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域分类技术研究(共8篇)
空域分类技术研究 篇1
RVSM空域航路流量的模型和算法研究
结合当前国内外对实施RVSM对增加飞行流量的定性描述,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方法, 将实施RVSM对空中交通航路流量影响的实际空中运输问题转换为数学问题进行研究, 建立计算航路流量的数学模型, 提出了航空器在RVSM高度层不同巡航模式的流量计算模型和具体求解算法, 并结合列举实例运用计算机模拟进行检算, 证实了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实用性, 为定量描述实施RVSM对空中交通航路流量影响提供一定参考.
作 者:陈华群 潘卫军 CHEN Hua-qun PAN Wei-jun 作者单位: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空中交通管理学院,四川广汉,618307刊 名: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TRU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00935(1)分类号:V335.1关键词:RVSM 航路流量 巡航模式 模型与算法
空域分类技术研究 篇2
关键词:全空域,测控系统,射频采样,数字多波束形成
0 引言
随着航空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将逐步建成无人机网络、卫星导航系统和卫星星座网络,这给地面测控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空域多目标测控技术是目前测控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地面测控系统面临的新挑战。目前全空域相控阵测控系统的建设已提上日程,而波束形成技术作为全空域相控阵测控系统的关键技术,其形成方式及算法的设计尤为重要。相位控制可采用模拟方式( 在射频端采用微波移相器) 实现或采用数字波束形成( DBF) 方法实现。而采用数字波束形成方式,亦有一次变频和超外差方式之分。同其他波束形成方式相比,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数字多波束形成技术在全空域多目标测控系统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在分析全空域测控系统对波束形成设备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射频采样的波束形成模块实现方案,并对共形球面阵的波束形成技术进行了分析及验证。和现有的波束形成方式相比,提出的实现方法简化了硬件设计,集成度高,幅相一致性好且多波束形成灵活。
1 全空域相控阵测控系统
全空域相控阵测控系统目前多采用球面共形阵进行分析[1],其优点是对于目标跟踪可平滑过渡,相位中心唯一,球面扫描增益一致; 但其缺点是阵面复杂,对于装配工艺、测试、维护及波束形成算法均提出了挑战。因此需要对球面阵波束形成方式及算法进行研究。以美国空军正在实施的网格球顶相控阵( GDPAA) 系统为例[2],该系统要求EIRP大于104 d Bm,而G / T值大于12 d B / K,能对中高轨及静止轨道卫星进行测控通信。其阵面采用多个五边形阵和六边形阵拼成一个整体上的球面,而每个多边形阵由若干子阵面组成,每个子阵面又由若干阵元所构成。最终用到的阵元数为60 300 个,其后的波束形成模块,包括信道设备、数据采集传输及波束形成算法极其复杂。
由上述分析可见,全空域相控阵测控系统如图1所示,采用球面共形布阵,阵元数极多,因此要求波束形成模块尽可能简单,以减少成本和空间,降低系统建设和维护的复杂度。
2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接收前端分析
由于受模数转换器件性能( 主要指采样位数、采样率及输入带宽等) 的限制,接收机体制主要有2 种[3]: 超外差和直接变频体制。其主要区别在于将信号下变频到基带的级数不同: 直接变频只用1 级,而超外差体制则采用2 级以上。下变频次数的增加虽然使接收机的复杂性也相应增加,而直接变频接收机也面临一些技术问题,所以现有的接收机大部分为超外差体制。但是随着器件的发展,使直接射频采样成为可能,即真正意义的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具有了一定的可实现性。因此本文提出基于直接射频采样的接收机体制。由于超外差及直接变频体制原理在现有文献中已有详述,本文不再赘述。本节仅对直接射频采样体制的原理及其实现方式进行讨论分析。
直接射频体制接收机原理如图2 所示。天线接收信号经低噪声放大器( LNA) 提供合适的射频增益,其输出信号经过预选滤波器滤波后,输出需要频带的信号。滤波器的输出信号用频率为fs1的脉冲进行采样保持,然后通过连续时间插值滤波器进行二次抗混叠滤波,此时得到奈奎斯特带宽内信号,采用常规的AD芯片即可对该信号进行量化。这种直接射频采样的特点是模数转换分2 步进行[4]: ① 对射频信号进行带通滤波和无量化采样; ② 经过连续时间低通或带通滤波器滤波后,得到中频( 或零中频) 信号,然后用常规ADC进行量化。通过把采样和量化分开在不同的阶段实现,降低了对ADC的射频输入带宽、时钟抖动和采样率的要求。
这种体制的优点是: ① 消除了常规超外差接收机中因使用模拟混频器和本地振荡器而带来的增益起伏和噪声; ② 简化了硬件设计,使接收机可集成在单片微波集成电路上; ③ 消除了模拟失真和混频器非线性失真; ④ 可重配置,通过软件定义可灵活完成空时域滤波等功能,即真正意义的软件定义无线电功能。下面对该体制原理进行分析。
设采样脉冲信号为:
式中,; fs1为采样脉冲频率。式( 1) 的频域表示为:
式中,ωs1= 2πfs1。设场放输出信号为x( t) ,抗混叠滤波传递函数为h( t) ,采样后二次抗混叠滤波传递函数为f( t) ,则滤波后输出为:
其频域表示为:
将式( 2) 代入式( 4) ,得
式中,,Tk=P(kHωs1)/(2π),而XBL(ω)、XBR(ω)定义如下:
3 直接射频采样实现方案
由第2 节的分析可见,直接射频采样体制接收架构最简单,易于将相控阵接收组件集成化、小型化。因此下面讨论如何实现该种体制应用于数字波束形成的接收组件。
利用现有的芯片,可实现基于上述直接射频采样接收体制的数字波束形成接收组件。直接射频采样具体实现可分为T/H + AD结构和单射频AD芯片结构。以目前的芯片水平,采用T/H + AD结构可达Ku频段,如HMC5640 芯片,其射频输入带宽为18 GHz,最大采样率4 Gs/s,输入Vpp为1 V,其时钟抖动小于70 fs[5]。而单射频AD芯片可支持射频输入带宽至S频段。由于篇幅关系,此处仅对单芯片结构进行介绍。
