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个人年度工作总结

2024-10-03

关爱留守儿童个人年度工作总结(共16篇)

关爱留守儿童个人年度工作总结 篇1

白箬中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2013学年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向前迈进的步伐的不断加快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外出务工的人数与日俱增,留守学生童一族日益庞大,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经济相对匮乏的天堂校区来说,这种现象更为严重,“留守学生”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问题。为帮助“留守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学生”健康成长,我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将目标落到实处。

1、分班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千方百计使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3、真情关爱留守儿童,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

二、营造关爱的氛围

在班级内中对留守学生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举办了简单的“问一问”、“拉一拉”活动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学生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在日常活动中格外照顾留守学生:班队会上给留守学生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学生位于最前面,组织各种活动时也让留守学生有更多的参与面,实践活动中

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学生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形成关爱“留守学生”的工作合力。

在原来的家访制度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学生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学生。同时还尽量让“留守学生”在校寄宿,便于管理,消除上学、回家途中的安全隐患。设立“家长热线”,“留守学生”班主任老师每月定期向学生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互通信息,寻求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同时要求学生每月与父母通话,架设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信息桥梁。

总之,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学生,关注留守学生问题,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

关爱留守儿童个人年度工作总结 篇2

获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于2016年4月6日举行了第一次全体会议, 研究确定了2016年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各项工作要点。

据介绍, 2016年, 各部门将围绕推动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措施、推动改善农村留守儿童贫困家庭环境、推动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司法保护措施、推动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政策等12方面展开48项具体工作。此外, 会议还研究确定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

联席会议召集人、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要求, 各成员单位要把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纳入本部门、本系统工作总体安排予以部署和落实, 督促指导基层单位、机构和组织完成好具体工作。各成员单位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加强资源统筹、信息沟通、工作协调和优势互补, 形成各司其职、分工协作、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

靖安县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举措 篇3

一是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镇副书记、关工委主任担任组长,进一步做好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

二是建立留守儿童情况登记制度,我县每年都会进行摸底、登记造册,全面掌握和了解留守儿童信息情况,据统计全县今年有留守儿童1786人,两年时间增加了41%。

三是建立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县级领导、县直机关科级干部,乡、村干部、党员、“五老”以及老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建立了一对一的帮扶机制。

四是建立留守儿童联系制度,定期向监护人询问孩子们在校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印发了留守儿童连心卡,上面印有联系人的电话、职务等,以便随时联系沟通,帮助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

五是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教育制度,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共同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结合靖安县委提出的“我与群众交朋友”的活动,对全县的留守儿童开展了一次全面大走访,并送去了学习用品和慰问金;县关工委组织医务人员到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安全教育;县关工委、妇联、团县委共同印制了关爱留守儿童亲情名信片……

(文/靖安县关工委办公室)

关爱留守儿童个人事迹 篇4

——保义镇关工委张纯云同志关爱留守儿童事迹材料

寿县保义小学

2013年3月张震

用爱心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保义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张纯云同志关爱留守儿童事迹材料

多种原因的存在导致保义镇有大量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在近几年担任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的张纯云同志用浓浓的爱和温暖滋润这些留守孩子们亲情饥渴的心田,她成了留守孩子们心中最尊敬的“张奶奶”。

“留守儿童最缺的是什么?亲情!留守儿童最盼望得到的是什么?还是亲情!”这句话是张主任数年来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保义小学三年级的洪岩同学,今年10岁,家住保义镇陈庙村,是张主任结对的一位留守儿童。他是个性情开朗,活泼大方的小男孩。很难想象他曾经是个非常沉默的孩子。是什么让他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我们从他一口一个“张奶奶”的话语里寻找到了答案。洪岩在年幼时,父亲在外开车,靠干一点散活儿维持生计,日子虽过得紧巴巴的,但一家人互亲互爱,还算幸福。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天早晨,开了一夜车的爸爸由于过度疲劳,不幸发生车祸,失去了生命。这对于洪岩一家来讲,犹如晴空霹雳,所有的梦想瞬间崩塌。洪岩的母亲又患有心脏病,常年吃药,家庭唯一的支柱倒塌了,生活没有了希望。洪岩从此变得性格孤僻,怕见生人。张主任告诉我们,刚接触小洪岩时,他害羞地躲在门后不肯出来,更别提与她交流。几年来,张主任只要一有空闲,总不忘去看看小洪岩,谈心聊天从不间断,并给他送些学习、生活等用品,有时还送去慰问金。

在保义镇,像洪岩一样的留守孩子还有很多,他们留在远离城市的家乡,伴着年迈的爷爷奶奶,守着与父母团聚的希望。张主任深深地认识到,好多家庭夫妻同时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家里,由单亲照管或由„隔代家长‟代养,由于家长长期在外务工,留在家中的单亲或代养的老人也忙于家务或农活,与孩子沟通交流较少,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关注少。保义镇的广大留守儿童漏管、失管现象让她十分忧心。张主任对留守儿童不仅从生活上关心,还从学习上、心理上给予孩子帮助,定期谈心、定期家访……这些年对留守儿童无微不至的关爱,让群众对张主任赞不绝口。

詹欢、詹迎是一对双胞胎,两姐妹长期没有父母的关爱,在各自的生活中都只有来自外公的关爱,但是隔代教育带给两姐妹的影响很大,两姐妹读书经常迟到,穿衣打扮也不行,见人不打招呼,性格十分内向,学习成绩在班上算差的,即使和别人说话也表达不清楚,更不能在课堂上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但是这一切都是没有遇到现在的代理家长张主任以前的现象了。在2010年秋学期,在学校的安排下,张主任成为了她俩的代理家长。张主任也是一位母亲,深知没有母爱的女孩是多么的痛苦,第一次与她们结对时,张主任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把基本情况调查清楚后,第二天便到她俩的(现在的外公家)家访,由于是两女结扎户,父母这些年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在广东打工挣钱上了,没有顾及孩子的成长,即使回家一次,也是一两年才有一回。针

