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家的名人名言

2024-07-13

关于科学家的名人名言(共13篇)

关于科学家的名人名言 篇1

关于科学的名人名言

4.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培根(英国)

5.真理的大海,让未发现的一切事物躺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寻。---牛顿(英国)

7.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爱因斯坦(美国)

8.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哥白尼(波兰)

11.一个科学家应该考虑到后世的评论,不必考虑当时的辱骂或称赞。---巴斯德(法国)

12.我们在享受着他人的发明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益处,我们也必须乐于用自己的发明去为他人服务。---富兰克林(美国)

13.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妙,为人类造福。---爱迪生(美国)

14.我平生从来没有做出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和严格试验的结果。---爱迪生(美国)

16.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伽利略(意大利)

17.要学会做科学中的粗活。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聚事实。---巴甫洛夫(俄国)

18.我的那些最重要的发现是受到失败的启示而作出的。---戴维(英国)

21.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茅以升(中国)

22.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达·芬奇(意大利)

23.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居里夫人(法国)

24.没有侥幸这回事,最偶然的意外,似乎也都是有必然性的。---爱因斯坦(美国)

25.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居里夫人(法国)

29.总有一天,真理会取胜。即使真理在他一生中未能得到胜利,为了坚持真理也会使他变得更好,更加聪明。---赫胥黎(英国)

31.目前的时代,真理是那样晦暗不明,谎言又是那样根深蒂固,以致除非我们热爱真理,我们便不会认识真理。---帕斯卡(法国)

32.研究真理可以有三个目的:当我们探索时,就要发现到真理;当我们找到时,就要证明真理;当我们审查时,就要把它同谬误区别开来。---帕斯卡(法国)

.爱迪生从小就喜欢用他那与众不同的大脑袋思考一连串的问题。他看到铁匠将铁在熊熊的烈火中烧红,然后锤打成各式各样的工具时,就晃着大脑袋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火是什么东西?火为什么会燃烧?火为什么这么热?铁在火中被烧之后为什么会发红?铁红了为什么就软了?回到家,小爱迪生在自家的木棚里开始了他最初的实验。他抱来干草,并将其点燃,他想弄明白火究竟是什么。然而,小爱迪生的第一次实验就引来了一场火灾,将家中的木棚烧掉了。

三百多年前的一天晚上,一位青年坐在花园里观赏月亮。他仰望那镶着点点繁星的苍穹,思索着为什么月亮会绕着地球运转而不会掉落下来。忽然,有个东西打在了他的头上,这并不很重的一击,把他从沉思中惊醒。他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只熟透的大苹果从树上掉落下来。他捡起苹果,又一次陷入了沉思:为什么苹果不落向两旁,不飞向天空,而是垂直落向地面?这一定是地球有某种引力,把所有的东西都引向地球。青年眼睛一亮:苹果是这样,月亮也是如此,月亮一定是在地球引力的吸引下做高速运转。因为有引力,使它不能远离地球;因为有速度,使它不会像苹果一样掉落下来……夜渐渐地深了,青年手中拿着苹果,开心地笑了。他就是发现万有引力的英国科学家牛顿。这一年,他才24岁。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有一次上手工课,他想做一只小木凳。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争先恐后拿出自己的作品,交给女教师。爱因斯坦没有拿出自己的作品,急得满头大汗。女教师宽厚地望着这个小男孩,相信他第二天能交上一件好作品。第二天,爱因斯坦交给女教师的是一个制作得很粗糙的小板凳,一条凳腿还钉偏了。满怀期望的女教师十分不满地说:“你们有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凳子?”同学们纷纷摇头。老师又看了爱因斯坦一眼,生气地说:“我想,世界上不会再有比这更坏的凳子了。”教室里一阵哄笑。爱因斯坦脸上红红的,他走到老师面前,肯定地对老师说:“有,老师,还有比这更坏的凳子。”教室里一下子静下来,大家都望着爱因斯坦。他走回自己的座位,从书桌下拿出两个更为粗糙的小板凳,说:“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制作的,刚才交给老师的是第三个木板凳。虽然它并不使人满意,可是比起前两个总要强一些。”这回大家都不笑了,女教师向爱因斯坦亲切又深思地点着头,同学们也向他投去敬佩和赞许的目光。

关于科学家的名人名言 篇2

◇时间是个常数,但对勤奋者来说,是个“变数”.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比用“小时”来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59倍.———雷巴柯夫

◇在学习中要敢于做减法,就是减去前人已经解决的部分,看看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需要我们去探索解决.———华罗庚

◇数学中的一些美丽定理具有这样的特性:它们极易从事实中归纳出来,但证明却隐藏得极深.数学是科学之王.———高斯

◇数学是无穷的科学.———赫尔曼外尔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毕达哥拉斯

◇一门科学,只有当它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马克思

◇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可以用它消耗的数学来度量.———拉奥

◇A=x+y+z.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爱因斯坦

◇天才=1%的灵感+99%的血汗.———爱迪生

关于科学的科学 篇3

科学,这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产物,它本身就是客观存在的精神反映,是客观规律性的镜子。自从科学学诞生以后,科学就有了一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镜子,科学真理的镜子。

这一现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

科学本身包含着自我认识的内在要求和能力。但在过去,以欧洲为例来说,科学的这一特征常常受到严重的压抑和歪曲而处于不自觉的水平。因为,当科学家本身还处于无权地位时,科学哪有权利自我认识。正如布鲁诺的肉体被他的衣冠同类用火刑消灭一样,科学的自我认识能力也受到它的精神族类——经院哲学和宗教的思想禁锢。中世纪之所以称为“黑暗的世纪”,从科学学的角度来说,盖源于此。但是,自从欧洲资产阶级凭借科学的力量打倒了封建的教权专制和君权专制之后,科学也就完成了从哲学与神学的奴婢地位解放出来的过程,开始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哲学再不能君临科学,而只能以“民主”的方式从自己的固有本职——方法论的功能出发对科学施加有往有来的影响。这一解放,使得蕴藏在科学内部的自我认识能力相应地自由发展起来。它首先表现为对科技发展史进行描述的兴趣,继而表现为对普通科学学和科学社会学理论的研究兴趣。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科学的进一步发展,终于使它通过其杰出代表人物的倡导而宣告科学学呱呱坠地。自此以后,科学学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至今方兴未艾的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高潮的哺育,今天已经作为一个拥有众多分支学科的独立科学系统而开始发挥其实际应用的作用了。到此为止,科学学可以算是已经历尽漫漫长夜而开始进入旭日东升普施光明的时期了。如果借用库恩创造的“科学革命”这个词的话,这才是一次真正伟大的“科学革命”,是科学史上一次再接再厉持续奋斗了几百年之久才基本上大功告成的“民主革命”。门捷列夫说,“科学具有人民性”;恩格斯指出,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这些天才的洞察,已经由科学学的产生而得到进一步的体现。

