力参数计算;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轴的设计计算;滚动轴承的选择和计算;润滑方式、润滑油牌号及密封方式的选择;箱体及附件的结构设计和选择;设计小结(简要说明对毕业设计的体会、设计的优缺点及改进意见等)以及参考资料(资料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出版年月)。
三、课程设计的考核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为了全面评估学生的能力,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
一是装配图中零件结构是否符合要求、尺寸和标准是否正确、视图布局是否合理、图面是否整洁等等,占总分的40%;
二是为防止抄袭现象,在审核过程中老师要准备10个问题,让学生当场予以解答,以考核其运用知识的能力,占总分的30%;
三是设计结束后要写出课程设计说明书,作为整个课程设计评分的书面依据和存档材料。主要考核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内容:传动比分配是否合理、主要零部件的设计计算是否符合要求、标准件的选择是否正确、书写和装订格式是否规范等,占总分的20%。
四是日常考勤占10%。
五是考核等级分为: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分以上)、中等(70分以上)、及格(60分以上)和不及格(60分以下)。
四、课程设计的效果分析
根据这几年来的实际操作,对课程设计过程的效果分析如下:
1.考核成绩统计(见表2)
2.考核情况剖析
(1)合格率为94%,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对于先前所学的相关课程进行了良好实践,完整了相关知识体系,能够达到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2)优秀率近15%,这和机械设计基础的考试成绩优秀率8%左右相比,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说明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又有一部分学生理解和把握了机械设计课程的相关内容和知识点。
(3)不合格率为6%,在巡回指导和最后考核过程中发现,这部分学生的问题主要在于态度不够端正,前阶段课程的基础很不扎实,制图基本功薄弱,知识点没有能够真正掌握和领会。
3.主要问题
(1)由于学生缺少实际生产经验,在课程设计指导书上给出了设计要求,指导老师也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学生就基本照搬老师的讲解,在传动比的分配和相关参数的选择上往往比较盲目,或基本遵循中庸原则,缺少灵活性。
(2)在装配图的设计中,指导老师也会给学生相关的参考图册,学生依照图册结构进行设计,缺乏创新,在课程设计说明书中也缺乏自己的见解。
(3)在传动零件的强度计算中,学生多是照本宣科,按步骤机械计算,对于公式的理解和公式中参数选择不能真正领会。
(4)在润滑和密封中,润滑方式的选择和密封件的选择在回答问题过程中,说不出选择的具体理由,存在着盲目的现象。
(5)课程设计是分小组进行,同一个小组完成一组原始数据的设计,这使得有一小部分学生不主动思考完全依赖同组的其他同学。
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结束后,让学生完成以上的课程设计加深了所学知识、扩大了知识面,而且开阔了视野,加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对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的补充和检验,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和其它先修课程的有关理论和实际知识的能力,将之前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整合和运用,完整了知识体系,使这些知识得到巩固、加强和发展,并将理论知识加以实际运用,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提出设想、解决问题方面得到了综合训练,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为以后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在课程设计实践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也不能忽视,因此,在实践过程中还需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使课程设计在培养技工院校学生的理论水平和设计能力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意义。
学生管理系统课程设计 篇4
个人心得体会
(徐州工程学院 14计嵌1班 07组 张凯)
这一周以来的课程设计,不仅让我明白了C语言的确是一门很有用的,但是又是不容易的一门课程。起初刚开始做课程设计时,以为这个课程设计不会有多难,只不过是把多个函数组合起来就好了,但是,经过这一星期的编程,发现要完完整整把程序按照要求编出来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然而在这一周以来的学习中,也对C语言这门课程有了更加的了解和学习。
