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共4篇)
(八上)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 篇1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学习目标】
1.学生自主预习教材,准确说出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阶段的划分和特征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快的原因。【学习重难点】
重点:中国近代工业的曲折发展(萌芽-黄金时代-萧条破产)
难点: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形成的内外因和过程锻造的原因。【教学方法】
1.图文结合法。使学生从感性、理性两个层次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2.问答法。3.讲述法。
4.讨论法。适用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特征的内容。5.讲解法。【情景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过甲午中日战争的内容。甲午战后,中国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马关条约》里有关于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举办工厂的条款。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里“一体均沾”的原则也获得了这项权利。除此之外,西方国家还通过开银行贷款、开采矿山、修筑铁路等方式向中国输出资本。他们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使中国的民族工业受到了严重摧残。这时,一些爱国人士纷纷兴办实业,来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张謇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讲授新课】
一、状元实业家张謇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状元实业家张謇”一目内容,从中找出有效信息。[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①张謇是清末状元,江苏南通人。②针对《马关条约》后外国资本的大量涌入,中华民族工业受到威胁,张謇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并开始创办企业。③在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华民族资本的压迫,张謇的大生纱厂等企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④一战以后,帝国主义又一次在中国大量倾销棉花和棉织品,纱厂的产品被迫削价销售,收不抵支,负债累累,最后被吞并。
[教师讲述]介绍张謇
[教师提问]由张謇创办实业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大家讨论一下。[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
学生1:说明了张謇有爱国之心,希望通过兴办实业来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学生2:张謇有不惧世俗的勇气,在“士、农、工、商”等级森严的社会里,身为状元和翰林院修撰的张謇能“舍本逐末”,确实有常人所不具备的勇气。
学生3:张謇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才能。他能创办大生纱厂并使之自成系统,这在当时也属于不多见的情况。
教师补充:同学们回答都很有道理,除了以上几位同学说的,张謇还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和不同凡响的远见卓识。他看到教育的重要性,他以实业所得办教育。他用教育来改进实业。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他创办了近代一系列学校,在社会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教师提问]张謇的大生纱厂等企业在什么时期发展最快? [学生回答]一战期间。[教师提问]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华民族资本的压迫。张謇的大生纱厂等企业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教师提问]后来情况如何呢?
[学生回答]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又一次在中国大量倾销棉花和棉织品,纱厂的产品被削价销售,收不抵支,负债累累,最后被吞并。
[教师讲述]我们来看一下具体情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无暇东顾,张謇经营的企业获得了短暂的发展。他用大生纱厂的盈余,又继招新股和向钱庄大量借款,加速扩充企业。下面我们看一组材料。
[投影显示]大生纱厂的兴衰历程
[教师引导]从大生厂发展的一波三折,我们能得出什么认识? [学生回答]
中国近代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受到外来因素影响很大。当帝国主义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就能得到较快的发展。当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就会举步维艰,发展缓慢、甚至破产。
[教师提问]这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学生回答]这是由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教师引导]由此可知,要想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以健康发展,首先要求什么?
