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期末备考

2024-10-11

政治经济学期末备考(共9篇)

政治经济学期末备考 篇1

名师经验谈:期末考试得分的十大秘诀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期末考试就要来临了,怎样取得较好的成绩是不少家长与孩子的关心的话题,现将我教学多年的经验与大家交流一下。

第一、认真看课本上的复习参考题和每章的复习小结,力争复习参考题每题都过关。复习小结了然于心。我那时是常带领学生一起看每章的复习小结的,并在复习考题上做变式练习的。

第二、制定看书计划、能绘出知识结构网络图,然后根据知识结构网络图去发散、联想基础知识点和每个知识点的基础题,首先学会自我检测。

第三、将一学期的试卷与讲议整理、装订,在错题做上显眼的记号,有计划的看或做错题,这样可以避免以前所犯的错误,如果看过一次就能掌握的,将这题划去,看了两次以上还没有掌握的,要多请教与练习,直到错题基本掌握。(我不赞成将错题抄到一个本子上,那样有点浪费时间,尤其是期末考试,时间又这么紧,要是想整理一个错题集也应是平时的事,而不是在迎考的时候)

第四、适当的做些期末模拟试题,但量不要太大,有

一、两套就可以了。应该多做那些自己认为知识点理解、应用薄弱的题,对一些难题可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老师的交流,对于那些偏题、怪题笑而弃之。

第五、分析自己平时得分的分布情况,也就是说选择题、填充题、解答题前3题与解答题后几题、实验题、作文、听力等得分进行分析,针对自己的情况做好得分的精力分配。比如:平时选择题得分较高,解答题前3题得分较高,那么,复习时重点应放在填充与解答题后面的几题上。这样将精力放在硬骨头上,不要精力平均使。

第六、有可能自己出一份试卷考一下自己,这叫自查自救行动,通过自己出题,对知识点会有进步的理解与巩固,另外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各知识点的出题题型方式与风格。第七、会进行必要的变式练习。比如:选择变填充,填充变解答,多条件的解答题变为选择题,还要条件与结论互换、结论引申等,这样综合能力会有所提高。

第八、解题的基本方法与手段不要忘了,比如该画图的就得画图,该演算的就得演算,该写公式的就写公式等。

第九、考试前要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要太紧张,不要把考试的得失情绪带进考场,你想呀,不紧张还能考出好成绩,太紧张反而发挥不好了,所以还是放松点的好。如果实在有点紧张,我教一招:坐在那,闭上眼睛,做5到10个深呼吸。

第十、答题时,字迹要清楚,不要潦草。做解答题、证明题、计算题时尽量做到每行只有一个式子或者一个推理句式,不要一句话连着一句话,只到结束,那样老师看不清,尤其对于哪些按步给分的题会影响自己的得分。

政治经济学期末备考 篇2

教师应将高三这一学年分为三个时间段, 根据学生对教材熟悉与否的情况, 合理安排政治学科三轮复习时间。

第一轮复习:从头年7月暑假补课开始———次年元月结束, 分三步走。

1. 复习经济常识上下两册书:从7月暑假补课开始———到9月底结束, 约3个月。

2. 复习政治生活一本书:10月初———11月中旬结束, 约1个半月。

3. 复习哲学两本书:11月下旬———次年1月下旬, 约2个月。

这一轮复习主要是夯实五本教材基础知识, 从微观入手, 以框为单位, 面面俱到, 做到知识点的全覆盖, 以节、课为单位构建知识网络。

第二轮复习:次年2月———3月底结束, 主要是教材的宏观知识复习。

本轮复习以经济生活、政治生活课与课之间的联系, 哲学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价值观四大板块为主构建宏观知识框架, 帮助学生理清思绪。这一轮复习以学生自己动手自主构建知识框架进行知识整理和教师的指导相结合, 学生兴趣更大, 领悟更深, 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第三轮复习:4月上旬———6月2日结束, 前面两轮复习是理论联系实际, 侧重于讲教材理论, 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把握教材知识。第三轮复习是实际联系理论, 重在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此轮复习又分两步走。

1.时政热点复习和题型训练相结合 (4月上旬———5月中旬1个半月) 。教师展示热点材料, 学生熟悉当年度国际国内发生的各种时政背景材料, 答题时根据三种依据即教材依据、材料依据、相关的时政依据。此环节要把握好训练题的难度, 以很好地检测学生掌握教材的程度, 迅速提高其应试能力, 以此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

2.回归课本和冲刺训练相结合:5月20日———6月2日结束加强研究, 精选各地试题训练, 大胆取舍教材知识, 调动思维, 揣测高考命题的思维角度和命题倾向, 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看教材, 做限时训练题, 过好应考心理关。

二、教学重点规划

1. 学科内规划:

根据近几年湖北高考试卷和教学实际, 经济常识和哲学常识是重点, 在复习时间上要大量倾斜, 多投入时间和精力。

2. 学科间规划:

根据地理八本书、历史五本书、政治五本书的内容, 而且地理、历史知识具有客观性强、理解后不易忘记的特点, 在平时的学习时间分布上, 高三上学期多倾斜地理、历史, 下学期地理、历史、政治三门学科再齐头并进, 把文综高考150分钟相对分解到各科, 即地理55分钟、历史50分钟、政治45分钟, 平时分科考试并以此为限来相对衡量和要求学生。政、史、地三个学科教师要打总体战, 做到相互协调、步调一致, 齐心协力备战文综高考。