单芯片采样原理仍如图2 所示,只是将采样保持与量化功能集成在一个单片微波集成电路上。如e2v公司的EV10AQ190 系列、TI的ADS54RF63 及ADC12D800RF等。以EV10AQ190 芯片为例,主要关注性能指标[6]如射频输入带宽( 3 d B) 为5 GHz、有效位数7. 7 位( 输入2. 3 GHz) 、时钟抖动120 fs等。由上述指标可见该芯片支持对统一S频段测控系统的直接射频采样。在射频直接输入时,其模数转换有效位数可达8 位左右。
4 球面共形阵数字波束形成
4. 1 架构设计
现有的测控系统,多采用射频移相器和数字波束形成相结合的方式[7]: 在射频端利用移相器实现子阵波束合成,然后采用超外差接收技术下变频到中频( 如在某测控频段系统中常采用2 级下变频到70 M中频) 。最后在中频进行AD采样并实现子阵间的数字波束形成。这种架构满足当前仅对某一部分空域进行单目标或少目标测控的需求: 由于覆盖空域小可采用平面相控阵,所需阵元少,布阵空间较充裕。因此可采用超外差接收体制的相控阵,该体制降低了AD采样的要求,但提高了信道的复杂度,而且采用射频移相精度受限。这降低了波束指向精度、导致旁瓣升高,并且不利于多目标多波束形成。
采用直接射频采样接收体制实现的数字波束形成架构如图3 所示。采用这种架构有如下优点:① 省去了下变频链路,简化了结构,可实现小型化;② 形成灵活的可扩展模块,可扩展为行波束形成、列波束形成、子阵波束形成及阵面波束形成等模块;③ 采用数字化,可灵活形成多波束; ④ 容易形成零陷,抗干扰性强。
4. 2 波束形成算法分析
阵元在球面上均匀分布,如图4 所示( 图中仅画出第n环)[8]。
其中第m个阵元坐标为( xmn,ymn,zmn) ,
式中,R为球体半径; Rn为第n环半径; N为n环上阵元个数,与期望的环上阵元间弧线长度dθdesired有关; floor( ) 为向下取整运算; 相邻环间纬线距离相等为dφ,因此ndφ为第n环到球顶的纬线长度;dθ= 2πRn/ N为环上阵元间实际弧线长度,与实际的阵元个数N有关,容易得到dθ≥ dθdesired。共形阵的合成方向图为n环上所有阵元共同作用得到:
式中,λ 为波长; wmn为加权系数; θ 为目标方位角;为俯仰角。共形阵相位补偿因子为:
值得说明的是,以上分析中的坐标( xmn,ymn,zmn) 既可表示阵元的坐标,也可表示第m个子阵模块的坐标。
5 测试结果分析
采用上述直接射频采样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实现了DBF处理模块样机。在数字波束形成中,主要关注通道的幅相一致性,因此对该处理模块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接收信噪比、幅相一致性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 所示( 其中幅度单位为d B,相位单位为度) 。由表1 可见,在高低温及常温下通道间的幅度差异<0. 5d B,相位差异< 4°,满足应用需求。
对DBF子阵合成的和差方向图测试结果如图5所示,其中图5( a) 为和波束方向图,而图5( b) 为差波束方向图。
由图5 可见,主旁瓣比约13 d B,差零深约33 d B,测试结果与理论相吻合。其原因是采用直接射频采样的数字波束形成技术,阵列幅相误差较小,而且阵列校正精度高。
6 结束语
全空域相控阵测控系统作为下一代地面测控系统的发展趋势,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采用直接射频采样技术实现的测控系统数字波束形成处理模块,满足全空域共形阵对多波束形成的需求,实现了设备集成化、小型化。因此基于直接射频采样的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在全空域测控领域中的应用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参考文献
[1]HENDERSON M,DAVIS M B,HUISJEN M.GDPAA Advanced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Overview and Results[C]∥Phased Array Systems and Technology(Array),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Waltham,MA,2010:140-143.
[2]AHN H,TOMASIC B,LIU S.Digital Beamforming in a Large Conformal Phased Array Antenna for Satellite Operations Support-architecture,Design,and Development[J].IEEE,2010:423-431.
[3]TUTTLEBEE W.Software Defined Radio Enabling Technologies[M].USA:John Wiley&Sons Inc,2003:26-28.
[4]PHILLIP E P.Detecting and Classifying Low Probability of Intercept Radar[M].USA:Artech House,2009:103-105.
[5]Hittite Microwave Corporation.Hittite’s 18 GHz Ultra Wideband Track-and-Hold Amplifier Enhances High Speed ADC performance[Online].Available:http:∥www.analog.com/media/en/technical-documentation/technical-articles/track-n-hold_0411.pdf.
[6]E2V Corporation.EV10AQ190 QUAD 10-bit 1.25 Gsample/s ADC Data Sheet[Online].Available:http:∥www.e2v.com/resources/account/download-datasheet/1735.
[7]张广义.相控阵雷达原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108-113.
[8]吴海洲,王鹏毅,郭肃丽.全空域相控阵测控系统波束形成分析[J].无线电工程,2011,41(11):13-15.
