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原理课程设计总结

2024-09-27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总结(共11篇)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总结 篇1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总结

经过将近两个多星期的学习,我们小组终于完成了锅炉课程设计,锅炉课程设计对我们专业的学生来说好比吃饭的筷子一样!同时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对我未来的道路起到了极大的更正作用!

通过对课程设计的学习,我的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课本上角落里的知识也被带入我的理解中,此次我们主要进行校核计算,但进行锅炉的辅助计算时还好,不需要校核,但进行到锅炉受热面校核计算时感觉计算量巨大,对原理的掌握不够透彻,导致很多计算不知缘由,不知此公式如何得来,从何处得来,这是万万不行的,每次校核失败后,都要重新估计出口烟气温度,以计算出新的对流吸热量,然后结合传热方程式进行校核,此过程进行时间较长,涉及数据较多,但也是最锻炼能力的地方。通过的课程设计的学习,我具体了解到了某些受热面大致的漏风系数,了解到了如何计算炉膛表面积,如何计算炉膛的体积,记得在查表是不知道如何计算壁面温度,还好及时请教了老师,得到了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此,再次表达感谢!

由于我们用的是徐州烟煤,此煤种含碳量高,导致了着火推迟,所需着火热过大,所以炉膛出口温度会比其他煤种高一些,对于高温辐射受热面和高温对流受热面的挑战极大,最终通过合理分配减温水流量叫问题化解。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只想说,我知道的太少了,我了解的太少了,我的能力还太差了,在锅炉学习的漫漫长路中,我连大门都没打开

通过锅炉课程设计,不仅对我学习上有很大的帮助,对我对待问题的态度上也有很大的帮助,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学习,我在知识上永远都是只走出一小步,永远不要认为任何问题的简单。任何的问题都要细致的分析,任何问题都要精确!

与此同时,我还学会如何和自己的组员如何配合。在这种相互协调合作的过程中,口角的斗争在所难免,关键是我们如何的处理遇到的分歧,而不是一味的计较和埋怨.这不仅仅是在类似于这样的协调当中,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有这样的处理能力,面对分歧大家要消除误解,相互理解,增进了解,达到谅解…..也许很多问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关键还是看我们的心态,那种处理和解决分歧的心态,因为毕竟我们的出发点都是很好的.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总结 篇2

随着本科毕业生的数量逐年递增, 就业难度也逐年增大, 因此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扎实与否就至关重要。而专业课教学效果对毕业生的就业影响不容忽视, 因此必须对专业课教学工作进行不断的自省与改进。

“锅炉原理”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核心课程, 该课程以大型火力发电厂煤粉锅炉作为研究对象, 全面且系统地介绍了电站锅炉的工作原理。

本文根据高等教育所提倡的“淡化专业, 拓宽口径, 加强基础, 注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锅炉原理”课程中的教学实践, 分析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1 教学内容的优化

物理学家严济慈说过:“教师对他所教的课程是越透彻、越深刻, 就能讲得越简单、越清楚。”因此, 保证教学效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求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1.1 明确教学目的

确定教学目的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前提。教学过程的一切内容、方法、手段都要服从于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来源于教学大纲, 体现了教学大纲的核心价值, 因此对教学大纲的深刻理解与精准掌握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时刻以教学大纲为准则来判定教学内容的详略增补。

1.2 合理删补教材内容

在深刻领会教学大纲的基础上, 可对教学内容进行有益的删补, 合理的教学内容有利于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目前部分锅炉原理的教材仍针对的是300MW以下机组, 但我国新建机组均在600MW以上, 这就造成了课堂所学内容与学生将来就业去向相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就需要进行一些删补。比如:针对煤粉制备系统, 直吹式负压系统已使用较少, 因此可以删减相应章节。而目前燃煤污染受到广泛关注, 因此需要增加清洁燃烧技术相关内容。

2 教学手段的发展

内容多而学时少是“锅炉原理”课程教学的主要矛盾, 因此教学效率成了制约教学效果的瓶颈, 而教学手段的发展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可能。

2.1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锅炉原理”课程使学生首次接触到热力系统, 热力系统中设备繁多、结构复杂, 各种管线连接密如蛛网, 且电厂锅炉一旦建成即成为封闭整体, 即使身处现场也难见锅炉的内部结构, 甚至有的同学“站在锅炉旁不知道锅炉在哪里”, 难以将课本所学内容与实物联系起来。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若仅凭教师讲解, 学生很难明白设备的真实结构, 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传统课堂带来了改进。比如:在讲解三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结构时, 仅结合图片来讲解烟气和空气如何进行换热是不够形象的, 而使用了flash动画之后, 使其运动起来并将其内部结构展开, 学生就会豁然开朗。

但同时需要避免走入另一个极端, 就是用多媒体课件取代传统板书。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易导致教学节奏过快, 因此在进行重要内容讲解时, 传统板书必须同时配合使用。比如:在进行燃煤理论空气量公式推导时, 使用传统板书有利于控制教学节奏, 更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2.2 教学模型的使用

教学模型可以更具象地展示出教学内容, 直观地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讲解锅炉省煤器管的布置形式时, 可用硬纸卡自制一组蛇形管, 现场演示省煤器管垂直或平行于前墙的布置形式。而专业实验室内的电厂全厂教学模型可以使学生将课本上的二维简图转化为三维立体模型, 更好地理解电厂的整体工作过程。

2.3 网络教学的使用

大学的教育模式决定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时间较少, 因此需要充分利用网络手段与学生进行及时沟通, 获得教学反馈, 这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除了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之外, 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教学方式的改进

由于“锅炉原理”课程涉及知识面较广, 且有较多内容是需要学生理解记忆的, 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3.1 课堂教学方式的改进

在课堂教学中, 教学方式的合理选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从而改善教学效果。在引入新知识点时, 平铺直叙会令课堂气氛沉闷, 而若采用闲聊导入法、设问导入法、案例导入法、视频导入法、新旧联系导入法等, 若选择得当可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在讲解“锅炉”的概念时, 就可以采用闲聊导入法, 提出家里用燃气灶烧水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锅炉系统。这样就可以将学生与锅炉的距离迅速拉近, 也使学生更迫切地想进一步了解锅炉。