[学生回答]国家独立,民族独立。[教师过渡]
同学们,从大生纱厂的结局看,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的最终归宿注定是悲惨的。大生纱厂可以说是旧中华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一目。
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发展
1.从洋务运动到清末民族工业的萌芽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本目下第一段内容,了解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概况,分析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学生看书]„„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概括一下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学生回答]从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尽管出现了一些民族工业的萌芽,但这些民族工业往往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辛亥革命后,情况有了较大改观。
[教师引导]
我们来看一组材料,通过材料概括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受阻的原因。[投影显示]
外国资本主义以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开辟通商口岸,操纵中国海关,降低中国进出口税率,控制中国沿海和沿江航运,把中国变成了它们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中国的资本主义企业,无论在产品销售还是原料收购方面,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巨大压力,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当这些企业的产品出现于市场的时候,外国侵略势力不惜采取降价销售的办法,千方百计地予以打击。如上海、厦门等地的火柴制造业,因无法与外国输入的火柴竞争,相继闭,仅燮昌火柴公司还勉强维持下来,但营业十分困难,产品不能销售于沿海各通商口岸,只得运往内地省份。其他行业的情况也大致相同。中国资本主义企业所需要的原料,也受到外国洋行抢购的影响。外国洋行通过中国买办商人,在盛产原料的地区广泛设立采购站,使中国资本主义企业在原料来源上面临严重的困难。如江苏、渐江两省是盛产蚕丝的地区,但上海的缫丝工业却不如广东发达,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原料收购方面遭到外国洋行和外资工厂的激烈竞争。中国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主义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
中国资本主义企业还受到国内封建势力的严重摧残。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获得正式的承认,处于听任地方官吏随意摆布的地位。如1881年南海知县徐赓陛以继昌隆缫丝厂“专利病民”“夺人生业”“男女(2人)混杂,易生瓜李之嫌”为借口,下令予以封闭。武举李福明因设立机器磨坊,被清朝官吏视为“不安本分”的“刁商”,经都察院批准,饬令撤去。清政府还对近代企业横征暴敛,敲诈勒索,大大加重了这些企业的负担。
[教师引导]
请同学们据此回答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中华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学生回答]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教师提问]辛亥革命的成功,对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辛亥革命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海外华侨也竟相投资国内近代工业。
[教师提问]辛亥革命后哪一历史阶段,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最快? [学生回答]一战期间。
[投影显示]一战期间中国面粉出口增长图 [教师引导]
同学们,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面粉出口增长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从1914年到1919年中国面粉出口呈较快的增长趋势。在这里我可以补充几个数字。面粉业是当时的第二大工业。由于洋面粉输入减少,欧洲需求增加,中国面粉大量出口,1911年全国面粉厂约有四十家,到1919年增加至一百二十余家。一战期间,中国面粉畅销英国、法国、俄国、日本和东南亚各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战期间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现请同学们考虑的是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能得到发展?
[学生回答]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这在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教师补充]
辛亥革命前后,群众性的反帝斗争彼起此伏,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作用尤大。“抵制外货”“发展实业”和“实业救国”,不仅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口号,也成为各阶层人民爱国的共同要求。
[教师引导]如何认识“黄金时代”?请大家讨论。[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 学生1:“黄金时代”是一战期间,中华民族工业发展的速度最快。学生2:“黄金时代”的出现在客观上是由于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主观上确实是因为中国的提倡国货、抵制洋货而带来的。这种民族的自觉意识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教师补充:
“黄金时代”既然是受外界的影响而出现的,也会受外界的影响而消失。所以,“黄金时代”是不长久的。一战以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教师引导]从课本上哪些内容能看到这一点? [学生回答]从荣氏兄弟创办的企业的命运能看到。
[教师过渡]下面我们就来看第三个问题,一战后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内容概括一战后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学生概括]
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的压迫,民族工业也没有能得到很好的恢复。总之,一战后民族工业的状况是日益萎缩。
[教师引导]
请同学们结合荣氏企业的发展状况,认识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投影显示] 荣氏企业的兴衰历程。
[教师过渡]
同学们,荣氏企业发展的曲折历程,正是旧中华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从中我们能看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上的叙述,讨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学生看书]„„[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
学生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
学生2:主要以轻工业为主。
