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级统战工作开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2024-07-27

关于县级统战工作开展情况的调查报告(精选8篇)

关于县级统战工作开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1

夯实基层统战工作基础全面开创统战工作新局面

——关于县级统战工作开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深入研究和切实加强基层统战工作,适应新世纪开创统战工作新局面的重要任务,根据省委统战部对县级统战工作进行调研的有关要求,近期,我部组织专门人员对所辖三县一区统战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对县级统战工作的开展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贯彻落实统发〔2003〕5号文件的基本情况

中央统战部〔2003〕5号文件下发后,各县区迅速采取多种形式,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贯彻。一是在四大班子联席会上进行学习,县四大班子领导全部参加,并作为县中心组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二是召开了由县委统战部全体人员及各乡镇副书记、统战干事、县直负责统战工作的副职参加的统战工作学习会,使全县从事统战工作的同志全面系统地深入了解文件精神。三是通过县委党校在全县干部培训中进行学习,贯彻文件的主要精神。通过多种学习活动的开展,全体干部特别是负责统战工作的干部提高了认识,贯彻了文件精神,保证了统战工作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一)、加大了培养、选拔、任用党外干部的力度。第一,把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纳入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建立有党外干部队伍数据库,形成一支由各方面人士组成的党外干部队伍。第二,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专题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对党外干部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第三,通过竞争上岗、挂职锻炼、轮岗交流等多种方式,为培养新一代党外干部创造条件,使他们在实践中逐步成长和成熟起来。第四,与组织部门通力合作,发挥好统战部安排人事的职能作用。通过这四项措施,有效地加大了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和安排使用力度。去年以来,舞阳县新提拔党外科级干部3人,副县级1人;郾城县新提拔党外科级干部3人,副县级3人;临颍县新提拔党外科级干部11人,副县级1人;源汇区新提拔党外科级干部11人。

(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完善了三级统战网络。县、乡、村三级统战网络在我市各县区建立较早,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网络一直不够完善,人员调整后得不到及时补充。中央统战部〔2003〕5号文件下发后,网络建设得到了明显加强,县、乡、村及时补充人员,健全制度,三级管理通过各级例会制度,月报制度等措施,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层层把关,明确人员,明确责任,使这项工作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抓,较好地保证了上情下达,下情上报,信息畅通。

(三)、党委对统战工作重视、协调力度明显加大。一是各县区委、政府主要领导对统战工作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常委会研究统战工作的次数明显增多;二是把统战工作纳入县区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一个依据;三是县级党校开设了统一战线理论课程,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四是统战宣传工作纳入了县区委全的宣传计划,并在县区电视台开辟了统战专栏;五是统战工作条件进一步改善,工作经费、办公用车、用房、电脑、传真机等设备均得到了增加和增补。同时对统战干部的交流提拔使用力度进一步加大。

(四)、县级统战工作方法不断创新。各县区紧密结合地域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通过近一年的实践,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一是选好角度。突出地方特色,抓住服务县域经济发展这一关键,带动了党外知识分子培养、党外干部选拔、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教育等方面的统战工作有序开展;二是开展活动。运用多种载体,推动县级统战工作向纵深发展,通过开展评选“十佳”党外知识分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等活动,激发广大统战成员服务中心,致力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极大热情;三是多交诤友。进一步加强同党外朋友的联系,出台县级党员领导干部与统战成员联系交友制度,经常同他们谈心、交心,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四是理顺关系。充分发挥统战部职能作用,主动协调统战系统工商联、台办、侨办、宗教局等部门,理顺关系,密切协作,形成合力,为统战领域的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五)、县级各领域统战工作成效显著。一是民族宗教领域持续稳定。通过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月活动,宗教三项治理整顿和宗教活动场所年检,进一步完善民族宗教三级工作网络,落实民族宗教月报制度,定期排查不安定因素,妥善处理民族宗教方面的矛盾纠纷,有力地维护了团结稳定大局。二是进一步密切了与三胞眷属的联系。采取发函慰问、电话联系、座谈走访等多种形式,加强与三胞眷属的联系,尤其是加强与重点人物的联系,加深感情,搞好服务,激发他们的爱国爱乡热情,坚定他们“反独促统”的信心。三是统战宣传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建立和完善了县、乡、村三级统战宣传网络,成立了统战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并与市委统战部建立了点对点通信,实现了统战信息现代化。同时,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认真开展调研活动,掌握新情况、探讨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理论文章。

二、县级统战工作出现 的新变化

2000年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后,基层统战工作得到了切实加强,给县级统战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变化。具体说,呈现为“七变”。一是县级统战部门身板变“硬”了。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和中央《决定》明确规定省及省以下各级统战部长,由于工作需要又有条件的要由同级党委常委担任。根据这一精神,目前,我市三县一区统战部长全部由同级党委常委担任,从而结束了长期以来统战部门说话无力,协调困难,人员进步缓慢的被动局面,顺应了新世纪统战工作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加强统战工作的实际需要。为党委和统战部更有效地研究、协调、处理涉及统一战线的重大问题提供了保证,统战部的协调权威性提高了,协调力度加强了,原来应付统战工作的单位也认真了。二是党委研究统战工作变“多”了。随着人们对新时期加强统战工作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和党委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强,尤其是统战部长进入县委决策层后,党委常委会研究统战工作及时了,节奏加快了,专题听取统战工作情况汇报和研究统战工作的次数多了,党委对统战工作的讲话多了,指示多了,文件多了,对统战工作的关心多了。三是统战部牵头协调的作用变“强”了。在横向方面,统战系统的县台办、民宗局、工商联、侨办等部门,尤其是与县委统战部合署办公的机关部门不仅提高了政治地位,还可以借助统战部长担任常委的条件,更方便地了解全县的工作,协调与有关部门的关系,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在纵向方面,统战部增强了对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统战工作的指导作用,进一步强化了乡镇统战工作这个基础。四是财政经费相对变“足”了。各县、区委统战部依据当地实际,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经费。大部分在全额核拨人员工资、福利、办公经费的基础上,还另外为统战部门追加了业务费。郾城县委统战部办公经费由过去每年不足万元,达到了去年的5万元。五是办公环境变“优”了。统战部门增添了微机、打印机等设备,实现了“点”对“点”办公。有的县还增添了办公车辆,人、财、物的问题有了明显改善。六是统战部门变“忙”了。常委任部长,使统战工作与县委、政府全局工作的结合更加紧密,既给统战工作的全方位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对统战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统战部门开展工作时不再局限于统战工作本身的一个“点”,而更多地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从“面”上去考虑问题。县级统战工作任务日益繁重,统战部门变得越来越忙。七是统战干部变“勤”了。为适应新世纪县级统战工作的新形势,各县区统战工作部门狠抓作风转变,在学习研究、舆论宣传、服务办事、检查督促等方面狠抓落实,对统战工作实行分工细化,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到了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指标,以“有为”促“有位”,以成绩求进步,加压驱动,鼓足干劲,有效地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