3.2 课外教学方式的改进

由于“锅炉原理”课程内容多学时少, 若学生没有及时预习和复习, 会大大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须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学生课外的学习时间。且课外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做到授之以渔。

首先, 每次课后把下一次课的主要内容以思考题的形式告知学生, 要求学生先行自学, 并在下次上课时进行提问, 这有利于督促学生进行预习。

其次, 需要适当增加课后计算题。比如:燃料及燃烧计算一章涉及到不同基准下煤的成分换算、煤的高低位发热量之间的换算等知识点, 需要布置相应计算题作为课后作业。在批改之后, 针对典型错误进行讲解, 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最后,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 可以适当布置一些选做内容。比如要求学生自愿完成一篇关于锅炉发展概况的小论文, 鼓励学生走进图书馆, 探索新技术,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考核方式的改进

考核方式是为实现教学目的而服务的, 因此考核方式必须符合教学目的。传统考核方式的成绩分为两部分:平时成绩占30%, 考试卷面成绩占70%。一般平时成绩由考勤情况决定, 卷面试题又多是课本上的原题, 这就导致出现了大量为考试而学习的现象。因此需对考核方式进行一些改进。比如:将平时成绩的30%细分为出勤率占5%, 作业占10%, 课堂提问占10%, 选做小论文占5%。考试卷面试题需保证题型多样性、范围覆盖广、与实际相联系, 且保证有部分难题, 以消除学生自满心理。

4 教学联系的加强

“锅炉原理”课程开设在第六学期, 学生将在第六学期末的生产实习、第七学期的锅炉原理课程设计和第八学期的毕业设计中将相关知识学以致用。因此在“锅炉原理”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与后续实践课程的联系。

4.1 生产实习

本专业生产实习基地一般为电厂, 但大量实习生进厂学习不仅会影响电厂正常的生产活动, 而且会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电厂往往将学生视为负担, 直接影响实习效果。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实习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实习效果就成了关键。

生产实习所需锅炉理论知识主要来源于“锅炉原理”课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将实习内容穿插进平时教学中, 提前把《生产实习手册》发给学生, 让学生预先了解实习目的和内容, 针对实习思考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同时采用CAI多媒体教学软件辅助进行生产实习教学, 通过CAI软件中的录像、图片等资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4.2 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

锅炉课程设计是本课程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应达到以下目的:对锅炉原理课程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熟练掌握校核热力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设计锅炉机组的初步能力, 为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毕业设计是本专业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 也是对学生四年所学知识与技能的一次综合检验,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养成严谨工作作风的重要阶段, 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而无论毕业设计具体题目是什么, 锅炉校核热力计算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可见, 无论是课程设计还是毕业设计的质量, 都取决于该课程的授课效果。可以提前将课程设计任务书发给学生, 使学生清楚自己的任务, 便于有针对性地学习这部分内容。在授课过程中, 对于锅炉热力计算的内容讲解必须详尽, 重板书而轻课件, 课后所布置的计算题可以使用课程设计指导书中的煤质参数, 相当于让学生提前接触课程设计的内容。

5 结束语

锅炉设备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压力容器, 其安全性至关重要, 因此在“锅炉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除了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之外, 更重要是的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通过以上的教学探索, 希望可以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均有所提高, 更希望可以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摘要:“锅炉原理”课程是热能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核心课程, 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专业能力, 对后续实践课程教学以及就业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针对“锅炉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联系几个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希望对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有所裨益。

关键词:锅炉原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联系

参考文献

[1]王培萍, 李伟然等.“电站锅炉原理”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J].中国电力教育, 2009.10:80-81.

[2]叶江明, 潘效军, 陈广利.电厂锅炉原理及设备[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6.

[3]谢育卿.“工业锅炉”课堂教学的方法与体会[J].山西科技, 2005.2:83-84.

[4]赵雪峰.“电厂锅炉原理及设备”课程教学研究讨论[J].中国电力教育, 2010.22:97-98.

[5]何雅玲, 陶文铨, 何茂刚.能源动力类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与实践[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3.

[6]于广锁.锅炉原理课程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 2009.3:29-31.

[7]谭华.“锅炉设备与运行”课程教改的思考与实践[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9:42-44.

[8]杨晨, 苟小龙, 唐胜利.以仿真实习为主导的热动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模式[J].实践教学, 2009:107-109.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总结 篇3

关键词:锅炉设备及运行 锅炉原理 本科教学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上海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能源与环境工程方向)源于20世纪50年代创办的锅炉专业(后来改名为热能工程),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经过几十年发展,我校热能工程专业形成了偏重于锅炉设计与制造方向的特色。因而,集锅炉理论、设计及计算为一体的“锅炉原理”课程始终是本专业最主要的专业课程[1, 2]。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制造业生产效率提高,锅炉制造企业的用人需求趋于减少,而火电厂等锅炉运行单位的用人需求趋于增多。此外,随着全社会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日益重视,社会上涌现出大量的能源科技服务企业。因而,为适应新形势下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需求,2013年我校将“锅炉原理”课程的名称改为了“锅炉设备及运行”,同时对其教学内容做了调整。本文对这一项课程改革工作进行了总结和说明。

1.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经研究,提出将64学时“锅炉设备及运行”课程(以下简称“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划分为8个知识模块,各知识模块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如下:

(1) 锅炉基础知识:锅炉概论、燃料、燃烧产物、烟气特性及热平衡。(4学时)

(2) 锅炉燃烧设备:层状燃烧、流态化燃烧、煤粉(制备)燃烧、油(气)燃烧原理与设备。(12学时)

(3) 锅炉受热面:水冷壁(炉膛)、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的结构、工作特性及设计,以及受热面烟气侧污染、腐蚀和磨损。(10学时)

(4) 锅炉水动力:气液两相流基础,沸腾换热及传热恶化,自然循环、强制循环、直流锅炉原理及工作特性。(10学时)

(5) 锅炉总体设计与布置:单级受热面、锅炉总体热力计算程序,锅炉主要设计参数的选择,锅炉典型布置及其特点。(4学时)

(6) 锅炉水处理:锅炉水质指标,水处理方法,工质侧腐蚀原理与防止,汽包锅炉炉水水质与蒸汽品质控制。(8学时)

(7) 锅炉运行:汽包、直流锅炉启动和停运,单元机组负荷调节及运行,煤粉炉制粉系统运行与燃烧调整,锅炉事故及其处理。(8学时)

