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人大工作调研报告

2024-10-01

街道人大工作调研报告(共8篇)

街道人大工作调研报告 篇1

**街道妇女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师市妇联《关于开展‚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调研的通知》(石妇发“2012”12号)文件的统一安排,**街道妇联组织调研组和各社区妇代会围绕调研项目,结合今年任务,通过召开妇女座谈会,走访妇女群众和家庭,广泛听取妇女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掌握了群众的需求,加深了与群众的联系,推进了街道社区妇女工作。

一、妇女小额提供贷款工作

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是向妇女自主创业提供资金帮助和贷款贴息,是促进妇女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是广大妇女自主创业得实惠的‚民心工程‛。专门给那些想创业、能创业的妇女提供资金扶持,给已创业的妇女再发展储备力量。

街道妇联、各社区妇代会依托街道劳动保障所和社区劳动保障站,向妇女做好小额担保贷款做好推荐、宣传、服务工作。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加大宣传力度。为扩大政策知晓率,街道妇联、社区妇代会开屏了‚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专栏‛,设立咨询点为有申请贷款需求的下岗妇女、无业妇女等就业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有关政策和申请条件、所需手续、操作程序等问题提供答疑解惑服务。社区还利用开会、发放宣传单、板报等形式进行深入宣传,扩大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知晓率和认知率。二是做好相关基础性工作。各社区妇代会对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个人,逐一调查分析,掌握真实创业能力和偿贷能力等情况,客观、公正、负责地推荐符合贷款条件的贷款对象,让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步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2011年街道、社区共推荐有创业意向的138名妇女办理了小额担保贷款。三是加强获贷妇女的诚信教育。教育和引导她们以诚实、守信、感恩的心用好用活贷款,逐步发展,同时要按期归还贷款。帮助她们通过勤劳的双手走上富裕道路,并带动更多的妇女创业就业,使这个惠及广大妇女的好政策开花结果。如13社区石惠平通过小额担保贷款开起了开雅芳香商行,社区还有许多下岗失业妇女通过小额贷款的扶持下,走上了创业的道路,提高了经济能力和家庭地位,提高了生活的自信心。

街道妇联依托街道劳动保障所,大力宣传下岗再就业优惠政策。通过咨询解答、张贴宣传单、发放宣传资料、入户宣传等方式大力宣传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使优惠政策能尽快落实到每个下岗失业人员。积极为下岗失业妇女和大中专毕业生寻找就业培训机会,加大技能培训和岗位推荐力度,提高妇女对社会竞争的能力,鼓励下岗女工和大中专毕业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努力实现自身价值。今年上半年就业再就业妇女220人,其中大中专女毕业生就业6人。通过多种渠道使她们最大程度地享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让她们感受到了党和妇联组织的关怀。

二、女性靓丽工程

实施‚靓丽工程‛就是要让广大妇女过上更有尊严、更有质量、更加靓丽、更加幸福,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街道妇联建立了‚女性素质工程‛的长效机制。通过开展政策法规培训、健康知识讲座、女性日常化妆等多种形式,宣传、培训、教育,使辖区妇女懂法用法,学到了现代生活的新知识,懂得了如何关爱自己,如何在来自事业、家庭等诸多压力中调适自己,完善自己。今年,街道妇联组织女性生殖健康、美容知识讲座、养生保健、心理健康等知识讲座7场次,参加听课学习妇女1380人次,通过女性自身素质的提高,带动了家庭和谐程度的提升,也使妇女姐妹们从内到外真正靓丽起来。

三、维护妇女儿童权益

街道妇联以‚三八维权周‛活动为载体,举办妇女普法、侍郎知识讲座,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2011年维权周,邀请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妇科主任王素梅向社区200多名妇女做‚妇女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健康知识讲座,向妇女群众传播科学的健康知识,还发放了卫生保健方面宣传材料,增强了她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街道妇女和社区妇代会在社区宣传了‛妇女权益保障法:及反家庭暴力等法律法规。向广大群众散发《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学习宣传资料‛,‚生育保险‛等法律法规宣传资料。展出宣传展板12块,办黑板报14块,营造了维护妇女权益、男女平等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街道妇联还会同街道司法所积极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各级调解组织均有妇女参加,以发挥调解中的作用。2011年,共调解婚姻家庭和邻里纠纷305件,妥善化解了影响家庭生活的内部矛盾。

四、巾帼志愿者服务活动

街道妇联深入实施‚巾帼志愿者‛行动,广泛开展‚巾帼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妇女工作一大亮点。

(一)志愿者队伍壮大

街道妇联道德抓好‚巾帼志愿者‛队伍建设,做好宣传改动工作,动员更多的女性参与‚巾帼志愿服务活动‛。街道妇联和社区妇代会召开会议动员,现场咨询,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宣传板报、上门发动等形式,宣传志愿者队伍在服务大局,服务群众,弘扬社会新风,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通过广泛宣传,扩大了社会影响,营造了共同关注、参与自愿服务活动的社会氛围。

其次,抓好‚巾帼志愿者‛队伍建设。目前,街道妇联以社区妇代会为主体,参加巾帼志愿者队伍人数达到2202人,她们当中有社区干部、工作人员、个体劳动者、下岗女工,还有一大批退休人员。各社区根据服务项目,结合个人优势,分别建立党员先锋服务队,巾帼护绿志愿服务队、巾帼法律援助服务、‚健康桥‛医疗卫生服务队、居家养老服务队、夕阳红志愿服务队、‚邻里守望‛志愿服务队、‚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等,共有78支巾帼志愿者队伍,使妇女工作深入到千家万户,进一步增强了街道社区妇女组织的活力,充分发挥出妇女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志愿服务成效显著 街道妇联活动,以社区妇女为主体,以爱心为纽带,以服务为桥梁,以奉献为宗旨,组织社区巾帼志愿者广泛开展各类巾帼服务活动:

1.以扶贫助困,开展社会公益志愿服务活动。以关爱他人、奉献社会、助人为乐的中华传统美德为宗旨,把培育和谐精神与倡导爱心奉献结合起来,组织家庭志愿者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街道妇联围绕‚爱心一元捐‛活动开展巾帼志愿服务,全力打造‚同心牵手‛爱心援助服务品牌。巾帼志愿者们以‚捐出一元钱,帮助最需要的人‛为宣传理念,纷纷带着捐款,帮助贫困妇女扶贫创业,贫困儿童公益助学。2011年共收到辖区单位和广大妇女姐妹的捐款18209.80元,捐款名列师市前茅。‚恒爱行动‛也吸引了辖区爱心妈妈、爱心奶奶的广泛参与,短短的一个多月,30斤爱心毛线已通过各位爱心妈妈、奶奶的手编织成了一件件承载浓浓爱心的毛衣发放到孤残儿童手中。这些无私的行动,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各社区妇代会还以方便家庭、服务家庭需求为重点,组织家庭志愿者走进孤、老、病、家庭,结成‚一助一‛爱心互助对子,为空巢、独居、孤寡、高龄等四类特殊老年人提供打扫卫生、送购物券、陪老人聊天等便民利民服务。2011年的端午节,5-

1、13社区妇代会为让社区困难户过上一个温馨、祥和、快乐的端午节,组织巾帼志愿者参加社区举办的包粽子比赛和‚迎端午 送温暖‛走访慰问困难居民活动。把粽子送到‚三无人员‛、困难残疾人、困难居民、高龄老人的家中,送上节日的问候及充满爱心、香甜的粽子,和他们一起分享节日的喜悦。6-2社区妇代会 ‚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为弱势儿童提供经济援助和成长关爱等服务,爱心活动达40余次,帮助弱势儿童助学2000余元。

2.以提高妇女文化科技和健康素质,开展文化科技卫生宣传志愿服务活动。以传播文明理念、发展先进文化、弘扬科学精神为重点,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等节日,邀请专家进行医疗卫生保健知识讲座,组织巾帼志愿者发放卫生保健宣传资料,组织健康检查、妇科病普查和义诊。对孤儿、孤寡老人、单亲特困母亲等弱势群体的健康状况提供跟踪服务。动员广大家庭成员和妇女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推动文明礼仪知识进家入户,引导广大居民知礼仪、讲道德,提升文明素养和道德水平。开展‚小手拉大手 争当文明市民‛宣传活动,举办‚文明使者社区行‛主题活动,号召辖区居民共同参与、从自身做起,带头实践文明言行,争做文明市民,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贡献力量。

3.以生态环境保护,开展护绿保洁志愿服务活动。6-1社区妇代会将每年4月定为‚环境卫生清洁活动月‛,巾帼护绿保洁志愿服务队在社区内整治卫生,栽花植绿,用勤劳和智慧净化、绿化、美化家居环境。开展‚低碳家庭,时尚生活‛主题活动,在社区开展节能减排宣传,组织广大巾帼志愿者回收废旧电池、征集节能环保金点子、宣传保护水资源、发放环保购物袋和宣传册,向群众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和家庭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增强了居民环保节能意识。5-2社区巾帼保洁护绿志愿服务队中,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也65岁,不管是数九寒天还是炎热酷暑,常年在小区捡拾垃圾、清理小广告,不仅美化了社区环境,而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教育、带动了更广泛的群体。在‚创建森林城市‛活动中,她们带头参加保洁护绿活动,带动居民一起清理小区卫生死角60多处,清运垃圾2吨多,清理小广告600多张。张贴温馨提示,发放宣传单,有效治理了‚脏、乱、差‛,使小区卫生面貌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4.和谐平安,开展看家护院志愿服务活动。利用‚三八维权周‛等契机,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政策,‚三八‛前夕,街道妇联、社区妇代会组织社区巾帼志愿者在社区重点活动场所宣传了妇女权益保障法及反家庭暴力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向辖区广大群众,特别是妇女群众发放《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学习宣传资料》、《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生育保险等法律法规,展出宣传展板10余块,办黑板报12块,增强广大妇女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5-2社区巾帼看家护院义务联防队,开始只有队员16人,主要是热心社区工作的老工人、老干部、老教师组成,她们不辞辛劳、不畏寒冬酷暑,每天义务为居民看家护院,小区治安有了明显好转,年逾七旬的联防队员苏华老太太,在早市上只身擒获一名小偷,她的事迹经师市综治委拍成了专题片,在小区内传为一段佳话。如今这支队伍已经发展壮大到35人,还有热心的男同志也参与其中。5.以关爱下一代,开展家庭教育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为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留守流动儿童家庭、孤残儿童提供家庭教育、爱心资助等志愿服务。在社区开展的老少共建活动中,到处都活跃着大手拉小手巾帼志愿服务队的身影。她们给中小学生们讲兵团精神,讲军垦情故事,带领学生们走访社区的老党员、老军垦,组织学生参观军垦博物馆、周总理纪念碑、石河子大学动植物博物馆。11-1社区妇代会在了解到部分个体、打工子女放学后无人看管的实际情况后,依托社区70多平方米的大会议室创办了 ‚六点半托管班‛,邀请巾帼志愿者杨三丽老师进行日常管理,解决了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12-1社区的‚‘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对失足青少年和学习上需要帮助的学生实施‚关爱行动‛,促进邻里、社区和谐,受到人们称赞。