三、规划备考方向, 做到不偏离正确的航道, 尽量少走弯路

1. 研究近十年的高考题, 特别是近五年的高考题。

历年高考试题是好多命题专家的心血所在, 是他们的得意之作, 作为高三备考人研究它有三个好处:一是有利于教师明确高考考什么, 怎么考, 能很好把握高考政治的复习方向;二是有利于对考生进行规范化训练, 消除恐惧心理, 培养心理适应能力;三是防止来年重考同一知识点。通过研究历年高考试题, 揣摩命题者的意图, 从中归纳总结高考命题的总要求、各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研究前五年的高考题主要是看题型变化、看设问方式的变化、看考查知识点的角度等, 对离得最近的五年高考题不仅是看以上内容, 而且要求组内全体教师年年像学生那样亲自去做、去考、去体验, 并有时间限制, 以从中体会高考的难度和高度, 把常规思维备考和非常规思维备考结合起来。今年高考题恰是反猜命题意识比较强的一年, 如今年考的38 (1) 民族知识点曾在08年考过, 今年又出现, 只不过变换一种设问形式来考。怎样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这一知识点在近五年高考中考查频繁等等, 不得不引起每个备考人对历年高考题的高度重视。

下面对比一下这两年高考题民族这一知识点比较相似的设问法:

2008年39题第 (5) 问:为什么党和政府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0分)

2011年38题第 (1) 问:结合材料一, 说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 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12分)

两设问的比较:首要的是所给材料不同, 08年的题可以从材料中读出部分答案来, 再根据“为什么类”的题型答法围绕“长期坚持”这个词作答即可, 侧重于谈实践依据。2011年的题从材料中直接读不出来, 从设问“根据”一词可以谈原因和意义, 侧重于谈理论依据。

2. 深入研究教材、教参和考试大纲。

这三者是备考的纲和本, 特别是每年国家考试中心公布的考试大纲更是高考备考的依据。教师要仔细研究它的变与不变、变多变少以及怎么变, 并据此归纳出教材知识的内在联系、板块结构等。这样备考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如哲学中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价值观四大知识体系建构就可以以此为据。

3. 新教材思想理念、内容和形式等的渗透复习。

2011年是旧教材高考运行的最后一年, 2012年新教材高考即将开始, 2011年高考备考处于新旧教材交替时期, 根据往年的湖北高考题, 新教材必定要渗进2011年高考, 问题是命题人怎么命题, 备考人在有限的时间内怎么备考。在一番深入研究之后, 我们确定以旧教材的体系为依据, 把新课程教材的内容按照旧教材的体系融入进来, 把经济、政治、哲学三本新课程必修教材大胆取舍改编成一本教材 (40面) 印发给学生学习、使用, 这样学生一是学习有依据, 二是思想上重视, 三是系统学习便于学生全面把握新教材, 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取、舍新教材的依据: (1) 舍去新教材与旧教材观点相冲突的知识, 如纸币的定义。 (2) 舍去旧教材没讲, 但新教材有的新观点、新知识。 (3) 旧教材、新教材都讲, 但新教材讲得更深入的内容非取不可, 如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等。 (4) 取新教材中有可能对旧教材某些知识做归纳性、概括性讲解的知识, 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和政治的关系等。 (5) 取新教材中和本年度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际国内大事相关的一些新提法。

4. 研究名校、名师讲义、模拟卷等。

高三生物期末备考复习策略 篇3

一、夯实基础,构建完整知识网

在期末备考复习中,同学们应重视基础知识,回归教材,归纳知识、熟悉链接点,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并能从知识网络中调取相关知识,做到“心中有书”,注重比较、分析、综合等认知技能的训练,学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理”、“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实验探究”、“建模思想(将生物问题抽象成为数学等量关系,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等生物学习方法,能运用正确方法建立生物学知识。

例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

B.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

C.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具有特定空间结构

D.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的场所

解析高尔基体的主要功能将内质网合成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与包装,然后分门别类的送到细胞特定的部位或分泌到细胞上,不能合成蛋白质。

答案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要解决此是需要学生建构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知识框架。不仅要牢记包括溶酶体在内的八种细胞器的分布、结构与功能,而且学会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理解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并进一步将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延伸到生物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由于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只有核糖体。由此可知D错误。

二、加强训练,提高信息转化能

生命科学具有多种信息表达方式,试题情境的呈现形式趋于多样性,通过图示、图表及文字信息的交互处理,重视考查图文信息转化能力的训练。所以在复习中要重视图文信息转化能力的训练,准确把握图表中的生命科学信息。选择正确方式描述生物学知识,准确提取及转换图文信息的能力,并用能用正確的方法建立生物学模型。

例2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纯茶园物种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

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lO月份时最大

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

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

解析纯茶园的物种单一,其抵抗力稳定性最差,容易产生暴发性虫害。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10月份的杉茶园的物种数最大,但并不能说明各物种在此时的种群密度最大。同时也可以看出6月份时梨茶间作园的物种数最大,由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于物种的丰富度,所以这时营养结构最为复杂;人类活动会对茶园的群落结构造成影响。

答案C

点拨生物高考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获取信息的能力。此题综合考查读图、析图的能力,能够根据曲线、坐标的相关信息,运用知识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从图中可见,纯茶园的物种数比杉茶间作园、梨园间作园在各个月份中都是最少,由此联系物种丰富度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关系,物种丰富度高,生态系统的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强;图中杉茶间作园物种数10月份时最多,但物种数与每一个物种的种群密度没有因果关系。

三、联系实际,提升运用理解能

在生物考试中会有联系实际的试题,以生产、生活、最新科技为背景情境,在具体情境中解释、分析、判断生命现象和生命过程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趋势,在实际问题中寻求解决方案或为已知的生物学原理和结论提供新证据。所以,在复习中同学们要注意将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融入复习,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联系生产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会找准切入点。培养自己在新情境中的知识迁移能力。