对这些情况,张主任放弃了休息的时间,经常和她们聊天,几次过后,和她们成为了无活不说的好朋友。在张主任的带动下,她们从自身打扮开始,衣服穿干净了,人也活泼了,也敢大胆的和别人说话了,每天上学都是开开心心的,过年她父母回来时看到她俩的表现,还差点没有认出来呢!今年年初她们父母又外出了,开始几天都有些舍不得,但是在张主任的开导下,两姐妹逐渐把心思放在了学习上。两姐妹由以前怨恨父母不在身边转变成了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三五几天就要和父母打电话聊天,还在电话里也要撒娇。就这样,张主任用不是母爱但胜似母爱的关爱,让两姐妹的生活得以焕然一新,并对生活有了正确的认识。

在张主任眼中,关爱和教育农村留守儿童,是基层党员干部的应尽之责。张主任说:“作为母亲,看到这些孩子天真活泼可爱,感觉真的需要我们这么一个大家庭去关爱呵护。”早些年在外地考察留守儿童之家给她一个启发,她心里琢磨着如何借鉴别处的经验,在自己的乡镇也建立一个留守儿童关爱之家。通过和镇党委政府的讨论后,张主任专门腾出一个办公室作为留守儿童的活动室,建立留守儿童图书阅览室,让孩子们们多一个可以学习、娱乐、活动的场所。留守儿童关爱之家正式成立之时,张主任信心满满地说:“接下来我要绞尽脑汁,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每一个细节。”她那样说,也那样真真切切地开展一系列温暖广大留守儿童身心的活动。

留守孩子们常常用最简单的标准衡量幸福与否:谁与父母在

一起的时间长,谁就幸福;反之,谁就是不幸福。为了让每个留守孩子都能得到结对,让他们都享受到母爱的温暖,张主任发动了“关注留守儿童,党员先带头”活动。如果你去镇留守儿童之家看看,你会发现不仅党委政府里的女干部全都是代理„妈妈‟,不少男党员也是“代理爸爸”。张主任说:“我们要承担起代理家长的职责,开展一帮一的结对帮扶,用我们的爱弥补他们缺失的亲情。”

保义镇的广大留守儿童,他们是不幸的,父母远离家乡,让他们平时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又是非常幸福的,因为有一位和蔼可亲的张奶奶时刻在他们身边,关心他们,照顾他们。

关爱留守儿童个人年度工作总结 篇5

石灶小学校 冯丽萍老师

自动请缨 承担重担

石灶乡小学校是一所边远的农村小学,条件极其艰苦,全校有397名学生,其中298名学生是留守儿童,大部分存在生活不能自理,心理承受力差,性格内向、孤僻,行为习惯差等问题。2011年,石灶小学七年级共有41学生,其中有35名学生是留守儿童。“谁来担任班主任?”这个问题,让石灶乡小学校校长头疼不已。这个时候,冯丽萍主动请缨,要求当这个班的班主任。

石灶乡小学校校长回忆当时的情景:“当时我也很犹豫,那年,冯丽萍老师刚刚调到石灶小学,教学经验不怎么丰实,她能承担如此重任,照顾好留守儿童吗?”正当校长犹豫不决的时候,冯丽萍老师诚恳的找到了校长,表示她不敢保证能做到最优秀,但她会用她的全部精力,照顾好学生。正是冯丽萍老师恳切的话语感动了校长,校长抱着试一试的心理答应了她的要求。从此,冯丽萍便走上了关爱留守儿童之路。

摸清情况 建立档案

在冯丽萍老师的办公桌上,有一本“留守儿童”档案,这本档案放在随手就能拿到的地方,一有空时,就会拿来翻一翻。冯丽萍告诉我们,留守儿童数量很多,但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她不可能清清楚楚的记得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有了这本档案,她就可以掌握留守儿童的全部信息。在档案上,除了罗列着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情况以外,还清晰的注明了每个留守儿童的不同情况,如父母皆不在家的,单亲在家的,平时表现好的,平时提问多的,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家庭经济条件差的,现在的监护人等等。正是因为有了这本留守儿童档案,冯丽萍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才能得心应手、面面俱到。为了让“留守儿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冯丽萍对这一情况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得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共同抓好留守儿童的管理。她用平日点点滴滴的爱,聚沙成塔,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心理辅导 爱心滋润

为了孩子们能有一个更加稳定、和谐的学习环境,每个星期天冯丽萍都会去家访,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帮助。现在,孩子们的心情开朗起来了,性格活泼起来,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他们不再孤独,不再寂寞,他们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在温暖的阳光下一天天健康地成长。冯丽萍班上,有一个叫谭小艳的学生,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很少与家里联系,更不用说在生活关心孩子了,孩子与年迈的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性格极其暴躁、孤僻、自私,很难和同学相处。为了了解谭艳的情况,冯丽萍首先想到家访,当看到谭小艳家破落不堪的土墙房子时,冯丽萍柔弱的心被触动了,这哪里是家啊!从此,她更加关爱这个经常饱一顿饿一顿的孩子。每当他们生病的时候冯老师就像妈妈一样,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们。每当天气不变化的时候冯老师总是一遍又一遍的叮嘱他们要注意添加衣服。每当周末冯老师都把谭小艳留在自己家里和冯老师生活在一起给予谭小艳充分的家的温暖。冯老师喜欢和他们谈心,用这样的方式帮助他们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正确认识自己的家庭,并教育她要孝敬老人,要与同学友好相处,多为别人着想,宽容待人,经过数次的心灵沟通后,谭艳变了,能和同学一起聊天开玩笑了。冯丽萍说,其实对留守儿童心理的辅导,比学习上的辅导更为重要,要诚恳的对待学生,与她们进行心灵的沟通,让老师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她们的心声,了解到她们真正需要什么,这才最为重要。

人文关怀 让留守儿童以校为家

清明节前夕冯丽萍组织留守儿童学生代表到革命烈士墓地敬献花圈,向学生讲解红军烈士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还有今年上半学期,石灶乡小学校参加县教育科技局举办的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节活动,带队老师就是冯丽萍。在参加活动的几天时间里,冯丽萍和孩子们厮守在一起寸步不离,参会的领导感叹道:“有这样的‘班妈妈’,我们的留守儿童就不会寂寞了,学校就是家啊!”