6.社区文化建设,发挥巾帼志愿者积极的作用。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依托社区文化站成立了富有特色的文化队伍,包括社火队(舞龙队)、秧歌队、腰鼓队、舞蹈队、合唱队、豫剧团等。这些队伍中,巾帼志愿者成为主力,她们活跃了社会文化生活,强烈地吸引了社区的居民群众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增强了社区凝聚力。

五、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街道妇联把家庭教育作为妇女儿童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以家庭教育为抓手,以‚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为主题,以家长学校为主阵地,以提高民族素质为目标,着眼于‚创新形式、规范机制、深化内容、提升水平‛的工作方针,面向家庭,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活动。

(一)建立家长学校:街道妇联和关工委联办社区家长学校10个,校外辅导站13个。家长学校开展学生家长学习、校外辅导,开展学生校外辅导教育、基本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各社区家长学校定期组织教育讲座,特邀和聘请有经验的退休老教师授课。龚胜华、王文明等都给家长学校讲过课。5-1社区家长学校2009年被授予‚全国家庭教育先进集体。5-3社区家长学校开办两年,先后有96名年轻家长参加学习。有的个体户只要学校上课,不上班也坚持把课听完,对改变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起到很好的帮助。2011年8月20日,社区邀请石河子专职医生,同时园内心理协会会员唐瑞翔中校,到社区家长学校作‚怎样当好孩子的父母‛知识讲座。讲座法律,家长们围绕唐老师,要求唐老师留下电话号码。唐老师表示,只要家长需要我帮忙,我愿为家长服务,大家才高兴地离开。5-1社区在2011年暑假中,由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原11小学校长张新民为家长学校上了‚警钟长鸣、加强普法,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法制教育课,使家长们认识到自觉担任起教育好儿女、子孙的重要责任。

(二)创新家庭教育载体。各社区妇代会积极开展各类家庭教育主题活动。举办了家庭才艺大赛、包粽子比赛、书画大赛、趣味运动会,开展了‚家家有藏书,人人读好书‛的读书进家庭活动,建立了一批巾帼读书站和亲子读书屋,开展亲子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家‛字这个中心,突出‚教育‛这个主题,做好‚和谐‛这篇文章,在辖区内形成了互帮互学,争当‚五好文明家庭‛的良好氛围。

针对当代孩子中普遍存在的‚以自我为中心‛、‚盲目攀比‛、‚自理能力差‛、‚实践能力差‛等现象,开展‚我做合格小公民‛主题活动。各社区家长学校还以推进小公民道德建设进家庭为重点,以亲子互动为特色,以家庭、社区和校外活动场所为主阵地,组织少年儿童积极投身小公民道德建设,开展‚今天我和妈妈换位‛、‚节省一天零花钱、爱心献给小伙伴‛等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活动,使家庭教育在活动中升华。

六、街道、社区妇联干部配备和进‚两委‛情况

1、健全基层妇女组织,配齐妇女干部。各社区均建立了妇代会组织。街道妇联主席1人,副主席2人,社区妇代会主任13人。政治面貌:中共党员14人。学历方面:大专学历6人,本科学历7人。年龄方面:35岁以下1人;36至39岁3人;40以上9人。

2、街道妇联主席、社区妇代会主任进‚两委‛情况 街道妇联主席由街道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兼任,街道妇联副主席由社区妇代会主任兼任,社区妇代会主任进入社区党总支、支部的有7人,进入社区居委会的有9人。其中6人担任社区党总支书记,1人担任社区党总支副书记,5人担任社区居委会主任,4人担任社区居委会副主任,书记、主任一肩挑3人。

街道人大工作调研报告 篇2

创新机制, 整合资源, 强化文化区域化建设, 是戚家山街道近年来文化建设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在探索实践中, 我们结合实际, 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路子, 获得了一些初步经验。主要做法是:在“社区文化”的基础上, 把区域内企业或行业, 作为建立文化基地的基本单元, 对街道内基层文化组织、文化活动进行通盘考虑、统筹谋划、成片推进。从初步实践探索来看, 这一文化模式有力地推进了街道文化建设, 提高了基层文化工作的整体水平, 构建了新的群众文化形态, 促进群众文化大繁荣。

一、社区文化建设蓬勃发展, 展现出勃勃生机

当前社区建设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社区文化建设作为社区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在人们日益关注文化生活质量的今天, 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获得了长足发展, 戚家山街道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着十分喜人的形势。

(一) 各社区居委会对社区文化建设高度重视, 普遍建立了社区文化领导机构, 健全了社区文化的工作机制。

社区文化建设成为社区整体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社区文化工作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并根据“1+5”社区建设模式, 即建立一套社区组织管理体系, 初步构筑起以街道为中心、以社会事务科为依托, 社区居委会为基础的社会文化活动网络, 发展了一批集教育、卫生、文体、娱乐、休闲等为一体的功能齐全的新型社区服务中心, 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

(二) 社区文化和企业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加大, 建设了一批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社区文化服务设施。

每个社区都有“一校四室” (市民学校、棋牌室、健身室、娱乐室、图书室) , 新购置了室内所需的桌椅、电视、DVD等乐器及音响、灯光等, 建设了多组健身路径, 为推动社区的文体活动和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了物质条件;一些重点企业如逸盛石化、三星重工等企业都有比较齐全的文化体育设施和文化体育队伍, 经常参加社区的各项体育活动;一批教育部门的体育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 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

(三)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是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有效载体。陶治情操, 增加社区组织亲和力的有效载体, 社区充分用文体活动站, 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渡头社区成立了20人组成的合唱团, 东升社区有在区域较有影响的京剧、越剧联谊会, 蔚斗社区组成了100多人的武术队, 并定期活动。另外, 社区还居民自发形成的舞龙、舞狮、秧歌、太极队进一步发展壮大, 由过去的50多人发展到300多人, 成为社区文体活动的骨干。这些广泛开展的社区文化活动, 不但丰富了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 也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素质, 促进了社区文明程度的提高。

(四) 在打造特色社区文化品牌上下功夫。

有特色才能有吸引力, 有特色才能保持生机和活力。一是在内容上要求“新”。社区文化活动的内容要新颖、鲜活, 要有时代感, 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二是在形式上要求“活”。社区文化活动要不拘泥于某种形式, 只要是群众需要, 任何能够反映时代特点, 体现地区特色, 发挥自己优势的形式和方式, 都应积极采纳和借鉴。三是在作品上要求“精”。抓创作, 出精品, 如今年我们举办了“十大歌星大奖赛”、“廉政戏曲演唱专场”, 受到群众欢迎。这是戚家山街道社区文化区域化建设中体现特色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文化区域化建设面临的难题

当然, 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 我们也发现, 以社区为主角的文化区域化建设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首先是社区文化建设主管部门不明确。社区文化建设的管理没有明确的管理部门和职责范围, 没有一个较为规范的管理模式。文明办、文化、民政、科技、教育、妇联、老龄办等单位都在介入社区文化建设, 但都是各管一段, 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

其次文化建设的政策法规不健全, 缺乏必要的保障措施。目前社区文化活动经费、人员等问题都无法可依, 工作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其次社区文化发展不平衡。当前社区文化设施建设不平衡, 活动开展也不平衡。条件好的社区, 设施建设好, 活动开展也好;条件差的地区, 发展相对较慢。还相应地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

另外, 与企业的文化互动也缺乏有效的机制保障, 多以文艺骨干或负责人个人之间的关系, 维持文化活动。更重要是, 政府在社区文化建设中, 要发挥启动作用、组织协调作用、宏观指导作用, 加大对社区文化的投入, 用公共财政直接投资文化, 用产业政策扶植文化, 用政府采购支持文化。这些还大有文章可做。

三、文化区域化工作的机制构想

实践证明, 社区文化有时会冲出本社区, 与兄弟社区的亚文化以及社会的主导文化进行交流、渗透、碰撞和融合。这恰是社区文化的活力所在, 是出现新文化的前兆。文化区域化建设的重要性就在于, 将为这种未来新文化成长创造良好的内生长机制, 也建立了文化纠偏机制。我们的机制有这样几点:

(一) 以社会事务科、文化站为街道文化区域化的协调机构, 建立完善组织网络。

建立文化区域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和理事会制度, 组织成员由街道范围内各社区、村、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学校的相关负责人和文化体育团体骨干成员组成。承担的功能主要有:一是组织成员单位和文化团体文化活动管理, 开展经验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 探讨文化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 提出有关建议;二是加强各成员单位、文化团体之间友好交流与联系, 学习先进工作理念, 有效促进文化区域化工作的整体创新。三是协调区域文化活动, 改善文化人才封闭式成长结构, 促进文化人才互动。

(二) 建立完善区域化的志愿者服务机制。

要整资源, 积极探索建立区域化的文化志愿者人才库, 进行分类管理, 向区域内各组织单位开放, 形成依托文化的各项重点工作, 动员广大青年参与文艺志愿服务的机制, 推动青年志愿者工作的规范化、机制化、社会化。要建设文化区域化青年人才培养基地, 如教育基地、实践基地等, 形成特色化, 形成系列化。