在整个编程的过程中,可以说遇到了很多难题,但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编写从某文件中读取学生信息这个程序时所遇到的困难。起初,程序时编写出来了,在组建时也没有错误,但是就是实现不了这个功能,接着就是整整一天的苦战;终于,能够读取文件中的信息了,可是,新问题又来了,在显示读取的信息时出现了乱序。另外在编写加密代码的时候竟然忘记了将其放在主函数中运行闹了笑话,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最后解决了这个问题。
每天看到一行行代码着实有时让人头大。然而在这个程序完整地编写下来,我觉得编写程序需要很大的耐心,一个稍微大点的程序就有个几百甚至上千行,没有耐心是很难做得成功的。当然细心也很需要,在编程的过程中有很多错误都是自己的粗心造成的,有时甚至自己多次检查都看不出来,这样一来,会造成时间的大量浪费。
这次的课程设计也是一次很好的对自我的检查。它让我知道了自己在C语言的学习上还不够认真刻苦,很多知识点还是没有很好的掌握,甚至有些知识点很生疏,这也许就是我在编写从某文件中读取学生信息这一函数时老碰壁的原因所在!从这一点上来看,发现我对待学习的态度还不够端正,有待加强。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大学生论文 篇5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道路工程课程设计大学生论文,我们来看看。
摘要:“道路工程”课程设计是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道路工程”课程理论教学的必要补充和深化,对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道路工程”课程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编制了“道路工程”课程设计任务及指导书,从3年的使用情况看,效果良好。
关键词:道路工程;课程设计;土木工程;任务及指导书
一、“道路工程”课程设计在土木工程专业课教学中的意义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是对道路工程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深化,通过设计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道路工程课程的核心知识,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受力情况、设计原理、方法和步骤有更深的认识。课程设计时间为一周。要求学生每天到设计教室,一天点名2次。具体要求如下:1)安排设计任务,在设计任务过程中,老师会时刻在教师里面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根据设计指导书及老师的现场答疑指导进行各部分的设计计算。2)根据设计题目,学生可利用各种途径查阅专业资料,如设计规范、手册和教材等;并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以及给定的交通条件,合理拟定路面结构设计方案,进行路面结构厚度的计算和验算。编制设计计算说明书,绘制相关图纸。3)学生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设计内容。内容上要求条理清晰,内容完整,尽量采用简图和表格形式,计算的方法和结果符合我国现阶段路面设计规范的要求。外观上要求字体工整,纸张和封面统一。
二、“道路工程”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不能单独完成设计
在道路工程的课堂教学上,作为代课教师,我发现部分学生听课不认真,知识掌握的肤浅,在课程设计中,若每个人的设计题目相同,自然会出现这些学生相互抄袭的`现象,不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所以,如何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转变学习风气,从根本上解决课程设计中的抄袭现象,显得尤为重要。
(二)课程设计选题存在局限性
在内容上面,由于教师参与的实际工程较少,理论性较强,因此工程资料有限,所以在给学生选题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题目的相似程度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达不到理想的课程设计效果。因此,从教师角度出发,应当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更多有价值的多方向的设计选题,尤其是选题要结合工程实际。
(三)学生设计思路不清
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偏重于理论教学,尤其是对于“道路工程”这门课程来说,实践性较强。但是我们在学习这门学科时,并没有真正的去参与到实际工程中,对于实际工程了解不到位,而且理论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程内容多且课程时限等因素,使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也未能很好的消化,最终致使学生的设计思路不清晰。
(四)成绩评定不科学
在成绩评定方面,我们虽说是要根据平时的表现和最终的分数等综合情况进行打分,但是我们大部分教师存在的通病就是通过设计图纸质量、计算及说明书等书面材料来进行判断。往往忽略了平时的表现。这样会出现最终成绩不公平或不合理现象,所以应该考虑由提交的成果情况和平时表现共同构成最终的成绩。
三、“道路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的编制与应用
(一)任务书及指导书的编制目的
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让学生迅速进入设计状态,完成沥青路面设计和水泥路面设计两部分内容,熟悉路面设计流程,掌握路面设计方法,较准确地、完整地完成设计说明书的编写及相关图纸的绘制。