关爱留守儿童总结 篇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今年,我校积极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从实际出发,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现将这段时光的工作状况总结如下。

一、摸清状况,确立工作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县农民超多外出务工、经商,有许多成功人士已在经济发达地区购置房产安家落户,使超多生源外流,但仍有一部分的农民在外过着低收入的打工生活,无力支付高额的异地借读费用,只好将子女留在本乡由长辈或其他亲戚帮忙看管,他们享受不到父母的温暖叮咛,只能在隔辈或亲戚有心却无力的关爱中徘徊,而贫困山区的留守人员,恰恰大多也是老、弱、病、残、文盲、半文盲。这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多么不利啊。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祖国的期望,“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了社会与相关领导的关注和极度重视。

二、应对现状,我校透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把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立为“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了学校在“关爱工程”中第一的作用。

三、取得的成绩

经过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我校的“留守儿童”工作已取得了必须的成绩,学生的行为习惯好了,成绩提高了,待人接物礼貌了,自立、自主、自强了……在结对的老师中更是涌现了许多优秀教师。我们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工作,也许此刻还仅仅是起了个头。但是在那么多人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有决心对这项工作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全力做好这项工程,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总之,留守学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学校更就应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关爱。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构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2016年东屯镇中心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关爱“留守孩子”,就是要让他们用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生活,面对学习,自强不息,快乐健康地成长。这就是我校关爱“留守孩子”的主题,现将本学年留守孩子工作总结如下:

一、利用主题班队会,加强关爱。

我校要求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关爱留守孩子”的主题队会,各中队辅导员老师根据本班留守孩子的具体情况,确立一个子主题,策划活动方案,组织同学举行一次主题队会。通过主题中队会,以正面、反面的事例教育留守孩子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与娱乐。通过活动,让留守孩子从小学习自理,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参与家务劳动。通过组织“送微笑”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帮助别人时的快乐,也在集体中体会到别人帮助时的快乐,懂得他人在遇到困难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把关心他人看作是自己生活中快乐的一部分。在各位老师、同学的帮助下,我校蔡东剑同学被评为莆田市留守孩子“自强少年”。

二、利用节日,加强关爱。

我校根据元旦、六一等节日契机,开展了“同在蓝天下茁壮成长——关爱留守孩子”座谈会,为每个孩子送上学习用品,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与沟通,让这些“留守孩子”体会学校对他们的关爱。六一节在全校开展了“庆六一,关爱留守孩子”大型游园活动,使每一个留守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可以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学习生活,让他们的心理充满阳光与欢笑。

三、利用资料,加强关爱。

每个班级建立了留守孩子档案、联系卡、统计表、基本情况登表、手拉手好朋友结对子登计卡。每一位老师都与留守孩子结对子,要求教师必须做到:

1、掌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

2、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孩子”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孩子亲情的缺失。

3、提供必要的帮助,如在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

4、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孩子”。

四、利用“爱心天地”,加强关爱。

每个“留守孩子”都有一个以上的手拉手好朋友,在学习、生活上帮助他,与他一起成长进步。并在“留守孩子”生日期间,全班同学为“留守孩子”献上一声生日祝福送上自己制作的小贺卡、小礼物等。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怀。

在各班开辟关爱留守孩子“爱心天地”,发表“爱心宣言”,制作“爱心牌图”,精办“爱心宣传栏”。

2017年东屯镇中心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充分认识到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我校从实际出发,加强了对留守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使留守儿童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为切实做好关注教育,关注留守儿童的这一工,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学校十分重视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中层干部和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各负其责,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留守学生留得下、学得好、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

1、完善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学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学校的留守儿童,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并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2、建立代理监护人队伍,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学校还多方面联系社会上的爱心妈妈,至今有四名留守儿童找到了爱心社会妈妈,社会妈妈负责孩子的全年的学习开销,还定期到学校看望,节假日领回自己家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3、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为及时了解掌握各方面情况,有针对性的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学校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学校对代理监护人每月进行一次家访。

三、营造关爱氛围,开展关爱活动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利用元旦、六一等节日契机,开展了“校园爸爸、校园妈妈——关爱留守孩子”座谈会,为每个孩子送上学习用品,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与沟通,让这些“留守孩子”体会学校对他们的关爱。使每一个留守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可以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学习生活,让他们的心理充满阳光与欢笑。

四、感受温暖,快乐成长

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留守学生之活动室,配备了电脑、亲情电话、活动器材、图书等设施设备。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使他们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五、取得可喜成效

通过各种关爱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关护网络并取得较好成效,留守儿童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不仅学会了自理、自立、自强、自律,还培养了坚韧、独立的个性,出现了广大留守儿童安心学习,家长放心工作的喜人局面。

六、今后工作打算

1、倡导全校师生,为留守儿童献出自己的爱心。开学典礼上,为贫困留守儿童搞一次校园爸爸妈妈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2、结合教师开展的“教师帮扶”活动,在师生之间开展“手拉手、同成长”为主要形式的结对互助活动。

3、实行代理家长制,满足留守儿童的心理需要。各教师代理两位留守儿童的家长,定期与学生交谈,了解其生活和心理上的需要,给学生以家庭般的温暖,从而使其安心学习。

4、各班组织本班“留守儿童”开展“两地书亲子情”活动,让学生把学习、生活中的乐趣和困难告知父母,能与父母更好地沟通。5、打开留守儿童心灵之窗,每月上一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设心理咨询,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6、关注留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每位教师需帮扶一位留守儿童,做到随时与孩子沟通交流,关注孩子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