例3下列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叙述,合理的是(

A.该计划的实施将有助于人类对自身疾病的诊治和预防

B.该计划是人类从细胞水平研究自身遗传物质的系统工程

C.该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一个染色体组中全部DNA序列

D.该计划的实施不可能产生种族歧视、侵犯个人隐私等负面影响

解析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从分子水平进行的研究,其目的是测出人类基因组DNA的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发现所有人类基因,找出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并且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答案A

点拨把人类基因组计划与基因歧视、基因检测、基因治疗等最新科学发展的成果相联系。

四、突出对实验和探究能力

实验类试题是生物高考命题中必考的题型。实验题的题材广泛,其来源一是教材,二是科研,但肯定都符合新课程高考生物学考试的要求,所以在复习中要立足课本,搞透教材中实验原理、方法和过程:强调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学会对照的原则、单一变量的原则等来分析,提升解答实验类试题的能力。

例4根据下表所列相关实验操作,预期结果合理的是(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解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对教材实验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实验①中结果应是0.3%溶液中质壁分离明显;实验②中毛霉应在20℃环境中生长最好;实验④中,如果此时2,4-D浓度低于最适浓度,则浓度再低的话促进生根效果则较差了。所以预期最合理的应是实验③。

答案C

点拨在中学生物学实验中一要注意生物材料的选择,原因在于材料选择正确相当于实验成功了一半:二要注意实验的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和对照的原则:三要注重从实验现象推导出正确的结论。

五、加强答题的规范性训练

不规范的答题造成的非知识性的失分是非常可惜的,由于错别字而失分是屡见不鲜的,例如在答题中常出现将“双缩脲试剂”写成“尿”,“线粒体”写成“细粒体”,这种失分是非常可惜;另外叙述不清、答题不完整、格式不规范、答非所问或画蛇添足等引起的失分也是憾事,在复习迎考时要训练自己用恰当的专业术语,准确描述生物现象和事实。

在期末备考中,同学们要培养自己“容易题不失分、中档题少丢分、难度题多得分”的信心和实力,显著提升生物成绩。

期末考试备考宣誓词 篇4

夏日点燃我们青春的斗志,期末备考冲刺的枪声已经打响,为了曾有的梦想,为了父母殷切的期待,为了成就美好人生,我们初二3班的全体同学来宣誓:

我们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学习。让我们在竞争中超越,在汗水中成长。团结奋进,奋战一月, 永不言弃,为期末考试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信念的力量让我们变得坚强,信念的力量让我们学会承受,信念让我们明白成功需要付出。我们!用自己的不懈努力擎起二(3)班的湛蓝天空(3)班有我!苍鹰,就要搏击长空;猛虎,即将腾跃丛林;战马,就要驰沙场;蛟龙,即将叱咤风云。我们!平凡的自我,非凡的信念;让平凡的自我,铸就非凡的二(3)班。

终将,我们要像一匹黑马闪过你们的眼前。固然成功不会轻易而得,但我们会用行动证实。挫折固然无情,却给了我们无尽的砥砺。失败固然残忍,却使我们趋于顽强。我们!承载二(3)班的梦想!滚滚黄河,何人敢游?我们!茫茫星空,谁做英雄?我们!做珍珠不做沙子,做勇者不做懦夫!冲吧冲吧!拼出我们的顽强毅力,展出我们的飒爽风姿。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寒窗苦读,金榜题名。

有一种精神,如巍峨高山,它崇高而伟大;有一种思想,如茫茫大海,它博大精深;有一种风格,如苍松翠柏,它高贵而挺拔。有一种品性,如幽居之兰,它端庄而秀美。这种精神,这种思想,这种风格,这种品质,是我二(3)班的风采!

二(3)班以集体的名字宣誓:

面对期末,我们百尺竿头!

冲刺末考,我们信心百倍!

绽放青春光芒、创造明日辉煌.我能,我们能,我们一定能!

高三物理期末考试备考建议 篇5

1、如何更好的夯实基础知识?

①增加对知识点多角度的理解

为什么要多角度的理解知识点,原因很简单。首先,一件事情,用不同的角度去解释和理解,接受的难易程度会有很大的差别。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对于机械能守恒的理解,角度至少有三个:能量守恒、势能动能转化、总能量的转移。无论是哪一种理解方式,均代表着观察事物角度的不同,而观察事物角度的不同,也决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可以说,解题时方法的选择,恰恰印证对知识点理解的角度,方法便捷还是繁琐也体现了对知识理解的角度不同。再比如,高三上学期期末之前的重头戏是电磁感应相关的知识,在切割的情景当中,经常会遇到导体棒处于稳定状态下力、速度、电流大小等问题的求解,你对稳定的理解是否仍然只局限于受力平衡角度,而忽略了能量守恒角度呢?

那么你也许有疑问,在老师没有引导的情况下,如何做到对知识更多角度的理解呢。方法很简单,到了高三,同学们在平时的作业和测验中一定做过大量的习题,当老师在讲解或自己整理习题的时候,有没有某些题目中的解题方法巧妙到让你觉得眼前一亮,甚至茅塞顿开?如果有,请你再仔细回顾一下这个方法背后的原理,还是那句话,解题方法的不同,就是理解角度的不同,也是因为这样,同学们解决问题的时候才可以轻松而又愉快。