三、县级统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虽然县级统战工作在探索中前进,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存在着一些制约县级统战工作开展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我市三县一区反映的情况看,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别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对统战工作不够重视。他们只顾自己的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认识不到统一战线工作对我党的事业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存在着重经济,轻党务,党务之中轻统战的现象。虽然有些部门和乡镇对统战工作较以前重视了,但在工作的配合上还不够积极主动,内容上还不够丰富多样。部分乡镇中缺少具体负责工作的统战委员,村级统战工作存在着薄弱环节,县、乡、村三级统战网络还不能充分发挥互动作用等。

(二)、对新阶层、新领域的统战工作探索不够。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社会经济结构进一步分化组合,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不断产生,使统一战线出现一些新的工作领域,基层统战部门目前在这些新阶层、新领域缺乏工作经验,探索、调研不够。

(三)、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引导教育工作需进一步改进。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已经成为基层统战工作的重要对象。他们既是资产私有者的代表,又是独立自主的经营者,他们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地获取企业经营利润,看重的是党和政府所给予的社会名誉,但由于其个人素质参差不齐,他们致富以后手中的剩余资金得不到合理利用,还存在小富即安,小富即满思想,如何做好他们的引导教育工作,更好地服务社会,奉献社会,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四)、党外干部的培养使用工作差距较大。各县区普遍反映,高学历、有才能、有影响的非中共人士比较缺乏,无论是党外干部队伍现状,还是政策措施,工作机制上有许多与统战工作不相适应,党外干部的正职台阶、轮岗交流、挂职锻炼环节薄弱,个别地方出现有党外干部提拔后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现象。政府一些职能部门和法检两院还没有配上党外领导干部,乡镇还没有配齐党外副职。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党外的比例偏低,达不到规定要求。

针对上述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干部培训,推进统战工作。举办统战理论培训班,组织统战干部系统学习党的统战方针政策,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做好各项统战工作的能力。同时要全面落实省市委有关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开展以乡镇新分管领导、新成员、新代表人物为重点的大培训。着重加强对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培训,使他们了解统战、重视统战,进而支持统战,促进统战工作的扎实开展。

2、转变作风,推进调研工作。一是切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统一战线总课题调研,把创新理论,完善政策,提出举措作为基本内容,深入调查研究,为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奠定理论基础,为推动各领域工作提供政策依据,进一步开创各领域统战工作的新局面。二是积极参与县委、县政府重点课题的调研,深入开展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调研活动,组织工商联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开展考察调研,建言献策。三是从事统战工作的党政干部要身体力行,深入到基层,深入到工作部门,深入到工作对象中去,熟悉新人、熟悉新事、熟悉新情况,努力开拓新的工作领域。认真分析和研究新的社会阶层和领域的状况特点和发展趋势,为做好新阶层新领域的统战工作积累经验,为制定政策提供资料和依据。转变作风,强化服务,推动工作。

3、加大力度,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培训教育工作。通过举办各种学习班、培训班,帮助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理论和方法,学习金融、营销、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以增强企业参与竞争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培养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新型企业家。同时要积极开展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他们爱国、敬业、守法,引导他们树立社会主义的义利观,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在把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上,使他们主动参与社会扶贫济困等公益活动,把手中的剩余资金更多地投入到社会公益事业,光彩事业中去。为国分忧,为民解难,奉献社会。

4、进一步做好党外人士安排工作。要加大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力度,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看待这个问题,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和团结党外干部,对于党外人士身上的缺点,正确看待,善意帮助。要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基本方针,对那些有影响、有代表性的党外人士及时安排到人大、政府及有关人民团体中,并确保在人大、政协中的比例,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经过举荐或公开选拔招聘,把那些德才兼备、符合“四化”条件的党外人士安排到政府和司法部门。在党外人士的培养选拔和安排使用中,要形成一套制度以保证工作的规范化,避免随意性。

四、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的主要做法及建议

县域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可以说没有县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就没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在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为发展服务,首要的就是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任何部门,任何个人,只有在坚持围绕、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过程中,才能找到合适的位置,发挥应有的作用,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这也是对各级统战部门职责定位的最好概括。统战部门服务经济工作做大做强,帮助民族经济发展等,本身就是经济工作的一部分。各县区统战部坚持围绕经济搞统战,搞好统战促经济的指导思想进一步确立,总结出了较宝贵的经验,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围绕经济抓调研,出台政策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目前最具潜力、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各县区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和统战部的参谋助手作用,组织对当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普遍关心的难点问题展开深入调研。临颍县在调研中针对发现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各级重视程度不够、发展导向不明、非公有制企业普遍融资困难、非公有制经济软环境亟待改善等问题,形成了《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受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于今年初出台了《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为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宽松的环境。郾城县通过调研,向县委提出了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三年规划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建议,出台了《郾城县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决定》。源汇区委统战部通过系统调研,向区委反映建议被采纳,成立了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意见》,建立了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和四大班子领导分包民营企业制度,为民营企业争取了优惠政策,增加了党和政府与非公有制企业的联系渠道。

(二)、开展活动抓教育,积极引导比奉献。各县区统战部门认真贯彻“团结、帮助、引导、教育”方针,广泛开展“光彩事业”活动和“双思”教育,加强对非有公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教育和培养,增强他们爱国、敬业、诚信、守法的自觉性。郾城县委统战部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适时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义利观,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几年来,全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共为修路架桥,修建学校资助贫困生和抗洪救灾等捐款200余万元;抗非典期间捐款捐物折价56万元;兴办涉农企业126个;安置剩余劳动力12500余人;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300多名。同时,各县区还按照发展效益好、贡献大,热心公益事业,社会反映良好的要求,通过开展“全县‘十佳’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等评选表彰活动,激励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创业的热情,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

(三)、扩展工商联阵容,协调服务解疑难。各县区统战部充分发挥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的桥梁和纽带及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作用,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加强他们彼此间的横向联系。以服务为本,创新思维,改进方式,扩大范围,跟进服务,把服务工作延伸到非公有制经济的各个层面。通过建立乡镇商会、同业公会、行业协会等,强化服务手段,实现企业内外环境的优化,切实维护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合法权益,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排忧解难,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目前,全市各县区的乡镇、街道办事处全部建立了商会组织。郾城县成立了“食品行业协会”和“建筑行业协会”两个行业协会;舞阳县成立有“面粉行业协会”;在协调服务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临颍县今年新成立了“非公有制经济法律维权中心”聘请该县知名律师免费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投诉等服务,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源汇区通过发挥“特种行业协会”和“个体工商户资金服务中心”的作用,为商户多方筹集信贷资金,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融资难问题。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激发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干事、创业、回报社会的热情。

(四)、内引外联多沟通,招商引资谋发展。积极开展内引外联活动,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加强与港、澳、台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系,引入资金、技术和人才,促进对外经济、科技交流和合作,为县域经济发展做贡献。舞阳县充分发挥台联会的作用,建立重点台胞联系制度。去年春,成功引入台资100万元人民币,帮助台属建立了“红满天食品有限公司”,并主动搞好服务,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目前该公司发展势头良好,成为该县台资企业的一个亮点,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临颍县委统战部提出了“亲情联络、经济联络、文化联络、旅游联络”的台侨工作思路,促使台商靳士伟先生于1999年投资12万美元在家乡创办了一所可容学生200多名的“慈航幼儿园”。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赞扬。

