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个人鉴定

2024-12-06

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个人鉴定(通用11篇)

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个人鉴定 篇1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姓名: 学号:

专业及班级: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机信息管理

名:

别:男

出生年月: 1989年10月

健康状况:良好 毕业院校: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邮件:

通信地址: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机信息管理 邮编: 联系电话: 教育背景

● 专

业:计算机信息管理

● 语言程度:英语a级,有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流利用普通话。● 学

历:大学专科

● 计算机程度:熟悉掌握C、汇编语言,有较多的工作经验;

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了解UNIX和LINUX系统;熟悉计算机硬件及架设计算机网络。可运用frontpage制作网页

求职意向

具有数学,物理背景的计算工作,对磁场计算感兴趣 学习成绩

优秀,曾获两年奖学金,熟悉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熟悉计算软件。

性格特点

为人踏实,乐观上进,工作刻苦钻研,能进行长时间的连续工作,有

很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核心课程:

模拟电子技术 数字电路技术 C++ Powerbuilder

Sqi2005 Vc# 网络技术

网页制作 数据结构

微机原理

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个人鉴定 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学科融合,发展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涉及经济学、管理学、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多门学科。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具有系统维护、软硬件组装、网络运行与维护以及信息统计分析与管理等能力的从事计算机与信息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同时,随着各个领域信息化建设的脚步大大加快,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逐步扩大。本文将围绕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合作共建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与就近专业的学科体系等问题展开探讨。

1学科交叉融合的内涵

学科交叉融合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学科从简单的学科认识交流到材料、概念群、方法论和认识论、学科话语的互通有无,乃至研究路径、科研组织方式和学科人才培养的整合。 简言之,学科交叉融合即为通过不断的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 实现学科之间的相互深入渗透和交叉,且通过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可能会创造出一些新的学科。

在当今时代,学科交叉融合有着一定的必要性,具体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可以促进科学成就的产生。学科交叉融合因具备交叉、融合等特点,所以更有助于科技创新成果产生;二是,有助于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依赖于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而学科融合则为广大学子培养自身创新意识和提升自身创新能力问等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三是,学科交叉融合是时代背景下学科发展的必然方向。目前, 关于跨学科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普遍关注,且一些世界名校已经开设了跨学科研究计划、建立跨学科研究平台等。学科交叉融合的必要性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已经得到了共识。

2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发展的阻碍

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教育工作者逐步认识到学科交叉融合对人才培养以及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并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学科交叉融合相关的课题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目前受到一些观念、体制、师资队伍等层面影响,高等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与其他专业的交叉融合发展受到了阻碍。具体表现在如下三方面:

2.1学科交叉融合观念淡薄

目前,学科交叉融合观念淡薄是影响高职院校学科交叉融合的主要原因。一些科研人员在进行科研工作时,大多数是将研究的内容局限在某一学科之内。这些研究者普遍缺乏学科交叉融合观念,这与传统观念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 正是由于长期进行单一学科的研究,使得这些科研人员形成了学术屏蔽,影响了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此外,受到一些学派壁垒影响,更是缺少了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不利于学科之间的交叉和高职院校跨学科人才的培育。

2.2尚未建立学科交叉体制

高职院校尚未建立起学科交叉融合的配套管理体制。目前,高职院校学科交叉融合受传统管理体制及单学科组织体系的影响发展缓慢,这已成为影响高职院校交叉学科建设的巨大障碍。集中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学科边界明确,缺乏交叉;二是,教师编制明确,隶属不同学院;三是,符合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模式尚未形成。建立学科交叉体制是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与其他专业的交叉融合的可靠保证。高职院校必须尽快建立起行之有效地学科交叉体制。

2.3学科队伍结构亟待优化

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与其他专业的交叉融合下, 学科建设与学科体系势必会发生深刻的变化,一些新兴的学科或交叉学科也会随之出现。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各专业的教师队伍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等方面的问题逐渐凸显。为实现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与其就近专业共建学科体系,必须建立起一支能够满足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需要,能够承接学科融合的大型项目,善于运用多种科研方法的学科队伍。这是高职院校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3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与就近专业合作共建学科体系的探索

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与就近专合作共建学科体系,应从树立学科交叉融合意识,建立独立的学科交叉科研平台,强化学科交叉师资队伍建设,给予完整的机制支持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具体如下:

3.1树立学科交叉融合意识

高职院校科教人员必须树立起交叉融合的自觉意识,并在这一意识的引导下自觉参与到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与就近专业的交叉融合之中。同时,科教人员必须打破传统学科观念对自身思想的束缚,转变思想,去深入挖掘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与就近专业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和潜在联系,将二者各自的优势相互渗透到彼此之中,在交叉与融合之中形成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进一步完善学科体系。此外,科教人员应积极参与一些跨学科的学术活动,加深自身对学科交叉融合的理解,不断地接触和掌握一些学科交叉融合中应具备素质与能力,将一些成果的学科交叉融合经验引入到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与就近专业合作共建学科体系之中。

3.2加强高职院校多学科课程建设

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与就近专业在深入挖掘各专业教材内容基础上,寻找不同专业在课程上存在的相关性, 从教材编写、教学方法、课程教学等多个层面进行建设。具体如下:一是,教材编写。高职院校科研鼓励具备一定跨学科研究能力或潜力的教师参与多学科交叉教材的编写。也可以引入其他高职院校运用较好的多学科教材,在结合本校实际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二是,教学方法选择。任课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注重不同学科知识合理安排和融入。例如,可以选择项目式教学法、任务式教学法、模块式教学法以及一体化教学法等。此外,在课程考核方面也必须兼顾学生不同学科能力的考核。

3.3建立独立的学科交叉科研中心

对高职院校而言,独立的交叉科研中心是其开展学科交叉融合研究的重要保障。具体而言,应注意如下几点:

一是,落实学科交叉科研中心,保证其的独立性。我国高职院校学科交叉科研中心并未刚刚起步,一些发展较好的高职院校早已在校内设立了学科交叉科研中心,单分属于不同的院系,彼此之间缺少相互的交流与共享。为发挥学科交叉科研中心的作用,必须在学科交叉融合理念下,立足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与其就近专业的实际情况,建立起独立的学科交叉科研中心,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有效地交叉和渗透。