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和谐校园 篇7

一、搭建“三大平台”, 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校园环境

(1) 深入开展“代管家长”活动。学校要求班主任、科任老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子”, 当起学生的“代管家长”, 积极承担留守儿童的监护职责, 做学生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

(2) 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达到有电视、有电脑、有电话、有羽毛球等“六有”标准。“留守儿童之家”建有他们的档案, 在学生生日送去生日卡片, 在学生取得成绩后, 给学生父母送去一封报喜信……让他们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3) 成立“留守儿童互助组”。“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让这些孩子相互取长补短, 各班通过成立“留守儿童互助组”, 有效地把留守儿童组织在一起, 对他们强化同伴教育和同伴互助, 弥补了留守儿童的心理缺陷, 提高了他们的交往能力。

二、扎实推进“四项结合”, 增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效

(1) 与少先队工作相结合。针对一些留守儿童的不合群, 各中队开展“我的中队我的家”等活动, 让留守儿童明白少先队组织是自己的家, 从而有了归属感。通过“我的爸爸妈妈”主题队会, 让留守儿童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到家长养家糊口的艰辛;开展了“七个一”活动, 即一天扫一次地, 做一次饭菜, 抚摸家长一次手, 为家长洗一次脚, 为家人洗一次衣, 为家长倒一杯茶, 向家长说一声“您辛苦了”。通过每月一次的“希望之星”“自立之星”的评选活动, 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2) 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新课程改革与关爱留守儿童的理念是一致的, 都是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需要,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学校要求教师们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 尽量整合学科知识, 让具有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在每一科学习中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感应点,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学校的教育必须和家庭教育联系起来, 向家长传授一些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等, 转变家长观念, 让家长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 从而更好地履行监护人的责任。这样, 学校和家庭有效地连接在一起, 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

(4) 与社区相结合。针对一些留守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错位, 我校以“我为海西建设出份力”活动为载体, 对留守儿童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 并通过组织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队, 组织参加社区劳动, 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了历练。

三、创新“五项机制”, 努力打造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品牌

(1) 举办“待优生培训班”, 给留守儿童以信心。不少留守儿童钱多乱花, 养成了上网成瘾、打架等恶习, 这些学生被称为“待优生”。为更好地教育这些迷途的孩子, 从2013 年9 月开始每月举办了“待优生培训班”。由学校班子成员任教师, 培训内容包括心理健康、养成教育、感恩教育、理想教育等, 上课教师结合身边事例分析讲解, 以心交心, 以情动人。

(2) 建立心语日记, 给留守儿童以关怀。每个留守儿童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 为了解留守儿童的所思所想, 各班设立了“留守儿童心语日记”, 鼓励留守儿童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 把喜怒哀乐写进日记, 班主任每周批阅一次, 或鼓励、或引导……师生间实现了互动交流, 既解决了学生的思想问题, 又融洽了师生关系, 不少班主任已逐渐成为学生信赖的“知心”朋友。

(3) 建阳光图书室, 给留守儿童以美的熏陶。“最是书香能致远”, 我校阳光图书馆周末照常开放, 用优秀的经典名著、童话、寓言、儿童画刊填补留守孩子精神世界的荒芜, 让他们从文学中去感悟人生的真、善、美。

(4) 举办“才艺大赛”, 给留守儿童以展示平台。尽管留守儿童有这样那样的缺点, 但他们各有各的才艺。从2013 年10 月起每年我校举办 “留守儿童才艺大赛”, 这不仅为留守儿童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激发了他们学习才艺的热情和兴趣, 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

(5) 评选“留守之星”, 给留守儿童以鼓励。学校每一个月, 都要以年段为单位, 评选出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表现突出的留守儿童, 授予他们“留守之星”荣誉称号, 并把他们的照片和事迹在学校橱窗里张榜展示, 树立他们作为其他留守儿童学习的榜样, 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关爱留守儿童个人年度工作总结 篇8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一是依法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对外出务工父母履行监护职责提出具体要求,明确加强家庭监护监督指导的具体措施;二是落实县、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居)民委员会职责,明确县级人民政府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责任,要求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居)民委员会及时掌握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加强对家庭监护的监督、指导,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照料;三是加大教育部门和学校关爱保护力度,明确教育部门、中小学校在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教育、心理健康、生活照顾、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职责任务;四是要求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发挥优势,积极为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关爱服务;五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等社会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专业服务,支持社会组织、爱心企业举办农村留守儿童托管服务机构。

《意见》建立健全了包括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等环节在内的救助保护机制,规定了强制报告情形,确定了强制报告主体和受理主体,细化了应急处置措施,明确了评估帮扶主体,强化了监护干预措施。按照标本兼治的思路,提出从源头上逐步减少儿童留守现象的长远目标,强化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保障措施。要求各省(区、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领导机制。国务院还将适时专项督查《意见》执行情况。

nlc202309091106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篇9

正阳红旗小学是一所农村学校,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们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从校区实际出发,做了一些探索,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召开家长会,摸清情况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会上除了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情况,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我们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程。

二、营造氛围,健全制度,开展活动

1、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在团支部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2、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有《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制度》等。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建立健全家校联系。班主任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情况。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3、开展关爱活动,快乐成长

在校园里做到对“留守儿童”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儿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以上是我们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的一些摸索,还有待进一步创新。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学校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的高度,对他们要严慈相济,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就能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以后我们将更务实工作,不懈努力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正阳红旗小学:申小洁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篇10

为了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确保留守儿童在我校健康快乐地成长,使留守儿童家长放心,为社会的进步与稳定发挥应有的作用,我校特制定并落实了一系列措施,现将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各个班级的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对班级的“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确定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为留守儿童营造了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还加强了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确保留守儿童在校安心学习。

三、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果

(一)建立健全机制,发挥学校阵地的作用。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在学校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4.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学校做到了每学期召开一次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座谈会(家长会)。

5.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开设了心理教育课,开展了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让他们削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定期对教师进行了考评。

(二)明确职责,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1.加强了对贫困留守的资助工作。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纳入到“济难救助”中来,确保他们完成国家规定义务教育。