恩格斯在一八九○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曾说,马克思期望把工人阶级事业的胜利同工人阶级的精神发展直接联系起来。今天,他的这个愿望已经进入自觉实现的时期。科学学的确立,同工人阶级的精神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政党自觉地掌握这个强有力的武器是异常重要的。

我国自从一九七九年以来,科学学研究的发展极为迅速。现在已经有十余个省市成立了科学学组织,在一些大学中开设了科学学课程,每年都举行全国性的科学学讨论会,创办了科学学的定期出版物。这些迹象是我国科学与民主定将兴旺发达的好兆头。它的革命化作用要远远超过十年动乱时期喊得震天价响的任何“革命”口号。

广义的科学当然应该包括社会科学在内(我国还把人文科学置于社会科学范畴之内),广义科学学当然也应该包括社会科学的科学学在内。因此,科学学的诞生和科学社会学的建立有同步现象,这绝非偶然。科学的许多方面或属性都是由社会科学来加以研究的。自从科学明显地变为直接生产力之后,自然科学就从现实的根本上与社会科学挂上了不解之钩。这是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强大潮流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化的首要内容,具体地说,就是自然科学已成为社会科学的广泛研究对象,或如列宁所说的,社会科学要研究社会现象中的自然规律。

在社会科学各学科中,首先要在这个问题上研究自然科学的是政治经济学。科学,作为生产力的一部分,是一种物化了的精神生产力,是一种精神产品。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它也是商品,与其他商品一样,要服从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支配。它同样有价值与剩余价值范畴,要经历生产、分配、流通与消费的经济环节。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新出现的“思想库”、“思想工厂”及其“知识商品”,为这方面提供了一个很典型的可视形象,是科学政治经济学的一种具体研究对象,更不必说存在于发达资本主义经济的资本有机构成、商品价值构成、劳动力价格结构、国民总产值结构和社会职业人口构成或劳动力结构等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科学技术脑力劳动对于单纯体力劳动的相对增长和绝对增长的普遍趋势了。根据这种方兴未艾的趋势来看,现代社会的经济机制已与往昔大有区别,复杂多了。政治经济学势必有一天要研究精神劳动、知识生产的问题,要在传统的再生产理论之外讨论一种新的两大部类的再生产理论,即物质生产部类与知识生产部类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与传统两大部类的错综关系问题,以及其他许多远非传统政治经济学感兴趣的经济机制问题。本文集虽然收录了一篇关于科学经济学的论文,但可惜只讨论了科学部门经济学的问题,而没有讨论科学政治经济学的问题。例如,由于现代科学技术革命高潮迭起,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已经不能回避关于资本对于科技脑力劳动的剥削(马克思曾经涉及这一问题),科技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的变化和未来社会革命等问题的研究了。

不言而喻,自然科学及其社会应用不仅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加以研究,还应该从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的角度加以研究。这就是具体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等学科的科学学课题。例如,贝尔纳在一九五五年以十分沉痛的语调指出,“现在研究机关的教授们、所长们还在精疲力尽、低声下气地为争取研究条件而斗争。已经到了最后解放他们的时候了。”这种现象至今还没有完全消除。这个问题就需要科学政治学、科学经济学、科学具体社会学等来加以解答。

不仅科学的外部联系(作为一种社会设施与其他社会设施的关系)有待社会科学方面的各种科学学去发掘其规律,而且科学的内部结构、内在逻辑和发展模式的问题,也等待社会科学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去进行科学学的研究。例如,库恩关于“科学革命”的理论,有其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和贡献,但是,他对革命突变的过分强调,未免有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危险。不应忘记,一切质变都不是突然从无到有地发生的,而是量变和微小质变的积累蜕化而成。量变是任何质变的基础。在“科学革命”的辩证过程中,被推翻的旧规范不能不是新规范这个合题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科学发展的辩证法中,曾经占有一个量的地位的质,即使是魔鬼也不应无端地加以抛弃。应该抛弃的只是魔鬼企图超越真理的层次打扮成天使的奢望和达到这种奢望的反科学手段。任何科学,包括科学学在内,只有发达到能够应用数学分析的程度,才是完善的科学。本文集有不少作者主张质与量的综合方法和系统方法,这才是趋向完善的方法论。根据这种方法论,笔者认为,科学发展模式的图示更象一种来自不同中心的震波的交织,形成力的叠加的地方有可能是新的边缘科学的生长点,新的真理的形成、发展与激发更新的真理的起点。因此,科学的发展固然永远有偶然性,但预测和规划科学发展的可能性则将越来越大。

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强大潮流必然有一个反馈作用,这就是社会科学也发生奔向自然科学的潮流,或社会科学也在自然科学化,社会科学已成为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本来,从宏观方面看,人、社会和思维作为自然史的一个现实部分,当然地是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过去自然科学家自身犹处于无权地位,他不能不小心地回避这方面的许多问题。今天,随着自然科学的解放与变为直接的生产力,并且影响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诸领域,它就自然而必然地要从科学学的角度去研究社会科学了。而首先要研究的,就是社会科学的哲学方法论问题。今后,社会科学不但向自然科学提供方法论,也要从自然科学吸收方法论的营养(数学方法,系统方法等),使社会科学具有更高的精密性与预见性,从而反过来可以更好地帮助自然科学的发展与应用。不应忘记,在科学变为直接生产力的过程中也包括社会科学在内,这就加强了对社会科学的严格要求,特别是方法论方面的要求。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科学,更不用说科学学了。这里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不承认自己是知识分子的知识分子,或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官僚主义者,他们对科学又恨又怕,这是不足为奇的。例如,国外有一位不同凡响的大员,写了厚厚一本书,其中包括大量确实言之有物的反对官僚主义的内容,可是此人居然数典忘祖,在谈到科学界、教育界和知识分子问题时,却完全是一股冷嘲热讽的敌意。他认为要医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根深蒂固的痼疾,首先“应从知识分子中的精华身上开始”,这显然是本末倒置,实际上在为大垄断资产阶级说话。