二是,制定有效地运行政策。在保证科研中心独立性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应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以资源共享、师资力量共享为宗旨,打破传统的院校之间的固有形式和学科之间的边界,鼓励院校之间进行多层次的交流与沟通,同事科研通过人才流动、资金投入以及科研合作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科交叉科研中心的具体运行。

3.4强化学科交叉师资队伍建设

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与就近专合作共建学科体系的保证。多学科交叉师资队伍建设应从高职院校和科教人员自身两大方面入手:

一是,从高职院校角度讲,应定期组织不同学科的科教人员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和跨学科研讨活动,通过术交流提升科教人员的血水水平,同时通过不同学科人员之间的思维碰撞促进创新思想的产生,为学科交叉融合以及新学科的形成创造良好的条件。此外,也可以邀请一些知名学者来校进行学术报告, 或者定期安排科教人员参与学术会议等。

二是,科教人员自身应注重多学科发展。科教人员应丰富自身学识,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在广泛涉猎多学科知识营养的基础上,提升学术发展的高度。

3.5给予完整而有力的机制支持

高职院校必须构建完整的支持机制,为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与就近专合作共建学科体系提供机制支持。完整的支持机制应涉及跨学科招生机制、激励机制、交流机制等三方面。具体如下:

一是,建立跨学科招生机制。高职院校在进行招生时,可依据跨学科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跨专业招收一些学生。这对于促进高职院校多学科交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可适当给予政策倾斜。

二是,建立灵活的激励机制。高职院校应制定灵活的激励机制,从职称评定、个人收入分配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 提升教师进行多学科研究的积极性。同时,可以为一些优秀的科教人员提供进行深入研究软硬件条件、创造参与一些学术活动的机会。

三是,建立多学交流机制。多学科之间的交流使得思维的碰撞成为可能。高职院校通过定期开展计算机信息管理与其他专业的学术交流活动,为科教人员进行跨学科交流提供机会。同时,可以以一定的多学科融合型项目作为牵引,将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教师引入项目之中,使科教人员在项目实践中认识到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性,并自觉参与到学科交叉融合实践当中。

4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立足本校办学特色,深入挖掘学科之间以及学科内各子学科间存在的密切关系,实现学科之间交叉与融合,对进一步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促进专业教学科研进步,乃至相关学科人才的培养均具有重要意义。为满足企事业单位对计算机与信息管理和服务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必须加强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科体系建设,服务于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本文关于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与其他专业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展开的研究,仅为抛砖引玉,此方面的研究有必要在后续阶段进行更深、更广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杨元峰,廖黎莉,赵敏涯.跨学科的计算机信息类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以《票务管理》为例[J].福建电脑,2013(4):32-34.

[2]陆莹,苏晓东,何泽恒,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多学科交叉渗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3(1):48-48.

[3]王娟.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促进学科交叉融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14-15.

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个人鉴定 篇3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思考;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0-0000-02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是高职院校近些年来比较重视的一门专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怎样为社会培养具有高技能的专业信息技术人才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比较关注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步,使得我国的大批企业蓬勃兴起,这种现状一方面使得毕业生的就业领域被拓宽,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也对就业者的各方面技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加上近些年来高等院校不断施行扩招的政策,导致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信息专业在开设和施教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只有不断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完善教学的课程设计体系,推动课程的合理化,才能使计算机信息管理的教学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促进课程的专业化发展。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目前的教学现状

1.缺乏实习实训类课程的设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就是保证学生的顺利就业,为社会培养具有高技能知识和专业技术储备的人才,技能型人才才是高职院校培养的重点对象,但是,就现在的教学现状来看,高职院校在课程安排上,过分看重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反而忽视了对实习实训类课程的设置,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口头表述,背离了创新教育的本质,这种教学方式已经太过落后和枯燥,不仅不利于学生培养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学习热情,而且阻碍了学生个性化的成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受到很到的教学限制,不能充分地得到发挥,与高职人才的要求相悖,不利于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2.学习内容不断增加。近几年来,高职院校为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不断增加学生的课程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增加了学生专业课的学习负担,学生学习的课程数量不断增多,课程的内容和难度也在不断提高,不可否认,高职院校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其初衷是希望将压力变成动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但显然学校并没有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这样的教学改革不但不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有效地把握,而且使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社会实践,削弱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没有真正实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效果,是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重大偏失。

3.教师的知识更新速度加快。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各大院校对教师的能力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不仅要求教师也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还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不断提高自己和完善自己,加快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创新自己的教学策略,这种思想本身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很多教师在施行该思想的时候出现了一些偏差,过度重视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却忽视了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效地整合和系统化,将教学的重心放在了知识的“求新求异”上,显然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极为负面的影响,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费劲,而且也很难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不利于学生对知识做到系统的掌握。

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改革的思路

1.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课程设置。高职院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就业,因此,在课程设置时一定要做好市场调查,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做一个详细的了解,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设置相关的课程,为社会培养实用型的高技能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人才的就业,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将课程的设置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更加有针对性和应用价值,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更是如此,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师一定要对本专业的就业信息进行相关的跟踪性社会调查,认识到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资料展开对课程的设置,使教学的课程体系更加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打破课程的界限,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地整合。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比较复杂,教师对课程的改革必须要以岗位对人才的知识需求结构为要求依据,建立合理系统的课程体系,对课程的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整合,要求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来设置课程吗,包括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领悟能力、学习基础、认知水平等都要做一个详细的调查了解,根据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取向以及所要面临的就业岗位对人才的需要等方面做好系统的课程内容整合,以知识结构为基本框架,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和專业素质进行培养,在学生掌握基本的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操作、社会适应能力等的培养,在设置课程内容时,要把课本中的相关知识点融入到学生的实习实训当中,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课程知识点的把握和理解,增强学生对理论性知识的感性认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当中,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加深对自身能力的认识,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就业目标,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改革课程的教学形势,加强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传统的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由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公共课组成,这样的课程体系比较古板和陈旧,已经不适应新时代课程改革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对自己的课程体系进行积极地改革实践,使之符合学生的就业要求,建立起由专业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实践课所构成的新的课程设置体系,打破原先的课程自称体系的封闭状态,将专业课当作课程设置的中心,使专业基础课和基础课都围绕着专业课来展开教学,突出对实践课的重视,以专业课为核心,形成与其他课程横向衔接的发展态势,教师要根据专业技能培训的需要,做到每一课程的设置都要相对独立,使学生能够由浅入深地逐步接触和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另外,教师也应当在整体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实践实训练习的重视,为学生的实践操作制定专门的实训计划,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根据社会用人单位的录用需求,鼓励学生多考一些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书,提高学生就业时的市场竞争力。