2.有的“留守儿童”缺乏自信,学习偏差。学校号召班里的品学兼优的学生与“留守儿童”结成“一帮一”共同成长拉手对子,做“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好伙伴”。再就是每一位教师负责帮

扶几名“留守儿童”,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关心,引导“留守儿童”形成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百折不挠的优秀品质。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留守儿童”得到了教育,使他们的学习、纪律、性格都有了改观,都有了进步。

3.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学校期末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不定期召开座谈会,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虽然我们在过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是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这主要是在落实学校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中,由于受一些客观存在的因素的影响,学校方面的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薄弱之处,有待于今后在工作中加以改进。

总之,学校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关爱留守儿童,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荣辱观,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新形势下的新课题与新任务,为做好这一工作,我们将不懈地努力着!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篇11

关键词: 留守儿童;儿童档案;心理健康教育

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呢?

一、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把自己的的电话号码告诉学生及其监护人,以便及时联系。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这样,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二、真情关爱,给留守留守儿童温暖

班主任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班主任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例如:我班的莫福仲在和同学戏闹中右眼损伤,我及时带他去看医生,让他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怀。同时,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三、定期走访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动向

班主任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帮扶学生家长成为“代理家长”。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例如:学生谢番全,父母都在广东打工,家里只有兄弟俩,没有人照顾。有一段时间他经常逃学,上课时经常睡觉。于是我对他进行了走访,发现其由于精神空虚,缺乏关爱,结交了社会一些缀学的少年,在家里抽烟搓麻将。我发现这一情况后对其进行了针对性的教育,让其重新振作精神,免其走入歧途。让留守儿童在老师的关怀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四、对留留守儿童的错误及时谈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例如:我对一学生进行家访时,这位学生怎么也不让我进去。我认为定有玄机,夺门而入,一股恶臭把我冲了回头。屋里几个月的生活垃圾堆在正厅,从卫生间里漫出的臭水在厨房积了一寸多深,发出阵阵恶臭。几十用过了的碗筷随处可见,在不能再乱的房间里两位缀学的少年。地面到处都是烟蒂,桌上有一副准备开局的麻将。于是,我对其进行了教育,让其知道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在我对其的思想教育过程中发现他他两次想哭,于是我打通了他父亲的电话让他们父子进行思想工作交流。

五、注重对留守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采取个别辅导和小组辅导相结合心理教育工作模式。对“留守儿童”表现的共性问题,要召开专题会,有效面对他们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进行解答和疏导。对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需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疏导和解决。在工作方法上,对存在问题严重和突出的,要采用多个老师共同帮扶的办法;对碍于情面,自尊心特别强的学生,要采用一对一的疏导和管理;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对学生设身处地的去做同学的疏导工作。总之,个别辅导与集体引导相结合,疏导要及时,要有耐心,帮助学生彻底解除心理障碍。

六、提高“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

一是采取正面引导与严管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正面引导政治教育学习,如印发疏导材料,组织不同形式的有趣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引导留守儿童保持并提升良好的心情,学会面对现实,自我调节心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要帮助留守儿童克服自卑感,培养自信心,增强战胜困难的决心。二是提高自我控制,增强意志力。学会正确面前挫折,敢于挑战,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三是引导“留守儿童”如何正确交往,如何建立良好的关系,让留守儿童从班级集体中感受大家庭的温暖,得到爱的需求感,从而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总之,搞好调查、访谈、分析是做好“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前期准备工作;客观分析研究“留守儿童”心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寻求积极有效的解决对策,帮助“留守儿童”摆脱困扰,重建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

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篇12

留守儿童大部分都是隔代抚养, 由于祖辈们对孩子溺爱、袒护, 孩子很容易养成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的不良性格。

我班45名学生中就有20名留守儿童, 大部分表现出对学习不感兴趣, 学习积极性不高, 经常不能完成作业的现象。一些同学还表现出生活自理能力差, 卫生习惯差。还有的行为上表现出说话粗野, 不听祖辈的教导管束。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 他们性格孤僻, 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 对人对事态度冷漠。这样的状况, 他们的学习就可想而知了。面对如此境况, 确实让人分外担忧。

为了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 为了使留守儿童能健康成长, 也为了让外出务工的学生家长们放心, 我在关心、教育留守儿童的工作中做出了一份应尽的责任。

(一) 倾爱心

爱心是最能拉近距离的。孩子们长期见不到父母, 少了亲人的关爱, 自然有一种失落感, 加上是隔代抚养等原因, 其性格、情绪难免发生变化, 随之变化的还有他们对学习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形, 我经常找他们谈心, 让他们说说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心里话。如果不方便说的, 就让他们以写信的方式, 把自己想对父母说的心里话写下来。这样, 不仅可以抒发他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也可以起到练笔的作用。通过一番努力, 我与班中的留守儿童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他们对我产生了信任与依赖。同时, 我还经常在课堂上表扬这些同学的优点, 找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长处, 让他们在班中树立起威信与良好的形象, 拉近与班集体其他同学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变得自信起来, 对学习也充满了信心。

(二) 明目的

在与留守儿童的交谈中, 我常常问他们“父母为什么要外出打工”这样的问题。让他们结合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 有的说是家中经济太困难, 有的说是老家太贫穷, 有的说父母外出挣钱为了让自己过上好一些的生活, 为自己将来读书攒钱……我又让他们想象自己父母在外打工的情景, 感悟父母在外工作的艰辛与不易。最后组织他们讨论:父母打工这么辛苦, 那么自己在家中应该怎么做?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表现经过认真的讨论, 那些原先学习不用心的, 纪律松散的, 甚至有不良行为的学生都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 都表示要努力改正。要用优秀的成绩来回报辛苦打工的父母。