(二)任务书及指导书的编制内容
本任务及指导书分三章,第一章是课程设计任务,第二章为课程设计指导,第三章为课程设计实例。1)在课程设计任务中,给出设计题目,每人要求完成两个设计题目,即沥青路面设计和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为了避免抄袭现象发生,尽量做到每人一题,在设计资料中将道路交通量数据根据情况进行一定的改动,不允许雷同。2)第二章为课程设计指导,本章将沥青路面设计中轴载换算方法、沥青路面结构及厚度组合、各层材料的相关参数,体系换算图及所用到的换算公式等均进行了总结归纳,目的是减少学生查阅资料的时间和麻烦,提高设计的效率。3)课程设计实例一章中,列出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的工程资料、不同路面结构初拟、各层材料参数拟定、验算弯沉和各结构层底拉应力等详细过程,学生可以从中掌握两种路面设计的步骤。
(三)任务书及指导书的应用情况
目前为止,此任务及指导书已使用3年,从这3年来学生的使用过程看,效果理想。在这几年中,每年都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设计指导书进行一定的修改和完善。以前,在没有课程设计指导书时,学生在给出课程设计任务后,不知道从何下手,一两天进入不了设计状态,大大的浪费时间,导致进度缓慢,时间安排不合理。有了指导书之后,学生免去了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的时间,很快了解设计过程和方法。成绩的评定主要根据提交的路面设计说明书和路面结构图纸,以参考这一周的课程设计中表现情况给出最终成绩。评定标准也比较明确,我们一般会在任务书中清楚的列出来,同时,带课程设计的老师也会抽出一定的时间来进行疑难解答。
作者:赵桂娟 单位: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徐文娟.课程设计在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8):59.
学生管理系统课程设计 篇6
学生公寓组网方案设计
学 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姓 名: 班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大 学
摘要:
根据实验任务和需求分析,在大学现有配置的情况上进行了这次学生公寓组网方案的设计,设计步骤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逐步进行。设计报告中提出了网络组网拓扑布线方案和IP地址分配与子网划分方案。网络组网拓扑考虑到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等设计原则进行仔细的分析和设计,最后提出可行性的方案;IP地址分配与子网划分方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后续可拓展性,网络地址的利用率等方面进行仔细的考虑和方案的提出,设计中详细的提出两种地址分配方案并对其详细分析和比较,并根据我校现有条件进行择优选择,选择出较合理较优越的方案。最后给出了这个设计的评价分析。
大 学
一、设计任务和目的
题目:设计学生公寓组网方案。目的:
1、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的理解
通过编写计算机程序模拟网络通信的某些功能,理解并掌握网络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2、提高网络应用的能力
能对小型的网络应用系统进行分析,并能提出建网解决方案。任务:
1)按照网络设计要求,写出设计方案; 2)画出网络拓扑结构图;
二、需求分析
1、核心交换设备要求具有强大的处理能力和良好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支持各种成熟技术,未来能平滑升级到万兆。
2、接入层网络设备需要支持基于MAC地址802.1x功能和基于端口802.1x功能,以此保证账号的惟一性.同时,支持远程Te1net管理、mib-||及远程开关交换机端口功能;此外还要求适应大量用户并发认证及复杂的工作环境等。
3、要求能够实现对用户名、IP地址、MAC地址、交换机端口、交换机IP的同时绑定,以此杜绝非法用户恶意盗用合法用户的用户名、密码、IP和MAC等现象,确保计费工作。
4、解决用户私自架设代理服务器的现象。
5、支持标准Radius认证计费,可连接多种接入设备。一方面要求设备支持802.1x认证方式;另一方面又要求系统支持基于时长、流量以及包月的计费模式,从而为网络管理提供完善、灵活、可定制的计费策略;同时还需要保证30,000个以上用户并行时网络运营的稳定和管理简便。
6.网络必须具备高可靠、易管理等特征。
三、设计原则
学生宿舍网既有一般网络设计的特点,又有其特殊性,除了一般网络所必需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等条件外,在进行学生宿舍网建设规划时,还应该考虑所有信息点的可控性、高性能以及关键业务的QoS保证等。另外在网络设计中,4
大 学
3、网络拓扑布线方案
(1)由网络中心到各个宿舍楼之间的布线情况如下:
假设大学已有8栋学生公寓楼,所有校内用户要连接外部internet都需经由网络管理中心,这样由网络管理中心布线到学生公寓就需要至少九个端口的交换机进行连接。我们这个选用两个16口的100/1000MB的自适应交换机实现从网络管理中心到各个学生公寓的网络连接。这样就可以满足提供8栋楼的连接,每台交换机还余下7口可用于以后的拓展(这是必须的)。
其拓扑结构如下图所示:
这样布线目的就是避免第一级交换机一旦出现问题无法继续工作,同级的另一个第一级交换机可以确保网络不致中断,可以使整个网络继续正常运转。所以这样用两台第一级交换机布线比只用一台第一级交换机更具有可靠性和稳定性,并且也相应的减小了第一级交换机工作的负担,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整个网络发挥它的最大功效。
(2)一号楼的具体布线情况如下:
本楼有六层,利用一个8口10/100MB的自适应交换机(第二级交换机)就能够满足本楼的需求。楼内各层有30个房间,也就需要至少30个接入点,所以一个交换机不够,需要两个交换机(第三极交换机)。
(3)余下7栋楼结构大同小异,所以我们采用相同的布线结构,这样便于统一管理。
其拓扑结构如下图所示:
大 学
(4)在每一栋学生公寓里每个楼层内按30个宿舍算起,因此我们每层用 2 个16口的10/100MB自适应交换机就能满足现在的需求,但为了方便以后网络的拓展应用,提高网络的可扩展行,我们选用一个16口的10/100MB的自适应交换机和一个24口的10/100MB的自适应交换机进行网络的连接拓展,这样就总共有38个口可以利用,现在需要用到30个,余下8口方便以后的拓展。这样,一栋楼就余下了48个口方便其他使用。
其拓扑结构如下图所示:
大 学
4、网络拓扑硬件配置
第一级交换机:网络拓扑中第一级交换机选用锐捷网络自主研发的万兆核心交换机RG-S6806。
第二级交换机:在楼栋接入的第二级交换机我们选用锐捷网络的STAR-S3550系列三层交换机。
第三级交换机:第三极交换机我们选用锐捷网络的支持802.1x的千兆智能交换机RG-S2126G/2150G。
安全计费:方案选用基于802.1x技术的SAM系统结合接入层S2126G/S2150G交换机对学生接入控制进行管理。
网络管理:为了对整个网络的设备进行管理,建议配置STAR View网管系统。
5、IP地址分配与子网划分方案
抽取学校中的学生公寓8栋, 每栋公寓六层,每层有30个房间,共有房间4320间。在此基础上,进行地址划分。
方案一:
为了保证扩展性和安全性,对每栋楼的每层划分一个子网,为节省地址资源,选择每层楼地址连续,进行详细的子网划分.保证每个宿舍接入一个信息点,剩余地址资源留做扩展用途。
具体的地址分配方案和子网划分方案如下: 1号公寓: 192.168.0.0——192.168.0.255 一楼: 二楼: 三楼: 四楼: 五楼: 六楼:
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其中各层楼可均分这256个地址所以各楼层地址分配如下:
192.168.0.0——192.168.0.39 192.168.0.40——192.168.0.79 192.168.0.80——192.168.0.119 192.168.0.120——192.168.0.159 192.168.0.160——192.168.0.199 192.168.0.200——192.168.0.239
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这样还余下16个地址没有分配,可以再急需的时候利用。2号公寓: 192.168.1.0——192.168.1.255 一楼: 二楼: 三楼: 四楼: 五楼: 六楼:
192.168.1.0——192.168.1.39 192.168.1.40——192.168.1.79 192.168.1.80——192.168.1.119 192.168.1.120——192.168.1.159 192.168.1.160——192.168.1.199 192.168.1.200——192.168.1.239
10
大 学
4号公寓:
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
一楼:192.168.2.64——192.168.2.95 二楼:192.168.2.96——192.168.2.127 三楼:192.168.2.128——192.168.2.159 四楼:192.168.2.160——192.168.2.191 五楼:192.168.2.192——192.168.2.223 六楼:192.168.2.224——192.168.2.255
5号公寓:
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
一楼:192.168.3.0——192.168.3.31
二楼:192.168.3.32——192.168.3.63 三楼:192.168.3.64——192.168.3.95 四楼:192.168.3.96——192.168.3.127 五楼:192.168.3.128——192.168.3.159 六楼:192.168.3.160——192.168.3.191
6号公寓:
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 一楼:192.168.3.192——192.168.3.223 二楼:192.168.3.224——192.168.3.255 三楼:192.168.4.0——192.168.4.31
四楼:192.168.4.32——192.168.4.63 五楼:192.168.4.64——192.168.4.95 六楼:192.168.4.96——192.168.4.127
7号公寓:
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 一楼:192.168.4.128——192.168.4.159 二楼:192.168.4.160——192.168.4.191 三楼:192.168.4.192——192.168.4.223 四楼:192.168.4.224——192.168.4.255 五楼:192.168.5.0——192.168.5.31 六楼:192.168.5.32——192.168.5.63
8号公寓:
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 一楼:192.168.5.64——192.168.5.95 二楼:192.168.5.96——192.168.5.127 三楼:192.168.5.128——192.168.5.159 四楼:192.168.5.160——192.168.5.191 五楼:192.168.5.192——192.168.5.223 六楼:192.168.5.224——192.168.5.255