(三) 建立文化区域化工作激励机制、活动保障机制, 保证工作的长效推进。

文化工作激励机制激励有两种, 正面激励和负面激励。考虑到文化区域化的实际情况, 如在对社区、村、成员单位人才等方面可考虑设置一定的奖项, 进行评比, 对在各项比

浅论《浪街》的民间传承与舞台尝试

郑洪明 (浙江省武义县文化馆浙江武义县321200)

2010年的初冬时节, 正是武义县各乡镇文艺百花会鼓乐喧天之时。当地昆曲传承地的桃溪镇陶村党支部书记带着宣传委员找上门来, 请我帮村里辅导《浪街》节目。我知道《浪街》是当地流传的民俗活动, 其演奏的民间器乐曲, 曾被收入《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浙江卷》;金华电视台教育频道专门录制过专题片, 我县作者还专门为专题片创作了同名插曲, 深受观众欢迎, 《浪街》歌词也专门在国家级的《歌曲》“歌海觅词”栏目上发表;近年来《浪街》已被列入金华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备受各界重视。

一、《浪街》在民间的传承

浪街, 顾名思义, 即在大街小巷边行走边演奏民间器乐的民俗活动。据武义县桃溪镇陶村的老艺人介绍, 浪街在陶村流传已百余年。是流行于传统节日——除夕和元霄之夜的一种非常独特的丝竹演奏活动。说它独特, 一是它有别于一般的节日喜庆演奏, 不追求火爆喧闹的轰鸣效应;二是它有异于一般的迎神赛会、婚嫁迎娶、凯旋庆典等游行演奏, 而刻意于文静幽雅的效果。

浪街的演奏, 可简可繁, 人数不限。少则四、五人, 多则十余人, 均可成行。简则一盏纱灯引路, 繁则数盏灯笼齐明。吹拉弹击, 一路笙歌妙曲, 满镇韵味元穷。浪街以笛子主奏, 二胡、三弦等伴奏, 间以梆竹和锣鼓。每年除夕和元霄夜狂欢喧腾之后, 夜阑人静之时, 艺人们方始结伴成行, 穿街走巷, 循环往复演奏。据当地老艺人介绍, 《浪街》原先共有十首曲牌组成, 曲调近似昆曲又非昆曲, 概因当地乃武义的昆曲之乡, 原武义昆剧团建团于此, 是为民间乐曲与昆曲异曲同工之故吧。由于年代久远, 如今尚有《文路》《插花饮酒》《小令》三首曲牌经老艺人将工尺谱译成简谱, 传之后辈, 才不致失传。

二、《浪街》在《昆曲辞典》中的记载

据苏州市兰芽剧团编校的《昆曲辞典》曲社行话0601回目录记载:“浪街, 昆曲唱班的活动方式之一, 意思是在街上或路上吹奏昆曲, 边走、边吹、边唱。例如浙江宣平民间旧俗, 闹元宵三天三夜迎神赛会, 舞龙灯、鱼灯, 唱班也参加吹打, 穿过市镇和村庄。出奇的是灯会结束后, 人们都回家去睡了, 更阑人赛、演出中的优胜者予以奖励;志愿者工作方面可考虑设计量化考核指标体系, 根据结果进行表彰。建立活动保障机制主要是建设包括各种工作制度建设以及人财物等方面的保障, 如建设区域化的文化中心, 学校的文化设施等方面实现区域文化体育设施的共享, 积极创新, 走出一条新路。

四、文化区域化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伴随着人口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大量频繁流动、公民自由选择居所等, 新型城乡社区正在兴起。人们以多种多样的身份从不同的社会空间进入社区, 也把不同的思想、需求和问题带到了社区, 使社区成为各种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比较集中的地方。在此情况下, 社区文化区域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就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

(一) 形成社区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良性互动。

市场经济愈是发展, 愈是应该突出文化。市场经济的一个负作用是带来一部分人的异化:把人变成“非人”。不应该局限于“文化搭台, 经济唱戏”的片面性上, 还应该看到文化确有经济功能。文化能使得经济如虎添翼。社区文化与企业文化要做到“优势互补、服务互为、利益互与、资源互享”, 努力打造具有戚家山特色的民工艺术团、新戚家山人艺术团或戚家山新世纪工人艺术团, 形成社区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良性互动。

(二) 促进移民文化与本土文化交汇、融合和优化。

社区中总会有移民, 移民文化是一种亚文化。亚文化既能丰富主流文静, 皓月当空, 而唱班却开始浪街, 吹奏着各种幽雅的昆剧曲调、曲牌, 甚至唱上几段。常奏的是昆曲《思凡》中几段经加工的悱恻缠绵的曲子, 婉转轻柔的乐音, 回荡在街巷深院和乡村幽谷之间, 把人们渐渐引入甜蜜的梦乡。又, 如遇到村民婚嫁喜庆和庙会节日, 亦有夜间浪街之举。”《昆曲辞典》提及的“浙江宣平”正是指的桃溪一带, 桃溪原属宣平的一个小镇。民间流传的情况与之记载可谓不谋而合。又如《昆曲辞典》对“坐唱班 (太子班) ”的记载亦可为证:金华昆腔的业余组织称为“坐唱班”, 简称“唱班”, 因其中唱曲者大多是乡老的子弟, 所以俗称“太子班”。如宣平县桃溪镇 (陶村) 的唱班儒琴堂 (翕如堂) , 其中三名主要成员, 都是该堂创始人徐文鳌之子, 故群众誉称该堂为“太子班”。每当浪街之时, 小镇上的人们或则推窗倾听, 或则卧床凝神, 无不为之而倾倒, 为之而痴醉。

三、《浪街》的舞台尝试

把《浪街》搬上舞台, 奉献给大众是我多年的愿望, 这次陶村之邀, 将圆我多年之夙愿。因此, 在编导节目之前, 我对《浪街》的文化历史背景作了较为详细的了解, 并作了充分的节目构思。首先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浪街曲调, 然后考虑舞台调度和演唱效果。先挑选8名女童, 各执纱灯, 似众星捧月般引出浪街的民间艺人, 浪街曲调则由二支竹笛主奏, 两把二胡伴奏, 再加一个鼓板、一个司锣, 一个小锣。敲小锣的身后背鼓, 高挑一盏纱灯, 纱灯上书“浪街”二字, 活泼泼显示出浪街的韵味。民间艺人们在舞台上边走动边演奏《插花饮酒》等曲牌, 吹奏着清脆悦耳的曲调, 击打着平安无事的梆竹, 把民俗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然后在欢乐祥和的乐曲声中隆重推出歌手, 深情地演唱《浪街》歌曲:“一支竹笛, 两把弦乐, 三五个艺人踏破朦胧月色;吹拉弹拨, 亦步亦曲, 一路笙歌欢奏元霄佳节的喜悦。小镇推开门窗, 聆听这悠扬的乐声绕粱三日。一盏纱灯, 两声梆竹, 三五更浪街频传安怡祥和;乡风俚曲, 盎然成趣, 一首小令缠绵插花饮酒的传说, 小镇如痴如醉, 酣然入梦这国泰民安的岁月。”在委婉、缠绵的伴奏声中, 在演唱者亮丽的歌声中, 演唱者和浪街队伍一起把气氛推向高潮, 使《浪街》这一民俗活动与舞台艺术得到了有机的结合。这是本人执导生涯中一次新颖的、成功的尝试。

化, 又与主流文化相冲撞。这就要求社区善于整合, 化冲撞为融合, 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移民文化是新鲜血液, 徽剧变成京剧的历史告诉我们, 只要我们用宽容的姿态, 让外来民工展现自己家乡的独特的文化形态, 认同他们的文化题材, 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和文化生态, 输入新的新鲜血液后, 也有利于形成新的文化形态, 相得益彰。

(三) 提高社区文化多元化程度, 吸引年轻人的参与。

我们要想办法改变社区文化是俗文化的传统观点, 在文化的大众化基础上提升高雅化。要常常成立文学协会、读书会、书法美术协会、摄影协会, 举办一些书画、民乐、交谊舞、读书会等高雅文学艺术活动。社区文化要同家庭文化相结合, 把家庭文化推荐给社区。社区文化要同广场文化相结合, 社区也不妨办点节日文化, 从而多视角地满足居民求知、求乐、求新、求健、求友、求助的需要。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不同的社区应有不同的文化特色, 有了各个社区的特色, 便有了区域文化的绚丽多彩。

总而言之, 文化区域化是戚家山街道今后的一个时期的重要文化工作, 还会有不少困难和挑战。这一点, 我们也有清醒的认识。今后我们要在构建开放性、联合动性、多元化、多功能的文化区域化大框架、大文化方面多用心思, 多做实事, 用先进文化改造落后文化, 抵制腐朽文化,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从而赢得区域文化发展的比较优势。

摘要:笔者认为, 把区域内企业或行业, 作为建立文化基地的基本单元, 对街道内基层文化组织、文化活动进行通盘考虑、统筹谋划、成片推进的文化区域化模式, 提高了基层文化工作的整体水平, 构建了新的群众文化形态, 促进群众文化大繁荣。

街道人大工作调研报告 篇3

一、研究方法

调查近年来东湖街道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组织情况和4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对文化体育活动的需求。采取主观抽样的方法,每个社区选取参与文体活动的居民8-9人,不参与文体活动的居民1-2人。通过这种方式,更全面地了解居民参与文体活动的基本情况和实际需求。组织5次座谈会,每次座谈会7-10人,通过这种方式倾听群众心声,向群众学习、请教,同时调查社区群众性文体活动的基本队伍及活动的状况。

二、结果

1、受访者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收集问卷73份,其中有效问卷72份,有效率为98.63%,其中男性占27.78%(20人),女性占72.22%(52人)。在年龄分布上,40岁至50岁的居民有10人,占13.89%,50岁以上有62人,占86.11%。女性多与男性的原因是女性参与社区文化体育活动比男性更多。