学生3: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地域分布不平衡。[教师引导]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学生回答]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来决定的。[教师小结]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也就决定了中国的民族工业必然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1.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2.发展不平衡,集中于轻工业和沿海地区;3.受中国社会性质的制约,整体水平落后。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思考、讨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发展将对中国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
学生1:因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因此,民族资本家在政治上必然反对君主专制。
学生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将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学生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以轻工业为主,而且以纺织、面粉为大宗,这会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活。
学生4:机器的输入和生产,冲击着原有的生活观念和习俗,对中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教师总结】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发展。是中国社会的一个新生事物,它的出现,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影响。政治上,民族资产阶级在甲午战后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在政治领域里开展了以设国会、选议员为目的的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和推翻满清专制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的辛亥革命。经济上,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发展几乎影响了经济生活的各方面,一些原有的社会结构被破坏。人们的生存方式也变了不少。在“实业救国”的旗号下,造就了一大批知名的近代实业家。另外,在社会生活方面,交通、通讯、电影、电话等开始对人们的生活发生影响,关于这一点我们在下一节课将要学到。【板书设计】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一、状元实业家张謇
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从洋务运动到清末民族工业的萌芽 2.一战期间中华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3.一战后民族工业的日益萎缩
三、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1.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
2.集中于轻工业和沿海地区 3.整体水平落后
【自主检测】
1.创办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的是()A、林则徐 B、张謇 C、郭沫若 D、董必武
2.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这种现象出现于下列哪一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3.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近代工业开始于()A、辛亥革命后 B、《马关条约》签订后 C、洋务运动后 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指()A、19世纪60-70年代 B、19世纪末20世纪初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解放战争时期
5.下列不属于阻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三座大山的是()A、民族资本主义 B、封建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帝国主义 6.材料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民办企业创办情况表
时间 企业数 资金额(万元)
材料二:
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建立“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兴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却逐渐走向萎缩并最终破产。(1)从材料一的表格中你能看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中国近代哪一运动中?
(2)结合材料二,你知道与秦二爷创业活动最相似的一位“状元实业家”是谁?他倡导的著名主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1916年前后他的企业最为红火的主要原因?1916年前后世界上正发生着什么大事?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 篇2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老年人口中所说的洋火、洋灰、洋油、洋钉其实就是什么?为什么要加“洋”字?这表明了什么?2.今天我国的有些民族工业品牌也走向国际市场,你能举个例子吗 ?这又说明什么?
(一)状元事业家张謇
1.你从张謇“实业救国”中,想到了什么?
A.目的:抵制列强对中国人民的剥削,发展本国工商业,挽回中国的利益。
B.情怀:国家民族利益重于个人利益,主动放弃高官厚禄,迎着风险兴办实业。
C.结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被列强的“倾销”挤垮破产。
张謇等人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是值得我们钦佩的,但是历史也证明了中华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很难战胜内外反动势力的压制和阻挠。)
2.当时的内外反动势力是什么?(内有封建势力,外有帝国主义。)
我们在前面还学过张骞这个人物。“骞”与“謇”怎么区分?张骞是西汉出使西域的人物,他骑着马儿出塞西行,所以“塞”下以“马”换“土”。张謇考中过清朝的状元。状元者,必然擅长言语,所以“塞”下是“言”不是“马”。
张謇把国家民族利益看得比个人利益为重,义无返顾地放弃了高官厚禄,迎着风险兴办实业。他所创办的大生纱厂等企业是炎黄子孙自己开办的民族工业,这些企业的兴起、短暂发展和迅速破产的过程,就是整个旧中华民族工业历史的缩影。
(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A.初创发展:“黄金时代”加上艰苦奋斗
B.屡遭挫折:“九一八”事变后,陷入困境;“七七”事变后,毁于一旦。
C.抗战胜利后:有所恢复,但远未达到战前水平。
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征:(发展进程艰难曲折,发展程度极不平衡[地点集中于沿海沿江工业城市,类型集中于轻工业],发展水平整体落后,带有显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
3.展示汇报
1.民族工业的发展阶段
(一)近代民族工业的开端
教师活动(出示投影片):近代民族工业的含义;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大胆判断: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开端是?为什么?