学生有了学习目的后, 我又引导他们要学会为父母分忧, 就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 帮助祖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不要有依赖心理。平时, 我常常讲一些励志的故事, 以激励他们对长辈的尊敬, 同时树立起独立、自强的品质。通过家访了解, 我们班的韦伟同学, 由原先老喜欢跟长辈顶嘴和耍脾气、凡事都依赖老人变成了懂事理, 尊敬别人, 勤快帮助老人做家务的、开朗的孩子。

(三) 树榜样

榜样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小学生年龄尚小, 为了使他们能一步一个脚印的一直往前走, 我在留守儿童中开展了“比纪律强、比卫生好、比生活能力强、比学习成绩好”的活动。定期评比, 树立榜样, 一步一步加以正面引导。对于那些比较顽劣的学生, 我经常走访他们的监护人, 了解他们在家中的表现, 及时进行疏导、教育、感化。比如, 我们班的韦建, 他的家庭比较特殊, 父母不仅都外出打工, 期间还离异了, 父母都不再关心他, 把他留给年迈的奶奶。所以他一直在行为上很叛逆, 经常在班中惹是生非, 不服从管教。于是, 我对他采取了“人跟人”的教育方式, 每天我都坚持跟他谈心, 帮他分析他的情况, 引导他理解父母的苦衷, 体谅奶奶的艰辛。同时, 在生活上, 我尽力去帮助他, 他生病或是受伤了, 我就给他买药, 发现他开不了早餐, 就发动同学捐助他。在学习上, 我每一次都认真地批改他的作业, 每一次都为他写几句评语鼓励他。还让一个学习较好的同学跟他同座, 常常帮助他。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感化, 他终于稳定了自己的情绪, 变得听话、勤奋起来了。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篇13

开一次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座谈会(家长会)。

5、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主任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让他们削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

我校多次举行家长会、以及家长培训会或定期与留守儿童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反馈学生情况,了解学生家长的情况以及需求,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2、加强学校、社区、家庭的合作,营造深厚良好育人氛围。

(三)明确职责,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1、加强了对贫困留守的资助工作。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纳入到“济难救助”中来,确保他们完成国家规定义务教育。

2、有的“留守儿童”缺乏自信,学习偏差。学校号召班里的品学兼优的学生与“留守儿童”结成“一帮一”共同成长拉手对子,做“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好伙伴”。再就是每一位教师负责帮扶几名“留守儿童”,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关心,引导“留守儿童”形成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百折不挠的优秀品质。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留守儿童”得到了教育,使他们的学习、纪律、性格都有了改观,都有了进步。

3、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学校期末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不定期召开座谈会,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虽然我们在过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是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这主要是在落实学校同社区、家庭的合作中,由于受一些客观存在的因素的影响,学校方面的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薄弱之处,有待于

今后在工作中加以改进。

关爱留守妇女儿童工作 篇14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而众多妇女儿童则留守农村。我县现有农村留守妇女15203人,留守儿童6082人。为切实做好关爱留守人员工作,**县妇联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立足妇联职责,丰富活动载体,健全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关爱留守人群工作新思路、新方法,逐步构建了服务农村留守人群的工作体系。

一、完善机构,加强领导

一是组建“留守儿童之家”、“妇女之家”。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根据上级妇联的文件精神要求,县妇联提出了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行动”,建设“留守儿童之家”、“妇女之家”,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全县建设了80余所留守儿童之家,覆盖了留守儿童所有乡镇和村小;在乡镇、街道和各行政村社区建设“妇女之家”260余个。二是“留守儿童之家”、“妇女之家”建成后,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下,组建了以乡镇政府工作人员、村组干部为主体的专职和兼职服务队伍,以教师、医护人员、民政和公安人员为主的志愿者专业服务队伍,以社会各界关心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的人士为主的社会志愿者队伍。依托远程教育站、家长学校通过网络、电话、书信等沟通渠道定期开展活动。如**乡**村“***留守妇女儿童之家”,现有25名留守妇女,14名留守老人,29名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当中上中学的6人,上小学的14人,上幼儿园的3人,其他6个年龄小的在家里。古洲湾留守妇女

儿童之家成立后,精挑细选出15名妇女同志成立了“巾帼志愿者队伍”,组建了五个巾帼互助组:“治安巾帼互助组、环卫巾帼互助组、维权巾帼互助组、生产巾帼互助组、文体巾帼互助组”。队伍成立后,巾帼志愿者们农忙时互帮互助,共话家长里短,互诉喜忧衷肠;农闲时主动来到“留守妇女儿童之家”,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习辅导、生活交流、谈心聊天等活动,积极投入并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中来,充分发挥了妇女半边天的作用,体现了新时期巾帼新风采!三是依托妇女之家,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双学双比”等活动,以家庭文明引导留守妇女追求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切实提高留守妇女的文化、科技素质。在节假日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留守妇女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生活质量。四是县妇儿工委建立了县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涉及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教育、民政、劳动社保等10余个政府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各成员单位对留守妇女儿童服务工作高度重视,将服务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联席会,对当前反应留守妇女儿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了解,积极为留守人员排忧解难,形成了长效工作机制。

二、搭建平台,推进服务。

一是健全档案,规范管理。各级妇联充分利用节假日大批务工人员返乡之际,依托健全的村级组织网络,摸清并掌握留守家属基本情况,重点了解留守儿童家长姓名、外出务工地点、联系方式等基础情况,完善留守儿童花名册、登记表、监护人登记表,建立外出务工农民家庭情况档案。二是