本次调查具有受访者学历较高的特点,这与东湖街道地处望京高新技术产业区的特别吻合。虽然本次调查群体年龄偏大,但除13位受访者(占18.05%)外,均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其中23人(占31.94%)具有大学以上学历。65.28%(47人)的受访者来自中等收入家庭,占受访者中的大多数;有32%(32人)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来自低收入家庭;来自高收入家庭的仅有2人,占2.78%。调查显示,中低收入者更愿意参与到社区文体活动中。

2、群众对文体活动的需求

本次调查问卷列出了14类文体活动供居民选择,希望得出最受居民欢迎的文体活动项目。但最终的调查结果表明,除了田径类和交通类的体育项目选择居民相对较少以外,其余12个项目选择人次相差不多(见图1),可见居民对文化活动的需求是广泛、多元的。其中女性更喜爱娱乐类活动,男性更喜爱体育和读书类活动。

3、街道文体队伍的基本情况

经过调查走访,2013年东湖街道文体队伍共有41支,而今年东湖街道增加了26支文体队伍,现队伍总量已达到了67支,其中社区文体队伍62支,街道队伍5支。这62支队伍中,既有传统的国学班、书法班、刮痧班、太极拳队、手工队、京剧及戏曲队等,也有大众性质的广场舞队、合唱队、晨练队、摄影队和乒乓球队等,还有新潮的仪杖走队、电脑学习班、英语提高班等。队伍类型可谓多种多样,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以文艺和体育队伍为最多。每支队伍最少4人,最多百人,平均一支队伍30人左右,最早的队伍建立已超过5年。

可见,东湖街道的文体队伍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群众的文化的需求也比较高,虽然各队伍间水平参差不齐,但是所有队伍的队员都抱有极高的热情参与到活动当中。

4、社区文体活动的组织情况

东湖街道上半年共组织各种文化体育的活动43场,除2场主要针对假期学生外,其余41场的参与者均以中老年人群为主。其中文艺类占34.1%,包括群众性舞蹈、唱歌、艺术团体活动、联欢会和周末大舞台等;文化类占36.6%,包括读书、书法、绘画、剪纸、电影、摄影、灯谜、社区大讲堂等;体育类占22.0%,包括健步走、乒乓球和气功;其他占7.3%,主要为美食和厨艺。

从这些活动可以看出,文艺、文化活动组织的内容较丰富,而体育类活动开展的比较单一。

三、讨论

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文化体育对于社会的发展起到的作用越发突出。它不仅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快乐幸福,还可以促进社会和谐、文明和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是灵魂》一文中强调:“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粘合剂。”社区中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区域,费孝通曾对社区给出过这样的解释:“社区,它的含义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共同的、一起的、共享的,就是一群人有共同的感受,有共同关心的事情,也常常有共同的命运”。社区的文化体育活动是链接社区人群的重要桥梁,是把社区人群凝聚到一起粘附剂,对社区的文明、和谐和团结有重要的意义。中老年人群是社区文化体育活动的主体。了解他们的需要可以更有效地开展社区文化体育活动。

调查显示,东湖社区女性中老年人更愿意参与社区文体活动。其原因除了与男性退休年龄较大有关外,还可能与我们组织的活动适合女性的类型较多有关,例如我们组织的体育活动类型比较单一。从调查中可以看出,中老年人的爱好十分广泛,文化体育需求是多元、多层次的。这与学校和工作单位的文化体育活动需求有明显不同。在校学生和在职人员只是在学习和工作之余进行文化体育活动,活动的时间有限,需求较少。但社区中老年人大多数已经退休,或者事业有成,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参与社区文化体育活动;而且,社区中老年人中祖籍、文化背景、家庭收入、社会经历和健康状况比学校和工作单位的人员更加复杂,因此其需求也更加多元化。

根据本次调查,我们认为社区的文化体育活动应以小型、多元为宜,类型广泛,适合于不同的人群。因此,需要政府组织和群众自发组织相结合,加强宣传,增加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与居民的沟通,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才能开展更多、更丰富的文化体育活动,促进积极、健康、良好的社区文化的形成,维护地区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贾立政,陈阳波,魏爱云.习近平文化战略思想[J].人民论坛.2014.(24):14-15.

[2]左茜颖.河南省城市社区文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J].大家.2011.(10):15.

[3]余纯璐.对社区全民健身活动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3): 77-80.

[4]习近平.文化是灵魂[M].西部大开发.2012. (12):120.

[5]费孝通.居民自治: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新目标[J].江海学刊.2002.(03):15-18+206.

街道人大工作调研报告 篇4

关于创建“法治街道”工作的情况汇报

荣昌县人大:

根据荣昌县人大常委办公室《关于对创建“法治县”工作情况进行调研的函》的要求,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对安富街道开展创建“法治县”及“法治街道”的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的结果汇报如下:

2010年以来,在县委、县府的领导和县法建办的指导下,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认真组织实施“五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了创建“法治街道”工作,全面提高了全体公民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提高了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努力实现了由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向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转变,实现了由注重依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促进了街道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措施,为创建法治街道提供组织和经费保障。

1.领导重视、机构健全。街道高度重视创建法治街道工作,全街道上下从实施依法治国方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十一五”规划的高度,把创建“法治街道”工作纳入街道的议事日程,列入工作规划。为加强对创建“法治街道”工作(以下简称“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街道成立了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创建法治街道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依托法制办开展工作,同时,及时调整充实了工作人员,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法制办牵头组织,街道各部门、单位具体抓落实,法制员、法制联络员积极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

2.制定规划、明确目标、组织实施。街道于2009年中旬组织召开了创建工作动员会议,传达县委、县政府关于全面开展创建法治县工作会议精神及工作部署,统一思想认识,增强普法和创建工作自觉性和责任感。按照县委、县政府创建“法治县”的目标要求,结合街道实际,制定了《中共安富街道工委 安富街道办事处关于开展“法治街道”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同时根据街道工作重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落实了创建工作任务分解,细化到各责任领导牵头,办公室负责。把创建工作与日常依法治理工作有机结合,使两项工作相互促进、1

共同提高。

3.经费保障、措施得力。为加强对创建法治街道工作督导检查,街道把创建工作与绩效考评工作相挂钩,明确阶段性任务和要求,制定考核指标、完善评价机制,把创建工作落实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依据,促进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为切实保障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街道将创建工作经费列入本街道的年度工作经费预算,做到专款专用。

二、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地开展全民法制教育工作,力求形式多样,注重实效。

1.全力抓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通过中心组学习、法制讲座培训等形式,认真组织领导干部学习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等理论基础知识以及《行政许可法》、《安全生产法》、《减震防灾条例》、《公务员法》、《消防法》、《干部任用条例》、《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法律法规20余部,并将每月6日定为党政领导学法日,同时,积极参加县组织的《行政许可法》、《安全生产法》、《减震防灾条例》、《消防法》、《干部作用条例》、《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法制讲座和培训。

2.认真抓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行业学法工作。一是通过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会议和开展法制培训,集中学习《行政许可法》、《安全生产法》、《减震防灾条例》、《公务员法》、《消防法》、《干部任用条例》、《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行政监察法》、《廉政准则》、“四项监督制度”等法律法规;二是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领悟掌握法律法规;三是在内容上主要学习基本法律及实用的法律法规,提高执法水平和管理能力;四是组织行政执法岗位人员参加执法资格培训。组织20余人次行政执法岗位人员参加执法资格培训,取得了执法资格证书。通过学习培训及法制宣传活动,执法人员掌握了专业法律法规,规范了执法行为。

3.突出重点,抓好干部法制培训。一是加强机关干部队伍管理,为机关干部订阅普法资料1000余册,并将学法和法制考试纳入年度考核;二是邀请县委党校、县委宣传部的领导和司法所的法律工作者为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及村社干部200余人次上法制课;三是以会代训。组织机关干部和村干部学习了《行政许可法》、《安全生产法》、《减震防灾条例》、《公务员法》、《消防法》、《干部作用条例》、《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行政监察法》、《廉政准则》、“四项监督制度”等法律法规10余部;四是组织机关干部配合有关部门开展12.4法制宣传日等法制宣传活动10余次;五是组织宣讲团,确定宣讲团成员26名。同时聘请宣讲员30余名利用节假日、逢场天、活动日等时间深入 2

田间、坝头等进行义务宣讲服务。

4.努力抓好青少年学法。青少年学法,是普法工作的重点任务。学校把《宪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列入必修课,制定和完善了法制教学计划,聘请了法制副校长,邀请了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为青少年上法制课。各学校还针对青少年的好奇心理,利用图片、展板、法制宣传栏,结合案例开展学生法制讲座,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宣传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禁毒条例》、《反对邪教、崇尚文明》、《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一年来,10所中小学校共上法制课10余场次,办法制宣传栏20余期,举办法制图片展10余次,展出图片50余幅,开展法律咨询5次,印发资料20000余份,受教育人数2500人次。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提高了青少年遵纪守法意识和自我保护,自我防范的能力。

5.在村(社区)居民中广泛开展法律知识普及和教育工作。一是通过广播、板报、宣传车、图片展览,开展法律咨询等宣传活动,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接受群众咨询。一年来,印发《传染病防治法》、《信访条例》、《送法到户》、《防震防灾小知识》、《消防温馨提示》等法律法规宣传资料10000余份,接受群众法律咨询400余人次。

二是驻村干部和村干部、村(社区)的义务普法宣讲员利用各种会议,宣传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婚姻法》、《行政许可法》、《安全生产法》、《减震防灾条例》、《妇女权益保障法》、《消防法》、《继承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劳动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

三是依托各村法制学校和法制宣传栏,向广大农村和街道居民、社会青年、流动人口宣传有关的法律法规,从而增强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

四是通过播放警示片和图片展板等向群众宣传案例和法律法规。五是通过送法下乡和法律进社区(村)活动。结合本地发生的案例,以案讲法,以案学法,有目的有重点的开展宣传教育,起到警示一片,教育一片,引导一片的作用。

三、狠抓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全街道人民的法律意识和素质。

1.积极开展法制宣传专项活动。街道法建办积极与相关单位协调配合,结合三月综治宣传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县“三下乡” 3