学生活动:体会近代民族工业的含义,并就老师的问题作出判断,回答。
设计理念:【考察学生对已学过的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二)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有关的历史
教师活动(出示投影片):从我们学过的近代史中找一找还有哪些历史事件对民族工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回答。
设计理念:【检查学生头脑中的感性认识,对学生认识现状有所了解,以便加以引导。给学生创造参与课堂的机会】
2.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及原因
教师活动(出示投影片):甲午战争前后企业发展表格
学生活动:分析表格,得出历史结论,认识到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并探究其原因。
设计理念:【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马关条约》允许民间办厂促进了民族企业的发展】
教师活动:布置阅读教材导入框内容及第一段课文状元实业家──张謇。探讨:是什么因素促使张謇放弃高官厚禄,去开办大生纱厂?他身上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活动:阅读、分析、回答。
设计理念:【通过张謇创办实业的典型例子让学生认识到 “实业救国”思想也是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之一,同时及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三)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教师活动(置疑):大生纱厂发展最快是哪个时期?分析书中统计表,探讨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快的原因?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回答。
设计理念:【注重通过历史资料和统计数字直观地认识历史】
(四)受挫、破产时期
教师活动:(1)置疑:大生纱厂结局如何?为什么?
(2)布置阅读课本小字材料:荣氏兄弟创办企业的兴衰。
(3)出示投影片:陈启源办厂**;四大家族与荣氏企业。
学生活动:分析历史资料,回答问题。
设计理念:【让学生认识到民族工业发展中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民族资产阶级必然有革命的一面】
小结:导致近代民族工业长期落后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资产阶级具有革命的一面,所以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但由于软弱、妥协,最终不能领导中国革命成功。
2.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八上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篇3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二中学 林泽纯
一、教材分析
(一)课标要求
1.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2.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华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二)教材内容分析
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八年级学生深入认识甲午中日战争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知识面有所扩展,个性较突出。因此,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积极思维应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的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但是,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分析《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并依据内容分析其影响。
(二)过程方法与能力
1.通过学生扮演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观看电影《甲午风云》中“黄海大战”的片段,再现历史情景,培养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甲午中日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和台湾军民英勇杀敌、顽强反对外来侵略的教学,号召学生向英雄学习,树立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人生观。
2.通过帝国主义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打败无能的清政府,再次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教学,再次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立志成才,振兴中华的人生观。
四、教学重点
黄海大战及《马关条约》。
五、教学难点
清政府在当时海军实力比较强大的情况下为何战败;《马关条约》产生的影响。
六、中考命题分析
中考关于本课命题知识点集中在黄海大战、邓世昌、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其最常见题型为选择题,经常作为命题的切入点的图片是邓世昌的人物图和《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再者是综合题目,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综合考查,一般有四大综合方式:一是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构成了19世纪末列强的三次侵华战争;二是中国近代列强的五大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三是旧民主主义时期列强的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四是针对日本来考查,有学习中国的大化改新、鉴真东渡、日本明治维新、甲午中日战争、全面侵华战争、二战后日本的崛起。至于《马关条约》是与《南京条约》、《辛丑条约》进行综合考查。
七、教学时数
1教时
八、教学方式
本课综合运用情境式、比较法和自主学习等各种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互动。
九、多媒体辅助课件
日本当时先进的军用武器(《双联主炮》和《旗舰──松岛号》)、“黄海大战”的片段、《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黄海激战图》、人物像《邓世昌》、《致远号》、《日军屠杀旅顺居民》、三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复合图表等。
十、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1.组织学生查找阅读与本课相关的一些资料,如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起因、经过(尤其是“黄海大战”)和结果;清朝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等。
2.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尝试用口诀归纳出《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3.结合当今热点,探讨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等。
(二)导入设计
1.情境营造
放映日本当时先进的军用武器,为导入新课作铺垫。
2.教学导语
设问:同学们,当今的中日关系如何呢?