三、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改革的具体措施

1.注重学生的感性认识,边讲边练。传统的教学方式将课程内容的讲解局限在了课堂上,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对学生的就业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高职学生大多是一些文化基础课基础较差、接受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因为高考成绩不够理想而选择进入高职学校的,这些学生本来在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就与其他高等院校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要想在毕业后取得与高等院校学生平等的就业机会,就必须要加强对他们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只有掌握一技之长,才能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求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因此,本专业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要学会边讲边练的方式,将课本中的理性知识转变成学生的感性知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例如,在讲到计算机的组装和维修这一节的时候,教师只有引领学生到专业的教室去上课,让学生亲自进行动手实践操作,才能使学生对计算机的结构以及功能在头脑中产生较为深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教学顺序。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在学生的能力训练方面,教学的思路首先是要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在学生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再展开实践性的练习和训练,对于理论性的知识要求比较高,进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走的是理论——实践——理论的路子,新的教学模式要求学校必须重视起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但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走实践——理论——实践的新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动手实践放在教育教学的中心位置,加强对学生的实践锻炼,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更是如此,要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听教师的理论课程,从理论课程中找到解答问题的思路,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3.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学设计必须要充分关注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除了加强对学生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的培养之外,还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的锻炼,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培养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并且能够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加强对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是创新类的人才,只有创新型的人才才能在社会上获得自己的发展空间,各企业对企业人才的创新能力要求都在不斷提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提倡学生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来统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营造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和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四、结语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有了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也给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训练放在首要位置,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吴薇.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6

[2]滕艳平,郑影.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优化整合[J].高师理科学刊,2007,3

[3]崇岩,廖锦玉.论面向岗位的中等职业计算机专业教育[J].科技信息,2008,30

[4]刘修生,胡鹏.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现状与实践[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10,4

[5]杨馨,陆科.基于CC2005的高师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科技信息,2010,26

[6]罗汉云,宋勇.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科技资讯,2008,25

[7]王金矿.计算机硬件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2

计算机专业学生个人自我鉴定 篇4

三年的校园生涯和社会实践生活中,我不断的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地涉猎了大量科技、哲学、军事等方面的书籍,不但充实了自己,也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严谨的学风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塑造了我朴实、稳重、创新的性格特点

通过三年系统的`学习,我已经掌握了作为一个计算机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熟悉vb、java、c、j2ee等编程语言;熟悉数据库sql、access。掌握了网页制做(dreamweaver、flash mx、fireworks mx)和图像处理 (photoshop cs、autocad)等软件。熟悉数据库sql、access的开发与维护。而硬件方面,熟练掌握计算机的组装、维护等技术。

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个人自我鉴定 篇5

正常来讲,自我鉴定即为自我总结,自我鉴定可以使我们锻炼语言组织能力,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自我鉴定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自我鉴定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个人自我鉴定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个人自我鉴定1

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我感觉自己成长了很多,在即将毕业之时,我对自己这四年来的收获和感受作一个小结,并以此为我今后行动的指南

学习方面,我觉得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好专业知识,所以在学习上我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一点也不放松,不过也参加了不少娱乐节目。对于我们计算机软件测试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光光学好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利用课余时间经常阅览计算机类的书籍,并参加了一些计算机水平的资格考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课余时间也可以当家教去锻炼自己。

我认为学习是学生的,这份职业同样需要有智慧、毅力和恒心。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只有不断汲取新知识,才不会落伍。学习固然重要,一个人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四年的大学生活给了我很多挑战自我的机会,文化艺术节的文艺汇演、奥运志愿者的活动运动会等。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我结交了一些很好的朋友,学到了为人处事的方法,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这些经历使我明白有些事情如果尝试了,成功的机会就有一半,如果不去尝试,成功的几率只能为零。机会来临时,我们就要好好地把握住集体生活使我懂得了要主动去体谅别人和关心别人,也使我变得更加坚强和独立。我觉得自己的事情就应该由自己负责,别人最多只能给你一些建议。遇到事情要冷静地思考,不要急躁。不轻易的承诺,承诺了就要努力去兑现。

四年的大学生活是我人生中美好的回忆,我迈步向前的时候不会忘记回首凝望曾经的岁月。我也会继续努力,向自己的人生目标奋斗。

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个人自我鉴定2

在公司实习的这段时间,我主要和其他的实习生一起负责熟悉公司刚开发的剧毒化学品管理系统,该系统在今年暑假的时候由于我也参加了系统的开发,所以对该系统还是比较了解,熟悉起来很快,公司要求我们根据系统的功能写出用户手册,并让我们仔细阅读软件代码,掌握软件开发的架构和技术,熟悉软件开发业务的一般流程,以便未将来的项目开发鉴定基础。

在这短短的20多天时间里,在用两天的时间熟悉了该系统的功能模块和业务流程之后,我运用软件工程所学的知识,和同事用了两天的时间很顺利的编写出了系统的用户手册。使我对以后编写用户手册和技术类文档有很大的帮助。通过仔细阅读后台代码和整个系统的架构,使我对用三层架构与设计模式思想部署企业级数据库业务系统开发有了一定的了解。

典型的三层结构分为表示层(presentation),业务层(business),和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又根据我自己的理解,我对此做了更详细的分层,界面外观层、界面规则层、业务接口层、业务逻辑层、实体层、数据访问层、数据存储层共七层,三层架构它主要是为程序员为了实现部署、开发、维护企业级数据库系统而服务的。如果我们在中间层实现了对表示层和数据库层的完全脱离,其部署、开发、维护系统的费用和时间至少降低到原来的一半,甚至更多。

在这三周的时间,在同事和项目经理的帮助之下,成功完成了本次的生产实习的任务。

以下是我这些天的工作总结:

1、在职业道德方面,敬业爱岗,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和积极主动的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

2、在专业知识,工作能力方面,在这3周的实习时间里,我努力的学习软件开发的技术和架构知识,阅读大量资料,对软件开发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独立开发小型的管理系统等软件,工作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使自己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自己的优势。

3、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方面,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没一项工作,工作投入,热心为大家服务,保证按时出勤,保证工作能够按时完成。

4、工作质量成绩,效益和贡献方面,在开展工作前做好个人计划,有主次先后及时的完成各项任务,达到预期的效果,保证质量完成任务,工作效率高,同时在工作中学习很多东西,也全锻炼了自己,经过了不懈的努力,使工作水平,专业知识,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回顾这段时间的实习生活,受益匪浅,特别是在人际交流当中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较大进步,在这里我是真心感谢在工作上帮助过我以及教育我如何待人处世的同事以及上司。我会好好利用这段时间学到的这些知识和经验,应用到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当中,我还会继续累积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为今后踏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个人自我鉴定3

转眼间,三年的大专糊口生涯已经挨近了尾声,在这个富裕而紧凑的人生进程里,本着,不怕苦不怕累的去追寻真谛,我竭力把本身培养成为一名一专多能综合型的社会利用人才,去欢劈面对的机会和挑衅。

作为一名软件专业的大门生,自从考入大专的那天入手下手,教授的教导,同学的请教,为了心中的那片六合而连续进修,连续的求知,从不懂不爱程序,到喜好并酷好上编程,这是个很大的变化。读文科上来的我曾觉得本身的脑筋会跟不上那逻辑的动弹。但勤能补拙这是真谛。

大学三年,本身专业从根本课程到重点课程,不但表面上能结束合格经过议定,并且在实践脱手上能结公道论。使本身在必定程度长进步脱手创设本领和逻辑脑筋本领。并在专业团队协作工作中,学到雷同和和谐本领。加上,深切专业课程的的同时不忘拓宽本身的知识面,培养本身其他方面的本领。

身为班级干部的我,在完本钱职工作同时能很好地帮忙教授和其他班干部结束班级的大小事件,为办理好班级尽我力所能及。糊口生涯上,作为一名乐观向上的大门生,本人糊口生涯节省,责任心强,办事慎重,适应性强,具有精良的心理本质。乐趣广泛的我,能与同学融成一片,能自动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积极参加学校和班集体活动。也应为如许让我很多同学建立了精良的交情。

应届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自我鉴定 篇6

自我鉴定是一个人在某个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的一个自我总结,自我鉴定就可以促使我们思考,不妨让我们用心总结,认真完成自我鉴定吧。自我鉴定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应届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自我鉴定范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应届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自我鉴定1

我叫,是计算机专业的应届毕业生。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现在我的学业已经接近尾声,为了更好地启程下一步的路,我对自己的四年大学生活做了一个个人鉴定。

四年的大学生活是我人生的关键点。四年的大学校园生活有渴望,有追求,有成功也有失败,我孜孜不倦,不断地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一直都认为人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的我对知识、对本专业一丝不苟,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相关的课程,为以后的实践工作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同时,我注重外语的学习,具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并通过了大学英语国家四、六级测试。

在大学期间,我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自我的全面发展为努力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认真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结合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机会,从而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协调组织和管理能力。

思想上,令我最自豪的事情是经过不断的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为社会为学校为同学为身边的人做事不再是觉得是一种累赘,而是很乐意的去做并且能够得到满足和快乐,并且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回顾这几年,我很高兴能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曾经帮助过他们,同样的,在我有困难时我的同学们也无私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对于老师,我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因为他们在我彷徨的时候指导帮助我。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我可能将不知道何去何从。在校期间,曾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的扶苗活动,帮助贫困中小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给与他们生活、学习上的帮助,给他们带去温暖和快乐。我现在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学习上,我没有让自己失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特别是英语考试每次都是班级第一,随后也陆续获得了国家英语四、六级证书。由于所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因此非常注重实际操作能力,除了理论学习之外,我的实践能力也得到非常大的提高。通过解决各种电脑方面的问题,使我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要想学好只埋头苦学是不行的,要学会做事情的方法。随着学习的进步,我不止是学到了公共基础学科知识和很多专业知识,我的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能较快速的掌握一种新的技术知识,我认为这对于将来很重要。在学习知识这段时间里,我更与老师建立了浓厚的师生情谊。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使我体会了学习的乐趣。我与身边许多同学,也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关系,互帮互助,克服难关。

在生活中,我崇尚质朴的生活,重视时间,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由于平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和同学相处融洽。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锻炼了自身能力并且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地完善自己的人格。

在社会工作方面,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加入校青协,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同时积极参加各类培训,除了学习科技知识,还培养了自己实践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与同学相处和睦融洽,乐于助人,对工作认真负责,注重团队合作,能够积极参加学校及班级组织的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作为一名20XX年大学应届毕业生,我明白我的缺点与优势,我所拥有的是年轻和知识。年轻也许意味着欠缺经验,但是年轻也意味着热情和活力,我自信能凭自己的能力和学识在毕业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和追求的目标。我相信我一定可以的。

应届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自我鉴定2

回首三年的大学校园生活生涯和社会实践生活,有渴望、有追求、有成功也有失败,我孜孜不倦,不断地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之即,对自已三年来的学习和生活作个总结。

一、思想政治方面

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我觉得一个人的价值是由他对社会对别人所做的贡献来衡量的,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原因也是要努力实现自我价值。我认真学习党的各种理论,并努力把他们付之于实践,对党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二、学习方面

我热爱自己的专业,还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培训,使我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丰富自己。我在校期间参加了内审员的培训课程,获得了内审员资格证书。还获得过“autocad中级证、xx高级证、电工中级证、xx中级证”,使我在专业上取得更大的进步,理解的更透彻。

另外,在空闲时间学习计算机办公软件,通过考试获“计算机一级”。不足之处是在英语上没有进一步突破,只获得“英语b级”。除了在专业知识方面精益求精外,平时我还涉猎了大量网络编程、网络管理与维护、网页设计等知识。并且相信在以后理论与实际结合当中,能有更大提高。

三、在生活上

我最大的特点是诚实守信,热心待人,责任心强,勇于挑战自我,时间观念强,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作风。由于平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

四、注重社会实践

本着学以致用,实践结合理论发挥。20xx年,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荣获“优秀积极分子”。20xx年暑假期间我在商场里做过促销员,还做过发单员。我在班级里也时常参加班级活动,例如:出外踏青,爬山、去社会福利院看望老人,给他们带去温暖、关怀。多出去走走,身心健康,陶冶性情。

三年的大学生活,使自己的知识水平、思想境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这即将挥手告别美好大学生活、踏上社会征途的时候,我整军待发,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高度的责任感去迎接新的挑战,攀登新的高峰。作为积极乐观新时代青年,我不会因为自己的大专文凭而失去自信,反而我会更加迫切要求自己充实充实再充实。完善自我未来目标,且我相信:用心一定能赢得精彩!