(8) 锅炉技术专题讲座:超(超)临界发电及其锅炉、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生物质锅炉、联合循环发电系统余热锅炉。(8学时)

2.教学内容设计说明及探讨

与以往的“锅炉原理”教学内容相比,本课程教学内容有以下特点:

(1)充分注意与相关课程的内容衔接,避免不同课程重复讲授相同或相似内容。

因已有“工程燃烧学”为“锅炉原理”的前修课程,因此在本课程教学内容中不再专门介绍基础燃烧理论,但强调以燃烧理论为基础深入讲解各类锅炉燃烧设备的技术原理和工作特性。此外,鉴于与能源利用有关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我校设置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选修课程,本专业学生一般都会选修此课程。因此,在本课程中不再介绍“燃烧污染物减排与控制”相关内容。但对那些属于锅炉重要工作过程,而在其它课程中未有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如锅炉水动力模块中的气液两相流),仍在本课程中重点讲授,以使教学内容具有与本科教育相适应的理论深度。

(2)减少锅炉设计计算方法的学时,从而拓展课程知识面。

随着本科专业向宽口径培养方向的推进以及对大学本科通识教育的日益重视,专业课课时不断减少。需对以往的“锅炉原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从而在少学时条件下仍保证专业课程的培养质量。为此,本课程大幅减少了锅炉热力计算的学时,只在锅炉总体设计与布置模块中用2学时讲授其基本计算原理、特点及程序。在后续的实践课程“锅炉课程设计”中,学生可在指导教师的辅助下进一步领会锅炉热力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由此,可节余出一些课时用于拓展课程知识面,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自学并完成工程设计计算的能力。

(3)拓展和强化了锅炉水处理方面的教学内容。

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我国是极度缺水国家。绝大多数的工业生产过程都会耗水,与锅炉设备密切相关的火电行业更是所有工业行业中的第一耗水大户。因而,笔者认为以“卓越工程师”为培养目标的工科大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一些必需的水科学知识和水处理技术。然而在多数院校的本专业培养计划中,未有设置“工业水处理”相关课程,我校亦是如此。为此,在本课程教学内容中加大了锅炉水处理模块的教学学时,以期以锅炉水处理为载体,深化学生对水科学和水处理技术的认识。

(4)拓展和强化了锅炉运行及事故方面的教学内容。

在我校以往的“锅炉原理”教学中,有关锅炉运行的教学课时较少(一般为2~4学时),因而学生对相关知识点了解不深,知识面也较窄。正如“引言”中所述在新形势下,本课程教学中有必要进一步拓展和强化锅炉运行及事故方面的内容。为突出这种变化,课程名称由“锅炉原理”改为了“锅炉设备及运行”。同时,授课内容也由以往的“锅炉启停及运行”,拓展至了“锅炉调整和锅爐事故”。

(5)增加了锅炉技术专题讲座模块,以拓展学生视野。

随着清洁高效发电技术的发展和可持续能源研究的兴起,与之密切相关的锅炉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为使学生了解锅炉技术的典型应用和最新进展,在本课程中增加了锅炉技术专题讲座模块,讲授四类典型的主流锅炉技术。该模块主要讲授各专题的关键技术与最新进展,对教师的授课准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为学生就业或进一步深造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3.总结

本文对我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64学时本科课程“锅炉设备及运行”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设计,并进行了必要的设计说明和讨论。新的“锅炉设备及运行”教学内容注意与相关课程的内容衔接,避免了不同课程重复讲授相同或相似内容。同时拓展了课程知识面,强化了锅炉水处理与锅炉运行方面的教学内容,新增了锅炉技术专题讲座模块。这些尝试对相关院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锅炉原理”课程的进一步改革具有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波.浅谈“锅炉原理”课程教学中的若干问题.中国电力教育,2011,(211):196-197.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总结 篇4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让我们体会到了苦尽甘来的滋味,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对上学期蒋永辉老师所教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提高.本次课程设计,我的组长是邢王秀同学,他担任了这次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这次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使我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此外使我对上学期所学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知识得到了提高,加深了对计算机工作原理的认识。我也体会到了作为一个大学生,要想学有所得,就得学习主动,不要什么都希望别人亲自传授,面对问题要自己去努力解决,多问问身边的同学,多动手查查,多上网找找,所以要想成功就得事事做到细心,耐心,恒心。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主要承担任务是一位全加器设计;在组长的总体设计下,我们的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使我们的课程设计达到了来事半工倍的效果;在设计过程中,通过整体设计方案,根据课程任务设计书的要求,把我们组的课程设计报告认真的完成。

这次的课程设计,加强了我们动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和加深了对计算机加法器的并行进位和串行进位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我们选用参考书,查阅手册及文献资料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深入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MAX+Plus II软件的使用,让我们对其中的原理能清楚的掌握。此外,培养了我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逐步建立正确的生产观念、经济观念和全局观念。而且做课程设计同时也是对课本知识的巩固和加强,平时看课本时,有些问题就不是很能理解,做完课程设计,那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而且还可以记住很多东西。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和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这个期末测试之后的课程设计对我们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这次的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非常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构思是很花费时间的。但是在组长的帮助下,我们在电路中遇到的关于编辑、编译、调试、仿真中的问题都一一解决了。当然,有时用错了方法,总是实现不了。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

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让我更加了解到计算机组成原理的重要性。以及它对我们专业的发展发挥的作用。对我们而言,知识上的收获很重要,但精神上的丰收更加可喜。让我知道了学无止境的道理。我们每一个人永远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成就,人生就像在爬山,一座山峰的后面还有更高的山峰在等着你。挫折是一份财富,经历是一份拥有。这次课程设计必将成为我人生旅途上一个非常美好的回忆!同时在做课程设计时要能够从多方面去考虑,去研究,用多种方法去实现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总结 篇5

系、教研室:化生系化学与化工教研室 任课教师: 学期: 2007年秋季 授课专业、班级:生物化工2006级 审阅人:

1.课程描述(课程性质、学时、考核方式)《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是化工类专业的一门选修课。该课程从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入手,系统地讲述构成自动控制系统的各个基本环节,包括被控对象、测量元件及变送器、显示仪表、自动控制仪表、执行器等;以及简单控制系统、复杂控制系统、新型控制系统与计算机控制系统;最后结合化工生产过程讲述几种典型化工单元操作的控制方案。本门课程重点介绍自动检测系统与自动控制系统。