第二种情况,有一部分科学家虽然赞成科学学,但却顾虑有了科学学之后,国家对科学更要加强管理,从而妨碍个人的自由研究。

第三种情况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一部分人盲目地把科学学的应用同专家治国、技术统治、技术官僚等联系起来而加以反对。

这三种情况搅在一起,的确是很复杂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应用马克思主义来加以剖析,我们就不难理解发展的辩证法,辨认出历史的主流。

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心与劳力的对抗已达到全面的、登峰造极的地步。但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由于自身的法则,不能不在剥削工人的同时越来越要求剥削脑力劳动者。它一方面使局部工人变为多面发展的脑力体力劳动者,另方面使教育与科学工厂化,大批培养知识分子,使越来越多的学术中心、科学研究所、实验室、情报资料库等成为物化的生产力,以便使脑力劳动成为其猎取超额利润的主要来源。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与一切劳动对立的局面就开始出现,它的末日也就不会太远了。技术统治论不过是从劳心与劳力的全面对抗过渡到资本与一切劳动全面对抗之间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资本主义官僚政治对科学技术最高也是最后的利用阶段(尽管为期很可能会相当长)。当然,资产阶级也会让一小部分专家学者分享一部分统治权(其形态即技术统治主义),以便利用集中的大知识来统治分散的小知识,用一批知识部门来统治另一批知识部门等等。这当然不是知识、科学的过错。更不能因噎废食反对科学。而且,当科学不断向深广发展积累以后,知识统治知识的差别和领域将日益消失。当资本主义面临汪洋大海一般的知识劳动大军的时候,就必然要陷于灭顶之灾了。

我们已经有了一本这样的介绍科学学的书,这是必要的。我们更希望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我国实际的中国科学学著作,来促进、推动四化建设,使我国的科学的发展更加自觉,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二日于中国社会科学院

关于科学家的励志名言 篇4

2、我是搞航空的,搞航空的人都不坐飞机,那让谁来坐。——郭永怀

3、院士其实就是在一个领域里有些经验而已,离开这行,也是小学生。——朱兆良

4、天才是不足恃的,聪明是不可靠的,要想顺手拣来的伟大科学发明是不可想象的。——华罗庚

5、科学的目标是在求真理。真理所在,虽蹈危履险以赴之,亦所不释。——竺可楨

6、学习要有三心,一信心,二决心,三恒心。——陈景润

7、一个数学家的目的,是要了解数学。历史上数学的进展不外两途:增加对于已知材料的了解,和推广范围。——陈省身

8、名师不一定出高徒,严师才能出高徒。——苏步青

9、谎谬是暂时的,真理的阳光终有一天会普照大地。——谈家桢

10、科学不是为了个人荣誉,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人类谋幸福。——钱三强

11、科学成就是由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惟有长期的积聚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华罗庚

12、我回国就是给国家培养人才,为国内的科技事业打基础,做铺路人。——郭永怀

13、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我要献出全部学识智慧。——钱伟长

14、科学的方法,公正的态度,果断的决心,都应该在求学时代养成和学习的。——竺可楨

15、今天的理论,明天的技术,后天的产品。——谈家桢

16、在科学的道路上我只是翻过了一个小山包,真正的**还没有有攀上去,还要继续努力。——陈景润

17、科学家就是要做工作,这是科学家最高的追求。——彭桓武

18、不趋势,不眉俗,象一峰负重的骆驼,昂首挺胸,在茫茫戈壁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朱光亚

19、科学院应该做基础性的科研工作,不应目光短浅,忽视暂时应用价值不显著的学术性研究。——黄鸣龙

20、一个国家的知识者,怎么就可能永远是个“罪人”?——赵九章

21、古往今来,能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攀登的结果。——钱三强

22、当你选择做一名科学家,那么必然就要选择枯燥而艰苦的生活。——黄子卿

23、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谈家桢

24、一个科学家真正做重要工作的时间不很长,做学问要趁年轻。——陈省身

25、西来处处挹繁华,杜市阿康是我家。中德人民常友好,不愁前路有风沙。——苏步青

26、没有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就没有个人的一切。——钱伟长

27、一个研究员最重要的成分是伟大的学问家,其他的都不重要。——陈省身

28、千里马是在茫茫草原的驰骋中锻炼出来的,雄鹰的翅膀是在同暴风的搏击中铸成的。——钱三强

29、我早就把这些研究文稿的内容装进脑子里了,谁也夺不走!——郭永怀

30、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钱伟长

31、亭亭铁塔矗秋空,六亿人民愿望同。不是工农兵协力,焉能数理化成功。——彭桓武

32、中国的导弹与航天事业之所以能取得一些成绩,在世界有了发言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任新民

33、我们人生的目的是在能服务,而不在享受。——竺可楨

34、盈巅白雪遇春妍,社会新型万物鲜;千里奔腾憎伏枥,红专齐进不知年。——黄子卿

35、科学工作千万不能固执己见。缺乏勇于认错的精神,是会吃大亏的。——钱学森

关于科学的名言警句 篇5

●科学是使人的精神变得勇敢的最好的途径(布鲁诺)●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邓小平)

●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毛泽东)

●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邓小平)●短浅的眼光限制了我们,使我们不相信重力、化学及植物等科学的法则(爱献生)

●历史上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同样,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力----(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科学种田,越种越甜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恩格斯)●它(科学)是社会变革的力量(贝尔纳)

●在我们现代世界中,再没有第二种力量可以与科学思想力量相匹敌(恩格特·卡西尔)

●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的享受,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的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马克思)●科学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而真正的科学家的任务就是丰富这个令人类都能受益的知识宝库(科尔莫戈罗夫)●人类的整个发展取决于科学的发展,谁除非科学的发展,谁就阻碍了人类的发展(弗希特)●科学与艺术属于整个世界,在它们面前,民族的障碍都消失了----(歌德)●科学是脑力劳动,是脑力劳动的产物;而诗歌只能看成是它的消遣(培根)●艺术是活的科学(科克托)

●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马克思)人类的生存方式,20万年前与10万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3000年前与2000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600年前与500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但是,今人与古人其实早已今非昔比,即使是现在与100年前相比,也已完全不一样。是什么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什么让人类开始了新的生存方式?