大 学
6、IP地址分配与子网划分方案分析
方案一所用的地址段为192.168.0.0——192.168.7.255,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按每栋楼划分一个子网的方法,8栋楼共分配了8个子网,子网号利用地址的前3个字节,用后8位表示子网的主机,一个楼层内包含的256个地址每个楼层分配40个地址。可利用地址数目为2048个,实际利用的地址数目为1440个,尚未利用的地址数目为608个,地址利用率约为70%。
方案二所用的地址段为192.168.0.0——192.168.5.255,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按每楼层划分一个子网,每层楼里拥有六个小子网,8栋楼里共包含了48个小子网。子网号利用地址的前27位表示,地址的后五位表示小子网内的主机。这样可以利用的地址数目为1536,实际利用的地址数目为1440个,尚未利用的地址数目只有96个,地址利用率高达94%。
方案一的地址段较方案二宽,可利用的网络地址较多,所以可拓展性较方案二强。并且子网络地址在各个楼层分布较为均匀,这样就使每个楼栋的可拓展性得到相应的提高,不存在不可拓展网络的问题。方案二虽然拓展性不高,但其突出优点就是地址利用率非常高,这适合在网络地址数目有限并且不能在划分子网的情况。而且方案二的小子网分布在各个楼层,使学校的管理工作得到简化,方便了学校的管理,使可管理性的到提高,而方案一子网较大,管理不够细化。但如果只需对整栋楼进行管理,方案一还是有其优越性。
综上,两种方案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择优选择。这里我们选择方案一,因为学校并不缺少地址,其拓展性较高,在学校公寓里拓展性相对要求较高,其次管理可以只针对一个楼栋,如无特别要求无需对每个楼层进行管理,这样方案一较方案二更方便,所以选择了方案一。
7、相关交换机关键代码
Switch>enable Switch#configure terminal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End with CNTL/Z.Switch(config)# %LINK-5-CHANGED: Interface FastEthernet0/4, changed state to up %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0/4, changed state to up %LINK-5-CHANGED: Interface FastEthernet0/5, changed state to up %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0/5, changed state to up %LINK-5-CHANGED: Interface FastEthernet0/6, changed state to up %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0/6, changed state to up %LINK-5-CHANGED: Interface FastEthernet0/7, changed state to up %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0/7, changed state to up %LINK-5-CHANGED: Interface FastEthernet0/8, changed state to up %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0/8, changed state to up
大 学
力,可有效减少广播包,并提高网络传输效率;
超高背板保证所有数据包线速转发:本方案采用的第一级交换机、第二级交换机、第三极交换机均具有超高的交换容量和二、三层包转发率,确保所有数据线速转发。当今世界,通信和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的方案要适应新技术发展的潮流。既要保证大学网络的先进性,同时也要兼顾技术的成熟性。一个大型网络光是能用还不够,必须优化设计才能这真正发挥网络的功能。本组网方案与学校校园网相适应,可以说是校园网的一个宿舍子网络的规划,更有利于校园网的运行和学校的管理。
2)学生公寓网络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第一级交换机采用的双交换机方式可以保证这个网络的可用性和可靠性,确保在第一级交换机出现问题是不至于使整个网络停止工作。学生公寓网的建成,可以使学生方便地浏览和查询网上资源实现远程学习,通过网上学习学会信息处理能力。同时可以实现各级管理层之间的信息数据交换,实现网上息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现信息和设备资源的共享,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通过校园网与Internet相连,安全性得到保证。
3)学生公寓网络的安全性和易管理性
完满解决IP地址冲突和IP地址盗用:锐捷S-Radius对用户进行认证时的IP属性校验,完全杜绝了IP地址冲突的发生,包括认证前IP不按要求设置的不予通过认证以及认证通过后更改IP地址立即剔除下线;对用户账号与IP地址绑定,为每个用户分配一个固定的IP地址,防止IP地址被他人盗用。对于安全性我们将通过学生宿舍公寓的区域划分,和高层对校园网安全设备的共享来逐级实现网络的安全性。对内的安全实施包括用交换机进行VLAN的划分,在路由中创建访问控制列表,如此可对一些网络用户实行可控的安全级别。对于业务主机,例如服务器将通过用户权限的认证,实现用户与业务的隔离,避免非法用户的侵入。对重要数据库采取安全备份的机制,避免突发事件造成重要数据的丢失。支持通过防火墙对外部网络的非法访问进行过滤,防范于未然。