(五)、确保民族宗教团结稳定,发展特色经济共奔小康。

在民族方面,把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根本任务。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意见》,积极协调水利、交通、教育等部门向少数民族聚居村倾斜,通过协调扶持资金、贴息贷款,缓解少数民族企业资金不足的矛盾,推动民族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是为少数民族提供技术、场地、信息服务,支持他们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个体私营经济。目前,全市少数民族个体工商户已达近千户,清真餐馆240余家。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在各县区饮食行业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同时培育出了源汇区“豫汇实业有限公司”、“双汇清真食品豪强调味品厂”、“家家乐香料有限公司”,临颍县南街村集团清真方便食品厂、清真调味品厂,郾城县召陵镇久寨徐清真肉类加工厂等一批民族企业,年产值达2.5亿元人民币。三是大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思想。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源汇区加大对清真食品的监管力度,先后组织民族宗教、公安、工商、食品卫生等部门,对市区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摊位、门店和私营企业集中进行了清理整顿,依法收缴伪造清真牌证50多个,查处违法经营行为38起。有效打击假冒清真等违法经营行为,净化了清真食品市场,方便了群众生活,保护了少数民族的经济利益。

宗教方面,在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团结和调动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鼓励和支持他们爱国守法,抑恶扬善,服务社会的同时,做到“两个结合”:一是引导信教群众把单一的守“礼拜”同发展经济、勤劳致富相结合。每逢宗教团体例会或礼拜日,统战部或宗教局请农业技术专家和信教群众中的致富能手讲解科技知识,传授致富经验或播放农业技术录像片等,并组织信教群众观摩致富典型,引导他们依靠科学致富,勤劳致富。二是引导信教群众把弘扬教规教义与弘扬社会正气,投身两个文明建设相结合。教育引导群众参与富民工程、兴办公益事业,为当地两个文明建设作贡献。临颍县委统战部、民族宗教局注重发挥县基督教“两会”作用,组织信教群众采取多种经营,有效开展“双五好”活动。自95年拉开自办自养序幕,办农场、搞优良品种培育,勤劳致富奔小康。该县杜曲镇有两个教会,信徒1000多人,80%的农户以竹木柳梯加工作为自己的致富项目,当时就有60%的农户户均收入超万元。98’抗洪期间,信教群众主动捐钱33160元,衣物4000多件,折合人民币10多万元。并且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每年对学校、贫困户进行3万元左右的捐助。为社会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几点建议:

1、统战干部要加强经济知识的学习,主动使统战工作服务于经济工作。统一战线成员有许多是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或专业人员,统战干部要胜任经济统战工作,就必须要加强对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工作中要学会找自身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结合点,选好角度,主动介入。

2、进一步深入研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的新路子。发挥优势,搞好经济调研,提出解决方案,快速转化调研成果,当好党委的参谋助手。

3、充分调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为经济建设多做贡献。统战部门要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广交朋友,经常保持沟通、联系,给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一定的荣誉和政治地位,提高其社会知名度、美誉度。要建立长效机制,不断优化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环境,让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声音通过统战部直达决策层。

关于县级统战工作开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2

一、多措并举, 推进对台宣传文化交流

南安与台湾隔海相望、一衣带水、同宗同源。南安台高度重视对台宣传工作, 紧紧把握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利时机, 抢抓机遇, 积极依托重大涉台活动 (如每年的“郑成功文化节”) 策划对台宣传, 充分发挥和调动记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深入基层, 挖掘线索, 做好、做精对台节目,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例如, 电视纪录片《心愿》成功入围第九届半岛国际纪录片节, 并荣获“第19届中国电视纪录片短片十优作品”、第十四届全国电视外宣“彩桥奖”二等奖;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合作的广播剧《牵手》获得全国对台港澳广播节目评比一等奖;《中国梦·两岸情——2014年海峡两岸郑成功文化节特别节目》获得全国对台港澳广播节目评比二等奖;《圆愿》和《握手海峡——1983》分别荣获全国对台港澳广播节目评比三等奖……

二、创作精品, 提升对外宣传实力

近年来, 南安市广播电视台不断加强节目品牌创新力度, 不断提升电视专题片和纪录片的创作水平。对外宣传积极主动, 组织有力, 有力提升南安市的良好形象。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 有多部纪录片 (专题片) 作品, 如《灯》、《心愿》、《武荣纪事》、《印迹》、《四郎探母》、《握手海峡——1983》、《南音传天涯菲律宾联故知》等, 分别获得了全国和省级、泉州级奖项。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制作的8集系列广播剧《牵手》闽南话版, 是全国首部两岸合作的闽南话广播剧, 该剧已列入2014年国台办对台宣传重点项目。2015年, 又创作了4集广播剧《牵手》普通话版, 该节目已列入福建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精品节目, 向全国奖推荐。

2014年, 南安台在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新闻中心与泉州电视台新闻中心各栏目的上稿量, 分别位居福建省及泉州各县市 (区) 第一名, 并都得到了南安市领导的高度肯定和赞扬。

三、广交朋友, 打造对外宣传平台

在提高新闻作品创作水平的基础上, 南安市广播电视台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和交流。在交流作品的题材上, 从原有的人文、历史、传统文化等方面, 逐渐向展示南安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方面过渡, 作品充满了时代感, 不断展示南安发展的新形象。

近年来, 我台主动与国内外的一些主流媒体加强接触, 进一步搭建海内外媒体节目播出平台。首先, 积极统筹协调, 充分利用与上级新闻媒体良好的关系, 有效地整合社会优势资源, 积极向上、向外发稿, 从而拓宽了南安在中央、省级新闻媒体的宣传覆盖面, 扩大了南安在境内外的影响力。另一方面, 继续与中国黄河电视台联姻, 每年将南安台纪实性栏目《武荣纪事》所摄制的精品节目送到黄河电视台进行展播, 使南安的外宣影响力不断扩大。《心愿》、《灯》、《五十年风雨归国路》、《千年花灯映武荣》、《留住手艺——蓑衣制作》、《李良斗——从木匠到大师》、《守山人》等一批《武荣纪事》栏目内的优秀作品, 分别被中国黄河电视台SCOLA频道采用, 编排在《新唐风》栏目中, 传送至美国SCOLA卫星电视网播出, 进入海外观众的视线。南安台也由此荣获美国斯科拉卫星电视网中国频道·中国长城平台2012年度对外传播纪念奖。同时, 《武荣纪事》栏目还尝试与国际媒体交流, 栏目作品《心愿》入围第九届半岛国际纪录片节。自此, 南安本土作品首次跻身国际媒体行列。

四、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虽然近年来我台在开展对台对外文化宣传交流工作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主要表现在:对台、对外文化宣传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扩展;人手不足、经费欠缺、做好做精节目有些力不从心……要解决这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归根结底, 需要政策的鞭策和支持, 如建立奖惩机制、加强宣传队伍建设、专项经费支持等。