我说,这便是科技,是科技的发展才推动了人类的进程,是科技的发展才使人类有着这崭新又美好的生活。纵观千古,哪朝哪代不是重视科技的发展?回首过去,看四大发明,独具鳌头;观天文历法,为之惊叹;览赵州拱桥,设计精妙;窥《本草纲目》,东方巨典;瞻圆周率值,七位小数;眺丝绸之路,发展经济;端青花瓷器,扬名海外。科技发展是强国之路,科技发展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第一动力,没有科学,我们哪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没有科技,我们哪来的舒适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享受?没有科技的进步,我们哪能吃到杂交二号?我们哪能穿上全棉衣服,我们哪能住进高楼大厦?

问,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毋庸置疑,当然是利大!作何解释?不用解释!中华文明八千年历史文明就是铁证如山,历史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科技每时每刻都在发展。人类从茹毛饮血原始生活学会利用或烧熟食物,从依靠自然到繁殖饲养,从手无寸铁到冶金炼石,这不都是进步,这不都是发展?如果是弊端大于利的话,那人类为什么都还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进步?只有进步才能使明天更美好!

一个人不进步是可悲的,一个国家不进步是没落的,一个世界不进步是黑暗的。只要在不断的进步中,人类的生活才可以得到升华。人类是渺小的,人类是脆弱的,他没有庞大的身躯,没有牛似的力气,没有乌龟的硬壳。但上天给予了人类一颗聪慧的大脑,一双勤劳的双手,人类没有坐享其成,而是选择了不断进步,才可以在今天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

让我们把今天的生活和十万年前相比,我们是至高无上的;把今天和几千年前相比,我们是居高临下的;把今天和几百年前相比,我们是幸福舒适的;把今天和明天相比,未来是美好光明的。几千年来,从马车变成了轿车、火车、飞机;从煤油灯变成了白炽灯、霓虹灯、节能灯;从海角天涯变成了近在咫尺、视频聊天、鼠标一点尽知天下事。

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赶上了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一个充满高科技的时代,这不光光是我们的祖先在进化时选择了发展,选择了进步,也包括了所有人的不懈努力,刻苦钻研,我们今天的日子时有多少辛勤的科学家们用智慧甚至生命换来的。

因为法拉第,我们生活的周围才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电器;因为达尔文、因为孟德尔,我们才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认知自己;因为扁鹊,因为华佗,因为李时珍,我们的生命才能得到保障。

我们周围的一切,不都是他们给我们换来的吗?生活如此舒适,生活如此惬意,生活如此美妙,我们的平均寿命比古代提高了30岁,看望亲友甚至不用出家门,这不都是科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吗?

所以说,科技改变历史,我们探讨科技的发展利大还是弊大是不需要质疑的,因为就是利大!利大!利大!你说科技发展带来了大气污染、你说科技发展产生了白色垃圾、你说科技发展形成了气温变暖„„所有的事情不可能都是十全十美的,越明亮的地方后面的阴影就越暗,但就凭这些你就断定科技发展弊大于利?“世异则是事异”时代不同,所遇到的问题也不同,再说大气污染,各省各市都推出了预防预案;白色垃圾,统一处理;汽车尾气造成气温变暖科学家们也研发了太阳能汽车。看看现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太阳能电池„„环保节约的太阳能已经逐步进入千家万户,这不是科技在发展吗?

虽然有弊端,但比起造福人类,环保家园的科技发展理念,无关痛痒,只要有弊端,科学家们同样会想办法去解决,我们不能因噎废食,科技发展的步伐一刻也不会停止。科技发展,无可厚非,就是利大,这个辨题唯一的答案!就因为科技一直在进步,科学一直在发展,狡猾的诡辩,笼统的只言片语,无理的胡搅蛮缠都改变不了这个真理。如果你说科技发展弊大于利,请问,你能在一周之内不坐车来上课,不用中性笔、不用圆珠笔、不用钢笔?你能在一周之内不看电视、不听新闻,不看报纸,不读书,不上网?你能在一周之内不吃研发的杂交水稻?不吃面食?不喝饮料?不能不能,你不能也不可能能,因为科技已经和你息息相关,已经和你密不可分!在请问,如果你给主席写信,说建议停止一切科研活动,大家是送给你鲜花,还是那板专拍你?

科技改变历史,不错的,没有科技发展,我们的生活是无法想象的,我们的日子是昏天黑地的,是科技发展救了我们,是科学把我们从水生火热的年代拯救了出来。我们更应该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去尊敬他,怎能口是心非地说科技发展弊端累累?

科技改变历史,知识改变命运。我们跨入了21世纪,跨入了一个充满高科技的时代。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科学改变了我们的命运。“知识就是力量”,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为何能在世界面前挺起胸脯?因我们的科技在不断的发展!我们的科技在不断的进步!

关于科学家名言 篇6

2) 科学有点儿像你呼吸的空气,它无处不在。——艾森豪威尔

3) 科学是一种强大的智慧力量,它致力于破除禁锢着我的神秘的桎梏。——高尔基

4) 科学是我们时代的神经系统。——高尔基

5) 进行科学研究时,我一向比较重视对最终结果的预测。——卢嘉锡

6) 进步不是什么事件,而是一种需要。——斯宾塞

7) 不管过去还是现在,科学都是对一切可能的事物的观察。所谓先见之明,是对即将出现的事物的认识,而这认识要有一个过程。——达•芬奇

8) 科学的根本精神在于求真理。——胡适

9) 科学家的成果是全人类的财产,而科学是最无私的领域。——高尔基

10) 生活给科学提出了目标,科学照亮了生活的道路。——米哈伊洛夫斯基

11) 科学和民主,它们取消了人和自然的差异,也取消了人和人的差异。——王安忆

12) 整个社会由于科学迅速发展得到的好处待以弥补其所造成的损害。——斯坦普

13) 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 作者:居里夫人

14) 科学不会舍弃真诚爱它的人们。 作者:季米里亚捷夫

15) 攀登科学高峰,就像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 作者:陈景润

16)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作者:爱因斯坦

17) 天生的能力必须借助于系统的知识。直觉能做的事很多,但是做不了一切。只有天才和科学结了婚才能得最好的结果。 作者:斯宾塞

18) 德行啊!你是纯朴的灵魂的崇高科学。 作者:卢梭

19) 科学技术史表明,过多的知识信息有时反倒会妨碍和限制创新。 ────中国、朗加明著《创新的奥秘》第页 作者:朗加明、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茅以升