应届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自我鉴定3

四年的大学生活,是我人生中极其重要的阶段。因为它是一段体验自我生活的美好时光、是一段学习知识和学习做人的阶段、是一段和社会接轨的阶段。在这里,良师益友的互助、“厚德博学,唯实求新”的校训一直在激励着我奋发向上,自强不息!

一、在思想上

我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与时俱进,参加党校学习,积极学习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很好的理解了我国在社会建设上的国策方纲。了解时政,冷静分析社会热点,能够正确看待社会热点问题。团结友爱,乐于助人,并以务实的态度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活动。

二、在学习上

刻苦钻研,基础知识牢固,专业课成绩优秀,成绩排在班级前列。对数居结构,算法,计算机组成原理,c语言有很深入透彻地学习。参加过xx省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数学基础好,参加过数学建模大赛。能独力开发大型应用系统,对嵌入式开发有一定的经验,对数据库系统开发,软件工程项目与质量管理,网络通信,网络架构与维护,游戏开发和多媒体方面有较深入的学习,并考取了“软件设计师”专业资格。

三、工作上

几年来积极参加学生干部的工作,四年来一直连任生活委员、工作态度认真负责,本着我为人人的态度出色的完成本位工作,服务集体和广大同学,深得同学们的拥护。养成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在生活上

作风正派,大方得体,尊重不同同学的家庭背景,为人正直,热情互助,群众基础良好。对生活一直坚定认真对待每一件事的态度,始终保持奋发积极的风貌,冷静沉着而富有冲劲。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大学应届毕业生,我怀着无比高涨的热情准备投入社会大潮中去,我所拥有的是年轻和知识。年轻也许意味着欠缺经验,但是年轻也意味着热情和活力,我自信能凭自己的能力和学识在毕业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和追求的目标。

应届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自我鉴定4

本人是一名应届毕业生,就读于信息技术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光阴荏荏,短短两年的中专活即将过去。在菁菁校园中,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友爱以及各方面的熏陶,使我获得了许多知识,懂得了许多道理。

面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跨世纪的人才,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我在掌握好学校课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课外读物,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在校期间,我一直致力于将自己培养成一个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平时学习勤奋刻苦,专业基础扎实,所修专业成绩优异,曾荣获XX—XX学的学习奖学金,目前已通过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和办公软件学等课程。

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我现已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我深知未来是计算机网络时代,因此,我自学了多种计算机软件应用与操作,如word、excel等办公软件,autocad图形设计软件与上网工具,并能运用网页制作、运用foxpro进行数据库开发。在计算机硬件方面,我熟悉其组成原理,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机的组装,独立排除计算机的各种故障。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我深知两年的中专生活所奠定的只是走向社会的基础,在未来我将面对着及在的挑战。但我会以实力和热诚的心面对这些挑战,从中吸取经验,丰富自我,从而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

应届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自我鉴定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学几年,我始终坚持“天道酬勤”的原则,一日三省,自信品格的日趋完善;勇于行事,务实求新,自信工作有所成绩;三更灯火,寒窗苦读,相信学有所成。

在校期间,我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的,以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奋斗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光荣地加入了党。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多次获得奖学金,较深入、全面地掌握了软件编程、硬件维护与开发、网络应用技术等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以及计算机在企业管理、工业生产、辅助设计制造等方面的应用知识,同时注意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结合动手实践,先后参与了校新闻网页设计大赛、校程序设计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科研立项项目,同时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了物业管理师的培训及资格认证考核、暑期社会实践调查,都取得了不凡的成绩。

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个人鉴定 篇7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目标

计算机应用技术遍及各个领域, 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教育具有双重性,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两个目标分别是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服务。其具体内容如下:

1. 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当今社会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 对人才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利于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软硬件基本知识, 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培养在本专业与相关领域中的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 切实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学生而言, 学生在大学期间, 通过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可以逐渐养成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思维的习惯, 学会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断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应用水平。

2. 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服务

为深化信息技术公共课程教学改革, 对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信息技术公共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 就要全面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使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服务。在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 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的目的, 是为后续信息管理专业课程服务以及为今后工作和生活中应用计算机做准备。因此, 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二、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策略

信息技术计算机基础教学应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可以从合理整合教材、创新教学方法、改善教学内容和改革考试方案四个方面采取策略。

1. 合理整合教材

现行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 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为主, 为适应计算机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 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应将计算机基础课程合理切割, 整合计算机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既要保持其实用性, 又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整合, 应结合信息管理专业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选择计算机教材的内容, 优化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修改或编制新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 应打破常规教学内容, 组合信息管理专业相关行业的实际应用知识点为主的课程模块。

2. 创新教学方法

改革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 在教学方法上要进行创新。创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法、目标教学法和探究教学法等, 形成大众化、通俗化、多元化的案例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 教师要灵活多样地采取多种教学方式, 与此同时, 还应减少课堂教学, 增加机房授课, 加大计算机实践教学时数, 引导学生提高和强化实际操作技能, 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和技巧。

3. 改善师资队伍

建立一支懂专业、责任心强的师资队伍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在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中, 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优化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师资队伍, 促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教研水平的提高, 可以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保证。另外, 学校可鼓励在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师进行进修, 提高学历层次, 并定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进行考评, 发挥督导评估的激励与导向作用, 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4. 改革考试方案

考试是检查与评定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以及计算机的普及, 各领域的工作对计算机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强。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 还要在考试方案上进行改革。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重点应放在计算机操作技能上, 把信息管理专业的知识和计算机技术更紧密地融合。整合后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不再把知识点作为考试的依据, 应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为目标, 明确课程定位、精讲课程内容、运用新的考试模式, 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三、结语

总之,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信息管理专业的基本教学目标是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类信息的管理, 需要掌握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 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改, 应着力于整合计算机教材、创新计算机教学方法、改善计算机教学内容和改革计算机考试方案, 使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改, 从过去的操作技能的培训逐步过渡到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促进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杨玲, 浅谈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信息与电脑 (理论版) .2011, (01) .