教师切入屏幕,显示课件:2009年4月29日至4月30日,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对中国进行了访问。麻生此次访华主题紧紧围绕“合作”二字,是一次极富成果的“合作之旅”。
那么,100多年前的中日关系又如何呢?现在我们来学习《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了解当时的中日关系。
(三)教学结构
1.发生的原因
2.爆发
3.重要战役
4.结果
5.《马关条约》
(四)师生互动
1.发生的原因
思考:这场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如何?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点拨:简要从日本、朝鲜、清政府三国分析战争的背景,并归纳出战争发生的原因:
日本明治维新后,制定了侵华的“大陆政策”(根本原因);朝鲜农民起义,为日本提供了契机(直接原因)。
2.爆发
提问:
这场战争发生在哪一年?为什么称之为甲午中日战争?
3.重要战役
(1)了解战争的简要经过【教学策略:先总(简要经过)后分(黄海大战、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溃败)】
播放《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
(2)着重学习重要战役“黄海大战”
放映“黄海大战”的片段,着重了解邓世昌率领士兵英勇抗敌的感人场面。
请个别学生扮演邓世昌的英雄形象,并由学生简要评价。
提问:邓世昌有哪些高贵品质?
(3)旅顺大屠杀
承接上文:
黄海大战后,日军轻易侵入辽东半岛,出现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这场大屠杀发生在哪里?
在屏幕上打开《日军屠杀旅顺居民》图片。
(4)威海卫溃败
设问:接着,日军又夹击威海卫,我军战况如何?
4.结果
提问:
本次战争的结果如何?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过渡语:面对日军的节节进逼,清政府加紧求和,与日本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
5.《马关条约》
指名回答:
《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及双方的代表。
要求学生阅读文中相关的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邻座讨论:
尝试用口诀归纳《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师生共同归纳口诀:割三地;赔二亿;允设厂;开四口
邻座讨论:
《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
进一步细化《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探究下列问题:
割三地有什么危害?
诱导:采用三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复合图表进行比较。
点拨并屏幕显示:
台湾是中国的宝岛,大陆的屏障,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日本占领台湾长达50年之久,不仅掠夺了资源,而且把台湾作为侵略中国大陆的基地。
赔二亿又有什么危害?
诱导:采用三约复合图表进行比较。
剖析并屏幕显示:
赔二亿比前两个条约巨增,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这笔巨款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中85%作为日本军费,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发展;清政府除了大肆搜刮民众外,还要大借外债,更加依赖于帝国主义。
允设厂带来了哪能些危害?
启示:鸦片战争爆发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是否签订条约?
剖析并屏幕显示:
鸦片战争爆发后,列强对我国的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甲午中日战争后,则相反;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列强开始在中国开设工厂,但没有条约依据,现在有了条约依据,反映了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日本在我国建厂,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原料,严重阻碍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教师归纳并屏幕显示:
开四口又产生了哪些危害?
诱导:采用三约复合图表进行比较。
剖析:《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都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北京条约》开设汉口、南京、天津等共十一处(《天津条约》开十口,《北京条约》增设天津一处,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故《北京条约》共开十一口),已经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和长江以北沿海,开埠天津,北京的大门被打开;《马关条约》开四口,说明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已经卷入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地。
综述并屏幕显示:
经济侵略的路线:江南沿海 → 长江中下游、江北沿海 → 长江上游
简言之,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由沿海逐步伸向中国内地,范围不断扩展。
小结:
弹性教材:
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想一想: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干什么?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说明什么问题?
解释:
“颐和园又搭天棚”指台湾被日本割让,而中国的头头脑脑,却又继续进行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慈禧太后60岁生日,“万寿无疆,普天同庆”)。
点拨:
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说明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之流主持国家哪有不败之理。
(五)教学总结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同日本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从此,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六)学法指导
学生朗诵歌谣,以强化学过的知识:
1894甲午战,割地赔款丧主权。开设工厂增口岸,世昌殉国黄海间。北洋舰队全军没,大大加深殖民地。《马关条约》被迫签,民族危机险空前。
十一、课后作业
(一)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二)思考题:如何理解《马关条约》产生的影响?