活动、“12.4” 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宣传咨询活动,切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广泛宣传了《行政许可法》、《安全生产法》、《减震防灾条例》、《公务员法》、《消防法》、《干部作用条例》、《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合同法》、《物权法》、《行政监察法》、《廉政准则》、“四项监督制度”等法律法规、政策,特别是加强了对《减震防灾条例》、《公务员法》、《消防法》、《干部作用条例》、“四项监督制度”等国家新颁布的法规的宣传。同时还会同县法建办、县司法局、县计生委和街道计生办、司法所等单位和部门开展大型宣传咨询活动10余次,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重庆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重庆市鼓励公民见义勇为条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物权法》《劳动法》《重庆市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条例》等法律法规10000余份,发放《减震防灾条例》、《公务员法》、《消防法》、《诉讼须知》、《公正知识》、《法律援助》、《生殖健康知识问答》、《防震防灾小知识》、《消防温馨提示》、《“四项监督制度”摘要》等资料10000余份。同时现场接受咨询达1000余人次。向400余名群众提供了独生子女优惠政策,夫妻共同财产等方面的服务。向广大群众播放了与普法和创建活动有关的片子3部。综治办、法建办联合办法制宣传专栏6期,各村(社区)办法制宣传专栏10余期。

2.继续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并结合“六进”开展“一学三讲”活动。

一是建立规范、联动的法制宣传专栏,设立法律咨询点,每月由法律工作者或法律服务志愿者,开展一次咨询活动。每季度由普法宣讲团进行一次法制宣传活动,街道广播站开设了法制宣传栏目,每周宣传适用法律30分钟;二是建立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为了做好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我们建立了由法建办、司法所、综治办、民政办、派出所等10个部门组成的26人的法制宣讲团,在每个社区(村)巡回宣传。各社区(村)设普法宣传员,具体负责法制讲座和法律咨询活动的筹备和开展;三是建立健全了法律服务工作制度,由法律服务所与社区(村)建立业务联系制度,以“立足社区、贴进基层、方便群众、服务群众”为宗旨,在辖区内发放便民服务卡,深入社区(村)为维护社区和村的稳定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同时,无偿地对弱势群体进行法律援助

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不断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加强机关公务员学法制度建设,把法律知识纳入日常学习计划,定期 4

开展法律知识培训、轮训和考核工作。依托街道党校、机关学习园地、法制宣传栏等固定的宣传阵地,每年出刊专栏12次,每年党委中心学习组学法4次;机关干部坚持每月1次学法。

开展“法律进村(社区)”活动,努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法制教育阵地建设,为村法律图书室配备法律书籍1000多本,印发法律进村(社区)宣传资料40余期共20000余份,举办普法骨干培训4次,开辟法制宣传专栏,发放联系卡、狠抓农村“两委”干部、村民及外出务工农民的法律知识培训工作。同时积极探索社区法制宣传教育新途径,变单一的宣传法律条文为宣传各执法主体的执法形象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此外,还组织法律服务队,深入斑竹、通安、垭口等村(社区)的田间地头、居民院落,演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制文艺节目,深入开展法律服务进村入户活动。

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进一步推进青少年法律素质教育。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努力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在全街道10所中小学聘请法制副校长,举办法制讲座20余次,做到了学校法制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实现了100%的中小学校配备兼职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

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大力促进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结合县“一卡双派五保险”改革试验活动,加大在企业内宣传法制知识的力度。在年初制定年度普法工作计划的基础上,向企业推荐了《安全生产法》、《劳动合同法》、《减震防灾条例》、《消防法》等法律知识,并借助大型法制宣传的机会,向广大企业主和企业职工发放了宣传资料,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能力和企业职工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开展“法律进单位”活动,逐步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积极引导学校等单位职工开展学法用法活动,定期组织职工参加法律知识培训、轮训。引导他们通过公示栏、宣传册等形式,积极向社会宣传与本单位业务相关的专业法律法规知识,并在人员流动密集的地点设立固定法制宣传栏1个,出刊5期。

3.认真组织普法考试,狠抓普法骨干培训。

去年12月份,全街道800余名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教师按照县委法建办的要求,每年积极征订普法教材、报名参加普法考试,做到了教材人手一份、参考率100%。同时还组织了为期一天的普法骨干培训。

四、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街道工作顺利开展。

1.推进依法行政,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坚持依法办事,以制管人。一是政府聘请了常年法律顾问,使重大问题的决策更加规范合法。二是加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培训,利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以,认真组织全街道干部群众学习法律法规拜识,从源头上保证了依法行政。三是落实政务公开。四是狠抓行政执法制度建设。建立并较好落实了行政执法办案责任制、执法公示制、案件评议考核制、错案责任追究制,进一步促进了行政行为的法制化和规范化。五是加强单位内部管理,建立健全《机关财务管理制度》、《值班考勤制度》、《机关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12个,实现了依法建制、依法管理。一年来,街道没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被撤销或败诉;执法人员均参加了执法培训,做到了持证上岗政府机关管程序良好。

2.全力开展民主法治村的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建立健全机构。二是制定了《村民委员会工作职责》、《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支两委会联席会议》、《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等制度和职责35个,并严格按照各种制度开展工作;三是认真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狠抓组织建设,同时组织村干部、党员、社长、社员代表等开展群防群治,加强夜间巡逻,保证了各村社会治安的稳定;四是利用村务公开栏和法制宣传栏,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和全村的重大事项,接受群众监督,同时,村会计采取每季度在街道农技服务中心做帐,并定期公布,进一步规范了财务帐目;五是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定期召开村支两委会、村民代表会、党员会和村民会议,重大事项由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六是调解委员会注重民间纠纷调解,基本做到小事不出调解小组,大事不出调解委员会,有效的控制了事态的扩大,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3.整治学校周边的治安环境。派出所、综治办、文化站、工商所等部门对校园周围的音像、网吧、电子游戏厅、书店等进行了检查和整治,依法取缔了一批违法经营场所。

4.利用政务公开,向群众公开办事处中心工作、重点项目、招商引资政策,按期宣传各项法律、法规、税费征收标准和部门办事程序,接受群众监督,深受群众好评。

5.开展了“非法营运机动三轮车”、“易燃易爆”物品和仔猪市场整治、道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建筑消防安全、校园安全等专项治理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6.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财政所、计生办、民政办等执法部门对 6

税收尾欠、社会抚养费征收等,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程序办理。对个别不愿履行法律规定的居民,经过做耐心细致的工作仍不履行的,我们按照法定程序向法院申请,由法院进行强制执行。

7.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对群众反映的违法违纪案件,组织纪委监察及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查办小组,查实线索,严厉处理。一年来共收到纪检信访2件,处理回复2件;接待群众来访反映问题24人次。

8.认真贯彻《信访条例》,维护社会稳定。一方面利用会议、板报、咨询活动等形式向群众宣传《信访条例》,一方面积极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为群众排忧解难。今年来,未出现到市和中央上访集访的事件。同时,在掌握了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开展了矛盾纠纷排查行动,并确定了重点事项20项,重点人员32人。其中,重点事项,县确定的6个,街道确定14个,重点人员县确定10人,街道确定22人。群众来信办理回复率为100 %。接待群众100余人次;同时根据确定的重点事项和人员,按照“一个案件、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要求,进行了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做到了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身上有指标。

一是围绕维护稳定这一中心,及时排查调处、化解矛盾。继续做好原8023部队等复退军人及原二轻下岗超龄职工的解释与稳定工作。

二是攻坚克难 化解矛盾纠纷。1—9月份,我街道共接待群众来访28批次,接待人数386人,其中:集访人数5次,人数108;调处矛盾纠纷765起,调处成功759起,成功率99%。如:成功调处了石燕社区卫生室患者死亡补偿纠纷,大院煤矿政策性关闭补偿纠纷。未出现一起因调解不当而越级上访和“民转刑”案件。

9.安身暖心,扎实做好社区矫正和帮教安臵。今年共排查刑释解教人员31名,已衔接人员31名,其中刑满释放人员26人,解除劳动教养人员5人。现辖区内共有服刑在教人员83人,核实成功77人,失败6人。最大限度的防止了脱管漏管。做到了逐人衔接,逐人立卷,定期帮教,合理安臵,使帮教安臵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截止目前,街道社区矫正办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13名,按期解除3名,现在册10人(其中未成年人1名)和31 名刑释解教人员,无脱管、漏管现象发生,无一人重新犯罪。在全力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基础上,强化对刑释解教各矫正对象等重点对象管控,关心帮助其顺利回归社会,避免重新犯罪。

10.加强法律服务工作,建立健全了法律服务工作制度。街道办事 7

处、村委会、企事业单位与法律服务所建立了业务联系制度,发放便民服务卡10000余份,为维护社区、村的稳定提供了优质、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一是在广泛开展学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基础上,提高村民自治意识,增强村干部的服务意识,各村坚持村务、财务公开制度,自学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各职能部门将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范围、办事程序、收费标准、举报电话、服务承诺、文明用语等公示上墙,以规范职工行为,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杜绝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受到群众的信赖。

五、强化管理,依法行政,普治结合,取得成效。

1.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明显增强。领导干部通过学习,把工作重点放在规范执法行为和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上,街道办事处在作出重大决策和推行重大事项前,都要向法律顾问和执法部门咨询,听取相关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做到合法有效,提高了正确运用法律手段管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各项事务的能力。

2.群众法律意识普遍提高,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义务意识也同时得到增强。

3.广大教师的法律素质得到提高,校风、班风、学风、师风明显改善。师生员工未发生一起治安和刑事案件。

4.依法执法工作取得成效。街道人大工委、办事处在街道党工委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齐抓并管,有重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开展了农业、教育、计生、财政、民政、城管、工商等方面的法律执行情况的检查和民主评议,改变了司法人员、执法人员的工作作风,提高公正执法的自觉性。