4)学生公寓网络的后续可扩展性
由于计算机通讯和多媒体应用的不断发展,网络系统必然随之不断扩大。因此,目前的网络设计必须为今后的扩充留有足够的余地,以保护用户的投资,保证用户今后三到五年的网络扩充升级能力。没有人敢说“我的网够用了”。数据网络的速度从从10M到100M、100M到1000M,到10000M,用户的数据传输需求从1K到现在的整个硬盘;网络速度在以指数级的发展,而网络需求也以指数级增长。一个成功的高校社区网络会具备很强的扩展能力,无论在支持的用户数量方面、对目前各种网络标准的支持还是在对未来新型技术、新业务的支持
学生管理系统课程设计 篇7
《管理学》课程作为高职经济管理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覆盖面广, 通常在第一学期开设, 能否上好《管理学》关乎学生专业基础打得牢不牢, 也关系到学生对后续专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基础。
《管理学》主要讲授管理的基本理论, 包括管理的本质、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管理的四大职能, 即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管理者自然需要懂管理, 而被管理者事实上也有必要了解管理理论, 才能更好地理解领导意图, 成为优秀的下属;组织工作中需要管理, 而我们每个人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也离不开自我管理, 所以管理无处不在。为此, 《管理学》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管理的基本理论, 掌握一些具体、有效的管理方式, 引导学生将所学管理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工作、学习、生活实践中[1]。
《管理学》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而这些能力正是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鉴于此, 《管理学》不仅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更是一门职业素养提高课程。因此, 笔者结合多年《管理学》教学经验和学生管理工作经历, 对《管理学》课程进行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为导向的再设计, 以期促进学生职业技能提高的同时, 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培养企业一线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2]。
二、课程再设计框架
《管理学》课程再设计的思路是围绕着授前、授中、授后三个阶段展开。
(一) 精心设计好第一堂课
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同样, 《管理学》第一次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帮助学生了解该课程, 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 使学生明确课堂的具体要求。这些可能比具体的课程内容的教学对他们更有价值。
1.对课程进行整体介绍。通过介绍这本课程的整体架构、教材特点、学习目标等, 使学生从宏观上对这门课程有整体印象, 更清晰地了解这门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考核要求。
2.通过游戏进行活动分组。在第一次课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分组, 既增添课堂的乐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通过游戏进行活动分组, 营造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良好氛围, 激发学生进取精神,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共同完成小组任务。开场游戏选择把握四点:一是游戏简单, 学生不会因为难度大, 场上尴尬而影响学生以后上台表现的积极性;二是覆盖所有学生, 学生感受到平等和重视, 参与度会提高;三是为以后团队作业和游戏活动做好分组工作;四是活跃课堂气氛, 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通过学生自我承诺强化纪律约束。在第一堂课, 要切合实际地提出对学生的要求, 如不许迟到、上课玩手机、戴耳塞等现象, 但另一方面又尽量避开传统的迟到、表现不佳扣平时分等粗暴管理方式, 因为对高职生来说, 这样的威吓收效甚微, 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影响师生关系, 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曾尝试要求迟到学生给表演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小节目, 并把遵规守纪对今后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及表演节目对展现自我的益处讲明讲透, 然后要求学生做出承诺。在从众压力下, 几乎每个学生都会承诺遵守规矩, 然后大张旗鼓地给予表扬, 同时鼓励他们信守承诺。在自我承诺约束下, 学生迟到率非常低。
