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小学 王慧 小学科学听课心得体会

2024-10-19

林子小学 王慧 小学科学听课心得体会(精选6篇)

林子小学 王慧 小学科学听课心得体会 篇1

小学科学听课心得体会

林子小学 王慧

2014年5月13日我参加了河东区工业园小学举办的小学科学教研员教研会。观摩了两节科学课。经过了这次培训活动,对我的触动很大。在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会最深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巧妙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要使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充分发挥,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而探究的引入是探究活动的良好开端,学生就有了探究的兴趣。冯老师在执教科学实验课《植物的花》时,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引入新知识的探究。因此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想弄明白的欲望。同时也会产生许多遐想。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也要在新课引入上多下点功夫。

二、科学学习应以探究为核心。

我在未任教科学学科前,以为科学学科就是教会学生科学知识。通过这次的观摩和教研员的交流,知道了科学学科要求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知识。其探究的特征是:已提出或发现一个问题作为探究学习的开始;通过探究活动培养能力并获得新知;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注重学生知识获得的过程“;重视证据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重视合作式学习;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因此,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这是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要求。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用科学思维方式获取知识,这是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八湖小学的张金波老师讲的科学课《苹果为什么落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以巧妙的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很快以强烈的探究欲投入探究活动活动中气氛活跃。你一言我一语,述说自己的发现,认真做好记录。通过探究活动同学们获得了新知识。这知识不是老师传授给他们的,而是学生通过探究自己获得的。

三、科学课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培养科学课的课堂常规,如有条不紊的开展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运用所学的观察方法认真细致的观察并及时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逐步养成长期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能倾听别人的发言,叙述自己的发现,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等。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林子小学 王慧 小学科学听课心得体会 篇2

笔者在进行科学课教学时, 结合教材特点和《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处处有科学。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一、从问题中感受身边的科学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 问题来自于生活。能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 发现和提出问题, 是科学课标对小学阶段提出的具体目标。在实际教学中, 我注重让学生从问题中感受科学的存在。例如:在教学《玩具里的科学》提出我们感兴趣的问题这一环节中, 在学生体验玩具的乐趣和描述玩具的特点之后, 我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这一活动中, 学生提出的问题慢慢从玩具转移向其他方面, 我引导学生想一想:在生活中有没有你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其中有个孩子是这样说的:“为什么我用木棍搅水, 从一个方向换向另一个方向时, 很费力?”这个孩子提出的问题, 已经很好地把身边发生的事与科学紧密地联系了起来。我鼓励了这个学生, 在他的启发下, 孩子们又陆续提出“为什么小草的叶子不沾水?”“为什么皮球一拍就会弹起来?”“大轮子的自行车和小轮子的自行车一起走, 为什么大轮的自行车行进的过程中蹬得慢, 小轮子的车子要蹬很快?”我惊异于学生的提问, 三年级的孩子能竟提出这样深奥的问题。我问了那个提出自行车轮子问题的孩子, 你是怎么想到这个问题的?孩子回答我说:“这是因为爸爸骑了大轮自行车, 妈妈骑了小轮自行车, 他坐在妈妈自行车的后座上观察到的, 但不知道是为什么。”孩子天生就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 合理利用孩子的这份好奇心, 鼓励他们提出与周围事物相关的问题, 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抓住教学时机, 感受身体中的科学

我们的身体中有科学吗?有, 只是你可能还没有意识到, 在三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中, 就告诉了我们许多身体中的科学。在教学中, 我抓住这一时机, 让学生体会: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例如:在《我们的身体》一课中, 通过观察我们的手、眼、耳、鼻、舌、牙等器官, 研究它们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当学生了解到:手之所以可以这么灵活是由于手由很多小关节组成的缘故;睫毛有抵挡灰尘的作用;耳朵中的耳郭只是耳的一部分, 负责收集声音的时候……孩子们在课堂上发出惊诧的声音, 他们告诉我:身体中的科学太神奇了。