关于食品科学的研究 篇7

关键词:食品科学,自然辩证法,人本主义,生态自然观

国以民为本, 民以食为天。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品, 它是人类与环境进行物质联系并赖以生存的基础, 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食品科学是以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为目的同时兼顾人的心理需求的一门自然科学, 它充分体现了服务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人本主义精神。自然辨证法生态自然观中, 坚持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强调人类的长远、整体利益, 实质上是以人为本的生态自然观。而食品科学正体现了自然辨证法生态自然观的要求和思想。

1 食品生产应遵循生态自然观

在辨证唯物主义生态自然观认为, 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 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 是天然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 我们在进行食品生产, 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时, 必须尊重自然, 与自然协同进化。农业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可也给我们生存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污染, 蓄积在蔬菜、粮食中的各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以前看来遥不可及的食物农药残留、重金属指数超标等问题, 如今已现实地摆在每个人餐桌面前。对于农产品, 食品在生产过程中, 源头污染是食品污染的直接原因。在水、土、气环境中存在的污染物质对农产品构成污染的主要物质归纳起来有四类, 分别是: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生物污染和由普通营养引发的污染物。这四类物质都可能通过食物链, 在农产品中富集, 进而造成食品污染, 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因此, 我们在进行食品生产过程中, 应遵循生态自然观, 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食品中的污染物来自于环境污染, 要控制食品中的污染物, 必须从治理环境入手。

2 食品科学服务于人

食品科学是以满足人的第一生理需求为目的, 包括了食品的开发、生产、加工等过程, 都是以人的基本需求为出发点和目标, 它的发展方向随着人们不断变化的观点和需要变化的, 充分体现了食品服务人的精神。

社会发展到今天, 人类对食品有了更全面更深层的认识。今天的“食”, 已不仅仅是解决饥饿问题, 人们开始从健康、卫生、营养、科学的角度注重饮食生活。在中国,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们盲目的追求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们更讲求卫生、安全、营养均衡的食品, 食品科学的研究方向也逐渐从单一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转向到今天的多样的低热卡值食品、绿色天然食品、保健食品、功能食品等。除了说明食品的发展为了服务人类而趋向多元化, 更体现它关心不同人群的健康。

3 食品安全是为了保证人的生存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食品的安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 食品安全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生命维护系统和最基本的物质资源, 是关系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国在基本解决温饱即食品量的安全后, 食品质的安全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近年来在历届全国“两会”上, 食品安全问题几乎成为热点, 人民群众反映也非常强烈。在食品的研发与生产中, 食品安全性是首要的核心的内容, 它充分体现着自然辩证法中生态发展观的人本实质。目前,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化、食品安全检验检疫都是着眼于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让消费者的人生安全和健康有更好的保障。食品安全的根本目标是以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为根本落脚点, 是从根本上维护人们的利益, 是实实在在的以人为本, 从而维护人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主导者的地位。

4 追求食品营养是注重人的发展

如果说讲求食品安全是保证人的存在, 那么追求食品营养则是注重人的发展。食品营养是在食品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 科研工作者和生产者需要进一步考虑的科学研究问题。科学的营养指标是食品科学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 首先许多食品的生产都是为了满足人体的基本营养需求, 保证个体营养均衡, 提高社会整体人群的健康水平。其次, 它还要迎合消费者的营养理念, 这样的食品才更受青睐更有市场。食品科学为满足不同人群的营养需要, 也开发一些适合不同人群的食品, 各种功能食品、保健食品都是为了满足对营养需要不同人群的需要。例如:为儿童设计的加钙、加锌奶粉, 为女士设计的补铁奶粉等等。我国即将出台的《食品营养标签管理办法》更是为了保证广大消费者对食品的营养特性有知情权, 方便大家凭借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标签更加科学地选择健康食品, 让消费者吃得明白、放心。科学的营养就是为了提高广大人群的健康水平, 使人体营养吸收更趋于合理化, 使人的生理健康得到更多呵护, 真正做到关心人的发展, 突出可持续发展的主题。

5 食品科学的发展应兼顾人的心理需求

食品在满足人类生理需求的同时, 还应该向着满足人类心理需求的方向发展。在今天的食品研究中, 除了食品的安全、营养, 还有更多被讨论的是食品如何被人们认可和接受, 如何通过食品的色、形、味、口感等感观功能去迎合消费者的审美心理, 是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另一方面重要问题。

食品的开发、加工、生产应本着服务于人, 关心人, 尊重人的人本精神, 首先是满足人的第一生理需要, 其中以人的安全、健康为最基本的出发点, 同时还要兼顾各个消费群体的需要和大众人群的心理需求。食品科学的价值也就在于它能满足人的需求, 脱离人的需要谈食品, 显得空洞而没有了方向。因为没有人的需求作为指导, 食品科学的发展也就迷失了方向。因此, 食品科学的发展体现着服务于人, 关心人, 尊重人的人本主义精神的同时, 它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人类。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观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都是为了更好的维护人类自身的利益, 是以人为本的自然观。食品的生产是为保证人作为生态系统的调控者的存在, 从而展现了它服务人的人本主义精神, 体现着生态自然观的本质要求和辩证法思想。

参考文献

[1]史贤明.食品安全与卫生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2.

[2]刘静玲.食品安全与生态风险[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关于长寿的科学话题 篇8

长寿的新发现

为了了解长寿的奥秘,人类做了大量的研究。今天,长寿研究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了基因和分子生物学的层面,当然,也有行为方式的研究。现在,一项新的研究再次证实,基因确实决定着人和生物的长寿。如果去除哺乳动物的某种基因,则可以延长寿命。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科林·塞尔曼等人在2009年10月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以“核糖体蛋白S6激酶1信号调节哺乳动物寿命”为题发表研究文章称,如果敲除小鼠体内负责为核糖体蛋白S6激酶1编码的基因,可以起到“热量限制”的效果,不仅可以让雌性小鼠的寿命延长约1/5,而且可以减少小鼠患与衰老有关的疾病,如不患糖尿病等。

研究人员把基因敲除小鼠与普通小鼠进行比较,发现雌性基因敲除小鼠平均存活了约950天,比普通小鼠多活约160天,寿命延长20%。雄性基因敲除小鼠健康状况也好于普通小鼠,不过其寿命与普通小鼠并无太大差别。

此外,研究人员在敲除S6激酶1基因小鼠出生600天时与普通小鼠进行健康状况比较,这时的小鼠相当于人类的中年。结果发现,雌性基因敲除小鼠更“精瘦”,骨骼更强壮。尽管基因敲除小鼠食物摄取量增加,但身体脂肪含量却减少。它们并未出现中年阶段常见的胰岛素敏感度下降现象,因此不会患Ⅱ型糖尿病。在运动实验中,基因敲除小鼠的表现也好于普通小鼠,在平衡、力量及协调性方面优于普通小鼠。此外,基因敲除小鼠体内的T细胞也显得“更年轻”,说明其免疫水平高于同龄普通小鼠。