(二) 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课程内容精心安排。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 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引导作用, 以活动为载体使学生理解专业知识的同时,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同时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每一章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活动, 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明白管理理理论, 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职业素养[3]。
2.课堂内外有机结合。
在要求学生认真完成课堂任务的同时, 给学生布置课外的拓展练习。
一是读书活动贯穿始终, 学期初要求每位学生制订读书计划, 每人至少读一本与管理有关的书籍, 同时制定读书心得公开交流的时间。再由教师统筹安排, 届时要求每位学生上台谈自己的学习所感、所想、所悟, 引导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同时促进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和胆量等素养的提高。
二是鼓励学生走出去, 深入到校园内外, 采访管理者, 走进企业现场了解企业管理模式, 增强感性认识, 引导学生对企业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进行专业化总结, 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是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管理实际上无处不在, 即使现在不是通常意义的管理者, 大学生都是自己的管理者, 大学时间的安排需要计划, 校园活动的开展需要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 因此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管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做到学以致用。
3.教师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做职业素养的表率。教师不仅教书更要育人, 利用教学过程和平时的待人处世, 渗透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等内容的思想教育, 培育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首先要身体力行, 率先垂范, 按时上课, 不迟到早退, 关心学生;其次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着进行励志教育和品德教育, 做到教书育人相结合[4]。
(三) 授后学习效果评价以能力、素质的提升为导向
为强化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 切实提高学生对管理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达到能力、素质提升的目标。在考核过程中力求做到三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 团队考核与个人考核相结合, 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该课程教学团队积极进行考核方式改革, 改变传统的死记硬背得高分的考核方式, 重在测试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每学期初就通过游戏方式将全班学生分成4—6个小组, 在每个章节布置个体和团队需要完成的作业, 将平时考核与期终考核相结合, 个人考核和团队考核相结合, 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着重考查学生对管理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结语
高职生在校期间短, 大部分时间用于专业课程的学习, 在专业课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有助于将教育和职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能起到隐性教育方式的独特作用。《管理学》课程再设计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接受思政教育, 避免正面说教引发的逆反心理, 有助于强化教书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友洪, 吴爽.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途径[J].高教研究, 2013 (11) .
[2]刘坚.数学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考[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6) .
[3]黄启红.立德树人视野下高校“中国梦”教育活动的“三个结合”[J].高教论坛, 2013 (7) .