②增强阐述知识的能力

也许你的老师在高一就强调过,学好物理需要很好的抽象能力,要会分析情景与过程。这句话绝对是学习物理的至理名言,多动手练习固然好,但千万不要忽略的思考。很多同学到了高三一轮复习,会十分的慌张,原因是每当他在回想某一知识点(比如动能定理)时,脑海中只浮现出了一个念头:一片空白。这种现象并非偶然,为什么对于学过的知识点,我们总是容易忘记,甚至出现大脑空白的情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忽略了这一点--对知识口头的阐述。这并不是要求每一位同学像背诵课文一样把定理,定律,定则的内容全部背诵,而是把脑海中对知识的影响阐述成口头的语言,这时候你甚至可以试想你是一位老师,在给其他人讲解知识,这样,在口头阐述的时候你自然而然的会发现,自己对某块知识的接受程度究竟如何。这样的方式甚至可以帮助你更好的进行查缺补漏,精确的口头阐述,代表着知识在脑海中深刻的印象,也能够帮助提高解题时的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正是因为期末考试对知识考查的细,所以我们对知识的总结也要细致,增加对知识点多角度的理解,加强阐述知识的能力均是提供给同学们的可行有效的方法。

2、如果更好提升技巧

当然我们在这里强调的是处理问题时的技巧,针对期末考试中技巧的考察,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面对常见的情景,立即反射出运动情况

这一条要求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如果能够做得到,则一定能够说明你的情景分析能力是很优秀的。高中物理中有很多特点的运动,它们所有的力也是很有特点的,把力与运动特点能对应起来归纳,是我们提高解决一类问题速度的重要方法。

②多总结出一类题目的常规处理思路,强调多题一解。

虽然解题的角度可以有很多,但是常规的方法普遍适用。举个例子:在切割的情景中,常常是因为速度的变化影响着电动势,而电动势的变化导致电流变化,电流的变化影响导棒所受的安培力,安培力的变化影响导棒的合力,合力变化导致加速度变化,加速度变化最终影响速度的改变。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常规处理思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③特别注意物理原理,物理结论适用范围的归纳与提炼

为什么一道题必须用一种特定的解法、原理去处理?比如曲线运动,有时候我们用动能定理处理,有时候用运动分解的角度处理,有时候找圆心。原因在于每一个物理原理适用的范围是不一样的,很多同学做错题,就是因为复习时候对物理原理适用范围归纳不到位导致的。对于高三的同学,经常要面临解题时选择原理的问题。而选择的第一步就是在找一个题目中所适用的物理原理,排除掉不适合的物理原理。对于常见的动量、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做功与生热的关系等物理原理的适用范围,有必要在期末来临之前再做一次大的总结。

结束语:

总的来说,复习的目的是让我们的同学通过反复练习,通过反省,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期末之前,同学们面临的压力是很大的,在正视压力的同时,我们更要明确我们该认真落实的几件事情,通过一轮复习的冲刺,为来年的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期末的日记:颁奖和备考 篇6

要开始啦!我不停的翻动着课本。考试开始了,我读题后马上开始了答题,比平时加倍努力。不久后,我就遇到了麻烦:以往背得滚瓜烂熟的语句竟然一瞬间忘记了!我开始发愁,就像那热锅上的蚂蚁。左思右想后就瞎蒙了一个。还好其它都还顺利,就是作文担心会扣许多分。别的都轻轻松松的做完了。

到了最后关头:检查。真是想破了脑袋呀!

考完了语文,数学又像磁铁,紧跟着过来了!幸好不难,{在认真的情况下}满意的做完了。同样是检查,我在草稿纸上,把题目都再算了一遍,再做了一遍。所以暂时最有信心的非数学莫属!

擅长的英语在我眼前显得格外容易,飞快的做完了。我看了看试卷,呀!竟然有一小面都没做,吓了一大跳,这可有十分呀,要是不检查,我最得意的一门将会是我最差的了!二话不说,我马上做起来。题目很简单,一会儿就做完了。我变得更加仔细了。不久,我又发现有一个空格,现在,我才真正体会到检查的作用。

政治经济学期末备考 篇7

一、任务:查找问题,自我完善。

冲刺阶段的复习目标是克服盲点,破解难点,总结答题规律,将基本知识转化为各种能力。为此,学生在复习中,要学会分析自我,总结自我。比如,可整理以前的作业、练习,并对其进行归类,这样可以找出自己的薄弱点,然后对症下药,进行集中练习。另外,在课堂上要与老师的教学进程同步,排除自身困难;在课下, 可根据自身的情况确立新的复习目标,做到有条不紊。这样,既能不断完善自己,又能减少慌乱情绪,还能在自我目标的推动下有更大动力。

二、记准:回归教材,整合提高。

高考试题的材料一般来自课外内容,试题的切入点和视角会千变万化,但解答的要求和内容却在课本内。为此学生要学会回归教材, 对主干知识进行必要的梳理。要做到能有序地储藏知识和按照需要合理地抽取知识,对重点知识和突出的关键词要有意识地背诵和默写, 重构知识体系,做到融会贯通。具体做法如下:

1.熟悉教材目录,明确知识范围。高考政治主观题的设问常常以教材的目录或次目录的形式出现,要求学生结合试题材料回答。因此,只有熟悉每一模块中的目录,才能科学提取试题信息和准确调动知识,然后生成正确答案。 如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中国愿意同本地区各国携手实现亚太美好梦想的理论依据。此题涉及《政治生活》第四单元第八课和第九课的内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国际新秩序、 我国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等知识。

2.准确区分易混易错知识。针对常考点进行易混易错知识的归类,可以有效防止和避免失误,提高做题的正确率。如:《政治生活》中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我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和人大代表的职权、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和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等易错易混点。