5.创建工作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群众自觉参与夜间巡逻,自觉抵制黄赌毒等的侵袭,为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治安起到了重要作用。全街道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创无毒社区5个,文明村6个,文明单位10个,交通安全示范学校6所,巾帼文明示范岗8个,民主法治示范村6个,发展中药村3000余亩,香脆竹2500余亩,花椒600亩,修建村级公路30公里,石板路100公里,修建登山梯步及便道10公里;祥兴陶瓷、永恒玻陶二期、东贸棉麻二期、水泥有限公司、川西鞋业等10余家大企业纷纷来我街道安家落户。去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二个亿,今年截止目前为止到位资金已有四千五百万。

六、开展创建法治街道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是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工作经费落实是确保创建法治街道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地重要保障。

二是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是实施“法治街道”创建的依据。三是大力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普治结合,是推进法治街道创建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

四是紧紧围绕党工委、办事处的中心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为法治街道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是做好法治街道创建工作的基础。

五是为街道全体干部群众由提高法律意识向提高法律素质的转变奠定了基础,真正实现了党工委依法办事,办事处依法行政,无乱收费等现象发生。

六是辖区治安秩序明显好转,治安、刑事案件下降,民间纠纷减少,公民学法、用法、护法积极性高涨。

七、存在的问题。

贯彻执行法治街道创建工作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不可否认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与依法行政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法治及依法行政意识不强,“重人治、轻法治”的传统观念还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在实际工作中,重人治轻法治,工作上喜欢凭主观意志或依靠行政命令,不按法律规定办事,重大决策不民主,不注重科学性和合法性。

二是镇(街)权责不对等,管理难、执法难问题突出。当前,法律赋予镇(街)的职权很少,在实际工作中,镇(街)工作十分繁杂,涉及面广,可谓千头万绪、包罗万象,特别是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繁多,另外,一些管理难度大、无明确管理部门的工作一般也落实到镇(街),由镇(街)负第一责任。但由于镇(街)的责与权的不配套,镇(街)缺乏处理具体事务的职权,在拆除违章、土地保护、计生执法、流动人口和出租房管理等工作中,普遍存在管理难、执法难问题;而镇(街)为了完成任务,只能开展一些集中清理、联合执法的活动,这种运动式的执法活动的合法性难以保证,从而使镇(街)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境地。

三是广大群众法律素质不高,法律意识不强。虽然经过四个“五五普法”实践,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由于受传统观念及小农意识的影响,农村群众中还普遍存在“忌讼”观念,遇到纠纷和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采取息事宁人或找政府 9

解决,而不愿到法院打官司,通过法律渠道来解决问题。

四是部分村干部对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认识不够高。一是部分农村干部法制意识淡薄,不适应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形势。部分村干部思想观念、思维习惯、工作方法、工作作风仍停留于过去的以行政手段管理为主的工作模式,民主法治意识不强,依法办事、依法管理农村事务的能力比较差。有时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群众意见很大。二是有些村干部错误认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就是普法,只强调村民知法、守法,而忽略了村民用法,致使群众学法用法积极性和自觉性不够,效果不理想。

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部分农村基层干部不适应农村政制改革的新形势,对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感到茫然,以致消极被动应付。二是部分农村普法教育不到位,针对性、实效性不强,有的甚至流于形式。三是由于个别人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打着为民争利、为民请命的旗号,借机利用农村的矛盾纠纷,组织策划并煽动不明真相的村民误入圈套,违反规定越级、多次重复上访。四是由于农村社会关系复杂,部分党组织统筹全局的能力不强,村委会成员素质较低,使一些不法势力乘机制造事端,严重干扰了农村生产生活秩序。

以上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普法工作实践中,认真加以改进。

八、下阶段创建工作努力的方向。

1.进一步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依法办理信访意识。同时要通过法律进社区、送法下乡、举办法制培训班、印发宣传资料、展出宣传版面等载体,广泛开展法律宣传,不断提高全民法制意识,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执法环境。

2.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要继续对文化娱乐市场实施“高压”政策,开展“扫黄”“打非”集中行动,坚决取缔“违法”与“丑恶”现象,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3.进一步加强公务员和执法队伍建设。按照公务员和执法队伍建设目标要求,以抓好办案和行政审批质量效率为突破口,继续抓好公务员和执法人员的岗位业务培训及职业道德建设,进一步提高公务员和执法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及执法水平能力。

4.进一步加强工作机构建设,为法治建设提供坚实保障。目前,10

各镇(街)基本上仅配备一至二名兼职的法治信息员,还没有专职从事法治(法制)工作的机构和人员,随着法治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基层镇(街)应当建立单独的法治机构,配备专人,相对独立地开展法治和依法行政工作,为基层法治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5.进一步理顺行政管理体制,真正做到权责一致。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理顺行政执法体制,明确镇(街)与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真正做到权责一致,实际工作中,具有行政执法权的部门必须切实履行监督和日常管理职责,不得随意将一些属于职能部门日常监管的职责交由镇(街)负责。同时对有关社会事务和经济管理职权,要通过合法的形式如委托等方式,放到镇(街)一级,方便镇(街)协调管理。随着行政体制改革深入,还可考虑建立镇(街)综合执法队伍和审批(服务)中心,逐步规范行政管理机制,建立法治、高效、便民和服务的公共行政,实现依法治镇(街)目标。

安富街道办事处

街道工作经费申请报告 篇5

近期不法分子利用晚上等时间,对长龙山区块矿产资源进行非法挖采,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会进一步助长非法分子的开采活动。为切实保护好该区块的矿产资源,有效扼制非法活动,防止国有资源流失。经街道党工委研究,决定加大投入保护国有矿产资源的人力财力,加强打击力度。经初步预算,约需投入经费25万元。鉴于街道财政经费有限,恳求区政府补助该项经费10万元。

妥否,请予审核批准。

XXX街道办事处

20XX年11月29日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申请工作经费的报告

2.工作经费申请报告3篇

3.党建工作经费申请报告

4.工作经费申请报告

5.维稳工作经费申请报告

6.申请维稳工作经费报告

街道办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篇6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街道党工委通过深入调研,科学分析辖区内基层党支部的现状和问题,认识到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性工程,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按照“重心在基层、工作到支部、服务到群众”的思路,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一、**街道基层党支部建设概况

**街道地处**区西部,地区常住人口**万人,流动人口**万人,城乡结合部特征明显。街道党工委直属**个基层党组织,下辖**个二级党支部,**名党员,其中年老体弱党员多、低学历党员多、家庭经济困难党员多、在外打工党员多的特点突出。近年来,街道认真落实区委决策部署和要求,着力实施党建统领“两大行动”。在基层党支部强基固本行动方面,实施了“五大工程”、建立了“四项保障措施”,强化基层党组织主体责任,增强战斗力、执行力。

为使“两大行动”找准落点、务求实效,依托辖区高校资源,成立了**市首家街道级的党员教育培训中心,开设了首期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切实提升支部书记的政治理论水平。同时,***社区“一委多居”的基层治理模式,被市、区确定为试点单位,取得明显成效。为抓好“两贯彻一落实”,选取了**个社区党支部开展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进一步增强党支部整体功能。通过学习、宣传和实干,五里坨街道始终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始终紧绷从严从紧

这根弦,落实好管党治党责任,树立大抓党建、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每个党支部和每名党员覆盖,确保党的意志和主张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当前街道基层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政治功能待加强,自身建设不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基层党组织带有显著的政治功能,必须着眼于担起党的政治责任、践行党的政治理念、发挥党的政治引领作用。然而在基层支部建设过程中,个别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不够严肃规范,尚未确立系统的组织生活制度;支部开展活动与中心工作结合不太紧密,一定程度上存在“两张皮”现象;某些党员党性意识弱化、宗旨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涣散,支部疏于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党建责任在基层支部逐级递减的问题仍然存在,个别党员干部缺乏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经座谈调查了解,导致上述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政治理论学习有所放松。对于理论的学习,除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指导思想,还包括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不够深刻,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党做出的重要决策、路线方针政策理解不够透彻,导致自己在执行过程中出现折扣。二是党性修养有待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缺乏自觉的党性修养与锤炼,没有时时处处把自己放在一个合格党员干部的标准上严格衡量,严于律己少了,党的宗旨和立党为公、勤政为民的意识淡薄了。

(二)服务功能待发挥,引领保障不够

基层党组织带有鲜明的社会职能,必须发挥服务群众的功能和作用,并以此获得群众的支持和认可。但在现实工作中,社区党组织将支部工作视同于党务工

作,往往埋头于填表报数,处理各种日常杂务,忽视了党支部在基层各项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有的支部则在人员配备、组织设置和工作状态上与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标准不相符合,无法满足基层群众的多元化需求,更何谈服务到位。

经调查了解和分析研判,导致上述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宗旨观念不够牢固,服务能力不高。对党的群众路线熟悉不深,尚未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多数基层党支部的人员结构老化、知识层次不高、能力参差不齐,致使难以尽快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二是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工作标准不高。只看眼前事务,不管长远发展,过于追求短期看得见的成绩。对于有些不重要的工作,往往只说不做,常常空谈误事,或者延滞工作,不能脚踏实地去解决,造成局面被动。

(三)整体功能待均衡,资源整合不畅

政治功能是基层党组织的“魂”,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顺利实施;服务功能是基层党组织的“本”,解决群众面临的现实难题。通过整体功能的发挥,方能达到和谐稳定、幸福安康的建设目标。然而,现实状况是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发生弱化或失衡,降低了基层支部的工作效能。街道辖区内社会单位、驻街部队众多,党建资源丰富,但目前未能真正实现资源整合形成区域性党建一体化的格局,未能真正做到思想工作联动、党建工作联做。

通过调查分析,导致上述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对基层党组织的两大功能落实不到位,工作方法有待改进。当前有的支部虽然重视两大功能的发挥,但在工作中往往完成上级交办任务就算万事大吉,而忽视了解决群众切身难题的服务功能。同理,只专注于繁琐的服务工作,置政治属性于一旁,也会导致两大功能失衡。二是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激励不到位,考核机制有待完善。全面从严治党