本课程共32学时,主要依据学生期末考查笔试成绩,并结合学生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课堂练习完成情况等,给出学生本门课程的期末成绩。

2.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涉及化工生产过程中主要参数(压力、流量、物位、温度)的检测方法及其检测仪表,典型化工单元操作的控制方案,内容抽象,在讲授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实验室设备及仪表,使学生认识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典型仪表,初步建立工程意识。

3.教学效果

由于借助多媒体和实验室进行教学,扩大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了解化工自动化的基本知识,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基本原理及各环节的作用;了解主要化工工艺参数(温度、压力、流量及物位)的 基本测量方法和仪表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4.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以及改进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如下问题:学生对生产实际中的多数仪表缺乏感性认识,而实验室又没有必要的模型,使得教师教学比较困难,学生学习过程更加困难。对于这些问题,解决的办法是:适当的安排学生到生产实践中进行参观实习,对仪表的结构形状建立感性认识;或者是教研室购买适当的仪表和模拟化工生产控制的实验装置。

编译原理课程学习总结体会 篇6

编译原理是我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它主要介绍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编译程序构造的一般原理、基本设计方法、主要实现技术和一些自动构造工具。

在开始学习这门课程之前,老师就说过编译原理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它主要的难点在于它的概念性和理论性很强,内容丰富且抽象,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应用其他课程的的内容比较多。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也发现了编译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从文法和语言的概念到LL(1)文法和LR(0)文法的分析,几乎都是对具体问题的抽象。这门课还包含许多理论知识和算法,这些理论的学习和理解都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其中理论知识包括:词法分析器的构造,语法中各种分析器(LR, LL,SLR,LALR 等)实现与完成。因而,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理解、掌握相关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存在这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说由于我之前对文法的概念不够清晰,在后面老师讲解具体文法的方式式,感觉自己很难听懂,影响的自己后期的学习效率,也使得自己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大大降低。此外,这门课程的课时也安排得不多,每个周也就一两次课,这样也不利于我们队这门课程的理解和掌握,但好在我后面通过自己做题和询问同学之后将词法分析和语法语法分析的方法弄懂之后,自己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又提起来。除了自己课后对知识进行了总结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老师的讲解,师在有限的课程中尽量将知识点以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给我们讲解,教我们用简单的方法理解记忆不同的知识,这样我们学习起这门课程来也没有那么难了。

在我看来编译原理这门课程不仅仅在于其本身的理论价值,更在于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从LL(1)到LR(0),问题不断被解决的同时,又有一个个新的问题提了出来。对计算机语言世界的知识积累,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个逐渐递进,逐渐解决问题的过程对我来说是收获很大的。整个过程好像踏着前人研究编译理论的路线,不断感觉他们遇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编译原理的课程带给我的不只是如何去编译程序这样的理论知识,相信更重要的是一种如何“自动计算”的思路。通过对相关编译问题的具体分析,让我体会最深的是一种“自动计算”的思想,同时完成编译试验后,更是感到了一种“自动计算”的快乐。”然而我明白自己虽然对编译有了一定的了解,我懂得了文法的分析,学会了构造确定和非确定有限自动机,学会了LL(1)文法和LR(0)文法等,但是并没有完全掌握,对于这些知识点的实质性和其他方面,更是认识不深。作为一名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学生,我明白编译原理是软件工程的基础,课程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只有通过以后的学习,才能更深入地了解编译原理,才能将编译原理更好地应用到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去。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总结 篇7

摘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网上发布是实现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的最佳途径。本文主要介绍了“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思路、网站主要内容和网站特色。

关键词:精品课程建设 网站设计思路 网站特色

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23-0078-02

教育部决定自2003年起实施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是我国高等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为此,北京市教委同步启动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市级精品课程建设工程。

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网上发布是实现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的最佳途径。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高等教育课程建设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重大的机遇。网上发布可以充分展示精品课程在应用和整合信息技术方面取得的进展和经验。因此,被评为北京市级精品课程的高等学校和主讲教师承担着实现精品课程网上发布和资源共享以及运行、维护和更新的责任。

“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是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的主干核心课,在2007年被评为北京市级精品课程,在学校和教务处等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协助下,该课程的网站已基本建成,现就网站设计的思路和内容进行简单介绍。

一、网站建设思路

根据北京市教委的精神,北京市级精品课程的网上发布既要体现精品课程各自的个性特色,又要符合统一的规范。所有网上发布的北京市级精品课程都要拥有5个基本组成部分:课程概况、课程内容、练习作业、教学课件、参考资料。对于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课程,还应包括实践教学指导等。[1]基于上述指导思想,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并参考多门精品课程的网站建设,对课程网站进行构思,搭建出网站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2][3]

二、主要内容简介

1.课程介绍

主要包括发展变革、课程教材、教学手段、教学条件、自我评价和建设规划。其中课程教材建设是该模块的亮点,介绍了课程组教师多年来对教材的精选和编写教材情况。从第二届学生开始该课程开始采用课程负责人主编并正式出版的教材——《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课程教材”子模块主要对课程教材建设进行了总结和回顾,《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教材在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级精品教材,2007年又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在2008年8月出版了第二版。

2.教师团队

该模块分为主讲教授、教师队伍、科研情况、教学改革和授课录像5个子模块。主要介绍了课程组成员组成情况、近年来的科研情况、参加的教学研究情况及使用现代化教学情况等。展示了一支结构合理、既有明确科研方向又热心课程教学的师资队伍,代表了课程组的实力。

3.理论教学

该模块主要包括内容提要、考核办法、教学课件、难点解析和导读材料。前两个子模块主要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及采用的考核方法进行介绍,使浏览者对课程内容有个大体认识,并提出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教学课件子模块将课程的全部课件上网,使读者可以在线浏览课程的所有教学内容,经过技术处理后使该部分的课件只能浏览不可下载,既对浏览者提供参考,又对作者的劳动成果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4] 难点解析部分对课程中较难理解的部分进行详细解析;导读材料对相关技术的最新发展情况进行介绍,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

4.实践教学

主要包括专业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基地和工程案例4个子模块。主要介绍课程相关的实验安排、实习基地介绍和几个大型的工程案例,部分内容还在完善中。可以使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内容有个总体认识,提高工程意识。