2016年, 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突出新闻立台, 当好党和政府的喉舌;把握时代脉搏, 坚持节目为主, 大力弘扬良好的社会风尚, 办南安人民爱看的广播影视节目。紧紧围绕南安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 认真履行职能, 大力发展广电事业, 努力提高影视文化软实力, 立足本土优势, 坚持积极拓展外宣渠道和载体, 整合外宣资源, 形成外宣合力, 为南安经济社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一是注重平面宣传与网络宣传相结合。要主动适应形势变化, 在继续加强平面媒体宣传的同时, 积极拓展网络媒体宣传。互联网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强有力的宣传工具。如今, 网络媒体正悄然兴起, 这种依托着计算机设备和网络资源的新型宣传推广方式, 将凭借无法取代的优势, 成为这个时代最高效且制作成本低廉的宣传推广方式, 而且它的传播范围广、不受时空限制, 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检索性。可以说, 网络为我们的外宣工作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空间和可能。

二是注重日常宣传与专题策划相结合。要抓住重大活动 (如“郑成功文化节”、“武荣文化周”等) 的时机, 进行专题宣传, 增强外宣效果。

三是注重“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要主动加强与省内外媒体的联系, 邀请他们来实地开展采访和报道活动, 拓展新的外宣渠道。

综上所述, 宣传工作作为一座城市的外部形象营造的重要环节, 必须要符合当代市场的需求, 才能够被更多受众所接受。在实际工作当中, 我们要想真正将外宣工作的作用发挥出来, 就必须积极创新外宣工作, 使其符合新时期的宣传理念, 并最大限度地展现我们城市的优势, 为一座城市的稳步发展添光加彩。

摘要:做好对外宣传工作, 服务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 树立地方良好形象, 是每个电视台的责任和使命。作为基层台, 县级电视台的外宣工作想要有所突破, 就要根据各地方的特色, 精心策划, 创新创优。只有这样, 基层电视台外宣工作才能出类拔萃。

关于县级统战工作开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3

按照省委贯彻中央“两会”精神的要求和省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最近省人大就业工作视察组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骆德春等陪同下,在长春、吉林等地进行视察和调研。总的看,在世界金融危机冲击的情况下,我省就业形势还比较好。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办法,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其中,舒兰市作为经济后发展地区把促就业与抓发展结合起来,通过组织劳务输出和鼓励部分外出打工人员返乡创业,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

舒兰市城市属于资源(煤炭)枯竭型城市,农村地处半山区,人均耕地少,土地条件和经济基础都不是很好,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比较多。舒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做好就业工作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意义,真正把做好就业工作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目标的重要工作来抓。2008年,全年共开发就业岗位13530个,城镇新增就业10048人。劳务输出155343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3.6%,占全市劳动力总数的47%;实现劳务输出总收入12.89亿元,全市人均增收1961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大大好于全省平均水平。

舒兰市在促进劳动力就业方面有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除了和全省各地一样大张旗鼓上项目安排就业和再就业外,我觉得最突出的是在继续搞好传统的“送出去”(劳务输出)的同时,大力开展“请回来”返乡创业活动,推动了项目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促进了劳动力就业和农民增收。

在“请回来”方面,舒兰市针对一部分输出人员在务工致富后有强烈的返乡创业愿望的实际,因势利导,大力开展返乡创业活动,变返乡潮为返乡创业潮。2008年共动员379名返乡创业人员采取独资经营和股份合作经营的方式创办了317家企业,项目总投资额达到2.74亿元,带动3177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

舒兰市组织开展劳务输出人员返乡创业的主要做法: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以市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全市返乡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三个办事机构,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将返乡创业指标细化分解,责任落实到各乡镇和部门。二是政策扶持。制定了包括土地政策、税收政策、收费政策、金融等服务政策5个方面16条的《舒兰市关于推进返乡创业的若干规定》,另外还制定了返乡创业的项目支持制度、培训制度和用工制度。共计为112户返乡创业企业减免税费28.3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36万元,培训有关人员586人次。三是宣传发动。编写了《创业成功项目汇编》,召开了全市返乡创业现场交流会,对10户返乡创业明星企业和30名返乡创业带头人进行了表彰奖励。邀请80余位域外创业成功人士代表返回家乡,组织召开乡情恳谈会,当场有12人签订投资协议。四是把惠普援助项目培训与返乡创业相结合,积极为创业人员提供全方位服务。

舒兰市采取“请回来”的办法,鼓励本市外出人员返乡创业,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一是招商引资成本低。近年来,各地为了引进域外资金、项目和人才,采取各种办法招商引资,想尽千方百计,出动千军万马,跑遍千山万水,费尽千言万语。舒兰市鼓励外出务工成功人士返乡创业的做法是有的放矢招商,减少了盲目性和随意性,解决了后发展地区资金不足和项目难找等问题。二是投资创业成功率高。这些返乡创业人士,对外了解市场,掌握技术;对内熟悉家乡,热爱家乡,既不会脱离市场上项目,也不会“水土不服”。三是示范带动效果好。返乡创业者大多是劳务输出的农民,他们返乡投资创业不但可以把更多的农民吸引到非农产业就业,也能够激发更多的农村富余人员外出打工。四是促进中小城镇的发展。返乡创业者在城镇兴办各类企业和项目,就地就近把部分农民吸纳进城,有利于小城镇的发展壮大,有利于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有利于增加城镇税收,提高县域经济实力。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途径,是实现农村城镇化的方向性措施,是解决竞相发展时期资金不足、项目匮乏、人才少、市场信息不灵的有效办法。舒兰市是全省中等县份,如果全省都能达到舒兰市的返乡创业水平,就可以新兴办1.9万个企业或项目,增加项目投资164.4亿元,安置19万人就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建议:一是各地要把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与抓发展、上项目放到同等重要位置,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强化措施,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做好引导,鼓励农民工返乡发展二三产业。二是加大对返乡创业人员的政策扶持力度。对于返乡创业人员,不仅可以享受各级政府出台的就业政策,也要享受各地有关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把一些暂时不能给国内外企业的政策给返乡创业者。三是设立返乡创业扶持基金,加大对返乡创业者的融资担保和资金上的扶持力度。四是各地要进一步挖掘和树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典型,给予表彰奖励,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良好氛围。

关于信访工作开展情况的自查报告 篇4

为贯彻落实中发【20**】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和中办发【20**】3号(关于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的意见、关于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制度化的意见)确保当前有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人大常委会机关对维稳信访工作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夯实做好人大信访工作的组织基础。

领导重视和支持是做好人大信访工作的根本保证。人大机关受理的信访事项范围广,难度大,如果没有领导作坚强后盾和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协调,很难得到解决。因此,常委会分工时,确定一位副主任为分管领导,日常信访接待工作由人大办公室具体负责。人大常委会始终把信访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确保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把信访工作列入xx工作要点,与其他工作同布置、同安排。二是坚持重大疑难信访事项报常委会领导阅批,必要时常委会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亲自出面协调督办。三是坚持实事求是,依法办理。四是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xx年年以来,常委会领导接访、阅批、亲自参与协调督办的信访件30余起,促进了社会和谐与稳定。