学生管理系统课程设计 篇8
本文在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的背景下,考察学生的生态设计理念的培养问题,在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相关概念阐述、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生态设计理念的培养三个方面展开了详细探讨。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进程中,虽然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但同时,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也日益突出,对于环境的关注和保护也不得不被给予高度重视,而人类只有处理好与自然生态的关系,才能使人类得以延续,由此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概念。由于保护环境的观念深入人心,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体现出了生态理念,尤其在景观设计专业的发展中,要求学生成为具有生态保护观念的设计师,在景观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想真正在建筑行业树立生态理念,需要不断加强意识,培养出一批具有生态设计理念的人才,充实景观设计人才队伍。
相关概念阐述
1.生态设计
生态设计指的是在设计过程中纳入环境因素,进而确定不同设计任务的决策方向。生态设计不同于一般的设计过程,要求在所有的阶段都要充分考虑到环境的问题,从而在整个设计周期都可以减少设计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从而能够产生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消费系统。
2.景观设计
本研究中除了生态设计的理念外,景观设计也是关键词,需要对其概念进行掌握。随着时代的发展,景观设计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与传统的教育理念不同,高校在培养未来的景观设计师的同时,更多地思考景观设计课程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而培养出更多的拥有生态设计理念的景观设计人才。
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大部分的高校中,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更多将时间和教学资源都放在了重点学科的发展等方面,而有关生态设计的专业知识只是起到了调配作用。因此使得学生虽然在景观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方面得到了提高,这种学习方式却并没有培养学生的生态设计理念,学生对于与景观设计相关的规划、环境等学科并没有更多的掌握和学习,也没有设置生态设计方面的课程。
2.生态设计理念没有得到强化
目前,在景观设计课程的设置中,并没有着重生态设计理念或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培养,并且没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传授,这与当前的环境发展和生态保护思路是不相符的。如果在景观设计的课程中,能够开展生态设计方面的课程,那么就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那么自然会提升学生的生态设计理念,可以意识到景观设计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上或设计图纸上,而是作为城市的自然环境,并决定着是迷你的生活质量等问题。和经济投入。在景观设计课程中,要让学生了解景观的生态化对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3.生态设计课程缺失
在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生态设计课程的缺失。由于连年扩招,学生数不断攀升,而教师资源和教学资源逐渐无法适应学生和专业发展需求,那么教学质量必然下降,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就无法用完善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贯穿生态设计,进而无法形成健全的生态观,造成了审美差异,直接导致生态设计课程的缺失,无法保障学生生态设计理念的培养。
学生生态设计理念的培养
1.感知生态环境
学生对于生态环境的认识不应该只停留在概念阶段,而是要结合生物的发展状态来了解其特性,因此,应该鼓励学生去主动感知生态环境。但又不是让学生去旅行、去走马观花,而是要用心灵去看大自然、倾听大自然,使学生能够在自然中与风、光、声等融为一体,从而切身感知生态环境。
2.接触生态环境
感知生态环节后,学生还应该接触生态环境,才能进一步指导学习和时间。因此在景观设计课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接触自然,以免使学生的学习思路是闭塞的,要尽量开设一些必要的实践内容课程,让学生能够到真实的生态环境中接触自然、寻找灵感,选择适合作品的生态材料。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并布置有关生态设计理念的作业,让学生对生态设计有更为直观的了解。
3.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使学生能够拥有生态设计理念的方式之一,而是最有效、直观的方式,作为开放、互动性很强的教学方式之一,案例教学可以让教师在充分地策划和准备的前提下,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案例展开讨论,并通过反复互动和交流,提高学生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增加生态设计理念相关课程比重
提高学生的生态设计理念,需要将生态设计方面的课程作为景观设计课程中的一部分,让更多学生了解生态设计的重要意义。但相关课程体系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而生态设计课程体系又至关重要,需要教师、学生多方努力,并在教材、设施、课堂案例等多个方面认真设计,把生态设计理念融入课堂。
结束语
生态设计理念的必要性就表现在该理念已经成为未来景观设计的决策方向,高校的课程设置需要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需求来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从而培养一大批专业素质高,并且具有生态设计理念的专业人才,从而充实人才队伍,促进生态设计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基金项目: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基于“工作室制”的环境设计专业“生产性”教学模式研究》(编号:2015JSJG154)、江苏省教育厅2015年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课题《环境设计专业“岗位+能力”进阶式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江苏理工学院高等教育研究项目“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基于LSSP原理工作室教学机制研究”(JG1306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学生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推荐阅读: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09-07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设计11-01
学生考勤管理系统设计报告05-10
学生就业管理系统设计11-07
学生机械零件课程设计06-25
单片机课程设计学生07-07
高职学生课程设计理念08-01
大学生课程设计任务书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