3.准确把握原理性知识。要全面把握原理的范围、内容、层次、方法论要求。

4.整合行为主体知识。以教材中的行为主体为线索对知识点进行整合,从而形成系统知识体系。如要求回答政府去做某件事,则可能涉及《经济生活》中的知识点有:第1课,对通货膨胀和汇率的控制;第2课,稳定物价;第3课, 促进消费;第4课,发展生产力和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5课,促进就业的措施;第7课,促进分配公平;第8课,发挥财政的作用、税目和税率的制定;第9课,市场秩序和宏观调控;第10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5.整合问题知识。以问题为中心,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构建知识体系。如关于“促进消费” 这一现实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整合:

(1)“是什么”:2014年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传统以投资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开始向消费增长倾斜;2015年政府要积极推动引导性的消费工程,如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旅游消费等,促进消费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

(2)“为什么”:1理论依据———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2现实意义———发展多样性和个性化消费的经济意义。第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能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消费需求,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第二,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信息消费、 绿色消费、旅游消费等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为不同层次居民创造新的消费需求;第三,绿色消费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动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科学发展。

(3)“怎么做”:1对国家而言,第一,必须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不断增加就业率,从而增加居民的收入,从根本上提高消费水平;第二,采取措施稳定市场物价;第三,积极调整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缩小收入差距,提高总体消费水平;第四,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科学、理性消费, 鼓励适度消费,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第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解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提高居民消费信心;第六,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第七,引导新型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2对个人而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依靠自己的知识、技术、资本等因素获得更多的收入。3对企业而言,要积极关注市场需求,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提高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三、活用:透析热点,学以致用。

高考政治试题总是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思想实际。社会热点与教材的结合点常常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因此,在复习备考中学生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热点问题,力求找到高考命题的最佳切入点。如关于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一热点,在了解“新常态”背景的前提下,可从以下角度切入:

1.对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分析,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在应对经济新常态中怎样发挥作用。

3.说明企业应怎样适应经济新常态,谋求更好发展。

2014年需要特别关注的热点问题有: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经济新常态(调结构、 转方式、扩内需、促消费、惠民生)、改革进行时(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养老金并轨促进社会公平)、“打虎拍蝇”(反腐败)、中央召开文艺座谈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科学对待传统文化和保护好文化遗产、中国成功举办APEC北京会议(亚太梦、亚太自贸区、互联互通)、“一带一路” 战略、抗战胜利纪念日和国家公祭日设立、“沪港通”顺利开通、原油价格大幅下跌等。

四、规范:科学训练,规范答题。

高考文综考试中,政治题一般放在最后,学生常出现时间掌控不好、前松后紧的情况。因此,复习冲刺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限时限量的训练(50分钟内完成高考政治题量)是很有必要的。学生要精选模拟题(也可用近3年的高考真题),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纠正答题的不良习惯,掌握正确的答题顺序、答题技巧。需要特别注意对主观题的训练,学生要养成先读题目设问,明确答题方向和角度,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的习惯。答题要先写个提纲,这样可避免答案重复、避免要点不够、避免不着边际。答案要点要兼顾原理+ 方法论、观点+材料、基础分+增分点三个方面的统一。字迹书写要整洁,以获取阅卷老师的印象分。

五、心态:调控心态,自信应对。

高考不单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更是对其心理上的考验,因此,冲刺阶段始终保持乐观自信的心态尤为重要。学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1.准确地为自己定位。定位过高,就会焦躁不安;定位过低,反而失去动力。要接纳自我,认识自己的不足并接受它。

2.不要一味考虑某一次模拟训练得了多少分,重要的是要寻找这一次训练失分的原因,找到自我薄弱点,加以突破。

3.常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自信是成功的重要条件,积极的心理暗示是成功的“推进剂”。每天告诉自己“我能行,我定成功”“我努力,我收获,我进步”。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尽量想着好的方面,让思维积极起来。

4.适当的压力是好的,不要过分夸大某些不良心理的表现,认为自己有严重心理问题而产生恐慌。

高三政治备考模拟试题 篇8

2008年元月中旬和2月初,我国贵州、湖南、广西等地区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雨雪冰冻天气,给当地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据此回答1—4题。

1.由于铁路运输受到严重影响,湖南、江西等地百姓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保证日常消费品的供应,确保价格保持稳定。这说明()

A.商品的价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B.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由商品的价值决定

c.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部门的分配

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2.这场灾害给煤电油运造成了重大影响,为了确保电煤供应,国家要求各大国有煤矿集团加大生产力度。这说明

()

A.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B.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

C.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D.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对于近期中国南方出现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现象,一些国际、国内专家认为这种极端天气与拉尼娜现象有关。这说明

()

A.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必然要受到惩罚

B.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c.人们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排除不利条件的影响,以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D.遵循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4.面对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广西在全力自救的同时,顾大局,伸援手,与湖南联手打通“南下第二通道”,承担了分流京珠高速公路受阻车辆的繁重任务。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B.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c.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D.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质状态起决定作用

5.2008年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人民币兑美元2月5日中间价为人民币7.1846元,创出新高,自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12.88%。人民币升值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我国公民出国留学和旅游的费用将有所降低②能够吸引外商在华直接投资③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④减轻进口原料和能源的成本负担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2007年中国股市风云激荡,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热点、焦点。据此回答6~7题。

6.下列有关股票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股票的收益较债券高,但风险和安全性也高②股票是股东的入股凭证,是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券③股票是股份公司向社会募股集资的一种手段④股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7.据央行2007年6月底公布的数据显示:居民银行储蓄存款额持续下降,而股市却红红火火,吸引了老百姓的钱袋子。这种现象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A.股票的收益比储蓄的收益高

B.通货膨胀使居民实际收入减少

C.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

D.国家宏观调控的指导作用

2007年12月3日至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据此回答8~11题。

8.会议明确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

A.稳定物价B.增加就业C.促进经济增长D.防止出现通货膨胀

9.根据宏观调控的任务,已实施十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将调整为“从紧的货币政策”。下列措施中能体现这一政策的是