这种基因敲除小鼠长寿而且健康的原因在于,S6激酶1负责调节蛋白质的基因编码及细胞能量的代谢,如果抑制该基因的表达就可以起到限制热量的作用。这一研究再次证明,减少热量摄取对健康有益。

从公共卫生、营养和社会文化的角度,长寿对于人类而言,除了幸福之外,还极有可能是挑战和负担。南丹麦大学的丹麦衰老研究中心的卡雷·克里斯滕森等人在英国2009年10月出版的《柳叶刀》杂志上发表综述文章指出,老龄人口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严重挑战,尤其是发达国家。

克里斯滕森等人回顾了2004年至2005年发表的大量关于衰老的文章,发现大多数国家公民的寿命正在稳定地上升。20世纪末与20世纪初相比,发达国家人口平均寿命大约增加了30岁。而且,如果发达国家平均寿命在21世纪保持增加趋势,那么,多数2000年以后出生的法国人、德国人、意大利人、英国人、美国人、加拿大人和日本人有望庆祝百岁生日。

例如,半数以上2000年出生的日本人可望活到104岁;半数以上2003年出生的美国人可望活到103岁;半数以上2007年出生的意大利人可望活到104岁。

生命伦理和社会经济挑战

与过去长寿的研究不同,上述两项研究对人类长寿表现了更多的鼓舞和乐观成分。

例如,过去对动物长寿的研究表明,如果人为去除基因或改变基因来达到长寿的目的,则动物的生活质量肯定会受到影响。过去对果蝇和线虫的研究发现,如果改变一个或多个基因,可以使它们的寿命成倍增加。但是,改变基因后的线虫存在着严重的生命质量问题。它们在发育、呼吸、游动、进食、排便等方面都比一般线虫更为缓慢,而且它们几乎总是在昏睡,很少有繁殖能力。果蝇同样如此,改变了基因确实让果蝇比一般果蝇活的时间要长一些,但是这些长寿果蝇的生命毫无质量,因为它们长期处于昏睡之中。

然而,现在英国塞尔曼等人的研究发现,敲掉小鼠的基因不仅可以使其长寿,而且小鼠的生命质量也不受影响,甚至更好,因为它们不会患与衰老相关的疾病,如糖尿病。这意味着,人类不仅可以按图索骥,找到长寿的方法,如研发抗御人类衰老的药物,而且可以直接利用基因改变来提高寿命。

在人类寿命可能延长的好消息下,丹麦克里斯滕森等人的研究结果则对人类的长寿提出了另一种挑战,即社会将要担负起更多更重的经济负担,而且需要有更多的人力和物质资源来负担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克里斯滕森的研究认为,未来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会提高,而且患各种与衰老相关的疾病的时间也会延迟或减少。在21世纪,老龄人口无力照顾自己、需要依赖别人的岁月将比以往推迟。即便是年龄在85岁以上并罹患糖尿病、哮喘等慢性疾病的老人,失去自我照顾能力的时间也有所推迟。因为,现代医学可以更早诊断病症并对病人实施更佳治疗。所以,85岁以上老人可以活得更长,他们具备自我照顾能力的时间也会更长。

但尽管如此,伴随人口预期寿命增加,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经济和医疗压力将令发达国家头疼。如果经济上还未达到发达程度的国家,长寿和老龄化的提前则会承受更大的压力。由于这种压力的增加,使得目前一些人对长寿产生了相反的看法,也就是不敢长寿。

例如,中国社会目前就面临未富先老的巨大压力,使得相当多的人不敢长寿。因为,按现有养老保险标准,一位月收入4000元的年轻白领60岁退休时,其生活水准只能维持年轻时1/4的水平。如果活得再长,生活水准可能还会更进一步降低。

心理和行为的难题

当然,如果有经济保障,则长寿固然是一件幸福的事。但是,长寿也面临心理和行为方式的难题。这种难题既来自老人自身,也来自照顾老人的人,很多人会因为不堪心理重负而产生心理疾病,并且自杀和他杀。

尽管科学家的研究显示今后人老后生活自理能力也会保持相当长时间,而且较少患病,但更多的研究结果和普遍的事实是,人难以抗御衰老的规律。当然,克里斯滕森等人建议,应对长寿的方法之一是,不应长期辛劳工作然后完全退休,而应在不同年龄阶段都兼顾工作、学习、休闲和养儿育女。但是,这并不能解决人衰老之后的根本问题。从生理规律来看,人的种种器官其实在二三十岁就开始衰老了,而且以现有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在70岁后种种行动不便和疾病的纠缠下老人需要有人照顾。除了照顾老人,社会还有更多地对老年人的医疗服务。

日本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平均每10万日本人中,百岁老人就超过15人,在全国1.27亿人中约有21%是65岁以上的老人。然而,人人羡慕的长寿在日本却并非一件幸事,相

反倒是一件令人恐惧的事情。

日本厚生劳动省2008年公布的日本2007年的自杀情况表明,当年有3.3万人自杀,每天就有约100人自杀,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了近一半。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则认为,老年问题是导致日本人自杀的主要原因。日本的自杀率是51/10万人,男性自杀是女性的2倍,这比美国的22/10万人的自杀率高了两倍多,是英国的三倍多(15/10万人),但是比东欧一些国家的自杀率低,如立陶宛(92/10万人)和乌克兰(62/10万人)。

尽管造成日本人自杀的原因有多种多样,如债务和疾病以及自杀文化,但年老后的身心疾病和心理障碍造成的自杀是最主要的。如果不计年龄,则在自杀因素中,抑郁是造成日本人自杀的主要原因,占其中的20%,其后才是疾病和债务等原因。

日本厚生劳动省研究小组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家看护人员4人中就有1人患有轻度抑郁症。当看护人员年龄在50岁左右时,这种情况的比例大概是20%;而65岁以上老人去照顾其他高龄老人的,甚至有近30%的人到了宁愿自杀的程度。另一方面,由于日本文化中有一种不给他人添麻烦,自己应照看好自己的做人原则,因而老人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而选择自杀的案例也逐年增多。这种因照顾老人而引起的心理疾病和自杀、杀人情况被称为“照顾疲劳”。

