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民族英雄范文

2025-01-11

近代民族英雄范文(共8篇)

近代民族英雄范文 篇1

近代民族英雄名录及籍贯

林则徐(福建福州)、邓世昌(广东番禺)、丁汝昌(安徽巢湖)、刘步蟾(福建福州)、左宗棠(湖南湘阴)、丘逢甲(广东蕉岭)、林泰曾(福建福州)、沈葆桢(福建福州)、冯子材(广西钦州)、刘永福(广西钦州)、关天培(江苏淮安)、朱德(四川仪陇)、彭德怀(湖南湘潭)、杨靖宇(河南确山)、贺龙(湖南桑植)、刘伯承(四川开县)、杨虎城(陕西蒲城)、赵尚志(辽宁辽阳)、赵一曼(女)(四川宜宾)、徐向前(山西五台)、聂荣臻(四川江津)、李宗仁(广西桂林)、佟麟阁(河北高阳)、左权(湖南醴陵)、彭雪枫(河南镇平)、周保中(云南大理)、马本斋(河北献县)、赵登禹(山东菏泽)、张自忠(山东临清)、戴安澜(安徽无为)、蔡廷锴(广东罗定)、将光鼐(广东东莞)、孙立人(安徽庐江)、吉鸿昌(河南扶沟)、谢晋元(广东蕉岭)、吕正操(辽宁海城)、郝梦龄(河北藁城)、李林(女)(福建尤溪)、马占山(河北丰润)、池峰城(河北景县)、冯治安(河北故城)、吉星文(河南扶沟)、何基丰(河北藁城)、王铭章(四川新都)、黄镇(安徽桐城)、聂耳(云南玉溪)、冼星海(广东番禺)、张寒晖(河北定县)、麦新(江苏常熟)、唐淮源(云南江川)、饶国华(四川资江)、高志航(吉林通化)、李桂丹(辽宁新民)、刘粹刚(辽宁昌图)、乐以琴(四川芦山)、沈崇诲(湖北武昌)、武士敏(河北怀安)、马宝玉(河北蔚县)、葛震林(河北曲阳)、胡德林(河北容城)、胡福才(河北容城)、宋学义(河南沁县)、金振中(河南固始)、白文冠(女)(河北河间)、红嫂明德英(女)(山东沂南)、戎冠秀(女)(河北平山)、冷云(女)(黑龙江桦川)、安福顺(女)(黑龙江)、李凤善(女)(黑龙江林口)、杨桂珍(女)(黑龙江林口)、胡秀芝(女)(黑龙江林口)、郭桂琴(女)(黑龙江林口)、黄桂清(女)(黑龙江)、王惠民(女)(黑龙江)、刘傻子(河北正定)、王东沧(河北安平)、许佩坚(河北饶阳)、李混子(河北新乐)、王伟(浙江湖州)等。

中国十大民族英雄

十大功臣

七战匈奴——卫青

卫青(?—前106年),字仲卿,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人,西汉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幼为家奴,饱尝酸辛,及长,为侯府骑士。建元二年(前139),因其同母异父姊卫子夫得幸武帝,始以卫为姓,入宫当差。不久被武帝升为建章监、侍中,迁大中大夫。元光六年(前129)春,以车骑将军率万骑出上谷郡(治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击匈奴,进至龙城(今内蒙古东、西乌珠穆沁旗境),斩获700人,受爵关内侯。元朔元年(前128)秋,率3万骑出雁门郡(治善无,今山西右玉境)反击匈奴,斩获数千。二年春,与将军李息等领兵出云中(今呼和浩特西南),向西至高阙(今内蒙古临河西北),再折向南,围歼匈奴白羊王、楼烦王两部,斩获数千,取得河南地(今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开辟其后出击匈奴单于本部的基地,受封长平侯。五年春,率骑兵3万出高阙六七百里,夜袭右贤王,俘获1.5万人,拜大将军,统领众将。六年春、夏,两次率六将军、十余万骑出定襄(今和林格尔西北)击漠南单于大本营,歼万余人(见河南漠南之战)。元狩四年(前119)春,率4将军、5万骑出定襄奔袭匈奴,击溃单于本部,追至窴颜山(今蒙古杭爱山南面支脉)赵信城,烧匈奴积粟而还。是役斩获近两万人,给匈奴以沉重打击(见漠北之战)。因功与霍去病并为大司马。卫青一生七次率兵击匈奴。用兵敢于深入,奇正兼擅;为将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作战常奋勇争先,将士皆愿为其效力;处世谨慎,奉法守职。

匈奴末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籍贯河东平阳(属今山西临汾)。霍去病少年时生活在奴婢群中,贫贱艰苦。但他随舅父卫青习武,骑射、击刺技艺超群,体魄健壮,寡言守信,智勇兼备。霍去病18岁即为天子侍中(皇帝身边保卫安全的官),同年便随大将军卫青参加与匈奴右贤王争夺河南地(今河套地区)的最后一战,号“票姚校尉”。他率领800精骑,距大军数百里之遥,乘匈奴不备,选择便于进攻的目标,出奇制胜,斩杀敌兵1028人,首战告捷,被封为冠军候。公元前119年,汉朝决定派卫青、霍去病率骑兵5万,步兵几十万人合围漠北。霍去病出代郡(今河北蔚县一带)右北平(今河北平泉县一带),卫青出定襄(今内蒙和林格尔),分兵越过沙漠,寻求与单于决战。根据沙漠作战的特点,霍去病大胆选用部分降汉的匈奴人和留居匈奴时间较长的汉人为军校,造成熟知匈奴军情和漠北物候的优势。率领有向导的轻骑兵,离开基地,深入敌后,“取食于敌”,“追奔逐北”两千多里,寻找单于。由于单于主力西移,他又率部翻离候山(今何地不详),渡弓卢水(今蒙古克鲁伦河),与匈奴左贤王(辖匈奴东部地方的最高长官)部酣战,结果获匈奴顿头等3小王将军、相国、都尉等83人,共斩俘7万余人,匈奴左部几乎全军覆灭。霍、卫两军终于胜利会师于瀚海(今贝加尔湖),为庆战功,在狼居胥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德尔山)立祭天高坛,在姑衍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东)开祭地广场,后班师凯旋。此役收复大漠以南所有土地,屯田筑垒防御匈奴,“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解除了西汉初年以来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霍去病也晋升为大司马骠骑将军。两年后,霍去病病逝,年仅24岁。汉武帝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由披铁甲的官兵列队将灵柩护送到自己的墓穴茂陵东,葬于外形仿祁连山状的高大墓中,墓前还有汉武帝为表彰其战功而立的14件大型圆雕石刻。上书其座右铭:“匈奴末灭,何以家为!”李白《乐府诗胡无人》写道:“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关,虎剑如沙射金甲。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满门忠烈——杨业

杨业(?——986年),原名重贵,麟州新秦(今陕西神木)人。他从小就擅长骑射,爱好打猎。曾对同伴说:“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鹰犬逐雉兔尔”。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辽国驸马萧多罗率军十万进犯雁门,杨业派遣少数士兵固守关城,自己率军几百绕道辽军背后发起进攻。他刀斩萧多罗,生擒辽将领李重海,使辽军望之丧胆,“望见业旌旗即引去”。太平兴国七年,契丹三万骑兵分三路攻宋。中路袭击雁门,被杨业打得大败,杀死辽军三千人,俘虏一万多,牛马五万多,攻破堡垒三十六个,战果辉煌.由于杨业屡立战功,人们称他为“杨无敌”。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二次征辽,在辽大军压境地的情况下,杨业奉命掩护新收复的四州百姓迁入关内。在与辽军激战中,由于孤立无援,被困在陈家谷口。杨业身负重伤后仍奋力杀敌数百人,后因战马受重伤,无法前行被擒。受俘后,誓死不降,绝食而亡。其英勇事迹被传为佳话,随即辽代就有人在密云古北口修建杨无敌庙,以祀奠杨业。北宋苏颂《和仲巽过古北口杨无敌庙》诗云:“汉家飞将领熊罴,死战燕山护我师;威信仇方名不来,至今遗祠。”