各级妇联组织充分发挥“妇女之家”在服务留守妇女儿童和家庭方面的阵地作用,一方面通过“妇女之家”开展实用技能培训,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各种针对留守妇女儿童的系列服务活动:联系农业、劳动部门对留守人员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通过1+1结对帮扶、三下乡等活动,机关干部到留守人员家中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在节日对特困留守家庭开展送温暖活动;联合社保部门举办农业养殖、生态种植及创业项目推介会,为留守妇女搭建创业平台;请妇幼保健院的医生传授妇幼保健常识,留守妈妈们在妇女之家能交流家庭教育心得;另一方面利用“妇女之家”深化对留守妇女儿童的维权服务,对留守妇女儿童开展安全防范教育,进行心理情绪疏导,调适婚姻家庭关系,切实加强人文关怀,使“妇女之家”真正成为留守妇女儿童信赖和热爱的温暖之家。三是广泛宣传,营造环境。妇联通过送法下乡、进校、贴标语等多种形式,在集市、学校进行广泛宣传 “以人为本”、“尊重儿童”、“以德育人”等新观念和关爱留守妇女儿童的意义,通过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留守人员的良好社会环境。四是教育部门依托家长学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辅导、亲情沟通、亲子活动等服务。四是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利用12338妇女维权热线,积极开展维权行动,热情接待来访妇女儿童,进一步畅通妇联组织和妇女群众的沟通及妇女诉求渠道,加大对危害妇女儿童侵权案的打击惩处力度,大力宣传妇女儿童保护法,从源头上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三、丰富活动内容,关爱留守人员

一是开展访贫问苦、爱心帮扶活动。首先,县妇联把关心关爱留守妇女工作放在首位,采取各种方式开展各项关爱活动,每年至少免费为农村留守妇女进行一次妇科疾病检查。其次,县妇联通过社会各界力量开展捐资捐物、生产生活帮扶、维护权益等形式的“真情关爱留守家庭”活动,利用节日之际到村组、社区走访慰问贫困留守妇女儿童,帮助留守妇女儿童切实解决生产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困难,把社会的关爱和温暖及时送到他们身边,使所有留守贫困母亲都能享有生存与发展权、接受教育权、生殖健康权。在六一节期间,县妇联领导到村小看望留守流动儿童,为他们送去了慰问金和书包。二是为强化留守流动儿童监护人的监护意识,县妇联在各学校开展一系列家庭教育巡回演讲活动,从根本上提高了监护人的监护能力和水平。三是关注留守人员身心健康。积极引导留守人员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对留守妇女定期组织健康知识讲座、法律知识培训、免费开展各项技能培训,提供心理咨询等,培养留守妇女“四自”精神,提高了母亲的综合素质,并对她们进行健康心理辅导和身体健康体格检查,满足留守人员身体健康需求和心理调适需求。四是实施“回归工程”。通过政府出台创业优惠政策、降低小额贷款的门槛、举办大型招聘会、加大科技致富的培训力度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形式,引凤还巢,鼓励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回乡就业,切实减少留守人员数量。

我县的关爱留守妇女儿童工作虽然做了一些事,但还存在诸多不足:经费的欠缺导致扶贫帮困力度不够、专业人员的心理疏导培训工作还有待加强、留守人员的文化生活单一等。在今后的工作中县妇联将: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发

关爱留守儿童个人年度工作总结 篇15

一、成立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组

为了让更多教职工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中, 使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可考核,我校成立了“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组。由校长任组长,负责留守儿童工作的整体部署、方案制订,监督、考核工作的落实情况。主管教学副校长和后勤副校长任副组长,分管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与心理。各班主任任组员,负责留守儿童工作的具体落实,如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组织文体活动、搜集社会对中心小学校的有关意见,等等,及时将留守儿童情况向副组长汇报。工作组分工明确,齐抓共管,为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提供组织保障,把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引向健康轨道,共同把学校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做牢、做实。

二、制定留守儿童评优管理办法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辅导, 因此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行为习惯和个人卫生等方面赶不上其他儿童, 在社会、家庭上很难得到肯定和鼓励,久而久之,这些留守儿童在心理上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对他们的成长及为不利。面对留守儿童渴望得到鼓励的客观实际,我校专门制定《留守儿童评优管理办法》,在留守儿童中设立学习进步奖、行为规范奖、自强自律奖,奖项设置标准不过高,而且让他们明白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就会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学期末,每个班级评选出各奖项1~2名获奖者,并颁发“荣誉证书”,给他们鼓励,激励他们下学期做得更好,产生良性竞争。

三、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

“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组要求各班主任建立本班级留守儿童档案。详细记载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家庭住址、父母联系方式及务工地点、监护人联系方式等具体信息。各班班主任负责联络本班留守儿童的父母及监护人, 遇到问题及时沟通,让孩子的父母和监护人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心理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

四、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教育

学校设立留守儿童校长信箱, 这个信箱主要承接留守儿童及他们的家长和监护人的信件及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组成员对校留守儿童工作建议的信件。信箱钥匙由校长负责直接保管,每周一早上由校长打开信箱,查阅信件,保证写信人的隐私。从来信的内容来看,有一小部分留守儿童不能理解父母为什么丢下自己不管,由于长期远离父母,与父母的感情渐淡。这时,就需要学校教师积极引导,告诉这些孩子,父母外出务工,不是不疼爱你们,而是为了让家人过得更好,你们要明白父母的苦心,一定要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他们。该信箱自开设以来,平均每周收到各方面来信5.4封,平均收到来自留守儿童的信件接近3封。信箱逐渐成为家长与学校、留守儿童与学校、教师与校领导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

五、注重对监护人的教育培训

学校注重对监护人的教育培训,每次家长会后紧接着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学校向家长、监护人传递新的教育理念,向家长、监护人宣传正确的亲子沟通方式,特别是引导老一辈监护人逐步接受新的观念和方法,能够了解和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与教育,从而更好地履行监护人的责任。通过开展家长和监护人班会,有效提高监护人的素质,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谐发展。

六、举办留守儿童兴趣活动

为了培养留守儿童的特长和技能, 不断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发展,学校专门设置了体育、音乐、英语、书法、科技制作、科学实验为主的兴趣小组,并配备专门老师进行指导,让留守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参加相应的兴趣小组。学校每学 期举办一 次留守儿 童参加的 各种兴趣 小组活动 ,届时,每位留守儿童都可以对自己平时所学、制作的成果进行全面展示。