二、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

常委会领导充分认识到抓好排查工作,对于化解不稳定因素至关重要,在矛盾源头上很下功夫,时刻做到对矛盾纠纷的排查一排到底。坚持定期开好矛盾纠纷排查会议,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活动。坚持开展节假日、重大政治活动等敏感时期的专项排查调处活动。坚持开展重点排查,建立台账。认真做到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在思想上决不能存一丝侥幸,工作上决不能有半点疏漏,范围上决不能留一点死角。

三、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

人大信访工作作为人大及其常委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窗口,是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合法权益的重要渠道,是人民群众合理诉求的一条通道。为此,常委会长期重视信访工作,对群众反映的所有问题都认真研究,特别是一些难点、热点和涉法、涉诉的案件,做到了诉讼合理的问题及时解决,诉讼无理的及时教育,行为违法的及时处理,生活困难的及时帮扶。通过重信重访,做到了一访一办,息讼息访,做到了化解好、稳控住。

四、坚持领导定期接访、下访制度。

关于县级统战工作开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5

本次开展县级水利普查,是国家水利普查的基础,同时

也有利于谋划本县水利长远发展,科学制定水利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有利于加强本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有利于在本县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有利于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增强水利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提高本县水患意识和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为切实做好我县水利普查工作,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现将有关单位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分解安排如下:

1、长顺县水利局负责县级第一次水利普查全面督查和统计数据

上报工作。

2、长顺县统计局主要负责县级第一次水利普查中提供相关数据上报县水利局工作。

3、长顺县宣传部主要负责县级第一次水利普查宣传指导工作。

4、长顺县发改局主要负责全县社会经济指标的统筹汇总上报到县水利局工作。

5、长顺县财政局主要负责县级第一次水利普查的资金拨付到位,保证水利普查资金正常运转工作。

6、长顺县国土局主要负责全县土地利用相关数据上报县水利局汇总工作。

7、长顺县农业局主要负责全县农业产业发展相关数据上报县水利局工作。

8、长顺县环保局主要负责全县水资源污染情况的汇总上报县回来局工作。

9、长顺县城建局主要负责全县城镇规划建设等相关工作。

10、长顺县武警中队主要负责第一次水利普查中的安全防护工作。

长顺县第一次水利普查办公室

关于县级统战工作开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6

市委:

根据市委要求,今年一月下旬,由市纪委牵头,会同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监察局、市人事局、市财政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吃空饷”清理工作的通知》(巴纪发[2010]5号)文件,经过为期三个月的集中全面清理,至7月底初步取得了预期成效,现将清理工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开展“吃空饷”清理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即自查处理阶段、督促检查阶段和建章立制阶段。纳入此次全面清理共计2882个行政事业单位,其中:市级328个,县(区)2554个。涉及清理对象65574人,其中:市级7437人,县(区)58137人。清理“吃空饷”对象150人,其中:市级13人(行政3人,事业10人);县(区)137人(属行政人员9人,事业人员128人),分别为:巴州区36人,南江县54人,通江县19人,平昌县28人。截止目前,返回工作岗位13人,完善相关调动或病退等手续9人,已辞职(辞退)或解聘75人,待处理对象53人(其中:市级待处理8人,县、区待处理45人)。累计涉及金额40.26万元,自查收回资金30余万元。在此项工作中,市级和县(区)部门均按照清理工作要求,积极建章立制,切实加强规范管理,整个清理工作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赢得群众的普遍认同和支持。

二、主要做法

(一)认识到位,强化领导。我市清理工作文件印发后,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认识明确,落实责任。一是目标明确,措施到位。四县(区)均由纪检部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及时转发了巴纪发[2010]5号文件,使清理工作有章可循,分别成立了清理工作领导小组,抽派专人办公,做到清理目标明确,机构健全,人员到位,措施得力。二是深入引导,形成合力。四县(区)负责清理工作的协作部门细化工作责任,严明纪律要求,分系统包片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同时通过会议、电视、网络等形势大力宣传,多途径向社会公开清理信息,形成广泛的公开的和强有力的清理势头,为全面清理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三是强化领导,严格“三问”。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在清理工作中坚持由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负总责,任务落实到人事科、计财科和监察科具体负责实施,明确提出对清理组织工作不力或主观意识造成漏报瞒报的,将严格按照“问事、问人、问责”的要求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二)认真实施,不走过场。“既写在纸上,又讲在口上,还要必须落实在具体行为上”。这是此次清理工作中各级的一个共同特点,突出反映在实施清理工作的扎实推进,认真实施。一是周密部署,协同有力。南江县专门召开清理工作动员大会,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凯作动员讲话,进行周密安排部署,并从部门自查、重点抽查、制定处理办法、实施分类处理等四个阶段开展全面清理。与此同时,部门适时报告清理工作进展情况,县委、政府分管领导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使清理工作迈好第一步。二是自查自纠,阳光运行。市县(区)各部门在清理工作中坚持分四步进行。即,首先开展自查自纠。对照文件要求,将自查自纠情况书面上报市县(区)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县(区)清理工作办公室对自查情况进行初步审核和汇总。其次重点抽查。由清理协作机关派员组成数个工作组,综合各部门自查自纠情况和平时掌握情况进行重点抽查,抽查中采取调阅单位“三定”方案(规定)、机构编制人员手册、工资表和职工签到花名册,查看人员是否在编在岗一致。第三对应处理。按《公务员法》、《xx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管理试行办法》和《xx省人事厅关于清理机关事业单位财政供给人员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分别给予辞职(辞退)、解聘和返回工作单位上班等处理措施。第四区别对待。严格按照政策,尊重历史和现实,以人为本,维护社会稳定的原则,对情况清楚的部分人员及时处理。通过清理,全市已返回工作单位上班13人,已办理辞职(辞退)或解聘人员75人,待处理人员53人,并经市、县(区)组织、人事部门在网上和部门进行公示,使辞退人员工作阳光运行。三是敢于碰硬,严肃纪律。针对个别人员长期因故在编不在岗,影响单位正常工作和管理的问题,市广电局、市农业局、市招商局和市国土资源局以全市开展“吃空饷”清理为契机,敢于碰硬,力排阻力,共对1名行政干部、2名工勤人员和2名事业人员共5人呈报人事管理机关予以辞职(辞退),并对8名行政和事业编制人员列入待处理中,从而有效维护了人事管理的严肃性。平昌县落实清理工作5个成员单位,6名分管领导和5名联络员,对8个县级部门进行督办,严格依照政策规定,区别不同情况,认真甄别、严肃处理。在“钱”的问题上,对“吃空饷”证据确凿的人员一律清退其工资、奖金、津贴和福利;在“人”的问题上,对自动离职和未履行请假手续或擅自离岗超过政策规定期限借故未上班的,一律作组织处理。在“责”的问题上,对单位管理混乱,造成单位“吃空饷”问题严重,长期得不到纠正的,及时严肃批评教育,限期整改。在“权”的问题上,严禁假借各种名义停薪留职、批假离岗和发放任何钱物,领导干部越权审批的,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和诫勉谈话。截至目前,全县共清理“吃空饷”人员28名,通过深入细致的清理工作,有9名同志返回了工作岗位,1人被辞退,18人正在处理中。四是强力推进,不留隐患。通江县结合近年来清理规范财政供养人员的成功经验,不断巩固已有成果,强力推进清理工作。在清理中,他们坚持清理是基础,处理是关键的人性化的处理方式,只要在规定时间内返回工作岗位,不再追究处理。对不按期返回的,严格按政策规定,依法依规按程序进行处理,清理工作始终做到高度公正,处理透明,及时准确。清理中,全县共有2人返回工作岗位,对未返回工作岗位的17名事业编制人员办理了辞职(辞退)手续。巴州区对清理出的36名事业编制人员经通知本人限期未返岗的,按规定程序全部予以辞退,且无一例申请人事争议仲裁。