十二、课后拓展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海军实力,尤其是北洋水师实力与日本相当,但战争的结果却是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有人认为败局是必然的,你认为呢?请说一说你的理由。
附录:
十三、科组评析
(一)亮点特色
1.采用三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复合图表进行比较等各种教法的综合运用,有效地解决了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马关条约》产生的影响”。
2.扮演邓世昌的形象,使课堂气氛浓厚,既突出了民族英雄邓世昌的形象,学习邓世昌的高贵品质,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课改理念。
4.先总(战争的简要经过)后分(黄海大战、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溃败)的教学策略,主次分明,突出了“黄海大战”这一重点。
5.在“日本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和路线”、“日本资本输出的合法性”问题上,采用纲要信号法表示,言简意赅,一目了然,增强了学生的记忆。
6.表格归纳问题“《马关条约》给中国人带来什么进一步的危害?”,起了小结性的作用,击中要害,突显了本课的重点。
7.口诀归纳法和歌谣学习法的运用,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帮助其记忆,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
8.弹性教材的设计,既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也可满足不同学生层次的需求,还便于教师依据课堂的密度灵活选用,彰显教材的灵活性,值得提倡。
(二)存在问题
1.由于时间限制,“中国战败的原因”未能全面剖析,“三国干涉还辽”及“台湾军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未曾涉及到。
2.“旅顺大屠杀”,未能真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没有分析战争的性质。
4.“威海卫之战”,未强调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三)改进设想
1.设法调整授课时间比例,“对症下药”,确保“疗效”。
2.假如时间充足,可多角度剖析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三国干涉还辽”及“台湾军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可作为课前预习和课后自习。
板书设计
(八上)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 篇4
师说:同学们,我们看一则报道,大家知道这个事情吗? 师问:深陷**的是哪个品牌? 生答:强生
师问:这是哪个国家的品牌? 生答:美国
师问:强生产品的适用人群是谁? 生答:婴儿
师问:就是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品牌爆出了什么丑闻? 生答:致癌门
师进一步指出(口气略带不屑):很多同学也用过这个商品。强生的口号是为爱而生,他的广告总是给人很安全的感觉,现在出了这样的问题让我们感到特别的震惊,这说明外国大牌商品的质量并不一定全都过关,外国的月亮不比中国较圆。
师接着说(充满激情):其实我们中国的品牌并不比外国货差,我们来看几张照片(郁美净、六神),这些国货品质好,又经济实惠,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朋友。
师问:除了这些口碑很好的日用品,我们中国还有很多品牌走出了国门。大家知道有哪些吗?
生答:联想、海尔、蒙牛、奇瑞
师鼓励:大家说的都不错,我也找了几张图片,咱们一起看一下
现在的中国繁荣富强,在轻工业重工业和高精尖领域,我们都创造出了辉煌的成绩,让全世界都感受到了中国品牌的力量。这里呢,我给大家找了段视频,是联想在欧洲做的广告。
师问:除了这些年轻的成功品牌,我们国家还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国货品牌,就是中华老字号。
师问:大家知道几个中华老字号,说说看,看看谁知道的最多? 师总结并打出大屏幕:同仁堂、恒源祥、张裕葡萄酒、抵羊牌毛线等
师问:这些品牌都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但是依然焕发着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中国精神财富的一部分。
今天我们要穿越百年,来看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如何发展壮大的。
(板书)第十九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民族工业?
民族工业的含义:民族工业是在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民族资本家所开办的企业。
这样的企业是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习民族工业的发展史,我们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张謇。
一、状元实业家张謇
(看书)
师问:在1899年,围绕着张謇有一个爆炸性的大新闻,是什么事啊? 生答:新科状元张謇弃官从商了 师问:为什么引起轰动?