空域分类技术研究 篇3
【关键词】水利水电;模板工程;施工工艺技术;分类
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我国水利工程的作用日益明显,所以近几年来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大,而且在运行过程中也越来越讲究功能性,在很多领域都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不断进步也要求在施工技术上要不断创新,从而更好地提升施工的质量。
1、模板工程概述
模板建设工程是水利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模板是混凝土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施工工具,在混凝土建设施工中,模板的选择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以及施工中需要花费的资金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相关数据统计显示,通常模板施工所需要的费用在混凝土施工费用中所占的百分比达到了25%-35%,所以在进行模板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模板的整体结构,材料质地、拆装所使用的技术以及合理的拆模时间进行有效地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节约原材料,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和建设进度,从而更好地对建设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模板和模板的支撑设施一同构成了模板系统,模板系统不具有长久性,模板时新浇筑的混凝土在成型时必须要使用到的工具,它能够满足施工中要求的尺寸、大小以及表面质量等等要素。
2、模板工程施工工艺技术分类
2.1模板要求及模板设计
模板要求:第一,要确保在混凝土浇筑浇筑施工完成以后要确保混凝土结构和浇筑后的各个部件的形状和大小以及位置都能够符合施工的要求,模板应该更好地保证安全性和稳定性,而且在强度和耐久性上也应该符合施工的标准和要求,在拆装的过程中要保证其便捷性,能够多次重复使用、结构要尽量达到相关部门制定的标准。同时在模板的外观上要保证其表面光滑,接缝也应该非常严密,材料的耐潮性要好,在阴雨天气时不会受天气的影响而发生变形的现象。在模板设计上相关的技术人员应该对施工地点的实际情况进行仔细的调查,依据施工的要求和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模板设计方案。在模板设计中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对配板进行设计,并且还要绘制出配图设计和支撑系统的分布图,要依据施工的具体状况对相关数据进行准确的计算,然后再确定模板的装拆方法。
2.2模板材料的分类
按模板形状分有平面模板和曲面模板。平面模板又称为侧面模板,主要用于结构物垂直面。曲面模板用于廊道、隧洞、溢流面和某些形状特殊的部位,如进水口扭曲面、蜗壳、尾水管等。按模板材料分有木模板、竹模板、钢模板、混凝土预制模板、塑料模板、橡胶模板等。按模板受力条件分有承重模板和侧面模板。承重模板主要承受混凝土重量和施工中的垂直荷载;侧面模板主要承受新浇混凝土的侧压力。侧面模板按其支承受力方式,又分为简支模板、悬臂模板和半悬臂模板。按模板使用特点分有固定式、拆移式、移动式和滑动式。固定式用于形状特殊的部位,不能重复使用。后三种模板都能重复使用,或连续使用在形状一致的部位。但其使用方式有所不同:拆移式模板需要拆散移动;移动式模板的车架装有行走轮,可沿专用轨道使模板整体移动;滑动式模板是以千斤顶或卷扬机为动力,可在混凝土连续浇筑的过程中,使模板面紧贴混凝土面滑动。
2.3模板安装
安装模板之前,要熟练掌握设计图纸的关键点,着重关注建筑的结构形式和具体的大小尺寸,同时还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制定施工程序,更好地保证其与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的协调和配合,防止不同工种之间发生干扰现象在模板安装的过程中应该着重关注以下几方面:1)模板在施工现场应用以后,要对其防伪和大小进行及时的校正,为了更好地保证其准确性,在进行校正时要校正两次,这样才能使模板的大小符合施工的要求。2)模板的各个结合点之间应该抱着个结合和支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特别是使用振捣器捣固的位置更要严格控制,这样才能更好地确保振捣的质量,尽量减少裂缝的出现。另一方面,为了能够更好地模板拆模过程中的负面影响,模板安装应该更加简便快捷,在加固连接时尽量减少圆钉的使用量。3)凡属承重的梁板结构,跨度大于4m以上时,由于地基的沉陷和支撑结构的压缩变形,跨中应预留起拱高度.每米增高3mm,两边逐渐减少,至两端同原设计高程等高。4)为了能够更好地防止拆模施工时建筑物受到外力强大的冲击,在安装模板时撑柱的下面应该设置好垫块,支撑物不能直接放在地面上而是应该将其安装在垫板上面,增大其受力面积,这样可以很好地防止模板出现沉降的现象。
2.4模板拆卸
模板拆卸工作应注意以下事项:1)在拆除模板时一定要注意施工的原则和规范,在拆模时要根据模板结构的具体情况成块将其卸掉,首先应该松掉螺栓等连接件,然后用专业的工具将模板松掉,或者是将木楔放到混凝土施工中预留的缝隙当中,然后再用工具进行相应的处理,使模板和混凝土能够逐渐分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用锤子直接敲击,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强烈的震动损坏模板。2)拆卸拱形模板时,应先将支柱下的木楔缓慢放松,使拱架徐徐下降,避免新拱因模板突然大幅度下沉而担负全部自重,并应从跨中点向两端同时对称拆卸。拆卸跨度较大的拱模时,则需从拱顶中部分段分期向两端对称拆卸。3)高空拆卸模板时,不得将模板自高处摔下,而应用绳索吊卸,以防砸坏模板或发生事故。4)对于大体积混凝土,为了防止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温度骤然下降而产生表面裂缝,应考虑外界温度的变化而确定拆模时间,并应避免早、晚或夜间拆模。
3、总结
模板施工技术的采用对水利工程的整体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质量的模板施工也能更好地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所以为了能够达到更好地施工效果,一定要对施工的技术不断地提高,从而更好地促进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钟登华,赵晨生,张平.高心墙堆石坝坝面碾压施工仿真理論与应用[J].中国工程科学,2011(12).
空域分类技术研究 篇4
M.S.HWANG等采用单向HASH函数提高了水印算法的安全性;宋琪等提出了用随机数置乱水印嵌入位置来提高安全性的方法,并将水印嵌入到非LSB位平面;但随机产生的水印嵌入位置存在冲突现象,需要用记录表来解决此冲突问题[4]。陈永红采用单个混沌系统来随机产生水印嵌入位置,也不可避免出现位置冲突问题,其解决办法是采用记录表。
本方案主要提出了一种空域的数字图像盲水印方案,主要原理是结合人眼的视觉模型,利用量化策略将数字水印嵌入到对比度较大的区域,较好的满足了不可感知性的要求。相较于变换域的方法他较易于硬件实现,计算量小,能够满足快速实时响应。
1 算法描述
1.1 数字水印嵌入过程
一个完整的数字水印系统通常包含三个基本部分:水印的生成、嵌入和水印的提取检测。水印的嵌入算法[4]通常是利用对称的密钥或公开密钥实现把水印嵌入到原始载体信息中,得到隐秘载体。图1显示了方案的整体框图。
1.2 生成水印图像
设原始水印图像为M×N维的灰度图像,将每个像素点随机重排列形成一个新的水印图像。