[2]云正富, 任友理, 周园.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 (05) .

[3]陈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9, (02) .

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个人鉴定 篇8

摘 要:根据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借鉴CDIO工程教育模式,探讨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专业教学团队和工程实践场所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形成了“工程化、多学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于CDIO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打造了工程实践能力强、“双师”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了有利于一体化能力培养的工程实践场所。经3年实践证明,该专业的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管理;CDIO;项目化课程体系;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6)03-0066-04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是以信息系统应用与开发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实用ERP人才培养为特色的信息技术类专业,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央财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在国家骨干建设期间,融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对该专业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实践,取得显著的改革成效。

一、CDIO工程教育模式简介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由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建立的一种先进的工程教育模式。CDIO 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行(Operate)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它以整个产品、过程和系统从构思、研发、运行到废弃和再利用的全生命同期为工程环境背景,它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集中表达,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培养4个层面的能力,即:(1)必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2)个人能力、职业能力和态度;(3)团队工作和交流的人际交往能力;(4)在企业、商业和社会环境下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产品、过程和系统的能力。[1]CDIO工程教育模式提供了一个CDIO大纲和12条CDIO标准。CDIO大纲给出了一个现代工程师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CDIO标准为工程教育实践提供了详细的实施过程指引和结果评价,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二、融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探索“工程化、

多学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工程化、多学段”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本专业融入国际先进的CDIO工程教育和工学结合的现代职教理念,经过3年的探索实践和不断修正,确立了以培养学生信息系统应用与开发和信息系统实施与维护能力为主线,以实用ERP人才培养为特色的“工程化、多学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

本专业参照《高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标准》、《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2007年修订)》等标准和企业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以“信息系统应用与开发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信息系统的构建、设计、实现和运行”为职业核心能力要求,通过“信息系统网络构建”、“数据库设计与维护”、“信息系统开发”以及“ERP系统实施与维护”等系统化的工程项目实践,采用“校内实训室课程实训→校中企项目化实训→企中校专业综合实训→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的“多学段”教学组织模式,促使学生一体化地获得CDIO大纲所要求达到4个层面的能力。

(二)构建基于CDIO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课程体系,构建基于CDIO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是以项目为核心,该专业课程体系的项目鱼骨图如图2所示。围绕本专业职业核心能力要求,共设计三个级别的项目,其中,一级项目2个,二级项目4个,三级项目10个,一、二级项目为综合项目,三级项目为课程项目。首先面向一年级学生开展以“信息化管理在企业运管中的作用”为主题的一级项目,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和今后的工作方向。进而围绕专业核心能力要求设计了“信息网络构建”、“数据库设计与维护”、“ERP系统运行与维护”和“信息系统开发”等4个二级项目,每个项目包含一组对应相关核心课程的课程群,并针对其中每门课程又设计一个三级项目。最后,通过“企业信息化系统设计、实施、运行与维护”为题目的一级项目综合实现本专业核心能力培养。[2]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各级项目,将诸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独立学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交流合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素质目标,职业核心能力目标,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目标融入项目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三)打造工程实践能力强、“双师”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

实施CDIO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对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教师在提供一体化学习、使用主动经验学习方法和考核学生学习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专业采取在鼎捷软件公司、浙江成瑞软件公司等企业设立“企业教师工作站”打造骨干教师培训基地,选拔专业骨干教师到“教师工作站”进行为期6个月工作,与企业员工共同完成项目研发,参与技术服务,提升其工程实践能力;采取“一师一企”实施办法,要求专业教师要稳定地对接一家企业,利用假期深入企业进行顶岗实践,积累工程实践经验,提升其“双师”素质;采取聘任有一定教学能力的行业企业专家、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与专业教师共同承担专业课教学,提升专业教学团队的工程实践水平;对本专业“双师”素质教师、骨干教师和兼职教师等采取系统的项目化和行动导向教学能力培训,提升其一体化的教学能力。通过以上措施,本专业初步建立了一支工程实践能力强、“双师”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保证了基于CDIO的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有效实施。

(四)建造有利于一体化能力培养的工程实践场所

本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必须在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中得到锻炼和培养,因此,工程实践场所是实现基于CDIO的项目化课程体系的一个关键要素。结合CDIO对工程实践环境的要求,本专业建立了以“校内实训室”、“校中企”、“企中校”和“校外实习基地”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环境。

本专业完成了“生产制造企业信息化CDIO工程实践基地”、“软件开发CDIO工程实践中心”等8个校内实训室建设;采取“引企入校,建立校内工厂”的校企合作模式,将Oracle软件公司引入校园并成立WDP项目中心,双方合作建立了“信息类卓越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开展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拓展了8个校外实训基地,用于完成本专业学生的校外专业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为了更加充分、便捷地利用合作企业丰富的环境资源、设备资源和人力资源,在本专业已有的紧密型合作校外实习基地中选取鼎捷公司和浙江成瑞公司2家企业,建设“企中校”2个,先后共接纳332名学生在“企中校”进行“ERP进阶课程”和“Web应用系统开发”强化培训,并利用学院教师资源为2家企业培训员工160余名。

三、实施“工程化、多学段”人才培养

模式取得的成效

(一)人才培养成效

“工程化、多学段”人才培养模式旨在针对学生的信息系统构建的专业能力、个人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进行一体化培养。通过与鼎捷软件公司合办“ERP订单班”、与甲骨文(中国)软件系统有限公司合办“信息类卓越技能型人才教改实验班”等举措,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这三种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最终加强了其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毕业生就业率和薪资水平显著提升。在3年建设期内,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共计432名,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为100%,一次性就业率达99%。鼎捷软件公司录用本专业学生59名,约有82%的学生从事企业信息技术岗位工作,现在企业中均已成长为技术骨干。