精忠报国——岳飞

岳飞,字鹏举,北宋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一一0三年三月二十四日)生于相州汤阴县永和乡(今河南省汤阴县程岗村)。绍兴十年(1140年)夏,金人撕毁和约南侵,岳飞奋起抗战,大破金兵于蔡州、陈州、颖州,郑州、西京、蒿州、许州、孟州、卫州、怀州、郾城等地,并在顺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马”、“铁浮图”不可战胜的神话,朱仙镇大捷,威振敌胆、金兀术叹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正当岳飞所向披摩,抗金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于绍兴十年七月十七日连下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秦桧为剪除和谈障碍,指使万俟莴上章诬篾一贯主战的岳飞“谋反”,收买王俊作假证,十月将岳飞父子和部将张宪关进杭州大理寺。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岳飞父子和张宪诬害,岳飞宁死不屈,临邢前挥笔写下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因父丧未受官职。开庆初年(1259)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请理宗迁都以避敌锋,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宋臣,以振奋人心,并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后历任刑部郎官,知瑞州等职。咸淳六年(1270),因得罪奸相贾似道而遭到罢斥。德佑元年(1275)正月,闻元军东下,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开赴临安(今杭州,当时南宋的京城)。次年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其时元军已进逼临安,被派往元营中谈判,遭扣留,押往北就。二月底,天祥与其客杜浒等十二人,夜亡入真州。复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景炎二年(1277),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不久,为元重兵所败,妻子儿女皆被执,将士牺牲甚众,天祥只身逃脱,乃退广东继续抗元。后因叛徒引元兵袭击,同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被俘。元将张弘范迫其招降张世杰,乃书《过零丁洋》诗以诉之。末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次年,被押送大都(今北京),囚禁四年,经历种种严酷考验,始终不屈。于1283年从容就义,年仅47岁。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抗倭名将——戚继光

戚继光(1528--1587)明朝抗倭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出身将门。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17岁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三十四年(1555年)调浙江都司佥事,次年升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3府。9月,倭寇800人进掠龙山所,戚继光等即率10倍于敌的明军前往阻击。倭寇分3路冲杀,1万多明军竟不堪一击,阵渐大乱,纷纷溃退。戚继光看到形势危急,纵身跳上一块高石,连发3箭,3个倭寇头目应声而倒,倭寇群龙无首,仓皇退逃。三十八年(1559年)台州倭乱频繁,百姓深受其害。数千名倭寇包围桃渚千户所,戚继光从宁波率兵连夜驰援台州,解桃渚之围,歼入侵海门倭寇。接着,亲去金华、义乌等地招募精壮农民和矿工3000余人,以岳家军为榜样进行编练,终成闻名天下的戚家军。戚继光针对南方的地形和倭寇作战特点,创造了长短兵器配合,因敌因地变换队形、攻防兼宜的“鸳鸯阵”,使用飞刀、飞枪、飞箭的火箭等,屡次打败倭寇。三十九年(1560年)春,改任台(州)、金(华)、严(州)参将,驻守台州。在沿海造烽堠,修城墙,训练守军。四十年(1561年),数千名倭寇在台州登陆。戚继光率军出击,在宁海健跳(今属三门),临海花街、上峰岭、白水洋和太平(今温岭)新河、长沙等地,连续9次挫败倭寇的进犯,救出数千名被掳难民。史称台州大捷,亦称台州九战九捷。次年夏援闽,捣破倭寇在横屿的老巢,并乘胜破牛田、兴化的倭寇,连克60余营。四十二年(1565年)与俞大猷剿平广东倭寇,解除东南倭患。后戚继光在蓟州镇守16年,边备修饬,外敌不敢轻易进犯。因受排挤,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调广东戍守。后遭诬陷,夺职回乡。戚继光对练兵、治械、阵图等都有创见,他的优秀军事理论著作《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倍受兵家重视。

抗清英雄——袁崇焕

袁崇焕(1584.4.28-1630.8.16),明末杰出军事家,抵抗后金英雄、爱国将领。字元素,号自如。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水南人。祖籍广东东莞,出生于平南。曾任兵部尚书、右副督御史、蓟辽督师等。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授福建邵武知县。喜欢研究兵法,常向退伍老卒了解东北边塞情况。天启二年(1622)入京朝觐,升任兵部主事。单骑赴山海关考察关内外形势,自请守辽抗金,擢山东按察司佥事、山海关监军。组织修筑宁远(今辽宁兴城)等地城堡,招练兵马。天启四年再迁山东布政司右参政。督率军民修缮边镇,开疆拓土。天启五年十月,抵制辽东经略高第之命,拒绝将军队撤译关内,率部留守宁远。升山东按察使。次年挫败努尔哈赤所率后金劲旅,获宁远大捷。改任右佥都御史、辽东巡抚兼兵部侍郎,收复高第所弃关外故土。天启七年苦战宁远、锦州,击退皇态极所率后金大连。因受宦官魏忠贤党徒诬陷,辞官归。崇祯元年(1628)起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次年斩杀皮岛守将毛文龙。在任辽事期间曾多次击败后金军的进攻,阻止后金军南下。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绕开袁崇焕在辽西的防线进攻北京。袁崇焕问讯后率部星夜驰援京师。获广渠门、左安门大捷,力解京师之危。但崇祯帝听信谗言,崇祯帝误中皇太极反间计,以为袁勾结后金,引敌胁和被逮下诏狱。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以谋逆罪磔死。其尸身被百姓所食。其部下佘义士夜窃其尸葬于今北京广渠门内东花市斜街,即原广东义园,并为其世代守墓至今已传十七代。清初设馆修《明史》时,冤情方大白。袁崇焕被后代史学家誉为“明朝第一将军”。

吾头可断,身不可辱——史可法

史可法(1602~1645),字宪之,号道邻,河南祥符(今开封)人。明崇祯进士,累迁右佥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灭明朝,福王(弘光帝朱由崧)立,史任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马士英等共主朝政,但受马排挤。诏令史督师,出镇淮、扬,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开府扬州。史可法驻守扬州时,在四方无援的情况下,整饬军队,修筑城垣,晓以民族存亡大义,激励4000军民固守孤城。清摄政王多尔衮5次致书诱降,他誓死不从。城陷前几天他给母亲、妻子写下遗书,表示要以死殉城。清顺治二年(1645)四月十八日,清军抵达扬州城西北郊斑竹园,清豫亲王多铎再次劝降,史不理会,令将士登城分守各门,自守险要的西门。清军强攻不破,伤亡甚众,遂乔装明军,得计入城。史见大势已去,欲拔刀自刎,被一参将护持而行。至小东门,见军民遭屠戮,即挺身而出,大呼:“吾史督师也!万事一人当之,不累满城百姓。”于是被执。多铎劝降,史说:“吾朝廷大臣,安肯苟活?城存与存,城亡与亡,吾头可断,身不可辱。”遂从容就义。后人于扬州城北梅花岭畔建“史公祠”及其衣冠冢,以为纪念。

收复新疆--左宗棠

左宗棠(1812~1885),晚清军政重臣,湘军统帅之一,洋务派重要首领。字季高,一字朴存,号上农人。湖南湘阴人。1875年(光绪元年),清政府内部发生“海防”和“塞防”的争论。时西北边塞和东南沿海防务均告危急;李鸿章等认为两者“力难兼顾”,主张放弃塞防,将“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左宗棠力表异议,指出西北“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尤其招致英、俄渗透。是年5月,奉命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驻肃州指挥多路军讨伐阿古柏,次年1月占和阗(今和田),收复除伊犁地区外的新疆全部领土。随即上疏建议新疆改设行省,以收长治久安之效。1879年中俄伊犁交涉时,抨击崇厚一任俄国要求,轻率定议约章,丧权失地,主张“先之以议论”,“决之于战阵”。1880年春,在新疆部署兵事,出肃州抵哈密。1881年初,中俄《伊犁条约》签定,应诏至北京任军机大臣兼在总理衙门行走,管理兵部事务。同年夏,调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1884年6月,奉召入京,再任军机大臣。时值中法战争,法国舰队在福州马尾击溃福建水师,奉命督办福建军务。11月抵福州后,积极布防,并组成“恪靖援台军”东渡台湾。1885年病故于福州。著有《楚军营制》(附条规),其奏稿、文牍等辑为《左文襄公全集》。