()

A.央行十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B.个人所得税起点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

c.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

D.2008年中央财政对“三农”投入较2007年增加1 000亿元以上

10.要防止价格结构性上涨表明

()

A.与质变相比,量变更为重要

B.有量变必然有质变

c.要重视量的积累

D.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发展

11.我国经济虽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总体经济形势是好的,这说明()

①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②矛盾是普遍存在的③主次矛盾在一定条条下可以相互转化④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07年6月29,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7年8月30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据此回答12~14题。

12.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的通过和施行

()

①有利于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②能够解决我国就业问题③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④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尊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就业是民生之本,从劳动者自身来讲,实现就业从根本上来说在于()

A.提高职业技能,转变就业观念

B.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

c.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D.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畅通就业信息渠道

14.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劳动合同法说明

()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立法权②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③全国人大常委会具有颁布法律权④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15.“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要辨别事物的真伪,必须()

A.感知现象,以现象代替本质

B.探求各类现象的总和

c.透过现象,把握其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

D.排斥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6.“大雪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遇罕见的冰冻雨雪天气,全国很多地方捐款捐物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这表明

()

①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②个人和社会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③奉献和索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④支援别人最终是为了别人更好地帮助自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这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据此回答17-

20题。

17.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被写入党章,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整体与部分是统一的

B.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依存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

18.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饱含深刻内涵。它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所取得的丰硕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从认识论的角度看

()

A.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认识需要不断地深化、扩展、向前推移

c.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能动的反作用

D.真理和科学理论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19.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共产党通过的党章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B.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文化、组织领导

c.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国家性质和党自身的性质决定的

D.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的关系是执政党和在野党的关系

20.十七大提出,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实行大部门体制改革是为了同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社会发展阶段变化、现代政府治理模式变化相适应而提出的。这说明()

A.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B.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

c.国家机构的设置决定国家职能D.国家的发展决定国家的机构改革

21.200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走过了光辉的历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因为

()

①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国家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②我国各民族间的差别已经消失③国家支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④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自治权

A.①③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④

22.200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十周年纪念日。回归以来,香港社会保持稳定、经济更加繁荣、民主有序发展、民众安居乐业,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说明“一国两制”

()

①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有利于香港的繁荣稳定③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④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唯一方式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3.住房是百姓安身立命之所,抑制房价过快增长,民众呼声强烈,国家政策不断,“两限房”(限制价格、限制面积的房屋)便是政府为解决中低收入的家庭住宅问题而推出的政策之一。这一做法体现了

()

①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②政府协调各方利益的职能③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④国家的社会属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07年以来,俄罗斯、德国、日本、英国等国领导人相继来华访问,中国领导人也多次出国访问,我国的外交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据此回答24~25题。

24.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有长足发展,中美、中国与欧盟的关系日益密切。我国外交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是因为

()

①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③世界的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④我国的综合国力正在不断地增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5.英国和德国虽是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但他们的政体却有相同点,主要表现为

()

①国家元首只拥有虚位,没有实权②政府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③议会拥有立法、组织和监督政府的权力④前者的国家元首是世袭的,后者则是由选举产生的

A.①②③

B.(D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综合题(共3题,共50分)

(1)指出图表显示的经济信息。(6分)

(2)运用所学的经济常识,分析图表中物价变动的影响。(6分)

(3)针对当前物价上涨问题,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实行养猪补贴等举措,扶持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对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及相关企业串通涨价的行为作出严肃处理;各地还提高了城镇低收入家庭生活补贴标准。

从政治常识的角度,对材料中政府的做法进行说明。(10分)

27.材料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材料二2007年我国GDP增长率为11.4%,但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突出的国家之一,社会公平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公平与效率的关系。(6分)

(2)我国的分配政策经历了从“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变化。试用哲学观点分析这个变化。(8分)

28.材料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材料二河南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近两年,河南文化精品迭起,舞剧《风中少林》、舞蹈诗《河洛风》、歌舞剧《清明上河图》等相继推出,它们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手段巧妙结合起来,展现了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受观众喜爱,中原大地迎来了一个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春天。

(1)结合材料,谈谈河南重视发展文化产业的经济学依据。(6分)

(2)从政治学角度分析党和政府大力弘扬中华文化的意义。(8分)

参考答案

一、1.B 2.A 3.B 4.B5.D 6.A 7.C 8.C 9.AIO.C11.D12.D13.A14.D15.C16.A17.D18.B19.C20.B21.B22.B23.D 24.C25.A

二、26.(1)2007年9月一11月,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增加,居民消费价格较去年同期明显上涨,特别是食品类商品价格上涨幅度比较大。(3分)表明我国物价总水平涨幅较高,货币信贷增长过快,面临通货膨胀压力。国家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分)

(2)①价格变动会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化,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②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居民消费价格特别是食品类价格的上涨,会增加居民的消费支出,给人们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③价格变动能调节生产,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有利于增加农业部门收入,调动农业部门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产品供应的增加。(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每点3分,总分不能超过6分)

(3)①政府采取措施扶持牛猪生产和对价格违法行为进行查处,是进行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表现,行使了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3分)②政府提高城镇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补贴标准,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3分)③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增加供应、稳定物价、安定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体现了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贯彻以人为小的执政理念。(4分)

27.(1)①公平与效率是分配中客观存在的矛盾,二者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2分)②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的。二者所强调的内容不同,过分重视一方,另一方就必然受到影响。公平与效率又是统一的。公平促进效率,有利于效率的实现,效率为公平的实现提供了物质基础。(4分)