优异的技能大赛成绩是人才培养成效的另一个直接体现。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及专业群的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共获奖39项,其中国家级竞赛一、二等奖14项。例如:在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中我院代表队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一等奖;在2012年首届“鼎捷杯”全国ERP大赛中,我院代表队在来自全国本专科共17支参加决赛的队伍中脱颖而出勇夺冠军;在2013年第二届“鼎捷杯”全国ERP大赛中,我院代表队夺得该赛事的亚军,这也是此次参加决赛的9支代表队中的唯一一支高职院校代表队。

在近三年安徽省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项目中,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及专业群教师荣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教学团队成为省级教学团队。

(二)示范引领成效

2012年3月,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与鼎捷公司合作在我院共同举办“校企合作共建ERP人才培养摇篮”研讨会暨安徽商贸ERP教学成果展示会。来自广州康大职院、江苏财经职院、安徽工程大学等省内外21所院校的教师代表约60人参加了研讨。我院在会议上介绍了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改革和ERP特色人才培养经验。

2012年11月和2013年11月,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承接全国职业院校骨干教师为期两个月的“ERP企业顶岗培训”国培项目,来自全国10余所高职院校的骨干教师共计36人次参加了培训,受到了参训老师们的一致好评,产生了很好的示范效果。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ERP人才培养特色、技能大赛经验被兄弟院校高度评价,近三年来共有10余所同类院校相关专业来我系参观考察、学习经验,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参考文献:

[1]顾佩华.CDIO大纲与标准[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8:12.

[2]胡占军.基于CDIO模式的项目教学实施方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4):56.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for Comput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CDIO

WANG Wei LU Li-xia

大专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自我鉴定 篇9

2003年的9月,我初次进了**大学的校门,并亲身感受到了*大这特有的学习、生活氛围。从此,我便在此开始了人生难得的四年大学生涯.四年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学习和丰富的课余社会实践经历,使我在计算机技术方面获益匪浅,也使我的大学生涯更加的丰富多采。在这四年当中,我从坎坷曲折中一步一步地走过,脱离了稚气、浮躁和不切实际,心理上更加成熟、坚定,专业功底更加扎实。回顾大学四年,是我人生中极其难忘的四年,也是扎扎实实的四年.大一时候的我,满怀着奋斗热情参与了学生会**部,同时在班级中积极参加了班两委的竞选,最终得以担任班级团支书。并在后来的一系列活动中,我竭诚工作,力求上进。当然,我也开始结交了一个个至今还让我难以割舍的大学同学,并融入了彼此的生活之中。在生活中,我们相互学习,相互交流,通过了彼此间的交流,我学到了很多很多,特别是本专业方面的电脑知识。虽然在工作中我为大家服务了很多,但从中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与帮助.由于大一的时候,自己的热情过高,虽然得到了不少的学习、锻炼机会,自己也经历了一系列的磨练,然而,也是由于这一时的疏忽,使我的学习成绩不见显著的提升,原本想通过大一的一系列努力,在接下来的一个学年里,能在学生会中尽量争取参选副部长一职,但由于之前的重心放在了工作锻炼之中,致使学习成绩一时不够的突出,结果未能实现这一目标,最终只是担任了***。当意识到这个问题时,我也开始了学习、工作计划的调整,着手一系列提高自己学习成绩的计划,并坚持锻炼自我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从而也使我的大二生活更加的充实,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上,亦或是在生活上,我都过得更加的充实,即使生活更加的忙碌,可我亦是乐观的面对这大二的每一天。记得在大二时候的校计算机***比赛中,我也积极报了名,虽然未能等奖,但那时候的心情却又是那么的愉悦。

通过了一系列的努力,积极进取,锲而不舍的求学态度,加上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终于,在大三的时候,我在院里的一次征文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学习成绩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由此也获得了奖学金,并荣获了校“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同时得到了我的辅导员***老师和更多同学等进一步的认可。后来在大四的学习生涯当中,我又获得了三等奖学金和校“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身为**大学一员的我,在修好学业的同时也注重于对社会的实践。本着学以致用,理论结合实际,发挥自己平时所学的技术。在暑假期间,我到**进行了社会实践,以及大四上学期,我们学院组织的专业毕业实习,途经了北京和福州的多家IT厂家和软件工业园,虽然都只有短短了一两个月的时间,甚至是一两周的时间,但却使我学到了许多的相关专业技术,也使我的社会阅历得到进一步的加深。

渐渐地,大学的四年学习生涯即将结束,我们面临着一系列的考验。即将毕业的季节即将到临。

四年里,无论是本专业的同学,还是和其他专业了一些同学,亦或是我们的辅导员,我们都是一起走过,每一分每一秒,都难以忘怀,各有各的一个感受,自己可回忆并记录下来。

四年的大学生活,需要计算机毕业设计及论文及程序,网站建设方面的,可联系最后一段的q号。使我的知识水平、思想境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培养了做事认真、谨慎、负责,善于和人相处等良好的处世习惯,并具有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在此我十分感谢我的父母给予了我这20多年来的培养与教育。无论是在学习、生活当中,甚至是在人生的道路之中,他们都给予了我莫大的关怀与帮助,也指导了我一次又一次的人生重大抉择,其次也要感谢各自所需要感谢的对象。

同时,也要另外的来感谢我的辅导员朱**老师,因为在这四年当中,他们先后也给予了我莫大的支持与关怀,在四年当中,他们对我悉心的指导和热心的帮助。朱老师那认真负责的工作制度和严谨的治学精神都使我收益匪浅。号码为四九三三一八五二二,他们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给自己什么样的帮助了。

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他们也给予我很多的支持与帮助,让我的大学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也让我拥有了一个又一个的无比珍贵的情谊,在此也向他们表示衷心的谢意!