1.2.1 Zigzag变换
Zigzag置换[5]是一种置乱方法。图像置乱的任务之一是将图像打乱,使其满足统计上和视觉上的具有服从均匀分布的白噪声的特性。一般来说,图像的置乱度越高,其隐藏的信息安全性越高,抗攻击性越好。Zigzag置换是通过对一个矩阵中的元素从左下角开始按"之"字形依次扫描取数来达到对数据进行置换。首先将扫描到的元素先依次存放到一个一维数组中,如图2所示,然后再将此一维数组按一定的方式置换为二维矩阵,则上述的置换过程可看作是对矩阵中元素的置换,这样的过程就叫做Zigzag置换。Zigzag置换的特点是算法实现简单,时间复杂度低。其在数字图像处理中应用比较多,基于Zigzag置乱在视频加密方法及图像数据压缩等方面已有广泛的应用。
置乱算法描述如下:
1)输入原始水印图像大小为M×N文件W及预设的迭代次数N;
2)按某种顺序R依次对图像水印文件W的每个元素扫描,并将扫描到的像素值放入到一个一维数组中,得到1×M×N的数组B0;
3)按照某种规则r将B0变换为矩阵B,令W=B;
4)重复2),3)直至N次
5)输出置乱图像B
显然有图3可知,选取不一样的R,r将得到不同置乱方法。置乱次数n不同,也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置乱图像。因此,R,r,n可以作为置乱的加密密钥。本文选取方法是从左下角往上一次扫描,如图2所示,n选取为10。经过置乱后,水印图像在视觉和统计上服从均与分布的白噪声的特性。
1.3 水印图像的嵌入
设原始图像为大小O×P的灰度图像I(x,y),将图像I分割成互不重叠的大小为8×8的K块,每块记为bk,即块中的像素记为bkj(j=0,...,63)。每个块可以嵌入不超过8bit的信息。如果嵌入过多信息会导致图像的平滑区域引起块效应,导致图像品质的下降,造成添加水印区域形成斑点。根据人眼视觉理论[6,7],将水印图像嵌入到对比度大的区域符合水印算法的要求。
嵌入过程如下:
1)计算每个分块bk的方差,按方差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选取出前K块作为嵌入的区域;
2)按照以下规则计算并依次进行嵌入。
式中,meank表示块bk的平均灰度值;p表示水印嵌入的深度参数,属于预先设定的参数,p值越大,水印表现的嵌入程度越深,鲁棒性越好,但是可见性越高,通常取值0-5之;rk表示量化参数,用于选择不同情况下的嵌入的规则;mkj表示水印图像的第K个像素点的二进制表示的第j位;ck为块bk中第k个像素点增加的偏移量。
1.4 水印图像的提取
从水印的嵌入来看,加过水印的图像块bk中的像素灰度值均加入了一个相同的偏移量,其均值变为meank+ck,但其方差比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在提取水印中的能够通过方差的排序重新定位到嵌入水印的块。
提取算法步骤具体如下:
1)将添加过水印的图像按照8×8分割成互不重叠的分块bk,计算每个分块bk的方差,按方差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选取出前K块作为嵌入的区域。
2)按照以下规则计算并依次进行嵌入的水印:
3)将计算出的m'k每8位一组的还原成灰度像素值,根据zigzag逆变换还原回来原来的水印图片。
2 实验仿真与结果
采用具有意义的图像或者条码作为水印,能够在提取水印的准确性提供直观的判别,而且能够提取的水印和原水印的归一化程度CN定量[8]描述;水印的不可见性也可以利用峰值信噪比Rp sn指标来定量度量。
a.归一化相似度CN定义为:
其中,M,N代表图像尺寸大小,w(x,y)代表的是原始水印图像,w'(x,y)代表的是提取后的原始水印图像。
其中,I(x,y)代表的是原始水印图像,I'(x,y)代表的是提取后的原始水印图像。
仿真实验采用的是MATLAB7.0仿真平台。嵌入水印图像为尺寸大小为512×512的lena图灰度图像,水印图片为“南华大学”字样的16×16的灰度图像。由于采用的水印图像是感知上可视的,因此,提取出来的水印图案能够较为容易识别。实验中设定p=8,图4(a)为原始lena图像和原始水印图像,(b)为添加过水印后的图像与提取出的水印,(c)为原始水印图像与添加过水印图像的差值图像。
图5所示为当水印载体图像遭受到强度为0.05的椒盐噪声攻击[8]后的(Rp sn=19.65),提取的水印,效果良好(CN=0.83),故采用本种算法能够抵御一定的椒盐噪声的攻击。
从实验的结果上来看,本算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加入水印后的图像在人眼的肉眼观察下并未引起视觉是真,客观评价指标指数也较好。由于水印被随机置乱,增加了水印提取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金聪.数字水印理论与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6-39
[2]易开祥,石教英.数字水印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1,6(2):111-117.
[3]刘瑞祯,谭铁牛.数字水印研究综述田[J].通信学报,2000,21(8):39-42.
[4]VOYATZIS G,PITAS I.Chaotic watermarks for embedding in the spatial digital image domain[C]//Conference on Image,Process ing(ICIP.98),Chicago,Illinois,USA,Accepted for Publication,1998.
[5]冀汶莉,张敏瑞,靳玉萍,等.基于Zigzag变换的数字图像置乱算法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9,26(3):71-73.
[6]王慧琴,李人厚.基于人类视觉系统的数字水印技术的理论框架[J].计算机工程,2002,28(9):1-3.
[7]NIKOLAIDIS A,PITAS I.A region-based technique for chaotic image watermarking[C].Tampere,Finland:EURASIP European Signal Pro cessing Confe rence(EUS IPCO2000),2000
[8]向德生,杨格兰,熊岳山.数字水印技术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5,26(2):328
空域改革大势向前 篇5
国务院、中央军委十分重视空管工作,特别强调空域资源的开发利用。《意见》的颁布实施就是着眼国内建设发展需要,瞄准航空产业竞争领域,推动通用航空事业快速发展,带动航空制造业全面升级,提升我国航空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通航发展制约因素
进入21世纪的今天,我国已跃升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作为综合国力重要标志的通用航空发展却一度滞后,究其原因,总结有以下五个方面因素。
政策支持不够
过去民用航空把主要精力放在公共运输航空上面,运输航空一直占居主导地位,在政策导向、规划制定和资金支持方面都没有给予通用航空应有的重视,从空域运行环境和行业管理政策来看,对通用航空都是从严、从重管理。通用航空服务领域局限于传统项目,加之市场需求不大,致使运行管理和服务保障体系等管理政策一度滞后,随着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通用航空发展需求呈旺盛趋势,而适用发展所需的空域政策和服务保障体系还未及时跟上。
社会认知不足
通用航空对大多数人来讲相对陌生,对通用航空的认识仅局限于作业飞行,远远没有将通用航空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社会生产活动和人民生活紧密相联,片面认为通用航空的发展是行业管理部门的事;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大众都忽视了通用航空的交通意义,低估了通用航空的交通价值;通用航空企业也缺乏推广意识和市场营销手段,造成市场需求长期不足;社会面对通用航空的认知水平也普遍较低,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但对于如何发展通用航空还存有疑惑。