5.学习园地

主要包括同步练习、模拟考试、参考资料、通知公告和在线答疑。由于时间和技术水平有限,同步练习目前只包括100道单项选择题供学生练习,其他形式的练习有待进一步开发;模拟考试部分以往年的考试为基础,使学生在网上能对往年的考试形式和侧重点有所了解;参考资料列出了学习该课程的一些参考书目,以方便学生参考;在线答疑是师生交流的平台,学生或其他浏览者均可在线留言,教师会及时对留言进行解答,以实现师生在网络上的互动交流。

6.网上资源

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素材照片、视频欣赏和文件下载。主要有各届修订的课程大纲和每年的课程教学日历,各章的典型素材照片可以使学生对相应设备的概貌有个大体认识,视频欣赏以动画的形式来展现某些设备或装置的处理过程或工艺流程等,使浏览者能够对设备或装置的原理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还提供一些环保设备标准供参考和下载。

7.教学成果

主要包括教材论著、获奖情况、教学效果和学生作品。介绍了课程组教师近几年参编或主编的教材论著,发表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论文,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评价,历届学生的代表性作品。展现了教师所取得的教学成果和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认可。

8.网站地图

分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本精品课程网站的模块链接,另一部分是30所国内著名高校的环境工程相关院系及国内相关研究院所的链接。可以使浏览者对网站的内容有个总体了解,并可方便地访问国内著名高校和相关研究院所。

三、网站特色

精品课程网站设计是一种综合性设计,它所涉及的范围包括浏览者的心理、视觉设计美学、人机工程及教育学等诸多方面,本课程网站在设计时突出5项特色。[5]

1.合理的板块布局和统一的形式设计,既体现了整体性又突出了特色。精品课程网站把内容分为8大模块组织。主页面独立于其他网页,其余网页形式统一,采用蓝、白两种颜色搭配,给人一目了然、赏心悦目的感觉;各模块间相互独立,采用方便的按钮点击进行切换,各模块内的子模块均列在页面的左侧,方便浏览者查阅相关信息。

2.流畅的网页链接更方便读者浏览。其主要体现在3方面:(1)建立导航条,把课程的8大模块建成导航条放置在页面上端,在每个模块页面的左侧列出了包含的子模块,可以做到在各个模块和各子模块间任意转换。(2)在网站地图网页上制作总目录,列出整个精品课程网站包含的所有内容。(3)教学课件目录以表单组织内容,将各章节按顺序列在表单内,以便有组织地学习课堂内容。

3.具备网络教学的互动功能。通过在学习园地主模块内设置在线答疑和通知通告,参与课程建设的教师可定期与学生在线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促进师生互动,提高学习效率。

4.利用各种媒体提高趣味性,寓教于乐。[6]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利用动画、图片等形象的手段,来加深学生对概念、原理等的认知和理解,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合理采用现有计算机软件技术制作的电子教案,通过各种多媒体信息,产生生动多变的效果,调动了学生在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网站维护简易方便。在网站设计时,考虑设计后台管理系统,只要具备基本电脑操作的人员,就可以登录后台管理系统,对网站内容进行维护和管理。无须每次都去修改HTML代码,从而降低对技术人员的依赖,方便任课教师对网站的管理与维护。

四、结束语

“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作为北京市级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应与课程建设同步进行,通过课程组的努力,我们的课程网站已初步搭建完成,部分内容还不太丰富,需要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继续完善,并进行及时地更新和维护,充分发挥好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和交流,使课程资源能更好地传播和共享,促进师生互动和交流。使课程网站以内容信服于人,以形式取悦于人。建设出一流的资源交流平台是今后课程网站建设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03年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市级精品课程及做好网络资源共享、维护和更新的通知.2003.12.17.

[2]张运陶,张洋,李述燕.无机化学精品课程网站设计和建设[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1):61-66.

[3]刘志颖,王洪斌,曲朝阳.浅谈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7,27(5):40-42.

[4]宁国利.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几点思考[J].青年教师学报,2007(6):65-67.

[5]张小燕,吴晓娟.“电路分析基础”精品课程网站建设[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9(3):99-101.

[6]陈晓毅.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几点不足[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3):257-258.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篇8

AM超外差收音机仿真

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一)课程设计目的:

为了将理论应用到实践,我们进行了在整整半个月的课程设计,我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不仅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内容。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是真正的知识,才能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把以前所学过的知识重新温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二)课程设计内容:

超外差的特点是:被选择的高频信号的载波频率,变为较低的固定不变的中频(465KHz),再利用中频放大器放大,满足检波的要求,然后才进行检波。在超外差接收机中,为了产生变频作用,还要有一个外加的正弦信号,这个信号通常叫外差信号,产生外差信号的电路,习惯叫本地振荡。在收音机本振频率和被接收信号的频率相差一个中频,因此在混频器之前的选择电路,和本振采用统一调谐线,如用同轴的双联电容器(PVC)进行调谐,使之差保持固定的中频数值。由于中频固定,且频率比高频已调信号低,中放的增益可以做得较大,工作也比较稳定,通频带特性也可做得比较理想,这样可以使检波器获得足够大的信号,从而使整机输出音质较好的音频信号。实验的目的就是用Systemview软件来演示收音机的工作原理!

(三)设计原理:

原理图为图1:

图1

这次实验为了说明超外差AM收音机的工作原理及信号解调过程,为了节省仿真时间没有按实际540-1700KHz的频率覆盖范围和455KHz中频频率设计,而采用了20KHz作为IF.另外设了30KHz,40KHz和50KHz三个载波频率的发射信号,模拟调制信号的带宽为5KHz以下.并希望接收到40KHz的电台频率。收音机使用高边调谐,本振应为40+20=60KHz,且存在一个镜像干扰频率为40+2*20=80KHz。整个混频输入与混频输出的频谱图搬移过程可以用下图2表示:

图2

(四)SystemView仿真设计:

图3

图3为SystemView仿真设计原理图

主要图符参数在下团中标出:

图4

仿真结果:

SystemView仿真设计原理图(图3)接收器22的输出波形如图5:

图5

SystemView仿真设计原理图(图3)接收器23的输出波形如下图6:

图6

SystemView仿真设计原理图(图3)接收器23的输出波形如图7

图7

SystemView仿真设计原理图(图3)接收器25的输出波形如图8:

图8

SystemView仿真设计原理图(图3)接收器25的输出波形如下图9

图9

SystemView仿真设计原理图(图3)接收器23的输出波形的频谱图如图10

图10

(五)结果分析

系统采样频率设置为200KHz,在原理图3的左边对应的是3个AM信号发生器用来模拟3个电台,调制信号采用了扫频信号,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扫频带宽和调制度。中频滤波器采用1个5个极点3db带宽为10KHz的切比契夫滤波器。接收到的RF信号(图符23)频谱如图10.在40KHz频率的信号具有最大的调制度(设为1)信息带宽的中心信号是所希望接收的信号。输出的差频项频谱成分通过一个5极点切比契夫带同滤波器后,得到如图9所示的频谱,期中希望的20KHz载波信号比10KHz和30KHz的信号大了约15db,所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二极管包络检波器可以将原调制信号解调。解调后的时域信号波形如图5所示。

(六)总结及心得:

两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不仅检验了我所学习的知识,也培养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如何去做一件事情,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在设计过程中,和同学们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运筹帷幄,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也学会了做人与处世。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这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次Systemview模拟仿真,本人在多方面都有所提高。通过这次课程设计,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一次模拟仿真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自己独立工作能力,巩固与扩充了课程所学的内容,同时各科相关的课程都有了全面的复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有了提高。

在此感谢我们的两位指导老师,老师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这次课程设计的每个实验细节和每个数据,都离不开老师您的细心指导。而老师开朗的个性和宽容的态度,帮助我能够很顺利的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同时感谢对我帮助过的同学们,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让我感受到同学的友谊.由于本人的设计能力有限,在设计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恳请老师们多多指教。

(七)参考文献

[1] 樊昌信,曹丽娜.通信原理(第六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2]罗卫兵.Systemview 动态系统分析及通信系统仿真设计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3]张辉,曹丽娜.通信原理学习辅导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格式 篇9

目录

一、设计题目

1、题目及设计要求

2、基本数据

二、功能分解

三、机构选型

实现每个工艺动作机构的选型

四、机械运动方案的拟定

1、机构组合方式

2、机械运动方案的拟定(拟定2~3个方案,并画出相应的运动方案示意图)

3、方案的评价

4、方案的确定(在图纸上画出机械运动方案简图)

五、运动循环图

六、机构尺寸的确定及设计计算

1、传动比计算

2、机构尺寸的确定

3、连杆机构的设计(进行运动分析,并画出运动线图)

4、齿轮机构的设计(几何参数设计)

5、凸轮机构的设计(根据选定从动件的运动规律设计凸轮轮廓线图,在图纸上单独绘制轮廓线图,保留作图轨迹)

注意:如果采用解析法进行设计,如果是用计算机编程,建立数学模型,写出流程框图,程序列在附录,附录附在设计说明书后面。

七、总结

八、参考文献

格式:罗洪量主编.《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2 JJ.杰克(美)主编.《机械与机构的设计原理》(第一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年。

注意事项:

1、设计说明书用钢笔、中性笔书写,书写要规范、认真,采用统一的课程设计用纸;

2、对自成单元的内容应有大小标题,做到层次分明醒目突出;

3、编写说明书时应做到条例清楚、叙述简明、重点突出、计算正确、文句通顺、书写整洁;

4、所用的公式和数据应注册来源(参考资料的编号和页次);

5、全部计算中所用的符号和脚注必须前后一致、不能混淆;

6、绘制机械运动简图时应采用规定的符号、按比例作图;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总结 篇10

【关键词】室内设计;教学改革;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TU238.2-4

随着人们对建筑内部空间环境要求的提高,早些年处于边缘状态的室内设计专业,如今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许多高校纷纷开始室内设计课程。随着国家对专业目录调整,室内设计被分属于建筑学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方向。其所牵涉学科门类广泛、涵盖内容丰富,既包含了物质方面的内容如装饰材料,装饰构造等,又有精神层面的的要求如心理学,美学等。“室内设计原理”作为室内设计方向的主干课程之一,不仅涵盖了空间、材料、灯光、色彩、家具设计等相关知识,还与建筑学、结构设计、施工技术等专业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室内设计理论知识的讲解,培养学生的设计和创造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设计课程的学习提供专业基础。

1、室内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室内设计原理”课程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以“教师在讲台讲学生坐教室听”的教学模式。虽然如今的高等院校大部分都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但在课堂上学生仍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状态,主观能動性得不到发挥,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上课容易瞌睡,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室内设计原理课程内容覆盖面广,综合性强,下课后,往往教师布置作业和课程练习较多,给学生造成较重的课业负担。

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往往采用传统的“一考评判制”,通过这样的考核方式得到的考核结果往往较为片面,使学生往往只在意考试前临时“抱佛脚”般的复习,也会打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因此,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结构情况,应从教学模式、考评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对课程教学进行探讨。

2、“室内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模式探讨

2.1.优化教学关系、转变教学观念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首先需要平衡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传统教学方式侧重于“教”,而实际现状却是不少教师在课堂上仅仅只是按照教学大纲既定的内容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结果只是片面的强制灌输,与实践脱离。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会大受影响,教学质量不高。

我们提倡的教学模式应强调老师的引导作用,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不局限于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讲解,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一些师生互动的教学环节,比如让学生通过调研成果汇报、设计作业讲评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活跃课堂气氛。这样有利于学生将其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训练其综合表达能力。

2.2.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我国自古以来就提倡的教学思想,是指根据不同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就针对性的教学。

“室内设计原理”对室内设计的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释,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既包括了风格流派、美学法则等方面的知识,又涵盖了装饰材料和工艺方面的内容。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设置不同的教学目的。比如对于建筑学的学生,因其多是理科生,所以理性思维能力较强,有着较好的空间想象力以及对空间功能性的理解力。但由于不少同学是从大学开始才接触系统的美学训练,因此在美学知识上相对匮乏。我们在教学中,应从他们擅长的理性思维入手,着重强调美学、文化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同时也鼓励他们积极将建筑设计相关理论及手法融入到室内设计当中,在进行室内空间设计时能够表达出最适宜的设计方案。对于工业设计的学生,则应在教学时着重讲述空间、功能、色彩、照明及人体工程学等方面的内容,并要求学生能根据不同场所、不同环境的功能要求进行思考和发挥创意。