七、鼓励留守儿童寄宿制

父母外出打工后, 农村留守儿童被留在家里或由祖父母或由亲戚、邻居代为照管,从而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有效约束和管教而养成行为放任自由, 不服从管教等不良习惯。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实行寄宿制,不仅可以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集中管理和教育,督促其认真学习,防止他们不良行为习惯养成, 而且可以有效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互助的良好行为习惯。两家子乡中心小学高年级班主任轮流留校住宿,专门照顾和关心留守孩子,随时查看学生寝室,经常与寄宿学生聊天,关心饮食起居。从根本上消除留守儿童在上学、放学路上的安全隐患。

八、不断强化留守儿童自我保护意识

寒暑假历来是学生安全问题多发期, 尤其是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安全更是令人担忧。为此,我校采取集中开展安全教育,利用班队课、红领巾广播站、家长会、监护人培训会等多种方式和途径,把预防溺水、交通事故、鞭炮事故、食物中毒、火灾、防雷击等作为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与家长、监护人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让他们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思想,安全度过快乐假期。

总之, 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不仅是教育领域的问题,更是复杂的社会问题。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除了学校和老师无怨无悔地为留守儿童付出外,更要呼吁社会加强导向, 让我们共同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用爱心温暖他们幼小的心灵,为他们创造一个相对良好的生长空间。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全社会关心的焦点。学校作为留守儿童成长、成才的主阵地,必须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爱。作者所处学校虽地处吉林市昌邑区农村,但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起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积累了一定经验。

宽严结合,关爱留守儿童 篇16

[关键词]留守儿童; 社会关注;沟通

与留守儿童接触时,看到们的穿着大都干净整洁,款式也很时髦,和城里的孩子区别不大。访谈中,爷爷奶奶谈起儿子媳妇、孙子孙女的情况如数家珍,兴致很高,但他们身边的孩子则明显没有同龄人活泼,眼睛游离回避着我们,沉浸在咪咪虾条、冰冻雪糕、机器玩具的世界里,任凭我们怎么逗,都茫然以对,一言不发。邻居深有感触地说,如果这些孩子旁边站着的是他们父母,绝对不是这个样子。邻居的话让我们回味良久。

爷爷奶奶心有余而力不足。 照顾孩子生活、学习已经让老人们渐渐力不从心了。一位老人感叹:最难管的时间是上初中,记得一次和老师一起一家家网吧去找。唉!孩子大了,管不住了!让老人感到难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部分年纪偏大的老人还承担着农业生产的重任,由于精力所限,在照顾留守儿童生活起居之余,无暇顾及其他。另一方面,老人与孩子在交流方面存在障碍,尤其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更是不知如何与孩子相处。一些留守儿童坦言,与爷爷奶奶之间存在隔阂,不愿意与他们谈论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因为说了他们也不懂”。这让那些关心孩子所思所想的老人们倍感挫折。其结果是老人与孩子之间除了简单的日常交流外,再无其他。

那么这种问题如何解决?或许你会从我们的做法中受益一二。

首先了解孩子家庭的基本情况。孩子最渴望什么?很简单,是来自父母的关爱。对他们来说,能与父母说说心里话、一起生活是最大的满足。放在孩子床旁桌上的照片,等候与父母通话的日子,无一不表达出孩子内心对爱的渴求。尤其是生日这种特殊的日子,一通来自父母的电话问候让他们倍感高兴。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问到“父母是否会在生日当天打电话”时,访谈气氛会立刻变得轻松起来——因为这是孩子心中有关父母的美好回忆。

其次,我在全面把握每个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同时,针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欠缺的留守儿童,区别对待,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针对我所带的班级留守儿童较多的实际情况,我经过反复思考和积极探索,根据留守儿童不同情况,逐个进行分类、分组,制定帮扶计划,将每个学生的学业情况、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逐一列成表格,按计划实施,做到周周有评价,月月有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批评处理,毫不姑息迁就,表扬先进,鼓励后劲。并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对留守儿童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在留守儿童患病时,及时诊治,悉心照料。比如:我班的学生张某在上体育课时,脚不慎扭伤,我闻讯后,及时将该学生带至卫生院院去看医生,在他在床上静养期间,每天坚持为他补习功课,让他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关爱。该学生伤愈出院后,学习更加用功,亲切地称我为“老师妈妈”。

有意识组织这部分留守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健康有益活动,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例如:我班留守儿童李某,其父母均在广东打工,由其七十多岁外公代为管理,平时喜欢穿着打扮,花钱大手大脚,甚至有同学多次发现他偷同学和校外小商店的钱物,其外公根本无法管理。我在全面了解此生情况后,首先明确告诉他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并且也是非常危险的,必须悬崖勒马。另外我制定了针对此生的教育引导方案:在周末带他到建设工地、农村等地去调查了解生活,并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计件工作的临时打工工作,一方面他体会到父母赚钱的不容易,另一方面深深的感受劳动最光荣的含义。并有意识地带他观看红色教育影片,让他知英雄,爱英雄,学英雄。再加上与父母通过QQ聊天了解打工的艰辛生活。通过循序渐进教育,一次,我发现他在自己的笔记本中写到:“亲爱的爸爸、妈妈,是老师让我感受到了你们生活的艰辛,我一定会重新认识自我……”,从此,该生改掉恶习,认真学习,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第三,要定期与家长沟通:与家长建立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要有数十次的家访和每学期的家长会,要与留守家乡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有了很好的沟通,对每个孩子的家庭状况了如指掌。在同这些老人的相处中,有意地提高他们监管孩子的能力和责任心。让这些长辈在感知孩子的同时来感知教育,教师要有意识的和家长交流如何教育孩子,不溺爱孩子也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一点,同时,教师要及时的把学生情况反馈家长,以便做到家长与教师的互动工作

“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社会问题,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呵护,长此以往,产生了性格柔弱、自卑、自负、孤僻、叛逆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我觉得,做为班主任,只有通过我们共同探讨教育的客观规律和有效方法,才能教育好我们的每一个学生,才能不辜负“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个称号!

上一篇:播音主持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帮扶单位帮扶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