(2)①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分配政策的调整是针对我国日益突出的贫富差距问题提出的。②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调整分配政策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表现。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再分配注重公平”和“初次分配、再分配都要重视公平”是与我国不同时代的国情相适应的。④认识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化、扩展、向前推移(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国分配政策在不断调整和完善就说明了这一点。(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每点4分,但本小题总分不超过8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28.(1)河南拥有发展文化产业的丰厚的资源优势。文化产业大部分属于第三产业,重视其发展有利于优化河南的产业结构。(3分)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旺盛的文化消费需要和强大的市场促进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有利于就业和扩大内需。(3分)

期末复习备考会发言稿 篇9

老师们、同学们:

新春越来越近了,期末马上来临了,我们要用优异的期末成绩来迎接愉快而喜庆的假期。为了更好地督促同学进行期末复习,今天我们特在此进行一次期末动员,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为不久之后的期末考试敲响警钟。

期末考试的日期已经确定:2月1日、2日两天,今天是16日,距期末考试也仅有半个月时间了!这次期末考试和期中考试又有所不同,它关系着同学们的学期奖金,它是年级高手的竞争和对决,军事家们常说在高手对决时,要敛神屏气,要目视对方,要全身戒备,要蓄势待发;这是一种紧张,而不是松弛。其实考试是一场大战。军事家们又常说在大战来临时,要加紧操练,要整装待发,要枕戈待旦,要检查武器,要磨光刺刀。我们决不能精神懈怠,思想涣散,放弃复习,载歌载舞。这是灭亡的前兆。

因此,这次考试意义非同寻常!此时此刻,想对在座的同学们提几点要求:

1、要有明确的个人目标。

美国耶鲁大学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人员问参与调查的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们有目标吗?”只有10%的学生确认他们有目标。研究人员又问了第二个问题:“如果你们有目标,那么,你们可不可以把它写下来呢?”结果只有4%的学生清楚地把自己的目标写下来。20年后,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世界各地追访当年参与调查的学生,他们发现,当年白纸黑字写下人生目标的那些学生,无论是事业发展还是生活水平,都远远超过了另外那些没有写下目标的同龄人。这4%的人拥有的财富居然超过那96%的人总和。那些没有明确人生目标的96%的人,一辈子都在直接间接地、自觉不自觉地帮助那4%的人实现人生目标。可见,人生目标的确定,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是多么重要啊!你要堂堂正正走正道,你要光明正大学正理,你要正儿八经地干正事,你要光明磊落地扬正气,这样你才能一心一意地成正果。

我希望同学们要尽快确立自己的期末考试目标,并把自己目标写下来,时时提醒自己,时时鞭策自己。可以结合期中考试成绩,定下你每门学科具体的分数,语数外总分和在班级、年级的名次,其他学科的分数名次。

2、从现在就开始行动。

谁动手早,谁就会拥有学习的主动权;谁拥有的时间多,谁就会拥有考试的成功;机遇总青睐于有准备的头脑,“不打无准备之仗”,先下手为强,面对考试,要周密安排,及早动手;千万不能贻误最好的复习备考时间。我们都知道全国有名的衡水中学,他们那儿的学生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用功、刻苦。他们学生流传得比较响亮的一句口号就是“两眼一睁,开始竞争,两眼一睁,学到熄灯。(两眼一闭,还需回忆)。进班学习,不是走亲戚,没有好酒好菜等着你不劳而获地去享受;进班学习,不是进网吧,进舞厅,没有潇洒自在等着你自由自在地去挥洒,进班学习,不是守株待兔,没有佳肴美味等着你白白地去获取,进班学习,就意味着吃大苦,流大汗,我们要“见时间之缝,插学习之针”,充分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争取多记几个公式、单词,多背一段文章,多温习一遍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重点„„保持这样的“挤”的恒心与韧劲,锲而不舍,钻之不懈,才可能聚沙成塔,把遗憾变成欣慰,把空虚变成充实,把流逝的光阴变成有用的财富,把有限的时间变成无限的力量!同学们应该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学习,学习它不是一件很轻松愉快的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在你的思想上,不要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一种包袱和苦差事,学习是一种追求、兴趣、责任,一种愿望,学知识是为了人生更快乐,更有滋味,更有价值。

动手要早,还意味着计划要细。期末考试科目多,内容繁杂,很多同学复习起来感觉到千头万绪,无从下手。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学科特点和自身特点,制定出适合于自己的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对后几天的学习做出详细、科学、合理的安排,以便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当然,只有计划还不够,还需要同学们集中精力,充分利用每一点可利用的时间来保证计划的落实。每天干什么,什么时间干,要有详细的计划,计划要切合实际,要略高于自己现在的学习能力。还有半个月,你准备达成什么目标,每天你计划怎么度过,完成什么目标。

3、要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

期末考试渐渐向我们走来,我们也一步一步走向期末考试。在这过程中,同学们在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困难似弹簧,你弱它就强。困难在弱者面前永远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那些因为一次考试失利就垂头丧气的人一定是困难面前的弱者。为了实现我们心中的目标,我们要鼓足勇气,迎难而上,做思想上的强者,做生活上的强者,做学习上的强者。

4、要全身心地投入。

期末考试与我们距离将越来越近,同学们要在心中竖立一块倒计时牌,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要一门心思扑到学习上,将全部精力、全部时间用到学习上,不该看的书,一页都不能看,不该交的朋友一个都不能交,不该聊的天,一句都不能聊。

总之,就是从现在开始,戒除一切与学习与考试无关的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希望同学们以对自己一生负责、对家长负责的态度,自觉管好自己的每一天,无悔于自己的每一天。