在《骨骼》、《关节》、《肌肉》几课的教学中, 学生们更充分地感受到了身体中的科学:在《骨骼》一课的教学中, 学生了解到身体的骨骼由206块骨组成, 身体的骨骼有支撑身体、保护内部器官和运动的作用;在《关节》的教学中, 学生了解到了人体的六大关节, 认识了关节的活动方式, 知道了如何使我们的关节更灵活;在《肌肉》一课的学习中, 学生了解了人体比较重要的肌肉名称, 肌肉拉伤后如何正确处理。通过这一个单元的学习, 学生了解了我们身体的科学, 孩子在这一个单元的学习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在教学中我始终结合孩子自己的身体进行:比如说在教学《关节》和《肌肉》时, 我组织学生指着自己的身体说一说关节的名称, 小组内互相指认身体中的重要肌肉及其名称。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抓住时机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把科学应用到生活中

小学科学学习的价值在于, 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在实际教学中, 我始终把这一理念贯穿在课堂中。每次在学生的探究活动结束之后, 我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 把学到的科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例如:在教学《热气球上升的秘密》一课时, 学生掌握了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的知识。针对这一知识点, 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冬天在装暖气片的时候, 为什么把暖气片装在墙面的底部?当我把墙面底部装有暖气片的图片展示给学生时, 孩子们一下子就明白了, 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回答:是由于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的原因。为了使学生把学到的科学知识更紧密地与生活联系起来, 我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了这个道理?”学生开动脑筋又想到了:厨房里的抽油烟机要安置在灶台的上方;夏天开空调时, 空调的吹风口要向上, 这样吹出的冷风会快速下沉, 使整个房间凉快起来……这样, 学生自然而然地把科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体会到了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

小学科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3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性学科。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实验教学以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步入奇妙的科学殿堂,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对于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的意识创新精神都有着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1.1准备充足的材料

材料是学生在科学实验中进行探究活动的载体,直接对实验现象和学生的探究方向造成影响。实验前针对预设的实验目标准备充足、合适的材料,是实验教学获得成功的保证。俗话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在实验教学中也是一样的,实验前教师一定要事先对材料进行研究,对研究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提供一定数量、种类、能展开有效性探究活动的材料,为学生探究实验的有效进行提供充分的材料资源保障。

对于如何准备材料,小学科学实验室的器材配备虽然已考虑到各个方面,但对于某些实验来说器材仍然是不够的。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如学校内的图书馆、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校外的公园、社区、工厂等各种社会资源及家中的生活用品、生产用具等家庭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例如在四年级《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实验中,需提供食材很多且最好是新鲜的,求得家长的支持,发动学生从家中带来,学生产生了兴趣,获得了所需的土豆、鸡肉青菜等十余种食材。又如在教授《油菜花开了》这课时,可以根据当时的季节气候,灵活选择要观察的对象,如果有条件带领学生到实地去观察花最好,这样学生兴致高昂,培养了爱护植物的意识。

1.2实验应注重对比性、规范性

小学科学课程中绝大部分实验是对比实验,当学生进行设计、分析时应注重对比性,确保只有单一变量,对实验过程中发生的不同现象进行对比,以及对不同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即要知道对比什么,怎样对比,对比的结果与实验过程条件的变化存在哪些因果关系。

实验能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快乐,同时是一种严谨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应该适时教给他们探索世界的方法,对于刚刚接触科学实验的小学生来讲,既要保证实验的生动有趣,又要适时的指导,确保实验过程的规范。比如说,实验中使用的器材要用规范的名称,第一次使用烧杯时,老师要教学生用规范的名称,而不要为了接近学生的生活而称“杯子”,并且在下次出现这种器皿时,要以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是否认识它。此外,有些特定的实验器材还要严格遵守实验的操作方法。比如利用天平称量物体时,有的老师习惯性地用手抓砝码,给学生极为不好的示范作用,规范的做法应该是用镊子夹取,而且,老师在实验时要用简短的语言说明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2.保护好奇心,激发兴趣