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
严格的法规体系是通用航空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目前,从军民航出台的相关法规标准可以看出,虽然初步建立了通用航空法规体系,内容基本涵盖任务审批、计划申报、市场准入、安全运行、适航审定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执照颁发等内容,但现有法规仍存在操作性不强、针对性不够的问题。例如,对通用航空管理存在多头分散管理,难以形成刺激市场快速发展的管理政策;行业管理参照大飞机办理直接影响到通用航空的市场准入问题;对通用航空机场建设实行无差别审批,直接影响到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民航行业管理与军航运行管理相互脱钩,信息隔离,致使违规飞行查处比较困难,操作性不强;涉及通用航空的管理和保障部门众多,收费标准比较混乱,亟需出台标准加以规范。
通航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目前,大多数通用航空企业依托军民航机场作为基地,为数不多的通航企业拥有自己的运营基地,通航由于作业点多,起降场分布面广,既有民用机场,也有军航机场、军民合用机场和临时起降点。但是有些机场视通用航空为额外任务,不愿接收和承担保障任务,加之使用机场审批手续繁杂,致使通用航空的拓展空间非常有限。究其原因是供通用航空起降的机场数量少,民用机场在规划建设时基本没有充分考虑通用航空的需要;通航作业飞行时通常也无专门配套设施支撑,监控通信手段也非常有限,安全责任压力大;配套服务和维修保障体系更是严重不足,诸如加油、维修保养等基础设施比较缺乏。
空域管理运行机制有待调整
通用航空飞行涉及航路航线时,飞行计划必须预先报批,使用机场时也要提前报批,可以说通用航空飞行无论地面还是空中都要经审批部门严格把关,加之审批部门内部环节多、手续繁、速度慢,任何一个环节不通,都会制约通用航空的任务完成,都会造成通航任务无法按时执行,这与通航快速运行特征是不相适应的。按照当前运行管理机制,空域运行管理由军航负责,但在实际过程中,军航空管部门经常委托民航空管部门实施监控,随着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低空飞行器数量呈递增趋势,军航空管部门在现行编制人员不增加的情况下,管理难度和安全压力都会逐渐增大,若不改变现状恐怕难以适应通用航空的快速发展。
国家空管委引领空域改革
通用航空的管理除了涉及军民航主管部门以外,还牵涉到地方工商税务的政策支持、公安执法系统的配合等问题。社会上认为只要解决空域使用问题就可以促进通航发展的说法是很片面的,通用航空的发展需要各个单位和部门协同配合,共同推动落实国家的改革决策部署。
我们必须要在认识上和行动上达成共识,发展通用航空不仅仅是国家行为、经济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行为。各相关单位和部门都要协同决策、合力攻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各通航企业和从业人员要有强烈的法规意识,做知法守法的忠实履行者,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共同作为,通用航空发展才能步入快车道。
作为空域管理部门,国家空管委肩负主导推进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进程的历史任务,需要牢固树立“历史使命就是责任,破解难题就是任务”的理念,依托改革创新的方法逐步破解难题。
把脉未来趋势,适时调整政策
按照注重保障改善民生为主的原则,优先确立发展通用航空公共服务类和经济建设类,逐步放开休闲娱乐类的发展路线,规避“一放就乱、一统就死”的局面,引领通用航空健康快速发展。
优化改进空域分类管理
强化服务保障意识,减少审批环节,从法规层面区分飞行安全、运行安全,空防安全、公共安全责任主体,清晰界定安全责任,促使各管理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合作。注重“线面结合”
在规划以区域为基础分类划设空域的同时,充分考虑低空航线划设的实际需要。解决中小城市之间的往返运输飞行,充分发挥通用航空快速灵活的运输特性,解决以“区域为主”的飞行需要,又满足以“航线为主”的低空运输需求。监管到位,充分利用
通过研究论证在航路4000米以下按照监视空域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解决通用航空器出行问题;另外,研究论证管制,监视,报告空域的灵活转换使用机制,全面提高空域资源利用率。
培养通航企业发展壮大
扶持通航企业集团化经营,规范行业管理和企业管理,壮大通用航空非正式组织,扼制“黑飞”现象,全面提升通航企业经营管理能力,造就国家级或者世界级通用航空企业。
坚持改革政策落实到位
国家空管委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空管工作督查机制,着力督促检查空管改革各项工作的落实,助推空管改革决策目标的实现。
空域改革初见成效
随着《意见》的出台,前期国家空管委立刻在长春,广州和海口飞行管制分区开展“两区一岛”改革试点,并全面启动了推进改革的各项举措,旨在研究探索运行管理体系和配套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模式,为推广试点积累经验。
近两年来,在国家空管委的领导下,军民航的空管部门密切配合,攻坚克难,完成了多项改革任务,有力促进了全国空域资源管理。其中建立健全了组织领导机构,初步建立了低空空域分类管理模式和运行管理机制;大家关注的航空法、通航条例和空域管理条例正在紧锣密鼓地修订;低空目视航图和通用航空服务网站即将在沈阳和广州飞行管制分区投入试用;低空监视和地空通信设施建设模式基本确立,并通过试验验证;国家空管委办公室正在积极协调国家有关部门,拟采取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周期的方式批准工程建设方案,其他相关配套保障体系研制也按计划逐步展开。
2011年7月,在长春召开的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工作阶段性总结座谈会上,对前期试点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认为进入扩大试点阶段条件基本具备。
从2012年1月起至年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扩大试点区域和城市,将在整个东北地区、中南地区,以及唐山、西安、青岛、杭州、宁波和昆明分区全面展开,试点地区范围占全国陆地空域面积的31.6%,力求在更大范围内深入探索低空空域改革的做法,将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优化运行机制,简化工作程序,探索通用航空服务站建设,研究设计气象、航行情报和告警服务工作流程,为全面推进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奠定基础。
按照计划预计在2015年以前,在全国范围推开低空空域改革,初步形成政府监管、行业指导、市场化运作、全国一体化的低空空域运行管理和服务保障体系。
建言未来通航发展
国家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确定了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思路,把促进通用航空发展作为促增长、调结构的战略举措,为航空工业和通航企业发展带来了契机。通用航空工业是高科技产业,产业链长,通用航空企业经营范围广,如何选准切入点尤为重要。
发展模式要定位