(三)建章立制,防患未然。有效防止和杜绝“吃空饷”现象发生,根本在机制,关键在责任,为此,各地各部门积极出主意、想办法、采措施,自觉加强管理制度建设。一是规范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南江县共涉及清理对象54人,通过清理共有2人返回工作岗位,办理辞职或解聘手续16人,待处理对象27人,完善工作调配手续9人。为巩固清理成果,构建杜绝“吃空饷”现象的长效机制,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同意,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干部借用和调训上派行为的通知》和《进一步规范乡镇基层单位干部人事管理制度的通知》。通江县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日常管理的通知》。平昌县研究制定防止“吃空饷”的内控内管机制,尤其完善防止九种“吃空饷”行为的链条。进一步完善了清理制度,严格规定了准假权限以及备案制度,明确规定了单位主要负责人清理“吃空饷”的第一责任人等规范人事管理的制度,并着手酝酿制定其他配套制度。二是形式多样,激发活力。通江县重点对退居二线干部加强引导,破除各种思想障碍,合理使用,发挥好他们参谋指导和传帮带等作用,安排其力所能及的工作,做到关心、帮助、重用三同步。三是多管齐下,防患未然。巴州区、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经委等部门积极从制度入手加强管理,落实部门职能责任,建立了相应的责任分担机制。从单位人员编制、干部档案管理、划拨财政经费、完善社保手续等入手,哪个环节把关不严或操作出错,追究哪个环节的责任。对清理不彻底或再次出现“吃空饷”情况的,停发在编在岗人员工资津贴,按财政预算口径扣减单位工作经费,并追究所在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

(四)跟踪指导,加强监督。为使清理工作扎实推进,市、县(区)牵头机关和协作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及时给予了跟踪指导,巩固提升了清理成果。一是监督到位,指导有力。4月26日至5月6日,先后由市纪委副书记邵俊华、市纪委常委杨宗文带队,市纪委党风室主任王骞、市编办监督科长何定礼、市财政监督检查分局副局长杨希等,对四县(区)清理工作进行了巡回督查,在充分听取各地对清理工作汇报的同时,抽查了市、县(区)15个部门清理人员处理状况,实地查看了完善机制的办法措施。对清理工作责任不明、协作不力,效果欠佳的xx县4个部门进行了严肃批评,明确要求加强整改,并提出了加强改进清理工作的建设性意见,有力指导了全市的清理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强化监督,公开公正。四县(区)和市级教育、卫生等人员较多的部门,均采取适时召开情况通气会,问题分析会等形式,对清理结果张榜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加强单位职工的内部监督,确保了清理工作公开、公平、公正进行。三是及时协调,督促整改。市纪委先后三次召集组织、人事编制、财政等部门工作协调会,针对清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加大工作力度,为保障清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如5月7日,市纪委召集协作清理部门同志就清理发展不平衡问题进行汇总通报,对个别部门清理不到位,材料未上报等进行限期催办,对群众在xx新闻网巴中论坛上公开点名市劳动保障局下属事业单位干部吴某在外经商“吃空饷”的问题反映,责令其主管部门及时报送了材料。又如对县(区)清理出的“吃空饷”对象,迟迟得不到及时处理的问题,明确由市编办对各地情况进行督办,并分别在7月中旬再次向市清理机关报送了处理情况及人员名单,从而,确保了清理工作监督到位,有始有终,不走过场。

三、建议意见

(一)加大清理力度。一是加大调查力度,对已清理出的人员,严格按政策,区别不同情况,全面妥善处理;二是市纪委12388、市委组织部12380、市编办12310为日常监督举报电话,欢迎并鼓励举报人员,接受社会监督,对应清理而暂未清理出来的人员再次进行认真清理,从严查处,确保此项工作常抓不懈。

(二)抓住关键环节。在加强对临近退休人员的管理的同时,重点对原系领导干部因工作原因被免职人员的管理,坚决杜绝拿着工资福利不干事的经商办企业行为,从严管理打着学习、治病等旗号,长期旷工的人员,切实加强考核监督。

(三)科学建章立制。由市委组织部和市人事局、市编办、市财政局根据相关干部人事政策和工作纪律处分有关规定,修改完善综合性干部人事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干部人事管理,从制度上严防“吃空饷”现象发生。

(四)严格责任追究。各相关部门要切实担负起清理职责,切实搞好清理工作,尤其是搞好处理工作。市县(区)纪委要对全市清理“吃空饷”处理情况进行检查,并对“走过场”的单位负责人,进行严格问责。

关于县级统战工作开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7

中医院的发展变化, 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中医事业的发展变化以及国家中医政策的执行情况。中医院的快速发展是不是就意味着中医事业的迅猛发展?现有的中医政策对中医院发展、对中医发展效果如何?课题组长期跟踪研究。本研究曾于2000年开展过针对县级中医院的调查, 并从中推论出中医院综合化倾向。2008年本研究再次进行原样本地区调查, 分析中医院发展变化, 进一步提出对策建议, 以期为促进中医事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1 资料的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的来源

课题组于2000年对华东地区3省 (市) 、12县 (市、区) 进行调查, 2008年严格按照2000年最大差异抽样法选取的调研地区分布, 对原样本地区进行了再次调查, 调查内容包含县级中医院的基本情况、手术开展情况、手术设备情况等。

1.2 数据统计处理方法

所得资料运用Epidata 3.0录入, 通过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整理, 运用SPSS 15.0进行统计分析。方法为一般性描述分析、相关性检验和2008年与2000年调查数据的历史纵向比较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县级中医院开展手术的一般情况

2008年共调查了10家中医院, 其中上海1家, 江苏3家, 山东6家。10家中医院中除山东2家机构未开展手术外, 其余8家中医院均开展了手术项目, 开展手术项目最多的有20种手术项目, 而最少的9种, 平均为13种, 按照地域分析上海、江苏和山东三地中医院开展的手术项目数平均为13种、17种和10种。

2000年共调查了13家中医院, 其中上海1家, 江苏5家, 山东7家。13家中医院中除山东1家外, 其余12家中医院均开展了手术项目, 开展手术项目最多的中医院有20种手术项目, 而最少的仅有3种, 平均为17种, 按照地域分析上海、江苏和山东三地中医院开展的手术项目数平均为18种、19种和16种。