向基层延伸的伟大实践,加重了支部肩上的担子,有的党员干部感到思想疲累、工作乏力。同时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考核方式,致使党组织两大功能尚未完全发挥。三是对辖区党建资源的利用不到位,多元整合有待加强。辖区内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大局意识不强,偶尔开展的党建活动也是“装装样子”、“走走场子”,不利于基层党组织的协同配合、资源共享。有的支部畏难意识强烈,想当然认为其他领域党组织不会予以配合,因此怵于、懒于和其展开对接。

三、进一步加强街道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对策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抓实基层支部作出的重要指示,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提供了根本遵循。***街道深入落实中央、市委、区委组织建设要求,结合基层实际,从问题入手、用办法铺路,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施基层党支部“强基固本行动”五大工程,不断加强和改进支部建设水平。

(一)推进支部优化建设,构造良好政治生态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目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把“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作为支部工作的题中之义。

1.从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支部建设优化工程。基层党支部要重视组织建设,搭建起固若金汤的“四梁八柱”,强化战斗堡垒作用。一是系统谋划社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根据区委统一部署,选取街道所辖**个社区党支部开展试点工作,试点对象包含先进、中等、后进等不同工作水平的党支部。各试点党支部要按照“B+T+*”的体系要求,初步构建起以“一规一表一册一网”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工作载体,通过对实践运用,进一步积累经验、充实完善,为全面推广奠定

工作基础。要把《党支部工作规范》作为党支部建设的规范依据和操作指南,认真学习、准确理解、熟练掌握工作规范的各项内容、流程。以社区党建“三级联创”考核为契机,规范党建项目评定、经费管理使用、考核评价等指标体系,推动基层党支部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二是认真抓好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工作。各社区党支部要摸清辖区内流动党员的基本状况,做到情况明、底数清,积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使流动党员对外出党员组织关系的接转,流动党员管理的原则、方法、措施等有较为详细的了解。同时要给予流动党员展示先进性的机会,鼓励其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从严加强党风建设,筑牢政治生活严肃工程。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启动“支部体检”机制,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一是严格遵循党的各项规章制度。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为此,街道所辖党支部要落实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党性定期分析等制度,开展《党章》、《条例》、《准则》等党内法规知识竞赛,组织“四个自信大家谈”、“严格纪律规矩 争做五好干部”、“不忘入党初心 砥砺奋进前行”等系列活动,坚持向党章看齐,强化规矩意识。二是加强检查督导抓实组织生活。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增强党自我净化能力,根本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各基层党支部要规范主题党日活动制度、谈心谈话制度、基层党组织汇报请示制度、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制度以及党务公开制度,制定详细的落实计划,列出年度安排时间表,确保措施到位、记录完整、内容准确,坚持做好考勤记录、相关资料整理汇总等事宜,并确定一名支部委员专项负责。街道党工委随机检查抽查,督促党支部严格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坚持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推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建强支部骨干队伍,提升服务能力水平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为此,***街道致力于建设一支勤政为民、真抓实干、勇于担当的干部队伍,持续实施社区“领雁”工程,切实发挥出党组织在新时代的服务功能。

1.从严加强选培管,推动书记素质提升工程。按照选拔、培训、管理的思路,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特别是二级支部书记的能力素质。一是严格选拔,更新血液。通过面向社会公开选聘,把素质高、能力强、热心于社区工作的年轻干部选聘到社区工作岗位,完善竞争机制,促进年轻社工成长。通过抓住社区“两委”班子换届节点,加快调整基层支部书记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形成老中青梯次配备。通过从社工党员中选配人员进入支部班子,实现退休老党员的党性觉悟高、工作经验丰富与社工党员工作有热情、知识结构更新快的有机融合。二是多管齐下,加强培训。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制定年度培训计划,依托党员教育培训中心、**大讲堂、**党员之家等平台,通过“OtoO”(即线上到线下)的方式,组织学习研讨,强化对社区书记的教育培训。定期举办“社区书记论坛”,共同破解工作难题,提升理解把握工作的能力水平。遴选社区干部到街道部门进行轮岗培训,强化对党章党规、党的基本理论、党建工作业务的培训,促进街区交流互动。三是考核激励,强化管理。积极响应十九大报告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的要求,各支部制定党建责任清单,层层压实从严治党责任。党工委定期对各支部清单落实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全面考查支部党建工

作目标落实情况、基层党组织书记履职情况、党员教育培训管理情况等内容。定期举行评先定优活动,推行“先锋党员积分制管理制度”“星级党员评定”等工作模式,编写基层书记风采录,突出正面教育激励作用。

2.从严加强社会治理,紧抓服务功能完善工程。“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要注重发挥党建优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治理中的独特作用。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做群众工作的任务更为繁重,这也对强化基层支部的服务功能提出了新要求。一是服务民生。各基层党支部要坚持和完善“双为”工程、七送亲情服务、结对帮扶、在职党员进社区等工作机制,成立志愿者爱心家园,帮助群众解决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老街坊议事厅”建设,推广“参与型”自治模式,积极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成为社会组织、社会力量、社会利益的协调者和引导者,主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二是服务党员。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扩展活动阵地,创设高效载体。树立“党建+”理念,使党建活动从单一走向多样,激发基层党建新活力。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注重柔性引导,加强对老党员、困难党员、流动党员的关心帮助,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光荣感和责任感,挖掘党员服务群众的内在动力。三是服务发展。围绕我区**发展战略,各支部应坚持开放理念,进一步突破条条块块限制,以系统整体的视角对支部建设工作进行通盘考虑,探索工作模式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如社区支部探索实行“社区+商圈”统筹模式,在社区党支部的基础上,将外围的餐饮、服装、娱乐等一批小型服务行业都纳入社区党组织统一管理,有效破解党的组织工作覆盖难、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等问题。同时广泛吸纳区域内各类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组成区域化党建工作平台,通过定期召开协商议事会议,听取辖区内各方意见建议,共同协调解决地区重大问题,以区域化党建带动“两新”党组织建设,在企业发展、街道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助力地区和谐发展。

(三)推行社区事务公开,夯实党建制度保障

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政策建议 篇7

一、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现状

按照省厅相关文件要求, 河北省全面启动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工作, 经过几年努力, 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 机构建设日臻完善。

截至2008年6月底, 全省312个街道全部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1, 993个乡镇中, 有1, 939个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 建所率97%;2, 837个社区中, 有2, 630个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 建站率92.7%, 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机构网络。

(二) 管理服务逐步规范。

2003年以来, 河北省相继印发了冀劳社[2005]30号等一系列文件, 对平台主要职能、人员工作职责等方面进行规范, 建立和完善了相应的工作和管理制度, 基本做到了五统一, 即统一基础台账、统一工作流程、统一规章制度、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报表制度。

(三) 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截至2008年6月底, 全省街道 (乡镇) 、社区共有专 (兼) 职劳动保障员11, 653人, 其中专职人员7, 848人, 占67.3%。全省已组织培训、鉴定保障协理员10, 680人/次。

(四) 为促进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促进了就业和再就业。2007年全省基层服务机构共扶持创办社区就业实体2, 810个, 新安置下岗失业人员53, 098人;二是通过平台开展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和医疗保险工作。截至2008年3月底, 全省纳入平台管理的退休人员达132.06万人, 有130.94万居民通过平台办理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三是依托平台, 实施基层就业援助。在2007年开展的关爱零就业家庭活动中, 实行“一户一策”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 累计介绍安置零就业家庭成员14, 015人, 消除零就业家庭11, 075户, 并保持了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河北省平台建设工作虽然取得较大进展, 但也存在一些影响发展的问题。

(一) 编制需进一步落实。

尽管省厅对机构编制、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但在个别市县人员编制不落实、机关人员不到位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全省街道在编人员为729人, 占总数的69.3%;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在编人员3, 010人, 占总数的61.3%。

(二) 经费缺乏保障。

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中, 经费基本满足需要的119个, 占38.1%;有部分经费的57个, 占18.3%;基本没有经费的136个, 占43.6%。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中, 经费基本满足需要的489个, 占25.2%;有部分经费的318个, 占16.4%;基本没有经费的1, 132个, 占58.4%。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中, 经费基本满足需要的607个, 占23.1%;有部分经费的457个, 占17.4%;基本没有经费的1, 566个, 占59.5%。

(三) 机构建制需进一步加强。

农村和社区机构建设不完善, 全省尚有80个乡镇、207个社区没有建立劳动保障服务机构, 有些乡镇虽然设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 但并没有列为专门机构, 人员配备也并没有随着劳动保障业务不断向社区延伸而增加。乡镇所虽然配备了1~3名协理员, 但由于各村没有设立协理员, 工作职能很难履行到位。

(四) 劳动保障协理员待遇低。

目前街道 (乡镇) 所非在编人员及社区协理员的工资水平略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全省11, 653名基层协理员中, 尚有2, 140人的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 占总数的18.4%, 参加养老保险的7, 791人, 占总数的66.58%;参加失业保险的5, 685人, 占总数的48.78%;参加医疗保险的7, 654人, 占总数的65.68%。

(五) 队伍素质需进一步提高。

基层工作人员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一是文化程度低。全省平台工作人员共11, 653人, 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5, 467人, 占总人数的46.9%;高中、中专学历的5, 250人, 占总数的45%;初中及以下学历的936人, 占总数的8.1%。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基层人员队伍中50岁以上年龄的554人, 占总数的4.8%;30~50岁的7, 780人, 占总数的66.8%;30岁以下的3, 319人, 仅占总数的28.4%。

(六) 设备设施缺乏, 办公条件差。

一是基础条件简陋。部分基层所 (站) 办公场所狭小, 办公条件简陋, 缺乏必要的办公设备, 有的所 (站) 甚至建立不起各种台账。二是信息化程度较低。部分基层所 (站) 还未实现信息联网, 不能与上级经办机构实行信息有效对接。这些问题已阻碍了基层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

三、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建议

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机构是劳动保障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现统筹城乡劳动力的重要依托。搞好基层平台建设不仅是完成劳动保障工作任务的必然要求, 也是落实《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实现劳动保障部门转换职能的必然举措, 是事关劳动保障事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大事。