收复台湾——郑成功

郑成功(公元1624~1662)初名森,字大木,唐王赐姓朱,改名成功,为明末南安人。荷兰殖民者于1624年(明天启四年)侵占了我国的台湾,对台湾人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并不断骚扰福建、广东沿海地区,激起中国人的无比愤慨。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郑成功为了抗议荷兰殖民者在海上的掳掠,曾下令禁止商船到台湾贸易,在经济上给荷兰殖民者以有力的打击。1661年4月,郑成功令长子郑经防守厦门,新率战舰120艘,将士25000余人,在金门料罗湾誓师东进收复台湾。经过激烈的海战,郑军击沉荷 军主力舰“赫克托”号,收复了“赤嵌楼”。在近一年的争夺中,荷军伤亡近2000人,损失惨重。1662年2月1日,荷兰侵略军被迫投降,被侵占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终于重归祖国怀抱。

虎门销烟——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石磷,溢号文忠,福建侯官人。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嘉庆十六年赐进士。在为官40年中,他“经世自励”,廉洁奉公;又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同时,他编译《四洲志》等外文书籍、资料,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

抗日英雄——杨靖宇

杨靖宇,1905年生于河南省确山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牺牲后,当残忍的日军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也无不为之震惊。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蒙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近代民族英雄范文 篇2

一、新疆民族教育发展沿革

新疆教育历史的发展具有自己显著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征。《福乐智慧》的作者, 喀喇汗王朝时代最伟大的诗人、学者, 远见卓识的思想家玉素甫·哈斯·哈吉甫, 在11世纪就提出了教育与人的关系, 特别重视教师教育在民族教育中的重要性, 特别强调从经验中求得知识:“谁若有了知识, 谁就能获得高为”, “知识是永不匮乏的宝藏”, “谁若获得了知识, 谁就能把世界岁月掌握在手中”。[1]36但是, 11世纪的历史条件无法传播教育思想或很难实现教师的培养活动, 其原因, 一是当时社会的总趋势把教育价值观念宗教化。新疆的教育事业, 通过经文学校的教育进行, 他们培养的是宗教教员, 学员掌握的是宗教知识。二是封建思想严重束缚阻碍民族文化教育的形成。三是大部分民众因为家庭经济贫困不具备接受教育的条件。

《突厥语大词典》的作者, 11世纪的著名学者、语言学家马赫穆德·喀什噶里大约于1082年在故乡乌帕尔阿孜克村创办了以自己的名子命名的“马赫穆德亚讲学堂”, 亲任讲师, 为从各地聚来的学子们讲课, 传播文化知识。[2]《突厥语大词典》内容范围非常广泛, 它保存了操突厥语的民族的历史、经济、文化、信仰、政权、政治运行措施、哲学、社会道德、风俗习惯、地理、民间传说和丰富的语言资料, [2]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突厥语语言学词典, 是一部新疆和中亚古代历史、地理、民族和文化方面的百科全书, 汇集了200余古代诗歌, 在语言学、历史学、文学领域具有珍贵价值。[3]当时, 因民族教育思想的生存环境受到冲击, 家庭教育和宗教心态占据优先地位, 使学者的文化知识无法传播和广泛推广。

12世纪中叶以后出现的苏非派具有极其重要作用, 13、14世纪时一度出现妇女教团等苏非教团。在思想和现实生活中苏非派的民间信仰有了系统化和制度化, 苏非派主张的“除真主外, 无物存在”的思想传播于民间中, 吸引了众多的信仰者。但元明政局的剧变阻碍了民族教育的发展。喀喇汗王朝时期大力推行宗教文化, 宣布伊斯兰教为国教, 当地的民族文化被伊斯兰化, 众多的平民自然地就崇拜了伊斯兰思想。伊斯兰教自公元10世纪传入喀什, 到16世纪终于在天山南北占据统治地位, 伊斯兰文化取代了新文化教育思想。16, 17世纪, 即叶尔羌汗国时期, 在文化领域取得巨大成就, 一是《拉失德史》的创立, 它记述了叶尔羌汗国建立前后在各汗王之间产生的争夺悲剧和各民族历史文化以及社会状况。二是《编年史》的编纂, 这是一部叶尔羌汗国编年史。三是《寻求真理者之友》, 该书记述的是叶尔羌汗国的一些伊斯兰教首领的业绩等等。这些文化知识大部分在通过经文学校和学术界传播, 一般平民根本不知道或无法知道, 自己生活的环境中有如此宝贵财富的存在, 他们渴望的不是掌握或学什么科学知识, 而是想得到真主的恩赐, 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让这些百姓一心一意的去服从真主的安排。所以新民族教育思想的传播仍然缓慢。

二、近代新疆民族教育的特点

19世纪末, 一批杰出的学者开始探索在家乡建立和改善教育, 首先实行的是建设学校和培养教师。

1872年, 玉山英·木沙巴依和巴哈吾丁·木沙巴依兄弟俩人在新疆南疆阿图什依克沙克村创办了一所有三个班的新学校, 命名为“玉山英学校”。这所学校的建立开拓了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之路。为了解决教师不足的问题, 派克里木等7名学生赴俄国喀山师范学校学习深造。这些学生从国外回来后, 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 最引人注目的是编制了极有历史意义的学校课程表, 如1888年玉山英学校的课程表设立卫生保健、语文、文学、算术、地理、历史、自然、图画、读写、俄语、阿拉伯波斯语、音乐、体育等课程。1913年, 吐鲁番商人买合苏提·木义提创办了阿斯塔那小学, 聘请俄国喀山塔塔尔知识分子穆依布拉, 古兰丹夫妇, 开设了历史、地理、算术等多种课程。1915年, 在新疆北疆伊犁创办了图冉学校。同年, 鲁克沁商人塔依乐伯克联合其他商人, 从俄国喀山请来了塔塔尔知识分子木拉提、艾达尔、艾山帕合等人, 办起鲁克沁小学, 教授语文、算术、地理等文化课程。[1]3119世纪末, 20世纪初近代新疆教育教学不断改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 为确保教学质量, 特别重视教师的教育和素养的培养, 当时这些学校为了解决教师不足的问题, 从中亚和塔塔尔斯坦的喀山引进带有新教育思想、新文化知识的一批教师, 同时派学生赴中亚和俄国喀山师范学校学习深造。所以这些学校的教育方式、教学课程大部分采纳苏联模式。

教师教育的形成促进了民族教育的发展。民族教育从家庭教育、宗教教育、学堂教育、普及教育发展成科学知识教育。

民国时期, 尤其杨曾新、金树仁, 盛世才统治时期, 新疆教育发展极其缓慢。当时新疆民族教育的主要要点是要发展民族语言教育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 特别关注失学男女儿童受教育的情况, 努力改变限制女孩子上学的现象。各类学校按照地方特色制定了短期学习班和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 促进了小学、初中、高中和职业学校教育的发展, 文化教育的发展同时促进了师范和综合大学教学的普遍开设和发展。盛世才统治时期, 派学生到中亚塔什干学习深造达到高潮, 他为遵守《苏联友好条约》公派一批学生赴苏联学习, 打开了新疆教育发展的新道路。从此以后, 一批批各族青年赴苏联学习深造。他们为新疆民族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从1934年11月至1936年11月, 分两批派学生赴乌兹别克斯坦首府塔什干公费学习, 大部分学生是新疆省师范学校和省中学的学生, 另有自愿申请留学的不同单位的工作者、社会上的一些知识分子。他们通过文化课考试和体检后允许去苏联学习, “按照盛世才与苏联政府签定的条约安排100名学员赴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首府塔什干学习深造, 又安排84名汉族学生、146名维吾尔族学生、16名回族学生、30名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学生、4名乌孜别克、塔吉克学生、12名蒙古族学生、5名塔塔尔族学生”[4]等299名各族学生赴塔什干留学。为了在国内更大范围实施教育发展规划, 在1936年, 新疆省政府制订了第一期三年计划、1939年, 制订了第二期三年计划、1943年, 制订了第三期三年计划;1938年, 新疆召开了第一次教育行政会议、1940年, 召开了第二次教育行政会议。1946年以后, 新疆各类各级学校的民族教学和教育结构有了普遍的变化, 开设了经文课、数学、植物、动物、矿物、天文、物理、化学、教学法、教育心理学等新课程。特别重视举办职业技术学校和扫盲工作。1952年, 教育厅制定小学第一个五年计划、1955年, 新疆省召开第一届初等教育会议之后, 新疆民族教育的发展, 民族教师教育的培养和培训工作才有了新政策和新计划。