2.2 县级中医院手术普及的情况

本研究中, 按照被调查机构提供最能代表该机构水平的手术项目, 并将所有手术项目按照临床学科归类为20个手术分类, 结果发现按照开展的手术项目数量排序, 2008年排在前4位的是肝胆胰外科、骨关节外科、神经外科和胃肠外科手术。而对比2000年, 排在前4位的手术分类与2008年完全相同, 只是位次发生变化, 依次为骨关节外科、胃肠外科、神经外科、肝胆胰外科。此外, 2008年与2000年开展的其他手术类别也大致相同, 但2008年较2000年增加了内镜科手术、心脏外科手术和血管外科手术。对2000年和2008年中医院手术分类进行相关分析发现, 两者均有统计学意义 (Pearsonχ2=32.99, P=0.024) 。说明县级中医院开展的手术项目逐步多元化, 进一步接近综合性医院。

对已开展手术普及率的调查结果显示, 2008年, 普及率低于50%的项目则多达包含产科、妇科等在内的16类手术。在2000年, 低于50%的手术分类有产科、耳鼻喉科、肛肠外科、甲状腺外科、口腔外科、手足外科、整形外科共7类手术;比较两次调查结果, 普及率出现明显下降的手术分类为脊柱外科、胸外科、眼科和妇科, 分别下降了41.54%、33.85%、33.85%和31.54%。说明中医院的手术利用率不高, 普及率逐渐下降。

同时, 研究对2008年15家西医院开展的手术项目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西医院开展的手术分类中排在前3位的是肝胆胰外科、骨关节外科、胸外科, 这与中医院同期开展的手术分类相比较为相似。对比中西医院2008年手术分类情况, 发现除妇科和胸外科手术在中西医院普及率存在较大差异外, 其他科手术在两类医院的普及率均较为接近 (表1) 。这进一步说明县级中医院的手术分类和手术的普及率上, 进一步攀比综合性医院[5]。

2.3 县级中医院手术相关设备配置情况

仪器设备是医院重要的物质基础, 是医院开展医疗服务必须的保障, 也是医院诊疗能力的标志之一[6]。2008年调查地区设备普及率最高的为彩色超声诊断仪, 10家被调查机构均配备了该设备。排序靠前的设备有自动生化设备、CT、手术显微镜等, 普及率均达到了90%以上。同2000年的调查结果相比, 2008年新增的手术设备有MRI、DSA、阴道镜、直线加速器、电磁波治疗仪等9种设备。说明同2000年的调查结果相比, 2008年新增很多更加高端的仪器设备。同时, 相关手术设备在中医院的普及程度均有较大的提高, 其中血液透析装置和多功能自动呼吸器的普及率均提到了49.23%。

同时研究对2008年20家西医院手术设备配置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除MRI在中西医手术配置普及率上存在较大差异外, 其他设备在中西医医院的普及率几近相同。中医院比西医院多配置了激光治疗机、结肠镜、阴道镜、箍围治疗仪和电脑熏蒸治疗仪5种设备。西医院比中医院多配置了扇型超声诊断仪、SPECT和r照相机3种设备 (表2) 。从2000年到2008年, 县级中医院在仪器设备的配备和利用上逐步增加, 有进一步攀比综合性医院的倾向, 即中医院西医化倾向进一步严重[5,6]。

2.4 住院手术人次情况

2008年的调查显示, 在2003-2007年间, 8家中医院的住院手术人次数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 其均数从3 122人次升至2007年的4 872人次。同时, 住院手术人次数占总诊疗人次数的比例出现上升趋势, 五年间从1.44%上升至1.72%, 而按照地域分析, 该比例在山东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幅度从2003年1.12%上升到2007年的2.07%, 江苏表现较为稳定, 维持在3%左右, 上海则体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 从2003年的0.74%下降到2007年的0.47%。

2000年的调查中, 1995-1999年间, 12家中医院的住院手术人次数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 其均数从1 184人次升至1999年的2 341人次。同时, 住院手术人次数占总诊疗人次数的比例也出现上升趋势, 5年间从0.58%上升至0.97%, 而按照地域分析, 该比例在江苏和上海均呈现上升趋势, 幅度分别从1995年的0.18%、0.65%上升到1999年的0.58%和1.27%, 而山东则表现较为稳定, 维持在0.7%左右。

比较两次调查数据发现, 从被调查对象的住院手术人次数和住院手术人次数占总诊疗人次数的比例上看, 最近10多年, 中医院不论是住院手术人次数还是住院手术人次数占总诊疗人次数的比例都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这说明县级中医院服务能力主要是西医服务能力在不断提高。

3 讨论与建议

3.1 中医院的服务能力提高, 但提高的主要是西医的服务能力

自从1982年的衡阳会议、1986年的沙市会议以来, 国家相继出台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中医院的发展。新医改政策、市场竞争机制等都对中医院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本研究发现, 中医院手术类别的变迁和设备变迁, 说明了中医院追求的目标和办院的意愿就是综合化。中医具有明显的门诊服务优势, 但住院和急诊服务欠缺, 这样努力的结果却使县中医院具有明显的西医色彩。中医院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但提高的主要是西医的服务能力[7]。这和办中医院的初衷相违背, 也造成了中医生存和发展的危机。提醒我们要进一步思考, 现有的中医院政策扶持的重点和鼓励方式是否有利于中医的发展。

3.2 在市场经济下中医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中医院若要在新医改浪潮中可持续发展, 必须清楚其立院之本: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而相应的政策也应考虑, 现有的补偿机制下, 中医院比西医院更加艰难[8], 中医院首先需要生存, 然后是医院发展, 最后才是发展中医。政策的支持和鼓励还应该包括中医药人才培养、临床推广应用的中医诊疗设备、中医理论研究[9,10]等几个方面, 使其系统化、科学化、现代化。

3.3 本文的不足

中医发展的危机必然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和作用机制, 本研究没有涉及这一方面, 只是用数据描述了中医院的手术和设备变迁这个表象, 但是其变化也说明了中医院发展的趋势。而这种发展和繁荣是否会影响中医政策进一步的调整, 从而影响中医的前提和命运, 将成为本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希望能为中医找到改革和发展出路[11]。

摘要:通过对2000年样本地区的再次调查, 比较2008年与2000年的调查数据, 分析县级中医院手术开展情况的变迁。研究发现, 县级中医院开展手术的项目越来越多, 手术相关的设备配置也越来越多, 越来越高级, 效仿和攀比县级西医院的趋势更加明显。研究提示, 中医发展任重而道远, 如何更好发挥政策优势, 鼓励中医药人才培养, 推广中医适宜设备和技术, 进行中医理论研究非常重要。

关键词:县级中医院,手术开展,中医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M].上海: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1:294.

[2]梁万年, 郝模.卫生事业管理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4.

[3]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医药卫生改革与发展相关文件汇编 (2008-2009年度) [R].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9.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EB/OL].[2013-09-29].http://www.satcm.gov.cn/1987-2010/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atog/2011/A19.htm.

[5]郝模, 林子华, 沈杰.县级中医院发展方向析[J].中国社会医学, 1990 (6) :22-28.