通用航空工业重心应放在机制创新上面,通过国有企业平台,融合民用尖端技术、吸收高等科研院校的研发能力,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航空器和相关设备。要充分吸取当年汽车工业发展的教训,摒弃采取引进组装、快速见效的短期行为,应采取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走自主研发的发展模式。过去,我国在大飞机项目上已经吃过亏,时至今日还未形成产业规模,眼下还有不少通航企业仍在重蹈覆辙。
空域放开循序渐进
通用航空工业的发展思路要与国情相适应,生产的航空器和配套设备要做到有利于军民航主管部门的监管,有利于主管部门对航空器的实施监管,做到“心中有数”。由于我国的低空空域运行政策是本着逐步放宽、循序渐进的思路,我们不能照搬美国模式,一蹴而就,因为美国的空防安全不同于我国,大部分驻军都不在本土,空防安全压力不大,而我国长期奉行的是本土积极防御政策,空防安全压力大,在改革初期若不加于监管,后续局面将难以掌控。
机型要适应不同空域环境
通用航空工业的发展要与我国的实际需求相适应。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实施后,最能体现通用航空价值的地方应该在西部地区,虽然东部地区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但同时也是飞行密集区,空域运行环境的宽松程度与西部地区迥然不同,相比之下,西部地区空域环境比较宽松,运行更加容易,地形特点更能体现通用航空运输的优势。为此,通航工业在生产研发航空器时,要立足西部地区特点,研发适合高原气候的机型,摆脱高原机型只能依赖国外进口、国外一家独大的窘迫局面;研发适合丘陵、山区飞行的机载设备。例如:通过配置红外冷热成像仪解决山区目视低空飞行能见度低的问题,解决与高压线挂撞问题。
通航人才的培养
通用航空企业的发展当前应以培训通航从业人员为重点。任何产业的良性发展都离不开技术人员的支撑,技术人员的职业培训不仅是教育产业方面的责任,更是产业内部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当前通航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递增,但通航发展所需的人材却非常短缺。优先发展通用航空职业人员培训应该是见效快且有可持续发展动力的商业模式。如飞行人员、通信人员、机械维护人员的教育培训等。
机械:低空空域盛宴或将开启 篇6
事件:近日媒体报道,国家空管委办公室副局长马欣在珠海航展期间透露,2010 年底启动的低空空域改革明年将在全国铺开,通用航空审批手续将大大简化。
政策有望在近期获得突破。根据报道,为配合明年将在全国铺开的低空空域改革,相关部门正着手制定低空空域管理使用规定和通用航空任务审批办法等具体措施。我国低空空域顶层设计层面的三大核心管理办法,包括低空空域划设规定、低空空域管理使用规定、通用航空任务审批办法等,其中前两者有望在年内出台。我们分析认为低空空域划设规定、低空空域管理使用规定出台后,将有望对通用航空行业发展起到有力引导与规范作用。
通用航空装备制造业将有望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与升级的重要落脚点。通用航空装备制造业属于高端制造业,同时,我国现在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已经具备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的条件,通用航空也在国内面临较大的市场;同时,通用航空业的产业链较长,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性大,因而通用航空装备制造业将有望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与升级的重要落脚点。
政策如果出台后将有望对相关上市公司业绩产生显著拉动作用。据统计,截至2011 年,我国通用飞机只有1154 架,而美国有24 万架。预计未来十年,我国通用飞机增长量将超过1 万架,按单架飞机平均价格300 万元人民币计算,低空开放后,将撬动超过万亿元的飞机制造等相关市场。巨大市场机遇将有望显著拉动相关上市公司业绩。
空域分类技术研究 篇7
1 实验背景
早期手工分类,从粗到细,完全由分类员完成。主要工具是查阅专利分类表。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分类表由书籍变成电子版,又经历了网络版、网页版变迁。2010年以后才真正标志性地实现了自动分类技术的应用,将研究变为实用。一种基于历史文献的分类方法至今占据着主导位置。
1.1 基于历史文献的分类方法
以历史文献作训练空间,构建语料库,通过数学模型运算获得相似度评分,提供备选方案。其中数学模型可以多种。如SVM、KNN、Naive Bayes等等[1]。其优点是对已分类文献分类效果良好。其缺点是需配备海量装备,代价大。
这种方法后来也受到两点质疑。
1)发明专利的创新性
由于专利文献由两类构成:一类是开创性发明,另一类是改进性发明。对于开创性发明,其新技术方案所依据的基本原理与已有技术有质的不同。这类专利之间相似度很低。因此基于历史的方法,问题会出在参照物信息不充分上。
2)IPC分类的渐变性
在专利审查流程中有一种预警机制。当某个时期某个领域专利案件量增长超出预期就会报警。同时引起两个部门的注意。A)宏观战略研究部门,主要观测是否将有引领潮流的革命性技术到来,例如:纳米。预测5到10年将进入市场,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B)审查业务管理部门,检测到案件量当超过某个数量级的阀值时,就要考虑审查增员问题,或者考虑该分类是否需要再细分。一种变化是增加小组细目,另一种变化停止原小组细目,重新分配一个新的大组,然后再分到各个小组细目。因此,专利分类表会根据需要随时调整。因此基于历史的方法问题会出在参照物信息不确定上。
1.2 基于分类表的分类方法
分类表作为指导性工具,曾经是手工时代的产物,早已被自动化工具所取代,目前只剩备忘录作用。笔者以为分类表不仅有良好层级结构,还有规则指向,交叉参考等。如能充分利用,可以开发出分类导航(XML- Xslt版已初具导航作用)产品;将括弧中规则指向和交叉参考与人工智能相结合,自动分类可以达到极高准确率,当然引入规则会变得相当复杂。分类表简单使用,已经具备可计算性。这恰恰是轻量级分类方法须采用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可或缺。这种方法也有许多困难需要面对。例如:
1)专利文献语言文化差异
专利文献格式严格,结构特征明显。作者撰写文档,须通过形式审查才能进入审批流程。由于对撰写具体内容不作限定,说明书的撰写水平受作者的语言文化背景、地域差异、学识和规范习惯等因素影响,因人而异。发明标题中的词素非常重要,需要抓住主题重点;权利要求书的描述是树形结构,可以程式化固定。例如:“一种”(独立权利要求),“根据”(从属权利要求),可以构成林、树、杈关系。这对主分类和相关分类分析有参考价值。笔者曾抽样分析,结果令人失望。严格按统一规范来撰写的并不多,失去利用价值。要求文字术语统一规范,更是难事。
2)专利分类表术语不统一规范
电子版分类表中符号混乱,文字缺乏统一规范。通过取样几个近义词,便可略见一斑。参见表1。
某些词语意思相近,复杂而繁多,分布在不同分类中,给解析带来困难。
3)抽象专利分类表与具象专利文献之间术语差异
该差异是两者不在一个层面自然形成的,需要一个沟通机制。由此,引出基于同义词的术语分类方法。
1.3 基于同义词的分类方法
专利文献加工中人工标引主要的工作就是标注文献的关键词和同义词。该方法主要作为提高专利检索查准率、查全率的必要手段之一。而对于文档自动分类来说,利用分词技术来获取文档中有限高频词。两者目标一致,方法有别,一个人工,一个计算技术。由于计算技术缺乏模糊识别、灵活和准确的理解力。因此,最终还是需要适当植入人工标引关键词来弥补计算技术的缺陷,提高准确性。