生答:在中国古代,身份等级非常明确,士农工商,商人地位非常低下,是处于世人所不齿的底层社会,张謇以状元的身份下海经商,挑战了人们的旧观念。师问:1899年,当时中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使得张謇做起了挑战人们的观念的事情。
生答: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日本政府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
师总结:甲午中日战争,中国以惨败告终,被迫签下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而更糟糕的是,在此之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到了亡国灭种的关头。于是,中国各阶层的有识之士纷纷而起,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探索着救国之路,张謇也加入其中,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
张謇心有大未来,他希望通过发展实业来促进中国全面的发展进步
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张謇是怎样做的?他是从哪几个方面入手的?(看书)
师问:我们先来看看作为实业家,作为商人的张謇,他的事业发展如何 师问:张謇把他的第一份产业投身在了哪个行业?企业的名称是什么? 生答:棉纺织业,大生纱厂。
师问:大家看看资料,除了大生纱厂,张謇还创办了什么的企业? 生答: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
师总结:他的大生集团覆盖面之广自古未有啊!真是了不起!师问:大生集团盈利了吗? 生答:大生创造了丰厚的财富
师赞扬:这个状元在商场上的表现还真不赖!
师问:赚了大钱之后,张謇改变了吗?买洋车、盖洋房还是移民了? 生答:不是。
师问:那,他把钱都投到哪里了?
他把挣来的钱用于兴办学校、图书馆、博物院、气象台、医院、公园和剧场等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等社会福利事业。
师问:张謇发展了哪些文教事业了呢?我们来为他的教育事业归归类 生答:师范、农业、商业„„——面向各个领域,掌握一技之长 师问:哪些人能走进张謇开办的学校接受教育? 生答:普通百姓
师总结:女子,盲哑皆可入学。张謇办学打破传统观念,突破世俗的偏见,做到了面向社会各个阶层。张謇一生创办了370多所学校,启迪民智,开阔视野,时至今日,南通很多学校还印刻着张謇时代的标记。
除此推广文教,张謇还致力于普及医疗。张謇认为:“医学之发达与否,有关民族之强弱。”在他的主持下,一批近代化的医院建了起来。其中最著名的是南通医院,也就是今天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至今,医院仍高挂着张謇的训词 “祈通中西以宏慈善”
张謇实业救国,南通人民永远纪念他,中国人民也一样永远纪念他。张謇做了这么多事!我们现在总结一下他的救国。
师问:张謇兴办实业是为了挽回中国的利益,他想挽救中国的什么? 生答:挽救中国经济。
推广文教——挽救中国的思想文化 普及医疗——挽救国人生命
张謇做了这么多好事!多好的一个人啊!张謇实现救国的伟大的理想了吗?他最后的结局怎样?
(请大家打开教材第101页)生答:没有实现救国理想,中国依然遭受着列强的凌辱。张謇的企业最终破产了。
师问:为什么张謇没能救中国?怎样才能挽救灾难深重的旧中国?
给大家3分钟,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回答 救国失败原因:
1.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在列强侵略与封建压迫的夹击下,民族工业风雨飘摇,救不了中国。
2.只靠一人之力,救不了国。而他自己的企业也破产了。
怎样才能救中国:
1.前提条件: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消灭侵略者,取得民族独立。
2.发展民主、经济,科教,提高综合国力等。
师说:大生集团没落了,其实大生企业的发展史,就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缩影。近代的中华民族工业发展,充满了艰辛和曲折。
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同学们拿出学案,给大家5分钟,完成民族工业发展简表。
师问:我们来看看中华民族工业三个阶段,时间如何划分? 生答:发展受挫期——一战后到新中国成立前
“黄金时代”——一战期间 萌芽及初步发展期——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 师问:我们先来看第一阶段,什么事件促成了中华民族工业的萌芽和初步发展? 我们同学直接就找到了辛亥革命,其实民族工业的萌芽更早一些,可以追溯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洋务派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这是什么名字? 生答:洋务运动
师总结:在外商企业和洋务运动的刺激下,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民族工业萌芽。师问:那初步发展是在哪个时期呢?这要从一场惨败说起。状元实业家张謇就是在那次战败后投身实业的。生答:甲午中日战争
师总结:在这一时期,企业数量增加,规模增大,那么,这些新兴企业主要集中在哪些城市呢?