日本的一项调查发现,41%的日本人不愿意看到自己年老,因为他们对于年老体衰、疾病缠身、终日接受护理的“黄金岁月”感到沮丧。同时,日本全国老年人和老年医学中心一名研究人员主持的研究发现,83%的人对于年事渐高感到焦虑。当被问及是否愿意长寿时,41%的人表示“不是很想”或者“一点都不愿意”。日本人最为关注的老年问题是卧床不起、年纪渐长、退休后失去正常收入以及患上致命癌症。

日本政府也已意识到长寿对社会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严重挑战,并于2008年启动了一项计划,投资2.2亿美元,目标实到2016年大幅降低自杀率。其中,包括老年人护理服务,招募40岁以上的人参加。但是,如果伴随长寿而生的疾病、行动不便、经济问题等无法解决,年老者和护理者所受到的心理冲击就不会减少,反而会持续和加重下去。如此,心理负担和行为异常,包括自杀、他杀等情况恐怕也难以降低。

因此,为了让人类的长寿同时具有较高生活质量,就必须从几个方面来改善和保障。一是政府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包括协助老年人的家属克服心力交瘁、沮丧,避免陷入照顾亲人的孤立状态,由此避免很多老人因消沉、抑郁而自杀或杀人。二是应用生物医学的成果来解除老年时的各种不适和痛苦,例如防治老年性痴呆。

关于科学发展名人名言 篇9

2) 在科学上最好的助手是自己的头脑,而不是别的东西。--法布尔(法国)

3)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东西,它要靠许许多多人民的劳动和智慧积累起来。---李四光(中国)

4) 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茅以升(中国)

5) 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一个永恒之谜。---爱因斯坦(美国)

6) 社会主义是科学和文化的社会。要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当之无愧的成员,应当努力地和好好地学习,获得很多的知识。 ——加里宁

7) 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妙,为人类造福。——爱迪生(美国)

8) 人借助于科学,就可纠正自然界的缺陷。 ——梅契尼科夫

9) 数学知识对于我们来说,其价值不止是由于他是一种有力地工具,同时还在于数学自身地完美。在数学内部或外部地展开中,我们看到了最纯粹的逻辑思维活动,以及最高级地智能活力地美学体现。思维的经济原则在数学中得到了高度的发挥。数学是各门科学在高度发展中所达到的最高形式的一门科学,各门自然学科都频繁的求助于它。 ——Mach,E

10) 你们在想要攀登到科学顶峰之前,务必把科学的初步知识研究透彻。还没有充分领会前面的东西时,就决不要动手搞往后的事情。 ——巴甫洛夫

11)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东西,它要靠许许多多人民的劳动和

12) 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一个永恒之谜。

13)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14) 据主宰当时的观念去判断佐证的科学家,最有可能认识某种确属新东西的潜在意义。

15) 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为可贵。

16) 我的那些最重要的发现是受到失败的启示而作出的。

17) 我坚持奋战五十余年,致力于科学的发展。用一个词可以道出我最艰辛的工作特点,这个词就是“失败”。

18) 我要做的只是以我微薄的力量为真理和正义服务,即使不为人喜欢也在所不惜。

19) 研究真理可以有三个目的:当我们探索时,就要发现到真理;当我们找到时,就要证明真理;当我们审查时,就要把它同谬误区别开来。

关于科学的经典励志名言 篇10

2. 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爱迪生

3.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4. 美术所以能产生科学,全从“真美合一”的观念产生出来。他们觉得真即是美,又觉得真才是美,所以求美,先从求真入手。——梁启超

5.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培根

6. 当科学家们被权势吓倒,科学就会变成一个软骨病人。——伽利略

7. 科学发展的终点是哲学,哲学发展的终点是宗教。——杨振宁

8. 我们所能经历的最美好的事情是神秘,它是所有真正的艺术和科学的源泉。——爱因斯坦

9. 数学是科学的大门钥匙,忽视数学必将伤害所有的知识,因为忽视数学的人是无法了解任何其他科学乃至世界上任何其他事物的。更为严重的是,忽视数学的人不能理解他自己这一疏忽,最终将导致无法寻求任何补救的措施。——Bacon,Roger

10. 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决定的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11. 艺术和科学的价值在于没有私欲的服务,在于为亿万人的利益服务。——罗斯金

12. 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可能来自他们的博学。多样化会使人观点新鲜,而过于长时间钻研一个狭窄的领域,则易使人愚蠢。——贝弗里奇

13. 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先把人生变成一个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14. 大多数的科学家,对于最高级的形容词和夸张的手法都是深恶痛绝的,伟大的人物一般都是谦虚谨慎的。——贝弗里奇

关于记忆的科学实验 篇11

或许有人会质疑,这个多种科技功能的集合体还算首饰吗?而这也正是朱丹赕本身很感兴趣的地方。“概念首饰,是对未来首饰发展动态的大胆尝试和猜测,它向人们展示新颖、独特和超前的构思。它不能够完全归类于纯艺术的表达,也不完全跟随美学审美和装饰功能。它既包括这些因素,又不被这些因素局限,不断挑战和更新着人们对首饰设计的认识。”这样看来,首饰设计和科学实验,并非有着天壤之别;相反,其中对于未知的探索和预测,倒有几分殊途同归的意味。

最近,朱丹赕又在进行一个挑战思维的首饰实验——磁悬浮首饰。她希望可以把磁力悬浮应用到首饰设计中,使首饰能够通过在空中悬浮的形式被人们佩戴。想象一下那个场景,这真的可能吗——别误以为自己回到了哈利·波特的魔法学校。为了完成这个大胆的实验,朱丹赕找到了分别来自意大利和法国的机械工程设计师Julian Melchiorri和Javier Soto,一同探讨技术上的问题。但毕竟前无古人,在实验的过程中朱丹赕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如何增强磁场的稳定性和如何实现动态悬浮等。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实验,悬浮已经实现。而她的全部作品,也将在2013年的6月完成,作为朱丹赕的硕士毕业设计,在皇家艺术学院展出。

朱丹燚超前的首饰实验之中,可能会让人觉得充满西方现代设计的语言。然而,朱丹赕出国学习的原因,却是因为她对于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热爱。也正因为如此,她希望可以学习西方的技术和创作经验来丰富中国已有的首饰文化。所以,在本科的时候,朱丹赕就决定去英国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学习首饰设计,并且从那时开始,她就清楚地知道自己想成为一名首饰设计师。