2.3.加强实践环节

室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理论实践在教学中非常重要。教师在进行理论讲解的同时,应安排与之相对应的实践环节,实践以实际操作为主,在操作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比如进行案例调研、项目模拟等实践项目。同时,教师也应该对实践成果进行分阶段考核。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学校可以加强与校外企业间的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4.重视学生的设计草图

在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期末考核时,不应只强调最终成图的效果,设计草图同样重要。每张设计草图都反映着设计者的创作构思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的进行设计草图创作,并对学生的设计草图进行分阶段的考核评价,并按照一定比例计入学生期末总评成绩,以便培养学生正确的方案创作方法和能力。

2.5.加强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

教师的专业素质不仅指教学水平,也包括教师的专业技能及项目实践能力。由于很多年轻教师从学校毕业之后便直接走上讲台,所以工程实践经验相对不足。但课程教学不能只是纸上谈兵,特别是针对室内设计这样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方向,教师自身的项目实践经验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项目体验,对教学内容进行改进和调整,并将自己的工程体验融入到理论教学中,以确保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可以很快的适应市场需要。

结论

“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是室内设计方向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涵盖的知识面较广。作为专业教师在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调整,优化教学关系,加强理论教学和工程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室内设计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汪慧.高校室内设计教育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16卷第6期.

2、许丽,隋杰礼.建筑学专业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1年第20卷第2期.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篇11

课程名称 通信原理

题 目 数字信号的调制解调仿真

专 业 通信工程

姓 名 李先锋 班 级 通信1102

学 号 1111020203 指导教师 李洪兰 起止日期2013年12月19—25 成 绩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中文摘要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接收端收到的是发送信号和信道噪声之和。噪声对数字信号的影响表现在使接收码元发生错误。数字信号对高频载波进行调制,变为频带信号,通过信道

传输,在接收端解调后恢复成数字信号。由于大多数实际信号都是带通型的,所以必须先用数字基带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形成数字调制信号再进行传输,因而,调制解调技术是实现现代通信的重要手段。数字调制的实现,促进了通信的飞速发展。研究数字通信调制理论,提供有效调制方式,有着重要意义。调制解调技术的实现方法有多种,本文应用了键控法产生调制与解调信号。

本文重点介绍了2ASK包络解调、2FSK相干解调、2PSK键控解调,以及用Simulink进行设计和仿真。首先我们对Simulink软件的特点、功能以及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进行简单的介绍;接下来详细介绍调制解调的理论,着重从数字调制解调中的2ASK、2FSK、2PSK的产生、频谱、解调等过程进行介绍;其次是我们将介绍调制解调的Simulink仿真, 并着重介绍2ASK、2FSK、2PSK的调制以及其相干解调的Simulink仿真,并得出结论。

关键字:2ASK包络解调

2FSK相干解调

2PSK键控解调

Simulink仿真

English abstract

In a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 receiver is received the sum of signal and channel noise.Noise on the performance of digital signal in the received symbol errors,.Digital signal of high frequency carrier modulation, frequency band signal, through the channel transmission, demodulation back into a digital signal at the receiving

end.Since most real are all bandpass signal, so must use digital baseband signal modulation of carrier form digital modulation signals for transmission, therefore, demodulation technology is the important means to realize modern communications.The realization of digital modulation, promot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Research of digital communication modulation theory, provide effective modulation mode,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There are many types of method to realize the demodulation technology, this paper applied the keying method of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signal.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2 ask envelope demodulation, 2 FSK coherent demodulation, 2 PSK keying demodulation, and design and Simulink simulation.First of all we of Simulink software, characteristics, func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the basic concepts and development to carry on the simple introduction;Next introduced the theory of modem, emphatically from the digital modulation demodulation of the generation of 2 ask, 2 FSK, 2 PSK, spectrum and demodulation process are introduced;Second is that we will introduce modem Simulink, and emphatically introduces the 2 ask, 2 FSK, 2 PSK modulation and coherent demodulation of Simulink, and the conclusion.Key: 2 ask envelope demodulationFSK coherent demodulationPSK keying demodulation

Simulink simulation

目录

正文

1.1实验目的

1.2 实验原理

1.2.1ASK的实验原理

1.2.2 FSK的实验原理

1.2.3 P SK的实验原理

1.3实验内容

1.3.1 2ASK调制解调

1.3.2 2FSK相干解调

1.3.3 2PSK键控解调

1.3.4 包络相干解调

1.4 实验结果截图

1.4.1 2ASK调制解调

1.4.2 2FSK相干解调

1.4.3 2PSK键控解调 1.4.4 包络相干解调

1.5实验总结 二 参考文献

正文 一

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此次的调制与解调仿真,使我们对2ASK、2FSK、2PSK、调制与解调的工作原理以及Simulink软件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在采用不同的调制方式时,PSK的误

码率小于FSK,而FSK系统的误码率又小于ASK系统。在误码率相同条件下,相干PSK要求r(信噪比)最小,FSK系统次之,ASK系统要求r最大,它们之间分别相差3dB。PSK系统的抗噪声性能最好,但会出现倒π现象,实际中很少采用,而多采用DPSK系统。进一步学会2ASK、2FSK、2PSK灯调制解调方式的原理及解调方式,牢记各原理的原理 框图,同时学会用其去解决通信信号的调制和解调。加深学生对通信原理课程的学习和应用。

二 实验原理

2.1二进制振幅键控(2ASK)

振幅键控是正弦载波的幅度随数字基带信号而变化的数字调制.当数字基带信号为二进

制时,则为二进制振幅键控.设发送的二进制符号序列由0,1序列组成,发送0符号的概率为P,发送1符号的概率为1-P,且相互独立.该二进制符号序列可表示为

(2-1-1)

其中:(2-1-2)

Ts是二进制基带信号时间间隔,g(t)是持续时间为Ts的矩形脉冲:

则二进制振幅键控信号可表示为

(2-1-3)

(2-1-4)