“大力发展民族教育, 提高民族素质和创造力, 民族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是关系到民族发展的重大问题”, [5]发展教育, 是提高全民素质、培养人才的基础。当前教育改革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教育发展延续的共同趋势。多年的教育改革使新疆民族教育事业更加规范化、社会化、科学化, 为新疆民族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新疆民族教育的发展和繁荣, 要进一步提高民族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 高度重视民族教师的培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新时期的民族教育工作, 才能实现新疆民族教育的繁荣发展。

摘要:近代新疆民族教育经历了历史上的很多曲折道路, 从11世纪知识教育思想产生到19世纪末最终形成了普通的学校教育。近代新疆民族教育, 一直很薄弱, 而且起点低, 结构单一, 发展相对落后。这种情况延续到20世纪初。民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初期, 近代新疆民族教育虽然有了新思路和新改善。但在地方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 民族教育教学仍然发展缓慢。

关键词:近代新疆,民族教育,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马文华.新疆教育史稿[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 1998:36.

[2]迪丽努尔.阿不都肉苏里.马赫穆德.喀什噶里和他的陵墓[M].喀什:维吾尔文出版社, 2005.

[3]苗普生, 田卫疆.新疆史纲[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4:256.

[4]阿不都热合曼.阿不都拉.在塔什干读书的人[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2:2.

近代长春民族资本企业研究 篇3

关键词:近代长春;民族资本;企业

作者简介:范青山(1980-),男,安徽阜阳人,长春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历史考古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8.0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8-21-03

老朱家是河北省昌黎县十里堡的一个家族。昌黎县临近山海关,此处人多地少,在清朝时出山海关到东北经商谋生者逐渐多了起来。除了昌黎人,还有河北乐亭、抚宁等地的人,于是逐渐形成了“直隶帮”,或称“河北帮”。老朱家人就是在清朝中叶来到长春开始经商的。玉茗斋、玉茗魁和玉茗顺是河北省昌黎县老朱家在长春和农安创设的3家商号,其中玉茗斋是长春最早的商店之一。玉茗魁有2个分店,即玉茗栈和玉茗北,是“泰发合”开业前中国民族资本家在长春经营的最大百货店,若以营业额和利润作为衡量标准,它超过了泰发合。

玉茗斋是朱家在东北地区的一个茶食店,创设于1800年(清嘉庆五年),也就是长春厅设立的那一年。当时,长春厅的衙署设在伊通边门附近的新立城。那时的长春不过是一个大村镇,叫做“宽城子”,从关里来此经商的人也将之称为“宽庄”。在玉茗斋创设之时,宽城子已经修建了城隍庙(今二道街原线材厂址),可见这座村镇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

1825年(清道光五年)长春厅移至宽城子,从此“宽城子”这个地方改称为“长春”。1865年(清同治四年)长春修筑木板城,玉茗斋被圈在南门以里,在所知的长春商号中玉茗斋是最早的了。起初它只有1间门脸,后来逐渐扩大至6间。它的临街东侧便是现在南关区粮油食品店和聚兴中味餐厅,其门后开在扇子面胡同。玉茗斋主要经营茶食业,前店后厂,院心较大。民国初年,其资本统计为大洋7500元。在清末民初的长春,它算是当地较大的茶食店,其营业繁荣一时,也是朱家发迹的开始。在1940年(伪满康德七年),玉茗斋曾经举行过开业140周年纪念会,当时的新京特别市公署还赠送了一面银盾。

最让老朱家获益的是所属分号店铺——“玉茗魁”。玉茗魁是老朱家于1889年(光绪十五年)在玉茗斋北侧创设的一家百货店。玉茗魁建成之时仅有1间门脸,后来逐步扩大到10间(现为长春市标准计量管理局第二计量检定测试所等单位)。老朱家北起南大街,东至扇子面胡同有3个大院,玉茗魁是在后院建起一座3层楼房(现为纸壳厂)。玉茗魁前屋是门市零售,后屋做批发,营业范围以经营布匹为主,兼营鞋帽和其他百货。后来在北隔壁开一分号,叫玉茗北杂货;又在满铁附属地的布柜街(今珠江路)开出另一分号,叫玉茗栈(现为机电公司)。

在玉茗魁长期担任经理的是长春商界巨头之一陈锡三。他从北洋军阀统治到伪满洲国时期一直是长春商会理事,光复后当过长春商会会长。朱家共分为3大股,各起堂号,即福缘堂、禄缘堂、寿缘堂。东家方面主管柜事的是朱润亭、朱尧亭弟兄二人。朱润亭在原籍昌黎县还开设了“玉成当”当铺。

玉茗魁从业人员达三、四百人。若单从批发业务这一角度来说,玉茗魁还胜过泰发合,其利润也远超泰发合。玉茗魁的鼎盛时期在九·一八事变期间(1931年前后)。1930年,玉茗魁结账(3年结账1次),每1俸(10厘份子)分到红利13万元钞票(玉茗魁的核算单位是钞票,其是日本正金银行发行的纸币,当时它的价值略高于现大洋),这是玉茗魁经营的顶峰。

玉茗魁经营有方,在当时非常红火。玉茗魁的经营方针是“薄利多销,贱卖不赊,面向农民,面向外县”。它的经营特点是“以贱取胜”,从以下三点可以看出:第一,它在大连、上海、营口、安东、图们、沈阳等地以及日本大阪都有采买员驻寨,每处2至3人,从产地直接采购大批低价商品,进价较低,卖价也比较便宜。第二,它的进货带有囤积性质,旺季出售,薄利多销。以白布为例,别家每尺买1角,它买8分8,1匹布能挣1块步头就卖。第三,进货渠道宽泛,它在日本的东京和大阪也有进货渠道。它在日本定购的棉布,要求生产厂方把经线规格由500条改为490条,运到长春出售时,价格就比别家便宜了。另外,玉茗魁地理位置优越,处在长春南门里,与南关大桥相望,斜对永安门,背靠东门的有利位置,是大宗商品集散地,因此玉茗魁的有利位置和物美价廉,正迎合了农民需求。它在门市栏柜上还研究出一套专门招待农民的方法,即“先烟后茶”,这使顾客感觉到一种格外的亲切,因此农民们特别喜欢来此买东西。农民们空手而来,满载而归,不仅增加了门市上的卖钱额,还等于向外县派出许多免费的推销员。玉茗魁的声誉不胫而走,誉满长春周围各县,以至更远的地方。