现在的朱丹赕,正在爱丁堡艺术大学做访问学者。谈到毕业后的发展时,她更希望自己可以从事设计教育事业,希望可以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分享给更多人。同时,她还会在北京成立一个首饰工作室,希望可以给喜爱概念首饰的设计师创造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丰富概念首饰领域的发展。朱丹赕最欣赏香奈儿女士,“她的设计完全为女人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正像自己所形容的一样,概念首饰领域的设计,也为人们理解首饰不断提供着新鲜的见解。这大概也是朱丹赕在其中的原因。

关于科学崇拜的辩证思考 篇12

人类对科学的信仰自中世纪经院哲学统治时期就已经开始萌芽, 富于反抗精神的哲学家们企图寻找一种能够和神学抗衡的力量, 打破人们的思想桎梏。终于通过文艺复兴, “反抗者”们把“人”的意识唤醒, 人们就不再津津乐道于“针尖上能站几个天使”, 而是把目光转向了对于人和自然以及社会的研究。上帝被拉下神坛的同时, 亟待一种能撑起人类精神的支柱来站上以前神学的位置, 跃跃欲试的科学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另一个“上帝”的候选人。之后, 随着英国经验论、法国启蒙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 强化了“科学”意识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近代哲学的大门被开启之后, 科学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把“科学”名正言顺地抬高成为人类精神的支柱。“科学”二字在近现代哲学的演进过程中, 日渐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进入第三次科学革命时期后, 信息技术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迅猛发展, 科学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另一个“上帝”。

以“理性”著称的科学不断挤占着人类的思维空间, 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由于社会趋势对科学的崇拜, 理性的科学却让人变得不理性。如何避免科学成为另一个经院哲学, 成为一个新的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马尔库塞就尖锐地指出:科学已经被神化, 我们必须警惕这种趋势的发展。

这种把科学盲目崇拜的弊端已不言而喻, 就像被经院神学统治的中世纪欧洲, 人们在庞大的思想牢笼中自得其乐, 却不知道这种故步自封的思想环境已经成为严重禁锢人类发展的思想。虽然就目前情况来看, 人类对科学的崇拜还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 但如果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中, 对科学的地位不再像现在一样不可撼动, 那么就要果断放弃这种崇拜。

但不得不说, 从各个方面来分析, 科学稳固占据人类精神高地的情况至少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现阶段不会有任何改变, “科学”成为另一个上帝的趋势也无法避免。因为“科学”二字对于人类社会的震撼力和统治力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原因就在于人类对科学已经产生依赖, 而且人类不得不对科学依赖。首先, 是表现在人类对于科学理论层面的依赖。科学对于现代知识结构的渗透可以说是全方位的, 以科学为基础的现代学科理论已经把社会与自然的知识框架构建得日趋完善, 无论是哪一项学科都绕不开“科学”这两个字。其次, 人类已无法从对于科学的精神依赖中抽离出来。人类的思想是庞杂的体系结构, 需要一个精神支柱来支撑各种思想的不断延伸和发展, 科学目前就扮演着这样的角色。实在难以想象, 如果“科学”被颠覆, 那人类社会的整个思想理论体系将会陷入怎样的混乱状态。可以说, “科学”是目前人类社会思想体系的秩序维护者。

但是从历史宏观的角度来看, 人类社会的思想必须是在不断批判中发展的, “科学”只是暂时扮演着“上帝”的角色。人们必须看清这样一个事实, 人类社会的“上帝”这个角色是无法改变的, 即使有一天科学被推翻, 那另一个“上帝”又会站出来, 就像当初科学取代神学一样, 总是需要一个支柱来支撑人类的精神世界有序运转。

摘要:自中世纪经院哲学统治时期开始萌芽, 历经数次科学革命, 科学成为人类精神上另一个“上帝”已是一种必然趋势。由于对科学崇拜的不断发展, 理性的科学却让人变得不理性。这种对科学盲目崇拜会成为严重禁锢人类发展的思想。尽管现阶段这种状况仍然是有利于社会发展, 而且不会有任何改变的;但人类社会的思想必须在不断批判中发展, “科学”只能暂时扮演着“上帝”的角色。

爱迪生关于科学的名言 篇13

2) 若你能举出一个彻底满足的人,我可以告诉你他就是个失败的人。

3) 人生在世界是短暂的,对这短暂的人生,我们最好的报答就是工作。

4) 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美立刻在想象里渗透一种内在的欣喜和满足。

5) 友谊能增进快乐,减轻痛苦;因为它能倍增我们的喜悦,分担我们的烦忧。

6) 书籍是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世代相传,更是给予那些尚未出世的人的礼物。

7) 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

8) 我哪里是失败了几千次,我只是找出了几千种不能成功地获得爱情的方法罢了!

9) 人总是逃避艰苦的思索。不下决心艰苦思索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最大的乐趣。

10) 如果人们都能以同情慈善,以人道的行径来剔除祸根,则人生的灾患便可消灭过半。

11) 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当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12) 成功的秘诀——很简单,无论何时,不管怎样,我也绝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灰心丧气。

13) 我平生从来没有做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严格试验的结果。

14) 荣誉感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因而只有那些禀性高尚、积极向上或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具备。

15) 登高必自卑,自视太高不能达到成功,因而成功者必须培养泰然心态,凡事专注,这才是成功的要点。

16) 失败带给我的经验与收获,在于我已经知道这样做不会成功的证明,下一次我可以避免同样的错误了。

17) 不安就是不满,而不满足是进步的首要条件。你指给我一个心满意足的人,我就告诉你,他是一个倒霉透顶的人。

18) 凡是希望荣誉而舒适地度过晚年的人,他必须在年轻时想到有一天会衰老;这样,在年老时,他也会记得曾有过年轻。

19) 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无法可想的事是没有的。要是果真弄到了无法可想的地步,那也只能怨自己是笨蛋,是懒汉。

20) 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

21) 每一个人都会开列出一张长长的清单,要求他的朋友应具备哪些美德与良好品格,但却很少有人愿照着自己的清单去培养自己的品德。

22) 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服务。我们在世的短暂的一生中,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种服务更好的了。

23) 爱情不会因为理智而变得淡漠,也不会因为雄心壮志而丧失殆尽。它是第二生命;它渗入灵魂,温暖着每一条血管,跳动在每一次脉搏之中。

24) 有志者,事竟成。

25) 伟大人物的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而终于克服障碍,以达到期望的目的。

上一篇:成长过程的小故事下一篇:小班语言垃圾分类儿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