其哲学思想也与数学方法论不相矛盾。如果把专利文献和专利分类看作向量空间模型,文档空间被看成是被简化了的一组能够代表文档的高频正交词条有限特征向量空间,词条频度权重,看作特征轴上的投影。IPC分类也是有限特征向量空间子集,由不同的特征排列组合而成。某些特征被不同的分类空间所共用。像星座群一样,每个星座对不同的分类群起的作用不同,有些分类群整体很耀眼,有些分类群整体有些黯淡,甚至没有光芒。如果文档空间向量与ipc空间向量存在交集,在ipc某些特征轴上能够直接找到投影;否则,就相离。如果,某些特征通过变换折射也可以找到投影,那么认为,两者之间间接存在交集。这里折射变换的原理也就是同义词和上位词植入的基本原理。
如果直接用分类表来解析文献,寻求的分类目标可能会发散。因为文档空间与IPC分类空间不直接在一个层面上,坐标没有对应关系,投影回到原点。有人会提出按照文档结构分类方法,认为标题或文摘部分很重要,通过增加整个标题或文摘的权重来施加影响力。这对于空间的形状会有所改善,但并未发生质的改变。也只是改变了投影形状量的大小。只有,真正将文档空间中不在同一个层面的那些高频特征词,通过上位词或同义词的折射变换,才可以改善其在分类空间中的投影,以突显或还原其真实形态。
利用这一方法,通过逐一折射扫描,捕捉分类空间的投影。不仅可以原型再现,还可以通过局部放大,来达到逐一捕获主IPC和或其他相关IPC的目的。分类会因同义词强化效果大大改善,达到很好的收敛性。
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同义词库意义重大。提供捡拾同义关系词的入口,是基于同义词分类方案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必要手段。这是需要全员参与的工作,需要群体的智慧。同样,提供一个可植入关键词的入口,对于不依赖于现有或历史,也是设计者需要考虑的。
建立同义词或上位词关系词方法其实简单。例如:蛋白质是由肽构成的,肽是由氨基酸构成的。那么建立“肽→蛋白质”关系,肽是上位词,蛋白质是下位词。文献中使用了“…蛋白质”,就植入上位的“蛋白质”和“肽”;又例如:文献用“英文/英语”,那么就植入其上位词“外语”,建立“外语→英语”关系。新建立的关系词被积累保存到同义词库,一劳永逸。
与基于历史文献语料库相比,同义词库无疑是轻量级的。同义词库可以弥补专利分类表中词语抽象的不足,用来化解专利文献中词语具象的复杂性。在专利分类表和专利文献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2 IPC自动分类的技术实现
IPC自动分类的实现,其专利文献自动分类实验流程图,如图1所示。
专利分类流程图分为两个部分,可以分开实现,IPC分类表语料库加工层最终得到的是分类表语料库。由{ipc,wj,cc,idf}构成,内容参见定义1。
定义1:ipci,用以表示IPC分类表中的某个专利分类号;wij,用以表示ipci分类描述文字切分出的某个特征词;cc(wij)表示,特征词wij在IPC分类表中有多少分类与之有关;N,用以表示IPC分类表中总共有多少分类条目;idf(wij) ,用以表示IPC分类条目中的词条相对于总体分类的反文档数,是wij的重新评估的权重,idf(wij)=log(N/ cc(wij))。
原始文档加工层,最终得到文档目标语料。由{wi,dn,tf}构成,内容参见定义2。
定义2:D,用以表示原始文献;wk,用以表示D中切分出的词条;dn(wk),用以表示wk的重复数;n,用以表示D中的总词条数,n=∑dn(wk);tf(wk),用以表示wk的词频,tf(wk)= dnk/ n;
计算相似度层,用三种算法分别计算相似度排名。参见自动分类算法。
2.1 IPC自动分类的算法
本文给出自定义的两种算法和一种已有算法进行对比。即:
WHZ算法——一个自定义算法
Tf-Idf算法——一个已有算法
Hit-Rate算法——一个自定义算法
2.1.1 WHZ算法
whz算法属于自定义算法,用来抑制版权争端,与Tf-Idf和BM25算法相当。
定义3:
文档D与分类条目ipci相似度,用whz(D,ipci)表示。
whz(D,ipci)=∑(dn(wj)/cc(wij))dn(w)w
其中,dn(wj)代表文档词条wj重复度权重,cc(wij)代表ipci条目中wj词条被多少个其他ipc分类条目所共用或分享。
2.1.2 Tf-Idf算法
Tf-Idf算法属于已有算法,其标准形式的定义有BM25算法[略]。
定义4:
文档D与分类条目ipci相似度,用Tf-Idf (D, ipci)表示,或sim(D, ipci)表示。
其中,dn(wj)代表词条wj重复数,cc(wij)代表词条wj逆文档数,亦即词条与其他ipc分类也相关的ipc条目数。
2.1.3 Hit-Rate算法
由于whz自定义算法,与tf-idf算法总体趋势接近。为防止前两种算法接近重叠,我们又从另外角度给出了一种自定义的算法。其主旨是,将ipc条目其所涉及分词,与专利文献中高重复度的词相匹配,匹配占比越大,得分越高,与ipc条目越相似。
定义5:
函数has(wij)如果wij出现在文献D中,则取值1,如果没有出现在文献D中,则取值0;Hit-r(D,ipci),用于表示命中率或占比。
其中j=1..m,则∑j(1)=m。
文档D与分类条目ipci相似度,用Hit-Rate(D, ipci)表示。
3 实验效果(The experiment effect)
抽样考察4个发明公开专利文献。取试验样本4个发明公开专利的“标题+文摘”,参见表2。
专利文献切分分词,参见表3。
观测实验结果,植入关键词对自动分类的三种算法排名的影响,参见表5。
直接通过分类表计算自动分类相似度排名,收敛性较差。参见表4 左部结果。植入同义词调整后,分类效果明显改善,基本收敛。参见表4右部结果。
笔者通过植入同义词和上位词来改善分类表解析不收敛的问题。如果调整得不到希望的分类,亦即,分类不收敛,就要重新调整其他同义词方向,来改变策略,直至得到与文献内容相符合且最接近的分类为止。
从实验效果看,本文所用的分类表与同义词修正相结合的分类方法,收敛效果明显。与实际采用何种算法无关,要发散都发散,要收敛都收敛。无疑TF-IDF优于自定义。
4 结论
IPC自动分类技术作为计算机辅助工具来使用,可为人们提供一种具有参考价值的分类信息,供使用者选择。本文所述分类方法是一种基于分类表和同义词相结合的方法,不依赖于历史信息也不受限于历史信息的不足,不需要大量训练数据的方法。其优点是:能将专利文献中的不同权重的高频词,通过同义词库的扩充,与分类表直接比对,不需要花费大量资源收集专利文献语料库,只需借助有限同义词植入来调整分类运算,来解决分类不收敛的问题。该方法在存储量和运算量方面属于轻量级的,且运算速度快,加工一篇文献不到1秒,需要的资源不多。通过植入同义词或上位词调整权重,可以改变某些分类的发散或收敛方向,来达到逐一捕获主ipc和每一个相关ipc的目的。可作为半自动的简单灵活的分类捕捉工具。其缺点是算法受限于同义词库的建立,取决于植入同义词的经验,调整植入词,改变某些分类的发散或收敛方向,需要使用者自己凭经验来掌握和控制。初期需花费一些时间将分类表作一个初步同义词整理,然后通过工作进行中不断来扩充同义词库,使之趋于完善。该方法对CPC自动分类的实现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定义研究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服务,分类,定义
一、信息技术服务分类特点
(一) 开放性
信息技术服务形态及业务模式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 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分类的结构设计在不同类别都留有相应的空间, 这样就能够为新的形态和模式扩充留有相应的空间, 有利于技术服务的更新和升级。
(二) 灵活性
信息技术服务分类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能够适应不同的需要。例如, 根据统计、资质评审等用途的不同, 可以对本分类进行合并或者裁剪, 从而满足各种需要, 给人们的实际工作带来巨大的便利。
(三) 前瞻性
该分类标准不仅覆盖了现有的服务形态和模式, 还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能够对将来的发展做出一定的预见性, 较好的反映出未来信息技术的服务形态和模式。
二、信息技术服务分类思路