那时货郎是不可小觑的贩卖力量,一来向货郎批发货物可以获得利润,二来可以利用货郎向外乡镇扩大宣传,这叫做“以广招徕”。与货郎打交道是玉茗魁的一项重要业务,也是一件不易做但又做得很成功的事。玉茗魁尽量满足货郎的要求,即便有的货郎每种布匹只要买1/4捆,还要求按批发价格,量尺要求放宽,要求剩布头。而且,逢年过节,玉茗魁把诸如花椒、大茴香、木耳等农村所需要的年节用品让货郎们一次购全。对一般顾客做到烟茶招待,对货郎则让到后屋吃饭。长春周围各县的商号以及黑龙江省南部各县商号,也都是玉茗魁批发货物的对象。玉茗魁经常给长春周围各县的商号去行单,各县商号也都成为玉茗魁的老主顾。玉茗魁以其薄利多销和面向农民、面向外县、搞批发的经营方针,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这主要是因为商埠地的泰发合商场、振兴合商场等商店卖的多是高档商品,并非农民所需要。他们的卖货方式是营业员穿得干干净净,站在玻璃栏柜后面,一问一答,这种方式农民也不喜欢,总觉得不如玉茗魁的“先烟后茶”热情。至于满铁附属经营的宝山、三井中和白俄经营的秋林,更是农民所不敢问津的。

1938年9月18日(康德五年),伪满洲国颁发了《会社法》,玉茗魁改组为株式会社。资金定位伪币100万元,共分1万股,每股100元,一次交纳。理事长为朱润亭,副理事长兼经理为陈锡三,常务理事兼副经理为刘秀章、田瑞亭。玉茗魁也由老朱家独资经营变为合资企业。

1909年(宣统元年)老朱家在农安县城开设了玉茗顺(地址在农安西大街,现在是一家药店),主要经营糕点、茶叶。1929年(民国十八年)开始带售布匹,成为一个杂货店。领东掌柜的叫李振乾,从创设初到1941年(康德八年)他一直任经理一职。玉茗顺8间门脸,方院面积有1墒,院内较大,后院还种菜、养猪、从业人员最多时有80人。

长春商埠地开辟后,商业中心逐渐北移,旧城里的繁荣中心由大马路逐渐转移到四马路一带。在商埠地新创设的桂香村、鼎丰真等南式糕点铺逐渐夺去了玉茗斋的一些业务。后来,玉茗斋历年赔钱,难以维持。老朱家认为它是玉字名商号的发源地,不肯废业,便提出与农安玉茗顺合并。玉茗顺是挣钱的,掌柜们自然不同意这种合并。于是,老朱家答应,两号合并后,如果都挣钱,合在一起分红;如果玉茗顺赔钱了,就赔东家的,玉茗顺的掌柜仍然可以独立分劈自己的利润。这样,在1938年(康德五年)两号合并,改为玉茗斋合名会社,资金定为10万元。

玉茗斋、玉茗魁、玉茗顺三号是连东不连财,即连东不连伙,但它们内部的管理制度基本一样。老朱家是投资人及股东,称为东家或东方,其股份称为“钱股”,平时东家居家不问柜事。经营管理人员称为“掌柜的”,也就是“西方”,西方的头头叫领东掌柜的,即企业经理。掌柜的按月领取工资,结算有盈余时参加分红,叫做“身股”。每3年结算1次,东西双方按四六比例分劈利润,即西四东六。掌柜的以下是“吃劳金的”,劳金即工资,一般是职员和店员,也称“劳金”。劳金不参加分红,所以由一般职员、店员提拔为掌柜的,叫做“放份子”,当了掌柜的叫“吃了份子”。劳金以下是“年轻的”,“年轻的”也就是“学买卖的”,相当于学徒,他们的人数约占全体从业人数的40%。“年轻的”入号时要有介绍人、有铺保,保条上写明“如有营私影涉、携款潜逃,由保人负责”。“年轻的”学买卖3年期满成为“劳金”,类似现在学徒工转正。本号的掌柜大多是本号“学买卖的”出身;而本号“学买卖的”又大多是昌、滦、乐三县人,往往与掌柜们贴亲带故,所以企业内部便产生了这种“乡土”、“亲友”、“师徒”的关系。这种关系很便于企业管理,因此“玉”字号不愿意接受长春当地人入号。

玉茗斋、玉茗魁、玉茗顺的企业管理十分严格,要求从业人员必须稳准,不然即使有天大的能力也不用。领东掌柜以下的各位掌柜都有分工。份子的大小按其贡献多少、职位高低、责任轻重和能力强弱而定,故可以根据份子的大小来划分每个掌柜在本企业的级别。劳金的多少同样标志着一般职员、店员的级别,在这种差别之间反映出的是尊敬和服从,于是产生了“劳金大一元,份子大一厘”的说法。玉茗斋和玉茗顺合并改为合名会社、玉茗魁改为株式会社后,结算方式改为1年结算1次,取消了掌柜的名称,原来的掌柜和“劳金”一律成为职员,规定月薪30元以上的职员可以分红。每年评定1次工资,在旧历正月十六,叫“拨劳金”。正月十五吃完犒劳后的第二天,要决定一些人的升迁去留。玉茗斋、玉茗魁和玉茗顺在用人方面采取“筛选法”,每年在“拨劳金”时,会把从业人员过一遍筛子。平时,掌柜的对下边的人不打不骂,有小毛病批评,人们把这种批评叫“过堂”;有大错误,如偷摸渗漏,立即通知介绍人“不用了”。如果不能改正毛病,或能力太低,到拨劳金时也会通知介绍人“不用了”。对于普通的用人和提拔人,“玉”字号是没有照顾的,也不会开“后门”。如果介绍人是东家或其他关系深厚的人士,且最多是能力不够的人,还可以讲情面,继续留用,但这也决不能过提职提薪的红线,毛病太多照样不用。前屋单有一位掌柜,叫做“站穿堂的掌柜子”,他负责接待官私两面的顾客,提防“高买”和监视营业员,在拨劳金时他也有发言权。

玉茗斋、玉茗魁和玉茗顺的从业人员平时没有休息日,越到三节时越忙,仅在过旧历年时从初一休息到初六,初六到十五上半天班,中午十二点上班,正月十六照常营业,营业人员都住在企业,他们的家属多数在关内。店里规定3年探1次家,在淡季旧历年的正月二十回家,到九月十五回柜。九月十五以后进入旺季,农民收成后需要添置衣物,营业繁忙起来。住家期间工资照发,路费自理。平时的医疗费需要自己负担。

玉茗斋、玉茗魁和玉茗顺营业上收款付货制度不象现在商店这样严密,平时是一手钱一手货,1年盘点1次。“年轻的”衣兜不准带钱,在宿舍的梁柁上,每个人都有一个装钱的小口袋,写着自己的名字,用钱时用竹竿挑下来。从业人员的伙食由柜上供给。

在老朱家创设的三家商号中,玉茗斋后一时期的营业一直不好,但这并不影响大局。玉茗顺挣钱,主要的是玉茗魁的营业一直很好。玉茗魁由盛而衰的拐点是1941年(康德八年)伪满政府颁布“七·二五”停止令。自此,货源断绝,百货、茶食等行业沦为配给店,玉茗魁丧失了经营的余地,仅能勉强维持开支,但它仍然挣扎图存。陈锡三决定把玉茗魁的10间门市房出租6间,余下的4间做配给店,但还保持着玉茗魁的字号。另外,在二道河子的信和街创设了信和铁工厂,任命刘遇时为经理。信和铁工厂有147间房子、200多名职工,主要是给铁路加工。以其规模来说,在当时长春的中国人经营的铁工厂中位居第二,仅次于王荆山经营的铁工厂。1948年解放军围困长春时,信和铁工厂140多间房子全部被国民党官兵拆毁,剩下的机器被刘遇时处理卖掉。1942年(康德九年),玉茗魁在西三道街创设了刺绣厂,经理为刘运隆,工人50至60名,1948年围城时垮台。1947年长春被围,当年7月玉茗顺经理耿凌九离职,由刘英致继任,勉强维持到年末,不久废业。玉茗魁不久也废业。

此时昌黎县的老朱家已走向败落,他们的弟子多数坐吃山空,甚至沾染恶习,经常沉溺于抽大烟、嫖妓院和耍大钱。例如,朱志英之子朱成武,就是天津有名的阔少爷,专门玩弄“评剧皇后”白玉霜,花钱似流水。从1940年后,东北不能往关内汇款了,老朱家断绝了主要的经济来源,其中一些股很快便一贫如洗。