好奇心是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朝向、注视、接近、探索心理和行为动机,它是人类行为的最强烈动机之一。好奇是孩子明显的心理特点,他们对周围任何事物都充满探索求知的渴望,并善于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应抓住孩子的好奇心理,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给予理解,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并鼓励孩子多思考,多提问,有意识地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要想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必须注意其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培养。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儿童思维开阔、想象力丰富,对学生的一些超现实或异想天开的想法或问题要给予肯定和赞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而成为创新的动力。

3.片段教学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片段教学时间的安排要合理,片段教学的时间一般安排在10~15分钟内,备课时应该多设计一些与课题相关的教学内容。平常进行练习时,比赛时间如果是12分钟,控制在10或11分钟左右比较合适。在实际的片段教学时,可以把片段教学分成三部分:开始导入部分1分钟;授新部分9分钟:结束部分1分钟。一般来说不要控制到12分钟满满,每一个步骤都要扎扎实实地上好,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教学特长,即使时间不够,评委也能看出你的能力;如果课的内容太少,几分钟就上完了,那么就不能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评委还会认为你很随意、没内涵。

4.提高兴趣,增强感知

传统教学方式主要靠粉笔、黑板、挂图或模型,学生兴趣不浓厚,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生动、形象、直观,学生兴趣浓厚。如教学《昆虫》一课时,在学生掌握了昆虫的概念以后,训练学生能否在众多动物中判断哪些是昆虫。这时可以在电脑上出示“送昆虫回家”的题目,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拖拽”昆虫到相应的栏里,学生既引发了兴趣,又习得了知识。

5.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科学课程理念中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体现应从如下几点着手:一是创造一切条件,满足学生的愿望,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学习、体验的过程,为学生准备有结构的探究材料,以材料刺激学生,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二是教师要注重学生合作探究中的方法指导,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并分工协作。正如人本主义代表任务罗杰斯所说的那样:当学生选择了学习方向,参与发现了自己的学习资源,决定自己的行动路线,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时,就在很大程度上从事意义学习。这类参与学习比被动学习有效得多。三是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在乎学生的每一点发现,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敢于质疑的思想,并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探究活动中学会如何学会学习,自主性才会真正得到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也才不会丢失。

6.利用学生亲身感触,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科学课听课心得体会 篇4

汶川二小

朱国忠

我参加了在一小学举办的汶川县小学科学优课听课活动。通过听课、评课等活动,感触颇多,受益匪浅。先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第一堂课是董平老师的《地球的卫星----月球》,本课是宇宙这一单元的第一课,学生们都既感兴趣又陌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课前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这就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在关于月球的信息交流讨论这个环节中,董老师要求每组同学都尽量要发言介绍,其他同学注意听并记录下有冲突的地方;在有关月球的汇报中,他突出强调了两点:第一,不要收集的材料都介绍,通过整理后分类介绍;第二,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在介绍的时候,要注意,别人介绍过了,你就不要重复。从同学们认真倾听的状态中,我感觉到,孩子们是非常接受这样的汇报会的,效果也非常好。觉得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形式单一,如果形式多样就好了;介绍知识深入很好,但要注意深浅,知识深奥了就不会吸引学生,从而降低课堂效率。

林子小学 王慧 小学科学听课心得体会 篇5

王庄镇北尚小学 郭瑞军

2013年3月22日,市小学教研室组织我市西部四乡镇科学教师参加在桃园中心小学举行的科学课研讨会。桃园镇中心小学李老师贡献了一堂精彩的导学式科学探究课《形状与承受力》。让听课的老师耳目一新、受益匪浅。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工作,现将我在活动中的感受总结如下:

一、课前准备充分,资料收集齐全。

李老师善于运用网络资料,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自己动手制作精美实用的教学课件,使教学直观,训练到位;善于汲取先进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按照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探索——汇报交流——拓展创新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活泼新颖,趣味无穷。

二、吃透教材,精心备课

不难看出他课前作了精心备课。不但精心地备教法、学法,还精心地选择制作切实可行的教具。周密考虑如何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三、导学式教学是最大亮点。本课中,李老师制定了成熟的导学案。所谓导学,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指导。通过导学—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小组汇报---成果总结等几个环节,李老师引领学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学习。