生答:杭州、上海、广州、武汉、天津等 师问:这些城市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生答: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 经济发达地区
师问:之后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了短暂的春天,什么事件促成了黄金时代的到来?
生答:外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危机也是商机
内因: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而且之后的民国政府积极发展工商业,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师问:好,我们一起来看看黄金时代民族工业的作为
(图表)在华投资外国资本与中国资本对比图,我们能看到中华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趋势?
生答:民族工业整体有所发展 师问:主要集中在哪个领域? 生答:轻工业
师问:我们就来举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吧!
一战期间棉纺织业面粉业发展简表,纺织业和面粉业又怎样的发展变化? 生答:一战期间棉纺织业面粉业发展迅速
师问:在这一时期,还涌现出很多著名的实业家和爱国商人,我们一起来看看 荣氏兄弟创办了福新面粉公司,他们生产的兵船牌面粉质量优秀品质又稳定,远销到了欧洲大陆,还获得了国际奖项。
再来看看范旭东,说起来,他和我们天津很有渊源。1914年31岁的范旭东一个人来到天津塘沽,面对着一望无际的盐碱滩,他发誓一定要制造出中国自己的精盐。经过几年的拼搏,范旭东成功研制了“海王星”牌精盐,打破了欧洲的垄断。我们同学特别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小细节,这座建筑大家是不是有点眼熟呢,它位于丹东路和赤峰道交口,XXX同学在逛街时看到了这栋楼,发现这里曾经是久大精盐公司驻津办事处。我们也发现了教材的一点纰漏,把久大二字印倒了,我们改过来。
好,我们来总结一下黄金时代民族工业的表现 生答:民族工业整体有发展,师问:大家回忆一下刚才的材料,轻重工业比较哪个发展快? 生答:轻工业
师问:轻工业中哪两个行业发展尤其出色? 生答:面粉、纺织等轻工业发展较快
这一时期还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
师问:中华民族工业之后的发展是扶摇直上吗?不是。经历了受挫期 为什么民族工业的发展这么不顺利!
生答:①.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卷土重来
②.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
③.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师问:我们就以大生纱厂做一个例子
生答:在经历了1921年的顶峰后,形势急转直下,最终破产。
师总结:在这几十年间,中国并不太平,我们刚刚学过的8年抗战和国民党发动的3年内战再次把中国带入战火,民族工业发展屡屡受挫。在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和封建主义三座大山压迫下的民族工业举步维艰。我们总结一下这一时期的表现
生答:民族工业陷入困境,大量破产倒闭,仅存的企业也是艰难度日
师问: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这三个阶段,我们来总结一下特点。这一路看过来,我们国家的民族工业发展顺利吗? 生答:不顺利。曲折艰辛。
师总结:这是第一个特点——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 师问:在地域和领域方面有什么特点?
生答:发展不平衡,集中在轻工业和沿海地区 师总结:好,这是第二个特点。
师问:回忆一下我们刚才给出的材料,民族资本和外国资本对比图,从图中我们能看到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把握着中国经济命脉的到底是谁? 生答:外国人
师总结:我们虽然有所发展,但是和西方列强相比弱小很多,这体现了民族工业什么特点? 生答:落后性。
师总结:中华民族工业发展曲折艰辛,但其中却饱含着中国人的顽强奋斗。实业救国之路行不通,要想救中国,首先要民族独立。
【(八上)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推荐阅读:
中国工业近代化10-13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07-29
中国近代建筑发展08-30
中国近代历史教案09-05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圆明园)观后感09-26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07-03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07-06
中国近代史的划分09-29
近代中国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