长春解放后,玉茗斋和玉茗魁已经没有力量复业,农安的玉茗顺曾一度复业,但不久也废业。只有玉茗魁的一旧同仁利用玉茗魁的铺垫,在玉茗魁的旧址开了一个商号,叫新玉茗魁,主要卖油盐米面,但这已与朱家豪无关系了,与原来的玉茗魁百货店也完全不同。这家新玉茗魁经过“五反”运动在1953年废业,房产做价退赔。玉茗斋的房子在1950年卖掉,农安玉茗顺的房子最初有人经管出租,后来由当地政府接管。

纵观东北民族资本企业的发展,可以用“艰难曲折”来概括。1858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促使清政府分别同英、美、法、俄签订《天津条约》。根据中英《天津条约》的内容,1861年在牛庄(辽宁营口)开辟商埠,伴随此商埠地的开辟,使中国东北地区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有了较为初步的发展。关内各地和国外输入的各类商品从营口沿辽河运往东北各地。东北三省出产的各种农副产品也经营口运销到关内和国外。在东北腹地,一个很重要的交通枢纽便是长春。在北满(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广大地区)生产的农副产品需要南运,大多在通江口上船从营口运出,而长春恰在南北满交通之处,故而成为各种货物的集散地和商品交易中心之一,这为长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较为优越的地理条件。例如:长春周围的双阳、伊通等20县盛产农副产品,但又十分缺少工业商品,需要在长春购买,这就促进了长春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但是,由于近代中国所处国际环境和国内历史原因,注定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企业的发展最终逃脱不了短命的命运,曾沦为日本殖民地统治中心的长春,其辖内的民族资本企业的发展环境更是恶劣,如老朱家的“玉”字号商铺在长春城市发展进程中如昙花一现,留给后世的只是无限的苍凉慨叹。

(责任编辑:方涵)

参考文献:

[1]曹保明.长春文史资料——关东木帮(总第46辑)[M].长春:长春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2002.

[2]长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长春市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 篇4

教学重点是现代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曲折(发芽→黄金时代→枯萎)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难以教导,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内部和外部原因的形成和短期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程:组织学生使用教科书目录查看以前学习的线索,回答问题:

1,鸦片战争后,为了抵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对中华民族什么样的探索?结果如何?(西化运动是自助运动的封建统治者的失败;资产阶级改革者倡导民权,革命者倡导共和国,没有使中国走上繁荣的道路。

2,这些探索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围,他们属于失败,人民开始了新的民主革命,这场革命的开始是什么事件?什么是活动?(1919年五四运动的开始,1949年国民党政权垮台的胜利)。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民主革命的胜利,中国百年的现代历史充满了耻辱,抗议和探索的情况。在 我们所学到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政治性的,战争的历史事实。今天,我们要从经济的角度审查这门课程。(布置学生要阅读99-103页的全班内容,重要的相关事件,名称,商家名称等,使醒目的阅读标记。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索新课程

冠军学者张健

1,你从张健产业拯救国家,想想什么?([鼓励来自张健的学生做生意,感觉,结局等方面的思考]:

一,宗旨:抵制中国人民剥削,发展工商业的权力,恢复中国的利益

B,感情:国家的国家利益比个人利益更重要,主动放弃高级官员胡卢,面临建立产业的风险。

C,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是倾销的权力挤压破产。

张建等人建立企业,对国家的爱国情感的产业援助是值得我们钦佩的,但历史也证明了中华民族工业固有的不足之处,很难克服内外反动势力压制和阻挠。)2,那么内外的反动力是什么?(有封建势力,有帝国主义。)

教师总结,过渡:我们也在张前面学过这个人 事情。钱和健怎么区分?张倩是西汉制作西部地区的人物,他骑马从西方来,所以插在马下为土[这里应该解释这本书。张健在考验清朝冠军。冠军,一定是好的话,所以插头是字不是马

张健以民族利益为民族的利益,看到了超越个人利益的利益,无情地放弃了高层官员,面临着建立产业的风险。他创立了大原料磨坊等企业,是国家工业的后代,这些企业的兴起,快速发展和快速破产过程,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

中国现代民族工业的曲折

1,黑板中国现代工业发展概要,组织学生根据形式提示,找到答案在书中标出,然后通过接龙类型的实践,理解:

A.从西化运动到清朝末期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D.发芽e。短黄金年龄f。再次沮丧,枯萎萎缩

G.在历史趋势的影响下,官方的自我完善,寻求财富(这一点可以由老??师解释)H.皇帝 1.帝国主义经济因中国经济的传道而复活。

2,总结101阅读文本上的企业上升和下降过程。(提醒学生使用精炼方法: A,创业发展:黄金时代辛苦工作

B,重复挫折:事发后九点八,麻烦;七七事后,毁灭。C,战后胜利:已经恢复,但远离战前水平。)

现代中华民族工业的特点是什么?(发展进程艰难曲折,发展程度非常不均衡[位置集中在沿海沿海工业城市,轻型工业集中在轻工业],整体发展水平落后,具有显着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特征。

合并摘要

近代爱国英雄赵登禹的故事 篇5

冯玉祥大怒,拍案而起道:“我不干你们这种肮脏事!”愤然离去。随后,他痛苦了好几天,决定也设宴“回报”,治治这群搜刮民膏、声色犬马的官僚、军阀们。于是请来高手厨师,购买名贵酒菜,又让赵登禹到街上找来十几个叫化子。

冯旅长大宴宾客,官场无不好奇,接到请贴议论纷纷,但一入席见酒宴丰盛,也就放心,准备大吃大嚼。冯玉祥说:“有来无往非礼也,我请客也不能没人陪酒。”众官僚、军阀喜出望外,只听冯玉祥说了声“请!”字,赵登禹将客厅门咣啷一声拉开,便见一群叫化子涌了进来,一个个骨瘦如柴,蓬头垢面,拎着烂瓦罐,拖着打狗棍,狼狈模样目不忍睹。众宾客一见,仿佛掉进了冰窑浑身发冷,全傻眼了,只能耸着肩,缩着头,听冯玉祥教训:“请诸位看看吧,都民国了,我们的国民还提着要饭棍!民国民国,民是主人,我们应该是老百姓的奴仆。可我们的主人却提着要饭棍,我们的脸往哪儿搁?”说罢,又掏出两块银元,用命令的口气说:“请人陪酒,得给工钱,每人两块,都放在这儿吧!”众官僚、军阀唯唯诺诺,只好掏钱……

近代民族英雄范文 篇6

【课程标准】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知识与能力】

1、思考买办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2、通过阅读教材和各种材料,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张謇和荣氏兄弟的事迹,并进行评价,使学生能把人物命运与时代背景结合在一起思考。【过程与方法】

1、根据教材内容和导学案的相关材料及题目,通过阅读和教师的引导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

2、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提供的材料、图片以及教师的引导,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为了使学生感性地了解历史,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和阅读法等学习有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教师要使学生理解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艰难,让学生体会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难点】

重点:近代中华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及意义 难点:自然经济解体与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关系 【辅助手段】

导学案 【学法指导】

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小组学习;引导学习

【导入】

引导学生阅读本专题的导语并提问:

近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特点是什么?

答: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夹缝中产生 19世纪末(1895-1913)初步发展 20世纪初(1913-1919)

短暂的春天 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6)短暂的发展 国民政府后期(1937--1945)破产倒闭

【概念呈现】

近代化:又称现代化(或资本主义化),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

内容包括:政治民主化、法制化;

经济工业化、商品化(或市场化);

思想理性化、科学化;

社会城市化等

近代中华民族工业:“近代”从生产力角度理解,指用“机器”进行生产;“民族工业”强调“民族性”,是由中国民间资本投资兴建的工厂制工业。“近代中华民族工业”是指由中国民间资本投资兴建的、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制工业。

【自主探究】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播放视频《二毛回忆录》,请同学们根据视频、结合导学案,分析:

鸦片战争前、后,二毛家的经济结构有发生变化吗?若有变化是什么变化?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变化?带来什么影响?