(一) 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工作的领导。

建议以政府名义或由劳动保障、人事、财政等部门联合发文, 解决好编制、人员及工作经费等问题。一是进一步明确基层服务机构体系建设的目标, 要求全省城乡所有街道、乡镇, 都要设立劳动保障事务所, 所属工作人员纳入编制, 下属的社区 (村) , 设立劳动保障工作站, 形成覆盖全省城乡的公益性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网络。二是要将基层服务机构建设工作任务, 纳入对各级政府工作目标考评范围, 明确标准, 量化考评, 落实市、县 (区) 级人民政府在建立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工作中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三是明确劳动保障、人事、财务等部门的责任, 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加强部门间的配合, 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

(二) 加大对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资金支持力度。

依据工作任务, 确定合理的工作和人员经费标准, 将其机构人员工资和所需工作经费纳入县 (市、区) 级政府财政预算, 经费不足的, 可从县 (市、区) 级再就业资金中进行补贴。同时, 要完善工作经费管理拨付的工作制度, 建立工作成果与经费挂钩的拨付机制。可按照“花钱买服务”的原则、“钱随事走”的办法, 采取定额拨付制;也可定期根据工作任务完成量, 核定工作经费。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 把对工作经费补贴与其完成目标任务的情况和工作实绩挂钩,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 提高劳动保障协理员待遇。

一是落实社会保险待遇。按照政策的规定, 将劳动保障协理员全部纳入社会保险覆盖范围, 应由单位承担的部分, 由县 (市、区) 级财政统一缴纳;二是建立工资调整机制。加强工资价位的指导, 以不低于最低工资为底线, 设立高、中、低三条工资指导线, 由主管部门根据工作年限、工作技能、工作量和工作绩效进行考核, 合理确定薪酬水平, 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四) 加强对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培训, 提高队伍素质。

完善培训政策和培训工作制度, 使基层人员能够定期接受培训。建议按照“统一实施、分级培训”的原则, 即由省就业服务机构牵头, 按照国家统一要求, 组织全省培训工作, 各级就业服务机构承担劳动保障协理员师资培训, 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负担。

(五) 规范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管理。

一是根据劳动保障事业发展需要, 建立健全统一的规章制度, 进一步加强平台的制度建设。研究制定统一的基层劳动保障业务工作流程和统一的服务标准, 明确管理服务规则, 统一格式, 上墙公布, 接受社会监督, 推动平台实现规范化管理, 促进其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二是搞活用人机制。要采取公开招聘、严格考核、集中培训、持证上岗的办法, 严格实行工作人员聘用制和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

(六) 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信息化建设。

铁路东村街道低保扶贫工作探析 篇8

关键词:城市低保;扶贫开发;探析

为切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按照上级指示及兰州市城关区民政局有关精准扶贫文件精神,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政府铁路东村街道办事处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精准扶贫调研。现將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1 基本情况

铁路东村街道位于城关区铁路新村东街905号,辖区占地面积0.77平方公里,现有居民17879户、50062人。其中低保家庭226户、344人。

2 贫困户贫困原因

通过开展贫困户相关信息调查,该辖区贫困户之所以难脱贫、易返贫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2.1 外来流动人口,生活不固定,缺乏就业岗位

进城农民工是典型的城市贫困人口,城市服刑、劳役人口,企业改革的下岗职工,离开原岗位之后,他们因为文化程度、年龄等原因很难找到工作。

2.2 受教育程度低,脱贫意识低,缺乏发展技能

贫困人口多数为初中以下文化。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思想观念陈旧,传统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生活上往往靠帮靠救济,脱贫意识极其薄弱。几乎没有懂现代专业技术的人员,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动力。

2.3 身患重病、重残人群,缺乏劳动力,无劳动力

身患重大疾病、残疾人生活无法自理,还需要家人照顾,自己无收入,还拖垮了整个家庭,日常生活非常艰难。

2.4 城市“三无”人员

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由丧失或无劳动能力与依赖性人群组成,老年人、残疾人和处境困难的儿童等。他们是民政工作的重点救助对象。

2.5 在岗贫困者

亏损企业中有劳动能力的困难职工。主要集中在长期亏损的国有企业以及相关的弱势行业,他们是潜在的下岗失业人员。

3 存在的问题

3.1 民政队伍力量不足

民政队伍建设需要加强。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只有一人管理民政工作,在建立动态管理,为民施策过程中,大量细致的核查工作,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社会救助流浪、身患重病、重残人群等,联系医院、医治、扶残等, 需要各部门的大力配合协作。基层工作人员力不从心。

3.2 投入不足持续发展能力弱

资金投入难以满足群众需求。现有的贫困户基础条件和资源条件都很差,且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愿望迫切,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缺口大。扶贫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建设标准难以达到规范要求,影响了扶贫项目建设效益的发挥。部门资金整合难。扶贫资金整合度不高,部门大多各自为阵,撒胡椒面,难以发挥整体效益;互助资金量少且使用面小,发挥的作用有限。群众“等、靠、要”思想较为突出,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比重较高,缺乏收入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

3.3 扶贫工作长效机制有待健全返贫现象较为突出

扶贫开发工作与城市其他建设项目缺乏有效衔接,工作联系、项目对接、资金整合相互之间协调不够,社会帮扶体系还未完全形成。部门之间合力不够,不少是各自为阵,统筹协调能力弱。部分行业、部门和单位对扶贫开发的思想认识、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不同,实际效果差异性也较大,存在不平衡状况。因病因教致贫返贫现象较为突出,贫困人口脱贫与返贫相互交织,因重度残疾、重大疾病、年老体弱致贫占40%以上,如何家庄社区牢狱刑满人员居多,多数患有重病使家庭贫困。“因教返贫”的现象仍是常态,中高等教育费用在贫困家庭经济支出中仍占相当大的比例,贫困人口脱贫抗风险能力弱。同时,市场风险致贫等也占很大一部分。还有相当一部分贫困户是病残、精神障碍和无劳动力户,基本难以脱贫。

4 工作中贫困案例

实例一:这家贫困户共7人,一位83岁的老太太,患有多种疾病。大儿子61岁无业患有肺肿瘤,育有一儿子。二女儿58岁退休工人患有心脏病、肝硬化,育有一女儿。三女儿48岁是环卫工人,腿部有残疾,育有一女儿。全家月收入不足3000元,医药开销近万元。根据兰州市扶贫政策我们立即予以救助。①立即进入低保审批程序。②近1年的医药费用报销85%。③立即协调其他相关部门予以特例救助。但离他们脱贫只是杯水车薪。

实例二:这家贫困户共3人,父亲一人工作,母亲无业在家照顾天生弱智下半生瘫痪的女儿。全家月收入不足5000,每月医药费12000元。同样我们根据扶贫政策予以救助,他们仍然无法脱贫。

实例三:这家是个孤寡老人76岁,男性,患有老年痴呆,无任何收入。我们根据扶贫政策将他送入政府康复中心,所有费用由政府承担,纳入城市低保。

5 思路和建议

5.1 建立科学、合理的低保资金筹措机制

中央财政城市低保转移支付制度化,并建立科学、合理的中央、省、省辖市、区四级低保资金筹措机制,明确各级财政应负担资金的量化指标。并大力开拓筹资渠道,鼓励社会、团体、个人进行资助、捐赠,从福利彩票收入中提取适当的比例,减持部分国有资产股,变现部分国有固定资产,倡导群众互济互助等,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以政府各级财政负担为主、社会团体为辅、群众自行帮困为补充的社会主义新型社会保障模式。

5.2 加强综合协调,发挥全社会救助保障效用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围绕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渠道的社会救助体系,民政、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统计、物价等部门应及时相互沟通、相互协调、相互衔接,同时工商、税务、教育、卫生、房管及水、电、煤气等有关部门应制定和落实对贫困人员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探索实行住房、就业、医疗和教育救助的方法和措施。我们可以借鉴其他省市的成功经验,从不同层面来缓解城市低保对象家庭的困窘程度:

①为享受城市低保的家庭提供就业帮助。

一是实行政府统筹就业岗位的方法,优先安排困难家庭成员再就业。

二是积极建立社区服务实体,为保障对象家庭提供形式多样的再就业机会。

三是切实给予自谋职业者优惠政策,鼓励并帮助保障对象积极开展生产自救,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状态。

②对享受城市低保的家庭提供医疗救助。

一是保障对象可以持有关凭证到指定的医院优惠就医;

二是对有大病重症的病人家庭实行年定额医疗救助制度。

③对保障对象家庭子女减免其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实行广泛的助学金制度。

④建造部分廉租房,特供受保障对象租住。并充分利用工会、妇联等群众组织了解困难职工情况的优势,加强沟通与合作;广泛发动全社会力量,大力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形成全社会互助互济的良好风气。

5.3 加强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

大力加强低保工作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在县(区)建立社会救助中心,在街道建立社会救助站,在社区建立社会救助点,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最低生活保障的日常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的作用,从而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社会救助网络,以适应低保工作迅猛发展的形势需要,并为将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化管理奠定基础。

5.4 建立低保評审体系

建立完善的低保评审体系,是低保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保证。可分别在办事处和社区设立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代表等组成的低保评审委员会和评审小组,对申请人是否符合低保条件进行集体评议,使低保待遇的基层审核过程更加趋于公平、合理。

5.5 建立低保信息网络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基层低保信息网络管理体系,是提高低保工作办事效率、规范办事程序的重要手段。在工作实践中我们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推进低保网络化建设。二是积极推进低保数据库建设。及时将低保对象普查资料和低保对象档案纳入微机管理,确保低保基础档案资料的准确性,并通过网络化管理,做到了“档随人走”,有效地解决“人户分离”问题,避免异地重报和双重骗保现象的发生。

5.6 建立资金社会化发放体系

建立资金社会化发放体系是保障资金安全运行,杜绝腐败的重要途径。低保对象可以直接到任意一家银行或邮政储蓄网点领取低保金,这样既减轻了基层工作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地控制了虚报冒领、私自串用、营私舞弊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保证了低保资金的安全运行。因此,实现低保金社会化发放是提高管理水平、规范操作的重要措施。

5.7 建立低保监督体系

上一篇:幼儿教师寒假集中教育心得体会下一篇: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数增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