二进制振幅键控信号时间波型如图 22 可以看出,2ASK信号的时间波形e2ASK(t)随二进制基带信号s(t)通断变化,所以又称为通断键控信号(OOK信号).二进制振幅键控信号的产生方法如图22 可以看出,2ASK信号与模拟调制中的AM信号类似.所以,对2ASK信号也能够采用非相干解调(包络检波法)和相干解调(同步检测法),其相应原理方框图如图25 所示._ 图 2 – 2 二进制振幅键控信号时间波型

图2-3 二进制振幅键控信号调制器原理框图

图 2 –4 二进制振幅键控信号解调器原理框图

图 2 – 5 2ASK信号非相干解调过程的时间波形

2.2二进制移频键控(2FSK)

在二进制数字调制中,若正弦载波的频率随二进制基带信号在f1和f2两个频率点间变化,则产生二进制移频键控信号(2FSK信号).二进制移频键控信号的时间波形如图26 可看出,bn是an的反码,即若an=1,则bn=0, 若an=0,则bn=1,于是bn=an,θn和n分别代表第n个信号码元的初始相位.在二进制移频键控信号中,n和θn不携带信息,通常可令n和θn为零.因此,二进制移频键控信号的时域表达式可简化为

(2-1-8)

二进制移频键控信号的产生,可以采用模拟调频电路来实现,也可以采用数字键控的方法来实现.图 2-7 是数字键控法实现二进制移频键控信号的原理图, 图中两个振荡器的输出载波受输入的二进制基带信号控制,在一个码元Ts期间输出f1或f2两个载波之一.二进制移频键控信号的解调方法很多,有模拟鉴频法和数字检测法,有非相干解调方法也有相干解调方法.采用非相干解调和相干解调两种方法的原理图如图29 所示.图 2 –7 数字键控法实现二进制移频键控信号的原理图

图 2 –8 二进制移频键控信号解调器原理图

图 2-9 2FSK非相干解调过程的时间波形

过零检测法解调器的原理图和各点时间波形如图210 中,输入信号经过限幅后产生矩形波,经微分, 整流,波形整形,形成与频率变化相关的矩形脉冲波,经低通滤波器滤除高次谐波,便恢复出与原数字信号对应的基带数字信号.2.3二进制移相键控(2PSK)

在二进制数字调制中,当正弦载波的相位随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离散变化时,则产生二进制移相键控(2PSK)信号.通常用已调信号载波的 0°和 180°分别表示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的 1 和 0.二进制移相键控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

e2PSK(t)=g(t-nTs)]cosωct

(2-111)可看出,当发送二进制符号1时,已调信号e2PSK(t)取0°相位,发送二进制符号0时,e2PSK(t)取180°相位.若用φn表示第n个符号的绝对相位,则有  φn= 0°, 发送 1 符号 180°, 发送 0 符号

这种以载波的不同相位直接表示相应二进制数字信号的调制方式,称为二进制绝对移相方式.二进制移相键控信号的典型时间波形如 图 2 – 11 二进制移相键控信号的时间波形

二进制移相键控信号的调制原理图如图 214 所示.当恢复的相干载波产生180°倒相时,解调出的数字基带信号将与发送的数字基带信号正好是相反,解调器输出数字基带信号全部出错.图 2-12 2PSK信号的调制原理图

图 2-13 2PSK信号的解调原理图

图-1

42PSK信号相干解调各点时间波形

这种现象通常称为“倒π”现象.由于在2PSK信号的载波恢复过程中存在着180°的相位模糊,所以2PSK信号的相干解调存在随机的“倒π”现象,从而使得2PSK方式在实际中很少采用.图2-15 过零检测法原理图和各点波形

三 设计内容:

3.1 2ASK调制解调

2ASK调制解调图(包络解调)2ask参数设置参考示例: 信源参数:0码概率 0.5 采样时间1s 载波参数:幅度1 频率100rad/s 高斯白噪声参数:均值0 标准差0.001

BPF参数:下限频率90rad/s 上限频率110rad/s

LPF参数:截止频率10rad/s

判决器参数:门限0.25

全波整流器参数:下限0 上限inf

3.2 2FSK调制解调图(相干解调)

2FSK参数设置参考示例 信源参数:0码概率 0.5 采样时间1s 载波1参数:幅度1 频

率100rad/s 载波2参数:幅度1 频率20rad/s 键控器参数:门限1 U2≥门限 高斯白噪声参数:均值0 标准差0.001 BPF1参数:下限频率95rad/s 上限频率105rad/s BPF2参数:下限频率15rad/s 上限频率25rad/s LPF参数:截止频率10rad/s 比较器参数:关系操作>

3.3 2psk调制解调

信源参数:0码概率 0.5 采样时间1s 载波1参数:幅度1 频率100rad/s 相位0 载波2参 数:幅度1 频率100rad/s 相位pi 高斯白噪声参数:均值0 标准差0.001 BPF参数:下限频率90rad/s 上限频率110rad/s

LPF参数:截止频率10rad/s 判决器参数:门限0 U2>门限 键控器参数:门限1 U2>门限

3.4 包络相干解调

时间1s 载波参数:幅度1 频率100rad/s 高斯白噪声参数:均值0 标准差0.001

BPF参数:下限频率90rad/s 上限频率110rad/s

LPF参数:截止频率10rad/s

判决器参数:门限0.25

全波整流器参数:下限0 上限inf

载波参数:幅度1 频率20rad/s 键控器参数:门限1 U2≥门限 BPF2参数:下限频率15rad/s 上限频率25rad/s LPF参数:截止频率10rad/s

四.实验结果:

4.1 2ASK包络解调

4.1.1实验原理图

4.1.2实验波形图

4.2 2FSK相干解调

4.2.1 实验原理图

4.2.1 实验波形图

4.3 2PSK键控解调

4.3.1 实验原理图

4.3.2实验波形图

4.4 包络相干解调

4.4.1 解调原理图

4.4.2 实验波形图

五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首先知道了matlab软件中simulink的使用,学会了在simulink环境下如何快速的找到实验中所需的器件。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也对2ASK包络解调、2FSK相干解调、2PSK键控解调的解调过程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数字信号对高频载波进行调制,变为频带信号,通过信道传输,在接收端解调后恢复成数字信号。由于大多数实际信号都是带通型的,所以必须先用数字基带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形成数字调制信号再进行传输,因而,调制解调技术是实现现代通信的重要手段.参考文献

上一篇:健康档案工作制度下一篇:听杨富志老师之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