变化:在西方国家商品的倾销下,中国东南沿海传统的棉纺织业出现衰败。标志: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影响:促进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2、根据视频《洋务运动》和导学案,结合课本31页的的《知识链接》,分析洋务运动对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有何作用?

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起到一定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自然经济的瓦解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作用。最终诱导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板书)

(1)兴起的原因(学生根据导学案自主学习、自己总结)19世纪60、70年代 ①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②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 ③洋务运动的诱导

(2)板书:初步发展的概况(时间、人物、企业、特点)(3)产生的途径:

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合作探究1】

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与近代资本主义是不是继承的关系 ?两者有何不同? 关系:不是继承的关系。

不同: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是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采用手工工场方式;

近代资本主义主要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下产生、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

【巩固训练】

1、关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受外商企业和洋务派办厂的刺激

B.由鸦战前资本主义萌芽直接发展而来 C.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起来的D.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主要在上海、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其主要原因是()A.外国列强的侵略,加速这些地区自然经济的瓦解 B.这些地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程度高 C.这些地区资源条件优越 D.清政府对该地区实施鼓励政策

(参考答案:BA)

三、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1)初步发展的背景 【合作探究2】

阅读材料,结合视频关于张謇办厂的经历,分析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分别有哪些?

在晚清时期的经济大家庭中,既有又老又保守的“婆婆”,也有凶神恶煞的“太上皇”,也有年轻且掌握大权的“丈夫”,民族资本主义就像一个可怜的寄人篱下的“童养媳”,仰人鼻息,举步维艰。

从材料看“童养媳”代表民族资本主义,那么材料中的“婆婆”、“太上皇”、“丈夫”分别代表民国时期的哪几种主要势力?

本国封建势力、守旧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 【合作探究3】

根据张謇办厂的经历,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别有哪些?(参考答案)

不利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的阻碍、压制,以及守旧势力的阻扰、自身条件的限制。

有利因素:①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加剧,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②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政府放宽了对设厂的限制,一些官员甚至鼓励兴办实业;③为挽救民族危机,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纷纷提倡“实业救国”。

(2)板书:初步发展的概况(时间、人物、企业、特点)

(3)近代中华民族工业兴起的意义:

经济:产生了新的经济,为中国社会变革奠定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政治:产生了新的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力量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 思想:产生了新的思想,有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合作探究4】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特点(看图说话)资金少、规模小;轻工多、重工少;沿海多、内地少。

【本课小结】(略)

【巩固训练】

1、一位英国人说过,中国多织一匹布,英国就会少销一匹,因而“机器不宜进中国”,这段话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英纺织品贸易矛盾

B.中英机器进口矛盾

C.中英争夺商品销售市场

D.中英贸易入超激化矛盾

2、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两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参考答案:CC)

【课后探究】 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世代耕读传家。1895年,张謇毅然选择了弃官从商,投身办实业,并提倡“父教育,母实业”的思想,成为旷古以来第一位官居翰林而弃官从商的知识分子,这种震动朝野的惊人之举,对于视“工商”为“末业”的中国传统社会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

近代民族英雄范文 篇7

一、19世纪末出现的实业救国论是民族资本企业成长的精神内驱力

1890年, 帝国主义侵略进入了新的关键阶段。甲午中日战争, 中国战败, 随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气氛弥漫全国。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 一些爱国人士积极寻求救亡图存之法, 殊途同归, 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实业救国论”成为共同的选择。陈炽宣称今后中国的存亡兴废, “皆以劝工一言为旋转乾坤之枢纽”, 张謇也极力宣扬实业救国论, 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 ……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康有为把振兴实业、讲求物质说成是“救国至急之方”, 梁启超也竭力宣扬“苟实业更不振兴, 则不出三年, 全国破产, 四万万人必饿死过半”。到辛亥革命前后, “实业救国论”成了一种颇为流行的社会思潮。五四运动前后, 民族资本家为抵制外国经济侵略, 捍卫民族利益, 继续倡导“振兴实业”, 并积极付诸于实践。1895年到1908年是私人投资的高潮时期, 这些企业家不管背景如何, 都怀揣着“实业救国”的共同信念, 成为企业在困难条件下凝聚人心的精神力量。

二、民主与科学思潮是民族资本企业成长的思想环境

近代以来, 从鸦片战争时期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论到洋务运动时期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 对科学的追求已露端倪,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维新派在大力倡导政治变革的同时, 也强调兴办科学事业、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严复在《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中明确提出“名、数、质、力四者皆科学也, 其公例通理, 经纬万端, 而西政之善本斯而起”。从20世纪初开始, 几乎所有的新式学校都把科学列为必修课, 先进的中国人还创办各类科学杂志旨在普及科学技术。辛亥革命后, 一大批学成归国的留学生, 组织各种科学团体, 更加注重传播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思想。与崇尚西方科学技术和思想, 摆脱封建愚昧与落后相呼应的是, 饱受封建专制压迫的先进中国人也积极追求西方的民主思想, 并在梁启超立倡的“新民说”基础上, 将民主落实到了人权。被视为观念形态革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更是将民主与科学结合起来, 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准则。在民主和科学大旗下, 一切违背科学精神和平等人权的观念意识、纲常名教、金科玉律、偶像崇拜、风俗习惯全都踏倒[2]36。在这样思想激荡的大社会背景下, 近代民族资本企业家在管理上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秉承科学精神, 实现管理制度的科学化;二是以人为本, 提升员工的各项福利。尽管并不是所有民族资本企业管理都呈现上述特点, 但这种趋向足以说明民主、科学的思想对当时民族资本企业家改变观念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政府企业法规的不断建立、完善是民族资本企业成长的制度环境

辛丑条约签订后, 在内外交困中, 清政府推行新政, 为奖励实业在1903年7月成立了商部。商部成立后, 先后颁行了《商部章程》、《奖励公司章程》等一系列商律。这些法规虽在实施过程中大多流于形式, 但在法律上承认和保护了工商业者的合法社会地位, 为工商业者的经营管理活动营造了较为有序的经商环境, 也为他们诉诸法律手段解决商事诉讼创造了条件,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格局, 大大鼓励了私人投资的积极性。据统计1902年至1910年的9年中创办604家, 占清末工矿总数的63.1%, 资本额13452万元, 占清末投资总额的65.45%[3]262。辛亥革命后, 各级政府都比较重视实业, 制定和颁行了一系列振兴实业的法令条例, 特别是北洋政府陆续颁布了100余项经济法规:逐步建立近代专利制度;明确公司受法律保护的法人地位;利用国家财力给企业三年筹办期以补助, 改变企业在筹办期间因无利润而出现的创办企业热情低落的状况;保护华侨回国投资兴业;发展新式金融业, 解决实业发展资金困难问题;鼓励新办企业改进产品质量、对工艺技术进行创新;加强对外贸易, 开拓市场;规范外商来华投资、营建与华商有序的竞争环境。辛亥革命后一系列促进实业发展的立法虽还存在很多缺陷, 但推动了当时“群知非实业不足以立国, 于是有志于实业者项背相望”的社会风气, 据《农商部统计报告》提供的数字, 1912年至1914年所设工厂总计4003家[3]349, 显示了辛亥革命后实业发展的强劲势头。在民族资本企业自身羸弱的条件下, 政府的制度性支持对于其成长起了雪中送炭的关键作用。