[6]朱旭红, 刘建民, 黄慧玲.综合性中医院发展战略的思考[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 (11) :1358-1360.

[7]郝模, 朱乃苏, 林子华.县级中医院仪器配备析[J].中国医院管理, 1991 (1) :37-40.

[8]吴高贤, 蔡毅, 刘君.新医改背景下中医医院发展思路探索[J].湖北中医杂志, 2011, 33 (8) :69-71.

[9]张静波.管理者的处方[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10:202.

[10]唐乾利, 桂华“.治未病”对中医院发展机遇及问题探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8, 15 (6) :4-6.

关于县级统战工作开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8

一、祁阳县业余体校发展现状

目前,该县业余体校的发展令人担忧。从训练形式看,该县业余训练工作多数只制订短期目标,缺乏长远规划。训练形式主要以“走训”为主,这种训练形式主要缺点是学习、训练不集中,运动员不仅要面对学校的高压学习,而且要适应业余体校的强化训练,学习与训练无法有效结合起来。从教练员队伍情况看,该县业余体校教练员队伍力量不足且呈老龄化趋势,全县业余体校教练员只有6人,其中40岁以上4人,其余2人已50岁以上。从训练项目看,该县优势项目呈逐年萎缩的趋势。跆拳道、游泳、田径等项目一直是该县传统优势项目,曾在省、市赫赫有名,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尤其田径项目曾是全省的“重点班”,在2006年的省“十运会”上荣获3枚金牌,而去年的全省青少年田径比赛中,该县只获得一块银牌。从训练场地建设看,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普遍滞后。目前,全县能开展田径训练的场馆只有陶铸体育馆,它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建设标准低,配套设施少,仅能基本满足田径训练,其他训练项目根本无法开展。而建于祁阳二中的青少年活动中心,自建成后一直搁置,现只用来出租搞经营性体育项目,没有较好发挥体育训练的作用。

二、对县级业余体校发展现状的原因剖析

(一)机制不全。“体教结合”训练模式难以落实到位,后备人才培养的任务主要由体育部门来承担,大多数学校没有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难以形成合力。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学校只注重学校成绩,对体育训练重视不够,抓而不实,抓而不紧。受编制限制,广大农村包括乡镇一级政府没有体育组织管理机构和人员,如祁阳县体育局从1999年后编制控制在20人左右,至今既不能增加编制人数,又没有大中专毕业生分配进入,无法引进高水平的教练员和优秀师资,直接影响了新项目的开展、训练和教学成绩的提高。

(二)投入不足。经费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业余体校训练的老大难问题。近几年祁阳县财政支出相当紧张,对业余体校训练和比赛的经费投入逐年减少,每年财政只安排5万元。由于资金问题,县级体校训练器材严重缺乏,不能满足现有的训练条件需要,特别是有些乡镇连正常训练的场地都无法保证,参赛经费就更不用说了。同时,由于经费严重不足,业余体校难以应付日常开支,导致办学条件差,教职工待遇较低,影响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师资匮乏。师资力量不足也是制约县级业余体校发展的“瓶颈”。一方面,祁阳县体校退役的人员占大部分,他们的一个主要弱点就是文化水平低,训练的理论知识和科学训练意识欠缺,思想教育工作不能适应青少年特点要求,先进的训练手段少,大部分运用“师傅”传授的老办法、老套套,缺乏创新,从而导致训练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另一方面,老年教练由于身体状况较差,又接近退休年龄,训练的积极性难以提高,常常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另外,担任训练任务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较低,再加上还承担普通学生的体育教学任务和其他课程教学,难以腾出时间开展系统化训练,致使体育训练训而不严、训而不管。

(四)招生困难。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越来越高,大多数不愿让孩子进行长期枯燥的体育训练,怕影响孩子学习和今后升学。从客观上讲,体校学生训练或多或少对文化学习有影响。因此,一些家长对孩子在小学阶段搞体育非常支持,但一进入初中,都不愿意孩子继续进行训练,使一些有潜力的运动员流失。同时,不少学校受传统“重文轻武”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注重学生文化学习,对体育训练不太支持,无法形成支持、关心体育训练的良好氛围。

三、加快县级业余体校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提高认识,调整办学思路。随着形势变化,县级业余体校要正视现实,坚决摒弃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片面追求短期效益、个人或局部经济利益的现象。牢固树立大教育观和人才培养的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规律。特别要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充分认识体校面临的升学和就业压力,自觉调整办学目标,变培养体育竞技人才的单一渠道为输送体育竞技人才、培养社会体育骨干和提高社会体育水平的“三位一体”,使学生全面发展、多项选择、发挥特长,既保证学生的成长、成才,又促进地方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配合,推行“体教结合”。业务体校必须处理好文化学习与训练的关系,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实现“体教结合”。首先,教育部门要抓好业余体校教学的管理和改革,加大体校文化教学教研改革力度。按照学科课程标准,结合体校学生实际,适当增删教学内容,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积极探索适合体校生文化学习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学生真学、真懂。其次,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教师队伍和教练队伍的管理。加强教师与教练的工作沟通,把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文化成绩分别纳入对教师和教练的业绩考核,激励他们重视学生的文化学习。同时,灵活设置训练项目,使学生凭自己的特长、兴趣和爱好选择项目,既传授学生健身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健身能力,既输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又培养社会体育骨干和提高社会体育水平。

(三)完善网络,健全育才机制。业余体校必须正确面对生源减少的问题,充分发挥普通中、小学体育人才摇篮的作用,建立和健全优秀体育人才培养、推荐工作奖励机制,及时发现和培养各类体育人才。变坐等少数体育爱好者上门求学拜师为教练下乡选才,理顺选才荐才的渠道,及时挖掘和选拔优秀体育人才,形成科学、系统的业余训练网络,建立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一条龙”的业余体育训练系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育人才培养机制。另外,业余体校应根据全县体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科学设置训练项目,整合体育资源,真正把学有专长、富有经验的教练员队伍组建起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及时更新必要的训练设备与器材,创新管理机制,加强规范化管理与建设,建立有利于体育后备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机制。

(四)创新方法,提高办学质量。一是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政府要将业余体校事业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努力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作用,逐步形成政府拨款、单位投入、社会筹集和个人投资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投入体系。二是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完善县级竞技体育考核评估体系,体育部门应将所属的业余体校的开展训练情况、参加年度竞赛情况、传统项目学校及体育特色学校开展体育训练及参赛情况、业余体校教练员参加培训学习情况均纳入考核内容,定期和不定期对体校的训练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三是切实加强交流,提高办学水平。业余体校应克服训练过程中存在的内向性和封闭性,主动走出去,积极参加各类体育竞赛活动,通过横向竞争,取长补短,提高竞技水平。同时,积极参加各类社会体育活动,通过自我表演,增强学生参与训练活动的积极性。四是提高教练员的自身素质。作为县级体校的专职教练,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自觉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坚持把最新的体育信息传授给学生,还要增强创新意识,增强教研能力,结合自己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对象,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设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业余训练方式方法既能适应学生体能特点,又乐于被学生接受。

上一篇: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下一篇:高中文言文三部曲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