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之癌症楼

2024-06-23

读后感之癌症楼(通用3篇)

读后感之癌症楼 篇1

读后感之癌症楼

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我几度想放下。这让我一个读惯了言情小说的人该如何去适应一下子高深起来的文学。偏偏还这么艰涩,难懂。还好,我渐渐的开始习惯了,读这本书之前,我先去查看了作者的生平信息,再接着读的时候发现了很多有他影子在的一些人物。比如“啃骨者”科斯托格洛托夫——一个被“永久”流放的人,我时常觉得此人身上有很鲜明的索氏自己的影子——同样被流放过,同样得了癌症而最终出院,同样在言语中充满了对国家制度最激烈的不满但在内心深处又是无比的爱国。

当然刚开始让我印像深刻的是主人公鲁萨诺夫,他的脖子上长了好大一个瘤,医生没跟他说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就让他住进了癌症楼,他的心情可想而知。有一个画面是描述他即将走上楼梯,走上这与他之前人生完全不一样的道路,他感觉“他的心怦怦直跳,而这还决不是因为登高,他沿着梯级往上走,犹如被押上那个……怎么称呼它呢,像讲台似的高处去砍掉脑袋。”读到这的时候,我体会到了他的无奈和悲伤,在这一瞬间我非常的同情他。癌症楼到底是怎么样一个地方呢,在斯大林到赫鲁晓夫这段时期内,斯大林的专政背景下,人们不能说斯大林一句坏话的这种压抑中,各类苦难堆积在癌症楼的地板上,咯咯吱吱直响。在广袤的苏联大地上,因为癌症这个沉重的词语汇聚一处的人们,他们的背后,又积聚了几多心酸和惆怅。我只能理解为这部作品也是苏联50,60年代的苦难生活,因为有苦难所以更加期待新生活。鲁萨诺夫来到了这里,他曾经是国家主人翁阶层的官员,这个人可以说是当时苏联社会的某种“主旋律”,他和书里的另外遭受过流放的人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是革命者,是与国家战在一起的,而被流放的却是国家的敌人。从他的字里行间中处处感觉他高人一等,所以他非常不愿意跟其他人交流,总感觉自己是别人需要仰望的,别人是来求他的。可是他没有搞清楚的是在这一幢癌症楼中,并没有所谓的高低贵贱,在癌症面前是人人都无法逃脱的。作者说他外强中干、自私自利、懦弱胆小、自以为是、虚伪恶毒、言过其实、“只想拿特别退休金”。可以说,他对当时苏联社会的批判直接就体现在了这个人物身上。这个人患了“根本不是癌”的癌症,而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说,他这个人本身就是社会之癌。

书中还有一个人,他每天都在读书,即使要截肢了他也还惦记着自己的工作,可以说他的病完全是他自己熬出来的,他就是敬业的瓦吉姆,他的工作是土地测量,时常奔走在祖国大地上,他为了不耽误工作,能忍则忍,他就像中国的无产阶级者一样无私奉献。这个人从来没有放弃生命,让我可以从他身上读出温暖,读出励志,我很喜欢这种人。癌症是个坏家伙,可也是它,让忙碌的人可以停下来,它给人时间去回顾自己的一生。在这里,人们思考了“人为什么活,靠什么活”这也是一种境界的提升。

喜欢看他们离开癌症楼的样子,那是最精彩的最让人印象深刻的篇章。所有人都“满怀信心地走下楼去,迎接死亡。”每个人都难逃一死,关键在于你怎么样去面对它。这部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生命可以像蝼蚁一样那么低贱,也可以像圣人一样那么光辉。所以啊,看过了辛苦的过活,才能让我们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和健康。

我摆的神通广大之楼日记300字 篇2

20xx年 1月3日 星期一 晴

我摆的神通广大之楼厉害吧!这神通广大之楼不光能让自己很厉害,还能让别人比自己还厉害呢!只不过,有个条件,那个人必须是恶魔坏人之类的。神通广大之楼一使用魔法,就可以让坏人变成好人,还能有93变。如果,最后一个恶魔被神通广大之楼使用魔法把他变成好人,这可就不是一般的.好人了,就是人们所说的光明使者或正义使者了。他拥有一千八百变,是人们所说的顶尖高手,就算是二郎神、孙悟空也打不过他。如果,拥有了光明使者,那人们就不要再害怕,因为光明使者有数也数不清的眼睛,最多达9兆个,最少可达1兆个。

阅江楼观后感 篇3

阅江楼又名嵩台书院。位于肇庆市正东路尾,江滨堤内的石头岗上。此地原建有石头庵(年代不详),明宣德六年至十年间(1431~1435年),将庵改建为嵩台书院。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增建

北楼以及东西两廊和号舍。崇祯十四年(1641年)命名阅江楼。明末清初之际,该楼一度塌毁。顺治十四年(1657年)重建,至此,阅江楼基本形成现有格局。此后曾多次修缮。民国期间,该楼屡遭日机轰炸,后楼、西楼破坏尤为严重,1959年按原貌重修。1971年大修,将楼面改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

楼筑于高约8米的山岗上。坐北向南,为四合院式古建筑。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其中院庭面积248平方米。楼高两层,分南、北、东、西4座。其中北(后)楼比南(前)楼高,东、西两楼等高。4座楼通过4座耳楼衔接通连。南北两楼为歇山顶,屋脊上均饰有鳌鱼宝珠。东西两侧楼为卷篷顶。院内设水池、假山,植米兰、葵树,清幽雅静。南门前石阶下置石狮1对。北楼地下大厅原有清康熙两广总督郭世隆所建立的康熙御书碑6块,现存5块。南楼檐下,悬挂两广总督劳崇光书的“阅江楼”木匾。

清代阅江楼是文人墨客云集吟咏之所,清代著名诗人朱彝尊、陈恭尹、翁方纲等均有题咏。阅江楼还是商讨军机大事重地。南明永历帝曾亲临阅江楼检阅抗清水师。光绪年间,中法战争期间的主战派彭玉麟,曾在此指挥军事。大革命时期,当地农民自卫军总部就设在阅江楼。1925年11月21日叶挺独立团在阅江楼成立。

1959年,阅江楼被辟为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1962年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与肇庆市博物馆合署办公。馆藏文物数千件,其中有著名的中国文房四宝之一的端砚珍品、珍稀的康熙御书、宝贵的“铁军”叶挺独立团史迹文物。陈列面积2780平方米,分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三大部分。主要有《叶挺独立团史迹陈列》、《馆文物陈列》、《端砚春秋》陈列,国内各地的艺术珍品也经常在本馆临时展出。

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边界领导发动的农民武装起义。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受中共中央的委派,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前往长沙,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8月18日,改组后的湖南省委在长沙市郊的沈家大屋召开会议,讨论制定秋收起义的计划。毛泽东在会上着重阐述了枪杆子出政权的思想。会议决定要与国民党彻底划清界限,旗帜鲜明地以中国共产党的名义号召群众,并确定集中力量在湘东赣西发动以长沙为中心的武装起义。

上一篇:教学先进个人主要事迹下一篇:媒体见面会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