四、对商人阶层看法的改变及商人群体意识的萌生是民族资本企业成长的社会意识环境

19世纪后半期, 在城市出现了称为买办的新式商人, 他们广泛接触西方思想文化, 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管理新经验、新方法, 再加之投资工业企业带来的丰厚利润, 以及与官僚千丝万缕的关系, 带动了传统商人、官员、士绅投资近代新式企业的热情, 到1900年, 作为社会主流成员的官员、士绅纷纷从商, 不仅壮大了商人队伍, 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的改变着社会对商人的看法, 有助于在意识形态上重新确立商人的社会地位。1903年商部成立时, 上谕宣称:““自积习相沿, 视工商末务。国计民生, 日益贫弱, ……总期扫除官习, 联络一气, 不得有丝毫隔阂。”[4]27这道上谕反映了国家意识形态中的变化。随后商部所颁布的一系列商律, 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商人的地位, 特别是1907年颁行的《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和《奖励华商公司章程》明确指出工商业者凭借资财即可获爵, 富则贵, 显示了社会价值观念的剧变, 观念的变化总是会映射于现实。“由是国人耳目, 暂然一新, 凡朝野上下之所以视农工商, 与农工商之所以自视, 位置较重。曾一度出现民之投资于实业者若鹜”[5]87的局面。随着工商业者队伍的壮大, 商人开始从分散走向联合, 群体意识逐步形成, 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商会的设立, 1904年, 商部颁布《商会简明章程》之后, 全国各地大中城市纷纷设立商会, 到1912年商会总数猛增到794个, 1915年更激增到1262个[3]280。商会是20世纪初年出现的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 其建立从内部使商人组织有序化, 从外部保护商人权利, 帮助商人在抵制洋货、收回利权、立宪运动、慈善救助等社会事务中彰显自身实力与存在价值, 进而增强商人的政治发言权和确立其政治身份。政治地位的提升又为民族资本企业的发展扫清了社会性障碍。

五、以“公共意见场所”为载体的信息传播力量是民族资本企业成长的舆论环境

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在其著作《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提出“公共意见场所”概念, 并探讨了民间团体、报刊杂志、电影等发表公众意见“场所”的历史, 这些公众意见“场所”是公共舆论空间的重要触媒。在近代欧风美雨的浸润中, 19世纪90年代是近代民间媒介兴起的开端时期, 具有现代意义的诸如报刊杂志、民间团体、电影等公众意见“场所”纷纷出现, 对近代民族资本企业成长产生了很大影响。现代性的商会, 以发展、进步和竞争为主旨, 传播经济信息, 出版当时著名经济学家合编的专业评论杂志, 为企业提供现代经济部门的活动、破解企业发展中所遇到的障碍, 还关注对外国市场的研究, 为中国企业能在世界各种经济力量的竞争中生存、发展提供指导。工商业者更相率以挽回利权为标榜, 组织“国货维持会”、“维持土货会”等团体, 一时间“提倡国货, 挽回利权之说, 洋洋溢溢万口同声”, 正是在这种风气下, 国货日盛, 许多企业绝处逢生。报纸、电影、社会性公共活动等通过刊发企业产品广告为企业作宣传, 直接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南洋烟草公司不仅创办自己的报纸, 还在各地报刊上刊登大量的广告, 南洋公司的字样还出现在所有放映的影片中, 1915年南洋公司还获得在广东飞行表演场地的广告宣传独家发布权, 无孔不入的广告极大的扩大了南洋公司的知名度。近代民族资本企业依托方兴未艾的新型信息传播渠道提升社会影响, 使近代企业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民族资本企业蓬勃发展得益于当时社会文化的新气象,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文化环境的构建, 这也是对现代企业发展的有益启示。

参考文献

[1]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下卷[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

[2]鲁迅.鲁迅全集第3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6.

[3]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6.

[4]《光绪朝东华录》二十九年三月.

论民族主义在中国近代的发展 篇8

关键词:民族主义;中国近代史

一、早期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满汉之争,夷夏之辩

公元1644年,汉人所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一一明王朝走向覆灭,故宫太和殿的宝座迎来了自己的新主人一一留着长辫子的满族人,爱新觉罗氏。自那时起,反抗满族人统治的斗争就从未停止过:从康熙朝的三藩之乱、朱三太子案,到嘉庆朝的白莲教,无不是汉人与满人的冲突。这一冲突的高潮出现在太平天国起义时期。在洪仁开成为干王后,发表的第一个公告中也存在着大量反满的、助长民族仇恨的词语,比如,“正宜遵中国,攘北狄,以洗二百载之蒙羞,宣告自1644年明朝灭亡后我们口言其语……家伦其类,毒受那满洲狗之淫污。”这种激进的偏激的民族主义甚至到了同盟会时还存在于部分汉人的心中,“驱除鞑虏。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有不从者,杀戮亿万。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年于斯!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己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其满洲汉军人等,如悔悟来降者,免其罪;敢有抵抗,杀无赦!汉人有为满奴以作汉奸者,亦如之”。从中人们不难看出那种狭隘落后的“华夷之辩,汉家天下”的观点。这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在清末集中爆发,是由以下几点导致的:第一,满清王朝后期统治者自身的腐败无能;第二,清末战争赔款大多是由农民承担的;第三,清初所采用的“剃发令”等政策也激发了民族矛盾。

二、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发展:中华民族这一概念的提出

中华民族的概念最早是由梁启超先生提出的。1903年,他指出:“吾中国言民族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诸族是也……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1905年,梁启超又写了《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指出中华民族是我国境内所有民族从千百年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大融合的结果。汉、满、蒙、回、藏等融为一家,是多元混合的统一大民族。

这时候的中国人民已经有了国家意识,懂得维护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自甲午战败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思索如何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一场全民族的大探索开始了。农民阶级发起了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发起了百日维新和辛亥革命,无产阶级则通过五四运动登上了政治舞台。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为中华民族的命运奔走疾呼。

此时的民族主义主要反映为对外维护中国(中华民族)的利益,比如,五四运动时的口号:

“还我青岛”“收回山东主权”“取消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体现了国人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的坚定决心。大量学生走上街头高声呼喊:“同胞们,国要亡了!”民族主义对内则是对帝国主义在华所扶植的军阀予以坚决打击,以争取民族利益的最大化。国民大革命时的出师宣言无疑证明了这点:“统一政府建设万岁!国民革命成功万岁!中国人民自由解放万岁!中国国民革命军万岁!……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这时的人们已经在为中国人民的幸福以及中华民族的民族利益而奋斗了,国民革命军的战果无不是中国人民支持的产物。

三、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发展的最高潮:抗日战争

1937年,卢沟桥的炮声激起了中华民族的反抗,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国共双方于1937年签署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宣言,中华民族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了。在就如何击败日本侵略者的问题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人民战争、打持久战、“兵民是胜利之本”“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等的号召,只要动员了全国老百姓,就会形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形成弥补武器等缺陷的补救条件,形成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紧接着在1941年的延安,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三三制”政府,即在抗日民主政权中,中国共产党员大约占三分之一,左翼进步分子大约占三分之一,中间分子和其他分子大约占三分之一,以实现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打击日本侵略者。“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这是共产党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所提出的。此时,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中华民族面临的主要矛盾。日本人在中国的诸多暴行也激起了中国人民不屈的反抗。“起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都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无数中华儿女在国难当头的时刻唱着这首歌共赴国难,“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此时的中华民族己不再是拿破仑口中的那头沉睡的雄狮,此时的中华民族也绝非昔日的那群“东亚病夫”。全民族的抗战是伟大的,全民族抗战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全中国军人的浴血奋战下,在全中国人民的全力支持下,在国际侨胞的无私帮助下,在外国盟友的帮助支持下,中国人民最终赢得了八年抗战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基本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控制,中华民族又再次自豪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百年历史中取得的第一次伟大的彻底的胜利,而其胜利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伟大的阵线。

此时的民族主义主要表现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包括地主阶级),以实现抗日力量的最大化;同时坚决打击汉奸,积极策反伪军。广大爱国华侨积极支持民族抗战,同时,以积极的、有尊严的态度获取外国盟友的援助。(宋美龄夫人在美国国会多次发表演讲以获得美国的支持。开罗会议后,罗斯福说:“我对蒋先生的印象十分模糊,现在想想,我对蒋先生的认识,几乎全部是透过他的夫人。”事后,丘吉尔对罗斯福说:“这位中国女人可不是弱者。”)在她的努力下,美国国会废除了实行六十余年的排华法案。

上一篇:临沂小学 二、二家长会材料下一篇:12伊索寓言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