期末考试为阶段性考试,主要考察同学们基础知识掌握和知识运用情况,所以在复习时,首先分析要准,要给自己一个正确定位,哪科是自己的强科,哪科是自己的弱科,哪部分是自己的弱项,还要分析自己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影响自己成绩进步的因素有哪些?因为成功的起始点来自于自我分析,了解自己。其次榜样要准,找一个学习的榜样,复制他成功的经验,你也能体会到成功的感觉。要有好的成绩,就必须拥有好的复习方法,下面对同学们今后的复习提几点意见。

1、要克服急于求成的思想倾向,期末考试的易中难比例为7:2:1,所以要重视基础,重视课本,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不稳,做题不准,从课本上的例题入手,习题入手,从最简单的入手,每一道题,都亲自动手做一做,千万别眼高手低,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大题不会做,小题不愿做。要做好基本题,练好基本功,拿到基本分。

2、复习要抓住三大“宝贝”:课本、笔记以及错题集。

复习要回归课本,无论是哪一门学科,在考前仔细地读课本是不可缺少的,将课本过一遍,有利于梳理知识体系,也便于回忆起老师的讲解。在回归课本时,务必要随时记下记忆模糊的内容。

在回归课本的同时,也要注意整理、归纳知识,利用表格、框图将一些相近、相似、相关联的知识点进行横向、纵向比较,这样有利于记忆和理解,也能加深印象。

笔记是课堂内容的精髓。复习笔记时,要重点看书本知识点的延伸部分,建议大家换一种颜色的笔,在看笔记的同时,随时补充内容,遇到读不懂的地方,立刻回归课本并做注解。

错题集应该是伴随着整个学习过程,其内容包括平时作业本上的错题、试卷上的错题以及正确的解答方法。归纳错题集时,很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可有针对性地补缺。充分利用错题集,狠抓易错点,易混点不放松,反复练,练反复,直到练会、练准为止,另外,做题后要善于总结、反思,让技巧、方法烂熟于心。语文英语和政史地生要求记忆的内容比较多,我们要抓紧每次早读和课上的复习时间,强化记忆。

3、要努力培养自己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在老师的统一安排下,强化专题训练,提高解题能力。要抓落实,落实要做到“五要”。落实要抓住重点,落实要逐题过关,落实要不折不扣,落实要持之以恒,落实要自我加压。

4、要突出“五练”,这“五练”是练规范、练速度、练重点、练技巧、练能力。练规范是指理科在解答计算题、实验题、问答题、论述题时,要坚决做到审题规范、解答规范,做到思路明确、书写认真、步骤清晰;练速度就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题目,而且一定要保证会做的题目要拿满分;练重点,就是要加大重点题型、重点专题、重点知识点的练习力度,熟练掌握这些内容的基本的解题思路和解题规律;练技巧是指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分析各类题型的隐含条件,巧妙选择解题方法,掌握常见题型的解题技巧,提高考试技术;练能力就是要通过练习逐步培养自己的应变能力,能够沉着冷静地解答好每一个题目。

5、要注意分清相近、相似、相关内容的区别,搞清它们之间的联系,系统地强化综合性的内容;做到做一个题目,学一种方法,会一类,通一片,对那些错的题目要贴上纸重新做一遍,空着的题目要补做。文科各科知识要确定主要复习内容,提纲挈领,有侧重,有取舍,瞄准章节重点,抓住几根主线,梳线理纲,快速掌握。

6、要及时查漏补缺。复习过程中,假如发现了知识的缺陷,要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及时弥补,对知识的掌握要系统全面,不留死角,不留遗憾。

7、要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人说,考试三分靠水平,七分靠心理。这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谁的心理素质好,谁就肯定会发挥出高水平,肯定能取得好成绩。希望同学们要把每一次考试都当作中考,这样到中考时就不至于因为紧张、害怕而影响考试发挥。复习中一旦考试不理想,也不要灰心丧气,而要立刻调整好心态,投入到高效的复习中去。平常考试不理想,对于加强我们的学习来说,不完全是坏事,因为自己的考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更能够引起我们的注意,正好借助这个机会弥补上,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对待考试要做到“不烦恼、不害怕、不着急、不骄傲”,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成绩和名次。

8、要大胆质疑,将问题消灭在考试前。我们对老师的要求是“有问必答,有难必解”,提倡微笑服务,你愿问不问,关键在于你愿不愿意对你自己负责!你愿问不愿问,关键在你能不能战胜自我,敢于将自己的问题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

在考试过程中,好的方法更重要。考试时,除了平时知识积累与能力的过硬,应考心理素质稳定等因素之外,学会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答题策略也是考试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我认为应从七个方面入手应对考试:①浏览全卷,磨刀不误砍柴工;②卷面整洁,取得心理印象分;③基础题:仔细审题拿足分;④中档题:一丝不苟少失分;⑤难题:坚定信心多得分;⑥谨慎使用“丢分策略”,不要轻易放弃;⑦仔细检查,审慎修改。

期末考试在即,要求大家在复习时一定要践行:一步一步跟进度,一题一题练速度。一板一眼克难度,一章一节挖深度。同时,这也是一次拷问大家“诚信”的时机,还望同学们树立“诚信考试光荣,违纪作弊可耻”的信念。

同学们,人生不拼不精彩,缺乏竞争和考试的人生不完整!行动起来吧,请带上最锐利的头脑,握紧最有力的拳头,拿出你们的智慧,拿出你们的勇气,挑战期末考试,去谱写属于你们自己的辉煌吧!我深信,你们一定会为自己、为父母、为学校所有关注你们的老师和亲人呈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上一篇:利用多媒体服务于英语教学下一篇:垃圾分类征文800字