这可是本人花了一周的时间一字一句写出来的仅供参考,不要原文照搬哦

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个人鉴定 篇10

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12级入校大学生。在大学的四年里,我觉得自己收获了很多,无论是从人际关系上来说,还是从独力之主的社会生存能力来说,我觉得自己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我在这就做个自我鉴定。

思想就是一个人的灵魂。所以,首先在思想政治方面,我一直具有优秀的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严格遵守国家宪法及其它各项法律规定。同时我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予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主义活动。

学习就是学生的本能。在专业学习方面,我学习的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够胜任外向型经济工作和适应国际竞争的专门人才。通过四年学习,我学习了网络基础知识、网页设计与制作、课件制作和数学软件、java、php、3d、flash、ps其及其他数学理论等专业课程。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我也不忘培养其他社会能力。比如顺利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课后我还特别注重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每逢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真完成实践报告。

适者生存。在综合能力方面,本人大学四年来一直担任班级组织委员。尽管有时候会比其他同学付出更多,更累一些,但我自己对此很是满意。毕竟在这锻炼中提升了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包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和实际结合的能力,做人与处世的能力等等。另外组织协调能力,社会工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我的爱好也比较广泛,课余生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积极参加校运会并发挥重要作用,是一个德智体全能的好学生。

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个人鉴定 篇11

一、人才定位分析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是个应用范围很广的专业。对于高职学生来说, 三年学习内容不能涵盖所有的计算机信息管理领域, 因此, 必须根据本地区的行业背景、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现状等确定该专业的发展方向。我们依据湖南地区经济人才需求特点和高技能人才规格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依托电子信息行业, 先后走访调研了长沙卓应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湖南迈威信息技术公司、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生物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等二十余家公司和学校。并先后到广东、江苏、浙江等地调查毕业生的顶岗实习情况和就业情况。

通过调研发现, 越来越多的企业实施ERP系统信息化管理, 因而对ERP系统实施需要大量的人才, 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 系统从国外引入并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所应用。它集企业管理和信息管理技术为一体, 能够集成企业所有资源信息, 为企业提供计划、控制、经营业绩评估与决策支持等。应用ERP系统可以对企业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 从而降低企业成本, 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为了能够保持高效快速的发展, 对自身ERP信息化建设工作越来越重视。因此, 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培养ERP人才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而目前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停留在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网页制作及网站建设的应用上, 对企业的生产销售活动中产生的信息并不知情, 很难做到应用计算机技术对企业的信息进行处理。因此,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应该和ERP课程高度融合, 在学好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同时, 还需大量学习ERP课程、财务知识、会计知识、企业管理知识等, 使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以到企事业单位应用ERP系统, 从事信息系统管理、维护和开发, 充分发挥ERP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通过企业行业调研, 对我院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重新进行了定位, 定位在企业信息管理方面, 并归纳出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是培养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具有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 懂得ERP系统应用、管理和维护, 也懂得计算机应用技术相关知识, 还懂得网页制作和网站建设的相关知识的企业信息管理复合型技术应用型人才, 提出了“一基础、双主线”的课程体系架构思想。

二、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和方法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应该重视项目的实践经验, 因而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打破传统单一的知识传授教学模式, 基于工作岗位实施课程体系改革;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注重职业能力培养;改革学生考核方式和评价模式, 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从而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教学情境与工作岗位的高度吻合, 并最终实现教学模式从学科性体系向工作性体系转变。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如图1所示。

1. 基于工作岗位、实施课程体系改革。

通过对二十余家单位、学校和对广东、江苏、浙江等毕业生的顶岗实习情况和就业情况的调查研究, 成立了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请合作企业的专家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习实训指导, 签订“联合办学, 双向培养”的协议, 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确定计算机信息管理的主要岗位有计算机操作人员、计算机维修工程师、信息系统及网络应用与维护人员、企事业单位信息化人员、会计从业人员、ERP系统管理人员、网页制作和网站建设人员等。从这些职业岗位需求出发, 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和社会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 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和学院自身发展需要, 分析职业岗位所需的关键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研究职业资格, 科学定位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方向, 根据职业学院的特点, 确定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高职教育对学生的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人文素质要求, 确定核心职业能力课程, 最终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2.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

按照以工作任务为中心, 项目课程为主体, 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将工作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 学习领域分解成项目和任务, 以学习型的项目和任务为载体, 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组织教学, 将核心职业课程全部转化为项目化的课程, 实现专业学习职业化、职业课程项目化、班级项目团队化, 从而构建项目化的课程体系。

3. 改革学生考核方式和评价模式, 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要求学生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模式必须做出相对应的改革, 建立以项目评价、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考核中心的考试观念, 实施与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相匹配的考核方式, 将以往以知识为主的期末试卷考核转为以项目实践为主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考核, 体现项目化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体现以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主的,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体现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核心的评价模式, 在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中, 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 充分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 提高学生的职业水平, 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为从事相关计算机信息理领域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人才定位分析, 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构筑成“一基础、双主线”的课程体系架构。“一基础”是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线, 主要开设课程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常用工具软件、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数据库、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安全技术等;“双主线”主要是计算机应用方向, 第一条线是网页制作和网站建设线, 主要开设课程有网页制作、网站建设、图像处理PS、ASP.net、Java Script、电子商务等;第二条线是企业管理和ERP线, 主要开设课程有企业管理、基础会计、财经法规、ERP项目管理与实施、会计电算化等。课程体系构建如图2所示。

目前, 我院已经全面采用“一基础, 双主线”的课程体系结构, 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课程体系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定位, 理清了专业方向, 提升了专业内涵, 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计算机生源急剧下滑的大背景下, 我院信息管理专业生源数量企稳回升, 并初具规模。

四、小结

目前,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重大转型时期, 给每个高职院校带来了巨大机遇, 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高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职业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该基于工作岗位, 实施课程体系改革,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 同时改革学生考核方式和评价模式, 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并适时针对企业对ERP人才需求量的大幅增加, 调整专业建设方向, 构建“一基础、双主线”的基于工作岗位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架, 培养出合格的、顺应时代发展的、适应工作岗位的企业信息管理技能应用型人才。

摘要: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 企业对于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给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该专业人才定位分析的基础上, 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 提出了“一基础、双主线”的基于工作岗位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架构思想, 并进行了有益的实践,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管理,课程体系,人才培养,ERP

参考文献

[1]刘剑英.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高职报, 2013, (09) .

[2]李云松, 孙利, 等.高职信息管理专业开设ERP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06) .

上一篇:对不起中学生作文下一篇:“查摆剖析”分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