四、小组合作学习,已经不是局限形式,逐步走向成熟。课堂上,老师们都特别注重学生的互动活动的相互配合,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小组合作式学习已不在流于形式,他们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观察、操作、表达、思考、探究的平台。以小组合作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究,有效地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真正发挥了合作的作用。

最可贵的是,不同小组之间对各小组探究结果不盲从、不人云亦云,而能够互相质疑,真正开启科学之门。

林子小学 王慧 小学科学听课心得体会 篇6

【关键词】科学教学;实验设计;条件资源

小学自然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自参加实验获得知识是搞好小学自然科学教学的关键。教学实践证明,实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如何搞好小学自然科学中的实验设计呢?我把自己的科学实验教学中的体会谈谈,与大家共享。

一、根据科学特点,合理设计科学实验

实践是自然科学的来源,科学知识都是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小学自然科学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探求自然科学知识,兴趣、爱好,增强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认识自然始于观察自然,让学生用观察的方法认识自然。如“四季星空”的教学,由于教学内容分散、抽象,学生很难形成对四季星空的整体认识。教师在实验设计时,要科学地安排学生观察四季星空,保证观察的持续、完整。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写出观察日记,积累有关四季星空的感性认识和材料。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不同季节星座交替出现,北极星始终停留在原位置不动,周围的星座绕着它逆时针转圈,且一年转一圈等有关四季星空的变化规律。“水的循环”的教学设计则可以采取另一种方法。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对水的感性认识。如:天上有下不完的雨、雪,淋湿的衣服会干,冬天关在屋子里洗澡窗玻璃上会有水珠等。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归纳总结出:水或冰受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或冰的循环规律。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认识自然现象,总结自然规律,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创造条件,增加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爱好。

二、必须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设计实验

在科学教学的双边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实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实验得出结论,达到认识周围自然现象的目的。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感知世界往往从兴趣出发,抓不住事物主要特征等特点。设计实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有意识地直接观察事物。如:“植物的根”的实验设计,教师可通过提供大量的可供学生观察的有代表性的实验材料──植物的根,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植物的根有直根和须根之分。常见的萝卜、胡萝卜等直根,土豆、紅薯等须根,它们可以储藏养分即贮藏根。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直接获得知识,而中高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观察事物的能力,且能自己动手做一些实验。他们对神秘的自然界充满了好奇,对探索自然奥秘充满了自信。这时教师设计实验,主要是以一种引路的方式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自己动手实验获得结论,并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结论。设计“水的浮力”的教学实验,就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将各种不同类型的实验材料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动手将浮在水面的物体用手向下压,产生水有向上的浮力的直观感受,从而得出结论。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下沉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并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水的浮力,使不平衡的杠杆达到平衡。这种设计可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做好实验设计

教学大纲规定:“自然课要密切联系当地自然条件。”地处山区的学校,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这些抬头可见、垂手可得的实验材料,为丰富自然科学教学实验提供了方便。我在设计实验时,充分利用这一自然优势,通过多种形式,使原本生动的自然科学课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小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弄清为什么有的树到了秋冬季就会落叶,而有的却抽出了新芽,动物靠什么越过寒冷的冬天等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兴趣特点进行实验设计。如昆虫是小学生常见的最易引起他们兴趣的一类动物,在山区无论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爬的应有尽有。教师在设计实验时可先安排学生到林间、树旁、小河边捕捉各种昆虫,并将各自捕捉的昆虫有选择地带到课堂,进行认真观察、研究,看它们都有一些什么共同特征,从而达到认识昆虫的教学目的。

实验设计要联系当地的自然条件。通过全面了解当地的自然资源,做到心中有数,进行实验设计方可如鱼得水,运用自如。设计“植物的生长与环境”这类教学实验时,我安排学生对当地的气候资源、水土资源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分析,记好观察日记,归纳总结出:植物适应在什么样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发育,什么样的植物适应什么样的土壤种植等有关植物生长与环境的知识,并指导当地的农作物种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使他们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上一篇:学习焦裕禄 清正廉洁心得体会下一篇:清明古诗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