1) 明确界定信息技术服务的内容和范围。信息技术服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以信息技术为服务对象和内容的服务, 借助信息技术提供各种业务的服务。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撑, 而提供技术支撑的关键是信息系统。只有具有完善的信息系统, 才能更好的提供各种服务, 通常信息系统包括计算机、网络、数据库、软件、人员、信息处理方法等等, 每个信息系统又有一定的生命周期, 包括概念、开发、生产、使用、退役不同的阶段, 也是每个系统的必经阶段。文章在界定信息技术内容和范围的时候, 主要是围绕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和周期而开展的。
2) 提供适宜的信息技术服务业态和模式划分粒度。目前在对产业进行分类的时候, 其主要方法包括产品法和产业法, 前者根据产品数据而开展, 分类较为细致和准确。而后者从战略和政策大范围入手, 从整体上对某一产品进行描述, 具体很强的操作性。在实际工作中, 需要根据产品的种类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分类, 从而对产品进行更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信息技术服务分类的思路是, 从服务供应方出发, 根据服务的特征, 主流业态和模式, 在进行分类的时候尽可能覆盖所有的业务, 并且还需要对业务形态和模式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从而更好的满足实际工作中的各类需求, 有利于对产业进行整体规划, 对产业链进行整体细分, 更有利于对产品进行研究。
三、信息技术服务分类
1) 咨询服务。主要是为需求方提供管理和技术方面的咨询服务, 满足需求方获取信息的需要, 具体内容包括信息规划、系统设计、技术管理咨询、系统监理、测试评估认证、信息技术培训等, 这些内容覆盖了系统整个生命周期过程, 并包括了管理体系、技术、人员支撑体系。
2) 设计与开发服务。根据需求方的要求, 进行软件、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工作, 该项服务工作主要针对系统生命周期的开发和生产过程, 对人员和技术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 要求熟悉软件硬件相关的知识, 并具备一定的开发能力。
3) 集成实施服务。利用综合布缆系统、网络和软件技术, 将分离的设备、功能、信息集成到一块, 使它们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统一、协调的系统, 从而更好的协调各自的工作, 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具体内容包括基础环境、硬件、软件、安全集成实施服务, 主要针对系统的开发、生产、使用阶段。
4) 远行维护服务。根据需求方的具体要求,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 对整个系统的基础环境、软硬件、安全等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服务, 具体分类包括信息系统基础环境、软件、硬件、安全运行维护, 运行维护管理, 并且主要针对系统使用阶段和信息资源要素。
5) 运营服务。按照需求方的要求提供租用软件应用系统、业务支撑平台、基础设施等功能服务, 具体内容有软件运营、平台运营、基础设施运营、呼叫中心服务等内容, 主要针对使用阶段和信息资源要素。
6) 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根据需求方的要求, 为他们提供信息和数据分析、整理、计算、存储等服务, 具体内容有数据处理、存储、数字加工等, 主要针对使用阶段和信息资源要素。
7) 呼叫中心服务。利用公用电话网呼叫中心系统和数据库技术, 对数据进行采集、加工和存储, 建立相应的信息库, 并通过互联网、移动网等向公众提供相应的业务、信息咨询和数据查询等服务, 该服务存在于系统使用、支持等阶段。
8) 数字内容服务。对图片、文字、视频、音频进行数字化处理, 经过加工之后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 包括数字动漫、游戏设计制作、地理信息加工等, 涵盖系统生命周期整个过程。
四、信息技术服务定义
近年来, 我们经济社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产业结构也在不断的优化和升级, 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并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国家在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政策指引下, 信息技术取得了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服务形态出现多样化趋势, 技术也不断的创新和升级, 从而有力的推动了信息技术服务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大, 技术创新和技术升级不断出现, 也带动了新的应用模式的出现, 例如物联网、云计算等等。但是, 不管其服务形态和服务模式出现怎样的升级和变化, 信息技术服务的内涵不会出现变化, 它的存在总是为信息技术的运用而服务, 或者借助信息技术提供各种服务。另外, 不管按照什么标准对信息技术服务进行分类, 它们之间永远存在着相应的联系, 如果对他们进行归纳, 可能会丰富信息技术服务的内涵, 为人们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综合上述介绍和各种相关情况, 我们可以将信息技术服务定义为:供应方为需求方提供开发、应用信息技术的服务, 以及供应方以信息技术为手段, 为需求方提供各种业务需求和服务。
五、结束语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近年来, 有关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定义的成果不断涌现。例如, 2010年《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行标的内容应用于《软件产业统计制度》, 其相关内容还被《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所采纳, 从而标志着信息技术服务被列入国民经济行业大类。另外, 自2013年6月1日起, 《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正式实施, 它界定了信息技术服务的范围, 有利于信息技术服务体系的建立和维护, 能够有力的推动信息技术服务产业的发展, 并为加强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武坤, 袁新辉.中南大学信息技术服务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
[2]欧阳树生.信息技术服务及其标准化的实践与探索[J].上海标准化, 2010.
[3]韩红强.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定义研究[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13.
【空域分类技术研究】推荐阅读:
空域系统09-21
空域管理11-29
自适应空域滤波10-21
低空空域管理分析10-26
遥感影像分类研究08-03
瑜伽的分类研究08-29
药品风险分类研究08-29
自动分类技术09-30
我国罪犯分类制度研究07-16
电子商务模式分类研究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